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各国文化也有了更频繁的撞击,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跨文化交际教育,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不高,针对这一情况,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逐渐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现状问题
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而且还发挥着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快速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缺乏英语文化知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仍旧以句型与词汇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这就使得学生在现实的英语口语交际中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各国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受教师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在深度与广度上也有欠缺。2.教学方式单一而枯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依然沿袭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教师都念读加讲解生词、短语、句子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整节课下来教师“口若悬河”,而学生却“哑口无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教师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知识的讲解,也都是泛泛的一句带过,而没有将其与我们国家的相关文化做比较,这就使得学生很难了解两国文化之间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那么在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学生就很难恰当地运用文化知识完成交际任务。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能力的策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涵盖了对外国文化的教学,还涵盖了对外国人行为及思维方式的分析。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多种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各国文化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人交际的能力。
1.丰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内容。为丰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①选用高质量的英语教材。英语教材是大学生学习各个英语国家文化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尽量挑选正宗的英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素材,才能大幅减少母语对跨文化交际的不良影响。②挖掘教材文本中短语与单词的文化内涵。单词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单位,因此在词汇中就能体现文化差异,那么词汇的意思也一定可体现文化上的差异。在汉语中,“狗”一直被当作贬义词,比如成语:鸡鸣狗盗、狗偷鼠窃、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而“dog”在很多英语语言国家都代表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在这些国家人们都反对吃狗肉。但是,在西方国家中“dog”还有被用作贬义与中性词的时候,比如在“Ifsomeonecallsamanadog,theystronglydisapproveofhim.”中,就是贬义词;在“Youcannotteachanolddognewtricks.”中就是中性词。在日常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把这种体现文化差异性的词汇收集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两国文化差异的全面了解,进而在交际中能准确、恰当地应用这些词汇表达意思。③分析文化差异中的语言应用技巧。由于母语文化与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应应用一定的交际思维转变技巧,才能做到顺利完成交际活动。
2.创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方法。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育方法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为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电视、电影、幻灯片、图片等直观的教具,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多种感官以使其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知识。比如电影教学法,通常情况下每部电影都是本国家民族文化的缩影,因此大学生观赏英语电影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了时代气息浓厚、内容丰富的英语语言,这就使得学生在标准的英语语言环境中逐渐了解到各个英语语言国家居民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及生活方式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观看电影时,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及时将电影中适合练习交际能力的对话摘选出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模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并且领悟各种纯正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技能。
总之,针对当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不高的现状,教师应全面了解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增加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与英语文化有关的知识与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借助生动而高效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出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最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逄博.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刘殿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0:96-97.
[3]李伦.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融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8:170-171.
篇2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大学英语;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从古至今备受国人推崇与世界赞誉。饮茶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最初,茶被作为一种高贵的饮品,只有皇家贵族才有资格饮用。后来在唐朝中期,随着茶种类的增多,茶风盛行,茶这种饮品开始走入平常人家。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洗礼,茶文化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而是被一代又一代的爱茶之人传承和发扬。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极其璀璨辉煌。相比之下,西方的茶文化历史就较为短暂。并且在饮茶方面中西方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茶文化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本文就是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角度谈大学英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性分析
1.1中国的茶文化
