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3-20 10:5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管理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管理 应用
一、研究背景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社会的竞争已从资源的竞争转变到人才的竞争。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使人才成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串联着人力资源开发、选择与配置的绩效管理,则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是对医院从业人员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有力引导。作为当前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经营效益的手段,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管理内容。
二、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定位
1.绩效管理内涵。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组织成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定,针对考核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员工与管理者在工作目标上统一共识,促进绩效提升,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从医院角度来看,其绩效管理重在通过绩效考核与改进,不断增强医院的管理效率与服务的竞争力,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2.绩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定位。绩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绩效管理为医院的管理者们提供了对奖惩管理进行量化细化的可能,使奖惩措施更加有效。二是可以更好地对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进行管理,并为二者提供对比,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三是可以使医院的发展战略通过员工绩效的达成而得到细化,进而使之成为员工个人的努力。医院不同于普通企业,其涉及到更为专业的医学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对其进行绩效管理,必须考虑到医学工作的专业性。可以从个人、科室以及医院三级管理来进行绩效管理,即将医院管理层的战略意图分解,成为科室的工作内容,并通过个人工作职责,实现个人、科室、医院目标的协调。
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定位分析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绩效管理的部门设置。医院是否设置绩效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的现实来定。虽然绩效管理一直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绩效管理已越来越表现出突破传统人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的趋势。相应地在绩效管理部门的设置上,也要考虑到绩效管理的这种特点。一方面,在大型医院管理中,应该考虑设立单独部门进行绩效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医院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社会效益,从而以良好的市场品牌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设立独立绩效管理部门,显然有利于提升医院绩效水平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规模较小的医院中,可以不设置单独的绩效管理部门,但绩效管理职能应该挂靠在人事部门而不是财务部门。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如果挂靠财务科,容易给人们绩效就是发钱的错误印象,不利于员工对绩效的重视。而挂靠在人事部门,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如人事调整,可以更好地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功能,为医院绩效提升奠定基础。
2.绩效管理的岗位设置。进行医院的绩效管理岗位设置,一是要考虑职位设置,包括绩效管理的上级主管领导、自身科室领导、成员等的设置。二是明确绩效管理岗位工作内容,从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到绩效工资的分配,要制定完善的工作内容,使医院员工能够准确地找到自身的定位,并通过自己努力的工作,以更好的绩效获得更高的报酬。三是要明确岗位任职资格,什么样的资格才能胜任绩效管理的科室领导,什么样的资格才能从事绩效管理工作,这些都应该用不同的任职条件来进行限定,从而使医院的绩效管理突出专业性与科学性。绩效管理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职位,它需要管理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并坚持严格的作风与严谨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绩效管理真实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推动员工的绩效水平。绩效管理的岗位设置,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以使医院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运转起来,并在绩效管理的推动下,实现医院经营效益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3.绩效管理的人员职称评定。职称评定关系到医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是绩效管理工作人员是否认真工作、是否投入其中的重要前提。绩效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一方面,可以参照医院其它技术人员对绩效管理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另一方面,要在绩效管理人员职称评定中,通过加入员工评议,从而使绩效管理人员在绩效管理中更加重视绩效管理的职工反馈,以方便绩效管理体系更具有科学性,更贴近实际情况。从现实需求来看,医院绩效管理人员的经济师职称系列评议,要加入专业人员和卫生体系的管理人员,以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与公正。
三、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绩效管理并没有受到企业那样的重视,也表现出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部门定位不清晰。很多医院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绩效管理部门的定位不清晰。有些医院将绩效管理职能挂靠在医院人事科,作为人事管理的基础数据收集部门。有些医院将绩效管理职能挂靠在质检科,希望通过绩效管理的控制职能来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控制。有些医院则设置绩效管理处室,由医院院长直接管理,但在具体的运作上,却没有根据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进行管理,未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全部效用。这种由于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的不足,导致了绩效管理的定位不清晰,影响着医院绩效管理工作。
2.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性差。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定位不清晰的重要体现。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医院的绩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由绩效管理科班人员担任,导致其专业性较差,绩效管理效果不好。其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性差表现有:一是将绩效管理挂靠在人事部门,由传统政工师担任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现代绩效管理需要。二是将绩效管理挂靠在财务科,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只能进行简单的奖金核算等。三是将绩效管理挂靠办公室,由经济师进行管理,更容易造成绩效管理的非专业性。无论是哪种情况,绩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绩效管理专业知识,都容易使医院绩效管理变成可有可无的内容,严重影响绩效管理应有作用的发挥。
3.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从各项制度的建立到适应企业需要的绩效指标体系,都使企业可以从绩效管理中获得实惠。相反,医院由于对绩效管理的不重视以及理解的不正确,使其绩效管理体系严重落后于医院发展,也难以满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医院竞争需要。绩效制度的不完善和绩效指标的不健全,都使医院难以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过于简单地将绩效管理等同于奖金核算,也难以发挥绩效管理在员工绩效提升与医院效益保障上的功能。
四、绩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正确对待医院绩效管理。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正确对待医院绩效管理,不断提升医院职工的绩效水平,从而不断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强医院竞争力。正确对待医院绩效管理,一方面,要从领导重视入手,将绩效管理纳入到医院重要管理中来,利用绩效管理将医院的人员、财务等管理内容串联起来,真正实现通过绩效管理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职能。另一方面,要从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上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职能。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经验,设置绩效管理部门或是与人事管理部门一并成立人力资源管理部,实现绩效管理从奖金核算的简单职能到全面职能的转变。
2.提高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性。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性是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发挥效用的重要保障。提高医院绩效管理人员专业性,一是要加大专业人员的引进力度。作为一门现代管理学的内容,绩效管理有着其自身的专业要求,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人员,可以确保医院绩效管理不再出现那种只是作为奖金核算数据收集之用的尴尬。二是要加强现有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业务培训,使管理人员了解当前企业绩效管理的特点,结合医院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特别是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案例,为医院绩效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通过专业人员的解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医院绩效管理水平。三是要对绩效管理人员进行医务知识的培训。绩效管理人员引进之后,要通过医务知识培训,使其更加适应医院管理需求,从而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3.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开展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要结合医院管理的特点,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一是明确绩效管理部门的职能。二是要建立适用于医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分不同的岗位与科室,建立公平的为所有职工接受的指标体系。三是要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减少只由绩效考核人员单独考核,忽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反馈的情况,使绩效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对员工绩效提升的作用。四是要建立完整的绩效考评流程,将职工、医院管理层和绩效管理人员共同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不仅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与公正性,而且通过员工的参与,提升其对绩效管理的重视,进而主动地改进绩效水平。
