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19 17:4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阐释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
所谓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一般均是采用国际民航组织(ICAO)所界定的概念,其深意为: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措施体系,它遵循国家民航发展和国家安全政策,建立起民航安全方针和目标,为实现这一方针和目标而不断努力,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由民航安全理论、安全法规准则、安全管理信息库、安全监管、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组成。要想切实实现民航安全目标,那必须确保构成民航安全体系的组成要素处于最优状态。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个阶段,这三阶段按照次序构成一个循环的过程,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将关注点投向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两方面,从而弥补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纰漏之处,真实的推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分析我国民航引进安全管理体系的事实背景
众所周知,民航事故的危害性极大,具有突发性、国际性、关注度极高、死亡率极高的特征,因而经由民航事故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都比较大,加之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日提升,民众对航空运输的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有了愈来愈高的需求。基于此种情况,如何冲破民航安全水平发展的瓶颈、有效改进繁杂航空系统的安全系数,成了当下十分紧要的一项工作。
在民航运输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的航空业基本上都是从事故特征中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汲取教训,从而弥补安全漏洞,这个时期产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飞机自身或者与飞机相关的运行因素出现问题,可以称之为物理因素所引发的事故,所以航空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强化飞机自身的建设,忽略了事故隐患的调控与管理。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航行业内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运行规章、政府监督和飞机运行规范化的运行体系,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空事故的发生水平,但是这一时期的也遇到了某些无法逾越的障碍,比如健全的法规体系依旧无法顾及到民航安全的方方面面、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等等。而这种所谓的管理体系随着长期的发展,不断兼容、不断攻破矛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进而在全民航推行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三、有效构建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手段
1.明晰现下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要想建构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晰现下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水平,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正式进入认为要素的研究时段,但那时更多的是侧重于环境对空勤人员心理、生理方面的研究;等到90年代中期,各大航空公司和研究单位开始在飞行员培训、机务人员培训方面引进了人为因素的概念,开始关注人为差错对安全管理的影响。目前,各大航空公司的人因数据、培训体制、规章程序等内容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缺陷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的大型民航企业运行体系已经具备安全管理体系的雏形和框架,只需在具体落实、操作执行等方面加强训练,就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其价值和功用。
2.实现多个体系兼容和一体化建设
从安全管理体系这一概念从诞生到现在,仍旧有不少专家和研究人员在论辩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环保体系、保安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都明白,多个体系的兼容性远远大于对抗性,其总体发展的趋势多朝向整合为一体,因此,一些航空企业之前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后期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有着可观的借鉴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安全管理体系正处于快速成长、年轻开放的状态,实践也已证明其安全有力的概念和措施能够被吸收殆尽,所以说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和企业紧密结合,实现多个体系兼容和一体化建设。
3.热衷于体系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
目前,国内的许多民航企业都在“关门造车”,热衷于自顾自的进行规章建设、体系建设,但必须明确的是,如果仅仅依靠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那绝对不能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规章本身就具有滞后性,因而必须不断更新和健全规章,才能保证规章跟得上时代脚步。所以,企业应该引进大量具有积极安全文化的营运人员,毕竟安全文化由共同的理念、做法和动机构成,它的基调需要依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来选定和培养,只有企业自身热衷于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并制定好安全文化的总体规划,这样才能为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动力。
4.建立并健全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
安全管理法规作为政府管理民航安全的法律准则,也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行为依据,其善于明确在职人员的责任和权益,能够有效规范在职人员在民航生产过程中实施和接受管理的行为,从而达到安全的目的。关于安全管理法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具体的法规标准体系应该依据国际、国家、行业和企业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构建。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法规标准体系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是适应民航安全管理的现实需求,二是与国际民航法规体系相契合,三是具备优良的执行成效,四是企业自身标准必须高于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并健全出相对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才能为民航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尽一份力。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长效机制;五步工作法;两会两单一挂牌;危险源辨识
安全是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家庭和谐、企业兴衰成败和社会稳定。因此,安全工作是煤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一、学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认识决定行为,只有学好本安体系和用好本安体系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根本。
1、从塑造本质安全入手,抓牢人本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活动,切实做到课件视频化、安全常识熟练化、班前教育制度化、警示教育经常化,引导职工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2、从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入手,抓牢人本行为。抓好本质安全体系培训,根据岗位要求,干什么学什么,考什么会什么,培养职工岗位操作基本技能。抓好职工自学公讲,由浅入深,逐步
推进,引导职工由学到讲,由“做学员”向“当教员”转变。
3、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入手,抓牢人本管理。将体系标准化逐渐引入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安全责任落实、完善隐患闭环管理等方面继续创新。切实加大个人与单位联责考核力度,实现由“从上往下抓”向“从下往上抓”的转变,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二、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车间安全管理三个理念、强有力的落实本安体系运行
