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入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入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Abstract: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a major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e imperativ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 how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biology teaching process,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 think in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biological material as the found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filtration in the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basic knowledge organically penetrate into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the process,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ethod.
Keywords: biology teaching; infilt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人类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等等。一方面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资源迅速的减少、枯竭;而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意识却相对薄弱,仍在继续破坏着环境。环境危机现状与公众环境意识淡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开展环境教育刻不容缓。而国民的环境教育主要由学校来承担,生物教学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我的一些措施:
一、教师本人要转变教育观念,将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纳入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之一就是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中包括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认为环境教育为“份外事”可有可无的思想,增强对生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生态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将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纳入教学计划,这样就会在备课过程中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并有计划地开设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去,更好地完成生物学科内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自身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并通过科技期刊、电视、网络资源等渠道,收集资料,并作好整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
二、深入提炼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环保知识点较多集中在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两章中,这两章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章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归类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识体系,课本直接涉及到的环境知识要讲深讲透,教好教活。如讲森林生态系统时,介绍森林的作用、毁林的后果、《森林法》、我国目前的森林现况、水土流失等等。在讲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先利用本章题图“我国云南山区林木环绕的一个村落和一片梯田”,展示了哈尼族人民与大自然相处的旖旎风光,给学生一个深刻的体会:人类应当而且可以生活在得到了很好保护的生态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在其他章节也有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可以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抓住一切机会实施渗透措略。凡与环境有关的内容,要分析这种联系,使学生善于联想到环境问题,并作适当的延伸,补充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与衰老的知识时,应该将环境破坏与细胞的癌变联系起来。例如:给学生介绍大气污染增加了呼吸道癌症的发病率,臭氧层被破坏增加了患皮肤癌的发病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再如在讲人类的遗传病这知识点也能很好地渗透环保的意识,一些多基因遗传病如:唇裂、无脑儿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都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教材中类似这些可通过知识延伸来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关键是教师要注意挖掘,只能充分挖掘并实施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像绵绵细雨滋润万物一样,渗入学生的心房,让环境保护的意识牢牢地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这些对学生的终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关注环保热点,在课堂上渗透环境热点的动态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问题:谁能说出今天海南的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我国空气污染指数最低的是哪个城市?最高的又是哪个城市?其实这些内容都是电视上每天必播的内容,但未必有学生或市民会自觉地看,通过提问,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环境问题时刻伴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与环境相关的热点报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我国发生的“沙尘暴”、印尼发生的“海啸”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还适时地向学生宣讲我国的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法》等,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例如,在生物教学中结合一些案例,让学生讨论,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易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对生态环境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要注意渗透介绍大自然的奇丽多姿,令学生产生无尽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无穷的爱意,如给学生介绍洲草原的狮豹专题、亚马逊河的热带雨林专题、亚洲的大象专题等,还有可以根据课标具体强调: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地位,介绍我国一些特有的珍惜的动、植物,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一些某些环境因人类的破坏而变得满目疮痍的现状,这些内容则会让学生为我们人类的行为而产生愧疚感,进而激发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沙尘暴专题、拯救我们的母亲河专题……总之,令我深有感触的环境内容要给学生描述,让学生感触,使学生对当前的生态环境既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又对生态环境的前途充满信心。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渗透环境教育
自觉参与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动听的语言也不及亲眼所见来得真切,更不及亲手所为来得真实,要让环境教育深入学生的心,只在课堂讲理论、讲现状是远远不够的,通常最有效的教育是使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当地的行为是如何引发、防止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因此,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外,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贴近现实,增强生态意识。”
1、开展“环保从身边做起”活动
顺手关水龙头,少用洗洁精,选用无磷洗衣粉,少用塑料袋,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拒食野生动物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教育效果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例如:我校在每个班级里都挂着由全班学生签名的一张锦旗,锦旗内容为“人格、人品是做人的根本,我以我的人格保证,以后不乱画、乱仍!”利用学生自己的签名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教育。
