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会计的目的

篇1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PBGS;教学模式

项目来源: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教改课题“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学》为例”(课题编号:12DLCJ00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9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弱势,而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作为西方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分解成若干设计教学项目,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的情境,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协作完成教学项目,从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企业活动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是一门理论性、业务性、方法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实际业务,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只有熟悉具体经济业务,模拟情景,才能更好地把理论方法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实务处理技能。另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学方法不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会计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技能,给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学习知识、作业练习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学用分离。另外,由于中级财务会计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能使学生模拟情景参与探索,则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简称PBGS),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不同的是,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PBGS教学模式的实现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引入PBGS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案例先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实践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本次项目的学习中。通过合理分组,进行组内合作探究、组间竞争解决问题,熟悉相关的会计科目和处理程序、方法,最后通过小组总结、教师评价总结完成该项目的最终学习。

(一)提出项目。在PBGS中,项目的分解和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不能与知识体系脱节,又要做到灵活取舍和归类,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和连贯性。项目的大小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学习时间的限制等。

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业务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选择项目。中级财务会计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讲授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各项目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们在设置教学项目的时候,可以按《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各条设置,也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时间顺序如“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期末计量”来设置,还可以按照计量的不同属性如“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现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来分解项目。由于按计量属性分解项目需要比较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可以在复习整个知识体系的时候用。建议在初次学习的时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以会计核算时间为辅线,设置学习项目。如存货项目,按照其初始取得的计量、后续发出计量、期末盘点及减值测试的处理组织学习和教学。

(二)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在组建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人格品德和交往能力,要保证组内各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团队分组,分组人员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会导致有些学生“浑水摸鱼”,不能有效参与进来,其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个人任务重,影响学习进度,也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度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指导和控制全局的作用,所以从会计专业班级的大小考虑,每组5~8人较为合理。

分组学习中,大家就会计核算的时间节点先提出来,然后讨论实务中出现的经常性业务,再考虑涉及的会计科目,然后就计量金额等通过查阅《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进行掌握。如“存货”项目,会计核算时间节点为取得存货、存货发出、盘点清查及期末计量(减值测试),从增减变化上来说,涉及到存货增加(取得、盘盈)、存货减少(正常发出、盘亏)及存货减值。引导学生思考用到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登记其增加和减少,“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盘点过程中发生的盘盈盘亏额,“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核算减值;通过对会计账户的结构掌握,辨明记入什么方向;难点还有引导学生思考计量的金额,如不同方式下取得的成本是多少,因为取得的批次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不同,那么发出的时候实际成本怎么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什么会取消“后进先出法”?若是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怎么设置,较实际成本核算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形等等。还有,盘亏存货的增值税怎么处理,怎么判断发生了减值,如何确认减值,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随着该项目的团队学习,会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他们根据以往学习到的会计学知识和税法知识,结合《中级财务会计》里出现的新知识,完成自学、讨论、总结等,适当的时候找老师答疑。

通过给学生一定课时的分组学习讨论,教师再一一抛出这些问题,要求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解答,来判断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正确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有问题的统一讲解分析。这样一轮下来,由于学生有自己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方法这一过程,这些会计核算问题便不再是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成为铭刻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指导方法和考核方式。在PBGS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消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松弛有度”,既不能放任不理,也不能全盘指挥,这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是应该作为课堂的轴心,对整个项目团队学习进行监管。教师要对团队学习进行全程巡视,鼓励学生坚持完成学习项目。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并且注意指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答疑,有的时候是一种提示、启发、点拨和引导。对于不参与或者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关注,通过有效沟通消除他们学习的障碍,以保障教学有序地进行。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每次PBGS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也可以作为会计技能比赛选手选拔的参考标准。

三、PBGS教学模式评价

通过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践PBGS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较之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PBGS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聆听者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在PBGS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有情景模拟,有问题讨论,有查阅资料,有汇报成果,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积极性,通过团队学习的形式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增强了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PBGS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学生通过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加深了印象,不再出现“听得懂,不会做”的局面。而基于项目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应对会计实务工作及各种会计考证。

(三)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PBGS在项目提出后,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组长负责团队活动的组织和各成员任务的分配,类似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主管,组内成员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学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有很好地沟通能力。

(四)培养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应变力。PBGS教学模式将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主导者,由表演者变为导演,这就要求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仅对整个课程要有清晰、系统的思路,还要有创新的思维,随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发展个性和全面平衡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另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引发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思考,或是在组织PBGS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现一些暂时的困难如冷场,这也需要教师有极强的应变力。

基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更注重理论的讲解和方法的应用,而这些与实际应用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差距。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提出并引入PBGS教学模式,项目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从而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金永涛,邹澎涛,魏艳娜,刘洁.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

[2]杨慧瀛.“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针对经管类课程[J].北方经贸,2012.5.

[3]孟凯.谈目标教学在财会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5.12.

