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0 11:2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场环保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进一步规范煤炭市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国务院无证照经营取缔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上级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对我市辖区内所有煤炭经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依法取缔证照不全的煤炭经销企业,恢复非法占用的土地,规范证照齐全的煤炭经营企业,使其环境整洁、经营规范。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任务目标
摸清合法煤炭企业底数,依法取缔无证企业、规范证照不全企业,规范企业经营环境,彻底杜绝无证、套用假证经营等非法经营行为,将全市煤炭经销企业全部纳入依法经营、统一管理轨道。
时间安排
4月15日-4月30日为清理整顿阶段;
5月4日-5月10日为检查验收阶段。
责任分工
1、清理无证照企业。对无证照企业,各乡镇、街道办负责对辖区所有煤炭经销企业进行登统,4月25日前,报市工信局煤管办。对无证照和手续不完备的企业,由所在乡镇、街道办牵头,工信局、工商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在规定时间补办和完善手续,限期内不办和不符合规定的进行清理。
2、自查自纠。工商局和国税局分别负责对已经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煤炭经营企业进行梳理,不符合规定的自行清除,对符合规定的企业,在4月30日前一律到工信局煤管办办理煤炭经营资格认定、确认和核准手续,煤管办出具《煤炭经营资格认定证》。逾期不予办理的,依法取缔清理。
3、对《煤炭经营资格证书》已过期的,限期到煤管办办理换证手续。
4、强化源头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套证、假证和无证经营行为。对新办煤炭经销企业,先到工信局备案、认证,并出具《煤炭经营资格认定证》,然后再办理工商、税务等其他证照,否则不予办理。
整治工作验收标准
自查结束后,先有煤炭市场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5月中下旬,市将组织专门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1、证照手续完备。各煤炭经营企业的证照包括煤炭经营资格证书(储煤厂地址在新乐境内)、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协议、2008年以后办证的要有排污许可证等。
2、管理制度健全。各煤炭经营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一名专人负责管理。制度包括:领导组织机构图、环保管理制度、经销低硫煤制度、统计上报制度、化验检测制度等。
3、硬件建设达标。办公区要和煤场分开;煤场四周要建围墙,围墙高度2.5米以上;煤场主要路面要全部进行硬化,存煤场要铺设路渣或硬化;设置喷水、洒水设施,每天进行喷水不少于三次,喷水装置需覆盖整个煤场;露天煤堆要进行棚化或覆盖,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煤场需远离居民区,与居民区直线距离不小于500米;需配有专职计量、化验人员,检验监测设施合格。
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此次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市政府成立整顿和规范煤炭市场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任组长,政府办公室督查室主任、工信局局长、工商局局长任副组长,国土局、环保局、公安局、交通局、国税局、地税局、供电局及各有关乡镇主管副职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设在工信局煤管办。办公室具体负责整顿规范工作的协调与督导检查。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篇2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加强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环评制度始于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至2003年9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我国环评制度法制化地位正式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实行时间较早,相应技术导则规范较齐全,评价内容较翔实,各级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也比较重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验收监测或调查是贯彻落实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的基础。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理论上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防治对策。而验收监测或调查是实地监测试生产期间的排污状况,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验证和延续。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作为“三同时”制度技术主体的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上重环评而轻验收的现象较为普遍,突出表现在批准企业试生产时把关不严,许多企业只顾生产不顾环保,不到万不得已不申请验收,甚至部分项目以试生产为名长期生产,不主动委托开展验收监测。目前环评单位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并得到环保部门批复后,工作就基本完成,对施工期监理、竣工验收很少参与。建设项目单位也未主动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相当一部分建设项目环评中对施工期提出的环保要求基本上未得到落实。
相比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起步晚20年,相应技术规范还有待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保验收,都是环保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者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目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环评措施与实际脱节, 有的环评阶段提出的措施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完全落实。项目建成后与环评阶段相比普遍存在变更,究其原因,既有在设计变更造成的正常调整,也有些项目环评及批复要求没有针对性,从而延长了验收监测工作的周期。
2、总量指标理想化,浓度达标,总量达不到,影响验收进展。在“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中,由于总量超标影响最终验收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一方面验证了总量控制严于浓度控制的事实,但另一方面是由于环评批复总量不合理导致。环评提出的总量控制指标是一个理论性的数值,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环评单位为获取总量指标,使项目顺利通过,往往在工程分析产污量时取下限指标,而在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则取上限指标,从而导致预测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实际总量数值偏小。这就导致了建设单位建设了符合环评要求的环保设施,污染物浓度做到达标排放,但却出现总量超标,影响了项目竣工验收的进展。
