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4-03-20 15:4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心理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费心理学心得

篇1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他一辈子装聋作哑。

原来是这样顾客走进他的店里,指着一件商品问:

“这个多少钱?”

”什么啊?“商人手贴着耳朵问。

“这个多少钱!?”

“什么?有多少?”

“是多少钱!!”顾客有店对商人恼怒了。

“哦!这个多少钱啊?稍等下~”商人对这里屋里的人喊

“老板~这个柜台上的东西多少钱啊?”

里屋传出一阵带着睡意又不耐烦的吼声:

”不是说了么!那里的商品要80快!好了别烦我!”

“哦,这样啊~好的!”商人回过身来对着顾客。

“您也听到了,老板说要50块,不过我可您便宜点40块拿走怎么样?”

顾客暗自窃喜匆匆付过钱后一溜烟就走了。

第二个

有一家牙膏场,他们的牙膏很受欢迎,每年的利润都比前一年超过20%,但是这个月却只增长了14%。公司的会议上所有人都为前景担心,公司的老板希望有人想出办法。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对老板说我可以为你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必须先给我5W元。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的年少轻狂所吃惊。

老板想了下拿出5W元给了年轻人。

年轻人说:把我们牙膏的口径增加1毫米。

这一年的公司利润超过了40%……

第三个

联合国大家都知道,一开始联合国是没有地方的,一些人只好求助商人们,商人们逐利,几乎所有的商人都避开了这个话题,这个时候有一个财团出来选出一大块地捐给了联合国。

联合国建成后其四周的房价飙升很快,而那个财团早就在联合国建成以前连着联合国把相邻的地皮房子买下……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不是所有的消费心理都能转化为消费行为的;

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由消费心理引发的。

产生什么欲望,是个人问题,可以用消费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如为什么或怎样产生对异性的需求;

满足欲望的6W(何时、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价等)如何选择,则是消费行为学问题,要用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学”来研究。如,是通过抢婚、还是上帝安排、还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来满足对异性的需求;

“消费行为学”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有: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年龄、生命周期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自我概念);

心理因素(动机、认知、学习、信念、态度)。

消费心理仅仅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二者的分别,不是可有可无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营销史上的多数企业的胜败得失,促销活动方案或策划者本人的优劣判断,往往都是以二者的区别为起点的。

端正促销目的:消费行为VS消费心理

应该是定价策略吧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 比自己说的好 就引用了 还有案例

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制定出适合市场变化的商品价格,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企业营销战术。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能否站稳脚跟,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关于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三种,即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篇2

Abstract: Because of good family economy,there was the phenomenon of big dipartities in high level of consumption,single consumption spcies,unreasonable consumption orientation,which is among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psychnological reasons behind the consumption phenomenon,suggested schools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scientific,civilized and personal consumption concept.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观念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consumption psychological;consumptio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25-02

0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特殊的消费人群。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同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多数较好,也为他们的消费理念加入了特殊因素。大学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鲜血液,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观念乃至经济方面的实际情况对高等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本文以大学生消费心理为主题展开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消费现状及其原因,并借此培养他们的科学理性消费观念。

1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

研究随机选取了广州市四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从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种类、消费取向进行设计,其调查结果如下:

1.1 大学生月均消费金额67%在800-1000元左右,极少部分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下,相对比的有15%左右的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甚至更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较高的,且大学生们之间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1.2 大学生们的生活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父母,有些大学生是靠平时的工作(兼职、勤工助学)以及奖学金来贴补生活费的。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都会把剩余的生活费存进银行,但也发现大学生偶尔会出现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们多数会求助父母。

1.3 大学生的消费种类单一,其生活费主要是花在饮食上,此外大学生们的另一个花费方式是游玩享乐。而大学生们的学习费用以及音像制品的费用相对较少。可见,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以玩乐为主。

1.4 在调查的结果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取向不合理。大学生们大部分没有一个系统的消费观念,甚至根本没有合理运用个人生活费的想法,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费用,其学校在大学生理财方面也显得并不是很重视。

2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取向的主要体现

2.1 品牌时尚是永恒的追求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一群高等学历,思想观念前卫的特殊的群体,他们始终站在潮流的前线,追求新鲜的事物,他们追求时尚的生活学习方式,担心自己会落后于潮流。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消费队伍,他们的消费眼光主要是追求新潮,追求时尚和情趣,他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感彩。现代社会品牌就代表了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有较高的价格。

2.2 主流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为讲求实际、适度消费以及与潮流并进,他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往往比较看重商品的质量,同时在注重价值的基础上对时尚和潮流的定义也更加深入,两者合一的产品最值得信赖,此种心理在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中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3 消费注重符号价值一件商品,有着彰显社会等级并且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这就是它的符号价值。一件商品的符号价值越高,它就越能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分开,并体现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而一些人追求的这种重视商品给个人带来的一些社会信息的消费,叫做“符号消费”。于是人们选择的消费成了通过名牌体现个人,表现自我个性的行为,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攀比,相互认同的标记。因此,符号消费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符号表现形式:一是“趋同”,二是“示异”。所谓“趋同”,就是通过消费上的一致,用来认证自己与一个自己认证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统一。具体表现就是,当群体内的其他人买了一种商品的时候,尽管自己并不需要那件商品,但是为了保持统一还是买了。而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需要它的使用价值,而只是为了在自己的小群体里保持一致性。所谓“示异”,就是在消费的时候,避免和别人的一样,尽力选择不同的商品。

3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3.1 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差距逐步增大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主要以生活消费为主,饮食费用和时尚用品及享乐开销是重中之重。而对学习资料和文化用品较少,这种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有不足8%的学生在500 元以下的生活水平线上坚持学业;67%的学生月平均消费在800-1000 元之间;有10 %的学生维持在500-800 之间;而有15%的学生月消费则在1000 元以上。在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在逐步增大,两极分化将更加显著。

