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的地位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的地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物流指的是实物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流动过程,在这其中,包括了存储、运输、卸装、配送、加工处理等多个重要环节。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有两个最为关键的主要功能,分别是空间效用以及时间效用,这两者分别是通过存储以及运输来共同实现的,所以对于存储以及运输而言,它们应该算得上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支柱。随着现如今我国物流管理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时间效用正在被逐渐弱化,再加上现在要求准时制的配送与合理的组织运输,使这种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这种趋势的日益凸显,更加确定了交通运输在现展中的重要性。
一、要想实现对物流的保障,首先就要搞好运输
对于物流而言,生产和消费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基础。单从生产环节上讲,首先就要购置原材料,而购置好原材料之后,便要对其进行一系列运输活动,只有将整个运输活动做好之后,才可以使生产顺利开展;所谓运输企业的生产物流,即是在运输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出现原料以及生产的半成品的物流过程,生产物流主要是为了使运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流动性,同时还能保证生产的延续性。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废弃物物流,这种废弃物物流指的是对那些不合格产品的退货、损坏物品的返修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等等。无论从哪方面讲,当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只有通过运输途径才可以到达消费者手上。因此从这些方面看,交通运输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若要想使物流过程得到一个充分体现,则离不开交通运输。因此,整个运输系统会让物品在空间上进行移动,被称之为线路活动。而其他物流活动则是在物流据点上完成的,这些物流据点包括了:车站、码头、配送中心等等,这些物流节点被统称为节点活动。当线路活动与节点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便随之产生了新的物流网格,由于新的物流网格的形成,满足了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假设没有这些运输线路,那么也不会存在装卸、运输等物流活动。随着当今运输活动的日渐增加,运输功能的不断完善,可以省去一些节点活动。
二、在整个物流系统中,运输功能处于重要地位
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分为两个关键部分,分别是时间效用以及空间效用,这两个效用通常情况下会以存储和运输来共同实现,因此存储以及运输便成为了交通运输中的主要支柱,可在这其中,存储功能正在日渐弱化,在以下几方面中显得尤为突出:
(一)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很多生产企业都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柔性化生产,不会在像以前那样进行大批次的生产,而会根据所需订单进行限制性生产,单从这一方面讲就大大降低了仓储的利用率。
(二)在流通加工以及配送等方面不断强化,使仓存功能逐步弱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三)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日渐成熟的时代里,各种信息技术让消费以及生产更具有计划性,不会在像过去那样进行盲目生产和制造。让其更具有周密性,通过这种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取消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库存”。
从社会生产的条件中看,消费以及生产二者在位置空间上发生着变化,随着经济化的不断深入,这种变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对运输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它必须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和交通运输功能相互配合;第二,流通加工是为了向运输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以上分析的各方面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加工功能、存储功能以及运输功能是最为关键的主要功能。而搬运、包装以及装卸等则是附属功能。
三、要想提升经济效益,保证物流的合理化运行,就要对交通运输合理安排
将物流合理化安排,实际上指的是利用最小的成本,给客户带来最优的服务质量,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更好的空间效用以及时间效用,形成一种最优的物流系统。在这其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资金。物流资金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会被单独纳入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假如对运输过程做出合理安排,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最佳的运输工具,以及使用最低的运输费用,确保商品能够快速、安全的达到目的地。所以,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输环节作出合理化安排,可以确保资金得到周转,运输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减少了货物损坏几率,从根本上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运输还会影响到其他子系统,如果对运输合理安排和运用,可以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的多少。具体表现如下:
(一)由于机场、码头以及车站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所以很多产品生产好之后,只有通过短途运输才可以进入仓库,所以会不断增加装卸次数;而公路运输则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运输成本。
(二)不同的运输方式可以对包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散装运输可以实现自动化装卸;集装箱运输可以让装卸更加快捷、方便,而托盘运输则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中途的搬运成本以及各种劳动力。
(三)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而言,这两种运输方式适合那些批次少,但数量大的货物,可是由于数量过多,所以必然会增大仓库的存储量,存储的成本也进一步提高;假如使用公路运输,则可以减小运输量,增高运输频率,使库存大大降低了。
所以,要想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多利润,降低运输途中的物流成本,就应该对运输系统做出全面优化,确保物流合理,在不断提升企业利润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得到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1):84-84.
[2]王延波.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关系探讨[J].民营科技,2012(6):187-187.
