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的措施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20 11:2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分类的措施和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08-02
1.提出问题
基于问题一的模型,对模型参数进一步修正。同时,通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分析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四类垃圾在减量分类过程中本身的数量关系,以及各项激励措施对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2.模型假设
(1)假设天景花园和阳光家园小区对垃圾减量分类处理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和参与准确率均保持在稳定水平。
(2)假设该小区内流动人口对小区垃圾减量分类处理过程不产生影响。
(3)假设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3.模型建立
统计两个试点小区各类垃圾数据,制作成折线图,如下:
天景花园小区各类垃圾所占比例:
系列一:可回收物 系列二:厨余垃圾 系列三:有害垃圾 系列四:其他垃圾
4.模型分析
由上面的各图表信息可知:可回收垃圾d保持一定;厨余垃圾e和其他垃圾g之和保持一定:即 e+g=k(常数)
也就是说e与g 成负相关;有害垃圾很少。
由公式 b/a= W1+ W2+ W3+ W4-0.3684( W5+ W6+ W7)
当W1、W2、W3、W4、W5、W7保持不变时,采取激励措施,即增大激励措施的影响,则b/a减小,也就是焚烧和填埋垃圾占总垃圾量的比例减小。即表明垃圾减量分类效果增强,也就是垃圾减量分类效果和激励措施成正相关。
W1――家庭收入对垃圾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W2――户籍类型对垃圾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W3――生活习惯对垃圾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W4―― 家庭结构对垃圾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W5――教育对垃圾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W6――激励对垃圾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W7――督导对垃圾减量分类结果的影响。
a――垃圾总产量 b――末端处理量
c――有利用价值废弃物量(包括可回收物、厨余回收物)
d――可回收物 e――厨余
在减量分类模式大面积推广之前进行少量数据抽样检测时,首先调查样本的数量应该经过科学计算,在样本数量上要有可靠保证。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5.对深圳市未来五年内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5.1问题分析
(1)垃圾清运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的关系:
系列一:清运量;系列二:人均可支配收入;系列三:GDP/人口总数
由上图数据分析可知,清运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成正相关。深圳市未来五年内清运量仍会随着GDP/人口总数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为减少垃圾清运量,关键措施是要加强环境治理,加大社会的教育、激励及督导力度,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垃圾减量分类活动的知名度。
(2)受教育程度对垃圾产量的影响:
提高,结合上图数据分析,深圳市未来五年垃圾清运量仍存在上升的潜在因素,因此,结合模型分析得:该措施实施的最好结果是垃圾清运量保持在500万吨以内。假如社会教育、激励、督导措施任何一项措施实施不到位,则垃圾清运量将显著增加,五年内增加量可突破100万吨。
5.2提出建议
纵观世界上其他国家垃圾处理方面的实例,比如英国将厨余垃圾集中起来堆肥发酵,最终成为有机肥料。同时,英国也在全球开创了用厨余垃圾发电的先例。目前,英国废物处理公司已建设并启用了全球首个全封闭式垃圾处理厂,该厂平均每天可处理12万吨厨余垃圾,发电150千瓦时。而法国则是政府对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出台了明确规定。并且,法国每年有80%的废旧包装垃圾都得到了循环利用。其中,63%的废旧包装类垃圾再处理后被制成了纸板、金属、玻璃瓶和塑料等初级材料,17%被转化成了石油、热力等能源。 通过借鉴国外高效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措施,结合我国国情,我认为,为做到高校环保的处理城市垃圾,应该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大厨余垃圾分类回收力度。厨余垃圾潜在着一定的升值空间,对厨余垃圾的开发及利用可以进一步带来经济效益。由数据分析知,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之和基本保持一定。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厨余垃圾回收力度,进而可将厨余垃圾堆肥或者在郊区建立小型发电厂 ,这样不仅减少垃圾的填埋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能源得到充分利用。②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约束市民将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数据显示,在垃圾总量中,可回收垃圾始终占据稳定比例。如果将这些垃圾回收加以重复加工、循环利用,将会是社会的一笔财富。③古代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在号召市民增强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更是如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鼓励性措施,或者举办一些宣传类公益活动,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气力垃圾输送生态城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背景概述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是一种全封闭式自动垃圾收运系统,避免了垃圾收运过程中人与垃圾的直接接触,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克服了传统垃圾收集方式带来的臭气、蚊蝇、鼠害等二次污染,给人们的居住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其技术始创于1961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应用经验,在瑞典、韩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新加坡、香港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安装运行达数百套。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建设的生态宜居示范新城,生态城南部片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作为主要的市政配套项目之一和试点工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
2 生态城南部片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工程介绍
2.1 工艺控制流程
生态城南部片区收集系统的工作流程为:垃圾经过由设置在街道、住宅小区和每个楼层等处垃圾分类投放口进入储存节,当储存节中的垃圾到达指定容积后,传感器向中央控制室发送信号,中央控制室发出指示启动抽风机,在埋地输送管道内制造负气压,达到设定压力后,投放口处进气阀开启,完成排放所有储存节内的垃圾,阀门随即关闭。整个收集过程中,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排放阀打开,顺序排放各个垃圾竖槽和室外投放口内的垃圾。
垃圾在强大负压气流驱动下,以约70 公里/小时的速率被输送到垃圾收集站,通过切换阀把干和湿垃圾送到各自的气固分离器分离,然后进入垃圾压实机,进行压实后被推进到密封的垃圾集装箱内,集装箱载满后,由卡车外运处理。分离出的气体经过除尘除臭处理后达标排放。
2.2 该工程中自控专业的实施特点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工程作为市政配套项目,其进度与计划与中新生态城开发建设进度相一致,采取分期建设、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共包括五套子系统,各子系统设一座中央收集站,系统成树状结构分布,分别由中央收集站、公共管网、物业管网、投放部分四部分组成。
以南部片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2#系统为例,整个系统包括工艺控制系统和压缩空气控制系统两部分,通过设在2#中央收集站内的中央控制室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计算机系统进行整个2#系统的监控。
在2#中央垃圾收集站内的仪表及电气电缆采取桥架、线槽以及穿电线导管架空敷设。Ф8压缩气管敷设在桥架上,Ф16压缩气管敷设在线槽内。
与2#垃圾收集站对接的公共管网及物业管网的控制通信电缆及Ф16压缩气管都穿在Ф65或Ф90的PE导管埋地敷设。
2.3 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南部片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工程中各子系统中的中央收集站建设时间不统一,其子系统下的物业网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小、施工及投用进度不统一等特点。
各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因其所处地块的开发进度的不同,不能立即与整个系统实现联通,更不能及时投用,导致设备长时间闲置,部分已安装自控设备和线缆出现质量问题、被盗等问题,影响整个系统投用后的安全性和可靠。
出于中新生态城物业网气力垃管线设计及施工的现实情况、以及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上设备线缆本身质量和安全等方面情况考虑,按照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所处地块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方案,明确该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工程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时间点和安装顺序,对于整个项目建设至关重要。
3 建议
3.1关于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工程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的建议
3.1.1 中央收集站已建成的情况下
a) 地块整体开发,并且垃圾物业气力垃圾管线直接与公网联通,建议此类物业地块的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等工作在管线施工和投放口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
例如:14a整个地块,直接与公网联通,该物业地块的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等工作在管线施工和投放口安装完成后可立即进行。
b) 地块分期开发,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不直接与公网联通,不建议此类物业地块的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等工作在管线施工和投放口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可在该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工程与公网实现联通后进行。
例如:45b地块由北向南开发,不与公共网络直接连通,所以不建议进行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等工作,可在整个地块完成开发后进行。
c) 地块分期开发,但该垃圾物业气力垃圾管线与公网直接连通,建议此类物业地块的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等工作在管线施工和投放口安装完成后立即进行。
例如:34c地块已和公共管网对接,但该地块尚未全部开发,所以通讯线缆末端传至中继器,中继器后端至下一期,穿线、接线归入后期施工单位工程内。
3.2中央收集站未建成的情况下:
不建议进行穿线、接线及自控设备安装等工作,在中央收集站建成且与公网连通后参照以上中央收集站建成的情况进行。
3.3关于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工程通信线缆与空气管敷设的建议
3.3.1 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施工时,应在PE管中预留牵引线,方便穿线。
3.3.2 穿线前应为PE导管进行清洁处理。
3.3.3 通讯线缆与空气管敷设后应对PE套管进行封堵处理。
3.3.4 在设计和施工接线阶段,应尽量减少断点数量,通讯线缆的断点要求仅出现在控制箱、中继器等位置。
3.3.5 外力破坏或冬季空气管冻裂等情况导致水进入PE导管,建议采取铺设警示带等措施.
