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理论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19 18:0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理论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4个专门科室抽取护理人员30名,4个科室分别为骨科,普外科,胸外科,皮肤外科。所有参与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6±3.4)岁,学历方面专科20人,本科10人。主管护师5人,初级护师15人,初级护士10人。工龄为1~20年,平均为(7±1.4)年。参与调研的4组护理人员在生理及学历,经验等一般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培训目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是护理人员对操作更加规范,熟练及有良好的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度。
1.2.2培训方法
4组每组分配2至3个专科护士来进行指导教学,对每个护士进行详细了解,对其所负责位置及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后进行专业辅导,强化每个护理人员的对设备对仪器对器械的认知,熟练其应用与保养,并加强互相之间手术的配合,手术时进行指导,并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使护理人员对手术的辅助更加专科专业化。
1.2.3专业课的教学
①该专科的生理部位的解剖学的讲解,及病例状况下的改变。②专科的手术所需器械使用摆放及保养。③手术时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讲解。④对突发事件的急救与应对,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及不同程度下的用药说明以及无抢救药物时的代替手法说明。
1.2.4培训后考核
在一年的培训过程中由护士长与专科培训护士组长分多次对该阶段的培训进行测试,如器械维护使用,应对措施方法,操作规范熟练度。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并经审核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代表。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检验指标为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手术室操作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后3年以内,3~5年,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手术操作考核评分分别为(89.1±3.9)、(93.2±3.7)、(96.3±3.1),均好于培训前(82.4±4.2)、(87.9±3.2)、(91.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器械掌握程度、保养及应急能力考核
经过培训调研所有年龄段护理人员经过专科培训后其手术室器械掌握程度及保养知识(95.9±3.1)分,比培训前(87.1±4.3)均有较大进步,前后比较差异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2
1.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社区护理态度进行调查,包括从事社区护理服务的工作意愿、对社区护理职业前景预测、对自身胜任社区护理工作的自信度等。同时采用考核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总分为100分。
1.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得分从培训前的(68.1±8.2)分提高到了(91.2±5.7)分,培训后得分显著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从事社区护理的相关态度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社区工作意愿、对社区护理工作前景预测及对自身胜任社区工作自信度评价较培训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社区护理作为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可或缺。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社区护理专业,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缺口不断增大,临床护士走入社区服务已经成为了目前主要的解决途径,但是二者之间的工作重点又存在着不同:
(1)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护士主要服务对象是就诊的患病人群,而社区护士的服务对象则是全社区人群,除了患者外,同时还要面对更多的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要考虑的不单单是生理上的疾病,同时更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障碍;
(2)工作侧重不同,医院护士主要为患者群体提供以三级预防为主的服务工作,以协助医生治疗为主要工作重点,而社区护士则主要是提供一级、二级预防服务,不但要从事常规护理处置,更要融入到患者的生活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和防治措施;
(3)护理观念不同,医院护士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深度,而社区护士则更要求护理知识的广度,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更要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医院护士转型为社区护士的过程中,由于工作重点的不同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转型护士的资质偏低,社区护理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较低,参加转型的护理人员往往是各大医院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很难达到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其次是角色转变不到位,医院护士对于医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转入社区之后很难适应当前的工作角色,只能担负起咨询、组织、协调的角色,不能做到积极主动地服务人群,加上沟通能力欠缺,在了解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上往往存在障碍;最后则是缺乏必要的急救能力,社区服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往往需要护理人员独立做出应对,而转型期护士往往存在缺乏相应经验,不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问题。在培训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可度,让护理人员了解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同感,发自内心的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2)正确看待社区护理工作,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方向来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经逐步取代了医院的部分工作,以其更加贴近社区居民需求的特点,拥有了更好的职业前景,社区护士应当看到这一点,增强工作归属感;
篇3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ICU病房拥有专科护士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落后,ICU病房的建立起步较晚[1],尤其是地级市或基层医院经济、人力诸多局限,不能保证大部分护士同时进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取执业资质,我科尝试利用专科护士加业务尖子进行护士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培训半年时间,最终全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培训对象