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必要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99-01
一、交通运输综合运输执法体制
交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于血管对于人体,交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交通运输管理是否规范有序,对一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执法,又被称为交通行政,是指有关国家交通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对社会交通事务进行管理活动。交通行政主体是各级政府中的交通主管部门、被授权的组织以及委托授权的组织。
对交通运输来说,行政执法一般涉及运管、公路、海事等部门,并分为道路运政、公路路政、海事行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交通质监等七大门类。在国家推行大交通运输体制的新形势下,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同步实行全面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显然会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以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是指依据中央政策、国家法律以及国务院意见,把原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设置的各个门类的各个行政执法机构进行归并,然后把各个门类的各项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和监督检查权集中起来,由归并行政执法机构后新组建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行使。这种改革如若得以实施,必将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效率,方便人民群众,有利于树立起统一、精简、规范、高效的交通运输部门执法形象。因此,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推行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推行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是强化权力制约,建立相互衔接、相互监督和高效运转的执法工作的需要。随着规费征收职能的取消,目前交通运输部门的运管、路政、海事三大执法机构主要履行行政许可和监督执法的职能。笔者认为,实施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从总体执法工作架构来看,应当实施行政许可权和行政执法权(即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的“二权分离”,这既符合《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也可以强化权力制约建立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高效运转的工作程序。
(二)行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是加强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的迫切需要。在综合运输体系逐渐形成的新形势下,要形成行政执法合力,就必须科学合理地整合现有的交通运输执法力量。比如,公路治超工作目前是公路部门负责路面治超,运管部门负责源头治超,实行综合执法后,路面治超和源头治超将由综合执法一个机构来统一实施,这有利于提高治超执法的整体实力和执法效率。
三、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方面
1、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界定模糊
对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界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争议。在理论上,有的学者认为行政综合执法是现阶段解决城市问题的应急之策,其存在会带来了新的行政职权的冲突。在实务上,认为行政综合执法实质上将多个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统一的执法机构形式。
2、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不完善
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法律依据不完善,法律规范性文件复杂多样,形式不统一。综合执法虽然完成了执法主体的重组,但是对于执法实践中的依据问题尚未实行统一的规定。法律层次上的规范性文件相对较少,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执法依据,造成同行为不同处罚后果的现象。
(二)执法方面
1、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畅
由于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职能划分的不明确,导致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机关各职能部门协调不畅,加上与其执法区域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执法的“空白区域”和“真空地带”。
2、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配置不合理,其权力配置有待提高
首先,由于大量存在聘用未经过专业的培养和业务培训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由于个人执法素质和水平不高,执法过程中出现程序违法等问题,影响到执法质量。其次,刚成立的综合执法机构,组成人员是从原各执法部门内抽调而集合到一支队伍中的,共同上路执法。虽说实现了形式上的综合执法,但个体素质和能力没有任何变化。真正的复合型、高素质执法人才亟缺。
(三)法律监督
行政执法缺乏监督机制。目前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尤其是交通领域的监督力度还明显不足。行政执法的多方监督还没有建立。交通行政执法由于其执法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监督较为困难,没有可行的能够很好监督交通执法人员的措施,使其在执法中产生利己行为。
四、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完善
(一)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在理论方面的完善
(1)针对综合执法机构法律地位的问题,从立法上加以完善。要体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就必须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和主体资格。(2)完善交通运输立法,加快交通运输立法工作进度,制定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法典。(3)重置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职能,科学合理设置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在实行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体制下,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重新设置交通运输行业行政管理权能,推动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合理化建设。
(二)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在执法方面的完善
(1)捋顺公共利益和行政效率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打造公正、文明的执法文化。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兼顾效率,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2)协调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内设机构的职能,去除执法空白区域和真空地带,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按照一厅一队一中心的模式设置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要做到执法规范、审批、监督、制约的管理模式与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分开。(3)改善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人员配置,优化执法人员的素质。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涉及不同专业领域,要求执法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执法知识和技术,严格选拔执法人员,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三)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在监督方面的完善
完善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明确由交通运输监察部门负责执法监督职责,实现交通运输执法机构与监督机构相分离,监督主体地位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扩大行政公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根据有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交通运输执法机构进行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并向社会公布,通过社会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交通运输管理是否规范有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开展交通运输行政综合行政执法是从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上探索促进执法工作完善的重大改革,是涉及交通运输从业者乃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进行交通运输行政综合执法的研究,有利于分析和解决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障碍,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栋辉.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2] 郗恩祟.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篇3
(穆棱市道路运输管理站,黑龙江 穆棱 157500)
【摘 要】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如今,交通运输成了国家的重要枢纽之一,分布于全国各地,贯穿于各个行业中。但是,现在的交通运输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通过探讨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应措施,为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交通运输;问题;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进入了物品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业在生活、生产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不予否认,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无疑能使交通运输业克服如今存在的问题,并有助于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型与改变。由此可见,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交通管理运输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运输管理压力大导致服务水平低下
我国的交通运输量非常惊人,无论是在客运或物流上都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在发展比较快的大城市,人们都能感受到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时人口拥挤,交通变得繁忙,而在其他时间,则很轻松。这种情况还体现在每逢节假日,客运量增多,货物运输量也急剧增加。虽然运输次数很多,但总是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运输需求。客车超载、货车超运的现象时有发生,运输车司机半路捡客、免费搭客的情况也不再少数,这导致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由于司机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违反规定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所以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时常繁忙时常清闲的工作情况亦使得运输的工作人员压力很大,也无形加剧了交通运输业管理的管理压力。
1.2 交通运输业的地域性发展不协调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协调体现在地域性的发展不同。根据旅游城市和非旅游的城市比较,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比较,我们能看到交通运输业的明显不同。在一线城市或旅游城市中,交通运输的工作人员一天都处于繁忙状态中,而在二、三线城市和非旅游城市中,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出现车水马龙,水泄不通的繁忙景象。由此可见,城市的规模不一,发展经济的不一,以及整个城市的消费水平不一都是影响交通运输的重要因素。每个城市的发展不同,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必然也不同,然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竟然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难免闹出某些地区交通运输供不应求而一些地区交通运输供过于求的笑话。这也是交通运输业的管理不到位,规划体系不完善造成的。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管理机制下,交通运输业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并保证其运输质量。
1.3 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设置不当
