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何提升英语水平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如何提升英语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如何提升英语水平

篇1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英语应用能力 情感过滤假说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合作已经取得论一定的进展,并且将进一步深入,从而带来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呈多元化的趋势,要求毕业生具备更高的英语运用水平。然而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英语班级规模不断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上老师很难做到个性化教育,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英语听说课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状况,除了学生听说能力基础薄弱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效果的影响,没有消除学生在听说课堂紧张焦虑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英语听说课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已迫在眉。

二、我省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大多数高校大学生经过近十年的英语学习仍旧停留在聋哑英语的阶段,原因在于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教学都是以题海战术,押题,背模版来应付考试,从而展开英语教学,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看似高效的教育并没有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听说能力差,一上英语听说课就莫名的紧张,焦虑,而且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少数被迫参与互动的学生也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词不达意。慢慢这这样的学生就大学英语课产生了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他们有的选择了不听课,有的甚至长期逃课。大学英语课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状况,除了大部分学生听说能力基础薄弱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效果的影响,没有消除学生在听说课堂紧张焦虑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英语听说课效率低下。

三、情感过滤假说的应用

第二语言习得有五大假说是由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的,其中情感过滤假说解释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该假说提出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可理解输入对习得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大量的合适的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起着促进或阻碍习得的作用。克拉申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信息输人的一种情感障碍”(Krashen, 1986)。这种情感障碍是学习者的某些情感因素引起的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阻力。学习者要想习得语言就必须越过这道障碍,把语言的输入变成语言的吸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情感过滤作用很,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学习者就无法把输入变成吸入而完成语言习得。相反,如果情感过滤作用很弱,阻碍就很小,

语言输入就会最大限度地变成语言吸入,学习者可以顺利完成语言习得。

四、情感过滤假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克拉申在情感过滤假说中指出:可理解的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低时才能见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会潜意识地滤出他们在心理上不认可的输入,让其情感上认可的输入进入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然后才能发展成语言能力。教师可进行如下操作: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情感过滤低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轻松和谐的听说课堂教学环境,从客观上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提供了重要的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进一步深化教改,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按照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设,习得者的情感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习得效果。语言习得者的情感过滤强度因人而异,消极的外语学习态度对语言输入有很强的过滤作用。为了降低情感过滤器,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在教学上,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由原来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尽可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各项课堂活动,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主观上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焦虑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于学生,尽可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各项课堂活动,培养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选择难易适中,与社会需求切合的实践教学内容,因为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面临着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之下社会对其的需要呈多元化的趋势,因此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其实用程度,以及与时代的同步性,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同时趣味性要强。尽量避免选择实用性较低的材料,最大限度尽量降低学生在语言输入阶段障碍和焦虑,保证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进行。

最后,此外,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评价学习者的表现,尽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使学习者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认识到自己在逐渐进步而增强自信心。在语言输出阶段的课堂互动中,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对英语掌握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安排较简单的任务以减少其挫败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方法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使其处于对听说课的非抵制状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中的焦虑感都是老师在教学中应考虑的因素。面对当京津冀一体化下如此激烈的竞争和紧迫的人才需求,以及现阶段不够完善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对的措施,让我省的大学英语教育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英语的实地运用,使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我省人才的需求和对未来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Horwis, E & Young, D. Language Anxiety―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C].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1.

[3]Krashen,Stephen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Inc, 1986.

[4]Krashen S. 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M]. Hayword, California: U.S.A. Alemany Press, 1985.

[5]田延明,王淑杰。心理认知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7]项成东.情感过滤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6)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输入 输出 英语写作

一、引言

英语写作主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六年的写作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存在语言知识积累不足,写作素材缺乏等问题,大学生英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均不足,导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缓慢,写作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高。

二、输入输出理论

1.Krashen的输入假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 Theory)对外语教学具有重大意义。输入假说是其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Krashen认为,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他提出了“i+1”的语言输入模式,“i”表示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水平的知识,即新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接触适合自己水平的“i+1”模式的语言输入,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不断取得进步。

2.Swain的输出假说。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理论(Output Hypothesis Theory)强调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输出假说明确阐述了语言输出不仅有利于语言表达的流利性,还可以使学习者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到自己语言的不足,这就是语言输出的注意功能;另外,输出还具有假设验证功能,即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语言结构和语义有一种假设,这种假设通过输出得到验证,学习者可以从听者或读者那里得到反馈来验证自己语言的准确性;最后,输出具有元语言反思功能,即学习者通过反思对目标语的使用来得到关于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的理解,从而内化所学语言知识。

三、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头脑空空 素材积累不够。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知识面窄,没有足够素材的积累,写文章的时候无话可说。大多数学生平时没有主动阅读的习惯,没有积累足够的材料,写文章的时候抓耳挠腮,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因此,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基础薄弱 知识储备不足。有些学生头脑中有东西可写,但是由于词汇量小、语法知识薄弱等语言障碍,在写文章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意思表述不清甚至错误,所以语言障碍是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另外一个不足。

3.重视不够 写作实践缺乏。输出有助于学习者消化输入,能够刺激学习者从理解转向表达,使学习者提取已储存的语言知识进行应用。写作实践就是输出的过程,是对写作技巧的巩固和运用,通过写作实践可以洞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许多同学没有意识到写作实践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学习完文章的框架结构、写作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没有进行写作实践来消化巩固。

四、解决对策

1.加强输入。学生需要加强对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通过各门英语课程尽可能多的学习并掌握词汇、语法知识、句型结构等,为写作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

