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掌握的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应掌握的文学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篇1

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封神榜》、《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要善于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利用工具书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例如不会的字词,不懂的生活常识用语等。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使他们的思考问题能力与判断力得到发展,同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再不会因为区区二三百字的阅读小短文而皱眉头,挠笔头,咬笔头了。我们也在教学阅读中不会因提中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老虎吃天,无处着手,总不见大的效果。同时学生由于在阅读活动中积累了足量的文学素材,在作文时也不会没头没尾,流水帐,错字错词乱句子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去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接触一定量的课外有益读物,归根结底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哪我们如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第一、教师本身要的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事件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2)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程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程指出语文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3)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关于正确的态度,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包含: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包括口头和书面)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童话时,我总是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文中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在小学课堂中,所有的阅读课文应自始自终都贯穿朗读,在朗读中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于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是多读几遍,甚至要让学生能够背诵出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能够快速地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仅增强了朗读的训练,也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篇3

一、认字释义的语文教育思想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关键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认字,并在识字中学习典故与字义,丰富自己的语文字词积累,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字词的情景运用。特别是学生在背诵《三字经》时,在背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与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条件下,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再提高学习能力的条件下掌握字词,并在故事与典故中理解字词意义,并能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其义就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而在我们生活中的启示就是: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之路,就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玉需要雕琢。人需要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二、文明礼仪的语文教育思想

《三字经》中讲:“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益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更应该融入这一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务必从学生的德育着手,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而《中小学生守则》中也明确指出:“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由此可见,这些文明礼仪教育思想不仅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必须,并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传承文化的语文教育思想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兴趣;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自己毫无理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为研究自己所爱。阅读兴趣同样也是如此,从小培养,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监督和管教。下面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进行探究。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据调查,我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人均纸质阅读量才达4.8左右,同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阅读兴趣的缺乏,年龄小的时候爱玩,不在乎读书的多少,领悟到读书少见识短浅的道理后想弥补这一缺点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却发现已经抽不开时间。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容忽视的。

1.阅读兴趣可以提高阅读质量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那其中真正的知识是不容易被领悟的,如果学生自身具有阅读兴趣,在课程还没教之前他们自然会对后面的内容有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再加上老师对课文的讲读,大大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理解和记忆的同时学习更加有效的阅读方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幅度提升,和老师的配合也会更加密切和顺畅。

2.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考试中,阅读都是重要的一部分,到了高年级,文言文的掌握也变成了要考查的对象。具有阅读兴趣,学生便会自觉接触相关的阅读材料,不管是课内知识还是课外知识,都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阅读兴趣扩展知识覆盖

学校的学习深度和宽度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浅,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所以教学内容必须是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就导致学生缺乏其他方面知识的培养,有的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加深知识的探究,但因为没有动力而错过了大好时机。如果此时能有兴趣作为指导,增加额外的阅读,毫无疑问,获得的知识肯定比其他人要多出很多,也许这种优势一时半会体现不出来,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十分收益。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探究

好的习惯是不难养成的,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是行为习惯建立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好奇心和信心探索未知事物,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胆子大、好奇心强。教师应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让学生逐渐提高兴趣,注意进度,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反感的心理。首先,知识的难易程度应呈阶梯状,由易到难的进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轻易丢失。其次,循循善诱。例如,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为主,遇到简单的课文,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拼音和之前学过的字先阅读一遍,然后用简单的句子去表述。最后,对表现好或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阅读兴趣,同时激励了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好的阅读氛围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喜好等,可以根据@些特点给他们推荐相符的书籍,在课堂中融入学生喜欢的内容。二是通过布置教学环境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教室的角落放一些课外读物或者经典书籍,让学生在闲暇时有书可读。另外,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入课堂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对有争议的话题,组织学生演讲或辩论,遇到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举行知识竞赛,在这样的氛围下,想不去喜欢阅读恐怕都困难。

3.给学生预留充分的阅读空间和时间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如果学生有大量的任务要完成,哪里有闲情逸致坐下来读书。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阅读机会,增加阅读方式,例如,除了单一的朗读外,可以模拟课文中的有关情节,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排练情景剧。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学生阅读的兴趣自然被激发。

总之,阅读在任何学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科学论证的真理都可以从中获得。这就对学校和教学内容有着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建立,其中的藏书量,在了解学生阅读喜好的基础上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骆秀娟.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86):31.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解读为:在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转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模式,才能适应教育和时代的发展。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病

