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9 18:0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环保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控制重大环境污染因素及危险源,加强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环境保护管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污染,促进文明绿色生产,还给人们蓝天白云。
2混凝土企业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制度
雾霾的持续出现,对人们的健康及出行造成较大的影响。作为混凝土行业,要从自身来控制污染源头,制定环境保护制度,为环保出份力。企业必须设立环境保护领导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实时调取监控进行落实。在生产现场要有专人洒水降尘(做到早、中、晚各一次),防止扬尘,污染环境。厂内放置专用垃圾桶,垃圾清理前应进行洒水降尘,在生产区域要严格控制乱扔垃圾。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粉状材料,应安排在罐内存放,砂、石等骨料应存放于安装全封闭大棚的料场内,运输时要防止漏洒,装卸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砂、石料场安装自动喷淋设备,用于降尘,降低大气污染指数。混凝土运输车辆清洗废水、地面冲洗水,经收集、砂石分离、沉淀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不合格产品要有专用存放池存放(定期外运),粉料罐体要安装自动除尘装置用来收集排气口排出的粉料,做到回收再利用,杜绝粉尘外溢,对环境造成污染。企业内部设立的环保办公室要制定定期内部检查制度,采取“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予以整改,要责任到人。制定周期环境保护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设有环境保护宣传专栏),用于提高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3临沂市对环境管控的要求
临沂市就四大环境污染源及环境安全等出台了《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20条加严措施》。措施如下:
(一)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实“三个一批”措施。一是限期治理一批,对钢铁、焦化、电力、建陶、水泥等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烟尘、无组织排放废气等不能稳定达到山东省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实施限期治理。二是停产治理一批,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和偷排偷放的实施停产治理。三是关停拆除搬迁一批,对停产治理期限内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实施关停、拆除;对城区内现有重点污染企业列入搬迁计划,逐步实施搬迁。
(2)土小企业关停、拆除。对外环线以内小铸造、小石灰窑、小页岩砖、小陶瓷、小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坚决关停、拆除,防止死灰复燃。
(3)严格行业环境准入。外环线以内一律停止审批新上燃煤项目;五区内未批先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的新上项目、新增产能。其他新上项目环保设施必须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二)城市扬尘治理
(4)狠抓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所有施工工地必须严格落实“六个100%”(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达到100%),视频监控设施联网贯通且正常运行。混凝土搅拌站要落实“粉料仓除尘、料场全封闭、车辆冲洗”要求,9月30日之前未达到要求的,外环线内一律取缔,外环线外停产治理。
(5)狠抓渣土、散装物料运输扬尘治理。渣土运输车实行集中挂靠、统一管理,严禁个人、社会闲杂车辆上路营运;渣土运输车必须按照指定时间和路线行驶,一律实行全封闭运输。加大夜间执法检查力度,违规车辆一律查扣一个月以上。一经查扣,相关施工工地停工三个月以上。散装物料一律密闭运输,防止抛洒遗漏,违规车辆一律查扣一个月以上。
(6)狠抓城区道路扬尘治理。外环线内主次干道使用高压清洗车辆进行清洗冲刷,每3天至少清洗一次;除雨天外,每日全路段至少洒水保洁2次。
(7)土地绿化。对主城区范围内地面及临时闲置土地进行硬化或绿化。
(三)机动车尾气治理
(8)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年内完成6.6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以山东省财政厅、公安厅、环保厅、商务厅、交通运输厅5部门统计数据为准),淘汰率进入全省前3位;外环线内黄标车一律禁行。
(9)严格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全面落实机动车先环检、再安检措施,尾气不达标的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年检手续;开展机动车排气路检、抽检,比例不低于在用机动车保有量的5%。
(10)开展车用油品专项治理。油品不达标的加油站,一律停业整顿。
(四)能源结构调整
(11)全面整治燃煤锅炉。外环线内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一律拆除,或限期改用电、气锅炉;开展西部板材业锅炉集中整治,不能集中供热的,限期改用电、气锅炉。
(12)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措施。在禁燃区内,严禁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项目;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一律拆除或限期改用电、气锅炉。(13)大力推行城区集中供热。加快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步伐,年内新增供热能力1000万平方米。(五)餐饮油烟治理
(14)严格油烟排放管控。外环线内所有宾馆、饭店、食堂等餐饮业油烟排放单位,8月31日前必须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和专用烟气排放管道,逾期未完成的,责令餐饮业油烟排放单位停业整顿3个月以上。
(15)禁止露天烧烤。对烧烤摊点进行总量控制,城区范围内严禁新增烧烤摊点。露天烧烤一律改为室内烧烤(使用环保型无烟炉具的限期1年内改为室内)。室内烧烤废气必须集中处理,配套油烟净化设备。无环保型无烟炉具和不正常使用环保型无烟炉具油烟净化设施的,一经发现,没收全部生产经营设备,取消饮食业从业资格。空气自动监测站周边2公里范围内严禁从事烧烤经营活动。
(六)环境安全监管
(16)强化节能环保刚性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办理工商注册,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违反规定的,由纪检监察等部门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17)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行排污企业公开承诺制,所有排污企业一律在门口显著位置设立承诺牌,强制实行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各县区须与所有排污企业签订责任书。
(18)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偷排偷放企业实施严管重罚,查处超标一次予以顶格处罚,停电停产或停止施工3个月;第二次超标坚决关停。
(19)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自2014年8月1日起,对市级及以上查处同一企业违规、超标2次的,在严肃查处企业的同时,一并追究相应县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责任,县区查处同一企业违规、超标2次的,一并追究相应镇街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责任。
(20)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在连续性异常天气情况下,根据污染等级及时采取重污染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施工工地停工等措施。
(七)临沂市制定“治本之策”