3、施工期环境监理还没有完全实施。对于交通、铁路、水利等生态型建设项目,施工面大,施工期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始于勘探、选线阶段,重点发生于施工建设期,等到工程竣工验收时,许多生态破坏早已发生,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湿地、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的环境破坏已不可逆转。开工前有环评审批,建成后有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而建设过程中却没有监管。由于国家层面法规尚未出台,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建立,导致有些污染型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建设不到位、不规范,比如垃圾填埋场防渗层、防渗膜是否符合要求,环保验收时难于核实。
由于缺乏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在环保验收中发现的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在新开展的项目环评中依然重复着,所以尽快建立环评与环保验收互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于如何做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在此提出几个建议:
1、营造更有利的政策法律环境,建议制定适应形势发展、可操作性强的新验收监测规范并配套实施细则,同时制定验收监测结果的评定标准,使验收监测程序化、规范化和易操作。比如水电类项目环评时极其重视的水文情势、水温变化,实际在竣工验收中往往不能够体现,这就需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验收规范,重视蓄水阶段验收的重要性,生态流量的下放,规定要靠流量在线监测设备监控落实。
2、对环评及批复提出的措施要实事求是的落实。对环评及批复肯定要严格落实,这是无疑的,但对于提出的具体环保措施就要在发展中落实,要创新地落实,要随机应变!对于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变通中落实。比如煤矿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储煤场是露天设计;煤矸石全部综合利用,不设煤矸石尾矿库;矿井水完全综合利用,但在竣工验收过程发现,为减少粉尘污染,原设计的露天储煤场改为了封闭的储煤仓,这是对环境有利的,可行;项目建设有煤矸石尾矿库,因为煤矸石的产生、排放和利用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利用煤矸石进行工业化生产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而中、小型煤矿一般不具备建设的条件,所以项目业主只有先建设煤矸石尾矿库,而环评对此没有描述,验收过程就需要重点关注尾矿库是否达到相关环保要求。很多矿区矿井水涌水量很大,而回用途径不多,完全综合利用也不切实际,多余的矿井水净化后排到自然界,可以重新参与水的循环,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
3、利用多种渠道搭建互动桥梁
加强公众参与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或企业公示、网络平台等形式征求意见,并把意见写入监测或调查报告中,反馈给项目单位和负责验收的环保部门。竣工验收监测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不仅可以使各项环保检查情况更为准确,也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环评单位也应参与竣工验收工作,不断总结、积累工作经验,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环评措施,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应从验收结果与环评预测结果的偏差等方面,对环评单位进行考核,促进环评单位从立足实际的角度开展工作,同时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批复意见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批复意见。
4、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监理体系
党的十提出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施工期环期环境监理是一种先进的环境管理模式,它能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使环境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工程施工期,使被动的环境管理变为主动的环境管理,变以往环保工作的末端控制为过程控制,大大缩短了环境问题发现与解决的时间周期,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开展施工期监理应重点关注:施工期间防尘、防噪声等对周边敏感点影响和相应采取防护措施;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工程设计出现重大变更情况;环评批复提出的环保措施建设情况;隐蔽工程现场情况记录等。
5、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将后评价成果不断反馈环评与验收,达到持续改进。项目后评价工作不仅对于指导新项目立项、调整在建项目计划、完善已建项目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项目决策、政策制定、机构改革等高层次管理的改进和提高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项目建设前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决策阶段,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项目作出是否可行决策都是基于历史、现状的实际和未来的预测。在未来的事物未发生时也就是项目建设和营运之前,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分析,运用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推断。但是总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未在预测分析的系统之内,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测结论的影响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后评价在项目的末端、在新的起点上对公路营运期未来的环境影响(例如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减少了不确定因素,可以纠正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和方法中参数取值(例如交通量、车型比、敏感建筑与公路的距离及高差等)的不准确性,预测结果更加可靠和符合实际。这正是环境后评价较之于环境影响评价所具有的优势之处。
6、采用先进技术配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对于大型生态类如公路、水电类项目,可以通过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控飞机等辅助技术手段,使项目竣工验收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客观反映建设项目环保情况。
四、结束语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是检查建设项目是否落实相应环保措施的重要关卡,在验收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建设项目的变更,对变更的分析是验收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对变更的妥善处理是环保验收的技术含量所在!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文摘.2008.01.20.
[2]韩雄,郑智强,张镜剑,李国庆,郝斌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实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4年3月第25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