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9 18:0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育改革方案

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目的;相关讲授问题;创造性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小学美术教育也以素质教育教学为方向,开始全方位转变。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这一切都需要人才从小培养教育。单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教育手段,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重点提倡运用的学习方式。小学美术与其他科目一样,也需要小学生具有很好的观察应变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绘画技能,成为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一、创造性教学目标及特点

小学美术教学虽然知识较浅,但所涉猎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也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学知过程中,深入了解美术艺术,不断增强知识与素质的自我更新和完善,就要通过美术艺术让学生懂得欣赏、掌握技能,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新形势下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以自由开放的思想方式进行学习,不被教条形式所约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接触美术及美术作品来培养发现艺术美感,还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是由于这种因素,小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开拓性教学方式,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以各自对美术的理解和体会来学习美术,从而培养小学生在思维上的灵动性和创新性,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小学美术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模式化教学和没有认真引领学生思维进行授课。模式化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一切新知识都已模式化,死搬硬套的进行传授。这样的授课形式,根本引不起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对小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真程度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只是以完成美术教学而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授课学生根本不喜欢。其教条主义式教学,难以让学生在思维和美术创作上有所体现,也为学生的学习进步设置了障碍。当前的小学美术课教育,已经从应试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和语言知识的表达,才是小学生学习美术课的重点。教师对所教美术只是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描述,而忽略了小学生对美术有关自己独特的个性追求和表达方法。在学生眼里,不同事物都有其不同个性,学生对这些事物的感知也各不相同。美术课不但要教会学生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独特的心灵解读。学生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能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了,产生独创性。在这里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思想行动的发挥,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做,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和理解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出一群没有特点,同一形式水平的学生。

三、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

1.小学美术教育应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性教育培养 这需要小学生彻底摆脱模式化形式学习,在自由的美学环境中感受生活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通过这种以美育来带动美术教学的教育形式,要自身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深挖教材,能根据学生特点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美育教学。再者,美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以引导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可以指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的独特创作思路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学生学习美术,首先要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学习美术上,有能力创新和拓宽创作思路。但这种知识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美术思维中得到理解和认知,能熟练掌握美术绘画和艺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磨练中懂得美术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启发想象、延伸思维,以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独立作画。

篇2

一、《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意义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如何在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上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突出高等人才的实用性,突出高等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同国外成熟的社区学院相比,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功能还有很大的差距[1]。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知识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服务社区安全的能力[2]。社区安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是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安全是跟每个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部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3]。

由于社区群众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职业层次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消防管理一直是保障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高校的《消防管理学》课程一般是从消防设备和消防相关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教学方式也偏向于理论化教学,不能很好的体现授课对象的实践能力和课程的服务社区功能。因此,本文在进行《消防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求合理的展开该课程,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社区安全。

二、《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措施

一般院校消防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燃烧的原理、火灾的特点、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灭火剂的原理和灭火范围、常见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法规、火灾调查等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有些院校由于实训材料等原因,教学方法全是课堂讲授,不能体现消防管理的实践性,在服务社区消防安全中的实际应用性不高。

针对以上方面,《消防管理学》课程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1.课程内容方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火场中人员逃生和疏散、灭火器扑救火灾的范围和操作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构件和动作原理、防排烟系统的主要构件、消防安全检查、危化品管理的内容,重点在于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以及日常消防巡查和消防检查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检查的内容,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社区安全检查、社区初期火灾扑救、社区宣传教育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社区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能够对社区的消防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障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初期火灾并正确报告火警,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社区常备消防设备扑救初期火灾,能够有效组织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消防意识和防火警惕性,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去服务社区安全的目的。

