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9 16:5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学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学习制度

篇1

一、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阅读学习的作用

1.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于阅读部分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对文章进行分段讲解的方式为主,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弱化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合作式学习方法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不同,这种方式是以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学习为主,学生需要自己去探寻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让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 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学生的良性竞争心理

合作式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相互帮助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小组成员在一起合作,成员的荣辱结成一体,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团体意识,增强其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由于组员之间阅读水平和学习努力程度的不同,会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想要缩小成绩差异或者超越同学就会产生竞争的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之间开展良性的竞争。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对策

1. 创造合作环境,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为主。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这方面兴趣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阅读,才能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能否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成功地吸引学生,让其对阅读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动脑思考,利用多种手段来辅助阅读教学,而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以《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为例,在课前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动手做一个“听诊器”,在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组人数在五人左右,让学生拿出事先自己做好的听诊器,和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模仿医生和病人进行听诊。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开展这一课阅读部分的教学训练,往往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2. 制定小组讨论原则

教师想要把握课堂节奏、维护课堂秩序,就必须要制定小组学习的相关制度,让学生按照制度开展小组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小组学习制度的制定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合理确定小组的内部组织结构。小组的组成可以是由教师指定或者是学生自己选择分组,在小组成员确定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影响课堂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在公正、民主的前提下让各组组员投票选出本组的组长和记录员。其次,要落实各组员之间的分工。如果只是由组长全权负责所有的阅读学习环节,就容易导致组员觉得分配不公或者觉得自己存在感不高而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各组员之间的责任和工作,并且定期进行角色对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的岗位角色。最后,要制定小组学习纪律。制定的纪律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如要保持课堂秩序,不给别人制造麻烦,不讲和课堂学习无关的话题,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等。

3. 设计并确立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之前,要让学生清楚本课的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让其带着目的进行训练。例如,在利用教材中的《嫦娥奔月》一课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本文故事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学习。阅读的目标要根据学生阅读的次数来进行指定。第一遍阅读时,利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认识文章中的生字,主要目标以学习生字为主;第二遍阅读时,要带着对于本课的思考来进行,如“嫦娥为什么会奔月”“后羿在嫦娥奔月之后的生活”“后羿的仙丹是怎么来的”等……学生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再读,再加上小组内部合理的分工,就能够较好地保证每位组员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 改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就必须让其自己感悟老师所教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其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尽量“放开手”,以引导者和流程掌控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学习之中。对于在小组活动时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并予以疏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篇2

    职业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弄清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什么特点?

    1.1 从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依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而《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因此,职业教育也是针对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弊端,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让学生全面、主动、生动地发展,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一定技能的劳动人才。

    1.2 从教育对象上看,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根据《职教法》规定,职业教育本身就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技能、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的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1.3 从教育的途径上看,为实现培养目标,把教学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而且注重育人途径的多样化、生动化。通过专业技能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等多种途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认识、思维、实践、创造等基本能力。

    1.4 从教育的方法上看,一切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都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以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哲学理论,一种教育目标。随着教育的发展,它可能会具体化为一种教育机制,但它不可能具体化为一种办学模式或一种办学方式。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总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可以成为一种办学方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在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注重二者的共性,又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特点,使职业学校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达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2.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和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内容的异同。职业学校学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基本内容之外,还应该具有下列素质:①符合现实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的素质;②从事岗位工作需要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③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寻求自我发展,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能力的素质。所以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归纳起来,同基础教育相比,职业学校要实现其培养目标,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途径:

    2.1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应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创业精神教育,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工作中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诚信负责、礼貌热忱等素质。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人的道德情感发展是否健康、完善、深刻、丰富,对他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很重要的制约作用或促进作用,因为品德行为规范是社会公众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