篇2

关键词:经济环境 财务会计目标 研究分析

一、前言

财务会计目标指的是财务会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这也是构成会计理论的基础,在经济环境下要想制定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就一定要确立准确的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为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它的实现需要会计各规范制度的大力支持。财务会计目标是灵活变动的,它的制定是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财务会计学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在新时期下对于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来说,我们一定要多引进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财务会计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财务会计目标。但是这种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决不能盲目地制定过高的财务会计目标,否则无法实现,也不能制定较低的目标,这样极易导致财务会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针对现阶段的财务会计目标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国情,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基本内涵及发展

1.财务会计目标的基本内涵

财务会计目标是是指财务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它是财务会计理论构建的前提与基础,并为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要服务于整个会计行业,它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只有确定了目标会计行业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在新时期下,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尤为困难,因为目前的经济环境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财务会计目标也是处于一直不断变化之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在会计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实践来完成,同时还要兼顾内外协调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将财务会计内部的环境与财务市场外部的环境积极协调起来。财务会计目标主要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的对象和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前者所注重的是财务会计的目标,而后者侧重于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一般情况下,我们以经济、实用、稳定这几个特点来衡量财务会计目标的优越性,经济性主要指的是目标的实施一定要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财务会计目标实施的经济效益。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用性指的是财务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以满足财务会计的发展为目的,还要兼顾财务会计的实际情况,建立比较完整的财务会计体系。最后,财务会计目标的稳定性要求财务会计目标的实施具有稳定的特点,不会经常变动。

2.财务会计目标的发展史

财务会计目标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它的出现还要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沿海商业城市,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这种财务会计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商业城市交易的需要,并提供一定的市场行情信息。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财务会计市场需求比原来都大了很多,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远远不能胜任产业革命的需要,这时财务会计目标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也就是产业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财务会计目标比传统的会计目标更为明确,并建立了独立的财务目标体系,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债务累计方面都相对完善,同时财务会计还可以将财务市场的最新消息及时传递给公司,以便他们制定准确的对策。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出现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财务会计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在证券市场应用的最为广泛。但是我国的证券起步比较晚,属于舶来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引入我国,这给我国的财务会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证券市场的风险比其他金融产品市场风险还要高很多,波动性比较大。在这个时期,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借鉴了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经验,形成了一个统一、明确的系统。我国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财务会计目标的实施是基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

三、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目标所应该考虑的因素

1.特定的会计环境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会计环境,它依赖于会计环境,同时还制约于会计环境,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导致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所以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特定的会计环境一般指的是一些跟会计产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环境,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特定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资本市场交易的完成往往不需要交易双方当面来完成,这就要求财务会计工作比以前变得更为棘手,它不再是单纯的统计财务报表那么简单,而是还要综合考虑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并作出适当的投资决策。

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制约财务会计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组织等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定位主要是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因素是制约财务目标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只有通过复杂的经济活动才会促进财务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财务会计的发展又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会计可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保证投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3.财务会计的客观功能

财务会计的客观功能也会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是不是合理受制于会计的职能。财务会计本身的职能是将已经发生的企业经营活动完整记录下来,并加工成比较全面的财务信息,并将这种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以便他们制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功能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活动的信息进行控制组合,以便企业的经营活动都能按照实现设计的计划进行。财务会计的客观功能是一种全面的、复杂的功能体系,它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帮助,信息使用者只有正确理解与运用这些信息,才会达到财务会计的预期目标。

四、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目标构建的原则

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需要充分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同时还要合理掌握会计市场的运行规律,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基本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财务会计目标。同时我们还要根据财务会计目标的发展规律,考虑财务会计目标实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提高财务会计目标制定的整体质量,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并制定出新的会计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财务会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财务会计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跟其他发达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应该加强与国际会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财务会计目标。

五、结束语

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目标制定一定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各种市场因素,还要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护投资双方的利益。经济时代在促进财务会计目标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抓住这一机会,迎接挑战,才会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宋志勇.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构建的重要性[J].网络与信息,2012(9).

[2]李海兵.关于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计量的有关探讨[J].财经界,2012(1).

[3]苏玲玲.试论财务会计目标中矛盾的选择[J].财务会计,2011(9) .

篇3

一、有必要区分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都是财务会计对外传输信息的手段,但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两者并不相同。2000年7月,我国国务院颁布的《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企业的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相关附表。应当注意的是,我国有关会计通常将财务报表称为会计报表。

199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准则——《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与格式准则第2号》。根据准则的精神,可以得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构成如下:

严格意义上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应符合财政部有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表附注(应遵循中国证监会《财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审计报告(应由具有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自愿披露的信息(应该经过注册会计师审阅并发表意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常见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其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公司的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以及呈报证券交易委员会(SFC)的年度报告等,此外还有新闻稿、管理当局的预测、计划或前景说明以及对社会环境的说明等(SFACNo.1par.7)。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都经过严格的确认和计量程序,它已形成一套严密的体系和理论体系。因此可以归纳出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财务报表项目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和方法等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逻辑一致性的理论体系。财务报表的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使财务会计标准化成为可能,也为财务会计成为企业与外界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渠道创造了前提条件。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相其他概念同时也给财务报表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其中财务报表只提供已发生交易或事项的信息和货币性信息可以说是其局限性之一。为克服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满足资本市场对财务会计提出的要求,财务会计对外传输信息的手段由财务报表扩大到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构成。尽管其他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还没有经过像财务报表一样严格的确认,计量程序,也还没有形成像财务报表一样严密的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但其他财务报告对信息使用者而言是有用的,所以作为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已得到会计界的认同。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对外传输信息的手段。财务报告和财务会计,两者对外传输信息的口径是一致的,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出就是财务会计的目标。因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用以解释会计准则和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而会计准则又是规范财务会计如何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所以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的财务会计目标应限于其外部目标。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外部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应是一致的。那么,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否与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致呢?