随着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管理机制部门也逐渐增多。但是毫无章法的增加管理机制部门未免得不偿失,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机制下新增的部门真可谓五花八门,养着吃闲饭的一群闲人。工作内容重复,在其位不谋其政,忙里偷闲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交通发展较快而设置的部门过多,人员冗杂,工作分担不均,责任不能明确到个人,并且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过于细琐,这都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平稳发展,不仅降低了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甚至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 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2.1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目前,许多经济产业已经普及全国,甚至实现了跨国的实质性飞跃。为了稳定企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交通运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增强,经济水平得到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已初步形成一个强大的交通运输体系,海陆空的交通运输发展迅速,高铁、高速公路等的建设有了较大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也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较多不足需要改善。所以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成为迫切之需并具重要意义。交通运输管理的加强既是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也旨在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2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以完善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使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盲目增设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工作素养不够的问题下,管理机制的完善势在必行。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才能提高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由此亦体现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对于这个行业的重要意义。
3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的措施
3.1 提高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
交通运输业应明确自己的服务性质,做思想和行动上的巨人。交通运输的服务质量是最容易感受到的,交通管理质量的好与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质量。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管理包括行政单位和企业单位,若想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无论哪一方都要明确交通运输行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迎合市场经济机制,交通运输行业毋庸置疑必须进行现代服务方式的转变。
3.2 加强交通运输的监督工作
交通运输行业中需要人们的监督和法律的监督。所以可建立一支办事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交通运输管理监督队伍,完善交通运输的监督体制,并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司机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国家应健全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任务要求对公路上的各种机动车,货车以及客车加强监督管理,可在公路两侧,客运站,客车上安置摄像头,并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在严格的监督下,每个工作人员自司其职,杜绝忙里偷闲甚至假工济私的情况发生。
3.3 使用先进技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争先恐后地在生产与管理方面引进先进技术,交通运输行业也不能自甘落后。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不仅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还能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经研究表明,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可引进得先进技术包括安全监控网络,先进的交通设施以及严格的检测技术等等。
4 结束语
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运输,货物的流通离不开交通运输,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交通运输业。世界的全球化增进了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全球化。交通运输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目前的交通运输行业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这意味着该行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加强交通运输的管理是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辉.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
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 基础设施融资问题 对策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近年来,虽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来融资,但从总体上看,融资难仍是目前一个未解的重大难题。所以,我们应合理的筹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编制相匹配的投融资体制,以获取更广的融资渠道,对宝贵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益与投资效益最大化。
一、现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融资体制方面的问题
1、政府职能问题
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投资职能与投资管理职能依旧混淆在一起,未将两者分离,并且,也没有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权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所实行的项目投资决策制度依旧由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代替,实际采用的审批方式及其内容均未在投资多元化目标下进行适当的整改;其次,政府投资职能缺乏透明度,未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责任;最后,关于项目投资责任,相关政府部门分工上不合理。
2、投资者地位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投融资的改革步伐,对于投资者当前所处的地位应加以明确。因为只有将投资者放在重要位置上,诚信度才会不断提高,投融资效率才会更好、融资成本才会得到节约。然而现阶段,投资者主体地位尚未得以全面体现,并且,也未全部行使相应的权利,没有针对项目投资编制切实可行的风险约束机制,同时,项目法人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到位,有大部分的项目目前仍参照的是传统的建设体制,这样将很难划分权、责、利三方关系,而且,还无法保障相关利益。
3、投资实施问题
投资实施过程中,市场并未将自身的功能作用发挥,以此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因为:首先,政府部门直接确立项目投资主体,未构建起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的竞争与比选制度,多元投资落实不到位;其次,实际实行的公开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最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制定机构、招投标咨询、设计单位等方面没有和政府做到政企分开,最终造成部门保护与行业间发生了垄断。
(二)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1、财政性投资效率低
财政性投资效率低主要体现两方面:首先,政府部门采用的财政性资金投入方式缺乏多样化,严重阻碍了财政杠杆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依旧在政府直接投入项目建设并统包的方式基础上进行财政资金投入,通过其来吸收社会大量资金投入,看不到明显的效率。
2、融资方式过于单一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尽管有着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但资金的回收期太长;此外,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的建设权由政府部门垄断,私人部门在该方面的经验十分的缺乏;最后,政府部门通常会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缺乏创新理念。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基础设施融资改革在引入私人资金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资金筹集过程中,常以财政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当前,应积极构建一套完善高效的关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法律体系,同时,不断强化政府部门的实际执行力度。以确保人们在该领域中有法可依,从而对人们的行为加以规范,使其按照规定要求办事。
(二)强化国家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直处于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存在明显的公益性特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施工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我们应努力争取国家财政投入,同时,针对融资渠道、运价机制、投资补偿等各环节,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积极筹集社会资金以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朝着资本市场投资中心前进 ,从而强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三)采用多样化融资模式,避免建设资金紧缺
具体应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通过公司上市或者转让经营权,进行存量资产的盘活,促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向保险基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基金发行长期债券,构建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可通过国际金融组织与民间资本,使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如BOT、合资等进行核心工程项目的构建,确保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出正常有序的运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做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融资工作,不仅能推动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还有效保障了社会各产业发展良好的投资收入。另外,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力度,是构建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是保证交通运输在整个运输系统中的核心位置,是促进交通运输业实现现代物流业目标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洁梅.四川交通建设筹融资方案研究[J].交通财会,2010年11期
[2]曾祥记.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篇5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133-02
低碳经济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自从诞生之初,便受到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之下,如何有效管理交通运输便提上了日程。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可以逐渐改善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实施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在于节约资源,有效减少环境污染。[1]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再对如何有效解决交通运输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势来贯彻落实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阐述