    2.2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时,应该淡化文化科学知识的专业性,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性、广泛性、适用性,还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实践,切实地将知识转化为技术,防止出现口头的“专家”。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不同岗位工作培养实用人才,又要适当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个人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职业教育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层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担负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人才的任务,所以职业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升学率问题。职业学校要真正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升学率和培养对象合格背后关系,防止出现初、中级职业教育为追求升学率而出现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的误区。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所以对于职业学校来讲培养对象的合格率才是真正要追求的目标。

篇3

论文关键词: 教育教学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 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及时把握创新的机遇,不断加快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学校能够不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4

一、元认知与自主学习

1.元认知的概念

我国国内对元认知理论的接触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元认知”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在20世纪70年代初率先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

所谓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获得的与认知活动有关的知识。Flavell(1979)把元认知知识分成个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知识。个体元认知知识就是对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的认识。

任务元认知知识就是对学习任务的认识。策略元认知知识是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认识。学习者的策略是学习活动的经验积累,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受到特定的情境或任务的限制,这三种元认知知识就会发生互相作用,影响我们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1990)的元认知策略分类法将元认知策略分为四种:制定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有选择地分配注意力。

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所意识到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它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可能发生在主体认知活动期间,也可能发生在主体认知活动的前后,比如由对认知活动成败的预感而引发的心情感受。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能不断地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适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水平是其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元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对个体学习的作用表现为:通过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有效地计划、监控和调节学习者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期尽快达到目标。

2.自主学习的概念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英语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构建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nring)这一概念最早是由Holec(1981:3)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能够对有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能力。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突出表现在学习者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上。自主学习即学习者能够控制自己的学习。除了在方法上做好准备以外,控制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心理准备,即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不足,以进一步促进学习。学习者要做到自主学习,自己首先必须会学,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一般分为三大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庞维国;2003:95一112)。在这三种策略中,元认知策略对外语学习有重要作用。

Brown曾指出:“第二语言的学习应适时地从对有限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向相对无限的语言形式的自动处理的转变”(胡阳,张为民,2006)。而这种转变需要学习者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对课堂所学语言形式进行举一反三才能实现,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示范如何举一反三地讨论与学习材料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二、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

很多高职学生习惯于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对教师有相当强的依赖性,在外语学习方法和心理上仍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英语学习任务,而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不够明确;不会根据课堂教学大纲制定与之相配合的自学计划;不了解自学材料的作用;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很多学生反映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该做些什么事,尤其是大一通过了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后,很多人就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

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在方法上和心理准备方面不需要指导。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需要通过课堂训练获得,即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在高职院校,教师比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元认知能力的开发、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

三、元认知对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的启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的监控、评估和调节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在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下的启示:

1.学习教学大纲能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进程

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是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教学大纲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应该达到的水平都有明确规定,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能力。让学生学习高职院校相关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能使他们明确自己在课程学习中需要做些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和目标,并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常主动反思、评估并调整自己的自主学习进程。

2.教师的引导是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课外补充材料来消化以巩固所学语言点。学习者自我决策、自我评价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没有教师的引导是很难获得的。教师参与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方法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其在课程结束时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具备自学能力(杨玲,2007)。大多数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英语自主学习方法,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渐进显示课外自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确定自学目标,选择自学材料。教师在英语学习前期要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根据课程的任务目标设立一个评判自己英语学习水平的标准。然后要求学生定期检查自己的自主学习进程,看是否正在接近他们的学习目标,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作及时的反思,在此基础上调整心态和学习策略,这便是元认知监控的过程;评估元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以此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及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这样,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激发,从而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3.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过程,而且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控。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而找到学习的规律,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断解剖自己,认清自己的特点能力兴趣,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修正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助于语言习得,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元认知策略是构建学习者自主性的关键。O’Malley等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因此,掌握学习策略是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有力保证。较低的元记忆能力和不良的人格特征会抑制学习者对自身认知活动的有效监控,成功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具备较高的元认知能力。如果学习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评价,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重视自我评估这一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监控策略和自我评估策略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自觉使用这些元认知策略的习惯,并结合具体的学习活动来把握教学,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和评估能力有明显提高,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

