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切割理论范文

时间:2024-03-20 10:5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管理切割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机管理切割理论

篇1

Abstract:thearticleisfocusonsteelpurchasing,nesting/cutting,andstockingprocessinshipbuildingenterprise,introducingFastCAMtechnologyandsoftwaremanagementsystemappliedinnumericproductionandzerosteelstockmanagementformat,includingno-paperdatatransferinshipdesign,BOMforpartscuttingproduction,predictivenestingforpurchasingsteel,optimizingnestingandeffectivecutting,steelandremnantmanagement,realizingMESinproductionandzerosteelmanagementinordertodecreasestock,savefinancialcostandsteel,increaseproductivity.

关键词:FastCAM数字化造船,零库存,优化套料,高效切割,信息化管理,节省钢材

KeyWords:FastCAM,NumericShipbuilding,Zerostock,OptimizingNesting,effectiveCutting,informationmanagement,SavingSteel.

钢材进、切、存的物流管理与数字化造船紧密相连,体现在造船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从船体建模放样部门、钢材预算、采购部门,编程套料,钢材切割下料部门,到钢材库存和进出库管理,以及切割剩余钢材的管理和重复利用,每个生产环节都涉及到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都体现了敏捷造船和精益造船的思想和方法。钢材物流管理和数字化造船直接关系到造船成本,关系到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钢材价格一路上涨,因此,企业愿意使用自有资金或通过银行贷款大量购买钢材,囤积钢材。尽管大量占用资金,财务费用增加,但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远高于银行财务费用。在这种经济高速增长钢材价格上涨的特殊环境下,囤积钢材可以保值增值,企业没有必要考虑钢材库存和信息化管理,而且钢材库存越多越好。而企业要节省钢材,只要在套料切割技术上进行挖潜和技改,例如使用FastCAM自动编程套料软件进行自动套料和共边桥接连割高效切割技术,提高钢材套料利用率和切割生产效率。

去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快速回落,钢材价格随之高位回落暴跌,许多船舶企业由于钢材库存过多而蒙受惨重损失。很显然在经济增长放缓、回落或波动时期,钢材价格下降或是波动时期,囤积钢材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会贬值造成亏损,加上库存钢材的高额财务费用,二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会远高于钢材套料切割中使用自动套料共边套料和高效切割技术所带来的钢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在经济增长回落和经济调整的环境下,必须从钢材物流管理入手,有效降低钢材库存,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钢材进、切、存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会取得更为直接和显著的企业经济效益。

何谓钢材物流管理?简单说就是钢材进、切、存的计算机管理。具体讲就是根据钢材流转的流程,从钢材预算、钢材采购、钢材库存、进出库、编程套料、数控切割、余料管理等几个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联网管理,这就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何谓零库存管理?绝对不是企业钢材库存为零。为满足日常的切割生产,企业一定需要一定数量的钢材库存,至少有三天的钢材切割量。零库存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根据订单先作预套料,先把企业现有的库存钢材包括剩余钢材预套料使用完,不够的部分再进行采购或申购,这就是理论上的零库存的管理思想。采购钢材的进货,并不需要如数全部到厂,而是根据切割生产能力和切割进度,分期分批运抵企业,分期分批支付货款,从而有效降低钢材库存和财务成本。最理想的可操作性的是钢材提前三天运抵企业,这就是零库存的管理方法。

再介绍一下钢材“虚拟库存”的概念。所谓“虚拟库存”就是钢材并没有实际入库,而是已经订购或在途的钢材。使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引入虚拟库存的概念,就可以提前进行编程套料,提前安排切割生产计划,对订购的多余钢材,套料后还没有切割的(虚拟的)剩余钢材,在下一个订单中进行预套料,从而不再产生真实的库存钢材和剩余钢材,从根本上解决钢材库存问题,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管理。

篇2

中国品牌第一人最新力作

你的品牌全员了吗?实施全员品牌管理,铸造品牌合力,让品牌基业长青。

全员品牌管理――百年品牌的建设之道;

品牌是员工的,才能让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不管风吹雨打,始终不离不弃;

品牌是经销商的,才会让经销商视品牌为己出,与企业风雨同舟,天长地久;

品牌是供应商的,才会让供应商与企业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共渡品牌危机;

品牌是企业价值链上所有人的,才能形成品牌合力,让品牌屹立不倒。

品牌是需要落地的,否则品牌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如何让品牌落地?首先我们要明白品牌是谁的?本书告诉您,品牌不仅是老板的。也是供应商的、经销商的、员工的、消费者的……总之。品牌是属于企业经营链上每一个成员的。

只有所有的成员共同致力于品牌建设,才能让品牌真正的落地、开花。动员所有成员,实现全员品牌管理,才能让品牌如虎添翼。

你的品牌全员了吗?

品牌背后的伟大两级

《品牌背后的伟大两极》阐述了要想成功建立一个品牌所需要的战略意识,提出并倡导”品牌建设极简主义;高度和角度“。品牌是否有足够的感召力,取决于品牌是否有足够的高度和角度,这就是品牌背后的伟大两极:争夺高度,构建角度!

篇3

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红色易拉罐王老吉的“养父”加多宝集团,看着王老吉红色罐装以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重归其“生父”广药集团手里,憋屈得很是“上火”。

可是,加多宝集团冤归冤,广药集团暂时胜利归暂时胜利,离开加多宝,回到广药集团怀抱的王老吉还能火多久?谁将是最后的赢家?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把孩子培养得有出息更是难上加难。虽然“王老吉”的商标权属于广药集团,但王老吉从销售额不足2亿元到200亿元的蹿升奇迹,以及高达1000亿元的品牌价值,却是商标使用者加多宝集团多年来亲手打造的。

1997年,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和加多宝集团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后者取得使用“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以及红色铁罐装凉茶饮料的使用权。

2002年以前,红色罐装王老吉销售业绩连续数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是“饮料”、是“凉茶”还是“药品”的模糊定位,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无法走出广东和浙南一带。

加多宝集团接手之后,首先明确了品牌定位,是饮料,而且是“预防上火的饮料”,由此制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原本只是南方地区的一种区域性饮品。但是,现代生活的高压力状态,使得“上火”成为一个全国性概念。加多宝的定位,为凉茶走向全国扫清了障碍。此后,加多宝集团便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强势地方媒体展开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以捐款1亿元的高调慈善,更是让王老吉声名大振,创造了中国饮料界的奇迹。

回过头来看,一个企业能否取得长久的成功,模式和制度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任何好品牌成长的土壤都离不开企业好的模式与制度。中国企业30年前靠机会和胆量,30年后靠的是模式与制度。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模式与制度的竞争。历史不会重复,却惊人的相似。今天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的“王老吉之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已经陨落的品牌——健力宝。