总之,医院绩效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要结合医院管理特点,从有利于医院竞争力提升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入手,正确定位医院绩效管理。从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等手段,不断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乔世丹,潘玉明,刘建华,关少君.综合项目管理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9,2:37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物力安排上具有合理性和省时性。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切入点,结合绩效管理的概念,探析绩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定位及作用。
关键词 :绩效管理 医院 人力资源 定位
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随着政府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度,医院压力也随之增大,医院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因此,医院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医院要想留住人才,提高工作效率,需要落实绩效管理工作。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探析绩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定位及作用。
一、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体系,它要求全员参与管理活动,上下级关系处于一种平和状态,管理者和员工的对话模式以沟通为主。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医院方针及策略,各部门的职责,员工所要达到的绩效标准和管理模式。管理者和员工针对绩效问题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并完成,以此落实医院经营方针,确保员工能够获得发展机遇。这是绩效管理的终极目的。医院的绩效管理从激励员工,员工薪水的发放和绩效考核评估三方面开展工作。
二、绩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定位
1.部门的设立。医院设立绩效管理部门,应该依据绩效管理自身的特征。依据医院的规模,规模较大的医院,可以将绩效管理单独分出,设立成部门。规模较大的医院设立独立的绩效管理部门,小型医院,人事部应该承担绩效管理的职能,绩效管理可以不被独立成部门。人事部门承担绩效管理职能,有助于激励员工完成绩效目标。医院可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人事部门依据结果,可以调整员工的职位。以此医院的绩效可以得到提升。
2.制定岗位。医院制定绩效管理岗位,可以从职位、工作内容、任职资格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职位要包含主管、科长、成员三个部分。工作内容要针对员工的绩效制定考核制度和工薪分配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和工薪制度,可以让员工找准位置,摆正工作态度,明白绩效和工资直接挂钩。主管、科长等管理者的任职资格应该依据不同的任职要求,从而实现医院专业、科学的绩效管理。专业、严格的管理者可以掌握员工们的真实动态,并适时给予激励,可以有效帮助员工提升绩效水准。制定岗位是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环节,为医院能够正常运作提供保障。制定绩效管理岗位,可以让医院在经营方面获得最大效益,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3.评定职称。医院展开绩效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工作,评定人员可以是技术人员或员工。医院职工就绩效管理问题进行反馈,有利于绩效管理者完善绩效管理工作。医院可以要求绩效管理工作人员要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像经济师等职称,医院在对绩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评议时,应该在员工评议的基础上,让专业人士和卫生系管理者也参与到绩效管理者职称评定工作,这样可以体现评议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
三、绩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用很大。绩效管理有三大模块:激励、考核评估、薪酬。激励是医院管理者选用合适的方法,激发职工潜能,鼓励员工拼搏,使员工完成目标任务。绩效管理采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提升员工自身绩效水平的同时提升医院经营效益。评估是指医院管理者对员工开展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获取信息反馈,以便制定赏罚制度。考核评估体系属于绩效管理范畴。医院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可以确保职工工作成效达到组织目标。医院对员工的奖罚可以依据考核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力管理的具象化。绩效管理给医院管理者在管理方面提供了便利途径,可以帮助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监督,给职工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绩效管理可以体现医院对员工制定的奖惩制度的合理性,还可以确保管理者和职工达成共识,完成医院的总目标,在医院获取最大经营效益方面起推动作用。员工薪酬的发放数额,与员工绩效工作成果和工作质量有关。员工的基本工资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若是员工绩效工作成果优良,可以给予奖金。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是一种过程,实现医院管理意图和方针的分解。绩效管理体系各环节间的交流采用沟通的方式。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为了一起实现职工目标和医院目标。医院管理者和员工是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主体。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绩效管理概述,从部门的设立、制定岗位、评定职称三个方面,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为切入点,对绩效管理进行了定位。医院的绩效管理从激励员工,员工薪水的发放和绩效考核评估三方面开展工作。本文从这三方面,简述了绩效管理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薄弱
1、计量和检测工作不及时准确。实际工作中往往计量和检测工作,不及时、不准确流于形式,发票记载不完整、不准确,只是凭发票记载到会计部门报账进行简单登记。使计量及检测工作不准确、不够精细,这样不仅制约着资产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必然制约着会计核算的质量。
2、原始记录、收发领退及交接手续不规范。原始记录应该以事先规定的规范性的表格,将计量及检测工作和各种收发领退及交接活动记录下来的文字记录。原始记录的种类、格式和内容项目的不准确、不适用、不健全,以及传递顺序的不合理,必然制约着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程度。对于各类资产的收发领退和各类设备的交接移送,应该建立必要的手续。
(二)相关人员素质较低
相关人员,包括计量及检测工作人员、从事收发领退工作的人员、办理交接移送手续的人员和会计人员。相关人员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制约着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程度。
(三)工作疏忽、使用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使用和管理单位无论哪个环节上出现工作疏忽情况,都会产生差错;对于已经产生的差错,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会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与管理相互脱节,“重用轻管”的现象,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行政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做到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及时到位,担负起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对使用和管理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也有待于加强。
(四)自然毁损、保管不善和舞弊现象
由于自然原因发生的无法避免的资产毁损,所谓无法避免,是保管人员使用现有技术条件无法避免;保管不善是由于保管人员失职造成的财产毁损和丢失;个人舞弊现象,也将导致账实不符。
二、改进措施
(一)建立责任追究考核制度
建立责任考核机制,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保值增值情况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钩,并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实行事前论证,实行政府采购,对购置、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明确专人验收。 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一是财政监督部门与会计核算应定期或不定期派人到使用单位了解其固定资产增减情况,二是审计部门结合正常的财务收支审计、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活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检查,三是会计核算财务部门要与财政、政府采购、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完善制度建设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标准