前已指出,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两部分,其中财务报表已形成较严密的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它主要提供反映过去的财务信息,而其他财务报告主要提供面向未来的信息,并且已不限于财务信息,即使其他财务报告将来形成像财务报表一样的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其基本假设也不可能与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相同。

财务报表目标与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标准、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的披露等概念,是密切联系、逻辑一致的整体。如果以财务报告的目标作为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目标与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等概念必定会脱节,从而造成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内部诸概念之间逻辑的不一致,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区分财务报表目标、财务报告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三个概念,对于构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有必要的。

二、从世界会计模式和中国的杜会经济环境看中国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受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各国不同经济体制的影响,各国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即财务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按照财务会计服务对象的不同,各国会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不同的会计(目标)模式:1.面向投资者、债权人的微观会计模式;2.面向国家的宏观会计模式;3.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会计模式。

面向投资者、债权人的微观会计模式,其财务会计的服务目标基本是投资者、债权人、顾客等微观经济主体。属于这种会计模式的国家,一般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过多的干预;会计准则一般是在国家权力机构的授权下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主导制定,很少受国家经济政策和税收的影响;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分离;强调会计职业判断和经济实质、重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建设。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属于这一模式。

面向国家的宏观会计模式,其财务会计的服务目标基本是国家计划和税收。属于这一模式的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企业是国家的行政附属物。在会计制度方面,国家制定高度集中统一的会计制度,并随着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的改变而频繁修改;会计制度因满足国家征税的需要,所以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统一;强调法律形式与合法性,不重视会计职业判断和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建设。前苏联、改革前的中国、前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属于这一模式。

面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的混合型会计模式。其财务会计目标既强调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税收服务,又强调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微观经济主体服务。属于这一模式的国家,通常实行非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如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法国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一般较大。由于国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所以国家通常主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因为财务会计同时为国家征税服务,故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统一或适度分离;它们注重合法性,相对不太重视会计职业判断和经济实质;因为是国家主导会计准则,所以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建设感到不迫切。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及中国等,属于这一模式。

中国的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影响和决定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通常对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尤其经济环境的,可以从理论上对中国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一般的推论。

1.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第一位的。国家不能任意干预企业独立自主的经营活动,它主要通过财政政策、政策、产业政策等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公司制企业,通过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融通资金,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进行经营,投资者、债权人,尤其未能进入公司董事会的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必然要借助公司财务会计了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从而成为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又包括那些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如果股票市场很发达的话,那么满足现实和潜在股权投资人的信息需求将是财务会计的最重要任务。

2.职工。职工作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其作用在知识经济愈加凸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兴衰。作为具有社会主义成分的市场经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应借鉴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使职工在平衡劳资关系、监督公司运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是仅次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

3.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社会福利,并且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所以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必然较大,政府宏观调控部门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理所当然的。法国、中国的会计制度都制定有统一的会计账户体系,这一特征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取得综合性的信息。进行宏观调控需要的信息,既可以是与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同的通用财务会计信息,还可以是专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增值表信息等。

4.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在向征税时需要以企业的财务信息为基础,所以税务部门必然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国家征税的主要依据是税法,而税法与财务会计又有不同的目的,所以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是必要的,但会计准则不应过分迁就政府征税的目的,而是在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需要的前提下,适度照顾政府征税的目的。故将税务部门排在上述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之后。

企业管理当局是不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当然是。但在为制定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而确定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时,不必将企业管理当局包括在内。

三、不能以决策有用性直接定位财务报表的目标

综观世界各国的财务报表,主要有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的总额、构成、流动性、权益的总额、构成、比率等。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主要是以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利润额及其构成。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额、流出额、流入流出净额以及现金流量的构成,该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权责发生制反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进入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都经过严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程序,具有很高程度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财务报表有自身的逻辑。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企业会计正式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以前就广泛于会计学之中了。它开始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发展而来的。这两张报表均建立在财务报表基本假设之上。可以说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成为可能,但它同时也给两表带来了局限性。现金流量表是财务会计产生以后诞生的一张新表,它同样建立在财务报表基本假设之上,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带来的局限。三张财务报表在财务会计产生以后,经过会计的标准化,基本上满足了外界信息使用者通用的信息需求,尤其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需要。

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大派别。

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当局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即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受托责任观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且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作为财务会计核心的财务报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现实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是通过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对其投入资源的利用效果的。所以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是反映过去的,并且为了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和相关性,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都经过严格的确认和计量程序,并须经过审计的审核和鉴证。