想当年,通过赞助奥运会等非凡营销手段,“东方魔水”健力宝跃升为中国饮料业的巨人,成为一面民族品牌的旗帜。1996年其销售额高达70万吨,比百事可乐还要多出20万吨。后来,健力宝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上级主管——三水市政府却横加干预,不仅因为担心税收问题拒绝批复,还把其卖给了浙江国投。一个被众人看好的品牌就此衰落,并至今未起。

如今的王老吉品牌之争,政府的影子依然强大。作为国资委的企业,广药集团被广州市政府视为做大做强的“苗子”。虽然国有企业改革提了很多年,但其身上的机制不够灵活等行政色彩依然难以改变。用行政干预的手段经营企业,健力宝已经沦为先驱,王老吉难保不会重蹈覆辙。据媒体报道,暂时取得品牌战胜利的广药集团的经营思路,是把王老吉品牌进行品牌和种类的延伸,已经授权其他企业生产王老吉牌绿豆汤、龟苓膏和绞股蓝茶。

对此,笔者很是担心。在中国饮料业高度竞争的状态下,实现多元化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说授权企业资质如何更是有待考察,万一资质不佳,很容易让王老吉品牌受损。

再次,打悲情牌的加多宝集团正在奋起直追。

对于今天王老吉品牌的“流失”,加多宝集团不是没有预料,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们没有忘记当初品牌使用合同中2011年底的截止期限,自2011年年底开始,就开始了“去王老吉化”:先是在王老吉红罐包装的一面上加大“加多宝”的字样;然后从2012年3月起,在电视广告宣传上,不再使用和“王老吉”相关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加多宝出品”的字样。

现在,在互联网、电视、地铁等媒体,随处可见加多宝集团的广告。据称仅2012年4月,加多宝集团投入的广告费用就有4亿元之多。对外加强宣传之外,为预防人才流失,加多宝集团还在内部进行了员工加薪等动作。

无论任何事业,决定因素归根结底在于人。而人的积极性的持久发挥要靠好的模式和制度。和国有企业相比,把王老吉配置给拥有灵活的民营机制的加多宝,更有利于它在竞争激烈的食品行业发展。试想有能力把“王老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做得大红大紫,加多宝集团再打造另一个“王老吉”,也未必不可能。更何况,现在的加多宝集团已经争取到许多人的支持。

最近几年,“国进民退”一直是经济界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国有和民营之间,大部分人对民营企业持同情和支持的态度。在王老吉品牌争夺战中失利后,加多宝集团除对裁决表示遗憾和失望外,还大打悲情牌,感叹民营企业力量太过薄弱。中国人历来同情弱者,加多宝的这一招,切中人们心中对民营企业同情的软肋,赢得不少同情和支持。根据一项调查数据,64%的人表示今后会选择购买加多宝凉茶。

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Abstract: With China's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coal resources, coal enterprise can flourish. However, the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problems, has been yes the restricting the industry of coal th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isis enterprises and staff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of. How to enhanc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per safety precautions, the main issu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coal;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ecurity technology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企业生产安全、降低员工伤亡率,是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因此,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广泛讨论、严肃面对。

一、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一)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首先要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煤矿管理的头等大事来看待。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煤矿领导层、中层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保障全体员工在生产中的健康与安全。

其次,加强对于员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的能力,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再次,完善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细化安全生产准则,加大对于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最后,构建安全生产组织结构,明确上至核心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实现权责分明、赏罚有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强安全生产组织结构的构建:

1.加强安全巡视和监督管理,将工作点划分成多个区域,并保证针对每一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管理,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2.组建安全管理执法队伍,实现逐级领导、层层负责的机制,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水平和监察力度。

(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为了实行煤炭行业的发展,要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例如,通过现代化监控技术对井下环境进行监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井下交流并提供各项信息等。同时,要将计算机、通讯、监测等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

(三)采用激励机制

要对传统的“以罚代管”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规范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纳入领导政绩考核和员工待遇考核中,与全体职工的直接利益挂钩,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对员工的约束力。

(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首先,要严把招工关,对于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思想政治情况等加强考核、严格把关,提高入职门槛、提高职工素质。

其次,要加强对在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煤矿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一)煤矿安全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在基础研究上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求,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等威胁安全生产的灾害的认识和解决能力还不够,相关设备也比较落后。

2.现有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与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不符,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3.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和深度的增加,矿井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等威胁也逐步增大。给安全生产技术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

4.安全生产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煤矿安全技术探析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仅需要严密的管理组织结构作为基础,还需要高超的安全技术作为依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煤炭开采工作的正常、稳定、高效进行。

1.瓦斯的安全防护措施

煤矿瓦斯大量排入大气,导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加剧,破坏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煤矿瓦斯容易导致窒息或者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头号“敌人”。当瓦斯浓度、引火源温度和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瓦斯就会爆炸,给职工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瓦斯防范措施和技术有以下几种:

(1)防止瓦斯积聚和引燃

首先,要保证作业地点的通风强度。矿井中要根据相关规定,采用特殊机械加强通风,在一般工作场所实现分区通风,在工作面要实行独立通风。针对采空区,要及时封闭。

其次,对于局部积聚的瓦斯,要及时处理,并对瓦斯抽放工作加强检查与监督。

最后,加强对于明火的控制,避免放炮、摩擦、冲击等产生的火花接触瓦斯聚集区,引起爆发。

(2)瓦斯安全防范技术

瓦斯抽放技术:煤层瓦斯抽放,是煤矿瓦斯安全防范的主要技术。目前,经过本层、邻近层、穿层、采空区瓦斯抽放实验,改进了抽放瓦斯的技术方法和施工设备,强化了控制瓦斯爆破、加强瓦斯抽放的技术效果,进一步保证了生产安全。

水泥扩孔技术:利用钻机,通过钻杆和钻头,沿着钻孔喷出高压水射流,并对扩孔进行旋转式切割,能够加强瓦斯抽放,提高安全系数。

2.煤和瓦斯突出安全防护措施

(1)煤和瓦斯突出防治技术

目前,我国的煤和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实现了加强预测、采取措施、检验效果、和安全防护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与进步,技术水平接近世界顶级水平。

(2)煤和瓦斯突出预测技术

首先,采用以钻屑瓦斯解吸特性和钻屑量来综合判断煤层突出危险的ATY、WTC 预测仪。可以进行煤层15万米左右的突出预测,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提高了安全生产工作效率。

其次,采用非接触式预测方法,与安全监测系统相结合,对于矿井环境和安全隐患进行预测。

最后,通过地质雷达、天然电磁辐射等先进的物探技术,进行区域性预测,提高了预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提高了安全防护工作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3.矿井火灾安全防范措施

在火灾防治技术中,对于火灾的预测技术是防范和治理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科技人员通过对于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的自燃条件和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形成针对煤样在低温氧化、加速氧化自热期、激烈氧化三个阶段有明确区分标准的灵敏气体指标。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成功研制了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并且研发了与监测系统相配套的多参数色谱仪、火灾气体和温度传感器。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束管预测的实效性和维护的便捷性,还研制了束管与电测综合使用的经济型火灾预测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做好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是满足煤炭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社会能源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求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思考与研究,确保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煤炭企业稳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合军,刘铁忠,李志祥.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2]狄平,位风云.强化调度技术管理努力建造本质安全化调度矿井[J].煤矿现代化,2009(3).