我国一直被誉为“茶的故乡”,中国的饮茶风俗由来已久,巴蜀之地更是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通过对相关茶的历史资料查找,发现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之地,并且在唐朝陆羽著作《茶经》之后,中国的茶文化开始逐渐形成。《茶经》中记载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句话表明茶最早出现在神农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同时在不断的发展和继承中,我国的茶文化内容日益丰富,既包括茶道、茶德、茶艺,还包括茶诗、茶俗、茶的故事等等。我国人民之所以对茶备受推崇除了因为茶具有非常高的保健功能之外,还因为茶的特性温和,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中国人就如同茶一样,刚柔并济,以温和妥善的方式待人处事。我国有四大茶叶产区,茶的种类繁多,比较出名的茶的品种有西湖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以及君山银尖、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就饮茶习惯而言,中国人更喜欢饮用绿茶,尤其是在饭后特别喜欢冲泡一杯绿茶,放松心情。中国人饮茶更注重茶本身的味道,喜欢细品茶香,在中国爱茶之人常常约三五好友在工作之余一起去茶社或者茶馆进行品茶,不仅沟通了感情,还放松了心理压力。茶乃自然之物,吸取天地之灵气在大自然中自由生长,品茶也拉进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爱茶之人常说,品茶就如同品人生,茶香由淡到浓,口感久久无法散去,就如同人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一样,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体验,自然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1.2英国茶文化
虽然与中国相比,英国的茶文化比较短暂,在十八世纪以前,在英国也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够享用茶叶。在十八世纪之后,中国的茶叶出口到英国,英国开始兴起饮茶的风气。到现今为止,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英国每年茶叶的消费量已经远远超出中国。但是中国和英国对于茶叶种类的喜爱却是存在极大差异的,中国人更加喜欢绿茶,追求茶本身的味道。而英国则更为喜爱红茶。在英国红茶通常用英语“BlackTea”表示,而不是“RedTea”,关于红茶的英语解释在英国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大约在17世纪,英国人在我国福建厦门一带收购红茶,但是由于我国这种茶的茶色比较深,近于黑色,所以被英国人称为“BlackTea”;第二种说法是红茶在加工炮制的过程当中,其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随后变成黑色,所以被称为“BlackTea”。并且英国人的饮茶特点与中国人也是极其不同的,在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传承,通过茶会、茶礼等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道德素养。
中国讲究茶道,在泡茶时讲究茶具、饮水,茶艺师泡茶的动作要规范优美,不仅要让人享受茶艺表演所带来的美感,还要使炮制出来的茶味道浓淡醇和、香气绵长。而英国人在饮茶时喜欢在红茶里加入牛奶或者加糖。还有的人加上橙片或者茉莉等制成所谓的伯爵红茶、茉莉红茶或者果酱红茶、蜂蜜红茶等。尤其是在18世纪,英国人相对比较重视早餐,反而对午餐比较忽略,同时他们进行晚餐的时间基本是晚上八点以后。由于早餐和晚餐时间间隔比较长,容易让人产生饥饿的感觉。因此,英国人一般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进行下午茶。发展至今,下午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风气。随着饮茶习惯在英国的逐渐普及,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段他们都可以饮茶、如早茶、早餐茶、上午茶、午餐茶、午后茶、下午茶、睡前茶等。也正是由于英国人对饮茶的喜爱,他们的休息时间因此被称为“TeaBreak”。由此可见,在英国茶不仅仅被作为一种饮品,更类似于一种饮食。目前,在英国的餐饮场所或者公共娱乐场所,都提供茶供应。特别是在英国的火车上,还准备茶篮,里面通常会放一些简单的食品,如茶饼Scone,牛奶等,为旅客在午餐后提供茶供应。
2培养跨文化交往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往中,英语被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必须要学会的语言。茶叶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了自成一系的茶文化,因此,想要无阻碍地展开跨文化交往,就必须对中西方的茶文化差异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要能够准确运用英语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流畅的表达,拉近交往距离,进行有效沟通。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语言不仅仅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更应该通过对语言的了解,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文化。因此,为了培养跨文化交往能力,就需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在饮茶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后,在交往的过程中才不会产生误会,闹出笑话。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忽略实际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让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贸易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由于茶叶贸易的特殊性以及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以茶文化为中心展开的跨国经济贸易往来出现文化交际障碍。因此,如何根据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正常的英语沟通交往,保证贸易双方合作的达成,成为跨文化交往合作中解决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针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大学英语的实用性要求,还满足当今市场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例,浅谈大学英语课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3.1了解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
从中西方茶文化对比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所处区域不同,各国之间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英语专业词汇和常用句型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让学生认清二者的区别,在以后的跨文化交往中尽量避免因为文化差异性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当中来,例如在讲解茶文化的相关英语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饮茶习惯、饮茶方式等。比如英国人最常喝的茶有两种:一是红茶,一是花草茶(HerbalTea)。泡法不像中国茶那么讲究,口味也不像中国茶因不同品种而有不同味道。
3.2,尊重文化差异性
文化差异性是由于不同的群体所处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进行的工作内容不同,形成的的一种不同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性,但是不存在好坏之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要固执的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优秀的,其他国家的文化是不值得学习的。教师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正确认知西方文化。这里以茶文化为例,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茶道流程、茶艺手法以及茶会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交往的氛围。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了解更多语言背后隐藏的知识,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英语为什么将“红茶”称为“BlackTea”,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和探究。又如英语中有TeaTime一词,指的就是占据英国人三分之一生命的饮茶时间。有上午茶(MorningTea),还有下午茶(AfternoonTea)。
