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9 16:5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学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网络学习社区;社区黏度;SNS(社会网络系统);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73―04
引言
Web2.0的理念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网络学习社区早已不仅仅是资源门户+BBS的模式,诸如Blog、个人空间、圈子/群组等SNS(Social Network System)功能已经悄然渗入到了网络学习社区中,为学习者的资源共享、知识共创和社会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不少网络学习社区虽然在功能上“五脏俱全”,但社区内稳定的学习者数量和社区活跃程度都很不尽如人意。如何持久地吸引学习者、提高学习者的忠诚度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和社区文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学习效果,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 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界定
目前各种打着“学习社区”旗号的网站不计其数,如学校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及BBS、门户网站下的学习论坛、商业性的教育门户网站、自组织的专题学习社区等等,一时间似乎所有以学习为目的的网络活动群体都可称为网络学习社区,然而这种广义的理解造成了网络学习社区概念上的混乱,从而给对它的研究和建设造成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学习社区做一个界定。
网络学习社区的名称多种多样,如虚拟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社群等,在这里不加区分。文献研究表明,对网络学习社区的理解主要基于两类,一类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陈丽霞[1]认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由相互之间联系相对密切的人所组成的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梁凯[2]认为“网络学习社群是一群有着相同社会需求的人,在依靠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的零距离虚拟区域,进行学习交流和协作学习,并能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些问题”。另一类则是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甘永成[3]认为网络学习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学习目的的人们组成的学习团体在Internet上构建的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社区所注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创设一种人际交流的环境,通过人际交流使学生寻找到归属感,实现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辅助教学”。[4]
这些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学习社区进行了描述,但对网络学习社区的界定本来就没有标准,很难通过概念来硬性划分。本文主要从网络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要素着手,从知识性、社会性和技术性这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网络学习社区这三个方面的要素是必须具备的。如图1。
知识性维度体现的是网络学习社区的根本目的,其内容包括:个体和群体隐性知识的挖掘,知识的获取、加工创作、共享与管理等。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社会化的途径和相关技术和工具的支撑。知识性维度是网络学习社区建设的导向性目标,也是网络学习社区区别于其它虚拟社区的标志。
社会性维度反映的是社区的特点,网络学习社区应该具备现实社区的特征和要素。甘永成[5]认为虚拟社区的核心特点应该包括:共同兴趣和目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规则和礼仪、深度交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等。殷丙山[6]认为“虚拟社区的成员人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能够长期保持在这个数目之上,成员被要求遵守社区制定的管理制度,并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网络礼节,利用社区提供的各种工具进行社会交互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发展共同的文化意识,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学习社区与传统的学习门户网站是有区别的,后者通常是信息和资源的单向传递,没有稳定的“社区居民”结构,很难形成持久而深度的交互,更谈不上社区制度和文化。学习社区也有别于一般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后者通常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随着课程的结束,活动很难持续,且不易于形成广泛的社会交往。
技术性维度的作用是为网络学习社区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或“空间”,提供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软件工具等基础性支撑。随着Web2.0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社区在以发帖讨论为主要形式的BBS基础上扩展了SNS功能(如Blog、Wiki、个人空间、圈子等),为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社会交往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工具作为“人工制品”在社会认知领域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近年来社会化软件在社会化学习中的应用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社区应当在提供技术和功能支撑、满足知识学习需要的同时,致力于成员深度交往、社区关系网络和社区文化的建设,这三个核心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二 社区黏度的内涵
