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生活范文
时间:2023-04-08 00:3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乐趣生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发生了什么事?哦,很明显,你长大了,随之而来的是责任——谋生,付账,抚养孩子——你对这些事情认真负责,你真的把自己投入到行使这些“权利”中去。这很伟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失去了很多乐趣。
那么,什么是乐趣呢?乐趣并不是指某一件事,像参加聚会或乘坐过山车。乐趣是让自己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能开放地去接受正在享受的所有东西。例如,你把洗车当成是要认真对待的任务,但是你没必要十分严肃地履行这个职责。你可以乐在其中,当你洗车的时候,你可以享受肌肉运动的感觉,或者享受洗车时的美好视觉和嗅觉。
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要做的事情这么多”上,所以忘记了享受其中的乐趣。不要完全陷入到这种严肃性中去。是的,你要为你们的关系负责,例如试着在更好的沟通和更好的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勤奋工作,但也不要忘了人际关系的乐趣!
慢慢地、单纯地欣赏和你在一起的人,看到他/她那充满活力的、古怪的、热情的或者醇厚的灵魂,并且享受这一切。你要愿意在生活中以寻找乐趣为先。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问问自己“那么,工作的哪一小部分,或者怎样做这些工作,或者工作中哪些人是能让我感到愉悦的呢”?挑战自我,找到一些可以享受的事情,如果你找不到,那就创造。把午饭带到外面,去树下吃。早到办公室半个小时,享受一下慢慢开始新一天的感觉,不用像往常那样和一大堆人一起挤来挤去。总之,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让乐趣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然,有些事情的享受空间很小,例如心爱的人因得了严重的疾病而离去。但是这些事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很小一部分,我们大部分生命都花费在日常工作上,在这里你可以为自己创造很多乐趣。所以,不要把精力放在“做某事是多么无聊,多么困难或者多么痛苦”上,而是有意识地寻找存在于它们之中的乐趣:付账时,播放你最喜欢的音乐;工作时,在桌子上放一束鲜花;做饭时,听球类比赛等等。
篇2
“对于摄影,以前没有任何兴趣,既不是从事媒体行业的人,也不是搞艺术的。出去游玩一般的数码相机就能够满足我,专业的摄影是在参加了一次影展之后才想学的。”章伯伯说这些的时候,那神情仿佛在那次影展发现了“无价之宝”一样。“不过,对于摄影的器材由于当初一无所知,我还是请有经验的摄影爱好者帮我一起置办的。”
“学习到现在我似乎觉得,任何知识都是学无止境、博大精深的。当初就认为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是融入了作者的情绪在里面的,看一幅作品也能够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根据我所掌握的我知道了一幅好的作品不只如此,还有许多的小技巧在里面的。”章伯伯不无自豪的说。
“比如拍摄生活中的人物像。不难发现很多人的表情在镜头面前是不自然甚至是僵硬的,造成了我们经常说的‘不上像’。通过浅显的学习,我个人感觉,生活中拍摄人物时最好还是以抓拍为主,因为生活摄影一般都力求真实、自然,尽量把人物表现的形象生动、神态逼真,从而能使人像在自然形态中获得优美、悦人的画面效果。也可以有摆拍做适当的辅助,但是切忌姿态单一,表情生硬。”章伯伯如是说。
“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如果不是自己找乐子有时候是很单一的。所以我偶尔就会带上我的‘宝贝相机’出去走走,见到比较赏心悦目的场景都会拍下来。”章伯伯若有所思的说。
“花草地是我们时常见到的再普通不过的事物,而拍摄花草,却要用心地考虑用光与构图造型,巧妙构思立意,调动疏密搭配、色彩布局、背景处置等艺术手段。在拍摄现场的时候,我从不急于动手,首先我要先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变化、多观察、多调整,避免常规拍法,我要充分利用光线的变化、相机的各种功能,利用现场的各种辅助物体,拍出花草的神韵,去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独创性的意境。”
“举个例子,如梅花盛开之时,在遇到风雪的天气时,会看到落花似雨的景色――漫天遍野落花缤纷,随风飘摇、旋转、落下、散落一地繁华,留下遍地嫣红的美丽。那么在取景构图时,就不要只对着梅花拍摄,这样不仅会显得画面太直白,也毫无特色,还给人一种只是在拍某种花朵的种类的感觉。那么想要拍出一组有特色的梅花照片,就要注意周围环境,比如梅树枝干的线条、地面飘落的花瓣,黝黑的老梅树弯曲的线条等等,这对美化画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切记画面选景要多比较、多移动拍摄位置。而如果只想突出拍摄的主题――花朵,主要方法是利用景深把杂乱的物体虚化掉,在保证主题清晰的情况下,尽量用大的光圈或者移动主题和背景。”
“逢年过节,放烟花这种传承多年的娱乐项目总会适时的搬上台面。烟花虽美但易逝,让人徒留感伤。所以有很多人想把烟花绽放最美的瞬间留作永久的纪念,但有时候总觉得拍出来的画面太凌乱或者不能表现自己想要的意境,那么该怎么办呢?首先选择场地是很重要的,拍摄时也不要只拍摄天空中的烟花,最好将地面上的建筑、自然景观也纳入镜头,这样构图更加稳重,也更加耐看。其次,如果在城市中进行拍摄,城市的灯光会让自动白平衡不准,色彩偏暖,你可以将白平衡模式设置为钨丝灯或白炽灯模式,确保还原烟花本来的颜色。再次,在拍摄时应仔细寻找最好的角度,如在有水或湖的地方,可以将水面的反光拍下来。不一定要离焰火很近。使用广角,能将最高的一朵焰火收入画面,表现焰火的宏大场面。最值得的提醒的是,不要在一张照片中包含太多的焰火,那样会让画面凌乱不堪,也体现不出焰火的美感。最后,如是在观看大型的焰火表演,那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所以不站在烟雾飘过的地方,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那么白平衡是怎么一回事呢?”“进行白平衡设置的本质是对色温进行控制和校正,即白平衡设置是为了在各种光线条件下得到所拍摄对象的最自然、真实的色彩。而有目的地偏离正常的白平衡设置,却能够强化画面影像的色彩语言,从而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的画面效果。在较高色温条件下,采用低色温设置,可以使拍摄的画面影调偏蓝色。反之,如果所设置的白平衡色温低于拍摄光源色温,则画面会偏红。例如在阳光下拍摄,预设白平衡为“白炽灯”,则得到的影像偏蓝;在早晨或傍晚色温偏低时,预设白平衡为“晴天”或者是“阴天”,拍摄到的影像会更具有现场气氛。在手动调整白平衡时,参照物如果不选白色而选择其他色彩,则会使画面效果偏向所选色彩的补色。例如用绿色参照物来调整白平衡,则拍摄的画面会偏黄。”章伯伯认真的解释着。
