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学原理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学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原理》是财务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此课程,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二是为了区别于会计学专业,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本是从会计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课程设置上与会计学专业相似度很高,因此,将原会计学专业设置的《财务管理》课程分解为《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两门课程以区别于会计学专业。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为了第二个目的,直接导致了这两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分工不明确、内容经常重复等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对《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胡爱荣等(2009)认为《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存在教材选择难、课程内容安排难、课程中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笔者在该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难以选择到合适的教材,目前市场上的相关教材一般命名为《财务管理原理》、《财务管理基础》或《初级财务管理》等,但就其内容覆盖面上看与《中级财务管理》和一般的财务管理课程并无二致;二是教师在选择施教内部选择的困惑,如何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施教,将压缩中级财务管理任课教师的空间。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给同一老师,由其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产生的实际后果就是将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两学期讲授,导致《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只有其名,而无其实。
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需要对该课程在整个财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目标和地位准确定位。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的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三个方面,并辅之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一)《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
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主要是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该部分内容应该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讲解内容之一。以笔者管见,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观念在财务中的地位类似于借贷记账法在会计中的地位,其基础性不言而喻,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讲深讲透,并向学生介绍其在后续课程中的运用情况,如在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二个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框架的基本内容
财务理论的框架以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为逻辑起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始终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的。所有财务理论研究的目标函数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如资本结构理论权衡的是权益融资的高成本、低风险和负债融资的低成本、高风险;投资组合理论权衡的是投资收益和风险;利润分配理论权衡的是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三)《财务管理原理》的第三个目标是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有一些感性认识
主要包括对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评价等财务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有所认识。
二、《财务管理原理》的教学方法探索
《财务管理原理》的课程目标特点是覆盖面广,强调实现财务知识的结构化,与此对应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基本概念、财务基础理论和财务管理实务三大模块,教学任务重,教学要求高,显然单凭教师的课堂讲解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任课教师讲解法、案例讨论法和研究性教学方法等。
三种教学方法对应的是三类财务管理原理的内容。首先,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由任课教师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框架;其次,为使学生能够对财务管理实践有所了解,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介绍财务管理的实务;最后,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概念和实践过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财务理论,以解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这三部分的内容是循序渐进、依次深入的。
(一)财务管理基本概念:任课教师讲解法
由于学生通过《财务管理原理》这门课程才开始接触到财务管理的内容,教师对于基本概念的讲解是本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准确掌握财务概念、术语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财务管理的基础,教师必须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清晰而深入地灌输给学生,即在每一章的开头由任课教师讲解财务基本概念,如在概论部分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联系和区别、财务目标;风险衡量和价值观念部分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时间价值等概念。以“财务风险”为例,教科书的标准定义是“企业负债导致的不能清偿的风险”,而在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大部分著作和文献中,财务风险的定义被放大,包含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因此,在概念讲解时,需要全面介绍各种不同的定义,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最初的概念规范。
(二)财务管理实践认知:案例讨论法
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后,具备了解和分析财务实践的能力,从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专业实践教育。案例分析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方法,这里所说的案例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通常具体企业的案例,还包括广义的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如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现状等。从这些案例讲解和讨论过程中,既要达到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实践有感性的认识,又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出问题,只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才说明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了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篇2
(一)组织机构的设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校(院)长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在我国已难以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其职责主要是领导负责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等工作。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已设置总会计师职位的比例较低,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设立副校级总会计师职位的仅有18所,所占比例不到1%。因此要在我国高校中全面推行总会计师制度,仍然任重道远。
(二)财务预算的编制。在我国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下,高校的财务部门、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会是预算的制订、审核、决策机构,也是财权的集中机构,而其执行部门都在各个学院(系),这样学校预算就得不到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同和参与。而只有在基于院系和广大教职员工充分参与预算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切合实际的预算,从而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完成既定目标。另外,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采用的是增量调整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编制方式只是简单地按上年基数再加一定的比例调整,上年有安排的项目不管本年需要与否基本都会编制到预算中,而预算年度有比较重要的项目预算反而得不到解决或是很难审批下来。预算编制的方法很多,包括:固定与弹性预算、零基与增量预算、定期与滚动预算。对于高校而言,预算编制如果采用增量预算,编制出来的预算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的偏差,也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目前这种预算虽然编制简单,但是预算安排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不符,而且容易助长各部门巧立名目增加预算而并不注重预算的落实执行情况。