2.教学方法方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采用案例法、模拟训练法、实训法、实验法、兴趣小组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2.1案例法,比如,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讲解以硝化棉为例的易自燃物质的火灾特点以及扑救此类火灾宜采用的灭火物质,并说明此类危化品储存、运输时的注意事项;利用蓝极速网吧案件讲解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规范,并说明放火罪具有主观故意、直接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等特点,此外,案件中有一防火人由于未满14周岁未受到刑事处罚,这是由于放火罪对年龄的界定条件是年满14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案例法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模拟训练法,比如,在消防宣传教育中,宣传对象不同时,宣传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肯定会有所不同,据此,把学生分为四组,一组进行宣传教育,其他三组扮演宣传对象,通过模拟真实的宣传教育场景,分别模拟对象为小学生、大学生、老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四种情况下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效果良好。另外,通过释放烟雾弹和打响火警铃声,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组织学生在火场中快速疏散逃生,使学生熟悉火场环境,克服人在火场经常出现的从众心理、归巢心理、向明心理、恐慌心理等影响疏散逃生的心理活动,理智的进行疏散逃生。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实训法,带领学生进入郭溪街道,对社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压力不足应该重新重装、消火栓水压不够应该维修、感烟探头不灵敏为误报禁止在附近抽烟或使用明火、楼道内乱拉电线违反相关规定有引发电气火灾的危险应该立即拆除等内容,这些整改措施大多被社区采纳。实训法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2.4实验法,组织学生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对铁桶内燃烧的汽油进行火灾扑救,并要求学生在使用灭火器之前检查灭火器的铭牌和压力,确保灭火器处于可有效工作范围,加强了学生对灭火器检查内容的掌握,锻炼了学生操作灭火器的能力。

2.5视频演示法,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演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动作原理,讲解其中主要的构件及其作用,带领学生到实训室观摩实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其动作顺序图,并注明主要构件的作用和动作机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6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形成一个兴趣小组,在节假日之前进入郭溪街道的社区,采用海报、灭火器演示、防火小贴士等多种形式对社区群众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在11月9日全国消防日,组织开展消防展览,包括常见消防标识展示、危化品标识展示、灭火器使用展示、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展示等内容,参观群众还可以参与到灭火器的使用、消防知识问答等活动。

三、《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困难和展望

篇3

依据波兰1991年9月7日颁布的《学校教育法》及其修正案,3至5岁儿童可就读于幼儿园。从2004-2005学年开始,教育部开始推行一项6岁儿童接受学龄前义务教育的计划,6岁儿童就读的是0年级(可由幼儿园或小学举办)。霍尔认为,0年级只是重复1年级的课程内容,降低学龄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从2009年开始,波兰教育部实施两项计划以推进这一教育改革。其一,将6岁入学的儿童分为两部分:1-6月出生者与7岁儿童一起进入1年级就读;7-12月出生者仍就读0年级,年满7岁再正式入学。其二,从2009至2012年,6岁儿童按照比例逐渐递增,随同7岁儿童就读1年级。

但从2011年儿童入学教育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来看,教育部已考虑是否停止该方案。霍尔重新评估了此项方案的合理性。她称,上半年出生的儿童被强制入学,然而下半年的儿童却可以自由选择,这一做法不尽合理。根据全国2000多个乡镇城市的资料显示,新学年有23%的6岁儿童进入学校,但有些地方家长不愿意让儿童6岁入读小学1年级。霍尔担心,2012学年将造成小学入学人数暴增,即2005-2006年出生的儿童将会一起进入小学1年级就读。

依据2012年1月27日波兰议会通过的《学校教育法(修正案)》,降低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年龄的进程被推迟。新修正案把这一义务推迟了2年,规定从2014年开始6岁儿童进入小学1年级接受义务教育。在这2年的改革期间,5岁儿童将开始接受1年义务学前教育准备,父母有权选择是否让他们和6岁儿童一样,继续在0年级或在小学1年级就读。2012-2013学年和2013-2014 学年,假如家长愿意让儿童继续进入小学就读,小学校长有义务招收6岁儿童进入1年级。

篇4

近来,中学教育改革这个永恒的话题又在国内引发了热议。多地密集出台改革方案,不少省市拿英语开刀,并由此引发了“英语到底是存还是废”的争吵。只是谁也没想到,关于英语和母语的争论还没有持续多久,数学便横空出世,被新浪网的几万网友推到了风口浪尖,大有“滚出学校”之势。

数学“滚出学校”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难,既然人们反对,不学就是了,而且很显然,讨厌语文、政治、历史的肯定也大有人在。当这些科目都“滚出”考试了,学校应该教什么?物理?生物?艺术?体育?若真以“实用”来判定,十年寒窗苦读所学的诸多学科,只怕没有一门是真正跟“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紧密挂钩的。照当下人们的逻辑去想,也难保它们终有一天不会“滚出”学校。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大程度上,这是部分人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一种吐槽,是对面面俱到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宣泄。

