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症医学科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症医学科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有效教学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但是一些基本规则还是有的。在近些年的教学改革当中,我们按照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模式对高中三年的课程进行了梳理,以成此文,为之后进一步的课堂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理论思考

在教学改革当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这一指导原则就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线。既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就必须赋予过程以活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要服务于这个过程。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做好教学设计,把教学中应该实现的目标、达到的能力提升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权变理论和系统理论,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来源之一。权变理论,即因时制宜,衡量是非轻重,权益应变。系统论反映了社会的整体化、科学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权变理论和系统理论为课堂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指导原则,课堂是丰富多变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课堂的变化,比如学生的变化、授课氛围的变化,甚至还包括社会环境的改变,并且要在变化的环境中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系统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系统,我们要时刻关注系统的互动,师生之间、课堂内外都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利用了这种互动,才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具体策略的思考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教学―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线性的,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过少。在新的教学尝试中,我们应该从系统理论中接受启发,多方面鼓励学生参与。

教学模式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式的设计以及教学工具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择,是自主探究,还是自学答疑,讲授为主还是探究为主等;教学工具的选择,是课堂讲授为主,还是多媒体视频展示讲授,还是活动教学等都是教学模式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学流程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1.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互动性。导入的案例,或者情境,不仅要考虑到吸引学生注意,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问题或者质疑,这是一个良好教学的开端。

2.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现在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不可能在课前做到很好的预习,尤其是政治学习,那么每一节课都尽量设立一个自主学习的模块。自主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其次要发现疑难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是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合作地解决问题。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设问,包括向老师设问,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教学。这一环节的控制一定要紧凑,问题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反馈释疑”是这一环节的概括。

4.构建网络,综合提升

在上一环节完成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之后,要让学生尝试构建知识网络。在此环节教师还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知识迁移,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发现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是课后练习的主要目的。

三、关于高中政治课堂的一些建议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到课后作业的处理都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课堂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如何重视学生体验的问题。

1.主体性原则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W习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思想这个源头就树立“从学生出发”这一宗旨。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教学理论,同时结合教学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课堂有效性原则

青年作家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主张“取消高中思想政治课”,他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编写乏味,不如改上游泳课,提高学生的求生技能。”韩寒的论述虽然过于偏激,但是,这也给我们两个思考:一是政治课的内容,如果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会很枯燥乏味,生活也应该是高中政治的一部分;二是讲课方式,能不能在知识之外赋予学生其他能力,这两个问题都必须思考。

3.学生体验原则

传统政治教学比较忽视学生的体验权,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各种体验的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适当犯点错误,走点弯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和反思。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ICU护士重症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善对策?方法 根据重症护理中暴露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重症护理的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ICU大部分护士已熟练掌握各科危重症的基本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及各种监护仪器的操作?结论 综合ICU护士必须经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胜任ICU危重症护理的工作?

【关键字】重症护理;问题;对策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它对因这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同样实践证明,ICU重症专业护理也有效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存活率和生命质量?我们医院ICU属于综合性ICU,也就是院内唯一跨学科集中人力?物力对各种危重患者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一个场所?接收各种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例如休克?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综合征?重型颅脑外伤?急性中毒?ARDS?MODS等危重患者?这些患者大部分是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它涉及多科(妇?儿?内?外?肿瘤等)危重症?要求重症病房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综合重症病房护理经验,分析了目前重症护理中存在问题,并给出改善的举措?

1 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知识面及护理技能不足

重症护理对护士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重症护理专业知识,还要有多学科及边缘学科护理知识?同时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新技术引进?指南的更新以及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的,对护士的知识全面要求也不断提高?ICU护理的患者年龄跨度大,基础疾病涉及多个脏器组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但目前许多ICU护理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各有不同,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后天的努力和护士低年资等因素的影响,都让我们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对ICU危重症的监护?观察?护理带来一定影响?

1.2 应急能力差异

应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急救能力?由于ICU的患者病情往往都比较复杂,而且病况多变,这就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急救措施,各种紧急救治手段和监控仪器的操作?目前ICU护士工作年限以及能力存在个体的差异,所以,她们的护理水平也各有不同?