3.2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愿意宁愿节衣缩食或者牺牲自己其他的开支去购买一个时尚的笔记本电脑和最新的手机;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比如一双昂贵的运动鞋或化妆品,他们不惜去借钱购买甚至去让银行卡透支。这反映出了,现在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懂得量入为出,往往只是图一时的快乐,而在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之后,就背上沉重的债务,严重的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3 储蓄观念淡漠,理财观念需培养和加强在问及学期末经济情况如何时,72%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限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因专业知识而注重理财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念需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

3.4 恋爱支付过度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需要多支出100-300 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 元左右,多者则达到1000 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 。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4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及影响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在购买行为的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是消费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因经济背景良好,其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广范的知识面使其在消费时注重知识性,对新鲜事物热衷并乐于尝试,使其在消费的同时注重时尚性、潮流化,强调新颖美观;由于个性独特,思想起伏,在消费时会情绪化,即兴购买、冲动性的购买代替计划性的购买;而富于创造力的思维、强烈的表现能力,使大学生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消费态度,即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性。消费态度通常决定了大学生对某种商品的评价,甚至代表了某种积极或消极的感觉和行为趋向。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4.1 追逐新鲜心理对于新产品,不少大学生在广告舆论和宣传的长期影响下,或是接受赞同,或是产生逆反心理,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最终趋近新产品,进而产生消费。

4.2 求美唯美心理这是大学生以追求欣赏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物心理。在同一品牌、同等价位、相同款式、不同色彩间,大学生的消费选择自然以达到最大欣赏价值为目标。

4.3 时尚名牌心理青春是激情张扬的时代,大学生追逐个性,为了显示商品的附加属性,如气质品位等,或为了炫耀自己,他们十分在意商品的品牌,追求品牌卓越、款式新颖的进口高档商品。通过消费此类商品,以达到表现富有、高贵、洒脱、时髦的目的,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极少考虑到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的实际质量。

4.4 盲目从众心理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意志薄弱、顺从型性格的大学生从众心理更强一些;当大学生对商品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消费的目的时,更多地表现出从众心理;从消费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多认为随着多数人购买总会得到好处,即使上当受骗,也是大家一起上当,以求得心理上些许的安慰。

5独立学院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个性、文明、科学的消费观念

5.1 发展个性消费由于个性的不同,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美国社会学家戴慧思认为:“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5.2 消除不良消费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滥用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能力去赶时尚、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文明消费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5.3 倡导文明消费文明消费即强调健康向上的消费精神,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享乐性消费,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价值。通过倡导文明消费,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5.4 提倡科学适度消费由于从小受到过度照顾,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对国情、社情和家情的认识,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科学、适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原则浅论.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篇3

【关键词】消费心理分析、广告文案教学

广告文案写作在整个广告运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属广告的表现环节,根据调查资料,广告效果的50%――70%来自广告的文字,所以,广告文案的写作水平的对能否提高广告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文案写作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研究广告作品中语言文字部分写作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提高学生广告文案的写作水平,对他们今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顺利走向职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广告文案写作水平,除了语言文字写作技巧的训练之外,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把握好以下几步。

第一步,从消费者消费心理分析出发,找到文案写作的切入点

广告文案写作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消费心理是广告文案写作的依据和出发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心理直接或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行为,所以, 广告文案写作一定要建立在消费者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了解目标消费者的欲望、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众多的信息中如企业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对象等,找到最能切合消费者需求的信息点,并由此而切入。

如济南“锦绣泉城”楼盘系列广告文案之一,“标题:门前那条冒着汩汩清泉的石板路,全世界只有一条……正文:决然归隐的大诗人王维,空山偶遇的世外意境,清泉石上流对济南而言,曾只是很普通很随意地散布在墙根、寻常里弄,不理会诗人怎么惊喜,也不理会世界怎样称奇,济南人只是很随意地在院子里随意一挖,掬泉泡茶,日长日短,占据着人类居住环境中最奢侈的位置,如果说有比济南人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一定是泉水,不住在泉边就不是住在济南。广告语: 锦绣泉城,重现依守泉边的生活”。该文案并不着眼于我们常见的楼盘广告,如容积率多大、楼层多高、设施怎样、单元面积多大等等,而是找出了与济南紧密关联的特质――泉水,现代济南人都市生活中心灵渴望回归的质朴恬然的生活――依守泉边的生活。该文案深情婉约,触动了济南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部分:“如果说有比济南人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一定是泉水,不住在泉边就不是住在济南。”

第二步,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文案的创意思维

找到文案的切入点后,就要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文案的创意思维。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将人类的思维方法分为垂直思考法和水平思考法两种。而广告创意普遍采用水平思考法,这是西方广告创意人员根据爱德华・德波诺关于两种思维方式的理论发展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即:向面上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法强调思维的多向性,善于从多方面来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广告文案的写作中,创意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的。正如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所说:“真正的广告创意是一种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

如长城葡萄酒广告文案,“标题:三毫米的旅程,一颗好葡萄要走十年。正文:三毫米, 瓶壁外面到里面的距离, 一颗葡萄到一瓶好酒之间的距离 。不是每颗葡萄, 都有资格踏上这三毫米的旅程 ,它必是葡园中的贵族 。占据区区几平方公里的沙烁土地,坡地的方位像为它精心计量过,刚好能迎上远道而来的季风,它小时候,没遇到一场霜冻和冷雨,旺盛的青春期,碰上了十几年最好的太阳,临近成熟,没有雨水冲淡它酝酿已久的糖份,甚至山雀也从未打它的主意,摘了三十五年葡萄的老工人,耐心地等到糖份和酸度完全平衡的一刻才把它摘下,酒庄里最德高望重的酿酒师,每个环节都要亲手控制,小心翼翼。而现在,一切光环都被隔绝在外,黑暗、潮湿的地窖里,葡萄要完成最后三毫米的推进。天堂并非遥不可及,再走十年而已。 ”该文案主要表现高品质的长城葡萄酒是怎样酿造的,这是消费者关注的,也是消费者利益所在,文案作者围绕消费者利益展开创意思维,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优质的土地、良好的生长环境、有经验的摘葡萄工人、德高望重的酿酒师、严密的窖藏等整个长城葡萄酒的制造过程表现出来,

