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0 15: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学科知识

篇1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教师 教学观念 教学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 科研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能力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知识的继承性和完整性,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知识传授方式,这些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教师专业化和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音乐教师运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实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观念的转变:1.从偏向少数拔尖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2.从单纯追求音乐学科知识水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3.从音乐教育与社会脱节,向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转变;4.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5.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音乐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转变;6.从注重音乐教学结果,向注重音乐教学过程转变,等等。

二、专业教学实践能力

音乐教师应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需求,结合音乐教育专业特点,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扎实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

1.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包括熟悉教材与掌握教材。熟悉教材是指熟悉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内容,理解教材在音乐审美及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教材的音乐要素、表现手段能正确地阐释。掌握教材首先是指从音乐上掌握,能示范、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筛选、补充适当的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

2.教学设计能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时间的分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用等。

3.选取和运用教学方法及策略的能力。音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选取时应当遵循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并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特征灵活运用。

4.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是指音乐教师具有的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学习过程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连续、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包括选择或编制评价工具的能力、实施评价的能力、获取反馈信息的能力等。

5.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充分赋予了教师自主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权利,激发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重点开展地方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社会、自然景观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学习,从而培养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世纪,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不断丰富的音乐教学媒体资源,给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教学元素,使抽象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感性、活泼生动,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从而促进了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以适应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

1.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能力。音乐电脑、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数码乐器等在内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多媒体系统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众多学校的音乐电化教室从过去的幻灯机、录音机、脚踏风琴、手风琴发展到了多媒体音响系统、实物投影仪、数码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电脑投影仪、钢琴、电子琴。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培养和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综合应用能力。

2.乐谱和MIDI制作能力。近年来,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在音乐界已然兴起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用电脑制作音乐及乐谱,因此,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和乐谱制作软件,如“贝音”、“TT作曲软件”、“CAKEWALK”、“ENCORE”等,使之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是完全必要的。

3.音频剪辑处理能力。音响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音频剪辑处理的问题。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加强音乐教学的独立自主性。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4.音乐课件制作能力。在当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课件已成为常见的教学手段,课件制作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之一。因此,音乐教师要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的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学会收集并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

四、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促进教学,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高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因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音乐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郁正民.中学音乐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孟育群.现在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

篇2

1.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教师与学生是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形成“主体间性”,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教学相长”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一种结果,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音乐课程自身的发展。在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需要音乐教师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把师生的关系从“‘伤害与受伤的关系’转到‘关爱与被关爱的关系’”,形成一种对话与交流、理解与促进的发展性师生关系。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是要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实现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等。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执教同一课时,教师可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

4.创设课堂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接触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如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又如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再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应当以聆听为主,结合其它音乐实践活动,如歌唱、演奏、律动、讨论、创作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魅力。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

5.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艺术世界是浩瀚无边、精彩绝伦的,当前小学音乐课时不足的情况下,短期内想教给学生很多音乐知识难度较大,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认清形势,从教学细节入手,多方面改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节奏里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塑造新一代高尚而又健康的灵魂。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本身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个性,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为小学生创造轻松而又愉快的艺术氛围和学习环境,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奠定基石。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1.重视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

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以重视音乐教材选择为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教材选择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合社会变化,更要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和学习。具体内容方面有:由过去大部分以脍炙人口、动人心弦的红色歌曲到现在增加具有时代感的儿歌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教材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音乐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也可以为音乐教育使用。在这些新媒体选择小学音乐教学素材时,宏观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和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符合小学生的年轻特征和认知规律。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做到教材的选择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使教学内容适合小学生健康的持续发展,最终为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1)唱歌,在良好的姿势中生根。声乐界有句常用语: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源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演唱姿势是有效歌唱教学的重中之重,不好的演唱姿势会阻碍歌唱技巧的自由发挥,良好的演唱姿势可以让演唱者的声音更稳定、更通畅、更动听。学生想要得到发自内心的放松,就要从培养良好的歌唱姿势开始,保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

(2)唱歌,在自如的气息中发芽。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不会呼吸的人就不能很好地歌唱。教学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吸气会抬肩,气息浅短,更不用说控制气息的情况,教师有意识地根据歌曲需要设计一些练习呼吸的游戏,采用他们能够理解并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气息不断得到支持,能够自如地运用到歌唱中。

(3)唱歌,从清晰的发声中开花。歌唱以发声为根本,当掌握了无误的发声方式后,就能稳定清晰地唱好每一个音节。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发声训练,笔者认为应从轻声地说开始,不要整天讲一些太专业的术语,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能够轻声高位地朗读,发挥以字带声及字正腔圆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准确,轻松并快乐地掌握演唱正确方法,为更好地表现音乐所蕴涵的情感而奠定基础。

