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9:5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阐述了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从中找出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启示:一是农业产业化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三是坚持“技术创新、完善法制、推进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人均耕地多,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模式;欧洲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模式;日本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模式。下文对3种方式分别如下阐述。
1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1.1大规模机械化模式
美国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地多人少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美国政府对农业一直采取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1位。目前,农场的各个环节,已全面进入机械化、自动化、社会化的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农机的生产、科研部门正在研究推广把高尖技术应用到拖拉机等农机具上,实现拖拉机等农机的无人驾驶、自动操作、自动监控等,使各种农业机械能更准确、迅速地实施各类作业,农业出现了向精准方向发展的趋势。
1.2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模式
以荷兰为例,荷兰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来看是一个小国,但却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园艺产业的强国。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数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园艺和畜牧产品,从1989年起,其农业净出口保持在世界第2的地位,仅次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荷兰在农业领域推行集约机械化的道路。
1.3小规模精细机械化模式
日本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农业规模虽小,但机械化程度很高。由于人多地少,日本十分重视集约化生产和机械化耕作,积极开展品种引进和改良,大力发展堆肥和高效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目前,日本有90%以上农业作业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栽插和收获的机械化分别达到98%和99%。日本有着健全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2国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2.1必须紧密结合国情,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
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处理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就必须把农民作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
2.2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各异,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找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和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应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粮食主产区,应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篇2
首先有助于农民增产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步实现。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而通过强化机械管理,则可以带动农民应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进而会给农民的增收带来积极的作用。同样农民应用机械设备积极性的提高,又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其次有助于优化分配农村劳动力,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强化农业机械管理,实现机械使用效率的最大限度发挥,可以使得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第二职业,进而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最后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二、农业机械管理的现状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未来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高度,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机械管理措施,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成为我国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建立了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等。但是由于受到科学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管理的水平仍然不高,其主要表现在:
1、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不高
从整体而言,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端技术方面,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其主要体现在: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我国当前很多农业机械产品的核心技术是靠国外国家,这样就会造成机械产品的价格要高于国外市场价格;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结构不平衡。
2、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定位不准确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前景比较宽广,但是很多产品的市场定位却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农业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多机械设备产品的性能在设计时往往是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这样具体到实践中会造成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以玉米收割机为例,虽然其实现了玉米的自动收割,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性能上的缺陷;二是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价格过高。由于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生产技术不高,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为此其在市场中的销售价格就比较高,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严重的地域现象。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东部地区机械设备使用率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机械设备使用率不高;二是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出现断层现象。很多农村地区仍然使用者传统的农业种植工具,这与当地农机推广制度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农机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导致不能及时地将最先进的设备、技术传递给该地区;三是政府部门的服务更不上农机技术的发展速度。由于基层政府部门人员短缺、自身素质不高导致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
三、强化农业机械管理,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因此我们要强化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1、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科技含量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的增收创收,我国要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创新归根结底就是农业设备的核心技术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首先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科研人员要深入农村生产中,了解农村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研究内容,进而为农民提供性能更加全面的机械设备;其次要在立足于当前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吸收与借鉴国家的先进技术,并且将该技术应用到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中。
2、加强对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与发展
