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技术经济与管理

篇1

【关键词】公路运输;运输经济;预算;税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交通运输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公路运输又是交通运输的重中之重的部分。自我国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公路运输得到了高速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除此以外,国家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方面的公路运输交通法律法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法规等,为道路方面的建设管理部门工作正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市场经济在不断的进步,相关方面的发展对运输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公路运输方面的管理体制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加强,有效地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管理。本文针对公路运输方面在经济上的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和研究,同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分析公路运输的重要性,并针对相关方面的管理有效地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方法。

一、在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中实施的重要性

公路交通运输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和城市之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公路运输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不仅可以大力的促进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还有效的带动了地方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为地区商品的及时供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还保持了物价的稳定性,从而全面的带动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速度。

1、保证了地区商品的正常供给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公路运输模式是我国常用的一种物流手段,它具有稳定、安全、经济等多个特点,广泛受到商家们和买家们的青睐。商品的正常供给是维持物价稳定的必要条件,当经济市场出现商品供应不够时,商品的价格将会出现上升趋势的状态,当通货膨胀时,商品的价格又会下跌。因此,为了维持地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公路运输采取经济管理手段十分必要。

2、保障了财产运输的安全

公路运输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每天的运输量数目非常可观,为了保证进行公路运输当中财产的安全,加强公路运输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对公路运输经济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的整体水平,为所运输货品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提够了有力的保障。

3、满足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衍生出市场经济,而交通运输业则是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从而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促进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良好的公路运输能力能够吸引外资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推动本土经济及该地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二、对公路运输中经济方面的管理进行加强的有效措施

经济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经济方面领域中,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关的活动,从而道道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实现最初预定中的目标,一般,相关的活动需要对经济方面的管理内容、监督内容、组织内容、规划内容和协调内容都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就是说,公路运输方面的经济管理内容,是相关方面的企业和相关方面的部门对公路运输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经济方面活动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内容。

1、强化内部方面的管理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方面的环境中,公路运输方面的管理所需要的进行的方面有很多,而相关方面的内部才是相关行业中最为重要的那个部分,公路运输也不例外,对公路运输的内部方面进行有效的加强和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公路运输在我国运输相关行业当中的生存情况和发展情况,同时可以进一步满足我国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需求。

(1)建立起公路运输相关市场上良好的反映机制。在相关方面的企业中建立其市场方面的发展部门,它的主要作用是开展市场方面的调研工作、预测工作和开发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活动,经济市场上的相关发展部门可以指定一定期限和不定期限两种,抽样式的或者随即性的将货物的来源和客流量的数据进行相关调查,方便有效的掌握目前运输行业中相关市场上的变化情况,预测发展的未来蓝图。

(2)建立起相对完善公路运输在人才方面的机制。当相关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处在最佳的状态下时,企业的自身才能够不断的接近甚至完全实现管理方面的价值,同时有效的促进相关企业在管理中的完善和加强的进步。因此,公路运输方面的相关企业需要建立其较为完善的人才机制,不断的培养处有素质、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全方面优秀人才,以此充实相关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管理队伍,并有效的保持这种方式的有效循环、

(3)强化起公路运输相关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规范。制定出符合相关岗位中工资方面较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标准,同时与工作效率相连接,进一步的完善自我方面的约束内容,有效的实施相关的职责权利,制定奖罚分明的对应制度,将公路运输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行为和经营方面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约束,做到完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经营。

2、加强预算方面的管理

预算方面的管理是我国在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核心部分,同时还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对于预算方面的相关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完全采用预算方卖弄的法师方法来进行。一方面,把公路运输中的经济管理责任、经济管理权利和经济管理义务三方面相互结合,在激励的制度下和良好的监督下作为基础,将公路运输中的经济管理总体结构进一步的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公路运输中的相关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需要对预算方面的管理进行全面性的管理和监督,其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对其要求充分的认识,同时运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理念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知道,将预算的编制转化成为科学性质的全方面预算,让公路运输中的每一项支出都可以严格的按照制定的预算来进行计划,从而有效地实施最终的管理制度。

3、强化渠道方面的管理

从基本方面的属性上来分,我国的公路运输中,设备设施可以清楚的划分为社会方面的公益型设备和社会方面的经营型设备两大类。社会方面的公益型设备就是相关方面的资金所来源的渠道是国家政府机关进行拨款所支持的项目,而社会方面的经营型设备就是直接性的公路运输,其中的资金来源被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来源于国家政府机关以及国家地方性机关进行的财政支持,这个方面所支持的资金是一小部分,更多一部分的资金则是通过市场经济方面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方面的效益最终获得的。目前,我国需要多方面的发展期公路运输中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强化性工作。首先,将燃油的税费作为公路运输中经济管理方面的主要路线;其次,把股票和债券等方面的项目作为公路运输当中建设方面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最后,按照国家方面的相关规定,将国外的资金引入到我国,让国外给我国进行资金上的投资。

由于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业中所占比例极大,其发展程度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的管理公路运输设备的经济投入与建设力度,提高公路运输基础设施的水平,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是我国现阶段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有益探讨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促进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忠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第12期.

