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0 10:5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111-02
1 背景介绍
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国了解世界医学技术和中国医学技术走向世界的媒介,英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能够培养出既精通医学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各高等医学院校都相继引入了ESP教学。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即通常所说的专业英语。它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但涉及语言本体和语言学相关理论,还涉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严明,冯莉,2007)。作为ESP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英语教学受到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普遍重视。在欧美及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医学英语教学发展迅速,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但在国内医学院校中,ESP教学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迟滞不前。其中,缺乏必要的ESP师资力量是制约我国高等医学院校ESP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2 ESP教师的现状分析
师资力量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和完善ESP教学的关键。但是“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为1∶25,这表明各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张燕等,2006)。ESP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ESP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医学专业课教师和普通英语课教师。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医学院校ESP教学的发展。普通英语课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对ESP教学中出现的特有语言结构、词汇和专业技能都不甚了解,特别是很多ESP教学都选用大量的医学原版材料,并且有时会涉及一些较为前沿的专业知识,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内容是普通英语教师闻所未闻的。因此,他们只能采取语法翻译法教学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翻译,不敢深入涉及医学专业知识,ESP教学也就变成了纯粹的医学英语翻译课。
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课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教师担任ESP教师时的缺乏专业知识的不足。但一方面由于其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ESP课程;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英语语言教学培训,其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语音、语法和口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同时又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ESP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医学专业知识,忽视ESP教学的重心,因而不能有效提高医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最终把ESP教学变成了普通的医学专业课,学生感到非常失望。
所以,高等医学院校中的ESP教师必须既要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用娴熟的英语语言教授医学专业知识。事实表明,ESP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但长期以来我国ESP教师教育专业空缺,教师的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结构单一,偏向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ESP是多学科的活动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我国ESP教学的开展(王艳,2010)。
3 ESP教师的培养策略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郑素平,罗志娟,2007)由此可见,ESP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但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师资队伍”(王艳,2010),如何培养ESP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
3.1 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对ESP教学由谁承担没有统一的要求。无论是英美等英语国家还是新加坡、罗马尼亚、中国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把ESP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由英语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梁友珍,200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SP教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将高等医学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培养成ESP教师。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秦秀白,2003)。由此可见,实行30多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至少是一部分)将逐渐被专门用途英语所替代,这就要求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转变其固有的观念,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思考。对于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学习一些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从事医学英语教学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的。ESP教师应该知道专业领域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也许会很有趣(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1987)。况且,ESP的教学重心仍然是英语教学,只是范围缩小,目标固定,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因此,将英语教师培养成ESP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切实可行的。
3.2 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
篇2
关键词:转化医学;中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
随着中医学人才要求的提高。承担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研究是涉及临床医学、伦理学、法律、管理和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实践学科[1],临床研究实践也是催生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基本手段,是推进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临床研究是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疗技术的必经之路,也是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化的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蓬勃发展,但随着学科专业的不断细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鸿沟不断加大。现在的中医学临床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医学院校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临床研究相关知识仍未形成完整体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临床研究实践机会较少,当前对临床中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仍难以满足转化医学发展的需求等[2]。
在这种形势之下,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应运而生,它为消除基础与临床的屏障,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转化医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它是指借助一系列医学新知识,将从实验室产生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直接导向临床医疗应用,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能力。它遵循循证医学和"以患者为中心""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知识的交叉整合、学科间通力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快速高效转化临床且及时反馈,为防治和诊疗疾病提供新策略[3]。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基础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最后将科研成果投入到临床实践应用中去,最终以提高医疗水平。因此,培养既能进行基础研究又能治病,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有机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提出医学问题和研究方案设计的能力
发展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的诊疗技术的速度。要加快转化速度,就必须要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提出有价值的临床问题, 再根据现有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设计临床研究方案,通过临床研究加快基础医学成果的临床转化速度。而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通常会受到更多的重视,而在非医学知识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则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需要较宽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提出医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4]。而这两种能力至少需要两种基本技能:文献阅读技能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只有经常跟踪医学文献,了解最新医学科研进展,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任何严谨的临床研究的设计均要考虑在研究过程的中各类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2强化医学和非医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通常情况下,临床研究生比较注重基础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常常忽略科研方法课,如统计学等非医学类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石,在培养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非医学类基础课的培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合理的知识结构[5]。我院在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了培养综合高素质的临床工作者,会开设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DME等课程,以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为临床医生顺利开展临床研究的提供保障。
3参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组织能力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通常指由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项目发起人的临床研究项目,它通常是由有一定学术地位或专业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自行设计并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生通过参与IIT项目可以启发其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研究方向的思路,拓宽研究视野。任何临床研究项目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通过参与临床研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目前,各研究型的医疗机构开展的IIT研究项目越来越多, 为临床研究生参与IIT研究项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6]。
转化医学的兴起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化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也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也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传统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求[7]。而以转化医学为指导,以科研课题为契机的培养模式也成为新时期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仕勇,杨辉.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
[2]刘冉冉,雷聪,王金芳.以转化医学为理念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建[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
[3]姜波.转化医学-需要积极关注的新领域[J].新疆医学,2010,40(12).