1.3 护士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

ICU的护士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往往接诊护理的病人病情都危重,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急救的场面一般人难以接受?因此,作为ICU的护士心理素质必须强大,面对突发的各种状况,能沉着应对,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有条不紊的采取各种急救手段?

1.4 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规范

护理文书是临床护理内容的客观反映,也是有效的法律依据?危重抢救护理过程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明确以及遗漏现象严重,这给ICU护理质量及医院带来的不少的麻烦?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抢救过程中用药与医嘱?医生的病情记录与护理记录有出入?(2)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特殊用药,用药后无效果评价?(3)应用微量泵泵入药物剂量描述不规范,更改泵入速度后未及时记录?(4)用词不准确,未应用医学术语,不规范应用简称?(5)护理记录中忽略各种护理措施,如胸部物理治疗?皮肤护理等不记录?

1.5 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欠缺

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人工气道等语言沟通障碍,又无家属陪伴,尤其家属的心理都有焦虑?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法律意识淡漠和语言等沟通不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 对策

2.1 加强重症医学护理知识及多学科理论的学习,开展重症护理专科准入

在综合ICU护士选拨中,一定要选取工作年限在3年左右且轮转科室比较多,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突出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阶段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退出重症护理病房?鼓励护士学历提升,每周个案查房及业务学习,参加专科培训?学术交流会?市?省级专科护士培养?

2.2 加强应急能力的培养

定期对不同等级护士按资质要求分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急救技术包括CPR?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应用?专科操作如呼吸机?血气机?气道管理等?安排护士到麻醉科及心电图室轮转,学习气管插管,识别心律失常,观察以及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

2.3 提高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

重症病房护士应培养自己沉着?冷静?遇事不乱?敏捷的处事能力,在工作中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效的团队协作挽救病人的生命?

2.4 规范书写的对策

针对重症护理不规范的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2)按照医院文件书写制度要求进行记录 ,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3)加强与医生的配合,沟通?参加医生的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护理?(4)责任组长的及时质控,质量控制小组有效分工?

2.5 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案例加强护士的法制教育,进行人际沟通知识的培训?有经验的护士介绍与各类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3 结果

经过实践证明,我院制定的一套系统?全面的重症护理阶段培训及考核的方法,在对重症病房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后,基本了解各危重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仪器?结果表明,通过培训可以将患者的伤残率及病死率降到最低?尤其是在抢救心博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中的急救操作,护士能与医生同时进行独立操作,为患者的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历年来ICU危重患者不断增加,而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

4 讨论

4.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也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在重症护理各医院培训水平参差不齐,考核体制也不健全,又没有统一的上岗证书及专业资格认证,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

4.2 目前我国关于重症护理教学还没有专业化,因此,对ICU护士进行必要的培训及考核是不可规避的环节,必须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考核,才能成为ICU护士?

4.3 重症护理的发展需要兼顾护理直接的效果,关乎重症医学发展?现阶段护士在校未受过重症护理教育或非常有限,无法独自操作一些急救及科技更新仪器,更不会分析监测结果,故仅在实践中学习是不能满足重症护理发展需要的,如何建立规范的重症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是首要和必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龚媛媛,张玉贤.护理基本技术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08)

[2] 李美琪,刘丽红.ICU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应对处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2(02)

篇3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可预见性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5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10-02

护理急救行为是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随时可发生的病情变化,有效预见患者的病情,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娴熟的技术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而绝不是对医嘱的被动执行,这就要求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正确运用可预见性护理[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推行可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随即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观察组中有14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1~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6±2.7)岁。其中有13例患者为高血压性脑出血,3例患者为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为肺部感染,3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3例患者为急性农药中毒。对照组中有16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1.6)岁。其中有15例患者为高血压性脑出血,2例患者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患者为肺部感染,4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2例患者为急性农药中毒。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可预见性护理,具体操作为:①由于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特别是夜间护理繁忙,管理很难到位,因此应该切实加强护士夜班排班,依据护理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等组成一个抢救团队,每个抢救团队里面均包括主管护师、主班护士、助理护士,同时使他们各自的分工明确化,定岗定位,将各个级别的护理人员和医生合作的协调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更快、更合理地服务患者。②依据常规护理抢救程序,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用自己的方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的主诉及其家属的代诉进行认真的倾听,对呼吸、心跳骤停等各种急症危象进行及时的处理,并迅速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术治疗,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并加强对患者的给氧、持续心电监护等;③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在心理上鼓励支持患者,从而将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有效排除掉,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④对治疗的设备物质进行正确的应用和科学的管理,同时对药物进行合理、精确的使用。