2、开展“公益性活动”
结合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等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我校学生会组织开展“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活动,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环保热情。
3、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篇2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最佳学习状态;创设与实施
何谓“状态”?笔者认为状态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态度。《超级教学》的作者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学习中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但是教师往往忽视了“状态”。学生在未准备学习的状态下,课堂教学便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课堂上学生长期处于这样一种“不在状态”的状态下,会严重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和兴趣,从而导致学习的失败。反之,上课时如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下,他们会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延续到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是终身学习上。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作了一些思考,总结整理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做法,以期与同行交流和探讨。
一、上好新生开学第一节课,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充分认识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及其可利用的价值,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常规的第一节课,教师先作自我介绍,然后是介绍英语的重要性,最后是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这样的方式常规可行,但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笔者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安排了以下教学步骤:Step 1,让学生作大胆的猜测:What kind of teacher am I?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学生猜测:You are not very young. You look helpful.You are not very strict. You like sports.教师对学生的猜测做出回应,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人格魅力。Step 2, 代替说明英语的重要性,笔者用了具体的例子来说明,English is fun and beautiful. 并教学生欣赏林肯演讲中最经典的句子: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汉语一样优美,充满着魅力,从而激发了学习的欲望。Step 3,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Everybody’s got a mountain to climb. 然后让学生结合英语学习发表对它的理解,学生不同的解释最终达成一致:Leaning English is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You may feel very tired on the way, but never give up. The higher you are standing,the further you can see. When you are on the top,you will get the best view. 课堂上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兴奋和热情,就这样启动了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把学生引进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为今后良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开好每一堂课的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一节课开端时学生状态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成败。教师在走进课堂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学生的状态,采用灵活适当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中。
1.问候方式
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较呆板,笔者每堂课采用不尽相同的即兴“寒暄”。例如: Hi,ladies and gentlemen,nice to see you again. Is everybody OK today?Look,what a nice day!You must be very happy today because tomorrow is the weekend. Did you enjoy your weekend?等。每逢节日时,就带给他们节日的问候,记得有一年教师节,走进教师,学生刚上完数学课,一脸的疲倦,无人对我说Happy Teachers’Day,这时我便大声地对全班说:Hi,guys.Happy Teachers’Day.结果全班爆发出哄堂大笑,一扫刚才沉闷的气氛。有时这种即兴的问候还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这小小的课前问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让他们快速进入准备学习的状态。
2.课前3分钟激趣
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注意力仍没集中,我经常利用趣味性较强的猜谜、笑话、音乐、谚语、Ace Sentences等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如文字游戏:Do you think I’m pretty or ugly?聪明的学生马上就会回答:You are pretty ugly. 然后我就会说:“really?I’m so sad to hear that I’m a pretty ugly woman.”全班同学反应过来后,大声地说:“No,Lily,you are pretty.”这样的经历让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开心,它不仅会给本节课带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长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穿插一些非常规课型
常规的英语课是指以教材为基准,按教学计划开展的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练习课等常规课型。非常规课型指的是用来增加兴趣、了解文化和陶冶情操的一种在适当的时间穿插于常规主流课型间的特殊课型,如英语歌曲教唱课、名人演讲观摩课、电影片段欣赏课、模仿表演课或某个专题的西方文化介绍课等。如以动物的比喻为主题,讲述英汉两种语言动物比喻文化的差异。课前让学生作准备,课上分享交流。学生呈现了:as busy as a bee;as timid as a rabbit;like a cat on hot bricks;as proud as a peacock;the lion’s share;paper tiger等好几十个短语句子并进行了分析比较。非常规课型看似脱离了教材,事实上由于学生的兴趣高涨,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四、尽量使语法课教学真实化、生活化
语法课通常枯燥乏味,将语法学习真实化、生活化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教I thought that...but...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该句型描述他们在开学之前对新学校或新同学的看法。学生的造句有:I thought our head teacher would be very old and strict, but she is very young and nice. I thought there must be many pretty girls in our class, but...教must 表猜测的语法时,恰好班上一学生生病在家,便用该生举例:He must be at home now;He must be sleeping in bed now.He must have seen the doctor.等。只要教师肯用心准备,几乎所有的语法教学都可以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来实现并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教师是学生能否形成最佳的英语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把学生引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具备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待同行们共同努力,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吕和.试论外语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07.
