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现执法人员和证件信息的信息化管理。首先通过推行执法人员IC卡证件,或借助信息化系统进行本省执法人员及其证件信息的采集。同时通过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实现对执法人员和证件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最后通过分析统计功能实现对本省执法人员整体结构特征和执法证件年审情况的掌握,为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撑。建立执法人员培训考试体系,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和执法人员培训和考试组织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建立和维护本省扩展的执法人员考试电子题库,实现联网考试和电子阅卷;实现培训、考试结果的分析、统计,并将培训、考试结果与执法人员档案相关联,从而建立一个能够优胜劣汰、促进交通执法人员素质稳步提高的科学培训考试系统,提升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1.2交通运输企业与从业人员的功能需求
执法案件、执法人员信息公示与查询。实现执法案件信息的公示,以及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对案件信息和执法人员的查询。网上投诉举报。实现对侵害公众利益的不规范执法行为的网上投诉举报,为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提供保障。违法信息的推送与交换共享。将企业以及其内部的车辆和人员的违法违章数据推送交换给企业,让企业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整改和监管,实现执法与企业管理的协同监管,结合利用多样的监管手段和方式,到达更好的协同监管和执法效果。
1.3社会公众的功能需求
执法信息公示和查询。需要实现执法机构、法律法规、和执法案件等执法信息的网上公示,以及执法案件信息和执法人员信息的查询功能。网上投诉举报。实现社会公众对侵害公众利益的不规范执法行为的网上投诉举报。
2总体框架
围绕交通行政执法中心工作,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升执法服务水平为目标,以调查取证智能化、案件办理流程化、文书制作规范化、执法信息标准化、执法监督可视化为切入点,搭建交通行政执法的信息化总体框架,概括为“一套标准、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多套执法终端、一套基础支撑平台”。一套标准是指交通行政执法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一个中心是指在交通云平台上构建交通执法数据资源中心,五大平台是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执法办案工作平台、执法队伍管理平台、执法监督与评议考核平台、交通执法信息服务平台,多套执法终端是指用于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的信息化执法装备,一套基础支撑平台是指依托交通云平台提供的IT基础环境支撑平台,具体如图1所示。
3系统设计方案
3.1主机以及存储设计
根据应用系统建设需求,按照应用功能、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的需要,主机及存储系统应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备份设备等。交通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机及存储资源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系统的架构根据软件应用系统的访问用户情况确定。考虑到整个交通专网的安全,在交通专网和外网上各部署一套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执法监督与考核评议等专网上的应用是通过行业专网进行访问,执法信息网上公示、投诉举报、执法人员等外网信息服务应用通过外网进行访问,专网和外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存储系统方面,根据总数据量估算,预计5年内总计数据量;考虑数据库存储开销,实际存储空间约为原始数据量的2.5倍。根据智能交通云平台整体规划,所有应用服务器将采用虚拟化方式建设,为此,需要为每台虚拟主机分配一定的共享存储空间,根据系统建设规模,考虑系统数据的增长规模需额外预留20%的存储空间。
3.2网络以及安全设计
网络方面,以电子政务网络骨干传输网统一传输通道为依托,分别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实现政务信息的传输,同时实现与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的互联互通;建设连接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的横向接入,满通运输管理工作新形势对网络延伸到市、县的新需求。安全方面,安全系统建设将在部省两级现有安全系统基础上,结合本系统的具体需求,并参考安全等级二级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安全体系,建设相应的安全系统。
3.3支撑软件设计
操作系统方面,由其他系统统一考虑,常见的方式为租用根据云平台的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执法人员子系统需部署企业版操作系统,其他子系统部署标准版操作系统即可。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执法人员子系统需采用专业版的Oracle数据库。根据系统部署方案及应用系统建设方案,本工程需购置2套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当购置当前主流品牌并支持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成熟产品。根据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情况,需要购买2颗CPU的数据库软件许可。
4结语
篇2
为扎实做好迎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各项准备工作,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意见》(X府厅发〔2018〕X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实施方案》(X府办字〔2020〕XX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为契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现代养护管理体系为引领,以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养护和人本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服务为重点,推动公路养护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努力构建更加畅通、安全、智慧、绿色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公众营造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公路出行环境,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
总体任务:普通公路方面如期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路面大中修、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服务设施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确保路面PQI(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数)达到80以上。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
为加强迎“国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XX县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协调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路局。
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协调小组的决策部署,提出相关工作建议,牵头落实迎“国评”各项具体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路政、治超站点服务及规范化内业资料整理汇编、路域环境整治、非标清理等工作。
县交管大队负责迎“国评”项目施工期间及迎“国评”路况检测时的交通维护及非标清理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国省道城区路段路况维护及修复。
县城市管理局负责国省道城区管理路段路域环境整治。
县公路局负责组织普通国省道公路养护、养护工程项目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示范路建设、路域环境整治、规范化内业资料整理汇编等迎“国评”各项工作。
各乡(镇)政府负责本辖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落实公路服务建设项目及养护项目的征地拆迁、优化环境、组织建立“路长制”和迎“国评”以及治理超限超载、路域环境整治等工作。
三、工作安排
迎“国评”工作从2019年12月份开始到2020年年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迎接省交通运输厅模拟“国评”、迎接交通运输部“国评”、总结五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2019年12月-2020年3月)
组建迎“国评”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迎“国评”方案,召开全县迎“国评”工作动员会,部署迎“国评”各项工作,明确各级责任和工作目标任务。
(二)组织实施(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
此次“国评”围绕综合质量效益、治理能力、公众满意度三个方面开展评价。综合质量效益评价,重点检测2020年公路路况,在检测平整度、破损率两项指标基础上,综合考虑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区域发展特点;治理能力评价,重点评价公路网络规划实施和推进、公路行业涉及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公路养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养护科学决策、桥隧专项养护、养护市场化、路网运行监测、路政管理及超限治理、行政许可及执法、应急保障、公路服务、地方政府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与监督指导力度;公众满意度评价,采用发放问卷、网络问卷方式,开展公路出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各项内业资料(2020年3月-2020年7月)
2020年3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收集整理反映我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情况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2020年4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确保内业资料完整、齐全、规范。2020年6月开始,对照规范化管理内容和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进行模拟自查,6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内业资料的整理与完善工作。2020年7月开始,对各项内业资料进行集中审查和汇编成册,7月底完成迎“国评”书面汇报材料、评估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并报XX市交通运输局及XX市公路管理局办公室统一汇总与提炼。
2.完成养护工程项目(2020年3月-2020年8月)
县公路局作为养护工程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科学安排施工计划,有序有力推进养护工程实施,全面完成迎“国评”工程项目。2020年7月底前,完成公路安全防护工程、路面保通、危桥改造及维修加固。2020年8月底前,完成路面养护大修、中修、预防性养护、示范路创建及服务设施建设。
3.开展路域环境整治(2020年3月-2020年10月)
由各乡(镇)政府主导、路政执法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整治路域环境。从2020年4月开始,持续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违法搭建、违法采挖、违法堆放、违法占道经营等“四违”现象。2020年7-8月由属地乡(镇)、城管执法部门、交通执法、公路养护开展一次路域环境集中整治,实现路域环境“八无”目标(公路两侧交通标志前后500米无非法广告、无违章建筑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搭接道口和占用挖掘公路、无违法跨越和穿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路基路肩边坡无非法种植物、无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公路用地范围内无堆积物)。2020年9-10月,待“国评”检测路段确定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路域环境专项联合整治行动,确保达到迎“国
评”要求。
4.强化路政治超工作(2020年3月-2020年8月)
建立“路长制”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路长制”实施意见,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养护管理工作格局。加大路产路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我县依法依规划定本行政区域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并公告。大力实施科技治超,加快推进不停车检测点建设应用,对已建成并通过检定的检测点开展非现场执法。继续坚持“四个一律”,严格落实“一超四罚”,保持治超高压态势,确保我县普通国省道超限超载率控制在1%以内。
5.提升公路服务品质(2020年3月-2020年8月)