严格产业环境准入。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项目立项抓起,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落地。对达不到环评要求的项目,宁可忍一时之痛坚决放弃,也绝不能追求片面发展破坏环境。外环线以内一律停止审批新上燃煤项目;五区内未批先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的新上项目、新增产能;其他新上项目环保设施必须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各县区对发展方式要重新审视,新上项目不得新增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做不到的一律不准落地。淘汰落后产能。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按照国家的工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加快淘汰钢铁、火电、水泥等过剩产能,对没有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县区,要严格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切实降低市区、县城周边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工业布局。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控制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项目。要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加快重污染企业加快退城入园步伐,对市区内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引导和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电力行业 环境保护 管理
一、引言
在全国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无论是生活用电还是工业用电消耗量都在逐年递升,在这种背景下使得电网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加速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目前火力发电厂依然所以我国电力生产的主要来源,然而在火力发电实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及SO2,间接性带来温室效应以及酸雨使得环境受到破坏。在遵循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然需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性,因此加强电力行业环境保护也愈来愈受到关注。
二、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从大环境来看大量的火力发电厂是电力行业工业废气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输电网络建设以及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物从而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这部分工业废物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甚至直接向周边水源排放从而导致水质下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管理层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升。从内部管理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内部并未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这使得环保管理工作无法按照正确的方向开展,即便存在部分条例或制度但是在执行力方面却有所缺乏,缺少专业性人才队伍使得环保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制约。大多数电力企业是由政府单位等投资控股,内部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制度的影响,这种权责冲突使得一直提倡的“节能减排”方针并未得到彻底落实。从市场环境来看电力行业尽管覆盖面较大,但是部分辅业务与主体业务偏离度较大,造成了应用电力行业管理制度去管理非电力行业业务,使得管理工作出现了缺陷,而在电力主体业务与辅助业务出现混杂模糊的情况下无疑使得产业链拉长,这必然会给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阻碍。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电力行业环保监管技术水平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滞后。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还是由于电力行业环保管理目前主要还处于政策规划阶段,而在技术方面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指导,技术创新水平还有待提升,整个环保监管技术体系只形成了一个初步构架,整个体系并不完善,在细节规划上还有待增强,此外新型环保技术未得到妥善利用也使得环保监管工作无法跟上当前形势。
三、推动电力行业环保管理的相关对策分析
(一)增强环保管理意识
对于管理层而言其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环保管理意识,在意识的督促下才能对管理行为产生导向性作用。当然环保管理意识的形成及深化需要一个周期性的过程,但其本质上还是让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处于平衡态,从长远上角度环境利害关系进行分析,始终遵从“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导向,让环保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除了领导管理层以外还需要让企业各阶层都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企业内部可加强宣传活动,开展主题会议从而逐渐构筑出绿色企业文化,为环保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对环保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实际环保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应该以制度为导向并严格按照制度来进行监管活动。通设定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并借助有效的管理模式来进行实施,利用资产管理方法来实现环保管理目标。在环保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环保工作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制度制定的同时构建出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并落实责任制。以信息平台作为基础加深企业内部交流,让各方部门都可参与到实际管理活动当中是管理覆盖面及管理效率得以增强。
(三)采取组合治理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控制
在开展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预防工作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时刻掌握行业发展情况并与市场动态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对火力发电厂提早进行预防措施,通过一系列新型技术等对排放尾气进行处理从而消除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严禁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到周边水源当中,从源头上制止水污染情况。当出现环境问题时则需要采取立即性的措施来对事件进行控制,以最快的速度防止事件扩大。在实际生产过程、建设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节化监管,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到相关设备采购以及投入生产等都需要将环保理念贯彻其中,对设备维护给予重视,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制度得到一个规范化流程,对工业废品等加强回收让节约成本并达到控制环境问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与市场息息相关,通过对电力产业链的有效监管可更为深入地对行业环保问题进行控制,因此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应该尽快推广新技术,从技术上逐渐推动产业革命,例如地热发电、风能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都应该继续加大建设投入,让整个产发展与环境协调化,扩大产业环保管理覆盖层面并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管理是一项长远性的工作,在不同的周期应结合实际状况对管理进行动态化调整,本着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做到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加强环保管理意识从而得到一条绿色化的产业链。