然而,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对中国教育模式的争论在百年间似乎走了一个轮回。科举取士与应试教育在今天常常被相提并论,但在百年前,专业化、通识化的西式应试教育却是取代科举制的主力军。清政府在1904年推出了以日本为范本的新教育体制,即把全国学堂分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块,其中基础教育分为三等,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则包括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特别教育等。从层次上看,这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了;从内容上讲,这种强调全面、以理工为主的教学模式也与我们今天的课堂相差不远。如今,我们在批判应试教育的时候,常常以摒弃专业化学校教育、回到书桌上摆着“四书”“五经”的家庭私塾为荣。这种历史的再现无论对错,都在警示着我们抛弃过往可能造成的种种缺失。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基础教育

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教育工作讲求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现实举措。教育标准的制定源于人们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发展水平的高度关注。基础教育是极其规范的事务,制定和实施标准有助于基础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①2014年8月,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学校管理标准》)是我国教育管理领域第一个关于学校管理的标准。其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②,也是学生发展的必要前提。下面,笔者将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项管理职责出发,以课程改革为立足点,从课程与教学两方面解读学校管理标准中涉及的内容并提出与之相契合的改革方案。

1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何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首先,课程设置的前提是要对学生的目标发展水平和需要培养的能力有着清楚的认识。为此,严格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尤为重要,应确保国家课程的全面实施,把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看作发挥教育前瞻性与外延性的前提,脚踏实地的跟进教学进度。

其次,实践活动课程也应当被重视。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实践活动课程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如: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落实过程中,要以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性为基点,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今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也助力实践课的进行,它们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沟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公民责任感等。

最后,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正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所在,在台湾有很多小学都有这类课程。比如:台中市太平区中华小学依靠其师资优势设置了国学、乐器、涂鸦等校本选修课,学校的墙壁上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画作,一届届的学生连续几次在市朗诵比赛和乐器比赛中拔得头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带动了社区中身有所长的居民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给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展示平台。③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 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作为一个学校来说,有升学率等指标来衡量其办学水平;然而就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是一个家庭唯一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已经由强制实施时期迈进避免学业失败的时期。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深入分析受教育者的特点,了解其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开展。这就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保证一定的师生比,使教师拥有足够的精力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受教育主体改进自己的教学。加强同一学科不同教师、及各个学科间的沟通,成立教学质量分析工作坊,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寻找途径,并在教学进程中不断调整,选择适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二)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个人的信息,增进师生感情,形成师生与家长的联动纽带,增强辅导的针对性,体现学校普遍性与订制性相结合的服务理念。学校应设置相应的教评机制,不只从学业水平、而且从方方面面来考察学生的受益程度和满意程度,提升教育的服务性,关注教育改革的效益和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

(三)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相对于“减负令”对于课业负担数量上的详细要求,《学校管理标准》主要侧重于作业结构和方式的转变,这需要学校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普遍性的作业标准,融合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能力,逐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作业应当朝着“少而精、兼具基础性和思想性、追求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方向发展,以作为课程的补充,对课程效果进行强化,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四)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完成课程的情况及时反馈。教育标准须转换为具体学习任务和评价尺度,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目前广为认可的综合素质评价摒弃了以成绩为全部、忽视完整人格养成的弊端,更加强调学生的纵向比较、自我培养,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历程。在落实过程中,应当配备足够的师资指导学生建立个人的成长档案,教师和学生建立起公正、公平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开展学生互评和教师反馈等活动,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将其作为改进教育教学、选择教学侧重点的必要参考。

3 总结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确立有助于促进学校教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助于促进学校“育人”价值目标的实现,助于划清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线”。学校根据发展状况进行课程改革,能够督促学生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身潜能,获得坚实的知识基础,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一定的公民道德责任感,更好地实现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朝向内涵式的转变。

注释

①钱家荣.基于课程视角深化学校管理标准的落实[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02).

②徐洪权.从国家标准到学校手册:基于规范管理的内涵发展[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5,(12).

③台中市太平区中华国小 “校本课程”的设置为笔者交换至台湾期间校园参访时所见。

参考文献

篇6

一、加强课改顺应发展需要

总理2009年在北京35中与教师座谈时指出:“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年的教育部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把教育事业的重心转到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出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响应号召,顺应形势需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育人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加强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生动的课堂,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储备、熟练准确地把握教材,而且需要有效地组织教学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等。因此可以说,抓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抓住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牛鼻子”和找到了突破口,就是抓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就教师而言,没有课堂教学进步,就没有专业发展。

三、加强课改深化学校教育管理

课堂教改的成效和深度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力度。当前,高中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课堂气氛沉闷、未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忽视教学效果、缺乏测评机制、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等方面。究其根源,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教师不备课或不精心备课、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滞后等是主要原因。

