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9 18:0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高校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顾明远、石中英,2010)这也为大学英语教学及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东学院属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因而大学英语本科(公共英语)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在2007年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我校就非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课程创建了“3+1+X”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几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乔慧,2012)尽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的成绩评价也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一半,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学生不能在课下有效地完成个人的自主学习任务,最终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快速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对接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吴淑严,2014),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深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1)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辽东学院的前身为多个专科院校合并而成的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但也兼办高职(专科)教育,教学对象组成十分复杂。(乔慧,2014)在校生(尤其是理工科)的英语底子薄,个体差异大,学习兴趣不高。(吴淑严,2014)除了学生个体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和文科专业的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别也很大,比如每次的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理工科平均只能达到接近30%,而文科类的学生却能达到50%左右。这其中除了英语基础有差异外,关键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投入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也较少。但是,我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却无视了这些差异,在教材选取、课程设置、学生要求上都统一要求,引起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出现了南北差异的现象(文科类设在南校区,理工科类设在北校区)。(2)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差别较大。我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统一,一直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该教材难易程度非常适合我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但是对理工科类的许多学生来说,却是高山仰止。我校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在入校英语成绩就体现出了英语基础较差。而且随着教学课程的深入讲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随之,成绩越来越差。再加上“实用主义”思想——即学了这门课程是否对将来就业有用的想法,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成了“鸡肋”般的存在。(3)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自2002年辽东学院合校至今,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一直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因而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一直处在不断提高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大部分教师平均授课为周16学时,所以教师们(尤其是公共英语教师)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方面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导致有科研任务压力却又无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状况,使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停滞不前。(乔慧,2014)虽然学校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外研社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最新的外语教学理念。然而,教师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还是很难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其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我校是由多个专科院校合并而成,所以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就使部分教师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不能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
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解决方案
语言是一种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就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而言,大学外语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为学生获取本专业或本学科的信息及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工具。(傅超波、邢亦平、黄鹢飞,2013)而作为二级本科院校,我们学生所急需的是开设各专业就业实用性的英语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多方位地深化改革,优化英语课程使之更具个性化和多样化。(1)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分类指导、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辽东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从文、理科学生的英语基础的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且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体系。我校现在开设的是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分别是大学英语(一)、大学英语(二)、大学英语(三)和大学英语(四),共教授4个学期,两年完成大学英语课程。就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来说,是非常单一的。应开展“3+1”教学模式:在大学第一、二、三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第四学期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前三个学期是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第四学期,开设拓展课程,是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今后的就业需求,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现在有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这种模式,我校可以学习并加以借鉴。(2)针对文、理科学生的成绩差异,选取不同的大学英语教材。文、理科学生的教材可以不同步或采取分级教学,按照学生的入校考试分数,设定不同的课程等级和教学进度。教材的选取既要满足大学英语课程的需要,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问题,却能使广大师生受益,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求。(3)根据英语课程需要,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针对“3+1”教学模式所开设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和知识结构,尤其是语言文化类的知识。无论是为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涉及的文化类的翻译试题,还是为了学生就业后能更好地与国际友人进行沟通交流,都要求教师在讲授大学英语课程时,将翻译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另外,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教学,还要有教学理论基础——就是科研任务。首先,希望学校每年都能派遣教师到国内外的各高校进行中、长期的进修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英语教学理念;其次,优化教师的师资队伍:即通过引进博士或学术带头人,成为学校的科研带头人,引领教师做好科研工作;最后,尽量减少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理论,并将理论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再反馈到教学实践当中去。
结论
篇2
4月29日,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在深入学习《总体方案》后,针对实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的研究和讨论,会上讨论总结如下:
1、实训指导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和师风:《总体方案》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会议上,先进制造部全体老师一直认为,应该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比如说:实训过程中热爱学生认真指导学生实训对学生有耐心、对于学生违反实训纪律的应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上课期间认真指导实训不抽烟不玩手机等。
2、对于实训内容和课程应尝试改革:根据工程训练中心实际的设备情况,统一工程实训各个工种的加工任务,设计一套能体现各工种特点的标准零件,将学生的加工任务标准化,每个工种之间相互联系,整个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完成两到三个成品。让学生根据老师和课程的安排,成功的完成各个工序。学生走完从传统机械加工到现代加工的全过程,就可以加工出几个指定的零件。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有利于统一和规范教学,也使得学生之间产生无形的竞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每个工种的标准考核零件,考核零件应具备该工种的主要工艺特点,零件不宜过难,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根据各考核零件特点,设计统一的考核标准。教师按照打分标准给学生评判实习成绩,进而对学生的实训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
3、规范学生实训的评价标准:方案提到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对于实训教学也是一样,不能单纯依靠学生完成加工零件为单一考核标准,还应加强安全实训、文明实训、劳动纪律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工程素质和能力素养。
篇3
关键词: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一、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课外体育锻炼,而且学生可自主选择体育老师、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保证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1]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体育课教学资源匮乏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缺乏国家的支持与投入,教育成本的限制,使得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师生比例不合理、场地器材缺乏和陈旧,这些是制约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原因。