完善国省干线路网运行实时监测体系,加密普通国省道路网运行监测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桥梁健康监测技术,在特大桥、大桥、公跨铁立交桥等重点桥梁安装“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对桥梁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大力推进公路信息化,加强公路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探索“互联网+”、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公众出行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
6.打造亮点特色工程(2020年3月-2020年8月)
积极打造旅游示范公路和智慧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推动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创建部级示范路,2020年8月底前完成S214马都线15.794公里旅游公路作为亮点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机械化养护进程,按标准统一配备养护机械设备。提升公路应急保障水平,加快服务区和公路道班建设,如期完成XX道班公路驿站建设,逐步完善集养护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抢险“三位一体”的基层场站布局。
7.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2020年3月-2020年8月)
采用与新华网智库合作、12328服务监督电话,编制公路出行服务舆情报告;采用发放问卷、网络问卷方式,开展公路出行服务满意度调查。评价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公路使用者基本信息及出行特征。包括公路使用者基本信息、个人出行特征、最近出行基本情况、行业总体满意度。二是公路设施。包括公路路网通畅水平、沿线交通工程和附属设施完善性、公路服务设施合理性、公路与自然景观协调性。三是公路服务。包括出行信息服务、服务区服务、应急救援服务、公路投诉及咨询等方面的满意度。四是行业管理。包括公路养护质量、涉路施工组织管理规范性、公路法规建设、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执法、超限治理规范化等。
(三)迎接省交通运输厅模拟“国评”(2020年7月-8月,以省交通运输厅正式通知时间为准)
根据交通运输部评价内容和评定方法,2020年8月,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组织对普通国省道总体路况、路容路貌和路域环境,超限超载检测站、养护中心(道班)、服务驿站的规范管理情况,示范路创建、桥隧管养、路网服务、交通综合执法等情况进行模拟评价,重点检查养护工程完成情况,查找内业资料的遗漏环节。对模拟评价查找出来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相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单,2020年9月,按照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四)迎接交通运输部“国评”(2020年9月-10月,以交通运输部正式通知时间为准)
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配合交通运输部评估组开展评估工作,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人。全县以优良的公路路况,优美的路域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和一流的行业管理,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
(五)总结
对全县普通国省道公路迎“国评”工作进行总结,将视迎“国评”情况进行表彰。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乡(镇)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要高度重视迎“国评”工作,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与迎“国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全县统一的思想,扎实做好到迎“国评”各项准备工作。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各乡(镇)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成立迎“国评”协调小组及制定相应的迎“国评”倒计时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排出各项工作重点及完成的时间节点,层层分解并落实相应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保证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有人抓。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精心组织,尽一切可能凝神聚力,勇克时艰,打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攻坚战,全力以赴做好迎“国评”各项准备工作。
篇3
关键词: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行政强制
一、基本概念
根据2012年1月1日颁发的《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有行政强制措施以及行政强制执行两个方面
1.强制措施认定要素。认定为行政强制措施应具备针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或者公民、法定代表人、组织财务实施的行政措施;采取了暂时的限制行为或者是控制行为;是由行政部门强制实施的行为,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的组织。
2.强制执行认定要素。
2.1只有先有行政决定,后有执行行为方可认定为行政强制执行的行为。
2.2认定为行政强制执行应是当事人自己履行的执行举动,自己履行的执行举动,在当事人不履行的情况可强制履行,也可依法由相关行政部门机构代为履行。
2.3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是具有相应强制执行权利的行政部门机构,也可由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强制执行。
2.4认定为行政强制执行应当有具体行政强制执行事项的设定。
二、行政强制的设定依据
1.行政强制措施行为是在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法规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所设定的行为约束内容,但对规章制度则无设定权。
2.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具体方式以及直接强制执行权的履行必须由法律规范加以设置。但在以下情形下可以做特殊考虑:情形一,针对突发性事件的强制执行权可以以行政法规为依据作出明确规定;情形二,针对加处罚款以及滞纳金的行政强制执行可以行政强制法为依据授权实施;情形三,针对涉及到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特殊事件,则有关交通障碍的排除以及恢复义务可以由行政机关代为执行与负责;情形四,若需要立即清除河道、航道、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中的污染物、障碍物以及遗撒物,可以视实际情况由行政机关代为执行与负责。符合以上四种情形的,可使用以上相关条款条例的普遍授权,不需要直接上位法的法律依据。
三、行政强制的种类
1.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对于我国而言,在《行政强制法》中明确阐述了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分类与界定标准,指出当前可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扣押财务、存款汇款冻结、查封设施、场所、财务、以及其他相关措施。同时,根据《行政强制法》中的具体条款要求,参考行政强制措施的基本内涵,认为行政强制措施的核心在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也包括对财务的暂时性控制(控制对象包括组织、法人以及公民等)。
1.1有关于道路运输证件符合扣押财务与否的理解。从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角度上来说,暂时性扣押道路运输证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以及对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道路运输证件,如客运标志、道路运输证等。对于道路运输证而言,该证件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颁发,是道路运输经营者车辆以及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依法展开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关键标志与前提所在,其获取方式是由道路运输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主动提出申请,通过审批后由相关部门颁发,可以反应道路运输资质的拥有情况,并且该证件不得进行转让或购买。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道路运输证件具有财务属性,有实体特征,是证件所有者展开道路运输活动合法性的重要凭证,有确切的价值。
1.2财务暂时性控制的理解。行政强制法是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扩大或证据损毁,进而采取的暂时性的控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务的相关措施。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财务的暂时性控制中,应依托于查封、扣押等多种途径达到暂时性控制财务的目的。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对责任人相关设备、设施资质证明以及使用证明等文件暂扣的方式,间接控制财务,方便与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约束以及限制,能有效的控制危害继续扩大。对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而言,在间接性的财务控制方式下,能够有效干预并避免非法车辆或违法从业人员继续参与道路运输行为,对违法的行为及时制止。同时,此项措施还能够使违法证据的保存更为完整与有效,降低再次发生危害的可能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可将财务暂时性控制行为视作行政强制性执行措施。根据我国现行道路运输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相关标准中有关道路运输证暂扣问题的规定来看,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违法行为有效的约束和及时的制止,以保障执法行为顺利进行,相关的行政处罚能够及时有效的执行。
2.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调理》及交通不配套的部令规章中,没有对该六类行政强制执行。在实践过程中,依据《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的时间内,如果不向相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自限定期限到期之日起的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四、行政处罚中罚款与行政强制中加处罚款的关系
《行政处罚法》中已有条款明确规定:针对行政处罚事项中判定为违法当事人的,若出现逾期未按时缴纳罚款的问题,则应在罚款总额的基础之上每日执行3.0%×罚款总额的加处措施,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存处罚决议的强制性执行。加处罚款属于间接强制,虽然能对当事人起到督促缴纳罚款的义务,但当事人如不予理会,这种间接强制就起不到任何作用,罚款仍没有上缴,这样就可能对社会秩序以及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此种情况下就应采取直接强制手段。此处的加处罚款作为一项特殊的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其主要目的是督促行政主罚事件中的当事人尽快履行行政决议,具有的普遍授权的特点,故在判定违法的当事人逾期并未缴纳罚款的情形下,可在罚款总额的基础之上每日执行3.0%×罚款总额的加处措施,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存处罚决议的强制性执行。
五、做好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
1.定期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执法行为与公民、法人乃至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从道路运输行业的角度上来说,行政执法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快速性、流动性、以及分散性。对于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而言,首先需要具备比较扎实和丰富的相关法律条文,其中最需要掌握的是与道路运输行业密切相关的法规标准,以提高行政执法行为合理性与高效性。故而,必须进一步u强化行政执法行文,促进执法水平有效提升,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有效提高。
2.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的基本概念是指在法律规范中已有标准且预先设定的执法工作程序。作为行政主体依法行使其职权的重要制约条件之一,行政执法程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从道路运输执法行为上来看,处罚案件过程中有很多程序,其中有立案、调查、送达违法通知书、重大案件进行集体讨论、行政出发决定、送达回证等,在执法的工程中,如缺少其中一个步骤,就会涉及到程序违法。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积极探讨规范并健全行政执法程序,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水平的相关的措施与方法,对行政执法职权的科学履行有重要价值。
3.文书使用及档案管理。行政处罚案卷是整个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在处理中,要正确的进行填写以及正确使用处罚文书,及时将案卷进行归档,以便于行政执法从业人员针对各种行政处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举证行政争议事件中存在的行政行为,提供证据以辅助行政处罚或其他争议事件科学处理。
参考文献:
[1]朱鸿娟.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中的行政强制问题研究[J].北方交通,2012(10):108-110.