除了进行课堂上的语言知识学习外,学生需加强课后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对解决写作素材不足和语言知识点缺乏都有帮助。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通过进行语篇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可以摘抄和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这样有利于增强英语语感,既能有效的减少文章的错误,又能给文章增色添彩。因此,学生需多阅读英文原著、报纸、杂志,浏览英文网站,通过阅读积累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环境、校园生活等丰富的素材,从而开拓写作思路。

2.积极输出。输出有助于促进二语学习者流利准确的使用语言。因此,学生需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实践,如给所读文章写总结、评论,模仿文章写作,创造性写作等,在实践中检验对储备知识的掌握。写作实践有利于检测学生对词汇、句子、语篇结构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发现不足,使学习者不断完善。在写作中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五、结论

二语习得是个复杂的过程,输入和输出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没有输出,输入也就毫无意义。写作是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没有足够的输入,就不会有优秀的习作;没有输出,语言便得不到检测和完善。因此,只有输入和输出并举,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篇3

科技快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也日趋突出。通过对一线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结合英语四级考试改革,提出了大学英语学习应该着眼于大学生四级英语考试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见解。

关键词:

英语学习;英语四级考试;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78

1 英语四级成绩与英语运用能力是否一致的调查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客观反映。为了了解以及准确分析现代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以及在职场中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笔者与本项目组的成员对西安周边的部分企业进行了新入职员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及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之相关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1.1 调查的设置

(1)调查对象。该调查问卷涉及西安周边的各类型各个性质企业39家;由各企业人事招聘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完成问卷。

(2)调查问卷构成。该调查问卷包含员工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信息和员工英语运用能力两大部分内容。

(3)调查实施过程。问卷上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由员工本人如实填写;部分问卷是在春季各大招聘会上由主管招聘的工作人员完成,其他一部分问卷为项目组成员到企业对用人单位具体负责人进行现场调查并完成问卷。

(4)调查的反馈结果有不足之处。由于各种的客观条件及问卷样本数量的限制,会对问卷最终结果反馈的信息有所影响。

1.2 对调查问卷的忠实详细的分析

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26%的企业人事负责人表示员工的英语运用水平与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相一致,即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高的员工的英语运用能力也比较强;53%的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运用技能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招聘时参考了这些员工的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以为他们可以比较流利地运用英语,结果事实表明这些员工虽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高,但英语运用能力差强人意;21%的企业对员工有英语运用能力没有太多要求,招聘时只是把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员工学习能力的参考。可见大多数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员工英语四级成绩与员工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一致。对于评定员工英语水平高低的问题:23%的企业要求员工提供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52%的企业不看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单而看面试时英语交流沟通能力,25%的企业只会把应聘者口头报出的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登记下来,并不要求他们出示正式的成绩单,是参考面试时的英语口语水平择优录用。

由此看来,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考察还将普遍的成为用人单位对学生水平衡量的重要指标。诚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是一种有力证明,用人单位也都希望员工英语四级成绩与员工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一致,但是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高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低现象也不是少数,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应试,要切切实实重视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

2 大学英语学习的局限性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考证,比如为了获取四六级证书而认真学英语;为了毕业前考上研究生,认真学英语;为了能去外企就业而学英语等等。然而,这样的动机导致了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英语考试的应试技巧而取得比较理想的英语考试成绩,而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并不乐观。也就是说这些大学生的卷面成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而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并没有达到英语四级的要求,即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那么,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扭转这个高分低能的局面呢?

3 如何扭转这种高分低能的局面

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英语学习的学生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巩固语音,语法,词汇,听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习英语对自己的感觉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四级考试,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

首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词汇竞赛,口语竞赛;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等,这些都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有益的补充。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辩论赛、英语短剧表演、英文歌曲演唱会以及校园英语角等活动使学生把已经输入的语言知识从多种渠道输出,锻炼和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将来走上相应工作岗位运用英语夯实基础,充分体现学以致用。

其次,在适当的学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有更好的结合,把他们的大学英语知识渗透到他们的专业领域的同时,继续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水平,满足学生在就业岗位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把大学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相关专业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把英语作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工具,用以进行自如的沟通交流,充分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为毕业生就业与发展铺平道路,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

4 结语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要坚持重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贯彻“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并强调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最终的驱动力,看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来衡量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这样的大学英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篇4

对此,不少教育界语言界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陆俭明(2010)指出,鉴于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建议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打基础,而大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应主要是专门用途英语(ESP)和学术英语(EAP)。据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上个世纪末进行了一项名为English2000的大型调查,接近90%的专家认为,21世纪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签署的高教司1号文件,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与我国近邻的日本,在大学英语教学上和我国状况相似,学生都是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他们于2003 年正式开始实施提升日本国民整体英语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其中不仅提出高中要把英语作为必修课,而且在全国18 所高中率先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还提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英语研究和交流能力,日本大学生的基础英语学习一般在高中已经完成,日本高校基本上不为学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日本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主要是ESP 教学,必修课程以学术英语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他们始终把英语看作一门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的工具,而我们对大学英语的定性“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我们把英语看成学习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手段

在当今,英语已成为各个学科进行成果交流和“传播学术知识的主要语言,这一事实改变了无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只有熟练掌握学术英语能力,才能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学科,并自如地在其中遨游”。因此,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目的必须进行根本改革,基础英语教学应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大学生应以学科知识为依托来继续提高英语,尤其发展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学术英语( EAP) 能力。

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非常清楚: 就是为了能够掌握一门能帮助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交际工具。

我们是着力提高大学生的一般听说能力,即通用英语能力,但根据中国台湾地区成功大学刘文莉观察, 这种以衔接高中英语的通用英语教学, 或以一般日常生活的实用英语教学,很难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或符合他们未来职业规划的需要。