[3]肖培华.摆正煤矿的技术、安全、生产三者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J].煤炭技术,2009(09).

篇5

关键词:矿床 地球化学 勘查 普查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036-02

1 勘查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

勘查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是成矿物质在成矿过程中,在围岩中留下元素运移轨迹或在成矿以后,通过分散在四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植物及气体中形成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根据这些元素变化轨迹或分散模式去追踪和发现新的矿床。这一理论基础的体系可以从下列经典著作或出版物中得到体现。

1977年前苏联A1Beus和S1V1Grigorian的《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一书系统阐述了原生晕找矿方法和原生晕分带理论以及利用原生晕找盲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1979年谢学锦的《区域化探》一书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2000年王学求和谢学锦所著《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战略与战术》对金矿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 1970年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的创刊,使得勘查地球化学家可以更深入地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地传播勘查地球化学知识。

近几年以来,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专家在地球化学填图、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巨量金属聚集与大型矿集区定量识别与评价、难识别类型或难识别矿种勘查、地球化学块体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推动勘查地球化学进入到新的一个理论阶段。

2 勘查地球化学历史回顾与发展形势

勘查地球化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历经7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矿产勘查从属地位的一种战术手段上升到能够左右整个矿产勘查全局的战略地位,并且从一门经验或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地学分支科学。

近十多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勘查地球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它也面临如下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各种介质中的地球化学基准与全球地球化学填图。(2)隐伏区三维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3)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与推广。随着较大比例尺矿产评价工作的开展和新领域的开拓,现有的方法技术尚存诸多问题,需要分类进行专门研究,以推进化探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例如,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的地球化学勘查与评价方法;巨量金属的聚集机理、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或巨型矿床的定量评价。(4)资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5)知识及观念的更新。(6)管理体制等问题。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针对资料利用、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协调等问题,管理工作也要随之进一步改进。

3 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 区域地球化学

我国的区域化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套基本工作方法。近几年,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和地球化学基准等区域性研究课题,仍是国际上的热点。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的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果,坚持做下去,其意义将不亚于“门捷耶夫元素周期表”。

3.1.1 区域化探资料利用率偏低

我国自1979年开始/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0(即地球化学填图),采样密度从1个样/km2至1个样/几百km2,覆盖面积从几千至上百万km2。这些巨大的面积以及所提供的巨大信息为新矿床的发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海量”数据及资料没有达到共享机制,不利于广泛的利用和深入研究;资料的利用程度较低,找矿信息未充分发掘,利用这些资料研究基础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等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1)在战略上将全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部署、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变化放在一块考虑,以1∶500万~1∶1000万比例尺,把区域化探资料与基础地质、构造作用,以及全球尺度的浅表部和深部地质作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大课题来研究,可为基础地质提供更多新的信息。(2)把化探资料的区域背景与地球块体、不同构造区、大的成矿带联系起来,从地球演化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在地质理论和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3)在区域成矿作用研究方面,过去利用的元素少,偏重于研究局部异常,很少从大的成矿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把区域化探资料与地质和物探很好结合起来,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反映大的成矿战略区。据资料介绍,近期在/三江0地区所作的勘查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很好地反映成矿系列的空间分布规律,将成矿作用研究提升到了新的层面。(4)在地质填图中解决地层、构造等问题,这种工作已有了新的开端。(5)在环境、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3.1.2 方法技术的改进是实施各种战略的保证

(1)区域性地球化学资料的采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覆盖、浅覆盖和中覆盖地区的信息采集需要很好的解决。目前,我们已经研制了深穿透方法、活动态、地气法等方法,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研究。(2)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规定及规范来执行,取得的成果有时与测区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冲突,甚至严重冲突,这涉及到野外采样的方法技术问题。(3)我国森林沼泽区的工作方法已做过6次研究,总的看来,理论研究程度较低,在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填图、找矿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行规范只是从地球化学角度制定的,没有考虑其他方法的综合应用,应该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路子。(4)对于一些特别的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应给予支持,以利其发展;对新方法的研制,在局部试验与面上推广之间,应该设立过渡性研究,以便进行验证和完善。(5)新方法的研制应该做到方便、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区域和局部工作中开发的一些新方法,如金属活动态、地气法、偏提取等,科研单位尚可使用,到了生产单位和生产实践中,问题就很多。

3.2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

矿产勘查仍然是我国化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1)

3.2.1 开展与区域化探扫面相衔接的大比例尺矿产评价工作

区域化探扫面统计资料显示,自“六五”以来,区域化探完成646万km2,1∶5万化探完成121万km2,更大比例尺化探完成11.8万km2,三者的比例是83∶15.5∶1.5;自调查局成立以后,区域化探完成53.6万km2,1∶5万10万km2,更大比例尺017万km2,三者的比例是83∶16∶1,两个时期的比例大体相同。从矿产勘查的角度说,1∶20万以小比例尺工作是“战略布局”,1∶5万工作是“短兵相接”,更大比例尺工作才是“刺刀见红”。

3.2.2 研制1∶5万矿产快速评价技术

与1:20万工作相比,1∶5万评价有其特殊性。由于工作区缩小,干扰因素和景观特点变化,沿用内地的和区域上的工作方法可能会出现问题。东天山和冈底斯带的试点评价工作表明,在一个成矿带内,景观有差异,工作方法不一,所获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难以判定,给1∶5万化探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与区域化探工作和更大比例尺化探工作相比,1∶5万化探工作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应该有细致的方法技术研究。此外,1∶20万化探测试了几十种元素,检查了几万个异常,但80%的精力放在了找金矿上,其余信息远远未能充分利用。由此可见对1∶5万矿产快速评价技术还相当薄弱,在今后一段时间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2.3 1∶5万化探方法技术研究课题设置

对1∶5万找矿,可以划分三类地区进行研究。

(1)东部中低山丘陵区,工作虽相对容易,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只依赖于经验模式,漏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2)干旱半干旱荒漠区,主要指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所发现的面积大、含量低的异常应很好评价;(3)西部高寒深切割地区,这里的1∶5万异常评价方法还不很成熟。

建议在三类地区各选3~5个省作试点,把1∶20万评价得出的所有异常都做三级查证,做完以后再做1∶5万工作,逐个进行评价。把1∶5万工作阶段取得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提高1∶20万资料的利用程度。

