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赏析范文

时间:2023-03-24 14:0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诗赏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诗赏析

篇1

1.同传统商店的比较

做为一个虚拟的商店,网上商店具有很多新的特性,以下这些是它的优势:

其营业成本完全有理由比传统意义上的商店低得多:不需支付昂贵的店铺租金,花费浩大的装修;

不需要将大笔的流动资金作为货物而沉泣在店里,可依靠“零库存”管理,缩速资金周转的周期,可以加速周转;

同时,网上商店更容易开拓全场市场,国际互联网,www顾名思义体现了全球的一体化;

实现24小时营业,不需要营业员,网上商店可以被设置成一个自动售货机;

可以多媒体促销,各种文字,图象和动画,声音,让受众全方位感受广告诉求;

依靠客户数据库能够提供全新的个人化服务等等。

这些特性使网上商店充满生命力,很可能成为传统商业的有力的挑战者。然而,优势必须要依靠规模效应来体现,比如营业成本,其中相当部分是固定成本,按照最节约的预算,假设每个月房租连水电1000元,电脑和营业人员工资3000元,ISP收费(主机托管或专线贵得多)500,上网和通信500元,哪怕一笔业务都没有,光这些就起码开销5000元,何况还有设计开发与各种软硬件的投资等等.摊薄成本必须以业务量的扩大为前提,要以优势价格来吸引顾客,商店就必须使成本比传统商业更低,业务量越大,成本的优势越明显。进入良性循环的关健是业务量。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网上商店的月销量及不上产品在专卖店一天的销售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目前网上商店存在的问题

整个业界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经营意识的滞后和相关资源的缺乏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首先,虽然几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00%,但由于基数过低,中国大陆上网的总人口目前为止才2,3百万。按照市场营销理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的公式,网上商店的市场因为人口的因素已经打了大大的折扣。等到哪一天,那些能自由地进超市采购的市民们也都能够方便的上网购物了,我们的网上商店才算真正开在大城市里了。

其次,上网的亚群体和消费方式的领先采用者,二者的人群是几乎是重合的。可是,就算那些网上商店的潜在顾客,其在网上的购买意愿由于种种原因也被打了折。电信高昂的收费和太低的传输速度,让很大部分人远离了这个商店,如果买一瓶3元的汽水要花十分钟的时间和一元以上的通讯费,会有多少人的常规反应行为会是在网上买汽水呢?何况网上的售价目前只是象征性地低于传统零售企业。此外,网上购物与人们传统的一手缴钱,一手交货的商业理念有较大的冲突,人们对网上商店的认知度是空白,不太愿意冒风险。最典型的例子是集团采购。比如在采购一批办公用品的环节当中因涉及隐性收入和采购风险,而少有员工会主动提了为节省经费到网上商店采购。这些问题,关键在网络基础平台,等到年底高速网建成以后,肯定将带动上网购物的热潮。

此外,如何吸引有高消费力的人群,众多的网上商店正在进行努力而艰苦的尝试。实践证明精神消费品是一个好选择,目前营业额比较高的花店,书店,成人用品店几乎都是此类商店。

外部环境问题的确存在,但几乎所有的因素都在朝积极的方向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条件的改善,成熟,目前的问题将不成问题。

在当今的所谓注意力经济时代,要是认为开一家盈利为目的的网上商店,只需要常见的三步曲:注册域名,租虚拟服务器加制作网页,那么,直接的后果将是商店顾客聊聊,商品乏人问津,结局可想而知。目前的网络界尚未进入有序阶段,价格成了建网站的唯一竞争阶段。当然谈不上专业服务,就说网站的宣传推广,在美国,建网站和推广网站的费用平均比例是1:1。不推广网站等于产品不做广告。而目前网上商店没钱的不搞推广,有钱的也不搞,片面追求软硬件。忽视市场的作用。

网上商店从立项到建设,一切对商家和投资者来讲都是不同的,经营怎样的商品,市场定位,价格策略,客户分析,市场调查乃至投资决策,发展战略,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等,缺乏专业服务,企业就连将商品运到顾客手中这么一个小小的环节都解决不好。要应付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在是力不从心。

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同业者之间既没及有联合,也不存在竞争,各自为战,自生自灭,怎能同发展了那么长的传统商业相抗衡?商店的营业额及不上连锁超市的一个分店,又怎么说服供应商给你最优惠的折扣呢?缺管统一有效的管理,相关的法规还来不及制定,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誉度就有所保留,而那些Market-Leader,也吃不准一旦出现纠纷,比如退货,顾客拒收商品及投诉等情况应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政策对先行者实质性的扶植尚未出台,谁都不愿意成为后来的同行的失败案例。大企业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网上还缺乏在竞争激烈的低利润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而在传统商业中,他们无疑至少已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与心理承受能力了.

3.真正的风险

现在流行的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判断一个网上商店的经营是否成功的标志是它目前是否盈利。如果一家网上商店进入了盈利期,就是成功的,否则,诸如“凋零”,“失败”等等字眼往往会便接踵而来,按照这条标准来衡量的话,Amazon,Infoseek等企业都该关门宣布破产,因为它们在成功地取得风险资金的支持,又成功地上市以后,仍然在经营中处于亏损状态,更不用说NASDAQ市场上的其它网络企业了,就算雅虎,美国在线,也经历过相当长的投入期,然而,在股市上创造神话的正是这些“亏损”或“市盈率”极高的企业。美国的资金市场比中国的要成熟得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因只有一个:一个网络企业目前的盈利状况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有没有盈利的可能性,是市场份额和发展前景,这是判断一个企业,一只股票好坏的标准。只要将来肯定能盈利,就有资金愿意投入,这种盈利能力的放大机制便是美国网络界根本不缺钱的原因。在我国,网上购物的环境日益成熟,整个市场日益显现,而目前几乎所有的网上商店都还没有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这样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走一条平稳发展的道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进则退,不能快速膨胀,早晚会被淘汰,网上商店的命运应该由资金的出入口是否畅通来决定,而与目前的盈利状况几乎毫无关系,网上商店非常需要资金后盾。美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放大机制,才使网络企业活到了盈利的这一天。

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一旦中国的电信市场进一步放开将会带来的冲击,越是成熟和开放的市场,大资金越愿意进入,企业之间的较量,也会越多的取决于资金对比的状况。外国企业在资金,技术上存在巨大的优势,就目前状态而言,如果愿意,它们可以轻易打跨几乎国内所有的网上商店,以网上花店为例,98年美国的1-800公司以32,000,000美元,近3亿人民币的价格,买断AOL鲜花专营权,因为有资金市场的支撑,它们出得起这样的天价,国内的企业光依靠自己的力量如何竞争?国外的众多商业网站每千访问人次的购买率大大高于国内同行,为那些兼职广告者提供的佣金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的支付能力,毫无疑问,一旦市场保护被取消,它们简直可以随心所欲地掠夺市场份额。而国内同行将无立锥之地,网络就是有这个特性:如果你经营饭馆,在离你200公里以外开一家再大的饭店也未必会对你造成致命的影响,而在网上,鼠标一点,物理空间消失了,网上购物,一个市场只需要,也只允许一两家企业生存。市场必将趋向繁荣,同时,竞争和淘汰也将出现。

企业上网成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如果建立了网上商店之后,期望在线销售额在一个月内超过一家专卖店并且实现盈利?那么,上网企业十有八九会感到失望。要知道,涉足网络的企业通常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投入期,国外投资者主要的利润来源是企业在NASDAQ市场上市后股权转让所带来的收益,而不是营业收入,网上的企业帐面亏损的比例至今为止是相当高的。

然而,一家专业网络服务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完全可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考核。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

一.网站的质量

1.网站的技术水准:防火墙,数据库,JAVA和CGI程序等都是影响网站技术含金量的重要因素,相同内容的网站,采用的高级网络技术越多,建设网站所需的工作量也越大,网站的价值也更高。

