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环境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19 18:0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度环境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年度环境报告

篇1

[关键词] 小班教育 英语 认读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但这并不表示小学英语教学只包括听说两方面,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应将读写与听说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促进。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长期的英语教学则存在着“重听说,轻认读”、英语认读能力较弱的问题,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输入输出平衡原则,英语学习中的“瞎子”现象的发生频频出现。适逢我校三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如何体现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年级英语认读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形成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等问题的涌现,大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激情。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是研究者经过一轮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又重新进行三年级的英语教学,追溯以往三年级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本着“问题即课题”原则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在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6.3~2006.5)。本着“问题即课题”原则,找出自己在今后一年内的主要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点,把急需解决的主要教与学的矛盾,确立相应的研究范围。

2.实施研究阶段(2006.5~2007.3)。经过对本课题的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了解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的英语认读能力的现状,特别是对单词及单句的认读情况,从心理学和教育学出发,把握影响学生认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小班化教育的整体优势,研究出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3.总结反思阶段(2007.4~2007.5)。边研究边进行反思,运用行动研究法、案例论证法、个案对比法及经验总结法对所开展的课题研究原始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找出成功的经验与操作的不足,认真撰写相关课题的研究报告,找寻并加工典型案例,使之成为研究报告的有效例证,按期完成结题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课前(Before Class)

1.“这里风光独好”。我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宣传角等,不定期地刊登出有关英语学习的知识,如常见的字母所略词、单词接龙、单词图片创意等,设计来源与制作均出自三年级学生之手,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我还利用早读、活动课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一读、说一说、拼一拼,共同分享“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2.“生活中处处学英语”。三年级学生在作业本中进行英语单词的识字剪贴,如水彩笔上的颜色图案、服装广告、超市标志等均被孩子们一一发现,并进行合理分类,很是美观,同时利用活动时间由作者介绍给同学,很是有趣,边介绍边认读,起到异曲同工之效。

3.“一加一大于二”。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会布置比重较大的预习作业,具体有:预习内容、预习方法、时间及达成的具体目标等,避免了孩子课后作业不落实的现象,也减少了家长应不了解而出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误导或低效现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预习过后,以至于对所学知识比较“面熟”,久而久之,学习的效率就会逐步提高。

4.“我的单词小卡片”。提及认读单词的效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复现的频率。我倡导学生自己制作单词卡片。大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单词认读能力。

5.“争当小小领读员”。每次早自习安排一位学生领读早自习,鼓励学生进行比赛,选出优胜者担当光荣的“麦克风”,学生必然认真准备,特别是认读、发音发面更是显得特别认真。

(二)课上(In Class)

1.“Hello, A B C!”牛津教材在课程安排时在3A上学期没有安排字母教学,而是安排在下学期。但是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3A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少,而此时单词的难度尚不难,何不趁此契机,教会学生学习单词的方法呢?此阶段学生存在的偏差多在认读方面,所以想从提前教授英文字母入手,将字母按5个单元分解进行教学并与本单元的单词结合教学,边认字母边学单词,学生既学会认读了单词,又会拼读单词,两方面相互作用,互相推动,相得益彰。

2.“眼睛跟着手指走”。很多一线老师都会发现,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状况不佳,特别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认读英语时,很多学生是在随着录音、同学一起朗读,眼睛却东张西望,这样认读的效果不好。为此,我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并要求学生用右手来指着英语来认读,并随着认读内容的变换而正确移动。

3.“声音代表我的心”。英语知识的输入是通过听、说双渠道进行输入与输出的,循环反复,形成有效知识体系。在中国学习英语说的语言环境尚不成熟,所以英语教师要主动创设说的环境,以说促听,以说促用。

4.“比一比,记一记”。我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时比较几个单词的特征,既有趣又巧妙,很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轻轻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这一习惯,自己也会将所学新知与旧知进行对比,巧妙地记忆或认读单词。

5.“我爱简笔画”。如果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英语,首先得要使得学生喜欢英语教师。故而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简笔画,经常利用简笔画进行新授、导入、操练、巩固各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此形式也较感兴趣,越是感兴趣,学习效果就越好。

(三)课后(After Class)

1.“小小字典本领大”。我鼓励学生按照字母音序排列制作一本小字典,用简单的活页纸,随学随记,同时也可将自己课外学习到的拓展单词进行归纳,这不但可以摆脱学生对图片的依赖,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书写、拼读、整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就将完成一本正规的牛津小学英语字典。

2.“我给物品打标签”。孩子的个性就是喜欢在成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及所学知识。基于此,我就鼓励学生将所学单词做成小标签,及时地张贴于家庭或活动场所的相应位置,并大胆地向亲朋好友展示。学生能正确认读出后,必将获得家长的夸奖,必将信心百倍,学习英语的干劲更足了。

3.“超级书写秀”。因为提前学习了字母,必然会要求学生书写字母,同时我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抄写单词,在抄写完毕之后,许多学生就已经能够熟练的记忆了,更别提认读了,同时也能将三年级下学期技能目标的难点进行合理地分散了。

4.“今天作业ABC”。结合单词认读教学进行简单的作业分层安排:A学生要求能正确抄写单词,并能熟练背默单词;B学生要求能正确抄写单词并能熟练拼读单词;C学生要求能够熟练认读单词并拼读单词。每组内的A学生检查B类学生,B类学生检查C学生,这样循环反复,最后全体组员一起检查A学生,不断挖掘学生的资源优势,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标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加之教师的指导到位,实效较好。

5.“阅读长精神”。如何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我定期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趣味阅读小文章,让孩子去读、去理解,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调动自己的单词库,主动去理解文章的大意,对其今后的英语阅读理解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通过一学年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的预定目标: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已基本达成,本年级学生相对认读能力较高,年级中“瞎读”英语的现象也有所减少,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主动认读单词的学习常规习惯,对3A教材中约百个单词能全部认读正确达96%。

(二)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开发与实践,再对比后期的调查问卷,结合学生的实际达成情况与具体表现,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可取之处,但也使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之处,引起了我的诸多反思,即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做文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研型的教师要形成系列研究项目;处理好个别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挖掘与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芦云丽,蒋海虹.小学英语认读初探.