3.3创新教学理念,注重文化知识培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逐渐的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革,英语教师也开始意识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再以英语成绩的高低论学生的好坏。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对英语知识内容的巩固之外,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于跨文化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合理安排文化课程,茶文化也是英语文化中关键的组成要素。英语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例进行文化知识讲解,例如在讲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时,可以对比中国与西方不同的饮茶习惯:中国对于绿茶的喜爱,英国对于红茶的推崇。另外,英语教师还应该重视文化体验,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英语背后的文化,如带领学生去参观茶博物馆或者去茶园,让学生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英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针对中西方茶文化事例进行讨论,让学生欣赏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知识储备,为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4积极进行课堂互动,注重英语口语交流
对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其时间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就导致许多学生的英语分数很高,但是却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的英语沟通与交流。为了锻炼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让大学生能够流利地与老外交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交往中,而不是“哑巴英语”。例如,英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西方饮茶场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运用英语进行茶文化交流。在交流之后,对学生在交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可以请外教给学生们分享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还要让学生对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知识进行了解。本文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例,探究了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明星.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看旅游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6(4):227-228.
[2]闻蔚.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东南亚纵横,2012(9):72-75.
[3]赵宇红.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2):118-120.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信息化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让跨文化交际的可能性不断提升。十几年以来,我国各大高等本科院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革,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但是根据相关的教学研究发现,我国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让当代大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适应英语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语言工具。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而且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英语文化表达方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中国各大高等院校在英语教学中仍然以课本教材为主,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时,主要以模仿英语句型、词汇、语法等方式来开展训练,没有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和英语表达习惯。结果导致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非常扎实,但是对于英语文化不够了解,不熟悉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容易出现交流习惯偏差。而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些学生虽然取得了较高的考试成绩,但是缺少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无法在实践中利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评价模式过于单一、死板。
1.2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2.1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匮乏。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时间比较短,而且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最初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且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了完善的跨文化教学模式。而我国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进程比较缓慢,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少跨文化交际意识,无法熟练应用跨文化交际理论。1.2.2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重视程度不足。自古以来,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相连的关系,语言属于文化的载体,对于宣传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发展和宣传文化时,必须利用语言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西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跨文化交际理论不够成熟,没有深入了解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的英语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
2.跨文化交际下构建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2.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国家的电视电影作品,利用这些趣味性、故事性的影视作品,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让学生从这些影视作品中感受国外的文化价值取向,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比如:在英语电影中红茶是“blacktea”,而不是从字面上表示为“redtea”。因此,只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内涵,才能和西方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2.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西方语言表达习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外国日常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运用西方语言表达习惯来讲授英语知识,能够让学生融入西方语言文化表达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流畅地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表达技能,逐渐养成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学会运用西方语言表达习惯,融入西方文化语境,才能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欣.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分析[J].华人时刊旬刊,2011(11).
[2]姬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5(11):41-42.
