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4-03-20 15: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篇1

关键词:衡水区域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内陆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临京、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衡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铁路

衡水境内拥有京九、石德两条国家铁路,在衡水市区呈“十”字交叉通过,走向基本贯串衡水南北、东西,使衡水有“京南第一大站”之美誉。京九铁路:位于京广、京沪两大干线铁路之间,是连接首都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一条一级双线铁路。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等9省市,全长2381千米。石德铁路:西起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东经衡水,至山东省德州市,全长约180公里,绝大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衡水境内。

(二) 公路

衡水市公路网是以大广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及G106京广线和G307岐银线为骨干,以省道S231保衡线、S282肃临线、S040石黄高速武强连接线、S281富德线、S302正港线、S392衡井线、S385宁武线、S383武千线、S391衡德路、S393郑昔线、S324邢德线等为主干,以其它县乡村道路为基础的公路网。

(三)道路运输

衡水市主要运输方式为道路运输。在客运和货运方面,道路运输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十一五”期间,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1.05亿人,客运周转量77.83亿人公里;货运量1.44亿吨,货运周转量699.05亿吨公里。

1.汽车保有量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目前达到25万辆。衡水市货车总量年均递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道路运输站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全市共有客运站83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1个、三级站15个、五级站5个、乡镇客运站51个),拥有货运站场122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站场为中心,县级站场(点)为节点的站场网络体系。

3.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共有客运企业3家,营运班线客车1319辆、30969座,客运线路887条(其中跨省187条,跨市149条,县际291条,县内260条),年均日发班次1551班。高速公路客运班线24条,全市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了连通全市所有县、乡、村的客运网络。

4.出租、公共交通运输稳步发展

全市有客运出租汽车公司21家(其中市区内7家),拥有客运出租汽车1986辆(其中市区1324辆轿车);有公交公司10家(其中市区1家),拥有公交车884辆。

5.现代物流已见雏形

全市共有运输货物企业7家,拥有营运货车32400多辆、193600多吨位(其中危货502辆、8400吨位),农用车3400辆、4500吨位,拖拉机1900辆、3200吨位。安平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区域物流中心(衡水货运站)也正在建设中。

6.运输服务业逐步壮大

全市已发展搬运装卸30户,维修场家336户(其中一类9户,二类74户,三类253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8个,驾校36所(二级驾校15所,三级驾校21所),建立维修救援网点11个。

(四) 航空及水运

王瞳机场是衡水境内唯一的军用机场,位于故城县里老乡。现已列入省民航发展规划,计划启动前期工作。京杭运河冀津段贯通我市东部,目前除山东段、江苏段等部分通航,其余段尚未发挥航运功能。河北省已经启动水运规划,为京杭运河冀津段复航创造前期条件。衡水湖属内陆湖泊,目前码头建设初具规模。

二、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衡水市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多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具有“公铁为主、骨架成型”的特点,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从发展现代交通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看,衡水交通运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交通结构尚不合理

在衡水的综合运输体系中,仅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方式尚未实现突破,加之国家铁路受能力因素制约,能够承担的客运量仅为5.05%,承担的货运量仅为1.78%,大量的客、货运输需要公路提供,而衡水公路干线的集聚,至今未形成交通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走廊”。

(二)干线通过能力仍显不足

京九、石德铁路干线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主要公路干线交通量达到或接近线路设计能力,加之多数省道混合交通,重型车比例大的路段,路况差、瓶颈现象严重;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化趋势明显,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制约和牵制,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

(三)运输网络、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篇2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4-0055-02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和持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使区域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很多国家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上都将区域一体化作为主要策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速度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过于滞后或超前发展的交通运输都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在区域经济大系统中,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子系统,紧密联系着区域经济,两者不但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想要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成为客观基础和必然要求。

一、区域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体系―体化的概况

(一)区域经济

所谓的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在相应的区域内相互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生产综合体。其中,一定的区域范围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各个要素及与其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作为综合性的地理概念,可以将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充分反映出来,特别是表现为能否合理的利用土地以及矿物等资源,科学性与经济效益能否通过合理布局地区之间的生产力使其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单一的济指标是无法完全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思量时需要全方位进行,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能够有效结合地区性的生态效益。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对国家经济中地区经济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分析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现状;三是分析方案是否能够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或者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分析其协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能否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是对基础设施的适应。