篇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性差异极为显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这是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由于受到经济、气候、环境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东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较快,农业机械的引进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对于那些经济尚且不发达的地区而言,引进农业机械的数量相对要少很多,农业发展的水平相对要低,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为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一定要抓住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结合各地的综合条件,有针对性、有步骤地选择和引进农业机械,不断做好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工作,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积极效用。
1.2农业机械的数量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虽然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的引入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多,但是总量依然不够,而且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首先就是农业机械的老化现象极其严重,更新换代不好;其次就是农业机械以运输机械居多,农业作业机械相对较少;再就是中小型的农业机械比较多,而大中型的农业机械很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基于上述问题,在今后,我们一定要及时做好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工作,及时引入新的农业机械,同时加大农业作业机械、大中型农业机械以及农业机械作业配套机具等的引入,有针对性调整农业机械的结构,尽快实现我国农业机械结果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2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由于农民自身综合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操作不当,导致各种意外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推广工作的不到位,虽然引入了农业机械,但是却没有真正将其利用起来。为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无比要做好农业机械引入和使用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户的综合素养,为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保证农户们能够科学、规范使用农业机械。
3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不足
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今后,一定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研究的投入,不断创新,推出满足农户需求的、适用强的农业机械。
4结语
篇4
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机械化技术,农业的效益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农民只有认识到先进农业机械工具带来的好处,才会慢慢接纳先进的技术,从而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要是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忽视了成果的推广,那么这种先进技术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确实做好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民的效益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度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快[1]。
2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目前,很多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单位,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很多推广工作由基层市场服务的人员完成。由于这些人员的农机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完善,对产品的认识也不是十分的清晰,因此推广时往往遇到很多的阻碍。这些推广人员不够专业,推广时很难向人们说清这些先进机械的功能,增加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难度。除此之外,推广经费不足也会对推广带来难题,如果经费不足,那么推广的技术以及方法就会变得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机械新工具就没有办法及时推广,久而久之,农业机械推广的工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2.2农业机械的更新速度慢、利用率低。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忽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比之下,他们更加重视生产前期和中期的机械化。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都是落后的、技术含量不高的设备,不仅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脚步,同时还会造成大量旧机闲置的情况。这些设备一旦不能进行有效的使用,那么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就会随之变慢,甚至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度。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强化农机化技术培训。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以及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其次,针对农民进行有关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知识的普及,让他们认识到现代农机技术可以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样一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3.2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的思想仍然处于比较怀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就相对较弱,而且接受起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2]。针对这样的问题,们可以采取现场示范、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农民更加直观地对现代农业机械的功能以及操作进行感受。另外在布点试验示范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试验示范计划,需要对土壤条件、作物生长等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做到这一点,农民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当他们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其对于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兴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进度。3.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时,需要根据农民群众的自身需求更新知识,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的科技普及,农民才能真切明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3]的重要性,从而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先进的农机产品和技术进行运用,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4结束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仍然是农业生产。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更加迅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功地为现代农业生产带来了帮助。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阻碍。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变得更为广泛,现代农业生产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作者:施卫卫 于闻多 单位:1.南通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2.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解玉梅.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5):36+39.
篇5
1.1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
我国丘陵山区的比重较高,山区的坡地比较多,地块小并且分散,因此导致山区的交通不便利,经营的规模小,使得用于农业的机械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这就给农业机械在山区的推广及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受山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以及耕地面积少的影响,套种的作物较多,对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作用。
1.2经济基础
山区的经济基础比平原的经济基础差,人民的人均收入也相对较低,因此导致的农民购买力也较低,这就决定了农民对现代农业机械的购买和使用程度较低。如果农民的收入较低较缓慢,农民就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这就导致了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
1.3农民素质
山区道路相对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条件艰苦,导致了山区的教育相对落后,农民的素质整体提高相对困难,再加上现在打工经济的迅速发展,青壮年男子多外出打工,留守山区的是老人妇女儿童,这些留守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对山区的农业机械化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4基础设施和机械装备
