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出国范文

时间:2023-03-20 12:5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出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出国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6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92-01

每年在高考后都会引发一股留学的热潮,其中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出国留学被很多学生和家长当作镀金和避开中国严酷高考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海归派真正的含金量已经引发人们对留学热的思考。那么高中生究竟该不该出国留学呢?

17岁时我离开心爱的母校――华师一附中,离开亲爱的父亲、亲戚和朋友。只身一人来到遥远的美国阿克伦小城,2008年在美国阿克龙市的火石中学和北方高中体验了一年美国高中的教育。开始在这里读书生活,使我有机会从一个中学生的独特视角来观察美国的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使我对中国高学生在美国的留学问题有了进一步思索。

刚到阿克龙,我就想进入火石中学,该中学在这里是好中学之一。当年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中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芙就是该校的语言教师,火石中学特别为她立了一块纪念碑。记得刚到学校报到,就见到了我的导师Mr. Mark Wisberger,他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中年男子,对我进行了英语口语和英语的面试,虽然他对我的英语能力基本满意,但还是担心我能否跟上快班的教学进度。接着我就跟班上课,果然我明显感觉到了老师授课时快速语言的障碍。经过一周考察, Mr. Wisberger向阿克龙教育局建议我转入有第二语言学校的北方高中继续学习, 认为这样就更加适合于我。在北方高中,我先在导师Mr. Rodger后在Mrs. Marlise Ramsey个性化教学安排下,两个月就通过了俄亥俄高中毕业生的三门考试,赢得了学校和老师们的好评。而这也意味着美国高校大门已经向我开始敞开。

然而经过自己的思考,我还是选择了回到中国读大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高中学生选择赴国外读高中除了想及早适应国外的生活、学习环境外,最主要的还在于希望通过这条捷径,升入英、美顶尖大学学习。在美国读完高中课程就意味着有更多机会进入美国前的名校。因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美国读高中,一方面由于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为基础课程和应试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般都有着优异的学术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后,可以选修AP课程(大学预备课程),得到AP成绩,这在国内读高中是没有的;同时,由于学生在美式英语环境中生活,得到托福高分也完全没有问题。这样,进入前50名高校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另外,高中毕业就出来留学可以使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强,语言能力也会有较快的提高,视野也会比较开阔。

而我认为低龄出国有很多问题:一、人身安全;二、影响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三、生活不能自理;四、语言学习有障碍,甚至厌学;五、与人不好沟通,甚至形成孤僻性格;六、花钱如流水、相互攀比,易受不良影响而堕落,甚至出现赌博、同居与堕胎、吸毒、性病等问题。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出国后会非常不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美国的生活环境与国内的不一样,在国内吃食堂和依靠父母。而出来后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包括学生在国外要自己找房子,自己办银行账户和做饭等等。

我通过这一年美国高中教育经历,对出国留学问题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教育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我们接受了不完整的基础教育,在接受西方的教育,我认为这样的教育不是优质的。

二、目前国内一般都是自费出国留学,这就牵涉到一大笔经济开销,而我的家境并不富裕, 这么大的开销会成为我的的心理负担反而影响学习。

三、 有一些高中生出国是为了躲避高考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但是他们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仍可能会碰到竞争和压力。

四、有些留学失败者都是拿了家里的血汗钱出去不思进取花天酒地,反正有家长撑着,不会饿死在他乡。

五、仅从大学阶段来看国外的压力确实要小一些。而且有人认为自己一个人在外可以锻炼独立处理事物,应付压力的能力。但在国内上大学仍然也可以找到机会培养自己自立的能力。

六、没有理由说国外的基础教育体制不好,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了高中到国外读大学会不适应以至于影响学业。会有一大堆范例在等着你。最好站在比较中西方基础教育水平的角度来阐述。毕竟国内的基础教育很多方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就我的情况而言,高中出国不是最合理的选择。我不想贬低国外的教育水平,因为那是贬低不了的[3]。但是也要重视国内高等教育。要通过对国内国外教育水平的比较,不同人群经济承受能力的比较,投入和产出的对比,高中生出国后的走向,拿到文凭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等方面的比较,告诉大家,花更少的钱,在国内仍能接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高中出国的学生很多并没有在学业上取得太大的成功,而那些拿到学位回来的人竞争力也不一定就比国内一些大学的毕业生强。