[2]李金霞.如何进行高效的高中语法教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3.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93-01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攀升,因此,要想符合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综合素质。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个人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初中生正是形成个人表达风格的年纪,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大力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将会介绍如今的初中语文课程讲授过程中关于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初中生语文课程学习中关于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今,学生处于应试教育的洪流中。学习的目的只为考试取得好成绩,由此考取更好的学校。这也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最大目标。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学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
1、教师观念陈旧,没有及时转变教育重点
大部分教师目前的工作还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最大的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仍然在尽力让学生死记硬背下许多范文来提高作文成绩;也依然单纯地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论的传授给学生,没有很多机会让学生练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手法,也没有花费学时来告诉学生如何在与别人交流时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目前培养初中生表达能力存在的最大问题。
2、家长意识淡薄,没有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
对于家长来说,将学生送入学校,都是为了其能够有一个锦绣前程。家长的这种意识无可厚非。然而,空有良好成绩却不懂沟通,我们相信,这样的"人才"并不能够在如今社会上有更好的生活。和家长能够有效的沟通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若家长能够重视学生表单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与人沟通方面,而不是单纯地、技巧地写作文式表达,那么学生与教师也就自然而然的重视提升表达能力了。
3、学生观念薄弱,没有主动锻炼表达能力
在教师和家长联合营造出来的应试氛围,学生学习时并不会将学习重点放在自身表达能力的培养上。他们想法设法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以期望能够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与鼓励。他们甚至没有想过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初中生如果不能树立好培养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的意识,那么,即使家长与教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表达氛围,也是枉然。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上文中介绍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存在的各种问题,现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能够容易地一蹴而就。那么,采取有效的措施就成为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当务之急。以下将具体介绍如何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
1、转变三方观念,充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里的三方指的是:教师、家长与学生自己。无论理论知识有多么丰富,也无论我们心中如何明白良好的表达能力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的观念不改变,依然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与培养,那么,有再多解决措施也举步维艰,难以实施。例如:在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阿长与》这篇课文为例,在文中有一段描写主人公阿长与作者交流的片段,其中包括除夕时候,阿长对作者的主妇以及众人对阿长的祝福。这是这篇课文描写非常生动的片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呢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个故事,争取达到一样的生动有趣。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家长与学生自己也是如此,创造氛围主动练习,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学校加以重视,举办活动吸引学生参加
如果只是教师、家长与学生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学校必须站出来,为学生提高其表达能力创造更大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若以"母爱"为主题,则可以锻炼学生向父母表达爱与感恩的能力与勇气;若以"风景"为题,则可以锻炼学生描述自然地理环境与风景的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举办辩论比赛,比赛的主题就为"初中生是否应该提高自身表达能力",若活动能够成功举办,学生自然就可以在其中了解到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意义。同理,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前提下,在新开设课堂上教导学生如何开发自己的思维,与不同身份的人如何交流。在这其中,教师要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地、勇敢地与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在这类课堂上,学生可以就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无主题表达能力。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在不同情境中确定不同主题,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白了提高表达能力的意义,又可以在行动上鼓励学生主动交流、主动表达。
篇4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中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因为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集丰硕的果实。
一、教师只有“动情”,用自己的激情才能感染学生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二、教师只有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中学语文中有的课文情感因素与教学效果关系异常密切,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力求做到动情而讲,使学生情动、境达。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运用录音、图片、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实验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让学生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古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上课后,我先板书课题,在学生对这幅图有初步的了解后,我引导学生看图,特别是图的长、高和图上人物数量及牲畜数量,以画面展示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使孩子们不仅对图有了一种佩服的感觉,还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可见,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朗读兴趣,使其乐于朗读,勤于朗读,进而善于朗读的好方法。
三、教师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
篇5