(三)经济责任、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对于校内各岗位经济责任的规定在大部分高校中并不具体和明确,内部监督机制也尚不健全和完善,一旦出现财务重大问题,校长、副校长和财务处长、后勤处长、国资处长等没有明确由谁承担责任。原因在于作为法人代表的校长和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的责任不落实,也未能明确划分校内各单位在财务领导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不能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业绩考核和激励,也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预算管理一般停留于制订预算和执行预算的水平,并没有提升到加强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奖惩的高度,没有相应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预算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管理,既要进行事前预测,又要进行事中控制,最主要的是要进行事后评价。目前学校预算管理大都有点本末倒置,工作重点主要是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中控制,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花费于审核哪些支出该开支、哪些支出不该开支,为了审核而审核,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评价上,没有抓住工作的重点,事倍而功半。事前预测和事后评价是预算实施成功的关键,事前预测能保证预算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后评价能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执行情况。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财务目标不明确。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都没有体现出比较清晰的目标,以至于经营理财观念不足,管理者风险意识不足,导致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没有清晰的目标,不能进行与时俱进的精细化、数量化的目标管理,目前大部分高校以及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并未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这也是当下高校在财务方面问题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治理结构不清晰。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国家是学校的主要投资者、学校净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在高校的实际运作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权力委托给相关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管理,而接受委托的、政府任命的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在高校的具体工作中则是学校其他相关部门拥有资源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因此在高校管理中,所有者缺位,必然导致对财产增值保值方面的监管功能相对弱化,资源并没有达到合理优化配置。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国有资产私有化,而使用部门凭借其实际占有权、使用权获取收益,从而导致学校收益流失,国有资产损失难以得到有效的价值补偿。
(三)考核机制不健全。在高校管理中,正确、客观的评价以及严格、合理的奖惩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约束机制,这一机制的缺乏致使在学校管理中难以将学校发展好坏与校领导、管理层自身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学校经营的好坏、资产安全与否无人负主要责任。一些高校名义上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按照制度执行,从而弱化了其中的效力。在考核中经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甚至违反规章制度的操作,如在干部业绩、教学成绩等考核时,经常以工作完成情况为主,考察的指标比较局限,缺乏全面、综合评价性的指标;在进行年终考核中,考核不规范、不严格;在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中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执行,为其“政绩”弄虚作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首先,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进行内部监督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若高校内部财务工作中出现监督力度不够、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检查监督项目不全面等,将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财务运行状况。其次,内部审计监督不完善。内部审计是实施内部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内部审计监督从实际效力来看并没有达到最终审计的目标、任务。原因在于:一是内部审计职能执行不独立,审计标准不统一。良好的审计监督效果,取决于清晰明确的标准体系,而就我国高校当前状况来说,审计职能与纪检、监察混同,造成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履行。二是内部审计职能单一,未能建立全面审计监督。审计监督职能一般限于日常工作的审计监督,未能建立内部离任审计,以及对其他诸如国家政策、财经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三是审计监督功能弱化严重。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忽视监督的根本目的,有的从自身利益出发,有的监管只为达到平衡各方关系的目的,从而使监管目标难以实现。四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偏低。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而高校内部存在审计监督人员数量过少以及职业素质偏低等问题,造成对经济活动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监督。最后,民主监督不力。民主监督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不仅借助于经济、法律等约束机制,同样离不开民主监督这一机制。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民主监督处在不利状态。高校内部师生以及职工是高校民主监督的主体之一,但是由于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有限,所以发挥的作用不大。我国高校的民主监督虽然在程序上比较完善,但其实际的参与程度与效力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有多方面,一个是学校的财务信息失真以及透明程度不够,发挥监督权力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等,另外一个是民主监督的相关利益主体教师和学生获得相关财务信息、参与监督的渠道较少,而且本身对参与监督的主体意识不足等都导致民主监督效力的弱化。
三、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优化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组织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有利于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执行。在财务组织结构方面,我国高校一般采用的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直线型、职能型组织机构。直线型的组织机构能够有效保证校级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宏观调控,但由于其机构设置过于单一,在有相对较复杂的任务时,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而职能型组织机构是以其专业分工为基础,通过依据不同的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分工,从而可以发挥其灵活性与专业性。其缺陷是,由于存在着多重领导,而缺乏统一性。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则能弥补两者的缺陷,发挥优点。为更好地发挥财务组织的核算、监督、决策职能,高校首先应完善财务组织机构的设置,优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之间的职能关系,从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经营型财务发展转型。同时为了满足财权下放,财务处需要加强对学院财务工作的服务力度。首先,应建立健全总会计师制度,明确财务经济责任,严格按照我国《会计法》进行委任。其次,应将总会计师制度融入到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机制中,将总会计师列入高校领导班子。再次,总会计师在学校的财务地位明确,应认真管理和监督好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以及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等。最后,要明确总会计师独立行使权力,其活动不受到任何部门的影响。综上所述,优化后的高校财务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在财务组织结构图中,由总会计师及学校其他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及相关专家参与的财经委员会,负责研究或审议学校重大财经事项,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审查意见。财经委员会由于有教师代表参加,能较好地吸收广大教师的意见,也能把学校的一些政策、思路和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有利于高校财经政策的实施与执行。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作为高校财务的核心。高校的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的各项活动进行的前提条件。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对预算进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以及预算结果的评价监督。但由于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所以在预算编制方法与流程、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十分迫切。首先,完善财权与事权统一的管理体系。高校财务预算包括高校各个部门、基层单位综合、全面的预算,因此在预算管理中必须是全员参加,而不仅仅是学校财务部门参加。基于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高,在进行预算管理中,一方面要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依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对各管理层进行分级管理,真正形成“全员理财”的管理模式。高校划拨院级单位的经费主要有四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生经费以及各项专用经费。各院系的预算分配是根据其师资人数和结构、学生人数与结构、学科的设置以及科研任务为依据,以高校的整体发展为目标,本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对其进行经费的划分。高校对二级学院的部分学生经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划拨过程,可以通过对其影响因素先进行量化,从而设置一套分配公式使其制度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使预算分配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其次,建立预算目标责任分解体系。为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率,高校应该建立内部预算目标责任控制体系。该体系通常以年度预算为依据,以责任中心为对象,把财务预算所确定的指标,按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分解并落实到各个层级中。把责任指标从第一、第二管理层分解到各个基层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按照所承担的预算指标承担责任,并对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完成效果进行绩效考核,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最后,完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许多高校预算编制还是采用增量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修改、追加。预算编制方法较落后,以致成为预算权威性、准确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进行部门或校内预算时,应该将多种较先进的方法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在进行年度财务预算时应该推动“零基预算”的使用,在编制“3-5年”中长期财务发展规划时,可以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