2.界面美观程度:成功的网站必定和企业的CI相符合,有明确的设计思想,统一的界面风格。粗制滥造的网站只会是文字和图案的堆砌,设计上没有灵感,也体现不出企业的经营方针。

3.实用程度:从浏览者的角度来考察一下网站,能不能最方便地找到感兴趣的内容?网页的下载时间是不超过20秒还是长得让人无法承受?一般来说,网页的大小最好不超过100K/页.如果网站的浏览者中回头客比例超过15%,就说明这的确是个有吸引力的网站。

二.服务的好坏

1.网站更新是否及时:网络公司能否保证上网企业最新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上网,并且使企业的决策者随时了解顾客的动向?体现网络的信息双向传递特性必须依靠服务为保障。即使仅仅以宣传企业形象为目的的网站,更新周期也不宜超过30天,而信息则必须每天更新。

2.推广网站的能力:好的网站也必须依靠推广才能发挥作用,只建站,不推广,就象拍了一部精彩的广告却没有播放。以最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地提供专业推广咨询服务,是上网企业取得预期效益的关键,也是衡量网络公司服务的重要标准。推广网址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在线的邮件广告,网络门户站点Banner广告,交换链接,搜索引擎登录,传统媒介如电视,报纸,名片,印刷资料等,都是可行的选择,好的推广方案,应该是全方位而且性价比高的。请记住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免费资源,网络世界免费资源非常丰富;二是钱要用在刀口上。知名的专业网络广告商,如搜狐,新浪和索易等,都有完整的报价系统,严谨的定价体系,按照CPM(每千次页面浏览)等国际公认的指标出售广告产品。

3.是否提供完整的上网方案:上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软硬件配置,网页制作,域名申请,人工费,服务器和网络开销乃至人员培训,必须有完整的可行性分析和策划,企业才有可能以明智的发展战略来规划在网络上的发展步骤,避免决策失误。

三.成本控制

1.收费标准:企业通常最感兴趣的问题。必须注意的是,脱离质量,单独的来看价格是没有意义的,要比较价格,最好先搞清楚对方提供的服务内容。比如:租用虚拟服务器,10M每月收费从免费,几十到上千元都有,但是服务器的可靠性,网络传输速度,入口本身提供的浏览人次等都不同。便宜未必是好货,企业的选择应该同自己的地位相称。

2.协调的性价比:著名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由许多木板做成的木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最低的一块木板的高度。要让每个浏览人次,每笔在线订单有最低的TCO(总体拥有成本),就需要设法避免一头高,一头低的“翘脚”现象,合理配置资源,努力克服瓶颈。

3.可扩展性:就象人们在选购PC时会充分考虑到底板对CPU升级,内存扩充的支持性一样,网站的软硬件是否有升级的可能性非常重要,谨慎对待非主流产品才能保护在网上的每一分钱投资。

四.收益情况

1.市场拓展:如果企业收到海外或是任何以前没有客户的地域来的订单,哪怕仅仅是购买意向,则上网真正的扩展了企业的潜在市场,企业决策者不要相信“您的形象会被全世界看到”之类没什么明确商业价值的话。

2.收集顾客信息和反馈:在线信息和市场调查是网络非常有用的地方。建立了网站,就要尽量发挥其功能,而不要再花大笔资金委托市场调查公司来对你的顾客做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完全有理由交给网络服务商来完成。

3.在线销售:最直接体现网站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在线市场份额,而不是眼前是否盈利最重要,要知道,现在网上的每笔业务在不久的将来都是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营业和资金运作收益的。充分研究其发展趋势,必要的时候加大投资力度。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因此,商业化的,有实用价值的在线销售,是网络服务商所能提供的最佳服务。

篇2

表一沪市B股重组题材个股近期市场表现(1999.4.1-2000.10.31)

单位:美元

上表中列出的这些个股都是沪市近年有重组动作的B股上市公司,在考察期内的平均涨幅是264.86%,其中二纺和凤凰分别达到414.28%和413.89%,而同期股指涨幅为157.59%。可以看出,重组板块在B股这轮止跌回升的行情中表现远远强于大盘。那么B股市场重组题材的产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在市场以后的行情中又将会有一番什么样的表现呢?

一、B股上市公司重组的背景

(一)市场长期处于弱市,规模萎缩、发展几近停滞。

长期以来,B股市场都在一种“鸡肋还是金块”的怪圈中挣扎。其绝对价格的偏低使得人们普遍认为其投资价值是被严重扭曲的;另一方面,大多数B股公司业绩大幅衰退甚至亏损的状况又与境外基金的择股原则相背。整个市场在长达6、7年的时间里一直涨少跌多,被一种阴跌不止的气氛所困扰。92年5月两市创下历史最高点(沪市140.85点,深市2679.26点)之后股指便不断下探,中间虽也有过几次比较大的反弹行情,但均未能使其摆脱下降通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99年3月份沪B股指跌至历史最低点21.24点。99年4月份,在政策面的支持下B股方绝处逢生,走出低迷,再现普涨现象。二级市场的长期低迷使得新股的发行节奏亦非常缓慢,甚至一度陷于停滞。沪市B股1998-2000三年内仅有5只新股发行上市。

上市公司业绩水平低、对境外资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是B股市场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来看看近几年B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97、98、99三年的每股收益平均值分别为0.186、0.107和0.0606,呈逐年下降状态;亏损情况是97年3家亏损、98年6家、99年8家;平均亏损值这三年分别为0.234、0.378和0.482。可见B股上市公司是每股收益逐年下降,亏损公司逐年增多,亏损程度逐年严重。改善上市公司质地已经成了恢复B股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重组板块”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应运而生。

(二)老牌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影响了B股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水平。

55家沪市上市公司中有34家是95年前上市的老牌国有企业,占62%,其中24家属工业行业,占到这些公司的70%以上。这是因为B股市场建立之初预选企业大多是传统型的国有企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许多公司由于并未能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所有者出资不实、内部管理落后、历史负担沉重、技术改造滞缓,以及产品市场萎缩而导致的销售和利润率下降等种种因素使得其业绩大幅滑坡,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严重亏损。市场竞争力和适应性都相当薄弱。97年的亏损企业二纺、水仙、金泰;98年亏损的中纺、永久、凤凰、大江、钢管和水仙以及99年亏损的中纺、永久、钢管、物贸、自仪、水仙、汇丽和大化。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牌上市公司,他们莫不挣扎于亏损或微利的困境中,而且还拖累了整个B股上市公司平均业绩水平。利润和价值向来是资本流动的源动力,一批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老国有企业何以能够吸引增量资金进入B股市场呢?相反还连带地导致一批绩优股比如东信、龙电、海欣、鄂绒等投资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样一来,资产重组就成了B股老牌上市公司重新焕发生机的应时之举。

二、B股上市公司重组的现状

以沪市为例,97年以来,包括真空、二纺、中铅、氯碱、轮胎、冰箱、凤凰、英雄、三毛、友谊、龙电、上菱以及陆家等多家公司采取了力度或深或浅的重组措施。可以看出,他们绝大多数属于或微利或亏损或业绩经年滑坡的老上市公司。重组方式主要有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和收购兼并等。不同的重组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绩效。有的通过重组,业绩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如真空、三毛、上菱等。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出真空97年每股收益比96年增长了8倍,99年比98年翻了一番,而上菱每股收益99年较98年增长了16倍;有的公司重组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比如凤凰、轮胎等;而有的公司则刚刚公布重组信息如陆家等。本文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6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案例来作一个考察(资料来源于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其公司基本情况见表二。