1、不安全、不生产
思想认识是决定行为和结果根源,为了达到车间安全生产稳健发展,一直以来车间工作贯穿着一条主线“不安全不生产”,通过教育、统一思想,无论是身体不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等原因都可向班组长提出,准许不进入作业现场检修;还有只要认识到危险源没有辩识清楚,在作业环境及过程中认为存在危险就停止作业,等做出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作业。
2、两会两单一挂牌
落实本安体系的过程就是执行“两会两单一挂牌”制度,两会指班前会、现场会,两单指工作单点检单、一挂牌为工作牌,通过两会两单一挂牌的执行让职工在现场作业不走捷径,按部就班。“两会两单一挂牌”把工作任务布置分解,从分工、工作程序及工艺、危险源辩识等都要做到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细化流程、做好管控。只要有工作任务,就必走这一程序。来确保本质安全体系能在现场中实践应用。
3、领导一线工作制
为了加强监督考核班组的执行力,为了更好的协调解决现场的疑难杂症,一直执行领导一线制:只要现场有检修就会有一名主任在现场。通过实践证明,领导一线制既提高了安全的监督力度又提高了检修效率。强有力的保证了本安体系的正常实施。
三、全面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安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人本安全的目标,深化安全理念,提升安全素质,营造安全氛围,优化安全环境,规范安全行为,努力构建与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互促互进、协调一致、务实管用的安全文化体系。
2、管理文化建设。推进员工标准化管理,落实全员两级考核机制,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班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强化班组建设的新方法,围绕安全生产、创建节约型班组、技术研发创新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基固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文明生产建设。抓好矿容矿貌建设、改善企业形象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为职工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推动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发展。
四、全力给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足
1、解决难点,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从灌输式的培训和死记硬背的方式到掌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管控风险的手段转变,进而能辨识出危险源以及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2、把握焦点,在推进两级考核上有所突破。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管理办法”,着重抓好两级考评工作,及车间考核班组和班组考核个人,实行“自上而下”的逐级考核,并落实到个人。确保做到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从而形成一套责、权、利相统一,全员参与、全面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绩效管理新机制。
3、抓好重点,在危险源的辨识方式上有所突破。从工作任务法改为场所辨识法,即以小区、工作场所为辨识单元进行辨识,其主要优点是不遗漏危险源和尽量减少危险源的重复。运用五步工作法,来解决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让全员具备危险源辨识能力,通过提高检修技能,加上对 “三大规程”、检修工艺的学习和掌握,最终使员工成为本岗位风险管理员和风险评估师。
五、结语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全国煤炭行业中是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是减少和消除煤矿安全隐患、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晓旭. 强化安全生产 促进煤炭企业发展[J]. 煤炭企业管理 , 2005,(08)
篇3
一、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的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实验室不同于中、小学的实验室,也不同于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它既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又承担科技创新、孵化科研成果的重要任务;既是培养本科生从事实验教学的平台,又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从事科研任务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实验室从安全管理工作的角度上讲有自己的特点:1.实验室类型多,有国家级、省部级的,还有基础课实验室,管理标准不一致,管理难度大。2.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精良,拥有大量的精密、贵重仪器,维修、维护、保养成本较大。3.由于专业不同,有些实验室使用易污染、易辐射、易燃、易爆、易制毒的药品。有些实验要在高转速、高温、高压、高辐射的条件下进行,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险性。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物质和过期或失效药品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新的污染。5.实验室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从本科生到教授层次差异性大,人数集中且流动性大,这些特点都构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新课题。
二、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师生安全和国有资产的重要保障。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一些高水平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价值不菲,进行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研究内容保密,研究成果宝贵,每天都有大量师生在其中进行教学、科研活动[2]。高校本身就是人口密集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实验室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给国有资产造成重大的损失,给科研成果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师生安全和国有资产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部分。
高校承担着引领社会思潮,传承文化,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的安全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实验室不但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且是安全事故易发、高发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对校园安全稳定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造成极恶劣的影响,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目前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管理者和实验技术人员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但由于受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安全工作观念的落后。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室还没有真正从满足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安全和基本尊严需要出发做好工作,并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存在对现有制度落实不到位,检查监督力度不够的情况。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重科学研究、轻安全预防”的麻痹思想。一些新进实验室工作的研究生对实验安全知识学习不够,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械,缺乏对有害物质的认识,缺少救人、自救、逃生的本领。在实验工作中,存在违反实验安全规范操作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对三废物质处理不及时、不规范。这些都容易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隐患。
(二)实验室硬件设施老旧。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收人数的增多,国家和地方对高校投入的力度加大,部分高校存在着实验用房紧张的现象。实验室内部人员密集,存放物品不规范,室外物品占用楼道,安全通道堵塞。盲目购买仪器设备,没有合理规划实验室用房,造成仪器设备东摆西放,私拉电源,仪器设备拥挤不堪,用电负荷加大,电力负载过重。这些“硬条件”的不足,给实验室安全工作带来了隐患。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属于高校校园安全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是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对实验工作中涉及安全问题的各环节、各要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验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准入机制、安全检查等内容。
