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范文
时间:2023-04-08 11:3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怎样教孩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不要给孩子施加交友压力,在教孩子如何交朋友方面,尤其是禁止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很多情况下都是家长说了一大通,但孩子一个字也听不进去。而如果一味的要求孩子不跟别的小朋友玩,他可能会觉得你很专制独断,一点儿也不在乎他的想法,进而与你走的越来越远,往往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不如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先去体验一把。
2、多跟孩子交流,打探他跟朋友的关系如何孩子喜欢跟朋友玩的有很多原因,有的是自愿的,可能是他的朋友对他很好,有很多他佩服欣赏的地方。可有的却是被逼无奈,因为他可能交到了一个坏朋友,坏朋友做的很多事他都不喜欢,可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这时就需要家长的适当介入了。
3、不时提醒孩子择友标准,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孩子对待他人是很宽容的,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儿他就又会跟那些坏小孩玩儿在一起了。这时候家长可千万要气冲冲地数落孩子,聪明的办法往往是跟孩子解释一下真正的好朋友是怎样的。这些人会不会在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帮助你?而当你成功之后这些人会不会嫉妒你甚至打你的坏主意呢?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力,家长不时的提点会对他们的交友选择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毕竟血浓于水。
4、向学校老师寻求帮助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当他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可以帮你照顾他。如果有必要,把孩子们的座位尽量分开,也可以调班,严重的甚至可以转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就是不特意教,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与其让他们困惑还不如及早地加以正确引导。
对孩子进行认识“钱”的教育宜早不宜迟。对于3-8岁的孩子了解钱的知识有个步骤可供参考:
3岁的孩子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的孩子让他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钱;6岁时能够数清一定数目的钱;7岁时能够看懂商店里商品的标价;8岁时能够懂得货币交换,买自己喜欢的小商品。
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两个储蓄罐,把平时不用的钱,一角、五角等钱币投入第一个储蓄罐,积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把零钱取出来,同孩子一起到商店买一点小商品,让他初步涉及货币交换的道理。也可把孩子的压岁钱和每个月大人给的零花钱投人第二个储蓄罐,作为短期储蓄。等储蓄到一定数目后用于购买较为贵重一点的物品或交纳学费,支援希望工程或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等,但在动用这笔钱时,要尊重孩子,让孩子明白动用这些钱去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念。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篇3
注意:由于你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需要会愈来愈少,你也必须随着他的年龄的增长而调整他的就寝时间或午睡的长短。还有,孩子的睡眠需要因人而异,即使在同一家庭里,弟弟所需的睡眠时间很可能跟哥哥同年龄时需要的就不一样。
避免问题发生之道
一、 安排睡前交谈
在午睡或一天结束之前养成与你的孩子谈谈话、背诵儿歌,或讲讲故事的习惯,使睡前时光成为一种亲密的情感交流,是他所盼望着到来的时刻;即使只是一种单向的谈话也是有助益的。
二、 使他白天有活动的习惯
累了自然需要睡眠,他的身体自然会提醒他该睡觉了。
三、 不要让他午睡得太长
让他一觉睡到天黑,还希望他按照规定的就寝时间上床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故,必要时把他叫醒,把睡觉的时间与活动的时间做合理的分配。
四、 睡前与他玩一会儿
这样可避免他为了引起你的注意而故意不听话。
五、 维持一致的时间表
先观察他的生活习惯,确定他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比如:有午睡时需要多少时间?没有午睡时需要多少时间?九点就寝睡到何时?七点就寝又睡到何时?然后再订定适合他的时间表。
解决问题之道
怎样做?
一、 玩击败闹钟游戏
在就寝时间或午睡时间之前一小时,把闹钟拨到五分钟之后响,这会使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活动产生一种参与感;到闹钟响了,再把闹钟拨到十五分钟之后响,在这段时间里,你和你的孩子,或他自己(如果他已经有此能力的话),要做好一切就寝应有的准备工作,象:洗澡、换睡衣、刷牙、喝水、上厕所等,如果他能在钟响之前完成,就准许他再玩四十分钟才上床,如果不能,就要他马上上床,不必再做别的处罚。
二、 按常规行事
即使由于什么事故使就寝时间已延后,也要按照惯例,该做的照做,不必说明他已经过了上床时间了,只是帮他加速动作,把时间缩短就行了。比如说,本来是一小时之前开始准备,如今把时间缩短为三十分钟,或四十分钟,不过,不能省掉什么不做。
三、 注意先后顺序
学前期的孩子喜欢做事情有一定的顺序,象刷牙、洗澡、换衣服等事每天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做,要他自己说下一步要做什么了。如此,准备上床很可能成为一种游戏了。
四、 能及时完成就有奖
在孩子醒来时,告诉他按时行事为他带来的好处:“昨晚上床动作那么快,我今天早晨做了你爱吃的……。”或“因为你昨晚那么乖,现在我要念个好听的故事给你听呢。”
不要做什么?
