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4-03-19 18: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篇1

摘 要:对已有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和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了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发现此类专题学习网站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在设计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学习网站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以期对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资源;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本教材有限的信息量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学习的需要。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小学语文学习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大容量等优势,它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这使得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对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能帮助我们看清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参考和决策依据。

1.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研究背景

1.1研究目的

分析我国目前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的现状,了解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这一领域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分析出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

1.2研究意义

小学生学习正是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习惯的时候,通过对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分析,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实践情况,对以后有关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以及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可发现其中还未涉及的研究领域,为以后研究提供课题。

2.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现状

2.1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资源分析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分析以及对一些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浏览调查发现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资源存在以下特点:

2.1.1主题突出

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就是针对某一个专题的学习而设计,设计它的根本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突出主题是设计网站必须遵循的一点,基本上所有的专题学习网站都没有偏离主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题学习网站将网络的作用不再局限于为理解课文服务,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专题学习网站的浏览学习,用心去理解感受,形成自己的学习主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主题结构”取代“知识机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这种“主题结构”的学习是以人文性为主线,兼顾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发展,既实现了网页的高密度、大容量,又兼顾了语文专题教学的需要。

2.1.2资源藏量丰富、分布广泛、品种多样

专题学习网站的资源都是借助网络环境,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就是使孩子们在学习语文专题知识时所接触到的知识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而是以某个专题为中心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一个更高层次的丰厚充足的信息资源,是以专题知识为载体的更为广泛的大语文的学习氛围。并且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资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更新,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像小学语文这种充满智趣的课程,更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来开启小学生的心智。已有大部分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基本能满足对学习资源的需求这一基本要求。

2.1.3充满趣味性,符合童趣

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因此网站在设计时大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网站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便于学生阅读,使学生乐于阅读。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呈现形式上,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学习资源,甚至有的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此外,在语言表达方面也主要以学生读得懂为目标,并且充满趣味性,使学生喜爱读。

在资源冗杂的网络环境下,为了保证好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在设计时就更应该精心选择合适学习资源,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首先在保证专题学习网站对学习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以期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2专题学习网站界面设计分析

通过浏览众多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发现很多网站的界面设计不够美观,网站的整体色调、界面设计不够合理,不够美观宜人,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审美心理。例如有的网站界面设计很凌乱,布局不够合理,缺乏一种艺术美感;有的专题网站主要的教学内容不凸显,主次混淆,从整体看界面的美化设计有待提高。

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界面设计时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主要表现为:网站的整体色调要美观,界面形式要美观、生动活泼,要符合学生的审美心理;导航按钮要容易被发现,便于操作;在设计某些有情感表达因素的专题学习网站时,还可以恰当使用颜色来抒发感情,不同的颜色往往带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利用这点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3专题学习网站版面内容分析

2.3.1内容的完整性和整合性

大部分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都经过整合,基本能做到科学完整。内容的科学性是指设计者在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以及组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按照该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所涉及学科的本质属性,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专题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突出并符合学科的固有规律特点。

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基于大量资源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因此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是首要条件。大量知识的堆砌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并且网站内容多样,内容的表现形式不一,网站在应用这些知识时必须对其进行整合。

2.3.2内容导航的设计

大部分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虽然内容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内容导航非常清晰,非常符合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原则,这样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网站的导航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专题学习网站在为学习者提供大量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学习资源并不都是以线性方式排列,再加上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这样就要求专题学习网站能够清晰的引导学习者的学习线路,如果没有导航引导,学习者很容易在大量的学习资源中迷失,无法充分、正确利用学习资源,很难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3.3内容的查找

学习者在专题学习网站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按照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排列顺序进行学习,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还要反复强化,因此这就涉及到了内容的查找。这里所谓的查找并不是指网站的搜索引擎功能,而是指根据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及知识的逻辑结构进行查找。

大部分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都能做到内容的快速有效查找,实际上,内容的查找是同内容导航密切联系的,网站的内容导航部分明确,学习者就会很清楚自己学习过的路线,内容的查找自然而然的就会快速有效。但也有的专题学习网站不能够快速有效的查找,这也主要是由于内容导航不清晰而导致的。

2.3.4内容的结构和层次

人类习得的技能是以图式的储存在记忆中,图式是通过命题相互联系在一起并与一个起组织作用并与一个起组织作用的一般概念相关联的记忆网络,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的观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是按照章节单元顺序排列,这就割裂了学习者对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掌握,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是围绕某一专题展开,进行结构化重组,形成一个既有逻辑又符合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重新建立和划分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点。

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的设计是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一个重点、难点,通过对已有的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调查发现约只有一半在内容结构上符合逻辑、层次清晰。存在结构混乱的专题学习网站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归类不正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清晰,逻辑混乱等。

2.3.5内容的链接

链接在本质上就属于网页的一部分,它允许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链接,各个网页有效链接在一起后,才能真正的构成一个网站。链接的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同一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一个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甚至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离不开资源库,因此链接是必不可少的,链接是否正确也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4专题学习网站的学生活动分析

根据对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调查研究发现,网站设计的学生活动类型非常符合台南师范学院的林奇贤对学生活动类型的划分,他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浏览的学习活动、学习检视的学习活动、人机互动的学习活动。