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 环境信息披露 招股说明书 年度报告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面临社会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出于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从最初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管理层分析和讨论”的组成部分,转化为独立的环境年度报告,披露的行业也由环境敏感性行业扩展到其它类型,披露的内容由环境映像信息扩展到环境绩效和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信息已成为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或环境压力。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企业难辞其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环境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据环保部门统计,目前自然界遭受的污染物中80%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染的治理情况,履行环境受托责任,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上市公司具有规模化、公开化、筹资渠道多元化等特征,备受公众、市场和政府的关注,其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规范、透明和全面。人们也希望从上市公司对外报送的报告中了解其对公司环境问题的立场、态度和行动。基于此,我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研究样本。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中,对重污染行业进行了初步划分,造纸行业名列其中。造纸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但也是我国污染比较严重的主要行业之一,2004年国家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高居第二位。因此,我们选取造纸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根据证监会2001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造纸、印刷行业属于制造业的下次类,登陆中国上市公司咨讯网查询后,共获得截至2006年底在沪、深上市的造纸、印刷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32家,经过鉴别和分析,剔除造纸行业的下游行业印刷、包装及体育用品制造业上市公司9家,共得到A股市场造纸行业上市公司23家,为本文的有效样本,其股票简称和上市时间见(表1)。

(二)研究方法

根据《证券法》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本文主要采取统计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样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及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这些信息披露文件着手,揭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本研究中样本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主要来自于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咨讯》和金融研究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

(一)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的披露

拓股说明书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除了生产特种纸的冠豪高新和凯恩股份外,其余21家上市企业都对环境问题给与了一定的关注,披露比例达90%,这与造纸行业的污染比较严重,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有关。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企业环保信息披露的方式呈现越来越多样的趋势,由在风险因素与对策中披露扩展到募集资金的运用、业务与技术等部分。1997年以前上市的企业主要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因素及对策”的“环保风险”中披露,1998年以后扩展到“募集资金运用”、“发行人情况”。2004年以后开始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部分披露环境信息,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在“业务与技术”部分详细披露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的处理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以及环保达标情况等信息。2006年上市的太阳纸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更加全面,其在招股说明书的各个方面都披露了环境信息,并且在“业务发展目标”中独立披露了企业未来的环境保护计划。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法规的日益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整体上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最初是有关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及对策,有关此项目的披露比例达到了100%,这和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是一致的。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信息披露的内容逐步扩展到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投资、三废排放量、污染物处理情况等,具体情况见(表2)。

除了环保风险外,有关环保投资的披露也是较多的,有11家公司进行了此项披露,其中有9家公司的披露较为详尽,分别是银鸽投资、美利纸业、福建南纸、民丰特纸、华泰股份、恒丰纸业、博汇纸业、景兴纸业、太阳纸业。披露的内容主要是环保费用支出、未来的环保投入金额,以及环保项目投入使用后污染物的减少量,对环保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公司进行环保投资对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等没有进行过披露。有关上市公司污染物情况的披露也逐渐增加,1998年上市的美利纸业披露了企业三废的处理情况;2000年上市的华泰股份披露了企业的“三废”排放量。2001年上市的恒丰纸业还对新项目投入使用后企业污染物的减少量进行了披露。2003年以后,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政策的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更加丰富。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2006年上市的景兴纸业和太阳纸业都将环境信息的披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博汇纸业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中指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将由破坏生态环境走向清洁生产并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其将“发行人的环保情况”独立出来,详细披露了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情况、中介机构有关环保的核查意见等。太阳纸业的披露更加详细,其在“业务与技术”中披露了“与发行人经营有关的高危险、重污染情况”,包括安全生产及污染治理情况、环保处罚情况、近三年环保费用支出及未来支出情况、环境保护核查的情况等。并且其将企业未来的环保计划纳入了“业务发展计划”中进行了披露,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值得关注的是,有关中介机构对上市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披露是从2004年开始的,这是因为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颁布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

(二)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年度报告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通过阅读分析23家样本公司连续三年共65份年度报告,发现除*ST东泰、恒丰纸业、*ST天宏在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中从未进行过环境信息披露外,其余20家企业都曾在不同年度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例达87%,其中9家公司在连续三年年报、5家公司在连续两年年报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上市公司主要选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信息,其次是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个别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强调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发生重大的与环境相关的事项时,企业会选择在重大事项中披露。除此之外,企业几乎很少采用其他的方式。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在财务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更没有一家企业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值得关注的是,ST长控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中披露了由于控股公司环保治污未达标停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这也是造纸行业唯一由于环境问题而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例子。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见(表3)。

从(表4)可知,除了环保投资的披露比例最高外,有关排污费的披露也是较多的,共有10家企业进行了此项披露,披露比例达56%,其中5家企业在年度报告中连续披露了企业支付的排污费,而有关环保补贴和借款的披露相对较少,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非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企业的董事会报告或公司治理结构中进行披露,而有关环保拨款、环保投资、环保补贴、排污费等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表述形式。通过对65份年报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货币性的内容仍占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尤其是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投资、环保拨款等内容,几乎都是在报表附注的某一科目中出现。如排污费的信息一般都是在预提费用账户或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附注中出现。而环保拨款的信息一般出现在专项应付款或资本公积的报表附注中。而非货币性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货币和非货币相结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税收减免和环保投资等。这些内容一般出现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到的有关募集资金使用、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等。四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从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来看,与企业会计处理相关的环境事项主要涉及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拨款、环保补贴,涉及的账户主要有资本公积、专项应付款、补贴收入、预提费用、管理费用等。但由于没有统一会计准则的强制性约束,企业在发生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事项时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并不规范。如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缴纳的排污费进行预提或待摊,计人“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实际缴纳时计人“管理费用”账户,但实际上只有ST佳纸、ST长控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预提的排污费,也只有ST佳纸在2003年报表附注中披露了管理费用中的排污费,其它企业均未披露预提的和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排污费金额。共有6家企业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披露了支付的排污费,其他企业均未披露。另外,晨鸣纸业将收到的环保专项基金计人了“专项应付款”,并在报表附注的收到的与筹资情况有关的现金中进行了披露,而华泰股份和山鹰纸业只在专项应付款中披露了收到的环保拨款,并没有披露收到的环保资金的现金流入。另外,还未发现一家企业设立有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会计科目进行披露。

(三)结论

首先,上市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相关性。无论从招股说明书,还是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都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2003年以后上市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及《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其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披露情况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披露。我国目前仅有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做出要求的法规,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一招股说明书》、《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等都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做出的规定,如对于定期报告很少有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临时报告等其他形式的规定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明显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第三,环境信息的披露是压力导向型,而非市场导向型。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印证,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动机来源于环保政策的限制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不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引发的自主、自觉行动,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不高。第四,披露方式不规范,披露的信息主要为历史性信息,信息的可比性、实用性较低。环境信息披露具有随意,缺乏固定、规范的格式,信息的可比性较差;披露的方法主要采用文字叙述,披露形式单一;披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对过去发生的事项的反映,如排污费、环保认证等,降低了环境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最后,披露目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非履行社会责任。大多数的环境信息披露只是对公司如何支持环境项目、在环境方面从事了哪些社会义务等的一般说明。披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和强化公司在股东、顾客、潜在的投资者以及环境主义者们眼中的良好形象,而不是真正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