(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密切联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交通运输在人类生活和获得生产资料的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各个传统的行业界限需要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来打破,按照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相关要求,能够统一规划交通资源,使组织与协调工作保持合理性,从而确保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运转正常,同时创造便利条件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可以使交通运输需求的各类条件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益。从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一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要载体,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的制定需要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制定的要求标准相符合;二是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并不是叠加汇总各类运输方式,主要是把其结构与特征进行有效组合。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全局性;三是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最主要特点,其中一体化中包括政策要素、规划建设以及市场要素等;四是区域间经济和交通运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区域一体化运输体系得到充分的展现,另外也使各种运输方式得到健康发展。

二、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措施

(一)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区域经济影响着交通运输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提升,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区域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就是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同时可以有效整合产业结构资源以及地区之间的布局,对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较,区域经济特有的特征为关联性、一致性及层次性。在划分区域经济系统时能够根据这些特征把区域经济系统划分为区域生活、发展条件及基础设施等各式子系统。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系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子系统,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交通运输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业已成为其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进一步保障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长期的实践能够看出,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运输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区域经济研究分析能够看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文化和制度,而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在区域经济活动中作为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各个部门,可以使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得到充分实现。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如果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同样能够增加区域内的大量经济收入。另外,在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业作为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同样作为区域内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对交通运输业相关的产业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利用,使其和谐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2.区域经济能够带动交通运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交通运输业高标准的运输需求能够通过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满足,同时对于交通运输业的整体规划目标,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不断升级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还可以对运输布局和运输结构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均衡状态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得到不断进步和完善。现如今,在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已成为重要载体,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想要推动交通运输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需要将以下两方面做好。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给区域的可达性提供发展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条件。所谓的区域可达性主要是指一个位置到达指定的活动位置所存在的便利程度。提高区域可达性,能够使区域对外开放的程度得到促进,使区域和外界的沟通联系得到加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运输成本的不断减少和运输距离的进一步缩短,能够使区域的区位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使其在区域内更具有竞争优势;二是各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增加,确保不会间断联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作为重要组成部门,能够使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交通运输业作为区域间的人和物等要素之间的重要载体。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合理的优化配置各个地区的资源,同时将区域优势进行充分展示,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使市场一体化的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二)发展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措施

1.对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整体部署加强重视。合理地配置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布局以及运输结构,同时对多极化、网络化的运输系统进行同步建设。将行业界限打破,对各类运输方式积极发展,确保分工合理,使综合运输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推动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部门必须打破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从而确保多样运输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对区域整体发展的观念不断强化,保障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效益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另外,还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基础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使市场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进而保障区域内合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使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

3.促进区域制度规范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对相关的管理规范进行制定,确保区域内的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和发展,使多头管理有效减少,确保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从制度上得到保障。将行业垄断行为打破,使市场规定更加透明和公开,从而推动区域统一的市场发展。

篇3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相互影响的一般表现及规律是:当区域经济发展迟缓、乏力时,它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投入能力萎缩,表现为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限制和阻碍,当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时,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迫切,投资积极性旺盛,但因交通运输发展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可能迅速显出效果,因而表现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首先,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内部条件,同时又是区域经济系统中一个创造产值的物质生产部门。其次,交通运输是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的先行,是区域产业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先决条件。区域资源的开发包括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海陆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等,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与技术工艺,将这些处于自然或半自然状态的潜在物产,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现实财富,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再次,交通运输是区域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现代化发展的保证和动力。我国的四个现代化中,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事实上,它们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支持、保证作用。在区域工业现代化方面,生产规模化、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多元化、多向化、网络化,与高技术和分工专业化及布局临空化相联系的信息化是其突出的技术经济特点。这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在区域农业现代化方面,商品性专业化的生产、外向型农业及农工贸经营公司的运作、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十分活跃的生产、商贸活动,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和地域性流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提升等等,靠传统落后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信息传输状况,绝然无法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为避免在经济发展中各省市区自成体系、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客观上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交通运输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一,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对应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动态发展的保障交通运输发展形成的效益应在区域社会成员、部门及地区,按社会分配原则公平分享、把交通运输建设对环境生态的危害降到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能够容许与消解的最适程度。这些也正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区域经济联系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基本要求。区域联系网络的基础结构可以分为交通运输、通讯、动力设施网络等,在这些传输性基础结构中,实现人与货物流动的交通运输网是最基本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区际贸易为主包括要素流动在内的区域经济联系的变化。公路交通运输网的完善,可以从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交易的空间成本两个方面来促进区际贸易。区域贸易不但受本地需求的影响,同时受伙伴区域进口需求的影响。作为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运输成本对贸易价格产生强烈的影响,从而影响伙伴区域的进口需求和区域间的贸易。运输成本随距离的扩大而增加,这会产生空间组织中的距离衰减规律,两地之间的距离越近,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贸易量越大,贸易种类越广。这使得贸易首先发生在相邻区域之间。如果运输费用大到极点,任何距离的运输行为都变得不合理,那么区域贸易就不会发生,各个区域只能靠自给。随着运输成本的逐渐下降,区域间的相互需求扩大,区际贸易也不断扩大。在现代交通的基础上,区域间的运输成本不仅取决于实际距离,更取决于覆盖它们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密度和结构,对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不仅要满足当前阶段的贸易需要,更要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区际贸易需求。