低碳经济是一个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它的核心是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相应的制度与政策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贯彻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发展由高能耗模式逐渐向低能耗模式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首先是在英国提出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纷纷重视对节能减排措施的研究,中国社会也正处于向低碳型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成为了保证城市日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交通工具的多样化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但由此产生的一个环境问题便是汽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要想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改善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形式,就需要逐渐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交通运输的规划管理。
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
(一)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脱节,计划与实际不兼容
国家虽然有对交通运输投入资金,但如果管理不善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资金浪费的现象。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就会使交通运输妨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正在不断增多,交通运输是当前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如果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协调的话,就无法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3]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管理的规划不当,在人口较少的区域内投入了较多的交通建设管理资金,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如果在居民较为密集的区域缺乏交通运输管理规划的话,就会影响到人民的正常出行。
(二)居民出行需求无法满足,公共交通应用不足
在当前的城市中,公共交通工具迟到的现象较为明显。公共汽车是当前我国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公交车晚点的情况是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也是当前交通运输中,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公交车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对方便快捷出行的现实需求。[4]但要看到的是,私家车的增多会造成一个循环,就是交通越来越堵,公交车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除此之外,还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这也是目前许多城市出现雾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新能源车辆发展应用缓慢,缺乏体系化激励
主要是受地方政策落实不利、激励政策不充分、充电技术规范不统一、公共充电设施滞后、家用充电桩进社区难度大、插电混动干扰、配套的充电设施不完善、电池技术存在瓶颈、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地方配套政策欠实惠、新能源汽车普及不够、零部件基础薄弱以及加气站的配置不完善合理。同时由于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售价较高,难以带动需求释放;由于市场规模偏小,企业短期难以获得规模效益,生产成本尤其是核心技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汽车售价普遍偏高;电池续航里程不高,给远途出行带来不便;应用环节配套体系不健全,充电难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问题,消费者与社会群体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不高,推广普及工作有待提高;而新能源LNG车辆也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购置成本较高,政策优惠涉及范围单一,加气站的配置不完善合理等原因,造成新能源车辆发展受到制约。
(四)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不健全,存在信息漏洞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各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越来越无法跟上城市化的发展步伐,这一点在交通运输上得到了体现。当前来看,虽然许多城市都已经实现了城市化,但这些城市都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城市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的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会出现相应的信息漏洞,从而影响到交通运输管理的正常开展。[5]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体现。在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的地位也很重要。如果管理人员不能获得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就会在具体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输管理方针上面存在偏差,进而无法根据有效方案来规划设施配置。信息漏洞的出现,容易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完善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机制与思路分析
(一)制定完善的交通管理方案
交通运输管理需要包含在城市规划之中,这样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二者协调发展。城市化发展过快,使得一些交通运输的管理方针无法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甚至还有一些交通运输管理跟城市规划出现冲突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规划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发展的现实需求,才能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具体制定交通运输管理方案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人口情况。在一些人口较多的繁华地带,加大交通运输方面的资源投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方便市民的快捷出行。[6]除此之外,在考虑当地的人口因素时,还要结合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如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要保证天然气与煤气等管道运输的安全性,还要对运输管道定期检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如果地铁建设与运输管道相距较近的话,在检查时就会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威胁到市民的出行安全。所以,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管理规划方案不仅可以方便市民出行,还能保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重视基础建设,加大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投入力度
虽然当前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管理建设城市交通运输,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金不足会阻碍到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对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政府需要逐渐强化对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舒适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城市交通运输拥堵的现实情况,还可以减少由于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城市发展目标。当前来看,我国许多城市还缺少地铁等其他相应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这种公共交通工具单一性的现象会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也是造成当前城市交通运输拥堵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创新公共交通工具形式,可以通过修建地铁来有效缓解当地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输负担,从而达到合理分流人群,保证交通运输通畅的目的。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从交通工具上着手,逐渐将以前高能耗、高排放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低耗能、低排放的交通工具,从而实现绿色交通运输的管理建设要求。有效增加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中舒适安全的新型交通工具数量,可以吸引市民乘坐,有效贯彻节能减排的发展方针,也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要求。
(三)多措并举,营造新能源车辆发展良好氛围
尽快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技术路线,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推动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检测标准与手段;建立财税金融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拓宽融资渠道,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注意和谐发展,节能与环保并重;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既保护自主技术又尊重他人技术。同时要全面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积极创造优惠条件,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使用便利,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推行并加大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补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尽全力保住自己在某个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优势的同时,持续并深入的研究下去,不断创新和进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水平,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等方法,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转变人们传统观念,增强人们环保意识,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快信息化,完善交通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交通运输管理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合理有效配置城市交通运输资源的必要保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交通运输也开始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从而为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健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有效避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道路信息可以保证车辆运行通畅,为驾驶者提供准确有效的绕行路线,有效降低道路拥堵现象的发生率。人口信息可以使城市交通运输的各项设施能够合理分配,从而实现交通设备的布局不断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政策信息是指政府针对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所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这是交通运输管理能否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所以,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运输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有效开发公共信息平台,从而提高信息的实际利用价值。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分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70-03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铁路、水路、航空、道路及城市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理工大学针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特点,分析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结合学校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在长期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中,积极开展探索与研究,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特点及设置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9个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最为普遍,开设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数量均超过100所。