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出国范文
时间:2023-03-20 12:5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出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6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92-01
每年在高考后都会引发一股留学的热潮,其中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出国留学被很多学生和家长当作镀金和避开中国严酷高考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海归派真正的含金量已经引发人们对留学热的思考。那么高中生究竟该不该出国留学呢?
17岁时我离开心爱的母校――华师一附中,离开亲爱的父亲、亲戚和朋友。只身一人来到遥远的美国阿克伦小城,2008年在美国阿克龙市的火石中学和北方高中体验了一年美国高中的教育。开始在这里读书生活,使我有机会从一个中学生的独特视角来观察美国的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使我对中国高学生在美国的留学问题有了进一步思索。
刚到阿克龙,我就想进入火石中学,该中学在这里是好中学之一。当年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中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芙就是该校的语言教师,火石中学特别为她立了一块纪念碑。记得刚到学校报到,就见到了我的导师Mr. Mark Wisberger,他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中年男子,对我进行了英语口语和英语的面试,虽然他对我的英语能力基本满意,但还是担心我能否跟上快班的教学进度。接着我就跟班上课,果然我明显感觉到了老师授课时快速语言的障碍。经过一周考察, Mr. Wisberger向阿克龙教育局建议我转入有第二语言学校的北方高中继续学习, 认为这样就更加适合于我。在北方高中,我先在导师Mr. Rodger后在Mrs. Marlise Ramsey个性化教学安排下,两个月就通过了俄亥俄高中毕业生的三门考试,赢得了学校和老师们的好评。而这也意味着美国高校大门已经向我开始敞开。
然而经过自己的思考,我还是选择了回到中国读大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高中学生选择赴国外读高中除了想及早适应国外的生活、学习环境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希望通过这条捷径,升入英、美顶尖大学学习。在美国读完高中课程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进入美国前的名校。因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美国读高中,一方面由于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为基础课程和应试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般都有着优异的学术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后,可以选修AP课程(大学预备课程),得到AP成绩,这在国内读高中是没有的;同时,由于学生在美式英语环境中生活,得到托福高分也完全没有问题。这样,进入前50名高校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另外,高中毕业就出来留学可以使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强,语言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视野也会比较开阔。
而我认为低龄出国有很多问题:一、人身安全;二、影响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三、生活不能自理;四、语言学习有障碍,甚至厌学;五、与人不好沟通,甚至形成孤僻性格;六、花钱如流水、相互攀比,易受不良影响而堕落,甚至出现赌博、同居与堕胎、吸毒、性病等问题。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出国后会非常不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美国的生活环境与国内的不一样,在国内吃食堂和依靠父母。而出来后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包括学生在国外要自己找房子,自己办银行账户和做饭等等。
我通过这一年美国高中教育经历,对出国留学问题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教育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我们接受了不完整的基础教育,在接受西方的教育,我认为这样的教育不是优质的。
二、目前国内一般都是自费出国留学,这就牵涉到一大笔经济开销,而我的家境并不富裕, 这么大的开销会成为我的的心理负担反而影响学习。
三、 有一些高中生出国是为了躲避高考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但是他们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仍可能会碰到竞争和压力。
四、有些留学失败者都是拿了家里的血汗钱出去不思进取花天酒地,反正有家长撑着,不会饿死在他乡。
五、仅从大学阶段来看国外的压力确实要小一些。而且有人认为自己一个人在外可以锻炼独立处理事物,应付压力的能力。但在国内上大学仍然也可以找到机会培养自己自立的能力。
六、没有理由说国外的基础教育体制不好,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了高中到国外读大学会不适应以至于影响学业。会有一大堆范例在等着你。最好站在比较中西方基础教育水平的角度来阐述。毕竟国内的基础教育很多方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就我的情况而言,高中出国不是最合理的选择。我不想贬低国外的教育水平,因为那是贬低不了的[3]。但是也要重视国内高等教育。要通过对国内国外教育水平的比较,不同人群经济承受能力的比较,投入和产出的对比,高中生出国后的走向,拿到文凭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告诉大家,花更少的钱,在国内仍能接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高中出国的学生很多并没有在学业上取得太大的成功,而那些拿到学位回来的人竞争力也不一定就比国内一些大学的毕业生强。
参考文献
篇2
看,是解放军们扛着五星红旗迈着整齐稳健的步伐向升旗台走去。他们的神情庄严肃穆,臂腿如钢铁般坚强,他们的英姿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我放佛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朝气蓬勃的中国,自信自强的中国,与时俱进的中国,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
听,国旗奏响了,激昂的曲调在蓝天下翻涌,它伴着我们走过了60年,时刻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时刻让中华儿女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它是多少仁人志士的精神食粮,多少海外侨胞的情感寄托,多少中国人的激情呐喊!我听到了,听到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正在唱着的那支歌──它是宇宙中最美妙的音乐!