篇4

【关键词】创新视角;交通运输行业;区域经济;联动研究;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两者互动关系进行多层次的定性、定量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试图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2形势分析

2.1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量的扩张作用

通常意义上区域经济量的扩张是指地区内的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IN(国民收入)的增长。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量的扩张作用有几种方法:一、运用生产函数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分析工厂产出的生产函数,发展经济中将它借鉴过来,表示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经济产出的函数,其基本形式是:Yj=AjKαjLβj。其中K表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A表示技术因子,也称经济技术管理水平,是外生变量;Y表示产出,通常指GDP。二、运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Aschauer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将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与随后生产率的下降进行经济计量研究,得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他计算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为0.39。研究成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在0.28~0.58之间。三、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丁以中通过构造交通―经济模型对交通与经济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他的模型有三个子模型组成,交通运输子模型、经济子模型和交通与其他行业子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仿真,从而得出模型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2交通运输系统对区域经济质的改善。区域经济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质量的提高、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廉洁高效政府是区域经济腾飞的软环境,而交通运输系统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有助于改善企业生产条件,降低企业成本,放大地区经济吸引力,增加地区经济发展潜能,改善企业与周边地区关系,加速地区间、地区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提高区域内经济的活力。

2.3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及规律是:当区域经济发展迟缓、乏力时,它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和投入能力萎缩,为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限制和阻碍,当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时,它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迫切,投资性旺盛,但因交通运输发展本身的技术经济特点,不迅速显出,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和作用,自我发展能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在经济发展中各省市区自成体系、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客观上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各地经济发展。

3区域经济对于交通运输系统反作用

3.1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概念性目标: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效发挥区域经济的“累计效应”和“辐射效应”,构建城市布局合理、市场高度开放、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行政成本、制度成本,增强整个区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内货物、人员、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的自由流动。而上述要素的流动又需要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势必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反过来,综合运输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优化,有利于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群空间区域结构合理发展。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综合运输体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2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环保、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同时它也反作用于交通运输系统:首先是资金供给,区域经济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资金支持;其次是技术供给,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影响的制约,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新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交通技术;第三是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不断促使运输业调整其内部结构,现阶段,我国正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这就要求有安全、快速、便捷的系统来适应;第四是制度供给,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完善为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了很多融资方法,比如BOT模式、转让经营权模式和国际投资证券方式。

3.3区域经济对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网络和命脉。区域综合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空间依托及表现形式,是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潜力充分发挥的基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客货运输量结构、空间结构、质量要求都会发生变化,综合运输体系急需优化、整合,以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趋势。

3.4综合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和引导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内货物、人员、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的自由流动。而上述要素的流动又需要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和支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优化能确保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为客货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网格;另一方面,在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交通运输系统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交通运输管理要和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制度,扩展资金来源与投入,以解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须”制约的目的;要从发达成熟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借鉴经验,将交通运输的发展看作综合、有机、补充而又制约的整体来规划、建设和发展,变革并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4结语

纵观全文,一方面,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协调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各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系统,也是区域经济系统与外部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它能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并可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区域交通体系来支撑与引导。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当前交通运输部一直倡导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加快交通运输产业升级和转型”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例证。(作者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思伟.单车场多送货点车辆调度优化的一种改进禁忌算法[J].工业工程.2006年03期

2孟祥海.苗鑫..连续与离散相结合的单一物流中心选址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王纪勋.物流产业发展对江苏经济推动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张华.基于WebGIS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篇5

关键词:现代公路运输;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公路运输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在促进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公路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方面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提升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优化。

一、公路运输的特点

(一)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运送速度较快

对于公路来说因为运输工作是比较普遍的,并且对于道路的要求相对铁路和水路来说也是比较低的,因此公路运输在平时的使用中所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因此公路运输的灵活性是非常大的。对于公路运输来说使用的工具以及相互直接的衔接是比较简单的,同时对于地域的要求也是比较低的,因此范围是非常广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同时对于公路运输来说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时间比较短,目的性比较强。