2.4.1浏览的学习活动

浏览的学习活动主要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在专题学习网站上阅读各种学习资源。也就是说学习者运用感官中的“看”和“听”来获取语意性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2.4.2学习检视的学习活动

就学习阶层理论而言,学习检视是一种比浏览更为高阶的学习活动。学习检视的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作业、在线检测以及呈现作品的方式,来检测、评价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效果,以获得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这一类学习活动的设计对学习者进行自我检测的有效工具,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反思、再学习。从而达到强化、弥补不足的效果。

2.4.3人际互动的学习活动

人机互动的学习活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合等的学习活动,这是最高层次的认知性活动。在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中人际互动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上,这几乎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中协作学习活动主要有资源收集、问题的讨论、作品的设计、作品的评价、角色的扮演等五种。

3.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3.1要选取合适的专题

专题是为教学服务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选择的专题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生命力,应用范围广,并且具有稳定丰富的资源,容易在专题范围内自成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探究式、协作式学习。专题的选取范围要适中,如果专题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探究式学习的展开;如果专题范围过于宽泛,很难对专题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3.2注重资源的选择与整合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分类,为学习者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对于专题资源的选取,应当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又要体现出学科的教学特点。小学语文专题资源强调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性、人文性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网络上大量的资源,我们必须围绕主题进行有目的的筛选,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分类和处理,最后整合到专题学习网站相应的版块,而不是进行简单、丰富的超链接。

3.3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

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创设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学会在信息时代基于网络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因此必须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首先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性支持服务。许多小学生没有网络学习经验,对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也很不熟悉,所以在专题学习网站中应当设计逻辑清晰、内容完善的导航系统。常用的协作交流工具有聊天室、BBS、QQ等,它们本身具有强大的传输信息能力,是比较成熟的通讯软件,在专题网站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辅助工具直接拿来使用。设计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开发设计出与教学相关的具有较强教学管理功能的讨论交流工具,组织、引导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3.4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是高质量的专题学习网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组织形式,小学生好奇心强并且对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对其进行科学高效的系统管理和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专题学习网站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评价平台,实现对学习的多种类型的评价,实现真正的合理、公平、个别化的学习评价。评价的主体应该多样化,例如应当充分考虑教师和同学的评价以及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评价的手段应该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标准化测试形式,也可以采用游戏式测试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4.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发展趋势

4.1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许多专题网站的设计者大都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能对教学过程有整体的把握,能够根据教育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有效教学手段,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4.2加强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虽然目前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硬件及软件各方面都比较先进,因此在设计网站时就更应当积极寻求先进的、最合适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加强专题学习网站开发技术及平台的研究;同时还要加强专题学习网站使用效果的研究,这不仅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还能反馈出专题学习网站自身的建设和应用是否合理,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也必将会促进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健康发展。

4.3加强学习评价的研究

学习评价可以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使学习者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专题学习网站是基于探究的过程性学习,所以对学习者的评价更应注重过程的评价。由于评价方法不一,不同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评价的研究,从而设计出适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及小学生年龄、性格特征的评价体系。

5.结语

对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现状及网站的设计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了目前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及应用情况,发现了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存在的问题,对以后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健康、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相信随着对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研究深度的增加,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必定会更加规范高效,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艳芳,刘建设.对专题学习网站内容结构设计现状的研究与建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1(04):74-90.

[2] 陈娅列.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J].新课程・下旬,2011-06-28.

[3] 李明芳.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实践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8,21(03):92-96.

篇2

摘 要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大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如何发展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大专院校 体育教学 健康素质

大专院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体育作为大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实施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大专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并享受到运动的乐趣。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大专院校教学实践,总结了一系列经验,以期起互相帮助、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观念偏差存在

大专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政治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操作较为重视,而对体育课程潜在的功能重视和开发不够,对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课的考察、监管力度不足。甚至存在有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占用体育课时间进行专业教学辅导的现象。从社会来看,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能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学生普遍认为,大专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也与中学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区别,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课堂教学缺少新鲜感,不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枯燥无味,不感兴趣,且没有积极性的根源所在。

(二)课堂教学形式具有间断性

由于大专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尽管体育教育的模式相同,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师资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在各个学期的不同时间段间断性学习。如市场营销专业,一年四季的实习较多,从而致使体育课不能按计划进行,不但使体育教学的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不能保证,而且体育教学的总时数减少,课时相对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大专院校体育课仍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学,对于有的项目,由于学生的地域和家庭条件、兴趣爱好不同,水平相差很大,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兴趣。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由于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不可同步,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喜欢的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体育课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把一些非活动性的内容引入教学,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大专院校体育的对策

大专院校从新生入校就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和有效的专业划分,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大专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就应该紧密围绕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具体来说,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转变大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偏重技能培养,忽视体育教学以及重视不够、方法单一的现象。具体来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要是抓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感彩的志趣活动,兴趣可以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并把传授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如坚持体育开展与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相结合、与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有意识紧密联系终身体育,增强其自我锻炼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进步的信心,从而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对各专业女学生可以加强健美操和形体的训练,健美操不仅能起到强身健体美化形体、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良好形象、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女生的健身意识,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现教法合理优选,有机结合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双边活动构成的系统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就无法进行,反之教学也不会成功。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求教师能处理好教学任务的特点,妥善处理教学、科研关系,确定科研方向。

(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现在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面对企业、面对工厂的第一线,对身体各种素质的锻炼也备有侧重。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对学生所学专业内容、课程设置、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安排,提高学生将来适应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并充分体现出选择性、针对性,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三、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跟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密切联系。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同时也需要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的有机统一,使之不断深化,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大专院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以评估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J].高教研究动态.2010.

