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9 18:0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政教学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一、前言
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国现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通常会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知识“死板”不灵活,社会竞争力和适应性弱。就生源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在国家采取措施降低文化课程录取分数提高艺术专业录取率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艺术类专业,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基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扩大招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资源不足,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质量迅速下降,给原本存在不足的专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就有待引起重视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更加困难,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力度。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调研
(一)调研内容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祖国文化、所学专业、社会责任的了解程度,透析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意识,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提出解决方法,根据开设课程的特点,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调研反馈
从调查中发现:(1)60%的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兴致表现为一般,但从年级对比来看,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或者社会实践的介入,大三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关注度达50%以上,相比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其更多地去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案例。(2)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有52%的学生选择为一般,但从年级来看,随着阅历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的兴趣有所提升,但幅度不太明显。(3)作为中国人,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耳濡目染,因此,75%的学生对此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调查数据来看,无论是在年级分布还是了解程度上,都呈平行发展趋势,且只基于表面,当细化到具体文化元素或特征时,有70%的学生对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理解。(4)各年级学生的爱国情怀较深厚,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歌曲或者纪念日也耳熟能详,特别是91%的学生表示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但在深入问到具体有关爱国主义情境中的代表性元素或特征时,各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仍不够全面,能说出5种以上元素的学生大一占比27.5%、大二占比37.7%、大三占比31.6%,可能来自受教育的程度或者是所处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5)62.4%的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很好地定位自己,但是在沟通表达方面较弱,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出负增长趋势,善于沟通的学生大一占比44.7%、大二占比43.9%、大三占比42.1%。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封闭自己,不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反而更愿意选择闷头苦干。(6)大部分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愿意去开拓其他知识领域,他们基本都带着理性的头脑去思考,都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对自己专业领域精细度即精益求精的态度(占比18%)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度(占比22.4%)的把握程度仍远远不够。(7)有31.7%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27%的学生是为了好找工作,12.9%的学生取决于父母,仅有8%的学生是为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占主导地位,利己思维的存在,对于理想信念的宣传不到位。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随着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与社会实践接触的增多,高年级学生确实比低年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但只有30.9%的学生能够领悟专业的内涵以及社会价值。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仍有学习没有兴趣(20.6%)、受挫抗压能力较差(11.9%)等问题存在。进入大学就应该尽早规划今后的道路,从调查中发现有9%的学生还没有进行规划,特别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占比5%,说明理想信念的教育没有全面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没有期待。(8)目前,集中理论授课(76.8%)和理论作业的布置(75.5%)为主要的授课和课后反馈形式,其次是小组讨论(47.9%)和实践教学(46.3%),课程设计占比64.1%,但是团队合作和社会参与的形式比较少,认知与实践无法有效地衔接起来,无法激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有些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调研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分析主要采用SPSS26.0对所收集的样本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为了检验所得数据的质量、内在一致性和可靠性,采用α信度系数法。信度系数0到1之间,0.9以上表示信度良好;0.8到0.9之间说明能够接受;介于0.7和0.8之间说明有项目需要修订;信度如果在0.7以下说明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有待加强,有项目需要抛弃。该问卷总体α信度为0.837,每一项的信度均高于0.7,说明整体的信度良好,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的结果能够进行因子分析,故运用SPSS26.0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以说明因子间具有相关性。KMO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而数据显示,KMO为0.878大于0.7,巴特利特球信度检验显著性为0.000,说明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后续的因子检验。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融,由于各种思潮的涌入,高职设计专业学生对中国优秀案例缺乏关注,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案例中。他们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定的传统文化认识,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深挖其内涵,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将其传承和弘扬。2.虽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责任感淡薄,不关注国家现状,不了解社会热点,抱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态度。