表二案例公司基本情况

可以看出我们所选取的六家公司都是上海B股市场90年代初上市的老国有企业,属工业行业,曾经都是各自所在领域的排头兵,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业绩,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遭遇了债务重、产品结构老化、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导致了亏损严重或业绩大幅滑坡。如二纺97年亏损达0.307元;凤凰98年亏损0.406元;而轮胎2000年中期亏损0.29元。相应个股在当时B股市场的表现也一落千丈。在表三中我们列出了这些公司近年重组措施,并对此作一分析。

表三部分公司资产重组案例

可以看出我们所选取的六家公司都是上海B股市场90年代初上市的老国有企业,属工业行业,曾经都是各自所在领域的排头兵,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业绩,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遭遇了债务重、产品结构老化、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导致了亏损严重或业绩大幅滑坡。如二纺97年亏损达0.307元;凤凰98年亏损0.406元;而轮胎2000年中期亏损0.29元。相应个股在当时B股市场的表现也一落千丈。在表三中我们列出了这些公司近年重组措施,并对此作一分析。

表三部分公司资产重组案例

1、900901真空

出发点

97年11月份公司将所属上海电子管厂资产有偿出让给广电集团;

98年6月向广电集团转让公司所持有的上海嘉汇达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30%股权;

99年3月受让上海久事公司所持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13%股权;

99年12月公司将所持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15%和5%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上菱电器和上海工业投资公司;

2000年2月公司受让上海广电集团所持有的上海广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0%股权。

改变销售和利润下降的趋势,调整产品结构,获取新技术,提高整体资产质量,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

2、900902二纺

99年底向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有偿转让公司所持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两家公司法人股,作价15325万元,并将所负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宝山支行12294.6万元债务转让给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余额3030.4万元由集团公司2000年6月底之前付清。

2000年10月份,公司将持有的长期投资股权“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1350万股股权转让给太平洋集团,涉及金额为人民币10530万元。同时转让债务5625万元,余额4905万元由太平洋集团在2001年6月底之前付清。

通过法人股转让及负债转让,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减轻公司的债务负担,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3、900909轮胎

2000年8月份,公司以3.2亿美元的价格将下属之乘用轮胎厂、载重轮胎厂、上海钢丝厂吴淞新厂区的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及所属轮胎研究所的部分设备转让给中外合资上海米其林双钱回力股份有限公司。轮胎橡胶由此分批获得3.2亿美元的现金收益

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资产负债比率,改善财务状况;借助与法国米其林的合作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业务,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4、900910冰箱

2000年5月份公司以自有资金向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回购国家股4206.2753万股,同时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承诺用公司向其回购国家股股份所得款项受让本公司投资的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31%的股权;

2000年10月份公司以1美元价格收购三菱电机持有的上海森林电器有限公司50%股权。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占森林电器69%股权。

改变业绩滑坡现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5、900916凤凰

2000年8月份公司将下属的六家子公司股权合人民币31224.30万元转让给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

2000年10月14日公司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草签了在高科技领域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的意向书。双方将在环保、新材料、精细化工三方面先行展开项目论证。

改善财务状况,改变产品结构,寻找新的投资和盈利机会,谋求多样化经营。

6、900925上菱:

公司在97年底与98年底连续两年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通过部分资产和股权置换转让方式进行实质性的资产重组。

调整产品结构、加速资金回笼、提高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和竞争能力。重塑国内家电行业领先企业的形象。

从这几家公司重组的基本出发点来看都是着眼于公司不良业绩的改善。这在我国上市公司重组案例中具有普遍性。但手法和力度又很有区别。我们可以把六家公司的重组分为四类:一类是以二纺B为代表,连续两年年终转让股权和债务,目的很明显是为了突击减轻公司的债务负担,改变亏损状况,重组手法就显得比较单一;第二类可以包括真空、冰箱和上菱。其重组的出发点是为了摆脱所属行业销售和利坡的困境,获取新技术,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保证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因此在重组中眼光就比较长远,力度也大得多;凤凰可以归属第三类,由于产品市场成熟或萎缩,利润率下降,希望通过重组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涉足新兴行业,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老牌B股公司重新选择行业定位的一个尝试;类型四是轮胎B股,通过与外资企业联姻,获得扭亏为盈的足够资金,同时提高品牌竞争能力,而外资公司---米其林公司则通过合资企业的桥梁作用,实质性控股轮胎橡胶,达到间接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目的。这就是B股公司资产重组类型的一个新的尝试了。

三、上市公司质地改观是B股市场枯木逢春的源动力

99年4月份以来B股已经走出谷底,步入恢复性上涨阶段。今年10月份周小川主席针对在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中,B股市场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指导性阐述,他指出,中国将按WTO谈判的承诺,允许外国证券机构通过其在交易所设立的特别席位直接进行B股交易,并随条件的成熟,允许外国符合标准的企业到我国股票市场发行上市,改变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这使得B股市场的发展前景豁然开朗,B股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就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其实说B股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试验田也好,最终与A股市场合并也好,落实到市场本身,推动后市行情继续走高的动力就是增量资金的进入,源动力则是上市公司质地的改善。我们认为对于身处夕阳产业无力翻身的老牌B股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重新焕发生机在目前的经济、市场环境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B股市场的发展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管理层的关注。从允许纯B股公司增发A股、新上市B股公司行业结构的改善等我们都可以看出,尽管发展方式无定则,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有利于上市公司基本面彻底改观的措施必将会被逐步制定和落实。

二、资产重组和资产置换受到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崇和支持。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重组的进行。99年上海市上市公司重组的重点就是工业类上市公司,此类公司中B股上市公司占了很大比重。制定的重组目标是争取让上海工业类上市公司的净投资回报率在2000年达到8%-9%。

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B股的市场地位已经不再局限于是筹集外资的渠道。外资企业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将给B股上市公司的重组带来冲击,更带来机遇,新的重组方式和格局亦将由此出现。

篇3

1、看标题

题目是诗歌的窗口,诗歌的多数题目都能明确交待其写作主题与类别。如标题中有“怀古”“咏怀”的一般是怀古诗,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物象”为标题的一般是咏物的诗歌;题目中出现“塞”“征”等字眼的多是战争或边塞诗,如《凉州词》、《少年行》等;有“送”或“别”等字眼的一般是送别诗等等。

2、析背景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才能全面合理地理解诗歌的言语。如: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的时代,他的诗反映了官吏的贪横与他们豪华奢侈的生活以及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读《卖炭翁》。再如辛弃疾、陆游、屈原等,他们一生图志不能酬,诗歌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其它的如李白、苏轼、李清照等的诗歌,多与他们鲜明的个性相统一。

3、抓关键词

关键词就就是是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现主旨的字词,就是诗眼。如《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万千思绪;“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情。捕捉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捉住了诗歌的灵魂。

4、感受诗歌情感意境

诗是抒情艺术,诗人通过言语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其中,读者如果读懂了诗人的情感,就能与之相通地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这个感情接受的过程,就是对诗的抒情美的鉴赏。诗是言短意长地感染人的文学,以含蓄为上乘。读诗,通过反复咀嚼,密咏恬吟,得到一种意味,读诗读出味来,说明触及到了诗的弦外音,鉴赏到了诗的含蓄美。“意与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首诗读的遍数多了会有这样的感觉,或为诗人的感情打动,或为诗中气氛包围,或为诗中的自然图景吸引,这便是诗的意境。

二、用好“阅读、感悟、联系、总结”四种手段

如何从上述的几个维度去赏析诗歌呢?这需要一些技巧作为支撑。笔者认为:应该用好“阅读、感悟、联系、总结”四种手段基本的手段来赏析诗歌。

1、抓好阅读关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只有对诗歌的题目、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有了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读者才能在此基础上去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认可作品进而学习作品的创作手段与方式方法。同时,阅读文本也是获取大部分感性材料、鉴赏诗歌的唯一和先决的条件。那么,如何去读呢?首先,要设置好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相反的诗歌,在比较中读。可以慢读,也可以快读,还可以不快不慢、抑扬顿挫地读等,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与情感。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同时,通过读还可以抓住关键词,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等。“阅读”虽然只是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的轮廓,却给鉴赏奠定了基础。