3.2.4 隐伏矿勘查和危机矿山深部找矿

寻找隐伏矿是矿产勘查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识别大型和巨型矿的地球化学定量方法。就我国东部而言,虽然工作程度已较高,随着工作深入和观念更新,仍有可能找到新的隐伏矿床。危机矿山的深部找矿,也是一个急迫课题。在这方面,我们以往开发过不少技术,如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热释汞、卤素、相态分析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研究工作进行得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和持续的研究和应用,应该采取措施继续给予支持。

3.2.5 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的普查评价

勘查地球化学的特点就是它借助于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肉眼无法识别的矿床类型或矿种,过去在发现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现在依然有些新的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矿床,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找矿技术的突破。如砂岩型铀矿、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矿床、稀有分散元素矿床和油田中伴生金属矿床等。其中黑色岩系区的资源调查,除找铀、钼、钒、稀土外,寻找复合微肥也有很大的生态意义。

3.2.6 境内外矿产对比和勘查

近几年,有些专家指出:应加强境内外矿产对比和勘查的问题研究。如彭齐鸣专家明确指出:我国化探技术位于国际领先水平,应加强境内外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应注重与周边国家,如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国家的化探交流和学习,加强与境内外化探工作的对比和方法技术研究。

4 结语

(1)应该把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共享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80年代以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化探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难题之一就是没有共享机制。建议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地调项目内部使用、国家使用、商业使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使用办法,形成一个机制或制度。(2)规划课题设立和成果评审应强调前瞻性、创新性,对那些“成果已经装在口袋里”的项目,不应再予立项。(3)在化探的各个应用领域中,应从立项开始,鼓励和引导化探与地质、物探、遥感及其它相关学科开展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绿色制造 管壳式换热器 环境 资源

中图分类号:U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33-02

1.前言

制造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按传统的理解,制造是产品的机械工艺加工过程。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制造技术进行研究。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采用扩大开发自然资源和无偿利用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全球自然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空前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面对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严峻问题,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展开绿色生产[1-2]。

2 .绿色制造在管壳式换热器生产中的必然性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与发展与钢铁行业息息相关。资料表明,我国2007年上半年累计粗钢产量为2.371亿吨,同比增长率17.8%,与这一成绩并在的却是钢铁行业发展中的重重危机[3]。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到“高污染、高能耗”的严重制约,绿色制造作为现代制造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是本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4]。

在换热设备生产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对产品的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市场利用、废物产生和售后服务及处置都要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获得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做到五点: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高、技术水平高、不影响生态环境,即进行绿色制造。

2.1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绿色产品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要改变传统选材程序和步骤,选材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使用和性能,而且应考虑环境约束准则,同时必须了解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选用无毒、无污染材料和易回收、可重用、易降解材料。这为材料科学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设计出适合绿色产品设计的绿色材料[5]。

换热器一般为金属材料,也有许多陶瓷、塑料的换热器,但是在设计者对换热器进行最初设计时,可充分考虑介质的组成选择环保、节约成本的材料。如焦化厂常见的氨水换热器,一些厂家选择使用S31603(国标牌号022Cr17Ni12Mo2)设备,但氨水换热器的介质中含氨量只有4%~5%,完全可以用常见的S30408(国标牌号06Cr19Ni10)不锈钢材料代替,既减少了对稀有金属钼(Mo)的使用,又节约了成本。同时垫片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换热器的垫片,拆卸之后一般不可再次利用,可以从易降解、可重用方面进行设计。

2.2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

2.2.1 材料管理

制造厂应加强材料的管理。不能把含有有害成份的材料与无害成份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如除油污使用的丙酮、防腐的油漆与橡胶用品及劳保用品的放置需要分离。同时,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处理、回收,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降低材料成本。

2.2.2 管板的加工

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管板的加工,需要割、切、车、削、钻等各种工艺。

最主要的加工工艺过程是车和钻,而这两种加工过程又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金属切削液来冷却、、清洗和防锈等。然而切削液的大量使用,切削废液的排放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副作用。如何降低切削液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已成为实现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由于严格的环境立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干式切削技术在所有材料和切削加工中广泛应用。西欧国家已有很多企业采用了干式切削加工,德国尤甚。我国关于洁净制造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6]。

在干式切削技术在国内普及之前,仍需使用切削液,如何使切削液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能、不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不影响加工质量和生产安全都迫切的需要解决。2007年,何彦等提出面向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系统任务优化调度模型,以减少机械加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对其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7]。

2.2.3 下料与焊接

在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钢板、钢管等材料的下料过程普遍为气割和等离子切割。气割所需要的氧气和乙炔是主要的工业用气,等离子电弧切割使用的则是电流激发,两种切割方式都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焊接过程中的电弧焊、埋弧焊以及二保焊等焊接方式同样会因为药皮或药芯的存在产生大量烟雾,完全使用氩弧焊会极大的提高生产成本。

大量的烟气一方面会对施焊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如尘肺病;另一方面,直接排入空气,有害气体和微小颗粒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空气质量状况的PM2.5指数,不可避免的与这些因素有关,洁净生产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可在车间安置多个排风机,将排风机换出的气体进行空气过滤和洁净,使排放入大气的气体洁净程度达到最高。

2.2.4 无损检测

管壳式换热器在组装之前,为避免出现焊接缺陷,壳体的焊缝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常用的表面检测技术有渗透和磁粉检测,内部检测则需要通过超声、射线、声发射等检测手段。目前,多数换热器的检测依赖于X射线检测,但X射线对人体有害,且穿透性较强,若防护措施不当,极易射入外界环境中。

当今,检测专业的人才着力于研究磁记忆检测,利用材料的磁畴变化产生的漏磁场及磁记忆特征判断缺陷的位置。同时,金属磁记忆法除了能发现早期正在发展的缺陷外,还能给出受检对象的实际应力-应变状态,找出生成缺陷的根源[9]。而且操作简单,是一种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一旦技术成熟,有可能会替代射线检测。

2.2.5 耐压试验和泄漏性试验

管壳式换热器的压力试验分为液压、气压和气液组合试验。设备厂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水压试验。面向绿色生产,水压试验可形成水路闭合,循环用水,节水且减少废水排放。

泄漏性试验有气密、氨渗、氦渗漏等多种检验方法,空气或氮气做气密较常见,当介质对设备致密性要求较高时,需选用氨渗或氦渗漏等试验方法。此时,企业应严格按照排放标准将氨气引入水中避免发生中毒事件,减少有害气体的挥发。此后对溶解氨水进行处理,可灌溉农田充当氮肥,也可蒸出氨用于化工生产或回收压缩重新利用。

2.2.6 喷漆与包装

碳钢的换热器一般需要喷漆以起到防锈防腐作用,不锈钢或钛制设备表面需要酸洗钝化处理。喷漆和酸洗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