山区的基础设施比平原地区薄弱,灌溉设施不完善,地块小且作物套种导致了耕种及收割的机械下田作业和转移困难,因此普通的平原地区的机械在山区并不适合,而适合山区的机械少,品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山区的需要,这些也严重阻碍了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2.1建设和完善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体系
政府要鼓励生产制造商对适合山区的机械的生产,放宽对其的政策。要鼓励山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建设稳定连续的政府购机补贴政策,增加总的投资量,扩大补贴的范围,要推进农机法则,将国家有关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山区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山区支教教师的待遇,提高山区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
2.2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
山区的地形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农田基本设施的建设的薄弱也是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要特别重视适宜于机械化生产的农田整治和场库棚的建设,并把乡村的机耕道的发展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建设项目中,使山区的农田条件和农业机械化作业环境得以有明显的改善。还要提高农机监理,农机安全监管应急处置能力,并提高执法能力,改善装备的条件和完善技术手段,推进农机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3结语
篇6
1.1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农业机械化能够帮助农民实现自动化农业生产,其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将绝大部分农民从繁重的人力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使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农业机械化生产能够在有效实现规范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对种子、肥料等生产成本的节约,这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化在有效把控农业生产需求、对抗自然灾害天气、实现抢种抢收、灌溉排水等方面,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1.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科学化生产的有效途径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唯一途径。传统的人力农业生产虽然耗费了巨大的资源,但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与付出成正比的回报,而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实现生产付出与实际收益的正比,更可以实现生产收益的成倍增长,所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科学生产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在实现增收、增产的同时,有效节约生产成本,这对于实现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3农业机械化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地及生态环境是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想要保障有效的农业生产,就必须做好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机械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农业机械化能够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实现科学化农业发展。保护性耕种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节水型灌溉对干旱年份的收获保障以及秸秆还田等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增加,更实现了对土地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这对于依赖土地和生态环境生活的农村来说意义非凡。
2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策略
2.1开展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这对提升农民农机化作业的信心,实现全面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现行的经营模式将土地分割成小块给农民进行耕作,这使得很多大、中型农机具无法有效展开耕作,农业机械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尽早实现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是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经营,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农业机械作业,还能够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所以说,开展农机化生产合作模式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2.2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水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百姓的生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而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必施之法。新农村建设是为了让农民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实现农业增收、增产,还必须要拓宽农业发展类型,实现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机械化农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农业生产任务,还能有效把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标准,比如,实现种坑深浅一致,苗秧间距一致,施肥用量一致等,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将更多的人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工作当中解放出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2.3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农机化人才队伍是帮助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的重要团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仍有一段距离,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与农村机械化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必须要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因为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队伍才能够帮助农机具更好的发挥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在这一方面,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农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的3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首要大事来做,尽快组建起高水平农业机械化队伍,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新农村的有效建设提供保障。
3总结
篇7
1.1茶叶现状
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的历史追到唐末,兴起于明清,繁盛在当代,到如今产茶已经有漫漫一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品种丰富,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多年来,大力发展“三步走”、“茶业富民”等战略,显现“铁观音 和谐健康新生活”品牌价值。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水高船涨,茶叶产量飞速提高,传统落后的茶叶机械制造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茶叶发展的需求。茶叶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机械生产及运用将会对茶叶产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会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客观的经济利润。为了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使茶叶生产上规模,质量上档次,进而开拓国际大市场。因此,引进新型制茶机械,研究适合茶叶品质特点的机械化制茶技术就是摆在民众及政府面前的重要事情。
1.2茶叶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单机作业多、连续化机械少
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茶厂的制茶机械装置水平较低,很多机械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购买的,旧、老、坏、破烂不堪等现象十分严峻。加工设备基本上是常规设备,连续化、自动化没有起步,机械化滞后。由于这些茶厂缺乏先进茶叶机械装备,茶叶机械装置性能不稳定,以单机作业及传统手工作用为主,这就导致了茶叶采摘、生产的连续化工作能力弱,制茶工艺较难实现规范调控。
1.2.2设备创制与工艺脱节
新型茶叶机械制茶技术在的一些山区推广量小,且茶农对部分新型机械技术性能掌握尚不过硬,特别是在投叶量、作业时间、加压等方面使用不正确。在大宗名茶的加工上,干燥工序与炒干机不配套。很多生产茶叶机械的技术人员并不精通茶叶加工工艺,使得茶叶机械与茶叶加工工艺出现不协调发展的现象。
1.2.3茶叶加工设备标准化不统一