参考文献

篇2

看,是解放军们扛着五星红旗迈着整齐稳健的步伐向升旗台走去。他们的神情庄严肃穆,臂腿如钢铁般坚强,他们的英姿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我放佛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朝气蓬勃的中国,自信自强的中国,与时俱进的中国,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

听,国旗奏响了,激昂的曲调在蓝天下翻涌,它伴着我们走过了60年,时刻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时刻让中华儿女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它是多少仁人志士的精神食粮,多少海外侨胞的情感寄托,多少中国人的激情呐喊!我听到了,听到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正在唱着的那支歌──它是宇宙中最美妙的音乐!

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多么灿烂,多么辉煌!蓝天都羡慕它的色彩艳丽,秋风都嫉妒它的优美舞姿。它骄傲的屹立在天地之间,享受各方的羡妒与赞扬,它昂头挺胸,无畏无惧地面迎着太阳。国旗呀国旗,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你美丽,越看越觉得你最美丽!

我想高歌一曲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

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我感受到了——人民的团结和祖国的富强。我竟然像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心中无限的慰藉;又像一个不惑的中年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又仿佛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其实,我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思维;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261-01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理解的过程,新课程的推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水平与智力、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在思维方面的个性特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即:历史的时间观念、历史的领悟能力以及历史的分析和解释。下面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初高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差别及其能力:

一、历史的时间观念

历史的时间观念就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历史思维,即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具有清晰的年代顺序感。时间顺序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尺度。新课改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实行通史编写体例,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纂;而高中是按照专题+模块、中外史混合的体例进行编写。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时间非常敏感,几乎都可以熟练记诵朝代顺序表,都可以说出中国史、世界史的分期,都清晰记得历史上某年发生过什么大事件。他们或许会对某些历史概念模糊不清,但对于事件发生的朝代、历史人物活跃的时间却都是信手拈来。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往往忽略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而对某个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记忆都非常牢固,经常侃侃而谈。可见,当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现行的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以及历史教学的跳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历史的领悟能力

柯林武德说过:“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仅依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教材的层面上进行提升,开发自己的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处于12-15岁的年龄区间,正处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过渡的时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处于一个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与幼稚性、自觉性与盲目性、开放性与闭锁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比较突出,优势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认知能力明显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评价能力上,学生开始有了自己评价事物的标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不再拘泥于教师的评价,开始根据自我意识对其进行新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明显发展,开始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开始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思想开阔,直面敢言。如有些学生开始思考:假如没有“”,还会发生吗?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后究竟在做些什么?……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历史的领悟想象能力具有先天的优势。

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15-19岁,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感情丰富。生理上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个时期是“初步完成个体社会化、使个体达到社会成熟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社会交往日益扩展,社会理想初步形成;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抽象思维渐占优势。“高中生是理想形成、确立的时期。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并力图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因此,在知识的学习上,他们更关注于现实所需。他们不再漫天的思考历史,更多的以历史教材为蓝本,闭封于狭小的历史圈子里。他们往往学习要学的、该学的或者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考试大纲范围内的。尽管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逐步扩大,但活跃的范围主要还是在学校,所面对的人物依然是教师、学生。因此,学生受外界的影响主要来自学校,学校的教师就对学生的思维无形中起到了禁锢作用。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呈上升趋势,但其对历史的领悟想象能力却受到限制。

由此可见,初高中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差异,其对于历史领悟的能力也有所区别,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领悟能力的提高,由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历史领悟想象的能力上,高中生明显远远不及初中生。

三、历史的分析和解释

对于历史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不同思想价值观的对比,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区分、史家观点争论的评析等。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已逐渐被重视。

篇4

昨天已是过眼云烟,再也无法挽留。如果在昨天,你为取得了一点骄人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是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么你就永远陷进了昨天的泥潭里。同时,你今天的时间也会从你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每个人都会乘坐“今天”这班车驶向明天,一天一个驿站,一天一处风景,趁着明天还未到来,我们就应抓住今天,这样等待着你的才会是果实累累的明天。