改革的这10年外语界大抓学生听说能力训练,虽然在听说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我们认为听说能力强,口语交际能力强不等同于国际竞争力强,因此我们学外语要以外语为工具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李岚清曾( 1996)指出: 由于教学法不够得法, 我国知识分子的总体外语水平不高,这不但成为我们吸收别国先进科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碍和弱点,也是我们吃亏之处。!世界上的大学都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上。我国大学坚持基础教育,以训练学生一般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重点,以通过四、六级等英语水平考试为目的的培养模式已很难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了。应该在外语界内达成共识的是: 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一般综合应用能力只是手段,而用外语来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才是目标。

在艺术院校,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术交流,涉外访问,国际赛事,出国深造,为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样需要尝试性的改革。

首先我们需要把教学目的搞清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其次,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实际,在短短2年的课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尽最大努力,有效提高学生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改革尝试,对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学生要逐步习惯英语的教学,要能慢慢接受每堂课大量的信息输入,要积累更多的专业词汇,要能看懂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并同时提升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说,挑战更大,我们不但要重头学习相关专业的词汇,挑选有有价值有水平的专业文章,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和平衡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模式,为专业英语教学的过渡做好准备。总之,需要多方的努力,我们的教学才能逐步转向,才能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综合英语还是学术英语――一个必须正视的方向性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a(1)

[2]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b(3)

[3]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陆俭明,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提高国民语言素质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A].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97-02

国际经济法是国贸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门极具专业特色的课程源自西方,很多经典权威的教材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加上目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也趋于日常化,因为目前绝大部分高等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都对这门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授课方法。但在具体的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如教学授课手段和模式滞后,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选取不科学合理,考核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在授课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训练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如何采用多手段、多模式的考核方法和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待为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提示性的建议。

一、目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方法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在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单调,主要采用照本宣科和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讲解,主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机械性重复和翻译,没有形象的描述和过多的专业阐述。这种授课方式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觉得不是在学国际经济法而是在学习英语,因此时间一久,学生就会逐渐迷失自己的学习方向,在简单枯燥的翻译中失去学习和上课的积极性。

2.师资力量充足,英语与专业能力都很突出的教师比较少。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极为苛刻,他们不但要具备完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应具备深厚的英语基础功底和流利的口语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但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发展不够,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教师英语水平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熟练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二是英语水平很高的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跨专业的讲解和穿插,讲解过程十分牵强,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3.教材选取不科学合理,主观随意性太大。在国际经济法教材的选取上,国内很多高等本科学院主要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但是国外的教材种类繁多,作者编写水平相差很大。一方面,在选取上很多选教材的科研人员随意性太大,在选教材之前和之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思考和学习,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如教材错误或者教材中的内容与大纲严重不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英文教材一般篇幅太大,受学时的限制,一般是只能学到很少一部分;并且案例一般以国外为主,专业讲师在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挑选国内案例,大大增加了专业教师的负担。因此在选教材时要注重基础性,注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

4.考核手段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做题为主。在当前对国际经济法的考核中,主要采取直接考试看分数的做法。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注意平时课堂的学习和积累,仅仅在考前做突击训练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不去上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符合大纲对这门课的要求,使得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知识储备都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国际经济法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参与法和沉浸法融入课堂,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和授课模式改革。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和课堂教学中建议采用参与法和沉浸法,积极探索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前单一单调的翻译型授课。参与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在课上积极思考,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国际经济法的知识解决每一节课上老师提出的子模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主要采取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问题,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参与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在讲课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思路来思考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要素丰富的话会导致什么呢?价格是高还是低呢?如果价格低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具有生产和出口该要素产品的优势,这回如何呢?将导致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对价格上升要素价格均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沉浸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的知识和理论采用全英文授课,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对于知识的讲解到位贴切,学生能够在很随和的英文环境中学到核心的知识点。同时,对于专业性极强的术语要用汉语做简单的辅解释,注意汉语占的比例不易太多,点到即可。

2.注重教师英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得师资配备充足,以提高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和专业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加强教师的英语水平,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业务专业水平,提高复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体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可以选派一些经济学专业基础良好,但是英语基础和口语都不是很好的老师专门到欧美国家进行专业训练,争取在短时间之内突破自己的英语“瓶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英语应用自如。其次,对外语基础和口语水平非常不错的老师针对个人情况,分模块对教师进行经济法方面的培训,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最后,专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点滴素质的提高,比如参加有关双语教学的培训班和讨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对现行的中英文教材进行整合,尽量使用针对性强的自编教材。针对目前很多高校在教材方面选材随意,内容和针对性都不科学合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自编教材,原汁原味地保留经典案例,同时老师翻译一部分中文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吸取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精髓,又不能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学习到知识点,而且还能体会中西方案例的不同,吸取他们之间的所长,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4.丰富考核手段,针对不同模块和章节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针对国际经济法考核方式以单一的考试方式作为最终的期末考试分数的问题,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国家应用型人才发展目标,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考核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各方面的应用能力。由于我们是双语教学,因此在考核方式中我们还需要增加考试中口试的比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水平也都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我们注重平时的测试,通过测试反馈教学信息,指导教学实践。

5.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英语知识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思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基于以上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就此提出以下建议,旨在为课堂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本专业的学习乐趣,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对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大学里的学习不像初中、高中时候,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让学生以学习到的英语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的国际经济法知识为载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英语环境中体会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双面促进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和困惑,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双语教学,消除恐惧心理,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适合每一个人学习的方法和模式,做到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让学生在递进式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柔和的环境下和老师交流,为以后灵活运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针对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授课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训练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如何采用多手段、多模式的考核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待为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提示性的作用,同时为我校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尽一些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谢光华.国际贸易类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微信平台碎片化学习 中职英语学习