3.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依据学校现成的教育教学资源,配合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针对小学生的接收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模拟情境。音乐理论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而且难懂,学生容易产生反感,教师可充分利用情境联想教学,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逐步积累和掌握乐理知识。如不同的音符学习可通过模拟动物叫声的长短辨别加强,学生更容易掌握音符的实值。

(2)示范演奏。教学音乐欣赏课程时,教师可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给学生示范一些比较熟悉的名曲名段,也可让学生自己登台演唱。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审美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真正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音乐老师不能拖后腿,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把多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引入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时,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认识音乐。

(4)精心设计。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反应,教师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上台演唱,对其上台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可以挑选不同学生上台演唱表演PK,过后对其进行打分及评价,课堂氛围活跃了,教学效果就得到了强化。

4.适当分析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分析音乐内在高雅、静谧美和描述的深层含义,让音乐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后,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领略音乐带来的无限魅力。在教学歌颂大自然景物的歌曲时,多简要介绍一些祖国大好山河,让学生为祖国山河的壮丽而自豪,更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教学赞美辛勤劳动者的曲目时,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懂得怎样尊重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学中恰当筛选、整理和分析各种类型歌曲,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歌曲蕴涵的意义,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音乐学习将达到一定的水平,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将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傅美云.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音乐时空,2014.10.

[2]倪和平.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之探析.现代阅读,2013.1.

篇4

论文关键词:音乐公共课 教育改革 审美素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新社会的人才要求也提出了高的要求,教育部门也随之创新了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培育人才的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挑战,如何创新适合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学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音乐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审美观念的认识和形成,因此,音乐教师应抓住机遇,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创建适合学生接受和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

现在高校领导越来越重视和认同公共音乐教育,是因为公共音乐教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共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基础化的一大基础学科,是发展大众化音乐的必须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1]开设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并不是要让大家都成为一个音乐人,而是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一定的艺术情操,能够有美的音符去感受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开设这个课程,还是对课程节奏的一个调节,对学生状态的一个调节,在数理化学习疲惫的状态下,适当地进行音乐教育,是对心灵的放松,也是响应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从更高层面来讲,是完善人格的必然要求。

一、 音乐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1内涵:顾名思义,音乐是一种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内在思想感情,是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它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节奏和旋律,又分为两大部分:声乐和器乐。音乐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为音乐教育,它包括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音色、音程、和声、调式和曲式等,以及歌曲、器乐曲的演唱、演奏技能以及乐曲的欣赏分析的教学过程。[2]应约教育具备的特点是它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不仅仅是开展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为目的,而是将人类跨越式的音乐文化精髓,通过各种不同的音乐学习形式的传授,以及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艺术审美能力。

2作用: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音乐教育对人有着独特的功能。首先,音乐教育优点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也是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音乐的作用。音乐是一种艺术,它是崇高而深刻的,它具有强烈的感人魅力,通过独特的声音表达思想、此种意境容易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激活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实现结合作者、表演者及欣赏者的情感共鸣,音乐中所体现的思想观点、道德精神等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们接受逐渐转化为人格精神的其中一部分。

其次,大学生的智力素质和文化素质在音乐教育的帮助下逐渐增加和提高。音乐教育需要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时展的重要学科。学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再次,音乐教育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品格,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音符的流动,产生不同形式的内容、不同形式的乐曲,给人在不同的情感下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主要的目标是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格和素质。

二、现时期高等教育公共音乐教育现状

在很多高校,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并没有引起校领导的重视,也没用引起学生的重视,不是作为必修课程开设的,仅仅是一门选修课程,而更为严重的是即使是选修课程,到课率也是非常低的。学校并没有相应地机制去保证这么课程的实施,也没有单独的经费去落实这门课程。没有设立相应地管理机构与监督机构。使得这门课程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下发展的了。尽管,很多音乐选修课是根据音乐学院的专业教授和老师所代教的。导致大多数同学心甘情愿上课,从课堂上学习到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但并不是有教授就行的,主要还是学生并没有相应地基础,对这门课程没有理论作为支撑,缺乏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使这门课程的效率很低;其次就是学生很少参与有关音乐的活动,大学生普遍对高雅的音乐不感兴趣。[3]所以,高校并没有重视公共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很多大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够高涨基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情况不如乐观,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音乐知识十分不够了解,所以在大学学习期间,教师需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但是很多大学生面对社会的激烈的竞争压力,只重视了专业的学习,学习音乐不感兴趣,没有了动力和积极性。现在值得一个研究的问题就是大学生不懂得去欣赏音乐。