篇4
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具备的交际能力,它与语用能力以及语言策略能力共同构成了外国学者所认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应该适时适当的向学生指导语用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策略能力指的是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应变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的含义和用法已经非常的熟练,但是如果运用到生活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和他国的人交流就经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针对这一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训练的时候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去学习,讲究语言应用的策略,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弥补学生词汇和语法知识缺乏的不足。这样训练学生学习英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去处理交流中遇见的问题,准确的传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交际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教法中,人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就是熟悉掌握词汇和语法,并没有考虑怎样的运用,所以培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该联系他国文化,学习他国语言特色以及思维方式,加以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以后同他国人民进行交流时的实际应用,避免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沟通内容上的误解,正确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是良好沟通的必要保障。
三、行为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者就是行为能力,所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不容忽视对行为能力的培养。外国人对行为能力的定义就是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对行为冲突的对策的能力,培养行为能力,首先就应该了解他国的行为规范,例如:基本礼仪和文化禁忌等等,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他国文化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触犯了他国的禁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行为冲突能力就是在已经因为某些因素在交流的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了争执,这个时候应该灵活的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用巧妙的解决方式化解尴尬的冲突局面。行为能力的培养是跨文化交流的体现者,因此,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系中应该在行为能力培养这一方面加强力度,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社会性发展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和国家对于语言交际能力的需求和水准也有很大地提升。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现今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始终会着重学习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从而忽视了语言表达,和外国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就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培养高素质语言人才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探讨跨文化交际存在的意义,以及提出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及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简单来看,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主体拥有可以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群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由于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因此,在交流过程当中的难度也会大大加深。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学会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和主体确定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交际主体的价值观,文化背景,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等的问题。因此,在和不同国家人群进行沟通交流时,需要充分的了解对方的文化氛围和场景场合。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1.引感共鸣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充分的拉进交际人员之间的关系,消除二者之间的陌生感,赢得对方的好感。在和不同的国家人群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引发二者之间的共鸣,了解其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也会更快的加深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2.增加综合竞争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众多能力当中的一种,掌握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让个人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跨文化交際可以被广泛的运用到国际商业贸易,国际旅游,汉语言教学以及外交等重要的事项当中。当学生们掌握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今后就可以在这些活动当中愉快顺利的交流和沟通,在日趋激烈的工作环境当中,占据优势地位,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让自己拥有很多的竞争和发展优势。
二、大学英语教育当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
为了能够让大学生在今后的活动当中占据优势地位,拥有跨文化的沟通交流方式。笔者将提出在大学教育当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如下:
1.均衡分配理论课程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教学,和以往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均衡的分配课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们多多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内容,重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往往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掌握始终还停留在单词和语法的层面,没有很大的突破。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最为主要的地位之上。其次,在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表达。让学生们可以勇敢的开口说,减轻目前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不敢说的现状。
3.重视他国文化教育
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们的主要授课内容是语法以及单词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掌握一些内容。但是,关于他国的一些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的方面并没有讲授很多。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和他国人群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会存在文化差异和冲突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涉及一些他国的简介,让学生对于他国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减少因为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4.举办各类英语竞赛
想要让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大学生英语竞赛,而竞赛的形式最好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主。例如: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一些可以和外国人沟通交流的赛事。这些活动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比赛当中得到提升,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篇6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修订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也正在力图突破原有的一些教学模式,试图通过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等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具体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学生还是没有能解决应用这个实际的问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是比较低下,集中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已不再遥远。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国家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需求,这就对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大学生的外语素质要求应受高度重视。这种外语素质不仅仅是指能拿到三级、四级证书,而更强调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何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外语教育改革与探索的焦点,而英语课堂教学是其中的核心环节,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是不可或缺的。
一、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交际的载体,跨文化交际必须注意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及其运用均不能超越了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某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正是因为文化和语言有这样紧密互动的关系,所以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如佛教和道教是汉文化的重要部分,因而有许多成语出自其中,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同样,英语也有许多出自基督教和《圣经》的成语,如bear one’s cross,the forbidden fruit,Judas kiss,the Last Supper等。所以,学习外语必须学习其文化。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文化差异影响着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可以说语言既反映社会文化,又受制于社会文化。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然而,现实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低。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很低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来虽然国家一直都在倡导英语教学改革,朝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方向发展。但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是本着考个好学校、考个好分数为主要目的来教学。教学模式还是为应试服务,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单词、背语法,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学习十余年的英语,把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但输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很低。如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地应答,但一旦离开课堂这个环境,对突如其来的英语问候就有些迟钝了,甚至连简单的问候都要愣上一阵,比如:
――“Your coat is so beautiful!”