篇3
一走进我的房间中,就能看见成本成册的邮票,里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有秀丽的西湖,雄传的泰山;还有活灵活现的十二生宵等。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翻开集邮册,井入到只属于我的集邮世界,看着这些邮票,我的心中有一种成就感,比吃了蜜还甜。
集邮最大的乐趣就是能用自己的邮票来和别人的交换,如果有不喜欢的邮票,而别人却喜欢,就可以挑选别人一张邮票来交换,这样的集邮册会不断更新,就好像变魔术一样,有意思极了。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同学家里没想到他爸爸也是一名集邮爱好者,他爸爸请我看他的集邮册,里面有一张八仙在一起的,我十分喜欢,可是他的爸爸也要选我一张,没办法,我只好答应。可是他爸竟然选了我一张最爱的玉石邮票。为了那张八仙邮票,我也忍痛割爱,把那张邮票给了他,我虽然为情愿,但也没办法呀。
篇4
关键词:设计 乐趣 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是当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设计一种新产品时如果可以注入一种新型材料或是利用全新的生产工艺,则可以改变一种物品原有的性能,甚至能够颠覆一种产品在人们心中既定的概念模型。因此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应该尽可能的与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新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设计师应始终保持对新兴材料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创意的可能。
对于设计师来说,椅子是可以试验新技术的不二选择。在设计的领域中,椅子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它既要在结构上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又要使整体造型具有美感。因此即使对于那些国际超级设计师来说,椅子仍然是最困难的设计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产品。从椅子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一位设计师的水平。[1]
新材料的提供对于设计师来说绝对是一种礼遇。比如有个公司对设计师说,我们将会为你提供一种新技术来设计一把椅子,这就为某种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椅子的形态早已被下了定义了,对于设计师来说在思维上难免有先入为主的干扰,因此要抛开那些对产品僵化的定义是很难做到的,少数做到的人就成为了设计大师。设计界有很多靠一把椅子而扬名天下的人,比如荷兰设计师马塞尔万德斯。
万德斯的得意之作“结绳椅”是用一种质地很轻的塑料碳纤维制作而成的。造型上看起来很普通,功能也及其简单,然而却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人匪夷所思。椅子是悬挂在框架上,然后用绳子编织而成的。这是一件纯粹的纺织品,看似只用了几根绳子,却能承载很大的重量。它是根据传统的编织工艺,用内藏碳纤维的绳索编织,外部再以环氧树脂包覆,最终形成一种柔软的、让人难以辨认的椅子形态。远看就像是一把轻盈的软制绳椅,却十分的坚固耐用。人们在看到这件作品的时,不仅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对人们脑子中椅子的概念模型产生了冲击。一般人可能认为这仅仅是一个装饰品,或仅仅是流于装饰用的椅子,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样的设计扭转了人们的观感,颠覆了人们脑海中椅子本来的样子,因此最终成功的博取了人们的眼球。人们总是会对非理性的东西更感兴趣,或者对它的新型材质感兴趣,或者对它的新型技术感兴趣,或者对它全新的设计感兴趣。[2]
相似的作品还有阿尔伯特・梅达所设计的叫做“苗条”的椅子。这把椅子的后腿是用铝制成的,其它部分是用30%的尼龙玻璃纤维制作而成。椅子的后腿支撑力很好,在椅背上端有很多网状结构,整体质量虽然轻却十分结实耐用。拿起这把超轻椅子的人们无法想象它还是可以用来坐的,这种有悖于人们传统经验的设计是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质量上,而且是视觉上的超轻感,带给人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体验。
科技的快速发展体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每个领域,产品也以越来越多样化的形式不断出现,但一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比如椅子的高度,这是由人机工程学因素所决定的。除此之外需要设计师关注的就是椅子的外形和制造工艺。其实更多的时候,人们并不真的需要一把新的椅子,而是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好的设计应该使感到人舒适并能带来乐趣。
就像罗恩・阿拉德所设计的“钢化椅”,仅仅是由几块粹过火的钢板弯曲而成,并用螺钉简单的固定住,弯曲的钢板实现了产品的轻薄和柔软,人们坐上去就像是充水床垫一般舒适。但由于钢板这种材料向来给人的感觉都是冷冰坚硬的,并且轻薄弯曲的结构让人们不得不担心它能否承受自己的重量,因此都不大愿意去尝试,这其实就是材料带给人的一种错觉。就好像金毛狗,长得高大又凶悍,一般人都不敢轻易接近,但事实上性格既温顺又讨人喜欢。在设计中选择使用这种材料其实是一种逆向的设计思维,因为往往打破人们思维逻辑的事物会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开始越觉得不可能,实现起来就越觉得有意思。[3]