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1.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学前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向往而兴趣高涨。(2)在学习字母、音标、单词的阶段,由于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超前意识破坏了心理平衡的状态,会导致兴趣下降。(3)在学会了一些基本句型后,因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又会使他们的兴趣有所上升。(4)在进入学习基本语法阶段后,会因为语法规则多,严谨,要求精雕细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而使兴趣下降。(5)到学习篇章结构时,由于学生渴求新知识产生的结果,如希望了解异国文化等,兴趣又呈上升趋势。
2.培养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1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基本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兴趣的成分可谓少之又少,学习环境也就谈不上轻松愉快。就多数学生而言,如果对课堂不感兴趣,就可能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由此可见,课堂环境的轻松与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影响巨大。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然后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做到仪表洒脱,精神饱满,语言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规范、漂亮,尽可能利用每一个细节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态参与每一堂课。同时,建议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青少年学生关注、关心的一些内容,通过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DIY教与学。此外,还可以在晚自习等时间灵活安排,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积极上进的英美原声电影、喜剧等,积极为学生创造自由个性、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2 讲求导入和结尾的艺术性。古语云"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讲的是成功主要靠学习者自身的努力与付出,但也充分说明了"引进门"的重要性。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外语学习尤其需要有一个好的"引进门"的过程。当然,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尤其是英语教学,有了情景学生才会印象深刻,学得才有趣,掌握也才准确。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一堂课其实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讲求导入的艺术性,并根据不同的情况,于下课前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等,主要是给学生预留下足够的思考与回味空间。总而言之,就是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始终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2.3 精心组织活动。课堂交际化的关键在于活动,没有活动,教师只好唱独角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活泼、情感交融的活动,可以将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感悟语言,最后能够自由地输出语言。英语教学的活动可以有很多,如教唱英文歌、制作单词卡片、模拟情感训练、做竞赛式游戏、开英语晚会等。例如,在学习物主代词、寻找失主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手里拿着一支钢笔问一个学生:Excuse me,Is this your pen?学生回答:No,it isn't.老师说:Oh,Who is it?然后再问第二个学生……这样学生掌握了物主代词的用法,而且他们置于英语的语境中,激发了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了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选取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努力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的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的愉悦,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以保持兴趣。
篇6
一、课前准备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保障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把教学内容分解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等若干知识点,依照科学的系统编入教材之中,各类知识都环环相扣,各类知识都相互搭配,存在有机的联系。编排的知识应顾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分量适当,难易适度。在这个框架下,安排与知识相匹配的优秀选文,以及精彩插图和设计的习题,这为学生获得知识汲取营养提供了依据。
(一)上课前让学生多观察与课文有关的实物。例如,图片、书等,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形成丰富的认知表象,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更有助于课堂中的学习。
(二)课前准备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参与感知,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从中获得大量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活动创设了最佳的主体性实践平台,也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的课堂就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最为合理的模式应该是营造富有趣味、生动直观、宽松愉悦的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全程参与。
(一)在游戏中学习。游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开展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尝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听儿歌、猜谜语、讲故事、小竞赛、做游戏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想象表演,创设情境进入学习。运用插图、PPT、视频设置情境,通过画面展开想象,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请学生扮演角色、参与故事,学生看着真切的画面,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时,他们的想象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了,这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了解了事物特征,通晓了事理,深化了认识,由此“熟能生巧”的境界便因演而生。这样语文“难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三)创编课本剧,启发学生思考,在学习中培养发学生创新能力。小学生天真、好动、好奇、好模仿,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分享到学习的喜悦。可以问、听、学、演、观同步实施,将创新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如:课文《狮子和鹿》,教学时可以打破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先出示狮子、鹿的头像图片,教师提出:这是谁?引入新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后问,故事中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回答疑问。初步帮助学生产生联想,然后教师把课文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方法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激发其求知欲,在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懂教材内容,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问、听、学、演、观的权利,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真正学会了“如何学习”,达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三、拓展应用空间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条件