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多么灿烂,多么辉煌!蓝天都羡慕它的色彩艳丽,秋风都嫉妒它的优美舞姿。它骄傲的屹立在天地之间,享受各方的羡妒与赞扬,它昂头挺胸,无畏无惧地面迎着太阳。国旗呀国旗,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你美丽,越看越觉得你最美丽!
我想高歌一曲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我感受到了——人民的团结和祖国的富强。我竟然像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心中无限的慰藉;又像一个不惑的中年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又仿佛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其实,我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思维;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261-01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理解的过程,新课程的推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水平与智力、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在思维方面的个性特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即:历史的时间观念、历史的领悟能力以及历史的分析和解释。下面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初高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差别及其能力:
一、历史的时间观念
历史的时间观念就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历史思维,即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具有清晰的年代顺序感。时间顺序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尺度。新课改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实行通史编写体例,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纂;而高中是按照专题+模块、中外史混合的体例进行编写。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时间非常敏感,几乎都可以熟练记诵朝代顺序表,都可以说出中国史、世界史的分期,都清晰记得历史上某年发生过什么大事件。他们或许会对某些历史概念模糊不清,但对于事件发生的朝代、历史人物活跃的时间却都是信手拈来。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往往忽略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而对某个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记忆都非常牢固,经常侃侃而谈。可见,当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现行的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以及历史教学的跳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历史的领悟能力
柯林武德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仅依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教材的层面上进行提升,开发自己的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处于12-15岁的年龄区间,正处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过渡的时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处于一个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与幼稚性、自觉性与盲目性、开放性与闭锁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比较突出,优势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认知能力明显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评价能力上,学生开始有了自己评价事物的标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不再拘泥于教师的评价,开始根据自我意识对其进行新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明显发展,开始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开始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思想开阔,直面敢言。如有些学生开始思考:假如没有“”,还会发生吗?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后究竟在做些什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历史的领悟想象能力具有先天的优势。
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15-19岁,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感情丰富。生理上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个时期是“初步完成个体社会化、使个体达到社会成熟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社会交往日益扩展,社会理想初步形成;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抽象思维渐占优势。“高中生是理想形成、确立的时期。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并力图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因此,在知识的学习上,他们更关注于现实所需。他们不再漫天的思考历史,更多的以历史教材为蓝本,闭封于狭小的历史圈子里。他们往往学习要学的、该学的或者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考试大纲范围内的。尽管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逐步扩大,但活跃的范围主要还是在学校,所面对的人物依然是教师、学生。因此,学生受外界的影响主要来自学校,学校的教师就对学生的思维无形中起到了禁锢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呈上升趋势,但其对历史的领悟想象能力却受到限制。
由此可见,初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差异,其对于历史领悟的能力也有所区别,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领悟能力的提高,由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历史领悟想象的能力上,高中生明显远远不及初中生。
三、历史的分析和解释
对于历史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不同思想价值观的对比,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区分、史家观点争论的评析等。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已逐渐被重视。
篇4