[4]展玉涛.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08,22(5).
[5]秦彦文.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 ,2012,9(4).
篇3
关键词:医学专业;馆员;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的主要信息服务机构,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重责。那么,医学专业馆员如何尽快适应图书馆工作,并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图书馆本职工作相结合,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尽快融入图书馆工作当中
作为一名21世纪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要提供快捷、高质量的医学信息服务,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医学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馆藏文献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为教学、科研、医疗更好地服务。
1、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学图书管理人员担负着对医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等工作,工作重要却又默默无闻,他们的工作业绩间接地体现在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上,如果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就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图书馆馆员主动完成本职工作最重要的主观因素,馆员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服务性机构,医学专业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保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自己医学知识和技能,深入到医学文献的具体内容中去,成为专业文献信息和读者之间的纽带,才能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高质量信息服务。
2、提高图书馆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医学图书馆是专业馆,合理的馆藏阶段结构有利于医学生、医务科研人员对先进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具备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图书流通借阅、采编等业务工作的同时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及传递能力。医学专业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医学生、医务人员吸收最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医学信息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图书情报工作已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图书馆不能只是知识仓库,而必须是“知识枢纽站”。作为医学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可以充分地接触并敏锐地捕捉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将其反映给读者,为他们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3、继续拓宽加深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因此医学专业馆员有必要加深自己已有的医学知识结构、加强医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最新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作为一名医学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旁听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专题讲座的形式,及时补充知识,更新观念,多与各学科教师联系,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4、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医学信息也就不再拘泥于纸质形式,随着光盘等电子出版物层出不穷及互联网的普及,网上医学信息也大量涌现,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具备图书情报学、医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必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以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医学文献信息。对医学专业馆员来说,不仅应掌握计算机技能、网络技术、各系统工作程序,还应具备网上检索能力等,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全面的医学信息。
5、注重提高外语识读能力和口语水平。医务科研人员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迫切需要掌握国外最新医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现在有许多医学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外文书刊资料利用率低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图书管理人员本身不懂外文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因而严重地影响到外文书刊资料的利用。因此,医学图书管理人员提高外文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医学专业馆员应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在对相关外文文献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师生推荐外文资料,及时地帮助读者查找需要的有关外文资料,提供国外先进医学的情报信息。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留学生来我国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他们的交流语言是英语,英语日常用语和大量的英文医学词汇是图书馆员为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馆员提高自身修养和拓宽医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6、拥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了使新成果、新见解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与推广,能够运用准确、清晰、简明的文字来撰写各种信息评价、专题报告、综述、学术论文等是图书馆馆员的职责之一。另外,将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等知识讲解给读者,把图书馆最新的书刊推荐给读者等书面工作,也能体现馆员深厚文字功底,只有简明扼要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文字才能吸引读者,使其有兴趣并充分地利用馆藏资源。
二、紧密联系自身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层次读者提供个
医学专业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通常是医学专业大学生、教师和医务人员,具有服务对象知识层次较高、专业性强、特色性强等特点。医学专业馆员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将医学专业图书馆所具有的医学文献信息量大、质量高、系统性和完整性强等特点作为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在工作中广开思路,为医学教学、科研提供高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才能在图书馆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针对本专科生的服务。首先,本专科生刚进校门,对即将要接触的医学知识一无所知,图书馆员就需要对新生进行培训,其中包括参观图书馆:即由馆员带领同学们边走边讲解各个书库及阅览室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特别要重点介绍医学图书的分类情况,使其大致了解所学专业;也包括网上培训:即组织同学们到电子阅览室向其讲解网上图书馆的利用,包括怎样进入网络图书馆来注册;如何查找图书、期刊;预约、续借图书;推荐新书等等,使其尽快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其次,随着本专科生对医学生活的适应和医学知识的深入,医学专业馆员可以针对不同系别、年级的学生分别撰写医学书评,向学生们推荐基础或专业性的图书;也可通过电脑对学生进行图书馆网上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数据库、医学多媒体视频、各种可下载资源等)的培训,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达到提高自身修养和增长专业知识的目的;最后,针对实习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文检课,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增强情报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与情报信息的技能,指导学生进行情报信息的搜集、处理与利用,并通过检索实践,使学生了解信息,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与步骤,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方便地获取信息。