社区黏度(Stickiness,或称粘度、黏着度)是随着SNS社区的发展出现的一个新词,也是网络营销、网站排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相似的名词还有网站黏度、用户黏度等,指的是用户对社区的忠诚度和依赖度[7],包括用户对社区的重复使用率(回访指数)、页面停留时间、访问页面数量等。社区黏度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用户对社区某个版块或某些功能应用的依赖,以及用户对社区内特定人群的交互依赖,这两种依赖是维系网络社区的基础[8]。社区黏度越强,越有利于发挥社区的价值。
社区黏度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为了便于研究,有人又将其细分为了三个层面[9]:
1 技术黏度
是指以创新的技术和不断完善的功能来吸引用户。技术黏度高的社区通常响应速度快、服务稳定、功能强大且个性化、界面人性化,主要是靠技术决定访问量。技术是维持社区黏度的基础,但任何一个社区都不可能单纯凭借技术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 社交黏度
主要指用户对社区内特定人群的交互依赖(如对社区内某些专家/权威人士、对社区好友的关注和交往依赖)。网络学习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学习门户网站之处,在于社区需要靠社交黏度来维持,这种黏度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上,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来建立相互的信任,而一旦信任得以建立,这种关系就不易丧失,用户迁移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而忠诚度则提高;社交黏度也是资源高效共享的基础。
3 数据库黏度(知识黏度)
是通过跟踪用户数据、数据挖掘、相关性分析计算,为用户推荐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来吸引用户。这种黏度的实现是最有难度(目前网站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却最有价值的,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如果能通过跟踪主动“发现”学习者的求知需求,进行知识的关联、聚类和推荐,对于学习者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可见,技术黏度主要与网络服务和社区产品功能相关,社交黏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社区成员的互动使社区产品和学习功能“活”起来,而知识黏度则是为满足高级的学习需求服务的。理清社区黏度的这三层关系,对于分析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的策略是很有帮助的。
三 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之策略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参考了商业模式驱动下一些SNS社区的成功范例,借鉴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认为提高网络学习社区的黏度不仅仅是改进技术、整合工具和提高网站访问量的问题,而应该从知识性、社会性和技术性这三个维度综合入手。本文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分别从提高知识黏度、社交黏度和技术黏度三个层面来具体进行阐述。
1 知识性维度
基于知识性维度的策略着重考虑如何提高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习者与相关知识(学习者感兴趣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增强社区的学术吸引力,满足学习者的知识需求。
(1) 知识的聚类和关联
对于社区中相关性很强或类似的帖子,通过关键词、Tag标签自动识别、内容匹配或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归类,那么学习者可以就某一个问题看到多种解答,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全面的理解。比如有些帖子后面会附上“相关文章阅读”、“关注此贴的人还可能会关心…”、“关注此问题的学习者还有……”、“相关论坛推荐”等字样;又如Gmail邮箱会将主题相关的邮件自动汇集,以主题列表形式整理在一起,这样资源之间就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推荐知识的方式也起到了引导学习的作用。
(2) 资源的评分与Digg模式
很多论坛提供资源评分的功能,评分可以有很多形式,如“送鲜花”、“星级评定”、“5分制评分”、“投票”等,评分一方面可使学习者了解自己分享的资源质量和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是Digg模式实施的基础。
Digg模式是利用集体智慧,发动用户筛选与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便利的方法[10]。Digg机制是这样的:社区的全部资源都是由用户提供并筛选的,用户对这些资源进行评分(这一过程叫做Digg),得到最多认可的资源就会显示到首页上,使用户可以快速获取优质的资源。
(3) 丰富的学习资源
丰富、新颖而有价值的资源是学习社区吸引用户最重要的保证。社区的学习资源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区组织机构(教育机构、门户网站等)的提供,二是学习者的分享。社区组织者除了保持资源的及时更新和鼓励社区成员分享资源之外,如果能邀请一些领域内知名的专家学、专业人士长期供稿,是提高社区黏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社区中专栏作家的文章通常拥有极高的点击率,并能引起广泛的讨论。
(4) 资源搜索的优化
搜索不仅仅局限于标题、关键字搜索,还应该提供更多高级搜索功能,如基于“Tag”标签的搜索,基于“问题”的搜索,基于“圈子”的搜索等等。
(5) 知识管理和共享