[2]高耀兴.《行政强制法》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与建议[J].江南论坛,2013(2):45-46.
[3]王红.从条文规定浅析行政强制法的立法原则[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54-56.
[4]黄升.非法营运治理中的行政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篇4
交通企业文化 含义与意义 加强建设
党的十明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交通运输部提出了学习贯彻十精神,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当前交通运输发展实际,不但在要加强交通企业的制度革新,而且要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联系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学习先进的管理文化,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和实现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发展,增强实效,建设交通的企业文化理念,加大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打造交通企业的品牌,取信于民,又快又好的发展交通行业,让老百姓看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行动,让职工群众在这个过程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共同分享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成果。以新理念、新思路、发挥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促进交通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文化及交通企业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也可以狭义的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交通企业文化是交通行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各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交通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交通行业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环境文化,就是工作、学习的办公条件,环境文化是借助环境效应,对交通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严肃交通风纪,使交通职工举止大方,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等。环境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诱导者、监督者,是无形的学校,它能为交通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以良好的行业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信任,赢得了交通部门的社会地位,树立了交通部门为民、利民、便民的良好形象。制度文化就是管理文化。交通行业的管理文化可分为硬性管理文化和软性管理文化。前者主要是指制度建设,交通工作目标制度、廉政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后者是指教育管理制度、公开办事制度、跟踪检查制度、违纪处罚制度等,重视的是人的因素。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既有约束,又有激励。观念文化是指行业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现象,是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升华。确立新的价值观念、理念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交通核心。
和谐交通建设成就的体现应是让全体人:舒心生活、开心工作。交通文化建设为其提供精神动力,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没有交通人员良好的精神文化素质,交通事业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谐交通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和谐交通的建设必须依靠交通文化建设,培育我们良好的精神文化,规范的制度文化,丰富的物质文化。我们要在交通精神、制度、物质文化的框架下,用交通价值文化、岗位学习文化、网络宣传文化、执法文明文化、培训教育文化、管理绩效文化、便民服务文化、清正廉洁文化等来构筑和谐交通文化体系
2、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是交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
做好交通行业管理,树立交通企业形象,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交通队伍是不可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需要文化,需要和谐的交通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改变交通职工的行为方式,激活各部门的组织和队伍;只有和谐交通文化,才能在广大职工中树立正确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核心价值观念,才能培育良好的心态、负责任的精神,才能迅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品牌价值,创造社会效益。
3、加强交通企业文化建设是树立交通良好形象、打造交通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
篇5
关键词:新形势;道路运输;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现阶段道路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行运输管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运政管理机构都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各种经费开支都来自于运管费的征收,所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经费只有运管费和罚款返还。根据交通部、财政部的《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和使用规定》,运管费的使用范围涵盖了运管机构的所有开支范围,并须按比例上缴。然而在运管费的收缴工作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实际困难:有些经营业户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存在偷、逃费的现象,再加上地方政府举办各种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便会限制运政部门上路稽查;另外由于各地区的政策差异,有些车辆便会在提供更加优惠政策的地区落户;同时每逢国家出台对道路运输经营业户的帮扶政策时,又总是侧重对运管费的减免。以上这些都会给费源本来紧张而又要以费养人的运管部门增加更大的压力。
2.运输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
根据《道条》赋予的运政部门职责是对道路客、货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实施管理,行使着法律所赋予的行政许可、管理、运输安全的监管职权,然而实际上这些管理职权由于体制管理问题却并未能真正履行到位。以我市为例,出租车自取得归口管理后,由隶属交通局主管的部门――城市出租车客运管理站进行审批,核发营运证及进行日常管理。但与此同时根据交通部有关规定,运政部门也要对出租车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办理营运手续,施行市场监督管理,这就造成了要从事出租客车营运,必须在两个管理部门办理两套手续,这无形中给经营者、从业者带来诸多不便,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也出现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按照《道条》规定,运政部门对核发道路运输证的从业者有安全监督管理义务,但因为日常监管是由城市出租车客运进行管理,因而运政部门就会处于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管太多的尴尬境地,职责不清,很容易出现问题,互相推诱。
3.运输管理不科学存在社会矛盾
长期以来,运管工作主要依靠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进行管理,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道路运输市场格局,人为设置障碍,致使跨区域的客货运输不协调、不统一。例如道路运输证年审时间、收罚执行标准上的不统一等,这一切都给道路运输经营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运政部门在着装上的不统一,很容易引起运输业户的误解,而曾一度的卸装问题更是给运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执法工作难以开展。同时,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征不难发现,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异十分明显,长此以往,地区经济差异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大,而道路运输管理的强化则能够促进人员、物资之间的交往和流通,进一步实现资金流动和转移,从而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除此以外,我国的道路建设和高级公路网的建设也正处于完善阶段,因此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物资较为集中的地区,运输和交通仍然处于强压之下,交通网络和运输通道不足的压力缓解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管理加以实现,就此化解了特殊时期、特殊地段的交通运输矛盾。
二、新形势下强化道路运输管理的思考
1.做好监管工作,建立起依法治运的运管形象
运管部门是交通运政队伍面向社会、面向群众、为群众办事的窗口单位,每个运政人员都代表一个交通形象,也代表着政府形象。一个良好的形象,能进一步拉近群众与政府的关系,更好地便于政府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加强运管执法队伍自身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非常重要。
提高运管人员的法制素质,主要目的是提高运管人员学法、知法、执法的意识、能力和水平。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是属于行政执法活动,通过制度建设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保证公正、高效地执法。因此,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提高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制素质主要是通过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水平和能力,保证在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办事,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运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成为既懂法律,又懂业务的管理人才。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是专业性的一项工作,不精通道路运输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很难胜任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提高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主要是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要加强运输管理的业务学习,学习有关的运输管理知识、安全知识、客货运知识、危险品管理和运输知识、车辆维修检测知识等。同时,狠抓运管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倡导以“高效、廉洁、文明”的运管执法队伍,在运管人员适时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实行“星级运管员”考核,给一些激励机制,采取民意调查、暗访等形式,建立起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促进运管人员热心为经营者办事,成为运输经营者的贴心人,使运管队伍的窗口更亮,使运管人员的形象更好,有力地促进我市道路运输市场健康、和谐发展,使运政队伍整体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性化”管理的氛围。
2.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道路运输从业者的守法意识
运输管理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的运输从业者,以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宣传为重点,开展多种行之有效、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的宣传方式,将道路运输法规宣传措施落实到位,使广大运输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这样的话,广大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就会明显增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就会明显好转,各类违规现象就会得到控制和下降,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就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道路运输经营者要加强管理,增强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践行社会承诺。其中客运经营者要合法经营、文明服务,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坚决打击倒客、宰客、抢客、越线、甩线、串线和哄抬票价的行为。货运经营者要诚实守信,规范运作。不得中间盘剥、欺行霸市、欺诈货主,严禁超载超限运输。维修经营者要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维修车辆,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以次充好,严禁在二级维护中买单卖单、缺项漏项。站场经营者要及时公布运输信息,对进站车辆实施严格管理。严禁超标准收费或只收费不管理。
3.深入实际,将道路运输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运输管理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运管人员直接面对经营者、道路运输参与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可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当前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有些道路运输活动的当事人由于违规行为扰乱运输市场被查处时,当初是又吵又闹,有的甚至想把事态扩大,有的口出狂言和不文明的语言,在这种时候,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理智和忍让,缓解矛盾,防止激化,将基础工作做好,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各个方面来宣传政策和法规,收到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在于先行的引导和疏导,只要工作做到了前面,群众是理解和配合的。运输管理人员要多想一些稳定群众的情绪,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主意、好办法,做社会和谐的促进者,不能充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引子和导火索。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我的坚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崇尚科学教育,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定会击水于时代的中流。
参考文献:
[1]邢有红.达海清.新形势下如何实施道路运输管理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3(9).65-66.