目前,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缺少统一的技术指标,除了标准件、通用件外,各企业生产的茶机零部件不能通用。这一方面给采茶用户造成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制茶企业的成本。同时,目前有些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较难实现全自动生产流水作业,制茶效率跟不上,工艺不时应人们对茶品质要求较高的需求,进而影响了茶叶机械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机械化生产的具体措施
2.1设备创制与工艺、品质结合
小型茶厂、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要因地制宜,要建立以大型茶机生产企业为主体,茶叶生产为导向,生产、学习、研制、研究相互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发展机械产制来适应当下人们对茶叶品质的需求,适应当下茶叶市场的需要。比如,杀青炒干滚筒的转速可调、珠茶推炒机推炒幅度可调、各种扁茶机压力可调等。在引进的国外茶机新产品的时候,要注意消化吸收与再创造。比如,在优化制作技艺方面,充分利用与台湾人缘相近、地理条件相似的优势,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制茶技术和制茶机械,与本地传统制茶工艺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研发道路,研发新的适合不同种类名茶品质要求的茶机产品,创新茶叶生产技术。
2.2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
在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工艺,要制定茶园管理、栽培、采摘、修剪、加工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步骤。目前,根据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初始产制的基本原理及传统制作加工工艺,名茶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等名茶的机械加工工艺程序定为:鲜叶采摘-筛分取舍-摊放晾干-杀青-揉捻滤净-解块分解-分筛栓选-理条分析-初烘一步-摊凉二步-复烘出炉,一个流程下来,全程机械化生产及加工,将会极大地提高速度及经济效益。
2.3加快茶园耕种机械的运用
随着茶园种植规模的急速扩大,仅仅是依靠人工作业式的管理茶园,采摘茶叶,费用大及劳动力的紧缺就摆在了茶园主们面前的问题。因此,要想加快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茶园机械耕种的引进。在一些高瞻远瞩的茶厂或是企业,就走在了前列,如注重“铁观音”、“黄金桂”等品牌生产的茶业总公司的上第茶厂、普瑞历山茶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着手引进茶树修剪机、采茶机等,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进一步上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篇8
2013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29万千瓦。农机原值64.86亿元,大中型号拖拉机2.9万台,小型拖拉机107262台、手扶式339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4.84万部、小型配套农具105188部、机引犁41016台、旋耕机29017台、深松机2962台、机引耙1480台;联合收获机械16842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144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400台;各类播种机49087台、排灌动力机械2117460千瓦,如此数量庞大的农业机械分散在我市所辖22个县及4个市区,仅仅依靠现有农机管理人员和力量进行管理,其管理难度也就不言而喻,从另外角度讲,在我市实施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也就具备了其操作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了。
二、农业机械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信息网络服务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市的农业机械信息化起步晚,基层信息化网络人才缺乏,特别是县、乡两级情况更是严重,使得我市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起步阶段。其表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及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政策及资金对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使得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建设发展缓慢,始终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速度,制约了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发展。
2、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2004《道交法》实施之后,业务量急剧下降,以前靠“收费养人”的方式,不能维持现有的机构运行,特别是在乡镇更是出现线断网破的情况,工资得不到保障,部分年轻技术人员改行,造成人员流失严重。再加上我市农机监理队伍人员长期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年龄偏高,知识层次较低,根本不能满足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3、信息化服务水平低,缺乏研究开拓农机化
信息服务市场,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农民机手需要的信息不能及时地到农民手中,使得农民盲目投资或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很多科学、先进的生产信息、生产技术,在资料库中沉睡,得不到有效地利用,从而不能更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如果能够进行信息化管理,将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三、如何实现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
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服务和运用平台,其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门户网站建设
门户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改善行业形象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实现在线服务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我省已经建成了“河北省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网”(“”)平台,其内容涵盖“新闻中心”、“政策法规”、安全协会、网络办公、及各地市农机监理子网站等多个子项目的服务平台,成为各地市农机监理部门及农民机手相互沟通和了解农业机械产业政策的有力工具,在重塑河北监理形象、宣传河北监理工作成果、推进全省农机安全监理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监理业务内部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业务报送,业务审批、数据审核、农业机械驾驶员、驾驶证打印等工作。充分利用好现代通讯技术和手段,实现真正意义的“无纸化办公”从而能够达到横向通连、纵向贯通,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审批办公效率,达到方便机手的目的。
(2)农业机械档案信息化管理农业机械档案信息化管理包括农业机械档案信息化管理、驾驶员档案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虽然制式统一,但是报表填制不能统一规范,而且数据量大、查找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如果采用信息化处理,能够使其生产效率提高数倍,节省人力资源,能够有效解决机手查询驾驶违章等信息,达到提示其安全驾驶操作的目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
篇9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机械设备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18-01
引言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宁夏海原要能够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红利,就要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1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所在
其一,从山区的农业环境角度出发,在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上以小型的设备为主。受到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当地的多数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设备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使得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无法有效应用,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了制约。
其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由于宁夏海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小型设备为主,几乎不会使用中型或者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这就导致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严重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范围,相应地,农业的产量和农民所创造的农业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其三,农业机械设备所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多而收益较少。虽然在近年来的油料价格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长,而且在农忙时节会持续作业,就会导致农业机械设备所消耗的油量增多而且机械设备会过早地老化,由此而缩短了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就必然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导致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失去热情。