社区中的学习资源大多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结构较为模糊的非结构化学习资源,这就给资源的整理和知识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学习社区应该建立知识管理的机制,使这些零散的非结构化学习资源能够结构化,以便于管理和共享。
Google论坛提供简单的网页制作功能,使论坛用户可以将曾经的主题讨论帖制作成网页供浏览,便于知识的整理与保存。另外国内最大的IT技术学习社区――CSDN论坛,鼓励其用户将各种常见的问题归类,整理成FAQ网页,并对积极参与论坛知识管理的用户进行奖励。
此外,页面的导读功能很重要。将推荐资源、学习专题活动、焦点新闻、热贴、精华、FAQ等放在显眼的位置,能提高学习者接触优质资源的机会。
2 社会性维度
基于社会性维度的策略着重考虑如何创建好的社区管理机制和营造社区文化,发挥群体的助学作用,促进学习者的归属感形成并建立稳定的社区关系网络。
(1) 优化激励机制
纵观目前社区黏度较高的商业社区,其成功的关键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好的激励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获得重视与欣赏,因此如果他们在社区中的贡献与分享得到了肯定和赞同,才能更好的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参与度。通常的策略一般有:基于情境理论的等级制度和积分制度,作为奖励的权限授予。
情境理论强调模拟真实的生活,很多论坛根据自身特色对用户设置了不同的等级和权限,用户为了获得代表身份、地位的更高等级,就必须为社区做出更大的贡献,等级制度是提高用户参与度的一个最常见的办法。
积分制度也是一个很好方法,CSDN程序员论坛的做法值得借鉴。它采用积分评定制度:用户提问和下载资源需要支付一定的积分(类似于缴纳学费),回答问题的用户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相当于通过劳动挣学费);在帖子关闭(即结贴)之后,由提问者给每个回答问题的用户进行奖励积分的分配(类似于论功行赏)。CSDN论坛的成功有力的证明了这种模拟真实生活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此外,华夏大地教育网的学习论坛采用虚拟货币(华币)的办法,实际上也是积分制度的一种变换形式,由于这种游戏策略的引入,更增加了社区的趣味性。
作为奖励的权限授予。可作为奖励的不一定是积分、货币等实物,也可以是权限。一些论坛选择活跃度高,在社区内有号召力、对社区贡献大的用户,对其授予一定的管理权限,一方面激发了用户的热情,一方面降低了社区的管理成本。
(2) 助学者的作用
助学者是学习社区不可或缺的成分,也是体现社会化学习的关键。除了学习伙伴的互相帮助之外,网络教师、领域专家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们能在社区里定期参与答疑或专题讨论,不仅能为学习者解决很多问题,也能快速的提升社区黏度。
网络教师作为重要的导学者,在学习资源的推荐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向社区提交结构化的学习资源之外,网络教师应经常向学习者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推荐形式除论坛发帖、文件共享之外,还可以通过个人博客、社会书签等SNS功能来实现。很多时候学习者正是通过教师的SNS网络,找到某领域的专家和专门的学习网站,获取难以找到却又极具价值的资源的。
(3) 线下活动的开展
线下活动的开展是强化社交黏度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一点在交友类社区中体现尤其明显,几乎所有的交友类社区都会不定期的举办线下活动,通过真实的人际交往来强化对网络社区的忠诚度。
网络学习社区可开展的线下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答疑交流,学术论坛,学术年会(如网志年会)等等。线下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社区成员的交往、营造社区文化、形成成员的社区归属感是很有帮助的。
3 技术维度
基于技术性维度的策略着重考虑如何提升社区产品的功能、性能,以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1) 良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商业网站最先提出来的,是指用户访问一个网站或者使用一个产品时的全部体验。包括他们对网站的印象和感觉,是否成功,是否享受,是否还想再访问或再使用,他们能够忍受的问题和Bug的程度[11]。在网络学习社区建设中引入“用户体验”的概念,也是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的落脚点。
界面设计。界面是社区的“脸面”,美观、友好的界面自然能获得用户较长时间的停留和回访率。
便捷的交互功能。目前大多社区都整合了很多交互工具,如通讯工具(IM、E-mail工具)、效能工具(日历、记事本)、SNS工具(博客、个人空间)等,但有些社区只是在首页提供了各个工具的入口链接,学习者需要一个个点击进入(一次次刷新页面)才能看到最近更新的资源。如将最近更新的资源、所关注的帖子或订阅的主题的更新情况、好友的评论等信息以消息助手的形式显示在登录首页上,学习者点击即可查看内容并直接回复,就使得与学习伙伴的互动更加便捷,也避免了被层层的链接分散注意力。
(2) 提高功能的可扩展性
论坛与其它工具的无缝结合、功能的增多和完善,是学习社区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多,学习者对学习社区功能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要保持高的技术黏度就必须不断进行功能优化和技术创新。
为了节约开发和维护成本,建设网络学习社区时也应该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并尽量使用一些开源的产品。随着Web2.0观念的进一步深入,开放共享的思想将得到更大的推崇。如Google论坛以其可与其它Google网络服务(如搜索、Gmail、Gtalk、阅读器、Blogger等)自由整合的优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支持,很多人甚至提出并尝试使用Google的整套服务构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PLE)。
四总结与讨论
本文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核心要素,并参考商业模式下SNS社区的成功范例,提出了提高网络学习社区黏度的一些具体策略。然而,非盈利的学习社区与商业模式驱动下的社区还是存在很多差异的(如目的性、建设成本等问题),这些取自商业社区的经验是否适用于学习社区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陈丽霞.构建基于P2P的网络虚拟学习社区[J].现代教育技术,2006.16(1):53-55.