篇3

【关键词】医学高职高专院校 人文

艺术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35-02

我国医学院校学生人文艺术素质较低是其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为此,应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广西科技大学结合临床岗位的素质要求与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特点,进行了构建医学高职高专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医学院校开展人文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当前,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管理艺术化、服务人性化、环境家庭化和医务人员的审美观与人际沟通艺术,以及手术的工艺等都渗透着各种人文艺术元素。这种变化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决定了人文艺术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而长期以来,我们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文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全国普通高校人文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也提出:人文艺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所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地位。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有助于启发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强化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建立“普及型与提高型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普及型”即把艺术类课程列为选修课,让学生选修与本专业相关联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并以观赏、讨(评)论、讲座、体验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型”主要体现在第二课堂,以课外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活动、职业礼仪培训、艺术讲座、艺术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1.课程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广西科技大学于2007年7月将艺术鉴赏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2个学分(总课时32,其中理论12课时、实践20课时)。

2.课程内容。由于学制为三年的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二年、临床实习一年,而且医学课程繁重。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方面的精力投入更显不足。为了解决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与人文艺术课程开设所占用专业教学时间的矛盾,主要结合医学职业特点,开展教学内容的重整:(1)美学与医学。根据医学审美原则对医学生进行自身审美教育、审美能力培养,在传授美学和医学美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参与医学审美实践,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和分辨美与丑的能力,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能力。主要内容有:美学基本原理、医学美学基本知识。(2)视觉艺术与医学。视觉艺术是美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美的载体,与医学具有广泛的联系,在医学领域,视觉艺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并在教学、科研、医疗中发挥作用。主要内容有:视觉艺术基础知识与视觉艺术作品欣赏、觉艺术与医学、色彩学常识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基本技能训练。(3)音乐艺术与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的作用在医疗中也得以体现。主要内容有:基础音乐知识与音乐鉴赏、合唱训练与指挥、“音乐治疗”的发展动态和基本知识。(4)文学艺术与医学。“文学”作为医学人文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医用文书写作更是伴随着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始终。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文学”提高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审美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并以此促进、发展“文学”、书法等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内容有:文学基础、文学赏析、医患语言交流技巧、医用文书写作医用文书写作的语言特点、硬笔书法赏析。

3.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和艺术欣赏采取大课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及围绕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等实践环节采取小课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艺术在为临床检查、治疗和医疗技能操作进行观察、模拟练习。同时,在教学中本着“艺术与医学”相融的原则,强调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教学的融合,将艺术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即医学类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艺术元素;艺术类教师结合医学要求开展艺术教学。如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舒适性为原则,在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中,把“操作者个人形象准备、服务时与对象沟通效果、操作动作流畅情况”等内容增加到临床医疗、护理操作及医技操作项目中。

(二)发挥社团和校园艺术活动的载体作用。课外艺术活动一直都是学校艺术实践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以大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舞蹈协会、手工协会、鼓乐协会、戏剧协会、吉他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棋类协会等学生艺术社团为依托,以举办包含舞蹈、服装设计、中英文演讲、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戏剧、综艺、征文、主持人、国旗法知识竞赛等大赛和影视展播、影视评论、艺术讲座等多项内容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课外人文艺术教育。并本着“以赛促技、以技促艺、以艺促德”的活动理念,开展医学生职业形象大赛、医学职业礼仪比赛、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口腔工艺技能操作比赛等具有医学教育特点竞赛类项目。

(三)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开展广泛的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医疗岗位对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对评价体系结构、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建立符合医疗岗位素质要求的医学生人文艺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学生自评、校内课程教师评价和临床(实习、用人单位)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课内评价、课外评价、校外评价方式,强调实际工作的体现,最后形成一个人文艺术综合素质得分。在编写《医疗技能操作考核手册》中强调医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增加人文艺术方面的考核内容,体现对医疗操作时的仪态仪表、语言沟通、动作的流畅性等要求,使人文艺术教育与医学教育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师资队伍与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和基础建设关系着教学质量,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

1.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医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师资队伍的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人文艺术教育师资的不足,也存在着人文艺术教师与临床分离及医学教师人文艺术素质缺乏的现象。广西科技大学自2000年成立了医学人文艺术教研室,由4名毕业来自艺术院校的艺术类教师和5名来自医学教育、医学临床教师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负责完成日常的课程教学任务及课外实践、训练和辅导。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医学类教师与艺术类教师素质的互融性,通过利用假期的对医学教师的培训增加人文艺术培训内容,对医学类教师进行人文艺术教育培训,派送医学类教师参加校外医学礼仪相关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书法、演讲、医学礼仪、绘画、摄影等比赛,提高医学类教师的人文艺术素养;安排艺术类教师参加医学专业听课及参与医学类实践操作考核,增加艺术教师对医学教育要求的了解。

2.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学校建有艺术练功房和馆藏的中国名陶、名瓷、玉器、奇石、铜器、字画、工艺美术品等上千件各类收藏品的人文艺术馆,近两年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内外艺术品展览、笔会及书画比赛等活动45次,共接待参观4000多人次;与柳州市书法院、文联、柳州市书法院、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等3个单位签订了人文艺术教育基地协议,为师生拓宽了人文艺术教育的实践场所。