(二)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操作方式简单易学

公路运输与铁路、水路、航运相比,所需固定基础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和运输成本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且投资回收期较短。此外,公路交通运输准入制度不如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那么严格,相比之下行业进入比较容易,既可以是统一经营,也可以私人承接。

二、我国城市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纵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较之西部地区发达,南方较之北方发达,沿海地区较之内地发达。即便在一个城市中,也是中心地带较之周边地区发达。因此,经济发展的失衡问是题普遍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合理,流动有阻力,亟待平衡。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相互支持不足

交通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没有给交通建设提供有效支持。公路交通建设整体的规划水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够进行协调和匹配,因此这就会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交通拥堵的现象,交通拥堵是因为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容量以及车辆通行数量等等没有做到很好的规划,造成了最终城市交通的拥堵。同时现在城市交通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断在进行修整,这会严重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整体的资源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从而造成了经济资源的利用,也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形成制约。

三、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产业结构得到改变

公路交通运输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能保证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更严格的交通运输条件。现阶段,我国需要运输的企业的状况是运输批量较小、运输频繁、时间要求高,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因此公路运输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我国现代企业的第一选择就是高速公路沿线。现代企业不断依赖高速公路,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网,从而更好地保证城市优秀人才的流入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企业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区域产业结构,使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公路沿途投资环境得到改善

对于公路运输来说一旦建成就会形成两个区域之间经济的密切往来,同时对于公路沿途来说也是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建设。首先对于公路沿途来说需要建立服务区来为司机提供一定的服务,这样也能够带动沿途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保证公路交通的安全性,降低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就要不断的进行公路的维护,这样也能够带动沿途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降低了整个因此而产生的经济费用。通过交通网络的铺设,能够带动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实现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在公路交通发展的推动下,能够将一些有利的资源和人才不断的向偏远和落后地区进行输入,这样能够促进当地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平衡各地之间的资源和人才的使用情况。公路交通的建设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平衡和促进的作用,能够进一步的将资源进行优化,从而来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决定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水平。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建立安全、高效、完备的运输体系为前提的,进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区域间转移,促进地区文化信息交流,创造全面发展机会。只有遵照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固有规律,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和规划方案,才能达到全国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发挥和效益均衡,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岩.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风,2010(04)

[2]任向前.浅析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

篇6

关键词:区域公路交通;经济发展;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08

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指的是公路交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经济发展各方面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公路交通系统是经济系统中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与其他子系统有机的结合,才可以起到最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1 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

首先,公路交通的发展是由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可以为公路交通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公路交通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公路交通的要求也不同,基于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需要提高公路交通的建设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公路交通所发挥的服务职能需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受到市场供需的影响,开展社会经济活动,则需要公路交通运输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一要求也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结果,在一定时间内,运输的供给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为了保障区域公路交通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保证二者之间的数量均衡。

最后,公路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均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区域公路交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公路交通系统内部比较复杂,有机的协调其内部各项因素,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路交通输运活动和资源的投入具有直接关系,公路交通与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资源的约束力,做到资源合理利用,这是区域公路交通适应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究其本质是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这一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2 区域公路交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2.1 提高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指的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区域发展其自身具有的吸引、控制或者转化资源的能力,以及为居民创造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投资建设公路,主要是利用投资乘数效应以及产业关联效应,进一步拉动区域内的行业发展,主要是由于交通运输可以吸引并整合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的竞争力。

2.2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公路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加强相邻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实现区域间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受到资源的制约,而公路交通可以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促进区域间相互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彼此之间的优势,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国民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矛盾,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在完成公路交通基础建设后,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降低了公路交通运输的整体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基础建设,还可以提高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公路交通运输、动力设施以及通讯设施三方面的因素,相互合作起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其中公路交通运输是区域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 提高区域公路交通适应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区域公路交通系统