一、引言

“互联网+”,是指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高度概括。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的部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不但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同样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重大机遇。

“互联网+”为大众创新的新时代打造了历史舞台。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只要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就能为自己争取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与时俱进,成为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的资源。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主线正是经济合作与多样化人文交流的结合。因此,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具有用英语交流水平的中职,在面向世界的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来大,已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国家的全球化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图1 新一代ICT与创新2.0

来源:360百科

然而,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明显不足,不能符合国家τ谥耙到逃人才培养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缺少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是指那种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对产品质量严谨苛刻、不懈的追求行为。它本应是中职教育的根本,如今却成为了一个盲区,中职学生们没有确立正确的工匠意识,在英语学习上鲜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用“工匠精神”认真培育每一位学生,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扭转公众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的偏见”。而如何利用“工匠精神”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目前一个重要而且急迫的课题。

二、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伴随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首先,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符合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和改善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其日后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都有所帮助。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的要求明显提高,学好英语能帮助中职学生更适应社会新要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但是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兴趣和自信。由于中职教育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很大,他们过分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所以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微信平台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微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影响的数据分析

微信以其交互能力强,跨平台等优势成为现代社会最受欢迎的手机软件之一。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将微信作为一个交流工具或者是一个信息的平台,并不能将微信与移动学习联系起来。日前,我们以“微信是否能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为主题进行了调查。2016年9月,我们于辽宁省抚顺市一所职业中专,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问卷以“微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影响”为题,包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取英语学习资料的途径”,“对于利用微信平台学习英语的态度”等共20道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95%以上的同学几乎每天都使用微信,其中约88%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喜欢学英语的,92.8%的同学也认为英语学习对其未来有帮助,但是真正使用微信平台学习英语的同学却不足30%。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人认为用微信平台学习英语不实用,他们认为自觉性高的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不会用微信,而自觉性低的同学更不会用微信来学习;有些同学对于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如果推送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就很容易淹埋在其他信息中。但是多数同学还是对该方法持积极与支持态度,65.5%的同学赞同通过微信平台学习英语的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些要求与期望,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微信平台学习日常口语(47.25%)和外国文化(33.87%)方面的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反馈以及进一步的调查来进行对用微信平台帮助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可行性分析。

四、微信平台碎片化学习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认为,所谓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非正式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将碎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碎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部分是学习时间碎片化。

图2 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碎片化 三者关系

来源:中山大学王立竹:如何应对碎片化学习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符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中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是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但是目前碎片化学习还有很多局限性。

1.碎片化知识学习的优点。灵活性、针对性和吸收率的提高是碎片化学习的三大优点,在分割学习内容后,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他们可以选择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知识,而且,由于每个碎片内容所需的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可以保证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效率,在学习成效上,对于知识的吸收率会有所提升。

2.碎片化知识学习的弊端。相较于传统教学,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往往是由网友自发提供,内容多涉及最新或热点的信息,相对来说更简单且更容易吸收,但是由于信息之间并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可能难以发挥作用。而且由于目前互联网中大量的碎片化知识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因此一些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会淹没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即使是真正有用的信息,也会因为增加大脑的选择难度而造成学习者认知方面偏差等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碎片化学习就是“广而不深,博而不精”,碎片化学习对应的是整体化学习,因此,若想利用微信平台的碎片化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碎片信息进行复原与重构,将这些已有的碎片知识进行分类,最后系统整理。

五、有效提高微信平台碎片化学习的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无论是从希望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能符合其教学大纲要求的角度看,还是从希望他们能提高就职竞争力的角度看,学习英语都是十分必要的。结合调查问卷的反馈,如果我们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微信平台,根据每个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其量身打造合适的学习计划,推送他们感兴趣的知识或信息,碎片化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

当今社会是以知识为导向的数据化时代,碎片化学习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学习体系,从碎片化学习的利弊来看,如果我们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微信平台学习的优势,同时将碎片化学习的劣势降到最低,利用微信平台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可行性还是十分大的,而将碎片信息整合成为系统知识是提高其可行性的关键。比如,我们可以在工作日里为学习者推送碎片信息或知识,周六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整合,周日为学习者设计出一份有针对性的考卷,以便帮助学习者检验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注意,由于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推送的内容最好是中英双语的;由于微信具有良好的社交性,可以提供老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因此,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有专业的外国老师或是发音纯正的外国人作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微信公众号的专业度,以便在大量公众号中脱颖而出。

六、结语

m然知识碎片化学习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学习者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大数据时代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学习只能作为对传统学习的一种补充,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最大可能的发挥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利用微信平台推送英语学习内容的方法来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期在最大限度上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文.创新空间中的“互联网+”行动计划[J].领导科学论坛,2016(04):3-16.

[2]董雪.“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与多语种教育发展之比较[J].中国商论,2016(22):185-186.

[3]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4]白立新.浅谈中职学生英语自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新课程研究,2015(05):126-127.

[5]王竹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6(04):9-16.

[6]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26-30.

[7]沈华伟.“碎片化”学习的成因、影响及引导[J].教育评论,2015(12):162-163.

[8]尹涛,张磊,江奇.“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局限性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06):64-66.

[9]张美芬.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8):27-29.

[10]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04):77-83.