2、感悟是关键

悟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比阅读更高级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和技巧的过程。那么,我们悟什么呢?我认为:要悟诗歌的情境与关键词。首先要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揣摩,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营造出的氛围、《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的意境、《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基调等等。其次要悟关键词,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二字,我们要教会学生从词的本义入手,去悟其在诗境中的深层含义。

篇4

■上市公司依赖“体外循环”生存的状况没有改变

■股权结构的集中化导致募集资金投向转移和利润转移

■募股本身存在资本掠夺

■股权壁垒和市场分割形成新的制度利润转移

2000年度是中国证券市场市场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一年。在新股发行市场化、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主体、拓展上市公司融资多种渠道、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统一股权、打击黑幕和违规、违法活动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应该说,市场正在规范、净化的过程中。

但是,在这种新陈代谢的交替之中,上市公司也面临着大浪淘沙的生死考验;这些公众公司的投资者,也同样面临着检验去伪存真能力而适者生存的考验。因此,2000年年报给我们的启示就不再仅仅是对企业现实业绩好坏的判断,更多的则是要我们努力发现其生存能力的强弱,发掘上市公司及其环境、制度本身造就的盈亏的必然性。

盈利有所好转,但是资产流动性尤其是企业造血能力依然整体偏弱

一般投资者总是以净利润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市净率和市盈率等指标,来判断上市公司业绩的优劣。

2000年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普遍较快。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收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二是股权投资和资产转让等带来的非经常性收益。由于市场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个别行业以外,上市公司兼营业务对利润的贡献正在加大。

而向三类企业开放入市,使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加到战略投资者队伍中来,反映在年报中,就是年末投资收益的比重明显高于2000年中期。

另外,资产转让也成为部分处于“企业再造”的老绩优股维护绩优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上海金陵”(600621)在保持连续8年30%以上速度扩张以后,2000年度的非经常性收益却占到净利润的一半以上。

此外,在过去两年当中,“四项计提”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报表剥离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之一,超前计提以及新上市公司比重的增加,使2000年年末非经常性损失所导致的亏损公司比重有所下降。

但是,这不能说明上市公司整体具有成长性。历史上众多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突然”巨亏,都是建立在企业长期丧失资产流动性的基础上的,因而一旦利润转移成为不可能时,企业就会迅速“链式崩溃”。中科系、ST“猴王”(0535)都是如此。这说明企业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性质。

但是,2000年年报给我们的整体印象却是,在净利润增长普遍较快的同时,净利润之中包含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长却相对较慢。如截至3月21日公布的418家公司中,平均每股现金流量为0.358元,虽然较1999年的均值0.247元增长近50%;但是,其中56.22%的增长在80%以上,其中大部分与当年筹资活动有关。

据统计表明,平均每家上市公司2000年中筹资现金在1.2亿元以上。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不仅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表明了企业自身“造血”的能力,是企业能持续发展的根本。

分红虽然有新改善,但是上市公司依赖“体外循环”生存的状况没有改变

自1990年以来,上市的1282只股票和基金中,竟有448家从未进行过任何分红派现,这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只具有融资功能而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的实证。在2000年中这一状况似乎有所好转。

截至3月30日公布年报的695家上市公司,转增股和以送股或直接派现分红的有501家。与1999年959家中只有372家分红相对照,具有明显的好转。但是,我们注意到,分红虽然趋于普遍,但是能力实有萎缩。

1998年最高派现的“五粮液”(0858)是10派12.5元,1999年最高派现的“南京高科”(600064)是10派8元,2000年迄今为止最高的“宇通客车”(600066)只有10派6元。尤其是我们注意到,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只有每股派几分甚至几厘的象征性分红。

究其原因,是有关部门提出了不分红不准再融资的要求,而实际上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公布分红的同时,都有再融资的计划和要求,这说明,上市公司追求的还是融资而不是如何给股东以回报。企业的生存并不是生产经营行为的利润创造,而是通过资金和资本流产生的维系作用,依赖体外循环来生存。

因为经营仅仅产生所谓“权属”而没有“利益”,现金仅充当了“剂”或被用来置换“凝固资产权”。既然没有形成“利润创造”,那么产生的所谓“效益”就只能是“利润转移”的结果。这必然是一种“零和”交易,即获益一方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损失基础上的。

现金分红同样隐藏着大股东的套现欲望。分析1990年以来上市流通的1282家股票和基金后发现,派现最高的二十几家股票中,除“佛山照明”(0541)、“深发展”(0001)和“深南玻”(0012)3家以外,其余均为控股股东持股合计在50%以上的。

按照“同股同权”的规则,大股东从上市公司取得的现金回报远远高于公众股东。这还不算通过股权抵押融资等得到现金流。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取得股权的成本、参与上市公司管理、投资决策等诸多方面的权利,公众股东仍处于极端劣势的“同股不同权”的不平等地位,但是,在利益分配上,大股东还是要求“同股同权”的。在2000年度中,这一状况也并没有改变。

股权结构的集中化,使募集资金投向转移和利润转移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

2000年年报再融资要求中最突出的,是只向公众股东融资,如果配股募集资金真正投入到上市公司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中去,那么企业未来的盈利回报,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更多的资本收益,那不是好事吗?

问题在于:企业需要“血”,不需要偿还的血。对于没有“利润创造”尤其是“现金利润创造”的企业,间接融资只能提高负债,从而加剧恶劣的财务状况。直接融资可以使上市公司迅速“回春”,更重要的是,使控股股东获得更多回旋余地。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企业以国有大中企业或者地方窗口企业为主。按照《公司法》规定,发起人法人股不少于总股本的35%。而实际上,由于从国企分拆部分资产上市,实际上大股东往往就是一家,或者存在十分密切复杂的从属关系、股权链或关联,其中很多是绝对控股。截至2000年底,有375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国家股比率在50%以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0%以上。由于上市公司股权主要集中在少数控股大股东手中,投资的项目往往成为进行利润转移的跳板。

其主要表现在:1、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与母公司(或控股股东)合资、甚至直接投资于后者的项目中,使上市公司实际上是给大股东募集资金;2、募集资金虽然投资于上市公司项目,但将项目或者产品廉价转移给母公司,形成利润转移;或者以流动性质较差的甚至是不良资产置换现金或者项目,达到利益转移目的。而一旦发生母公司向上市公司进行利润转移的现象,则意味着后市将有新的募资行为出现。

募股本身存在资本掠夺,认股成本差异和资本公积金转移是两个重要形式

2000年年报中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整体提高,但是,这种提高主要与融资有关。募集资金和股权变化本身所形成的“利润”转移,实际上是更直接、更快捷的掠夺。

一是认股出资成本不一样:公众股东参与配股用的是流动性很强的现金。但是,大股东以资产参与配股,资产实际为评估值,通过会计手段,实际出资往往物无所值。如评估为1000万元的资产未经折旧,在参与配股后在上市公司中迅速折旧缩水;或者出资资产本身就是上市企业廉价转让给大股东的,而用来“反哺”。即便大股东以现金参与配股,但是,资金长期不到位,或者计入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待配股后以股权进行抵押,都是在没有实际出资的情况下赢得了更多的股权。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公众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出资的成本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后者的真实价值大打折扣,认购成本远远低于公众股东。

二是公积金掠夺:向公众股东发行股票,不管是发新股、增发还是配股,都是溢价发行,超过发行面值的部分,作为资本公积金“借”给上市公司支配。但是,在新股发行时,尽管发起人也是采取了资产折价的方式缴纳了部分资本公积金,但是,其缴纳比例远远低于公众股东。