[2] 梁凯,张屹.Web2.0技术在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应用[Z].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武汉,2006.
[3]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8.
[4] 于志军.基于学术交往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5]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
[6] 殷丙山,陈肖庚,郑勤华.网络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的分析[J].继续教育,2006(10):53-55.
[7] 网站黏度――如何提高网站粘性?[EB/OL].
[8] 关于三种黏度问题的讨论集[EB/OL].
[9] 社区研究之网站的三种黏度[EB/OL].
篇2
关键词:社区学院;终身教育;高职教育
收稿日期:2007―08―10
项目来源: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质量监控体系”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示范点建设项目“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及实践”的课题成果,编号:SC153。
作者简介:戴佳丽 (1981―), 女,汉族, 浙江省温州市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办科员, 硕士, 主要从事国外职业教育及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研究。
一、 加拿大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发展
加拿大采用12年制义务教育,其公民享有免费接受从小学到高中(5至18岁)教育的权利。加拿大的学生,高中毕业后有三个去向,一部分人去就读普通综合大学(Univeristy),其特点为比较偏重理论学习;一部分人去社区学院(College)读书,教学内容偏重于应用;剩余的一部分人,则到职业性的私立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一种技能,为就业做准备 。
加拿大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当今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和迅速扩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学院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加拿大为适应当时经济高速发展而急需各类专门人才的新形势,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学后教育的迫切需求,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了一批低于大学、高于高中水平的社区学院。由于学费低、录取标准低、就近走读等优势,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目前已发展成一个相当庞大而又相对独立的中学后教育体系,是正规大学的重要补充和替代。
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几个显著特点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能够如此的蓬勃发展,与其完善的教育体制、灵活的学习制度、完善的监督体制等优势是分不开的,现将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几个显著特点归纳如下:
1.办学层次齐全,专业类型丰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方针非常明确,就是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原则。加拿大许多社区学院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颁发不同层次的证书、学位,做到灵活多样,最大限度的吻合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条件。以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为例,该学院提供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接轨)、技术学士学位、高职文凭、技术证书等多层次教学,适应学生不同的要求。在专业设置方面,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始终紧盯市场需求,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因此学生入学前可知道“就业机会”,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同时,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行业资格证书等都被社会广泛认可,使学生毕业时就具备了以后上岗所需的资格技能证书,增加了就业砝码。
2.学习制度灵活性较大,大力发展终身职业教育是加拿大社区学院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有意学习某项技能的人都能选择不同课程以及入学条件,社区学院开辟了灵活的学习制度和入学时间,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加拿大社区学院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夜校、远程教育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在修满规定学分以后即可取得毕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社区学院的入学条件也十分多样,无论是应届毕业生,或是已在社会中工作数年想继续充实自己的社会人员,甚至是已在大学拿到学位想考取某项职业技术证书的学生,都能够进入社区学院就读适合自己的课程。正是这种灵活多样的学习制度,使全民能够找到终身教育的途径,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非常有利。
3.教学实施标准严格。学习制度灵活多样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一大优势,但也造成了入学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如何在灵活的学习制度下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帮助那些有工作背景的学生或在职人员实现过去与现在的衔接,根据不同的工作经验可进行插班学习。例如在BCIT,拥有注册护士可以直接修读护理专业学士学位的第五级课程。为了保证毕业生质量,各社区学院对不同专业的入学资格,毕业所需学分(包括必修、选修和实践课程),课程效果评价都有严格标准,保证其毕业生理论及技能方面都能达到最低标准。
4.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工作。与中国的大多数职业院校一样,毕业生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就业,各地社区学院都很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大多数社区学院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该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积极与各用人单位建立各种联系,与各企事业部门搞好协作关系,获取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一些社区学院还与某些政府部门或企业签订专门的人才供求协议,由后者向前者提供一定的办学经费,社区学院则为后者培养提供所需的专门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类似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的“定单培养”方式。毕业生就业率高,因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求学,从而促进学院才能继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良好性循环。
5.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普遍实行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主要由校外人员组成,包括教育界人士、社会名流、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等。董事会定期研究学校工作并向学校提意见或任免院长。这种机制一方面能有效促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能对学校的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督促他们不断地修正错误,发展学校。
6.良好的教育延续性。加拿大综合性大学以及许多国外院校接受社区学院毕业生继续升学,承认其学分。加拿大职业教育之所以具有这个特点,是和其学历教育按严格的能力标准实施分不开的。过硬可靠的毕业生质量,使其能获得本国大学、国外许多大学的承认,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可获大学毕业证书及学位。大学与职业教育的互补性很强,通过社区学院的学习可拿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而本科和硕士的学历与学位代表着学生的学识水平,两者的结合无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加拿大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拿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学员的认可与好评。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大有益处。
1.大力发展终身教育。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个特点反映在教育领域,就体现为人接受教育的终生性、非学历性、丰富性和个性化。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应将发展终身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作为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借鉴学习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办学体制,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修学年限和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能扩大学员的对象,把教育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成人,把继续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提高全民素质。