3.3.6 进行管线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按图施工,遇到问题,必须与现场技术指导工程师现场协商解决。
3.3.7 对于从投从放口或井室的进出的线缆,应做明显进线和出线标识。
3.4 关于物业网气力垃圾管线工程室外投放口控制箱安装的建议
3.4.1 控制箱建议在穿线工作完毕后进行安装。
3.4.2 控制箱安装完毕后,应对室外投放口控制箱和接线箱安装所处箱体盖板进行密封处理,波纹软管穿线孔也应进行密封处理。
3.4.3 进入投放口、进气口的LW线缆或KVV控制线穿出穿线孔长度应预留足够长度(至少1米),以满足该线缆接投放口或进气口控制箱等设备预留要求;
3.4.4 进入投放口、进气口的气路管线出穿线孔长度应预留足够长度(至少1米),以满足该气路连接投放口或进气口控制箱等设备时的长度要求;
篇3
Abstract: For the growing problem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treatment,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issue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olicy, advance th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建议;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treatment;recommendation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310-01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迅速。城市生活圾垃堆存直接导致一系列问题:长期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城乡结合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并且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已经制约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垃圾问题,还城乡居民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1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意义
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科学有效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②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可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③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可以增加社会的经济效益;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2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
2.1 焚烧法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具有减量化效果显著、无害化程度彻底等优点,焚烧处理早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同时在对其他固体废物的处理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主要城市均已建设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许多小城镇、医院等,也建有相应的固体废物焚烧处理装置。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回收体系也较为健全[1]。
2.2 卫生填埋法填埋是由传统的废物堆放和填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经过长期的改良,废物填埋已经演变成一种系统而成熟的科学工程方法,即卫生填埋法。该法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置废物方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卫生填埋法的主要优点是:①其一次性投资较低,运行也较为经济;②适应性广,对生活废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均无苛刻的要求;③是一种相对完全、彻底的最终处置方法;④运行管理相对简单。
2.3 堆肥法由于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还原于大自然,堆肥法既是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放热分解反应,最终使有机物转化为简单而稳定的腐殖质过程,腐殖质中含有可被土壤接受的有机营养物,能够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并维持了自然界物质的良好循环,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成本小、实现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的优点,但此方法需要前期做好垃圾分类,否则会增加后期处理难度大,且得到的腐殖质肥效不佳[2]。
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
3.1 公众环保意识弱,垃圾分类收集难一直以来,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习惯于将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这种混合收集的垃圾中往往含有可直接回收利用的物质和一些危险废弃物,如废纸、塑料、易拉罐、废旧电池等,如果将这些物质同生活垃圾一并处理,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大了垃圾处理成本和后期处理难度。虽然我国在一些大中城市已试点了“垃圾分类收集”,但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及其他因素,都使得“垃圾分类收集”收效甚微。
3.2 垃圾处理投资单一且不足由于垃圾处理作为城市公共事业,注重的是社会效益,不能很好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投资渠道窄,其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大,资金紧张,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的处理需求。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以及配套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数量不足等问题,垃圾渗滤液、焚烧废气等二次污染更得不到有效处理,甚至无人问津。
3.3 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到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行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共同难题,现有的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垃圾处理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包括垃圾减量、填埋、焚烧和分类回收在内的合理有效的综合性管理体系也势在必行。另外,相关管理制度奖罚不分明,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现有的环保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强,“重形式,走过场”,使得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无法落实。
4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尽早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制度,回收可利用资源和有害废弃物,减少二次污染,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从源头管理,控制并减少垃圾的产生量。②拓宽垃圾处理产业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了增强企业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责任,投资者必须关注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积极出谋划策,不断改进企业的技术水平。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要想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就必须洁身自好,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应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认真执行,并且创新。③加紧完善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不管从法律监督的角度还是从工作监督的角度,都应该强化对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推动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
5结语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置,才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要求多部门全面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力度,利好固废行业,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力.浅谈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J].科技传播,2011,68.