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资本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尤其证券市场的发展,数量众多的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遍布世界各地,委托关系变得不像从前那样清晰、明确。这种经济背景要求财务会计面向资本市场提供信息,不但提供给现实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且应提供给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利于他们作出“购买一持有一抛售”企业证券的决策。这些人不仅关注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业绩,而且更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尤其是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的出现是合乎逻辑的。为了满足会计的决策有用性,财务会计对外传输信息的手段由财务报表扩大到财务报告。

可见,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其产生的经济背景和依据。的财务报表体系是依据受托责任观发展起来的,就是说,它诞生于受托责任观产生的经济背景之下,而西方的财务报告体系则建立在决策有用观产生的经济背景之上。

如果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尤其是其中“已发生交易或事项假设”没有根本改变的话,却以决策有用性去定位财务报表的目标,无疑是人为地拔高了财务报表的目标。

财务报表的目标,决定或着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标准、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以及财务报表的构成和披露。这些概念之间应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如果以决策有用性确立财务报表的目标,而现行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却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话,那么以此目标构造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便会失去逻辑的一致性。FASB的概念结构,由于没有区分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目标,所以其第一辑《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与第三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第五辑《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笔者认为,设定财务报表的目标,应建立在目前财务报表的现状以及有用性的基础之上,而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实践证明,目前的财务报表体系,已形成较严密的方法体系和体系,在信息质量上能做到相当程度的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所以它在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方面是比较成功的。综上所述,可以将财务报表的目标界定为: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信息。

四、可以以决策有用性定位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特点;目的;理论基础;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54-02

1前言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在簿记、传统会计以及财务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式的”,财务会计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20世纪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信息技术时代和金融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使财务会计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2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企业财务信息,旨在管好、用好企业资金运动的一种管理活动。财务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为会计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2)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3)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

(4)要受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

(5)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6)财务会计要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3财务会计的目的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会计目的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会计目的也往往不一样。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必然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的。然而,要真正发挥企业会计的作用,还必须明确会计的具体目的或直接目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目的,也都是指会计的具体目的或直接目的。

4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它是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会计假设对于进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在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没有使用会计假设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会计基本前提的概念。一般来说,前提偏重于公认的真理,假设则注重于合理的假定,所以应采用会计假设更为合理。

5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6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7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才能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8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

会计界一般认为,会计环境包括生产力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三类因素。在会计环境各因素中,对会计影响最大的是生产力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接决定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水平。其次是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等,它决定会计的研究方向。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与会计环境相关,会计与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作用关系,一方面,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会计也日益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会计方法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相应会计环境的改变,进而能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9财务会计的处理技术

会计程序是指会计处理会计业务、生成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分析等,它是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方法。会计程序的研究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这是因为它涉及的是会计的最基本内容,会计凭证、账簿组织、报表体系、会计分工等。一个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控制的质量,而且能加强整个企业的经营协同能力和信息传递速度,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0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1)公允价值会计成为面向21世纪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在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

(2)“模糊性计量”经典概念的提出:貌似精确的计量结果无法掩饰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估计与判断,过分强调货币计量和精确计量往往导致“过犹不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确认,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十分确定的数字所迷惑,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分解再重新组合,这对整个社会资源也意味着一种浪费.“模糊性计量”设想的提出是葛家澍教授对会计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3)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

(4)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在WTO的促进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休戚相关的程度。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

篇5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职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笔者认为,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基础上,辩证认识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有定论的局面。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换言之,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其依据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同时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并通过向资源提供者如实报告资源的受托情况来解除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换言之,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笔者认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

二、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辩证统一

目前无论是受托责任观的财务会计目标还是决策有用观的财务会计目标,其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主要都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企盼性基础之上,单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讨论财务会计目标或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以外,还应从会计信息系统职能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财务会计目标的认定既要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能力。

第一,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有些是现有的,有些是潜在的。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然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出于对不同利益的追求,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而财务会计作为加工、生产会计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产品”只有一种,即会计信息。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生产的“产品”无可替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会计必须是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会计信息。

第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而且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会由于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失去或部分失去财务会计信息原本就有的有用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而财务会计作为人为的信息系统,却有其运行的固有规律及相对固定的要素、结构与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个系统如果其要素、结构没有改变,则其功能一般也不会改变,而功能没有改变,则该系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也不会改变。当然系统的要素、结构是可以改变的,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在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尚未发生变化之前,不能仅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基于以上原因,在考虑财务会计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考虑以外,还要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力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力所能及的范围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财务会计目标。脱离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力所能及的范围来讨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相关职能的情况下追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使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决策风险的替罪羊。影响投资和决策的因素是众多的,会计信息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得出的财务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债权人和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蒙受损失,使原本为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无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5项职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则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于财务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通常是通过会计确认来实现的。在我国,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预算等,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把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由于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才能进行。这实际上是涉及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和驾驭能力问题。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实施或执行反映和监督职能,将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四、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篇6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组成部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加强企业的投资决策、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本文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含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其次,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经济效益;发展

在我国现代化的企业中,会计是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也是企业财务进行管理与决策的基础。在科技技术不断普及、知识水平不断发展的时代里,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不仅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能更好的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研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含义