2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2.1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到重要的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农业,就要完善农业装备,为现代农业创造物质条件。早在2006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建设现代农业都是首要的任务,并提出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条件基础上的,主要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这些科技成果逐渐地渗入到农业技术中,加大了农业技术改造力度,对农业产业而言也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提升。现代农业要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引导而展开,重在基于现行的农业发展目标而培养新型农民。这些农民可以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现代的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
从目前的宁夏农业海原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当地以山区为主,农业发展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就是要适应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引进机械化设备,以使得农工业机械化切实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切实地在当地发展现代化农业。
2.2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
农业要现代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基础不同,农业资源配置不同,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任何的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机械化。宁夏海原地区即是如此。这里是山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在选择农业机械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农业环境和农业特点,以使得农业机械化符合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以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就意味着农业走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机械化是跨越式的农业变革。农业机械化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渗入到农业领域中,就是将知识转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知识以农业产业为途径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对建设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3 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才能够推动现代农业大幅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要注重科学元素的渗入,还要提高技术创新力度,这就需要国家加大科研投资,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研发,以使得机械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当地的有关部门则要注重农民的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培训,特别要注重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以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知而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同时,还能力对机械设备做好维修和维护工作。针对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时的反馈信息进行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以使得农业机械设备更为完善。
篇10
关键词: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教育体系;
1.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东北三省的农机装备水平一直是处于我国农机前列的,而且近几年还呈现出了结构性增长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大中型的拖拉机的发展非常的快,以2005年为例,我国的东北地区小型拖拉机的拥有数量是其他省份的两倍到三倍,而且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再有就是农机队伍的不断壮大,因为在整个农业机械领域,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农业的生产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农机服务体系也可以说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实施的有效手段。
2.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化的关注度不高
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农机事业并没有引起基层政府部门的重视,很多的政府部门都还是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招商引资上,政府部门比较注重的是工业的发展,因为工业能够带动政府的政绩,所以就将农业这一部门忽视了,而且农机部门对自身在社会当中的宣传力度还有所不足,尤其是在农业生产的知名度上影响不是那么深,再有就是农机部门自身的体制存在问题,很多地区的农机编制常常被换用,很多被调到农机岗位的人员大部分都对农机了解不深刻,而且对农机管理人员的录用和调动也没有一个详细的具体的标准要求。
2.2专项资金紧缺
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投资资金也是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农机部门选择的是将农机具一次性购入,但是这样的一种做法回收期较长,农民投入的风险较大,从整个东北三省的农机发展状况来看,其农业机械的投入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大型农机具都很难得到推广和应用,一些辅的配套设施也与农机具的发展不像匹配,新型的农机具发展滞后,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制约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问题。
2.3对农机工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农机的制造业在整个农机机械化的实现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其实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也有过曲折的过去,当时东北地区的农机具大部分都是由南方生产的,北方地区的农机具产品所占的比列是非常少的,在东三省,辽宁地区的主要产业是重工业,农业的发展相对比较弱,而吉林是农业的主要生产地区,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吉林地区的农机工业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而黑龙江地区的农机行业近几年的状况一直不是很好,虽然黑龙江地区也尝试着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但是无奈受到市场经济的限制,使得很多的企业没有办法去进行配套生产,再加上农机制造企业的独立作业,最终导致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破产倒闭。
3.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转变农业发展理念
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的响应农业机械的发展,尤其是东北地区,各级政府要积极的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还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颁布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同时也在法律高度上有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3.2加强政府对农机资金的补贴
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才是确保农机化事业顺利进行的前提,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国家的相关补贴政策去执行,一般的补贴额度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农机具的使用效率过低,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农机具,像联合收割机这种回收期较长的农机具,购买者所承担的风险过大,这也是购买者不愿意去购买这些大型农机具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对这些大型的农机具进行农机补贴,不仅可以让大型农机具的使用量增加,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的调动购买者的积极性。
(2)政府部门对农机购买者可以实行贷款支持,支持的贷款额度可以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内,贷款的期限最多可以延长至十年,虽然说承担的风险还是有的,但是这样的风险是我们购买者能够承担的范围。
3.3加强东北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对险库的维修费用。尤其是乡村小型水利建设、农田排灌设备建设、排灌机具的维修改造、电灌站建设等,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抗旱和排涝能力,加强水土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现代化建设标准,要建一块,成一块,发挥效益一块。
(2)东北三省要建立粮食生产、调出调入和贸易等方面信息的定期收集和制度,对粮食生产、流通、库存、消费等情况,当年粮食播种面积情况,农户种植意向和存粮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定向定点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