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初中生物课却未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充分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课是“副课”,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要改变这种现状,初中生物教师就要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想方设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1.课前复习提问,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课是“副课”,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铃响了,学生吃的、喝的、说的、笑的、跑的、打的、闹的、玩的等现象经常发生。怎样让学生尽快的回到课堂,进入学习的状态?上课铃一响,我一进教室就对上一节课学过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这样既起到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目的,又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分散的精力得到集中,尽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为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目的。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课本中的许多知识都是生活中遇到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在讲授“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例如:鸟在空中飞行、鱼在水中游泳、马在草原上奔跑、蛇在草丛里爬行……动物除能运动之外,还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鸡叫鸟鸣、虎啸狼嚎、羊咩狗吠等,变化多种体态:蜜蜂美妙的舞姿、蝴蝶绚丽的色彩,萤火虫闪烁的灯光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我们常见的猫捉老鼠、螳螂捕蝉、孔雀开屏、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鱼类洄游、青蛙鸣叫、蜥蜴断尾等分别是动物的哪些行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了。自然有趣的导入新课,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用多种多样的生动形象、幽默丰富的语言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加以灵活、有效运用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升华和归宿;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是基础、记忆是桥梁、思维是核心,智力技能是学习能力的灵魂。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去主动的探索思考难点问题、归纳总结要点内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思考问题,对难点问题提出较多的思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主动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创造。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4.1 教会学生上课,培养专心学习的习惯
专心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刚从小学进入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上课,更不会学习。所以教师首先教会学生上课,教会学生上课做到五到:眼到看、耳到听、脑到想、心到记、手到写。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学习,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4.2 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
动脑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教会学生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过程,掌握思考方法,积极思考问题,及时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3 教会学生阅读,培养科学记忆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知识点,加深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实验过程、重要结论等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记忆方法,例如列表法、比较法、知识网络法、归类法 、串线法、类比法、图示法等方法进行记忆,可以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痕迹的保存能力,明显提高记忆效果。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
4.4 教会学生笔记,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上课一定要记笔记,而且要记好笔记,采取“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教师板书跟着记,疑难问题重点记”的方法记,通过课堂笔记,可以记下讲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以备复习时参考;也可以记下尚未弄清楚的问题,以便课后自己学习和探讨;还可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注意力,增强记忆力,从提高自己的多种能力。
篇5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初一年级的学生代表宋xx.今天很荣幸能站在国旗下为我们初三的学哥学姐们考前擂鼓加油。
人生会有很多个三年,但在斗门实验中学学习的三年,你们一定难以忘怀。还记得吗?运动场上,到处都有你们曾经的呐喊,校道上,随时都有你们青春飞扬的身影,明亮的教室里,那些还和同学、老师争论过的数学题还历历在目……一路风雨带着欢笑,一路歌声带着豪迈,一切都宛如昨天。三年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痛,但你们已经用最美好的青春为这最后一场战役,做足了铺垫。你们即将走近那神圣而又庄严的考场,接受人生的挑战,实现你们多年来的追求和梦想;你们将站在中考的舞台上,展示最绚丽的舞姿;将会收获用汗水浇灌出的成功果实。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坚定的追求只因我们始终执着的相信:"走进实中,成就未来!"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三年了,你们心中的梦想已经成为夜空中那颗时而清晰闪烁,时而隐约云后的星星,一路指引着你们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而我们,初一初二级的学弟学妹们,和你们一样有着梦想和愿望。面对沉重的压力,我们也感到害怕和恐惧,是你们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是你们勤奋刻苦和脚踏实地的微笑,激励着我们一直充满力量继续前行。看着你们一路向前的身影,那些奋不顾身坚定自信的脸庞,看着你们收获的眼神与欢笑,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请相信,你们绝不是在孤军奋战,所有实中学子都在你们身后为你们加油呐喊!