*本文是2016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思维下微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影响――以中职中专学生为例”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研究生 基础外语 教学

引言

根据1992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出台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下简称《大纲》)对研究生英语教学规定了宗旨及目的、要求。在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中,《大纲》提到,英语教学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其中,“鉴于硕士生英语入学水平的差异,各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可作为基础英语通过。”同时,“各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已通过基础英语学位课程考试的学生,开设实用性更强的提高性质的阅读、翻译、写作、听力、口语等英语选修课,并参照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要求安排组织实施。”

时至今日,《大纲》里面的内容要求与今天的新形势发展已经格格不入,近年来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可能再局限于九十年代的《大纲》要求了。比如《大纲》里对词汇的要求是“理解性掌握5000个左右的常用单词及500个左右常用词组”,而笔者所在的“211工程”大学早已将这一要求提高到“能理解掌握6000个左右常用单词和500个左右的常用词组”。

在国家尚未出台最新的《大纲》的时候,如何顺应新形势进行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笔者在本文暂不提及,只是想谈谈这个大框架下面的一个小题目——在学生扩招不断、师资力量跟不上的前提下,如何做到既提高研究生英语水平,又缓解了英语任课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最终达到“学教”双赢的局面。笔者所在学校采取的就是以入学前大学英语六级及格为分界线,决定学生是否需要修基础英语课的这样一种英语分流的教学模式

一、英语分流教学模式的基础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英语分流教学模式的导火索。学生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除了生源的复杂外,还要加上入学前个人经历各有不同的因素。许多直接从大学本科毕业就考研进来的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出于自身的考虑出发,早早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甚至雅思、托福考试。而工作了几年才入学的学生则有可能只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有的工作了十年以上的学生连四级都没考过的,英语底子很薄。如果要求这些学生修读同样一门课程,并且老师的授课方式、科目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教学内容以及最终毕业或者通过学位的成绩一致的话,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做法“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也很难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势必造成顾此失彼,对教与学都不利。针对上述情况,实行分级教学不失为一项解决问题的积极措施。”

顺应这样的趋势,很多学校采取了《大纲》里建议的考试分级分班的考试方式,即“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可作为基础英语通过”。并依据该考试的分数,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我校在处理该问题上却独辟蹊径,首先,我们根据学生入学前两年的大学英语六级的成绩≥426分者(六级满分710分,取60%以上定为合格)可自动免修免考基础英语,且英语成绩记为85分;其次,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00分者,也可立即免修免考基础英语,且英语成绩记为85分。我校不在学生入学后组织英语考试,而以成绩作为分流教学的依据是:如果按单纯的成绩作为分班依据,会造成同一专业的不同分数等级的学生会被安排分配进不同班级,这样会给同一专业学生其他专业课的排课造成麻烦,带来极大的不便。按六级分班看似简单,其实也借用了国家对研究生的教育要求。

二、我校实施英语分流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我校在给新生入学前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已写明:学生入学前两年内大学英语成绩≥426分者可免修免考基础英语,且英语成绩记为85分,并要求学生携带成绩单原件到校以备查。新生入学报到当日需填写的新生报到签到单上也有要求新生填写自己的大学英语六级的分数以及分数取得的时间。至于要求入学前两年的成绩才算是有效成绩,是出于确保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至于在考完大学英语六级后由于接触英语少而下滑这样的考虑。

在刨去入学前两年就已经通过六级的学生,使之免修免考后,实际需要修读基础外语的人数已大大减少。根据自2009年以后的统计,每年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新生可以免修免考基础外语。这样意味着,如果按平均计,每个班的上课人数也可相应减少五分之一,在师资力量短时间内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实际上课学生数的减少可以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实行这样的小班教学后,教师自身水平有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一致,同时也便于老师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我们改变了以往以期末一份试卷定优劣的传统考评方法,对成绩核算模式进行了改革,设计了双“四六开”的成绩核算模式。具体操作过程是——每学期期评成绩 = 听说成绩(40%)+ 读写成绩(60%),其中听说成绩= 平时成绩(10%)+ 口试成绩(10%)+ 期考成绩(20%)【平时成绩 (听说) 100% = 网上学习任务完成(40%)+ 网上测试成绩(40%)+ 考勤(20%)】;读写成绩 = 平时成绩(10%)+ 期考成绩(50%)【平时成绩 (读写) 100% = 课堂表现50% + 作业成绩 50%)】。然后最终基础外语的期评成绩=第一学期期评成绩(40%)+第二学期期评成绩(60%)。

这样分流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分数核算方式、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实意义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改革取消了往日一考定成绩的压力,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的课程学习,取得的是教学双赢的成效。具体数据体现如下:

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在这样的教学分流模式的影响下,我校研究生的基础外语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大学英语六级的过级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基础外语分流的教学模式从2007年启动至今,历时5年,这只是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还有待完善与改进。总而言之,明确目标,因材施教才能摸索出符合我校研究生基础英语培养水平的最佳途径。

篇8

关键词 跨文化敏感度 英语水平 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87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OU 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search adopted Chen & Starosta's (2000)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s at a medium level, with high interaction attentiveness and interaction engagement but low interaction enjoyment, 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raction confidence. Meanwhile, students who have been to foreign countries or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perform better than other students in term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English proficienc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初中时期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为此,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见一斑。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初中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 跨文化敏感度

Bronfenbrener,Harding和Gallwey最早提出了“敏感度”(sensitivity)一词,指出对本国文化和个体差异的敏感性是两项重要的交际能力。Bhawuk 和 Brislin 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努力,认为跨文化敏感度(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表示人们对待文化差异和对其他文化背景中人们观点的反应,具有开放的思想和灵活的变通性,并设计了问卷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ventory(ICSL)以测量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文化的跨文化敏感度。②Bennett(1993)指出,跨文化敏感是一个从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到民族相对主义(ethnorelativism)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了否定、防御、最小化、接受、适应和融合六个阶段,即DMIS(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模型。③同时,Hammer,Bennett和Wiseman明确了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辨别和体验相关文化差异”的涵义,并发展了跨文化发展量表(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IDI)。④