2.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严重不足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且比例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各高等职业学校都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课期间无法正常开展体育课教学,体育课课时数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3.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是中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延续,但与中等体育教学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有能力对体育运动建立更深刻的理解,然而目前高等体育教育中竞技体育观念、阶段体育观念、体质教育观念还比较盛行,在一定层面上阻碍了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然而目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更新相对缺乏。
4.体育运动基础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审美教育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且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健全,理解与接收能力较强,所以应加大体育基础知识、思想品德、体育审美方面的教育,然而目前体育教学过于注重体能与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难以发挥学
5.体育课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在身体素质、掌握技术的能力等方面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现行的评价方式是由基础理论、考勤情况等几项技术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1.体育课教学改革理论依据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完善体格;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地基础;养成竞争、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1“素质教育”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全体性、会面性,自主性。即要求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主动的掌握体育知识。
1.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依照《纲要》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整体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贯彻“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身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四、结论
首先进一步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思想和步骤,摆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位置,明确其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高校体育教学观,围绕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加强高校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特别是要围绕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例如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体育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素质?大部分体育工作者都认为体育是一门天然的素质教育内容,于是,他们往往不去反思过去的工作,而是满怀信心地忙着去论证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不断地探讨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进行理论建设。同时还应该看到,体育教育的根本基础还在于体育文化,有了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的体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体育,没有文化就发展不了体育。[2]
最后,在宏观层面调空基础上,从微观入手。教学改革是核心,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是重点、难点,要运用“显微镜”和“手术刀”对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探讨。当前体育教学内容还存在单一、枯燥、技术性较强而趣味性不足的缺点。我们应把一些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民族性的体育引入教学,删除一些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和生活中的体育更为接近。由于体育科学建立的历史不长,学科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积淀,加之体育教学长期手到运动训练方法的影响,使体育教学方法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体育教学不是以追求过于细腻的技术为目标,就是以体能训练为中心,致使“教学”和“教育”的因素被淡化,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道理的“懂”和通过运动培养心理品质的“育”。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一些理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只有从教学观念改革上入手,才能把握方向,发现问题,找准切入点,才能使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根据,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实施适合中职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一、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
中职学校存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另外学校因为资金等原因,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如场地小、器材短缺等,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
2 生源素质差异性较大,各班男女比例不合理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他们在初中接受的体育教育有好有坏,参差不齐,已经养成了不同的体育习惯,导致个体差异较大,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中职学校受专业的限制,各班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如计算机专业男生较多而女生只有几个,财会专业则女生较多男生则寥寥无几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活动设计。
3.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4.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5.体育课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在身体素质、掌握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现行的评价方式是由理论基础、考勤情况等几项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该设计方案是遵循体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陕西省整体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贯彻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健身能力增强和习惯的培养。
1.制定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课程体系
(1)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原则
第一,加强基础型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因资金等原因,其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因此加强基础性教育,就是一种变劣势为优势的战略,把学生求知向上积极性,引导走、跑、跳、投和队列队形等基本素质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锻炼上来,以较多的精力,以较多的时间,来夯实这一基础课。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
第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意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相适应。而是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的系统性,具体性地说处理好教材纵横练习,既要注意到某项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该项教材与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
第三,突出实用性。一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体育教学条件尚有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有限。在选择教材的要注意可供教学能力用的 时空条件,充分地利用场地器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
第四,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锻炼和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这与他们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是一致的。教材过于单调,不利于全面发展身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可以选项课的形式进行,其中从学生进校就开始实施选项课。体育选项课的选项方法是:给学生发选项课程调查表,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田径等多个项目中选出学生爱好、兴趣较集中的几个项目确定为本学期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运动技术基础,按照自愿原则,在所开选项课中任选一项,开学第一次可直接进入选项课。制定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各单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健康保健、体育锻炼、各专项技能,体育欣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各选项课中所选专项理论的教学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一般集中教学不超过2个学时。其余随堂进行教学,不安排专门的集体考试,另外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选好教材,通过体育教学,还要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为了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
(3)体育课成绩的评定
体育课程既包括专项技能、考勤和课外活动三部分,根据各选项课的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多项考试内容。在专项技能考试中,每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由该选项课教师进行考核,对技术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加分。考勤和课外活动考核由各选项教师根据该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1)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