参考文献:
[1]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专题报道.绿色和谐篇[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03).
篇3
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实施的企业比例,中型企业65.00%、小型企业32.11%;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实施的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5.00%、小型企业36.99%;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制度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5.00%、小型企业36.99%;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制度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5.00%、小型企业43.09%;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企业比例,中型企业70.00%、小型企业33.33%;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企业比例,中型企业55.00%、小型企业36.99%。中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本次调查272个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个、集体企业33个、股份制8个、有限责任63个、外资企业3个、私营企业130个、其他企业31个。阜新地区以私营企业为主,占47.8%,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占23.2%。调查结果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各项指标均在50%以上。不同行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本次调查272个企业中按行业分有:煤炭开采企业36个、非煤矿山24个、轻工业28个、化工医药23个、非金属制品62个、制造业70个、其他行业29个。阜新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占25.7%,其次是非金属制品,占22.8%。煤炭开采行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最好,各项指标均在70%以上;其次是化工医药行业,各项指标均在50%~70%之间。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企业比例占52.57%,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企业比例占18.75%,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企业比例占25.74%,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企业比例占41.54%,制定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计划企业比例占22.06%,操作规程中含有职业卫生内容企业比例占43.01%,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企业比例占35.29%,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实施的企业比例占34.56%,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制度企业比例占39.71%,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制度企业比例占45.22%,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企业比例占35.66%,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企业比例占38.24%。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指标中,最好的是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占52.57%,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最差,仅占18.75%。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企业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相关的预案,并严格执行。
要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管力度,尤其应该加强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情况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1]。HSE管理部门和体系是迄今为止被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企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我们应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企业建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门[2]。各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均应积极开展对企业发展特征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探索和寻求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杜浩 刘丽红 蒋春梅
篇4
【关键词】设备管理 设备站 管理制度 管理方法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先进的设备管理是制造型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最高限运用,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错误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以一设备站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加强和完善设备管理。
一、设备站简介
该设备站于2008年8月8号成立,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转,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设备站组成:商务部、租赁部、维修部、物资部、设备站TIIP分站。人员组成:中方管理人员9人(其中专科或本科7人)、成员15人,兰卡员工337(其中管理人员12人)。使命: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愿景:成为 “管用养修”一体化服务商。价值观:感知责任、优质回报、合作共赢。服务理念:加强效能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设备站精神:团结、拼搏、奉献。秉承公司核心价值体系打造设备站特色文化。设备站有两个目标:发展目标与管理目标。
(1)发展目标:培养一批从事海外工程设备管理人员,培育CHEC-设备站品牌。两年内整兰卡资源,三年内争取一个或多个设备国际品牌。
(2)管理目标: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不断更新,确保设备完好率、提高利用率,发挥设备效能,提供优质服务。
二、设备站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设备正常安全运行,保持其技术状况完好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而编制的一些规定和章程。一般应包括:设备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的规定,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改造、更新管理制度,进口设备、重点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统计、考核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压力容器等特殊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的使用、操作、维护和检修规程,管理规范,备件管理办法等。