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联系密切,跨文化敏感度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④⑤但两者却又经常混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Chen & Starosta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就是跨文化敏感度。⑥⑦跨文化敏感度高的人既有被别人了解和欣赏的渴望与需求,也能够接受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同时,跨文化敏感度本身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⑧⑨包含以下六个情感因素:自尊自爱(self-esteem)、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思想开明(open-mindedness)、同理心(empathy)、参与交际(interaction involvement)和理性判断 (suspending judgment)。⑦

跨文化交际学自上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以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⑩目前,中国学者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调查中国大学生(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高中生、外语教师或者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现状; 二是调查影响中国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因素; 三是研究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 四是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 虽然中国学者对跨文化敏感度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基本没有涉及初中学生的研究。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hen & Starosta对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调查中国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现状,并考察跨文化敏感度与出国经历和英语水平的关系。具体研究问题包括:

(1)中国初中学生的整体跨文化敏感度现状如何?(2)跨文化敏感度是否与学生的出国经历有关? 如果有,有何具体体现?(3)跨文化敏感度是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关?如果有,有何具体体现?

2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Chen & Starosta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F班和S班)的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敏感度的测量。F班为该校初一年级英语实验班,由37人构成,其中女生28人,男生9人,学生小升初的英语成绩优异,学生的总体英语学习能力较强。S班为普通班,由40人构成,其中女生22人,男生18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扎实,少量学生基础非常薄弱。两班中均有部分学生有出国经历。

结合实际需要,我们对Chen & Starosta 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作了部分改动。更改后的量表共含22个五点量表选项,对跨文化敏感度五个维度的变量进行测定,即: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是各维度分数的平均值。该问卷于2015年1月由两个班级的英语老师统一发给学生完成,F班收回有效问卷37份,S班收回有效问卷40份,共计77份。

3 研究发现

本研究主要是调查中国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此部分将分别呈现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总体情况、跨文化敏感度与出国经历、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水平的关系。

3.1 中国初中学生跨文化度总体情况

同周杏芳(2007)的研究,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是将所有选项的分数相加,满分为110分,分数越高,其跨文化敏感度的程度越高。该研究中,学生的平均分为81.17,若按照通常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的评定标准,此分数属于中等水平,这与中国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类似(周杏芳,2007)。

同时,从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总体情况来看,40.26%学生的分数处于80~89分,19.48%学生的分数处于70~79分,即大部分学生(59.47%)的跨文化敏感度属于中等水平;有19.48%的学生属于优良水平,而20.78%的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偏。

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22项陈述反映了跨文化敏感的五项因素,但由于各因素的测评项目不均等,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因此,研究者在比较前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使其都为5分制,具有可比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五项因素分析详见表1。

如表1所示,初中学生的交际专注度和交际参与度都优于交际愉悦感、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即大部分初中学生已经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理解对方所传递的信息,并做出有效回应的意愿,也愿意参与到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但他们对文化差异的认可与尊重仍然有所欠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程度和自信程度都还略显不足。

综上,中国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交际专注度和交际参与度较高,而交际愉悦感、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略低。这可能与当今外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有关。中国外语教学和测试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听、说、读、写四大方面,而忽视了语言承载文化和历史的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对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容易出现偏颇。此外,交际法虽然在中国盛行多年,但语法教学仍然在当今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课堂以老师输入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外语交际和文化交际,大部分学生也很难有机会去体验异国文化,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技能尚可,能基本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表达,但难免也会出现各种不和谐之处,感受不到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愉悦感,也不能准确地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

3.2 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出国经历

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有出国经历,为了解出国经历是否会对跨文化敏感水平产生影响,我们对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2)。

如表2所示,有出国经历的学生的整体跨文化敏感水平优于没有出国经历的学生。同时,有出国经历的学生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交际参与感、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的平均得分都高于无出国经历的学生,且两者在差异认同感和交际愉悦感两方面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有出国经历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异域文化,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他们对异国文化及文化差异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更愿意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同时,跨文化交际使他们感到愉快,也让他们更加自信。同时,无论是否有过出国经历,学生们的交际专注度都较高。

3.3 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水平

由于F班和S班在初一入学时基本是按照学生成绩来划分的,F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优于S班,故本研究中直接以行政班级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组。为了解英语水平是否会影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我们对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3)。

如表3所示,F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整体优于S班。其中,F班学生的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都高于跨文化S班,只有交际专注度一项略低于S班,但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英语能力水平的高低对跨文化敏感度有所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对跨文化敏感水平较高,他们能更容易、更轻松地理解对方的语言,也更愿意使用外语,能从交际中获得乐趣,对文化差异也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英语水平偏低的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注意力才能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而且总是避免多讲话,在跨文化交际中体验到的乐趣以及自信也就自然更少了。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使用Chen & Starosta (2000) 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测量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本研究发现:中国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交际专注度和交际参与度较高,而交际愉悦感、差异认同感和交际信心略低;同时,学生的出国经历(跨文化经历)和英语水平会影响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有过跨文化经历和英语水平更高的学生在跨文化敏感整体水平、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都高于其他学生。