篇2

1 强化文书档案管理认识,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理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思想来指导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因此,这便需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文化档案管理的理念,将文书档案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样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以先进思想的指引下,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进行。

2 建立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保证文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规范化的信息档案建设标准和要求,明确数字化档案资料建设、档案信息安全、档案资料管控等各方面的要求,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文书档案资料管理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同时,还应该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的载体形式,制定标准的文书档案要求,丰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真正达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文书档案的管理实效性,便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与规程、信息档案的管理方式与原则、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该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和信息管理思维锻炼,让档案管理人员全面学习档案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实务操作,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

4 制定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优化文书档案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便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增强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尽量影响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是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在以往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所制定的制度与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保持统一和协调。同时,需要科学的分配责任,制定完整的领导体制,构建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来强化文书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5 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文书档案管理

篇3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54-03

地理学经过长时间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教学课程体系早已相当成熟。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退化问题、城市化问题等的出现,传统的地理学已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发展。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地理学由原来以学科分化为特征的自然地理专业和人文地理专业,调整为以学科层次为基础、学科综合为特征的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三大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设置顺应了时展的要求,理论上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作为地理学的二级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该专业设立的时间短,但开设的院校数量相当多。据统计,自从1999年设立该专业开始至2006年底,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已达125所。且开设的院校类型多样化,既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工程类院校,也有农林类院校和建筑类院校。该专业主要是面向如何正确处理、协调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三者间的关系。已有的高校多建立在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资源环境类、城市规划类、管理类等已有学科的平台上,并密切结合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科学的核心内容,涵盖知识面很广。该专业的主要应用方向有: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等。涉及的应用面相当广,且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包括面向管理层的应用——研究区域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等的协调发展;面向操作层的应用——工程化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城乡规划体系层次的发展需求不断深化,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的日趋增强,资环专业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广、拓深,可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层面日益拓宽,具有特色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逐渐显示出其发展生命力。

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人才市场需求的影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速度迅猛,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数量在1999年仅有32所,2002年达到55所,2006年则增至125所。在该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和日趋严峻的学生就业压力说明,资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正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逐渐增加的就业难度和近似饱和的人才需求市场对该专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该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厚基础、宽口径。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类型多样,如综合性院校、理工院校、农林院校、地矿院校。学校所依托的基础平台多元化,为了体现、突出学校特色,不少高校都基于优势学科和平台开设了一些方向模块课程,致使过早地脱离了地理科学这一专业的“母体”。但受传统的、经典的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多数院校在设立之初并无明显特色。

2.资环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各高校专业人才不足,师资短缺现象较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杂乱无章,专业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不尽合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课程体系构建较盲目和随意,大多院校基本上采用类似的专业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将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片面的追求专业主干课程的细而全。有些高校的特色方向与依托的平台近似,并没有形成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机制。实践性课程设置也大都依赖原有专业条件,缺乏实践创新体系。

3.现行课程体系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不明确,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专业的培养目标上看,资环专业的宽口径,可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就业。但由于该专业与其他专业有较大的专业课程重叠,致使该专业的毕业生与城市规划等老牌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竞争力不强。虽然不少学校设置了几个特色专业方向,力图将学生送往对口的部门工作,但效果不明显,结果不尽如意,导致学生就业并没有固定的行业领域。此外,随着该专业就业对口单位对用人的学历门槛、综合素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更使得资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突显。

据调查,全国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多样化,去除考上研究生要继续深造的人数占较高比重外,其余的就业类型比例分布较均匀,分布在各类机关、企事业、科研设计单位、工程单位及部队等,毕业生就业方向呈现出“满天星”式的局面[3]。

三、当前地理学新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理学受到大量新技术的冲击,并逐渐与之相渗透、融合,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专业方向[4]。新技术主要有:①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库为平台,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数据更新、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及为各种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实际应用提供咨询和辅助决策,是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它以空间分析和地学应用模型为支撑,实现各种信息的模拟与综合分析。GIS使得地理学家更加便利的分析、挖掘已拥有的地理资源和信息,为进一步的地理研究应用提供强有力的辅助决策支持。②遥感。遥感技术是指在远距离不接触目标物体前提下,可根据接收到的物体所反射、发射的电磁波来判定、测量并分析探测目标物体的性质。从资源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到实验室分析,遥感都为地理学家提供了主要的数据信息来源。随着遥感向“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的发展,大量复杂的地理问题都可直接或者间接地借助于遥感得以解决。③测量与地图学。测量和地图学提高了地理工作者对地理数据的获取、分析和结果输出等工作的效率,并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对数字制图的标准化、规范化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④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通过对长期积累的地理资料进行时间序列的分析,可以获得具有规律性的地理知识。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是GIS区别于其他类型系统的一个主要标志,可为地理知识的空间表达提供重要的依据。⑤计量地理学。该学科运用多种数学统计的方法,从更高层次上来分析、理解、解释地理现象,侧重于用多种经典数学模型来对地理学进行定量表达。

四、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

当前,关于资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的研究并不多。要对资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认真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客观分析专业定位,要突出专业方向,体现学科特色。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原则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结合现在通用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在上述地理学科新技术支撑下,采取了相关优化措施。

1.调整课程结构。开设了该专业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选修课数量偏少、范围偏窄,在教学计划中占分值比重偏小的现状。应考虑适当压缩专业必修课的比重,加强专业选修课的比重,提高选修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经综合考虑,各类课程的学分结构可调整为:必修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占60%~65%,选修课占35%~40%。选修课在专业培养中地位十分重要。

2.基础课模块。基础层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专业有明了、宏观的认识。基础课程可为其他课程的开设提供铺垫,基础课程的开设对专业的建设方向意义重大。基础课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地图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信息科学、测量学等。

3.专业必修课模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综合性很强,其主干学科为地理学、环境科学、地球信息科学。为了明确专业定位,反映学科特点,突出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模块应包含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遥感技术与应用、地图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生态学、管理学、GPS原理与应用、计量地理学等课程。突出地理科学和生态科学及相关科学的地位,培养学生基于人地关系和区域规划视角下对资源、环境等全面观察、深刻思考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时代,更应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3S”技术,培养综合能力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4.专业选修课模块。高校可根据已有的基础条件、学生对课程的多种客观需求以及社会对毕业生不断变化的需求状况,灵活开设“课程超市”,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选择范围。课程应多样化,明确方向性和灵活性,以拓宽学生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进行“自助式”的课程消费。