――“No,no.”/“Really?”
这既是由于练习太少,也有文化差异的原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语法、文法、句法的应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怎样用”,而不是向学生阐释“为什么要这样用”,在“为什么”的问题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关于文化的传授。学生处于这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于所学知识容易忘记。
其次,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毫无疑问,上例的回答完全是一种“中式英语”的回答,因为中国人习惯谦虚,对别人的赞美本能的反应便是谦虚地否定,而西方人则实在些,他们对赞美之词通常会先说谢谢,再转换话题,如:“Thank you.My mother bought it in America.”在社会实际中,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却往往会导致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被误认为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他的语用失误,容易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的危险性也最大。如在汉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中“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按照海姆斯的观点,就是应知道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和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讲什么话和不讲什么话。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把外语教育当作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及外语的第二课堂里全面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我们的外语教学应与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秉承这一宗旨。
1.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环节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手段的转变,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2.教师加大英语文化教育力度是最重要的着力点
对文化的了解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两者的关系可以这样提,即“Language in culture.”。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这一跨文化的交际呢?根据Claire Kramsch的观点,我们要做到这几点:1.Establishing a sphere of intercultural.2.Teaching culture as interpersonal process.3.Teaching culture as difference.4.Crossing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第一,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对比分析。对比语言学大研究成果表明,母语在外语习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R.Ellis(1994:343)指出,“现有确凿证据表明,母语是影响外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既有有益迁移,也有有害迁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尤其注重对比分析。其理论基础可追溯到Fries(1945)和Lado(1957)提出的假设,即最有效的外语教材是建立在外语与母语的对比基础上的。这一理论同样适应于教学,例如对否定是非疑问句的回答,汉语是对问话方式本身的回答,而英语是对是非选择进行取舍。比如,在回答下面一句否定是非疑问句时,
――Don’t you like English?(你不喜欢英语吗?)
如果回答者不喜欢的话,在英语中应回答“No”,即采用否定回答,而在汉语中却要用肯定回答,即“是的,我不喜欢”。我们应弄懂这些差异并总结不同文化的关联与规律,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将这种母语的文化融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建立一种“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氛围。
第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在教学中很重要,对文化的引导也同样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义,然后带进文化的内容。例如对“It rained cats and dogs yesterday.”学生一般能猜测到句子的意思,在给他们好奇与思考的时候给了他们了解的兴趣,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文化的课题,解释这一习语来自北欧神话,狗(dog)和狼(w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cats and dogs”就象征“狂风暴雨”。这也符合心理学家的“兴趣―求知”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接受并能集中注意力。
第三,教师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外国的文化习俗,特别是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录像;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当代英美报刊杂志、原著,既学习纯正的语言,又学习地道的外国文化;可以邀请外国友人来访,通过与外国人直接交往,加大对不同文化的理解,锻炼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可以通过图片展、英语角等活动来介绍英美文化知识,给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提供材料和机会,以及鼓励和指导学生多阅读。
第四,加强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情景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地用英语交际,其关键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运用英语。要利用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所学语句的意义、表达方式和确切使用的场合。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Fries,C.C.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Ann Arbor:Wahr,1945.