(1)从教学方式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机械枯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简单甚至粗暴,无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从教学内容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理解;注重语文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应试的内容,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

(3)从教学效果来说,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进取性,容易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理解能力不够,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变得困难。

二、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

1.模式一:主动转变角色

教师要主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由传统教学过程中拥有绝对权利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那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新知、思考问题、获取答案。教师在自身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去学习探究,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另外,教学的目标也要转变,由传统的“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为主”转变为“既要掌握语文的基本常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和语文素养”。

2.模式二: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文学美感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抹杀了这种美感,让本身充满艺术味道的科目变成了学生的负担。我们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必须通过语文本身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艺术美感。教师要通过自身深厚的文学底蕴,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让他们逐渐意会到其中的韵味。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进行创新和尝试,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我们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讨论《掩耳盗铃》的寓意;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析《将相和》里廉颇的人物性格。总之,一切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

3.模式三:尝试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技术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直观、具象化的东西,如果我们将语文课堂搬到电教室,通过声光影的多媒体教学,以视频的形式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投影的形式梳理知识要点、以动画的形式揭示人物性格……我们就一定能将原本平面的语文课变得立体起来,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轻松地吸收和消化所学内容。

4.模式四:注重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具体实践中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绝不能忽略了课外的实践。课外实践的本质就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能将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如:当学生学了《火烧云》后,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去观察美丽的云彩,通过实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三、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内容展开。教师要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探索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新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篇6

一、前言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全面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不断的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思路与相应的对策,因此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想要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内容,小学云纹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生应该背诵的古诗文有160首,通过背诵的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悠久历史以及相关的历史常识,便于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文中的美感和意境。因此,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制定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楚的明白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教什么”,避免在古诗文教学中出现随意性、盲目性的教学,而是应该在古诗文教学之前认真的备课,也可以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古诗文中描述的画面,画一幅想象中的画,然后在课堂中挂在黑板上,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到古诗文中描述的画面或者人物形象,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画面中描述的是什么季节?”、“诗人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很容易将学生引入到古诗文的意境中,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相应的教学,然后积极的备课,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掌握古诗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诗情画意都浓缩在简短的文字中,既能够传情,又能够言志,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的了解古诗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古诗文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例如,古代诗人们许多都是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以诗文言志,但是诗人的“志”又受到时代以及地位的约束,许多诗人都选择借物喻志或者以形象表达感情的手法,通过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典故,例如,《军行》中“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诗文中讲述的是将军刚刚跨上战马战斗就结束了,学生们很容易能够想象到“战斗一会就结束了”,从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月色寒”让学生在体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后,边疆战士以及古战场的荒凉,当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能够准确的了解诗人想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志向。此外,还有许多古诗文是“送别”题材的,例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阐述了李白对汪伦的浓厚深情以及依依不舍的惆怅情绪。

(3)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文中的文字形象。古诗文的文字都是精简的,每一个字都是诗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的,并且每一个字都有自己深刻的含义,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文主要表达的是一个“愁”字,诗文以“西沉的残月,凄厉的鸦啼,寒冷的秋霜,孤独的江枫,凄冷的古寺”营造了一种残寂、凄清的场景,当寒山寺的钟声敲响之后,诗人的愁情与钟声融合为一体,诗人绵绵的愁思以声色俱全的方式表达的淋漓尽致,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该古诗时,应该以“月、鸟、霜、船、江枫、渔火”等字为重点,将学生从字面上引导至诗文的意境中。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是该诗句中的点睛之笔,在全诗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江南美景,让人们耳目一新,在充满生机的美景面前,为诗人去除了烦恼,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一个点睛之笔的字能够为读者描绘出一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意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文中的文字形象,通过点睛之笔的文字将学生引入到诗文的意境,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准确的了解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有时只能通过背诵来增强记忆,但是机械性、长期性的背诵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古诗文,例如,教师可以举办背诵古诗文大赛、五分钟古诗文朗诵、古诗文专题辩论会、古诗文故事会、定期办黑板报等方式,以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书写;复习

一、重视阅读,营造书香环境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有文学性的、常识性的、说理性的、科普性的等等,学生读好这些文章在整个小学阶段至关重要。要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在校在家经常阅读的习惯,保证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要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阅读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利用展窗开设有读书交流园地。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要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安心读书。