2011年3-9月,对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本组护士工作年限为1-30年;学历:本科9名,大专28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7名,轮转见习护士2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
2 培训内容
以贵州省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素质要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重点为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知识和三基知识强化、各种职责、应急预案、制度等。专科理论包括危重病人的氧疗、气道管理、酸碱及电解质失衡、院感控制、专科疾病的重症监护等。我们将理论培训教材:王丽华主编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材》[2],邱海波、黄英姿主编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3]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我科常见病、已开展的诊疗项目、科内的护理经验进行节选、综合的理论汇总。实践安排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的规范性操作,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常用专科操作、急救仪器使用、抢救技术、病人选择性的临床观察等,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
3 培训方式
3.1 培训师资 由科室现有的五名专科护士及两名业务尖子成立培训组,专科护士均在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基地受训并取得资质。组长为专科护士,副护士长,培训组成员在26-29岁之间。培训小组讨论树立“专业、道德”的护士作为培养目标,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安排具体负责范围,理论授课主要由专科护士承担,业务尖子主要负责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小组长负责操作及理论授课时间的统筹安排,并根据每项技术过关进度动态调整培训时间。
3.2 培训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4],每周二、三、四下午为理论授课和指导操作演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为操作考核时间。操作考核的项目有:新版CPR技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使用、呼吸囊使用等等。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理论考试。理论及技能考核由师资和学员从“未知、了解、部分掌握、掌握”四个等级的双重评判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由培训组员按照“完全不能应变、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简单应变、能处理常规问题的普通应变及具备综合处理能力的灵活应变”四级构成。
3.3 具体培训方法
3.3.1 每周理论培训时间结束后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场巩固学习效果,提问又分抢答、集体补充回答、个人作答式。
3.3.2 操作培训项目分组交替进行,分为有病患实践的操作和模型操作,在病患身上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按需进行,不给其增加额外的伤害,如吸痰操作时护士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训老师立即制止指出错误更换病人重新考核。于培训一周内考核,周考后作为日常抽查项目。
3.3.3 理论考核的出题范围为“三基”基础理论、当月操作及日常理论授课涉及的所有理论性内容。
3.3.4 训练发散式思维,预见性护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5]。锻炼发散式思维能使护士从更多层面考虑病人的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前提出护理干预。我们通过5-8人小组式、选择性病人护理小查房锻炼护士该项能力。
3.3.5 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此项培训由小组成员搜集整理资料,结合本院收治病患多为县、乡级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找到适合病人的一般沟通方式和程序。
4 结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技能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为41名护士培训前后对比:
5 结论
重症医学科利用现有资源自我培训可以提高科内护士的综合素质。
6 讨论
目前重症医学科护士最佳的培训方式是在专科护士基地经受专业培训,由此具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6]。但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普遍较晚,护士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晓度低,大多缺乏综合抢救病人的应变能力,而科室在运行中分次派遣护士进入专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基本素质普遍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规范化培训条件又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实践应用的综合培训,并引入发散式思维拓展护士单一的思维局限,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与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师生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本组培训中由科室副护士长担任组长,具有带领作用和授权专科护士、全员培训观,使得专科护士有展示能力的培训舞台。当然,培训的前提也必须是科室具有一部分合格的专科护士。此外,在高低年资搭配的本组受训护士中,低年资护士体现接受能力快而高年资护士在综合处理病人上占优势的特点,她们的不足刚好可以进行互通,为下一阶段人才梯队的有序形成,规范化培养打下基础。但在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科内专科护士及业务尖子普遍年龄偏轻,存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培训他人的机会几乎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自身培训;由于本科未很好开展护理科研,培训上也成为我们的空缺;团队协作方面,还有赖于通过加强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因为属于探索中的培训方向,尚缺乏更客观的统计学指标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何琼,江智霞,等.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0-12.