5.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是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分散性实习、集中性实习、教学实习、野外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其中社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均在企事业和政府部门中进行。学生通过在不同阶段的实习,将城乡规划与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各项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还可以酌情对兴趣浓厚、独立能力较强的学生增设具有高难度训练和科研双重性质的第二课堂,经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长见识,拓展视野。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专业培养、课程设置、技能培养等环节都大量的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量与地图学、计量地理学等地理学新技术的支撑。以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按照现代社会综合素质人才质量观,以“3S”技术应用和物质层面上的城乡规划管理为重点,将多专业学科交叉渗透、互相支撑、协调发展。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地理学专业思想内核,又能掌握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基于突出地理学科新技术,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多学科融合、分层次、多模块的教学体系,探索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工程项目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吴云清,张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立体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2]邹家红,袁开国,刘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10-113.

篇4

关键词:元认知;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49-02

近20多年来,元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1]。近年来,作者针对本校化工专业新设的《化工技术经济》这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积极创新实践,将元认知教学法融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投身传统课程教学,积极创新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认清《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面临的矛盾瓶颈,即明白“为什么”的问题

为了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知识的复合型化工人才,《化工技术经济》被引入到化学与化工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化工技术经济》教学主要存在问题有四个[2]方面

(一)覆盖面广

《化工技术经济》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从课程的编制看,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包括经济、管理和化工三方面的知识。从学科的形成来看,本学科起源于工作实践,服务于实际工作,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

(二)教学法单

传统工程教育方法单一,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忽视工程本身的内涵教育即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学生的目的不明,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欠佳。

(三)吸引力弱

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对技术经济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难以掌握透彻,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概念,对课程在将来工作的作用理解不足。

(四)理论性强

课程编排前后虽然有衔接,但是前后两部份都存在理论性太强,实际例子太少的问题,老师感觉课程难以讲深讲透,学生感觉课程枯燥。

二、准确理解元认知教学法理念的实质内涵,即明白“做什么”的问题

元认知教学法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实际,重在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一)核心上凸现“学生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法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元认知教学法则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重在以“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为根本,这是该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也是《化工技术经济》课程设计的根本落脚点。

(二)目标上致力“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教学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教学法的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学习知识缺乏现实感和实际意义,甚至背离了学习者健康发展的需求。元认知教学法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从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课程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着手,看重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方式上突出“探究式、发现式学习”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以记忆模仿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与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元认知教学法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成为本次作者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

三、切实把握元认知教学法在《化工技术经济》课程中的实践运用,即明白“怎么做”的问题

(一)结合案例分析学

案例分析是用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生动地、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点,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中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单利与复利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两者公式相近,同学们对两者之间的差别体会不深,而且计息周期对结果的影响也很大。通过举例分析发现,1000元存银行3年,年利率10%,三年后复利的计算结果比单利多31元,差距并不明显。于是再例证解放前地主阶级盘剥贫农高利贷之利滚利政策,也就是我现在所说的复利,贫农张大伯向地主借款3元,被勒索“月三分”利息,张大伯10个月后才还清债务,经计算这笔债务为41.31元,而如果按单利计算,结果为12.00元。不难看出,仅10个月的时间,单利与复利之间的差距之大,认清了地主阶级剥削贫下中农的血泪帐。

(二)课堂讨论互助学

课堂讨论是元教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应结合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围绕国内外的现实问题,给学生布置讨论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逐步深入地进行讨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同学们了解了技术经济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上完第五章关于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以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个人理财来展开讨论,安排1课时时间,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辩论赛分高低风险投资两方,一方为保守理财方式,如存银行收取小额利息,或者近期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理财产品――余额宝、理财通、活期宝等低风险产品;另一方为高风险投资,如投资兼职创业,或炒股等。学生们自愿选择哪一方,一部分学生认为,作为学生,经济还未独立,应适合低风险理财方式;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高风险投资,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创业、炒股等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以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双方各执一词,论据充分,证明学生在课前做了足够的准备。最后低风险投资方获胜,通过这一结果,老师总结,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应考虑自身的条件,权衡利弊,作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适当做一些低风险理财产品,有利于形成节俭的好习惯,利于了解一些财经类知识,然而在进行高风险投资过程中,一旦失败,将超出自身承受范围,不良后果难以估量。且在投资过程中,因高风险,投资者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影响到学习,得不偿失,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进行高风险投资应该慎重。

(三)角色转换体会学

在《化工技术经济》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挑选难度不大的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来讲授,让学生担任教师,登台讲课。化工技术经济课程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内容涉及原理与方法,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因此以课堂讲解为主,后面几章是应用性分析,难度较易,如第七章项目可行性研究,整章内容较多,也比较重要,如果课堂讲解,至少需要4学时,且概念性知识较为枯燥乏味,笔者将这一章内容交给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小节内容,准备好课件,进行课堂讲解,学生们对课堂效果进行评比,得出最佳小组。学生要想讲好课,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内容,查阅大量资料,准备讲稿和课件。这种角色转换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讲和学”的快乐和满足,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材料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气氛也有促进作用。后来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反应,对这次课堂互动课印象深刻,证明此次课堂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永兵,左丹,邹孟言.元认知学习策略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结合探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5,28(3):81-83.