二、重视习惯,书写不能马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非常重要,老师应该采用“悟—范—练—评—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观念。悟—学生自悟范字,抓特点,找规律,记字形于心;范—示范书写,这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练—练习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严格要求坐姿、握姿正确,培养良好习惯;评—评议作业,教师可采用点面评议,学生也可交流写字作业互评,这样人人动脑,互相帮助;结—简要小结,教师对写字情况加以小结,提示写字规律,巩固所学写字知识。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系统,课堂上既有学生的独立领悟、练写,也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广泛的、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学生的书写能力正是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得到提高。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有些小学生存在坐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字体歪斜、不工整、字迹潦草,缺乏书写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等问题。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增强书写的自信心。由于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往往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句勉励的话语都会影响他们一生。因此,要辩证地对待学生书写的问题和不足,正面地、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点评、打分的时候尽量放宽尺度,逐渐增强小学生书写的自信心,养成喜爱书写的习惯。

三、重视复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是必要的。这里的学主要指: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结构。这个梳理过程可以是单元整理,也可以是阶段性的整理,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旧知有个系统的认识,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这里的思主要指学生的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都会经历成功和失败。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我们都要让学生学会反思,从中学习到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从而为顺利的解题做好准备。教师应该针对各学习环节的不同特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形式上要尽量做到游戏式、趣味化,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自己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不懂就问,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善于学习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内囚,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优化学生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勤思。“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篇8

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65—01

优质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深化和形成,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个别教师以为,多布置家庭作业教学质量就会提高。所以,这些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常常重视数量轻视质量,致使学生课业负担重。面对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望而生畏,草草了事,难以达到预定效果。

2.形式单调缺乏创新。目前,个别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做《配套练习》,学生在做作业时只是机械地完成,写作业的兴趣不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3.布置作业不顾学生实际。个别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程度,一律布置同样的作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还有些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盲目攀高,致使一些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难以适应,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的对策

1.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流程。(1)明晰作业布置意图。小学语文教师要明晰作业设计的目的、要求和作业设计的特色等,确定作业的内容指向。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宽泛,语文作业的内容指向一般有知识内容指向、技能训练指向和过程体验指向等,作业设计的内容指向往往不是单一的,通常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侧重。(2)评价作业设计。教师对已经设计好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主要有设计意图是否明确,作业的有效度如何,作业的难易度等。由此可见,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的能力素养在不同方面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布置作业的层次性。(1)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量增减的依据应该是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的要求。对于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布置或不布置作业,切忌重复布置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认真和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鼓励他们发展其他爱好。对于学习能力弱、学习态度不认真和掌握知识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作业量。(2)作业难度的分层。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提供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学生可选做较难的作业,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做较简单的作业。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的作业。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学科整合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目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紧密结合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强化渗透,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更需要重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性,发现其中的相通点,推动英语教学实践的进行。

1 小W英语绘本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语文与英语是所有学科中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语言类学科,均从学生学习的听说读写环节出发,并以强化交流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方法及途径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小学英语教学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学习环境,因此在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结合中必须察觉到语言环境协调度稍差的问题,更要从细节中寻求语言运用知识间的正迁移关系,才能强化英语学习与应用的能力。与语文中的诗歌教学相仿,英语的语言组织也可以利用韵律诗的结构进行改编,掌握英语句型与句意。比如在英语绘本中就有很多朗朗上口,且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诗:Look at the tree,look at the tree.What can you see up in the tree?Red kites,orange kites,green kite,blue.So many kites,for me and you.教师在进行整合引导时,要求学生将其中代表颜色的词语标出,并反复进行朗读,感受其押韵韵味,并深究结尾单词字母的“e”发音,这与语文韵律诗的学习步骤相似。随后,学生再反复朗读,并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根据自身喜好将其改编为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韵律诗,如结合教学环境,将tree转变为book、desk和seat,再将kites转变为pencil、dog、bird等,巩固学生的单词运用基础,并投身于自己所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激发环境的感受力与创新力,最终确保自身的英语词句运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数学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处处存在,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融入不仅仅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而将数学学科与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进行整合,需要一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教师可以将英语中的数字学习融入到数学游戏的开展当中,由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并借助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Where’s the cat内容时,教师首先教授学生英语数字的阅读与应用,形成初步的认识,随后紧密结合英语绘本内容,如以其中猫的图片为准,让学生与绘本中的Damming、Amy一同去寻找图片中出现的cat,随后教师进行提问“How many blue cats?”等,在课堂的教学氛围得以调动以后,教师再融入数学游戏,示范性回答提问:“Let’s count,three yellow cats and four blue cats,five black cats…”,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cat的寻找和问题的回答中,将英语的内容与数学数字游戏结合,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而这个过程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3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音乐的学习及播放在学生的听觉感受上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而小学英语绘本的学习与音乐学科的结合点在于英文歌曲的歌词上,很好地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强化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在英语歌曲中有很多优美、耳熟能详的旋律,其对应的英语歌词也较为简单,符合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与标准,教师积极将音乐引入到英语的教学中,更能实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在学习This is my head时,学生从中需要掌握mouth、ear、face、eye、head等有关人体五官的词汇,其中如nose and mouse在发音上有相似之处,那么将这些融入于音乐的歌唱中则有很好地串联旋律的效果。于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heads,shoulders的音乐歌曲,通过Flash等动态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及优美的旋律中一边欣赏,一边学习,练习发音及歌词中句型的搭配和应用。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唱歌,并做到歌词中出现一个部位,学生就在动作上指出来加以配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不但有效地学习了英语单词及相关句型的应用,同时对英语语调的掌握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总之,与音乐学科的结合中,教师要尽量在音乐选择时紧密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才能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高效学习英语的目的。