[2] 王丽华,李庆印,主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3] 邱海波,黄英姿,主编.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应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轮转到妇科病房的3年内新护士15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29岁,平均(24.54±1.32)岁;其中大专学历11名,本科学历4名。均有护士执业证、从业资格证。1.2方法:1.2.1制订妇科护理工作培训计划:针对妇科患者的特点,按照专科护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在充分了解新入科护士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1.2.2编写妇科护理工作培训教程:以妇科学及护理学相关教材为理论培训基础,在培训计划的指导下,组织带教老师编写适用于我院妇科工作实际情况的《妇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程》,内容主要包括:妇科学相关的理论体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妇科护士工作制度与各班工作职责、妇科常用护理操作流程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各系统常见危重症的护理、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策略。1.2.3成立新护士培训小组:依据培训计划,在科室护士长的领导下分别成立理论授课小组和实践指导小组。1.2.4实施新护士培训计划:1.2.4.1上岗前培训:新护士入我科后,护士长首先对科室环境进行介绍,然后对病房的各项管理规定、护士的职责以及入科后的培训计划加以详细讲解。1.2.4.2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由护士长、理论培训小组成员实施,每周进行1~2次集中理论授课,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临床实例,强化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并突出专科特点,使新护士把理论与临床专科结合在一起思考。1.2.4.3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对未来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进行重点培训,并集中进行统一模拟练习,提高其技能水平,使他们在独立上岗时能更自信,面对突发事件不慌。提前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出现报警的原因及故障的排除方法,制作成册置于仪器上,方便护士查阅使用,提高其掌握和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能力。结合培训模拟各种仪器设备使用过程出现的报警情况,让新护士识别、分析原因并处理。1.2.4.4规范化加强培训:在《妇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教程》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新护士的一般资料和评估报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分别确定其不同的培训目标,制订计划,并细化每个岗位流程中每个时间点的任务安排。在一对一培训期间引导新护士进行自我分析,正视自己的薄弱环节,积极与自己的培训护师交流研讨并实践。带教护师不定时进行抽查,改进和完善带教的内容,最终实现从新护士到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有效承担起妇科护理工作任务。1.3考核方法及内容:1)理论知识水平考核:从授课老师的讲课内容中以及科室常规培训题库中选择题目进行理论知识测试。2)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内容包括专科护理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等。3)综合素质考评:主要包含带教培训期间的表现、临床工作能力、专科常见问题识别、分析判断能力、医护患沟通能力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培训前后基础理论与操作考核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理论与操作考核:新护士入科培训前后理论与操作考核得分结果见表1。2.2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新护士入科培训前后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3讨论新护士是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对新护士进行系统和规范的培训,不仅是护理人才选拔培养的基础,也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安全舒适的保证[4]。传统的新护士入科培训方法缺乏针对性,缺少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培训过程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新护士在应该掌握的内容上出现漏项,容易出现新护士经培训后仍不知道许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病人大出血抢救时着重优先点不明、尸体料理如何做、紧急情况如何呼叫等,为将来工作中带来隐患。而规范化培训是事先考虑工作中易出现的许多漏洞和忽视点,有针对性、严谨、认真地制定培训内容,为新护士和带教护师提供/指定非常明确的目标,使新护士迅速掌握工作中间的许多关键环节,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规范化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有实际操作、模拟演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体化教学以及沟通技巧等,激发了新护士的学习热情[4]。
本文结果中,新护士经过规范化培训后基础理论与操作考核结果比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新护士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也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规范化培训能使新护士在培训中既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又能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调整其培训难度,使目标具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帮助新护士尽快地融入新环境中,提高适应能力尽快完成培训目标独立工作。
作者:汤金妹 方秀妹 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二科
参考文献
[1]陈会娟.两种培训模式对新护士培训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12-113.
[2]周桂侠.急救流程培训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0):472-473.
篇5
[关键词]抓好在职培训;提高和规范;护士;操作技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法律知识的普及,个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因此,患者对医院要求越来越多,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医疗场的激烈竞争,医院必须有一支专业理论强、操作技能过硬的护士团队。我院是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专科和原铁五局中心医院组合承建,成立于2007年8月18日,是一所股份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现有病床800张,其护理人员85%为新招聘护士,她们中的80%来自个体诊所和较小的私人医院,5%是毕业一年或当年的护士。她们虽有工作热情,但无实际工作能力,有的能将将简单的打针、输液、发药完成,可操作时并不规范,无菌观念极差,操作无头绪,零乱不堪,一把抓的现象,其它护理操作技能(中心静脉压的测定、PICC置管及置管后的护理、简易呼吸囊的使用等)根本不会,就更不会专科操作技能了。基础理论知识,很多是吃老本,仅靠着在学校所学的一些知识,来支持日常工作,疏不知医学知识更新之快,学校所学的知识根本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需要,她们对肿瘤专科护理知识就几乎不知。我院护理部为全面快速提高她们的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特制定出了一套培训计划。
一、培训方法及时间
1.1、08年和09年,这两年是每周二次全院集中培训,每次两小时,周二和周五晚六点半到八点半,其中理论一次,操作一次,回科后,护士长在工作中加以辅导,同时,护士长再利用每天晨会后提问,以利于巩固。