文检课主要介绍一般的文献检索知识及医学检索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并理论联系实际,一边讲解,一边上机操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上加大机检实习的力度,在电子阅览室进行实地上机实习,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的方法,较快地检索知识,增强其检索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针对研究生的服务。针对研究生的培训服务主要以培养科研能力为主,应结合他们的主攻专业方向,以医学专题信息检索为主要内容,并加强情报信息的分析、预测、开发等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具有所学专业的情报调研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生的服务应以信息的获取为目的。他们除要掌握几种主要的医学方面的光盘和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外,还要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医学专业的信息,所以医学专业馆员需要及时更新检索知识,掌握各种相关的网络检索知识及医学方面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才能不断地为其提供新的知识。
3、针对在校教职工、医务人员的服务。首先,为了使本校教师、科研及医务人员能尽快获得各种专业信息,图书馆积极开展相关医学数据库及光盘检索方法的介绍,并加强网络环境下各种相关数据库等的建设,每周都有专业的医学检索课教师为全校的教职工举办相关的网络知识、光盘、数据库检索知识等培训,深受广大教职工、医务人员的欢迎;其次,多与各系部教师、科室医务人员交流,对他们所需要的但是馆藏还缺少的部分专业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补充。每当新引进光盘、数据库或免费使用某个数据库时,在校园网和馆内宣传栏上及时消息并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正反馈的供需网,合理地构建和补充图书馆的馆藏结构。
总之,面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使命和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一名馆员要有一种紧迫感,要想使自己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所作为,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想读者之所想,认真学习图书馆相关知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院校图书馆在21世纪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姚福娟.浅谈新世纪专业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4.
篇4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管理改革
一、研究背景
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学科的专业英语应划为必修课范畴。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飞速进步,社会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形势下的医学研究人才,学好医学英语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进行最新的医学研究和同行间的交流,还是了解国际医学的最新动态,都离不开医学专业英语的帮助。由此可见,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的教学和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方面的问题已经获得许多专家同仁的重视,尤其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教师师资的培养方面,许多教师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在本文中,笔者将不再深入探讨教学方面的不足,而是结合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管理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从教学管理方面更好地辅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进行,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求与各位同仁交流,为提高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医学专业英语是英语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的充分结合,由于发展时间短,另外加上对公共英语的重视,许多医学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远远不够,甚至一些人认为专业英语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结合导致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与管理与培养要求产生脱节,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考核和管理不规范:考评、测试由于各高校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管理和组织测试,测试试卷往往由任课的教师自行设计,各试卷的难易度和信度参差不齐。考评、测试其检测教学内容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虽然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为必修课,但有的安排在大三,有的安排在大四,使得第五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完全中断。即使开设专业英语课的系部,每周课时为2学时,但往往只安排一个学期的课,总共累计也未超过40个学时,距大纲所规定教学时数应不少于100个学时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师资培训不系统:目前高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类:英语专业教师和英语较好的专业教师。前者虽然英语语言功底扎实,听力、口语俱佳,但对该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地了解。后者有一定的英语能力,但对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不能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从整体来看,专业英语师资匮乏,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三、关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考核制度和管理方法:正确处理考评测试与教学的关系考试测评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
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础依据。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语法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全面检测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在进行命题考试时,应设定合理的信度和难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在相同类型、相同水平的院校之间进行地区或校际联考,并核发专业英语资格证书,避免应试教学。
(二)合理安排课程规划:为保证基础阶段英语学习的衔接,专业英语课最好应在第五个学期开设。除按大纲规定的每周两学时以外,还应确保课程的开设不少于两个学期。否则,总课时量太少,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语言学习规律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班设置为小班,以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信息传输。