设备站建立了一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站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制度、设备站固定资产管理细则、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
(1)设备站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制度。包括线路改造、油库改造、污水排放、消防设施等这些方面的管理改进制度。线路改造:按规范制作配电箱、线路布置。油库改造:从地上露天改为室内地下(防火防盗)。污水排放:新建下水管、排污池,满足地方要求。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材,增强消防意识。环保绿化: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引进兰卡服务人员。
(2)设备站固定资产管理细则。
能算作固定资产。设备站主要从事办事处大型机械设备,固定资产原值在5000美金以上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项目部主要从事碎石机、钻机和1000美金以上5000美金以下的小型设备和机具、衡量仪器、实验室仪器、测量仪器、交通工具、房屋等固定资产;工程船舶办事处管理。
(3)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站自从建站以来,到目前为止无一例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这也是全体员工(包括项目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重要性
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全员参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设备站编制《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办法》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在项目施工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对照设备站《员工安全宣教手册》做好兰卡员工的宣教工作,增强安全意识,确保设备安全施工。
2.安全教育形式
1)采用电视、宣传栏、安全标语。
2)现场安全教育:由中方人员和兰卡工程师,根据现场施工环境,采用不同地点、不同人员、不同时间、将有关安全宣传资料,传阅到每位员工。
3.设备调度和大型设备的安拆
设备调度:项目部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设备使用计划安排,办事处工程部统一协调,设备站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计划,最大能力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完成情况:TIIP沥青站的 拆卸、转运、维护、维修、安装、调试、正式运转;南部高速项目沥青站也已完成调试。
三、设备站管理的具体方法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技术管理与设备经济管理。设备的技术管理,由设备主管部门承担;设备的经济管理,由财务部门承担。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设备的合理购置。设备的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购置。①设备的效率。如功效、行程、速度等。②从精度、性能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③可维修性。④耐用性。⑤节能性。⑥环保性。⑦成套性。⑧灵活性。
2.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若将安装调试好的机器设备,投入到生产使用中,机器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设备台好,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
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
4.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5.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要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加强巡回检查、防止并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工作。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与防爆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定期检测与维修。水、气、电、蒸汽的生产与使用,应制定各类消耗定额,严格进行经济核算。
在办事处领导和指导以及办事处各部门和项目部的配合下,设备站的管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设备站经理主持设备站全面工作;设备站副经理协助经理主持设备站管理并主管商务部和物资部;租赁部经理主管设备站安全管理、设备调度、大型设备的安拆和调运等。此外,设备站进行部门管理:1)商务部从事QS、人劳、财务、行政等管理工作。主要管理人员来自兰卡,其岗位有:QS主管、人劳主管、档案管理、文秘等,工作内容:人员招聘、劳资合同纠纷、工资统计和发放等。2)租赁部从事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管理、设备调度、设备租赁合同和大型设备的安拆管理、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出勤率、油耗产值比等统计和分析。3)维修部从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合理安排设备维修计划、核算单机设备维修成本、统计维护和维修与设备租赁产值的比例。4)物资部从事设备站的材料采购、仓管、发放和统计工作。
篇5
1、本企业将一如既往地遵纪守法,杜绝污染事故的零发生。
2、本企业将严格执行国家 “三同时” 的制度,确保本企业排污状况在受控之中,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油烟等污染物排放在国家、行业规范允许范围内。
3、本企业将更为重视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确保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环保设施完好率等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
4、本企业将设置环保管制职能部门,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制定专门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日常的环保跟踪等工作,配置足够的环保设施和足够的人力资源,加强工厂对环境有污染工序的监控和管理, 减少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加大设施投入,购置先进、新型设备,淘汰耗能及污染排放大的设备,从根本上做到节能减排。
6、本企业将加强员工的环保教育,加大环保的宣传,提高员工对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全民环保的自觉性。
7、本企业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项目,加强环境综合治理,防治结合, 实施可持续发展。
篇6
最近,我们对公司所属的一个工厂上半年度废旧材料的处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审计调查,发现对这些废弃物的管理应该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这个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包装原料的淀粉袋、产品下脚糖渣、燃料下脚煤渣以及破损的塑料桶等等。这些又破又脏的东西表面看来很不起眼,但当数量很大时,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果疏于管理,就是一项可惜的浪费和损失。20*年上半年工厂出售这些废旧料处理的实际收入高达23万元,但这样良好的收益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废旧料处理的实际情况呢?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发现,包装袋是最大宗的废旧料,但原料仓库在对其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或有章不循的问题,包括没有设立包装袋的库存明细帐或备查薄,出售包装袋不使用一式四联的出库单,而有仓库保管员开白条报数,不作库存盘点和报帐等等,这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转而从生产入手,根据生产用料来确定包装袋的回收数量,进而核查包装袋数量的真实性,同时又从出门证入手,核查门卫和财会的出库数量的一致性,结果发现在3月31日有价值2.1万元的34710只包装袋出库没有向会计报帐。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仓库保管员只得承认违返公司规定私开出门证放出一车包装袋不报帐的事实。由此可见,看似废旧材料,如果管理稍有疏漏,同样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为此,我们审计人员向工厂提出了完善落实废旧材料管理的几点建议,工厂管理层也迅即行动,重新制订了“固体废弃物回收、出售帐物管理制度”,以求亡羊补牢。