篇5

关键词:公路施工; 平整度; 影响因素; 对策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也迎来了新。公路施工技术的控制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中心环节,只有严把技术关,才能从基础上保证完工后公路的安全运营。本文便是对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内容和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一些对公路施工进行技术控制的建议性措施,以期能够对公路施工技术控制有所裨益。

l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内容

现代公路施丁的地质情况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技术含罱高等特点使得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保障

工程的顺利施工。公路施上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公路施工伞过程的、全方化的管理工作。一般认为,根据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开展的技术活动应该建立以下几种管理制度: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材料验收制度和工程验收制度。

首先要进行图纸的会审。主要审核以下几点内容.a设计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b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c.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强度、稳定性方面有无问题:d结合单位自身条件,看施工装备能否满足设计要求;e.路基、路面、桥梁和涵洞等各种图纸之间是否有矛盾五设计所选用的各种材料能否满足设计需要。其次技术交底制度。通过技术交底,使每一个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明确了所担负的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对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公路施丁技术控制的重要性

高等级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公路施工管理体系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公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重点难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简单说做好施工技术管理丁作就能掌握住工程施工的重心,为下程顺利实施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障。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重点难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牛产率、降低资源消耗,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公路施工的技术控制工作对公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工作就能掌握住工程施工的重心,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最好的服务和保障是施工企业锚硷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关键。

3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原则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总体原则.应本着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全局出发,坚决贯彻国家和地疗有关技术政策弦规,把施工技术工作与经济效益、日常技术管理、生产实践过程紧密联系起来。遵循科学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丁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2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伞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3.3贯彻圈家经济政策。认真贯彻同家经济法律政策.阳家经济政策足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同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严格执行。

3.4协调一致的原则。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在确保下程质罱和施工安伞的前提下。应用科学的汁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实现牛产和消耗协调,允分开发时间、地域、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潜能,在既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又避免频繁调动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配置备类人员的数量。

3.5全员技术标准化意识原则。对质最的认识.有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识过程,工程施工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标准内涵,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策划,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和持续改进标准化工作。在工作积极贯彻落实。

4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措施

本文将从公路施工的不同阶段具体地来分析施工中的技术控制:

4.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控制。

公路施工前的技术控制工作是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准备阶段,是指导后期施工技术控制与施工管理的基础,在具体的过程中,公路施工工艺与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地质勘探情况、工程所在地气候特点等进行。在施工准备阶段,所做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从而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及基本任务是解和分析建没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绢织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T程施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丁程成本。

4.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

在公路施工的技术控制中,着重是对施工过程工艺参数的控制,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的主要内容,其具体的内容包括:按图施工;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3工程试验的管理。

试验工作是高速公路施工中最摹本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关键工作。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试验工作基本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原材料试验。为工程选定合格优质的原材料;提供各种施工配合比,作为施工的依据;进行工程半成品的质量检验;配合技术、质量部门进行检查管理工作。试验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阿题:高速公路的试验工作必须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仪器的精度应符合要求:要注意试验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尊重原始数据,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隋况;要注意收集试验资料,妥善保管。

4.4竣工后的技术控制。

公路竣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存竣工技术总结与技术文件的编

制两方面。工程竣工后公路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试验及相关人员进行预验收,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实验检查,填写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必须符合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合格标准,单项工程必须达到使用条件或满足生产要求.高等级公路竣工技术管理巾的技术总结结技术文件编制上作必须与实际施工记录为基础。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真实的总结.避免扩大成本。同时还要认真核对丁程最,为竣丁结算奠定基础。

5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技术控制工作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剖管理状态下,使得公路施工技术控制工作不能满足施上技术要求,因而加强对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探讨成为刻不容缓的技术问题。在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中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总体上保证施工技术的控制。

6 参考文献

篇6

注重施工技巧从企业生产到园林工程项目的施工,都应严格按照流程来开展工作。同时,在遵守施工流程的前提下,充分重视与把握施工技巧。如在种植一批苗木时,应对施工人员数量、施工先后顺序、资源配置等予以合理的调配。同时应加强各技术管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与交流,以有效防止窝工或成本增加现象的发生。

加强苗木采购的控制苗木栽植工程是园林工程项目的关键性工程。因此,应加强对于苗木的多项考核指标的控制,以确保苗木的质量。园林工程项目所需的苗木种植量非常大,而且品种、规格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对于时间要求也较高。要全部从当地来获取适生、适龄、符合规格的苗木并不现实,因此需要从外地调运来加以补充。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从外地所调运苗木的适应性又很难得到保证,加上长途运输对苗木造成的伤害,造成了苗木质量与成活率的下降。因此,应确立严格的采购渠道,从苗木选择、运输等各个环节设专人负责,层层把关,以确保苗木符合设计施工要求,同时还要杜绝弱苗、病苗等不合格苗木的进入。

加强后期的运营维护在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完成后,还应加强后期的养护与管理,特别是水的管理,在高温少雨季节应合理增加灌溉水量与次数,以满足苗木的正常需求。同时定期进行苗木检查,及时预防与控制苗木病害,以防止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还应建立防护制度,落实防护责任。

强化园林绿化植物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后期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绿化树木管理工作,以提升绿化植被成活率,在为园林营造出立体生动景观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园林绿化项目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肥水管理种植时应根据植物土球大小挖穴,并填充一定厚度的肥沃土层。施肥过程中,应根据树型、树龄等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肥方式。对于观花观果的灌木,应适量增加P、K肥料。此外,还应加强幼树的管理,做好防寒保湿工作,确保树木正常生长。