4.营造元认知环境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

除了增强师生元认知意识,营造一个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的元认知环境,使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充满元认知学习训练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促使学习者产生兴趣、保持兴趣,将兴趣转化为整体性动机,积极主动地去解决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会促使学习者去学习更多的元认知策略和更积极地使用策略,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英语自主学习的元认知环境。

篇5

论文摘 要: 随着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元文化的不断渗入,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对中职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介绍多元识读教学法及其教与学的模型,结合江苏省新版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下册Unit 4 What’s in Fashion?为实例,谈多元识读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全球化,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英语是江苏中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学的主要语种。根据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的风向标——英语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够用、实用的语言基础,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言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种比传统的单纯语言教学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元识读教学法应运而生。

二、何为多元识读教学法 三、多元识读教学法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的时代,多元识读教学法适用于中职英语教学。若教师能掌握多元识读教学法的理念,有效地将它贯彻于英语教学中,就定会提升和拓展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方法技能,培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英语课堂教学,多元识读教学具体可以分为四步:情景操练(situated practice)、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批判性框架(critical framing)和改造式操练(transformed practice)。如何将多元识读教学法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新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下面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新版英语教材基础模块下册Unit 4 What’s in Fashion?谈多元识读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明确指导。是指教师积极干预。教师在学习者学习活动中起支架作用,引导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和经历进行自主探究,扩展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转化为更高程度的理解和表征能力。教师搭脚手架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辅助他们独立探索和发现、协作学习以发掘他们主动构建意义的潜力,在交流协商中通过意义建构实现知识扩展。第四单元分为7个相对独立的板块,依次是Warm—up,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Real Life Skill,Further reading,wrap up,每个板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脉络不够清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所以在对这个单元的处理中,尽可能地找出7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再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艺术专业),将整个单元有关于Fashion的话题拓展成为两个部分:一是appropriate dressing,艺术班学生的穿着常给人个性、怪异、追求名牌的感觉,所以这部分的内容能给学生的日常穿着起到引导作用,也从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二是trendy activities,包括physical activities和job activities,listening and Speaking(B)& Further reading部分正又属于这些内容,通过对自己时尚观的评估和对工作广告的认识,完成这部分的内容,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个设想,因为艺术班的学生大部分人都将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教材重组,教师给学生搭建了稳固的“脚手架”,学生有目的地、兴趣浓厚地合力攀登,教学效果很好。

3.批判性框定。是指学习者运用历史、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对事物进行批判性的理解。第四单元reading部分的语篇Designer Brands Aren’t for Me!在这篇文章的构建中,不仅要掌握作者对品牌的态度,而且要呈现自己对品牌所持的观点。每个人对事物判断都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赞同或是不赞同,追求品牌,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也应对学生的评判给予明确的指导,辅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其对各种语态语篇的批判能力。

4.改造式操练。是指教师帮助学生把设计原则应用于不同的语境,生成新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式方法的掌握。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通过使用多元识读教学法对第四单元教学之后,学生在学习其他单元时能主动探究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自己预期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掌握,该单元的学习对未来职场有何影响,试着自己搭建一个个脚手架,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渠道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从而形成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篇6

一、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背景

回顾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结构导致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教师自主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背后,学生的主动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却被忽略,甚至出现了教师主体性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较少,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严重缺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落实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必须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探究的概念和要素

纵观有关探究式学习概念的研究,我个人比较倾向的解释是: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就是说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然而,“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问题的提出有可能是学生本人、学生学习小组;有可能是教师或其他途径。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目标,有方向。

三、探究的内容

探究式学习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模式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通过“探究”、“会话”,完成“意义建构”。“探究式学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养成探究习惯。就文科而言,特别是语文学科,“探究式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从认知层面上讲,语文学科知识结构的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语文学习目标大,层次多。所以,从意义建构的角度讲,探究式学习,我认为比较适用于语文阅读教学。