(三)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为了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准确性,必须把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执行结果结合到一起,进行全面的绩效与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首先,建立独立的绩效管理机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应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导进行。因为无论是高校年度财务预算,还是中长期财务预算规划,都是高校内部来完成的,如果是自我监督与检查就缺乏有效性和说服力。通过借鉴许多西方国家采用由财政部门、审计署等独立完成的方式,我国可以采用由财政、审计等部门派出专业人员,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对预算绩效进行考核。其次,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指标体系的建立,需重点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定性与定量指标,指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其全面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二是在实际设计评价标准时,要考虑标准的客观与公正。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产出类指标,反映财政类支出项目的绩效结果,单位投入所培养的学生数、学术成果等;(2)效率类指标,反映教育经费与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如计划执行率、资产的使用效率等;(3)效果类指标,通过财政支出获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4)影响指标,预算项目对经济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所发挥的影响。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于预算活动进行单项评价,获得局部指标,然后进行整理汇总得到全面性、整体性的数据指标,对预算活动进行整体考核。由绩效考核机构将考核结果真实地报告给相关管理层。再次,充分利用绩效评价信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了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作用,在对责任中心的预算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之后,绩效考核机构需要将考核结果与拨款、资金使用效果问责结合起来。绩效考核机构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主管部门或管理层,根据考核结果评价的优、差等级进行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安排,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良好的奖励或增加预算等,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予以处罚或者削减拨款等。对于在预算管理中出现较大问题或漏洞的予以追究责任,进行严肃处理。最后,财务监督是高校正常运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机制。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应包括外部监督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1)完善外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外部监督大多来自于政府监督。由于高校财务缺乏公开透明度,公众对于获取高校财经信息的有效渠道很少。在此应完善政府监督,完善政府监督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其一,加强政府监督能力整合,形成系统、有效的监督制度体系。政府对高校财务监督表现为多种监督,分别为财政、物价、审计、银行、税务。政府应该对财政、审计等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权责划分,避免出现工作内容、对象、时间的交叉与重叠,以致降低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督成本。同时,可以建立经常性监察制度,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规范,形成监督合力。其二,完善财政监督的法律建设。就我国目前在监督立法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监督立法滞后、现行法律法规不尽完善、效力不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制定一部全面性《监督法》,主要包括监督机构、领导体制、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法、监督实施细则等内容。其三,推动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财务监督也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财务监督管理信息化,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财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可以成为财政、审计、银行、税务、物价各监督部门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反馈的纽带,另一方面可以成为财务监管政策法规、信息资料、处理、汇聚的技术平台。(2)完善内部监督制度。首先,建立独立的高校财务监督机构,设立校长直接领导、与财务部门平行的审计、监督部门,组织校内的监督工作。其次,完善高校内财务公开制度。有效的外部监督、民主监督,离不开充分的信息提供。应采用公开的方式与手段,加大透明度。再次,完善校内民主监督机制,在强化教职工代表会民主监督作用的同时,扩大对民主监督的参与渠道。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设置专栏参与民主监督。最后,完善内部监控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四、结论
篇3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
1.1财务管理概述。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管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资金的运作。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对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财务管理的五个工作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2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在教学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各种运算。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能够进行单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和贴现率的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演示:单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②演示:复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③演示:各种年金的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重点是普通年金的计算;④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居民买房的计算。
二、筹资管理实践教学
2.1财务预算。在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认识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学生要能够掌握财务预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现金预算和预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财务预算的方法;②分析: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2.2企业筹资方式分析。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能对企业筹资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筹资的方式有详细理解,并且对企业的筹资渠道有深刻认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②分析:各种负债资金的筹集;③比较:各种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筹集的优缺点。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筹资与学生自己创业筹资的不同。
2.3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阐述资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资本结构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了解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的含义和计算与分析。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②讨论: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③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成本的影响。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学生自己创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同。
三、投资管理实践教学
3.1项目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投资的概念和种类,熟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投资决策指标的基本运用。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投资的含义和种类;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3.2营运资金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营运资金的含义,认识流动资产的类型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种营营运资金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各种营运资金的作用、成本与风险,重点掌握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学训练步骤是:①现金管理;②应收账款管理;③存货管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分析。
3.3证券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认识股票、债券、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价格确定和收益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股票、债券、基金;②计算: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收益计算;③分析: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评价。可展示的结果是不同的证券产品适合不同企业的投资。