喷漆过程中,许多企业为减少生产投入,直接在室外进行喷漆,复杂的挥发性物质直接进入大气,污染了空气质量。为同时兼顾喷漆工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尽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可在建立的独立喷漆空间的顶部安装大气循环装置和废气处理装置,以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酸洗则带来了土壤及地下水的酸性污染。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必须要在固定的位置进行酸洗操作,并将冲洗用水用一定量的石灰或苛性钠进行中和。中性水可以用来做水压试验。

换热器包装避免不了使用塑料包装。塑料的可降解性能差,是绿色生产中可以完全被替代的一种材料。在包装设计中,应广泛利用天然生物包装,大力发展纸质包装,使用可重复利用、可再生包装材料,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包装[10]。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论

绿色制造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材料的使用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是其中的首要环节,绿色生产是重中之重,末端治理已经出现了不可挽回的缺点和弊端。只有绿色材料的开发应用和循环回收以及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同步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循环。然而,作为一相对较新的概念,它还存在着很多混淆和难以理解的地方。绿色制造研究的多目标性、跨学科性需要国际国内的合作,更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及其多学科门类密切的合作,与大力的支持与推广,才能实现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刘光复,刘志峰.等. 绿色制造 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 Samir B. Billators, Nadia A. Basaly, Green Technology And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 Taylor & Francis, 1997.

[3] 田溪,张志红. 绿色制造在钢铁行业中的必要性. 节能与环保. 2009(12):19-22.

[4] Klemes Jiri, Huisingh.Making progress toward sustainability by using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mproved design and economically sound operation of production facilitie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5):451 -454.

[5] 刘光复等编著.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 刘志峰. 干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机械制造. 1997.9:6-8.

[7] 何彦,刘飞,曹华军,刘纯. 面向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系统任务优化高度模型. 机械工程学报. 2007.43(4):27-33.

[8] 任家隆. 冷却切削液的集中循环系统. 机电工程. 2000.17(3):58-60.

[9] Makarov 1I.Criterion of all estimation of technological imperfections in welded structures[J] Svarochnoye Proisvodstvo,1975,(12):9-11.

[10] 胡海燕,刘 晶,逯海勇. 绿色包装的材料应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9.41(3):451-454.

篇7

关键词:煤机企业 战略收购 帕森斯 矿用链条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a)-0000-0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煤机市场逐渐开放,国外有实力的煤机企业,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合资等经营形式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煤机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此,企业通过技术改良,提升附加服务,或降低主机产品价格等各种方式来赢取市场份额。但过去十年,大多数主机制造商的平均利润率都没有显著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引发的价格战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国内优势企业主机产品的一些核心零部件仍然主要依赖进口,而这种对于外部国际品牌的配置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吞噬了相对刚性的市场利润。

2012年1月18日,中国国务院了《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以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第五节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质量战略,如组织实施关键基础产品质量改良计划,提升关键原材料,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海外品牌。

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深刻体会出了企业兼并重组的现实意义和对企业生命延续的历史意义。

张煤机始建于1926年,2004年成为中煤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煤炭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企业现拥有生产和实验设备5400台,生产能力达16万吨,是我国煤机行业规模最大、发展最早的三个煤矿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下设的圆环链分厂专业生产煤矿用链条及其它工业链条。分厂的制链设备主要为国产半自动化生产设备。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来自于终端市场需求的不断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在产品上质量升级,并且拓展产品范围,以满足客户多元化及高性价比的产品需求。企业的领导在认真分析了企业现有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寻求国际链条厂商的合作,优势互补,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2006年张煤机成功战略收购了英国富凯工程集团公司旗下英国帕森斯链条公司。这次国际收购,是在整合内部原有的链条制造生产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而使企业下设的圆环链分厂与帕森斯链条公司整合在一起。通过整合先进科技,及国际设备资源,凭借帕森斯在全球矿业市场100多年的品牌知名度,使张煤机迅速发展为国际矿用链条行业内顶级生产制造商。

一、 战略收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一) 产品多元化

战略收购后,企业引进了帕森斯先进的全自动化链条生产线和制链设备,将原有单一、低端的圆环链产品扩展到紧凑链、宽带链,防腐链等多品类、高级别的产品范围,进一步满足了煤矿、电力等行业客户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更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二) 引进国际先进专有技术

矿用链条属于采煤作业设备刮板输送机必需的传送配置组件,其质量性能如工作或破断载荷,耐磨性,耐腐蚀性,延伸性控制对主机正常作业,保证井下采煤工作面矿工人身安全均极其重要。 “链条问题”是煤矿井下作业中非常高频并且难处理的(切割、更换、检查、试车等在井下是及其耗时耗工的事件,而且由于安全监管原因,不允许动明火切割)主机停机事故现象之一。

通过战略收购,引进了帕森斯品牌及链条先进生产工艺,专有技术及新产品开发诀窍等无形资产。在英国制链专家及技术工程师的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下,企业的技术工人不但熟练掌握了全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并且全面学习了国际先进制链生产工艺流程,利用专家在现场指导的机会,将长期以来链条生产制造过程中所积累的疑难问题,以及在工况中出现的各种断链事故,请专家作了一一解答,为今后处理“链条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 品牌营销

英国帕森斯的经销网络遍布环太平洋的主要国家地区,通过战略收购,张煤机顺理成章的承接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帕森斯的经销商,渠道商由于多年形成的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一直积极进行着品牌推广,为企业开拓了广泛的国际市场空间。

在国内市场上,借助帕森斯的品牌优势,扩大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不但提升了企业形象,还稳固了现有的客户资源,增强了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四) 价格竞争优势

在矿用链条市场上,现有的国外竞争者有德国THIELE,JDT,及奥地利pawak等品牌供应商多年前已在国内建起了销售渠道,其通过授权经销商,商或在国内设立销售部门的经营形式实现品牌推广,争夺市场份额。由于在国内没有工厂,其销售的产品大都通过进口的方式推向国内市场,因此需要加上关税、增值税,以及空运、海运等高昂的物流成本,使得产品价格要高出国内产品价格30%-40%以上,这就给需求高质量进口产品的客户增加了沉重的成本负担。

与这些竞争者相比,张煤机则占据了充分有利的市场地位。通过战略收购,使得企业成为一家进口品牌国产化的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等级与国外进口产品持平的基础上,省去了关税及增值税,以及高昂的物流成本等中间费用,从而在国内形成了强有力的价格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优势。

二、国际品牌并购带来的挑战

(一) 生产要素价格波动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通货膨胀问题使得货币贬值,而这将增加企业的开销 ,变相增加企业的成本,如员工工资上涨、生产设备采购等问题,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因此企业可考虑通过寻找新的材料来源地作为一种节省原料成本的途径。

(二) 管理体制与产品创新能力

张煤机为国企体制下运营的企业,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合,责任不清,部门间配合程度不高,影响了管理效率;同时对市场的变化及突发事件反应迟缓,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这种缺乏活力的管理体制,使得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再加上科研投入不足,将会影响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升级。因此企业经过精简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股权多元化,灵活机制,同时加大投入科研经费,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将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 地理位置

张煤机位于我国西北部,属内陆地区,进口钢材,锻件等生产原料需从沿海大型港口经铁路、公路转运,有时甚至需要倒运,这其中的物流成本无疑对竞争力是有重大影响的。

因此,如企业抢占中西南市场,可以转变地理劣势局面。

三 结语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企业只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同时企业要有危机意识,提高竞争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篇8

在市场经济在中国建立起来之后,当下兴起的所谓儒道佛管理模式就让人十分困惑与不解了。现代商业的发展是以从儒道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前提的,何以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却认为不借助儒道佛的精神,企业难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了呢?