1.2、2010年后,因医院发展较快,科室工作量较大,将培训时间改为二周一次,周三下午三点到五点半,先理论和后操作,操作培训上护理部变换了方式,从各科室选出悟性强、操作规范的护士三到四名,成立为医院操作院队,每项操作由她们先学,然后回科室教其他人员,这样就弥补了因工作繁忙时参加不了集体培训的情况。院队护士除辅导本科室护士操作外,还参加院外的技能操作竞赛及每年“5、12”护士技能操作表演,在全院医务人员面前展现我们护士的风采。
1.3“三基”理论培训由护理部主任及各专科护士长承担;专科理论培训由护理部主任和各专科护士长及各专科有经验的老护士承担,操作培训是:一部分看光碟,照着光碟上操作学习,另一部分由护理部主任或各科室护士长在模拟人身上操作演示教学。
二、培训内容
2.1湖南医科大学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第三版》。
2.2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
2.3马双莲、丁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护理学〉。
四年来,我院护理部一直按着这几本书的内容培训和规范全院护士。用它们来衡量我院护士的执业标准。
三、评价
3.1、08、年09年因医院刚成立,础资料均为零,护士大都为新人,护士的个人技术档案无内容,也就是说各方面资料都是从零做起。我院护理部实行的是《三级医院二级管理模式》。采取的是每月一次护理质量控制,质控时在各科室随机抽出三名士现场操作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2、全院护士每季度理论考试一次;三基”理论及格成绩为80分;专科理论及格成绩为60分,不及格者须补考,并扣补考者绩效50元,以提高她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积极性。
3.3、2010年后,护理部将每月质量控制改为每季度质量控制一次,半年考一次理论,操作考核仍在质控制中进行;每年年终除45岁以上的老护士不参加理论考试外;其余护士均参加理论、操作考试,包括护士长在内。理论考试及格成绩同前,操作考试,及格成绩为90分,必须人人过关。从中选出成绩优秀的护士,医院贴红榜表扬,并发奖金200元,以予鼓励。
篇6
关键词:年轻护士;综合能力;培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护理队伍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急需提高,且由于近几年临床护士尤其是工作不满5年的年轻护士素质普遍下降,为确保护理安全,对年轻护士应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综合素养。为提高护士各方面能力和护理风险意识,我科自2008年开始,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年轻护士培训体系,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5月年轻护士共16人,其中本科3人,大专10人,中专3。
1.2方法
1.2.1 制定培训计划。由护理部及科室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可制定5年内合理化,规范化培训化计划,包括新护士3个月使用期培训计划,具体培训内容,培训途径,培训安排,培训项目,时间,考核时间,工作1年内,工作5年内护士的培训安排[1]。
1.2.2 新护士岗前培训。组织为期1周的学习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教育,核心制度,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护士岗位职责,护士行为规范,医院文化,规章制度,职业防护,各种应急预案流程学习。
1.2.3选择科室带教老师。承担年轻护士带教工作的人员,需选择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工作10年以上,主管护师,大专以上学历,护理秘书为带教组长,带教组长根据培训计划,定期抽查,定期考核,并针对带教老师工作给予评分。要求带教老师加强工作技能及理论学习,把握专业前沿动态发展方向。
1.2.4基础理论培训。包括护理基础理论,专科知识理论,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护理安全,健康宣教等,每个月进行护理查房2次,业务学习4~5次,理论考试科内1次/月,院内每3个月1次,合格率90%以上。
1.2.5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掌握其基础及专科技能操作,如呼吸操,供氧,吸痰,呼吸机的应用,口腔护理,无菌技术等操作。由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训练,每月第1w安排1d时间集中讲解,示教,然后练习,根据培训计划,再经验化综合训练,要求1月必经掌握5项操作,由科室护理秘书把关考试,再每个月最后1w由护理部能力培训,示教室统一考核。
1.2.6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了相应的人文,心理,经营管理等内容,如:"交流技巧、服务技巧"拓展知识面,注重护士情商培养。锻炼年轻护士的胆量。申报省、市继续教育培训班,让年轻护士去组织,去讲课,在讲课中锻炼,培养她们主动学习态度。积极申请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帮助每位年轻的护士做好自身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避免少走弯路,重视年护士创造性思维培养。开展工作沟通讲座病室每2个月安排一次与沟通技巧有关的讲座活动,护理部每半年对新护士进行1次较系统的沟通方法与技能培训。仪态训练参照《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一书和《医学视听教材》配套光盘进行护士走姿,站姿,坐姿,手姿,面部表情等方面护士礼仪规范训练[2]。
1.2.7完善考核管理。我科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护理秘书为副组长,带教老师为成员的考评小组,负责本科年轻护士考核。考核分为第1月理论、操作考核、3个月试用期理论,操作考核,半年期理论、操作考核,1年转正期,再培训理论,操作考核(以上在科室的考试培训考核后由护理部进行3个月试用期,1年转正期过关考试,90分合格,不合格人员延迟转正,补考后合格为止)。
1.2.8积极优化护士情感品质 "情商"的高低取决于情感品质的优良,因此要注重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倾向、深度、稳定度和效能。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倾向,使其指向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热情体贴、团结协作、慎言守密等高尚品质;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深度,使之认识到护理服务是"救死扶伤",深刻认识"天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使护士致力献身护理事业[3];优化护士情绪情感的稳定度和效能,增强其行为的内动力。
2结果
2.1提高了护士学历水平,护士完成本科学历教育3人,完成大专学历教育10人,本科在读6人。
2.2提高了年轻护士对三基知识掌握,新护士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考核考核通过率100%,技能操作考试一次通过率100%。
2.3综合能力提高,通过培训后,2013年在全院"青年护士基础技能"竞赛我科年轻护士 分别获个人二等奖,三等奖,团体第二名。2014年5月参加市卫生系统举办的"向先进人物学习,争做满意青年卫生工作者"演讲比赛,我科护士荣获三等奖。全院运动会短跑100米第一名,舞蹈表演荣获优胜奖。
2.4提高了护理安全能力。2012年~2014年5月我科未发生护理安全事件,较前前几年明显下降。
2.5临床医生对年轻护士抢救能力的评价。经调查,临床医生对年轻护士抢救配合认可率为97%。
3讨论
3.1年轻护士又称低年资护士,是指临床工作5年以下,年龄30岁以下护士,年轻护士最易发生护理差错,我科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中,年轻护士发生率为80%,根据培训目标制订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培训计划并实施,通过学习,减少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3.2强化了年轻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年轻护士外出学习机会少,而且没有晋升要求学会,所以她们的学习压力反而小。但由于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年轻护士由于文化底子较薄,临床经验不够丰富,心理素质较差,抢救患者时显得手忙脚乱,经过应急预案学习,急救一对一带教,老师实践探索,提高了护士急救配合能力,经过临床医生调查发现,医生对护士急救配合能力的认可率为97%。