以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为主体的交通运输类专业涉及管理、机械、信息、土木等多门相关学科,是一个兼有较强工程应用背景和管理色彩的工科专业,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交通运输类专业既涉及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土木、电信和机械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又包含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交通运输工程中既有大量深入的定量计算,也有许多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因此,交通运输类专业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实践性强,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北京理工大学分别于2001年、2005年开设了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涉及道路交通的规划、管理、控制等内容,交通运输专业以交通运输系统及现代物流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内容。由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都侧重于道路交通,按照“宽口径、高素质、厚基础”的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要求,北京理工大学对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融合贯通,按交通运输类专业进行学生培养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确定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等某一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并能够进一步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地位
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例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设道路交通量、行驶速度、密度的实际调查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交通流基本特性及三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了解实际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和控制等后续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但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补充、解释、验证和延伸。综合设计、课外创新活动等类型的实践教学则可以设计出较大的空间,为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三、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1.实践教学的分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循序渐进认知规律和建构型学习理论,按照“基本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研究创新型实践”的教学思路设计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型实践主要包括各理论课程实验的基本演示、实物演示、交通枢纽实习、测量实习等,是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实验、综合实习、实训等,需要学生运用多科目甚至多学科的知识来完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研究创新型实践主要包括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技竞赛、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将实践环节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强调立体化、开放式,实行教师引导,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己设计实践步骤,查资料,亲自动手,完成实践过程。研究创新型实践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设计。遵循“通识教育、按类教学”的教育理念,为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所依托学科的资源与优势,综合考虑北京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科的研究方向、往届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设计了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运输物流、交通规划、智能交通、汽车服务4个实践教学模块,各模块均包括课程实验基本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运输物流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运输学、交通港站枢纽、现代物流工程、交通安全与工效学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运输调查及运输枢纽设计、物流调查及物流系统设计等实践课程。交通规划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道路工程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道路交通调查及道路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智能交通实践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交通信息技术基础、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则包括城市交通调查及交通控制设计等实践课程。汽车服务模块的基本型实践由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车载信息与导航系统等课程实验组成,综合设计型实践主要有汽车检测诊断与修理实习等实践课程。
3.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是承载和支撑各项实践教学或服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育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学实施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由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验基地两部分组成。依托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北京理工大学“985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等,建设了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与车辆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开发建设了与实践教学模块相对应的实验教学系统,为开设课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以及大型课程设计提供了保障。通过与运输物流企业、设计院、科研单位的合作,建设了北京、天津等一批以地区为中心的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实习基地运作模式;学生在校内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进行系统严格的工程应用与工程应用开发创新训练,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侧重对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解释和验证,通常依附于课堂教学,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一种验证,要求教师对实践(实验)的内容、过程及要求(结果)有非常细致的设计,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需要,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依附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念,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基于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研究,提出独立自成体系但又与理论教学相关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理念。开展实践教学课程的层次性设计,重点实验教学单独设课,增加实践环节时数,开辟新的实验课程,所有专业课程均开设实验课,实践课程学时占总课程学时的比例超过30%,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分担及考核模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依托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支撑实践教学的实施,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应用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实践与创新结合”的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不少学生表示,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设计实践教学效果好,是他们最喜欢的教学环节,希望能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参与各种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实践结果的答辩,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多人协作,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五、六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一些学生主动参与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协助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发表研究论文、辅助编写出版书籍、查找科研资料等,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适应于现代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也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马永财,毛欣,万霖.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4):86-87.
[2]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2):32-35.
[3]邬万江,刘闯,卢伟.交通运输学科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66.
[4]陈健,卢国胜.交通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高教研究,2010,(3):62-64.
[5]袁慧,于兆勤,秦哲.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61-63.
篇7
关键词:运输通道 运输网络 地位和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运输网络布局不断改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其中,运输通道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
运输通道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满足两地之间客货交流的运输线路。运输通道有不同的规模,我们通常主要关心大区域之间的大型运输通道,因为大型运输通道是区域运输网络中的主框架,在运输网络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条运输通道可能只由某一种运输方式(如沿海水运、通航河流、铁路干线、高速公路或航空线)构成,也可能同时包括几条平行的运输线路,有若干条可供选择的运输线,形成运能强大且适应多种运输需求的综合性运输大通道。国家最高级别的现代运输大通道一般都由这种综合性通道组成,他们往往成为一宽阔的长条地带,承载着共同方向的运输流,把主要运输流的发生地连接起来,有时又称为"运输走廊"。 运输通道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大致意思指在一定区域内,联结客货运输流起始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运输流密集地带,走向基本相同、相互协作的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体,通过人员和运输技术设施采用相应的运输组织,其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运送速度相对较快,承担着区域内一定规模稳定的客货运输活动。
一、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运输能力仍然不足,交通网络的覆盖广度与通达深度还很不够,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高效。"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初步形成 "五纵五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五纵:黑龙江省黑河至海南省三亚、北京至上海、满洲里至港澳台、包头至广州、临河至广西自治区防城港等五条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五横:天津至喀什、青岛至拉萨、江苏连云港至新疆自治区阿拉山口、上海至成都、上海至云南省瑞丽等五条东西向综合运输通道。