几乎所有成功的设计师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比如挪威设计师奥普斯韦克。有感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长时间的端坐在椅子上工作,奥普斯韦克将自己的设计重点放在怎样为使用者创造尽可能多的坐姿。于是他设计了一系列看起来完全不像椅子的椅子。比如他的经典之作“多变平衡凳”。其特别之处在于革命性地改变了“坐”的方式,通过使人体坐姿前倾和膝部的支承,让脊椎和躯体处于一条直线上,保持身体的自然平衡,有效地消除了由于长时间端坐而引发的背部、颈部、臀部和腿部的疼痛。这种以双膝着力的跪坐方式带给了人们全新的体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功能上都完全打破了固有的椅子的模式,在提供基本的坐的功能之外,重新定义了典型的坐姿的概念,在造型也是别具一格。
这是一个众生喧哗的年代,产品在风格上不断变化,功能上也不断的创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产品的功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设计师所要考虑的已不是创造某种产品,而是如何为人们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休闲方式,用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参考文献:
[1] 江黎著.椅子的变异[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 刘传凯编著.产品创意设计[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3] 吴国荣,孟永刚.产品设计中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6(06)
篇5
在平凡的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等着你来发现。最近,我就发现了两件有意思的事情。
有一次,妈妈买回来了一斤桔子,爸爸、妈妈和我围着桌子吃了起来。妈妈边吃边说:“你们知道吗?桔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一个桔子含有的维生素C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的维生素C的需要。”我剥开桔子皮,看到一个个金黄的桔子瓣紧紧的挨在一起,就像一个个英语字母C,就大声说:“我知道为什么桔子含维生素C多了,你们看,桔子里的桔子瓣就是一个个C嘛。”爸爸妈妈都笑了。
还有一次,我们一家去街上喝骨头汤。服务员将一盆骨头汤放在灶头上,打上火。可我们等了十多分钟汤也没有翻滚,看看周围比我们后上的汤都开了,我们有点着急了。又过了一会,汤还是没有开。爸爸要求换一张桌子,服务员将汤从9#桌端到6#桌,打上火,只过了一会儿,汤就开了,我们一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我说:“我知道为什么6#桌的火烧得快,因为6#的火苗就像6一样,向上烧。而9#桌的火苗像9一样,向下烧,所以慢。”爸爸妈妈听了哈哈大笑。
爸爸说我平时话不多,都是有时挺幽默的。我想,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等着我去发现。
篇6
乐趣。
一、以玩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设下悬念,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
我和学生共同玩一个摸球游戏。一个袋子里装上5个黄色球,一个白色球。将学生分成男、女两个组,我摸出黄色球为女生赢,白色球为男生赢。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们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发现女生赢的次数多,男生赢的次数少。)借此告诉孩子游戏活动中有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玩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出示教材主题图,将学生思维定格在足球比赛前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从而引出要探究的课题:比赛的公平性。
二、涉足生活实例,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开疑团,感受数学乐趣
以究竟谁先开球才公平,将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来给球队当裁判,也来抛硬币。并要求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正、反面向上的次数。这时学生便全身心投入游戏中,做着记录和分析。学生分组交流、汇报并填入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然后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汇报。这时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所得到的信息汇报得津津有味。我就借此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当硬币抛出时,只会出现硬币的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两种情况,当实验的次数增加时,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的概率就会越来越接近,也就是说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的概率各有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这样来决定哪个队先开球很公平。当学生知道这一结论时,豁然开朗,感觉这样来决定才算真正公平,明白了生活中的游戏规则应是这样得来的。
