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篇1

一、小学语文教师高素质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高素质要求,首先在学历层次上需升格到本科,其次小学教育师范院校必须按小学课程门类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所以一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1.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首先要定位于“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其教育性上,是教师这一职业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本质特征。要从事育人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使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教育的科学与规律,形成教育理念,掌握教育艺术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2.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还应定位于“语文”学科。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虽还没有专门设科,仅纳入整个小学教育专业之中,但采用综合培养,分科(向) 发展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性仍有所体现。尤其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这就对师范生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师范生对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非常熟悉,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掌握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具备厚重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3.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培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也就是说师范生要懂得将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具体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股无形力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知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能紧密联系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密切关注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成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智慧的问题解决者。这些可通过设置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来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应突出“双专业”的特点

现在正在倡导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其发展方向强调教师教育“双专业”的特点。所谓“双专业”,一是学科专业水平的专业化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准。二是教育专业化问题,就是“怎么教育,怎么教”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等”,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科专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教“语文”这门课程,就要具备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即语言、文字、文学等知识。但是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在学科知识专业化方面的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求标准、正确、宽泛,但不一定深透。如汉语拼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声母、韵母的区别,懂得拼音组合规则,能发音清楚,书写正确。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这些知识直接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所以其学科专业化的体现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基础上的正确性、规范性。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的能力、书写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标准和规范的考核。对于教育专业化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升本的前提。几十年的中师教育无法胜任小学教师的培养,也便是在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力量不足。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更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语文教学 改革措施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然而,语文教学在一些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中遭遇尴尬,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一部分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的性质随意地对语文教学课时进行删减,更有甚者根本没有开设高职语文课。如何改革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以改变语文学科在高职院校的地位,更好地发挥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成为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造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尴尬现状的原因

1.1高职院校领导观念的偏颇。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于是,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作为第一前提,并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从多方面完善自己,争取在校期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得多种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以此来增强自己将来就业的竞争力。这就直接导致现在的高职院校更多的是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第一目标,从而过分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部分管理者和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这个时间段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学习将来与自己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像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已有的知识储备应该已经足够。因此像高职语文这类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学科逐渐边缘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1.2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2.1教材内容脱离专业实际

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相差无几,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而且很多是名家名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内容较为枯燥,而且有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语文教材相重复,没有新鲜感,这样就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这些语文教材在编制和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和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职业素质教育很好地融合起来,脱离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1.2.2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高职语文的教学长期以来遵循一种传统模式,那就是“教师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听”,课堂上缺少师生互动。和中学的教学方法一样,教师照本宣读,分析课文内容,书上有什么便讲什么。教学手段也很陈旧,以板书为主,形式陈旧而单一,因此,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就成了一种常态。

1.3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专业技能才是以后社会生存的立足点,因而,一方面,他们觉得语文教材里大部分内容之前就已经学过了,而且与现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觉得学了也无用。另一方面,学生们除了要扎实地掌握自己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往返于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地来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他们觉得考取各种资格等级证书如英语、计算机等要远比学习语文“更有用”,因为各种证书可以提高自己在就业面试中的竞争能力,成为自己获得工作岗位的重要筹码。因此,在种种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和驱使下,高职学生把语文学习抛至脑后似乎就理所当然了。

2.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高职语文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低位,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那么应该如何使高职语文教学摆脱现状脱离困境,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实现高职语文的真正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转变传统观念,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的领导首先应转变观念,不要将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技能直接画上等号,莫要急功近利,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应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内涵。高职语文课是人文基础课,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能力等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取替的。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知道语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语文课程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作用不可替代。

2.2结合专业特点,选编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所用的语文教材和本科院校所用的教材完全一致,然而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是有差异的,所以课程的设计也应该随之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在选编高职语文教材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特点。不可否认,高职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阅读理解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相对于本科的学生较差一些,因此选编的教材要符合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此外,还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际需要、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多种特殊要素,高职语文教材要偏向于那些通俗、易懂、篇幅短小、有较强感染力的作品,并且这类作品必须渗透人文精神、民族精神、荣辱观、价值观等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语文教材的选编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需要,又蕴含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兼顾到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文学奖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理解与服务能力。

2.3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语文教学如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教学模式。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应该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同时,教师不能再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能解决一堂课”的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科学合理地制作教学课件,与作品有关的背景图画、故事,音乐等材料要适时地播放,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接受老师的讲解内容,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2.4善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多数高职学生之所以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主要是认为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课已经学习了很多年,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说、会写,再说以后就业也不依靠语文,认为再花多少时间来学习是徒劳的。然而,他们知之不多,学之不精。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解学习语文的目的和重要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如以一个笑话、一个寓言或是一个提问开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发掘教材的意蕴魅力,精心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发掘学生的想象力;③善于使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强大的吸引力;④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然提高。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高职语文教学必须紧密地围绕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琼.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