(五)加强教学研究。多年来,广西科技大学教师在完成繁忙的教学、训练、辅导等工作外,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由广西科技大学教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学校规划教材《艺术鉴赏》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院校特色规划教材《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已在医学院校中应用。教师积极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重点资助项目)《医学院校人文艺术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改成果三等奖,承担人文艺术教育研究课题4项。此外,教师多次受邀担任柳州市各类礼仪文化艺术比赛评委,为人文艺术教育的开展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重视和加强人文艺术教育,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人文艺术教育已成为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各专业平均就业率由90.18%上升到98.66%,毕业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在区内外医疗单位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杜华,刘理.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2]沈菀真,蔡竹,杨文波,等.谈医学院开设人文素质类等选修课程的重要笥和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黄明智.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河南社会科学,2012(10)

[4]傅义强.医学院校的艺术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医学与哲学,2005(9)

[5]沙涛.医学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徐盈.医学与音乐的关系之我见[J].广东医学院报,2002(5)

[7]刘德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书法艺术课程的必要性[J].浙江医学教育,2005(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200911MS289)

篇4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自身的综合发展,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掌握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进入大学以后,许多课程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学习时间剧减,英语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近年来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的问题,很多学者、英语教师等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对策和解决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笔者对常州非英语专业学生做了一个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以便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发现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从而提高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研究方法和步骤

笔者通过调查常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了解了常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主要难点等,并针对其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在调查过程中,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常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并对英语老师进行采访记录,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和存在问题。之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业教师和专家学者,总结出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最后,通过校园内讲座宣传,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资料,建立网上英语角(QQ群),共享英语资源,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习惯和方法,帮助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语言实践,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多数处在有些兴趣和兴趣一般之间。学习英语的极大障碍是兴趣不浓,课堂上是一种混时间、完成任务、拿学分的应付态度,不注意听,不配合老师讲课,更不主动思考和学习,不能掌握和吸收课堂所讲内容。

2.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比较缺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生英语学习缺乏计划,对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表示迷茫。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依赖别人的引导、指导,期待死记硬背。缺乏主动调控学习进度的意识和能力。多数大学生安于接受知识的传授,缺乏质疑和探索精神。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安于做听众,只输入、不输出。上课习惯记笔记,复习、考试则在限定范围内死记硬背,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单词、短语、句型,甚至课本。长此以往,学习英语没有动力,只要及格,混张毕业文凭就算了事,甚至干脆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三、英语学习方法建议

学习英语必须讲究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以下学习英语的建议:(1)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功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常举办英语角等活动;寓教于乐,将英语游戏引进课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鼓励学生多看英文原著,了解人文知识,培养欣赏美剧、英剧以及电影的兴趣,从而能以更高昂的斗志学习英语。(2)端正学习态度和目的。不同学习目的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具有远期目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学习也更加持久。具有近期目的的学生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一定的动力,但当外来压力消失后,学习则难以持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动机,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满足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语言利用价值。学生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符合自己的学习目的,这个目的不仅包含短期目的,更应包括长期目的,如短期类:熟记200个单词、通过CET4等;长期类:熟练掌握英语,使之成为除所学专业外另一项技能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而大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如何牢牢把握短暂的大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英语学习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相应的解决方法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01).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高职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教学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对相应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似乎不容乐观。[1]

一、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学校的最为明显的特色就是培养与市场发展及需求相一致的职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教学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许多传统模式的漏洞和问题,严重阻碍着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一)传统模式占据主导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一门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培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专业,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性的理论知识,针对理论知识部分,一般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为辅的模式。这一模式中,教师居于整个课程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较为被动。新时期条件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新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一标准客观要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从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教育工作者们在一段时间里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探究,但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严重

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外,现阶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还面临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转换教学模式是浪费有限课时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权衡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倾向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种教学手段。在这样一个误区的影响下,将会直接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死板与僵硬,学生学习无激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教学主题就能预知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这样平淡无奇、毫无新意的教学模式只会收到诸多负面效果,激发不了学生潜意识里的挑战欲望以及挑战激情。

(三)实践操作合理性不足

实践操作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汽车运用与维修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及时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填补知识层次中的不足。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目标实施理论教学计划,对学生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吸收情况及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一概不知,在实践操作教学中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动作示范教学,对提升学生知识连贯性与融通性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高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有了基本的认识。基于这一认知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出发,就其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策略和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实施一体化培养

高职学生是已经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群体。时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一体化”培养计划的落实势在必行。在学生一体化培养计划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自我充实的意识和理念,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学生树立这一理念之后,应将实际操作环节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和发现问题的重要窗口,形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一旦学生将整个教学过程当作自己学习的机会,势必会激发学生探究和设计的主动性,从而提升整个课程教学的有机性,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3]

(二)结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除自学意识的培养与树立、一体化培养计划的实施外,还应从市场需求入手,着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在不断的实际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比如在进行机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汽车常见故障进行示范教学,或者在课程教学的导入环节播放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画或视频,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时,再引导学生回归到教学计划中。如此以来,不仅能改善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懒散、缺乏积极性的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强化课堂效果,提升课堂张力。[4]

参考文献:

[1]黄鑫. 能力与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高琳. 案例分析法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70-72.