第三步,运用人性化的诉求,与消费者心灵沟通

明确了创意思路以后,在具体的广告广告文案写作时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现念,采用人性化的诉求方式,以达到与消费者心灵的沟通。因为文案写作的目的不仅满足受众商品信息的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存状态,这样可以使产品与受众缩小心理距离,增加认同感,最终产生消费行为。案例:台湾大众银行电视广告,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画外音:一个老妇人,因为携带违禁品,在委瑞瑞拉机场被拘捕了。她是一位台湾人,没有人认识她,她告诉他们,这是一包中药材,她是来这里炖鸡汤给女儿补身体的,她女儿刚生产完。她们有好几年没见。蔡英妹,63岁,第一次出国,不会英文,没有人陪伴,一个人独自飞行三天,三个国家,三万两千公里,她是怎么做到的?字幕:坚韧、勇敢、爱,不平凡的平凡大众,大众银行标版。”对平凡大众的赞美,展现的是平凡大众的生存状态,讴歌了他们坚韧顽强的精神,同时暗合了广告的主题。此广告以平凡大众为视角,体现了广告主体“大众银行”

第四步,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营造能激发消费者情绪的语境

最后落实到写作上,是语言风格的运用,目标消费者不同,他们接受的语言风格也不一样,因此,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他们喜好的语言风格,营造出能激发消费情绪的语境,这样就能打动消费者。如“老村长酒”,产品市场定位是低档白酒中的优质品牌,销售目标是农业人群。该广告的广告语是“朋友,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打招呼似的这样一句话,平易近人、诙谐有趣,非常贴近目标消费群体。再就是Dr.Martens休闲鞋系列杂志广告文案:(一)标题: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好,正文:我单身/我收集沙子/我看弗洛依德/ 我穿Dr.Martens……(二)标题:不要告诉我做什么才是对的,正文:我逛二手店/我吃棒棒糖/我看NBA/我穿Dr.Martens……(三)标题:只有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正文:我走路/我听Underground/我喝白开水/我穿Dr.Martens……广告语:自信・固执・永不妥协。很显然该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有独特的个性,我行我素,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标题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广告语是他们精神的写照。这样的文案更能打动这一目标消费群体。

以上四步,是广告文案写作的关键,在教学中,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分析入手,正确把握好这四步,学生才能把握广告文案写作的精髓,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广告文案写作》刘西平黄小琴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实践能力;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80-02

我国高校在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中,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学习要比实践占用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没有得到提升和锻炼。所以,如何通过消费心理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因此,分析消费心理学的教学问题,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对消费心理学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成绩。

一、消费心理学教学中的现有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比重失衡

我国高校设立的消费心理学课程,比较重视理论知识,而不是实践。消费心理学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影响消费者的内部因素,二是影响消费者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从消费者的心理方面进行讲解,外部因素则是通过经济方面的原因进行的解释。它们都涉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教学关系不大,所以教材安排设计的侧重点主要在理论方面,而不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生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并不强,教学内容比重设定失衡,要改变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向。

(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我国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就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虽然借助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但教学的形式没有改变。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实践。以讲授课程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提到的也是理论知识,而不是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使得我国高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方向和内容出现偏差。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学手段,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他们设计实践活动。

(三)学生特点定位不准

高校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其重点应该是实践过程。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改变,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但学校在设定这门课程时,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导致课程内容设定枯燥无趣,尤其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感觉到厌倦,没有实例进行对比。所以说,由于学校对学生的特点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定不合理,最后导致消费心理教学施展不顺利。学生对消费心理学课缺乏兴趣,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学校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设定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要求的课程,保证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

(四)考核内容深度不够

消费心理学,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还包括对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研究,多方面地结合,才能深入消费者心理。但高校在设定消费心理学课程时,对于知识难易程度的设定比较初级、简单,考核时的教学内容也不够深,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所以,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会在讲课时侧重讲解理论知识,尤其是要考核的知识点,这使得知识点的设定深度不够,考核深度也不够,尤其是没有实践考核内容。所以,学生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缺乏实践能力。

二、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一)增加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教学法。消费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消费者在商品市场经济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课程的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和课程教学内容相符的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中分析实例,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大学生更关注和自身消费有关的商品活动,可以让他们分析一下:为什么法定假日期间去国外旅游购买商品的人很多,假期期间商品的价格波动是什么样的,对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可以为国家带来多少利润等。这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中,通过实例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2.角色扮演法。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尤其是在社会上进行实践更不容易,因此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设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实地体会消费者和销售人员之间的心理博弈,发现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样的差距。在学习消费者气质和消费能力及心理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比如,一个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其他学生有的扮演学者,有的扮演“暴发户”,有的扮演农民工,有的扮演家庭主妇,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心理活动,并准确地表现出此时角色的状态。然后再扮演销售者,揣测这些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并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二)改变教学场所

篇5

一、中学生生活消费的现状

家长对子女生活消费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又缺乏贴身教育,使其从小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以致各种消费严重超支:

1、吃穿消费,严重超支。正常的伙食补给、生活费用支出是正常的,但有些学生每天要吃零食开支数十元,还有些学生沾染了抽烟、喝酒等恶习,有些穿着时髦,讲究品牌档次,一套衣服上千元,一双鞋子也买一千多元,没有数百元一双不肯穿,严重超出家庭经济能力。

2、玩乐消费,严重超支。部分学生追求享乐、游玩。有的出现旷课、逃学,整天出去上网玩传奇游戏、打台球:有的甚至参与赌博、结伙打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3、交通通讯消费,严重超支。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经济实力,要家长购买高档手机、MP3随身听、文曲星等,仅手机话费每月就多支出一至四百,有些甚至超出五六百元,配置手机不是用于正常的通讯往来,而是常常收听无聊资讯台,或同学之间打电话发短信聊天,既浪费话费,又消磨学习时光。中学生带手机可谓是“弊大利小”。有些往返学校不愿乘公交车,经常乘坐出租车往返,这些无非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

4、交友消费,严重超支。进人中学,同学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重新有了新朋友,同学之间的往来友好无可厚非,但有些每天沉迷于游玩,吃喝消费在一起:有些认为男女生恋爱是时尚风气,为了追求对方求得异性好感,爱打扮,出手大方,一人的生活消费变成两人的开支,费用大量增加,“早恋”现象无疑给家长增加了额外负担。

二、不良生活消费心理分析

1、严重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从众多学生的消费心态看,他们认为时代不同了,生活水平已经有质的提高,不同于以前“讲节俭、饿肚皮”的时代。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也大幅度提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娇生惯养的倾向也日益突出。学生的攀比心理不断强烈。他们已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薄弱,经不起艰苦生活的考验,随之而来的虚荣心不断膨胀,最终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

2、追求刺激心理。进人中学阶段,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气,他们在家背着家长,在校瞒着老师。当然,这些学生最初吸烟是因为好奇、觉得神气。时间一久便导致烟瘾难消,所以也就不断地买烟、吸烟,长此以往,当被发现时,已经难以一时得以改正。当前中学生抽烟人数正在不断增多,这不得不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网络引诱青年一代讲究吃喝玩乐,面对网上光怪陆离的信息,没有社会经验、思想不成熟、识别判断力差又极易被好奇心驱动的学生,很可能受到不良影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在内容污秽的网站中寻求精神刺激:在游戏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游戏人生:在聊天的世界里天南地北,甚至享受“网恋”和“网络婚姻”所带来的种种乐趣。如:某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连续泡了七夜通宵上网,夜不归宿,为逃避寝室检查,有时请人代睡,有时筑好被窝应付检查:还有的沉溺上网,与家长意见分歧甚至离家出走,流浪街头,惹得老师家长到处寻找。凡此种种,都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三、不良生活消费心理成因分析

一是家庭原因。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形成产生误解。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凡是生活的事,我都不要孩子操心,什么都帮他做好,只要他们好好读书。”他们认为这是对孩子的关怀,孰不知,这样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形成和成长是有害无益的。还有的家长采用“以钱代情”的方法,以为给的钱越多,越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以致造成部分学生任性、自私、退缩、贪婪的心理。有些家长由于长期经商忙生意,企业老板忙于创业,很少顾及子女的学习,也没有及时与老师沟通商讨,有的甚至把整学期生活费一次给孩子支配使用,其他时间完全放任自流,这样就助长了部分学生乱花钱苗头,自然形成不良消费习惯。事实告诉我们“钱给越多,孩子会变坏的因素越大”。结果事与愿违。书没读好。钱倒花了不少。

二是社会原因。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面对“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意识逐渐增强。社会的大气候,形形、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和不是风气,必然渗透到学校中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少数地方赌博成风,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等有禁不止,管理不力,对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影响很大,学生极易受各种不良风气诱惑,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三是自身原因。青少年进入中学阶段,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由于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很难・时改正过来,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要,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极易沾染各种恶习,甚至做出无法想象的后果,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四、不良生活消费心理的对策和矫正

针对以上各种不良生活消费心理现象,笔者以为应当采取以下矫正措施:

首先,加强正面的思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加强劳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尊重父母,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思想行为。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节约意识。古人曾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道出了勤俭治家的方略,对当今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对不良消费心理的学生加强沟通,积极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能了解熟悉孩子的性格特征,爱好特长,思想表现,家长应当了如指掌。当孩子离开父母身边,到中学就读,特别是寄住学校的学生,家长应当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新情况,新想法,随时与学校老师联系沟通,通报孩子的优缺点,便于老师了解,有目的地对其成长进行帮助教育。学校老师应对每个学生高度负责,要像关心自己子女一样关爱每一位学生,倾注爱心,悉心教诲。重在引导。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深入学生,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状况,生活习惯。如发现问题,要找出思想根源,采取适当方式,因势利导进行谈心教育。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之处,帮其及时纠正缺点。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事业心。

第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教育,认真疏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校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如上课期间严禁学生随意买吃零食;禁止学生佩带手机、首饰,穿奇装异服,留怪发型;严禁赌博、抽烟、喝酒、私自外出通宵上网:严格进出校门制度。针对部分学生的不良生活消费心理,开展以“八耻八荣”为主要教育内容,利用广播、班会课、小组讨论、刊出墙报等形式,进行“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教育。同时聘请革命老干部进行革命传统专题讲座:组织放映有关革命传统影片。从而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端正学生消费态度,增强节约用钱的意识,促使他们在刻苦学习的前提下,保持节约俭朴,勤奋好学的本色。同时,家长应针对孩子的消费采取措施,做到重教育。勤疏导,克服孩子不良生活习惯。

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 非言语信息 作用

一、非言语信息

非言语信息主要是指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包含的信息,以及各种事物的形态、颜色、空间位置及其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所形成的氛围等所发出的信息。