二、运输通道在区域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运输通道是多层次、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作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各种客货运输畅通流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运输通道不仅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区域运输网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输通道是区域运输网络的主框架
运输通道是区域运输网络的主框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骨架,完成大多数稳定的客货运输任务,连接着区域运输网络中的主要集散地和枢纽中心。运输通道能够快速、方便的实现两个节点之间的客货运输。在运输网络中,运输通道能够聚散客货运输流,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按照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有序健康的发展。完善合理的运输通道,不仅能够提高客货运输能力,而且能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满足不同类别客货运输需求。形成合理的运输通道有利于组织各项交通运输活动,实现运输组织的高效化。
2、运输通道具有区域经济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经济中心,由于不同的交通运输条件,各经济中心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同。运输通道的建立,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客货运输流的合理流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导致各区域经济中心需要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换和人员的流动,这就形成了运输通道。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经济中心和运输通道进行重点建设,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运输通道能够完成不同区域经济中心的货物交换和旅客的出行,从而起到各个区域经济中心的纽带作用。
3、运输通道促进区域运输网络的生产力合理布局,优化土地使用
区域运输网络中的生产力布局通常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可以通过运输通道来调节,使之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发达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是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必要条件,有助于运输通道范围内生产力的重新调整,促进区域生产力向专业化和协作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优化运输通道范围内的土地使用。
4、运输通道促进区域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不同的交通运输条件具有不同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运输通道能够发挥出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下,只有将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最需要解决的交通运输问题上,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货物的交换、旅客的出行需求。通过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进行比较,在不同运输线路下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进行择优选择,加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营,从而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运输效率。
5、运输通道促进区域运输网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交通运输具有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是不可避免的。大家都希望降低交通运输的负外部性,这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就体现的尤为重要。通过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合理利用运输通道在区域经济网络中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新技术应用在运输通道中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
6、运输通道促进区域运输网络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达的地方通常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旅游目的地和客源的分离直接导致旅游资源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运输通道在区域运输网络中能够方便、快速实现客货运输,在运输通道沿线的旅游景区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了旅游市场规模,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运输通道的发展建设。
7、运输通道促进区域运输网络城市化的发展
一般认为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这里主要指商品交换产生的城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特别是运输通道的提升,是区域运输网络中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总是有自己的若干优势点,通过连接的运输通道能够将城市的优势点向外扩散。同时通过运输通道将其他城市的优势点吸引到本城市,也就是吸引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到城市中,形成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城市的自我完善功能还能够吸引区域运输网络周边的生产要素向其聚集。这样城市就会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反过来城市的辐射作用又会将城市的优势点向运输网络周边扩散。运输通道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其他线路延伸,形成城市群。
8、运输通道促进区域运输网络的技术创新
运输通道作为区域运输网络骨架,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必须时刻应对新情况的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运输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运输方式和技术水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运输通道内各种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提升,最好是应用技术创新来完成。同时也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和,马 运.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2]张铱莹.基于场论的运输通道聚散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低碳经济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自从诞生之初,便受到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之下,如何有效管理交通运输便提上了日程。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可以逐渐改善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实施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在于节约资源,有效减少环境污染。[1]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再对如何有效解决交通运输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期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势来贯彻落实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阐述
低碳经济是一个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它的核心是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相应的制度与政策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贯彻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发展由高能耗模式逐渐向低能耗模式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首先是在英国提出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纷纷重视对节能减排措施的研究,中国社会也正处于向低碳型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成为了保证城市日常运转的重要工具。交通工具的多样化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但由此产生的一个环境问题便是汽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要想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改善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形式,就需要逐渐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交通运输的规划管理。
二、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
(一)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脱节,计划与实际不兼容
国家虽然有对交通运输投入资金,但如果管理不善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资金浪费的现象。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就会使交通运输妨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正在不断增多,交通运输是当前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工具。如果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不协调的话,就无法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3]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管理的规划不当,在人口较少的区域内投入了较多的交通建设管理资金,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如果在居民较为密集的区域缺乏交通运输管理规划的话,就会影响到人民的正常出行。
(二)居民出行需求无法满足,公共交通应用不足
在当前的城市中,公共交通工具迟到的现象较为明显。公共汽车是当前我国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公交车晚点的情况是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也是当前交通运输中,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公交车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对方便快捷出行的现实需求。[4]但要看到的是,私家车的增多会造成一个循环,就是交通越来越堵,公交车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除此之外,还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了大量的空气污染,这也是目前许多城市出现雾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新能源车辆发展应用缓慢,缺乏体系化激励
主要是受地方政策落实不利、激励政策不充分、充电技术规范不统一、公共充电设施滞后、家用充电桩进社区难度大、插电混动干扰、配套的充电设施不完善、电池技术存在瓶颈、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地方配套政策欠实惠、新能源汽车普及不够、零部件基础薄弱以及加气站的配置不完善合理。同时由于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售价较高,难以带动需求释放;由于市场规模偏小,企业短期难以获得规模效益,生产成本尤其是核心技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汽车售价普遍偏高;电池续航里程不高,给远途出行带来不便;应用环节配套体系不健全,充电难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问题,消费者与社会群体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不高,推广普及工作有待提高;而新能源LNG车辆也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购置成本较高,政策优惠涉及范围单一,加气站的配置不完善合理等原因,造成新能源车辆发展受到制约。
(四)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不健全,存在信息漏洞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各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越来越无法跟上城市化的发展步伐,这一点在交通运输上得到了体现。当前来看,虽然许多城市都已经实现了城市化,但这些城市都还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城市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的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会出现相应的信息漏洞,从而影响到交通运输管理的正常开展。[5]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体现。在交通运输管理中,信息的地位也很重要。如果管理人员不能获得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就会在具体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输管理方针上面存在偏差,进而无法根据有效方案来规划设施配置。信息漏洞的出现,容易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完善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机制与思路分析