我们不应该在昨天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用今天的努力去弥补昨天的空隙,去实现明天的崇高理想。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已经成为历史,成为了不能改变的事情,你可能受挫了,也可能失败了,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输。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我们的青春是炽烈的,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

聪明的人,检查昨天,抓紧今天,规划明天;愚蠢的人,悲叹昨天,挥霍今天,梦幻明天。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篇5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初一年级的学生代表宋xx.今天很荣幸能站在国旗下为我们初三的学哥学姐们考前擂鼓加油。

人生会有很多个三年,但在斗门实验中学学习的三年,你们一定难以忘怀。还记得吗?运动场上,到处都有你们曾经的呐喊,校道上,随时都有你们青春飞扬的身影,明亮的教室里,那些还和同学、老师争论过的数学题还历历在目……一路风雨带着欢笑,一路歌声带着豪迈,一切都宛如昨天。三年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痛,但你们已经用最美好的青春为这最后一场战役,做足了铺垫。你们即将走近那神圣而又庄严的考场,接受人生的挑战,实现你们多年来的追求和梦想;你们将站在中考的舞台上,展示最绚丽的舞姿;将会收获用汗水浇灌出的成功果实。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坚定的追求只因我们始终执着的相信:"走进实中,成就未来!"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三年了,你们心中的梦想已经成为夜空中那颗时而清晰闪烁,时而隐约云后的星星,一路指引着你们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而我们,初一初二级的学弟学妹们,和你们一样有着梦想和愿望。面对沉重的压力,我们也感到害怕和恐惧,是你们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是你们勤奋刻苦和脚踏实地的微笑,激励着我们一直充满力量继续前行。看着你们一路向前的身影,那些奋不顾身坚定自信的脸庞,看着你们收获的眼神与欢笑,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请相信,你们绝不是在孤军奋战,所有实中学子都在你们身后为你们加油呐喊!

篇6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演示实验能够将课本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直观化,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亲自探索,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演示实验的教学不重视及所采取的方法不恰当,导致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佳。下面笔者就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的效果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

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要过硬,动作要规范,过程要熟练,要秉持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教师在准备演示实验时,要先自行做一遍实验,检查实验是否有失误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演示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向学生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需要的器材和材料及实验步骤,然后再进行实验演示,最后向学生讲解引起实验现象的原因。只有在教师拥有过硬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和生物知识。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时,有三个实验需要进行演示,分别是“种子萌发时散热”“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和“种子萌发时需要氧气”。这三个实验分别说明了植物在呼吸作用时释放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需要氧气。教师在课前需要先进行一遍实验,检查实验材料(种子)是否存活,实验器材是否完好,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只有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才能够在课堂中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的实验技能是保障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进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二、增加演示实验

虽然目前的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但仍然存在部分内容没有相对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仅仅通过口头的讲授,学生很难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而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实验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增加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让重难点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实验当中,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自然就能够理解重难点知识了。

例如,在教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章时,课本中并没有设计相关的演示实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梳理知识,

难以分辨

“动脉血管流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电流模拟装置”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静脉血和动脉血是怎样在体内流动和变换的,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然对知识有了更深

层次

的了解,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会更加简单。

三、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在初中生物演示实验中,有一些较为简单,且效果比较明显的实验,这一类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和知识的本质。实验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遇到较为困难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这样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口语练习;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37-02

一、将英语文化渗透到英语口语教学中

1.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在初中英语阶段教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之前了解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语言其实不仅仅只是说出来就可以的,在说出口之前还需要在大脑中形成特定的语言思维,这样有助于学生口语的提高。教师可以在课间以及其他空闲的时间里,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英、美等国家的宣传片,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将英语文化渗透入英语教学,既是对英语听力的练习,也同时练习了学生的口语。

2.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西方国家与中国存在文化差异,也就导致了语言思维上存在差异。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在初期接触英语可能只是好奇,但是要引导其将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学习下去,还需要教师提供正确的教学方法,中西文化比较差异式学习就是教学方法中值得推荐的。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口语中,最突出的就是日常用语,比如英文名字的组成就和中国人的名字不同,其由三部分组成,即:firstname,surname,familyname。一般来说,人们惯用一个人的firstname。而在日常的英语口语交谈中,他们的日常习惯与中国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应用英语口语时需要格外注意。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口语的学习环境