2.加强教育的延续性。由于我国高考 “一考定终身”的特点,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发挥不佳甚至失常无法考取本科院校,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萌发了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希望能够进一步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的想法。目前我国广大专科学历学生基本上是通过自学考试或专升本考试来接受本科学历教育,考取难度大,学校选择不多是普遍问题,在这点上,加拿大社区学院所具备的良好的教育延续性很值得广大高职院校借鉴。我国高职院校应发展与本科教育相挂钩,为学生搭建良好通畅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桥梁。当然,增加教育的延续性与学校过硬的教学质量和合格的毕业生素质是分不开的,因此广大高职院校需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发展教育延续性的原始动力。
3.增加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发展特色专业。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或相近省市,在设置学院专业时应有地方特点,根据本地区的人才需要来设置专业,这样能有效的增加毕业生就业率。
在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职院校应确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高职院校建设,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国侠.加拿大职业教育一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5(2),53-54
〔2〕bcit.ca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官方网站)
篇3
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教育需求,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在社区居民的配合下,社区的市民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
为使市民学校快速的发展,社区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务实的校务管理人员队伍,由辖区单位的老师、讲师、医院的专家等方面人才组成,并设有专职教师2人,制定全年教学计划、学员守则、学习制度等,做到教学准备工作既细又实,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到市民学校学习中,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社区的市民学校课程设置具有灵活性,办班内容贴近居民生活,满足居民需求。为切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社区对居民、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为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一年中,社区共开展科普健康教育四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社区事前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培训;在夏、冬两季社区分两次开展防火、防电安全知识培训等。
以上是20xx年社区市民学校做的一些工作,在新的一年里,社区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探索科学的办学模式,真正发挥市民学校在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篇4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在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通过夯实基础、严格制度、建好队伍、健全机制,实现了站点标准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学用经常化,使远程教育成为了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夯实基础,远程终端站点建设“标准化”。专项投入,碑林区委成立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强化硬件,重点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02个,33个站点被市远程办评为市级“三星级”站点;细化管理,与各街道党工委、社区签订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安全责任书,确保各社区站点有“五防”措施,明确各街道一、二把手相关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严格制度,远程教育工作运行“规范化”。建立集中学习制度,要求各站点每周开展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每月开展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建立站点开放日制度,坚持每周三作为远程站点开放日,积极面向社区内的学校、企业、医院等单位人员开放;建立站点督查制度,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包抓各站点,要求每月到社区检查远程教育工作不少于1次,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抓街道,定期听取街道党工委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的情况汇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建好队伍,远程站点管理服务“优质化”。建立起一支由大学生村官、社区专职工作者、优秀社区干部组成的年轻化、高素质站点管理员队伍;每年对各站点管理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学习省市相关文件、党员电教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站点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确立20个硬件基础较好、社区工作较为扎实的社区作为学用工作示范点,选树一批优秀站点管理员和学用工作先进典型,为全区远程站点管理员树立了身边的标杆。
创新方式,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经常化”。围绕需求抓教学,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每年拍摄4~6部思想性、政治性、专业性强的高质量专题片,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围绕受众抓教学,针对社区类型、党员特点、资源需求的不同,指导社区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选学和分类教学;围绕阶段抓教学,在不同时段、不同节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播放专题节目,提高播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赵增强)
篇5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提高全民消防意识,推动我办事处消防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切实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辖区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实现辖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要求,根据全国城市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本标准。
二、成立消防工作机构
办事处社区消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联络小组:信息员。
三、消防专职人员
四、社区消防力量
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西路社区居委会
五、社区消防业务建设
(一)设立消防工作室。
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设有专(兼)用消防工作室,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具及防火检查的设备、设施。室内悬挂张贴社区消防设施示意图、社区消防组织网络图及社区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工作职责、消防业务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检查巡查制度、消防安全警示制度、火灾隐患督促整改制度、消防咨询服务制度)。
(二)开展消防活动。
1.办事处将社区消防建设和管理纳入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研究、组织、督促、协调社区消防工作的开展,定期(每季度不少于1次)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安全检查,检查情况有记录,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章的行为有纠正措施并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定期(每年不少于1次)组织社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消防专业培训;与驻区单位、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签定年度《消防安全责任书》;受理群众消防举报,开展消防咨询服务。
篇6