3.3培训激发了年轻护士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绝大多数护士因学历所限,不断地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形式,使科室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0人,本科在读4人,大专在读2人。学历提升率为93%[4]。
3.4通过培训,年轻护士在政治思想,工作综合能力上均有较大提高,我科年轻护士参加全院护理秘书竞聘成功3人,又促使全科年轻护士之间有了追、赶、帮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并且对年轻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年轻护士成长与发展,我们要不断创造更多机会,使年轻护士培训工作更完善、更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思琛,罗志民,成守珍,等.初级职称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8,25(3B):66-67.
[2] 夏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25-16
篇7
[关键词] 临床护士;分层次;培训;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17-02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给临床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护理工作的压力和医学迅速发展的挑战,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敏捷的观察能力、急诊急救的应急能力、与患者交流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护理前沿理论与技术,带动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我院是拥有700张床位的三级医院,护理人员526人,副主任护师12人,主管护师163人,大专以上学历238人。因此如何做好临床护士的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护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于2000年建立了临床护理培训基地,配备专职护士长,各种模拟操作设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及护士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实施方法
1.1基本理论、技能培训
重点放在新毕业护士的培训。
1.1.1基本理论培训
每月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一次,每半年进行全院护士理论考试一次,每年开展护理技术大赛一次。
1.1.2基本技能培训
1.1.2.1 模拟培训。示教室护士长根据21项基本技能操作的难易程度及护士的掌握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每月培训1~2项。护理培训示教室每日下午对全院护士开放,示教室护士长对培训项目作示范,护士利用模拟人反复操作。
1.1.2.2现场指导。示教、模拟培训后,病区护士长结合患者实际操作情况对护士进行现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2.3 考核。通过系统的培训,护理部将对培训过的护士进行实际操作考核,不合格者将重新培训。
1.2 专业理论、技能培训
重点培训对象为临床带教老师。
1.2.1专科理论培训
1.2.1.1业务学习。病区护士长每周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如常见危重症的护理及监护知识、护患沟通技能及心理护理。
1.2.1.2护理查房。护士长每两周针对病区危重患者护理查房一次,讲解专科护理知识及本专业护理前沿知识,解决疑难护理问题;科护士长每月查房一次;护理部每季度查房一次。
1.2.1.3死亡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进行护理质量分析,制订改进措施。
1.2.1.4护理会诊。针对病情复杂、涉及本科室(如内科)其他专业护理问题,科护士长组织科室(如内科)护理会诊,涉及跨科室的护理问题,科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全院护理会诊。
1.2.1.5进修学习。每年各专业派一名护理骨干到全国护理专业著名的医院进修学习半年,回来将先进的护理理论向全院护士讲解。
1.2.2专业技能培训
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对本专业重症监护常见的临床监护技术和护理操作技能、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技术等进行培训、考核。
1.3素质培养
护理部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把护士素质培养训练列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外请教授讲课、派护士到上级医院观摩学习,多媒体教育和形体语言教育教学等多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培训,2009年护理部外请专家讲课3次,内容包括护理礼仪[1]、护士形象设计、交流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等。
1.4管理层培训
适用于中级管理、护士长等人员的培训。
1.4.1护理缺陷分析
每年召开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会,讲述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各项制度及有待于提高的护理问题。
1.4.2护理科研、论文
鼓励主管护师、护士长了解新知识、引进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科研,年终对情况及科研项目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并给予奖励[2]。
1.4.3学历培养
激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我院护理队伍专科学历达75.2%。
1.4.4参加护理管理培训班
每年派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国内护理管理研讨班,将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引入医院。
1.4.5出国深造
2009年派护理部副主任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学习护理管理。
2实施效果
2.1建成培训基地
建立了一批机制完善、适应学科发展的培训基地,形成了初步的护士培训网络。
2.2 护理质量提高
通过对护理队伍分层次、系统化培训,护士的理论知识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急救能力、观察能力更加过硬。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2000年的90.7%提高到2009年的100%。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
2.3服务质量提高
通过护理礼仪、沟通交流技巧等培训,护士接待患者、接听电话、交接班、各项护理操作都按护理标准去做,护理工作规范化,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2000年的95.5%上升至2009年的98.9%
2.4护理管理质量提升
通过参加国内外护理管理培训,护理管理者及时掌握前沿管理方式,带动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我院护理部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无缝隙护理、护理会诊等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清华.礼仪培训对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91.