(一)制定完善的交通管理方案
交通运输管理需要包含在城市规划之中,这样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二者协调发展。城市化发展过快,使得一些交通运输的管理方针无法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甚至还有一些交通运输管理跟城市规划出现冲突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规划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发展的现实需求,才能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具体制定交通运输管理方案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人口情况。在一些人口较多的繁华地带,加大交通运输方面的资源投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方便市民的快捷出行。[6]除此之外,在考虑当地的人口因素时,还要结合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如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要保证天然气与煤气等管道运输的安全性,还要对运输管道定期检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如果地铁建设与运输管道相距较近的话,在检查时就会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行,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一旦管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威胁到市民的出行安全。所以,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管理规划方案不仅可以方便市民出行,还能保证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重视基础建设,加大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投入力度
虽然当前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管理建设城市交通运输,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金不足会阻碍到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对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政府需要逐渐强化对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舒适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城市交通运输拥堵的现实情况,还可以减少由于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城市发展目标。当前来看,我国许多城市还缺少地铁等其他相应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这种公共交通工具单一性的现象会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也是造成当前城市交通运输拥堵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创新公共交通工具形式,可以通过修建地铁来有效缓解当地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输负担,从而达到合理分流人群,保证交通运输通畅的目的。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从交通工具上着手,逐渐将以前高能耗、高排放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低耗能、低排放的交通工具,从而实现绿色交通运输的管理建设要求。有效增加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中舒适安全的新型交通工具数量,可以吸引市民乘坐,有效贯彻节能减排的发展方针,也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要求。
(三)多措并举,营造新能源车辆发展良好氛围
尽快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技术路线,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推动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检测标准与手段;建立财税金融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拓宽融资渠道,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注意和谐发展,节能与环保并重;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既保护自主技术又尊重他人技术。同时要全面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积极创造优惠条件,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使用便利,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推行并加大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补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尽全力保住自己在某个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优势的同时,持续并深入的研究下去,不断创新和进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水平,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等方法,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转变人们传统观念,增强人们环保意识,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快信息化,完善交通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交通运输管理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合理有效配置城市交通运输资源的必要保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交通运输也开始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从而为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健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有效避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道路信息可以保证车辆运行通畅,为驾驶者提供准确有效的绕行路线,有效降低道路拥堵现象的发生率。人口信息可以使城市交通运输的各项设施能够合理分配,从而实现交通设备的布局不断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政策信息是指政府针对城市交通运输管理所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这是交通运输管理能否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所以,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运输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交通运输管理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有效开发公共信息平台,从而提高信息的实际利用价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也获得蓬勃发展的机遇。基于低碳经济环境下,我们需要有效减少碳排放。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的主要措施就是有效减少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量,这需要从增加新型绿色公共交通工具上入手。低碳经济与我国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方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政府需要大力支持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进而建立完善健全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余霞.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企业经济,2011(10):49-52.
[2]王凯东.在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82.
[3]卢微.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280.
[4]孟庆霞.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黑龙江技信息,2015(23):267.
[5]姜晓新.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5(24):248-251.
篇9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综合功能;运输能力
一、引言
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是指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铁路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六大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铁路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铁路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主要是研究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包括工业运输和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和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强化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铁路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二、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
由系统科学理论可知,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综合整体。从系统及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基本定义角度来看,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由多个相关要素组成完成特定功能的系统,它不仅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性。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特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功能与目标的统一性。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多种运输设备组成,每一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或运输设备在铁路交通运输枢纽中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与作用,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统一的功能与引示。这就是完成枢纽内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确保客货运输全过程的实现及运输生产的连续性,满足统一运输网及枢纽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运输的需要。
2.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由多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或同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条干线运输组成,每一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又由为实现其运输过程的多种运输设备按一定布局原则和技术要求统一配置而成。为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相互协调,有关运输设备的布局与配置又须统筹安排。由此构成了运输枢纽结构的复杂性。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具有由多个多级子系统构成的多级梯阶的复杂结构。
3.铁路交通运输枢纽与其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就整个铁路交通运输大系统而言。它由线系统与点系统两类子系统群构成,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属点系统,就一个铁路交通运输枢纽而言,它既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以及特定功能的系统,同时又是铁路交通运输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铁路交通运输大系统为其外部环境。同时,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又是它所依托的城市或地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以城市或地区为其外部环境,因此,铁路交通运输枢纽与其所在的城市或地区间具有十分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4.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铁路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结合部,其内部各子系统间、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各个子系统发展不平衡性和技术差异性。基于各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形成的历史过程及自然条件等不尽相同,枢纽内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形成过程及发展也不尽相同和平衡。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的具体作业过程和技术设备配置各有特点,这就决定了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内各子系统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异性。为此,在具体分析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