[3]贾会星. 基于专项技能认证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3,22:39-40.

[4]汤霓. 关于中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调查报告――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0,12:80-86.

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重要问题

收稿日期:2006―07―14

作者简介:郭婷,女,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5级研究生。

教学工作是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环节,特别是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以后,如何深化教学改革,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已成为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命题。

一、导师与研究生

把握好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导师与研究生是专业教学活动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存在教学工作这个统一体中,不可偏颇。但在当前的高校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不够,指导方式随意性很大,往往根据导师自身情况而定,或因为导师因社会工作与业务工作过多,导致时间不足,力有余而心不足;或因新导师经验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因导师能力有限、指导不力等方面原因,致使导师指导不够;二是导师与研究生交流有限。学生个体与导师交流机会很少,师生间大多是学术方面的交流,心理交流与生活交流有限;三是师生权益失衡。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占有的资源也不同,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对等,导师权利处于上风,研究生权利相对弱小,但研究生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超出权利范围,结果造成导师侵占研究生劳动力的现象,致〔4〕GMC.Tomorrow,sDoctor:《RecommendationsonVndergraduateMedicalEdueation.》,December,1993.使研究生权益受到损失。

以上现象表明,现行的导师制度已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要从根本上改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对现行的导师制度进行深度改革。第一,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导师终身制。取消导师资格遴选制度,实行“导师岗位竞争制”,使研究生导师真正成为一个培养研究生的工作岗位,而不再是一个代表学术层次的资格身份。实现导师资格到导师岗位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导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有助于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科研,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二,要推行“三联”导师制度。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本学校本学科的导师,高屋建瓴地从本学科学业上把关,确保学业成绩与毕业论文达到国家标准;还需要有涉外学科导师的指导,通过向研究生全面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加强他们应对世界风云变幻信念,保证他们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真正达到国际水平;更需要企业界高层管理人员的引导,把具体的实践经验和实习机会提供给研究生,确保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三方互动,共同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第三,通过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在互动中理顺师生的关系。既要突出研究生的主置,强调研究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同时,研究生又要在尊重导师的基础上,对导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以人为善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并通过各种途径,把信息反馈给导师,推动导师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能力。正是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互促,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向上、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课堂教学与实践练习

英语学科是一门以语言艺术为主体的实用型学科,不仅需要课堂教育学,更需要实践练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又要突出实践练习的基础地位,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深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应根据英语学科研究生的实际,建立宽严相济的互动式教学语境。突出教学中导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师应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另一方面,要充分根据英语交际性强的特点,强化研究生实践练习环节,要求研究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要求的作业和阅读一定数量的与教学有关书籍资料,然后上课讨论,且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讲出书中的问题和不足,如果研究生跟不上课堂讨论,这门课程就不允许通过,达到促进那些水平较低、自觉性不强的研究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目的。同时,在校园内为英语学科研究生营造各类实践交流平台,既要通过在英语学科研究生中开展英语讲演竞赛、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唱比赛等形式,促进研究生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能力,又要鼓励研究生走出校园,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促使研究生在服务实践中,发现自身英语水平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找出缺欠与不足之处,激励研究生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英语的应用能力。

三、听、说与读、写

“听说读写”仍是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全面提高研究生“听说与读写”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英语教学要把“听”放在第一位,这是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迈出的第一步。现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包括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没有把听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很多学生在毕业时连一些基本的英语广播都听不明白,更谈不上面对面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了。要想提高研究生的听力水平,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合理地安排精听与泛听,既要根据研究生们的实际水平,为研究生个体选取不同的精听材料,又要以扩充研究生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感为目的,选择不同难度的泛听材料,达到潜移默化提高研究生听力水平的目的。

在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听”很重要,“说”同样不可忽视。听说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现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导师讲得多,研究生说得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全程英语教学,促进研究生大胆说,大胆讲,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研究生进行课堂演讲或课堂辩论。为了提高研究生发音的准确性,可以让研究生边听边说,让他们模仿磁带或电影对白等等,让他们用英语去思考,彻底与聋哑英语说再见。

“读、写”是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环节,读英语是让研究生去感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感,使他们在碰到不合习惯、不合语法措辞时能及时发现。读英语可以分为朗读与阅读两种形式。就朗读而言,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时让研究生分角色朗读电影对白,然后把原声与录音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作对比,找出不足。而阅读对于提高研究生整体英语水平意义重大,更有助于研究生深入地思考,切实地理解。

读与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东西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就容易些。但要写出真正好的文章来绝非易事,因为好文章的出炉需要长时期的点滴积累。因此,导师在教学中应当着力推动研究生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或者每周、半月地让研究生写出一两篇自由发挥的文章。针对不同水平的研究生,或经常出些题目,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想出与题目有关的内容;或时常选取一些文章片断,除去过渡句,让研究生用自己的话充填完整;或导师督促研究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多思考、多记忆。通过以上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研究生英语写作水平。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当前,在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强两弱”的现象,基础知识相对较强,应试能力较强,但动手动口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弱,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弱。而这些弱项恰恰是21世纪人才最为重要的素质。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当前许多高校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的基本模式,自然的母语式语言教学环境缺失。在高校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中,课本仍是研究生学习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在外部环境中接触英语的机会很有限。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校接触的都是中国导师和中国同学,出了课堂,平时交流基本上是用汉语,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也大都是双语混用,导师讲的多,研究生练的少,难以形成英语学习必需的语言环境。在教学手段上,许多高校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导师、一本教材”,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研究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如果所培养的研究生还是停滞在“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的层次上,这与高校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方面有所突破。