[3]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4]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
[5]李荣宝,彭聃龄,李嵬.双语者第二语言表征的形成与发展.外国语,2000,(4):2-11.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前言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将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提升,拓宽学生的外语文化事业,是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为此,下文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1.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意义
第一,外语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不断的强化文化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好外语,并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第二,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能够逐渐培养其文化意识,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行为方式之后,让学生能够得体的使用语言。此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的外语学习中,学生除了对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辨识,不同语言的社会历史、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对语言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2.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2.1拓宽第二课堂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相比,难度较大,更加关注的是英语文化方面的教学。由于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的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学生接触到英语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将课下知识与课上知识进行结合,并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以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综合交际能力的提升。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能够体现出英语文化氛围的课外活动。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表演英语短剧,并且短剧的形式需要源于大学英语教学教材,但是要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的同时趣味的形式,以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形式,将教育内容灵活化。在第二课堂中表演短剧演习中,教师可以将富有地域文化的故事进行改编,让学生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中感受文化气息。
2.2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跨文化英语交际需要具有丰富的课外资源,课堂上书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来扩充学习资料。大学英语课外资源引用的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资源利用:第一,图书馆;第二,网络图书馆;第三,教师推荐。首先,图书馆是学生知识资源扩充的重点基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首先,需要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外国文化,才能够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实现知识与文化相衔接。而高校图书馆中包涵着众多的国外文化典籍,是英语学习重点资源。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图书馆逐渐想兴趣,网络图书馆有着更加便捷的特点,学生能够在任意场所搜索到知识。此外,教师将适合的英语语言学习资料推荐给学生,学生能够进行优质针对性的知识学习,避免在进行资料搜集中出现盲目性。
2.3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同时驾驭两种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其本身涉及的领域极端广阔,在不同文化的交融过程中还会触及到很多从未接触的领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科学的教学体系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从当前的教学活动水平提升角度来看,科学的教学体系应当包括有学生跨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基于教学目标制定的沟通两种文化的教学大纲,规定具象的教学活动目标;专业的、拥有外国留学经历的教师队伍;为教学活动准备的目标语言教学环境。
2.4研究英语文化背景
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主要从英语词汇和习语中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平时的英语词汇与习语的学习中,能够将民族文化特征直接展现出来。英语的文化背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性,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扎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并且具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形象和文化色彩。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研究词汇与中文词汇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实际的对比,能够从巨大的文化反差中迅速掌握英语文化内涵。例如,竹子的英文是“mushrooms”,在汉语中形容事物大量增长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但是在英国不产竹子,所以没有这样的说法。只能说“like mushrooms”。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英语教学逐渐趋向于国际化。而大学英语教学正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重点教学阶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浅显,不能扎根于英语文化内涵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本文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进行论述,提出提升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2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01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的沟通交流就称之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即在具体的语境中合适和有效的交际行为能力。西方的许多语言学家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美国语言学家Sapir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的传统和信念。”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的。董亚芬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见,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语法、词汇学习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把英语国家的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不断引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必要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现状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分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不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根据话题、说话者身份和交际目的等因素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话语,即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这就称之为跨文化交际。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从而产生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甚至文化休克现象(cultural shock)。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体制和考试的制约
由于中国英语教学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应试教育,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过分强调学生对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地是为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服务,在英语课堂中,只重视语言点语法点的讲授,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词汇、语法就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
(二)教师观念及自身素质的制约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和教学起步较晚,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成效。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中西文化的特色和差异,就很难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目前在高等院校中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验和海外生活经验的较少。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海外工作学习生活经验的现状就导致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够生动形象地讲授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和文化差异的各种现象,从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三)大学生英语学习心态的制约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应试教育地区,虽然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实际上,在现行的考试体制的制约之下,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不少学生误以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语法和词汇。从中学开始的英语教学中,词汇、语法、句型都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而未重视英语的交际功能。应试教育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加之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单一,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和机会。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等级证书,因此学生只愿意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或者根本不了解学习语言的意义,导致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材料的制约