三、巩固实践成果,灵活应用知识,创新规则设计,服务生活
由学生自己操作,实践得到的结论才会更有激情,有欲望去变通知识,发挥应用能力。故我根据教材作业设计的圆形转盘图的提示,在制作的硬纸板设计了三种颜色(红、绿、黑)确定跳棋赛谁先走,转盘颜色是按2∶1∶1设计的,抽学生来转动转盘,看指针停在什么颜色上来确定甲、乙、丙谁先走棋。学生操作、讨论、交流后,汇报这样不公平,由此引发了猜想心里,要让转盘上的颜色平均分成三等分或四等分,这样才公平。老师便及时讲解转盘的等可比性的公平游戏规则。再让学生抛长方体橡皮来决定某种游戏的规则,学生会很快发现这样的规则不公平。借此,老师提出:怎么改进才公平呢?学生轻轻松松回答:把它切成正方体。用这样的反例使学生确认从实践中得出的数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用所得到的知识加以正确运用,创新自己的设想与做法。当得出的结论得到老师认可时,会体验到自己动脑、动手学数学的乐趣。
四、总结收获,提升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我便在学生获得收效享乐时,强调为让比赛公平,应使每种可能性的大小相等的数学理论。随之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学习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课题,它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公平的,那我们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公平的,那我们就要做好准备去迎接挑战。
篇7
一、英语作业设计原则
1. 趣味性。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该作业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愿望等,以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作业内容,调整作业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作业中不但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 实践性。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出更多的交际活动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探究性。在英语的学习领域中,“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培养他们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4. 发展性。英语作业的设计,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有所提高,使他们将现有知识、技能加上新的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技能。作业的设计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不要拘泥于作业本身。
二、活动式英语作业形式
1. 制作单词卡片。每次学完单词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单词分门别类地制作单词卡片。他们在硬纸上画上图画,反面写上英语单词。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单词,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这些单词卡片进行单词的复习,可谓是一举三得。
2. 制作英语贺卡。我利用各种节日布置学生制作英语贺卡,并且用英语写上祝福语。例如教完Christmas这个西方节日时,布置学生制作一张圣诞节卡送给同学,并写上“Merry Christmas!” “Best wishes to you.”之类的祝福语。送贺卡时,让他们利用“This is for you.” “Thank you for your card.” “You are welcome.”等进行交际。通过制作贺卡、送贺卡,不但巩固了语言知识,还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3. 绘画。学生年龄小,都喜欢涂涂画画。根据这一特点,我特意设计了回家画一画的作业。教完“My Bedroom”这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去画一画自己的dream bedroom,并且给bedroom里的每一样摆设都标上英语单词。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形象,又能使学生在绘画和语言学习的交汇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4. 表演课本剧。我让学生在课后分小组根据课文对话内容表演课本剧。如教完“My Birthday”这一课的对话后,我布置学生在课后分小组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排练,学生都很乐于参与,除了排练,他们还精心地包装了对话中出现的生日礼物computer game,生日蛋糕等,课堂的汇报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表演的过程中,除了运用本课对话的句子以外,他们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句子,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5. 当当播音员。除了表演课本剧,我还设计了“当当播音员”的作业,要求学生先听录音,然后模仿,把自己读的录到空白的磁带中。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抽查部分学生的录音放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全体同学评出“最佳播音员”。这种作业充满了新鲜感,学生都很乐意去做,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王建民,来自漳山发电。得知自己能来参加比赛,我就激动的有点睡不踏实了。尽管之前已经将这个舞台想象了很多遍,可走上台,还是心跳加快、语气颤抖。机会难得,特别心都跳成这样了。那我就抓紧时间,为大家讲讲我与书本、与京能的真人、真事儿、真感受。