伯德惠斯特尔发现,人大约有两万五千种面部表情,因此,观察一个人脸部不同部位的动作,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费里森的研究则证明,在解释相互矛盾的事物过程中,人更加注意脸部表情,而不是言语内容和声调,眨眼次数(除生理和反射性眨眼之外)与人的心境和大脑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大脑在获取信息时,会使眨眼次数减少,甚至短时间内暂停眨眼,直到大脑完成思维和贮存为止。霍尔的研究表明,人总是根据某个特定的时刻,对他人的感情选择彼此之间的距离。经量化实验,从接触到18寸左右是情同手足的亲密距离;18寸到4尺是比较亲密的距离;4尺到12尺是社交距离;12尺到25尺是公共距离;如果超过25尺(7米左右)双向非言语文流几乎成为不可能。另一位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梅拉比,通过大量实验得到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等于0.07的言语加0.38的音调加0.55的面部表情。”总之,科学实验和实践都告诉我们,非言语信息的传递量及其作用是很大的,不可忽视的。它传输的是非理性的情感信息,而这类信息是言语载体不易携带的。

二、物理教学中的非言语信息及其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非言语信息是丰富的,交流也是广泛的。这些信息及其交流深刻地影响着教和学的过程及其效果。大家都知道,一个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不但课堂设计科学严谨,语言准确精炼,而且非常注重师生感情、课堂气氛、教态、教学环境、课外活动等的非言语信息的沟通。因为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传授是以师生心理间的积极沟通为基础的,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单就课堂教学来说,学生不但要集中精力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这就是说,学生不仅是从教师的言语中理解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语气、音调、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非理性的情感信号中来感受知识。

教学实践亦证明,如果教师对所讲知识的理解深透,掌握熟练,且能感受到它的美之所在时,在教学中会自然流露出一种陶醉的激情,讲起课来或铿锵有力,或娓娓动听,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眼睛特别明亮(因情绪激动泪腺分泌增加之故),特别具有吸引力。这些言词之外的非言语信息绝不是文科教学独有的“专利”,它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能集中学生的精力,引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心灵智慧,触发学生的直觉与灵感,使学生的心理、情绪和智能协调发展。而学生的情绪也必然反馈给教师。当教师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中得知学生理解了所讲的知识,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自己的心境时,教师也会因遇到“知音”而更加兴奋。师生的这种情感的互相激发,使教学活动产生“共振”,这种和谐状态必将促成教和学的高效率。反之,教师备课不充分,对知识的理解肤浅,甚至含混不清时,讲解只有照本宣科,不但言语干干巴巴,而且表情呆滞,眼神飘忽不定,动作手足无措。尽管有的人故作姿态,也逃脱不过学生敏锐的感觉。此时,学生必然感到疑惑乏味。于是,精神涣散,思维紊乱,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听不下课去。同样,学生的情绪也反馈给教师,师生互相削弱。这种负反馈的循环机制,使教学难以正常进行,效果可想而知。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靠它摄取信息,也靠其输出信息。据有关研究表明,视觉的摄入信息量占所有活动总摄入量的83%--85%,而听觉的摄入量仅占11%。

可见,正常人主要是靠视觉摄取信息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条信息通道,加强视觉教学。这方面物理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的出发点是观察。目前,有的教师仍在用讲解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大量的实验练习题来代替实验操作;学生则是在听实验,背实验。其原因,除了设备条件、考试方法等因素外,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观及对非言语信息的作用还不太了解所致。事实上,从言语与非言语信息的作用机制来说是不能轻易互相代替的。因为不论怎样生动形象的言语也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直接形成物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例如短路现象和保险丝的作用,如果只用讲的方式来教学,尽管反复讲解多次,学生的印象总是不深刻,容易遗忘。如果用实物现场接好保险丝,闭合电键灯亮了,当用带绝缘柄的导体将其短路时,火光闪处,啪的一声,一缕青烟冉冉升起,灯息了;解除短路导体,重新接好保险丝,灯复明了。毫无疑义,实验现象给于学生的这种非言语信息,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学生将终生难忘。

学生的眼睛是非言语信息输入的主要渠道,那么教师则要尽量使用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向学生发射信息。例如讲话的同时用眼神、表情等与之相配合,眼要始终对着学生,并适时地变换角度,使大多数学生能直接从教师的表情与眼神中获得言语中不能携带的信息。在提问学生时,要用信任、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回 答问题的学生。在回答出现偏差时,要表现出耐心,保持信任,给以鼓励的目光,除必要的提示外尽量不说话,留给一定的思考时间,回答正确时,老师点头含笑,表现出满意欣慰之情;有创新时,则要报之以欣喜赞赏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非言语的情感信息对于学生就象春雨对禾苗一样“润物细无声”。

篇7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物价的升高、互联网通讯技术普及和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等外部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逐渐呈现新的特点。经济环境与技术的变化在丰富大学生的消费内容、革新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加强对高职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大多具备相似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所处地域的经济也相对落后,学生表现出相似的消费特点,本文通过对我校――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能折射出同类院校学生消费的共同特点。2014年4月,我们《营销心理学》课程建设小组对我校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收入与支出水平、消费结构、购买方式、消费观念、购买决策等内容。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全院范围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28份,其中有效问卷521份。其中男性187名,女性334名,以大学一年级为主,共410人,其余111人为大二年级学生。各系根据专业人数比例随机发放问卷。学生平均年龄21岁,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386人,占统计人数的69%。

问卷共有14道题目,问卷内容涵盖个人月平均消费金额、家庭月收入、网络购物情况、消费支出内容与结构、消费类型、消费观、消费决策和消费的计划与管理等内容。调查结果首先进行分类比较统计,区分不同年级、性别和户籍(农村、城镇)信息,之后汇总统计结果,找出数据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消费状况。