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相对缺乏,绝大多数学生对五线谱这些基础知识不懂,不知道一些古典音乐、没有听过《命运》等一些舞曲;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一些大学生对音乐的品味不高,喜欢没有价值内涵的垃圾音乐,而忽视了对高雅音乐的欣赏,甚至无法区分什么是高雅的音乐什么是低俗的音乐,不是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荀子这样说过:“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不乱。”对于荀子的这段话明显的指出了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现在所涉及的问题是既然开设了这门课程,既然面对的是没有音乐理论基础的学生,那么久应该考虑怎么样去弥补他们的缺陷,怎么样使他们理解音乐,使他们能够适应这门课程的客观要求,使提高课堂效率。大学音乐教育离不开音乐的性质和方法,内容和形式,音乐的构成要素,题材和风格以历史、世界音乐知识等内容都是息息相关。这就从基本层面上要求高校音乐教师要有较深厚的功底,对音乐知识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但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师缺乏,而且整体音乐素质也很低。另外,缺乏统一的教材。目前,许多高校都是模仿专业学生的教材,没有适合的学生教材和方法,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严重歪曲。

三、 加强高校音乐教育的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否则难以适应这门课程的发展

在当今物欲横飞的世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大学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音乐系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利益观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一改革,核心在于经费支持,并成立相应地机构,将这一课程的发展纳入到有规划、有方针的轨道中来,并对大学生自身基础进行一系列改革。

1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大学培养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注重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而是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自我辨知的技能,又具有很好的审美情操,为今后音乐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舞台。对于音乐的鉴赏,不仅是音乐本身,更应该注重对音乐家的背景进行讲解,了解他们那个环境,他们的心情,他们的心理特征,他们的价值追求,掌握他们演绎的基本手法,还能够透过音乐联想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地理、民族学、人类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将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各个领域的了解,促进发展大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陶冶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素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在音乐实践中,能够将音乐背后的时代背景、人物情怀在表演中表现出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方面是通过平时的教育,注重课程的设置,通过向学生传授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不应该单纯地注重理论或者实践的考核,应该把两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或者对二者进行综合来考核,迫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P57)

2完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制度和法规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制度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整体之一,也是完善机构建设的有力保证。学校要像发展体育事业那样发展音乐,要有学校音乐培养委员会,要有校领导亲自挂帅,要每年举行音乐鉴赏财政计划中,必须要有专项资金保证这一事业的发展。要制定相关机构,要在机构上、人事上落实到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要纳入到学校发展计划中来。对学生还可以制定学年学分,此制度在于为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奠定基础,从而约束学生行为。必须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的提高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诱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全面知识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重视公共音乐教学课程的规划,必须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不得违背科学规律而行事。首先,教材的选择,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应该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老师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实际。其次,对于老师的配备,应该采取科学的原则,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应该由哪些老师指导这门课程,多必须有科学的一句。最后,对于这课程的考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难度多大等等,都必须有理有据,否则只会打击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选课可逐渐向上的原则,先选基础类,后选鉴赏类,也可选音乐艺术实践类,如开设《合唱基础》《声乐基础》等课程,相互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歌曲,参与配乐朗诵、舞台设计等,发掘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校园合唱团、乐队、舞蹈队等,参与各种演出和演唱比赛;还可以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参加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为广大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自身音乐艺术素养和才能的机会。总之,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现代音乐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否则会显得单一化、枯燥化。比如如何利用多媒体,如何利用网络等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逼迫学生学,是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喜欢上这门课程。二是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确实学到有用的东西,并最终能够成为自己的知识并加以运用。[5]因此,新的教学方法不是单纯传授教学方式,也不是简单地运用新技术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公共音乐课不仅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探究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方法去鉴赏其他的音乐作品才是最成功的。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带来的乐趣,让课堂更加生动,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相结合感性认识,让学生能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把音乐课堂上升成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平台,有力的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5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音乐的知识经验中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多样丰富的校园文化又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广泛兴趣,陶冶学生的自身的良好思想情操。所以,各高校科技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学生更多的参与各种健康的文艺活动,将高雅文化带进校园,为音乐环境教育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认为,可以在学校举办一些校园歌手大赛、音乐会、音乐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校园音乐气氛。[6](P124-125)

四、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讲,它所处的领域也很重要,对于学生审美倾向的培养,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学改革对学生的自身发展祈祷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随着人们对精神追求的不断发展,就需要音乐去弥补,需要音乐这门学科去完善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作为高校工作者,特别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有义务去宣传音乐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在高校开设音乐公共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徐易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开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黄碧源.高等音乐教育之我见[J].广州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10,(3).

[4]郭丽娜.论音乐审美与素质教育[J].华章,2010,(21).