四、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实践教学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主营业务收入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销售预测分析和销售定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讨论各种销售预测方法;③各小组讨论销售定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今后自己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4.2利润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及利润分配原则,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步骤以及影响利润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②利润分配的股利理论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股利分配的优缺点。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实践教学
5.1企业财务分析。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分析意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应该熟练掌握,而且对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计算应熟练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含义和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讨论对比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优缺点;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的计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计算。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的基本分析。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岗位课程综合化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课程则是培养学生具备这种综合性管理活动所需的理财操作和分析能力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是以高等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学基础等相关知识内容为基础的,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因此,学好这门课、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在工作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过我们的课程教学,要想真正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具备现财观念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这对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普遍现状
(一) 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不合理
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广,学生一般要在学习了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课程之后,再来学习财务管理学,但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上课时间少很多,一般只来讲有4-5个学期用来学习理论课程。因此在课程安排的先后问题上就存在不足,这使得财务管理学的教学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财务管理学中大量地运用了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中的理论和方法,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开设这两门课程,再有很多先修课程都是同步开设,这都给教学效果带来很大影响。
(二) 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培养市场需要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和指导社会实践。近年来,资本经营及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问题等已成为企业理财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目前财务管理学教材中此内容涉及甚少,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相比已显滞后。
(三) 教学方法单一、大多只注重传统的理论讲解
目前,在我国许多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中还是偏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公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现财理念以及操作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肤浅的,无实际操作意义的。在教学手段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被普遍运用,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同时也影响了所获取信息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新模式探讨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弊端,根据财务管理重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为了迎接挑战,满足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需求、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要尝试新的改革。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方面尝试开创财务管理教学的新模式。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与思路
首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岗位课程综合化。主要就是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将课程与之对应的岗位相结合,要学生能时刻站在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去考虑应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决策,而并非单纯的以会背公式会计算为学习的目的。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要力争改变枯燥的公式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变为以理解概念从而理解公式的简化方法来进行学习。
第三就是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以教学任务驱动来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计划中各章节的对应内容,最终以财务上要解决的问题来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也应该看到课后练习的重要性,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要给学生准备相应的练习题,以做练习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来实现财务管理技能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
1、加强教材建设。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管理和理财工作的、具有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环节。
2、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时效性,随时与最新的财务信息相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受会计环境、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影响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世界的接轨,每年都有许多新的准则出台,引起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改变,财务管理内容在不断扩大,新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涌现。因此要将这些新知识及时有效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三)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1、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将案例教学贯彻始终。建议每次课都用具体的财务管理案例来引入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永远是带着要解决的问题来听课的,来共同探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同时也是兴趣教学的一个切入点,很重要。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2、模拟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一种模拟的环境里,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的介绍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比较分析法。财务管理课程中计算公式及方法非常繁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从分析公式到掌握、运用公式计算。虽然我们说过财务管理是有一些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做先修课程,做铺垫的,因此此门课程不必要推导所有的公式,但这一点并不表明,所有财务管理的公式都不需要给学生做解释,关于每一个公式它的简单由来,为什么要用这个相关公式,以及公式的具体含义都要给学生讲清楚,及时总结归纳公式的特点,尽可能找到简单的方法分析公式,有利于学生以理解的方式来掌握公式,而非记忆公式。
4、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通过课程上一个例题的讲解,学生掌握了基本公式,熟悉了计算过程,会用相关原理解决理财问题之后,只是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要想运用自如,或者不至于很轻易的就忘掉,那么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做更多的相关练习,练习可以是书本上课后的实务操作,也可以是配套的实训教材的,还可以是由教师在其他途径上找到的相对比较好的、训练性比较强的习题。一定要注重答案的讲解,通过这些习题,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从中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或者做类似财务分析的思路。