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进行的交易或已完成的资金活动进行确认、计量、核算、监督,并借助财务报表等相关工具,对企业财务的盈利状况进行管理的一种经济活动。在现代化企业中,财务会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通过财务会计的相关程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还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它是指通过专门的会计管理手段,对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固、管理,从而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及生产发展进行预先预测,最后达到帮助企业决策、提高企业效益等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个组成部分[1]。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1.会计对象具有一致性。

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即:财务会计侧重于关注企业已进行的交易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关注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及待办事项,但是,无论是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还是待发生的未来事项,其都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从研究角度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具有一致性。

2.终极目标具有同一性。

虽然,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管理,而管理会计则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决策、规划,但是,无论是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是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其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从最终目的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追求目标具有同一性。

3.信息资源具有同源性。

虽然,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目的及对信息的筛选、使用有所不同,但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获取均是来源于企业已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因此,从信息来源角度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获取具有同源性。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是以客观、真实的企业经济活动为核算基础的,它侧重于企业过去已进行的交易或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同时,财务会计侧重于向外部提供会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以各项经济指标为计算基础的,它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及待发事项,它主要是通过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为企业提供决策信息,从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的预测、评估。

2.信息特征不同。

财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会计原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其会计信息要求准确、真实、可靠、及时,其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2];而管理会计则具有灵活性,其业务活动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及管理特征进行随机确定,同时,管理会计的业务处理不受相关制度的约束及影响,其会计信息没有固定的时间及格式要求,信息形式具有灵活、多样、实用等特点。

三、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会计观

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又是会计的两个组成部分[3],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大多数企业只重视了财务会计的运行与发展,只认识到了核算、计量企业资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企业未来事项预测及对企业经济、财务进行管理的重要意义。在进行企业会计工作时,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在运用财务会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即:企业要促进财务会计职能与管理会计职能的融合,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机制,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记录企业过去资金的同时,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决策,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运营与发展。

(二)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础,企业只有具备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在会计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大价值[4]。目前,我国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了解会计制度、熟悉会计流程等基本层面上,随着经济技术及知识水平的不断发展,只了解会计制度、熟悉会计流程的会计人员明显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不能发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大价值,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应当提高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同时,企业也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进行专门的培训管理,加强专业的会计团队建设,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技技术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加快企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务规模及企业的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将计算机技术有效的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不仅能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效率性,还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长。因此,企业人员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5],顺应现代化的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及市场综合竞争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前提。在新形势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加大专业的会计人才培养、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的融合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还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作者:夏成娟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英楠,武铜.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107-108.

[2]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52-54.

[3]王晶磊.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2:114-115.

篇7

摘要:我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邻居,历史上两国也曾有包括贸易、文化等的往来。在财务会计方面,日本的财务会计发展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本国特点总结和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和规范,这对于我国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进一步规范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本文分析了日本和我国在财务会计中账务处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我国的账务处理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日 财务会计 异同

国和日本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邻居,历史上两国也曾有包括贸易、文化等的往来。在财务会计方面,由于日本财务会计的发展借鉴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本国特点总结和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和规范,这对于我国财务会计处理的进一步规范具有一定借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在财务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本文分析了我国和日本具体的账务处理,找出两国财务会计中账务处理的异同,从而对我国目前的相关账务处理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中日账务处理的比较

(一)中日账务处理的相同点

1.中日的会计四大假设大致相同。日本财务会计中的四大假设与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四大假设大致相同的,都是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主体假设。其实放眼全球,不只是我国和日本采用这四大假设,世界上大部分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国家都是这四大假设。

在这四大假设相同的前提下,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才具有可比性,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也能与世界上任何一家处于相同行业的企业对比。

2.中日企业在期末都需编制报表。财务会计四大假设中有持续经营和会计期间假设。根据这两个假设企业在期末时就需要编制会计报表。正如日本一些学者理解的那样,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如同自然人的健康诊断书(健康\断)一样,可以反映企业内部的经济情况和资金流动,可以供报表使用者和管理层进行决策。

我国与日本的企业也不例外,在期末都需要编制财务报表,其中日本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利益”和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相同。而利润表除表现形式外其他大致相同,如图1和图2所示。

3.中日的账务处理流程相同。我国的账务处理流程首先是取得原始凭证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之后是填制记账凭证以及审核,之后是登记明细账并审核,再者根据试算平衡表登记总账、审核总账,最后是编制会计报表。日本与我国的账务处理流程大致相同,都是以取得原始凭证为起点,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终点。具体的账务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

(二)中日账务处理的不同点

1.对于借贷方的理解不同。在我国的财务会计传统理念中,会计分录中的借方更多的理解为费用、成本、资产的增加,收入、负债的减少;贷方理解为所有者权益、负债、利润的增加,费用、成本、资产的减少。而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将借方更多地理解为业务发生的理由,贷方理解为业务发生的结果。从进行账务处理的做法上看,我国的财务会计对于借贷方的理解为“一减一增”,更容易将业务发生导致各科目的减少和增加理解的更为直观和清楚。日本的财务会计对借贷方的理解更多地是放到整个经济业务中去,用借贷方来表示整个经济业务的前因后果。