篇5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音乐的基石。无论是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综合大学,还是高等师范院校,每一个音乐学专业都给予了视唱练耳课程重要的基础地位和充分的学时保证。

从2010年开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全国首次试点,实施初中起点本科层次的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的培养计划,旨在分科培养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其中,音乐方向即是整个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招收150人左右,分三个班级进行培养。通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培养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二届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已经结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6月,第二届六年制学生638、639、640三个班级的结业视唱音乐会的成功举行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显现出来。如何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传统的视唱练耳举行模式,充分发挥六年制初中起点学生的学习特点,让视唱练耳这块学习音乐的基石更加稳固已是当务之急。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高师视唱练耳的传统教学目标有两个方面,第一,专业技能技巧方面:通过视唱和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识谱、读谱能力及其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表现的能力;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方法,积累音乐语言;提高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第二,师范技能方面: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按照此目标进行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与训练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鉴赏与表现明显不足,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一些民族音乐,但教学方法、理解方式、表现手段等方面均采用西方音乐的套路生搬硬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今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中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课程之一的视唱练耳课,也应担负起这一重任。”另一方面,忽略了对学是进行艺术实践的训练。音乐是实践的艺术,音乐认知从艺术实践中来,并为艺术实践服务。对六年制视唱练耳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增加民族音乐与艺术实践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内容与教学手段上要有明确的规定。

二、课时安排的改革

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每周2课时。这种课时安排是针对四年制高招生设置的。对初中起点的六年制学生来说存在开课时间过短与周课安排不合理两个问题。首先,初中起点的孩子大都没有音乐基础,这一点从每年的招生考试就可以看出。初中起点的学生培养音乐技能的最大优势是年龄,声乐、钢琴、器乐包括舞蹈越早进入他们的学习范畴越好。而视唱练耳是学会这些课程的基础,不识谱、没有音高、节奏概念,这些视唱练耳基本能力的缺乏让钢琴、声乐、器乐等课程因在一定程度承担视唱练耳的教学任务而影响教学,导致进程缓慢,学习效果不理想。其次,六年制学生学制长,前几年可以充分而扎实的打好基础,无需急于求成。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六年制的视唱练耳课时安排可做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增加周课时,尤其是第一、二学期,把周课时2增至周课时4,让学生在入学之初通过足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识谱、读谱能力和音高、音准、调式等基本乐感,培养初步的音乐表达能力与意识,为声乐、钢琴、器乐的学习提供基础保障。有了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之后,在提高能力的学习阶段即可与恢复周课时2,以减少整体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后自主练习的时间。二是延长学时,把四个学期延至六个学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从容安排各类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高师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视唱训练、听觉分析与音乐听觉训练三大板块。贯穿这三大板块的是以调式调性为主线,以节奏、音程难度的循序渐进为逻辑的各项教学内容。一般来说,通过两年四个学期的学习,完成7升7降以内民族与西洋各种调式各种谱号的读谱与视唱训练,以及包括音程、和弦、和声连接、节奏、旋律在内的各种音乐听觉训练,旨在综合训练学生理解、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看谱即唱的读谱能力,发展包括音准、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音色、织体等在内的音乐听觉能力,发展音乐记忆力和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这些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与严谨性,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与能力。但对于六年制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这个培养目标而言内容过于高、大、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完成困难。现行的视唱练耳教学过于全面与系统,内容庞杂且难度较高,尤其是调号多与复杂节奏的视唱,学生的实际掌握困难,导致教学进度拉慢,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现行课程内容主要偏向专业的技能训练与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的训练缺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降低了学习效率。第三,现行课程内容中缺乏视唱练耳教学法的训练。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而言,视唱练耳是他们工作中重要的“双基”教学内容之一,在高师阶段得到训练与指导是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保障。因此,六年制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在训练内容的选择上增加民族民间音乐的视唱与听辨,增加本土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加强课程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可以借助举办视唱练耳音乐会的形式,鼓励与刺激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自觉性,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增加视唱练耳教学法的内容,加强与锻炼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教学与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从教学层面去总结视唱练耳的学习规律与训练方法,为今后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打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对视唱与练耳两部分内容进行“灌输式”的授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视唱练耳课的兴趣。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求老师改变传统视唱练耳课的灌输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实现视唱练耳课“教与学”相结合。其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合理采用多媒体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提供多元信息与良好的示范,优化音频效果,增加听觉训练的音色,丰富视唱练耳教学手段与内容,实现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多元风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材编写的改革