(一)加强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3]。由主管校长负责全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二级学院副院长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指导等工作。系主任负责落实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技术人员教育等工作。实验技术人员为具体落实人,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指导学生等工作。实验室具体使用人详细记录实验室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建立校、院、实验室、具体工作人员四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职责明确、层层落实、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根据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科技发展的新情况,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完善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仪器设备网上预约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等一整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4],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执行中,必须做到“严、细、实”。“严”字当头、“细”处着手、落到“实”处。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必须事先制订完善齐备、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实验室业绩考评制度。把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纳入考评机制,作为学院和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占有很大的权重。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根据美国著名的安全学者海因里希的理论模型,约有85%~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的。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是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利用微信、QQ等多种形式在师生中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把安全教育作为进入实验室的第一道门槛,使他们掌握安全知识,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教师在编写实验教材时,加大实验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范、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的分量。本科生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内容,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避免盲目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实验室管理部门真正把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
完善的准入制度包括人员准入制度、课题准入制度、建立实验室建设与改造项目安全审核准入制度。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做好实验安全工作的前提,是创造安全稳定的实验工作环境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5]。对凡是法律规定的需要安全审核的科研计划(如涉及病毒、危化品、辐射物等),应该由学校有关部门专门负责审批。在申报或批准同意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场所或设施时,应建立好审核把关的工作流程,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制订详细方案报实验室管理部门及保卫处备案、审批,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环保的规范要求设计、施工;项目建成后,必须经安全验收、并完成相关的交接工作、明确管理维护单位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加强危化品的管理和三废的处理。
人们日益重视危化品和三废物质给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危害。正确使用危化品,按照规定处理三废物质已成为保护实验室和校园环境,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危化品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把控危化品的购买渠道,领用方向、使用保管情况,最终处理结果等全过程。
(五)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做好服务工作。
篇4
关键词: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体系
电网工程建设安全是电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确保电网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一向是电网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电网工程建设领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控制承包商进入带来的风险,显得尤为迫切和具有重大意义。
一、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体系构建的意义
加强安全法制建设,保护电力市场经济秩序,是电力生产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安全靠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应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进行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人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正常M行。构建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体系能够通过推动和鼓励发展安全生产事业,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促使企业各级领导能够对施工安全、生产安全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体系中缺少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企业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是大部分安全生产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有在开会时才会泛泛而谈,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没有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与事故起因和经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也没有将事故责任落实,而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第二,人员素质及结构性缺乏等实际情影响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第三,施工现场设备及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各公司配置工具环节推委、不及时。安全工器具源头上购置把关不严,质量不合格。安全用具产品质量不过关,一些职工对安全用具的使用方法不得当,乱丢乱放造成损坏,缩短工器具使用寿命。组织定期检测等管理方面只是形式上的。许多安全工具已明显损坏但是职工仍在超限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第四,管理工作不到位。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期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第五,没有严格控制承包商进入,给建设带来的风险。现在各公司把一些电力工程下包给地方企业,招标不严,资质不全,更有甚者一些承包商用的施工人员,根本就没有电力施工证件,不懂《电力安全技术规程》就进入施工作业。
三、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建设