篇6
一、部省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建设
与国家工信部共同制定《工信部与省共同深化数字建设的实施方案》,共同推进数字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数字发展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信息化局、省通信管理局、省数字办负责)。
二、推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
(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依托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部署短信平台、政务邮箱和即时通信等消息通信平台,开发通用业务构件,为省直部门提供统一应用支撑服务(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建设全省统一的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平台、遥感技术应用服务平台(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二)深化网上审批及网上执法平台应用
按照新的规范清理审批事项,完善省级网上审批系统改造,促进审批平台和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推广省级网上行政执法平台应用,推动市级网上执法平台建设,推进省级平台与市级平台及省级部门已建执法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全省行政执法案件的网上办理及电子监察(省效能办、省数字办、省法制办、省经济信息中心牵头,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数字办配合)。建设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提升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建设金宏工程二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整合安全生产领域各类信息系统,建设金安工程二期(省安监局、省煤监局负责)。做好省管干部数字档案建设(省委组织部负责)。建设外经贸政务应用平台(省外经贸厅负责)。升级改造机构编制信息系统(省委编办负责)。建设全省共青团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团省委负责)。建设全省国资监管信息化应用系统(省国资委负责)。提高全省劳教(戒毒)场所安全警戒设施信息化水平(省劳教局负责)。建设“福乐”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省残联负责)。整合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机动通信系统(省政府应急办、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全省统计数据直报系统(省统计局负责)。
(四)完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公务员门户系统,利用人事基础信息构建公务员用户目录体系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开发并提供政务信息、通讯录、知识库等服务;依托门户整合部门业务系统和信息,实现单点登录和一体化集成应用(省公务员局、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试点建设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为市民建立专属主页,聚合并推送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与商业服务部门的服务资源信息(市鼓楼区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配合)。依托省“12345”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我省现有机关网上资源,开展网上视频接访(省局、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三、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一)完善全省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开展32家单位涉税信息资源交换和整合,逐步实现涉税信息综合库与我省人口库、法人库、自然库和证照库等基础信息库的交互和融合。拓展平台应用,逐步实现非税部门的信息共享(省数字办牵头,省直各有关单位配合)。建设国税公共服务平台(省国税局负责)。
(二)建设决策信息直报综合应用平台
依托共享平台和空间地理信息平台,整合省级重要业务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项监管信息和应急信息的直报和集中展现;开发数据分析系统,提供辅助决策服务(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三)开展业务协同示范
加快建设法人电子证照信息库,启动个人证照信息库建设,推进电子文件和证照的应用(省档案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基于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在土地审批、住房保障、社会保障、项目管理等公共业务中开展业务协同应用,实现主动推送、精细化管理和业务联合监管(省数字办牵头,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推广、等设区市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各设区市数字办负责)。
四、推动数字重大项目建设
(一)推进大都市区信息同城化
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启动厦漳泉大都市区通信一体化升位并网工作(省通信管理局牵头负责)。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共享城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城市地理基础数据库,推广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启动覆盖厦漳泉的电子小额支付卡项目,开发统一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府负责)。启动福莆宁信息同城化前期工作(、、市政府负责)。
(二)推进平潭岛信息化建设
支持在平潭开展云计算专区与信息保税港建设的相关研究,深化两岸信息产业交流合作。建设岛内共同通信管沟,基本实现岛内3G信号全覆盖,基本完成实验区管委会各部门接入政务内外网,开展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应用,建设平潭电子政务协同平台,做好与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省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行政执法系统的对接。建设岛内城市管理、环境保护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
(三)加快两岸通信海缆建设
建设—金门直达通信海缆、—淡水TSE-1海缆传输系统工程,率先实现海峡两岸信息网络互通,推进设置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国际交换节点,特别是面向台湾的区域性通信出入口,提升在全国通信布局中的地位(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配合)。
(四)加快建设云计算产业园
建设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东南区域云计算运营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东南国际呼叫外包中心等重大项目(中国联通分公司负责)。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市政府负责,省数字办、省信息化局、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五、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一)进一步提升我省基础网络水平
继续实施“光纤宽带城市”和“海西无线城市”工程,实现城区20M带宽覆盖率超过90%,建制村宽带普及率达到98%,接入带宽提高到2M。实现全部地级市、县、乡镇3G信号覆盖。建成TD—LTE实验网,为我省推广应用4G打好基础(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负责)。
深化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支持平潭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省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市政府、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二)建设完善公共网络服务体系
完善政务内外网运维服务体系,提高网络的整体运行能力。完成全省政务网全光化改造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建设连接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的全省教育主干网(省教育厅负责)。
六、提高数字为民服务能力
(一)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
全面完成全省常住人口社保卡发放任务,建设社保卡信用管理及分发共享系统,加强社保卡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保卡用卡环境,实现社保卡一卡通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数字办、各相关合作银行负责)。
(二)推进卫生信息化应用
实施乡、村卫生信息一体化管理和新农合村卫生所门诊结报。三级医院完成电子病历基本系统集成,县级综合医院实施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和健全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施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在全省42家三级以上和1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广12320预约诊疗服务(省卫生厅负责)
(三)开展城市移动信息化应用
建成无线城市群综合门户平台,整合各类民生信源,实现政府办事指南、水电煤气、公积金、社保等公共事业费用查询支付、公众出行、校园教育、健康信息等服务。建设手机视频点播平台,开展城市视频监控应用,加强各类视频信息共享(各电信运营商负责)。
(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完成社区人口业务协同平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和平台建设,实现集成和信息共享。在社区推广应用政务家政便民热线、社区视频监控、社区平安联防、社区电子公告、社区党员远程教育电视等信息化应用(省民政厅负责)。
(五)拓展社会保障信息服务
启动金保工程二期,推动各险种业务系统一体化,方便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社保业务。加快建设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完善和扩大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六)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推广道路客运公共信息系统,实现全省一级、二级客运站联网售票。整合建立全省交通统一特服号,完善网站、服务热线、手机服务、交通广播等服务方式,构建交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路网路况、客运票务等出行信息服务。开展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出台车载终端、终端通讯协议、平台数据交换等智能公交相关标准(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七、推进经济领域信息化
(一)深化农村信息化应用
完善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增400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继续推进新农村信息服务项目建设,并做好与武夷山、世纪之村等农村信息化项目的无缝衔接,完善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热线服务水平(省农办牵头、省农业厅、省信息化局配合)。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完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拓展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功能(、、市政府负责)。
完善优化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面向全省移动客户及广大企事业提供移动商务、手机支付、二维码等电子商务应用(各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中欧商务技术合作门户网站及外经贸信息库(省贸促会负责)。
(三)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依托航运交易中心及道路运输配货中心,培植第三、四方物流,提供陆海运输交易信息服务;推广货运枢纽站场信息化应用,提供城市配送、仓储配送、零担运输等物流信息服务,带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在交通物流运输企业推广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产协同;整合电子口岸、运输政务、交通地理、交通动态位置等信息服务,推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四)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
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系统,优化物联网定位导航、统一支付、统一视讯和智能分析功能。推广物联网智能停车场应用,加快智能交通应用项目的覆盖及使用。依托电信运营商建设省物联网开放实验室。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全省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系统(省信息化局牵头,省经贸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各电信运营商配合)。在市开展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平台试点(市数字办负责)。
八、探索建设和服务新机制
(一)提升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
建设完善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中心等数字运维支撑基地,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培养信息化专业服务队伍,提升电子政务服务和支撑数字建设的能力,带动数字产业发展(省数字办牵头,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配合)。
(二)完善信息化法律规章
加快《省信息化条例》立法进程,力争尽快颁布实施。修改完善《数字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应用管理办法》(省政府法制办、省数字办负责)。
(三)加强数字宣传培训