四、探究的模式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具体说来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高一上册《那一年,面包飘香》一课时,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1)你对本文标题有哪些疑问?(2)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讨论,从题目中获得信息,获得整体印象,带着思考进入文本,培养发散思维,有利于自觉地梳理文章的思路,形成整体印象,较深入地体会文章主旨,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在从感知课文入手,让学生诵读喜欢的语段,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的目的。为深化理解全文内容,采取第一次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1)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2)本文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3)李老师为学生做了哪些事?他是怎样的人?(4)你认为面包师傅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探究文本、理解主旨,培养筛选、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一过程在教学中处于重要环节,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二次合作探究,讨论以下问题:你的成长经历与面包师傅有相似之处吗?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请将面包师傅成功的要诀总结成一句格言。这一阶段的讨论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及未来发展相联系,学生的讨论有据有理,精彩纷呈。课后反思拓展中,以小组合作形式创作一份以“技能成就精彩人生”的电子报,教师提供几个资料网址供参考,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应用能力。

五、探究的意义

1.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空间。

实践证明,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达的今天,“圈养式”教育已扼杀了学生个性,难以因材施教。作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人,学生身心得到了足够的放松,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责任心得到了增强,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工作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学会沟通与合作交流能力。

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的同时,发展合作学习的机会,锻炼合作能力。

3.师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感悟多了,上课表达机会多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因而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欲望也随之更强烈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高。改变了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厌学变好学。

篇7

      在这方面,国外学者们的贡献不仅非常早,而且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关于职业倦怠理论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临床、社会心理学及组织观点这三个方面。其中在临床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弗登伯格提出职业倦怠是一个人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所造成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勒诗和佩斯编制了马勒诗职业倦怠问卷,并确定了职业倦怠三个特征:        1.情感衰竭;

       2.人格解体;

       3.低个人成就感。

       用这三个特征评估职业倦怠的情况。组织观点的代表人物奎内斯提出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由于得到的与付出的不平衡的原因,这种不平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处在刺激过多的情境之中;二是个体处在刺激有限,缺乏挑战的情境之中。这使我们可以对职业倦怠这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也可以根据这些观点进行深入学习。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出现对于教师职业怠倦的相关研究,但数量极少,研究内容较肤浅。真正意义上的对于教师职业怠倦问题进行研究,是在2003年,而我国的教师职业怠倦问题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间较短,虽然有着令人欣喜的成就,然而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刚开始进行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研究时,主要关注于研究中小学教师领域,而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已逐步涉及高校、独立学院、幼儿园等不同的教育层面,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只有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通力配合,才能做好教师心理健康保健与调试。李春琦和李丽萍[3]提出,切实落实职业培训及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干预措施。王永琳等[4]建议,加大教育重要性宣传力度,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集体自尊感。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学院,是和普通高校并重的教育机构,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独立学院的工作强度和管理体制相对其他高校,存在着明显的劣势,不论从教学管理还是福利待遇,独立学院都与其他高校无法相比,教师因此在自我认同方面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心,没有主动创新和应对工作的动力,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使教师队伍出现了较强的职业倦怠现象。虽然独立学院在创办过程中存在一些先天缺陷,比如说现今的独立学院大多依托和秉承了其母体大学的优质资源等,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包括办学定位、管理模式、评价机制等。而研究致使独立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除了要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外,独立学院在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上存在自身明显的特点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由此得出的相应的策略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对症性。  