1.营造“说英语”的氛围。打造口语环境其实并不难,教师只要将口语思维引入英语课堂,让课堂变身学生口语练习的大环境,学生自然而言就会开口说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讲英语。比如设置课前问候环节,可以从简单的句子说起,比如:“Good morning,Li Ming”“Sit down,please”“How are you”“I am fine,thank you”;然后,设置口语交流环节,教师用英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趣事,同时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最后在课程结束时,每个人都分享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体会。一系列的环节下来,整个英语课堂就活起来了,学生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口语。

2.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口语学习机会。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听、读、写往往能够被重视,原因就在于在初中阶段以及之后的英语学习中,考试考查的范围能够涉及这几个方面,唯独说英语没有列入其中,在追求英语成绩的基础上,往往被很多教师忽略。(1)利用教材渗透口语教学。结合英语教材将英语口语学习渗透到教学中。初中英语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日常的英语教学以教材为主,教材是进行口语教学很好的工具。针对教材中的英语课文,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朗读课文是纠正发音的很好的方法。其次,在理解课文之后,鼓励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英语语言将课文表达出来,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比如This is her bag,it is very beautiful,isn’t it等。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课文“说出来”,改变传统的只会读课文的教学模式。(2)增加口语教学比例。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上,口语教学往往占不到整堂课的四分之一,学生学习口语的内容远远少于听、写的内容,针对学生口语学习的需要,教师需要适当地增加口语教学的比例。比如每节课设定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口语学习,每周组织英语口语沙龙,每个学期组织口语竞赛等。

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口语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很多学科都有所应用,语言教学也同样适用。首先,要从教材入手。传统的英语教学重在读课文,针对口语教学,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演课文”,将课文内容以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地再现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自己选择角色,在忠于教材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其次,利用电影动画教学,组织学生观看简单的英语电影动画,将其中经典的口语段落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当一次电影演员,将电影动画中的台词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出来,既可以练习口语发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英语的语言思维。

2.听说结合。听是说的基础,教师可以将英语听力的学习与口语的学习结合起来,利用听力的教材,将听到的内容说出来,表达出来。可以选择平时听力考试中的段落,比如“Xiao Ming in chasing butterflies.”“I went there with my teachers by bus.”等简单句型练习。在听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发音、爆破音等英语口语中需要注意的点,让学生在掌握口语的同时提升听力水平。

3.模仿背诵。口语是英语表达的重要形式,很多时候都要从模仿开始,充足的语言材料是口语练习的基础,也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提及的背诵课文。在新的形势下,对待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背诵课文与模仿课文材料练习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口语的练习确实有效,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不应被抛弃。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过度 衔接教学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象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

(一)做好每节课的前奏工作。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一样,它可以决定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我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内容是关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由自己任意选定。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会认真构思、别出心裁,课前反复练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二)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坚持阅读课的整体教学,阅读材料是语言的载体,集语音、词汇、语法与文化内容于一体。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在学阅读材料之前,进行限时阅读,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能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串讲课文时,通常挑选出能表示课文主体的关键词和短语,巧妙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能勾画出课文概要。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是一种辨认文字、理解语篇、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获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高中英语落后生读不懂课本、读不懂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教师除注意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教学用语准确、规范,课堂表述干净利落)外,在高一引入新的知识点时,就应注重阅读的要求和训练。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或教师设置了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

在学生熟悉了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讲解语言要点并进行必要的语法归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文。高一学生在初三复习阶段,老师侧重英语讲题,大量用汉语讲课,高一开始用英语授课,学生很难适应,所以,要用简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讲课,逐渐使学生适应。

二、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弦外之音,去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9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2

在临床上,许多新生儿均有高胆红素血症存在,其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患儿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致使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损伤到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1]。有研究指出,除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之外,还应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措施[2]。为了探讨和分析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报道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38例。甲组男性患儿为21例,女性患儿为17例;6例患儿为巨大儿、27例患儿为正常体重儿、5例患儿为低体重儿。乙组男性患儿为22例,女性患儿为16例;5例患儿为巨大儿、26例患儿为正常体重儿、7例患儿为低体重儿。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比较。