篇4
关键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所谓生活垃圾,就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综合废弃物。
按其回收类型分为:
可回收利用:是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衣服、鞋类、袜子、窗帘、桌布、围裙等。同时也包含有害垃圾回收,主要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药品、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废油漆和溶剂、废矿物油(废化妆品等)、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充电电池、废扣子电池等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这类是生活垃圾管理的重点。
不可回收利用:是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制作过程废弃的和剩余废弃的食物,如剩饭、剩菜、肉类鱼虾(可含壳)类、骨头、蔬菜、水果皮、茶叶渣等。
按照回收方式不同,设立了不同的回收标识,可回收物利用为蓝色,不可回厨余垃圾为绿色,有害垃圾回收为红色,其他垃圾为灰色。
一、生活垃圾带来的危害
(一)占用耕地。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据相关资料介绍,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是很长的: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目前,我国已超过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三)污染水体。垃圾长期堆放,产生渗滤液以及垃圾中的有害成份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引起水体严重污染。
(四)滋生细菌病毒。垃圾堆放不仅污染环境,同时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会加速细菌、病毒的传播,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生活在环境中的人,通过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
(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生活垃圾长期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有害成分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并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产生污染,污染严重的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六)其他方面。大量垃圾长期堆放,容易发生自燃、爆炸,影响城市形象等。
二、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等,下面主要介绍这四种常见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一)垃圾填埋(目前我国城市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IV级填埋场)
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IV级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III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目前,III级填埋场目前在我国约占30%,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现有的III、IV级填埋场,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
3、卫生填埋场(I、II级填埋场)
这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I、II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其中II 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15%,I级填埋场(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兴丰、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
其优点:卫生填埋由于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等优点,操作简单,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投资稍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无害化。建设卫生填埋场,要达到以下控制要求:
(1)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2)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填埋气体严禁自然聚集、迁移等,防止引起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水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
(3)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泄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其缺点也比较多,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占地面积大,选址比较困难,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是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三是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所以,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是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的危险做法。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填埋法也无法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垃圾处理需求。
(二)垃圾堆肥
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垃圾堆肥技术在中国农是从事活动中早有应用,而作为科学进行研究探讨此法则始于1920年。
其优点为:堆肥技术的工艺也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的垃圾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其缺点为: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因此仅仅依靠堆肥处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就我国垃圾的具体情况来看,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含量较高,采用堆肥技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简单的垃圾“堆肥”已经在一些填埋场应用,并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是这与我们所讲的垃圾堆肥技术相去甚远,因为在这些地方仅仅是将生活垃圾填埋,靠自然发酵,若干年后再挖掘出来,筛去其中的塑料等不腐烂的物质后就当作肥料出售,实际上用这种肥料种植果树、蔬菜及粮食是危险的,原因是由于垃圾中不易腐有机组分(纸、塑料、布、橡胶等)的重金属(Pb,Cd,Hg)含量很高,占垃圾中重金属总量的85%以上,如果这类物质与易腐有机物长期共埋于地下,加上雨水的作用,重金属必然会渗入最终的有机肥产品中,用这种肥种出来的食品重金属含量必然超标,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堆肥技术必须是将新鲜的垃圾首先进行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属的渗入,从而保证有机肥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真正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三)垃圾焚烧
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一般炉内温度控制在980℃左右,焚烧后体积比原来可缩小50-80%,分类收集的可燃性垃圾经焚烧处理后甚至可缩小90%。垃圾焚烧法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优点: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垃圾能减量化,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现代的垃圾焚烧炉皆配有良好的烟尘净化装置,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近年来,将焚烧处理与高温(1650-1800℃)热分解、融熔处理结合,以进一步减小体积。它比起填埋法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曾一度被视为一种“减量快”的好方法,吸引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在日本一哄而起地建起了6000多座垃圾焚烧炉,占据世界垃圾焚烧炉数量的首位,其垃圾焚烧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效仿,就这样把垃圾焚烧推向了。
其缺点:焚烧处理的前期投入较大,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人民币;建成投产后的环保的处理成本高,大约需300元/吨,目前国内一些城市那种几十元焚烧处置一吨生活垃圾的操作方法,是否真是按环保程序处理其本身都是值得怀疑的,环保的焚烧处理方法一般城市是难以承受的,其运行中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吸附材料,也花费大量开支,往往会造成操作随意简化的漏洞;焚烧炉尾气中排放的上百种主要污染物,组成极其复杂,其中含有许多温室气体和有毒物,尤其是二恶英类污染物,属于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即使很微量也能致人死亡。
(四)垃圾综合利用
垃圾其实是一种资源,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再生资源。其中食品垃圾可经过发酵等方法处理生成可燃气与肥料;普通垃圾中,纸张和木材可再生纸品;玻璃、金属可以熔化后制成新产品;塑料、橡胶也可以熔化后投如再生产;危险垃圾则通过特殊处理而去除其毒害性。垃圾的综合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使垃圾资源不被浪费。而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中,掩埋无疑不能回收垃圾资源;焚烧还处在一个资源回收较低的水平;只有综合利用,数管齐下,才能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回收。垃圾要做到综合利用,第一步就要进行分类收集,而后采用矿物加工技术和设备回收再生大部分有用的物质(占 50%~80%),再将剩余部分不能回收的物质(占 50%~20%)分别送去填埋、焚烧或堆肥等。
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提高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垃圾资源化已经成为各国谋求的垃圾治理目标。发达国家在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进程中,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相关法律、规章和各种标准规范。如德国制定了《关于容器包装废弃物的政府令》;法国制定了《容器包装政府令》;丹麦制定了《再循环法》;日本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和《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奥地利制定了《包装条例》等等。除法规保障外,发达国家还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同时遵循“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借助经济手段来保证有关举措的实施,如采取课税制度等。如美国纽约州对使用50%以上再生原料的企业实行减税制度。加拿大的部分州实行在销售过程中对易于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小额度税金,对不易再循环的产品课以大额度税金。
四、我县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我县垃圾处置工作相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已滞后,突出表现在:
1、处置工艺单一、处置能力不足。目前我县生活垃圾处理基本上全部依靠我县的垃圾堆放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我县垃圾填埋场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步伐。
3、垃圾收集、处置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我县垃圾收集过程中不符合准运规范,垃圾堆放属于简易堆放,没有环保措施,运输过程和处置过程中渗滤液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填埋过程中垃圾挥发出的气体造成的恶臭和空气污染。
4、垃圾综合利用率低。我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主要依靠“捡荒大军”和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居民整体环境意识不强。目前,我县垃圾分类尚未提上工作日程,生活垃圾基本上都是混合收集,给后续分类、分质处理带来困难,造成垃圾综合利用率低。
5、垃圾处理产业还相当匮乏。沭阳县乐福橡塑有限公司、万成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江昊橡胶有限公司等企业回收废旧轮胎进行再生产,江苏天天铜业有限公司、顶峰铜业有限公司等回收废铜进行再生产,四海不锈钢有限公司等回收废铝、废铁进行再生产,新概念木业、大江木业、京沪木业等利用木材进行生产,以及在建的利用建筑垃圾的进行再生产的沭阳沂淮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利用生物秸秆进行发电的光大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和处理生活垃圾的沭阳县生活垃圾发电项目。
(二)建议
1、加快我县卫生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规划、建设,尽早投入使用,解决我县当前垃圾卫生处理问题。用发展眼光来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是生活垃圾的最终的解决方案。
2、政府应尽早把垃圾综合利用提上日程。
一是尽早制定垃圾分类实施计划。教育城市居民提高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送、分类处理利用。
篇5
关键字:生态洁净型;小流域建设;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作为社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良好环境和清洁水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建设以清洁淡水和改善环境为目标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已经成为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结合平度市水土保持的实际,谈一谈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看法。
一、平度市小流域治理现状
多年来,该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塘坝1310座,谷坊3309座,水平梯田50.2万亩,水土保持林22436公顷,经济林37093公顷,环山道路1450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33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程度达60%以上;旧店镇方家小流域、城关办事处窝洛子小流域、大泽山镇青龙山小流域、大田镇铁夼山小流域、云山镇洪山小流域被国家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大泽山镇尹家小流域被评为青岛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平度市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二、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
该市的小流域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增加了水源保护和环境改善等内容,小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们对小流域治理认识不足。
大部分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水土保持提到基本国策的地位,导致一些人、部门为了眼前的利益或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破坏小流域治理的情况。
2、各种污染严重。
一是农民大量地施用的化肥、农药,随着水流入河道、水库或下渗,造成水资源的污染;二是居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和垃圾的随意堆放;三是流域内企业排放污水、污渣;造成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
3、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突出。
该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86方,属重度缺水区,连续的干旱使水库蓄水量大幅减少,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农业用水入不敷出。