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因此教材对于课程教学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通用的视唱练耳教材大致分为四类,一是针对儿童学习音乐需要的,如赵方幸编著的《儿童视唱练耳教程》等。二是针对普通人群学习音乐需要的,如李重光编著的《怎样读简谱》等。三是针对音乐高考培训需要的,如陈玉香编著的《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等。四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课堂教学需要的,如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等。从难易程度、适用范围、内容安排等各方面来说,这几类教材显然都不适合六年制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该尽快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具体编写时要根据农村小学音乐本科六年制学生的年龄层次、专业基础、学习经历、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教材的内容和进程,同时注意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经典戏曲唱段等内容。二是增加艺术实践的内容,包括艺术实践的形式、曲目、排练、演出等各个环节的计划与安排,将技能训练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艺术实践中提高视唱练耳的技能技巧与综合运用能力。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 非艺术类 综合音乐实践 就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14

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高职高专教育逐步成为我国当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担当着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级的专业性人才的重任。不过,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还是依照本科的模式进行办学,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相比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要在不断地探索。

1 现行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情和课程设置特点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各市也在陆续兴建高标准的新型的幼儿园,这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同时也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立幼儿园的入职考核相对严格,尤其对被考核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学生需具有较高的职业综合素养,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而目前大部分学院非艺术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文化素养相对比较高,但是专业素养相对差一些,特别是音乐素养的施展空间很小。所以,参照公立幼儿园的招聘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出适用于就业的新的教学模式,这对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率,促进此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从全国的范围来看,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培养方向单一,专业设置缺乏自身特点,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些差距等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如何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调整和开拓所设的专业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是关乎此专业今后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幼儿园所需要的教师,更多的是能将科学、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人才,而不是音乐家。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的岗前教育中,制定出不同于以往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综合实践课程就是笔者基于这种背景提出的。

2 学前教育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音乐综合实践课程的呈现

音乐综合实践课程是以音乐(舞蹈、钢琴、视唱)课程为依托,结合公立幼儿园和部分示范私立幼儿园师资水平、课程设置、运行机制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把相关的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钢琴及弹唱等内容综合引入到音乐课程教学当中来,以教学实践为载体,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以相互协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让学生通过反复 “实践”以及模拟招聘,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通过进一步完善学习过程、实践内容,最终呈现良好的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以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考核。怎样用适合的教学模式,以最稳健、最迅速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是这类课程最值得探讨的内容。与此同时,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可见学前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开始逐步扶持各类幼儿园的兴建。在这种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将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更加明确培养的学生应成为应用性人才,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纲要》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学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当中,本文依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动向,结合近几年公立幼儿园招聘的具体程序、内容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具有培养实践能力(音乐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

3 以就业为导向的音乐综合实践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法

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为依托,通过引入音乐素能综合教学方法,结合幼儿园招聘的特点进行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问卷调查。通过指定的详细问卷及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

第二,策略分析。针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出所在区域幼儿园的运行模式、师资情况、课程分类等。

第三,实施阶段。经过策略分析,提炼出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总体音乐素能进行培养。

第四,成果展示。作为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回顾和总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每个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方式来汇报,包括说课、儿歌弹唱、舞蹈等等。二是参加基本功素能大赛,大赛的具体要求参照幼儿园招聘的模式设定。

第五,评估。首先,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选择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从评估方式讲,可以选用现场观摩法,即终结性评估方法。从评价总体上讲,可选用自评(30%)、互评(30%)和教师评估(40%)相结合来评定学生个人成绩。其次,还要注意评估过程中的客观性。

篇7

音乐鉴赏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课程,追溯至春秋时期,孔子门下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音乐教育的也都趋于成熟。照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目前还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大纲,各高职院校大多都是根据本校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的。

音乐鉴赏课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低年段的学生,教学内容有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和戏曲鉴赏。对于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既没有材,也的确比较难找到适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没有音乐基础,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显得专业性太强,容易导致学生望而生畏。而对于教师队伍而言,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他们是接受过系统、专业的音乐教育的,但是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并不成正比。有很多老师专业上非常强,但是教学水平却并不高。如何能让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接受,这也是新形势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音乐鉴赏课对于教学条件和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配备有专业的设备和专门的音乐教室,以方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好的赏析音乐,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我国,并没有多少高校具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设备,大多数的音乐鉴赏课都只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改革也应该规范教学设施和条件,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分享平台。

二、亟待改革的原因

(一)音乐鉴赏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音乐鉴赏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就归咎于两点:首先是老师安排课程的随意性太强,目前的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目标。课程都是根据各个老师的任意安排,进度不一致,难度深度也各不相同,也就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了。其次,是由于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不重视。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对大多数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所以在这一块,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热情,从而消极上课,不重视该课程,这同样也打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老旧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目前来看,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并没有推陈出新。然而时代在变化,我国正处于这个日新月异、继往开来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教育教学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自我修订,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发展教学计划,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综合型的实用性专业人才。