形成以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知识等为主线,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等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结合各项目不同的运动方法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只是,形成教学内容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趋同;体育基础知识,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等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具体体现,又形成教学主题内容上的存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固定呆板的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体育知识技术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再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体育的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论
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证明,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开拓思路,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行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可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桂铃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体育学刊,2004,11。
篇5
关键词:技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职业教育比重逐步提升,传统的体育课程已不再适应现在的职业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成必然。技校体育教学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学,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实施适合技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一、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现状
1.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技校大多存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合理等问题,此外,学校由于资金不充足的原因,很多体育教学设备跟不上要求,设备陈旧简陋,体育教学器材短缺,体育活动场地较小,严重影响体育课堂的高效教学。
2.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男女比例不均衡。技校的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中学,他们在原来初中学校接受的体育教育有好有坏,参差不齐,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自己不同的体育习惯,因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为体育教学增添了不少难度。此外,技校招生的男女比例受专业限制,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会直接影响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的活动设计。
3.体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多数教师都是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4.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课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技校的体育教育应根据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促进身心共同发展,培养能适应未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
5.体育课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现行的体育课程评价实行一刀切的评价体制,实施的是绝对性的评价。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行的 评价方式是由理论基础、考勤情况等几项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的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技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方案
该设计方案遵循体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整体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而设计,贯彻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健身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
1.制定具有技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1)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原则。首先是加强基础不动摇的原则。技校的教学是以基础的素质教育为主,体育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技校的体育教育由于资金的问题,导致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没有什么特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采取将优势变为劣势的策略,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夯实学生的基础,通过较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培养学生的乐观品质。其次,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再次,要突出实用性的原则。由于目前技校的体育设施和基础教学条件有限,在选择教材时要突出实用性,根据学校所能提供的场地和器材来选择,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进行选材。此外,要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教材。技校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各种学生的不同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可以根据选课的形式来进行,从学生进学校的时候就实施选课制度,可将选课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多项体育运动中选出自己的强项和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等,选出几个学生选择较多的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体育课程。然后根据自愿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运动基础,在所确定的几项运动中选出一项作为自己的体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单项运动的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健康保健、体育欣赏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理论教学的集中教学一般不超过两个学时,其余的随堂进行教学,不安排专门的考试。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从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面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体育课程共包括专项技能、考勤和课外活动三部分,根据各门选项课的特点制定出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多项考试内容。在专项技能考试中,每学期末由学生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由该选课的教师进行考核测试,对技术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加分,给与鼓励和表扬。考勤和课外活动的考核由各选课教师根据该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给与综合评定,最终得出学生的综合体育成绩。
2.技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第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的质疑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三,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突出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课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体育的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新分班,采用分模块教学模式。技校学生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年龄和性别上,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打乱原有的班级建制,按年级、年龄、性别进行重新分班,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预想和设计,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
在进行重新分班后,课程的开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分模块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年级按专业分男女班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系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一些增加相关体质训练、预防职业病的项目,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年级开展专项选修课,学生可选择1~2 个喜欢的项目作为自己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从而找到终身体育的项目,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三年级学生将进行顶岗实习,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各类小型比赛实施方式,从而增强学生体质。
(4)改革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以往的学习评价中,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借鉴体育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原理来进行评价,少数学生运动成绩优异,多数学生成绩较差,极大地打击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结论前过程的评价。教师应该把评价的重心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而促进结果的提升。评价应由统一标准转变为综合评价基础上的差异评价,在评价项目上由统一项目转化为学生自主选择1~2 个项目,在选项教师处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由单一性转化为多项性,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勤、进步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改革和蓑学方法改革.要注t培养和曩高学生的蓑学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套需要的适应性。
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专业性基础理论学科,它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教育部领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专业目录》中,均把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学课程为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培养人才的思路和模式变化很小,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加大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力度的要求,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学校体育学,应走在改革的前列.为此,就我校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情况与同仁进行初步探讨.