通过这次审计调查,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建立了管理制度,并不等于制度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才是制度有效性的可靠保证。
2、要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制度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制度,使之更加完整、有效。
3、处置工厂废弃物,既要考虑环保的因素,也要考虑其能变废为宝的价值因素,特别是对有再利用价值的大宗废弃物,要视同商品管理,从废弃物的回收、保管、出售、库存等各个环节,由各个部门的有关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职能角度进行共同的监管,保证企业的利益不流失。
篇7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结合我区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购销、储存的实际,按照《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加油站检查指导手册》的有关规定,逐项落实。确保成品油购销调储工作安全平稳运行。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安全管理专项检查,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的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落实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加大力度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管安全”的职责,协同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到位,保证油库和加油站安全运行,维护石油流通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三、检查内容
(一)经营手续。商务部门核发的《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或《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成品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安全监管部门核发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港口管理部门核发的《港口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以及其它消防、环保、防雷、质检等相关文件是否齐备,相关证照是否通过年检且在有效期内。
(二)管理制度。是否制订有《加油站账表册单管理制度》、《票证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商品采购、销售制度》、《库存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事故预案》等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成品油进、销、存台账和出入库管理台账。
(三)安全运营。是否设置符合要求的计量保管员、安全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和质量监督员岗位,并具备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能否提供证明油品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化验单或检测报告。销售散装汽油的是否登记购买者姓名、联系方式、用途等相关信息。是否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和设施,建立健全安全消防组织和防火档案。消防栓及消防通道前有无杂物堆积。储油罐、加油机、企业内部油气管线等设备设施是否完好,输送油品的管线是否专管专用。企业内部油品运输车辆是否通过法定机构(或授权单位)资格认定合格。自助加油站是否制订防静电和防人为破坏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油站、油库作业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加卸油相关操作规程。是否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
四、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加油站安全管理专项检查,辖区内部份加油站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社会加油站由于市场份额少,对安全生产管理认识不足,消防设施设备投入少,老化的设施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员工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学习等方面不够;二是少数社会加油站日常管理台账不健全,安全检查痕迹资料欠缺。
篇8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和民众的巨大需求,决定了必须对其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地方各级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是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公众也有权利和义务共同参与环境保护,要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可见,环境管理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管理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梳理当前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识别其存在的问题,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至关重要,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探索新的环境管理模式有利于适应“十三五”新的形势变化,确保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如期实现,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保护工作至今,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1972-1978年)
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采取的是优先发展经济政策,全力推进经济建设,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家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973年8月5日-20日,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1974年10月25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中国环保事业开始发展。这一阶段,环境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同时机构不独立,管理职能和范围受限。
1.2 创建阶段(1979-1988年)
明确提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国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环境法制建设蓬勃发展,大量环境法律法规出台,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制轨道。1979年第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环境法体系的建立,并规定了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责。这一阶段环境管理从单纯的污染治理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环境管理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管理手段单一,还没有理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3 发展阶段(1989-2015年)