(三)健全师资培训系统: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首先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懂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如何教授英语。因此,课程应由专业教师担任为宜。可以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1)对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进行培训、提高。(2)英语教学法、英语学习心理学、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专业学习。将专业外语教师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结合起来。对承担专业英语课的教师实行上岗考核制度,核发专业英语教师上岗合格证书,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与荣誉挂钩,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积极投身该课程的教学。(四)规范组织管理:为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现状,应加强对该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成立专业英语教研室,从制度上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教研室的负责人可以从擅长基础英语教学的同志中选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监督。教研室的组成人员可以是各系抽调出担任专业英语课教师和对专业英语课程有兴趣的基础英语教师。教研室应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定期举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并对教师执行制度及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平时应注意举行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评估活动,以评估结果作为职位聘任、职称评定、出国进修及优秀教师评选的重要参考,进行专业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该课程的挑战性,学校可以在制定政策时,采取倾斜、奖励措施,鼓励更多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投入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来,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实施。
总之,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深化专业英语课教学改革,应明确课程定位,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处理考评测试与教学的关系,规范教学组织管理。
参考书目:
篇5
一、现状
在我国各类专业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势态下,我国有近百所的医学类本科院校,这些医学院校无一例外均设有非医学专业,如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学、法学、英语、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其中不乏教育部公布的“最难就业的专业”。由于该类专业较新,这些学生大多是通过调剂进入的,无论从学校人才培养方面还是毕业生自身对专业的认识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都有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的阶段,因此非医学专业在医学院校具有大的医学背景又具有专业性不突出的特点,这是医学院校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大学生就业质量已成为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标准[1],在2015年749万应届毕业生的严峻形势下,此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显突出。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医学专业,普遍存在初次就业率较低、就业层次较低、就业后稳定性较差、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符[2]等情况;此外,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实习阶段在医疗机构工作,受此影响在就业过程中缩小了择业范围。政府、高校、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五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3]。如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高等教育存在弊端等种种矛盾,共同造成了当前紧张的就业局面[4]。政府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政府的就业政策并没有向某一个方向倾斜的趋势。因此,进行SWOT分析时不再考虑政府影响。
二、SWOT分析
(一)S(Strengths)―优势
1.整体学风良好。严谨、好学的学习风气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特点,受此影响,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耳濡目染也具备了这一特点。与综合性大学的同专业学生相比,他们更具有好学务实的态度,而这一态度在就业过程中一直被用人单位所看重,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背景知识优越。虽然是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但普遍接受了基础医学的课程培养,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相比综合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而言,就业具有更多优势,尤其对于医疗行业。
(二) W(Weaknesses)―劣势
1.综合素质欠佳。在医学院校内,非医学专业在整体上属于边缘学科,非医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相比医学专业学生缺乏临床医学技术大赛,急救竞赛等实战机会;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综合素质又略显不足。
2.专业教育不突出。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大多都是新开设专业,学科基础薄弱,在课程设置有待考证。在医学特色方面,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背景不同,基础相对薄弱,对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也不足[5] ;在本专业培养过程中,被医学课程占据部分学时,学习内容比较宽泛,特色较不明显;再加上对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还处于初步阶段,很难及时准确地得出教学成果的优劣。
(三) O(Opportunities)―机遇
1.医疗体系的不断壮大。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需要服务于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会越来越多,有医学背景的毕业生在选择此行业时就必然比毫无医学知识即综合性院校的相同专业的毕业生更占优势,这无疑是未来发展中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发展就业的机遇。
2.培养模式的逐渐转变。自高校扩张以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大学趋于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也开设了非医学专业。在此情况下,此类毕业生群体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其培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关注与重视,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四) T(Threats)―挑战
1.课程设置混乱。目前,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混乱,医学院校开设非医学专业,是在非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医学课程,以此来突显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专业特色。但如何合理设置非医学专业的医学课程,以及如何处理医学课程与本专业的关系则需要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使其专业知识更加完备扎实,在就业过程中取得优势地位。
2.师资力量薄弱。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都在近年所设,专业设置之后,往往学校短时间内难以引进充足的师资,因此专业教师、尤其学科带头人贫乏。而非医学专业教师也往往出身综合院校,难以兼备医学背景和特色专业。
3.就业信息平台有待完善。学校关于就业信息的主要是通过就业信息网和校园招聘会。现实中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就业信息网的就业信息大多都是为医学专业学生服务的,招聘单位多为医疗机构,招收的毕业生也仅限医学专业;校园招聘会也多集中在与医学专业,对招聘单位而言医学以外专业似乎综合院校是更好的选择。
4.社会认知度不足。医学院校的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但此类单位对非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小。同时社会对医学院校的认同只是医学专业[6]: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医生已是社会定向思维,非医学专业学生还需要接受社会一段时间的检验与认识,短期内难免有些用人单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另外认为综合院校的毕业可以取代医学院校非医学生[6]:部分用人单位对医学院校与综合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差异也有一定看法,认为同一专业学生在综合性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更能与市场接轨。因此,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力度受限。
三、讨论与对策