5、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所学财务管理知识分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学过的财务管理理论分析财务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6、引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能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效率高,信息量大,教学更直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表格、图形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超质量的完成教学目的。作为教师,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传送到校园网,供学生自由下载。这样学生可以提前通过下载教案和课件了解教师的上课思路,使学生带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课堂。
总之,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学生、优秀的教学方法要三位一体,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满足社会上相应岗位的需求,尽快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6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110-01
当前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其人才培养目标既区别于以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以实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而应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1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为了形成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大部分独立学院首先将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上,而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投入不够,没有理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没有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操作能力、财务软件运用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等。目前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聘请母体院校的教师,而他们中大部分是过去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因工作需要转为财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熟悉尚需一段时间。独立学院另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校内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校外实习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可以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但目前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猛增,加上企业开始激烈竞争,一些单位以工作忙、没有时间接待为借口,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使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的工作处于困境,因此一些学校通常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 加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措施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上机、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课外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这些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和完善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制订适合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同时将实践性教学分成基础训练、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及专业实习4个层次。基础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技能方面训练,主要包括计算技术训练、计算机操作技术训练等。单项实验是在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成本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分章单项实验。综合实验是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案例的形式加以体现,分别设计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实验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专业实习往往是和毕业实习结合一起的,是对大学几年系统学习的总结。针对以上教学计划中的4个不同层次,分别制订出不同的实纲,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2.2 加强实践教学专职教师的培养
实验指导教师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学校要加强对现有实验教师的培养,建立实验教师轮训制度,让教师每隔一定时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一次。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内的财务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讲课,学校中的专业教师也可以被企业聘为顾问,通过互相兼职,可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实践的师资水平。
2.3 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3.1 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
由于许多企业未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加上企业担心商业秘密泄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立的当务之急。校内模拟实验室是仿照一般企业的财务部门,然后根据实验要求将企业特定的业务照搬到实验室内,让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篇6
1.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属于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与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其开设大多院校是在大二下学期,要求学生先修完基础会计、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税法、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
2.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营运和利润的分配。财务管理的内容每项都是环环相扣,后一个环节的学习要以前一个环节作为铺垫,系统性强。
3.与现实经济联系紧密、实践性强。
在实务中,财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环境,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既是来源于现实经济、也是服务于现实经济,课程的学习培养的是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真正采用案例教学的并不多。目前,高职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理论教学,一种是在教学中插入案例进行讲解,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基础,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和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案例的局限性。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是保证案例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财务管理案例在选取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案例内容单调,仅为练习公式和得出决策结果而设计,通过套用公式计算、根据决策判断标准得出相关结论;二是教学案例大多采用大型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案例,涉及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极少,但中小企业却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的主要去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就使得学习和运用相脱节,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模式不合理。
现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方案设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介绍——案例分析——总结”的模式,另一种是“案例介绍——要点分析——教师点评”的模式。第一种模式完全是教师讲解,学生基本不参与。虽然采取这种模式教学的教师较多,但这种模式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充其量算是举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种模式严格来说不属于案例教学。第二种模式比第一种模式的状况有所改善,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为辅,特别在要点分析阶段学生参与程度较高,但仅限于成绩较好的个别同学,其他成绩一般或比较内向的同学基本不会参与讨论。同时第二种模式容易忽略理论,大多数学生分析时不能与理论结合,往往就按自己的感觉来说。可见,这两种案例教学模式都不利于全体学生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一般。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管理教学效果。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会计专业中较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涉及的公式多、指标多、计算繁琐,而高职学生本来数学功底较差,容易望而生畏;另外,由于长期以来接受“填鸭式”教育,学生习惯接收信息而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导致师生互动不理想,甚至冷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
4.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存在缺陷。
一门课的考核方式虽然在最后才体现出来,但却影响着这门课的前期授课效果。传统理论教学大多采用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一般不超过40%,期末考试成绩为至少占60%。这种考核方式优点是要求比较严格,大多数学生会认真复习和应考。缺点是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低,期末考试题型较为死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挥,也容易造成个别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完全部忘记的状况。现有的案例教学大多采用期末小组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比较宽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缺点是不能很好的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个别学生会“搭便车”,蒙混过关,案例分析报告也经常出现网上复制拷贝版。两种考核方式都不太理想,如何设计科学的考核方式是案例教学的难题之一。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实施对策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针对上述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