据说,在人均阅读量世界第一的以色列,父母喜欢将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去舔,然后在边上告诉他:书是甜的。其实回想自己与书本结缘,也很有意思。因为我开始读书,是从尚未识字开始的。那时候,年幼的我,最喜欢拿着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随便翻到一页,就缠着父母读给自己听。可以说,那时候对读书不单单是一种喜欢,更像是儿时的一种游戏、一种消遣。
后来,随着读的多了,见的也多了。对于读书的乐趣,逐渐有了自己的体会。比如有的书,只看书的名字就特别陶醉。像《乞力马扎罗的雪》、《追忆似水年华》之类,不管内容咋样,反正名字起得是真好;还有的书,一开篇就足够吸引人。像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还没往下看,就已经觉得妙趣无穷了;但反过来,有些书不读到最后一页、甚至是最后一段,都根本无法体会那种"平地一声惊雷,暗夜一道强光"的意外反转。像《巴黎圣母院》,我当年读的时候,都快睡着了,才读到结尾:书中男女主人公骨灰融为一体,化作尘土。哎呀,惊的我好久没有回过神来。
如果说初读一本书,乐趣更多的来自未知的惊喜。那么反复去读同一本书,细细研磨,那个乐趣又不一样。比如重读《安徒生童话》,发现书里的正面人物,都是男的帅气、女的漂亮。但是反面角色,像《海的女儿》里的老巫婆,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原文,绝对是丑陋、恶心、重口味还略微带点不健康。可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外表的美丑和人心的善恶又怎能画上等号?还有像巴尔扎克写的《葛朗台》,书中批判拜金主义没有问题,可是把这个拥有财富和获得幸福对立起来,就有些矫枉过正了。所以说书里的东西,真是挺有琢磨劲儿的。但是时间有限,咱们就不能再多举例子了。
以上算是我与书本的一些故事,那么按照计划,接下来,我想讲讲我与京能的一个故事。
就在去年,漳山公司的新公寓投入使用。那是个大喜事。我也去帮着师傅们搬行李,拿东西。可是当我走到新公寓楼下的时候,突然就呆住了。因为我看见一箱箱、一摞摞的规程、系统图、专业书籍、教材,正在被繁忙的搬运着。(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自己身边这些师傅们,居然会有那么多的书。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读书学习早已融入了京能人的生活。眼前的一幕,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可敬。
然后我就有些惭愧,因为当初来漳山面试的时候,最关心机组大不大,待遇好不好,设备先进不先进。现在我觉得,那不是衡量一个企业最关键的东西,企业的关键,在人。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可爱的员工,这样视读书学习为生活平常的员工,我们的企业才能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还会越来越好。
篇9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课堂;生活乐趣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学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特别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难以胜任的。出于此原因,结合特定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认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戚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活动,让他们在逼真的买卖中掌握、消化和应用知识。再如,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教师采用学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两大部分,即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乐趣;数学语言
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
例如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
二、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又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这样既活跃了思维,又激活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琪琪有个小小心愿,“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能一同带她上公园玩。可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从五月七日起,妈妈每六天休息一天,爸爸每八天休息一天。你能帮琪琪算算她的心愿能实现吗?听说琪琪要请自己帮忙,同学们很是乐意,他们跃跃欲试,有的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有的用找倍数的方法解决;有的找同学讨论……教室里顿时乐开了花,叽叽喳喳个不停,学生都在兴致盎然地帮琪琪想办法。学生的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了,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揭开了新课题“最小公倍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在知识发现过程中得到快乐,在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在教学四年级“求平均数的问题”内容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1128÷36=31……12。然而,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