(一)医学院校方面
1.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心理辅导。针对非医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就业见习实习过程中,组织多样化见习实习岗位,综合锻炼毕业生的素质。同时关注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强化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科建设,壮大师资队伍。专门针对非医学专业,学校应投入资金购买教学仪器设备,落实实验室的建设;大力引进新专业的师资及学科带头人,鼓励在职教师深造。通过引进人才、培训人才等手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使其更适合专业发展,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就业体系,加强就业指导。首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培训引导学生关注用人单位需求以及本专业的就业情况,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能够很好地做好职业规划,同时加强自荐材料的制作和求职面试的培训。其次,在不断完善扩大学校就业信息平台的同时,注重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可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收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建立信息平台,将就业信息及时、全面地通知毕业生。
4.提高社会认可,加强校企联合。医学院校还应加大对其非医学专业的宣传力度,常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到校做讲座、开宣讲会;也可与开展校企联合订单班培养模式[7],与某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拓实习基地,以此开拓就业市场,让学生得到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毕业后定向解决部分学生就业。
(二)非医学专业毕业生方面
1.明确职业定位。在学校教师及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指导下,及早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就业去向,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不要将职业目标局限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拓宽就业渠道,秉承“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心态。
篇6
1.引言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形成好的医德医风,大力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医学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进医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立临床实习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临床教学要紧紧围绕着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来开展。
2.医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
2.1 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概括而言,医生职业道德主要包括:(1)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病痛。(2)不能使用有害的药物及用品(3)依法行本文由收集整理医,不能有吃回扣、收红包的现象。(4)言行文明礼貌,关心、同情和爱护病人。(5)对病人要尊重,不能歧视病人,把病人分为三六九等来差别化服务。(6)谨守病人隐私和秘密。医生是神圣而光辉的职业,自然而然要求也越高,医学生要以学医和为医学事业奉献为荣,树立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医学专业素质
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会传授大量的医学知识,医学生需要将这些医学专业知识学懂学透,并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同时,医学生还要培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在临床教学中学习精湛的专业技术。专业素质是医学生的核心素质,医学院校要培养的就是专业素质过硬的医学人才。医学生要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医学专业知识,逐步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素质。
信息素质
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医学信息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不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信息,那就注定落后。因此,医学生要时刻关注着医学的动态变化,与时俱进,获得一定的信息来源,能随时检索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2.4 人文素质
医学生所要培养的人文素质是指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它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医学院校在临床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医学是一门技术,它更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医生去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救死扶伤的理念。
2.5心理素质
医生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医患关系又趋于紧张,医生的心理压力不断提高,导致医生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情绪化,严重的会采取自杀的方式。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医生而言尤为重要。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医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了解和掌握一些可以解压的方式,找到正当的发泄途径。特别是在临床实习的时候遇到各种事情要从容、淡定,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临床教学中医学生素质培养的方法
3.1 推进临床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
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的角色特别重要,他们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一个医学技术精湛的带教老师把自己的所学所悟讲授给学生,将自己的技术传授于学生,必然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在挑选带教老师的时候,尽量挑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医务人员。大力推进临床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把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根据临床教学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就可以在事后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复习巩固,真正地将临床知识吸收进脑海。同时,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注重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医学生终归是要走上临床医学岗位,需要克服心理障碍,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不管是在治病救人方面,还是在协调纠纷、矛盾方面,都要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地解决好问题。在临床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向学生展现解决问题应有的魄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告诉学生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怎么样去处理。
3.4 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的修养
临床教学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帮助学生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自身的修养。
篇7
从医学英语的词汇特点上来看,医学英语文章中通常包含有三种词汇:普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而医学英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有2/3以上都是源出拉丁、希腊语,因而生涩难懂。如:拉丁语vertebra为椎骨、希腊文pharynx为咽。