一、 扎实开展整改工作
1、 在整改落实阶段,我支部积极召开“两委”班子会
议,传达街道党工委科学发展观转段会议精神,做好社区转段动员,对第二阶段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制定本社区整改落实工作方案。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做到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目标、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做到“四个明确,一个承诺”,并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2、坚持把学习贯彻活动始终,继续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把学习作为社区发展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并形成长效的学习制度,在学习范围上扩展思维深度和广度。在学习创新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日益复杂全面的社区工作。
二、抓好整改措施落实
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放在首位,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创造力的社区,继续探索强化社区的生活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和政务服务功能,力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扩展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要发扬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增强社区干部团队合作精神,形成组织体系健全,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新格局。
三、 整改落实取得实效
篇7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0-0006-03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都对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1年,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2013年,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近年来,省教育厅始终把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学习网络、扩大优质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初步构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学习型江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今,我省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初步构建了以江苏开放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大学、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教育中心和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五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全省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56%,城市和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分别达61%和43%;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目前全省共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6个,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探索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启动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尝试搭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桥”。
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我们勾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好蓝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发展取向,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包括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谋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好继续教育。
发展继续教育,制度创新是重要“突破口”。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积累和转化,畅通终身学习通道,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枢纽”。通过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弹性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把个人在终身发展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包括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学分、证书、工作和生活经验及技能等进行认定,记载在学分银行中,转化为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的学习成果,可以极大地激励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从三个方面努力把学分银行建设好。
一、加强理论研究
学分银行是一项制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教育体制和学习制度的改革,又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创新等。
1.要善于借鉴先进经验。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转换制度。如欧盟建设了欧洲国家的学分转换系统;英联邦国家建立了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相互沟通的国家资格证书体系;挪威建立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认证制度,允许将经过认证的学分替代高中和高等学校的学分;韩国建立了“学分银行”制度,探索将正规教育之外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并授予学分;美国、加拿大建立了大学与社区学院的学分互认机制和学分转移制度等。我们要积极借鉴,从中汲取有益经验,规避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情省情,不断总结提炼转化,创造性地应用到我们的学分银行建设中。
2.要突出研究重点。
学分银行建设的核心是学习成果(学分)的认证、积累和转换。目前主要是聚焦在认证和积累,稳慎推进转换。要重点研究学习成果分级结构体系和分级质量标准,调研梳理非学历学习成果类型,为学分认定和获得相应资格提供基本依据。要研制江苏省学习成果认证改革方案,研究学历教育成果、非学历教育成果和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研究职业培训等非学历证书转换为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转换规则,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可以转换的学分制度。要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习成果开始突破。
3.要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健全专家委员会,积极发挥学术研究、专业指导和政策咨询作用,围绕学分银行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一些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凝聚智慧共识。
二、加快实践探索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搭建了学分银行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总体来看,学分银行建设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网络服务平台尚未正式开展线上服务,学习成果认定、积累、转换机制尚未建立。
1.要通过学分银行合作联盟示范带动。
以组建合作联盟为契机,以点带面,加快探索学历、非学历之间转换规则,探索各种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联盟成员单位要围绕合作内容,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责,开展紧密合作,为本校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账号。要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共同研究学习成果质量标准和学习成果名录,探索建立成员之间非学历教育课程以及学习资源的认证、推广和使用机制。
2.要联合开展学分银行发展战略研究,开展相关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培养锻炼骨干队伍。
合作联盟是一个开放的合作组织,希望管委会成员单位能够带头,积极动员所属教育机构加入合作联盟,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吸引更多的办学机构加盟。
3.要全面开展网络平台线上服务。