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形式,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管理机制,针对性的展开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将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运用到企业中,倡导集团内部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安全经营管理理念,是全面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构建科学的管控模式和流程,实现工作精确化、管理精细化,实现各项工作和指标管控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全面实现“闭环”管理,确定保特大事故为零,事故趋势(事故趋势主要是指人身事故、电网施工事故和设备事故三种事故趋势)逐年降低的安全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日常管理全过程深化精益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
(二)完善应急管理
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管理,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做好备品备件和生产资料的储备与管理。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定期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普查并考核。结合实际,针对重大人员伤亡、洪游灾害等突发事件,按照专项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能力。发生突发性的安全生产事件,应迅速了解事故情况,进行应急处置,并在分钟内将有关信息上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按应急预案,在分钟内做出应急处置,尽快恢复工程建设,确保人身安全。
(三)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和考核,在安全工作中做到奖惩分明,对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发生安全事故或出现违章行为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并纳入员工管理。对责任人惩罚以教育、行政和经济处罚。建立安全奖励基金,对事故、违章罚款纳入安全奖励基金,用于安全年奖、安全特殊贡献奖、专项奖等各种安全奖励。
(四)严控承包商资质
对于很多电网建设工程,都是由建设单位外包给下面的承包建筑施工单位,对于承包商的承接资质在招标之前,就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不仅要考察其企业的规模,对于其以往的建设工程也要进行有效的考察。建立健全的考察制度,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考察,按照相关规定,对于不满足承包要求的单位,要坚决的予以抵制,不能由于种种原因,将其流于形式。
四、结语
电网建设关系着千家万户,而且整个建设过程也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连基本的安全管理都做不好,何谈电网建设质量呢。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保证人员的安全,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宏.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做法[J].贵州电力技术,
篇5
关键词:文化;制度;行为
作者简介:林蔚(1976-),男,福建福州人,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经济师,政工师。(福建 厦门 36102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70-02
因电力的生产、供销、使用瞬间完成的特征,电力行业建立了严密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也锻造了电力行业所特有的安全文化内涵。福建厦门某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华夏电力公司)装机四台300MW燃煤发电机组。该公司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了NOSA五星创建,实现电力安全生产达标一级企业。至2012年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234天,长周期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证。本文通过该公司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探索与实践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更具针对性,是以安全生产为主题、以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主线、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特征的一种文化。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落实安全责任制。搞好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由企业的组织层面、各级的管理层面、职工的思想层面构成的多维的安全管理体系,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漏洞。企业只有管理者的重视,而没有广大员工的自觉,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建设正是通过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一方面通过制定制度、规程等措施约束企业所有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使所有员工自觉规范安全行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1.建立安全为基的理念文化
(1)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安全为本,教育为纲,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安全工作要从安全教育入手,一是通过安全教育使职工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二是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使每个职工成为安全专家。三是通过安全教育,把严守安规的重要性深植职工心田,做到安全工作言行一致,把习惯性违章变成习惯性遵章。
华夏电力公司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中,不断灌输“安全是所有工作基础”的理念。在安全工作年会上,公司提出了“安全是基础,工作是发电,目标是效益”的理念,明确阐述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提出了“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并贯穿于全年的工作。公司结合安全生产情况,提出了:“落实职工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投入与整改实效,落实职工安全技能培训,落实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落实安全监督考核”的“五落实”要求。再结合每年开展的安全月、安康杯、春秋季安全检查、迎峰度夏等各项工作,做到每月都有开展安全活动,每天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挂在嘴边,“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让“安全为基”成为职工的共同理念。
(2)培育共同奋斗的安全目标。安全文化必定反映广大职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形成经济实力。华夏电力公司每年以1号文件形式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明确地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每年公司总经理与部门主任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将公司总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公司通过“三个挂钩”,将年度安全目标与职工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年度安全目标与职工的董事会奖励挂钩,安全天数与职工的绩效挂钩,实现职工经济效益与安全目标的紧密结合,使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安全工作成为人人共同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2.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安全理念要培植起来、坚持下去、发挥效用,必须充分建立在健全的安全管理基础上,以行之有效的制度做保证。华夏电力公司在安全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提出“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的“三到位”理念,重点抓好“三个完善”,从制度文化建设入手,不断巩固安全文化的落实。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华夏电力公司从2008开始,逐步导入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并于2011年通过了NOSA五星创建。NOSA体系是一套被世界广泛认可和采用的基于风险控制的一种综合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目前,NOSA已经在国内二十多个省份的电力、煤炭、港口、基建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公司通过三年的NOSA创建,通过对NOSA体系5部分、72个元素的不断完善与整治,职工在行为规范的养成、安全文化的培育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2年,该公司在NOSA五星创建的基础上,又争创电力标准化一级企业,并高分通过了一级评审,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