从1997年9月到200。年5月,分别对我系1998届、1999届和2000届毕业班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法进行改革.1998届学生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个别章节的个别间题进行集体讨论,仅仅对“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一节,运用讲授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评估和教学实习均不尽人意.针对这种现状,系领导汇集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研究.认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组织形式缺少吸引力是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一般,教学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并及时研究对策,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和课时分配的荃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
1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改革: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开设特色课,专门讲述教材与教法,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体育课堂教学技艺,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与设计,体育课场地器材分布的合理性探讨等.
教学方法改革:把原课程教材和特色课同步进行,同时,把斑级分成5}fi个学习小组,把一周的6节课分成3次进行.第一次上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圈绕实现目标提出4}5个问题,供学习小组自学和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讲台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给学生当场打分,该分参与学期成绩评定.第二次上实践课,结合第一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各学习小组自已设计一节实践课,并推荐一名学生上课,各小组交叉进行观摩.第三次上评讲课,在交叉看课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认真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打分,该分同样参与学期成绩评定.本教学改革方案分别在我系1999届.2000届毕业班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我系学生并在学校举行的19”届、200。届毕业生教学能力大奖赛上连续两次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注盆教学能力的培养
C1〕加强实践环节,增强教学能力培养的力度.21世纪的中等体育教育要求高师生的教学能力趋向高质量、多元化,这势必要求改革现有的教学和实践模式.首先是增加学生实验和实习时间,拓宽实习内容,其次是实践形式多元化,根据学生教学能力内涵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实践形式,如针对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普遍较差的状况,增加“说课”环节,从而将学生的教学设计实践由原来的个体封闭式操作变为开放的、透明的、有较强的研究与指导性操作.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这一状况,增加课后集体评课,让所有看课的学生各抒已见,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间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逻辑思维的能力.另外,针对学生组织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普遍较差及不了解中学体育实际等情况,我系与市内体育设施较好的学校长期保持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体育课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适量承担一些中学体育的辅工作,培养他们的组织和指导能力.
C2)增加指导性、渗透性及示范性.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素质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过去学生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个人指导的状况,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全系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学生的备课、上课及相关事项,并定期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广大教师共同关心并切实参与学生教学能力素质培养的良好机制.
现代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且缓慢的过程.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理论教学与实践外,高师教育的诸环节、诸方面,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把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高师教育的各个方面,如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知识竞赛,在社会调查中注重对中学体育现状的调查,经常参加中学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等。
C3)注重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能力素质向高层次发展.在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加强学生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如写“说课”稿、评课稿,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等.对一些有价值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普遍推广和应用,并给予一定的荣誉,从而形成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3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1)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让学生站在大教育的角度上,调查研究中学体育现状,为以后进一步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C2)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的核心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了解教育信息,丰富学生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较好地掌握教学科研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力.
4建议
目前我校体育系课程教学改革正处于探讨之中.面向21世纪,培养素质全面发展、教学能力较强的体育师资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继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开设特色课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C1)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教师、教材、学生、教法、知识、能力的辩证关系,抓着解决间题的主要矛盾.
(2)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7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怀化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适应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体育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笔者学校针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尽人意,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导致该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体质的体能素质,忽视了其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社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及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因此,教学中除了要贯彻好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放在首位之外,还应发掘体育教育的其他教育功能,以适应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体包括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且这种改革应以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社会价值创造力培养为出发点。因此,在对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模式方面等进行相关改革时,应注重与今后是否能融入社会相联系,才能实现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改进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议
教学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教学模式的运用,老套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不再符合当前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应注意:第一,在进行教学模式选择与运用时,应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主体亦即学生之间存有较大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兴趣爱好、运动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因此,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应有针对性,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此外,课堂教学中还需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第二,努力提高教师自我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等应与时俱进。要不断相互探讨、观摩,还应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此外,体育模式的改进应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并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第三,从教学模式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分析与总结,建立体育教学模式系列群,促使体育教学模式更为生动、直观,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维;第四,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提高教学效率。
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3.1优化体育必修项目设置
体育是一门技能与情商高度相结合的学科,是培养高情商、智商和团队精神的大课堂。如今该校已全面实行选项课教学模式,学生可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运动项目和喜爱的授课教师,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课堂练习气氛更活跃,教学效果也更好,这是积极进步的一面。但在项目设置中一些对意志品质有较好促进作用的田径类项目和发展柔韧的体操类项目却被冷落。通过多次访谈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田径类体育活动枯燥无味,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的偏差。殊不知田径类项目特别是耐力跑项目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还对人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有良好塑造作用,比如学生如果为了提高自己耐力跑成绩,就必须经常参加中长距离跑练习,这样就能使学生行事更为果敢、意志力更坚定,这些优秀品质也为今后他们的创业人生打下良好的思维意识和身体基础。因此,在项目设置里面将田径类课程放在必选项目里,是值得推广的。
3.2增设新兴时尚体育项目
大学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兴趣,且接受能力强,可适当开设一些新兴时尚体育项目,如游泳、舞龙、定向运动和健身健美等。这些项目时尚且受众人群较多,对身体素质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随机应变和创新思维能力及敢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不过在增设新项目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师资培训,使教师具有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景下改进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