例如:某企业发行股票发起人每2元资产按照50%折算为1股,超出部分作为资本公积金,即每股缴纳1元资本公积金;但是公众股发行价为6元/股,每股缴纳资本公积金5元,假定发起人股和公众股各占50%的话,则募股后,资本公积金被平摊,每股资本公积金为3元。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生任何交易的情况下,发行前后,发起人法人股每股就多占有了2元资本公积金,而公众股股东失去了2元,权益已经发生了转变。当企业发生亏损用资本公积金补充亏损时,或者在未来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来返还股东利益时,公众股东实际上承担了更多责任或获得较少的股权。

实际上,在配股过程中也是这样,当大股东放弃配股而只向公众股东配股募集资金时,意味着大股东由于资本公积金平摊而获得的额外资产或股权是没有成本的。相反,通过配股,大股东控制了更多的资产。

控股权以及配股规则,导致“制度利润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2000年开始,中国证监会明令禁止国家、法人股股东以非现金资产参与配股以消除认购成本差异。但是,这促使许多上市公司在“积极减持国有法人股”的幌子下,非流通股股东放弃配股权,从而进一步达到资本公积金掠夺的目的。由于这部分资本公积金的转移,所导致的大股东新的利益和股权是没有成本的,事实上,配股价格越高,资本公积金的转移越严重,企业净资产的“升水”越明显。

从这点意义上讲,新股发行和配股价格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逐渐升高,对中小散户是不利的,不利于投资成本的平均化和利益分配的公平化。

股权壁垒和市场分割形成新的制度利润转移,加大了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的非经常性收益

在上市企业质量越来越差,难以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要求持续融资,而“企业再造”又迫切需要资金注入支持时,增发成为2000年中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手段。

向战略投资人、基金等配售引入了新的机构投资主体,向老股东配售和向新股东网上发行并举丰富了发行体制。但是,当原法人股东继续“转移”资本公积金的时候,新的“制度利润转移”又出现了。

例如:“金健米业”(600127)增发5000万A股,其中向8500万原公众股股东按照10∶3配售,其余向战略投资人、基金配售,向社会网上发行。

按照上交所“流通市值守恒”的除权规则计算除权价:2001年1月3日股权登记日这一天收盘价为16.94元,以16.10元/股增发价格计算,则除权价为(16.94×8500+16.10×5000)÷(8500+5000)=16.63元。但是,原公众股东会发现:如果除权前自己持有1000股“金健米业”,参与10∶3配售后所投入的总成本为16.94×1000+16.10×300=21770元,除权后则只有16.63×1300=21619元。在还没有扣除任何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值已经损失了151元。

造成这种“制度损失”的原因在于,新增发的A股并没有全部给予老股东,而将近一半的增发A股给了战略投资人、基金和其他新公众股东。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股东以16.10元的认购成本除权后,在没有进行任何交易的情况下每股就“升水”了0.53元。

其实,这在所有不单独向老公众股东增发A股的股票中,都是一个普遍的事实。投资者不妨自己检验。

这说明:一是,旧的除权制度规则在新的发行体制下产生了不公正利益差异;二是,有获得“制度利润”一方,就有承担“制度损失”一方。这是一种“零和”交易。市场必将修正这种制度利益差,如老股东承担了“制度损失”而惜售,导致股价除权后产生上升动力。

而作为战略投资人主要成分的上市公司,在利用短期闲置募资参与配售时,也就获得了超额利润。

■文/湘财证券郑乃旭

1999年3月下发《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公司配股的条件及申报程序做了明确规定。配股条件为:

(一)上市公司必须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分开,保证上市公司的人员独立、资产完整和财务独立。

(二)公司章程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已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进行了修订。

(三)配股募集资金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

(四)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募集资金使用效果良好,本次配股距前次发行间隔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1月1日-12月31日)以上。

(五)公司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上市不满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按上市后所经历的完整会计年度平均计算;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

(六)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七)本次配股募集资金后,公司预测的净资产收益率应达到或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

篇5

关键词:熵理论快递市场分析。

我国的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利润丰厚、潜力巨大的行业。近几年国内快递业每年以30%的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已超过了200亿元。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加入WTO物流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国内快递行业格局的打破,国外快递企业大举扩张,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外贸、民营等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外国“列强”资金雄厚,硬条件优越,品牌优势显著,国营“巨头”网络完善,背景深厚;而民营快递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这场竞争中的生力军。由此可见,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的竞争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包括了不同的活动主体和不同层面的竞争内容。所以用熵理论来进行分析,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一、熵理论综述。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在《热之唯动说》一书中首次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熵。这标志着熵概念的正式诞生,但此时的熵理论的研究还局限于热力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在美国的出现,熵理论以“信息熵”的形式蔓延到非热力学领域。经过麦克斯韦、波尔兹曼、杰尼斯、维纳、普利高津等人的努力研究,熵的泛化应用迅速在经济、城市规划、决策分析、人工智能与哲学方面展开。1923年科学家普兰克首次将“熵”引入中国,随后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熵理论的研究学者,很多学者开始尝试着把这概念用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学者将熵应用在企业的知识管理、品牌扩散和企业效益评价等领域中,但是将熵应用在竞争态势和战略分析中的并不多见。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用熵理论来分析直国的快递市场的竞争态势。

2.熵思想概述。

熵是一个广延量,是微观态数大小,分子运动混乱程度的度量,这就是熵的统计意义,从通俗的意义上来理解,熵的含义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对于任何一个系统的熵都遵循以下原理:

(1)基熵原理;(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3)测准原理。

二、基于基熵原理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力与分析。

任何系统都有个基熵,而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域。这里的能力域不仅仅是企业的业务领域和范围,还包括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的竞争能力所在。由于每一类企业在发展历程和能力的积累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有所不同。在这种快递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竞争努力都在大举攻城略地。根据它在经营能力和业务范围上的不同,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域。

1.现有市场主题的能力域。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中,竞争主体有以下三类:外贸快递企业、中国邮政和国内其他快递企业。外贸快递企业主要是以DHL,TNT,UPS,FEDXE四大巨头为代表的跨国性快递企业。部分是跟随着他们的客户来到中国,主要是将中国的货物运往海外,并将海外的商品运抵中国。在中国境内现有的快递企业中,中国邮政无论从历史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中国邮政在国内快递中建立了318个城市快递邮件的查询和跟踪系统,占有国内快递业务的70%左右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中国邮政大概仅仅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在服务的质量和业务类型方面中国邮政主要承揽文件类和一般商品类快递,而对于精细快递和特殊要求的快递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来承揽。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上,除了中国邮政之外,一些由传统的运输业或者全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国有物流企业如中铁快运、中外运还有民航快递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国有快递企业。它们因为拥有巨大网络优势,在我国的区域快递市场上也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快递企业是从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型而来的,所以在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加强。民营快递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如东方万帮、宅急送、申通、大田等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已达百万之众,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递领域。

2.快递企业能力域分析。

这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的业务交叉领域,其中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企业的竞争主要发生在海外网络的快递竞争中,而民营企业通过价格的竞争在城际快递中和中国邮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快递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交叉业务领域相比较少,主要在国内的区域间的快递业务。这部分是这三种市场主体都很关心和重视的领域,在高端的快递业市场服务领域中,三家都不惜花费,夺取市场。

三、基于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的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根据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要想保持物流市场竞争的有序和高效性,就要一方面通过在各自独特的细分市场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交叉的细分市场中减少熵增,实现有序的、高效健康的市场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建议我国的快递企业应当采取合纵连横的市场策略。

四、基于测不准原则的快递企业服务创新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快递企业求生存与发展,仅仅靠对现有业务的有效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服务创新”这根生命线。服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创造当期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赢得未来的竞争。

首先,要建立服务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能够激发人员主动去探求和发现现有服务中的真空地带和能够改进的方向。

其次,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制度。无论任何一种创新总是要充满风险的,同时创新就是一种对传统的挑战,总是要面临很多阻力和困扰。所以需要从公司的制度层面对于勇于创新的人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支持。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促进创新的发生机率。组织结构是企业中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框架,扁平化的、团队式的工作方式更加能够促进创新的发生。

随着中国快递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通过在熵视角下对于我国快递业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市场竞争状态下,我国的企业能够通过合纵连横和服务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突出重围。

参考文献:

[1]任亚飞。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储运,2006,(4):79-81.