1.选取恰当的案例,不断更新财务管理案例库。
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案例的选取必须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典型性,且必须与我国经济环境相适应。案例的选取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能融合相关知识点,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财务管理案例可以从专业期刊、财经网站、企业的网站、相关书籍以及社会调研等各方面来收集。只有有了丰富的案例库,才能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真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优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对学时的限制,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需融合到财务管理课程当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其中案例教学所占课时至少应为课程总学时的1/3。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分“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总结”三个主要环节,教师要在案例教学的前一周选择、设计、布置好案例,要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在课堂讨论当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完每个小组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派一至两个代表上台对案例进行分析,并需要接受其他小组及老师提问。最后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恰当、准确的点评,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3.完善案例教学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既有理论部分,又有案例部分,因此只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不恰当。笔者认为课程的总成绩至少应包括个人平时课堂表现(占30%)、各专题的案例分析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在案例分析这一部分,至少应考核学生课前作了哪些准备?小组及个人表现如何?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情况?这样的考核既看小组的整体表现、也看小组内个人的表现,既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也提高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油画材料;技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94-02
苏联解体以后,除了基辅美术学院划归乌克兰,和列宾美术学院一样,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也代表着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的最高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为数众多、世人熟知的艺术家。和列宾美院一样,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在学科建制和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强化,在继承和发展学院已有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是国内美术专业院校值得研究和参考的模本。作为现实主义艺术教育的中心,在教学中仍然以继承传统为宗旨,强化造型对整个学院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当然,这里所指的造型和列宾美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列宾美院以继承契斯恰科夫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为教学核心,在科学的治学作风基础上,学院派造型体系更具本民族风格,严谨而扎实;而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则在表现艺术领域更具独到与代表性,他继承了俄国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的人文美术文化传统,艺术发展和西方接轨,从治学思想到艺术表现上则展示了更为活力的一面。但一致的是,两所院校对俄罗斯美术和艺术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向世界宣传俄罗斯艺术传播本国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到现在,他们所强调对传统艺术研究和借鉴的教学理念,仍然值得国内美术工作者认真地思考。在目前国内推崇现当代、各种观念与表现当道、忽视传统造型理念的大环境下,俄国的美术院校能始终坚持传统确属难得可贵,也许这也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宝贵之处。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各画种工作室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导师工作室制。只有在基础部的两学年完成各门专业成绩才能进入导师工作室接受更高层面的学院派教育。工作室以导师名字命名,他们都是享誉俄罗斯乃至世界的艺术家,如马克西莫夫、谢德洛夫、纳让连科等。在美院大的教学体系下,各工作室艺术风格强调突出自身特色,教学理念多变,但不管哪一个画种,除雕塑系和美术史论系,油画基础教学都是本科教学的重点。
基础部两学年习学中有一门课程特别重要,即油画材料技法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门课的设置体现了学院对于传统的坚持和继承,也反映了学院希望学生从严肃、认真、科学、理性的学习态度出发,学习这门在西方美术上具有代表性也最为重要的画种,为油画写生及创作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学内容上,从水性湿壁画到丹培拉胶油混合材料直到油性媒介材料,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各时期不同画派的油画表现技法都是本课程讲授的内容;落实到具体实施则是以教授理论讲授,课堂亲自示范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以课上课下材料研究,动手制作;油画技法临摹、实践交替进行。
油画材料技法这门课程的设置从进入基础部开始直到升入导师工作室之前,时间跨度两学年共三个学期,每周上课一次,一般安排在周三的下午。油画材料技法工作室在版画系楼上的一间带套间的教室里,教室的四面墙壁都挂满了历届学生临摹的西方古典油画名作,如果是初进这间教室,看到满墙的画作,会让人有一种进入博物馆的感觉。这些艺术复制品甚至不少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像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头像局部图、《吉内薇拉・本琦》、伦勃朗的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柯罗的《威尔・达布列》等作品。不同时期列位大师的油画作品通过系统的学习,将大师的油画技巧由神秘转化为再现,通过摹品很好的展现出来。理论讲授是以如何选框、选布、绷制画布开始。所选的木框一定要选择干燥坚硬的木头,还要刷一遍清漆,目的是防虫;木框是要带木楔,以便日后画布受温度影响能随时调整松紧度。绷布要求使用小铁钉,不能使用枪钉(因为传统西方油画都沿用这一方法),从画布制作这一程序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这门课的严谨。也正是因为这种态度,后期的绘制过程才能养成认真细致的态度,无论是对待任何细节。刷底子、底胶也是如此,严格按照所讲的材料配方,按比例、先后顺序、方法制作画底,这些材料都是西方传统的做底材料。虽然比现在的工业品使用麻烦,但是保存时间更长。教授告诉我们,决定一幅油画的保存时间长短主要是底部支撑材料的好坏而不是颜料本身的质量。在第一学期,课程全部时间都是在学习与研究油画的各种材料,熟悉它们的不同属性,使用做好的画框完成第二学期的油画临摹作业。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预算;思想认识
一、预算管理内容及重要性
1.预算管理内容
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和考评几个阶段,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密不可分,彼此制约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预算都会失去其意义。
预算编制包涵收入和支出两方面,且独立学院的收入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收入,其他收入只占很少一部分,对收入预算的编制要贯彻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编制应以预计收入为基础,坚持统筹兼顾、先急后缓、保证重点、先一般后专项的原则。预算编制既要尊重现实实事求是,又要有大局意识放眼未来,有效结合学院的年度计划与学院长远发展规划,保证独立学院更好更快的发展。
2.预算管理重要性
预算将决策和执行有效联系起来,坚持科学理财的原则,加强对预算的有效管理,使独立学院的社会经济效益迅速提高,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其资金利用率的低下,使得预算管理机制难以深入贯彻落实,缺乏科学理财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需要。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对学院未来活动安排的具体策划规划,加强对各种学院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控制,有利于计划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发展。
二、独立学院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预算管理工作由于办学资金来源不稳定、编制时间方法不合理、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佳、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制度等因素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不受重视,问题重重。
1.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独立学院实行自收自支的办学模式,且得不到财政和上级拨款的支持,并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布置每年的预算编制工作,这就使有的领导认为上报预算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又得不到拨款支持,因此对预算的编制不加以重视,他们草率简单地向职能部门布置工作,有的甚至只让财务部门完成编制上报工作。编制预算被管理职能部门认为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关联性。申报程序的杂乱,各职能部门的错位越位,最终导致管理制度的缺失,预算编制成了空中楼阁。
2.预算编制时间安排不合理,编制方法指导不科学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编制预算时间与会计自然年度相比显然是滞后的,要求在每年的四月份完成。新年度的支出依然照常发生,且大半年已经过去,再去编制预算可能性不大。编制预算人员一般都是兼职的财务人员,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基层调研,所以在编制过程中往往形成只增不减的“增量预算”这是预算的时效性。预算编制需要科学合理准确的调查论证做支撑,需要做到按部门工作内容工作量大小及性质进行专门调研分析,否则盲目编制预算将毫无意义。
三、独立学院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
1.提高认识,做好预算编制宣传工作