目前,大学英语选用的教材都包括读写教程、听说教程和综合训练,但是在每周只有4-6节课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综合教程上。虽然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都宣称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除了继续强调语言点、语法点之外,并没有系统地介绍英语国家文化,也无太多的文化对比性的体现。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和有效方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教授英语,将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可程度。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于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那么相应地,学生也只会重点学习词汇、语法、句型,从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增强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出,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对比,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理工科学生对自然科学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应了解其中涉及的外国科学家或者相关人物,从而展开对该国风俗文化的介绍,对相应的外国文化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更是不可避免地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但是很多学生经过初高中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学习英语只是学习词汇和语法,而不重视文化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办法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大限度。
(三)课堂教学方面
1.课前预习,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中的翻译练习部分是关于西方国家的Christmas 和 中国的The Mid-Autumn Festival两个节日的。在讲解这部分练习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与这两个节日的相关资料,比较这两个节日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之后再扩展到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其他重要节日的比较。这样,通过收集、查阅资料,学生就能增进对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文化知识的了解。
2.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辨能力。学生通过收集、查阅资料,已经对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学生经过了课前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的分享就变得更加得流畅、自信,特别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有准备的发言就会让他们受到鼓舞,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另外,各个小组收集到的材料、分享发言的角度肯定有所不同,这就能够让学生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对于所布置话题的知识的了解。
(四)创设第二课堂,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所以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学习沙龙、英语文化节、英语话剧等,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之中,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接触、了解优秀的英语国家文学作品,进行广泛的阅读,观看反应中西文化差异的影视作品(例如《推手》和《刮痧》),在阅读和欣赏影片中汲取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
――“Your necklace is pretty !”
――“No, no!”
――“Your necklace is pretty!”
――“Thank you!”
一则简单的对话反映出,只是回答的不同就能看出说话者是否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否掌握了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学生从“No”到“Thank you”的过程就是了解跨文化交际、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的过程。
(五)教学材料选择方面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时展和九零后大学生的特点,选材要有丰富的时代气息,应涵盖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方面。教材内容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要用鲜活的事例来展示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仅仅掌握一国的语言并不意味着能够同使用该语言的人进行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要真正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把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1] 董亚芬.修订《大学英语》为大学英语上新台阶作贡献[J].外语界,
1997(2).
[2]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10).
[3] 秦俊.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 .西昌学院学报,20113.
[4] 朱晓丹.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佳木斯
职业学院学报,2015(3).
[5] Larry A. Samovar & Richard E. Pot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
tures [M].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NG Yuan-ya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00, China)
篇9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81-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交流机会增加,大学英语教育开始侧重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只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并不能满足实际语境中英语交流的要求。学生缺乏对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风俗习惯,在实际交流中不能合理预测对方的交际策略,甚至在交际中因为文化误解造成矛盾。为此,本文分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力求有效加强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跨文化交际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语言及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区别的人之间的交际,其交际工具就是语言。语言的形成只有融入相应的社会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因此,将跨文化交际背景引入大学英语教育中是具有可行性的,具体从跨文化传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民族及国家区别于其他民族及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二者在社会交际的后天习得中是同时进行的,并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为语言的形成提供原动力,并时刻影响着语言的存在与发展,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在语言出现与完善的基础上,人类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任何文化都离不开语言,任何语言也都包含着文化,语言和文化共同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改造自然,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工具。
3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集任务型、合作学习、案例学习于一体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将其与任务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以及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的实施流程包括课前的预习准备、课堂中的情景体验以及课后练习与语言知识应用等几个环节,倡导学生进行体验式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与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让学生体验英语跨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及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参与到跨文化英语学习当中。
基于“输入―情景―过程―输出”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 本着“双语输入,目的语输出”的语言使用原则,运用基于“输入―情景―过程―输出”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课上由教师尽可能营造近于真实的目的语情境和任务,使用母语和目的语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进行能力培养和训练,并让学生使用目的语解决各项任务;课下让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平台上进行各类以英语为语言媒介进行的练习,如单元测试、更多的案例解析等,实现课上―课下的关联性和延伸性,输入―输出自然转换的系统性。