篇6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86-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运动练习方式。健美操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它与传统的徒手体操练习方式不同,练习时只需有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伴奏, 对于场地和器材无太高的要求。练习动作充满动感,能使人心情愉快,因此深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有取代徒手体操之势,并且健美操可以作为终身锻炼手段之一。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得当,注重培养兴趣,相信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会有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阐述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美学为一体,通过专门性的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具有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具有力学与美学的特点。健美操是建立在美学等学科理论指导下的人体运动方式,讲究造型美,要求动作美观大方,准确到位;因为人体运动是一种精神作用的外在表现,所以人体能够在运动中体现出思想、意志、情操、情感、气质等内在美,健美操所体现的力与美就是外在美与内在美。 健美操还具有艺术性的特点,健美操动作富有弹性、协调、流畅,并且配有的音乐具有时代性,通过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塑造一种意境、气氛和形象,使练习者和观众的心灵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健美操正是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健身娱乐的人们参与其中。
二、初中生练习健美操的作用和意义
健美操运动拓展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善并活跃了体育课堂气氛,由于它有音乐和美学的特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身体功能的发展,使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健美操是一个根据规则不断创新的运动项目,这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从而体验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体验个人对社会的一种价值观念。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等方面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中表现出的人体美、健康美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内容。健美操运动带给学生的欢愉是强烈的、持久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上和情绪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变强制性的体育为终身体育,达到终身受益的功效。从练习健美操的作用和意义可以看出这些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继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方法。
三、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方法
1、学生特点,培养兴趣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会产生一些如腼腆、害羞、怕苦、信心不足等负面影响,甚至发展到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负面情况讲清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讲解生理卫生常识,消除他们的神秘感。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现一些学生特别爱面子、自尊心强、容易闹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正面教育,个别谈心,多表扬少批评,多启发少指责。在课的组织上,应尽量做到严密多样,生动活泼,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上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轻松简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练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进入到健美操教学的氛围中。
2、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多次练习,提高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作失调、僵硬的情况。而健美操需要在音乐伴奏中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洒脱大方的动作风度,所以在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融讲解、提示于练习中, 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到组合,简单的动作可以采用完整示范,稍复杂的动作则采用分解教学。先下肢的步法,然后加上肢动作,最后完整的练习。节奏的掌握一般是较复杂的动作先二拍一动慢做,再过渡到正常速度,较简单的动作后可按一拍一动正常速度完成。在进行组合练习中依然是先慢后快,先下肢后上肢,当一个组合基本掌握后,再进行下一组合,这样不断练习、学习不断有新组合动作,运动量不断增加,学生有一种学习成果获得的快慰,也增加练习的兴趣。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前期应该注重实效性强的基本动作的传授,相对弱化套路动作。基本动作包括:手型,头颈动作,肩部动作,上肢动作,胸部动作,腰部动作,髋部动作,下肢动作,基本步伐,跑跳步等等,这些基本动作都应传授给学生,因为动作简单易学且实效性强,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师利用基本动作多创编一些简单、常用的小组合动作教给学生,并介绍健美操的创编与音乐选编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操,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健美操练习后,根据学生的情况配上健美操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从所学的内容中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练习,当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动作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健美操套路的学习。总体来说“练”分四步进行:(1)练会教师所教的基本动作;(2)按照音乐节奏练会所学动作;(3)学会创编简单的组合动作;(4)完成健美操套路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熟练、准确、优美的示范,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直观刺激,便于学生模仿, 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动作正确、节奏适当、且富有美感。学生完整地学好一套健美操是需要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具体表现在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仔细进行模仿动作的练习,课后反复练习,较快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对每个动作进行剖析,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使学生都能掌握每一个动作的具体要求,从而达到健、力、美的效果。健美操教学不受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时间的限制,一堂教学课最多45分钟,除准备活动、结束时间,一堂课实际的练习时间大概是30分钟,还要包括教师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等。因此,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我教学来看,建议在基本动作的教学中量少为先,反复练习,提高动作质量,要以学生能够完全掌握为目标;在套路教学中建议分段教学,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套路分成若干小段进行教学,二是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情况,所以课前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和方法要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来调动课堂气氛。比如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践内容强化相关理论,随堂讲解和提问,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采用电化教学法,观看有关健美操的教学录像、教学片,加深动作映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教学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且每一组里都有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集体学习后分开小组练习、小组讨论等;采用比赛教学法,在学习基本动作、创编动作时要多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抛掉过去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教师纠正错误—学生再练习的旧方法。 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在新的教学情境中用新思路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如在学习健美操的某一个基本步伐时: 先看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初步感知动作的结构、顺序等;然后想动作的搭配和节奏,在讨论不同的动作搭配有何不同的特点和练习效果,最后通过练习感知身体变化等。这样教学思路、方法的改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养成,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篇7