(2)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凡事有人负责”,电力安全的核心要素是责任。坚持“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形成责权分明、动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证的电力企业安全责任体系。该公司坚持“公司控制事故,部门控制障碍,班组控制异常,个人控制违章”、逐级负责、层层防控的层防安全责任体系。
(3)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安全制度规定严、安全管理要求严、安全考核奖惩严,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安全监督要火眼金睛,纠正违章要不留情面,落实整改要决不马虎,处罚违章要公平公正,安全责任要重于一切”,华夏电力公司提出安全监督“五要求”,对违章的处理不留情面,公平公正,对职工的教育及时跟上,让职工能知道错在哪,应该在哪改正。成立公司、部门、班组三个层面安全监督网,确立安全监督人员的地位和权力,提高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对关键生产装置或生产技术复杂的安全要害部门,配备安全工程师,发挥安全监督的重要作用。结合公司管理体系优化整合,全面修订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调查管理规定》、《生产要害部位管理规定》、《“两措”管理规定》等13个安全管理制度,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规范有序的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要通过建设规范有序的行为文化,来引导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1)建设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打乱人的正常行为,也就是说电厂机组设备的运行失常或布置不当,也会对运行人员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造成人的思维混乱和行为差错。NOSA安健环体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健康与环保”,体系建设倡导提高职工对安健环法律、法规的认识,掌握有关安全、健康、环保方面的标准,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华夏电力公司各部门在NOSA体系推进过程中,积极检查NOSA管理体系建设示范班组的班容、班貌以及所辖现场的72元素不符合项,查找偏差,落实责任,督促整改,在工作中自觉地对工作环境、工作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安健环法律、法规去加以管理和控制。通过整治,企业标识标线清晰明了,管线及设备布局合理,整体作业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生产现场文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大安全行为激励力度。现代行为学家把对管理对象的激励分为“外予激励”和“内滋激励”,通常内滋的激励是通过外予的激励来完成的,即通过外部推动力来引发人的内部力量,最终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最常见的外予激励是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职务升迁和信任等为手段。但是由于激励机制在实施中产生的两面性,即在实施外予激励手段时,对大多数职工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却对少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抑制或削弱作用,因而需要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在这方面,华夏电力公司采用正向激励机制,多方调动职工的生产安全积极性。对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则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客观地对待奖罚,来消除和弥补激励机制中的抑制或削弱因素。如以演讲赛、征文活动等激发职工的生活热情;通过座谈形式,增加沟通交流,畅通职工间的人际关系,也为人员在相关岗位间流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1.安全文化建设要重技能
职工如果对安全技能掌握不够,在安全工作上只能有心无力,只有让职工明白该怎么做、能做什么,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华夏电力公司以提高职工操作能力为主线,以突出安全业务素质为重点,致力于现场安全管理,致力于安全重点防线的保障,建起了安全生产保障网。安全培训工作做到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培训对象,落实全员培训计划。公司制定了各岗位培训计划,突出抓好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技术工种的强制性安全培训和教育。二是注重培训内容,做到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有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技术素质。三是注重培训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各部门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术比武、事故追忆反思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使安全培训更加深入扎实。四是注重培训引导。重点引导职工善于从苗头性和隐性问题来判断分析各项工作的发展趋势,结合现场存在的不足和矛盾,研究新办法,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经验。2012年,该电力公司通过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完成了各类技能竞赛36场次,2347人次参与活动。
2.安全文化建设要重实效
安全文化建设能否取得实效,要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以企业贡献为准绳。安全文化建设要重实效,不断分析、查找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环节,督查每一个关键环节,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保障安全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抓执行力,把执行力建设与提高工作效率结合起来、与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起来、与干部任用结合起来,确保指挥通畅、立说立行、行必有果;二强职能,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基层班组之间、职能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把矛盾上交、把责任上推;三抓潜力,充分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高质量、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
3.安全文化建设要重坚持
安全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要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持之以恒抓下去,不断摸索总结客观规律,持续改善,持续深化,不断提高,切不可急功近利、半途而废。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生产
安全监督管理在祖国大开发建设时提出并建立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并且通过多年祖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完善。安全监督管理设立伊始目的在于监督管理工程安全及质量情况,防患于未然。然而,在建筑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因为技术、管理、预防措施等各种原因的疏忽,造成了一些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所以安全监督管理是国家保障、监管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目前的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安全监督工作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切实有效的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而目前的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很完善,具体反映在“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安全生产的指导原则下,不能够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提高建筑安全生产能力。造成这些问题既有现在技术水平的制约,也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脆弱的因素,还有施工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等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管控措施不够严密,规章制度不具备衔接性,无法有效的对监管工程人员的操作能力、自我防护指导管理指标、技能操作证书以及安全技术指标、监督审核过程和办法,形成一套具有严密逻辑性、科学性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结合劳动部门、卫生部门形成人力资源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卫生法制建设、安全监管约束机制、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投入研究等。随着国家步入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大环境下,建筑监管职能部门就提出了“企业对安全负责、行业对安全管理、国家对安全监察、群众对安全监督”的新的管理体系,这是作为国家由单一市场化监管逐步过渡到全民监管的新时期安全管理体制的一种尝试。新的安全监管体制明确要求,相关施工企业要严格把好安全责任监管的第一道岗哨,做好自纠自查,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做好安全监督管理的培训工作。而在建筑行业中要推动施工企业的带头作用,提高安全施工的科技化水平,从要因方面全面杜绝老旧的施工体系带来的较大的安全隐患。国家监察则是要立足于服务,带动行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同时需服务好施工单位及广大群众,形成全民监管“我”服务的理念,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管控制效率,最大程度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内容