这其中的吊诡恰巧说明,企业文化向现代文明靠近是多么的不容:一些缺乏现代文明意识的所谓企业家和成功者在滥用自己的企业权利是多么的不知轻重和不分青红皂白,以个人信仰绑架企业员工,以个人修养来拖累企业追寻现代商业服务精神的努力。

这一些都揭开了一些企业骨子里的家长(道长、主持)意识,其落后之态昭然若揭,然而,在媒体的评价中,却极尽颂扬之辞,这种集体的倒退是危险的,也是中国现代商业精神正常发育最大的障碍。

用儒释道管理企业,行吗?

很多企业家把企业搞成一个水陆道场,却无视儒道佛的神坛上早已堆满了历史的尘埃。作为一种个人修身养性和个人信仰层面的精神主张,儒也好,道也好,佛也罢,都有着精神上的指引作用。

历史证明。儒道佛一旦成为一个组织的文化规范,却往往会横生事端,像绳索一般限制了自由身份和自由精神,依附、被依附、再依附是其最基本的组织结构。

被称之为佛商的一位大企业老总就在企业内推行了多层级的等级制度。公司内的干部序列是从Ml到M10排列,M是英文单词manager(经理)的缩写,后缀的一个数字表明“等级”。老总本人是M10。只要成为M,哪怕是M1,所有的一般员工都必须以其名字敬称为“xx总”。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普通员工的工作业绩经常被高层级占有。而对领导有意见,很多时候被视作一种背叛,会遭到或明或暗的处分。

未登庙堂的道佛一样,也要行三跪九拜大礼,人不论才学、本领,道长说了算。

发生在同一大企业的事实证明,领导就是中心,领导喜欢什么,全公司一定会效仿。据媒体报道,这种效仿甚至“让人觉得很夸张”。如有一段时间,公司某高层喜欢穿白衬衣打黄领带,于是乎,整个公司90%的男员工都有了白衬衣、黄领带,而不管是否适合。同样,老总喜爱的道服也是绝大多数M们所必备的。

现代商业精神的出现,是以人的解放为前提的,是以对科学的尊重为发端的。文艺复兴第一次将人从上帝的怀抱中切割出来,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人不再是依附于上帝的生物,而是为了自我尊严而活着的大写的人。而政府都是为了保证人更有尊严地生存而选出的公共权力机构,但其权力的根源依旧掌握在民众手中。

没有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就没现代商业产生的土壤,没有对科学的尊重,就无法揭开物质相互作用的机理,也就没有人类巨大生产力的释放,现代商业、现代工业的发展都基于对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样的知识的发现而产生,如果按照旧有的上帝造人、上帝造物,地球中心之类的教义来作为行为的指南,现代商业就失去了根本创新的动力。

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也一直遵循儒家哲学来管理企业,也曾经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时日不长,日本就因创新的缺乏而跌入停滞十年的痛苦时段。丰田一直是日本精细化生产的典型,也是一家典型的儒家价值观企业,强调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而生活,为何在去年会在全球掀起召回风波?最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丰田的企业文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在日本早年能推行的绝对服从的文化无法得到新一代的产业工人和海外产业工人的认可,这直接导致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

亚洲价值观的局限在与经济对接的时候,时常表露无遗。这一点,前半生都在推崇亚洲价值观的李光耀都表示要放弃这一理论,认为儒家价值观已经过时。正是全球化和亚洲金融危机将李光耀得出这样的判断。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与血亲为核心的儒家价值观极度冲突,如李光耀所说的“任人唯亲”。

如何运用传统管理思想

儒道佛等与现代商业的冲突还体现在文化使命上。作为现代商业组织,公司雇用员工的目的不是为了信仰某种教义,他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需要不断创新这种有价值服务,以保证企业的生存。

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所不同。在早期公司萌芽的阶段,由于市场需求要求不高,且空白市场多,企业对员工的付出仅提出体力和简单劳动上的要求,其具体表现为,要求工作时间长,生产单件产品时间短。这时,工人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完成本职的工作就行。

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参与者的大量进入及竞争层次的提升,这时,企业不得不生产质量更好,更具个性和文化体验的产品,所以。企业需要除生产技能以外的营销和创新以外的能力,只好提高工人工资,让他们有能力送子孙读书,有能购买企业产品,享受劳动的尊严。企业的利润动力也越来越依赖于个体的发挥。

全球化的过程打破了市场的边界,使竞争更加复杂,除了市场的差异之外,还加入了各种知识的变量,这种市场的形态提升了劳动的复杂程度,也使得企业的赢利越来越建立在员工个人的知识和智慧上。员工也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篇9

[关键词]光伏产业;财政支持;贸易制裁

[中图分类号]F812.2;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2-0045-03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一、锦州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新兴产业,锦州光伏产业2007年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被国家可再生能源学会批准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产业化基地,2011年国家科技部认定锦州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化基地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锦州市现拥有阳光能源、奥克阳光、博阳光伏科技、新世纪、华昌光伏科技等34家光伏企业,具备从硅原料加工、单晶和多晶硅片、晶硅电池组件、薄膜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工程以及配套高纯度石英材料、石墨、EVA膜、硅棒胶、切割液等配套企业的完整产业链。2012年锦州市光伏企业产值完成144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除硼多晶硅料4000吨、多晶硅料200吨、多晶铸锭220兆瓦、单晶硅1吉瓦、硅片800兆瓦(多晶200)、太阳能电池300兆瓦、组件25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16.8兆瓦。光伏企业已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

二、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国内外在光伏产业领域的竞争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国内,不仅民营企业,而且很多国有企业、央企也开始逐渐进入到光伏产业,加之西方国家的的限制(美国实施“双反”,预计我国企业对美出口将至少增加36%左右的成本,基本不再有价格优势),给我省光伏企业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贸易制裁挤压市场生存空间

从2007年起,我国连续5年成为全球光伏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2011年,全国光伏电池的产能占世界的75%,而国内对光伏产品消费仅占全球的8%。目前,国内80%光伏产品全部出口到欧美市场。