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均未作明确规定。在现实工作中,除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外,依靠财政供养或与财政有经费缴拨关系的事业单位,都未计提折旧,由此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产生以下弊端:一是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三是不利于调动使用单位领导加强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应该计提折旧。主要措施是:一是完善和统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规定同样标准计提折旧。二是重新制定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现行标准一般设备500元,特殊设备800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执行时往往流于形式把资产费用化,简化会计处理程序不作为资产入账,建议应该参照企业固定资产标准进行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因其会计计量和确认基础实行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在购进时已一次确认支出当期支出较大,因此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应采用平均年限法,将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年限内均衡地逐期递减。分期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只需做一笔会计分录,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报废时,若该项资产已提足折旧,则:借“固定资产折旧”,贷“固定资产”;若该项资产未提足折旧,则: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时,在“固定资产”项下单独设置“固定资产折旧”项目,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递减项目。
(三)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和审批处理制度
1、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中对固定资产清查,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定,第六章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中列举了六种应当进行清查的情形。笔者认为不够严谨、不够准确。资产清查的要求应该更详细一些,比如:规定出定期清查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对使用单位资产的管理好坏、使用效益,规定出进行量化考核和奖惩办法和措施。而且应该明确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清查并由财政监督部门监督实施,而不是应该进行清查这样的规定。
篇4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相关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待国有资产态度淡漠,缺失主人翁精神,总是感觉固定资产是国家的,离自己距离很远,好坏对自己没什么影响,因此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二是内部控制缺失或者执行效果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失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规定,要么是比较笼统,可执行性差;要么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没有把规定落实到日常管理中,而是我行我素,熟视无睹。
三是财务核算滞后,不能科学地反映实际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固定资产在不停的磨损,使用价值和价值都在下降,但是不计提折旧,这样固定资产从入账起,到报废销账止的固定资产存续期内都是保持账面价值不变的,而这显然和实际情况不符。
四是固定资产处置不及时。由于处置固定资产需要一定的审批程序,并且处置收入及相关业务还要进行繁琐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十分滞后,经常性的出现闲置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库房堆放一堆固定资产的现象。
五是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不系统。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系统,管理片面化、条块块,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管理上随意性很大,想起什么抓什么,考虑问题只看其一不管其二,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多多。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由国家财政负担,使用单位相关责任界定不明晰。在实际使用过程的管理中,国家没有明确体现国家意志的人格化代表,导致权责不明确,相关的责任没有明晰。这种体制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其结果必然是单位只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投入,不关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不要谈去创新;只片面追求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而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致使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十分低下。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完整的有效的预算制度。现在虽执行了预算改革,但是预算的编制、执行各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容易出现固定资产购置存在没有预算或者与预算不符的现象。固定资产的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数据的来源和依据,只有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标准、规模等相关情况都做出了科学的、可行的规划,才能保障合理的国有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的浪费,有效地遏制固定资产购置的随意性。
三是缺乏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管的有效机制。这主要是内部控制问题,也是制度和体制的问题,由于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内部监管的不力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重视,致使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环节上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具体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够严格执行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加上内部监督监管机制不完善,或不履行相关职能,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导致信息流通不畅,相关配套的工作滞后。
二、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借鉴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国外没有与我国国有资产完全一致的资产范畴,但是国外的公有资产、政府资产与我国的国有资产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于国外公共资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美加模式、日韩模式和德澳模式。
美加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共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及具体事务,所属财政部控制制度法规的建立和预算管理。该模式十分重视公共资产的预算管理、房产和公务车辆的控制管理以及对闲置公共资产的处理管理。
日韩模式中财政部门综合管理公共资产,直接负责公共资产管理,其他行政部门负责公共资产的具体管理。该模式中,法律赋予财政部门的综合管理权,注重公共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程序,严格控制公共资产的购置审批和处置审批,同时强调严格执行资产的统计报告制度,有利于资产的统计和排查。
德澳模式中负责公共资产管理的是隶属于财政部门的直属机构负责管理,即在财政部门下面设立公共资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共资产的管理,该机构是垂直的,各个行政区划都设置。该模式注重对公共资产的全程管理,并且实施了商业化管理,解决了资产闲置及浪费的问题。
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辩证地借鉴:设置一个强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严格实施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能力;重视对房产和公务车辆的管理;健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制度和处置审批制度;推动固定资产的商业化运营;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统计报告。
三、“三位一体”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1.“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内在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基于“三位一体”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即:三个机制和多个支撑点构成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体化模式。一体化模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三个机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日常机制、评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这三种机制构成了一体化管理的主体;多个支撑点是指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体化模式科学、合理、高效运行而需要提供的各方面的支撑和支持,具体包括人员素质和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关技术的发展,相关理论的发展,相关制度的建立,监督监管的落实等。其内在关系如图所示。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内在关系图
图中,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机制、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机制、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披露机制三者是一个有机体,不可分割,并且相互交叉进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方法方式及内容构成了固定资产评价的内容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披露的内容;固定资产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构成了固定资产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反过来固定资产的评价机制和固定资产的信息披露机制很好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高效运行。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日常管理机制中的不足,这里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一是切实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与审批控制。现行的固定资产购置在执行上没有刻意地考虑预算管理,即预算管理不科学、不严格,购置的审批手续也较随意。