一、 不要让孩子控制时间
就寝时间一经决定,就要遵守,他抗议没用,想办法拖延也不行。记得,你知道他不要上床睡觉只不过是因为没玩够,可是,你当然也知道如果他不按时睡觉,明天精神就会不好。故,不要看他哭,心就软了。
二、 不要威胁和打骂
威胁和打骂逼孩子入睡会使他做噩梦,产生恐惧感;同时,还会使你烦恼、产生罪恶感。利用闹钟做宣布就寝时间到的中间权威可使你避免发号施令的角色。
三、 不要提醒他前一天晚上的不好行为
重复玩闹钟游戏直到习惯成自然为止。
举例:赛姆家的就寝时间
在赛姆家,每到晚上小赛姆该上床睡觉时,孩子与父亲之间总要起一次又哭又闹的战斗。
“我不困!我不要睡觉!”孩子哭着抗议,父亲把孩子硬拉上床,气呼呼地骂着:“我知道你不愿上床睡觉,可是你得听我的,而我说你得睡觉!”
强迫孩子上床睡觉使孩子每晚躺在被窝里哭,做父亲的也不好过,即使他相信要孩子听话守规矩是应该的,仍然不舒服,总希望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终于,有一天晚上,他决定控制自己不发脾气,而让闹钟来决定上床的时间。——在就寝时间之前一小时,他把闹钟定到五分钟之后,待闹钟响了,父亲向瞪大了眼睛的儿子解释道:“是开始准备就寝的时间了。如果你能在下次闹钟响之前准备好,我们就再定一次时间,你可以一直玩到下次钟响;如果在钟响之前准备不好,那你就得马上上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起来。”
小赛姆象跟谁比赛一般地换衣服、洗澡……此时,父亲当然把时钟重定到十五分钟之后。孩子果然在钟响之前准备妥当,父亲依诺再定一次闹钟,时间是规定的就寝时间。
父亲给孩子念了几个孩子最爱听的动物故事,又唱了几首新的就寝歌曲,一直到闹钟再响起。
“上床的时间到了,对不对?”孩子说,由于猜得出游戏的步骤显得开心又得意。
“对!小赛姆真聪明!”父亲也开心得很。
篇4
1、要建立合理的家庭关系。
2、不要对孩子说话句句不离学习。
3、对孩子实行个性化教育,合理地确定目标,应把目标限制在孩子的能力之内,目标太高,结果只能加深挫败感,目标太低,自身能力则难以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
4、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千万不要娇生惯养,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学会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这样就能逐渐提高孩子的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
篇5
其一,模仿别人的结果。
在家庭里或亲友当中有人任性,孩子曾不止一次亲眼看到任性的表现,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于是孩子就会模仿,学着表现任性。比如,许多亲友一起庆祝节日或外出旅游,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大人面前有任性的行为,而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教育他,反而迁就他,满足他的某种要求。这对其他孩子起了一个反面教员的作用。有的是非不明的孩子,遇到适合的机会,就会模仿他的样子。有的成年人也任性,孩子同样会模仿。爸爸、妈妈,任何一方有明显的任性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孩子。
其二,家长迁就的结果。
有些孩子任性,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几次下来,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为定势。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现象很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别的一概不吃,家长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以往迁就的结果。
其三,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不尊重孩子的结果。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久而久之,变得任性。还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动不动就贬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随意责备,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任性对抗行为。孩子长大了太任性,一点好处没有。在家里,不听父母长辈的话,我想怎样就怎样;在学校太任性,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怎样使孩子由任性变得不任性呢?分析孩子任性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前述三种原因,第一种如果是父母以外的人的影响,重点在分清是非,让孩子对任性产生一种讨厌的心理,不去模仿。如果是父母自身一方有任性行为,则应认真反思,坦诚地与孩子交流,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对,教育孩子不要学。而且请孩子监督自己,帮助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矫正自己的迁就行为。一方面教育孩子认识任性的害处,有实例说明任性会使人做错事,会碰壁,在集体中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最终影响进步。另一方面,要向孩子承认自己的责任,无原则的迁就是不对的,孩子任性,自己应负主要责任。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克服任性,来个约法三章。比如,父母给孩子提出某种要求,先讲清道理,为什么这样要求;孩子不同意父母的意见,有自己的主张,也必须说明理由。如果双方有矛盾,就充分讨论,还可以请其他长辈、老师发表看法。
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家长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同时,坚决改变过于苛求和伤害孩子的行为,要宽严适度,保护孩子的自尊。创造民主气氛,多给孩子讲话的机会。其实,任性就是不讲理。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突出了讲解的过程,任性就会改变。切记不可以任性对任性。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改变任性的毛病。群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的意愿与大多数人意愿不符,就会被否定。
篇6