一方面,要把以往被动的、单向灌输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向主动的、双向交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转变,把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演示法、启发研讨法等一系列新型外语教学方法,引入高校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中去,特别是要对“情景教学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更符合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的要求,通过广泛推广新型“情景教学法”,营造英语学习的自然氛围,加强研究生语言信息的输入,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对教学手段进行革命性变革,引入现代教育科技于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范畴,在教学过程中融会移动教学、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为一体,跨时空、高密度、快速度、高质量地运用教学声像、图文和数据,打破师资、时间、空间限制,让研究生学习更有成效。

五、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

改进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习效率,是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学习方式是指研究生通过何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学习效率是指研究生通过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取得有效知识量的大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或缺。只讲究学习方式而不注重学习效益,研究生学习将由于所学知识缺乏量的积累,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持续力;只求学习效率而不计学习方式,必然导致急功近利、囫囵吞枣,也就谈不上取得更大的学习效率。寻求最好的学习方式和取得最佳学习效率,是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然而,当前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生对学科局限性认识不足。英语作为特殊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沟通甚少,研究生长期在一个狭隘的学科专业从事学习和研究,而且长此以往,受学科局限影响,容易形成一种学科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定向思维方式,不但所获得思维具有片面性,所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提高学习效率必然产生巨大障碍。二是研究生对英语学科“本色”认识不清。一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把英语当作语言工具,只注重提高语言技能能力的学习方式,淡化或弱化提高英语文学修养素质的途径,造成研究生学习效率的偏失。目前,随着“地球村”的建立,各种英语教育资源丰富,即使不读英语专业,学生也能学会一口流利英语。在这种情况下,忽视深层次英语文化修养素质,英语学科研究生将失去“本色”和优势,只有具备比一般英语学习者(包括本、专科英语专业学生)更高的英语应用水平和更扎实知识功底,才能显示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层次和特色。

因而,在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中必须摆正两者的关系,两者不可偏颇,既要在提高研究生学习效率、不断满足研究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同时,促使研究生自觉探索学习规律,找到最有利的学习方式;又要推进研究生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总结学习经验,更新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形成以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效率推动学习方式创新的良性循环。

六、创业就业与素质教育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十大热门学科之一,就业向来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良好感觉,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导向的变化,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从广义上讲,尽管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为:一方面,我国人才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学历文凭竞争转向素质能力竞争将成为市场人才竞争的主流趋势。研究生学历优势难以体现。与外语学科研究生对口行业与岗位更注重实践经验和一专多能、一技多能的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硕士学历并不占多大优势。另一方面,英语学科研究生自视甚高,就业期望值很高,目标短期化和趋功利化倾向普遍,就业方向上纷纷瞄准“大城市、大单位、大企业”,工作待遇上要求“高待遇、高福利、高条件”,与市场就业现状相距甚远。两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今后英语学科研究生就业障碍。

上述表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以生为本”,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业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应对各类激烈竞争能力的人才群体。要实现这个理想目标,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就必须解决好课程设计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程设计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课程,有宽广的综合学科课程,还兼顾边缘学科课程,更为紧要的是要把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在完善研究生知识结构、提升创新力的同时,着力培养他们的亲和力和应对力。

亲和力是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社会形象与精神形象,毕业后他们面对广阔的国际与国内社会舞台,需要他们以自己的治学态度、风范、人品、德行、为人处世方式等树立自己的社会人格。亲和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研究生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品如人品,品正才能学有所成。要求他们不仅要在学业上勤勉、严谨,而且在做人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团结同志,融入集体,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建立自己的可亲社会形象。

应对力是英语专业研究生走向社会的基本能力。在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时代,他们将面对着一个空前开放和纷乱而拥挤的社会,需要他们有沉稳的应对能力与意识,善于应对社会、市场、团体、用人单位、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甚至是应对与外企、跨国公司等的涉外关系,为自我发展寻找出最佳的中介与桥梁。这就要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让研究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学会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语言、非语言(包括身体语言、空间语言和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时机,掌握应对技巧,使自己在纷争繁杂的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七、创新与科研

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中,推进创新与科研是核心与关键,而创新与科研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持续发展。

从认识论层面上看,创新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是教学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科研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主要途径;科研的发展有助于积累创新的能量,有助于固化创新成果,而科研的滞后必然迟缓创新进程。在高校英语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机制都需要创新;但这些创新又必须建立在科研成果积累之上,需要以科研为媒介和载体。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科研是创新的重要依托,没有科研的发展、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沉淀与提升,就没有教学改革的创新。

篇7

【论文摘要】分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一、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少专门或固定的单位。从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难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难以建立真实公司进行实际营销。这主要是因为校外一些实习场所大多属于企业或个人所有,企业或个人注重更多的是效益,不可能无偿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而一般院校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同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达到互惠互利、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未能打通实践教学的“瓶颈”。校内也没有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单位或部门用来实习;即使有,也主要提供给勤工俭学的学生,而且名额非常有限。再加上高校扩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扩招的幅度更大,更多学生人数给该专业的实习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该专业校外实习主要采用分散性的实习。