2.具体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会计科目的设置,不管是我国还是日本,都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来设置,即“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原则。但是由于中日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程度都不同,具体的会计科目设置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从现金类会计科目上看,日本的会计科目设置分为“F金”科目、“普通A金”科目和“当座A金”科目,这三个会计科目类似于我国财务会计中的“库存现金”科目、“银行存款”科目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再如从库存商品类会计科目上看,因为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在期末统一计算所售商品的成本,所以在购买商品和计算期末剩余产品的情况下,分别设置“仕入”科目和“R越商品”科目。当售出商品时,会贷记“仕入”科目,期末时将“仕入”科目的借方金额转入到“R越商品”科目的借方,“R越商品”科目的借方金额用来表示企业的商品期末结存。这与我国的财务会计稍有不同。

又如从固定资产类会计科目上看,日本的会计科目设置中并没有和我国相同的“固定资产”科目,而是所购入的固定资产计入具体的会计科目中,比如“建物(建筑物)”科目、“土地”科目、“I\搬具(车辆)”科目、“工鱿耗品(低值易耗品)”科目、“商亍笨颇康染咛宓幕峒瓶颇浚这些科目都是一级科目。

3.出售商品时成本确认方法不同。从企业确认出售商品的成本来看,我国和日本的账务处理稍有不同。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商品销售型企业统一采用“三分法”确认出售商品的成本。当企业销售商品时会以协议价或公允价计入收入,而产品的成本在期末时利用已出售商品的总数乘以企业内部单位标准成本价格,以此来计算总成本。因为需要“仕入”“由稀薄袄R越商品”三个会计科目,所以称为“三分法”。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对于成本的账务处理必须根据配比原则,在确认收入的时要同时确认成本,很直观地表达了买和卖时的成本和收入。

4.累计折旧或摊销计算方法选择的规定不同。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关于“p却累~(累计折旧)”科目金额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定率法,另一种是定额法。定率法的计算和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加速折旧法类似,但是与我国的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定率法在日本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已明确规定了定率法只能适用于除了房屋、建筑物之外的有形的固定资产,比如汽车、机器设备等。定额法的计算和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直线法计提折旧类似,但是与我国的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在日本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定额法只能适用于如建筑物、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除了定率法的适用范围之外的资产。我国的财务会计虽然也只有加速计提和直线法,但是并没有规定具体的使用范围,使得会计估计的范围加大。

5.关于递延的账务处理不同。在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只要是超过一年的费用全部需要在Q算日(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本期费用的计提并且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确认“前B费用”(预提费用)。对于收入而言,如收入的收益期超过一年也必须在Q算日(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前受收益”(递延收益)。如确认2年期的保险金时:

购买保险时做出以下分录:

借:支B保料

贷:普通A金

在决算日计提费用时做出以下分录:

借:前B保料

贷:支B保料

在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对于递延的处理应用的范围十分有限,也仅仅在收入和租赁中体现。

二、对于我国账务处理的改进建议

(一)资产类报表项目应该更具体

我国的财务会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只是具体到了大的类别,比如“固定资产”科目、“无形资产”科目等,这些科目中再设置二级科目,比如“固定资产――XX设备”科目。这样的科目设置虽然便于管理和核算,但是反映在报表中却是大类别的报表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报表项目,一级科目下面的二级科目还需要在报表附注里另外加以说明,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报表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同时也不能很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把一些在企业中比较重要的报表项目更加具体化,比如把“固定资产”项目具体到“建筑物”“机器设备”“厂房”等,这样报表使用者在使用报表时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一些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有利于报表使用者进一步地做出决策。

(二)累计折旧或摊销计算方法选择的规定应该更具体

对于我国的财务会计中的累计折旧或摊销的规定来说,只是规定了可以使用直线法和加速计提折旧法来计提每期的折旧或摊销额。由于每期的折旧或摊销额会计入到成本费用当中,这会影响到营业利润进而影响到净利润,在实际账务处理中财务人员可能会根据一些特殊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额来控制利润,比如当企业需缴纳的税额超过企业预期时,可以通过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应交所得税,从而达到规避所得税的效果;当企业需要上市但达不到盈利条件时,也可以通过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润,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反观日本的财务会计中对于计提每期的折旧或摊销额的规定,已经具体到各科目上,这样做的一大好处就是有效降低了会计估计可“调整”的空间,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利。

三、收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和收入应考虑递延

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对于费用和收入的递延问题讨论的十分有限,实际处理中也只是在租赁和收入的一部分内容中考虑费用和收入的递延。其中对于收入的递延使用的最多的是收到政府补助时收入的递延处理。但是只考虑到这些部分的费用和收入的递延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财务会计中的有关递延的规定:凡是收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和收入都应该考虑递延,在每期末分别进行分摊,这样处理可以更好地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结论

通过对中日两国账务处理的对比可以发现,我们在一些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比如会计科目;在计提折旧或摊销和递延的问题上也有可以改进的空间,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切实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也派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比如环境会计、生物会计等,需要我们今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益云.会计科目体系中有悖逻辑性分析及改进思路[J].财会研究,2015,(3):31-34.