陈艳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学生。工作上我勤勤恳恳,在教育学生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总觉得学生的发展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对自己教育学生的做法也有诸多困惑。《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令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其实教育学生,并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法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针对自己的学生的个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要放平心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顾他们的感受,最终受伤害的会是我们自己。因此,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首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给自己一种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心态,将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扑救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学生也将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篇7
在书店买书时偶然看到了一本《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取材于一线教师撰写的育子故事,内容包含“让孩子安全而幸福地居住在他的大地上”、“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教育孩子道一声谢谢”、“在孩子的房间里摆上一盆花”等四个部分。每部分围绕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少促人感悟的小故事。翻看几页,心弦即被拨动,遂把它买了回来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看一些。
通篇读完,给了我些许启示,其中“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的语句最甚。
刘良华老师说: “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女儿时,如果她总是出错或是不按要求去做,我就会发火,声高、话硬、脸冰……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同事们也都有同感――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
看来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教师自己也是“灯下黑”,指导别人孩子时态度好、有耐心,轮到自己的孩子,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怒吼咆哮了,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
篇8
我们来重温一下乌申斯基的话:“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广东一位老先生性子比较急,听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让孙女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可是30天也未见效,于是怀疑专家的理论。实际上,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应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地发号施令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的。
培养好习惯有很多好方法。例如,有个妈妈姓高,她的儿子上五年级,学习坐不住,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大概有10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儿。这样做作业,学习成绩能好吗?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
高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晚上6点30分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篇9
教育孩子:
首先要尊重儿童的权利,父母是不是一个现代的父母,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父母,能否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亲子关系的核心,就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孩子是通过父母认识权威,认识世界的;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父母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儿童有着独立的人格,应该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父母应该在家庭中培养平等,民主的气氛,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补充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父母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要学一些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父母只有时刻记住以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孩子成长发育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才能正确地教育好孩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3岁孩子不听话可以这样教育:
1、要把孩子当朋友。平时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他说话,把他当朋友一样,站在他的立场和观点,用他最喜欢的语言和他交流,在聊天的过程中把大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融进去和他聊,他就爱听,如果都是用命令、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反感,平时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所谓道理,因为他玩的开心高兴的时候是最容易接受大人教育的。
2、孩子沟通要顺着来。平常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直接指出他的缺点,喋喋不休,结果是孩子听多了没效果,充耳不闻,比如:“昨天放学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今天放学给我立刻回家”,这样孩子就觉得父母管着很烦,有种逆返心理,所以和孩子沟通要注意用语,如:“放学你不及时回家,妈妈很担心,妈妈会去找你的,知道吗,”这样他就容易接受,孩子是个“顺毛驴”,只能顺着来,一旦有逆反心理就麻烦了。
3、关注孩子心理和态度。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反应,不要老是自己象放炮一样直管说,有的小孩是不会用语言来反对父母的,但他会下意识的用行动或肢体语言反应出来,这时就要靠大人去观察的,从孩子的眼神,肢体语言都可以看的到他的心理状态,如果是很怕很烦的感觉,这时就要改变自己的方式了,换个话题或调整一下环境,千万不能形成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