二是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建立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相结合的盘点制度,在年度中期和年终分别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同时要根据需要或者工作安排不定期的盘点,把盘点结果及时记录形成信息。
三是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引进商业化运作。通过市场来让闲置的固定资产充分利用起来。
四是折旧管理。由库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管理工作,库管部门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时根据相关情况做出分析计提折旧,并及时将折旧额及相关情况登记整理为信息披露及决策提供信息。
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机制。
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有健全的固定资产采购保管制度;(2)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及处理是否规范;(3)固定资产管理是否责任到人;(4)是否严格执行了固定资产清查制度;(5)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核销制度;(6)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准确、及时。
4.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披露机制。
其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固定资产的存量情况;(3)固定资产的价值形态;(4)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5)固定资产需求的披露;(6)披露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的形成方式和披露方式。
5.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支撑点。
一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岗位培训不但要有岗前培训,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探索创新,提高业务工作技能。
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充分利用预算管理及招投标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优化对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的配置。
三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结合固定资产管理评价及盘点工作,定期评价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列入目标考核。
四是推进技术创新,利用数据库及计算机技术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科学、准确的记录登记相关信息,同时能够查询、汇总、分析、生成分析报告等,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篇5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15500)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并同与会的各位专家、教授们就大赛赛况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就大赛所反映出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定位、设计、生成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笔者又组织了一次省内沿江6县(市)的同题异构活动,6位教师围绕新授课《三国鼎立》各展所长,可圈可点处颇多,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旨在依托《三国鼎立》的教学实例,从一名听课教师的角度,尝试着对上述3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解答,并求教于大家。
一、定位要准
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否,教学活动的高效与否,首先要回答3个问题:一是给谁上课,二是上哪门课,三是上何种课。所对应的,就是要在授课对象、学科特点、课型选择上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保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中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点,看似容易把握,其实并不尽然。
(一)对象:初中生
教师的讲课、说课,着眼点是要让学生听懂、学会。强调教学对象,就是要教师对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的把握和遵循真正落到实处。初中历史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目标定位、组织形式、活动过程上缺乏一个适切程度和效度的考量,有的教师甚至把初中课上成了高中课。尤其在公开课、比赛课上,有些教师似乎忘了听课的真正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坐在学生后面的评课专家和听课教师(在没有学生在场的虚拟课堂上更是如此),以至于自己的学识、技能似乎在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却乏善可陈。有的教师解释说自己正是为了实现初高中课程的接轨。其实,教学若是与初中生认知、心理特征相脱节,盲目地热衷于“向上看”,无异于拔苗助长。所以,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观念,从专注于自身教得“精彩”的知识本位中脱身出来,转而重视学生学得“精彩”,落实以生为本。
(二)学科:历史
初中生如果爱上历史课,往往因为历史课上“讲故事”,觉得有意思。但历史课到底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都要符合历史学科的理论规范和历史教学的技术要求。讲什么?自然是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历史知识。怎么讲?一方面,历史学科强调真实性,真实性依靠充分的证据,这就要求史论结合地讲;另一方面,强调用历史的语言,其实就是把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来龙去脉等讲清楚。学生所期待的“有意思的故事”,就是要求教师把这两个方面的追求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讲到什么程度呢?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有了足够的兴趣,就为进入高中进行较深层次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最好的准备。所以,教师能够深入浅出是最好,但面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线索,若做不到深入浅出,就应当适可而止,没有必要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毕竟,课程标准只要求初中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
(三)课型:新授课
新课程的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历史教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等等,其科学性、合理性毋庸赘言。但正所谓“教无定法”,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学方法
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比。教学情况中最大的不同,当是课型的不同。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就要适合不同的课型。历史新授课,区别于综合课、巩固课、复习课、活动课、拓展课等,优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完成新知识的习得和理解。从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出发,讲授法凭借其相应的优势,自然要占据较大的比重。对讨论法要巧用,对探究法等则要慎用。因为既然是新授课,学生的活动、探究如果只是涉及
知识的小步推进,是有成功的可能;但若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热热闹闹”地去获取一些复杂知识,自然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而归于失败。新课改初起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新课改进入第2轮后,呼唤一些理性的回归也是必要的,许多专家、教师也在这么做了。总之,初中历史新授课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对应的最优化策略,防止人为地贬低和躲避讲授法。
二、设计要精
教学设计之必要早已人所共知,但现实中更多的只是有设计而无打磨。这里提出要“精”,其衡量的标准和依据有两点:一是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二是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环节的细心编排
1.导入。
初中阶段,课堂导入环节的意义,主要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的向心力,所以导入贵在激趣。应该说教师都能高度重视导入,导入环节也总能成为讲课的一大亮点。就《三国鼎立》而言,6位教师的导入环节都是比较热闹的,有唱三国折子戏的,有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头曲的,有放《火烧赤壁》电影片段的……热闹是热闹,学生的兴趣也高,但如果说是都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本身激趣的作用则未必。因为,所谓“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需要造成“缺乏感”为主观体验。学习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组成、价值体系中有一块“空白”迫切填补,从而产生学习需要。一般而言,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中国古代历史,对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还没有初步印象,所以导入环节设置一些情境、图文并茂地展示一些当时的历史情节,是有激趣作用的。但是,“三国”这段历史则有特殊性,即学生通过影视、小说、漫画,早就对这段历史耳熟能详了,上述导入其实都没有有效地营造“空白”,带来“缺乏感”。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位教师的导入设计,是让学生说出与三国历史有关的成语,学生个个踊跃参与,好好比拼了一番,教师随后给学生“泼了冷水”,告知举出的成语大多出自虚构的三国故事,而非真实的三国历史,这样的导入设计,就达到了使学生自明“空白”的效果,强化了学习需要,激发了对真实历史的学习兴趣。
2.过渡。
要使一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混然一体,离不开过渡环节的巧妙设计。同时,为了防止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初被激发后的递减趋势,也要尽量在教学的过渡环节适当强化。所以,教学过渡环节也要采取一定的激趣设计,以保证下一环节的教学任务能高效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时已经进入了教材内容的学习,过渡环节既要减少耗时,又要紧扣教学内容,以保持紧凑感和防止教学内容的泛化。《三国鼎立》一课中,较多教师是以传统的四图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图、官渡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进行教学过渡的,往往启下有余、承上不足。有一位教师则另辟蹊径,自编了一首仿古诗:“汉末群雄争霸酣,百姓流离苦何堪!官渡一战摧袁绍,阿瞒壮心展江南。赤壁矶头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胜负兵家寻常事,骄兵必败记心间!”将这首仿古诗配合地图使用,每个过渡环节呈现一段,并让学生图文对照,解释诗文含义。如此,好处多多:一则很好地弥补了原有的不足;二则调动学生参与过渡;三则使学生感觉内容情节正渐入佳境,“伟大事物”先后相继、接踵而来,学习兴趣也能得到保持和强化。总之,大有画龙点睛之妙。