4、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矿山开采、公路和城镇建设等开发活动,由于缺乏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地区村民无序开发,也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5、监督不力。
由于执法队伍人数少和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隐蔽性,导致一些案件不能及时查处。
三、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措施
根据该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以下工作思路和防治措施。
(一)工作思路
以流域为单元,以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按照国家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把小流域划分为“全面封、重点治理区、主要保护区”三个区域进行治理。
1、全面封。对流域内人烟较少的山岭地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和放牧等生产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散户的移民,杜绝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原生植被系统。
2、重点治理区。对村庄内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改善居住环境;规范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减少面污染。
3、主要保护区。维护河道和水库周边生态平衡,改善水质。
(二)防治措施。
根据保护水源,改善环境的总思路,我们在做好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在传统治理措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下工作:
1、全面封。
(1)加强法制建设。根据平度市小流域建设的实际情况划定全面封,建议市政府印发《关于禁止在小流域全面封内进行生产活动的通知》,为全面封的封山禁牧和水政队伍的执法提供法律依据。
(2)加强舆论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手段进行宣传,使小流域内居民人人知道为什么要划定全面封,全面封的范围包括什么地方,在全面封内进行生产活动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为建设全面封打好群众基础。
(3)成立水保联合民间工作队。由小流域内靠近全面封村庄的村民成立水保联合民间工作队,监督全面封的封山禁牧工作。使全面封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4)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对分散居住在全面封的个别住户,建议其搬离,其开垦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2、重点治理区。
(1)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重点治理区的农业生产应当有计划地利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施用有机肥,大力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并逐渐形成规模种植,减少面污染。
(2)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控制。对流域内厂矿企业、工业企业等排污企业加强监督,要求其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废渣集中堆放,对处理后仍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关、并、移等措施,令其搬离该小流域。
(3)建立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设施。在重点治理区的村庄内建立污水与雨水管理分离的管道网,将村内的污水集中后,统一处理。积极推动流域内各村垃圾定点分类堆放,由各村定时清理到垃圾场统一填埋,减少环境污染,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规范开发活动。对重点治理区内的土地,严格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综合开发标准进行开发,并有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杜绝不当开发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
(5)实行节水灌溉。在小流域内大力发展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设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3、主要保护区。
(1)整治河道。对河道内垃圾和障碍物进行清理后,实行河道内禁止挖沙,在河道边坡、河道堤坝种植草和灌木,河流的管理范围内种植水保林带等措施,建设生态河道,维护河流自然健康发展。
(2)改善水库环境。在水库周边结合恢复湿地、种植改善植被,建立拦污缓冲过滤带,防止污水和垃圾从四周入库,控制水土流失,维系水库周边环境生态平衡。
四、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几点建议
1、统筹考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采取的各项水保防治措施应当站在整个小流域的高度来考虑。
2、理顺关系。小流域建设关系到建设、环保、农业、公路等部门,以及镇、村等地方。在水利部门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应当与有关行业、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顺利实施理顺关系。
3、科技护航。
在进行科学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实施,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多采用高科技、新产品。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8-04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属于现场作业,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这与欧盟国家、日、韩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亿m2(建筑业统计年鉴),粗略估计施工产生垃圾达到4亿吨。
从绿色奥运到绿色世博,业内许多企业和专家在绿色施工、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来讲可以降本增效,对社会来说可以节能减排。施工现场指标体系量化管理成为绿色施工的重要内容。
(一)行业主管部门的需要
多年来行业内施工消耗的经验数据较少,不同类型的建筑每万平米建筑面积需要耗电多少度?耗水多少吨?产生建筑垃圾多少吨?其中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多少吨?以及我们通过施工管理、技术进步等措施能降低材料消耗的百分之多少等等,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作为制定行业管理规划、制度等政策性文件的支撑。
(二)项目研究的需要
绿色施工除了是节能减排环保的良心工程,实际上对于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项目,不论是成本控制、材料节约,还是规范管理、文明施工都是有需要的,特别是指标体系中垃圾的减量、材料损耗的降低、用电用水的定额控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直接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规范、导则的要求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第三章第。在国标针对“四节一环保”的具体指标中,有大量的指标也提出了量的要求。
2.《绿色施工导则》4 绿色施工要点中具体条款中也涉及到了量化指标的要求。
(四)示范工程创建的要求
1.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技术指标:
2.中建协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环境保护部分):
(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能找出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工序、设备、材料、技术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指导行业发展。
(六)施工业的需要
施工企业近年来都在努力转型,希望摆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进步型,科技发展型转变,也因此,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推广要求日益提高。
同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科技研发的导向:指标体系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能找出能耗大、消耗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原材料以及施工方式方法等,从这些点着手研发出的自主知识产权,既是节能环保有利社会的,也是市场需要推广比较容易的。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
(一)绿色施工管理标准
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
标准的创新点为:
1.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2.制定绿色施工策划要求;
3.制定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4.规定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
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
6制定绿色施工控制措施;
7.制定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
8.提出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二)绿色施工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和《绿色施工导则》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为基础,结合我们已组织研究的几个绿色施工项目、企业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参考了部分类似工程的相关数据,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建议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1.界定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一个工程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现阶段我们是通过它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目标来判断的,而这个目标分定性的目标和定量的目标,其中定量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2.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结构设计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与应用对比
学习和研究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还参照了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199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等二十余个技术规范和文献资料,结合企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一)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1.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标准的核心点为:(1)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要求;(2)制定了绿色施工策划要求;(3)制定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4)规定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6)制定了绿色施工控制措施;(7)制定了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8)提出了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2.相关量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成果服务绿色施工。
(二)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组成:
1.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建议)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注:回收利用率=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量(t)/施工废弃物总量(t)×10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4.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5.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6.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建议)
注:① 前两项之差指“实施绿色施工的增加成本”与“实施绿色施工的节约成本”之差;② 绿色施工应是降低施工造价的;③ 本指标体系暂无参考的目标数据,应以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对比
1.通过即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便于项目尽早采取措施,将对绿色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例:
图中,2号塔吊4月用电出现明显下降,抄表员及时向项目部反映了情况。
项目部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发现该塔吊覆盖范围超过80%以上的面积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只剩下零星砼工程,因此,材料运输大量减少。
项目部经过计算分析,决定拆除该台塔吊,虽然零星材料的垂直运输需要1号塔吊吊运后再二次转运增加了部分人工,但相对于2号塔吊的能耗和租赁费用,已是较大的节约。
2.通过一定时段的纵向分析,反映相关绿色施工措施的实施效果。
例:
图为某项目2号栋混凝土用量统计。
可以看出,开工之初,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限额用料的现象,随着绿色施工管理的深入,混凝土的损耗得到控制,利用率提高。
3.通过阶段分析,对比一定阶段内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实现动态目标管理。
区节电率对比图
电能消耗
某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各区用电统计。
可以看出,实际值较大比例的低于目标值,证明基础施工阶段节电措施效果显著,同时,可以考虑适当调低目标值以增加积极性。
相对来说,生活办公区节电效果更好,分析该区采取的几项节电措施,可以作为重点措施在类似工程推广。
4.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实证
建筑改造――西安大华纱厂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占地面积1.5万m2,厂房建筑面积8.0万m2,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重量为2万m3,再利用8000m3。
在该项目上,进行了再生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采用移动破碎机对拆除建筑垃圾进行就地破碎,生产再生粗骨料5~31.5mm、再生细骨料1.0~5mm、再生粉料
①利用砖渣及废混凝土碎块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粗、细骨料,在施工现场可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外,也适用配制用于室内的砌筑和抹灰砂浆以及低于C25强度等级的绿色再生混凝土。
②由于砖渣来源于烧结砖其主要成分为烧粘土,含有大量的具有活性SiO2和Al2O3,使砖渣再生细骨料砂浆在相同水泥用量和拌合物性能相同条件下抗压强度优于天然砂浆,为再生细骨料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再生细骨料可应用于各种干混砂浆的配置。
③可通过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对再生骨料砂浆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扩大再生骨料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范围,可更好体现再生骨料本身的潜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④必须加强在现场破碎再生骨料过程中对粉尘、噪声的控制,将二次污染控制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
5.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关键
定量控制是现阶段绿色施工的关键,绿色施工的关键是节能、减排! 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节能怎么实现――用电计量、定额使用、鼓励新能源!