然而,光伏产业的战略地位,使得国外发达国家纷纷对我国采取遏制措施。继德国在2009年对我国光伏产品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后,2012年11月9日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终裁落地,美国将针对我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2012年11月8日,欧盟公告,称已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此前欧盟已经对上述产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雪;据印度反倾销局称,2012年9月12日该局已收到印度业界申请,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装板或部分组装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二)整体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从光伏产业链来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虽然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中游的电池组件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的运营是处于一个产业链,但是这三个环节管理的模式和对企业能力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上游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中游属于劳动密集型,下游更多类似于传统的电力行业。

锦州共有光伏企业23家,包括独资、合资等。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现有已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单晶生长炉197台、线切割机40台、线切方机10台、开断机10台、切方滚磨机8台、梅耶博格BS805带锯1台、数控单晶硅专用磨床1台,原料处理生产线2条,检测设备3套。企业的主导产品是太阳能电池用Ф5.5″-Ф8″的硅单晶棒、硅片,年产硅锭2000吨,硅片5600万片,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大陆、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印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锦州华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建成电池片生产线4条,组件生产线2条,形成年产100MW电池片及50MW组件的生产能力。锦州博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和生产能力有太阳能电池片150MWp、太阳能电池组件500MWp。锦州佑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电弧石英坩埚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拉制太阳能单晶硅。目前是国内生产电弧石英坩埚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生产能力为年产电弧石英坩埚14″-18″15000只、生产12″-20″电弧石英坩埚30000只。锦州乃至辽宁光伏企业面临着如何解决全产业链或者多个细分的产业环节同时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诸多管理问题的挑战。

(三)核心技术有待于提高

江西省新余市赛维LDK的高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乐山迈士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建设了“能源技术西部产业基地暨研发中心”,无锡尚德和保定英利等企业更是占据了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地位。与其相比,锦州企业甚至辽宁光伏企业的不足非常明显,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但光伏产业技术发展很快,从单晶硅到多晶硅再到薄膜,不断有新技术和相关设备出现,企业面临着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企业单纯依靠成本优势来争取市场地位,在对客户影响能力、服务能力、产品质量、成本管理能力等无形竞争方面,与国外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先进企业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国内而言,江苏光伏产业在制造、研发和市场环境最具竞争力;河北产业链条完整并完善,在区域竞争力中排名位居前列;江西、四川等省突破了硅原材料的供应瓶颈,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竞争实力。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辽宁在这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空间。

(四)光伏产业科技研发条件不足

科技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力的基本保障,没有科技创新保证,新兴行业发展必然失败。一是光伏产业研究资金严重短缺。无论是锦州的光伏企业还是地方高校,都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科研当中。企业忙于应对生产的扩张,高校得不到省里的纵向课题和企业的横向课题经费支持,技术和管理创新是无源之水。二是锦州企业和高校都仅仅关注于基础材料或基础工艺的理论研究,对于短期内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创新研究却极为忽视。三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连接缺乏有效的纽带。企业有了问题不知道找哪所高校的研究人员解决,高校则不清楚企业有什么具体的需求。四是辽宁工业大学和渤海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尚没有毕业,辽宁光伏技术学院的基础建设尚未完工,影响了其在光伏产业建设中发挥各种社会服务功能。

三、光伏产业发展需要财政支持

锦州光伏产业正处于建设培育阶段,但由于整体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已导致企业增量不增收,经营现金流萎缩,采取激进的高负债扩张策略的企业债务偿付压力较大。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对于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在当前光伏市场疲软,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锦州光伏企业同样遭遇“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对光伏企业根本不发放贷款,随着行业调整的逐步深入,新增融资渠道的收窄使锦州光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

(一)支持光伏产业的财政总体思路

1.构建财政长期支持机制。新兴产业对地方经济和税收的贡献不会立竿见影,反而需要长期扶持。在产业发展初期往往面临很多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不能因为光伏产业存在的短期问题而否定新兴产业路线。

2.构建以财政政策发挥导向作用的机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市场是新兴战略产业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作为财政政策的资金支持只能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不可能也不会统领一个产业的全部环节。

3.构建财税激励机制。重点是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的税收环境,给予企业税收激励。

4.构建财政资金综合作用机制。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使用财政政策的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财政担保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

(二)支持光伏产业的具体财政手段

1.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政策是国际上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手段。财政补贴政策的特点是较为灵活,补贴对象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下游的或终端的消费者。财政补贴一般分为投资补贴、产出补贴和消费补贴。应用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创新,属于高风险、高成本、高外溢性,需要政府财政补贴的强力支持,直接补贴研发者或研发单位,利于激发积极性。消费补贴因直接补贴给产品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可利用市场选择机制,淘汰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并刺激企业主动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财政贴息一般适用于新建或技术改造项目,政策的最初作用点是有效引导供给,降低供给的成本或风险,最终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具体执行时,可以采取适当延长贴息时间、提高贴息率,直接将贴息拨给贷款银行等措施鼓励银行提供资金融通。

篇10

关键词:分形理论;商业银行;管理策略

一、引言

我国银行业已于2006年年底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即履行加入WTO的开放承诺,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至此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快速抢占国内市场、与国内金融机构直接竞争,国内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可预测,导致各家银行不得不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提高银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提高战略管理和决策管理的成效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分形理论以非规则和非线性物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和揭示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所隐藏的规律性、层次性和标度不变性,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新学科,是探索复杂对象的一种新方法。分形理论自诞生以来先后应用于数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后又渗透到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近年来开始延伸至历史、文艺、语言、社会结构、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成为非线性科学的重要前沿分支,并正处于迅猛发展中。

本文结合分形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分形特性进行了阐述,探讨了银行业实行分形管理应采取的措施,以期获得在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环境变化的管理策略。

二、分形的概念及其特点

1973年,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勃罗特(Mandelbrot)首次提出了分形(Fracta1)一词,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等意义。曼德尔勃罗特分别从数学和更通俗的角度为分形进行了定义:

1.若集合A满足Dim(A)>dim(A),则称之为分形集。其中,Dim(A)为集合A的Hausdoff维数(或分维数),dim(A)为其拓扑维数。

2.部分与整体以某种形式相似的形,称为分形。然而经过理论和应用的检验,人们发现这两个定义很难包括分形如此丰富的内容。因此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对分形全面的、确切的定义。本文中我们使用英国数学家Falcomer按照生物学给出“生命”定义的类似方法对分形所进行的特征描述,将分形看成是具有以下所列性质的集合F:(1)F具有精细结构,即在任意小的范围内包含整体;(2)F是不规则的,以至于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3)F通常具有某种自相似性,或许是近似的或许是统计学意义的;(4)F在某种方式下定义的“分维数”通常大于F的拓扑维数;(5)F的定义常常是非常简单的,或许还是递归的。受分形理论的启发,德国学者瓦内克(Warnecke)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分形企业管理。分形企业的每个组成部分(分形元)都是独立的,能够自主决策,同时又能正确处理它们在整个企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组成部分都有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组织的自由,但都受到整个企业任务这大环境的制约。这种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能及时调整其结构以应付外部变化,这对处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显然是十分有利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下面我们结合商业银行谈谈分形企业的特点:

1.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分形最重要的特性,即系统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空间或时间尺度上具有相似性,局部含有整体的信息,整体与局部之间的信息是“同构”的。对分形企业而言,这种自相似性包括组织结构的相似、目标的相似等方面,甚至每个职工的理想、思维及行为方式都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把分形企业看作是由若干个小“分形企业”构成的。不难看出,相似性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同一层次上分形元之间的简单相似关系,如分行与分行、支行与支行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自相似性,指不同层次上分形元之间的嵌套关系,如总行与分行、分行与支行之间的关系。

当然,自相似性不是绝对的,这种相似性是允许有误差存在的。这就意味着,对于某一个问题来说,对于同一家商业银行下属的不同分支机构可能会有多种解决办法,这时各分支行就应从当地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每个分形单元(分支行)都将自身当作整个企业(总行)来看待:完整地实现既定的业绩与利润,尽可能独立地完成任务,全面考量质量、数量、资源投入的节约、可靠性及进度等内容。如果分形单元不能独立地完成有关的工作任务,就需要寻求外部支持,就是从其他分形单元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分形企业的所有辅的设施和手段对于全体分形单元而言都是共享的,尤其是对共有的而非垄断的信息就更是如此。除结构的自相似形外,自相似性的概念还体现在目标方面,分形企业的目标和其分形单元都保持一致并能正确地对待各自的目标。

2.自组织性。分形单元可自我形成符合有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战略和战术。分形单元中的组织结构能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其生产和经营过程易于突现直接和快捷的改良,优秀的思想和方案易于付诸实施。它在动态过程中认识和形成其目标、内部关系及外部关系,可以改自己,从而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在分形单元之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常在现场进行决策和处理,各分形元实行自我规划、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目前各商业银行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纷纷紧缩银根,加强对贷款的审核力度,那么分支行就可以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政策、人口、环境等各项因素,制定出符合总行总体目标的存贷款政策。

3.动态特性。与传统企业相比,分形企业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活力。具备这种活力的企业可以在干变万化的环境中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快速调整已实施的方案。对于商业银行来讲缺乏活力总是与其利润停止或下降、市场份额减少或竞争能力减弱相联系的,正如当前各家银行都大力推广个性化产品,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进一步抢占市场。因此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能持续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对它的要求。

三、商业银行的分形特征分析

1.商业银行业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开放性是分形理论进行研究的-个基本前提,只有开放的系统才具备有物理学的分形特性。在加入WTO、全面开放银行业业务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金融交往更加的密切,国与国在经济金融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本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开放带来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国内金融业在世界金融业的波动冲击下不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的金融业将更多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给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将银行系统看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认为它具备了分形特性的基础。

2.商业银行的结构分形。商业银行的结构分形首先表现为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结构层次一般分为4层体系,依次为总行———分行———支行———储蓄所。较高层次机构对较之低一级层次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而在同一家商业银行的体系结构内,各类业务都应汇总统一经营管理,这就要求较低层次机构必须要沿袭较高层次的组织结构、企业制度、战略规划、业务发展和计划财务等企业特征,因而各个层次之间具有结构良好的自相似性。而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相关的政策不一致,对于同一层次的分支行而言,如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和工商银行青海分行,就会受到当地各方面具体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形结构上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它由若干个部门组成,如信贷部、风险管理部、营业部、稽核部等等。总行对分支行实行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管理,而分支行又具有高度的自治,享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限,涵盖了计划、运营和客户关系管理等职能。这些具有复杂精细结构的职能部门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分形单元,它们在总行的规定下相互协作,具有共同的总体目标,即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同时,每个职能部门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与外部环境和内部其他部门的交流而进行自我调整,最大限度地完成和优化总体的目标。

3.商业银行的功能分形。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商业银行结构上具有规范的分形特征,层次分明、任务明确、目标统一。那么除了结构分形外,商业银行还具有功能分形。这里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是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次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总行、分行和支行对分行、支行和储蓄所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而处于分行、支行和储蓄所都必须服从总行、分行和支行的组织目标。

4.商业银行分形元的划分。通过对商业银行结构分形和功能分形的分析,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应包括两种性质的分形元。对于分支行、储蓄所分形元而言,它在总行的统一领导和整体规划之下,负责某个区域的银行业务,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对于同属于同一分支行或储蓄所的分形元(即行内各职能部门)而言,一方面它们负责某个特定业务,如信贷、投资等,享有较大的决策自;另一方面,它们必须在总行的整体目标约束下实行跨部门的协作,因而其自主决策权又受到一定的限制。

除由商业银行本身特点决定外,分形元的划分还应按照前述的相似性原则划分,应在总体目标、结构体系、战略规划、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体现相似性的特点。

基于上述原则划分的分形元可以保证各自的活动空间具有相似性,这样一旦发生各分形元之间的协调作业可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进而使整个银行部门间协调成本最小化,形成竞争优势。例如,对于农村金融体系而言,各商业银行的基层储蓄所就是最小的分形元,可以看作农村金融体系的缩影。

四、商业银行的分形管理策略

根据上述商业银行的分形特征,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进行分形管理的一点策略建议。

1.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层次减少有利于信息迅速透明地传递,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损耗和变形,使得高层决策周期缩短,提高决策质量。二是可以推动信息观念在纵向和横向的迅速交换,解决因层级过多而造成的信息堵塞问题,增进部门间知识的交流。三是中间管理层被大量精简,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四是组织内部利益冲突减少,命令统

一、指挥一致,信息流的畅通使企业能灵敏、快捷地对顾客需求做出反应,增强了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五是同时按多重管理目标建立管理和汇报关系,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并不统管所在地的业务经营,仅以地区负责人的身份起协调和后台支持作用,克服了单一管理带来的风险。另外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理论、认识科学等融合,发展出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概念。现代企业所欠缺的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系统思考能力是一种整体动态的搭配能力,缺乏它而使得许多组织无法有效学习。之所以会如此,正是因为现代组织分工、负责的方式将组织切割,而使人们的行动与其时空上相距较远。当不需要为自己的行动的结果负责时,人们就不会去修正其行为,也就是无法有效地学习。因此我们建议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具体地商业银行未来的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

3.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分形元可共享的基础平台越多,基础平台的共享程度越高,则意味着分形元之间越容易降低信息重复收集的成本,大大降低资料的收集与组织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开阔员工的视野,有利于人们创造力的提升,发现新机会,新问题,因而也越容易进行重构以获得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