1.2.2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重症医学科常规护理,遵循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对相关护理记录进行详细填写。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分别为(16.6±3.4)min和(25.8±9.2)min,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6%和68%。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3.1 可预见性护理。可预见性护理是临床护理人员依据事物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推理和预测,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的措施和方法,充分体现出了思维的能动性。在质疑和探究的同时进行深化认知是预见性护理的核心。在执行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运用可预见性护理,就极有可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在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2]。

3.2 可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对医院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见性护理应运而生,它有利于督促护理人员对各种危重症的相关知识和抢救技术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主动关心患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3]。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培养并提升自身的沉着、机敏等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对临床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积累工作经验,正确运用预见性护理,从而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 黄桂云.血液病常见危重急症的预见性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7):120-122

[2] 吴红梅.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56-57

篇4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篇5

【关键词】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科学构建

灾害护理指的是系统、灵活的应用所掌握的灾害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进行合作,为了减轻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带来的伤害而进行的所以活动。我国近30-40年间,伴随着各项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危重急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灾害事故,伴随着这些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产生了灾害护理学这一新兴学科,这一学科的出现致力于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灾害救援人才。目前,在我国该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理论形成、发展壮大的阶段。因此,目前正是建立灾害护理教育体系的最重要最紧迫的时刻。

1灾害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各类灾害的医学救援中,虽然护理人员也一直积极地参与其中,但护理在医学救援中一直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并未形成专业的学科。最早进行灾害护理研究并且试图将其向现实发生转变的是南丁格尔。1963年美国的护理联盟对灾害对灾害护理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灾害护理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领域,并且能够承担灾害护理教育的教师很少。时间到了1995年的日本,淡路大地震发生之后,许多的关于灾害救援的文章发表出来,灾害护理逐渐成为一个特定领域,引起了护理界的重视。同一年,日本将灾害护理学设置到了教学计划当中。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也将灾害护理教育重视起来。在我国,灾害护理学起步比较晚,认知度尚且较浅,随着近年来,灾害事故的发生,灾害护理教学的教育体系构建已经迫在眉睫了。

2构建灾害护理学课程教育体系的思考

2.1害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灾害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时,主要的教学内容应该在包括基础的医学、急救医学、护理学以及重症监护学之外,还要包括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以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内容。

急救与重症监护学的学习能够使救援人员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对伤者进行救助。实践表明接受过较好的急救与重症监护学学习的人员,在进行灾害救援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受灾人员的死亡率。公共卫生学和预防医学是与灾害护理学密不可分的。公共卫生学和预防医学的教育一方面要着重进行灾害之后的各种传染病的一般特征、规律以及其流行的过程的教育;另一方面要突出对各种灾害后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和阻止疾病传播的内容进行教育。另外,灾害护理学课程中还要加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内容。心理学的教育应该重点突出创伤心理学的教育以及学习发生创伤之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的应对方法,使救援人员在对伤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2灾害护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培训灾害教育作为一种国际社会的共同需求,使得以中高等医学院校为依托开展灾害教育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发展壮大提高灾害教育师资力量也是势在必行的。首先,要培养一批能够深入了解灾害护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同时掌握基础灾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教师。其次,让相对具有一定灾害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师进行一定范围的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再次,要制定长期的培养更多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人员,逐渐发展完善我国的灾害护理教育体系。最后,要着重吸引热爱灾害护理事业的,具有丰富经验与知识技能的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有力的推进我国灾害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2.3灾害护理学课程教学手段灾害护理学课程的主要特征就是在灾害现场对受灾人员进行救护,具体涉及很多的灾害现场的场景,仅仅凭借语言性的描述远远达不到所需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灾害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时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此,可以编写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制作一些视觉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网技术结合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等手段模拟灾害救援现场,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灾害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还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模式”,要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要在教学时,着重对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提问和情景设置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谈论,在课堂上引入经典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着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2.4灾害护理学课程教学成果评价标准按照泰勒原理来说,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结果。灾害护理学课程是依据灾害救援护理的特征建立起来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其教学成果的评价方式具体包括课堂测试、召开座谈会、技能考核、实验考核、问卷调查以及理论笔试等方法。尤其是实验考核,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明确出伤情类别、选择分类标志、做好现场处理。通过这些评价标准和手段,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和技能进行融合,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灾害护理教育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灾害护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通过我们的积极探索与努力,致力于建设一种科学合理的灾害教育体系,从而培养更多的专业灾害护理人才,有力地推动我国灾害护理事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栋.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的医院总务后勤保障工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