四、政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

由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保法规的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出台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强制企业重视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信息,逐步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特别是由于年度报告对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分量,促使企业重视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二)建立规范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

近几年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瓶颈”在于法规及准则的缺失。建议政府部门逐步建立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具体准则,形成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促使上市公司将有关环境的会计事项与现有的会计制度相对独立地加以列示,以外部要求的形式促使公司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在全面推行环境会计准则之前,政府部门可选取一些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如钢铁、煤炭、电力、化工等,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进。

篇3

关键词: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信息披露

The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of Textile Industry

―Based on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Abstract: We collected 70 annu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 which disclosed from 2006 to 2012, of 79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Further study o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 by conte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sclosure form and content have improved in terms of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but different companies varies greatly. Only 8.77 out of 30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were disclosed in average in each report, and the disclosure rate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stood respectively at 27% and 30.08%. Sample companies have considerable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of textile industry;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isclosure

目前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载体主要有 3 种,一是内嵌于由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规范的强制性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二是包含于自愿性披露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沪、深两市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上交所)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深交所)对此做了规范;三是环保部2010年颁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强制要求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年度环境报告。

基于上述 3 种载体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披露的研究已见于文献。从文献中不难看出,已有的研究对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分类尚无统一标准,而GRI的标准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因而上市公司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仍有研究空间。

本文拟以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历年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指标分类体系,分析样本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质量等方面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1. 样本选取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79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06 ― 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分析。样本公司中,来自沪市31家,来自深市48家,其中主板25家,中小企业板23家。

逐一搜索上述79家上市公司2006 ― 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结果如表 1 所示。

2. 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它是通过分析社会责任报告表述中所反映出的相应环境绩效指标项目,从而逐项鉴别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Wiseman(1982)、Patten(1992)、Darrell & Schwartz(1997)等文献中有很好的运用。

环境绩效信息体现于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部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该部分的信息表述进行内容分析。本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察样本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及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形式方面的考察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呈报的方式、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时间、环境绩效信息占社会责任报告篇幅比重、有无定量信息、有无货币化信息等;内容方面的考察主要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1.0)》中对企业环境绩效指标的分类体系(注:该指标体系已2.0版本,3.0版本即将,考虑到已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依据1.0版本,本文仍以该版本作为评价体系。)。环境绩效信息分为环境管理、节约资源能源和降污减排等 3 个方面,各体系又各分为10项定性和定量指标,共计30项环境绩效指标(表 2)。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整体披露情况

表 3 显示了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重情况。总体披露比重为26.58%,结合表 1,在21家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中,连续 6 年的有 1 家,连续 5 年的有 9 家,连续 4 年的有 4 家,宏达高科和华纺股份从2012年度开始社会责任报告。此外,样本公司中澳洋科技2010年起改为环境报告书。可见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总体披露比重不高,2008年仅为15.19%,2012年比重最高也只有20.25%,但已呈增长趋势。

2. 披露形式分析

我们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呈报方式和环境绩效信息篇幅两个方面描述披露形式状况。呈报方式分为独立式和附后式,附后式指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报附件呈报。从表 4 可看出,2006 ― 2012年,85.71%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选择独立报告形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且这一比重稳步上升,到2011年开始达到了100%。

社会责任报告及其环境绩效信息的篇幅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容的完整性和信息质量的高低。本文以社会责任报告的页数、环境绩效信息页数以及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来衡量该公司对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程度;以值域、均值和标准差等 3 个常用的统计指标评价它们在指定年度或指定省份的数量特征(表 5)。全体样本公司社会责任报告页数值域为[3 ~ 93],平均21.37页;环境绩效信息页数值域为[0.3 ~ 21],平均2.99页;环境绩效信息占社会责任报告篇幅比重在3.75% ~ 58.33%之间,平均为17%。因此,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信息的篇幅及环境绩效信息的比重呈较显著的提升趋势。

3.披露内容指标分析

以文献[9]中30项环境绩效信息指标(表 2)为考核标准,通过逐一查阅每份社会责任报告的环境绩效信息内容,得到每份报告对上述指标的披露与否情况,汇总如表 6。70份报告中,最高披露了20项环境绩效指标,最低为 1 项,平均每份报告披露了8.77项,不及总数的1/3。其中浙江富润披露的项为历年同类纺织公司中最高,均达20项。

这些报告的环境绩效评价总体特征如下:

(1)披露的重点指标体现了近期国家宏观经济对行业和企业环境绩效的重点要求。披露较多的环境绩效指标包括:环保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降低能耗的政策、措施或技术,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的政策、措施或技术,单位产值能耗及能源节约量,环境管理体系等;

(2)多为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披露明显不够。30项环境绩效指标中定量指标12项,定性指标18项。每份报告平均披露定量指标3.24项、定性指标5.53项,两者的平均比重分别为27%和30.08%。披露较多的定量信息主要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及能耗节约量、环保总投资、废气排放量及减排量;

(3)披露的指标信息不够具体,表述的随意性较强。定性信息中“计划目标”式文字偏多,务实切点的表述欠缺;定量信息中数据的精确度、完整性、一致性和连续性都有待提高;

(4)某些环境绩效及其信息披露未引起公司足够重视。绿色办公绩效、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减排量、绿色采购制度、可再生能源使用量或使用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量较少。

4. 披露质量分析

首先以环境绩效信息呈报时间对披露及时性做一初步判断。披露时间最早为次年2月,最晚为次年9月。多数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财务年报同步。其次对定量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表 7)。含有定量环境绩效信息的报告占70%,包含货币化定量环境绩效信息的报告占57.14%,占披露定量信息的报告的81.63%。披露的定量信息主要体现在环保总投资,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减排量和环保公益等 3 方面。总体来看,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质量较高。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形式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披露规范性尚待提升,披露形式更倾向于独立式披露;(2)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上市公司自愿性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同样需要规范指导,当务之急是制定和实施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南。定量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前提是计量理论和手段的齐全和实行,我国目前尚未在企业全面实行日常环境绩效计量和测度,这是导致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反馈机制均亟待构建,这是自愿性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自组织系统健康运行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沈洪涛,李余晓璐.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0(6):51-57.

[2] 胡曲应.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研究――以2009年开展环保后督查的上市公司为例[J].证券市场导报,2010(12):53-59.

[3] 何丽梅,侯涛.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99-104.

[4] 何丽梅.基于独立环境报告的中日石油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6):97-102.

[5] 唐久芳,飞,林晓华.社会责任报告与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化工行业的经验数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2(1):67-72.

[6] Wiseman J.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made in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J].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2,7(1):53-63.

[7] Patten,D M.Intra-indust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laskan oil spill:A note on legitimacy theory[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2,17(5):471-475.