减排怎么实现――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
减少资源消耗怎么控制――定额用水,材料的限额领用,降低定额损耗!
降低污染排放怎么控制――中水回用,垃圾利用!
建筑企业的责任是实现和完善绿色施工标准化。现阶段,我们因为缺乏基本数据、绿色施工普及度不高以及深入度不够等原因,需要定量化来具体某些要求,以确保参与绿色施工管理的工程至少能达到基本要求,这是绿色施工初期阶段的体现。随着绿色施工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每一个工程都能满足现阶段提出的这些定量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四节一环保”,创造更多更适宜的绿色施工创新技术,把绿色施工工作向前推动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施工导则[S].2007.
[2] 牛跃林,骆凤平,吴强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措 施[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20(3 ):268-270,283.
[3] 张利,田 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31(3):127- 130.
[4] 刘洪峰,廖小峰.谈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15,26(6):27-28.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5,27(1),97-100.
篇7
导读: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群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社会管理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必须进一步加强涉及城市垃圾政策的顶层设计,在充分借鉴市级层面环境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应推进实施完善垃圾环境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其“生态红利”、“社会红利”效应,表现为三方面策略:一是积极研究建立垃圾环境补偿机制;二是呼吁完善现有环境补偿资金运用机制;三是借力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垃圾源头减量、分类的社会动员。
随着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对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而生活垃圾问题作为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城市环境质量及运行安全的重要课题,受到公共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生活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在传统模式中,城市环境卫生被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看待,而生活垃圾处理(包括收集、运输、转运、处理)相关经费基本上由政府负担,政府除了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之外,还产生了困扰各地政府的两大难题:
(一)“垃圾围城”难题
表现为垃圾的超量供给,环境压力不断增大,远远超出城市的消化容纳能力。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0年初,中国每年产生垃圾近1.6亿吨, 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440公斤。全国600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群包围。具体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年处置量在1978年为108万吨,到1986年为226万吨,到1992年为301万吨,到1996年为416万吨,到1999年为500万吨,到2000年为641万吨,到2007年为702万吨,到2010年为732万吨,目前平均每天处置生活垃圾近2万吨,远远超出垃圾设施处置能力。而在浦东,则拥有上海三个大型垃圾处理终端区域,接纳了全市生活垃圾的近70%:一个是老港垃圾填埋处理场,日处理全市垃圾近1万吨,一个是曹路的黎明垃圾填埋场和美商生化处理厂,每天处理区内垃圾近2600多吨,还有一个是御桥垃圾焚烧厂,日处理垃圾1000多吨。
(二)“邻避现象”难题
垃圾处理的社会压力和成本不断增大,即日趋强烈的“邻避现象”。尽管垃圾处置设施是社会公益性设施,但具体到个体,谁都不希望把它设置在居住地附近。于是,已建或拟建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的居民抗议事件不断出现,从媒体公开报道的23件事件中,包括2006年福建南屏垃圾填埋场事件、2007年北京海淀区六里屯焚烧厂事件、2009年北京朝阳区垃圾填埋场事件、2009年广州番禺垃圾发电厂事件、2010年温州乐清垃圾中转站事件等等。相关类型事件具有社会影响面广、参与人数多、发生频率越来越密集、社会稳定压力大的特点,表现在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尽管政府在缓和垃圾造成的环境和社会矛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垃圾造成的舆论压力、维稳压力仍牵扯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大量精力。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就经济学看来,垃圾的环境压力和社会稳定压力,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问题。所谓“外部性”是指,只要个人(或企业、地区)的行动对另一个个人(或企业、地区)有影响,后者并没有为此付费或收费,那么就存在外部性,产生个人成本(收益)和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进而导致低效率的资源配置。
(一)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1.视角一:负外部性问题
城市垃圾生产问题,可以将其看作一个负外部性问题。城市垃圾的确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社会也会承担一定的环境成本。在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置的体系中,大多数的垃圾产生地将垃圾运离本地,在有效处理垃圾的同时也保护了本地环境,而这些垃圾的环境成本主要由垃圾处理设施的附近居民承担。而且,垃圾产生地在缺乏环境成本约束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垃圾过度生产的情况,进一步使垃圾接纳设施周边的居民环境更为恶化。
对此经济学上认为应采取征收污染税的方法,将税额设定为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的差额(即环境成本),使垃圾生产区域(或个人)面临着真实的社会成本,实现社会成本内部化,进而促使其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量,以有效地投入来尽可能减少因垃圾排放增加的成本。
2.视角二:看垃圾接受地
再从另一个维度看垃圾接受地的政府和居民。作为接受地而言,他们的接纳行为是具有高度正向外部性的工作,清除垃圾、环境美化的成果大多由垃圾产生地享有,而自身更多的是承担垃圾的环境成本。以上海市最大的垃圾接受地老港镇为例,每天有上万吨的生活垃圾运达此地的老港垃圾填埋场处置,造成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垃圾填埋对周边地区的土壤、水体、大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据原南汇区环境监测站统计显示,在老港填埋场边界测出的各项环境指标严重超标,地下水中的三氯严重超标、空气质量超标,苍蝇、老鼠等四害数量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二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因为对环境污染的担忧,许多优质项目没有落户老港镇,同时该镇居住人气也一直无法聚集,至今还是浦东新区唯一没有房地产(商品房)项目的街镇,税源涵养困难重重。三是在社会稳定方面,一直以来,老港垃圾处置场环境问题是引发老港镇乃至浦东新区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2011年,老港地区群众因垃圾处置场恶臭污染急剧增加,积聚已久的不满与对立情绪爆发,导致了多起大规模的。
(二)高度正向解决方法
在没有与环境补偿相配套机制的情况下,垃圾接受区域的政府和居民面对的环境成本包含了过多的额外义务,权利义务关系出现扭曲,因此当地政府和居民缺少足够的激励去接受这些成本,单是靠强调行政手段的“大局观”和“执行力”来推进相关区域基层维稳,往往事倍功半。就此而言,经济学对这类高度正向外部性工作,建议给予垃圾接受区域一定的经济补贴。通过补贴,补偿该区域政府和居民承担的额外成本,使之达到符合社会需求的水平,这也称为“环境补偿机制”。
三、垃圾环境补偿机制的“双重红利”
(一)上海市生活垃圾环境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
正是认识到环境成本扭曲的种种缺点,上海市公共管理者直面问题,探究解决之道,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于2011年年底推出了生活垃圾环境补偿机制(《上海市生活垃圾跨区转运、处置环境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新创设的垃圾环境补偿机制主要包括:
1.在基本原则上,明确了“谁导出,谁补偿;谁导入,谁受偿”的原则,将附着在垃圾上的环境成本显性化、计量化,推动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机制。
2.建立了生活垃圾环境补偿额计量征收、补偿的模式,确立了补偿标准动态调整的基础,同时根据环境影响不同,对不同处置设施实行差异化补偿,实现了环境成本评估的定量化,有利于形成基于绩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明确了补偿资金结算、分配和使用方式,严格限定补偿资金使用范围,确保其用于周边地区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居民民生改善,对维护相关区域社会稳定给予了有力支持。
(二)垃圾环境补偿机制的“双重红利”效应
不难看出,垃圾环境补偿机制具有典型的“双重红利”效应。
1.“生态红利”
通过向导出垃圾区域征收环境补偿金,使垃圾产生区域面对(或接近)真实的环境成本,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使垃圾导出区有更强的积极性和动力推进垃圾减量化,减少了社会总体环境成本。与环境补偿机制相呼应的是,上海市从2011年起将垃圾减量与分类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予以推进,连续两年实现人均日垃圾产生量降低5%的目标,2010年本市人均日垃圾产生量约为0.82公斤,至2012年底人均日垃圾量减为0.74公斤,人均日垃圾减量达0.08公斤。2012年试行垃圾分类减量后,全市日均减量达到1000吨,相当于一个大型垃圾焚烧厂的日处理量。环境补偿机制无疑是垃圾减量工作的有力推手。
2.“社会红利”