3.小结。
古人论文,推崇“凤头、猪肚、豹尾”,强调结语必须有力、精彩。教学设计如同诗文创作一样,要有精妙的本课小结。对此,教师们都普遍重视,总结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也基本都能达到如落实目标、注意全面、扣住重点、前后呼应等要求,有的甚至能够调动学生共同总结。但是,笔者听课时常感到的缺憾有两个:一个是有知识巩固,无心灵震撼。帕默尔在《教学勇气》中强调,教师的教学勇气,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产生的根源是意识到师生正共同围绕着“伟大事物”展开学习。
历史是“大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的就是重大的、伟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段。如果能在课堂小结环节把其“伟大”聚焦一下,就赋予了这段历史以灵魂;学生总结而得的,就不单是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另一个是有总结,无启示。学习历史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初中生虽然不能把认识上升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高度,但他们完全可以从历史中得到一点体会,凝聚一点历史智慧。有一位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以“功过是非论曹操”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即以曹操的重大经历概括了全文要点,又以论从史出、一分为二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还认识到英雄人物事业兴衰的人格因素,自觉要取长补短。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内容结构的合理整合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容多、牵涉广,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面面俱到,必然导致结构散、时间紧,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因此,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会基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三国鼎立》一课更是如此。但整合本身还有个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的问题。做得好,能保证知识的精练性与具体性两相结合;做得不好,难免丧失学科所要求的结构性和严谨性。
1.把握一条主线。
历史学科的叙事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要以线索性为其内在要求,因此,内容结构整合的关键点,就是要提炼出一条最有效、最准确、最经济的线索。有的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虽然也有线索意识,但显得提炼能力欠佳,如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线索,显得过于空泛,也难以体现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规律性。有的教师则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充满矛盾、历史上有争议的曹操这个人物上。以曹操为主线,以与他相关的两大战役的一成一败、一得一失来充分认识和了解曹操,为正确评价曹操做铺垫。这种线索设计,突出的正是历史学科教学中的“故事性的思维”。同时,这种线索设计所蕴含的讲述底色,也为各种教学活动的嵌入提供了良好的底层铺垫,为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两相结合,提供了操作的平台。
2.形成一张网络。
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都离不开知识的网络化、结构化。一般的知识网络,或是沿用传统的背景、过程、影响,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细化背景和影响;或者采用较为流行的历史概念构建模式,按照概念的层级组织知识网络。有些教师也这么做,但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首先,《三国鼎立》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不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的历史时期,就难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追溯其背景、探讨其影响,所以,用传统的内容结构组织方式是低效的。其次,初中课程还是要强调学生的认识、心理特征,用历史概念构建模式,必然在教学中倾向于概念教学法,明显的、过多的、过深的理性思维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所无法承受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教师把内容结构整合为“一个局面(三国鼎立)”、“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五个时间(略)”。由于知识结构化的本质追求是增强知识的理解性、巩固性、可提取性、可迁移性等,从这一点出发,这位教师的内容整合明显是高效的。
3.拓展一些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重点的突出还是难点的突破,都不是教师
照本宣科就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在教材内容之外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增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理必须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为依托,无论是重点方面的情节补充还是难点方面的思维深化,无论是归纳还是分析,目的都在于将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更加适合学生认知、技能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对本课重点之一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就在PPT上呈现出三国各自的疆域、三国各自的经济发展图片以及三足鼎的图片。这里,前两者有助于学生从疆域大小、经济实力角度判断得出三国实力较为均衡,只能暂时维持现状,后者则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何这一形势被称为三足鼎立。这无疑能够增进学生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的准确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对教学实施过程所做的一个整体性教学措施,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对教学活动方式的确定等等。要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实现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必须以教学目标、学生以及教师3个方面的因素为基本依据。
1.追求实际效果,突破模式限定。
很多教师在说课时,往往讲自己的课属于哪一教学模式。如《三国鼎立》一课,有的用材料导读模式,有的用知识运用模式,有的用探究学习模式,等等。笔者以为,课堂上可以以某一模式为铺垫,可以有倾向性,但是由于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最适应的教学情境,本身也都是利弊共存的。在课堂教学中,某一模式一竿子捅到底,必然会犯“为模式而模式”的形式主义错误。对讲授法的人为躲避和贬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这种形式主义所惑。一般而言,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并且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基于对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追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也会而且应该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调整。例如,一位教师采用材料导读模式,通过史料阅读,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中的重难点虽然讲清讲透了,但往往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而将一些疑点和一般的知识点,即材料没有蕴含的知识点基本略去,甚至只字不提。如果能适当使用讲授法对它们进行补充处理,效果无疑会更好。
2.顺应认知要求,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手段的选择。当下的历史课堂,PPT课件因其在创设历史情境、提供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等方面效果明显,几乎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教师甚至将其作为唯一手段。这种单一化手段难免存在问题。首先,历史学科本身强调因果性、线索性。其次,教学目标所强调的对所学知识的识记、提取、运用,也要以知识的结构化为前提。再次,较之古代史其他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横向展开,三国历史的学习则主要是几个历史事件的纵向串联,时间线索性格外明显和重要。PPT课件画面多变,屏幕尺度较小,即便呈现出知识结构,也具有短暂性、部分性的缺点,也就难以做到对本课内容进行删繁就简、抓主剔次,把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提供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运用中游刃有余。因此,有的教师在使用PPT的同时,依然书写板书提纲,用这种传统而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笔者以为,这至少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是值得提倡的。
3.体现主体间性,谋划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分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个板块。设计意图总是围绕落实“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教是教师在教,教师当然是教的主体;同样,学是学生在学,学生当然是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共同进行的,一种主体间性的活动。师与生两个异质的主体的存在,决定了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师生互动,使教师引领、学生承接两不偏废,并确保能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主体间通过有效互动达到两者高度统一、相互促成。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设计是由教师主体完成的,难免会自觉不自觉地张扬自身主体、遮蔽学生主体,让学生活动为教师活动服务,成为附属品。所以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学的主体地位。或者说,教师恰恰要从学生那里学会和掌握教学方式,确认教学的目的与途径。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时,设计的教学活动是提问学生:“你若生活在这个时代,会有怎样的想法”。这里没有涉及基础知识点的教学,但恰恰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引导入历史情境中。这就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角度来精心设计教师活动,彰显的正是师生主体间性。