篇4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依据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相关国际标准,弄清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同时为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仅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还评价其环境绩效。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不断拓展和完善,国外企业为应对激进环保组织的责难,也在不断完善其对外披露的环境报告的内容。因环境成本是环境报告的重要内容,笔者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进行阐述,并探讨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期望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7年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98年ISAR《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97年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2003年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1997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2006年\财政部相继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三)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篇5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稀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稀土资源开发主要涉及稀土开采、提炼和加工,其中稀土开采会导致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稀土提炼、加工过程中排放的有害废水、废渣和废气污染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节能减排”、“环保”等相关文字在企业的信息披露载体上出现的频率增加,有必要对环境破换和污染严重的稀土类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做揭示,以期促使整个稀土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国家仅对该类问题较为突出的中小企业实行了整顿,而稀土类企业的优秀代表――稀土类上市公司却因为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而忽视其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相对于设备较为落后的小型稀土企业,稀土类上市公司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程度相对较小,但发展稀土产业会不可避免带来环境问题,关键是企业如何让发展稀土产业所付出的环境代价降到最低是不可忽视的问题。2011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有关稀土的政策,如稀土出口配额、稀土矿开采权等,并于2011年《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体现出国家在督促企业环境改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稀土类上市公司应做好环境改善的先锋,应承担充分披露环境信息的重任,让利益相关者明朗,让公众信服。

二、研究对象确定

本文对稀土上市公司范围的界定采用《稀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率评价》一文中的方法:首先以《行业分类指引》为基础;然后考虑该上市公司的稀土经营业务在整个稀土业中是否具有代表性,如果是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同样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的稀土上市公司为 24 家,其中稀土资源上市公司 7 家,稀土加工、应用上市公司 17 家(见表1)。由于津滨发展、中大股份和首钢股份3家企业在定性及定量方面基本没有环境信息的披露数据,因此剔除该3家企业,最后确定的研究对象为21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已由最初年度财务报告阶段,经过独立环境报告阶段,进而发展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阶段,通过在巨潮资讯网对该21家企业2011年的对外公告中查询,没有企业独立的环境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尽管有15家企业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但有关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环境信息的主要披露载体仍然是年度财务报告。本文以21家稀土上市公司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作为依据,分析在国家环保意识增强、相关环保文件约束之前,该类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程度。

三、稀土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

(一)对环境消极影响的披露 目前稀土行业共有企业300多家,2011年11月24日环保部首批15家符合环保要求的稀土企业名单,占所有企业的5%。21家上市企业于2011年的21份年度财务报告中,“公司及其子公司是否列入环保部门公布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部分所列示信息均为“否”,但工信部点名批评包钢稀土污染严重、五矿稀土上市环评被指存疑点等事件的存在,说明年度报告中的信息与事实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考证。

21家稀土上市公司中仅有4家企业对环境消极影响信息进行披露(见表2),包钢稀土、横店东磁和中科三环均主动提出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即使包钢稀土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但仍对较差的环保工作给出了正面的说明。安泰科技虽披露了重金属“超标”一事,但可以看出是通过当地村民揭发才被动反映该事件,并非企业主动承认并披露该信息。由此可见,正面详细披露对环境消极影响的企业仅为2家,占研究对象的8%。

(二)董事会报告部分有关定性披露的分析 对环境信息的定性披露分布在公司治理结构和董事会报告部分,除辰州矿业和中国铝业2家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有涉及外,绝大部分企业选择在董事会报告部分披露。一般来说,企业均会选择采用定性的方式对某一问题进行披露,定性披露不会涉及企业关于环境的实质性问题,对国家倡导的环境理念进行“口号”式的宣传,笼统的介绍在主导理念下所开展的工作,所提及的均是较为宏观的工作,具体细节很少披露。即使是采用该种方式,仍属披露情况较好的企业,已经体现出该类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根据以上的分析,将21家企业在定性披露部分的内容分为既提及与环境有关的理念又介绍本企业开展的与环境有关的工作、寥寥数字仅提及与环境有关的理念而不介绍本企业开展的与环境有关的工作及与环境有关的内容无提及3种情况,具体分析见表3。21家企业中选择定性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有19家,占总体的90%,但对环境信息选择较为详尽披露的有8家企业,占总体的38%,总体水平偏低。

(三)年度财务报告附注部分有关定量披露的分析

(1)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中与环境改善有关项目的披露。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通过节能行为,既减少能源的消耗又到达有害物排放的减少,而减排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种是通过节能,即采用项目的技术改造完成;另一种是通过运用专门的环境保护设备、手段等实现减排。该部分的信息采用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项目中分析,21家企业在固定资产部分的披露均采用按照土地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等给出资产分类信息的综合性披露,有关节能与环保的详细信息在该部分无法获得,仅有厦门钨业1家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产权信息中披露有污水处理项目已投入使用,未办妥产权证书。

在在建工程部分除广东风华1家企业无详细披露具体的工程项目外,其他20家企业在该部分均进行详细披露,将工程项目中与环境改善有关的项目选出来,分为技术改造项目和环境改造项目,有关环境改造项目在在建工程明细表中的甄选较为简单明了,但技术改造项目的甄选较为困难,有些披露的项目没有明显的“技改”文字描述,在分析处理时作为“未披露”。在这里只分析企业在这两类项目中有无项目,不分析项目数量的多少及金额的大小,具体情况见表4。

广东风华在建工程中无具体工程项目的披露,技改与环保项目均以无披露进行统计。四项统计指标得到的数据占样本数的比例均不高,对技改和环保项目均无披露的企业为4家,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在此处没有显示该项信息,至少看出该4家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够重视。单独对技改和环保某一项指标的情况披露比两项指标均披露的情况好很多,至少高出近20个百分点,而单一对技改项目的披露要比单一对环保项目的披露高出近20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偏向于对技改项目进行投资,在达到企业技术升级的同时实现环保的目的。

(2)管理费用中有关环境支出的披露。管理费用代表企业在组织和管理企业全盘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开支,稀土类上市公司将在该项目中列示的与环境有关的支出体现在排污费、环保费和绿化费等明细科目上,体现了企业在使用环境的过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如果管理费用明细表中没有排污费、环保费等明确的环保费用支出项目,即使该项目可能被包含于“其他”项目中披露,均视为对该项支出披露的重视程度较差,该项支出均以“0”取值分析。21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项目支出取值为零,剩下的11家企业在该项目均有支出,将该项支出与当年管理费用总额做比值分析可知,该项百分比均不超出3%,且有7家企业的该项比值均不超过1%,整个稀土上市公司为国家缴纳的环境使用费用极其低,但并不能说明该类企业对环境的破换和污染程度是极低的。