三、新形势下的音乐鉴赏课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啊,明确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从实际教学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任务,从体制上给课程改革建立一个风向标。为音乐鉴赏课程的规范和改革提供一个明确的提纲和方向。规避从前教学上的弊端和疏漏,革故鼎新的将我国的音乐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要构建针对性较强、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老的那一套教学办法已然行不通了,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团队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的站在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真正对音乐鉴赏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对专业领域的探索,把这门具有深刻内涵、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寓教于乐,用学生乐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上好这门课。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上课效率。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行之有效的音乐教育,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世界的美,而且还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建设,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

最后,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每位教师心中,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各不相同,但是良好的学习效果一定伴随着学生高昂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热情,对鉴赏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对音乐领域的不断探索。同时这也是我们要改革的目的和根本原因。我们就是要让音乐教育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进行深入的欣赏和情感上的理解。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和艺术修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受教育的成果。

四、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团队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应从兴趣出发,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再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鉴赏。所以这个教学目标应该切合自身实际情况,不宜过高也不宜太简单,带领学生真正的去感悟音乐之美。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高校都能先安排学生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待有一定基础后再来进行音乐鉴赏,这对于音乐中艺术价值的理解有着莫大的作用。它能够促使学生听懂、理解那些经典名曲,提高学生的兴趣,对音乐产生欣赏、分析和探索的热情,然后再随着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逐步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设备对于教学效果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音乐鉴赏课的课程内容很多,除了中外名曲、音乐剧、歌舞剧和传统戏曲外,还有视听练耳等教学内容,所以对于音乐设备有较高的要求。改革应该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资,建立一个适合音乐鉴赏课的多功能音乐教室。除了一些基础设备之外,还应该配有高品质的音响投影设备和钢琴若干架。只有硬件达到要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个较为灵活的课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可以取消一些较难的乐理理论知识和谱曲练习,转而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征、雅俗共赏的新内容,方便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鉴赏课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分析和艺术思维能力,所以,应该规范教材,选择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简单明了、便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公共教材。

五、结语

要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课的学习质量,仅靠课堂学习室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有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音乐活动,例如参加歌唱比赛、观看文艺演出、听音乐会或参加合唱团等一些比较锻炼学生音乐素养,对学生的音乐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的活动。在音乐学习的中,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感受,学生才能够进一步领略音乐之美、艺术之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感。学习音乐是一个漫长但有趣的过程,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会一次次发现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和乐趣。

篇8

关 键 词:格式塔心理学 音乐综合课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贯穿主线,这样就会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导致课程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所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化和非艺术化倾向比较严重。自2001年起,全国实行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音乐综合课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到基础音乐教育中,这使得上述现象有所改观,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有些教师曲解了音乐综合课的含义,教学中陷入到了形式综合的误区,为了课程的综合而综合,从而偏离了音乐的教学重心,甚至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舞蹈课、绘画课等。

那么,中小学音乐课到底要不要综合?又该如何综合?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上世纪20年代创立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启示一:要综合,不要割裂

作为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义范式之一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是以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等理论为哲学基础,以韦特海默对似动现象的研究为主要实验依据的。从这种现象及独特的解释出发,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在一切心理现象中整体都不可分析为元素。“格式塔”一词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认识的内部心理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研究强调认知组织的过程,强调经验的组织。要想创造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就必须把部分置于问题的整体之中,将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对问题进行完全概观的理解。这一理论主张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心理现象,开创了心理学中整体论的研究传统。

借鉴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应从整体上去把握客观事物,而不是将事物肢解为各个元素。那么,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以社会大文化为背景的,与其他文化,尤其是姊妹艺术与社会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根本上说,音乐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现象。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分化过细、彼此孤立隔离的传统音乐课程,扭转从学科特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习惯,通过不同教学领域间、音乐与姊妹艺术间及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充分体现音乐的整合性和包容性。

另外,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绝对的分科课程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它会导致学科自身的封闭性,将原本互相联系的各个领域人为地分离甚至割裂开来。在这种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的教育,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分离,音乐学科内部也是泾渭分明,这种教育使得学生习惯于一种线型、单一的思维方式,使得本应完整的经验在学生头脑中成为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应注意到音乐与其他学科间横向的有机联系,加强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软化音乐与其边缘学科的界限,使音乐文化成为整体状态,呈现出其动人的生命。

启示二:要整合,不要拼凑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格式塔”一词既不是部分相加而成的事物,也不是一个混沌的现象,其本身兼有整体和现象两种含义。其中整体有许多特性,这些特性不附丽于某个单一的部分,而是在部分构成整体时新生成,或者说是突现出来的,即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给予我们的另一个启示在于,如果我们把音乐综合课视为一个整体,或者说一个格式塔的话,那么它不应是各个艺术门类、各门相关学科简单的拼凑和叠加,不应是各学科教学知识的拼盘和杂烩,这种综合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意义上。我们要正确理解学科综合,音乐课程综合,应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也就是说,音乐课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多种多样的音乐艺术内容、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而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综合应是有机的、自然的,而不能是为了综合而综合,使音乐课成为美术、舞蹈、文学、历史等的“拼盘课”,让非音乐性的内容和泛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走进形式综合的误区,湮没了音乐艺术的学科特性。