解决上述问题,除了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还须深入研究、理清思路,尽快采取相关措施。

一是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是经验丰富的校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校长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头上好课,坚持听课、评课,积极参加教科活动,指导教学改革实践,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工作。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其思想和理念,理解各环节的作用和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制订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具体要求。以模式引领,加强研究,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三是建立集教学一学习―研究为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强化集体备课及听课评课机制,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四是加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督导。各地教研部门要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推广者,要深入学校调研高中课堂教学工作,在基地校建设上下功夫,出经验,出成果。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稳步实施。

篇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这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常识。因此,学校教育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引入教学。本文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要探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改革;高中;教育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随之面临包括教育方式、目的、内容等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加快新的信息技术与现有高中课程的整合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问题。

进入信息时代后,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电脑了解新鲜的资讯、制定工作计划、娱乐生活。“人人都要懂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即使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需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加工、分析,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但是现行的教育体系下,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讲解多数侧重理论而忽略的实践的重要作用。且教学方式采用教师独自讲解,不配合实践,照本宣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很少有亲自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难学到以后工作学习中真正有用的经验,且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师资队伍问题。

教师资源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他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日益严格。它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既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又有实际的操作技能水平。但是,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现状却是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偏低,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不是对口专业,而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客串。拥有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计算机人才不愿从事教师职业。种种原因,造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流失,师资队伍不稳定。

1.3教材问题。

教材使教师教授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采用的教材内容十分落后。与信息技术实际发展状况相差甚远。例如课本还在讲windows98系统的时候,windowsXP已经广泛应用很久了。教材内容明显与实际技术有差距。这使得上课所学内容过于老旧,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生自然也缺乏兴趣。且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主要围绕理论、技术方面展开,很少向学生宣传人文方面的内容。缺乏对信息安全、信息责任等方面的宣扬引导。以上种种原因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意义

2.1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生活在信息时代并且终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来说,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必然要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使其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信息化进程,也推动了高中教育向着长远角度发展。

2.2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是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融合的产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必然会进行教育方式、思维、目的等等方面的改革,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

3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建议

3.1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效率: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小至浏览新闻、交流娱乐,大至科技研发,均涉及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要想在当今社会生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对此,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师资水平、设备等等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针对这种现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中方式:

1、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充满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极大的热情。因此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点,加以利用。如布置一些课堂任务等等,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产生成就感。同时,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学生课后接触到计算机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组织一些课后活动,将上课所讲内容与课后活动紧密联系,使学生娱乐的同时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如课堂学习了“网页制作”。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精美网页,评比出优秀网页作品等等。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班级里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所拥有信息技术知识多少不一。因此,课上的学,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且信息技术不仅是理论,还包含实际操作。家庭条件差的同学很难接触的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并实际操作,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则经常操作,日积月累,两者之间则有了较大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

3.2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尽管学校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且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但是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信息技术仍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重视。计算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教授学科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承担起“科教兴国”的重任。2、及时更新设备。学校的计算机设备普遍老旧,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的功能,不能让计算机设备变成装饰学校脸面的花环。3、提高教师待遇。当前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待遇低,造成师资流失严重、队伍极其不稳定。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保护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安心在岗位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4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基础教育中所以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它的加入给高中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动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以此重大改革。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信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理性的看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探索中向前发展,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创造更为辉煌的明天。

作者:毛子茂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冬.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和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

篇8

学校教育规划主题的选择和历练,实际就是实施规划的人的历练,它不仅是人的专业品质和学校教育内涵的历练,更是人的心灵历练。

一、主题历练使学校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第一,主题历练是对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只是厚度与特质不同。学校教育发展需要文化传承,更需要在文化扬弃中创新、丰富和提升。优良的学校历史文化和环境文化,对历练学校文化主题起着积极的催生作用。

我们双流县东升小学体育特色“阳光足跑”曾获全国总冠军。从九十年代学校迁建现址,到新建“托起明天的太阳”雕塑,东小师生与生俱来的阳光淳朴都在积淀阳光的文化,诉说着阳光育人的故事。三年前我校重订教育发展规划,经全校教师调查、讨论、提炼,在弘扬学校传统文化主旋律的基础上,把“阳光育人”确定为学校教育规划的战略主题。

其要义是:阳光是万物生长的源泉。人的生命需要阳光,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阳光,学校团队和谐发展需要阳光。“阳光育人”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时代要求,契合了生命成长的规律。