做好“十二五”规划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视以及网络、手机、微博等媒体宣传数字建设成果(省数字办负责)。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省物联网教育培训联盟(省教育厅、省数字办负责)。
(四)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建设政务信息网安全监管系统;完善国家保密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政务内外网云计算统一安全管理平台,保障政务内外网云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省网安办、省国家保密局、省委机要局负责)。
(五)开展信息化专项研究
篇7
一、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交通法治环境
1、突出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
全面落实市局、县委县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各类普法阵地、平台、普法载体等,在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开展四中全会精神专项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交和法治交通建设,特别是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新布置、新要求,培育法治理念,塑造法治信仰,不断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基本构成及基本特征,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根基;突出宣传宪法确立的国体政体、领导核心、指导思想、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义务等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宪法精神和宪法意识,在全系统形成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认真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助推参与宪法进万家等专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3、突出抓好服务社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环境的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强力推进政务公开,实现阳光政务。全面公开交通各项政务,特别是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交通行政管理政务,落实执法公示制度。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推行公开办案,“阳光复议”,保障申请人行政复议参与权。积极开展文明执法活动,结合便民和公正公平的主题,各单位有针对性推出本单位的文明措施。通过宣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树立“执法为民、让人民满意”的交通执法形象。着力规范案件复查(复核)审核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二、深化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法律素养
4、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贯彻执行县委组织的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工程。坚持和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将宪法法律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必修课,组织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进行学法用法考试,切实增强以考促学的实际效果。建立完善交通系统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5、强化青年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
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大力开展青年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不断夯实青年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根基,为交通事业培养懂法守法的合格后备人才。
6、强化交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管理能力。
认真贯彻《省企业学法用法评考办法(试行)》,把交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与企业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总结推广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做法,开展中小型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普法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以上级考核文件精神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质效
7、组织“六五”普法工作在交通系统全面实施。
按照市局和县委县政府转发的“六五”普法考核验收办法,制订本系统考核方案。全面部署“六五”普法工作,通过“面上普查与重点抽查、平时检查与综合考评、展示成果与整改落实”相结合的多方式,督促指导交通系统“六五”普法工作。各单位要加强人员配备,保障经费投入,建立建全台帐,确保期终考核顺利过关。
8、在交通系统全面落实全覆盖工作部署。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推进会议精神,学习推广扬州全覆盖工作模式,在交通系统形成机制完善、功能互补、优势叠加、协同推进的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运行体系。
9、继续组织交通执法部门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实践。
按照中央、省、市、县法治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普法新模式,培育新亮点。组织交通执法部门走向基层,走进群众,送法到船头、送法到车头、送法到地头,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不断夯实法治创建基础。
四、强化交通系统法治宣传建设,进一步扩大法治文化渗透力和感染力
10、加强交通法治文化作品创作。
每年各单位要积极参与上级布置的法治征文、法治新闻、法治作品征集活动,抽调有水平、有素质的专业人才,给予充足的时间,投入足够的经费,创作、挖掘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
11、推进交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进一步推进交通法治文化阵地的多样化、系列化、规模化建设,做好“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创建工作。精心打造先进富有特色的行政法治文化品牌,重点加强窗口服务单位的法治文化建设。
12、开展交通法治文化惠民活动。
建立健全交通法治宣传机制,“12.4”国家宪法日、春节、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老年节等节日和6月安全月,组织进行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法律六进”,通过在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营造基层法治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交通法治宣传队伍建设,进一步构建普法人才储备体系
13、加强交通普法专业队伍建设。
引导各单位各部门按照人员齐、素质高、结构优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忠于职责、勇于创新、善于协调、精于落实的普法专业队伍。
14、加强交通普法骨干队伍建设。
抓好普法骨干队伍的遴选、培育、管理和推荐,通过集中教育、跟班带训、岗位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普法骨干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篇8
由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整合而成的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正式成立,并开始挂牌运作,这也是上海首次探索大市场大监管模式。此次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围绕保障市场领域安全,致力于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市场安全实施统一监管,加快形成“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市场监管体制。这是浦东落实上海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先行探索,是进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动浦东“二次创业”的又一重要突破。
据悉,此次改革实现了三大突破。首先打破了分段管理的格局,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市场全过程监管。三局合并后,可以避免原有的职能分散、交叉、缺位和错位问题,避免互相扯皮和“九龙治水”现象,促进监管到位,可以更有效地优化市场监管领域。其次,改革促进了结构优化,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市场无缝隙监管。改革有利于实现人、财、物等执法资源的集约配置、结构优化和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浦东市场监管领域的一体化和无缝衔接。三是改革还实现了市场减负。通过精简机构和调整职能,市场监管局将推进综合执法、综合整治、综合监管模式。
摘自《解放日报》(2014年1月1日)
北京:交运、公安、安监总局联合整治轨交安全隐患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从即日起至2014年4月北京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此次专项活动分自查、抽查、督导三个阶段,重点排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和政府部门安全管理情况。对运营企业安全管理情况,重点排查安全生产管理、行车组织管理等10个方面;对政府部门安全管理情况,重点排查城市政府是否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是否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引导、平衡措施和方案等6个方面。
通知还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各地要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加快推进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法规、标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监管力量和手段,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摘自《法制日报》(2013年12月25日)
青岛:入选全国15个共同配送试点城市
日前,商务部、财政部下发通知确定青岛市为全国15个共同配送试点城市之一。所谓城市共同配送就是通过建立多用户共同配送中心,统一存储供货商货物,并由标准化配送车辆统一配送到各个销售、消费终端。根据政策,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给予试点城市资金支持。为此,青岛市将重点做好城市共同配送专项发展规划编制、搭建青岛城市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科学布局城区配送节点网络等工作,通过新建、改造、整合、提升等途径,构建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小区终端配送网点、智能自提柜和手持终端等设备组成的五级配送网络体系。
据悉,项目完成后,共同配送站点将覆盖市区大部分区域,城市共同配送率显著提高,物流费用占商品流通费用的比率明显降低,中心城区入城货运车辆总数大幅减少,主要配送任务将由统一标识的标准化车辆以及实行标准化管理的商贸流通企业或集团承担。
摘自《青岛日报》(2013年12月24日)
琼海:探索城镇化新模式农村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
城镇化就要大拆大建吗?琼海市以实践回答: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待遇。琼海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从“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入手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在不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中的琼海篇。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美好愿景初具雏形,琼海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然渐入佳境。琼海以建设风情小镇、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和铺设旅游绿道3个抓手为突破口,让农民的单一收入变为4种收入(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生产性),从5项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将琼海打造为6大典型示范。
摘自《海南日报》(2013年12月23日)
石家庄:保障房实行四房并轨、租售并举
石家庄市日前出台的《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实施细则(试行)》提出,保障房实行四房并轨、租售并举,并将首次出售2385套公共保障房。这2385套公共保障房是由石家庄市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并于2008年至2009年分配入住的保障性住房,分布在6个小区。购买人资格为租住满三年并具有本地城镇户籍的承租人。可一次性付款也可分期付款。
公共保障房出售价格由物价部门会同住房保障、财政部门参照同地段、同品质类似房屋的市场价格,考虑保障性住房所处地理位置、建造成本及保障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并向社会公布。根据《细则》规定,承租人在未付清全部房款前,承租人居住期间按其已付款占总房款的比例免收相应部分租金,减发其已付款占总房款比例折算面积的租赁补贴。购房家庭付清房款后,购买人取得所购保障房全部产权,市住房保障部门为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3年12月25日)
山西:激发更多社会资本上山下乡