[2]马丽和,刘晓英.当代护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2):97.
[3]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篇8
【关键词】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对策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熟练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从2006年开始,我院对从学校走入工作岗位的新毕业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1年内的全院轮科培训。虽然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为此,笔者就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新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 存在问题
1.1 对规范化培训认识不足
由于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和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新护士的轮科培训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的工作量,使得部分科室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足,新护士也在忙于协助完成各班护理工作,出现重使用,轻培训现象。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规范化培训,造成对培训者要求不严、考核不到位,对新护士是否达到培训要求,水平如何,没有客观真实的评价[2]。
1.2 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新护士培训内容一致,没有进行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影响新护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护士不能按照所接受的教育、能力、职称的不同分层次使用,客观上导致培训动力不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目标。培训形式较单一,主要采用上岗前的集中岗前教育和系统化的课程培训。
1.3 新护士存在的问题
1.3.1 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新护士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快,竞争意识强,但对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不够成熟;由于工作经历短,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培养[3]。
1.3.2 缺乏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新护士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工作经历短,不能结合临床实际,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急救处理;技术操作水平与病人的需求有相当的差距。病人和家属常会担心新护士不能给予良好的治疗和护理而拒绝其临床操作,导致新护士自信心不足。
1.3.3 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
新护士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心理角色还未从学生转换为护士,遇事常会随心所欲、缺乏耐心、语言生硬,易造成医护沟通、护患沟通不足,给工作带来困扰[4]。
1.3.4 缺乏应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护士进入科室轮转,护士长一般安排新护士从事一些基础护理工作,出科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只是起到复习和巩固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作用,不能调动护士判断、思考问题的能力。
2 管理对策
2.1 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组织落实是关键
护理部制定了护士培训登记手册,将在所轮转科室参加的培训内容详细记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全体护士和接受培训的新护士都应了解培训的内容和重要性,共同配合搞好这项工作。护士长更要有培育人的意识,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带领高年资护士对新护士进行本专业疾病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使他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5]。
2.2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系统化
新护士由护理部组织1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制度规范教育,学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等,希望通过给新护士讲解医院管理体制,特别是护理管理体制帮助新护士在短时间内对医院整体环境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尽快适应新环境,增强法律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教育,如护士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及行为准则规范,预防医院感染意识教育,急救与复苏技术和消毒隔离知识、护士礼仪等。开设系统化培训课程,1年为1周期,课程计划3年内(3周期)完成,每隔 2 周安排1次,选择在晚上,以减少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要求新护士3年内必须参加100%课程学习,并有考勤记录,每节课结束后即进行理论考试,了解学习掌握情况。系列课程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讲授,内容与临床结合。而且利用院内的信息平台,将所有课程的课件放在院内网上,方便护士学习。新护士通过课程培训,能够达到合格护士的基本工作能力要求。
2.3 全方位组织实施的全院轮科培训
新护士必须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进行轮科培训。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时间表,制定总的培训目标、学习内容及要求。各临床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培训内容。并在高年资护士的带领下执行操作项目、完成各班工作,使新护士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理论和操作结合,通过每日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形式选择不同的病例,采取“以问题为基础”训练方法,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分析、探讨,逐步培养新护士观察、综合分析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历层次、工作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基础培训外,本科生应注意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
2.4 培训的考核评价制度
严格而又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是有效培训的保证,新护士在培训期间,各科室根据科室的特点对新护士制定具体过关操作考核项目,操作考核由新护士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主动提出,将所有考核成绩记录在“护士在职培训登记手册”,除科室考核外,护理部成立培训小组定期对科室培训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培训结束后对新护士进行转正综合考核,对综合考核不过关者,由负责培训的科室查找原因,检讨培训落实情况并重新考核。
3 小结
新护士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护理专业人员的成长发展和整个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对于第1年新毕业的护士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训的重点,培训的目标实现需要对新护士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应重视培训过程的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
[2]蔡虻,姚莉,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
[3]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2):54.