第二、主题历练契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

当前基础教育处于转型期,发展走向体现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从世界教育大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促进教育信息化、知识革命促进教育创新。“阳光育人”无疑契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走向,抓住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和“改革创新”的教育旋律,彰显了“为了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宗旨。

第三、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主题历练的价值

校长的教育思想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浸润和固化。管理只有到了成全他人为乐的境界,才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按照“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黄金律,以德立校、文化强校是一条学校发展的科学之路。

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核心价值。在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历练中,校长要引领团队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构建学校教育愿景。围绕“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要充分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努力为每个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奠定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学校要建立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达到逐步历练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些主张既朴实又符合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规律,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第四、主题历练要排除担忧和干扰

学校教育变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变革都会遭遇阻力和干扰,有时还要牺牲眼前利益和抗拒名利诱惑,它需要不断强化精神内部的执行力量,坚持固化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校“阳光育人”主题历练的首要任务就是“缩小班额,有效控制办学规模”,任务提出来后老师们很支持,但有领导认为这只是一句口号,一些社会人士也认为我校学位紧张而不理解,再后来也有一些老师不理解了,认为“没学生选我校了、学校走下坡路了”。作为校长,当时我压力很大:一方面这会导致学校公用经费减少,一方面学校教师需求却还在增加。是坚持还是退缩?纠结、彷徨,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几个领导的理解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和学校班子反复研究,决定学习精神“坚持就是胜利”。事实证明,这次坚持是正确的: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已走出瓶颈,师生、家长、各级领导、各界人士都认同了我们的选择和坚守。

第五、内涵诠释是主题历练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规划主题的内涵诠释,需要坚持通俗、民主、科学的原则。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我校经过客观、科学论证,提出了“朝阳东升、生机勃发、乐于进取、志在创新”的“阳光育人”教育思想,赢得了全体教师认同。“阳光育人”是倡导“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有尊严地成长”,即通过建构适合的、民族的课程文化,建设优质幸福的师资队伍,不断营造精致、人文、独特的阳光文化,有效整合适宜的教育资源,达成“幸福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因此,主题内涵阐释是确立学校办学愿景和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全校教师高度认同的基础,只有清晰地阐释主题内涵,才能形成一条文化主线并贯穿于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始终,从而找到和凸显主题历练的核心价值。

第六、在促进队伍成长中促进主题历练

自我超越、改变心智、团队学习、共建愿景、系统思维,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是抓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学习型教师”历练“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搭建了很多平台:一是同读一本书,让人心灵敞亮、智慧人生。目前我们读了《思维方式的批判》、《幸福的方法》、《56个教室》等书。二是实施扁平化的项目管理,体现果敢与幸福的担当、民主与包容的魅力。我校教师自主成立特色社团“三人行”“伙伴学会”“谏言团”,这些社团通过承办全国赛事、参加各类展示活动等,让老师们阳光自信地走到前台。三是专题论坛、学术年会,成就阳光学习典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鼓励老师们与大师对话,吸取《论语》、《道德经》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引导老师们到大学中去,体验心灵幸福的保健,排除职业倦怠的困扰;启迪老师们放眼世界,与名校名师结对,体验从专业到人格的修炼。四是让老师们参与学校重点工作的实施和重要改革方案的制定,从激烈的辩论到智慧的结晶,使阳光育人的战略主题有效转化为每个成员的奋斗目标。

第七、主题历练结硕果,学校发展出特色。

东小教育规划主题的选择和历练过程,伴随着学校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爱满校园”。

为避免学生课余休息发生碰撞伤害,学校把校园内建筑与学生可接触范围内的棱角全部切割磨圆;学校经多方调研争取,在每层教学楼配建厕所,解决了师生入厕难问题;将几十辆教师小车移到校外,为孩子成长腾出空间;学生自愿捐献压岁钱,运行“阳光爱心小银行”。

构建阳光课堂,很多班级多次参与全国语文、数学赛课,孩子们乐观、自信、机智,成为课堂主人和校园生活的主人。“亲子活动”洋溢着和谐的音符;“阳光少年”在校内外舞台激情飞扬;孩子们畅游新马,将蜀韵文化融入世界……抓住每个教育细节,建设其乐融融的校园文化;关注每个学生快乐、健康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成为东小践行“让学生快乐、尊严地成长”的有效保障。

二是“让教师有效、惬意的工作”,保障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让教师感受被尊重和存在的价值,学校努力营造宽松、惬意的工作环境:分批分层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察,帮助老师们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幸福指数;利用教研组、年级组、工会等集体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情感交流,促进团队合力;力所能及为教师办好事实事,帮助教师解决子女就读、就业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形成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的和谐局面。