从医学英语的语法特点上来看,医学英语有以下几点特点:1.和普通英语相比,医学英语的文章更多地使用陈述句,常见于学术论文、科技报告、科普文章、医学文摘、技术函件等文献中;另还有祈使句,见于实验报告、指导书等文体中;2.医学英语的文献中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结构。在医学论文中为避免主观武断,作者会有意地使用被动语态,以突出文章的科学性和客观性;3.医学英语文献中长句和从句使用很多。
二、传统大学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医学英语在词汇、语法修辞及文体等方面与公共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医学英语的特点是专业词汇多,文章长句出现频率高且生涩难懂。与公共英语相比,显得枯燥乏味,学生通常望而却步。同时,大多数学生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为主要目标,而对于医学英语的学习并不重视。
2.师资相对匮乏。由于医学英语的复杂性、专业性,及各学科之间的连贯性,公共英语教师几乎无法胜任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因而承担专业英语授课的教师大多来自医学临床专业,未受过正规系统的英语教学的培训,存在口语运用灵活度欠缺、专业词汇面较窄、课堂师生英语交流较少等现象,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此外,由于受教师本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对教材无法灵活掌握,多数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目前,各医学院校均缺乏既具有专业的医学教育背景又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的专任医学英语教师。
3.缺乏实用、合适的教材。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是教学的关键,是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没有一套统一的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尽管很多院校积极进行教材编写,大量采用自编教材,但难免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实用性不强等诟病。
三、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措施和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专业英语教学一直是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大多数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大大削弱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情景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组织学生就课本内容进行讨论或在课堂上通过模仿电影情节进行看病、问诊、查房等情景表演,开拓英语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医学英语的学习和词汇积累,快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重视医学专业词汇的教学。相对于公共英语词汇,医学专业词汇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拼写难:医学专业词汇一般是由大量字母组成的多音节词汇,如schistosomiasis(血吸虫病)、pseudohydrocephalus(假脑积水)。二是读音难:由较多字母组成的多音节词汇难以找到重音音节,难以确定某些元音字母的发音。但经过总结归纳,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医学英语词汇都遵循“前缀+词根+后缀”的组合模式,而词根与词缀主要来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所以掌握源自拉丁语或希腊语的医学专业词汇的词根和词缀、学习医学专业词汇的构词法是学习和记忆医学专业词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指出医学专业词汇和普通英语词汇在构词上的主要区别,让学生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方法,而接受记忆医学英语单词的灵活的、富有规律的记忆方法。同时,可以通过传统的词汇检测与猜词游戏、单词比赛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的热情和兴趣。
3.加强师资的选择和培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航员,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医学英语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加强医学专业英语师资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既加强对英语专业教师医学知识的培训,又对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②选择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学专业英语较好的临床医生,对其进行出国进修、深造等方面的英语培训。
4.选择编写适当的专业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在选择教材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教材能突出综合能力的训练而不是单一的注重阅读训练;②教材从国内外优秀期刊论文和经典医学文献中适当选取了应用题材和科普作品;③练习任务的设置与真实世界、学生需求和交际应用相关,体现了实用性、时代性、多样性、科学性等特点。
5.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过程的封闭状态,使教育资源充分敞开,能将医学领域的最新信息、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生动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大大充实了教学的内容;flash课件、录像短片、动漫视频等资源,丰富了教学形式,让教学内容充实生动,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与大学英语相比,医学英语自身存在的特点和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始终关注医学英语的独特特点,做好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过渡。然而真正教好医学英语并非易事,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法吉.对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29(1):100.
[2]皇甫锡才.医学英语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策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1).
篇8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课;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80-02
自从国家教委于1985年颁布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随之而来进行的四、六级考试以来,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全国高等院校的重视。它既成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尺度,同时也成为毕业分配时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这种状况也毫不例外地出现在医学院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展,提高医学生获取最新医学资讯的能力成为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医学专业英语教育越来越引起各临床医学院校的重视。教育部1999年修订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并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在完成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必修课后,学生进入应用提高阶段。应用提高阶段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医学专业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如今,大多数学生以过四、六级为英语学习的终点线。由于高年级没有英语课,他们又没有在后期坚持自学英语,结果在毕业时,多数毕业生英语水平不及低年级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而这种状况与此目的相距甚远。因此,对医学院校而言,如何在中高年级搞好英语的教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医学专业英语并未得到医学院校的普遍重视
目前,几乎全国所有院校,当然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对四、六级考试极其重视,把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本校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和炫耀的资本,并且强令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通过四级考试,英语班的学生必须通过六级考试,否则不发学位证书。因此,学生不得已为攻破四、六级努力自学或参加辅导班,四级通过后,再为通过六级而奋斗。在这种政策指导下,学生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专业英语吗?