对垃圾导入区域给予环境补偿,通过补偿相关区域的环境成本与损失,改善当地的环境,进而使当地居民得到实惠,社会稳定压力有所减轻。以我们调研的老港镇为例,按照单位补偿标准和年导入垃圾总量计算,2012年老港镇已经开始获得相当数量的生态补偿资金。经过市、区两级审核确定,老港镇目前已利用补偿资金启动了数十个项目,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包括污水总支管铺设、农村地区路灯安装、桥梁道路改造等工程;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包括垃圾分类、新农村建设延伸提升、农村绿地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等项目;在居民民生改善方面,推行50周岁以上健康体检、妇科普查、合作医疗资金补贴、特殊人群体检。三大类项目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补偿资金使用,在5年内将老港镇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上一个新的台阶,打造浦东一流的农村生活环境,同时有效提升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尽管相关项目实施效果的发挥还需较长时间,但是对社会稳定的积极影响已经初步显现。2012年以来,在老港垃圾填埋场强化环保措施手段的协同推动下,2012年年初至2013年年中,老港地区居民因垃圾填埋场影响而到新区及市委、市政府上访数量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三)尚待完善的方面
在梳理上海市垃圾环境补偿机制亮点的同时,还应看到一些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地区政府间补偿的局限
补偿资金来自地区财政资金的划转,虽然对区域政府产生了一定减量压力,没有彻底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生活垃圾的生产者(居民)没有成为环境成本的直接承担者。居民不直接负担成本,难以形成直接面向居民的“多则罚,减则奖”的激励约束机制,缺少推行垃圾减量的动力。同时,由于环境补偿标准相对偏低(50元/吨),既无法相对全面地反映环境成本的开支,也无法对垃圾导出地政府造成实质性的触动,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标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倒逼相关区县政府从源头上推进垃圾减量。
2.补偿资金的收集
垃圾环境补偿资金收集运用机制尚待优化细化。环境成本估算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环境补偿资金的实际拨付、使用审批流程环节较多,涉及市和区两个层面、多个部门,基层操作周期较长,资金难以尽快转化产生效果;目前资金使用严格限制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居民健康保障等方面,补偿范围偏窄,居民直接得益的项目偏少,影响当地居民的受益感。
四、工作建议
随着浦东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群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社会管理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垃圾问题依然是难以绕过的一个难点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涉及城市垃圾政策的顶层设计,在充分借鉴市级层面环境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推进实施新区完善垃圾环境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其“生态红利”、“社会红利”效应。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新区层面积极研究建立垃圾环境补偿机制
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区,新区层面同样面临类似全市的问题,在区域常住人口达到526万的背景下,全市明确下达给浦东的垃圾减量任务十分繁重。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借鉴市级层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浦东实际,加快研究制定新区实施垃圾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应当在市级层面环境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区域平衡与公平公正相结合,更加注重制度激励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更加注重源头减量与社会动员相结合。同时做好以下两方面配套工作:
1.强化新区环境市容联席会议的统筹能力
环境补偿机制如果仅仅作为一种财政支付转移制度安排,那么主要作用更多体现在厘清垃圾导出和输入方的利益关联和平衡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垃圾减量化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推进有差距、居民配合度不高、源头减量缺少机制支撑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区级层面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区级层面的综合协调功能,通过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制定完善配套机制,确保垃圾环境补偿机制有效推进实施,进一步带动垃圾减量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2.注重体系化设计和整体推进
要将垃圾减量化放在事关浦东生态文明以及建设美好家园的高度统筹考虑,将此项工作与整个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文明办、妇联、团委等各类资源,注重基层动员和群众自觉,形成多部门联合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态势;将此项工作与垃圾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在环境补偿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托底保障财力,推动、鼓励市场主体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逐步培育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垃圾综合利用体系。
(二)呼吁完善现有环境补偿资金运用机制
上文已经指出,目前,市级层面的环境补偿机制还存在环境成本估算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环境补偿资金的实际拨付、使用审批流程环节较多,资金使用限制严格、补偿范围偏窄等问题。因此建议:
一是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向市级层面呼吁,比照同类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确环境补偿资金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资金标准与环境成本有效契合,也为新区层面环境补偿标准调整提供参照。
二是建议适当简化环境补偿资金的实际拨付、使用审批流程,简化工作环节,根据项目实施特点,制定项目实施两年计划或三年计划,统一申报审批,资金可分步下拨,把资金监管重点更多地转移到事中执行监督和事后审计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建议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增加直接面向居民的补贴项目,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仅是指“可见度”,还有“可及性”),也可借鉴台北北投模式,专门划取一定比例资金直接投放到村(里),由当地民意代表、居民代表等多方组成的委员会管理使用。
新区层面也需与市级层面保持同步,精心设计新区垃圾环境补偿资金的使用机制。
(三)借力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垃圾源头减量、分类的社会动员
自2011年新区开展新一轮垃圾分类、减量活动以来,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实际效果离预想仍有距离,主要原因是难以完全解决社会动员问题,包括各街镇推进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居民对垃圾减量的参与程度。目前,垃圾处理及环境补偿成本主要由各级财政资金承担,虽然对区域政府产生一定的减量压力,但压力程度还不够,尚有待提升,同时,目前还难以形成直接面向居民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建议:
一是以垃圾环境补偿机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及减量化的督促推进机制,通过制度约束和经济激励双管齐下,落实街镇的责任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基层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适时将此项工作作为地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等区级层面考核、评估、通报;一方面,在科学设定各街镇垃圾清运基数的基础上,按照“多产生、多付费,少产生、有奖励”的原则,将源头分类与减量化,同条线上对各街镇的财政转移支付相结合,与以奖代补等区级激励措施相结合,形成优奖劣惩的工作氛围。
二是进一步利用经济杠杆手段,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借鉴台北市经验,研究生活垃圾居民全口径计量收费的可行性模式,同步纳入垃圾处理成本与环境成本,形成垃圾减量化倒逼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群众垃圾减量的内在动力。(以台湾地区的台北市为例,2000年实行垃圾随袋收费政策后,当年家庭垃圾总量即由每日2970吨下降为每日1883吨,降幅36.6%,人均垃圾量由每人每天1.12公斤降为2009年的0.39公斤,10年减少65.2%。同时,由于垃圾量的减少,台北市垃圾处理场使用年限拉长,节省政府投资,环境压力大大减轻。)
结语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充分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将在区级层面推进实施环境补偿机制,既是解决当前工作难题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和生动实践。
篇8
To promote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and re-use in 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relevant domestic laws and policies in detail. Furthermore, the author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textiles waste recycling policy.