(二) 校外分散性的实习难以控制质量,实习往往流于形式。由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人数众多,学校也无法满足那么多的人集中实习,因此,相当部分实习单位和场所是由学生自己寻找的,这就带来了实习困难的问题,对分散实习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使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三) 学校对市场营销教学实践环节投入不足。市场营销实践环节需要投入较多的、物力和财力,为了便于教师和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既要购置相应的设备和物品,又要为实习中的、食宿、管理和人际往来支出一定的费用,还要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投入,实践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的。而一般院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投入严重不足。

(四) 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合格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策划者和实施的者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第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第三,熟悉经济管理的实际运作并同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非常缺乏,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参加专业实习的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学习。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 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 转变教学观念。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

(二)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践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实践教学的目标以及实践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实施环节都不明确,往往是模仿别的院校专业来设置。对此,应立足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制订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在实践中理解营销学专业知识并逐步掌握营销人员所需的各方面技能。

首先,应明确实践计划的指导思想,即内外结合。明确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

其次,应确立起点高、定位准、具有前瞻性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标,设计一套完整的建设计划,根据计划具体实施,使学生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对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而有些找不到实习单位和合理实习内容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则可以精简。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全面地设计实践教学的计划、方案、实务教材、实例、课程实训、实习和实验教学等。尤其是实战型系列教材的建设方面,应该通过企业现场调研或企业课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事业单位的市场营销现状,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市场营销实务教材、教学案例集等,以消除现有教材脱离实际、缺乏特色的弊病。

(三) 加大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完成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市场营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校外实习很难进行时,营销的模拟实验就是学生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的一种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进入企业营销前沿阵地之前的重要“军事演习”,因此,应加大模拟实验室方面的建设投入,建设一个多功能的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使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实践都能在这里进行。

(四)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调仿真性和互动性。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强调仿真性和互动性,多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既应注重市场营销举措的本土背景,又应兼顾市场营销技术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情景模拟教学可以与实验室的建设结合起来,在商务礼仪、推销技术、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等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改善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同时,应改革实验室管理的方法,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

(五) 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和管理。首先,应加大专业教师培训的工作力度,除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方面的素质外,还应定期派教师去相关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

其次,应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增加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时间,提高利用率,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到实验室和教学实训基地进行学习。

最后,应建立实践教学的整套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制度的约束,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实践教学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对管理不善、要求不严的教师及有关主管教学的领导要追究责任,做到奖罚分明,以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

篇8

初次相遇是2001年秋季,正值太仓市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之际,当我偶然看到《小学语文研究》这本杂志时,立刻被其全新的理念、朴实的文字、深厚的底蕴吸引住了。杂志以“为课改实验服务,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服务”的宗旨,为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这本杂志。在与《小学语文研究》相伴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不断实践着,以课堂案例、随笔等形式记录着自己的教学生涯。

一次,我在《小学语文研究》杂志上,读到张庆老师撰写的《强化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发展》一文,张老师结合李平老师《三袋麦子》的教学,对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做法进行深入剖析,对新“课标”中“体验”一词做了形象化的解读。读着文章,我不由想到,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推进“体验性学习”?我找来多期《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对“标准专栏”中的文章细细品读,认真思考,发现了其中巨大的研究价值。2003年暑假,我把思考写成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成功地被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可以说,是《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把我引入了科研的天地。

为了将课题研究做深,我带领着朱棣文小学课题组二十多位教师投入到再学习之中。《小学语文研究》更是我们精读的刊物,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萌发了从识字写字、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四大板块来做“大体验”课题的想法。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会、《小学语文研究》编辑部很多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课题组先后在《小学语文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加强角色体验,促进读书感悟》《知情并重,以情促知的尝试——体验教学》《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创造》等十多篇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2007年1月,《小学语文研究》杂志还开辟专栏介绍了我们的课题成果,促进了体验教学成果在更大区域推广。

2008年初,体验教学课题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我想把多年来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结集,以专著形式出版。这个想法得到了《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副主编钱锡铭先生的支持。他细致阅读了我们所有的成果材料,对专著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还一章章地帮助审核。4月份,《体验教学实践研究》正式出版了,得到了许多赞誉。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还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想,这与多年来《小学语文研究》杂志的支持和引领是分不开的。

2009年元月,《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扩版更名为《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尽快进入科研天地,杂志的“课题研究”栏目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课题实验的培训”系列活动,特意约请我撰写一期培训文章——《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注入“生命活水”》。我以前几年撰写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伴我走过一路阳光》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具体谈了如何引领教师走进课题研究的园地,如何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活水”。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老师们,只要热爱教育、投身科研,与《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伴,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成果。

去年8月,我调入太仓市明德小学工作。当我为如何发挥校内骨干教师优势,引领这所全市“航母”学校的诸多教师走上良好的专业发展之路而发愁时,我又读到了杂志的专访《名师工作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启发。我想:我们学校数十位语文教师,一定能够在规范、科学、有效推进课题研究过程中,习得方法和理念,提升教师和学生整体水平和素养。说干就干,“语文体验教学研究工作室”成立了!我作为导师,和二十多位学员一起开始了新一轮的体验教学研究,在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语文教学浓浓的快乐和幸福!杂志的一个专访,给了我灵感,在我面前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工作方式,我真的感谢她!