三是在主题历练中构建起以阳光课程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是“国之魂”——效果鲜明的国学课程。东小归纳出颂、听、看、写、演、唱、悟、行“八字教法”。国学文化浸润对孩子们的人格完善和历练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成为全国经典文化先进学校和全国“书香校园”。二是“蜀之韵”——成效独特的“川剧进校园”传承课程。学校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合作,以川剧文化进校园、川剧文化进课程、川剧文化进课堂的“三进”研究,开展校园传承川剧文化研究,纳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学校成为全国非遗文化校园传承骨干校。三是“人之行”——解放儿童的“阳光少年”课程。孩子想走多远,知行结合的目标就在螺旋递进的不远处期待。学校从诚信、自理、仁爱、智慧、艺术、健康等方面评选“阳光少年”。民主多元评价,肯定学生的差异和特长,让每个生命都明确成长目标,激发成长动力,释放个性光芒。

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是一个不断实践、完善、创新的过程,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也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更加切合学校实际。主题历练使生命丰润、个性张扬、文化修养叠加,学校也在历练中实现了和谐、可持续的特色发展。

二、主题历练的有效策略

第一、找准规划的主题定位

找准学校教育规划的主题定位,让每个生命找到自我价值。每个阶段的规划主题提炼,都需要学校在充分研究自身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承前启后的讨论主题,广泛征求教职工和专家意见,并与区域同类学校分析比较找准差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因为独特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第二、主题历练需要寻找方向

方向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主题确定后需要寻找实施的方向和路径,既要与时展同步,又要与教育客观规律同向,还要使每个实施者同心。

第三、把握战略主题的几个特性

一是适宜性。即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对学校适宜度高低的具体表现,具体包括主题是否适合校情、能否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是否认同、是否适合当下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前瞻性。即战略主题要有超前性,要着眼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明天,主题的前瞻性要求学校必须找准最近发展区,这是战略主题在定位和方向选择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统领性。战略主题是学校一定时期内开展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实现主题展开,这是由战略主题的统领性所决定的。

四是创造性。战略主题是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确定的,它是学校文化的提高和创新,而不是原有文化的照搬。学校战略主题的创造性,表现为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和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它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独特性。即战略主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有独特新颖的理念,要突出地域文化,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如我校“川剧进校园”研究,就充分彰显了主题历练的独特性。

六是可行性。这是战略主题适宜性在操作层面上的体现。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异,理论上适合的在实践中还要受制于具体条件。只有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施的主题才是可行的。

第四、战略主题历练必须避免“布利丹效应”

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避免“布利丹效应”,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也是如此。即不能在实施过程中三心二意、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主题历练不能追求过程的完美,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特别是在干扰强烈的困难时期,必须排除万难、淡定坚持、智慧勇敢地前行。很多成功的历练都需要校长孜孜不倦、坦荡执着地引领,很多成功的案例都离不开坚持。

第五、主题历练必须重视有效沟通

先有沟通,后有认同,先认同人后认同事,先认同他再认同你。任何规划主题历练都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前行的。有效沟通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办学的重要管理策略。

第六、主题历练必须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

基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对主题历练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如必须有硬件资源和经费保障,还要拥有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师生家庭生活圈层资源、组织机构资源、校长个人积淀的教育资源等,这些都可以借力借势为战略主题的历练资源。

篇9

关键词:校本培训 依据 内容

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一种实效性很强的教师培训模式。所以,校本培训工作做的好能有效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科学的校本培训的内容,才能有效的做好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一定要设计好校本培训的内容。如何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呢?必须明确设计的依据和内容的科学性。

一、内容设计的依据

1.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

国家的教育政策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是校本培训内容确定的指南。现阶段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校本培训所着重关注的培训内容。国家以及省市地区所进行的培训中也贯穿了这些内容,所以,学校可以以新课程为指导,选定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为主要培训内容。

2.依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确定培训内容。

学校的文化不同、历史积淀不同、办学思想不同导致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同,而这些正是一个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根本,是一个学校竞争力所在,也是培养学生的根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差异导致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而校本培训反过来又能促进学校文化、办学特色的形成。例如,天台育英中学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学校在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中,为了提高教练指导竞技的能力,校长带队全体教练去全运会现场观摩。