篇9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内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内科新进护士4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新进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将2014年新进护士23名作为观察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两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评估两组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分别为(85.26±3.28)分、(89.26±5.69)分(、90.77±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分别为(92.13±5.14)分、(90.11±4.24)分、(91.56±5.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分析法能够提高内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更快地适应内科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案例分析法;护理操作;实践能力
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患者较多,且病情复杂,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护士刚参加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易增加护理差错发生率,引发护患纠纷[1]。因此,临床必需重视对新进护士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提高新进护士的专业素质,我院将案例分析法用于新进护士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12月的新进护士23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平均(21.05±0.53)岁;受教育程度:19例大专,4例本科。2013年1~12月的新近护士23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0~23岁,平均(21.35±0.46)岁;受教育程度:20例大专,3例本科。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培训法。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确定带教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主要围绕护理安全、常见内科疾病及护理方案、仪器使用方法等培训。观察组采用案例分析法培训:
(1)典型案例教学。带教老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0个,提交带教小组,由组员负责归纳整理,案例中设置突发事件或典型护理缺陷,并发放给新进护士;组织新进护士学习案例,分小组讨论,提出案例中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并进行适当点评:
(2)床边教学。每学习完一个案例,导师负责带领新进护士入病房内查看典型案例,询问患者的疾病、特征等,引导其观察、思考,了解从哪方面评估患者病情,要求新近护士针对典型病例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具体护理措施。
(3)情景模拟。进行情景模拟,一名护士模拟患者,其余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护理,进行小组评估,提出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带教老师综合评价,肯定新进护士正确的护理措施,并指出不足之处。两组均持续培训1个月,培训后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分析能力、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总分均为0~100分;
(2)培训后对两组护士行调查问卷,评估培训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3个方面,总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满意度评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相关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观察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分别为(85.26±3.28)分、(89.26±5.69)分、(90.77±4.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13±5.14)分、(90.11±4.24)分、(91.56±5.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内科新进护士刚参加工作,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合,且实践经验少,需加强临床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2]。以往培训方法主要由带教老师指导新进护士按照操作流程学习,综合学习效果差,很难满足新进护士的学习需求,易降低其学习积极性。近年来,案例分析法逐渐应用于护生带教和新进护士培训中,取得满意效果。培训期间由带教老师选取经典案例,引导新进护士学习,增加对内科护理的认识;再选择经典病例行床边教习,指导新进护士评估患者病情,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护理方案,让新进护士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能力,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3]。情景模拟也是案例教学法重要一个环节,该教学方式较为新颖,可提高新进护士学习兴趣;模拟护理操作期间,能够促使新进护士将理论联合实际,将护理操作落在实处,便于带教老师全面了解新进护士存在的护理缺陷,并行针对性指导,有利于提高新进护士的专业素质,有效规避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4]。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培训后分析能力、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时效性、教学技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看出,案例分析法能够提高新进护士的实践能力。宋杏花等[5]分析案例分析法在新进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情况,发现新进护士的仪器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求知欲等均高于传统培训护士,侧面证实了本研究结果。有研究表明,利用案例分析法行新进护士培训,有利于提高其整体素质,明确自身职责,短时间内进入临床角色[6]。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应用于内科新进护士培训中,可提高其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到内科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刘红,刘书香,戴莉,等.案例分析法在护生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67-69.
[2]卢燕.案例分析法在内科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04-105.
[3]彭春芬,彭昕.应用案例分析法提高低年资护士沟通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87-88.
[4]胡霞,顾晓菊,潘红宁,等.启发式临床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709-711.
[5]宋杏花,王世英,邢黎艳.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急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81-83.