拓展应用学习是由课内语文教育向外延伸的,是课内语文教育的继续与补充。拓展应用学习可以打破教室的约束,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也可以突破课本的限制,延伸书报、转向影视,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机会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如体验营、读书会、社团演出等为语文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舞台。这个大舞台对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参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事实证明,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单纯地给学生填装知识,而使他们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多给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自我展现的机会,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地参与到有效教学过程中,促使他们主动和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但语文学科的现实地位尴尬,现实状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在于语文教学的单调刻板、盲目追求成绩,不注重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真正发现语文价值之所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已成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具备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会进行自主学习。语文学科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欲望要从导课环节开始
兴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指向性,导入环节位于一节课的开头。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本课学习欲望,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本课内容,或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或提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悬念,或讲一则奇闻趣事,或展示一幅画面,或做一个演示……总之,力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讲苏轼的《定风波》时,笔者先用幻灯片展示了当代著名散文家刘艳琴女士《来生便嫁坡》中的一段文字,让学生欣赏。然后激发学生去思考:一个已逝千年、一生坎坷落魄不定的文人,究竟用什么扣动了一位才貌双全的现代女子的芳心?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猜想,与笔者共同走进了坡,到苏轼的《定风波》中找答案。再如,讲《孔雀东南飞》时,笔者先给同学们播放经典旋律《梁祝》,让学生沉浸在审美体验中,感受那荡气回肠的爱情绝唱。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进入新的教学境界。又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采用以旧代新法,结合以往学过的贾谊《过秦论》进行对比导入,因为两篇文章堪称“史论双壁”,通过对贾谊的《过秦论》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秦王朝的灭亡在于“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再由《六国论》的学习让学生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风格上的异同点,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两篇文章的风格,回顾了旧有知识,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越惊奇就越想知道,思维就会越积极。的确,这在教学实践中就得到了证实,教师精心地设计课文的导入环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相信对课文的学习会起到带动作用,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重点在于发掘教材的意蕴魅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源于需要。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所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长期、最好的方法,还应是立足文本,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课文深含的意蕴魅力,以深刻学生的认识,加强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讲鲁迅的小说《药》时,对于革命者夏瑜的斗争悲剧性原因的分析:有人说是群众过于愚昧,不理解他从事的革命,也不支持他的革命行动;有人说是当时封建势力强大,夏瑜所代表的革命力量过于薄弱;也有人说是以夏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们不宣传革命,脱离群众,群众不能理解革命。那么,造成夏瑜的人生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鲁迅并没有明确告诉大家。这就需要我们师生披文入理,借助已有知识和丰富想象,深入发掘文本的内涵,从文章中自己找到最佳答案。这就带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认同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从教学语言切入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言表达更是教学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专门论述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时说:“你将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可见,语言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最主要、最经常的一个因素。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最能引起人类兴趣的就是对感官富于刺激的语言。前苏联生物学家巴浦洛夫创造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前者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如:声、色、味的刺激,作为信号系统,这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后者以语言作为信号系统,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掌握语言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规律,注意使用那些对感官富有刺激的语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能打破沉寂的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文本的语言之美,不仅是赏析出来的,更是诵读出来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以语言的丰富意义及内涵感染学生,使学生处于富有无穷魅力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浓郁的语言氛围,切身体会到语言的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的句子:“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将月光下的荷花写得别有一番滋味。通过对这优美语言琅琅上口的反复品味,学生可以从中进一步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而这美又能如涓涓细流沁入人的心脾,促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语言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所以,教学语言不仅要充满情感,更要幽默风趣,富有文彩。不仅要让学生听起来舒服、享受,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更要让学生能感到轻松,对你充满了期待,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要让学生听到你说话就想睡觉,就头痛。就像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一堂录像课,发现他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之所以受学生爱戴,不在于他的身份地位,而在于魏老师教学语言的应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的。正如魏书生老师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可以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靠开展多种活动去保鲜