4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与德育学科的整合

当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及成绩的提升上,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而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都具备了德育教育的本质,强化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培养与渗透,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在英语当中,语言是基本的载体,而在德育教育方面,语言却是重要的手段。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英语的单词、句型、语法等基础性知识,还应结合绘本内容为学生传达一些有关西方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视野,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传授相关的人际交往语言时,如“What’s your name?”可以转化为“May I konw your name?”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礼貌气质,另外如“No smoking”等公共场所标识的词汇时,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心。总之,将德育学科的知识渗透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活动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生活常识掌握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独立发展的,它与众多学科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通性,紧密将其结合、渗透和运用,才能在跨学科的教学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确保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学好英语知识,感受英语课堂学习的趣味。

参考文献:

[1]马加华.探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学科整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1).

[2]何克抗.对语文、英语学科新旧课标的学习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篇10

摘要:目的:了解各专业大学生性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差异,探索社区护士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式现场调查方式,双盲统计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结果:医学生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略好于理科和文科学生。医学生的性知识测试水平为56.67±14.36,理科生为38. 70±18.09,文科生为32.59±19.23,医学生的不及格率为67.15%,理科生为90.69%,文科生为93.85%。结论:大学生掌握的性知识极为贫乏,我国目前的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社区护理人员应及时地参与到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工作中来。

关键词:大学生;性知识;

性健康教育大学生正值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成熟时期,大学生掌握的性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选择。虽然,目前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渠道和信息比较多,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了解大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可为今后学校和有关部门开设性知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的宣传教育,我们于2004年10月对某综合大学的6个不同专业的大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性知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问卷

共设计25个调查题目,包括性解剖、性生理、性常识、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常识等方面,每题4分。30分以下为性知识贫乏,30~60分为性知识欠缺,60~80分为掌握一定的性知识,80分以上为掌握足够的性知识。

12调查对象

选择某校艺术、理科、文学、医学、外语和农学6个专业的在校大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表750份,收回742份,其中资料齐全的问卷66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9%和88.8%。男女之比1:1.23,平均年龄19.6岁。其中艺术专业105人,理科94人,文学135人,医学137人,外语85人,农学110人。

13调查方法

调查员在调查前进行统一的培训。采取封闭式答卷方法,不填写姓名,要求当场交卷。

14数据处理

调查资料及原始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

2结果

21总体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各专业大学生所掌握的性知识偏低,平均得分仅38.33±20.36分,得分最高的医学专业学生也仅为56.67±14.36分,见表1。表1大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表2男、女大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分析3在各专业之间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5。各专业学生性知识掌握程度见表4 ~ 11表4不同专业大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差分析表6医学院性知识分数分布统计表7物理学院性知识分数分布统计表8外语学院性知识分数分布统计表9农学院性知识分数分布统计