公路交通系统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的,全面的、科学的实现经济产业结构定位,是建设区域公路交通的重要方向,通常情况下,每个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也不同,而生产要素与公路交通系统的结构与层次划分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坚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公路交通才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而不断优化公路交通系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由此要做好优化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工作,保证公路交通建设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3.2 建设公路交通时要以促进流动要素为基本原则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区域内的各种流动因素,其中包括人流、信息技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有效的促进这些流动因素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这些因素的流动性,才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相互发展,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而要想使这些要素不断地流动,加强区域间的公路交通建设是重要措施,公路交通建设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对于实现相邻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公路交通的建设过程中,要以促进区域的流动因素的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加强流动要素的流动性,可以活跃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员的流动可以促进人才的发展,为区域积累更多的人才,信息技术自始至终也不是封闭发展的,是需要不断的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才可以不断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而这些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人,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作用,而公路交通是人员流动的基本工具之一,由此看来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的实践应用效果来看,其起到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3.3 合理布局城乡公路交通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地加深,其发展速度迅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公路交通起到着承载的作用,在面临这一现状时,需要公路交通具备较强的运输能力,其作为沟通城市与乡镇的骨架,公路交通主要是为城镇提供基础的交通设施,此外公路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为区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建设公路交通可以带动公路两旁的城镇发展,不仅为城镇企业提供发展机遇,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紧密联系,由此在进行公路交通的布局时,要将联系最多的城市点与乡村点为基本原则,充分的调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不同区域提供发展机会,做好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公路交通建设工作,公路是国民经济命脉,更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命脉,改善交通环境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3.4 遵循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规律

基于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建设公路交通时,需要严格遵循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规律,不同类型的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高速公路主要是加强不同区域间的相互沟通,扩大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加强与不同多个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挥公路连接与沟通相邻干线的基础设施作用,建设综合的运输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公路交通系统具有覆盖面积比较广,通达度比较高等特点,在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乡村时,发挥着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对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其连接着两个或者多个城市,对高速公路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可以将生产要素集中利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投资现状,加快建设城市以及周围城市组建经济圈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优化并调整城市与乡村产业结构,促进其不断优化与升级,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协调好产业所占的比例。

4 结束语

区域公路交通和经济系统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当二者之间在规模程度、结构以及功能等方面,相互适应后,起到的是相互促进的作用,积极的协调好区域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还可以反促进公路交通的发展,这需要不断提高二者之间的适应性,为彼此之间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翟一.我国交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公路交通运输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有着彼此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交通一、公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引导并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同样对交通运输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关系

运输化是当前工业化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运输产生了。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是依靠于公路交通运输的,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家大力投资于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主要表现就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及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了区域内公路运输行业及其有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投资效应。

其次,建设完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后,就会直接产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大大地减少了公路交通的运输成本、并节省了货物等的运输时间、以及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提高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

最后,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完成之后,间接产生促进发展区域经济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合理化、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等方面。

二、从微观方面来看

(一)优化企业的物流规划和生产布局

物流业发展的载体就是区域交通的发展。区位的相对改变就是当前交通对物流体系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影响,需求市场的相对距离和企业与原料市场是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改变,最终是会影响到企业总体的战略布局。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以看出,高速公路的发展是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一条经济带。从建成公路并运行的那天起,其就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明显的优势,甚至是会迅速地成为区域内最为关键、主要的经济带,其不但可以加速区域内的三流的循环——人、物、信息,同时还能够带动跨区域的体外循环,通过支线把区域内各个经济单元连接成为一体,因此企业在刚开始选址以及布局要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其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有改善并完善好区域内带动交通运输业才能够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

公路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相对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企业的交通成本,特别是以运输为主要卖点的企业成本,降低运营成本的运输,可以明显的改善运输的条件。当在一个特定区域有好的交通条件的话,会流入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当地的生产成本因素也会得到降低。运输服务也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的交通条件,使企业之间的材料和信息以及人员、货物等可以更为快速和方便的进行沟通。通讯技术和运输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使得生产者在商品贸易当中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

(三)提高企业组织效率

公路交通改善了其他要素(其他资本和劳动)的利用率、增加的其他生产要素的盈利能力。当地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将减少,而且生产组织效率因素也同时提高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使生产要素流动到了有需求的产业。流通环节的改善,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范围,同时整个行业的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量和品种的需求等方面,市场竞争迫使企业调整组织效率,从而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当整个行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效率的提高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联动反应,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进步。

(四)激活沿线资源,拉动沿线土地升值

公路建设、以及改善交通设施可以明显的改善当地的资源,并激活其使用效率,具有这明显效果,尤其是对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这两方面。通过区位理论,交通将会改变区域位置,土地价值也是会受到相对位置的变化影响。在交通改善前,这些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因为不适宜搭配其他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科学的运用实现,当正确有效的结合这些资源,并运用好其所在的潜在价值,就能够使其迅速的转化为市场价值。这些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是有着更积极的作用,交通设施和交通条件的得到合理的改善,其旅游和土地资源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促进当地经济有效发展。