继续完善信息系统,优化完善功能,年底前正式启动上线运行。逐步扩大学分银行服务范围,分步为全省常住人口建立个人学习账号,记录个人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首先要把服务面铺开,将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学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纳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用户服务范围。下一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也可以记录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中。要加快学分银行实体架构建设,依托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和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在全省设区市设立学分银行管理分中心,在高校设立学分银行网点,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服务系统。
4.要勇于打破“壁垒”。
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切实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开放、衔接融通的“立交桥”。各高校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推进以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管理改革,建立能够满足学习者多种需要、开放和灵活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开展学分认定和转换改革试点。
三、形成工作合力
管委会作为学分银行建O和管理的领导机构,主要承担统筹协调、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职责。管委会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所在部门(单位)优势,从规划、政策、经费等多方面积极支持学分银行建设运营和发展,同时协助做好本行业、本系统教育机构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工作。我们希望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编办给我们更多的政策支持;省财政厅在安排教育经费时,可以更多地利用财政激励手段,扶持学分银行建设及业务开展;省人社厅更多地支持职业资格和学历教育之间的对接,引导企事业单位将学习成果认证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考核;省委宣传部、省广电总台可以利用媒体,帮助我们宣传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让各行各业,特别是社会公众了解学分银行;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农委、省文化厅在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的同时,积极组织所属教育培训机构梳理学习成果名录,纳入学分银行体系,共同开展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各高校都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建设。
篇8
根据建设路街道党工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的部体部署和安排,为确保我社区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取得实效和,切实解决社区领导班子在分析检查阶段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本着边学边改,立整立改的精神,着眼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经反复研究、征求意见,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是最终体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总结测评工作。通过整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符合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建立健全符合
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使广大
党员干部科学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自觉把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为落实
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整改落实阶段的方法步骤
(一)制定整改落实方案(2012年1月4日至1月7日,共3天)
具体要求: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本社区操作性强的整改落实方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相关领导、部门的责任。
1、关于组织活动单一的问题。(已整改完成)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同志负责
1、 对居民提出的楼道卫生不干净问题。(已整改完成)
解决情况:通过与长城物业站沟通协商,原来清扫楼道的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变为三天一次,并加大对居民保持清洁的宣传力度。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居委会主任杨佳、卫生专职委员刘慧萍负责
2、 针对居民区牛皮癖的问题。(已整改完成)
解决情况: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实行责任制,每一人包一栋楼,随时有随时清理,另外社区工作者每人包几个低保人员,每天检查一次。做到随时贴随时清理,保持社区环境的整洁。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居委会主任杨佳、卫生专职委员刘慧萍负责
4、针对社区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正在整改)
整改的措施:一是进对一步的细化的办事程序,并一一公开。二是对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社区工作者要有耐心的说明办事需要的材料,在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多替居民到街道办理。三是对一些老弱病残、正常上班的居民,我们采取中午、晚上的时间上门办理。四对现有社区工作服务进行系统清理。在保持现有服务基础的同时,加强“三个一”微笑服务(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声请坐、)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
主要负责人:居委会主任杨佳负责
5、针对社区工作者工作飘浮问题。(正在整改)
整改措施;加强学习,经常组织社区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和其他与工作有关的东西,充实干部头脑,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创新思维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每星期组织政治学习一次,并形成长效的学习制度。
主要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梁玉琴负责
6、对于社区干部待遇问题,因涉及到上级与相关部门,我们无法解决,已向上级汇报。
三、推行“五制”,力求整改实效
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以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整合民力、维护民利重点,扎实推行“4制”即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确保整改方案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具体要求:
1、结合整改落实方案,对征求的意见、建议和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分类梳理,按照轻重缓急和明确、具体、量化、规范的要求,将梳理出的问题提交社区研究,科学确定整改承诺事项。
2、对需整改的问题逐一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排出进度,明确时限,限期完成。建立公开承诺台账,实行承诺登记、确保承诺事项逐项得到落实。
篇9
关键词:社区;成人教育;互动机制;发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47-01
随着20世纪国外“社区大学”的教育理念传入中国,加上近年来我国“全民终身学习”观念的提出,政府和社区组织更加重视社区教育的开展。加强社区成人教育,实现社区发展与成人教育互动机制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进社区发展,而且能够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全民“终身学习”思想的发展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内涵
社区成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对特定社区的成年人进行各项教育的活动。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机结合的产物。社区成人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以社区发展为目标进行的成人教育活动和以社区成员自身需求进行的知识类教育培训。社区的发展则是指在全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下,通过社区整体的创新实现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进步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社区成员和政府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社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最终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关系