3讨论

31我国性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在校学生的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受调查者均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平均得分仅38.33±20.36,性知识欠缺为普遍现象。从专业角度分析,医学生的性知识得分最高,但也仅为56.67±14.36,及格率仅为32.84%,男生中性知识贫乏者达13.51%。得分最低的是艺术系学生,仅28.57±17.31,性知识贫乏者占60%,其中女生达71.01%。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性教育质量不高,大学生所掌握的性知识,与所学专业有关,并非来自大学阶段的性教育。

继1988年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后,1992年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和国家教委学校体育卫生司印发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中,将青春期教育内容融入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之中[1],1993年国家教委又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基本要求》的文件[2]。至此,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在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在校学生都必须接受必要的性健康教育。但现实是,在小学阶段因学生家长的阻碍,开展性教育的阻力较大,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门对性健康教育也不重视,学校并没有认真对待性健康教育课。中学阶段由于存在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多将性健康教育课作机动处理,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学生在教育者及家长的双重影响下,自然对性健康教育课不重视,即便想学也不好意思提出要求。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将性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当大学生遇到相关的性问题时,就只有在网络上、杂志中寻找答案。众所周知,网络及一些非专业杂志中介绍的性知识,存在着非科学性的内容较多,对没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分辨能力较差,形成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性常识和性观念,可能会贻害终身。

造成我国目前性教育落后现状的主要原因在教育部门,其中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而后者应负的责任更大。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今天,性教育课程没有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性教育课程往往排在综合教育的末席,一有特殊情况,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性教育课程。尤其是评价一名学生、一个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仍是分数和升学率,而非综合素质,在此大环境下,学校对性教育的不重视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目前我国师范教育并未将性教育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师范生自己的性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使中小学缺乏进行性教育所必须的师资。而性教育的不受重视、不被理解,也使承担性教育的教师有畏难情绪或对性教育课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开展性教育的另一阻力还来自家长,小学阶段开展性教育,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宜过早了解性;中学阶段开展性教育,家长又怕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或怕导致孩子的早恋。由此可见,造成目前大学生性知识贫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方面的综合原因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32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性教育是终身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虽然国外发达国家的早期性教育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3]。但我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封建思想浓重,传统认识深厚,人们普遍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而性教育会引诱青少年过早地关注性问题。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作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是最佳时机。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当务之急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性教育活动,以弥补早期性教育的不足和欠缺。小学阶段开展性教育应该是最佳时机,此时的学生学习负担不重,对学校和学生都不存在升学的压力,而且正值发育前期,适当的性教育使孩子能正确坦然地面对将遇到的性发育问题。但来自家长的阻力会很大,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中学阶段因为要面临中考和高考的竞争,开展性教育的阻力会更大,学生、家长及学校都不会对性教育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大学阶段是我国大众教育的最后一站,大学生具备了接受性教育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准备,也具备学习性知识的宽松环境,如学生的学习负担不重、求知欲望增强、求知领域拓宽,家长也不再是性教育的阻力,大学拥有开展性教育所必需的条件和师资,尤其是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性问题,开展性教育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33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建议

学校要成为性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对学生开展性教育责无旁贷。如果性教育阵地学校不去占领,就会拱手让于其他非正规渠道,而非正规渠道的性知识传播,从某一侧面讲甚至是弊大于利。学校教育是实施全面而有效的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有着其他教育途径无法替代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方法优势、手段优势和经验优势,其教育途径和效果是一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4~5]。我们建议,将大学生的性教育列入正规的教学大纲以保证性教育的落实,在医学、师范专业应列为必修课,其他专业列为选修课,同时还要将大学生的性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贯穿于大学期间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工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可比拟的优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着集预防、保健、健康促进、医疗、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综合职能[6]。其中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是其主要职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专业的人员队伍和所需的配套设备,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有着其他人群所没有的专业优势。如能与学校的工作结合起来,就会起到更好效果,特别是对非医学院校而言。

社区医务人员在向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为主体,同时不可忽略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以科学为依据。我们认为性教育课应男女生混合,不应刻意地造成性的神秘感,以授课或讲座的形式讲授性知识,适当地配合图片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性教育应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健康知识、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等多个方面,重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拥有责任感、社会感、使命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戴志澄,陈晶琦,李宁.如何把握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度(一).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333~334

2罗安民.谈青春期性教育.生物学教学. 2000,25(4):45~46

3郑友富,俞国良.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 2002,7:50~53

4万正维.浅析学校性教育的误区.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18(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