为真正发挥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功能,需要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更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参与。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工作,它关系到整个学院对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整合学院资源、优化资源的一项系统性工程。财务部门要做好科学编制预算的宣传工作,各职能部门在编制各自的预算前,要了解学院远景规划和近期工作重点,确定学院资金使用方向,实事求是地结合各部门具体工作编制合理的年度预算。
2.应科学制定预算编制时间,细化预算项目
预算编制时间应在每年第三季度(即7月份)开始着手准备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工作于每年年底完成,年底与财务报表一同报出,使之与会计自然年度保持一致。这样各职能部门编制预算时就不会单纯只依靠上一年度的发生额,而是针对事情本身做出合理的预算,这样各职能部门既有充足时间考虑本部门一年的工作计划,又可使职能部门年初就清楚自己部门一年的预算数额,最大限度地发挥编制预算的指导性作用。
预算主要目的是控制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办学成本控制,将有限资金充分利用。零基数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是支出预算编制最常用的方法,零基数预算原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受现有项目限制,审议各项费用和开支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编制预算需要建立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滚动预算能够对近期预算做出及时调整,使预算和实际更加有机的结合。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学校近期的规划和远期的整体布局。编制时要将定期与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尽可能使预算科学化、透明化,尽可能地细化预算管理收支项目。
总之,运用预算管理手段,可以使资金分配科学合理化,资金的使用更加充分高效,使独立学院的财务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从而达到学院办学效益整体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丽,郭金美,陈良凤.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其改进办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38-02
《财务管理》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会计职业技能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以财务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能力、项目投资评价能力、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收益分配管理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在内容安排改变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财务管理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按照理论服务于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结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选取了该门课程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根据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设计包括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培养、筹资管理、项目投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以财务管理一线岗位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业务、基本操作等为线索来设计的,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实现对财务管理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课程每项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训都按以基本业务操作技能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工作任务模块都应以相关的决策方法为基准,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点,通过结合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取
《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培养、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6项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内容选取遵循针对性与适用性原则,跟进行业发展需要,以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为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就业面的拓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教学,同高等学校的教法一样,即: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也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对某一学科的认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局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希望能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以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各项任务来重新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训为手段,设置了6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又细分为2~6个项目。这种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课程内容既按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展开,又要充分考虑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以便学生今后既可以胜任工作,又可以持续发展。
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将确定后的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任务。专业教师将工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从课本中提取,实训教师担任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则既动脑又动手。此环节的教学活动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环境即是工作环境,教学活动就是真实的工作过程。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程组全体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1.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课程坚持真实案例教学,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积累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类证券网上的企业资料,使学生通过对企业真实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获得经验,发挥创造才能,参与社会实践。因此从学习内容上看,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判断。所以,财务管理组织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案例教学学习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讨论,由学生6~8人组成的讨论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先由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进行讲评,各组同学自评和互评。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配合作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财务管理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采用一体化教学法: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理论、实践两个环节融会贯通、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实践为主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汲取,教学效果明显。
4.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部分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开了眼界,也及时带来了企业最新的信息和工作方法,避免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5.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了参与课程全过程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完成实施案例的全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真实工作情境。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作为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信心。
6.媒体展示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特别是将企业中与教学相关的情境,运用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职业环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产生认同感,使学生对今后的职业身份有一定的认识。
五、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特色