(3)政府补助明细中体现对企业环境改善支持的披露。国家在某些特殊项目上对企业进行扶持,表现在实行特殊的政策,或直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结合其他非流动负债、专项应付款和递延收益等信息,通过对21家企业政府补助明细项目分析,政府在稀土上市公司在环境改善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该项支持资金分为对特定环保设施支出(如有“环保改造”、“污染治理”等描述)的资金支持和对企业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其他不包括在第一类中、但与环境改善有关)资金支持两方面,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用1和2代表,在数字1下的企业共有10家,在数字2下的企业共有11家,在数字1和数字2下均无披露的企业为4家,18家企业至少获得了其中一种资金支持,占样本数的86%,说明政府在稀土类企业环境改善方面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

四、结论

企业在节能和环保上所做的工作,最终目的是为改善环境作出努力。通过节能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但以环保为前提未必能达到节能的效果,很多企业选择在“节能”上下功夫,有些企业如包钢稀土、辰州矿业、江西铜业等披露的技术改造项目均很多,该做法不但可以提高产效,最终达到了环保的目的。但对于稀土类企业,其专业技术性较强,有些项目是否属于节能项目,有些项目是否能明确划分为节能和环保项目,有些项目是否既属于节能项目又属于环保项目,单凭年度报表中给出的信息无法准确判别,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仍偏向于在节能技改项目上给予较大力度的投资。稀土类上市公司在环境改善的支出重点仍然是长期受益的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的金额很小,体现出企业并不愿意将资金交付国家来治理其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为国家提供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稀土上市公司,政府给予了明显的资金帮扶,帮助该类企业治理环境、改善环境。

企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有所改善,本文分析的对象是2011年披露的环境信息,而2011年国家出台了约束稀土企业环境改善的若干政策,经过2012年以及今后的若干年,稀土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是否更加真实,是否与2011年及之前年度所披露的信息有很大程度的改进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该报告由综合指数、四大分项指数、十大因素指数、38个二级指标和8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报告显示,从综合指数来看,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的得分为66.67,比2007报告年度的62.37分提高4.30分。总体看,反映出6年中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份报告由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历时8年研究完成。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这份报告旨在建立能够标识公共财政建设前行方向的‘路线图’,刻画公共财政建设既有进程的‘考评卷’。”

据介绍,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公共财政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简称综合指数)。从总体上看,与评价的初始年份——2007报告年度相比,5年来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年均增幅为0.86分。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比2011报告年度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非营利化因素指标得分的下降造成的。

第二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分项评价指数(简称分项指数)。共有4个,包括基础环境评价指数、制度框架评价指数、运行绩效评价指数和财政国际化评价指数,分别用于反映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各主要方面状态。

第三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因素评价指数(简称因素指数)。共有10个,分别是:政府干预度、财政非营利化、财政收支集中度、财政法治化、财政民主化、分权规范度、财政均等化、可持续性、绩效改善度和财政国际化。每个因素评价指数都是综合若干个反映该因素的评价指标而形成的,能够表现出所对应方面的公共财政建设状态。报告显示,这十大因素指标中,累计增幅最大的是可持续性指标,达到了53.25%。这一指标反映财政对资源、生态的补偿及财政风险状况。其次是政府干预度,累计增幅21.6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政府干预度反映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和收入分配方面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有效性。这些年我国财政不断向民生倾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等都反映出社会保障上的进步较大。”

作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向为人们所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设计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也将财政均等化作为评价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展状况的十大因素指标之一。2012报告年度,财政均等化指标的得分为67.53分,比2007报告年度的得分59.65分提高了7.88分,在十大因素指标中,仅次于收支集中度和政府干预度,位列第三位。

2012报告年度,构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七个具体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均等化,得分为84.66分,其次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得分为80.23分,得分最低的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得分仅为45.78分。

此外,2012报告年度中,财政均等化的具体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等化,其次是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分最低的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007报告年度,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位列九项公共服务的第四位,从2008报告年度开始,连续五个年度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在九项公共服务中均排名第一,2012报告年度的得分达到了69.34分。

社会公众对自来水、电力、燃气、市政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高,2007报告年度这两项公共服务排名前两位,2008-2012报告年度排名仅次于义务教育,排名在第二和第三位。

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是六年来进步最快的指标,2007和2008报告年度该指标的得分仅高于对医疗卫生满意度,在九项公共服务中排名倒数第二位;2009报告年度上升至第七位;2010报告年度上升至第六位;2011和2012报告年度则升至第四位。

篇7

根据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安排部署,我们临汾市环保局自7月份开始,对辖区内襄汾县、侯马市、曲沃县、翼城县、乡宁县、蒲县、尧都区、洪洞县、霍州市、古县及安泽县11个县市区监管的2010年度47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察工作和2010年度立案的176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进行全面稽查。

147户国控企业环境监察工作稽查情况

对以上县市区监管的列入《2010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环办[2009]154号)的47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2010年度现场环境监察工作进行逐一稽查。严格按照环办[2011]68号《关于深入推进环境监察稽查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逐案打分的方式开展。具体分为“案卷评审”、“现场验证”两部分进行。

“案卷评审”包括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察档案建立完善情况及12份《现场检查(勘察)笔录》记录完整规范情况。

(1)稽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档案建立完善情况。对47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察档案中应存档的企业基本信息表、环评审批文件、竣工验收文件、自动监控系统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减排监察系数表等基本资料进行逐一核实。

(2)稽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现场检查(勘察)笔录》记录完整情况和准确性并按要求进行逐一打分。对12份《现场检查(勘察)笔录》份数进行逐一核对,缺少一份,扣5分。对“基本信息”、“现场监察情况”、“现场监察意见”、“确认信息”、“文字要求”五方面内容进行认真核对,并根据国家环保部打分标准进行逐一打分。

“现场验证”包括对47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逐一进行现场检查,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情况”、“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等五项内容与《现场检查(勘察)笔录》的一致性进行逐一核对,并根据国家环保部打分标准进行逐一打分。

对以上47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环境监察稽查情况,全部按规定填写制作了《污染源现场监察工作个案稽查表》。

2176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稽查情况

对各县市区2010年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进行全面稽查,稽查率达100%。

自8月3日起,在对襄汾县、侯马市、曲沃县、翼城县、乡宁县、蒲县、尧都区、洪洞县、霍州市、古县及安泽县11个县市区环保局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察工作进行稽查的同时,分别对以上县市区2010年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过程中形成的证据材料进行逐案稽查。

根据国家环保部要求,对“环境行政处罚案件主要证据”、《现场检查(勘察)笔录》两部分进行逐一核对,并根据国家环保部打分标准进行逐一打分。

对被稽查县市区2010年度所有的176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稽查情况,全部按规定填写制作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工作个案稽查表》。