[2]紫营辉。中国快递业高局:四方势力利益博弈再度升级[J]。北方经济,2006,(2):55.

[3]韦灯明。快递争霸战[M]。东方出版社,2005:63.

篇6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要求,也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已成为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130-02

1 系统论引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它将世界视为各个系统的集合体,认为世界的复杂性在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世界的任何部分就是研究相应的系统及其环境的关系。系统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从整体观点出发,将研究对象置于系统中,分析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优的处理问题方案。

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系统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彼此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联系和矛盾。因此,在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公司管理层明确内部控制系统内外的相互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正确合理的内部控制方案,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由此可见,将系统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引入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当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未受重视。近年来,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之后,很多上市公司展开了一系列的关于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改革,可是这只是一种跟风行为,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由于内部控制成本较高,而其收益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对于管理者而言,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并不能够对企业产生很大的经济价值,未看到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很多上市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相关制度的建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致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2)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所占比例大处于控股地位,而社会公众股所占比例小且分散。国有资产“一股独大”的现象,必然导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形成大股东或控股股东操纵问题。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凭靠股权优势控制股东大会,进而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董事会难以独立,监事会有职无权,二者将形同虚设,难以实行相互制约的监控机制。二是组织机构不合理。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设计过于复杂,部门职责不明确,岗位分工不合理,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工作流程混乱,办事效率低下。三是文化理念建设缺失。有关资料表明,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不足。如果缺乏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就可能使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规定变现不满或无奈,也就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影响。

(3)缺乏风险管理机制。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于自信盲目乐观等问题,对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风险评估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造成管理层决策具有很大随意性。这种风险意识淡薄或风险管理不重视的行为,导致上市公司因为风险管理失误而引起经营不景气的案例比比皆是,如ST郑百文、长虹巨亏等。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差强人意,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4)内部审计监督不力。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往往由管理层领导且与其他部门平行,这就使内部审计的地位虚脱,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二是对内部审计的职能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强调“差错纠弊”,未能发挥“防错防弊”职能;三是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来自财会部门,专业相对单一,缺少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很难发挥内部监督功效。

3 运用系统论原理的解决对策

(1)转变内部控制理念,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程度。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管理者是否具有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是否具有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运用系统论原理有效建设以风险为导向的全方位内部控制体系。只有上市公司管理层重视内部控制,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作用,在实际行动中严格执行控制的政策、措施和程序,才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功能。

(2)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还直接决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必须优化控制环境。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体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包括股权结构的完善,也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配套机制的完善。要改变股权结构,防止大股东操纵董事会;要建立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杜绝“内部人控制”现象;要强化监事会的权力,明确监事会失察的法律责任,确保监事会责权利的落实。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公司在设置组织机构时,必须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结合业务流程特点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有效地进行职位设计。组织机构在设计时既要防止权力重叠,也要避免出现权力真空。各职能部门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牵制。三是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制度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一方面,强有力的文化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成功;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的有效可以促进文化的形成和提升。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促进良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建立。要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控制好个人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空间,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市场竞争环境风云变幻,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必须予以辨认并处理。一旦风险被辨明,就要采取有效的应对行动。对风险的控制已成为现阶段内部控制系统的重点,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建立内部风险咨询管理机构。现代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是对风险的控制,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一个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成立一个风险咨询管理机构,组织实施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运用不同的控制手段。风险管理不仅要贯彻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而且要贯彻在公司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应包括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规范、风险评估方法。其中,风险评估标准是企业自行设置的风险指标值,根据风险高低的分界点和分值范围,确定风险的大小。风险评估规范是企业制定的用来约束和评价风险评估人员的规章制度。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三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是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发出警戒信号的过程。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风险预警系统以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为依据,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或有风险并做出预警。

(4)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内部审计不仅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能够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被实施,也能为内部控制的设计提供合理建议。因此,上市公司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熟悉财经法纪、精通财务管理的优势,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上市公司可以在专项审计和期末集中审计的基础上,加强不定期审计,将某些违法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有效的监督,为高质量的信息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颖,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徐玉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篇7

写诗致谢引关注

师兄硕士毕设(毕业设计的简称)的致谢,工科男的自我修养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这句简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诗:钟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苍苍。吾有良师,授业进香。师所擅者,定位导航。万里星空,尽收于囊。星罗棋布,北斗天罡

这首小诗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砖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

还有的网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为什么发在征友版,难道是变相征友帖?

实习期有感而发

小杨说,师兄是个感情很内敛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女朋友,热心的他想替师兄张罗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谢词发到征友版。遗憾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联系他。

昨天,记者见到了小杨的师兄、东大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说起这首小诗,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说好听点我是性情中人,说难听点我就是闷骚。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实习,实习期间,有时碰到难写的代码,小夏就会打电话到南京,请教师兄。电话那端,师兄会翻着书帮他逐一解决,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慢慢的,小夏酝酿着打腹稿,最终写成这首小诗,同窗情谊也被他写到诗中咏叹,昨才聚首,今又别伤。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尝。

只是为记录心情

小夏毕业那年,因为对东大很有感情,所以决定考东大的研究生。那时租了一个房子,每天挑灯夜战,就盼望着能考入东大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论文。最终,小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大,在致谢词中,他不忘师恩,蒙先生不弃,得入高门。

小夏对文学的爱好由来已久,平时,他喜欢看古代文学著作,也喜欢写一些小诗发在空间里,但会有人说我是在卖弄或者附庸风雅,而事实上,这只是我记录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纯粹是一种爱好。

此次致谢词的走红,也让小夏措手不及。他说,最初并不知道被发到网上了,后来看了网友留言,结果发现毁誉参半。对此,小夏说,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难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笔记录。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2篇

写诗致谢引关注

师兄硕士毕设(毕业设计的简称)的致谢,工科男的自我修养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这句简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诗:钟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苍苍。吾有良师,授业进香。师所擅者,定位导航。万里星空,尽收于囊。星罗棋布,北斗天罡

这首小诗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砖。

还有的网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为什么发在征友版,难道是变相征友帖?

实习期有感而发

小杨说,师兄是个感情很内敛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女朋友,热心的他想替师兄张罗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谢词发到征友版。遗憾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联系他。

昨天,记者见到了小杨的师兄、东大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说起这首小诗,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说好听点我是性情中人,说难听点我就是闷骚。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实习,实习期间,有时碰到难写的代码,小夏就会打电话到南京,请教师兄。电话那端,师兄会翻着书帮他逐一解决,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慢慢的,小夏酝酿着打腹稿,最终写成这首小诗,同窗情谊也被他写到诗中咏叹,昨才聚首,今又别伤。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尝。

只是为记录心情

小夏毕业那年,因为对东大很有感情,所以决定考东大的研究生。那时租了一个房子,每天挑灯夜战,就盼望着能考入东大。最终,小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大,在致谢词中,他不忘师恩,蒙先生不弃,得入高门。

小夏对文学的爱好由来已久,平时,他喜欢看古代文学著作,也喜欢写一些小诗发在空间里,但会有人说我是在卖弄或者附庸风雅,而事实上,这只是我记录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纯粹是一种爱好。

此次致谢词的走红,也让小夏措手不及。他说,最初并不知道被发到网上了,后来看了网友留言,结果发现毁誉参半。对此,小夏说,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难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笔记录。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