三、生成要活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属于现成的知识,其承载的内容已经发生,学生不能亲自经历和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述、教材的叙述、媒体的信息传播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这一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以接受性为底色。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接受历史知识,还要求逐步形成对历史的认识,而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不能单靠记忆和复述他人的现成结论,需要自己独立地进行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等探索活动。可以说,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对历史教师专业技能的一大检验。遗憾的是,课堂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热热闹闹,但汇报成果时乏善可陈,最终还要教师打着补充、总结的幌子进行一遍接受学习。我们要承认初中历史教学接受性学习的底色,以此为前提,通过运用各种方式、手段,灵活地促成学生的生成性发展,让“接受学习也可以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
(一)基于材料的生成
从历史学科特点来看,阅读史料是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最佳载体。可以说,在所学历史知识既定的前提下,给学生怎样的材料,就能帮助学生获取怎样的历史知识。
1.在材料中生成史实。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使用史料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史料阅读、概括来获得相关的史实。按照教学论专家江山野的观点,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进入了“相对独立阶段”,且具有相当的自学能力了,但往往还需要教师在自学方法上给予指导,在自学过程中给予知识支持。比如,教学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时,很多教师都呈现了史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有的教师给出的诗文史料多得令人咋舌,但结果却是:学生看不懂、想不到、说不出。要让初中生在材料阅读中生成史实,教师的选材自然要有针对性、要精准,但更要让学生基本能够看懂。合理的处理方法,如有的教师所做,或对难懂的字词给出解释,或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标注,或给出文字的大意。有教师认为这会降低阅读难度,但笔者以为,初中阶段的史料教学,关键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是通过生成史实来让学生觉得“真”。
2.在史实中生成史论。
让初中生能够实现论从史出,从教师角度看,关键是给出的史实与要得到的史论在因果关系上应该是直接、明确的。
比如,一位教师在给出官渡之战曹、袁兵力对比以及赤壁之战曹、孙、刘的兵力对比后,提问“由曹操的一胜一败能得到什么启示”(其目标答案是“骄兵必败”),虽然最后也有学生答出,但实在是拜该学生课外阅读所赐,而非史实推导之功。成功的论从史出,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时,给出“借”和“计”二字,让学生从诸葛亮的角度补充出借自然、物资、地盘,使用苦肉计、离间计、火攻计,成功完成了战争过程(基本史实)的教学;然后又让学生转换角色,从曹操的角度,根据上述基本史实,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战争失败的原因(麻痹轻敌、水土不服、战术失误)。
3.在史论中生成态度。
三维教学目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其中,初中生阶段也正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结合历史学习促成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态度(加涅的学习分类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归为人的行为态度),以史为鉴,也是历史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应该说,6位开课教师在总结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后都设计了这个环节,但是态度生成的强弱却大有差别。有的教师是从曹操赤壁之战麻痹大意得出骄兵必败,就结束了这个环节。由于态度的强弱程度上,情感起关键因素,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往往是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单指出骄兵必败,还只是指向历史,没有投射入学生当下的生活,不可能真正发挥态度教育的作用。有教师则进了一步,讲到学生考试也有成败,应当如何面对,这就无疑为态度的生成给足了铺垫。
(二)基于细节的生成
学生发展的生成、三维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细节上进行打磨。教学原理和教学规律,看似浅显易懂,但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往往要靠细节。深入细节中去,就是深入到课堂教学种种具体的、现实的条件限制中去,追求有限条件下的最优化。
1.在原因分析中生成思维能力。
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好几个教师在教学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时,先给出政治、经济、人才、个人4个因素,再分别给出对应的4则材料,然后要求学生一一对应着完成原因分析。此举的出发点,多数是想由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要求初中生进行成人化(或至少是高中生水准)逻辑思维的教学,按照杜威认为,是“自称为逻辑的做法”,往往会使“孩子本来的充满活力的微妙的逻辑思维变得迟钝”,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倾向于死记硬背”。也就是说,原因分析涉及的逻辑思维,首要的就是能把一事物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因素),然后才是能说出各部分的要点。上述做法,是没能认识到因素罗列是“思维训练所要最后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出发点”。目的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但教学的过程却恰恰扼杀了“将自然的思维能力转化为经受过检验的专业性的思维能力”的可能性,这正是杜威强调的“思维教育的真正问题”。也有教师先呈现史料,让学生把可能涉及原因的信息找出来,再鼓励学生考虑每项信息可以归纳到哪类原因(因素)中去,如此,则摆正了出发点和目标。
2.在图片精选中生成准确认知。
6位开课教师在课件制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有的堪称艺术创作,但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有的课件还有待完善。既然课件和教材一样,都属于教学资源,那么课件制作也可以参照教材编撰的有关原则,来确保其质量。就图片的选用而言,就有了选择的典型性,以及与文字部分相匹配、与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这3点基本要求,几位开课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对应后两个要求。
比如,有的教师在幻灯片上给出的文字是“真实的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旁边的插图是京剧中的白脸奸臣的曹操,显然违背了第二个要求。
又如,在呈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势图时,一位教师呈现的地图,只是用虚线勾勒出了各个势力范围,统治者姓名或地区名称的字体也太小,就初中学生的观察力来说,这显然违背了第三个要求。相比较而言,有的教师对不同的势力范围配以不同的色块,便显得更加清晰、直观。
3.在主体选择中生成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常常是通过增加其教学参与度来实现的。但是,除此之外,不能忽略的是,选择权也是主体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权力,就是给予学生自由,促使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能有最真切的体验。同时,选择的自由也意味着选择之后的责任,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自主选择也使其在执行任务时更有责任感、更有积极性。比如,有位教师把《三国鼎立》的课后练习设计成了“作业超市”,在分成易、中、难3个层次选项的表格中,每项都填入多个作业。学生在每项中自由选择一个作业,拼成不同的三项式组合,完成一组作业。单是打钩选定、连线组合的过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可以想见,当学生选择了自认为最拿手的作业后,接下来想的就是怎样好好完成,以体现自己的学科水平。
(三)基于活动的生成
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应该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对一切课堂教学积极因素的发挥起到孵化作用。但要实现这一点,学生的活动就不能局限于单项的收受学科知识,不能局限在听讲、记录和练习上,而是必须要含有其主动的发挥和个性的融入。也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为学生的各项发展、生成,带来无限广阔的可能性。
1.在动手制作中生成主动的领悟。
历史教学中的动手制作,不但动手,而且动脑,往往还融入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学生不但能由此进一步了解历史事物的特征,还能体现主体创作的乐趣。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后,大部分开课教师都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有的教师在指导上更为明确,先展示自己制作的示意图,要求学生观察其特征(国名、时间、建立者、都城名称、方位),再让学生制作,并提出要有创意、便于记忆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设计制作时兴趣高涨,成果展示时个性十足,介绍作品时既展示了对这一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也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而相关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2.在集思广益中生成丰富的知识。
以学生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前提,再加上教师引导得法,群体式的讨论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并致力于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彼此之间也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的经过时,原计划是放一段3分钟的电影视频,但因故没有播放出来,无奈之余,教师想到请学生来讲述。结果学生兴致盎然,借助成语、歇后语,在3分钟之内把赤壁之战的经过表述得相当到位,让我们这些听课教师赞叹连连。事后看教师准备好的视频,也就刀枪满目、火球纷飞,并没有多大教学意义。大家都说:
“出了个意外,换来个精彩”。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也是因为借班上课的缘故,教师对学情并不足够了解,不知道学生对这段历史有那么多的知识储备。
3.在师生对话中生成辩证的认识。
师生对话,其程序不是简单的“提问、回答、结束”,而是一种交流与共建。在形式上,应该是一种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探究。在目的上,应该是通过对话、论证、比较和改进,帮助学生获得比原先意见更为合理、深刻的观点。因此,学生在发扬主体性的同时,仍要接受教师的步骤引领、思维点拨、学识支持。比如,有位教师在与学生探讨“三国鼎立,作为分裂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这一问题时,有学生回答“是倒退”,由此,师生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分裂不好。
师对,分裂不好,所以你认为是从分裂到统一好呢?还是从统一到分裂好?