树型的管理对于绿化树木的树型,应加强艺术设计,做到树型疏密有致、有型有款、重点突出。对于乔木而言,应尽量确保树干笔直挺拔,不应过早拆除种植时的固定栓护杆,以免造成树干的弯曲。在成年大树的管理过程中,应及时锯除不规则的树枝,防止逢雨雪天气造成树枝折断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应尽量确保灌木的整齐有致,可将其修剪成圆球型、扇型、蘑菇型、椎桩等不同的图案,以带给人们良好的视觉效果与舒适的心理感受。在此过程中,还应及时去除乔木与灌木的枯枝落叶,确保树干的笔直干净。

病虫害防治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是乔木、灌木的主要虫害,应选择相应药物科学防治;对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可定期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物预防。除了采取药物防治措施之外,还应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做好清洁工作,必要时应先对树木进行修剪再喷药。2.4花卉合理配置花卉作为园林绿化施工项目必不可少的元素,对提升园林绿化视觉景观效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花卉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立体空间资源的配置,将空间分成上、中、下不同层次,通过对不同色彩、叶形、高度等因素的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完善的立体植被景观群落。同时,还应将绿色植物的色彩季相变化特点融入到园林绿化过程中,体现出季节上的色彩对比,能创设出四季不同的别致园林植被景观。

结语

篇7

关键词:成本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推行工程项目责任制,切实有效的加强成本控制,基于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成本,应主要从劳务与合同控制、施工部署控制、材料控制、施工机械控制、质量与工期、变更与索赔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一、劳务与合同控制

1、一般说来,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0~15%,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城市建设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外来民工,在施工现场中以班组承包的方式居多。由于劳动力来源不同,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各个班组进行筛选,选用技术熟练的班组承包各工种的施工作业。另外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分包队伍。这样能从现场施工作业这第一道环节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价。

2、签订合理可靠的有效合同,确定好各方承担的合同风险。根据规模不同,选择不同的合同类别,防止劳动纠纷发生。

二、施工方案控制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先进、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也会影响工程造价。由于工程开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不论在技术方面或者组织方面,通常都有许多方案供施工人员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其经济效果是不同的。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期、劳动力数量、机械装备程度、材料供应情况、运输条件、地质条件等各项具体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提出改进意见,使方案更趋合理。施工方案应体现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选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如在基础施工阶段,土方机械的合理选用和配合、基坑围护方案、井点设置等都对工程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1、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的采用以简化工序、提高经济效益为原则。在选择施工方法和安排施工流程中,考虑其合理、可行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算。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法,简化工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有效控制了工程项目成本。

2、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严格控制措施费用在确保合同工期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以尽量减少抢进度赶工期而增加的各项措施费。遵循均衡原则安排施工进度,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施工程序排列施工的先后顺序,根据施工情况划分施工阶段,安排流水作业,避免工作过分集中,有目的地削减高峰期工作量,减少临时设施的搭设,避免劳动力、材料、机械耗用量大进大出,保证施工过程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省去一些非必须或可有可无的施工和技术措施。

3、运用价值工程法施工单位项目部应该运用价值工程法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努力找出节约工程投资的潜力,从而达到节约投资,创造更高效益的目的。

三、材料控制 材料费在安装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占预算价值70%左右。因此材料用量、材料价格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只有严格按照清单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由于材料品种和规格多,用量大,所以其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因而,只要能控制好材料费的支出,就掌握了降低成本的主动权。

1、材料用量控制 材料需用量计划的编制应遵循适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原则。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每月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计划的适时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提出和进场要适时。计划的完整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材料品种必须齐全,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质量要求等要明确。计划的准确性是指材料需用量的计算要准确。另外,需用量计划应包括需用量和供应量,合理的按工程实际需用量进行供应,且有序的安排现场材料使用到位,供应及时。为了控制好材料成本,必须按施工进度计划采购材料

2、材料价格控制应依据工程量清单单价,控制主要材料价格。对于主要设备、材料、应统一采购,既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也有利于造价的控制。采购前应掌握材料、设备的报价和用量。采购时要及时认真地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对商品材料的采购应多家比选,对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则应组织专业招标,在质量、服务、价格方面反复比较,从中选优;材料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要有严格的验收制度,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签收,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拒签。

3、材料使用控制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安排用料,并对材料使用量上进行监督,防止浪费,合理使用资源。限额领料制度可采用定额控制和指标控制。定额控制指对于有消耗量定额的材料,以消耗量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指标控制指对于没有消耗量定额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另外,准确做好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检查和投料计量检查。计量器具要定期检验,校正,计量方法必须全面、准确。四、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合理安排工程工期工期、质量和造价是工程建设的三大控制目标。对于一个工程,实施了严格的施工管理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工程质量要求已达到规范要求,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更多的资金投入,对提高质量的用途也不会很大。因此,在质量与造价的关系中,既不是造价越高,质量越好,也不是造价越低,质量越差,而是应严格按照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高于或低于规范要求都将导致工程成本变化。

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内涵特点原则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日益明显,各地区公路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流的技术决定一流的质量,而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对于技术和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只有认真落实相关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1、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就是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一般指与技术保障、技术数据、技术文件有关的管理活动,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项工作。

2、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

(1)技术管理的系统性

公路合同要求采用项目法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应是集人、材、物为一体的实体项目部。然而在实施中为了便于管理,施工企业结合工程的实际分布情况均设置作业分部或工区,负责相应区段内的工程内容,并且公路工程大都具有地质或地形复杂,技术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因此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一盘棋”,重大的技术方案的制定,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施工技术总结和竣工文件的编制必须由项目部统一策划、布署,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和技术方案的制定等所有程序审批必须由项目部完成。技术管理具有点多面广,材料繁杂等特点,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系统管理尤为重要。