第二部分: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很多原因,追根究底,他们所衍生出的职业倦怠现象也不尽相同,虽然它的形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结合部分教师的访谈结果,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是独立学院的管理机制方面。        独立学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一种教育体制,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新型教育基地。和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师却没有得到社会体制的认可,把独立学院的教师排除在教育体制以外,没有从公平的角度对待独立学院的教师,而是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在人事管理上,独立学院教师并没有被政府纳入事业性编制,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保证,工作起来不安心,没有归属感。特别是教师在工资及福利待遇上,都无法和事业编制内的教师相比,使教师产生了过渡和偏安的思想,一有机会就会跳槽或转行。独立学院教师在体制内的身份比较尴尬,教师的切身利益和无法得到保证,政府又迟迟不予以解决,教师在职称、待遇等诸多方面都有别于高校教师,使独立学院教师常常漠视自身工作,消极处理身边的事物,没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思想,逐步产生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二是学校对待教师方面。       由于政府没有对独立学院给予财政拨款,所有经费来源都要自筹,因此在办学条件、教师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会受到资金紧张的影响,工资和福利待遇上不去,教师就会产生抱怨和消极对待工作的想法,倦怠现象油然而生。这其中虽然有很多原因,但主要还是学校方面不能够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怀,教师感到委屈却没有地方倾诉,使教师的归属感进一步减弱。  

三是教师的自身认知方面。        独立学院的教师都比较年轻,大部分都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就进入独立学院任教,没有经过教育系统的长期磨炼,特别是在教学方面都还是缺乏经验的新手,很容易造成出力不讨好的局面,使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大,身心极度疲惫。在对待事业编制问题上,多数教师认为比不上其他高校有编制的教师,没有归属感,对待本职工作很多教师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不积极进取,被动接受工作任务,缺乏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四是独立学院的某些学生素质较低,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薄弱,也给独立学院的教师增加的压力,工作难度越高,工作量越大,教师的焦虑心理就越重,产生职业倦怠的概率也就越高。  

第三部分:独立学院教师压力的根源主要是来自社会和自身的生活环境,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篇8

第二十条

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参加有关培训部门的培训学习,经公安车管机关考试合格,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由公司专职安全员审查考核认为能胜任驾驶工作,签出意见并办理公司资格审查证后,才能上岗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相符的车辆。

第二十一条

驾驶员考聘程序如下:

1、由驾驶员本人向公司技安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并按要求填写“驾驶员上岗资质审查表”;

2、由公司专职安全员对其年龄、履历、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情况进行初审;

3、初审合格后,由专职安全员到赣州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询其违法计分及事故情况;

4、由公司专职安全员对其进行路面驾驶考核;

5、由公司专职安全员对其办理公司“驾驶资质审查合格证”并实施上岗安全培训后方能上岗驾驶。

第二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况的驾驶员一律不得驾驶员本公司车辆:

1、年龄或身体健康不适合从事营业性驾驶工作的;

2、三年内发生过重大以上责任事故负同等以上责任的;

3、驾驶证及从业资格证准驾车型不符合实际驾驶车辆要求的;

4、在一个计分周期内计分满12分未消除的;

5、累计有三次交通违法行为未接受处理的;

6、被计入行业或其它运输企业黑名单的;

7、其它原因不适合驾驶本公司营运车辆的;

8、对劳改或劳教释放人员应慎重录用。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驾驶车辆时必须携带驾驶证,行驶证、从业资格证等有关证件。

2、不准驾驶与驾驶证上准驾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

3、培训驾驶员,由公司统一安排,未经公司专职安全人员同意,驾驶员不得擅自将车辆交与他人驾驶,一经查出,责令书面检查、扣车停运或开除处理。

4、严禁酒后驾车,不得超速、超载、疲劳驾驶,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

5、驾车时不准打手机、吸烟、闲谈和吃东西,不准穿拖鞋驾车,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疾病或疲劳时不准驾车。

6、车未停稳不准开车门,车门未关好不准起步行车。

7、驾驶员驾车靠站时必须减速慢行,待旅客全部上下车完毕之后才能关门;依次进出车站,不准赖站、滞站。

8、严格按照经营范围运行,不得越线运行。

9、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积极参加各项安全活动,按时参加检审。

10、严格遵守公司驾驶员的岗位规范,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重庆市交通运输管理条例》及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凡属下列情形,由公司专职安全员作出停驾、开除决定,报公司领导批准:

1、发生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

2、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3、满足本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的条件之一;

4、不符合安全驾驶条件。

第二十五条

坚持安全教育制度: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从1999年的民办二级学院到今天教学、管理等都已经基本独立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已经有十一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十一年里独立学院不断摸索着前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独立学院。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招聘工作计划性不强,没有做好长期规划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招聘工作都是每年10月份左右启动,先是由各教学单位报需求计划、要求等,再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并制定招聘信息。每个教学单位基本上是根据当年的教学情况以及来年的教学需求来确定当年的需求专业和人数,没有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做好经常性的沟通,这就导致招聘的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对于哪些学校有所需专业毕业生,哪些学校所需专业毕业生质量高没有很好的掌握,招聘信息的没有侧重点。

(二)应聘人数不均衡,筛选简历难度大

个别专业应聘人数比较多,大多数专业应聘人数不能满足要求,筛选简历的选择空间不够大,不能够选择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这主要是因为:

1、招聘渠道单一。目前独立学院出于控制招聘成本的考虑大多采取在本学院网站招聘信息,通过与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参加一些费用不高或者免费的招聘会等方式宣传本学院的招聘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大,很多有志于到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不能看到或者及时看到招聘信息。

2、独立学院的吸引力不够强。我国目前高校数量比较多,毕业生对于一些同城的独立学院也不甚了解,对于外地的独立学院更是不了解,甚至有些都没有听过。他们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模式、待遇等问题还不够了解,所以来独立学院工作的兴趣不浓。

3、专业就业情况不同。英语、思政类专业每年毕业生比较多,就业相对困难,所应聘的人数也较多;播音主持、刑事诉讼法等专业每年毕业生较少,就业又相对容易,所以应聘人数很少。

(三)参加面试的应聘者少于计划人数,录用决策困难

筛选简历的过程大概是人力资源部对于收到的简历先进行初步筛选,将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应聘者淘汰,然后交由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进行最后筛选确定试讲人员名单。总结多次的招聘发现,最后来面试的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常常不尽如人意,某些专业甚至出现过无人来参加面试的被动局面,这就给最后的录用决策带来了困难,考虑到多种因素难免会出现“矬子里拔大个”的现象,最后录用的人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比较满意的,这很有可能致使将来录取者并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要求,给双方带了损失,同时也可能无形中浪费了招聘的机会成本,因为在没有被选择面试的应聘者中或许有比已录用的更优秀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来参加面试人数不尽如人意呢?

1、招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确定拟面试人员名单只是通过应聘者提供的材料,对于材料的真实性、应聘者的教学能力、对于来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期望、目前应聘者的就业情况都不能很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最后通知面试时才知道已就业或根本没有意愿来面试,来面试又发现根本不适合教学工作。

2、应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应聘方毕业生来讲存在“广撒网”的心理,看到招聘信息只要是和本专业相关的就投递简历,而不是在详细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情况、招聘岗位的要求等再慎重投递,这就导致一部分应聘者根本不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而被淘汰,一部分应聘者误以为是母体校在招聘。当通知其面试后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发现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样而不来试讲。还有一部分应聘者存在诚信问题,当招聘方通知其面试时爽快的答应,但真正到了面试那天又不来,提前也不通知招聘方。

(四)签约率不能令人满意,给后续工作带来压力

每年的招聘工作中都会出现学校经面试合格同意录用应聘者,但是应聘者放弃学校的情况。一旦进入签约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学校已经选择了应聘者,所以导致不能顺利签订就业协议的主要原因基于应聘者。可能面临的选择不止一个,他要综合考虑单位的地理位置、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而做出决定。一般学校会给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应聘者考虑,这时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比较被动,因为可能一次面试中不止选中一位应聘者,由于名额的限制所以只能录用一位应聘者,往往有时候的结果是排序第一的应聘者不来的同时第二位的应聘者也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