三、从宏观方面来看

(一)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发展农村公路可以缩短农产品和新鲜产品的储运时间,扩大农业信息交流,保证所需农用物资的及时调入,帮助农村人接受现代文明,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帮助农民更快的获得市场信息,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项目调整种植结构;有助于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使旅游资源在农村地区开发,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交通的发展将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建设,但也促进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新模式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交通发展客观地将各种重要资源在农村大规模输入,但是也可打通农村资源的输出瓶颈,在繁荣农村经济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

(二)优化沿线地区的投资环境

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路建设投资活动本身对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并会有积极的影响,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另一部分的公路交通正式运行后,由于不断增加的交通容量和驾驶条件改善带来客货在途时间节约,减少交通事故、运输成本,使得道路使用者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由于缓解了交通瓶颈的限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效应在其他行业发展当中。比如在某些交通不便的山区当中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若是在公路建成之后的,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带动当地交通的发展,增加并能够引进外国的资本,因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该地区沿线的经济发展。

(三)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能同时出现在各区域或者按照相同的发展速率,会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速度不平衡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使得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可以扩散到落后地区,整合区域的原始资源,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公路建设项目促进所有相关生产、公路建设资金的项目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会在社会生产产生连锁反应,从而推动了一系列的部门以及行业发展。公路项目完成后,还可以驱动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领域中有利优势快速地循环和分布,公路项目建设所需的初级产品需求也会增加,生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在所有领域促进其他产业的进步。

(四)改变产业布局,促进结构升级

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支持经济增长上,同时还能够改善产业的结构。改善公路交通,适应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设施是必需的:高附加值、产品体积小、小批量运输、时间性强,随着市场需求机动灵活,严格的运输以及其交通工具的发展,所以尤其是沿线公路运输及可以大大吸引高科技企业,对于高速公路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知识经济依靠企业的智力资源、高技术、新技术,只有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的的基础上,只有高速公路才能够使新技术企业与核心城市的人才高地之间形成的便利和频繁的交流,也客观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改善交通条件,不仅能使人生活和消费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更加大了不同区域间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形成了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分工,相互帮助与合作的模式,提高整个社会的交换能力,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效益可以确保连接和发展的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李书剑.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D].长安大学,2009.

篇8

【关键词】交通;经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交通运输的发展来支撑。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逐步发展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形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通常都可以用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平来代表。该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稍微高一些,区域内的社会发展就会有比较好的条件,但是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就会阻碍该区域的社会发展,对整个区域的发展产生消极、阻碍的影响。每个区域的协调发展都是各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所有区域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区域发展与当地交通运输二者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特定的区域如果想和外界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联系,那么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量逐渐增大的今天,每一个区域社会的进步都需要通过与周边甚至更远地方的交流与联系。关于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这三种关系也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不同类型区域和交通运输的关系。第一种关系是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需求导致的,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满足区域的需求;第二种关系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三种关系是对前两种关系的结合,这样看来交通运输既是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前提,也是区域发展的结果。以上三种关系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体现,不同区域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两者关系也不完全一样。随着长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对内向长江流域,对外向海外。在长三角的人口和城市群越来越大之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自然提高了,从农业、工业到消费者个体的需求,从西部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到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和进口都是一种经济发展拉动交通运输关系的表现,这也就是出现了长三角港口的吞吐量不断增长,高铁、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增多。第二种关系在中西部地区有着更明显的体现,在东部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的同时,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各方面的需求都增长了。这样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就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直接建立起来,长三角和长江中游联系就加强了。这样发展下去的一种情况则是中西部被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则有了它的先决条件。

二、目前我国交通经济在不同类型的区域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仍然呈现出比较滞后状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以及交通运输起步晚等自身发展等问题的制约,不同类型的区域在发展交通运输时仍只能按地区逐步推进。中国地域辽阔每个省份在人口、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也有所不同,只有深入理解各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才能够对国家整体的交通规划和各地区的区域发展计划的制定起到促进作用。更有助于我们对于每一个区域未来的交通运输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在相对于落后的区域里,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是上述的第二种关系或是第三种关系,这种关系下我们首先应该注重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该地区发起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区域积攒强大的产业优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在较发达地区情况就会不同,发达的区域的发展速度更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需求更广更精细,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要跟上区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跟进。在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定量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国家整体经济保持快速科学的发展,区域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才能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来发展建设交通运输也是解决我们目前交通运输“瓶颈”的重要战略目标及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找到了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结语

无论是在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社会二者之间任何一种关系必须要做的是要使这二者协调发展,并驾齐驱,不能偏废其一。这二者的系统协调是一个特定区域发展的调节手段,更是和周边地区合理交流的保证,协调的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更是交通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环境相协调,即各交通运输子系统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整体协调发展模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优化。除了协调发展很重要之外,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中拓展效应。这也就是说,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影响许多方面,这无疑体现了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先决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王家庭.赵亮.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9(6)