在对11个县市区环保局辖区内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2010年度现场环境监察工作及2010年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全面稽查结束后,均分别与县市区环保局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反馈稽查所发现的问题,制作《临汾市环境监察稽查记录》并由稽查人员和县市区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

3建立环境监察稽查档案

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办[2011]68号《关于深入推进环境监察稽查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对47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2010年度现场环境监察工作稽查情况和176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稽查情况逐一建档。

4稽查发现的问题

通过此次稽查,发现各县市区环保局在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2010年度现场环境监察工作及2010年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现场调查取证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2010年度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察档案中存在无环评审批文件、竣工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自动监控系统验收资料等环保手续复印件;无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照片等影像资料;无在线监测设施运行情况记录、季度监测报告等问题。减排监察系数检查记录表存在记录不完整或记录不规范等问题。

(2)《现场检查(勘察)笔录》未使用国家环保部规范格式,部分笔录存在未记录执法人员执法证号、被检查人职务、被检查企业生产状态,未记录被检查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运行、联网、验收、比对监测及定期校验情况,对被检查单位执行环评、竣工验收等情况记录不完整,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环境执法人员未逐页签字并注明日期等问题。

(3)在对各县市区2010年度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察工作进行现场验证稽查过程中发现,存在被检查单位有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建设项目、被检查单位部分污染防治设施未按环评要求建设,但在《现场检查(勘察)笔录》中没有记录的问题。同时,存在部分被检查单位未按要求落实整改意见,《现场检查(勘察)笔录》中未依法提出进一步处理处罚意见的问题。

(4)2010年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档案资料中存在无当事人基本情况及单位营业执照、企业代码、个人身份证等证明资料,无影像资料等取证记录和取证照片不清晰,无法证明违法事实的问题。

(5)2010年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工作中,部分《现场检查(勘察)笔录》无拟处理处罚建议或拟处理处罚意见不完整。同时,存在调查取证证据链不完整的问题。

(6)2010年度环境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工作中,部分调查违法事实与案由不完全匹配,部分案件调查报告处罚建议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不恰当。

针对以上稽查发现的问题,2011年9月7日,我们按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要求,制作并分别下发了《临汾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稽查整改意见书》,要求有关县市区环保局对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并要求在15日内将整改结果书面上报。

通过此次环境监察稽查,可以看出,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不到位、不符合规定的问题。通过开展环境监察稽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1)规范使用环境监察执法文书。通过稽查,要求全部使用国家环保部同意规范的《调查询问笔录》、《现场检查(勘察)笔录》等执法文书,完善执法人员执法证号,被检查人职务,被检查企业生产状态,被检查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运行、联网、验收、比对监测及定期校验情况,被检查单位执行环评、竣工验收等情况以及被检查单位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等记录内容。同时,要求环境执法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以及参加人员必须在笔录上逐页签字并注明日期等。

(2)规范建立环境监察档案中。要求必须包括环评审批文件、竣工验收文件、排污许可证、自动监控系统验收资料等环保手续复印件;必须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照片等影像资料;必须包括在线监测设施运行情况记录、季度监测报告以及减排监察系数检查记录表等有关资料。

篇8

不断推进的社会责任建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社会责任不仅意味着在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要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企业对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团体、社区等也要承担相应责任。社会责任不单涉及企业、行业,也有全球供应链等相关环节,如何为中国纺织企业争取良好的社会责任环境,是纺织产业进一步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在这点上,纺织行业为全国制造行业作出了榜样,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参照国际惯例,子国内率先推出了带有行业自律性质的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同时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其试点实施工作。

现在,继《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这中国制造业第一份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出炉之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将于近期,又是纺织行业作出表率的一大贡献。

从2005年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推出,到2008年《纲要》与《年度报告》的亮相,不仅记录着中国纺织行业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发展的一步步扎实的脚印,同时,反映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构建负责任的产业链,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成果与贡献。

中纺协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梁晓晖博士表示,中国纺织企业要想真正融入世界经济链条中,不仅应具备技术、质量上的实力,重合同,守信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更是回避不了的,在这个层面上说,企业一旦拥有这些优势,所获得的机遇也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的企业所望尘莫及的。

突破性的新举措

在中纺协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的努力下,即将的《纲要》具有着突破性的意义,不仅在纺织业内,还将在全社会中起到示范模板的作用。

据了解,《纲要》是基于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为有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建立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制定的指导性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纲要。这一纲要是国内第一套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及规范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今年,中纺协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将首先在纺织服装板块的上市企业中推广此纲要的实施。

2007年,是中国纺织行业深入推广和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年。将要的《年度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2007年度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状况与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第二、中纺织服装业的国内外环境与行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第三部分、CsC9000T试点项目结果综述及10+100+1000项目实施状况;第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2008计划。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纺织行业已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它吸纳了2000万人的就业,关系着1亿农民的生计。纺织行业以其物美、价廉、质优的产品提供给全世界的消费者,使中国纺织工业与世界各国的国计民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纺织业的社会责任备受国内各界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而我们纺织行业不断推陈出新,其成绩和意义不容忽视。

纷纷响应的纺企

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大的发展,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履行相关的、被国际广泛认可社会责任。一个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社会责任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在欧洲,跨国公司对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非常重视,比如德国大众公司积极帮助残疾人就业,为了解决公司大约200多名疾病或残疾员工的就业问题,专门成立了一个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部门,根据残疾人自身条件,为他们寻觅合适的王作,让他们重返劳动岗位。

值得我们高兴的是,中国纺企在这个方面也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成绩。在向全行业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后,行业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企业,它们以切实的行动为社会作出了示范效应。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作为率先实施CSC9000T的纺织企业之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爱慕公司董事长张荣明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企业家,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始终放在我们心中,要做企业家就首先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原来以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把企业经营好,让员王有活干,有钱挣,能养家糊口。现在看来还是片面了。只有善待员王,员工才能安心工作。同时,员工相对稳定,熟练程度就高,次品就少,企业信誉就好,并能做更高档次的产品,附加值就高,企业利润就高,员王也可获得更高收入,当企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和积累,就要考虑给员王以回报,才能真正留住员工。

在社会责任建设上同样做得很出色的红豆集团,把企业发展向广度与深度延伸,除了通过发展致富一方外,还用项目和技术扶助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红豆还致力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做企业中的表率。近年来,红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逐年下降,处于较低的消耗水平。

篇9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财务信息;环境业绩信息

1.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上市公司为主,且比例不高

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还未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像证监会、环保局等都没有提出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还比较少,大部分企业在公布环境资料方面积极性较差。

1.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缺乏环境信息报告规范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各企业对环境信息重视程度不一,会计处理对象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环境信披露方式也多种多样。这种不规范的局面,最终会影响环境信息的有用性。