研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呈现真实的学习材料,通过图片、手势、表情和其他的现场表演来营造气氛,为学生创建便于记忆的语境乃至接近于真实的语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和理解力组织文化演讲、文化表演、文化谜语、文化讨论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谈论熟悉的事物和文化,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提高其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现路径
充分把握跨文化教学,充实英语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双语语言能力的运用,全面提升目的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为此,英语教师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语言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背景的重要性,并主动将跨文化交际背景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领域原有理论和新近提出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跨文化学习的主体性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让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所以,英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英语语言的魅力。将英语语言置于一种英美文化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主体,不管是在英语预习、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练习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英语预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性格因素等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与表演,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完善考试评价方式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强调个人反思和自评,严格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形成性评估、诊断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于一体的评测体系。各类形成性评测考试应包括平时作业、随堂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体系相结合的评测体系提高了平时作业、测验及课堂参与的分值,平时成绩占到30%~40%,期末考试占60%~70%,改变了期末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学期成绩的习惯做法。在重视学习结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总体来讲,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选取理论实践结合好的典型文化现象以及与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有关的内容,其他内容放到教学网站上作为阅读辅导材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创设一种真实的文化学习环境以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激发学习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中本着双语输入、目的语输出的原则进行科学、有效的双语语码转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双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测评方式,对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结果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篇10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使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好一门外语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好语言本身,这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二是要了解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文化背景、社会知识。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外语。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时刻追随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古德诺夫 (H. 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中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另一方面,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一种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含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这种民族文化印记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文化与语言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必然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与学习能够起到跨文化交际的作用。“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D.H.Hymes)在他的《论交际能力》中指出,要使交际成功,需要做到:(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3)语言的得体性;(4)语言的可接受性。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不但要讲究言语的正确性,而且要讲究得体性、可行性以及可接受性。语音、语法、词汇都正确的言语不一定得体,甚至可能不被接受。在交际中,应根据交际的目的、对象和场合结合其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对所用词汇、句式等做出正确的选择。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应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使语言知识成为帮助他们交流的工具,使他们学有所用,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1.通过日常教学渗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很多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教材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引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都能提供和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大学英语教材第六单元(外研社出版)谈到逛街,在学生学习文章的同时,就可以了解外国的消费形式和消费观念,教师还可以适时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现场消费”。
2.积极设置教学情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背景和它所适用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幻灯机、录像机等为学生设置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结合听说法、交际法等教学法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相关的背景文化联系起来,迅速准确的选择出适合语言环境的语言。 3.注重英美民族文化的导入
众所周知,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英语学习理应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也应主动发现,逐步积累,慢慢去熟悉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比如在讲解翻译时,遇到“像头蠢猪”这样的话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相信很多同学会翻译成“as stupid as a donkey”,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从字面看,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pig在中国人心中是好吃懒做、愚笨的代表,所以有“猪脑子”等等说法表示对猪的蔑视。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对pig偏爱有加,甚至以pig做宠物,认为它们温顺、通人性,所以英语中往往用“as stupid as a donke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还有“He works like a dog”这样的英语句子,如果学生不知道英美人士对狗钟爱有加,就会把这句话译成“他像狗一样工作”,在我们中国人听起来非常不雅,也不知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这句话是对一个人工作的极大肯定。由此可见,正确的运用一门语言必须要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4.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在学习这些节日的时候,可以一方面了解节日的起源、人们的庆祝方式等有关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们和中国的一些节日作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情人节与“七夕”,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同时也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特别是那些文化影响行为的地方。好比赠送礼物, 西方人习惯于当面拆封欣赏;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认为当面打开礼物是很不礼貌的。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差异,转换角度思维,促进英语学习。
五、结束语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戚雨村.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 1993, (5).
[3]朱维芳.Sarah Trenholm文化诧异现象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