篇9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发展;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AT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56-2

0 引言

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让区域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公路运输具有快速、方便以及经济和安全的特点,能够成为更加直接有效的运输方式,由此公路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对公路运输工程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公路运输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公路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且一方的变化也会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公路运输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推动性作用,对于公路运输基础的不断完善能够减少很多公路运输的费用,还能够提升区域间来往的密切性,让经济发展更有竞争力。区域可达性的提升,可以有效地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性,与此同时,很多公路运输费用的不断降低,会增强区域的经济规模,让一些主导产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说,有效的发展公路运输系统,能够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公路交通运输行业不仅仅有规模经济的特点,还有网络经济的特点,能够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地带。在公路运输网络比较密集的地带,一般运输的成本都非常低,这样商品的交易成本也会随之减少,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此发展和投资,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若是聚集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相应的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由此拉开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公路以及产业聚集效应的影响下,让生产力要素也有了区域聚集的机会,能够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得到较高发展的同时,还能向外扩散,让相邻的地区得到资源和交通的共享,以此有效地促进区域间的共同发展和致富。

公路交通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有一定的负面性作用,这基本体现在公路运输对于土地施工的基础性要求非常高,车辆的不断增多也会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更加增大了地区的环境承载压力,污染物的排放也会污染环境,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公路运输交通建设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经济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减少汽车的保有量[1]。

2 公路运输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让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也有所提升,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经济再次腾飞性的增长,就需要重视起公路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全面的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剖析,了解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这样才能给国家的发展提供帮助[2]。

首先,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总量产生的影响。公路运输情况的好坏对于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公路运输也会带动多个产业的经济增长。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让公路产品的货运总量以及客运量不断地提升,这样就会增加地区的生产总值。除此以外,公路运输也会对地区的生产总值产生一些间接性的影响。物流行业是在社会分工背景下产生的,公路的建设让多种行业得到了发展,可以总结为,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支持。

其次,公路运输对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我国的公路运输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内的,并且它的发展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起到积极的作用,让第三产业在一二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从改革开放一直到2010年,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提升,从24%已经上升到了44.5%,其中交通运输以及仓储等等行业在总体比重中占据了66%以上。除此以外,公路运输产业的发展让很多部门的就业机会得到提升,并且就业的人数也大大的增多,解决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就业问题,例如,物流产业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出,在2014年年底,我国在公路交通运输以及物流方面的就业人数已经占据了整个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3%,这个比重是非常大的,由此可见,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良好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3]。

最后,公路交通运输业对于产业布局产生的影响。公路运输业能够给产业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我国的公路运输具有营运密度大、范围广的特点。在产业布局的影响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让区域间的商品零售以及服务有了更大范围的发展,也朝着中心的区域进展。第二,公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密集,让工业分布范围也成为一种分散式的离心状分布,很多工业场地开始在公路沿线建立起来。第三,由于公路网的发展,公路附近的农业发展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4]。例如,在种植果树的地区,若是交通便利,公路线路比较多,那么对于产品的运输就更及时,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到更新鲜的水果,果农也能够收获更好的效益。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能够对当地的投资环境进行改善。我国很多地方的投资商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到当地的公路交通发展情况,因此公路情况的改善是吸引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一个地区中,如果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交通业非常便利,那么势必会引来更多的投资商对此地进行开发,由此提升区域的经济效益。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让一些地区还能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经验以及管理经验,对于地区资源进行有效地调整和优化配置,由此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给区域经济带去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情况,还要考虑到生态情况,让公路发挥积极性的同时减少负面影响力的发生。另外,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多面的维护,保障公路的寿命更长,进而保障交通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参 考 文 献

[1] 章秋雯.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应用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14,20(8):112-113.

[2] 程曙光.浅谈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12):87-88.

[3] 李波.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作用[J].交通标准化,2014,42(2):88-90.