2.调查结果分析

2.1收入支出情况

根据我校大学生月平均消费金额和家庭月收入的统计结果,可反映作为地方职业院校参与调查的学生的月收入支出水平(下图)。

总体而言,学生的消费水平适中,月消费水平在5000~1000元集中度较高,结合对学生的访谈,这一数据能真实反映我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当前物价水平比较吻合。根据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年,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校学生农村与城镇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通过外出打工,拓宽了收入渠道,但家庭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多数集中在5000元以下。调查显示73%(378人)的学生生活费用完全由家庭供应,23%(116人)的学生生活费用部分来源家庭供应,部分来源与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3%(17人)的学生完全依靠自己。

从消费内容和结构分析,食物消费占据主体地位,其他主要支出依次为通讯(手机、上网)、服装、日用品、恋爱、交往、旅游交通等方面。消费内容和结构基本合理,表现不足的是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少。个别学生网络游戏消费、恋爱消费支出过多。

2.2消费的计划与管理

调查显示,47%的学生(244人)从没有记账的习惯,29%(151人)偶尔记账,仅5%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支出做记录。从每月生活费的结余情况来看,每月稍有一些结余的同学比每个月生活费用都比较紧张的同学数量略多,分别占比44%(226人)和29%(151人)。每月生活费绰绰有余的和每月手头都很紧张的同学比例相当,分别占比13%和14%。从消费的计划性方面统计,62%的学生拿到生活费后没有消费计划和安排,需要用的时候就用。33%的学生选择先存一部分,有计划地进行消费,还有5%的学生马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另外,通过调查中的访谈,学生们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

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对子女的生活费用补给更加充裕,而对于指导子女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费用则需要加强。多数同学消费的计划性不强,还有少量同学存在奢侈消费现象和透支、借支消费现象。

2.3消费观念

我校大学生整体消费观务实节约,户籍差异不明显。统计表明,43%的被调查者在购买商品时将商品的质量与功能作为选择依据,43%的被调查者将价格优惠作为首选标准。4%的学生表示只选择名牌商品,另有10%的学生看重商品的外观。可见,我校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在选择商品过程中不盲目从众和攀比,有独立的消费见解。

对于自己特别喜爱的商品,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会考虑自身经济情况决定是否购买,也有14%的学生选择会很难控制自己,一定要买到。在评价周边同学的消费表现方面,参与调查的学生意见一致,认为同学之间消费行为的差异性不大,不良消费现象很少,我校大学生总体消费表现一般。

2.4消费方式与倾向

我校84%的被调查者(426人)有网络购物的经历,但网络购物的频率低,71%的被调查者(360人)表示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偶尔网上购物或通过同学帮助进行网购。从人数比例来看,大二网购人数比例略高于大一,城镇女生比例略高于其他。在购买服装、手机和电子产品时,被调查者主要倾向于“反复比较研究同产品”和“听从家长和朋友意见”,而选择“看广告或听促销员意见”和“盲目冲动购买”的各占比5%。当手头紧,实现不了购买目标的时候,7%的学生(34人)表示会向父母要钱,35%的学生(182人)人选择自己慢慢存钱,41%的学生(207人)会主动放弃购买, 12%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借钱。表明我校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愿望,渴望减少对父母的经济依赖。这些数据也说明我校学生的消费仍以确定性消费为主,消费观念和方式多属于传统型。

3.调查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学生消费水平适中,消费结构合理,多数同学属于传统消费、理性类型,且具有追求经济独立的意识,同时大家对消费缺乏计划与管理、财商不足、消费随意。学会科学合理消费对于高职大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指导。

第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观,消费观受家庭、社会、文化、学校及同伴群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培养文明节俭、健康理智的消费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相反盲目攀比、挥霍炫耀的消费观则对学生成长不利,甚至导致学生走入歧途。高职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增加此方面内容。其次,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和消费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消费现象,提高学生的消费认知与辨别能力。当前,物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购物网络安全问题和消费欺诈现象都是社会热点,也容易引起高职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开展相关的案例研究或主题讨论活动能帮助学生积累消费知识经验。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消费与市场经济、消费与环境保护、消费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学习与运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第三,指导学生开展消费的计划与管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缺乏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为此,可开设投资理财类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培养理财意识。当前高职校园里不乏勤工俭学和自主创业的学生,许多成为励志成才的典型。高职学生具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学业压力小,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劳动对于自强自立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王彬,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与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26)

篇8

关键词:专心;理解;思维定势

担任小学数学教师已经两年多了,还记得刚踏入教室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一堂数学课,但我的教学水平还不够成熟,以至于课堂进度太快,孩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我就又进入了下一个设定好的环节。现在想来,我那时太想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了,却忽略了学生才是我这堂数学课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要学的东西才是这节数学课的教学目的。由于以上种种,我在教学中吃了不少亏,也从那时起,我开始逐步探索和改变我的课堂,希望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变革、新做法。

在我的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听讲不专心,二是对题目的理解力不够。

一、抓住眼睛,竖起耳朵,提高课堂专心程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走神或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被一些突发事件所干扰

譬如在认真听课的时候,突然有什么声音、响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或者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将学生的眼球转移了过去;又或者无意之间眼角瞄到了教室外面的某样东西等。

2.思维停留在之前的问题或事情上

由于课间发生了比较吸引人的事情或之前的题目、练习让他一下子没有“回味”过来,都可能引发接下来课堂学习活动的不专心。

3.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时常走神

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若课上的内容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一味地要求学生专心听讲也是无稽之谈。又怎能怪学生听课不认真呢,这与教师的教学艺术关系密切。