结合以上研究发现,笔者对中国的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生的整体跨文化敏感水平只处于中等水平,与学生个体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或许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没有摆正心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或者是学生本人交际信心不足,容易出现交际焦虑情绪,不能充分体会到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文化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个体在跨文化交际认知和情感上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差异,体验其中乐趣。第二,学生的跨文化体验和英语水平会影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所以学校和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跨文化交际环境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体验跨文化交际,提升英语水平,提高跨文化交际的信心和愉悦感。第三,学生的文化储量较少,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兴趣都有待提高。中国的英语教学仍然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文化知识的传递,未能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化学习和文化差异的兴趣和敏感性,所以学校可以尝试多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程,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注意文化知识的传授,通过小说、戏剧、影视、音乐等文本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知识,并将其与母语文化进行比较,提升学生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分析力和鉴赏力。第四,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跨文化敏感度是连接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行为的关键环节。只有对异国文化有正确、合理的认知及情感和态度,掌握文化异同,才能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所以,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方面,本研究只分析和调查了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现状,缺少横向和纵向比较,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整体现状,也不能体现出其变化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本研究中的被试是同一学校的初一年级学生,抽样的代表性不强,学生英语水平及跨文化经历的区分性不太强。

注释

①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② Bhawuk, D. P. S. & Brislin R. W. (1992).The measuremen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using the concepts of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 1992.16(4):413-436.

③ Bennett, M. J. Towards ethnorelativism: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R. M. Paige (Ed.), Educ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M].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1993:21-71.

④ Hammer, M. R., Bennett, M. J., & Wiseman, R. Measur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The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3(27):421-443.

⑤ 胡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J].外语界,2011(3):68-73.

⑥ Chen, G. M. &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J]. Human Communication, 1997.1(1):1-16.

⑦ Chen, G. M. & Starosta, W. J.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 [J]. Human Communications ,2000:1-15.

⑧ 彭世勇.国籍与职业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 74-80.

⑨ 彭世勇.跨文化敏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比[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1):171-176.

⑩ 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5):62-66.

Frit, W., Mllenberg, A., & Chen, G. M. Measur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J]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2002(2):165- 176.

Roh,S. A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orea.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2014(47):266-269.

俞玮奇.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 敏感度与效能感[J].世界汉语教学,2012.26(4):551-559.

篇9

关键词:网考大学英语 合格率 现状分析 分层教学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从2006年起在全国电大全面铺开进行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学生参加教育部网络教育《大学英语》全国统考,所有本科学生都必须参加。根据教育部网考办颁布的“大学英语(B)考试大纲”精神,该考试是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旨在全面检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基本能力。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员必须要真正付出精力、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通过网考大学英语这一对大多数电大学员来说具有相当难度的全国英语统考,才能顺利取得本科学历。

因此,分析英语网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探索适合嘉兴电大英语本科学生学习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嘉兴电大英语网考合格率显得尤其重要。

二、嘉兴电大近年来英语网考问题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嘉兴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员人数逐年增多。但随着参考学员人数的增长,考试形式的变化和考试难度的增加,网考大学英语(B)合格率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网考大学英语是真正意义上的水平考试,需要学员真正具备一定水平的英语能力才能通过,而电大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在入学时要求相对宽松,学员只需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入学考试就可入学,凡具有专科学历的学员可以都就读电大本科专业;而此类具有专科学历的学员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职校,函授,成人学院等一系列不重视英语或干脆不开设英语课的办学机构取得学历。这导致了开放教育本科学员中畏惧英语学习者的比比皆是,他们起点低,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如果一时跟不上电大的学习就会产生畏难退缩情绪,自暴自弃,导致嘉兴电大网考大学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虽然历次的英语网考合格率一般都能勉强与全国电大英语网考平均合格率基本持平,但还是差强人意,远远低于全省电大平均合格率,极大地影响了学员的顺利毕业。

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参加了2006年3月到2010年9月14次全国英语网考。从表一所示的10次考试结果与全省电大平均合格率的对比来看,除了其中2006年3月、6月及2009年4月的考试,由于报考人数过少,考试结果及数据不具一定说服力以外,其余历次考试嘉兴电大网考合格率均低于全省电大平均合格率。尤其是从2005年起的笔试到2007年10月改为机考后,本校合格率明显下降;而在2008年6月国家教委将统考的及格率定在60-65%左右后,本校合格率又一次有了急剧下降。以上考试结果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基础不扎实,在考试形式变革得更灵活后就难以通过考试的现状,这也是整个电大系统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网考形势,只有通过总结过去网考结果不理想的经验教训,提高本科开放英语基础课程和网考辅导的教学质量,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才能真正给予学生必要的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使他们顺利通过英语网考。

三、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调动本科学员学习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根据成人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员都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最大潜能,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英语网考,完成学业,成为本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校英语教研组老师积极探索,对影响电大本科成人学员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成人学员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为确保每个学员都能跟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制定了新的分层教学方案,进行实验性教学。

(一)摸清情况,有的放矢――学员英语水平摸底分层考试

俗话说,因材施教,为了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我校于每学期开学初对入学的本科新生进行了英语水平摸底测试。试卷侧重于英语运用水平,从阅读能力,语法知识,写作能力,翻译能力等多方面,对学员进行水平测试,试题与网考大学英语(B)题型接轨。为了方便学员进行测试,测试在网上在线进行,学员只要登录嘉兴电大在线选课,即能方便的进行测试,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测试后,根据测试分数将学员根据英语基础水平从高到低分为A、B、C三档,制定不同的辅导教师对各层次的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教学的目的。