1.3 披露的环境信息实用性较低

多数企业在信息披露中提供的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的使用无太大帮助,披露内容实用性较低。已披露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普通的、对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形成太大影响的信息,同时对某一事项可能产生的后果影响缺少必要的解释说明,当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决策时,很难切实有效地借助于现有的这些环境信息。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2.1 环境财务信息

2.1.1 环境资产

(1)固定资产:主要指企业所拥有的用于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专用设备和治理环境污染的专用设备。如:污水净化设备、废气排放控制设备、对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设备、环境质量检测设备等。

(2)无形资产:包括环境污染治理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环境许可证(以排污许可证为典型)、资源开采和使用权等。

2.1.2 环境负债

(1)环境修复义务:指企业因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破坏而承担的使环境恢复为原状的义务。包括为消除由于污染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生产工艺不当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地貌破坏等环境负面影响而进行修复,使环境恢复原状的义务。

(2)环境罚款义务:指企业因违反环保法规而向有关部门缴纳罚款的义务。包括企业因在环保法规允许的范围以外排放污染物,或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地貌破坏等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受到处罚而产生的缴纳罚款的义务。

(3)环境赔偿义务:指企业因排放污染物对他人造成损害和经济损失而向他人进行赔偿的义务。包括企业由于污染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生产工艺不当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地貌破坏等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造成财产损失、健康损害而产生的向受害人进行赔偿的义务。

2.1.3 环境成本

(1)环境污染预防成本:指企业为了预防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生的成本。如:以绿色原材料替代原有原材料的成本,采用绿色包装物替代原有包装物的成本、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的开发成本、环保设备设施的折旧费等。

(2)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指企业为治理由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成本。如:为减少和消除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而发生的成本,为消除生产场地的噪音、辐射而发生的成本,为消除生产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而发生的成本,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折旧费等。

(3)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指企业为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使用后废弃的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而发生的成本。如:废弃物的回收成本,废弃物的分拣成本,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成本等。

(4)环境损失:指企业承受的各类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损失。如:企业因污染环境而向消费者、所在地区居民或社会其他方面支付的损害赔偿费,向政府有关机构缴纳的环境罚款和环境缴费等。

2.2 环境业绩信息

环境业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取得的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其内容包括:

(一)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

(二)环境质量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发生的污染事故情况、有毒有害材料物品的使用和报关情况等。

(三)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包括污染治理情况,从事环境治理、监测、研究机构和人员情况,本企业所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等。

(四)环境收益。企业对环境收益的确认及计量存在较大的难度,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环境会计实践来看,一般都以环境业绩,而不是以环境收益作为企业环境保护投入及成果的评价指标。

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3.1 企业环境问题财务影响信息的披露方式

采用对现有的财务报告稍加调整的方式进行披露,财务报表依然采取传统的处理方式,只在财务报表之外的其它部分披露与环境有关的财务问题,具体可包括:

3.1.1 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

可以根据需要将环境问题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单独编制一张或几张附表或者补充报表。比如,可以单独编制环境资产负债明细表、环境成本明细表等进行详细列示。

①环境资产负债表:由于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之间不具备会计上的对应关系,也无法与相关权益构成一个完整体系,而需要与企业其他资产、负债、权益相互联系,才能使作为会计核算主体的企业符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公式。所以单独编制的环境资产负债表只披露环境资产、环境负债所包含的内容及金额。

②环境成本表:在企业的总成本支出中,可以根据成本支出的内容把环境成本划分出来。环境成本明细表应包含: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污染与治理成本(可下设“折旧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环境损失(可下设“排污费”)等项目。

3.1.2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环境会计的基本会计假设、环境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说明、重要的环境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说明、或有事项说明、环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说明、环境会计报表重要项目说明、环境收益等重要事项。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说明,可以是文字的或数字的,相互连贯的或独立的,详细的或简略的。

3.2 企业环境业绩信息的披露方式

3.2.1 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披露

(l)招股说明书。公司发行股票时需要公布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有:主要资料、释义、绪言,发售新股的有关当事人,风险因素与对策,募集资金的运用,股利分配政策,承销,验资证明,发行人公司章程,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股本,资产评估,主要固定资产,财务会计资料,盈利预测,重要合同与重大诉讼事项,公司发展计划等。

(2)中期报告。在半年结束后的60日内,公司必须公布中期报告。中期报告的主要内容为:由财务报表和报表注释组成的财务报告,由上半年经营情况回顾和下半年经营计划组成的经营情况回顾与展望,发行在外股票的变动和股权结构的变化等。

(3)年度报告。在年度结束后120日内,公司必须公布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中的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董事长和总经理报告、董事会报告、重大事件报告等部分都可以对与环境有关的问题进行说明和揭示。

3.2.2 编制独立和专门的环境报告

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有全面的认识,环境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的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

(2)环境质量情况。

(3)环境治理和污染利用情况。

编制环境报告可以同时使用表格、文字、图形等多种方法。在编制初期,为简便和易于操作,可先以文字、图形和数量、技术指标等为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环境报告应该以一系列环境技术和货币指标的表格为主。也就是说,环境报告应该逐步成为一种正规、严谨的信息报告工具。环境报告需要适应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以便使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能够发挥最大效益;同时,环境报告需要进行审查验证,以保证环境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和可信性。

参考文献

[1].企业环境报告研究[R].厦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2001(8):99-112.

[2]李建发,.论改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报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14-122.

[3]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世界环境,2001(4):38.

[4]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郑永生,胡曼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探析[J].财会通讯,2006(11).

篇10

文章从地区自然环境要求、印染行业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等三个方面论述绍兴印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针对绍兴印染行业,主要从环保设施建设信息、环保成本费用信息、环境负债和环境收益等四个方面组成信息披露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的环境会计报表或补充的环境会计报表。

【关键词】绍兴 印染行业 环境会计信息 披露

一、绍兴印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区域内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有曹娥江、浦阳江、鉴湖等水系,相互交织的和网水系使得绍兴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自古就有“水乡泽国”之称。平原区域是绍兴印染行业的主要集聚区,面积为151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18.34%,平原水域面积131平方千米,占全市的58.2%。然而,印染行业是水耗大户,同时也是水污染大户,水污染程度在各行业排前五。印染行业给绍兴带来巨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造成当地富水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水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更加应该重视印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绍兴印染行业发展历史悠久,是绍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的相关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共产印染布256.44亿米,其中浙江省印染布产量达159.65亿米,占到全国的62.26%,而浙江绍兴,同期印染布产量达到95.11亿米,占全省产量的59.57%,占全国产量的37.09%,可以说每10米印染布中有近4米产自绍兴。2014年,绍兴印染行业实现总产值2291.99亿元,占绍兴工业总产值的23.54%,是绍兴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印染行业为绍兴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的严峻的水污染问题。2014年全市排放工业废水26341.19万吨,印染废水占90%以上,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为79902.78吨,氨氮排放量为8684.58万吨,印染行业分别占到83.0%和76.5%,是工业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绍兴印染行业仍属于粗放型发展,单位产值能耗高,污染大。在节能环保、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作为绍兴的传统产业,只能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可见,重视环境会计,建立起有效的环境会计制度,是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科学论断;2012年,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2015年,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随后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五年规划。由此可见,促进传统印染产业转型升级,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推进产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重视环境会计,重视印染行业环境问题,是绍兴落实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绍兴印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一)环保设施建设信息