开展有关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害怕课程讲不完,害怕学生学不会,教师一味地包办,面面俱到地讲解课文,时间久了,不仅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还会让教师疲惫不堪,最终会两败俱伤!不妨组织学生开个辩论会、演讲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这犹如一股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会使他们在学习语文感到乏味时重新产生活力,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蓝天,自由翱翔,从而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大胆地让学尝试课题研究。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自己申报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并在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结题报告会,并以质疑答疑形式召开辩论会。几年来,学生完成了十多个课题。如《对联文化》《神奇的汉字》《中华成语》等,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兴趣的培养有极大的促动作用。又如,在每周一次的新闻会上,学生都争当小记者,将自己本周利用课余时间整理的新闻信息向大家公布,并且附上自己对事件的观点看法。话题很多,也很新颖,有的还紧随时代步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思维,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变得充实有意义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净化了心灵,达到了知识与育人的双重目的。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心理素质
高中阶段是人生最宝贵、最具特色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初步走向独立,开始实现第一个目标的时期。高考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若调整不好,会走上极端,造成许多无法挽回的格局。高中生在校一周有两节体育课,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与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非常相似,下面就介绍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种心理行为表现。
一、心理行为表现
1.自卑心理: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或几方面不如他人的消极心理现象,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总感觉自己运动能力或学习等方面不如人就不愿参与运动或对学习丧失信心。这种行为的产生对整个教学都有消极影响,同样在学习上也表现为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自我认识不足,过低或过高估计自己,伤及自尊都会产生自卑感,要以自己现有的事实为基础来衡量;另一方面,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患有某种疾病或发育较迟缓、性格内向、有问题不肯与人交流、长期压抑、没有及时排解,或碰到挫折以及心理创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自卑。例如,肥胖的学生特别害怕上体育课,他们想上又不敢上,就连最简单的跑步,他们都怕遭同学嘲笑,久而久之,形成一上体育课就以各种理由请假,远离体育活动,由于这种自卑造成越胖越不动,越不动越胖,进入恶性循环。这好比在校的高中生有的学生文化成绩差一点,有时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就不如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学习中,而是投到其他方面时不时地犯点小错,来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屡错屡犯,到最后回家反省,根本没办法投入学习中。
2.胆怯心理:胆怯形成的原因有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订得过高,造成学生害怕,认为自己达不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就不愿参加集体练习。另外,在运动中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在没有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就进行剧烈运动后造成运动损伤,或由于学生特殊状况,身体不良、患病、受伤、疲劳等原因,引起运动过程中反应迟钝、协调性差而导致损伤;或由于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天气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胆怯心理。例如,在学习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开始就定1米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对女生来说几乎全军覆没,一个都跳不过,她们看到这样的高度就不愿试跳。同样,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最后一名的学生在下次考试中要追上班级现在处于第一的学生,这个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就容易丧失信心。
二、在体育教学中对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帮助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欣赏自我,提供机会让其表现,特别对那些自卑感较重的学生尤其重要。体育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己,逐步树立自我肯定的意识。例如,在男子1000米的教学测试中,鼓励肥胖的学生只要跑完1000米,不管他的成绩是多少,我们都给这样的学生及格,这是对他们的肯定,提供机会让其表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体育教师首先应通过尊重学生来引导学生尊重自己,不能用刺激的语言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自尊心,因为现在的学生特别敏感,心理非常脆弱,有的爱面子,不能接受任何批评的语言,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家的孩子都是最好的,老师批评孩子就会找老师说理,那是轻视他家的孩子,其实不然。
2.培养学生的合群性,促进他们社会适应力
由于现在的高中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些高中生在他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体育教学是全班一起练习的集体行为,在体育教学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群性。
首先要创设一个能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的良好集体,尽量避免提及某些学生的“痛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后进生多鼓励、帮助,不要轻视、对之冷落,更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同样道理,面对文化成绩突出的学生对文化成绩不如自己的学生询问学习难题时,决不能有爱理不理的态度,一定要热情解答,还可以进一步引申相关内容,这样他们感觉就非常好。
3.开展抗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如其分地给予一些鞭策的语言,借以逐步增强他们的心理抗挫力;或在课中设置一些小障碍,制造机会让学生克服困难,并在克服困难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样,在学习中教师对后进生的鞭策语言非常重要,有时能激励学生向前,有时能让学生一落千丈。