他们基本是独生子女,一方面被父母保护得较好,自身受挫力较差,在实践过程中缺少磨炼,依赖性较强,往往听从父母安排,所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只要毕业拿个文凭好找工作,没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打算;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善于表达,有较强的利己思维,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3.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适应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统一,可是往往课堂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缺乏社会真实项目的引入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单薄的理论讲解和理论作业,使学生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四、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效果的对策
(一)将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德育情况不够普及,对于国家层面、精神层面、价值层面的内容未有太多涉及,虽然学校有开设思政课程,但是针对面比较狭隘,授课内容专一化,因此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不同类型的课程教育教学中。将思政工作贯穿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目前,不少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调查发现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没有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应遵循的原则出发,制订可实施性较高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
教师需要结合所教课程特点恰如其分地选择相应的思政元素,尽可能挖掘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社会实际案例,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真正做到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充分体现。例如,在设计课程中,可将抗击疫情的场景融入其中,吸引学生参与到相关资料搜集中,认识到我国人民齐心协力,不畏艰难,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爱国激情,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只有在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避免出现生拉硬扯的现象,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关键。思政内容体现在专业课教学中,能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效能,进而达到育人功效。例如,在家具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国明代家具所颂扬的简洁质朴、结构优美乃至现代新中式的设计一直沿用至今等方面的内容,在保证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又在不经意间促进学生以人为本、工匠精神的道德素养的形成。
(三)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遵循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思政元素融合方式,有目的地进行专业课教学。以设计类课程为例,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内涵,将其自然引入专业知识教学中,让学生交换想法,各抒己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彼此的交流互动,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红色经典的认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宣传和发扬。这个过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准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顺利成长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五、以“手绘设计实训”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一)专业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爱学习、爱专业、爱学校的“三爱”情怀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其具体做法与思路是:以建设校园文化为主旨,将校园手绘明信片的设计融入项目式教学中。在校园里进行调研。对学生学习、生活方面深入调查,记录下美好的校园风光。体验集体生活、感受教师的谆谆教导,感受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借助专业特长,对校园视觉特征和元素开发进行补抓,在认识校园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了解视觉的特点,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照片资料的搜集,分组对学校的风景、人物、美食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表达,使学生发现专业的价值。通过对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去深化设计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成员对样品的反馈,发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验证创作过程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以校园明信片的外延作进一步思考,推广学校的特色文化,使学生感受劳动生产过程,懂得天道酬勤,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价值。
(二)改革教学内容
“手绘设计实训”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实践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专业负责人从专业技能的层面对企业、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企业需要的技能,从需求方的角度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另外,课程负责人组织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确定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入。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活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如在本门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校园明信片设计方案”为中心,将校园调研、设计元素提炼、可行性验证、草图绘制、后期效果处理等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分发,将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课程思政的内容应用在本门课程中,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推广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四)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手绘设计实训”由校园明信片方案设计、草图绘制、后期效果处理、明信片打印出图四个项目构成。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项目工作任务案例设计为核心,辅以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让学生在设计制作校园明信片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设计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六、结论
思政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情况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陕西青年,2019(11).