1.用任务+测试的方式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以工作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训练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为了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按理论服务于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从需要、实用、够用出发,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课程设计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课程设计了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选取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范围,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从而产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完成任务(即作业)来达到所要求的能力目标;二是对应六个学习情景设计客观测试题,通过测试完成课程要求的知识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财务管理》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上市公司,为了完成作业,每组学生要进行任务分工,如收集资料、文字整理、PPT制作、成果展示等。学生全员参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成果展示中,学生积极表现,气氛活跃,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互相评比指点,提高了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专家角色转化为一个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帮助者。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去主动验证所学理论、积极探究新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3.以真实企业为载体,融“教、学、做”为一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本课程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真实的上市公司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原则,根据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开发出六个学习任务,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将整体课程知识点分解于项目的教、学、做中,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每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掌握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职业能力。同时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推广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4.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财务管理》课程网站已建成,网站有申报表、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录像在线作业与考试、在线答疑、学习论坛等模块,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单元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计划、授课计划、精品课件、学习指南、习题库、实训指导书、案例库、素材库、课程考核方案、学生成果展示等课程资源,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构建自己的财务管理课程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 谢英姿.《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分析及建设思路[J].财会通讯,2013(1)
[2] 鲁学生,胡艳.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篇10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财务管理;风险规避
一、大学科技园
1)大学科技园含义
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不仅关系到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
二、大学科技园财务管理的特点
大学科技园发展离不开两类资本:一是物质资本,二是人力资本。在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大学科技园里,尤其应该重视人力资本。
(一)重视人力资本
首先,要对新的经济条件下大学科技园财务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本要纳入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范围,并且作为在以后的管理中心之一。
其次,大学科技园需要作相应的拓展,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做适当分工,大学科技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的管理,而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价值管理,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
再次,财务部门要更新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挖掘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本的价值。
最后,大学科技园的财务分析应该考虑增加新的内容,特别是补充人力资产的运作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等新的科目。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指大学科技园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或自创的,能为大学科技园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不具有物质实体的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特征
1.共益性:所谓共益性是指无形资产被多个主体同时使用,这是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2.无实物形态,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但是可以为大学科技园长期拥有。
3.积累性,无形资产形成的基础是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4.有偿性,无形资产是大学科技园通过很大的努力有偿取得的,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无偿使用。
作为大学科技园拥有的一种权利,无形资产可以使大学科技园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受益。能使大学科技园在较长时期内取得超过同行业一般收益水平的盈利能力。
(三)投融资管理
1.加强筹资管理。大学科技园企业一般很难得到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也不易得到银行的优惠贷款,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筹资,因此,大学科技园比较可行的筹资方便是知识融资和风险投资。
2、加强投资管理。大学科技园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产品不断开发与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基础上的,其投资管理也有自己的特征:
(四)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大学科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园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可能而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损失。财务风险是大学科技园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科技园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却难以完全消除风险。
2、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对于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大学科技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规避:
(1)提高大学科技园的财务风险意识。
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大学科技园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一定要具备必要的风险意识,而且科技园企业多为初创期企业,本身涉及到复杂的技术转化问题,如果企业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很有可能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不能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或策略,很有可能直接导致危机的出现。因此大学科技园管理者及员工一定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保持对财务风险的警觉性,能够做到对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2)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岗位责任制
风险一般不会无故骤然出现,多数情况下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先兆,遗憾的是有些科技园却往往在风险发生之前并未及时发现并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对各种征兆也置若罔闻,这说明了大学科技园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和作为。更何况在我国大多数科技园中都存在着岗位职责不清的情况,当出现问题时,很难界定相关的责任人,这也导致了员工在工作时没有动力和责任去窥测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所以要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就一定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划清员工的岗位职责,使员工承担起自己的岗位义务,及时履行岗位职责。
(3)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前面说到,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有各种征兆,很多是可以预测的,这就为大学科技园提供了防范风险的契机,大学科技园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是否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问题的出现,通过设置一些敏感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标准,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能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财务运营体系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科技园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理和规避。
(4)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从经济上分析,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问题,有的大学科技园管理不善风险迭出多数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正常的孵化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当然,大学科技园的现金流量也不是多多益善,闲置的资金太多,会降低其使用效率,不但不能实现保值增值,还可能面临着利率乃至汇率损失的风险,所以企业在确定现金流保有量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业务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既保证大学科技园的资金链的畅通,同时保证物尽其用,实现现金的保值增值。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科技园所面临的风险,提高抗拒风险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具体而言,大学科技园财务人员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管理能力素质和个人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对策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 下一篇: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