[2]中平.“非典”防疫热中的冷思考[J].中国保健营养,2003(7).

篇6

1•1课程性质任务:急危重症护理学是当代护理学的一门重要新兴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1],因此,本课程在学生学习具备了医学基础和护理学基础后开设,第四学期开课,为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铺垫基础。

1•2课程教学目标: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标准实际需求、医院专家建议,综合分析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3课程内容建设:本课程综合性极强,涵盖了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的救护理论及常用急救、监测技术。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整合各学科相关知识,优化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2结果

2•1教学内容选取与思路:一是以社会和岗位工作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选取与院外急救和医院临床急救能力需求最贴切,又无重复的内容整合后作为最基本教学内容;二是适应临床前沿动态发展需要,所以我对部分滞后内容紧随临床发展而更新;三是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四是组织学生开展重症护理新技术专题讲座、医院见习等方式对接临床发展动态,拓展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眼界。

2•2教学内容的分配

2•2•1教学模块的划分:按实际工作流程划分教学内容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诊科管理、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救护等5项典型工作任务,这样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医院实践工作的统一,而且可行性强。共授课36学时,理论26学时,校内实践10学时,顶岗实习1年。

2•2•2内容重点难点:课程重点是急危重症的护理评估,现场救护原则和护理措施。课程难点是急危重症的各种监护救护技术。对难重点的攻克,笔者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采取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保证基础,突出重点,大量引入急救实例。

2•2•3教学行为及表现形式: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实物展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式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践教学:采用20人以内的小班上课,通过教师示教、学生亲身体验、相互练习、教师协作指导、课后实训报告作业和医院见习、顶岗实习使理实结合。

2•2•4教材选取:笔者从人卫出版社现有教材中,挑选内容新、实用性强,能满足专业、教学、社会需要的教材。笔者还自编复习指导,把专业教学大纲和执业考试大纲结合,浓缩重点难点考点,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和融通课堂内容,再通过教师辅导进一步解析难重点。

3教学过程建设

3•1教学模式:笔者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引领,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校企结合为平台,实施校内仿真教学与医院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内专兼职教师授课和医院临床一线的老师现场授课的双导师授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这样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做相结合,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3•2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床边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师生角色扮演掌握急救淹溺患者的3种倒水方法,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气管插管实训,对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典型病历进行分组讨论,生动利于理解记忆,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3考核方法:笔者采用理论、实践考核结合的考核方法,另外实习时有实习考核。

4教学师资建设

4•1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在校企结合的大环境中,笔者逐渐建立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团队共5人,不仅教学经验丰富,其中4名教师都具有多年临床急救和120急救中心工作经验,做到专兼结合。

4•2教学实训资源建设:为实现课程理实一体化创造优良条件,先后建立了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心肺复苏、气道开放模型10余套,以及模拟ICU病室,CPR模拟实训室、重症急救所用的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必须急救设备;并拥有了校外实习医院30余所,辐射省内6个地市,使学生在这些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一年,逐步实现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换。