(五)入职前后表现不一

招聘是否成功并不是签约的毕业生都顺利入职报到就结束了,还要看其入职后能否胜任工作,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发现一些毕业生在入职后存在前后表现不一的现象,对于那入职后比面试时表现好的毕业生,是应该感到欣慰的,但是对于那些入职后表现不如面试时的毕业生,就应反思原因。通过分析与交流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产生了懈怠的心理,觉得反正已经进来了,不会再被轻易辞退,所以在教学中没有面试时准备的那么认真,认为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了;二是心理落差,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学校的福利待遇、管理制度等和当初介绍的或是自己期望的不一样,需要没能满足,所以没有了努力的动力。

二、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工作的建议

(一)制定长期的招聘计划

人力资源部应该与教务部以及各教学单位共同合作,对目前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情况有很好掌握,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一个3―5年的招聘计划,对于每一年需要招聘的专业、人数、对应聘者的要求要明确。人力资源部根据计划做好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对于所需求的专业哪个学校毕业生质量好,数量多,所需求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以便将来招聘信息时有侧重点;要经常及时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沟通以明确对应聘者的要求,以便将来筛选简历时更合理,为各教学单位的负责人减轻工作量。总之,保证每年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使招聘工作按计划有序的进行,避免因人设岗。

(二)提升独立学院的影响力

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认可度。要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要鼓励并支持在校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争取获得好的名次;提高教职工满意度,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口碑等等。

(三)充实招聘信息,拓宽招聘渠道

招聘信息要包含学院的简介、工作条件、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应聘方式及流程等,使应聘者看了招聘信息对于应聘的相关事宜就能够基本了解。

招聘的渠道不应过于单一,除了在本校网站上招聘信息外还可以有以下渠道:

1、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是目前独立学院用的最多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节省成本又比较有效,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第一渠道就是本校的就业信息网,但目前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只是将招聘信息以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发给就业指导中心,其实对于那些所需专业毕业生数量多、质量好,尤其是紧缺专业的学校应该联系更加密切,以便更好的宣传招聘信息。必要时可以去学校做一次宣讲会,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

2、专业招聘网站。要想吸引更多的应聘者除了以上方式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和所有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学校的招聘又与企业的招聘不同、招聘人数没有那么多、次数也没有那么频繁,所以像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这样的大型网站是不适合的,一些免费的或是费用较低的专项招聘网站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应届生求职网、中国研究生人才网等等。

3、招聘洽谈会。可以有选择的参加一些针对高校教师招聘专场的招聘洽谈会,在洽谈会中。单位和应聘者可以直接进行洽谈和交流,节省了单位和应聘者的时间。通过洽谈会,不仅可以很好的宣传本校,还可以了解其他学校的人力资源政策和人才需求情况

此外,还可以根据预算情况选择一些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招聘信息。

(四)适时引入电话面试

为了让应聘双方更全面的了解彼此,建议在人力资源部初步筛完简历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先初步筛选一下这时比例可以控制在1:10到1:15左右,人力资源部对于这部分应聘者先做一个电话面试,对于他们目前的就业情况、对独立学院的了解、来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意愿、教学经历等先做一个了解,对于下一步的安排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应聘者有所准备,然后去除一些已就业或是没有意向来面试的应聘者,将情况报给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最终确定面试人员名单,建议参加面试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为1:7左右,以便更好的选择。通过电话面试使双方进一步了解,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后果。

(五)采取各种方式留人

一般在确定录用人选后签订就业协议之前学校都会安排一次面谈,学校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将本校真实全面的展示给应聘者。

1、应该就拟录用的毕业生所关心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户口、继续教育等相关政策做以详细介绍。