生从分裂到统一好。
篇6
关键词:Zigbee协议;坑道;定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8-10ppp-0c
1 引言
1.1 Zigbee技术概述
Zigbee协议主要是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的,是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中的主流通信协议,在无线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广泛运用。Zigbee网络可由多达65000个网络节点(FFD和RFD)组成,每一个网络节点(FFD和RFD)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网络节点(FFD和RFD)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每两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米,扩展到几百米甚至几公里;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异地Zigbee网络通信。每个Zigbee 网络节点可以与监控对象连接直接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一个Zigbee全功能设备节点(FFD:Full Function Device)可在自己信号覆盖范围内,和多个简约功能设备节点(RFD:Reduced Function Device)无线连接。每个Zigbee网络节点可以支持多达31个传感器和受控设备,每一个传感器和受控设备可以有8种不同的接口方式,可以采集和传输数字量和模拟量。
1.2 Zigbee技术优点
综合Zigbee技术,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优点:(1)功耗低,使用电池供电支持长达6个月到5年左右的使用时间(根据发射功率和频率)。(2)可靠性高,采用了碰撞避免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节点模块之间具有自动动态组网的功能,信息在整个Zigbee网络中通过自动路由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3)时延短,实时性好,针对时延敏感的应用较有优势。(4)网络容量大,可支持达65000个节点。(5)安全保密性好,ZigBee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加密算法采用通用的AES-128;64位地址编号保证地址空间容量及唯一性。
1.3 选用Zigbee技术的主要考虑
采用该技术作为坑道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基础,主要考虑一下几点:(1)坑道范围大,单位部门多, 需要数据采集或监控的网点多;(2)要求传输的数据量不大,但可靠性要求高;(3)安全保密性高;(4)维护工作量小, 设备体积很小,电池供电且供电时间长;(5)坑道 地形比较复杂,其他定位管理手段网络覆盖受限,是GPS定位及 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盲区。
战备坑道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通过合理规划Zigbee网络模型,设置网络节点,结合任务要求,编制定位监测管理软件,实现战备坑道人员定位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整体指挥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2 系统结构设计
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管理平台(Master)部分,通过Master节点,接收网络定位数据,分析、处理并以图形方式直观显示,是系统的核心部分;(2)全功能节点(Reader)部分,接收移动节点数据并输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信号和LQI(Link Quality Indication)信号,传送到Master节点进行处理,该类节点具有路由功能;(3)为数众多的移动节点(Tag)部分,采用简约功能设备节点,发射信息,其范围内的全功能节点接收信号并据此计算出信号强度数据。系统总体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br>
图1 战备坑道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原理结构图
系统功能包括:(1)实现坑道内人员定位,时刻掌握人员所处位置,提高作战及其他军事行动指挥效能。(2)实现人员出、入,作息等管理功能,时刻掌握人员动态,提高管理效能。(3)历史数据统计查询。
3 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Helicomm公司产品,采用FFD协议栈的IP-Link1221-2133型全功能设备作为Reader,适当距离(约200米)间隔地配置在各部门坑道内,保证非两端Reader在视距内能与两个Reader通信;Tag采用RFD协议栈的IP-Link1222-2034型简约功能设备。系统设备简要组成框图2所示。
图2 战备坑道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示意图
系统工作流程:整个系统工作模式采用定时唤醒机制,对人员定位数据采集分时段进行,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数据,整个无线数据采集部分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整个系统的一次查询过程由Master发起数据查询命令,并负责整个无线传感器数据采集网络的通信建立及维护。管理计算机向Master发送查询命令后,Master首先将自己设为簇头,并将簇标识设置为0,同时为该簇选择一个未被使用的网络标识符,形成网络中的第一个簇;Master广播信标帧,邻近设备收到信标帧,申请加入该簇,设备可否成为簇成员,由Master决定,如果请求被允许,则该设备将作为簇的子设备,加入邻居列表,新加入的设备会将簇头作为它的父设备加入到自己的邻居列表,网络建立成功后,每个簇成员(传感节点)通过 Zigbeee中继器把当前数据传给簇头,数据融合到管理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工作流程图3所示。
图3 系统Zigbee网络工作流程图
系统整体采用Helicomm的EZ-Tracer套件,采用EZ-Tracer Utility编程实现,软件实现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软件实现界面
4 结束语
IEEE802.15.4/Zigbee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协议简单、通信可靠、通信速率适中、安全保密性强、自组织网络等优点,在GPS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无法覆盖的地域,具有较好的通信及定位功能。战备坑道人员定位系统,基于Zigbee网络架构,在合理设计、选型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实现人员定位与管理。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地下防空工事、矿井、坑道等地下设施的人员定位与管理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处理规定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从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的事业单位将执行新制度,新旧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制度需要从出台形式、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达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之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新旧事业会计制度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权作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将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
1.旧制度设置了“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 就是将“现金”变为“库存现金”,这与企业一致,其他科目不变,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2. 旧制度设置了“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 “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但设置了“存货”科目,其核算范围包括原账中“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存货的核算方法与企业几乎一致。
3.旧制度设置了“对外投资”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投资”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投资”科目。账务处理:
借: 短期投资(不对应基金账户) 长期投资
贷:对外投资
同时对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账务处理: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4.“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标准和企业一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物形态保持不变,使用的年限超过1年,但没有具体的金额标准,要靠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去判断,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存货。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账务处理: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基金 领用该存货时,借:事业基金
贷:事业基金 贷:存货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剩下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计提累计折旧。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事业单位,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旧转新账时转入““存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其原价、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并于2013年12月31日对这些固定资产补提折旧,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相当于企业会计处理追溯调整法。自2014年1月1日起对这些固定资产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也就是说2013年1月1日后新购入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老的固定资产2013年12月31日补提,2014年正常计提折旧。
5.“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原价。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转账时,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事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账务处理:
借:事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按新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应当自2013年1月1日起设置和启用“累计摊销”科目,以“无形资产”科目2013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为原价,按新制度规定进行摊销。
参考文献:
[1]财会[22]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12.