本论文是在导师XX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论文

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篇8

1.1“一股独大”,国有股东成为实际控制人

据统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54%的股权属于国家所有和国家法人所有,而且在上市公司的全部董事中,有73.3%的董事有国有股(27.9%)和国有法人股(45.4%)的背景;另外,2005年4月的调查显示,我国1102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平均高达44.86%,其中超过50%以上的达890家,由此可知,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和国有非流通股比例很高的现象十分严重。王菁(2003)认为:从剩余收益的分配过程来看,政府股东可以获取的非共享收益为直接的税收收益,但是政府还是银行的所有者,同事也是很多固定合约支付利益方的股东;而保证雇员的收入以及就业率是社会安定的保证,同样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于是,政府股东在分享任何一方非共享收益的同时,也分担了任何一方受到的利益侵害。相对而言,其他性质的控制性股东所获取的非共享收益更直接。因此与其他性质的控制性股东相比,政府股东具有不同的控制动力”这段话也恰好说明了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有股和其他性质的股东利益冲突的独特之处。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上述情形虽有所缓解,但由于政策实施效应的滞后性,并未从根本上铲除“一股独大”。

1.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形成了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控制股东大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着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话语权”。具体说来:由于控股大股东以自身母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必然会介入上市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为了减少介入成本,大股东就会利用股东大会的聘任制度,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层安插符合自己意向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此外,公司外部治理的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用脚投票”功能的丧失。所谓“用脚投票”是指假如上市公司的股东对经营者的管理状况和策略不满时,可以采取抛出股票的行为,使股价下跌,从而股东可以联合起来导致管理层下台的一种手段,这种机制在理论上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股东意志的实现,确保股东的资源安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控股大股东选出的,所以管理层在经营的策略方面必然站在大股东利益的一方。由于大股东的股权是非流通的,比例也很高,所以其经济利益不受股价下跌的影响,也无法使中小股东形成可以与之抗衡的股权力量。这样,中小股东“用脚投票”就无法改变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二是无效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我国很多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仍然在持续经营,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上市额度管理现象,使得公司上市的成本很大,所以很多公司会通过购买壳资源,间接取得上市的资格。同时,那些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同样需要资金,只能出售壳资源。在这种交易的过程中,大股东会继续利用所谓“利好”消息蒙蔽中小投资者,以达到自己圈钱的目的。

1.3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道德风险。在我国,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证券管理信息规则之于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也不会真正地为中小股东的利益着想,所以也就不会为其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准确的投资信息。其中,最为中小股东关心的关联方交易披露制度极不完善,很多公司对其关联方交易的政策以及交易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没有做出相应的披露说明,这样中小股东就无法通过有效途径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情况,而且很容易被大股东提供的虚假财务信息所欺骗,继续盲目向上市公司投入资源。

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上市公司的强制审计未予以规定,审计的程度也仅限于年度审计报告;二是对于非法信息披露行为在处罚方面未予以规定。以上两个方面就给大股东编制虚假财务信息,隐瞒财务报告和重要信息的不披露行为创造了制度上的条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因为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中心,但是在资本市运行体系不规范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利益自然难以得到保护。

2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现实手段

2.1大股东利用业务往来、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转移资源和利润操纵

理论上讲,上市公司的资产是由所有股东共同拥有,并且都有尽力保护的责任,然而我国的现实状况却不是这样,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话语权”的基础上,大股东很容易将上市公司作为他们的“提款机”,通过低价购买上市公司资产和高价出售资产给上市公司的方式,利用关联交易的价差以达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同时,由于我国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和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中小股东无法了解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运行状况,无法及时意识到利益的受损,难以通过证券市场制度和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2.2大股东强迫上市公司为其进行担保或质押

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主要有两种类型,关联担保和相互担保。大股东通常利用其控股股权的优势地位,强迫上市公司为其母公司提供高风险的违规担保,这一类型的担保数额巨大,使得上市公司成为其控股大股东的“提款机”。面对此现象,我国证监会已经了《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相关问题的通知》,但是现在看来执行情况不是很理想。第二种类型的相互担保则是和大股东存在相关性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债务担保关系,在这种担保模式中,大股东将上市公司扯入并不相关的行业中去,大大增加了控股股东所在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严重损害了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权益。

2.3通过股利分配,掠夺中小股东的既得利益

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极不规范,分红派息率很低。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更喜欢高价配股,因为这可以进一步攫取中小股东的资金。另一方面,大股东不分红既可以保证上市公司拥有很多的现金,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未分配的利润会在下一年度摊入资本公积,增加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并不断转增股本,以提高非流通股在总股权中的比重。

3解决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对策建议

3.1积极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对于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优化股权结构。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要优化股权结构必须实现产权的多元化,避免“一股独大”局面的出现。优化股权结构可以通过国有股回购、国有股转换为优先股、国有股权协议转让、发行可转换债券、定向转让和资产重组等手段,降低国有非流通股权的比例,在国有股减持的过程中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形成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以股东利益为中心,以达到维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目的。

3.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外部治理

中小股东“搭便车”行为导致大股东利用治理制度的缺陷滥用股权,为此上市公司应该利用社会分工和集约经营的原则,引入高效的商务管理信托机制,由受托机构代表中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增加参与审查和投票表决的专业性,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得到维护。同时,商务管理信托在两方面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一是引入专业化的管理,促使公司资产的优化组合,改善经营,增加和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商务管理信托将股东的收益权和表决权分离,由信托机构代表中小股东行使表决权,这样信托机构的专业性和外部性可以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

3.3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完整性是指所有影响投资者做出进入或退出决定的信息均应得到披露;真实性是指公开的信息应该如实反映上市公司运营的客观状况;及时性是指公开的信息传递速度要尽可能的快,以利于投资者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同时,还要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和信息披露规则,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也要有所加强。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会计舞弊;经验识别法;数据挖掘识别法;上市公司

一、会计舞弊模式

(一)确认不当的收入、费用

美国国会审计总署2002年10月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众多会计舞弊手法中,由收入和费用的确认金额、时间而引起的财务报告重复次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费用舞弊由于风险小、成本低、隐蔽性好,尤其得到造假者的青睐。

主要的舞弊手段及案例如下:

1.提前确认收入。上市公司将尚不符合收入确认准则的收入提前确认;或者是在12月份虚开发票,第二年在以质量不合格等原因退货冲回;较高明的做法是,借助于与第三方签订“卖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从而虚增本年利润。例如,2000年4月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桂林漓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价值1757.09万元的固定资产;在所有权尚未转移、货款尚未收到的情况下,确认该项资产实现销售收入1757.09万元,同时确认利润433.6万元。

2.递延确认收入。上市公司推迟确认经营较好年度的收入以平滑利润,也有公司把应确认的收入推迟到下一年以提高下一年度的利润。例如,东方锅炉1996—1998年连续将土年的销售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虚增利润以达到包装上市的目的;又如,某公司1998年底长期投资1.78亿元收益递延至1999年确认已实现1999年净利润10229万元的目标。

3.提前确认费用。上市公司将有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以提高以后年度的盈利水平。例如,S*ST磁卡于2000年提前确认了成本费用。

4.递延确认费用。上市公司本期己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暂不确认以提高当期盈利水平。例如,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兼并济南火柴厂时产生的欠工行的债务问题,在“免二减三”政策未得到银行批准且与银行就此发生诉讼的情况卜,公司未计提1996—1998年的半年息,导致这三年年度财务报告存有虚假。1999年渤海集团补提了此笔贷款1996、1997、1998年三年的半年息,合计190.3万元。

(二)利用不恰当费用资本化

将当期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支出不但隐蔽性好,而且可以得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既可以虚增利润、虚增资产,又可以让投资者以为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丰乐种业2002年以日常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虚构杂交水稻项目在建工程246万元,虚构棉花油菜项目在建土程306万元,总计虚增在建工程552万元。