一、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作为生物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在教学《蚯蚓》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蚯蚓比较熟悉的特点,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①我们从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②用手摸蚯蚓的背部和腹部,有什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③仔细观察蚯蚓,它的前端和后端有什么不同,你能进行正确区分吗?④为什么要始终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⑤通过自己的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⑥针对以上观察结果,总结出蚯蚓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任何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物学亦是如此,它与人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明白生物知识的广泛应用,从而让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主动地投入生物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我们经常吃到的一些食物,看看哪些可用于治疗因缺乏无机盐与维生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在教学《细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和泡菜。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信息来源有限和信息传输量小的不足,以庞大的网络信息为基础,利用投影仪等高端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一体化,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传递,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更富有活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过度 衔接教学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象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
(一)做好每节课的前奏工作。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一样,它可以决定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我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内容是关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由自己任意选定。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会认真构思、别出心裁,课前反复练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二)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坚持阅读课的整体教学,阅读材料是语言的载体,集语音、词汇、语法与文化内容于一体。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在学阅读材料之前,进行限时阅读,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能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串讲课文时,通常挑选出能表示课文主体的关键词和短语,巧妙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能勾画出课文概要。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是一种辨认文字、理解语篇、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获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高中英语落后生读不懂课本、读不懂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教师除注意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教学用语准确、规范,课堂表述干净利落)外,在高一引入新的知识点时,就应注重阅读的要求和训练。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或教师设置了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
在学生熟悉了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讲解语言要点并进行必要的语法归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文。高一学生在初三复习阶段,老师侧重英语讲题,大量用汉语讲课,高一开始用英语授课,学生很难适应,所以,要用简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讲课,逐渐使学生适应。
二、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弦外之音,去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9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2
在临床上,许多新生儿均有高胆红素血症存在,其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患儿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致使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损伤到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1]。有研究指出,除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之外,还应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措施[2]。为了探讨和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报道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38例。甲组男性患儿为21例,女性患儿为17例;6例患儿为巨大儿、27例患儿为正常体重儿、5例患儿为低体重儿。乙组男性患儿为22例,女性患儿为16例;5例患儿为巨大儿、26例患儿为正常体重儿、7例患儿为低体重儿。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比较。
1.2 方法
均给予甲乙两组患儿常规护理:合理喂养、积极保暖、观察病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甲组患儿加用抚触护理: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动作轻柔,用力适当,在抚触过程中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表现。额部的抚触:两手拇指的指腹从前额中央推向两侧:头部的抚触: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前额的发际向脑后抚,耳后停住;胸部的抚触:双手食指、中指的指腹分别从胸部外下向内侧上方进行交叉的抚触;腹部的抚触:两手食指、中指的指腹按顺时针从右下腹(经过右上腹、左上腹)抚触到左下腹,主要避开患儿的脐部:四肢的抚触:双手握住上臂,从近端向远端交替滑行到腕部,再重复的滑行时阶段性用力,对肢体肌肉进行挤压,由近至远的抚触患儿的手掌、手背、手指,用同法来抚触患儿的下肢:背部的抚触:患儿俯卧位,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以患儿的脊柱为中点,从上到下的向外滑行,之后抚触脊柱的两侧;臀部的抚触: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患儿的臀部内向外做环行滑动。每天2次(进食1h后),每次15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5天内,黄疸消退,而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显效;在治疗5天内,黄疸消退明显为有效;在治疗5天内,黄疸未消退为无效[3]。
1.5 统计学分析
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以(±s)行表示,使用t检验,以(%)行表示,用检验,如若P
2.结果
2.1 评价甲乙两组患儿的疗效
见表1,乙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少于甲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5.029,P=0.025)。
2.2评价甲乙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
见表2,甲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55.074,P=0.000)。甲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6.312,P=0.000)。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就是足月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大于205.2μmol/L,早产儿的水平大于256.5μmol/L。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见溶血性黄疸、新生儿肝炎型、感染性黄疸以及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黄疸严重时应警惕发生胆红素脑病生,
篇10
关键词:过渡 生物教学 补充和递进 反思
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看似两个界限分明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层次,实质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知识是高中知识的铺垫与前沿,扎实的初中生物知识为高中的学习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部分学生表示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动自身已学的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无法适应和接受高中新的高层次的知识点,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原本薄弱的初中生物知识在新的复杂的高中知识面前显得更加不堪一击。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初中生物的知识点,不少学生因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欠缺或习题熟练度的缺乏使得学生在高中生物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现象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无法找到开启学生记忆窗口的切入点,无法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生物知识开展更深层次的高中生物的学习,因此产生了学生厌学的现象和教师厌教的怨言。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老师对症下药,而且需要学生也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做好初中生物知识和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既需要在初中生物的讲解中为高中生物知识更好的理解做铺垫,也要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贯穿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不间断的学习系统。