[2]樊其国.递延收入的特殊税务处理解析[J].注册税务师,2014,(8).

篇8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医疗费用管理系统。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条完善的医疗费用管理系统。但是,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乱收费行为,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医疗收费系统的不统一给这些乱象开了后门,不法分子利用系统的漏洞大肆窃取医疗退费给医院和人民带来了大量的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漏洞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足是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为医院的主要管理部门,医院领导阶层的决策从根本上影响了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业务活动。同时,其内部的监察系统也不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监察部门人浮于事,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内部监察的独立性无法实现,内部监察系统并未脱离医院管理系统,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导致其处事浮于表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权、责、利关系复杂,也加大了监察和管理的难度。

(三)难以建立起有效的追踪问责制度和全面预算管理标准。

医院的经营和社会活动的追踪问责制度存在重大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对于重大项目的监察漏洞仍然无法全面排查,医院活动或者项目的监督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同时财务审批的投资或者经营项目的决策权力仅仅握在少数几个领导的手里,无法做到群策群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评测,导致建设或者经营过程中预算无法满足现实的要求。

(四)医院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问题突出。

目前,在许多医院的财务审计的关键部门的领导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特殊年代转业进入医院管理部门,专业知识能力不强,这也是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普遍存在的现状。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导致其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局限性较大,对于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缺乏专业的分析和评测,严重地影响了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

二、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为了有效地提高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针对我国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科学的措施,从根本和源头上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一)建立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改革医疗费用管理系统。

在目前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医院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起以财务会计审计为主的内部控制体系,调动医院内部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到医院的经营活动中来,完善医院收费系统,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减少错误和降低医疗退费犯罪率。

(二)健全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一环,健全医院财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医院财务平衡和有效控制的关键措施。首先,从医院的管理体系着手,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追责,有效地防范因为管理漏洞和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和外部的风险。而且在医院内部的管理观念上要进行关键的转变,尽量避免因为个人因素而产生的损失,加强医院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控制已实现内部控制和外部调控的完美结合,促进医院财务的健康发展。

(三)实行岗位责任制、全面控制医院财务预算。

由于财务的管理、交易、结算问题十分复杂,因此处理好财务管理的细节特别重要,如果涉及现金等问题,尽量落实到个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及时回馈财务的准确出入账时间,账目款项保证一致。对于医院项目的预算,尽量发挥各个部门的智慧,群策群力。在各部门准确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将项目的各项收入和支出都能在预算中得到反馈,控制计划外的支出,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全面的考核。

(四)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103-0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已经被企业完全分割开来,现在看上去二者已经成为两个没有联系的学科领域,分别拥有自己的核算发放,并且两套数据之间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劳动,实际上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系统是没有必要的,二者之间的融合很有必要。文章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在一起,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配合,进而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概念

财务会计主要是指针对企业中已经完成的资金活动展开系统的、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从而更好地为外部和企业存在利害经济关系的债权人、投资人等部门提供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的经济信息,以此为主要目标而展开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利用一系列专门手段和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加工与报告,进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一个会计分支。目前,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融合上始终没有摸索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没有在企业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管理工作上展开细致、深入的落实,二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比较少,同时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不充分,更重要的是领导对企业成员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得也不够好,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是很默契。上述因素的存在为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不能得到落实成为一种必然。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原因

(一)二者融合的理论基础

在企业中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设立会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从理论角度来看,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的内涵是相同的,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会计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信息的目的就是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共同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中,二者本质上存在同一性,这是二者融合的重要原因。

(二)二者融合的客观条件

从客观角度上来看,管理会计是基于财务会计前提下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二者在工作上存在一定的相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并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很多西方先进国家,会计领域总已经要求企业管理会计将信息披露,目前我国始终在这方面努力着,现阶段已经要求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进行对外披露。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想战略决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就要对企业的内部与外部信息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内外部信息在使用上趋于一致,这样管理会计也可以将其应有的价值更好地突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强大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从而为企业中相关人员的使用提供便利。

(三)二者之间的联系

1.服务对象上的联系。财务会计主要负责外部服务,同时也为内部服务,而管理会计主要针对内部进行服务,同时也有外部服务的工作。财务会计提供资金、利润、成本等多方面的财务成本指标,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企业的债权人、投资人等也需要了解管理会计领域的很多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对总的目标、计划进行制定,这时他们进行投资之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然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也存在共通之处。

2.资料来源上的联系。管理会计的工作对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与控制非常有利,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得到多种形式的信息和资料,其中可能会包括统计核算资料、会计核算资料等,但是会计核算资料始终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虽然管理会计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系统,但是它与其他财务会计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它不需要会计账簿进行设置,取得会计凭证,并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汇总,这些工作需要由财务会计来完成。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

3.智能目标上的联系。财务会计的职能实际上就是针对企业过去的经营进行事后监督,其目的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改善,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管理会计职能主要是针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事前计划与控制,二者在不同层面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二者的目标是相通的,都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服务。其中财务会计职能目标在于为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投资人等部门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而服务,管理会计职能目标在于为企业内部决策者和管理者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经营的咨询服务,二者都会对企业正在进行以及未来将会进行的活动产生某种影响。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路径