篇10

关键词:韶关;交通枢纽;投入产出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72.88 文献标识码: A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韶关交通枢纽建设将为实现“五大建设”目标、促进韶关迅速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交通枢纽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理论分析

早在20世纪初叶,就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交通运输促使沿线经济带形成的若干事实,并试图从理论上加以论证;此后,形成了许多有关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古典与现代区位论都以给定的交通技术和手段讨论经济活动区位及空间布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此外,美国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在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础上指出了交通运输条件的队工业布局和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说来,运输成本或费用的下降,直接引起运输供给增加、提高区域可达性,通过其聚集和扩散效应加速区域经济活动、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并以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形成特殊地域空间综合体。

1.交通枢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区域中心城市,根据点―轴系统理论,在区域经济核强大经济势作用之下,会在交通运输线路形成运输束沿线,形成物质高度聚集、技术高度聚集、产业高度聚集、市场高度聚集、人力高度聚集、资金高度聚集的经济带。

当聚集效应达到一定程度,集聚从整个对外部依赖性向自我维持性经济过渡,经济核的经济势将会向经济腹地或周边地区或按照中心地等级体系由上而下扩散,也就是说,那些具有优区位点的发展达到相应水平,聚集效应开始溢出,产生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扩散效应。

2.交通枢纽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在空间上拓展,促使地区优势区位得到发展并产生位势,从而促进经济活动从低位势向高位势流动。随着经济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展、运输通道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不断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带,它是运输通道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产业、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集聚和扩散,并且由于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的提高,改善了经济地理区位,促使企业间、产业间、各极点间实现要素在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上进行空间运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二.韶关交通枢纽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

利用1978年到2005年韶关公路通车里程数与GDP的数据(资料来源:《2006韶关统计年鉴》),可以考察交通因素与韶关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计算韶关公路通车里程数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13,表明韶关交通枢纽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相关;但从历史数据来看,最近几年韶关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明显滞后。

为深入考查韶关交通枢纽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韶关交通枢纽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本文根据2002年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考察韶关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大小及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程度。

1.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是指某产业生产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其它产业(包括自身产业)产品的数量,它反映了该产业和其它产业之间存在的经济技术依赖关系。直接消耗系数说明中间消耗与总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反映某产业的产品实现某一增长程度时,其它产业的中间产品相应增长到什么程度。

从韶关市交通运输业投入产出的直接消耗系数来看,韶关交通运输业的5个最重要的直接供应产业部门依次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中间投入合计的直接消耗系数表明,韶关每1个单位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直接消耗的产品价值为0.4666,约占47%;交通运输业每1个单位总产出创造增加值(GDP)0.5334个单位。

2.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除了直接消耗方面的联系外,同时还存在着间接消耗方面的联系。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产业生产单位总产出时,需要完全消耗其它产业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相对于最终产品而言的,说明中间消耗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完全消耗系数包含了直接消耗与所有的间接消耗,所以完全消耗系数总是大于直接消耗系数。

从韶关市交通运输业投入产出的完全消耗系数来看,韶关交通运输业与其它产业全部联系最为紧密的5个产业部门依次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根据完全消耗系数,可计算交通运输业的完全需求系数(完全消耗系数+1);中间投入合计的完全需求系数为2.2716(即1.2716+1),表明韶关交通运输业每增加1个单位最终产品将对韶关各产业部门产生2.2716个单位的生产需求。

3.影响力系数分析

产业影响力反映某产业的最终产品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影响力系数是某产业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

每个产业最终产品的增加,都会促进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对于不同的产业来说,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是有差异的。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说明该产业的促进作用比各部门的平均促进水平要大;当影响力系数小于1时,说明该产业的促进作用比各部门的平均促进水平要小。影响力系数越高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越大,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韶关市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9295,说明韶关交通运输业对其它产业的波及影响程度小于各产业的平均影响水平,韶关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够大;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影响力系数较大,它们的最终需求的增加对韶关经济各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大。

4.感应度系数分析

产业感应度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变动后使某产业受到的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某产业的感应度与国民经济各产业感应度的平均水平之比。

对于国民经济的每个产业来说,各供给产业最终产品变动对其产出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感应度系数就反映了这种差异程度。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各供给产业最终产品的变动对其波及程度越大,当各产业的最终产品增加时,越要多考虑增加该产业的产出。因此,这个指标可以用来分析当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时,各产业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速度发展。感应度系数越高的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越大,具有瓶颈产业的属性。

韶关市交通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6749,说明韶关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拉动作用高于各产业的平均影响水平,这说明韶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应比经济发展速度要快,韶关交通运输业已成为韶关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三、结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交通运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区域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具有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影响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目前,交通运输产业已成为韶关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做好“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培育产业集群” 这三篇文章,韶关市应在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以提高现有运输方式的技术等级、通行能力为中心,逐步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四通八达、相互协调的铁路、公路、水运综合运输网络,并在交通枢纽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实施区域交通一体化。只有这样,韶关市才能实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有效对接,进而实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双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承接产业转移,把韶关市打造成粤北地区的产业聚集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物流商贸中心。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31-233.

[2]曾青.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1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