篇8
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市局产权处、房改处、市交易所、房管处、测绘所: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京政发(1994)71号)和(京房改办(1994)054号)北京市人民政府房改办公室“关于1994年向职工出售公有住宅楼房的价格及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原《单位出售公有住房房价计算表》(房改表三)已不再适用,现将修改后的《单位出售公有住房房价计算表》发下,凡1994年后按成本价或标准价出售公有住宅(楼房),一律使用修定后的房价计算表计算实际售价,并作为单位出售公有住房交易档案资料存入档案。
附件:单位出售公有住房房价计算表(略).
篇9
你院(89)宁法研字第5号请示收悉。关于村委会要求村民按照土地承包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征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问题,经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答复如下: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1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抓紧抓好粮食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国发[1986]96号《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签订粮食定购合同,催收国家定购粮,追究拒交国家定购粮行为人的责任,均属国家行政职权范围。虽某些地区将农民应上交国家的粮食定购数额写入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但这并不影响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向农民征收定购粮。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同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是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国家向农民征购粮食属于国家计划定购,除依法减免外,应作为义务完成定购数额。因此,对村委会要求村民按照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定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此复
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村委会要求村民按合同议定数额履行交纳国家征购粮的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请示
(89)宁法研字第5号
最高人民法院:
篇10
心理危机是指人们在遭遇了他们的应付能力之外或超出了他们所有的资源之外的境遇或事件时导致的心理认知、情感和行为功能失调的状况。据前人的研究总结,心理危机可以分为三类[2]:第一是境遇性危机。是指无法控制或预测的突发事件。第二是发展性危机。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自己和环境间的变化,如父母离异、发育中的问题、成长时的家庭冲突等等;第三是存在性危机。个体在遇到人生目的、责任等重要而根本的问题不能及时果断地做出选择而产生的冲突和焦虑。这些危机的产生自然引起的是系列的心理异常的症状,诸如抑郁、焦虑、畏缩等等。而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持续发展,则很可能引发行精神崩溃及行为障碍和极端行为的产生,也就是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关于问题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国内外都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在国外,研究者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和心理危机的构成,更多的是具体个案和微观的研究。比如研究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大学生心情抑郁的经济、学业、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一些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研究[3]。他们的研究对于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心理危机因素的分类和组成结构、应对特定心理问题的个案干预方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效用。然而,对于高校整体的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的研究国外比较少见,这或许与高校管理制度和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在国内,我们除了对出现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之外,更多的研究者们把焦点放在了如何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以及如果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管理和预防。所以国内的研究文献中更多的是对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心理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
纵观国内有关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系统的研究,虽表面看五花八门,但实际上思路基本一致。多数是对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总结性结论。例如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应对办法;通过校园文化团体开展活动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学生心理工作干部的反馈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建议动员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建立学生—老师—咨询中心—校管理部门及家长沟通联系机制,等等类似的措施对于心理危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预警。这么一种思路是各高校长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结晶,是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办法措施。
二、当前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上述关于心理危机管理的方法途径被许多高校广泛采用,甚至成为高校标准化的一种心理危机管理模式,然而,我们认为,这些方法方式的普通适用性尚可,对于学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它是适用于常规的普通学生管理的套路,但是面对危机的对象时,显得有些不足。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这样一个紧迫的任务而言,仍然欠缺一定的及时性、针对性,从而缺乏一定效率。对于心理危机的管理和预警,我们需要及时与准确性,所以我们需要把这项工作的范围缩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引起,比如前面所述,经济、人际、学业……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在学生当中产生了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危机。另外,从去年引发国人热烈讨论的“北大问题学生会商制度”事件中,虽然众多群众对于北大的做法不理解,作为高校工作者却能够深刻理解,问题学生的关注是极其重要的,北大的会商制度中需要会商的学生包括:思想偏激、学业不良、经济困难、人际困难等等系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应该作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的一个重要范围和对象。只有抓住问题学生这一个点和圈子,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才会更具效率性。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从问题学生出发,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方法。问题学生从一方面可以定义为心理危机潜在群体,是心理危机管理的直接对象,我们要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和预警,必须重点关注问题学生,重点研究问题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和预警。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对问题学生进分类和定义,可以将学生从经济困难、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及心理障碍等等可能影响学生学业和生活情绪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类和定义,划分出危机管理的重点对象。其次,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建档,定期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再次,建立困难学生的培训和辅导机制,每个学期或每个月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讲座及其他文化活动方式进行干预影响。
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和干预,并不能以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对待,而应该区别于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把心理危机的高危对象区分出来,以此为管理的抓手和把柄,特殊管理,优先干预,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率,更及时地避免和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志红.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 教育探索. 2007.12
[2]朱斯琴.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探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3] Victor?I.?Schwartz,?MD?. College mental health: How to provide care for students in need. Current Psychiatry. 2011.9
- 上一篇:小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 下一篇:完善消防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