该部分信息能够反映企业对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资金、土地等资源量,能够清楚体现企业在污染治理和环保方面的能力,进而充分表现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对政府和自身的环境规划制定和调整具有积极意义[1]。就绍兴印染行业而言,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和部分废气,因此,在开工建设或改造新生产线时,应将相关环保设施投入列入企业预算。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回用设备、人工费、贷款利息支出等,这些都属于环保设施建设信息,应及时进行披露。

(二)环保成本费用信息

印染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离不开对环保方面的投入,如根据“三同时”原则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向政府缴纳排污费等,都属于成本费用范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该对印染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进行会计计量,并对企业在环保成本、费用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符合资本化要求的成本费用,应将其资本化处理,并在当期及后续收益期内进行摊销。不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应将其费用化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其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不遵守环境法规所发生的罚款,应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并通过一定平台向社会公示。绍兴印染行业由于环境保护引发的成本和费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环保设备支出,印染企业购买废水、废气处理的设备支出;

(2)对已有环保设备更新换代的费用及提取的折旧费;

(3)计提环保设备的减值准备

(;4)环境税费,根据科斯定理向印染企业收取的资源费、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税金;

(5)污染物处理费,包括印染企业自行处理废水、废气时的化学药剂成本等;

(6)排污费,印染企业生产会给环境带来损害,因此政府对印染企业排污进行收费,以此作为环境专项治理的资金来源之一。此外,印染企业在二级市场对排污权交易也会产生一定交易费用;

(7)管理费用,印染企业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环保事业,由此所需的日常办公费用和人员工资;

(8)罚款,印染企业因超标排放所缴纳的费用,以及由于造成环境污染所面临的行政罚款

(;9)停工损失,一方面是企业受排污总量限制,在不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前提下,用完该指标就必须停产所遭受的损失,另一方面是政府出于区域节能减排考虑,对企业进行停产限期整治时所产生的生产经营损失。

(三)环境负债

企业环境资产负债表是环境负债的载体,可以反映印染企业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所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源、所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以及所有者对环境净资产的要求权。透过环境资产负债表,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印染企业环境资产的组成结构及其各项规模,进而了解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相关环境资源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出印染企业环境负债的结构和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出情况[2]。具体来看,对于重大负债项目,应明确性质、偿还时间和条件;对于或有负债,应及时予以说明;与负债计量有影响的因素,因遵循谨慎性原则,降低负债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后果的范围,及时披露对未来先进流出的各项因素,包括物价上涨指数、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估计值等。

(四)环境收益

印染企业的环境收益主要来源于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开展环境保护的相关活动而给企业带来环境收益。例如在企业建设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中能够享受到流转税抵扣以及生产所得利润的所得税减免等多项政策优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绿色信贷政府,印染企业可从中获得低贷款利率上的利息收益。目前印染企业将这些收益在企业净收益和其他收益中体现,应对其进行单独确认。对于数量明确、计量直观的直接环境收益,在单独的环境损益科目中体现;对于具有潜在性的间接收益,例如良好的环保形象给企业带来的销量收入等,带有很强的主观人为因素,然而受制于会计技术手段,可暂不考虑[3]。

三、绍兴印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一)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

目前绍兴的印染企业均采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笼统的将环境管理问题所引发的财务影响列入企业总体的财务状况。传统的会计报告形式只对企业的负债情况、经营成果和先进流量就行会计核算,并未对环境信息进行计量。这无疑会带来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因而有必要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并对外披露。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以及对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报表附注,是建立在原有传统报表上的独立环境会计报告[4]。可以有效的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对环保领域的投入与产出信息,便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和调整。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可根据印染企业自身特色,建立相关信息披露体系。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几点:

(1)法规政策。包括本年度或者上年度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颁布的重大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对今后印染企业乃至印染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环境管理指标,都应该在环境会计报表中体现。

(2)污染排放情况。对于印染企业而言,包括年废水排放总量,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及浓度,其中主要指标有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废气排放总量及成分;废水、废气处理后的达标情况,如未达标,则需要表明相关处罚情况;正常经营情况下,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用货币计量体现在会计报告中;如果企业本年度发生的环境污染,则需要列明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物成分、数量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此外还应包括事后的补救措施;印染企业有毒有害原料、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和储存情况。

(3)环境治理情况。主要包括本年度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运行成本及运行效率;企业从事环境管理的机构和人员情况;企业本年度的环保科技成就,包括环保专利、论文等;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污染物种类、数量以及经济价值等。

(二)补充的环境会计报告

绍兴印染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较大的生存压力,而独立的环境会计报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管理成本,企业参与积极度不高,推行存在一定难度[5]。印染企业选择补充的环境会计报告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无需重新设计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只需在现有会计报告基础上增设相应的会计科目,在报表附注中添加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采用该方式,印染可通过增加较少的成本,建设较为完善的环境会计报告制度,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结合绍兴印染行业企业特点,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附注做出如下调整:

(1)资产负债表。可在资产类项目中增设“环境流动资产”、“环保设施固定资产”、“环保在建工程”等科目;在负债类项目中增设“应交税费——资源税”、“应交税费——城镇土地使用税”、“应付职工薪酬——环保设施员工薪酬”等科目;在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中增设“环境资本”等科目。

(2)利润表。可增设“环境成本”科目,反映企业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各项环境成本支出,便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可通过增设“环境收益”科目,用于反映环境保护给企业带来的当期收益以及相关资源、能源节约金额。

(三)现金流量表。

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如购买或者处置相关环保设备,建设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的现金投入量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相关环境税费和其他环保投入的先进支出,企业收到政府节能减排的政府性资金补助,以及因环境污染而发生的赔款、罚款、治理费用等;企业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置或改造设备,完善相关环保管理机构,所需的借款或归还的相关款项,应该在先进流量表中体现。

(四)报表附注。

附注应反映本会计年度企业环境治理的相关完成情况,以及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于那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会计信息,同样应该在附注中进行披露。此外,企业还可以表达对未来环境治理的期望和长远目标,便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动态。

参考文献

[1]李长青,张泓波.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99-101

[2]李秋.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2(5):24-26

[3]耿建新,刘长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审计研究2003(3):19-23

[4]辛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浅探[J].财会月刊2009(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