(2)技术管理的及时性

施工现场的突发事件在施工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地质多变,结构复杂的工程。因此,技术管理对施工中突发事件必须反应敏捷,处理及时准确; 对施工现场出现的施工隐患也必须周密思考、及时解决; 对安全隐患的技术处理更要及时、准确,才能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技术管理具有及时性。

(3)技术管理受合同管理的指导和制约

合同文件是合同管理的基础,是制约甲、乙双方行为的准则,是甲、乙双方联系的纽带,准确、系统理解合同文件是对每一位参建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直接体现管理者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合同管理对施工技术管理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制约性。如何结合工程特点利用合同赋予承包人的权利,避免潜在亏损,这就需要研究和分析合同,通过有效合同程序,挽回损失,为企业创效益。

二、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原则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总体原则,应本着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从全局出发,坚决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政策、法规,把施工技术工作与经济效益、日常技术管理、生产实践过程紧密联系起来。遵循科学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

1、协调一致原则

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实现生产和消耗协调,充分开发时间、地域、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潜能,在既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又避免频繁调动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配置各类人员的数量。对于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周转件消耗材料等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极尽可能使其重复使用,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造成威胁,要把企业当前利益与国家的长远利益相结合,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3、严格贯彻国家的经济法律法规原则

国家经济法规是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施工企业必须不折不扣的践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约土地、保护农田;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都要严格遵守。

4、全员技术标准化意识原则

对质量的认识,有— 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认识过程,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标准内涵,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策划,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考核和持续改进标准化工作。

5、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四新”技术是指:经过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鉴定或评估,准备在建设工程中推广应用,且已经制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但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提高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

1、提高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在施工准备阶段, 所做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从而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进行,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任务是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而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施工的基本技术条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然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

2、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组织编制企业生产、技术、设备、安全、环保、质量、计量等管理制度。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生产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负责对外技术交流,收集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信息供领导参考决策。建立以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为首的,自上而下实行技术业务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一个系统, 并根据需要设立各级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 各级职能机构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并建立各级责任制,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只有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才能把整个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在施工过程中, 对于那些隐蔽工程,每次都在下一工序开工前,由技术员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了检查、验收,最后得到确认。

3、技术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与革新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应经常走出去进行学习交流, 在借鉴其他先进技术和有效管理经验基础上, 结合本身需求和实际情况, 不断推广实践和学习吸收。施工技术组织实施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实行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 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图纸会审要求要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目的是使全体参与职工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合理节约施工资源,降低施工直接成本;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变更管理, 争取最大工程施工效益。技术革新主要是对陈旧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进行改革或优化、对施工设备和工具进行改进提高效率、对原材料方面进行改进降低消耗或综合利用、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完善施工实用技术等, 对于重大技术改造方案和新技术应用方案应作为重大课题系统地进行研究论证, 最终企业通过技术组织实施和施工技术革新,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4、提高工程测量管理

高速公路从工程开工前交接桩开始, 经过工程的各个阶段,直至工程竣工测量,都需要有全面、细致、精确的测量工作做保证。为完成测量工作,应建立测量管理组织,配备有相当经验的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能力有上岗证的测量工人,设置相应等级并经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各级测量组织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测量工作。对测量仪器的的管理要根据工程内容配备数量、精度上符合要求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应对测量仪器定期进行检验、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导线点、水准点等测量标志是放线定位的依据,也是施工的保证,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加强保护测量标志的意识。

5、有效完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理的主要内容。作为项口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的预目标,必须加强施这一过程的技术管理,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搞好图纸会审,坚持按图施上。第二,编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第三,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实施。第四,及时检查施工进度和计划执行情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第五,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第六,做好施工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确保与施工进度同步。

总之,对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生命线。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工序正常进行,促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进而保证工程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能力。管理是永恒的话题,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构建现代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J].交通资讯,2008.12.

篇9

关键词:ERP系统 石油化工 成本管理

ERP系统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一、石油化工企业ERP系统应用背景

(一)赢得市场竞争

我国石油化工市场需求增长强劲,装置产能持续扩张。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同类企业建设快速增加,到2014年世界500强前10位有5家是石油化工企业。随着国内外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网络建设加快、加入WTO后投资便利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在生产技术工艺几近趋同的情况下,价格战日趋激烈,成本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不断挖掘成本潜力,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改进传统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存在数据滞后、效率低下、控制单一等诸多弊端,对短期内的成本变化缺乏敏感性。随着市场竞争对低成本战略要求的提高,成本控制向精细化、深层次发展,传统成本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精细化、高效盈利的需要。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施低成本战略。

(三)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旨在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以成本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目前,很多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已采用ERP系统管理,通过过年实践应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进而提升竞争力。

二、ERP系统在降低成本方面主要作用

(一)决策环节

1.高效整合信息

通过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收集渠道,及时收集原油期货、化工原辅料、各类产品、相关经济政策等信息;销售环节、生产环节与用户加强沟通,获取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信息;技术层面则紧密结合市场情况,通过产销研机制建立,获取产品改进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各环节、各层面将基础数据录入决策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归类,作为企业决策的参考。

2.规范成本核算流程

一是数据采集。将成本项目进行分类,确定数据源和数据采集点,尽最大可能通过自动采集方式,按照规定编码原则录入ERP系统,满足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需要。二是数据审核。财务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要联合对ERP系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保障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性。三是数据运算。通过系统对各类成本数据进行运算,编制相应的分析图表。四是数据分析,这也最关键流程。从石油化工企业角度出发,主要分三个级别对成本项目进行分析,公司级主要有成本结构、产品品种、原辅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等项目;生产装置级主要有包装物、辅助材料、修理费、物料消耗等项目;班组级主要有装置产量、物料消耗、能源动力等项目。每级成本分析对应不同的成本中心和控制项目,按照实时数据,找出成本项目异常变动点,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加强对历史累计数据和预算数据作为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衡量本期的成本管理水平,查找差距,挖掘潜力,及时调整管理方法。