这一阶段,国家的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国家修订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的地位日益提升;环保部门机构设置逐渐完善,管理职能逐步强化。环境管理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治理”“全过程控制”,治理方式由点源控制转变为点、面结合,环境管理手段由命令—控制型政府主导阶段逐步转向政府引导、市场参与、自愿合作。
2 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保护工作至今,伴随着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变革的时代,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形成了以环境法治制度、环境管控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等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其中一些制度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 环境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环境立法缺位、现行环境法处罚偏轻。环境保护的体制、职能和部分管理制度在环境法律中并没有得到明确和细化,一些重要的环保领域立法缺失,行政处罚普遍偏轻。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违反环评规定擅自开工建设的,只能给予20万元以下的罚款,由于处罚太轻,一些企业根本不重视环评,采取边开工建设、边做环评报告;一些企业先上车后补票、先建设后环评;甚至一些企业以交罚款代替环评。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尚未建立,环境民事赔偿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诉讼渠道不畅,生态环境损害难获赔偿,生态环境破坏者并未得到应有处罚。基层行政执法缺乏强制手段,现行法律规定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性。
2.2 环境管控制度执行效率不高且效果不佳的问题依然存在
针对决策者的制度不健全,当前环境保护制度并没有解决指挥棒问题,唯GDP的政绩考核机制还普遍存在,不少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生态责任感;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市场手段不足,能够体现生态服务和自然资源价值的市场机制和制度尚待构建,资源低价、环境廉价甚至无价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和协商机制仍未形成,公众和舆论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的制度有待加强。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总量控制等部分现行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不到位,难以适应当前环境管理和监管的需求,亟待围绕环境管理转型进行调整。
2.3 环境经济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在环保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环境经济制度的探索刚刚起步,在基层执行和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环保领域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亟待建立。环境损害成本的合理负担机制,如环境资源产品定价机制、收费机制和税收机制等尚未形成;现有经济制度政策之间协调不够、配套措施不足、技术保障不力。
3 探索适于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制度新模式
2015年,中国政府先后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清晰规划了未来一个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和基本路径。2015年12月4日-5日,排污许可制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出席开幕式。他首次提出要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项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很好的运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作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2014年4月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标志着排污许可制度被正式纳入国家改革实施阶段,关于排污许可证的制度设计和立法进入关键时期。
目前,环评、三同时、总量控制、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限期治理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各行其道,衔接不够,功能单一,缺乏核心和系统整合,导致整个环保管理体系庞大繁重,且不能形成有效管理。“一证式”管理将排污许可证作污染源综合管理的载体,将现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对污染源的环境管理具体要求,集中通过排污许可证加以明确,实现对污染源综合系统、全面、长效的统一管理。
3.1 排污许可证是管理执法依据
所谓排污许可证,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排污单位颁发的环境行政许可证明。基于“一证式”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核心,具有法律强制性、持续有效性和运用多样性的特点。它可以融合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管理、总量控制、排污申报和收费、排污权交易等各项制度的管理要求。政府可根据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来进行核查其环境行为,为执法部门的监管提供依据。
3.2 排污许可证是公众参与监督的平台
环境保护的公益性使环境信息具有共性,公众有权利知晓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并对其进行监督。排污许可证可以集中排污单位全环境要素、全生产过程信息,并系统地提供给公众,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一个有效、透明的监督平台。
3.3 排污许可证是经济调节的基石
排污许可证是排污单位总量控制的体现,同时也是记载排污权的载体。建立基于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基础上的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通过实现环境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促进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良,提高环境质量,实现总量控制,同时变被动为主动,依靠排污企业自身的力量来充实环境治理资金,降低总量控制成本,形成企业与社会双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4 结 语
“一证式”的环境管理就是要通过排污许可规范污染源的环境行为,实现多种污染物达标排放;以排污许可为核心,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按照环境要素对企业提出环境管理要求,建立统一且唯一的环境管理平台,实现排污企业在建设、生产、关闭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全过程管理;施行一企一证,综合管理;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一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从而提高政府环境管理效能;明确各方责任,强化监管。
篇9
1、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企业的每个职工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环保职责,对本岗位的安全环保负直接责任。
2、针对石油石化企业“连续性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行业特点,认真学习并执行安全动火、高处作业、进设备作业等直接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不违章作业。出海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海上作业“十不准”。