篇10
郑州市中医院心病二科ICU,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内ICU进修模式在护士ICU进修教学中的效果,为医院培养更多合格的ICU临床护理人员。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年轻护士50名按计划轮流安排在 ICU进修,由 ICU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的方式培训,进修期为30 d,进修后由 ICU 的带教老师及护士长统一进行考核。进修期间内制定ICU专科培养方向,并有步骤地进行临床带教,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并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培养方向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别,采取个体化的教学模式。结果 50名进修护士培训后,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培训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差异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确的、个体化的进修计划与培养方向,能够让进修护士将ICU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对ICU工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掌握并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ICU;护士;培训;进修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046-0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对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随着ICU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提高,愈加突显出普通病房护士对于急危重症的病情观察与急救能力的差距。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全院护士急危重病情观察与急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护士的护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大环境下我院开展了护士院内ICU进修的学习。通过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工作3年内未进行任何进修学习的50名护士,在2013年1月—10月期间按计划轮流安排在 ICU进修,由 ICU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的方式培训,每次5~6名进修护士,进修期为30 d。在培训前后通过书面理论考试,基础操作考核,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的方法进行考核对比,发现培训后护士的各项成绩显著提高。本文对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内ICU进修模式在护士ICU进修教学中的效果,以期为我院培养更多合格的ICU临床护理人员,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对象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工作3年内的未进行任何进修学习的50名年轻护士按计划轮流安排在 ICU进修,年龄:在19~28岁,平均(23.48±2.33)岁;职称情况:护士38名,护师12名;学历情况:中专12名,大专25名,本科13名;工作年限1年内25名,2年内13名,3年内12名;所在科室:其中心内科6名,脑病科6名,呼吸科5名,肿瘤科4名,内分泌科3名,肝病科3名,脾胃科2名,妇产科5名,儿科2名,外科9名,手术室5名。
2培训
2.1进修计划
本组护士ICU进修工作由我院护理部统一制定进修计划,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进修人员。由 ICU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的方式培训,每次5~6名进修护士,进修期为30 d。培训结束后,对进修护士的进修情况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同时编写《院内进修护理人员手册》,将进修护士的个人信息、进修时间、进修情况、考核成绩以及带教老师评语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在进修护士进修结束后统一交回护理部,存入个人档案。
2.2进修小组成员
进修工作教学以院内进修教学小组为核心,每组6~7人,由ICU护士长及有5年以上ICU工作经验的护理骨干组成。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对进修进度及进修护士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其余教学小组成员负责针对进修护士制定相应的进修培训计划及考核标准,带教老师除要执行一对一带教以外还负责进修护士的理论、实践授课工作。
2.3 理论知识培训
由于进修护士来自不同的科室,在危重患者抢救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个小组要首先对进修护士进行入科考核,对所有进修护士的综合素质(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对其护理相关知识(三基理论、基础操作、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急救操作技能等)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最后,根据考核结果的制定进修计划,并听取进修护士的意见,以保证带教的质量和效果。
2.4培训内容
①第一周。理论培训:ICU工作制度、工作环境、各班工作职责、院感及消毒隔离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ICU感染控制制度);交接班制度;探视制度;收治对象压疮的PPT讲座。
操作培训内容:手卫生、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物理降温、轴线翻身、单人CPR、患者搬运法、患者约束法、鼻饲法(置管、注食)、吸痰护理、晨晚间护理。
②第二周。理论培训: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心律失常的识别(室早、房早;室颤,房颤);常见急救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常见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各种管道的护理(胃管、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监护仪的使用及维护;颅脑降温仪及除颤仪的使用。
③第三周。理论培训:中心静脉压(CVP)、有创血压监测(ABP)的理论培训(正常值、血流动力学意义、置管前用物准备及医护配合);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及医护配合,人工气道的护理及插管时的配合,危重病人镇痛镇静的观察及护理。
操作培训:测量CVP、ABP的操作培训,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维护及报警处理,除颤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及其维护。血糖仪使用及维护及正常值。
④第四周
理论培训:呼吸机的使用PPT讲座,无创呼吸机使用的PPT讲座,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注意事项。
操作培训:呼吸机的上下机的操作流程及维护,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流程及维护,血气分析仪的操作流程及维护,PCT的操作流程及维护。
同时,还要根据进修人员的工作能力,结合ICU的学科特点,通过操作示范带教、理论培训让培训护士对危重症专科理论知识、急救仪器操作、急救技能操作技术和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能力进行学习,熟练掌握。
2.5考核标准
本次进修工作的出科考核工作统一由ICU的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负责,通过书面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双项考核满分各100分。通过问卷调查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满分100分。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标准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合格:60~80分;不合格:60分以下。
2.6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的数据资料都输入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 13.0,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相关的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经过培训后,50名进修护士,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的培训可以强化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护理能力。另外,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培训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存在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讨论
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人们常称之为“重症监护病房”或“加强治疗病房”,是实施重症监护和治疗的场所。ICU进修护士带教质量直接关系到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本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ICU专业护理人员采取一对一带教的方式,结合个性化的进修计划,50名进修护士的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提高了(22.54±1.41)分,(16.18±1.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差异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进修护士的考核成绩与患者满意度较进修前后变化明显。
我院开展的护士院内ICU进修模式强调以基础护理知识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操作,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让进修护士对ICU日常护理工作有直观、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其加深印象,保证培训效果。因此明确的、个体化的进修计划与培养方向,能够让进修护士将ICU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对ICU工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掌握并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陈凌,黄惠根,蓝惠兰.ICU专科护士院内培训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3):59-60.
[2]卢婉娴,陶胜茹,廖秋英.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18-219.
[3]刘家红,杨青,郑显兰.儿科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05-408.
[4]郝春燕.院内ICU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的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76-978.
[5]丁福郁,石福霞,张素秋.探索院内护士ICU进修学习的管理方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