社会资本上山下乡,是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推进转型跨越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近两年,呈现出投资加速、项目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等特征,带来了农业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营销、品牌等现代生产要素,带动了农民致富,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不过,由于土地流转滞后、政策保障不足、政府服务缺位、企业农民共享利益难保障等制约,影响社会资本入农的积极性。2013年4月起,山西省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赴8市28县86点调研,并召开常委会议就此议政建言。
一是政府要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规划集成一批农业投资项目,建立招商项目库,定期项目投资指南,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帮助企业选好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健全流转登记、合同管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制度和程序,建立全省联网的信息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和合同不完善的问题,鼓励农民向企业流转土地,要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不能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摘自《山西日报》(2013年12月24日)
辽宁:拉长县域经济“短腿”
人称辽宁“铁拐李”:城市化率领先全国,沈阳、大连“双星”夺目;县域经济扯后腿,2006年,占全省一半人口、80%土地的44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只占全省一成多。“短腿”如何变长?从省到市到县,目光全都聚焦县域经济,一张蓝图抓到底:2006年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提出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2011年启动新一轮倍增计划。抓“一县一业”,引进、培育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园区建设,培植一批过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
蓝图相同,转型路径不同。发挥自身区位、资源等优势,各县市巧借东风:法库县借助母城沈阳市的航空资源,从无到有搞起通航产业;农业大县昌图借势邻近的四平换热基地,培育换热器产业新高地;瓦房店市有全球仅有的3家能为5兆瓦风电机组制造配套轴承的生产商之一,迫使外商将进口轴承价格从每台机组210万元降到60万元。转型升级离不开物质投入,更需要精神“升级”。经过7年奋力,昔日“短腿”今日变亮点:2013年上半年,辽宁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30亿元,占全省比重近三成,县均财力达到20亿元以上。
摘自《辽宁日报》(2013年12月24日)
大连:首部区域发展报告全国发行
近日,由大连市社科联指导,大连市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会组织发起,市委党校、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委政研室及各高校共同参与编写的《大连区域发展报告(2012-2013)》举行了首发仪式。全书分为总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社会民生和专题研究五个部分,是在走访了大连市3000多家经济、民生领域基层样本并整理了1400多份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基础上,对大连市经济、民生发展现状进行的系统阐述。
该报告对大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热点话题都进行了专题研究,选题针对性强、贴近实际、论证翔实。全书客观分析了大连区域经济的优势和不足,从多角度探讨全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学界、政界和企业界都极具参考借鉴价值。目前,该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并已编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蓝皮书系列,这也是大连市第一本推动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区域发展蓝皮书。
摘自《大连日报》(2013年12月22日)
宁波:九大行动加速城市国际化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宁波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近中期实施九大行动计划,以城市国际化引领新一轮全面开放,合力提升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未来十年,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3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纲要》提出,外贸大市宁波要在区域性进口中心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推进和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20年,力争把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建成区域性国际贸易企业总部基地、国际会展中心、进出口产品和装备展览贸易区、进出口电子商务平台先行区,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00亿美元。
九大行动包括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强国际化创新功能、加强国际文化功能建设、建设国际化人居环境、营造国际化软环境、着力塑造城市国际化形象等。《纲要》提出,宁波要在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建设国际化社区、提高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成立宁波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引进和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精通外语、掌握专业知识的政府公务人员。
摘自《宁波日报》(2014年1月4日)
深圳:获实施九项省级管理权限
深圳前海承载着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重要使命,去年8月26日,在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3周年之际,《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前海加快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该《意见》确定,授予前海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面落实前海管理局在非金融类产业项目审批管理上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管理权限。近日,广东省调整由深圳前海管理局实施的省级管理权限事项目录公布,前海管理局获得实施第一批9项省级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具体包括:
在前海注册的资产评估机构设立审批;在前海注册的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办学机构设立审批;在前海注册的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设立外商投资电影院审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在前海注册的旅行社(含港澳)设立审批(含经营许可证核发);在前海注册的旅行社(含港澳)受理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申请;设立电影制片单位、对外开展影视活动交流审核;申请设立新华书店、外文书店,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及其变更事项审批。
摘自《深圳特区报》(2014年1月4日)
合肥:全国首个“社区城市管理议事会”解决问题率达90%
合肥的全国首个“社区城市管理议事会”是对城市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在成立的7个月内,“议事委员”提出的90%意见得到解决。该委员会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请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决策,及时解决社区里的城市管理问题。自2013年6月份成立以来,受理的具体问题有43项,都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占道经营、社区卫生、治安等。据介绍,该议事委员会代表来自社区,他们对社区的情况很熟悉,可以协助做好社区管理。
管理议事会的操作模式是居民将问题拿到“桌”上议论,反映的问题通常都能得到很快解决。一些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也会形成“议案”提到相关部门。“议事委员”会及时将社区居民反映的一些身边遇到的问题,比如下水道堵塞、占道经营影响通行和楼道小广告增加等进行记录,再拿到议事会上进行讨论,寻求解决方案。现在社区有10名“议事委员”,他们有的是社区居民代表,有的是社区居民、经营户、物业管理员和社区楼长等,都是居民投票推选出来的。社区城市管理议事会形成例会制度,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遇特殊情况随时召开会议。
摘自《合肥晚报》(2014年1月2日)
西安:转变角色解决城管执法不公
西安市城管执法局近日对执法不公问题“对症下药”,让执法人员学会从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执法公不公?这是城管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容易与百姓发生摩擦的主要原因。对此,市城管执法局将处罚标准不统一、执法程序不完善、随意执法等问题进行归集,并在统一立案、调查取证、集体定性、陈述申辩和强制执行五个关口,建立城管执法非诉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工作机制,有效实现行政违法案件处罚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和避免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有效预防和杜绝腐败行为。西安市城管局还出台了城管执法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随意执法和严重违规行政执法问题的发生。
针对执法人员责任不实、联系群众不够、能力不足的问题,该局首先采取定责任方式,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从支队、大队、中队到每一名执法队员,都逐级细化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将街区分为“严、严控区、疏导区”三类,确定不同层级管理区域的执法人员配比、管控措施、工作标准,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摘自《华商报》(2014年1月2日)
济南:城管执法全面禁烟发现违规可举报
近日,济南市城管局及城管执法局公布了《关于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人员在公共场所禁烟的通知》,要求各区(含高新区)城管局、城管执法局、环卫管护中心、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的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人员,严格遵守“十不准、九严禁”规定要求,在公共场所禁烟。规定自2014年起,济南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人员在公共场所和管理执法过程中严禁吸烟。
按照《通知》要求,城管工作人员将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及其他有禁止吸烟标识的场所吸烟;在日常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过程中,严禁衔烟执法、衔烟管理和衔烟驾驶机动车;各级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部门在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各单位在承办公务活动中不得提供烟草制品,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同时,城管局及执法局欢迎广大市民群众监督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人员,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要求的,可以及时抓拍。有关照片和视频发送市城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后一经查实,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于违反规定要求的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人员,将给予批评教育;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摘自《齐鲁晚报》(2013年12月31日)
武汉:百名“外脑”破题城管“老大难”
占道经营、违法建设这些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如何破题?近日,武汉市城管委联合武汉科技大学举办地方大部制改革与城市科学管理研讨会,为2014年的破题研究“预热”。专家建议,武汉城市管理中各类问题的解决,都应该跳出整合政府部门职能的思路。目前武汉的“类大部制”只是由城管委牵头城管工作,并不真成立一个超大部门。目前一件实事一个部门牵头的工作机制是权宜之计,未必可以“治本”。
专家还建议,武汉市要推进城管革命,应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职责关系,规范行业组织,使之能够真正代表行业利益,引导、鼓励组建各类社会组织,使之能够真正成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载体形式,放手社区管理回归其居民自治的本性,积极倡导文明的生活、行为方式,让“小市民”尽快过渡到“现代人”。同时大部制改革重点不在于改数量,在于转变政府机构色彩。推行大部制改革,是要把政府从掌握权力的管制机构变成为民办事的服务机构,从“送绳子”变成“送鲜花”。
摘自《长江商报》(2013年12月29日)
京津冀:治理雾霾严限高灰高硫煤炭进口
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或将限制销售A≥16、S≥1的煤炭。同时,国家层面也有望近期出台相关政策,对煤炭远距离运输和进口煤提出严格限制要求,限制高灰高硫煤进口。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日前的研究报告显示,煤炭燃烧排放出的大气污染物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根源:占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物的25%,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贡献分别达到了82%和47%。其中河北省的煤炭消耗对京津冀地区的雾霾贡献最大。业内人士预计,限定煤炭的灰硫份额,将有助于治理困扰北方的雾霾气候。