(三)利用不计或少计已经发生的亏损。

当一些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不高、利润下降时,就有可能采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利润。例如,数码测绘2001年对难以收回的长期不良资产未计提坏账,对已经损失的存货未计提必要的跌价准备,将已经发生的费用挂在其他应收款中,而未按规定计入损益,从而虚增当年利润。

(四)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1.改变折旧政策。折旧政策包括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两个因素,其中折旧年限的确定需要人为估计,所以具有一定的弹性;折旧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但是实现方式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给企业舞弊提供了一定空间。例如,深纺织2003年在未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将原来对纺织类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年增至14年,使公司当年增加净利195.27万元。

2.合并政策的变更。上市公司通过在原合并范围的基础上减少亏损或盈利差的子公司,增加盈利能力强的子公司等方式提升合并利润,以达到舞弊的目的。同时还采用规避披露的政策,以避免被发现。

3.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准则中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其计提方法和比例,但是没对“随意”二字下具体定义,到底一年内变更一次叫“随意”还是一年内变更两次叫“随意”,而且坏账计提比例的确定也需要职业判断,因此给企业舞弊提供了一定空间。

二、经验识别法

(一)基本层面分析法

上市公司的基本层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公司所在行业的位置、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望、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理念、公司的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在新审计准则中也重点强调对被审计单位极其环境了解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与这些基本层面是息息相关的,当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对这些层面的分析结果相背离时,应该将其列为调查分析的重点。当公司发生舞弊行为时,它在这些层面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本文第二部分已对舞弊方式已经进行了具体列示,在运用基本层面分析法时可以作为参考。

(二)审计意见分析法

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加以分析,也是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审计报告时,应关注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意见类型,因为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直接反映了财务报告是否存在舞弊及其严重程度。截至2006年4月30日,1456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意见1307家,占所审计上市公司的89.77%:非标意见149家,占所审计上市公司的10.23%。在非标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85家,保留审计意见35家,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9家。这表明在目前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十分严重。

(三)剔除法

1.不良资产剔除法。新会计准则下的不良资产除了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加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2.关联交易剔除法。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利润表中予以剔除,将从关联方所得的资产赠予事项产生的资本公积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剔除。通过上述剔除,可以真实地了解一个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判断该公司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断其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等。

3.异常利润剔除法。新会计准则下的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中予以剔除,以分析和评价异常利润是否对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过大,客观地判断和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业。当企业利用资产置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告舞弊将特别有效。

三、数据挖掘方式识别

(一)数据挖掘方式的优势

数据挖掘技术就是针对日益庞大的电子数据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它一般采取排出人为因素而通过自动的方式来发现数据中新的、隐藏的或不可预见的模式的活动。这些模式指隐藏在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大量信息存储中的知识。它是在对数据集全面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数据内在和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也是对数据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升华。所以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舞弊财务报告的识别很有必要也非常紧迫。

数据挖掘是一种集成的技术,融合了三个学科的技术,即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使它具有单一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技术方法多是先从经济含义上去构造指标或者是构造模型,然后再代入数据得出结果,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需要许多前提假设并且受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挖掘是用数据来产生模型,再用数据去检验模型,模型的构造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这就摆脱了前提假设的束缚和主观因素的干扰,其结果更加真实、客观。

(二)应用数据挖掘识别舞弊的流程

1.数据抽样(Sample)。会计领域专家根据积累的经验从数据库中提炼出与舞弊识别相关的样本数据子集,而不是动用全部企业数据,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处理量,节省系统资源。

2.数据探索(Explore)。当我们拿到了样本数据以后,它是否达到我们原来设想的要求;其中有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和趋势;有没有出现从未设想过的数据状态;因素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可以区分成为怎样的一些类别等,这都是要数据探索的内容。

3.数据调整(Modify)。数据挖掘人员通过与专家的沟通,对所提炼数据进一步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逐步分类、筛选,按照对整个数据挖掘过程的认一识组合或生成新的变量,以体现对状态的有效描述。

4.建立模型(Model)。数据挖掘人员建立挖掘模型,会计专家通过与数据挖掘人员的沟通来了解模型并加以确认。

5.模型的分析与评价(Assess)。会计领域专家在理解挖掘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的识别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整个应用过程模型中专家与数据挖掘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会计领域专家向数据挖掘人员提出和解释需求,数据挖掘人员据此构建识别模型并由专家分析评价模型的识别效果,以此循环反复,直至制定出有效的于挖掘方案。

篇10

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6年,烟台市保险费收入411570万元,其中所调查的9个县市合计保费收入接近烟台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纳保费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险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险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一)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落户烟台,并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烟台市有28家市级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9家,共辖设320个分支机构,其中在9个县市共有县级保险机构94家,均设在县城所在地。有的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还在县以下乡镇设有保险代办处,据初步统计,9个县市共有保险网点120多个。随着机构的扩展,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已达到2.3万人,其中,营销人员达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

(二)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o-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2006年,烟台市该两类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36万元和107373万元,占比为31.81%和33.9%;财产保险中机动车险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该险种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46%。

(三)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烟台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调查,2005年,烟台市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较城镇居民普遍要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额要少5000-6000元,将适用城市的保险产品向农村延伸,必然超出农民的消费能力。在所调查的180个农户中,有53人未办理过保险,占调查农户的29%,其中因保险价格偏高而缺乏一定经济能力的有31人,占比为58.5%。产品设计上的偏差,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保险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尽管农村商业保险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梗阻,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本文建设通过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规范营销服务机制,健全监管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保险市场。

关键词:农村,保险,发展

保险具有风险疏散、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以保险业相对发达的烟台市为例,深入剖析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就农村保险体系再造问题探讨对策思路。

一、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6年,烟台市保险费收入411570万元,其中所调查的9个县市合计保费收入接近烟台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纳保费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险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险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一)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落户烟台,并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烟台市有28家市级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9家,共辖设320个分支机构,其中在9个县市共有县级保险机构94家,均设在县城所在地。有的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还在县以下乡镇设有保险代办处,据初步统计,9个县市共有保险网点120多个。随着机构的扩展,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已达到2.3万人,其中,营销人员达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

(二)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o-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2006年,烟台市该两类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36万元和107373万元,占比为31.81%和33.9%;财产保险中机动车险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该险种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46%。

(三)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烟台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调查,2005年,烟台市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较城镇居民普遍要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额要少5000-6000元,将适用城市的保险产品向农村延伸,必然超出农民的消费能力。在所调查的180个农户中,有53人未办理过保险,占调查农户的29%,其中因保险价格偏高而缺乏一定经济能力的有31人,占比为58.5%。产品设计上的偏差,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三)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烟台市全辖共有保险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占全市人口总数80%以上的9个县市却仅拥有三分之一的保险机构。同时,县域间的机构分布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龙口市现有保险机构17家,另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拟在此设立营销服务部;而人口相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另一县(市)只有保险公司6家,该市2005年人均保费收入仅为38元,较烟台市平均水平低524元。保险业务发展状况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机构布局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状况的失衡。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个别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问题。在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对保险理赔存有意见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当前,部分地区保险业务发展势头已接近于银行业,但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则与银行业差距较远。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市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而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2006年,烟台市人身保险退保率为10.81%,同比提高1.94个百分点。

三、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其在农业、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巨大的保险需求,迫切需要政策的、商业的保险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为此,就完善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

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人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通过适度扶持,降低保险公司亏损,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救助保障能力。

(二)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目前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各保险公司应从三个方面转换经营理念,规范和完善保险营销服务。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通过把好营销关口,提高保险经营绩效,消除社会各界对保险行业的偏见。

(三)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

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各保险公司逐步向农村延伸触角,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主体,通过适度的同业竞争,达到相互监督、相互规范的目的。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对违法违纪行为按职能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建议在地市级城市设立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