3.依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专业发展需要确定培训内容。

(1)依据本校师资的现状,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方面薄弱就加强什么。

校本培训的对象是学校教师,目的是要促进教师的发展,那么校本培训的内容就要针对学校的教师现状进行设计。教师亟需的、缺少的知识和技能都要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例如,天台育英中学在制定培训内容时,老教师缺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对他们培训时,要求他们学习如何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

新教师缺的是教学实践经验和驾驶课堂氛围的能力,所以,对确定他们的培训内容时,要求他们每学期到老教师处听二十节课。

(2)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为了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校本培训就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确定培训内容。例如,天台育英中学在制定培训内容时,考虑到不同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要求每位教师阅读一本与本学科相关的专著,并且写出读书笔记。

4.依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确定培训内容。

很多学校都承担一些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课题,围绕这些课题可以确定培训的内容。在学校开展的这些研究有的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有的是一些科研单位进行的,这些研究给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带入新的血液,或者直接对教育教学进行干预,或者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研究,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这些研究都会对学校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些实验和课题的选定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借助实验、课题进行培训内容的选定,促进校本培训的研究性。例如,天台育英中学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体育特长生较多,他们学习的基础差,所以,学校成立了课题组把《如何促进体艺特长生有效教学》作为研究课题,同时,本校把如何促进体艺特长生有效教学作为校本培训内容。

二、培训内容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教学人员,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也包括了专业精神的升华。一名教育专业人员,应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应该具备职业道德,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终身学习以促进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成熟。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成熟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断进行的一个过程。校本培训的内容就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精神这几个方面,而这三方面最主要的是知识的培训。在知识方面可以分解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以知识的发展带动能力的促进和专业精神的升华,以培训内容为中心,以培训模式促进知识向能力和专业精神的转化。

根据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把培训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信息

1.学科理论和知识

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站在讲台上,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教育的规律,而不是在迷惑和混沌中进行,简单地说,每个教师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教育理念是他们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背景和力量的源泉。理论的学习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基础。教师所担任的学科在不断发展,教师自身的知识也应随之不断更新,教师不能用陈旧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教师掌握学科新的理论及信息十分必要。例如,天台育英中学在制定培训内容时,为了使教师学习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要求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本学科杂志,学校替每个教研组开通一个付费的网站。邀请专家到校讲学。

2.教育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推行,掌握教育改革的信息对于教师来说是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理念的变化,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学习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等的理论研究最新成果,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等,教师能够从理论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盲从,避免教条的、功利的行为。例如,天台育英中学为了做好教育改革工作,就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学好了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做教育改革心中有底。

(二)教师职业的相关知识

教师职业的相关知识包括很多,如政策、法律法规、心理知识、教育学知识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两类:

1.政策、法律法规

政策法规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意见,也是教师维护自身权利和履行义务责任的依据。教师进行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习使教师掌握我国教育现阶段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这些理念,在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天台育英中学把《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确定为集中培训的基本内容。

2.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学生学习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学,这些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中必需的,掌握这些知识促使师生关系和谐。教师掌握自身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能够调整自身心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能够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掌握学生学习心理,能够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天台县在2012年校本培训网上学习,要求教师学《教师心理健康》,广大教师学了后,感到很有收获。

(三)教育实践的方法、技能

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现代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行为导向法、问题探究法等都是现代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是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校本培训就要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科及学生的特点给教师培训有关现代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熟练使用,促进学生发展。

(四)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和发展,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被不断更新。教师必须尽快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把它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天台育英中学校本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和掌握CAI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SC电子备课系统。掌握电子数据表格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包括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E、OUTLOOK的使用、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制作软件AUTHORWORE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并能根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上述软件设计自己所任学科的CAI课件的文字脚本,编制CAI课件。

(五)教育科研知识

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教师研究者的角色决定了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了解掌握研究方法和步骤是教师开展研究的基础,是避免研究中走弯路、进行规范研究的必要条件。教师需要学习的教育研究的方法、过程,包括如何做研究,如何选题,问卷、访谈等资料收集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文献综述的撰写,统计分析等教育研究方法,论文的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天台育英中学校本培训内容中,就要求每个教研组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目的是把教师培养成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一个教书匠。

(六)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基础。天台育英中把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确定为集中培训的内容之一,其内容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等,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执教的核心,也是培训中最难进行的,最难取得成效的,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发教师的反思,以行为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实现教师的理念转变。如,某学校在校风建设活动中,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教师对“事业心是从教的前提”、“责任感是为师的本分”、“创造性是教师的生命”这三句话的内涵及意义达成共识。提出“与人为善、相互欣赏、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为师准则。这些学校内部的师德要求以及学校教师群体的师德对于教师个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七)开发选修课知识的培训