一、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优化性初探
初中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缓冲期,针对知识点,初中课本先初步进行涉及和提及,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概念,等到高中再接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和突兀,同时也能自然而然的把其与初中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初中生物一般着重于生物现象,而高中阶段则会对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深入浅出的分析。从现象到揭示这种现象的原因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象到本质的过渡。例如在高中生物中学习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时,如果只单纯的向学生解释进化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可能短暂性的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把初中课本中提到的克尔格伦岛上的植物为什么都那么矮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生物进化论中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个真理同时也能在其他的很多初中生物所学知识点中举出实例来证明它的科学性,比如说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自己适合的栖息环境。然而,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很好的把初中生物知识向高中生物知识过渡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与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①导入高中生物知识的新课程,用先复习初中旧知识的方法更加的有效。传授新知识如果直接进入知识点,不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不从以往的所学知识中找到切入点,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而通过复习或者向学生提问初中知识的方法则能起到很好的切入作用。②生物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如果只照本宣科的介绍知识点,不进行直观演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应该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验的方法,让知识点更加的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的讲解,不仅学生的抵触心理会很强烈,老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和激情。而通过有实物的直观演示和实验,则会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洋葱表皮实验中首先教师会让学生了解到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和操作方式,然后再介绍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实验的目的,老师先做好实验的示范,侧重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需在过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过渡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对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加严格了,同时对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更加苛刻了。初中生物老师需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需要反复强调以便于高中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更加的深刻,高中教师同样也需要做到深入研读生物新课程标准,在了解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初中教材有一定的钻研,比较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了解到初高中教材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识点的脱节,在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中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初中生物教材一般情况下都通俗易懂,知识点涉及的点和面都不如高中生物广泛,也只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理解,高中生物则是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更加的理论化更加的思维缜密。初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制定好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对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阶段和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适应教学过渡
初中生物对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会更多的举出生活中接触的实例,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这些不仅需要试验感知和观察,还需要学生把抽象思维运用到这一知识内容上来。面对这样的一个过渡转变,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肯定还是存在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当中发挥一个积极指导和合理教学的作用,教师既需要关注学生在生物学习心理上的变化也要根据这种变化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从而在学习上达到双赢的局面。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考试要根据新课程下生物改革的具体要求出题,制定合理的考试方案,不仅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更好要把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纳入学生的考试范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考试内容要立意新颖,杜绝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行为,考试内容也要全方位,涉及到生物所学知识的核心和细节,检验学生对这个过渡过程的适应能力究竟如何。例如:考试可以按照卷面考试成绩和动手实验成绩各占一定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一味的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补充和递进的基础
从初中向高中过渡,本身就是学习能力、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补充和递进的过程,生物的教学亦是如此。生物教学既具有所有学科教学的这点共性,同时也具有知识点这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高初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以上知识点都需要在初中初步接触高中逐步巩固,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需要掌握十大主题,首先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在初中阶段就会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在高中知识板块中也不会着重讲述和涉及,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则需要初高中都全面了解和运用,贯穿生物教育的初级和高级过程。生物学的十大主题在学生学习生物的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补充和递进的基础这样的一个局面。每个主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要性,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
四、生物教学过渡对其他学科的示范作用
生物教学过渡在现实的教育中运用的相当成功,在这个过渡过程的运用中同样也存在过抛开初中教材教高中、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补充和递进的关系、忽视对原有初中有偏差的知识的纠正。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就给其他学科的过渡起到了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就是重点抓好知识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补充和递进、做到教学有方指导有法。生物教学的过渡在学科的过渡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生物是一门亦文亦理的学科,既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生物学习和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总结出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用于更好的指导其他学科的过渡。
五、结语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衔接性,需要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结论,同时也要指出这些结论的内在规律和别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在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矛盾。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刘恩山.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期.
[3].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第10期.
[4].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侯喜瑰.浅议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0期.
[6].赵贵玲.生物教学中兴趣的诱发和培养.[J].青海教育.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