篇7

【关键词】风险管理;重症监护;管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8-01

重症医学科(ICU)是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其综合了新型医疗设备、医疗护理专业技术和医院先进管理的优点,建立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医疗质量,为需要救治的危重病人提供及时而迅捷有效的治疗和护理[1]。现代医学技术日趋完善,使得ICU承担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监护工作,能及时有效地管理好ICU中的风险因素,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分析ICU中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防范对策,进行合理管理,以便有效防止和避免发生护理风险,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院共有护理人员558名,其中男性39名,女性519人;护理人员年龄在19-56岁,平均年龄(31.4±5.6)岁。医院共有病床总数820张,每日收治患者数量平均约1000例,其中危重患者占到10%-15%,多集中在ICU。

1.2研究方法

1.2.1制度的完善及培训针对ICU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并完善相应防范制度,并对护理人员加强理论和技能培训。根据临床实践和管理需要,建立“ICU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ICU危重患者压疮防治措施”、“ICU危重患者诊治讨论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应的管理制度文件。制度完善后,制成方便携带的小册子并分发到各个科室;由护士长负责组织培训,必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在培训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ICU危重患者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训[2]。

1.2.2识别和评估ICU患者的护理风险经过几年的总结记录,发现在ICU中患者的护理风险中,用药环节的风险比率较大,占到全部护理风险的67%左右,此类风险既包括了药物的录入、配制和使用方面的风险,也包含了精、麻及贵重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风险。

1.2.3针对ICU护理风险的防犯措施

1.2.3.1落实配药及用药流程的改进针对用药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配药及用药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改进,包括取药环节、收药环节、输入医嘱环节、打印治疗单环节、粘贴输液单环节、配药及用药环节等,均做到有效复核管理。另外,对容易出现纠纷和差错的环节进行改进,如避免危重患者因欠费缺少药物,在静脉输液时出现漏配漏输等情况[2]。

1.2.3.2加强ICU患者的身体护理大多数ICU患者因病症危急,均不同程度并发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症状,常出现大、小便失禁和长期卧床等情况,从而很容易引发压疮。护理人员应根据“ICU危重患者压疮防治措施”,根据不同患者情况进行合理的压疮评估工具,加强对ICU患者的身体和皮肤进行护理。

1.2.3.3注意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对待患者要做到热情接待、细心护理、解释耐心、精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虚心的态度进行征求意见,让患者能够配合进行护理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

1.2.3.4加强护士风险防犯意识培训在对护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中,通过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掌握,并及时将各地医院有关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同大家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本院实际护理风险进行对照分析,加深护理人员的风险防犯意识。另外,医院应当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后进行考核,以验证其掌握和履行程度,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犯风险的意识和处理风险的能力[4]。

1.2.4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分别收集用药情况和压疮出现的患者例数,回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2009——2010年)对照组和实施后(2011——2012年)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卡方进行检验。

篇8

我进修的单位是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篇9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麻醉相关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4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阶段,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医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因为麻醉专业在工作中与气道管理、危重急症监护处理、疼痛治疗、心肺脑复苏以及临床内、外科等密切相关,所以住院医师尤其是刚毕业的临床住院医师在麻醉科的轮转培训显得尤为重要[2]。我院内、外科规范化培训学员均要轮转麻醉科3个月。我院一直在摸索和总结临床住院医师麻醉技能规范化培训的经验,期望能进一步强化规范化学员气道管理、心肺脑复苏、急危重症处理、疼痛治疗等能力。

1 气道管理能力的培养

气道管理是所有紧急抢救处理中的首要措施,也就是急救“CAB”三环节中的A,如何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是所有住院医师在麻醉科轮转培训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3]。非麻醉专业的住院医师一般对气道管理比较陌生,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进行面罩辅助通气的培训,让住院医师了解如何在急救初期通过托下颌面罩通气法来迅速有效地建立通畅的气道。其次,应该培训住院医师对于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以及喉罩的使用,因为这些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尤其是喉罩在院前抢救或困难气道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两项操作训练是住院医生的进阶培训内容。