篇2
关键词:ABL(Activity-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 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于通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关系的讨论,学术界目前仍持有不同的观点。二者在理论渊源、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育人宗旨、教育功能上是具备一致性或相通性的。哈佛新通识教育改革强调,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让学生对自己的信仰和选择更具有反思性,帮助学生批判性地反思自身信仰和价值观,学会如何合理论证、捍卫自身的信仰和价值观,为学生承担公民职责做准备。新通识教育重新回归价值观教育,重新恢复对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坚持对“有教养、完整的人”的追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原则和本质要求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理念上二者都致力于对“完整的人”的追求,都注重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都关注学生道德素质、品格价值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实践方面,目前国内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实施通识教育的高校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中,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通识教育理念实施的补充。本文认为,鉴于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双方可以进行良性互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借鉴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做法,以开拓其教学改革的思路,特别是在教学法的借鉴上。
一、ABL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Activity-Based Learning(简称ABL),首次以单独篇章出现在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中,是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从现有的文献中,其译法有多种,如“基于活动的学习”、“基于活动的教学”、“活动教学法”、“实践教学”等。学术界将ABL译为“活动教学法”,但不管作为一个研究视角或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和语言教学,其内涵、应用领域等与本文的ABL有所区别。本文ABL中的activity是指学生活动(又称课外活动、第三课程),包括学校、学生社团、各种荣誉性学生团体或者学校相关的组织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的政治、经济、宗教、体育、音乐、文化艺术、交际娱乐、公共服务等范围广泛的计划和活动。Activity-Based Learning与Activity-Based Teaching的区别就在更突出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因此本文按照原义将Activity-Based Learning译为“基于活动的学习”。
(一)ABL属于教学法范畴
教学法是对经验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方法,同时也可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对ABL项目试点阶段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新通识教育改革报告强调,ABL作为一种教学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学术联系,把本科生生活的各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公共服务、实地调查、社区研究和实习,使之与课程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课外作业、演讲报告和项目课题中学习和成长。为将这些课外经验融入以学科为基础的学术课程中,构建以“基于活动的学习”为核心、整合学生使命感、学习共同体、学术材料和相关实践经验四要素的课程实施模式。ABL不仅创新教学组织方式,更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教与学的结合,因此,本文将ABL(Activity-Based Learning)定义为“基于活动的学习”教学法。
(二)ABL本质是一种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
基于活动的学习与哈佛大学的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麻省理工学院的基于技术的主动学习(Technology-Enabled Active Learning,简称TEAL)、密歇根大学的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一样,实质都是一种主动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那些能够使其反思的理念以及他们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活动的体现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定期评价自己在特定领域(学科)上掌握知识的程度及理解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收集信息、思考并解决问题以保持学习过程积极活跃的状态。ABL课程是学习化的课程,其知识价值观是知识就是快乐,注重团体学习,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学生使命感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个人成就感,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A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学生资助学习和自我培养的方法,强调反思是实现学生收获最大化的必要过程。ABL课程多数采用讲座结合小组讨论课的形式,讲座目的是建立概念性的框架,小组讨论课则是对知识在项目活动中的应用进行反思和讨论,通过反思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可见,ABL不仅是肯定学生课外活动,更重要的是强调将课程、活动和反思三者结合起来。
(三)ABL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
“闻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行之”,哈佛借用中国这句古话表达了ABL的内涵。实际上,ABL追求的是一种成功的有教育性的“实践教学”,力求创造最小的经验风险,以免让学生接触实际时缺少教育性的经验,因此ABL课程的开设是博克教学与学习中心和PBHA(哈佛由学生负责运作、与社团为基础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共同审批的,活动载体主要向公共服务类开放。ABL课程非常强调课内所学知识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它的特色就是明显的课外学习成分,它要求教师仔细设计和组织,以便在一个受学生的使命感影响的情境中,有目的地把理论和实践联结在一起。基本上,ABL课程都要求学生参与实地调查、社区研究、公共服务、实习或者其他任何能使学生参与到世界真实问题之中的经验,它强调经验学习,部分课程甚至需要学生有参与实践基础的先决条件。ABL所强调的实践实际是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整合,实践学习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整合的协同方式才能产生,并在二者间达到动态平衡,实现成功的有教育性的实践效益。
二、ABL教学法实施现状