而相关限定还有望突破京津冀地区。权威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拟对销往中国的进口煤限制如下,褐煤Q≥3941,A≤20,S≤1;其他煤种Q≥4300,A≤30,S≤2。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本口岸进口煤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进口煤质量分析,上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抄送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管理部门。业内预计,此举将令进口煤对国内煤炭价格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
摘自《中国证券报》(2014年1月3日)
北京:大规模支持支付宝付打车款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使用支付宝支付出租车费的“落地”条件逐渐成熟。据悉,自去年12月1日率先在北京出租车推广这一功能以来,短短1个月内已有超过5万人次体验了这一便捷的服务。截至目前,北京超过2万辆出租车接入这一服务,其中一半左右可直接用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一半左右可通过快的内置的支付宝付款。目前,支持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的出租车已贴上相关提示标签。用户在打完车后,只需打开支付宝钱包,选择扫码功能,扫一扫司机递过来的二维码,输入金额后便可轻松完成。据悉,来自快的打车的支付宝钱包付款占据了40%左右。
篇9
旅游产业是一个边缘性、集合性的产业,与其他众多产业部门均存在较为普遍的技术经济关联,产业关联度高、产业波及效应明显是旅游业的天然特征。建省以来,海南旅游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经济支柱产业。以2008年为例,海南省旅游业收入为192.33亿元,占比GDP的13.25%,同时吸纳了省内50多万劳动人口的就业,占全省从业人口的40%左右。另外,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省内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营业税分别增长了39.7%、25.2%和15.7%,为全省财政收入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海南旅游业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本文拟对海南省1987―2008年旅游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分析。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已作了相关的理论论述和实证检验。Khan.H等(1995)通过实证分析了新加坡的旅游业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发展旅游业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双倍拉动效应[1]。Marin(1992)则从外部性角度论证了旅游业的发展将通过带动其他工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2]。Nishaal Gooroochurn等(2005)研究了非洲旅游岛国毛里求斯的旅游经济效率,其中5个与旅游显著相关的部门:酒店与餐馆业、交通通信、其他生产部门、其他服务和零售与批发,其旅游经济效率分别为95.4% 、61.4%、12.1%、12.3%和2.7%[3]。Durbarry(2006)则研究了旅游需求的关键驱动力,从相对价格、汇率和收入等角度考察了对苏格兰旅游经济的影响[4]。
在计量方法上,近几年有学者采用了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来测量旅游的经济影响[5]。而国内学者用的方法较为简单,李均立、傅国华(2005)运用了接待游客人次和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对海南经济增长作了普通线性回归,得出的结论是接待游客人次边际贡献保持在3%以上,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边际贡献保持在O.6%左右[6]。陈海波、刘洁、张瑾(2006)则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江苏省区域旅游接待人数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发现各地区每增加一万人次的旅游者,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差异很大[7]。李树峰(2008)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了广东地区旅游收入对GDP的动态影响,得出结论是GDP对旅游收入的弹性系数为0.057[8]。杨勇(2007)利用VAR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判断,得出了就短期而言,安徽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9]。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大致了解到,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然而以往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反映旅游的变量选择上过于简单,本文将构建一个新的旅游产业测算和评价体系,利用现有可以寻找到的公共数据资源将旅游指标数量化,更加全面地衡量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而不是以某一个或者两个指标简单进行替代。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与测算
(一)构建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旅游业的旅游发展指标、基础硬件指标、旅游产业指标以及社会经济支撑指标等四个方面建立旅游产业的评价体系,以此衡量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二)海南旅游产业测度评价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来解释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通过求协方差或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根运算,按指定的贡献率求出几种原来随机变量主要的、相互无关的主成分,其在压缩随机变量个数(不损失原有信息条件下)方面作用是显著的。
本文选取了1987―2008年海南省相应的各项发展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以确定能否进行因子分析(见表2)。经检验表明:KMO值为0.778,一般认为KMO值大于0.5,该样本数据可以用于因子分析;Bartlett值为1013.668,P
运用SPSS软件得到分析结果见表3,给出了旅游业主成分的特征值、各主成分在总方差中的比重。可见,第一成分的特征值为13.939,方差在总方差中比重为81.994%;第二成分的特征值为1.930,方差在总方差中比重为11.352%。前两个成分的累积比重达到93.346%,大于85%,从而可以用2个公因子来解释整体21个指标。
为了更好的解释经济意义,本文采取了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将矩阵中的数值尽量向0或1靠近,表4是旋转后的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F1=-0.347*X1-0.288*X2+0.963*X3+0.581*X4+
0.977*X5-0.072*X6+0.794*X7+0.781*X8+
0.892*X9+0.945*X10+0.966*X11+0.753*X12+
0.888*X13+0.922*X14+0.945*X15+0.900*X16+
0.847*X17 (1)
F2=-0.918*X1-0.937*X2+0.086*X3+0.614*X4+
0.200*X5-0.854*X6+0.586*X7+0.537*X8+
0.425*X9+0.317*X10+0.188*X11+0.586*X12+
0.426*X13+0.373*X14+0.250*X15+0.428*X16+
0.469*X17(2)
(三)海南旅游业综合指数H
根据对旅游业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出旅游业各因素可归结于两大投入因子,假定旅游业只受2个因子影响,建立如下公式:
H=0.8199*F1+0.1135*F2(3)
根据式(1)、(2)、(3)可以求得海南旅游业总值(表5)。从表5可看出,旅游产业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增长的。1987年旅游业综合存量是710067.4,至2008年达到14509785,年平均增长率为15.45%。而1987年海南GDP为57.28亿元,至2008年则为1459.23亿元,年均增长为16.67%。可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增长率趋同,两者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趋势,可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经济效应,但对于两者确切的数量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四、旅游产业与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证
通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发现,旅游产业与海南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见表6)。
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经过标准化的协整向量为(1.0000,7.6041,-0.00011),于是海南省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长期均衡方程为:
Y=-7.6041+0.00011X
(0.6712) (0.0000)
同时,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海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海南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旅游产业的有利支撑(见表7)。海南省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有着较强的关联效应,一方面,发展旅游业必然要增加相关部门的投入,使相关产业和配套设施能与之同步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会给其他部门提高广阔的需求市场,从而提高经济水平。因此,海南旅游业发展显著影响经济增长,而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涉及各经济部门,并惠及到旅游业。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旅游发展指标、基础硬件指标、旅游产业指标以及社会经济支撑指标等四个方面建立旅游产业的评价体系,重新衡量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并对旅游产业与海南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旅游产业与海南经济发展存在相同的发展趋势;二是因子分析与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旅游业综合存量与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事实上,尽管海南旅游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目前仍停留在提供传统的观光旅游服务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处于分割状态,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与先进的资讯网络平台建设仍有待完善,这些都影响了旅游景区建设、酒店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制约了海南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以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为契机,推动海南旅游业全面升级
海南必须适应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调节作用,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旅游产品的全面的升级。一是健全旅游产品研发制度,逐步建立起旅游产品研发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推进旅游产品研发走向商业化、市场化;二是以多样化的产品应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其中关键是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游”这个核心产品;三是以差异化策略应对产品同质化的趋势;四是赋予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
当前,海南省旅游业面临着劳动力素质与其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适应的局面,特别是具有较高水平、熟悉国际规则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市场营销和涉外旅游等专门人才缺口较大。因此,要实现旅游业更好的推动海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旅游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优秀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等进行资本与技术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培养造就一批熟悉旅游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旅游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旅游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旅游业执法监督,规范海南旅游市场
加强旅游业执法监督,一是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调整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强调法律责任,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旅游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建设高素质的旅游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健全执法制度,促进执法程序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执法效益和效率以及行政执法的权威,切实发挥法律的调整和保障作用;三是切实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行政机关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旅游法规实施情况、旅游行政执法情况和群众守法情况的全面监督,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Khan, Phang.The Multiplier Effect: Singapore’s Hospitality Industry[J].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5(36):64-69.