在音乐课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必须被整合到音乐学科教学中来,这是为多角度的审视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而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这里所说的结构不是内容,而是内容之间的联系。如美术中透视的表现手法让画面更具美感,音乐中的和声让声音更具魅力,两者都让人产生美感。其美感产生的共同本质在于有厚重感和深度。因而“透视”与“和声”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知识就被厚重美和深度美链接、整合并概括起来了。我们所追求的音乐综合课就是要抓住音乐与相关学科之间这种稳定的、必然的联系,通过有效地综合生成新的视域融合,拓展出新的音乐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其综合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加深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领会、理解和掌握人类的文明成果。

综上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我们要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整体”的面貌,实现各学科间的“搭桥、融合”,通过“搭桥”将各个学科连接起来,达到“融合”的目的,即将一度分解开来的知识重新统合起来,站在全新的角度更清楚、更全面地认识音乐;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把各项学科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而不是把多项内容简单地组合起来,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内容丰富。我们应当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们真正学有所得,从而使综合音乐教育进入到一种崭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欣川主编《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0—176页。

[2]萧孝荣著《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国立编译馆,1931年,第22—26页。

篇9

【关键词】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实施策略

音乐学科贯穿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可见音乐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更为重要和特殊,因为这一时期学生的一切感知意识都处于萌芽期,在学习中的感受细节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关注度,因而,教师要结合音乐的自由灵动本质,引导学生以快乐为目标,完善音乐的有效学习。在实施中须注意,一切以学生的认知中心为基础,设定与学生年龄相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减压、松绑,让学生在丰富体验、开放空间中享受、探索音乐。

一、游戏结合,增强趣味体验

小学生在处于活泼好动的天性发挥时期,积极活力的课堂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音乐充满美,也融合了“动”,让学生不是鹦鹉学舌般地复制学习,而是尽情“欢动”地享受快乐,即是最趣味不过的体验。具体实施可以通过音乐游戏来实现,游戏的娱乐成分能够令学生彻底放松身心,此外,游戏的动感和音乐结合能够产生特殊的催化力,让学生玩学一体,不仅高效吸收音乐知识,而且收获美妙学习过程。

例如,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嚓嚓嚓》时,这首节奏感极强的歌曲本身便感染力十足,学生“动起来”的欲望也十分强烈,于是教师设计了音乐游戏“快乐我就反着来”,让学生跟随音乐节拍自由律动,然后老师突然发指令,如“动动手啊”时,学生必须相反地做踢腿的动作,而教师说“踢踢腿啊”时,学生就得举起双手。音乐和思维、动作融为一体,带来的新鲜感可想而知,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游戏过程不出意外充满欢声笑语,有的学生出错了手忙脚乱,有的学生趁势提出再追加难度,还有的学生大胆要求不能只让老师发号指令,应该让老师也一起游戏其中。游戏的动感和音乐节奏相互带动,学生的乐趣感异常丰富。

游戏是被小学生普遍认可的娱乐形式,游戏有着灵活的开展方式和积极的参与催动性。这些特质和音乐的灵动、感染力相结合,能够激发出全新的课堂活力,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玩乐中放松了身心,迸发了兴趣,增强了感悟,寻找到快乐的所在。

二、跨学科融入,丰富视野认知

在传统教学中,难以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教师仅仅只围绕音乐教学,令原本自由、充满想象的音乐学习内容单一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提不起来,更别提快乐的学习感知。为此,教师要多拓展音乐学习资源,让学生的关注中心从音乐延伸到周边,从单一的知识范围扩展到丰富的人文世界,让学生的学习视野随之开阔,并从中得到超越课本、超越寻常的认知收获,在充实中汲取快乐。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吉祥三宝》的教学中,这首民族风情浓郁的歌曲仿佛另外一个音乐世界。学生在新鲜之余渴望了解更多的欲望溢于言表。教师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了《吉祥三宝》的歌曲MV,一望无际的草原、民族服饰、骏马、和谐的一家三口等情景传达出生动的感官。教师顺势导入蒙古族的历史发展,民族艺术等跨学科知识,让学生不仅懂得欣赏歌曲旋律,更加充实人文内涵。学生也在自由拓展中挥发自己的思绪,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如:蒙古族人是不是生活在自然原野上,所以对自然的关注比较多?你看孩子提的问题都是问花儿、月亮、太阳。大草原是不是像海一样辽阔?我好想去那儿为一家三口画幅美丽的画等等。