本文依据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行业标准,以及北京、广州和杭州等城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地方标准,结合我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务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 2015年)》,以及《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我国关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及措施进行了梳理,以便行业及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了解和掌握。
一、我国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与措施
我国自2009年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来,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列入“十二五”规划中。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被写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并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从纺织行业层面来看,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t左右的发展目标。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的重点任务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
我国现行的与废物分类、回收及再利用有关的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管理条例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图 1),但缺乏针对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相关的政策制度,无法满足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需要。
1. 立法层面
法律法规是保证废物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强有力手段。我国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提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简称“三化”),为垃圾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但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在我国尚未进入立法层面。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为原则
在我国2005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八条明确指出: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废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在我国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其中,所称的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仅就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制度建设而言,我国尚未在法律层面进行立法。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废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报废机动车船的回收拆解、机电产品的再制造,以及生活垃圾、污泥的资源化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但未将废物或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内容纳入法律法规,且缺少实施细则。因此,上述法律在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中只起到原则性作用。
2.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层面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区分成不同的种类。
目前,我国涉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图 1),在上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标准中,对废旧纺织品的归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标准已将织物垃圾归为可回收物
根据2004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由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的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六大类: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五大类。其中,织物是指旧的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毛巾、床上用品、桌布、书包、鞋等。
为了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志,2003年建设部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涵盖了14个垃圾类别标志,标志应按规定的名称、图形符号和颜色使用,以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同时也适用于有关产品的外包装。
2009年建设部颁布的《生活垃圾采用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13 — 2009)将我国生活垃圾按物理组成分类为厨余类、纸类、橡塑类、纺织类、木竹类、灰土类、砖瓦陶瓷类、玻璃类、金属类、其他及混合类共11类。
上述 3 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行业标准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将废旧纺织品的名称统一为“织物”或“纺织类”,即英文为“Textiles”;二是将废旧织物作为生活垃圾的一种,并视为可回收垃圾。
(2)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未将废旧纺织品纳入分类收集范畴
为提高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2010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并将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纳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范畴,但未将废旧织物纳入其中。
(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标准有差异
如表 1 所示,北京、广州和杭州等 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织物垃圾的归类、名称使用、回收箱的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①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归类存在差异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将织物归为可回收物类,这与建设部颁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相一致。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但已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而广州和杭州将织物垃圾归在其他垃圾类中。其中《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其他垃圾包括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杂、污染、难分类的塑料类、玻璃类、纸类、布类、木类、金属类、渣土类等生活垃圾。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②地方标准对织物垃圾名称使用的不统一
各个地方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织物垃圾的名称使用并不统一。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使用“织物类”,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国家标准中的名称相一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中使用“布类”,而《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则使用“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
③城市社区回收箱设置不便于织物垃圾的回收
北京市按照“大类粗分”的原则,一般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等 3 类设置回收箱;广州生活垃圾回收箱则分为 4 种:有害垃圾箱、其他垃圾箱、可回收垃圾箱和厨余垃圾箱。杭州生活垃圾回收箱也分为 4 种,包括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虽然如此,但均存在一个问题:3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箱难以让居民辨识,废旧纺织品究竟应投放在可回收类垃圾箱还是其他类垃圾箱,难以界定。
3. “十二五”规划层面
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十二五”规划均十分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从制度建设层面、技术层面和再生纤维利用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1)从国家层面提出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和分类制度建设(表 2)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另外,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需要制度保障,“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从产业层面提出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的建设和标准制定(表 3)
在国务院出台的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 —2015年)》中,针对废旧纤维制品的循环利用提出,到2015年我国再生纤维利用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要提高到15%。
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设立纺织制品回收再利用管理和监控体系等。同时还提出,2015年我国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要达到800万t的发展目标。该规划从产业层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废旧纤维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再生纤维的利用水平。
(3)从技术层面提出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主攻方向(表 4)
在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和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从技术层面解读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完成50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攻关,其中包括 2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即纯化纤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研究以及天然纤维和混纺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研究合成纤维材料的生物改性及生物降解、纤维废旧料的回收利用、开发纺织废料回收及再利用成套装置及技术;后者主要指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清洗、分类分拣、再利用关键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以解决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科技部等部委出台的《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2015年我国废旧高分子材料产生量要超过4 000万t,同时提出了 8 项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二、发达国家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再利用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就开始了对废旧织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研究。在欧盟众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均涉及了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条款。例如:欧盟环境保护法(1990)第 2 部分,将废旧纺织品视为“可控制的垃圾”,列为回收、处理、可回收处理类的垃圾;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2008年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英国政府倡导全体民众将废旧织物视为可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并提出“零废弃经济(zero waste economy)”的社会发展目标,2008年英国织物再利用总量达2.7万t。