(一)基础数据采集是二者融合的保证

站在财务会计的角度上来看,基础数据采集就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填制会计凭证的过程,实际上模型运算就是对会计分录进行编制,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各种报表制作都是模型运算的结果。站在管理会计角度上来看,基础数据采集是对原始信息进行挑选的过程,而模型运算就是针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对比以及差异分析的过程,最后生成报告。虽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基础数据采集上存在区别,但是始终可以通过对原始信息源的合并达到兼容的效果。

(二)基础会计工作细化、财务资料格式全新设计是二者融合的重要前提

首先,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原始信息目录清单进行建立;其次,以财务会计科目作为基础,与管理会计需要相结合,针对原始信息的目录清单进行相应的分类和编码,并以此为基础对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建立,二者基础数据的采集利用信息源合并的方式达到兼容的目的;第三,对会计凭证进行设计,以原有财务会计科目为前提增加有关统计信息代码的类别栏,进而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做准备,更好地避免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出现重复筛选的问题。同时还要增加备用的信息栏,在信息栏中对管理会计相关的非货币信息进行记录。会计凭证输入者在系统中既是会计人员,也可以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现场输入。此外,还要对账簿格式和类别进行具体设置,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对会计账簿和管理会计账簿两种账簿格式进行设置,其中会计账簿需要与会计要求相结合进行设置,管理会计账簿则需要与各单位需要相结合对相应的格式进行设计。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是二者融合的技术性保证

会计的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不管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其工作都要有计算机的支持,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没有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全面运用,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就不能顺利进行。企业单位中都会建立局域网,利用在线数据采集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及时的采集和传递,进而使及时性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由流程设计管理人员对权限进行具体设置。此外,还可以利用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会计原始信息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得到满足。

(四)其他业务科室的配合是二者融合的人力保证

因为数据来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张会计凭证上的数据不仅需要财务部门对数据进行输入,同时还需要其他基础部门对数据进行输入,所以应该对一套相对完整的作业流程图进行建立,成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对流程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其中,有效地避免整个财务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工作方式上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二者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好,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解决,这样才能使二者融合以后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丰,王爱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2,(5):522-525.

[2]陈小鹏.浅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报表融合的视角[J].商场现代化,2014,(33):243.

[3]宋英楠,武铜.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贸工业,2015,(4):107-108.

[4]杨洪,刘佳新.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经之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业,2013,(36):255-256.

[5]刘聪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西部财会,2013,(1):43-45.

[6]吴宝宏,王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同步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9):162-163.

[7]姜轩彬.浅析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分解与整合[J].时代金融,2013,(18):18.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内涵;财务会计信息特点;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

财务信息可靠性对于各个企业发展而言产生直接影响,相关人员必须要重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保证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应用效率,增强财务会计的发展效果。

一、财务会计信息内涵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活动主体,其信息数据可以真实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企业在应用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有效性,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工作数据,进而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在此期间,必须要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才能增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发挥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信息特点

企业在应用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财务会计信息特点,并且将其作为依据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具体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可核实性特点。财务会计信息在实际应用期间,具有可核实性的特点,主要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所反应的是企业真实财务数据信息,如果计量方式存在错误或是偏差,就会导致财务信息出现可靠性问题,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良好的方法对其进行核实,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应用质量。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可核实性特点,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中立立场生成特点。企业中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中立立场中生成的,一旦出现偏向,不符合中立立场生成需求,就会出现较多影响企业实际发展的问题,难以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合理的操控,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目的,只有满足中立立场生成需求,才能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与准确性。

最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特点。财务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特点,主要因为其揭示的是企业真实财务信息,可以生成某项企业管理数据,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以有效审核财务管理工作。一旦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出现不准确现象,就会影响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影响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因素

在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因素,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目前,部分企业在会计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不规范与不完善的现象,导致财务会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忽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不完善,不断出现新的财务会计工作问题,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降低。

其次,缺乏健全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我国在会计信息可靠性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不能根据相关要求对其进行监督,导致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受到良好的制约,无法真实的反应出会计核算结果,难以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

四、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原则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处理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就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遵循相关性原则。就是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在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增强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这样,才能发挥财务会计信息的应用作用。

其次,遵循全面性原则。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财务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保证可以使决策者全面了解企业财务情况,进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

最后,遵循重要性原则。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重要性原则,保证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应用价值,增强其应用有效性。

五、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对策

在财务会计信息实际应用期间,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措施提高其可靠性,保证可以增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效果,为其实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财务会计信息实际应用期间,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要求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达到相关标准,打击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这样,才能为财务会计系统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要引导财务会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客观的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与记录。

其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想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要重视各类管理制度的制定,保证可以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的约束力,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惩罚。

最后,加强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自身管理工作力度,保证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合理应用法律法规,保证可以提高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体系的完善,保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效率,使其在密切的配合之下形成良好的财务会计运行机制,达到预期的财务会计管理目的。

六、结语

在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研究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制度的完善,保证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逐渐创新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进而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