让住院医师熟悉并掌握气管插管技术,了解气管插管的每个步骤。通过术前访视学会评估患者是否为困难气道。学习并掌握气管拔管指征以及拔管后的观察与处理。在培训时应该注重循序渐进以及有重点的培训,以每天的病例为基础,让住院医师多有实践的机会。对内、外科的住院医师进行气道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就是在日后各病区的工作中能掌握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指征,在患者急救行气管插管前能熟练进行面罩或口、鼻咽通气道、喉罩通气,当麻醉医师进行抢救插管时能很好的进行配合,掌握术后带管病人的拔管指征及拔管后的观察与处理。

2 心肺脑复苏技能的提高

心肺脑复苏是临床医师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住院医师处于医疗救治的最前沿,有必要掌握最新的急救技术,以确保患者在出现心跳骤停时,能够获得高素质的急救[4]。在麻醉科除管理和控制气道方面进行培训以外,还应对除颤仪的使用、脑保护、抢救药品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加强培训。应增强住院医师的急救意识,将正确的急救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及时准确地按生存链的要求进行心肺脑复苏术,迅速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处置,以赢得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应该对住院医师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住院医师对危险环境的判断及处置能力,提高人工通气的效果及心脏按压的质量。目标是通过培训能提高住院医师对危险环境的判断及处置能力,加强自身防护,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尽快脱离致伤现场。通过培训使每位住院医师均能实施正确有效的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还应进行定期考核,通过培训及考核两种形式使住院医师心肺脑复苏技能得到提高。

3 危重急症监护及处理

麻醉可所面对的病人常常合并有各种内、外科疾病,常常需要处理各种危重急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包括休克复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感染、外科营养、输血、创伤后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异常、脏器功能维护、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测等,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5]。所以我们在带教中应该采取理论讲解、操作演示、临床实际操作的渐进式培养模式。

首先我们应该定期进行专题讲座,让住院医师再次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及整合,对各种危重急症有较完整的理性概念。其次我们在工作中要认真带教,因材施教,既要授业,也要做好解惑。在临床工作中及时纠正他们工作上的问题,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还有我们要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鼓励住院医师首先分析,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能较快掌握急危重症的常见表现、诊断要点、处理步骤。在讨论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声音等形式展现各种急救的方法、少见的体征、特殊的设备等。对住院医师的定期考核、问卷调查和座谈,对培训成果进行及时评估,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4 疼痛的治疗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或主要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经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了解原发疾病的诊疗措施,还要了解相关的疼痛的诊疗措施。麻醉科经常可以碰见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疼痛,我们应该先通过讲座形式,让住院医师对疼痛的机制和途径、疼痛的评估及诊断、治疗方法有理性的了解,再通过临床实践,对疼痛的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感性认识。应该让住院医师掌握治疗疼痛基本药物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了解还有其他比如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等治疗措施。住院医师尤其是外科住院医师还应对术后多模式镇痛有充分了解。通过在麻醉科培训,住院医师对疼痛及其治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5 各种呼吸模式的应用

呼吸机目前在医院运用非常普遍,在各科室的监护室基本都有呼吸机,为抢救病人和患者康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之初,难免对各种呼吸机模式的应用仍然感到不好理解,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而在麻醉科,在各种类型患者以及麻醉和恢复的不同阶段,可以观察到各种呼吸模式的应用及其参数的调整,比如IPPV、SIMV、CPAP以及PEEP等的应用。我们应该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强化住院医师关于呼吸机及各模式的相关知识,然后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工作中指导住院医师运用各呼吸模式,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再进行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与住院医师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让住院医师熟悉各种呼吸模式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及相关参数的调整,为今后他们在各科进行有创或无创呼吸机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6 多科协作能力的培养

麻醉是一个涉及多科知识的学科,在麻醉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见需要多科协作的情况。在术前访视时,需要与外科医师了解及探讨病情并取得一致的处理意见,对心、肺、肝、肾重要脏器系统功能进行评估必要时请专科医师进行术前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减少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节约医疗费用。术中及术后患者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多科会诊及治疗。住院医师通过在麻醉科的培训能更好的了解麻醉的基本过程及麻醉科的工作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遇见需多科协作的情况就可以更好、更全面地给出诊断及治疗意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临床专业人员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所在[6]。所以我们应该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通过知识讲解,临床带教、临床实践、定期考核来强化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麻醉相关技能。希望通过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在各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良好医疗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住院医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佟野,于晓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1,42(3):48-51.