2007年新通识教育改革方案确定前,哈佛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已经试点ABL项目,最早一批ABL课程是建立在PBHA中体现ABL特征的服务项目上,共有13门,其中 Italian 60: Italian in the Community,要求学生利用他们的语言技能为波士顿郊区公共学校提供教学援助,通过这一服务过程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这类语言类课程也是目前哈佛ABL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项目实施情况,在2004-2007年项目试点阶段,每年都会有一份由参与ABL课程的学生、授课教师以及相关组织机构提供的综合评估,这一评估产生了积极的成效。另外,关于2007年ABL试点项目重要评估报告中的主要研究成果显示:与非ABL课程相比,学生参与ABL课程的兴趣有显著的提高;参与学生认为ABL课程学习丰富了他们的学术经验,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本科生表示,这类课程是令人惊喜的,非常喜爱能有机会将学术研究与非营利性组织服务相结合。有讲师表示,这一课程很有挑战性,但很值得教师和学生为此付出努力。像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也支持提供基于活动的学习项目。2007年新通识教育改革方案确定后,哈佛进一步推进了ABL项目,确保ABL项目的常态化。
(一)组织保障
根据新通识教育工作小组的建议,学院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具体规划ABL项目,委员会成员由文理学院教师、相关行政管理者、专业学院的成员和学生组成。委员会为基于活动的学习项目建立一套机制并对项目理念和执行做出规定,同时对项目试点试验做出正式总结并评价其成功之处。目前,哈佛文理学院、博克教学与学习中心和PBHA共同负责具体项目,同时联合课程参与学生和授课教师共同评估项目。此外,PBHA和PSN等组织机构为ABL项目实施提供校外资源保障,目前参与课程建设的合作组织近百个。
(二)课程推进
与ABL教学法相配套的是ABL课程的设置,教学法的改革与课程改革是相一致的。一门课程是否属于ABL课程是需要课程负责自我鉴定申请,最终由博克教学与学习中心和PBHA界定。2005年以来,超过1600名学生参与30多门ABL课程,这些课程是16个院系提供的80多门课程整合组成的。其中一些课程的教学将参与学生置于特定的社区背景中,另外还有波士顿地区50多个非营利性组织参与ABL课程的合作,而这些组织一般都是通过哈佛PBHA(哈佛由学生负责运作、与社团为基础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和PSN(哈佛公共服务网)项目参与课程合作的。比如与Spanish 60这门课合作组织有11个,Social Studies 98fu达16个,Sociology95&96达19个。根据数据显示,最早开发的是社会科学类和语言类课程,开课门数也最多,比例达80%,其次是自然科学类,最少的是艺术类课程,只有1门。按照新通识教育课程分类,现有的ABL课程集中在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Societies of the World,Culture and Belief等3个课程门类。从开课的稳定性看,语言类课程最为稳定,每学期平均3门,社会科学类变动幅度较大,最多时有5门,最少时1门,平均每学期3门。按照ABL项目推进计划,哈佛在未来将进一步挖掘现有课程或服务项目中的ABL成分,通过指导,进而整合发展为ABL课程。
ABL教学是一项新兴的改革项目,对新通识教育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博克教学中心在行政、财政和教学上的支持外,HILT( Harvard Initiative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和IQSS(Harvard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s)两大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
三、ABL教学法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启示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都在强调实践教学,并提出宏观性意见。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思政教师,自上而下都在关注、研究实践教学。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领导和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内涵认识不足,重视但欠落实;二是实践教学的社会基础不够扎实、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组织实施不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相对匮乏,学生满意率不高,参与率低;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内容相关性差、可持续性差,走过场、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四是指导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欠缺,积极性不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反映出教育者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对学生学习主体性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存在滞后性等问题。
(二)ABL教学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借鉴
教育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一种好的教学法是具有适用性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基于活动的学习教学法。当然基于活动的学习教学法的运行需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这些基础和条件也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当予以重视的。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出实效,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育者要重视课堂内外相互衔接,把握活动课程化与课程活动化的平衡结合,重视学生课堂内外的全面学习体验,让课堂内外的资源共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同时落实实践育人理念。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出实效,方法要不断更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强化课程改革,不仅要侧重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还要增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不是分离的,更需要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不仅教学方法要变,考核方法也需要转变。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出实效,载体要不断丰富
实践教学的前提须有一定量的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以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强化学校与社会(社区)紧密合作与相互支持,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社会氛围。ABL课程不是必修课,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员必修的,其对实践载体的要求更高。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出实效,投入要有所保障
实践教学需要一定量的财政支持,这是基本前提之一。加强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供教学方法指导与咨询。教师对课程要精心设计与严格实施,充分重视讨论与反思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家勇.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2] (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M].侯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管琳.哈佛大学基于活动学习课程的演绎与发展[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98-103.
[4] 朱婷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