4.因为视力问题,而降低课堂注意力

随着学习年岁的不断增加,有部分学生会因为读书、写字习惯的不当等问题而使视力下降,没有及时佩戴眼镜的学生就可能因为这一原因导致课上专心程度的下降。

二、训练思维,加强记忆,提高题目理解能力

上课的专心听讲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全部水平,我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只会听讲而不会运用。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力求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真正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用结合。

针对学生们理解题意能力的不足,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有意读题,加强记忆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性子比较“着急”,喜欢拉起题目就做,也不去管自己到底有没有把题目读完,有没有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而这样的行为习惯无疑是不可取的。想要纠正学生这样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

在学生读题之前,我会要求我的学生认真记住自己读到的内容,读完后随机要求学生进行重复。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有些学生支支吾吾,特别是那几个平时表现得比较“心急”的学生,一旦有学生比较自然地口述出刚才读到的题目时,我就会及时地进行表扬,让他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为以后的训练之路奠基。果不其然,在熟悉了这样的读题训练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看过一遍之后就复述出题目的基本内容。达到这一层次后,我不仅要求他们进行口头复述,更要求他们能够在此基础上区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有时两个一起说,有时只是口述题目,有时要求说其中的已知条件,也有时要求说出所求的问题,随意又有目的性地提出这些要求,让我的学生在平时读题的时候,无意中就养成了有意读题的习惯,加强了学生对题目的记忆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题目理解能力是相当有帮助的。

2.情境创建,加强理解

在综合了形象与抽象的小学数学世界中,我们有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所熟知的“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例如在这样的一次练习中,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一点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题目是:小明家和冬冬家都在太平路上,小明说:“我家离少年宫大约有5000米”,冬冬说:“我家离少年宫大约有3000米”,茄子博士说:“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大约有多少米?”学生思考后大多会得出“两家之间的路程是8000米”这样一个结果,对这一结论的解释也相当充分:从题目中可以知道,小明家离少年宫大约有5000米,冬冬家离少年宫大约有3000米,那么将两个距离相加,5000+3000=8000(米)。但也有个别学生说出“2000米”的结论,但大多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下子不容易想通这2000米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这时候,我就请出两位得出这一结论的“个别”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小明和冬冬,以讲台为“少年宫”,讲台所在的过道为“太平路”,这两个学生只要一站位,产生“2000米”结果的情境就自然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十分形象地让大家明白,原来当小明和冬冬的家都在少年宫的同一侧时,要计算两家之间的路程是需要相减的,即5000-3000=2000(米),这一题是有两种解法的。我想,恰当的情景再现会比教师的口头讲解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效。

篇9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地迅猛发展和社会地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作为社会消费中重要群体的大学生,尤其是处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有其特有的消费理念。本文将通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恋爱消费状况与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处理好恋爱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我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地处“老、少、边、山、穷”的广西百色,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较不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其恋爱消费的行为与心理合乎自身条件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我校医学生的恋爱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研究了其恋爱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以期得出我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存在的弊病和非理性因素,探讨出相应措施和对策,希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处理好恋爱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 基本数据分析

这次我们以问卷形式对位于民族地区的右江民族医学院的

部分本专大学生进行了恋爱消费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5份。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53人。有恋爱经历的占总数的65%。

1.1 月生活费 400元以下占54%;400~600元占39%;600~800元占5%;800元以上占2%。

1.2 经济来源 家庭给予占86%;课余打工占10%;勤工俭学占3%;奖、助学金占1%;其他则是0。

1.3 问卷调查

1.3.1 问题一:你的恋爱消费主要用于 饮食(38%);服装、日用品(15%);礼物(11%);通讯(23%);游玩(12%);其他(1%)。

1.3.2 问题二:如果你是男生(女生),在你看来恋爱消费的目的 取悦对方,巩固感情(25%);显示自己潇洒大方(必须的,没什么目的)(29%);其他(46%)。

1.3.3 问题三:你认为自己的恋爱消费合理吗 量入为出,合理(68%);不合理,但有能力接受(30%);难以接受,是在超前消费(2%)。

1.3.4 问题四:如果你是男生(女生),你怎样看待恋爱消费中的aa制 理所当然(58%);很没面子(认为是男生穷酸了一些)(28%);根本不能接受(14%)。

2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特征

2.1 消费形式多样化,总体消费结构趋同 当今的大学生恋爱方式不再只局限于花前月下,往返图书馆。总体来讲,学生恋爱消费主要在饮食和日常通讯方面。服装、日用品、礼物、游玩这四种消费基本均分比率,分别占到总数的15%、11%、12%。他们对自己的恋爱消费各有“偏好”,但是总的消费结构并无大的分别。

2.2 消费水平不高,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本次调查对象位于老区,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故而消费水平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月均恋爱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8%,50~100元的为30%,100~150元的为10%,150元以上的仅占6%。大学生恋爱消费主要从月生活费中支出,扣除每月必须其实所剩并不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家庭经济大都不富裕,家庭所供给的生活费并不宽绰。在调查中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54%,即使在民族地区,四百元的生活费支出也会稍显紧张。我们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到,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拮据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个比例在各个班级中大约占到了50%。经济制约成为恋爱消费直接的“关卡”。所以民族地区大学生恋爱消费就比一般大学生多了一份克制。

2.3 理性消费为主,但仍存在不合理因素 尽管在调查中68%的大学生自我评估恋爱消费是量入为出,合理,然30%的大学生也坦言在处理恋爱消费存在“不太合理,但有能力缓解”,2%的大学生感到“难以接受,是在超前消费”。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独立掌管自己的生活费多在上大学后才开始,他们中间很少有人会刻意培养和加强“财商”。部分同学经常没到月底生活费就已经用光了。情侣在一起消费的增加让两个人都感到有压力。可见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弊病。

3 民族地区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

恋爱消费一直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主战场。但对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追求与现实相矛盾的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独特的恋爱心理。