[2]汤展宏.危重病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9):136-137.

[3]叶靖,丁红,董一女等.麻醉科住院医师气道管理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教学[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1(4):385-387.

[4]叶军青,叶晓明,田谋利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注重心肺脑复苏技能的提高[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1058-1061.

[5]李琪英,程波,闵苏.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459-461.

[6]朱蓓,陈敏,孙贵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134-136.

篇10

构建相对独立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如何增加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提高其动手能力,是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重点。在逐步改革和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为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我校将原来分散在性质相近、互相联系的多门临床课程中的实验及临床技能训练内容集中在一起,组建单独的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中医临床技能实训课程》,课程分为3个部分:基本临床技能训练项目、专科临床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临床技能训练项目。时间分别安排在第2至第4学年。实验课教师仍属于原来的学科,即不设固定的实验课专任教师,实验课教师由学科选派。由教务处及实验中心组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后,再将任务分配到相关学科,委托相关学科派出教师队伍并组织实施,实验课教师同时也承担理论课教学任务。形成了以中医技能教学实验中心为平台、临床实习医院为支撑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促进了中医技能模拟教学-床旁教学-临床实习的有机结合。

同时,临床技能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设备、场地分布、课表、教学人员等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内部建立了局域网,并通过中心的服务器与校园网联通。将实验课程主要实验内容的教学课件、实验教学短片、相关知识挂在网上,供学生自学;校园局域网还可借助学校现有国家、省及校级精品课程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上实验教学,拓宽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更多的临床技能。中医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和相对独立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倡导利用一切模拟手段创设出模拟患者、模拟场景、各学科技能训练考核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乃至模拟医院等软硬件条件,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正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注重临床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中医技能实践教学更重视基本技能、诊疗思维和综合处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就是强调了作为医者须直接面对患者进行诊治实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和启发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该校将医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如自行研制开发的教学软件“WF文锋-III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将中医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临床诊疗活动的真实再现,可以对学生进行完全诊疗思维的能力培训,其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多门基础临床课程。通过模拟临床常见中医病证诊断练习,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另外中心构建了模拟标准病房、模拟ICU实验室,引进了高端模拟人,通过模拟临床疾病及危重症演变的过程,拟在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敏捷、正确临床思维,可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

不断摸索临床实验教学考评方法

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评价一直是该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0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就组织了以“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评估与监控”为主题的教学研究课题,并制定了《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与评价标准》、《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与评分标准》及《针灸推拿技能操作考核项目与评价标准》等质量标准,用于考核评价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效果。2008年推出了医类本科毕业生毕业考核改革方案,取消毕业论文答辩。借鉴职业医师临床技能考核方法,分别设置中医辨证思维、中医临床技能和西医基本技能、专科技能等多个考站,对医类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通过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以了解学生掌握中医临床技能情况,并反馈到临床技能实验任教老师,做到相对应地强化训练。

中医技能教学实验中心教学效果

目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面积达到9200平方米,仪器设备2700余台件,总价值达2600余万元。设立实验项目184项,涉及13个学科,实验总学时161时,综合、设计性实验占实验项目的80.4%。面向中医专业、中西结合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官专业、外科专业,骨伤专业、口腔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康复治疗专业、护理专业,中医专业7年制、中西结合专业7年制、针灸推拿专业7年制13个本科及7年制专业开设医学临床技能实验课,参加实验的学生数每年达10776人。每年为社会开设“急救培训班”、“中医技能培训班”、“职业医师考试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每年约1500人。另外,本中心已成为全校中医技能实验课程教学中心、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心,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湖南省考区省直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