浙江省推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选择性。选择是这次课改深化方案的主旋律。即通过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教育的过程是个选择的过程。孩子的兴趣、潜质以及相关的能力,需要自身及他人的不断选择,才可能出现、形成和发展,学校和教师只有不断按照学生的选择性要求,开发开设出更多更丰富的课程,才可能逐步办出比较适合孩子的教育。而现行的主要表现为固定的、统一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统一要求、统一评价,显然不能适应办适合孩子教育的需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教育现实和教育规律及趋势的理解,课改深化方案把改革的重心放在了切实加强选修课建设上。把选修课学分比重大幅度提高到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并按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爱好、社会实践四大类划分建设选修课程,而我们的教师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他们在这方面知识的培训。例如,浙江省先安排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在实际的校本培训过程中,对以上基本的培训内容,不应面面俱到,应精心选择。每学年可以选择几个重点主题进行培训。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应注意这些问题:首先要注意同一培训内容层次上的差异,对现有程度较低的教师,同一培训内容可从较低的层次开始,反之亦然。同时,还要在选择学习培训内容上从本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选择。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平 。《怎样做好校本培训》。首都师大出版社。2010年8月

篇10

关键词:特长生;文化课;学习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落实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要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它是学校办出特色的一条途径,学校体育特长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带动了全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各种荣誉。但是,由于特长生有很大一部分精力专注在特长的培养,用在文化课上的时间就相对少了,然而文化课个别科目理论性较强,抽象内容很难直观理解,造成特长生学习文化课兴趣不足,认为文化课教材枯燥、乏味,造成文化课成绩落后。那么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培养特长生发展的又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体育特长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原因

体育特长生都有强健的体魄、聪明的头脑,但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困难、成绩落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下:(1)文化课底子薄。(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重,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4)更多的情况是学生也很想学好,无奈基础太差,不知从何开始,更何况文化课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短时间的付出就能立竿见影,甚至放弃。

二、真正有效地改善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状况的方法

1.辨证理性地认识特长生。当今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要有文化学科的学习尖子,也要有文艺、体育、宣传方面的人才,整个社会才能生机勃勃。特长生的特长不是人人都有的,应该说是天赋,就像各学科的学习尖子一样,在特长方面的训练也十分艰苦,是不可多得的特殊的优秀生。

2.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教育,为文化课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具有爱国、遵纪守法、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3.进行学校、体育教师、家长的多方面教育管理,切实有效地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4.在关心中树立他们勤奋学习的思想观念。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体育训练只是业余性质,不要本末倒置,重视训练成绩,忽视文化成绩,从而共同抓好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会对运动训练有明显的帮助,训练质量会得到相应提高。

5.结合文化课学习,科学系统地带好特长生。科学处理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将会使学生产生即重视运动技能,又重视文化知识学习的思想,从而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真正达到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特长生训练队伍。

6.正确处理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的状态。

三、引导和教育特长生学习文化课的措施

青少年时期是体育特长生智力和各项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引导和教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尝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开放教育。采取各种启发式教学,激发青少年特长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独立意识、好奇心、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端正青少年特长生学习态度的有效教学方式。

2.促进特长生间的互教互学,提高文化课学习效率,自由组合手拉手互教互学,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3.开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培训、激发特长生学习文化课。让学习者反思其学习观念和学习过程,是直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4.丰富学习生活,培养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其心智机能的发展,利用图片、幻灯片、模型、实物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降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求课前预习,熟悉内容。上课时头手并用,开动脑筋,勤记笔记。强调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为了更进一步地调动特长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议教育改革同步进行,以适应新世纪体育人才素质的需要,从而发挥良好的学习效果

1.改变评估体系,提高特长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改变理论课以期终考试论成绩的传统模式,努力从传统的以期终考核占绝对比例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注重并加大能力考核和平时考核的比例,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提高特长生主动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

2.制订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方案,提高特长生对学习文化课的认识,在对特长生加强教育和引导相结合,不断提高特长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体育专业人才掌握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提高特长生对学习文化课的认识,并对特长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情绪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认真地制订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进行彻底地改革,如此才能使特长生的文化课提高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信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努力,体育特长生不但对文化课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还逐渐地改变学习习惯,开始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因材施教,只有这样,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状况才能真正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