4.1立足于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运用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因此,模式的多选性和灵活性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其表现形式主要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学艺术的渗透等方面。另外,学生的运动能力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使得体育模式层次得以衔接。学生的评议可帮助教师进行合理的模式选择,一方面,教师的体育素养与执教能力、学生的领悟、模仿能力对体育模式应用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只有两者协调配合,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选择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水平、知识储备等与选择及应用教学模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亦取决于学生训练水平、身体素质、技能掌握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完善自身能力外,还须明晰学生在接受、领悟方面的能力。如此,才能完成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4.2注重教学效果,对体育教学模式加以优化组合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严格依照相关教学程序进行。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学模式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优良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存在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诸多要素影响着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及优化组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为指导,将教学模式优化组合,可以充分完成教学目标,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优良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
5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的功能需要不斷发挥和发掘,通过对该校体育教学手段、项目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形成终身运动健身意识,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创造力等。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改进,该校体育教学模式就会越来越贴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
[2] 王林.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55-156.
[3] 盛大洋,魏薇.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54.
[4] 朱军,白跃世.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6).
[5] 张晋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 蒋志学.切实加强体育职业教育工作体系建设[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3):1-2
篇8
由于以前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体育教育长期以技能、技巧传授为中心,忽视了体育教学自身的育人目标,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方面可持继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忽视了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又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没有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显然是与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要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教学观念。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重视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没有重视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能力培养,更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培养人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的诸多功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尽快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观念,使体育能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学生,因而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体育,参与体育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横队一字排,看齐报数转个来;口令一声下,两两对齐跑起来;关节活动七八节,手臂伸伸腿抬抬;两个内容一节课,上下搭配巧安排;下课之前先整队,放松整理说再见。”学生学得很被动,很机械,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性,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不到发挥,如今新课标从以“教材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学观念,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教学的理念,给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1、使学科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紧密结合。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提出的《体育两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中将体育课程改成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部分,这种课程的改革使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娱乐,有了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在继承以往改革的成果基础上要进行超越和创新,使健康健身理论知识和学生体能的发展得到很好的结合,使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课知识传授方式,能根据不同需要加深对健身、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动的体验,发展个性,活跃身心,增进健康。2、拓宽体育教学的渠道。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渠道是以教材体系为主,封闭的,单一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带来的后果是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要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喜欢体育课,就必须拓宽教学的渠道改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做到将学生带进广阔的时空,不只是课本;感受体育运动的魁力,不只是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是成绩。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通过拓宽体育教学渠道,学生会被多姿多彩的体育世界所吸引,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体育锻炼中。
三、教师要运用多无化的教学手段
中学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法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有很多,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如我在上体育课时制作了一些体育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不容易示范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我还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评价。我认为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用的有效手段,能够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使他们喜欢体育。
四、教师要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篇9
关键词:人文素质; 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43-001
从人的全面发展来讲,体育活动非常重要,我国的素质教育观中就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其中的体育发展正是任何人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目标显形化、教学结构呈现放射式特点、教学评价更加理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缺乏理性、理论纵深研究多于实践性研究、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还未理顺等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在美国,受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为生活的准备,而是学生生活的过程,学校课程设置应具体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所得到的经验,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灌输,而是依据受教育者的天赋和自身能力,使之成为自身本能、兴趣和能力的生长过程,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建立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尤其是对青年体育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支业务精、知识面广和科研能力强的“三型”青年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项,要做到从实践到理论“精”而“通”。所谓“多能”,就是除专项以外的其他项目的教学能力。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要教的课程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适应时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积累宽广深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巧,不断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创造能力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延长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扩展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鉴于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仅在一二年级开设课程这一情况,建议应当增加在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在三四年级均应开设体育课程,课程设置年限应为1―4年级,为大学生养成终身健康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同时,应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增加体育活动场所,完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开设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努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扩大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