在我国成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之初,就将安全监督定义为保障国家经济合理运行、推动保障、协调组织等国家对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同时也是确保国民经济有序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在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监督管理则是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技术规范的合理应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从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预防措施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从而把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应用到安全监管中,这样的安全监督管理将能够很好的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并且能够从各施工阶段把控工程安全整体走向,提前发现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找出并排除潜在的危险源,做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伤害和损失降至最小程度。2)监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同时还要指导并督促完善建设、监理、施工等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能够达到彻底消除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安全隐患或者使用的产品对建筑施工可能造成危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控。同时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经济上的可行性彻底消灭工程施工隐患,排除来自已知方面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减少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发生所造成的后果。3)在现场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中,要定期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体系进行检查以及对施工企业安全年度考评进行复核。这不仅是对施工企业内业资料的核查,同时也是从企业管理及相关登记资料中发现企业安全管理漏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自纠自查的能力。帮助企业从管理顶端消灭安全隐患,同时也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相匹配的标准和方法,使企业安全管理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提高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效率,将企业安全制度规范化,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管理能力。4)将每一阶段的安全教育作为企业开始施工前的必要工序。安全监管教育先行,良好的监督在于将国家相关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相配套的地方标准进行宣贯,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审查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交底工作的落实,从而保证各层次的施工作业人员及参与施工人员都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也能够在施工作业中提高安全预防和处置能力。通过施工安全检查、安全月度总结,使安全教育及安全宣传工作常态化,同时有效推动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提高生产者自我安全防护意识。5)安全信息化推广。建筑施工安全变革日新月异,安全管理信息越加多样化,而安全监督管理还要承担起政府对安全施工指导信息及相关施工单位研发总结的安全管理心得的总结和推广工作。这项措施能够很好的使企业落实国家安全法规及制度的同时还能推动各企业安全监管技术的革新,也能够很好的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发现的安全信息及时向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加强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反馈,实行动态管理,全方面提高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3安全监督管理中参建七方主体的主要责任及义务
建筑施工七方责任主体在施工前按照质量监管要求需要签署质量承诺书、项目主要负责人授权书、接受授权书等相关质量管理书面保证材料。而在安全监督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书面签署的约束材料,所以往往施工前的一些小疏忽无法有效的约束并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控意识。而目前安全监督管理更多的是关注施工单位的各项安全投入及保证措施,而忽略了参建各方所涉及到的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各方在安全监管中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1)建设单位安全监管工作: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时需提供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安全施工措施方案;报申请监督时需提供安全文明施工计划及投入情况;在开工前要将工程周边环境、人文风俗、地质水文资料、气象资料、施工既有地下管线、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国家保护文物情况、地下人防工程等情况向施工及监理单位做详细的书面交底;对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安全防护器具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规范进行明确要求,做好施工过程中安全检查及月度安全总结工作。2)监理单位安全监管工作:在接到建设单位的前期安全技术交底的同时做好安全监督管理计划;设置相对应的安全监管人员,严格审查施工单位安全投入,安全防护设备是否合格等相关安全配置的完整性;在施工过程中从安全资料、现场安全设备搭设及投入等方面全面旁站和监管。3)施工单位安全监管工作:按照要求缴纳安全文明施工保证金,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安全文明投入以及能够很好的设置安全文明体验区。还要做好对建设单位所提供交底的汇总整理,并及时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基础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确保安全设备投入,优化施工技术,降低施工风险。同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4)勘察单位安全监管工作:依照具体勘察结果对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地质地貌、开挖地基边坡土体、地下水高度及分布等的交底工作。5)设计单位安全监管工作:对各设计部位承重方式和承重结构进行交底,并从设计方面分析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出具书面施工指导意见书。6)试验单位安全监管工作:对提供的各项材料进行精确的试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将有问题的报验及时通知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进行自纠自查,并对存在问题部位进行防护和检查,杜绝因质量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优化安全监督手段
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严格贯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做好安全监督管理的日常巡查和问题整改的跟踪监督工作,同时也要对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认真落实,督促整改。在原有安全监管体制下,精简安全监督管理流程,简化不必要的监管流程,做到随时检查、即时整改,建立健全全民监管体系,监管现场施工人员的同时对周边常住人员进行调研,从各个角度监管施工安全,极大程度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语
篇7