据调查,每年每个美国居民大约丢弃70磅重的旧织物,其织物垃圾总量约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5.2%,其中只有15%的织物垃圾会被再利用,其余85%则被填埋处理。2011年底,美国纺织品回收协会(The Council for Textile Recycling)提出到2037年实现织物垃圾“零填埋(Zero by 2037)”的目标。
三、结论
篇9
关键词 工业废弃物处置 垃圾非法倾倒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中山是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但在一些城乡结合部、跨境路段和工业相对发达的农村,偷倒垃圾的现象却屡禁不止。偷倒垃圾不仅使一个区域臭气熏天,市容市貌遭到破坏,更重要的是,偷倒垃圾行为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偷倒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形成陈年垃圾,则会长期污染我们生存的土壤及地下水,最终有害物质通过生态链进入到我们的身体。目前,在中山偷倒的垃圾以一般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居多。
1中山市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现状
目前中山的建筑垃圾处于“一边当宝一边困扰’的状态。当宝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夹杂了可回收利用的钢筋、木板、管线等材料以及可用建筑回填的砂石、瓷砖、环保砖、水泥废渣等。由于中山地势不平,开发项目前一般需要平整土地,此时建筑垃圾就是很好的填埋材料,因此中山的建筑渣土行情紧俏,闲置堆放的情况少见。而另一方面中心城区每天都有5至8吨建筑垃圾混进生活垃圾中,这主要是来自于居民和商家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此外,对于一些无处消纳的建筑垃圾,不少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处理成本,随意选择倾倒场所,影响市容。
2中山市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明确指引和监管
被非法倾倒在路边的工业垃圾大多为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即污染指数较低的工业垃圾,比如灯饰垃圾、布碎垃圾、油漆桶等。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固体废物的监管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公安、住建、环保、城管等,住建部门是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生活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处置,环保部门重点监管有毒有害的工业危险废物和毒害性较小的严控废物,但对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建筑垃圾的监管和处理上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所以,由于一般工业垃圾的处理缺乏指导性意见,企业对于如何处理这类垃圾感到困惑。有的企业就把这些一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理了。
2.2缺乏堆放和回收的场所
非法倾倒垃圾现象的形成与建筑垃圾和一般工业垃圾处理通道不畅有一定的关系。目前中山主要建设的是生活垃圾焚烧场,还没有建设专门收集和焚烧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场地。即使企业有意愿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一般工业废料进行合规处理,亦由于缺乏统一的堆放和回收场所,以及无法获取处理一般工业垃圾的有效信息而感到不知所措。
2.3监管不到位
按照相关法规,非法倾倒垃圾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各村(社区)、公安、环保、交通、城管、住建等。但就垃圾偷倒问题,各部门的职责不清,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例如一般工业垃圾,由于没有部门监管,大部分偷倒在路边,少部分被企业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送到了焚烧填埋场。
3整治垃圾偷倒问题的建议
3.1制定相关垃圾的处置指引
由于目前对于建筑垃圾或一般工业垃圾的处置没有硬性规定和缺乏处置指引,е抡饬嚼嗬圾的监管处于空白状态。为加强建筑垃圾和一般工业垃圾的监管及阻止日益严重的偷倒问题,建议制定中山市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管理细则,明确这两类垃圾的处置方式。
3.2加大违法成本
现有法律法规对偷倒垃圾行为人的处罚力度相当有限。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规定,随意倾倒、抛撒、焚烧或者堆放垃圾的,对单位处以最高罚款5万元。以上条例对于偷倒建筑和工业垃圾的处罚措施和处罚力度有限,对偷倒行为最高处以5万元罚款的额度较轻,有时倾倒一车垃圾的利润远超过5万元,起不到震慑作用。因此建议应完善偷倒垃圾的法律处罚依据,对罚则进行更明确的细化、多样化和严厉化,提升处罚措施,提高罚款额度,将偷倒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一旦发现偷倒行为,及时执法处罚。
3.3加强视频监控和监督举报
建议政府更加重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一些垃圾偷倒黑点加装监控设施,并搭建一个环卫、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信息互通的平台。通过各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随时处置偷倒事件。发生偷倒事件后,城管负责处罚,涉嫌违法的,交由公安处置。另设置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加大群众对偷倒行为的监督举报。
3.4引进新一代垃圾处理技术
政府职能部门应想办法提高城市垃圾的处理能力,让产出与消化成正比才是治本之策。
建设垃圾处理场存在很多难题,市民反对建设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在人民印象中一直是臭气熏天,而且垃圾焚烧会产生致癌的二f英,这是市民反对建设垃圾处理场的源头。为解决此问题,建议政府引进新一代的垃圾处理技术。
篇10
[关键词]垃圾箱 合理设置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3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75-1
城市垃圾箱在建设环境美好城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垃圾箱可以设计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和样式。一方面,垃圾箱装饰了城市街道,美化了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垃圾存放场所,保护了城市环境。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城市垃圾箱的设置很多都不合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着眼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只为城市环境更好的发展。
1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箱设置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增加。城市化的发展也必将会带来一些麻烦,必须要注重环境与经济并重,不能只发展一方面而放弃另一方面。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漫天飞的垃圾。因此,城市中需要合理设置垃圾箱。笔者以下展开讨论:
1.1商业街垃圾箱的不合理设置
城市商业街是店铺与人流的集聚地。其中遍布着许多小商店,小吃店等,众多的人群恰好为其提供了市场。人们吃完东西就会留下一些垃圾,既然这样,垃圾要怎么处理呢?所以就需要设置一些垃圾箱。但是,商业街中垃圾箱设置的过少,不够存放那么多的垃圾。
商业街是垃圾较多的地方,就需要有足够的清洁工人及时清除垃圾箱中的垃圾,然而城市中的许多垃圾箱已被损坏,并没有得到维修。长期不能维修,却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名额,新的垃圾箱也无法安置。
商业街的车流人流过多,城市建设中就会留有足够的街道来疏通人流与车流,以免由于交通阻塞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么不太重要的垃圾箱就会被安置到比较偏的地方。人群多的地方没有设置垃圾箱,市民自然无法找到,最后只能随手丢掉,增加不必要的清扫费用和劳动力。垃圾箱的这样不合理设置也影响了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
1.2小区中垃圾箱的不合理设置
建设小区的房地产商都是为了谋取利益的商人,以维护自己的利润为目的。设置更多的垃圾箱必然会有更多的经济开销。为了减少支出,增加利润,就安置了较少数量的垃圾箱,可是,小区都是居住区,肯定会有许多的生活垃圾,却因垃圾箱太少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垃圾。况且,小区安置垃圾箱的地方多是公共区域。人们秉着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并不会太多的去关注公共区域的环境。物业公司聘请的环境清扫工人数量不够,且消极怠慢,垃圾箱的垃圾长时间没有人去清除,尤其是温度高,天气炎热时,小区环境极差,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我国城市垃圾箱设置建议
商业街是一个城市发展现状的缩影。它的规模与经济收入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其包括了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宽泛而复杂的商业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垃圾桶作为商业街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不尽的作用。上述说明了商业街垃圾箱设置的不合理问题,笔者于下列出商业街合理设置的建议:
2.1商业街垃圾箱的合理设置
坚持美化的原则。垃圾箱是城市生活一部分。在城市建设中,设计者们不仅要把垃圾箱的安置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还要注重垃圾箱的美化作用。城市是人类的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现实表现。它不只是需要经济优势,还需要美丽的环境。垃圾箱如果被设置成不同个性的外表,也将成为美丽城市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坚持实用性原则。垃圾箱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存放城市中的各种商业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垃圾等。那么垃圾箱的设计者就要谨遵实用性的原则,为人们处理更多的垃圾。各个研究者根据不同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利用最实用性的化学材料与城市空气湿度与密度相适应。提高垃圾箱的利用率,节省在垃圾箱上的花费。使垃圾箱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建立美好的生活环境。
坚持服务性原则。商业街是商业店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各种不同职能的商铺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提供对应的服务。城市中的垃圾箱也是如此。垃圾箱有很多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如果垃圾箱的设置不能遵循服务性的原则,就将会失去其设置的意义。只有让垃圾箱具有更多的服务,才能为城市环境做出重大的贡献。
坚持商业化要求。商业街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城市GDP的比例。城市垃圾箱在商业街需要密集分布,这么多的垃圾箱既要美观,又要使用,必然需要设计者们的一番功夫。垃圾箱与商业街并肩齐进,就应该响应商业街的号召,坚持商业化要求,使垃圾箱也踏入商业化的道路。垃圾箱的商业化需求必然也是人类的需求,同时也促进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进步。
2.2小区垃圾箱的合理设置
物业公司规范化管理。小区的环境主要由物业公司来管理,垃圾箱的设置与清理就是其职责之一。物业公司因此应该扩大清洁队伍,及时清理垃圾,增加垃圾箱的安置范围,使小区都在垃圾箱的所及管辖以内,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管理系统。只有物业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才能使小区的环境趋于良好。
合理布局垃圾箱的位置。作为居民区,小区的面积一般都较大,那样各个方位就都需要安置垃圾箱。怎样合理的设置垃圾箱,才能使支出最少的费用却使小区的垃圾箱都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那么就必须对小区的布局做出仔细的分析,在人群多,面积开阔的地方,设置数量较多的垃圾箱,而在人群少的地方,就可以分散垃圾箱,减少垃圾箱的分布密度,使每个垃圾箱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既减少了开支又维护了环境。
3结语
城市垃圾箱在商业街与小区的分布的现状虽然不尽人意,但是根据部分地方试点结果显示,只要坚持上述措施,城市垃圾箱的设置必将趋于合理化,在为城市环境做贡献的基础上,也扩大了城市视野,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终会是城市的环境标志!在建设者不懈努力的前提的下,每个公民也应该加入到城市环境建设中去,爱护垃圾箱,互相监督,为城市垃圾箱的合理设置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杜占.细化垃圾分类推动环保节能[J].商品质量・科学理论,2011,10(3):45-4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垃圾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