(二)基础为本,应试强化――采用基础――突击一体化教学

由于网考为水平测试型考试,如果把考试和开放英语基础课的学习相剥离,单纯进行应试教学必定效果不佳,因此,本校采用考试培训与基础知识教学相结合,实行英语辅导与网考培训一体化教学。要求基础英语辅导与大学英语网考精神相结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对词汇、语法和阅读写作应试技能的培养。在开放英语基础课的教学中融入考试重点,更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同时,在学员参加考试当学期安排英语强化训练与考前突击培训,从词汇结构,阅读理解,翻译,交际英语,写作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重点提高学员对不同类型试题的解题技巧和熟悉程度,加强学员应试能力。强化培训面授为主,网上自主学习为辅,并在考前一周安排上机模拟考,让学员熟悉考试环境和形势。模拟考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做到有问题立刻解决,让学员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并增强他们的考试信心。

(三)条理清晰,针对性强――整合自编辅导教材

目前,市面上网考复习教材和资料种类繁多,数目庞杂,让很多学员无所适从。目前教师和学员面对的问题不是缺乏辅导资料,而是辅导资料过杂,垃圾信息过多。为了把各种复习材料整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我校教师自发组织起来,将网考复习重点自编成复习材料,根据英语技能分五大板块,每大板块由基础知识,应试技巧,例题讲解,实战练习几部分组成,内容涵盖大学英语教材内所有模拟卷中英文对照翻译和解题思路方法,各题型解题技巧汇总,可能考到的写作题例文等,指导学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校英语教师将各类知识重点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编写各类讲义,习题集,供因工作等特殊情况无法来上面授课的学员自学。

(四)强化操作,现场指导――集中考前模拟辅导

通过强化教学,学员对网考的形式内容及考察的知识点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英语网考的形式不同于其他英语等级考试,要求学员在电脑上操作完成,而部分学员平时接触电脑机会不多,在参加考试时会有困难,因此考前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校通常在考前一星期安排一天时间让学员参加考前模拟。模拟考试环境和网考当天相同,如何登陆,如何考试,在遇到具体情况是该如何解决,在模拟考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基本解决。同时,在模拟考现场安排辅导老师全程陪同,对学员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并传授应试技巧,这对学员在正式考试中的良好发挥至关重要。

(五)多管齐下,上下一心――建立立体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辅导与培训期间,学员名单造册,每次上课点名,保证到课率,并及时将学员到课情况通知班主任,班主任配合做好监督动员工作,并通过班级QQ群及时掌握学员动向。所有辅导资料上传到嘉兴电大网考专栏,帮助学员进行课后复习。每周五下午为集中网上答疑时间,安排网考辅导教师上网在线答疑,并与其所辅导学员通过QQ群保持联系,以便学员在复习迎考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得到教师帮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校建立起一个集班主任,任课老师,网络平台,实时交流为一体的网考英语辅导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以帮助每一位学员通过考试为己任,提高网考成绩。

四、结论

采用新的网考英语分层教学辅导方案后,我校本科学员学习英语的信心明显增强,学习也更有动力,学员、辅导教师、班主任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从表二所示的考试结果来看,我校网考英语合格率自2009年9月开始逐步回升,并在2010年9月的考试中取得了合格率纵向对比提高21%,横向对比赶上全省电大平均合格率的飞跃;近一年来的几次考试,本校合格率继续稳步上升,基本在70%左右浮动。虽然目前本校英语网考总体合格率仍有待提升,但在探索英语网考分层教学方法的道路上,本校英语老师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就分班水平测试试卷的信度,科学度,分班教学教材区分度,分班教学的管理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更多的电大学员提高英语水平,顺利通过英语网考,完成在电大的学业。

参考文献:

[1]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英语研究中心组.大学英语(B)网考直通车(2006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大学英语[M].2007.

[3]杨永芳.广西电大大学英语B网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3).

[4]周春晖.英语网考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电大英语快讯,2008.(02).

[5]马燕.研究教学教法,提高英语网考的学习到位率[J].电大英语快讯,2009,(04).

篇10

1.双语教学的涵义和必要性

双语教学[1]一般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英语)进行各专业课(非语言学科)教学。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以外主要采用用英语作为课堂的主要语言进行专业学科教学的活动。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护理学科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护理理念,提高学生护理专业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2]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的国际型、涉外型护理人才;教师[3]通过对双语教材及英文原版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有利于及时地了解国际最新教学、科研及学术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国际竞争,为我国护理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目标:学生不仅要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还需要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来进行涉外护理服务。而目前,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1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团队[4],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对授课内容流利的表达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5]。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中,要么是英语教师出身,要么是专业学科教师出身。虽然英语专业的教师语言基本功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强,能流畅的用英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但却对医学专业词汇和知识欠缺了解;而专业出身的教师,往往英语水平又欠缺,广泛存在发音不准确,句子不连贯等问题,大大的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在语言和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以及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上都对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培养出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2.2学生的英语接受水平不足。伴随着近十几年的高校扩招,目前的大学生素质普遍不如以前。我校的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的接受难度,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度。而往往老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这就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的完成,甚至于因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大大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刀切”推行双语教学,就成了对双语教学形式的盲目追求。

3.改革措施

3.1双语教师必须是集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工作的成败,聘请外教,同时对专业教师加大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提供学习机会,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英语水平。

3.2 首先,在入学时,对涉外护理学生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对外语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实施双语教育,而对于外语基础差不能适应双语教育的学生不宜勉强。

同时,适当延长教学学时,授课时循序渐进开始授课时语速要慢,使用英语讲课的比例要少,以后逐渐加大使用英语讲授的比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专业英语,每次开课应先将重点词汇、核心词汇和高频词汇列举出来,逐一击破。虽然医学英语词汇量大,但是在构词方面有很强的规律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找到这些规律,找有代表性的医学单词,分解出单词的词根词缀和构词规律,就能让同学们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英语词汇,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就有所收获和成就,逐渐提高学习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