结合双体系实际运行情况,对双体系运行效果等进行评审、评价,为双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二、评审内容
风险分级管控分级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隐患排查治理是否有效,危险源辨识是否完全,准确,公司制定的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分析表、隐患排查表、应急处置、岗位劳动防护用品、公司及岗位风险公告卡等是否齐全、适合。
三、评审依据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311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办法【2016】10号)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45001
《山东省工贸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标准》
四、评审组织
公司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评审总结
1、评审方法
根据《山东省工贸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估标准》进行座谈研讨,各部门负责人、基层员工发言,讨论双体系运行中的不适之处,对提出的不适用的地方进行研讨,确定整改意见。
2、运行中的不足
1)双体系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制度合理,但在运行中,存在排查及治理不及时的情况。
2)材料运行填写不规范,甚至个别人流于形式。
3)日常排查记录设计繁杂,任务繁重。
3、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公司决定利用2020年初的时间,重新进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使之符合最新法规标准和上级条文要求,体系各方面和公司实际情况相符,并严格实施运行和持续改进,以达到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目的。具体为:
1)加强员工培训,积极推进落实,提高员工意识;
篇8
关键词:信息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1 引言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形态,而且也是维持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以及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逐步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保障各类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满足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安全技术、产品、系统,包括各种安全管理手段在内构成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科学、覆盖面广的信息安全标准与之相适应。
2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是企业的重要的资产,为保证企业具有长期的竞争力,保持业务的正常运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与日俱增,来源也日益广泛,如计算机病毒、黑客行为、恶意攻击等,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意味着其自身更容易受到安全威胁的攻击。因此,单纯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的安全保障十分有限,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操作规范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综合考虑、规划和架构,并要时时兼顾组织内不断发生的变化,任何环节上的安全缺陷都会对系统构成威胁,使得信息安全这只“木桶”出现若干“短板”从而无法提高安全水平,正确的做法是遵循国内外相关信息安全标准与最佳实践过程,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恰当控制,建立合理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企业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为了规范信息安全各个方面的建设,使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都有据可依,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就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3.1 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1)基础标准
·GB/T 17964-2008《信息安全技术分组密码算法的工作模式》
(2)技术与机制标准
·GB/T 15852.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GB/T 15843.1/2/3/4-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 实体鉴别》;·GB/T 1771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校验字符系统》;·GB/T 17903.1/2/3-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 抗抵赖》
(3)管理标准
·GB/T 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208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4)测评标准
·GB/T 20274.1/2/3/4-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18336.1/2/3-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3.2 国家保密标准体系
BMB1-1994《电话机电磁泄漏发射限值和测试方法》;BMB2-1998《使用现场的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检查测试方法和安全判据》;BMB3-1999《处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MB4-2000《电磁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MB5-2000《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BMB6-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BMB7-2001《密码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总则)》;BMB7.1-2001《电话密码机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BMB8-2004《国家保密局电磁泄漏发射防护产品检测实验室认可要求》;BMB9.1-2007《保密会议移动通信干扰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MB9.2-2007《保密会议移动通信干扰器安装使用指南》;BMB20-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隔离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MB11-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BMB12-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漏洞扫描产品技术要求》;BMB13-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入侵检测产品技术要求》;BMB14-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实验室要求》;BMB15-2010《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产品技术要求》;BMB16-2004《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技术要求》;BMB17-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18-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BMB19-2006《电磁泄漏发射屏蔽机柜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MB20-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1-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载体销毁与信息消除安全保密要求》;BMB22-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指南》;BMB23-2008《涉及国家密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GGBB1-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限值》;GGBB2-1999《信息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测试方法》
4 军工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分析和建议