同时,虽然有相当多的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的课程,但是它没有像为基础英语设立的四、六级全国统一考试,专业英语自然得不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大多数院校将课时数和授课内容极力压缩,大班授课,打教学“短、平、快”,对学生更是放任自流,结果专业英语课形同虚设,效果极不理想。
(二)学生自身重视不够
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是很有效能的因素,它将大大促进学习。同样,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动机是不可缺少的。Harmer(1997)认为,具有长远目标和动机很强的学生比起那些不具有长远目标和很强动机的学生更容易教。那么,医学专业英语的动机应是什么呢?很简单,应是以它作为传输工具,不断获取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并将信息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而通过我们对省内医学院校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后认为,工作在省内大医院的毕业生还能为搞科研、写论文查阅一些英文资料。那些分配到中小医院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根本不用专业英语,医院里也没有任何英语文献供他们查阅。这样工作几年后,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习的英语大多忘光了,只有晋级时才临时复习,应付考试。
在校学生也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以上情况,他们便也潜意识地接受了专业英语没有用的错误观念。殊不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国外的逐步接轨,医学技术的进步的日新月异,那些不能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抱着文凭过一生的医学毕业生们恐怕难以再有生存的空间。
(三)缺少合适的英语教材
目前许多高校的医学英语教材的选择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有的教材内容陈旧,依旧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教材;有的院校自编教材,随意选择国外医学教科书中的某些篇章,杂乱而无系统地拼凑在一起。大部分的教材编写十分单一,由正文、单词表和译文组成。还有一些稍好的教材安排有课后练习,但形式也不外乎是多项选择、简单问答题等,引起不了学生太大的兴趣。虽然近几年来有些院校也陆续推出了医学英语视听教材,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内容缺乏连贯性,口语对话过于书面语化,与实际生活脱离。尽管如此,这毕竟说明英语教学已逐步脱离了传统的阅读理解教学模式,尝试性地进入培养听、说能力的新阶段。
(四)师资力量薄弱
众所周知,目前全国医学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师资匮乏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我们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已有一些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陆续充实到这个岗位,但依然让人有杯水车薪的感觉。很多院校不得以启用有一定医学专业课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完成专业医学英语的教学。但这些人由于缺乏基本语言教学经验,而且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一些院校的专业课上出现了汉译英的上课模式;也有些院校使用讲授大学英语的教师来上专业英语课,结果由于这些教师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无法用专业术语来解释医学文章,难以令医学生们认可和接受。总之,我们目前缺乏的仍是大批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具有较扎实的功底,熟悉语言教学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
二、建议
(一)材,统一考试
如上所述,医学专业英语与基础教学相比,存在着缺乏教材和考试统一化,造成各校自成体系,缺乏系统、科学和管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组织各医学院校,聘请这方面有经验的学者,编辑一套如同《大学英语》等教材一样权威的系统教材。它应既包括综合阅读,也包括口语、听力及写作,同时可以以该教材为基本依据,组织各医学院校学生参加医学专业英语级别考试,在内容上既要强调阅读理解这一基本技能,更要加强听力、写作及口语几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一套好的教材可以给整个英语教学领域带来的变化是不可估量的,其中隐含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更是不胜枚举。
近几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一本教材一统天下已成过去,一批将听说读写一体化的各类教材不断涌现,令人耳目一新。同样,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在大纲的指导下,也要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出能灵活、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医学人才。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节的第八点已明确指出“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各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合理使用这些手段。”医学英语教学同样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应该积极开展与教材相配套的课件的开发,走出大课型的“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医学英语教学真正能够适应时展需要,走向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之中。
我校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曾尝试着放映一些国外原版教材录像,它用直观的手段,清晰、流畅的解说,将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因此,要想使医学英语的教学走出传统、呆板的形式,要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是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对医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鼓励一部分对医学专业有一定兴趣的教师去听医学专业基础课,在较有系统地学习一个循环的基础上,做到对主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及掌握,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培训。这种师资培养比较省时省力,而且实践证明,经过培训的教师能够胜任专业医学英语的教学,并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结论
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这一世纪的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知识。然而,目前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十年左右的英语学习,却不能阅读医学专业英语书籍,更谈不上写出专业英语论文或与国外医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但是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外语教学思想,着眼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医学英语教学必定会走出困境,取得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实习后期;综合培训
高职医学专业一般学制为3年,通过2年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见习,第3年在医院完成临床实习,这种"2+1"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来验证理论的学习规律,是符合医学学习与认知的规律。特别是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生就业及今后的成长息息相关。有鉴于此,我们特别重视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学生实习期间,学校组织专班人员定期实习巡回,保障学生在医院正常完成学习任务;实习后期返校后,组织专业教师,继续进行后期一系列综合培训学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技能,还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创业能力。由于实习后期,学生已经普遍具备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故后期的综合培训学习,按照"规范""强化""高效""务实"的原则,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临床与技能综合能力培训