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互动性表现在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相互作用上,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可以促使社区成员中成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最终使社区管理变得更容易,社区整体得以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决定了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水平,社区的发展给社区开展社区成人教育活动提供了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帮助。具体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推动力
成人可以说是社区进行管理和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成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发展的程度。社区的成人教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等;同时,社区成人教育还对社区的整合起到了强化作用,减少了我国近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分化作用。一方面,无论是从制度性还是功能性上来说,社区成人教育都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另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的开展,提高了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既为社区组织和创新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动能,也为社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2. 社区的发展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各项职能逐渐向社区转移,这就对社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区的成员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使社区成人教育所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同时,社区的发展为社区成人教育提供了推动作用,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区成人教育的规模,社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各项创新,最终又服务于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
三、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互动机制的实现
1. 营造良好的社区成人学习氛围
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互动机制的实现需要营造良好的社区成人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激发社区成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社区成人学习的自主意识。要想激发社区成人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就需要明确社区成员中成人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并找到不同成人在不同条件下的需求和变化规律,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手段进行引导。社区成人教育还应当以社区成人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通过开展能激发社区成人兴趣的活动和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来满足社区成人的需求,激励社区成人的受教育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社区成人学习的内容,为社区成人提供与所学内容相对口的工作机会,使社区成人在接受教育之后有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从而发挥激励的最大效果,营造社区成人教育学习的良好氛围。
2. 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在社区成人教育中,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当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在进行社区成人教育的时候充分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及时帮助每个接受社区成人教育的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真正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成人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3. 将社区成人学习制度化
要想更好地激励社区成人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不断建立健全社区成人教育体系,将社区成人教育制度化。同时,要不断改进发展模式和制度,建立社区成人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成人教育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发展与社区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要想实现社区发展与成人教育的互动机制,就必须营造社区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引导,社区成人教育也应当制度化,社区成人教育的课程更应当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社区发展与社区成人教育互动机制才能更加完善,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幼儿园保教新学期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市普教室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入贯彻《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切实做好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二、工作重点:
(一)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二)切实做好幼儿园常规工作管理;
(三)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优化常态课教学教研;
(四)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五)加强班级管理工作,重视环境和区域创设,优化幼儿一日活动;
(六)开展好幼儿园各种交流及观摩活动;
(七)深入做好新教师带教培养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提高;
(八)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社区和谐共育。举办闹元宵、 庆三八、庆六一 亲子系列活动;
(九)做好漳州市二职校实习生的实习与见习指导工作。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水平
(1)继续执行幼儿园业务学习制度,采用多种形式,使教研活动灵活多样,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热情。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学习、培训活动,通过请专家进幼儿园指导、走出去观摩培训及精彩分享会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注重班级建设,关注幼儿健康成长
(1)继续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实行下班推门听课制度。
(2)重视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3、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继续开展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年段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以点带面在实验班以主题教学的方式开展本土课程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内容,体现班级特色。
(3)积极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以幼儿各活动(生活、学习、游戏、运动)中交往礼仪为切入点,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4)重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创设与活动中教师指导。
4、挖掘家庭、社区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1)充分利用班级QQ群探讨教育话题,实现家园沟通个性化指导。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功能,有针对性地在各年龄段开展家长讲座。
(3)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或制作、亲子郊游、教学观摩等形式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密切家园联系。
(4)利用节日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举办闹元宵、庆三八、庆六一等亲子系列活动。
5、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本学期是大班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学期,大班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上一篇:大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报告
- 下一篇:低碳生活实践活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