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简单来说,我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生存环境的人。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中学素质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多数学校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事实上,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两节课、一周或者搞几次宣传性的活动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或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多动脑筋、多积累、多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二、注重与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学校教育外,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还有,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传播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大量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三、注重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设想、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四、注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异常。因此,教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教师经常利用课余与学生多沟通、多谈话、多鼓励、多暗示、多微笑等,都能给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陶冶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心灵沟通,就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所学的知识,对事物的看法没有多大的差异,共同点多,极易沟通。教师应在班会上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交朋友、互帮互学和谈心活动,特别是对学困生和后进生更应关心和帮助。此外,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如“学生心理健康演讲会”、 “送温暖” 、“感恩的心”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篇10
关键词:参与意识 教学目的 学习动机 心理障碍 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4-01
由于生物课在中学不是主科,升学考试不考或占较少分数,学生对其重视不够,到医学院校后,生物课属于基础课,又是考查课,学生依然不重视,所以作为生物课老师心里有种无形的压力,那么采取什么办法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 明确教学目的,矫正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
医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临床很感兴趣,恨不得一进入学校,教师马上教他们怎样看病、开处方、打针等技术。针对这些,在生物课教学中应明确告诉学生生物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好比万丈高楼必须有坚实的地基。学好生物课,会为以后临床学习打好基础,是当好医生、护士必须学好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学科。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医学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疾病的斗争中总结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传世医著,近代人工合成胰岛素,消灭了天花等伟大成就,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早完成,使得诸如癌症、艾滋病、遗传病等长期困扰人类的许多疑难杂症将有望解决,使学生明确生物学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认识到医学生学习生物课的重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许多同学害怕老师提问,怕回答不出或不对而出丑,产生尴尬心理。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消除这种害怕心理,即使回答不出或答不对也应予以鼓励,就像小孩走路一样,如果害怕跌倒疼痛而不敢学走路,那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千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向他们提些最简单的问题,然后及时予以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下次的参与意识。有些同学知道问题答案,却没有勇气举手发表意见。对于这一点,我曾在一个班级搞过课前演讲的活动,按照学号,每天一个人上台演讲五分钟,内容可以自由发挥,就是要让学生鼓起勇气,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让他们觉得每个学生在这个班级里都是不可或缺的,特长可以发挥,缺点也可以通过锻炼而有所改进。那个学期的教学效果出奇的好,不但课堂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非常高,学生对我的感情也很深。有的甚至成为多年的朋友。
3 对待学生平易近人,拉近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
老师对学生要严中有爱,告诉他们我们不但是他们的老师,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并且在学习生活中关心他们、使学生在心里上消除隔阂,从而愿意和你一起把课上好,有些课堂纪律不好的同学,会觉得让老师生气“不够朋友”而认真听课。学生犯了错误,再生气也要以和蔼的态度、委婉的口气、从关心他们的角度说服他们,让他们觉得他们那样做,老师很伤心。同时对他们自己未来品质的形成也有不利影响,而且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多数淘气的孩子,心地并不坏,他们即便没有及时承认错误,心里也会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千万不可图学生的一时认错,违心的认错,不如不认,一定要触动他们的心灵。
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的不幸遭遇或坎坷经历而无心学习,我们就要想办法帮其化解,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我曾经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在后面写上一些关心的话,比如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他的不良情绪,真诚地询问、关心,并予以开解和鼓励,效果也出奇的好。他们甚至有了心事就写信给我,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有时,心情不好,一走入课堂,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看着学生喜悦、期盼的眼神,也能感受到他们多么喜欢这门课。这次是双赢的课堂。
教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学生意气风发,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那么我们教师也不能与时尚太过脱节,那样就会形成代沟,不利于与学生沟通。所以教师要时刻与时尚接轨、接纳新鲜事物,跟学生有了共同语言,他们才会把你当朋友,否则一味的说教一定是令学生反感的。
另外,老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学生也不喜欢邋遢、不修边幅的老师。有调查表明,有些大城市的中学生公然要求女教师上课要化淡妆,因为他们喜欢漂亮的老师给他们上课,所以必要的修饰还是要有的,起码要做到干净、整洁、端庄、大方,避免学生因排斥老师而排斥生物课。
4 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在备课、教学、辅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围绕教学目标,编导丰富多彩、各式各样、情趣浓郁、富于启发式的内容和方法,多联系学生的自身和身边就有的熟悉事物,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讲血型遗传章节时,让本地学生先搞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血型,上课时向他们提问他们兄弟姐妹为什么是这种血型?能否出现其他血型?请用遗传规律分析。学生对于关系到自身的问题及关心的问题是非常感兴趣的,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发言,给出相应的评比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大家都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并且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 适当进行个别帮助,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学习或复习一些相关知识,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能对教师所教新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生物学教学中可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同行讨论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