篇9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在新的教学经验、方法、模式的探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突破途径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现代教学设备齐全,但是实际使用效率不佳。随着教育四配套工程的加快,从城镇小学到农村小学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实物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成为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但是,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对这一信息手段的使用技能不高,或因年龄偏大存在畏难情绪,或因对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存在片面认识以及具有懒惰思想,没有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导致这些设备或闲置或使用频率较低。

2.教学研究正常开展,但是业务能力提升不快。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基础,许多农村小学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但是仅限于读一读教育刊物上的文章,学习教育法规政策等等,没有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层次开展教学研究,尤其是对当前教学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方面没有能够做到学习借鉴,这就影响了教师语文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3.教学工作按部就班,但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但是还是采取灌输模式,讲授为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参与和发挥,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就会严重滞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管理有序进行,但是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对许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可以发现,从早读到活动课,每一个环节流程都在有序地进行,但是整个教学工作没有彰显出特色,也没有能够构建起有效的立体模式,特别是许多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整合运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延伸的空间,在课外没有能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活动拓展,无法产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与促进功能。

二、有效突破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学校与教学主管部门也要强化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做到掌握实际情况,改革推进措施,帮助基层农村小学有效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主要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直接导致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法正常高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其影音展示生动形象和富含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对此,无论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自身,都要强化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提高。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借助于各种脱产、在职培训,让教师能够有效掌握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学习多媒体手段的操作演示,还要学习自主设计课件,灵活地运用信息手段使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得到优化与改进。

2.强化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师岗位履职水平。教学研究对教师履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部分农村小学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制约了教师能力的提升。对此,学校与广大教师应当共同努力强化教学研究。首先在语文教研的方式上要进行改革,不要局限于单纯的学习文章,要更多地将先进的经验与自身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多采取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研究,还可以通过申报课题组织实施的方式,吸纳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到这些课题的研究之中,提高履职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还要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广泛浏览先进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综合突破语文教学困境。

3.强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以灌输为主要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也难以迅速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题教学的模式进行充分的优化。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愿望,设置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利用这样的学习载体来集中大家的思维来突破难点。教师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目标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存在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进行进一步的启发点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更多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能力,巩固了知识点的掌握效果。

4.强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提高语文教学拓展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进行着力,还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各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对语文教学课堂的补充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地分析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巩固。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了这样的教育资源整合,小学语文教学将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在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会更感兴趣,投入程度也更高。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基础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19-01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是学习基础之根。在今天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得到推广,不重视学习小学语文就不具备最基本的理解能力,也就无法在其他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研究结果显示,一般小学语文成绩优异的同学成人后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高的情商和更重的全局观,从而更容易受他人的欢迎成为人际关系的焦点,也就更能在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得到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性质最为科学的认识,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得到发挥,制定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研究有利人文性与工具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相互统一的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程夯实基石作用的方法

1、盘活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的学习资源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盘活课程资源要先盘活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教科书。因为不论是修订教科书还是课标实验教材,都以巧妙的方式引导语文实践,蕴涵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盘活教科书教学资源即为发掘教科书的智慧因素、审美因素、情趣因素的过程,通过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讲解课文中的现代意识、人生智 慧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课文中的真挚的友情、款款的亲情、炙热的爱国情拨动学生的心弦;用课文中的导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习感悟理解和积累运用。然后是盘活课外学习资源,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在当今这一媒体发达和网络便捷的时代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从影视和因特网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对语文进行学习和应用。

2、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实践

实践分为两部分,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语文实践特别要注重语言实践。老师不越俎代庖,只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做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课堂留时间给学生独立读书,让学生自己感悟,然后与同学合作,互相启发,加深感悟,强化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独立和合作积累运用。课外语文实践主要包括扩大课外阅读,上网,看影视,还可设置各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调查采访,专题研究等。由于小学生不能很好的抵制不良影响,造成负面后果如沉溺与网上冲浪而荒废了学业,所以课外语文实践一定要注意加强引导,努力实现能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有效的课外实践。

3、重视启发式教学

有关学习的心理系统有两类,一是解决学习动力的情意系统,;二是解决学习途径的认知系统。学习心理的情意系统与认知系统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高度吻合的。要充分发挥学生两个心理系统的作用,才能在教学策略上达到对语文学科性质把握,培养学生爱学的习惯,引导学生善学、会学。首先是培养学生爱学的习惯。要使学生爱学语文,就要用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和情趣因素吸引学生;还要扩大学生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基于对知识的渴求学习语文,提高其对阅读的期待,培养学生为提高语文素养而学;然后要磨练学生的意志,不能一味地强调顺风顺水的乐学,要引导学生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阻碍,体会克服困难所带来的乐趣。其次是启发学生会学。会学语文,就是在和别人交流时会用恰当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解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能从语言文字中筛选信息,体会文字的深意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会学,就是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会从在阅读语言文字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记忆有用的东西;启发学生学会表达和运用。

二、小学语文如何体现其基石作用

1、语言的基石作用

作为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语文是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必备技能。语文的学习要从最基础的语言文字开始,孩童时期是语言文字的最佳学习时期。语言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以知的基石作用

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即为认知作用。想要适应社会就要先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进行这一教育过程时,可应用反映社会和人生的具体事例为学生提供示范。

3、审美的基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