(二)采购环节

1.规范运作,控制采购行为

建立规范的采购流程,把分解后的环节固化在采购控制模块中,实现采购与询比价监督、采购与付款相分离的严格管控,彻底杜绝传统采购管理中物资采购自主决策等现象。具体由物资采购员作采购申请,管理层审批采购计划,初步确定采购数量和单价等;之后按照制定的采购流程进行运作,如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实现每个环节都有审批、都有痕迹。同时,纪律检查部门加强采购效能监察工作。物资采购信息数据维护也是重要环节,要及时将采购物资的名称、单价、供应商、采购员、库址等录入ERP系统,建立大数据库,以便维护回顾。

2.经济订购,减少采购支出

对于原辅料、包装物、备品备件等物资,ERP系统通过统计运算,计算出满足计划生产所需各时段物料需求量,再与实际调整情况结合,预设定好订购点、经济订购量及安全存量等数据,录入ERP系统中。如当某物料总库存量加上在途量小于订购量时,ERP系统自动生成并发出数量为经济订购量采购申请,提醒物资采购人员及时根据库存情况,结合采购物资订单、供应商情况做好补量测算,做出合理处置,避免装置非计划停车和采购过剩的现象,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3.改善管理,降低人力投入

依托ERP管理整合物料业务流程,实现全流程系统操作,把纸质票据传递变为信息流传递,手工处理变为系统自动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物料领用过程中生产车间根据ERP库存管理模块提供的物料库存状况查询功能,可以快速、及时地在线了解物料的库存状况,结合产品生产需求下达生产领料单,实现省时、快捷、准确领料。盘库过程中所有物料均在系统内有固定编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库区、库位等,通过ERP系统进行物料库存盘点,核对库存账实差异,确保物料账物相符。同时,提高物资存储精度,分类管理各类物资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失效期、最长存储期等科目,提供超储、短缺、积压、失效告警等功能,进一步减少认为频繁统计等重复工作,提升物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三)生产环节

1.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ERP系统把涉及生产效率的产量、开工率、投入产出等指标进行采集分析,动态监控。ERP系统根据生产出产品自动生成数字条码信息,记录产品原料、生产工艺、物化性质、质量状况等内容,作为销售环节的基础信息;装置启停机、负荷变化都通过SMES系统实时采集录入,经过系统统计计算,与前期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差异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使装置实时可控。装置原辅材料投入,以及各阶段的半成品、产成品、残次料等数据信息都纳入系统,结合能耗物耗分析,不断优化装置运行,在生产各环节降低成本。

2.改进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优质率,少出残次品,是降低制造成本的重要方面。在物资进场时,对原辅料、包装物、备品备件等各项关键控制指标进行严格检验,发现异常立即退货换货,保证物资质量;检验环节对半成品、产成品进行各性能指标检测,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同时做好产品仓储环节抽检,准确掌握产品状态。在此基础上,系统对质量信息统计、分析,提供质量分析报告,找出生产制造的异常,降低不合格率,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3.控制装置能耗

水、电、蒸汽公用工程等能耗成本占成品吨成本较大比重,是降低产制造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完善关键生产设备计量设备基础上,通过现场SMES系统自动采集到的数据录入ERP系统,指导节能降耗工作。针对外网电价“峰谷”差异,控制倒电负荷,加大谷时倒电量,在ERP中设定监控程序,节约倒电成本。针对技术管理部门在能源管理模块中发现水消耗数据异常现象,立即进行排查,及时堵塞了地下水管渗漏的隐患。根据系统单位能耗情况,装置维修时,将一些大功率设备及时停止,开机前在最合理的时间进行加热等,有效地降低能耗。优化装置蒸汽利用,完善各等级蒸汽输送、使用措施,充分利用低温热,减少热损失。

4.减少设备故障

针对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维修费高的现象,利用ERP建立设备故障专家诊断系统。将平时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现象、处理措施、使用备件、处理人等信息都汇总到ERP中,形成专家数据库。维护人员可按照不同时间段对故障部位、故障原因、维修方法进行检索,为故障处理提供预案。同时,系统自动统计汇总各部分设备的损坏次数、维修时间、损坏备件的种类等数据,自动形成相关的设备保养计划、检修计划,实现设备主动维修、精确保养,减少设备事故,降低维护费用。

(四)物流环节

1.提高库存周转率

依托库存定额管理模块,实现库存管理控制信息化。根据模块内的历史数据和当前存货信息,科学合理制定物资储备定额,设置上限和下限,作为存货控制标准。当库存超过储备定额上限或者下限时,系统自动报警,提醒把握采购和销售时机,减少库存积压和滞留,降低库存持有成本和资金占用,提高存货周转率。

2.缩短产品发货时间

销售环节在ERP系统可实现接到客户订单时可在线实时查阅产品库存是否足够等情况,针对库存不足的订单,系统可将需要生产的产品信息自动转入生产管理模块;对库存充足的订单,系统将按照指令自动生成产品调拨单至物流部门,物流部门根据调拨单进行产品理货、发货工作,同时在系统内直接打印标有客户编号的产品发货单和出库码单,便于客户对账。

(五)管理环节

1.优化机构流程,提升ERP运转效率

为满足ERP管理简单高效的特点,进行组织机构改革,变多部门、多层级的机构设置为扁平化组织架构,公司实现一级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按照业务运转的需要,重新优化各类流程,并固化到ERP中,分模块、分层级、分职能,梳理各类业务主流程、子流程,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岗位职责,用规范的流程控制采购、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降低成本。