在课堂上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任何一名教师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通过对我校建校之后大学体育课的回顾,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依据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紧密联系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我校的大学体育课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以此在学生三至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在充分学习与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体育课独有的实践性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加以指导,提高其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同时也对现有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仅熟知专业技能,更要了解我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培养方向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做学生身体健康的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同时也对现有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仅熟知专业技能,更要了解我校相关专业的设置,培养方向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做学生身体健康的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最终成果要落实在我校大学体育课程的实际教改中,全面在我校进行大学体育课的教改活动,使全校学生受益,使每一名同学由“被学习”变为“想学习”,使每一名大学体育课程的授课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使我们的学校在充满“爱与感恩”之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立平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8(4)
[2]张渊,黄生勇,文英利.人本理念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发展与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7(9)
[3]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休闲体育;对策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休闲活动在人们的日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个显著的变化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即开创一个高校的日常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教学贯彻和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方案,对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休闲体育能够体现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兼顾休闲取向的体育教育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发展人”和“为了人的发展”上,它更多地从人本的角度来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休闲体育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体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休闲体育的引入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熟悉相关专业的内容,为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休闲体育有利于体育学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鉴于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有部分学者和高校职能部门管理者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蒙寿宏,路志峻(2012)在分析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基础上,认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休闲体育入手,最终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李宏印(2011)认为:大学体育教学应正确认识休闲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主导价值,强身健体的实效性、支配身体的技巧性、他娱自乐的竞技性,可作为休闲价值取向下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俞金英(2007)阐述了休闲体育及其在高校开展的价值,探讨了休闲体育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兼顾休闲价值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耦合发展的对策选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实际问题。根据我国高校现实的情况,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在于休闲体育结合的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保证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基础条件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与高校教师群体的素质两个方面。
1.学校管理者的重视。高校内部各部门及其管理者的支持是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的基础条件。因为,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不仅需要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场地,器材和运动设施等,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软环境作保障,如学校政策,财力支持等。只有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确保财力物力的投入充分,这类教学经费和运动设施落实到位,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才能够正常开展。
2.教师群体的素质提升。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在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甚至是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联系或者学校创造的渠道进行进修学习,包括学历上的深造和专业技术的加强,或者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定期到学校讲座示范,以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丰富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形式
1.教学内容的新颖生动。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内容应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充实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之新颖生动,体现时展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授课教师应结合新时期发展的特征,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框架,选择学生偏爱的特色教学内容,如艺术类、水上类项目等。
2.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教学选材新颖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教学内容的制定应结合听课者的个人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对休闲体育的项目细化分类,以给予学生多种选择。同时,教学内容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应当通过多种类的教学内容提升参与者的体育意识,是他们在课余自觉地根据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健身原理进行课外活动,从而达到终生受益的目的。
三、创新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过程
1.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主动性,对于教师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可以接受也可以选择不接受,因此,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是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在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耦合教学中,可以采取探索式,互动式,启迪式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由于参加体育课程的学生都是高校学生,可以给与他们一定的自和创作机会,以拓宽他们的自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他们主动热情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这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视角来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安排教学环节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其学习能力。但不管怎样,体育教学总归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这需要教师转变其自身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用新时代的教育思想思考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形式,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进步。
3.创新信息传授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途径的扩展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形式。增加师生互动,师生探讨实践,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沟通工具加强课后联系和信息传递,引导学生不仅仅在课堂学到技术,在课余的其他领域同样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术进行丰富和完善。应用网络、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将课堂上的学生归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个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满足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四、完善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评价
1.建立系统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为教学的结果很难量化,因而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完全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量化。教学是为社会、为发展服务的,因此,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评价应当同当前的时代特征结合,评价的结果应给予教师一定的发挥空间,既要让授课教师看到自己的成绩,比他人优异的地方,也要其看到自己的不足,日后完善。整个评价的机制应的设计做到公平公正,与时俱进。
2.设计多样性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做到系统科学,尊重个人的特征差异。将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自身评价相结合。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在课时考核,学生打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参与调查等实地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程度;不仅仅通过教学指标,而且引入其他的相关指标,如教师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等。
总之,新时期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耦合的教学模式给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休闲体育的引入将带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变革,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对高校体育学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在此宏观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从教学基础、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管理者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重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式,加强师生沟通,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更好的为体育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蒙寿宏,路志峻.从休闲体育的视角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