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信息安全建设的进行起到了规范、指导的作用,但从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现阶段航空企业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缺乏清晰的体系概念,忽视了行业、企业的特殊性。我国已制定完成了几十项信息安全类标准,但在这些标准当中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安全标准体系,分类不够明确,尤其在标准的使用中一般是根据使用者自身的情况,用到时再去找相关的具体标准,这样容易造成对标准使用环境的忽视,甚至造成标准使用的错误,另外,也容易针对一项工作仅找到一个标准,而忽视各个标准体系之间的互补性。对此,针对行业、企业的特殊性,从行业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制定符合行业、企业特色的标准,使之成为在国家标准指导下,具体实施的有利依据。4.2 在信息安全建设中未能完全应用,缺乏监管手段。在我国已信息安全标准中,有大量的标准是起规范作用的技术指标。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因为从业人员对于标准的不熟悉甚至根本没有意识,造成建成的系统、产品存在不符合标准的地方,甚至最终的验收条件也没有完全符合标准的要求。为此,应加强信息安全标准的宣传、普及工作,继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实际应用。4.3 规范标准制定工作,提高标准编制水平。随着对标准重视程度的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中来,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良的技术队伍。同时,标准制定的流程也应规范,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广开渠道支持标准化事业,如吸引企业参加标准的制定,甚至可以考虑实行招投标制度,积极利用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化协会的资源和力量,做到优势互补,制定高水平的信息安全标准。
5 结束语
篇9
1.按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建立《董事会议事规则》和《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机制;2.结合实际,科学搭建内部机构,科学设置内部岗位,实行扁平化管理,建立精简、实用、高效的运转机制;3.修订完善公司薪酬制度,以岗定薪。
1.结合深化内部经营体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修订完善部门工作手册,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及任务分工,实行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制度;2.建立督促检查制度,明确督查工作流程及制度,制定工作落实情况反馈单,根据工作落实的实际确定完成时限,按进度情况定期填报汇总,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动态监控。
1.完成机场四期工程第二阶段项目可研工作,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完成机场气象观测楼和观测场搬迁建设工作,符合民航气象管理规范;3.新建气象自助观测系统,进一步提高观测能见度。
1.以__、__及____航线为重点,切实提升主要航线的运营能力。__航线旺季增加航班;开通__航线上午航班,__航线再增加一班,达到每天四班;2.研究论证开通长春、重庆、合肥、济宁、泰国等航线,年内新增通航城市3个以上,使航线网络布局更加科学合理;3.转变航班运营模式,丰富运营手段,创新营销举措,积极吸收民营及社会团体力量共同参与营销,确保航班运营品质的不断提升。
1. 班子成员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全面了解现场保障的各个方面,积极参加各类办公例会与点评会,虚心向一线干部员工学习,全面掌握现场业务知识;2.建立班子成员学习督导交接班工作机制,建立交接班工作台账,确保班子学习督导工作无缝对接;3.进一步转变班子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班子全面掌握基层实际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出台《干部员工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和《师带徒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2.加大培训考核工作力度,建立内部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公共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和奖惩机制。
1.完善办公OA系统,做好OA系统各类权限的分配管理,为__机场数据平台做好基础;2.建立机场视频监控总系统,对场区外监控进行安装调试,并对视频平台进行调整,将原候机楼监控和场区外监控合二为一使用同一监控平台,做好平台权限分配,实现__机场无监控死角;3.建设__机场日常运营数据库,将__机场所有航班数据进行保存,并通过__机场自主研发的“中心数据平台”自动进行分析比对。
篇10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
一、临沂市水产业取得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渔业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之首,201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接近6000万吨;渔业的发展,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临沂市从“九五”至“十二五”期间,连续开展了“大面积池塘养鱼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技术试验”,以及“网箱养鱼高产技术研究”和“名优品种引进、繁育”等技术推广项目近200项,先后获得农业部、省科委和市科技部门的奖励,使得临沂市的池塘养鱼单产从1984年70多公斤上升到目前的450多公斤,多的达到1500公斤以上;2013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4.7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13.2万吨,增长11.7%,水产品产值13.9亿元,增长16.8%,渔业经济总产值19.1亿元,增长17.2%。渔(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7元,接近农业等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的两倍。目前,临沂市水产品市场品种繁多、货源充裕,在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渔)民收入,确保农村(渔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2001年出口欧盟冻虾仁和部分大闸蟹检出氯霉素残留,引起全世界关注,导致欧盟决定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致使中国水产品及畜、禽产品的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损失。
2006年4月25日,美国阿拉巴马州从中国进口的叉尾t检验出氟喹诺酮,之后,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等南部四个州相继检出并全部停止销售所有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
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影响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和保持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形势非常严峻。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
1.部分地区只关注水产品销售数量,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完全忽视,加上放养密度不合理,不能科学养殖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水产品品质量下降。
2.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畜禽业不科学的养殖和城乡居民的生活污水,影响水产品的卫生指标,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3.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饲料中滥添药物及激素,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药物,导致养殖水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性。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加强机制管理。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切实担当起相应的责任。
2.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1)法律体系。目前,现有国家水产品安全的法律有12部,行政法规23部,国家对农业水产品质量也非常重视并提出严格要求,各地区及部门加大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进度与力度,加强水产品产、供、销全过程的监控,提高水产品质量,这对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水产标准体系。水产行业标准主要有水质标准、亲本和苗种质量标准、种质标准、养殖技术规范、饲料标准、渔药使用和病害防治标准、检测标准、无公害标准等。各地方及相关部门,也应加快制订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来共同完善水产标准体系。
(3)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大力推行GB/T19000-ISO9000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全面引进、推广和应用HACCP质量管理体系。把认证范围由以往的水产加工企业逐步向水产加工企业和水产养殖企业并举的方向发展,规范认证行为,严格控制标识管理,进行质量认定跟踪机制,确保认证体系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