学习地点可以在实验室,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组织,通过真实的临床典型病例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习的体验,对病例作出初步诊断、制定治疗计划;辅导老师在充分听取学生们发言后,作必要点评,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鼓励大家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适当介绍一些新技术、新进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学习地点也可以安排在附属医院口腔临床中心,既有教师示范,也有学生参与操作,其目的是展示真实的典型患者治疗,通过口腔专业核心技能的运用,了解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指导,达到强化"三基"的目的。
2 开展与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相关内容的强化训练
按照现行的《执业医师法》规定,专科层次医学生毕业1年后即可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和熟悉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在学生实习结束、即将毕业之际,我们按照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考试的要点、要求、评分细则、复习方法等逐一分解,特别是实践技能考试的每一站的考试要点、操作规范、易犯错误等,逐一讲解和示范,并完全按照正式考试的器材、设备、评分要求,组织模拟考试,力争人人过关。
3 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开展专升本考前辅导
随着社会对口腔医疗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为提升学生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专升本的要求,实习结束后,利用学生相对集中的时期,我们会组织专班开展相应科目的考前学习辅导,对大学期间的核心课程进一步梳理,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毕业生专升本的录取率,为学生深造与发展打开一扇大门。
4 开展职业规划、创业知识实践教育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状况,为缓解学生就业焦虑,帮助学生认识口腔医学专业执业特点、行业发展状况,结合国家、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帮助学生完善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力,达到学生、学校、社会共赢的效果。
5 组织专题座谈会,了解教学薄弱环节,以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每届毕业生实习返校后,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座谈,回顾近3年的学习,以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共同分析本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以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篇10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医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重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口腔医学生是医学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为口腔医学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保障。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是人的大脑与医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口腔医学知识的一种重要能力,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口腔医学这门学科具备很强的严谨性,也有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跟其他医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有助于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还能够促进口腔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成效。第二,站在社会层面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让发散思维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学校的责任非常重大。对于口腔医学专业来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还要明确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把这些固化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去。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要从口腔医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要求学生人文科学知识与口腔医学知识之间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需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在引导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本身已有的结论方面,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知识的补充以及方法的介绍,鼓励学生质疑。在知识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跟学习成效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下,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效。在教学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问题,也愿意花费精力去探索知识点,这样的求索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从这可以看出,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多么重要。比如,案例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口腔医学经典案例教学,教师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产生良性互动,大家在一起讨论、探究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比如,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把学生根据实际特点分成不同的小组,这些差异化明显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自己对问题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3.注重教学反思,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口腔医学教师针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明确教学优势,查找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重复问题的再次发生,让教学成效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口腔医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一定要转变认识,重视教学反思,决不能因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而麻痹大意。通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跟同行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先进典型。事实上,教学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双向活动,教师需要关注的不只是自身在教学中的方法和表现,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不在教师的备课范围之内。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比教师预想的多,这些都给专业教学注入了很大的活力。所以,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创新点和闪光点记录下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还要实现“做中学”。对于口腔医学来说,其实践性与操作性都比较强,要求这个专业的学生具备临床诊断、技工以及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育活动跟实践结合在一起,正确把握基础教育跟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口腔医学实践的时候,要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不能因为单纯的实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在实施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建立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发展,能够科学有效的?M织实践活动,,从石膏牙、蜡牙雕刻到印模制取、灌注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口腔医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都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方面给予相应的启发与指导,进而扩展其专业知识,进而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