6.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或自组织性。当铁路交通运输网或城市系统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需要改变或调整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及目标时,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自身结构及特征即可进行相应的改变。如城市铁路交通运输网个别区段负荷过大,从而导致了运输流自身进行调整,自动寻求负荷较小的方向,保证向稳定状态过渡。
综上所述,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且具有诸多系统特性。因此,我们必须将铁路交通运输枢纽视作一个客观系统对象,结合其特性,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
三、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功能
1.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是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干线的汇集点,是大宗客流和货流中转、换乘、换装与集散之点,是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布局决定了不同铁路交通运输方式间联运转换点的分布,因而对于大宗客流、货流的运输路径、运输效率、货物转运速度有着决定性影响。它在良好地完成运输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起到促进作用。
2.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是同一种运输方式多条干线相互衔接,进行旅客和货物中转或对运营的车辆、船舶、飞机等进行技术作业和调节的重要基地,同时还为各种运输工具的周转和检修等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3.铁路交通运输枢纽大多与城市相共生,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它是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桥梁与脉络,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城市铁路交通运输的各种设备和建筑也是构成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基本功能是保证完成四种主流作业: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以及城市对外联系的相关作业。
具体地说,铁路交通运输枢纽所承担的主要作业包括:(1)为本地区旅客的到发以及过境旅客改变旅行方向或换乘另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服务;(2)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换装货物服务;(3)通过干线直接将货物送达货运站、码头,通过专用线将货物直接送达工矿企业、仓库或者反方向的运出;(4)将货物由外部干线运输转入城市内部运输线路,或者相反方向的接运;(5)对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运营(接运、发送、编组),为车、船等运输工具的周转与检修提供各种技术服务;(6)枢纽内部运输作业,包括城市各区间及其与郊区间的客、货运输。
四、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运输设备的配置原则
首先应服从于国家和区域综合铁路交通运输网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其次要有利于运输枢纽内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各种运输设备间的相互协调。具体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服从综合铁路交通运输网布局与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枢纽在综合铁路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及枢纽的合理分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为最高目标;(2)有利于枢纽内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在考虑与相邻枢纽合理分工的前提下,使各项设备既不重复设置,又不因设备不足而影响运输畅通,并应保证主要客流、货流在枢纽内径路顺直、便捷,保证整个枢纽约通畅;(3)充分发挥枢纽内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应根据所分担的合理客货运输任务而确定每种运输方式的适当规模和技术等级,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子系统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4)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5)充分考虑其他综合因素。如运输能力要有适当储备,设备配置具有灵活机动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国际要求和环境保护等。
参考文献
[1]胡列格,刘中,等.交通枢纽与港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沈志云,邓学钧.铁路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篇10
如今,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不再是研究人和学者之间的话题,也成为了城市部署交通运输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
交通运输是当今时代中重要的产业,纵览全球各国,交通运输在城市和各国家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对于这个话题各国研究人员早已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和研究成果,本文围绕这个问题分析了各研究的结论,并展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一、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均衡研究现状
分析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近些年来各经济学家、学者以及从事相关领域人员都有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多年来的研究过程中,众人虽然从不同的视角利用多种解析方法对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是人们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结论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结果众说纷纭。
在多数的研究结论中,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种言论:第一种言论认为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并明确指出了交通运输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性作用;第二种言论认为这种交通运输的发展只是为了达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存在;第三种言论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既能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又是经济增长环境下的必然所需。
二、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的解析
在现如今的时代中,探讨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在城市进程加快的脚步中,我国的交通运输领域也在快速发展着,但是城市的发展必定需要将交通运输进行合理的规划,而如何规划或者说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决策人的最终抉择方向。以下针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了分析:
(一)马克思分析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马克思曾在他的作品中针对交通运输和经济增长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很多结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商品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就会越频繁,而价值交换过程中的基础条件就是交通的运输工具,这也决定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重要性;货币和运输已经成为了确保商品流通的车轮。专注古典的政治与经济学家曾经提出过这样的学说: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二)运输发展与经济史的理论
国外的众多研究人员也曾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李斯特为代表的研究人员提出:是英国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国家生产力产生的重大影响,更促进了国家的经济、财富与政治等方面的共同增长;诺思针对变化的海运费率分析了费率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总结出因海运生产力的提升促使了海运费率降低的同时,更加强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研究人员也针对交通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相互交替和推动的关系。
(三)发展经济学与计量研究的相关理论
罗斯托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对社会中的间接资本和生产资本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指出了社会中关于间接资本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动力,在研究结果中说明了:交通运输的大力建设和发展以及社会中其他的资本扩大都是出现在经济起飞和发展的前面。
三、均衡解析新思路
国内研究人员曾利用计量研究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增长无明显作用,但是经济的增长必然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以上提出的现有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均衡关系的研究众说纷纭,很多问题也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说,就如我国发展的内河航运来讲,我国有着先进的航运技术,但也只是促进了农业和其他小型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工业革命,也并未对社会经济的增大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并没有局限于现有理论的研究中,针对这个问题也都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20世纪末新兴的古典经济学研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新兴古典经济学针对现有的理论和缺憾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主要总结的内容如下:(1)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善原有的交通条件,对减少交易的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促进生产力等内容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推动效果;
(2)交通运输本身就是以交易性产业而存在的,并非是生产产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有着深远影响的;(3)因分工的问题和分工经济影响了交易成本发生了变化,分工的发展过程会降低交易成本的变化,因此在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生产力的增长扩大和市场的拓展都会直接促使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以上的研究结果让人们找到了全新的理论,对于以往的研究也起到了完善和补充说明的效果,这个研究成果将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并明确指出了二者的发展对交易成本的影响,每一项研究过程都代表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更加证明了人们在各学界领域的进步与成长,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均衡关系的研究涉及到的学说和理论比较广泛,人们的研究还在继续,因此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证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进一步考证的状态中,对于这个课题,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研究理论,无论是哪种研究都代表着各学术界的劳动成果。在时展的过程中,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无论是在城市建设、商品交换还是在交通运输部署的时候,人们都要考虑到经济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对于二者的均衡解析还要深入到更进一步的领域探索中。
- 上一篇:消防灭火及疏散应急预案
-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安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