1.2 方法

均给予甲乙两组患儿常规护理:合理喂养、积极保暖、观察病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甲组患儿加用抚触护理: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动作轻柔,用力适当,在抚触过程中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表现。额部的抚触:两手拇指的指腹从前额中央推向两侧:头部的抚触: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前额的发际向脑后抚,耳后停住;胸部的抚触:双手食指、中指的指腹分别从胸部外下向内侧上方进行交叉的抚触;腹部的抚触:两手食指、中指的指腹按顺时针从右下腹(经过右上腹、左上腹)抚触到左下腹,主要避开患儿的脐部:四肢的抚触:双手握住上臂,从近端向远端交替滑行到腕部,再重复的滑行时阶段性用力,对肢体肌肉进行挤压,由近至远的抚触患儿的手掌、手背、手指,用同法来抚触患儿的下肢:背部的抚触:患儿俯卧位,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以患儿的脊柱为中点,从上到下的向外滑行,之后抚触脊柱的两侧;臀部的抚触: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患儿的臀部内向外做环行滑动。每天2次(进食1h后),每次15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5天内,黄疸消退,而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显效;在治疗5天内,黄疸消退明显为有效;在治疗5天内,黄疸未消退为无效[3]。

1.5 统计学分析

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以(±s)行表示,使用t检验,以(%)行表示,用检验,如若P

2.结果

2.1 评价甲乙两组患儿的疗效

见表1,乙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少于甲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5.029,P=0.025)。

2.2评价甲乙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浓度

见表2,甲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55.074,P=0.000)。甲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6.312,P=0.000)。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就是足月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大于205.2μmol/L,早产儿的水平大于256.5μmol/L。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见溶血性黄疸、新生儿肝炎型、感染性黄疸以及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黄疸严重时应警惕发生胆红素脑病生,

篇10

【关键词】初中科学 学生分组 实验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验证科学的结果,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验证科学规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过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全面的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精神。但是在当前的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科学的概念、基本规律与原理进行理解,导致初中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出现一些偏差,值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关注。

一、当前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前:分组随意,参差不齐。小组实验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组,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初中客观的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际的实验室的机会并不多,学生接触实验仪器的机会不多,一旦进行科学实验时,学生比较兴奋。教师没有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科学合理的分组,而是随意的、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组,这样就导致一些比较好的学生在一起,就会造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参次不齐,给实际的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影响正常的实验进度。

2.实验过程中:观而不知,做而不思。科学实验的重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不断的观察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并能够分析其中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掌握实验本周,它要求学生必须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其中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在实际做实验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认真的思考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只是简单观看实验的过程,重复教师讲解的实验过程与方法,没有认真的思考实验现象后的真正原因,这样就降低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有的学生在实验失败后,也不去总结其中失败的原因,但是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成为学生娱乐的课程。

3.实验结束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对实验的内容进行预习,甚至在实验开始前几分钟才到实验室来,没有充分的做好实验准备,也没有明确实验的目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操作,一边看书本一边进行操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观察实验现象,也没有进行思考,在实验完成或者结束后,就匆匆的离开实验,没有对相关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也就不能起到科学课程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提升初中科学分组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

1.合理分组,明确职责,提高实验的效率。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不一样,在实际的使用操作中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讨论,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每个实验小组的总体能力水平一致,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由小组长对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进行分组,例如一些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有人能够讲解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能,要有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现象等,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各施其职,做好自己在实验中的本质工作,而且能够有效的掌握整个实验的过程,避免实验中人员的浪费与东张西望的现象,大声喧哗和破坏实验教学的现象。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让优秀的学生带实践较差的学生,让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能够团结互助协作、互相帮助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协作与合作能力培养。

2.实验前做好实验设计。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要明确整个实验的目的和详细的实验过程,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辅导,让学生在实验前,首先要了解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详细的操作步骤,以及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指导,不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单纯的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保证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能够有效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思考与分析,同时能够有效的对科学实验进行延伸。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一教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在做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同时,可延伸分析“石灰石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两个实验的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二氧化碳产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分析石灰石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情况,要求学生对三种情况进行分析,明白其中的实验原理,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就能有效的避免学生不会做到:“观而不知,做而不思”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