2.完善制度体系,加强ERP精细维护

每天ERP系统需要录入多条数据和信息,信息录入规范准确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为此,要建立相应制度体系,对ERP管理系统各模块的采集、录入、维护等建立标准化的操作规则,杜绝数据漏采、错采、漏录、错录以及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系统故障。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不按标准规程操作的行为进行严考核。

3.创新“三基”管理,增强ERP配套设施

为使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与ERP相配套,提升整体管理层次,持续强化“三基”管理水平。一是实施看板管理,在生产现场设立管理看板,把每天的工作计划、指令、状况、问题解决、事件进度等过程要素体现在看板上,实现制度上墙,促进现场管理有序进行。二是实行辅助业务社会化外包。打破石油化工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馍式,将产品运输、产品包装及装卸外包,有效节约企业管理资源,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三是推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强化培训、考核,达到现场规整有序,设备保养、定置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四是定期盘查库存状况,看是否有滞存物资;定期清理制度文件,开展“我为制度做诊断活动”;通过不断照镜子,讲一步挖掘了资源潜力,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结语

通过ERP系统,进一步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集成,把人力资源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财务运行、成本分析等全部纳入进来,使成本制度信息化,决策信息及时化,成本管控透明化,生产经营精细化,成本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刘芳.ERP系统在化工企业中的实施及效益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299-300.

[2]方志军.成本效益分析法在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10,(16):30-33.

[3]邝健斌.石油化工行业的成本管理[J].辽宁化工,2006,35(7):432-434.

[4]薛青利.石油化工装置单位加工成本预测、检验与控制[J].化工技术经济,2001,(3):29-32.

篇10

关键词: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管理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按其工作的性质不同,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管理、物质设备管理、财务计划管理、和安全保卫管理等。

施工技术管理的含义是指施工企业对施工中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施工项目控制目标的必要手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

(1)信息系统与科技情报,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培训等技术开发活动。显然,施工技术管理的这种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与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地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2)技术交底,提供施工规范和工艺规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计算和分配工作量,控制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

一、施工技术管理基本原则

1、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多方案比较。

2、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公路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机具设备安全施工等具体技术要求进行管理,对采用的新技术应经过实验。

3、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工程特点、进度、要求,根据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施工力量并制定施工方案,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保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节奏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使用。为此,要抓好以下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从上到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系统。要制定明确的总工程师职责、主任工程师职责、专职工程师职责、技术负责人职责,使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做到明职、明责。

2、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具有多变和内容繁杂等特点,因而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把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技术活动无论在室内或作业现场,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严格的检查制度,从而保证技术工作有条理、有目的开展。

2.1 建立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

图纸会审是为了避免图纸本身的错误导致施工的严重后果。要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变更内容,召集有关部门在技术上、经济上、质量上和使用功能上充分研究、协商,各方意见统一后以文字记录下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作为施工依据。会审图纸的内容如下。

(1)合法性。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

(2)整体性。审查图纸及设计说明是否完整、齐全、清楚,图中尺寸、坐标、标高、轴线等是否准确;一套图纸前后是否一致;互相联系的各套图纸设计是否有矛盾;同一设计中的地上、地下部分是否吻合。

(3)主结构、主部位。审查主要结构的设计在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有无问题,主要部位在结构构成设计中是否合理。

(4)施工技术装备。审查施工技术装备条件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能否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

(5)设计选用材料。审查设计选用的材料与采购供应的材料在品种、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方面是否相符。

(6)疑问解释。将对设计图的疑问提请设计单位解释。

(7)合理化建议。收集有关各方对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2.2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

通过技术交底,可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明确施工任务及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程施工。作业技术人员向工人交底的内容包括:图纸交底、工艺交底、材料交底、规范、标准交底、措施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

2.3 建立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质量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以外,还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中间验收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3、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是组织现代化施工的重要技术保证,分为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企业标准3个等级。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是:

(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熟悉、掌握有关标准与规程;

(2)加强技术监督与检查;

(3)分解技术标准和规程,使其具体化。

4、建立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资料,是在公路项目施工、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4.1 为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

(1)材料检验资料。所用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

(2)材料使用资料。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查和试验数据。

(3)地基、隐蔽工程资料。地基处理和隐蔽工程施工记录。

(4)各项质量资料。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表。

(5)非正常情况资料。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6)补救施工资料。对质量事故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证明文件。

4.2 为施工企业管理需要保存技术资料

(1)施工组织设计、各种定额执行情况。

(2)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3)施工总结材料。

(4)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5)技术管理工作总结等。

5、建立信息收集和科技研究制度

科技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道等。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收集,建立信息系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现场交流等活动。

三、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就是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现场技术管理是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1)图纸会审。坚持图纸会审制度,按图施工。(2)优化方案。修正并优化施工方案,包括技术组织、节约成本措施、合理化建议等。(3)贯彻规程。坚决执行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4)严格检查制度。严格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的检查,根据实际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资源使用计划。(5)做好记录。实事求是的做好施工检查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6)资料收集整理。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

(1)实验检查:组织试验人员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全面实验检查。

(2)预验收:组织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

(3)总结:完成交工报告和技术总结。交工技术资料一是指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审查、整理、检查有无差错,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达标竣工资料;二是按竣工图如实绘制。

(4)交工: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办理竣工验收相关交工技术文件归档;作业层和项目经理部必须在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将交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送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查并与业主办理手续。

五、结语

技术文件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对象,是企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所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将技术管理活动与施工具体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施工生产和科技研究的需要,使项目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实现施工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