充实的认知和丰富的熏陶,以及自由的想象为学生开阔了心境,激活了情绪,如此多彩而不单一的快乐感受正是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所带来的。艺术不是独立而存在的,音乐艺术的综合性、包容性、灵活性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地汇入课堂。

三、活动创造,释放个性能力

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虽然技巧欠缺,但创造潜力却无可估量。一板一眼的教学可能会让学生原本萌芽中的自我发挥意识就此沉寂。而对学生创造表现力的唤醒则不仅是能力提升的关键,更是一个快乐释放的过程。学生能够从自主认知、解析、创新、演绎的每一个环节中获取愉悦心态,并从创造成果中提取到个性挥发的成就感。教师要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权限,设计别出心裁的活动,让学生打开内心,释放能力。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野蜂飞舞》的教学中,教师在基本学习点完成后,组织学生展开了“自创舞台剧”活动,让学生分组设计、表演舞台剧,从服装、道具到舞蹈、情节等都交由学生自主创造。毫无限制的活动规则为学生打开了个性发散的大门,也给予学生对艺术领悟的无限空间。各小组经过开始的分歧,磨合,最后都在自由交流中完成了精彩剧本。最后的表演当然也不负所望,有的小组化身成丛林动物,配合激昂变化的节奏演绎了《野蜂的麻烦》诙谐剧;有的小组着力于人与自然的相处,演绎了让人若有所思的舞蹈剧《野蜂来了怕不怕》。每个小组的创意都让人眼前一亮,学生在创造与收获中也无比地放松,快乐尽显。

音乐活动并不少见,但怎样将活动开展得深入人心却不易做到。小学生对音乐活动的需求和中学生必然不同。教师需要放手,信任,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让学生在交流碰撞和取长补短中创造出专属的色彩和淋漓尽致的快乐。

快乐教学是新时期教育中并不陌生的理念,但要真正实施到位却并不简单。小学音乐是学生踏入艺术王国的第一扇大门,全面地释放,发自内心地渗透才能够呈现出快乐轻松的学习状态,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喜欢音乐。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铺垫,对学生多一点放任,少一点指令,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要求,让学生在人性化、开放化的引导下汲取快乐。

【参考文献】

[1]陈芮.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好家长.2014(38)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综合能力

一、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以音乐教学为主线,体现综合教学的理念

1.优化音乐内部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其中的每个领域自己特定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音乐感受力、和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和体现。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和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2.结合非艺术学科,彰显学科综合理念价值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在文化领域中音乐与其具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产生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有机融合。如简地说艺术与数学的关系,大概不会有人否认,比如雕塑、建筑、绘画(主要是西洋画法和大型绘画),都涉及到数学方面的知识,都需要计算。但如果说到音乐与数学的关系,或许有人感觉纳闷儿:数学还会与音乐有关系吗?当然有。只从最简单的音乐“速度”就能够说明音乐与数学的关系。

再如讲解音乐的音值、节奏就可以与数学中的数量结合起来;音乐中节拍、速度与体育课中球类、体操相关联,也代替了单一的口哨或口令;音乐作为情感艺术,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与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音乐与地方文化所融入的本土人情等的结合都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学科知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在教学中汲取各学科中某一点音乐学习相结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拓展了实施课堂教学的思维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牛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使得唤起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多方面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恰当运用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把音乐能力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由发声练习、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乐曲欣赏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不管什么样的组合,都应在每个环节之间对学生加以正面评价。因为“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从教师的及时评价中能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使学生对知识、课程与自我价值予以估定。要注意的是评价的语言要具体、亲切。评价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小学里的孩子们极好表现自己,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不断重复“很好”、“对了”、“正确”等简单的评价,聪明的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从“你的附点音符唱得很准确! ” “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 “这个切分节奏你拍得很准! ” “你的指法真熟练! ”……等具体的评价中,能使他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加努力。

2.利用综合教学的评价,更好理解音乐是深入音乐综合教学研究的依据

只有真实、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加以深思,继而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评价必须以日常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为依据,排除任何事先排练、带有表演展览性质的教学活动。因为“教学表演”总是以“唯一的正确答案”为前提编制出多种问题,很可能向学生传递“教育就是背诵标准答案”这种隐蔽信号,使评价成为形式主义,从而无法真实全面地评价教学情况。

使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协调一致,使评价主体之间互相促进,使评价主体与评价本身和谐一致。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一是要注意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二是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情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

三、结论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必须具备广阔的教育视野,对音乐的各种影响给予准确的评估。综合是一种复杂、灵活的组合,是一种多向的行为。提倡学科综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和掌握知识的渠道,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综合素质得以培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提倡学科综合需要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化有效方法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