2、要介绍本校的办学特色、定位,要挖掘本校的长处,充分利用并大力宣传自身的优势。如独立学院为有志脱颖而出者搭建了成长的平台,稳定而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低的入职门槛,略显轻松的科研压力等等,都有助于应聘者做出最终的选择。

3、应该带领拟录用毕业生在学校里参观一下,尤其是将来要工作的部门,让他们对于学校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一个了解。还可以和相关负责人面谈一次,详细了解将来的工作内容,职业发展空间等,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尽量避免将来因为某些没有了解到因素而导致心理落差或离职。

(六)做好入职后的培养与考核

招聘工作其实并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并不是毕业生入职报到后就结束了,还有很多后续的工作要做,招聘成功与否主要还是看招进来的人是否能胜任本岗工作,完成的如何,是否稳定。因此,入职后的培养与考核十分重要。

1、基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构成特点来看,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兼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而专职专任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刚毕业,几乎没有过教学经验或者有过短暂的兼职教学经验,面试通过只是证明他们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潜力,能否把教学工作做好还需要学校的培养。所以应该为新入职的毕业生配备一到两位指导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做好一名教师,如何上好一门课。

2、对于新入职的毕业生应当严格考核,一般学校对于新入职人员都有三个月左右的试用期考核,这三个月内他们还是比较紧张的,工作都会很认真。但是一旦试用转正后一部分人就会出现懈怠的心理,课上内容准备不充分,不写教案等等,因此对于新入职的毕业生工作的第一年一定要做好考核监督工作,让刚刚参加工作他们培养一种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工作态度。

总之,科学高效的招聘是构建一支优秀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的基础,而构建一支优秀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则有利于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于独立学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自身实力,创建自身的品牌,实现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中.高校教师招聘工作浅议[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3).

篇10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呢?我做了如下探究:

一、互动式阅读教学内容与习作内容的统一

在新课程目标中,语文教学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每一个部分都要与以后的人际交往打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文章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

单元中重点课文内容的续写。在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中,有许多文章会有某一部分没有完全写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课本中的文章所留给我们的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写。

在四年级第三单元的练习课《乌鸦受骗后》上,学生对于乌鸦被狐狸骗走肉的故事已经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但乌鸦被骗后又会发生哪些事呢?通过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写出不一样的精彩故事。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狐狸和乌鸦之问的故事,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课文语言改写。

课文《特殊的葬礼》最后一小节略写了菲格雷特总统在大瀑布葬礼上的讲话,文中并不是他的原话。这时,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说:“你能当一回总统,进行一回演讲吗?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份声情并茂的演讲稿?”学生不但把课文中第三人称的语言改写成了自己的语言,有的还进行了补充。

在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下,应该多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教学,使课内所学变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学生才会对写好作文产生兴趣。不再怀有恐惧感。

二、互动式阅读教学中注重习作词句的积累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然而,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一筹莫展,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做,无从下笔。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平时不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造成的。

常言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两句话鲜明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缘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离不开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我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扎实抓好阅读积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最想积累的句子,多读一读,并且动手记一记,使其中的一些外部语言转化为他们的内部语言。

在教学《荷花》一课中,我让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有的学生读:“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最喜欢这一个比喻句,因为它写出了荷叶很多,长势很好,还告诉我们荷叶的形状是圆圆的。”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一句写出了花骨朵迫不及待地要绽放,想让游人欣赏它们美丽的姿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来记忆,有感情作基础,效果好,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增强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的能力。

三、互动式阅读教学与习作仿写的结合

选编入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编者把它们编入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去学习作者成功的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种做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仿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文章写作特点突出,有的标点符号典型,有的文章过渡颇有匠心,有的文章引入方式独特等,引导学生模仿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把学与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训练一般在精读每篇课文中进行,训练重点为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懂得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一些修辞方法,积累优美的词汇,为写作做准备。因此,在教学中不可忽视习作指导,以此把课文作为范文,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