3、进入施工现场,任何人都必须戴安全帽,按规定穿着劳保服装,严格遵守本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操作、工艺、施工和工作纪律。否则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证,必须持证上岗操作。新上岗、换岗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5、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地如实向上级汇报,按事故预案正确处理,并保护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6、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篇10
1.1设备管理的宗旨
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最有效地发挥设备的效能为目标,促使企业取得最佳效益。
1.2设备管理的任务
对企业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采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的性能。
1.3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系统设置、设备资产管理、设备前期管理、设备技术和档案管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设备的管理;设备的状态检测与维修技术管理;设备的改造、更新与大修计划编制与实施;设备备件采购与管理;动力设备的管理;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培训等职能。
2辖区设备管理的现状
2.1设备配置情况
各单位基本配备所需要的粮食机械,主要包括:粮油装卸、输送机械,干燥设备,清理设备,称重设备,保管、防治专用器械,粮油仓储服务的其他机械。
2.2设备管理情况
各单位由仓储科负责相应设备管理工作,主要是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维修工作,个别单位将维修工作放在办公室(综合科)。
2.3设备管理流程
设备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购置申请、集中采购、入库建档、使用、入库保管、维修保养、报废、盘点等具体步骤。
2.4设备维修保养管理
部分库有自己的维修人员,大多数库是外聘维修人员或外包维修工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个别库不具备维修能力,设备保养普遍不到位。
3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脱节
各单位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造成机械设备常常超负荷运转,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设备维修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强,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发现、早预防、早维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3.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过管理提升活动,各单位初步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除部分单位管理制度较为系统外,其余单位都缺乏完整、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台帐、技术资料档案、维修保养等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
3.3设备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
各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落实不到位。各类设备操作规程不全,部分设备操作规程不细、有些设备没有操作规程,对使用人员培训不够,存在违章操作隐患。在中储粮总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抽查隐患排查治理汇总表》中,辖区被检查单位普遍存在设备使用电缆或配电箱等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维修保养记录不全或不规范。
3.4设备购置前期调研不充分
各单位在购置设备时,没有充分进行调研,仅从集中采购目录中选择已使用产品,满足当前简单生产需要,未从行业发展趋势,环保、节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和一手粮源质量及收购方式考虑设备性能和规格,没有实现设备购置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费用的目标。3.5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匮乏各单位普遍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设备带病工作比较多,加速了设备磨损和老化,增加了设备维修成本,影响企业效益。不适应新形势下新设备,特别是智能化设备对人的要求,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不能深挖设备潜能,提高企业效益。
4设备管理思路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总公司智能化粮库建设全面展开,精密、复杂、技术含量高、价值高的设备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精细化管理,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4.1规范设备管理制度
各单位按照中储粮西安分公司《仓储机械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补充完善设备管理有关制度,形成程序化操作规程,对设备采取“一类一制”、“一类一规”的管理方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杜绝违章操作。在机械使用、检修等环节,通过实行“三定”制度:定机、定人、定责,将有效监管贯穿全过程,进一步强化责任人的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切实将相关管理规程落实到位。
4.2优化设备采购性能
采购设备时,要围绕高产能、低能耗、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考虑设备选型,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设备更新,使辖区出入库生产设备产能从30t/h~50t/h提高到80t/h~100t/h,通风设备降低功率,实现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4.3加强出入库现场管理
在出入库期间,每日由设备管理人员对机械作业现场全过程、全方位盯控,明确现场作业分工,做到“五掌握、三到位”,即掌握机械设备的数量、动态、技术状况、使用维修和安全情况;检查到位、协调到位、指导到位。对使用中的设备及时进行清理维护,防止设备超负荷运行,降低设备损坏率,减少使用费用。
4.4强化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严格制定详细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根据全年出入库计划,合理安排设备使用轮换,充分进行维修保养,切实完成设备使用期间日常基本维护工作。分类归档,做好维修管理记录工作,做到一机一档案,注明名称、型号、规格,有关维修记录齐全,确保设备维修管理有据可查,无疑无漏。
4.5深入开展设备事故分析
设备事故分析是设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设备故障应根据“三不放过”原则及时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及广大职工不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设备管理人员每年要对所有设备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并作为培训内容对职工进行培训。
4.6注重设备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确保企业员工人身安全和国有资产使用安全,对我们直属库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要定期开展职工和外包劳务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机械管理安全责任。
4.7加大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培养
- 上一篇:大气污染防治办法
- 下一篇:中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