[2]Marin, D. Is the Export-led Hypothesis Valid for Industrial Countri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2
(74):678-688.
[3]Nishaal Gooroochurn, M Thea Sinclair. Economics of tourism taxation: Evidence from Mauritius[J]. Annals ofTou-
rism Research, 2005,32(2):478-498.
[4]Adam Blake, Ramesh Durbarry. Integrating forecasting and CGE Models: the case of tourism in Scotland[J].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2):292-305.
[5]Adam Blake, M Thea Sinclair, Juan Antonio Campos
Soria. Tourism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 Annals of Thourism Research, 2006, 33(4):1099-1120.
[6]李均立,傅国华. 海南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11).
[7]陈海波,刘洁,张瑾. 基于Panel―Data模型的江苏省区域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经济增长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6(7).
篇10
关键词:孙伟铭案 间接故意罪刑关系 刑事政策
作者简介:雷步云,(1990--),男,山西忻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0901本科生。
一、案情简介
2008年5月28日,成都男子孙伟铭与其父母为亲属祝寿,期间大量饮酒。16时许,孙伟铭驾车送其父母到搭乘火车,后驾车折返至市区。17时许,行至成龙路路口时,孙伟铭驾车从后面冲撞与其同向行驶轿车尾部。其后,孙伟铭继续驾车向前超速行驶,并在“卓锦城”路段违章越过道路中心黄色双实线,连续与对面车道正常行驶的四辆轿车发生碰撞①。
二、法律链接和相关问题
在这起交通事故中,孙伟铭无证、醉酒驾驶,在交通要道上超速驾车,发生追尾事故后继续驾车超速行驶并逆行,最终致4死1伤并造成直接财产损失5万余元。其犯罪情节之恶劣,犯罪后果之严重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司法实务界还是在刑法理论界,对于这起酒后驾车引发的致人死伤的案件,是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还是构成第115条第1款规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这两个罪名在法律上的具体规定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
由此可见,本罪的客观方面,首先是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在交通运输中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肇事者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②。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由此可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其他危险方法应当理解为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的危险性相当的、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即这种危险方法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或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③。
三、相关案情分析
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的认识及比较,再来具体看孙伟铭醉驾案,在这起犯罪的构成要件中,犯罪客体基本上没有太大争议。本案中孙伟铭醉酒肇事后,在闹市区高速驾驶别克车在下班高峰期间违章逆向行驶,不仅给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危险,实际上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后果,其行为明显符合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
此外,孙伟铭称其当时因醉酒而完全没有认识条件,但是根据我国刑法之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孙伟铭也满足以上两罪名的主体要件。
综上,对孙伟铭案主要聚焦的问题首先就集中在了主观要件上:孙伟铭在犯罪时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如果是故意就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反之,就该以交通肇事罪定罪。
事后孙伟铭一直强调:“我不可能说,我预见到伤害他们,我却去放任。”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从刑法理论上说,过于自信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孙伟铭并不具备所谓“自信”的基础。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二是不当地估计了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对避免危害结果的作用;三是误以为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避免结果的发生。这种“自信”必须建立在行为人具有娴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措施的基础之上,在本案中,孙伟铭在事故前曾多次无证驾车,事故时其不仅是无证驾驶且还是醉酒状态,并高速行驶于人流密集的车辆人流当中,发生这种危害结果是必然的,已经超出了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范围。
其次从犯罪的客观要件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何为危险方法,法律未作也不可能作出明确的规定,孙伟铭的行为是否属于危险方法,这就需要理论上进行探讨。一般认为,认定“危险方法”首先应分析行为人的行为手段是否与刑法规定的放火、决水、投毒、爆炸等行为具有相当性,即关键要看行为是否可能构成如同放火、决水等行为一样的破坏力、危险性。另一方面,认定“危险方法”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行为的危险性总是与行为的具体时空环境相关的。比如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设置电网与在人来人往的道路边设置电网的危险性是明显不同的。结合以上的分析来看:首先,驾车冲撞是与放火、决水、投毒、爆炸等行为具有相当性的危险方法,其具有危及不特定多数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可能性;其次,孙案发生的地点为成都市内的主干道,事发时正值车流量的高峰时间段,发生事故的地段紧靠人口稠密区,在这样的公共场所,醉酒高速逆向驾驶的行为已经不仅仅违反的是交通运输法律,而已经演变为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和侵害。综上可以认定,孙伟铭的行为符合危险方法的客观特征。
因此,由构成要件整体来看,认定孙伟铭的行为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性是具有合理性的。
四、案件总结
由以上分析来看,孙伟铭作为心智健全、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成年人,在明知驾驶车辆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通过国家有关机关考试的情况下,仍无视国家交通安全法规,置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长期无证驾驶车辆并多次违章,并于2008年12月14日在严重醉酒的情况下,驾车行驶于车辆、人群密集之处,并最终造成四死一重伤及他人财产损失数万元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终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认定孙伟铭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五、警钟长鸣
孙伟铭的案例是惨痛而又发人深省的。在这起严重的刑事案件中,五个家庭同时遭受了几乎灭顶的灾难。在分析这个案例的同时,我们想的更多的可能是如何避免此类惨剧再次发生。今天我们在这里分析犯罪构成,准确为犯罪行为定性,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通过刑事手段制裁醉酒驾车犯罪。而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只通过刑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立法调研,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最重要的是,不断加强交通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遵守交通规则的社会风气。对生命的珍重和爱惜,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是让我们远离危险的最强防线。
注释:
①参见陈秀军:《孙伟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载于《 人民法院报》,2009年9月9日。
- 上一篇:国有资产制度建设
- 下一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