3.1 家庭经济跟不上恋爱消费步伐,产生心理误区 今天的大学生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受到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1]时,如果自己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老师、家长的指导帮助,很容易出现相同的心理趋向,自卑、虚荣、把感情等同利益化等,正因为这些思想的作怪,他们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用金钱来衡量感情的好坏,然而我院大学生家庭状况普遍一般,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为爱缩紧裤带”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因为跟不上高消费恋爱的步伐而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来。从表面上看,恋爱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这种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这种心理和意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生对爱情浪漫的追求高,这就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爱情高消费和低收入的矛盾。

3.2 大学生恋爱心理各异,消费易受群体影响 由于对自己的把持力不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易在群体引力下走入误区。例如:(1)从众心理。进入大学,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不自觉地希望寻求异性知己。尤其是看到身边双双对对的景象,“跟大流”心理也就无可厚非;(2)虚荣心理。有的大学生只顾追求物质追求,贪图一时享受,为搏红颜一笑出手阔绰、费尽心机。尤其是看到周围的恋爱轰轰烈烈的时候自己也想让制造点希奇的事情来炫耀一下,这样消费开支也就大大超支。(3)忧患心理。学生情侣在消费分担上存在着隐患。性别角色在恋爱中会得到强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认为aa制很没有面子或根本不能接受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男生。也许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只要有男生在,就不会让女生买单,在恋爱中由男方买单更是人之常情,如果由女方买单,男生会被看不起。因此,虚荣心作崇,在外出消费时,男方就很容易成为买单者。此外,当和对方闹别扭的时候,许多同学通常通过买礼物来为自己弥补错误,从而使开支又 大大提高。

4 思考和建议

加强大学生包括恋爱在内的消费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处理好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大学教育重要内容,同时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肩负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任,均衡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他们来说尤其不能疏忽。作为大学生,加强对爱情的认识,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消费观、理财观是提高修养的“必修课”。引导健康的恋爱消费理念,需要集合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4.1 普及高校开展对民族大学生恋爱消费的教育和引导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他们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但我们了解到,目前针对大学生恋爱消费引导的课程相对缺少,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于恋爱消费没有明确理解。开展校园互动交流活动,开设理财的讲座,增设学生勤工俭学岗位,这些都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理智的消费环境。

4.2 积极融入社会角色,加强大学生自我定位和理解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由于长时间厚此薄彼,养成了大学生缺少对社会的认知与适应。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支出来自于家庭供给,所以他们在支配经济的能力上尚欠缺,在恋爱消费的掌控上尤显薄弱,恋爱消费的目的和具体安排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都是模糊的。身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成员,在消费上应当遵循量入为出,统筹规划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既能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又能使大学生对于爱情有正确的理解。恋爱消费并不是大学爱情的“新衣”,它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做到科学消费,关键在于大学生始终不忘自身角色,加强个人修养的提高,提高约束力和判断力。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

大学生思维活跃、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加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网络普及、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的时代,网购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购物的主流形式,在其中,必然也会存在和产生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网购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的《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9.8%。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2.5%。与此同时,手机购物在移动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42%,是网络购物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4.3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8.9%提升至38.9%。网购用户中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比较高,为35.9%。其次是大专学历和高中/中专/技校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5.7%和23.7%。大学生已经成为网上购物的主要力量。在接受调查的名学生中76.5%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偶尔进行网购,极少和没有参与过网购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3%和6.2%。

二、大学生网购的动机和心理

(一)内在因素:求廉、求便心理。在接受调查的位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廉价、打折、方便促使他们更倾向于网络购物。据数据显示,由于网店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在巨大竞争下,网络的商品价格比在实体店购物消费的金额要低20%一30%,在生活费用并不高的学生群体中,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学生拥有手机和电脑的比例巨大,在信息如此通畅的背景下,学生们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可以一览当下低价且不失时尚的物品。同时,如网上购票、网上订餐等更是给学生群体带来了诸多便捷和闲适。洒脱而无约束、简单而便捷正是学生群体所追求的。

(二)外在因素:商品多样、商家营销策略的驱动。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网络购物平台拥有全国各地商家的店铺,商品种类多样、形式多变,更有平时市场上所不常见的新奇物品,在商家的相机下,这些商品显得格外诱人,激发了人们的购买兴趣。同时商家店铺别具一格的装扮、温和亲切的沟通、以及承诺的七天无条件退货退款、包邮、注册会员送优惠券、好评返现等营销策略让学生倍感可信,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三、大学生网购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虽然都到了独立的年龄,但容易人云亦云,辨别和独立能力还相对较差。在选择商品时,容易被商家的巧语所打动、被买家所谓的“好评”所蒙骗,购物渠道选择缺乏多样性、购物结构不尽合理。在购物遇到欺骗和不合意时不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权利,容易造成利益受损。

在接受调查的198位学生中,网购月消费在300元及以上的达到了13.2%,据了解,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大多在1000元左右,300元以上的月网购消费很明显较大的限制了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花费支出。这可能影响到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

同时,66.5%的学生经常网购的物品为服装、鞋子、化妆品上,花在购买书籍上的只有13.5%,出于某些诸于担心食物变质和质量的原因,只有1.1%的学生选择经常在网上购买食品;有18.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衣着服饰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据2012年2月27日淘宝数据盛典显示“每分钟卖2358件衣服,全年出售衣服连起来的长度可以往返月球两次”。

可见在对网购前景的预测中,有52.3%的同学认为网购的发展空间很大,会被人们所接受;35.5%的人认为网购发展前景不好说,毕竟存在很多问题;4.7%的同学认为网购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发展;还有7.5%的同学表示并不关心。如此显示,在多数学生学生看来,网购拥有很好的未来,从心理层面讲,他们对网购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可,甚至走向依赖。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