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理论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19 16: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理论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理论培训

篇1

1.1化工企业安全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经过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化工企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相关的安全文件都已经制定完善,工厂生产的各个工序也有安全常识提醒和注意事项,但是责任人却不明确,使得这些文件的制定似乎成了摆设,没有管理者去进行监督和管理,即使出现问题,也找不到相关责任人。有一些化工企业稍微做得好一点的,会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兼责安全的管理,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在员工会议上进行宣传一下,很少有企业会深入分析安全的问题,也没有制定细节性的到位的制度措施。有一些企业会将社会上报道出来的其他企业的安全事故拿出来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但仍然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管理者的人心,企业内部的安全问题责任不明,没有落实到位。

1.2不重视安全培训,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化工企业的产品特殊性,安全培训是企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实际操作效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第一是培训力度还有待大大提升,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化工企业对于安全培训的实施是走走场面,拍拍照,流于形式,员工想去参加培训就参加,不想去就不去,正规的考核根本没有落实下去,其效果是很不尽人意的。第二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差,即使是参加了培训,由于不上心仍然无法很好地掌握安全技能的要领。第三是培训质量差,化工企业由于对安全的不重视,也不会去聘请专业的安全讲师对员工进行培训,通常他们随便在公司内部找一个相关管理者进行培训,其培训质量是不容乐观的,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化工企业忽视了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2创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2.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做科学发展的领先者,要在确保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促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响应“安全第一”的生产标语和生产原则。从里到外、从源到尾抓好安全工作,无论是在设备的引进过程中把好关,还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监督,都需要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这种安全意识不仅要深入员工的心理,更有深入到领导者的心里。

2.2明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化工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位。首先,相关安全生产的规范制度必须完善。企业必须把每个工序的安全操作规范名列出来,另外,相关的处罚条例一一审核列明,从而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提醒自己,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增强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其次,每个工序必须有一个安全负责人,每天监督和管理安全事宜。对于责任人导致安全事故的必须严惩不贷。

2.3认真落实化工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对化工企业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在培训内容上,尤其是对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操作、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情况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和深度讲解,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安全情况。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案例分析,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三方面进行培训,从思想和实际行动上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工作之余多学习多分析,多向老员工老师傅进行请教,切实将自己的安全、企业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全结合起来,高瞻远瞩,为化工企业的长远未来作打算,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注重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不能通过的需要重新进行培训,直至员工都能通过考核,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结语

篇2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和谐管理;施工作业人员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70-01

施工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作业人员)作为建筑工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自始至终活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他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危险,如何预防和减少作业人员的人身伤亡事故是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呢?古人云:“凡为治之大本,莫善于抑末而务本”。我认为:安全生产管理的治本之举在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做到了“抑末务本”,紧紧抓住安全教育培训这个重要环节,才能从根本上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含义深刻,包含着三个方面的理念:

一是“依法管理”的理念。“安全第一”确立了安全管理的法律地位,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入了“安全一票否决制”、“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等相关政策,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可称之为“依法管理”的理念。

二是“长效管理”的理念。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是形势的需要、政治的需要,它更是一项长期的、贯彻始终的治国方略,可称之为“长效管理”的理念。

三是“和谐管理”的理念。“预防为主”提示了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引入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制度陆续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实践以德治国,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治国思想理论,可称之为“和谐管理”的理念。

实践以上三种理念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便是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不是简单的教育与培训的结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安全教育培训具有“人文”性、“强制”性和“时间”性三个重要特征。安全教育培训的三个特征与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理念形成了对应的内在关系:

1.“人文”性(“和谐管理”)。“教育”包含着“人文”性理念,“和谐管理”需要进行思想教育,显露“人文”性的特征。通过广泛宣传,谆谆教导,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理念深入灌入每个作业人员的心中;让所有作业人员从根本上树立“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他人,他人不伤害我、我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意识,让所有作业人员从根本上树立我创建、我维护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意识。

2.“强制”性(“依法管理”)。“培训”包含着“强制”性的理念,《安全生产法》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第23条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突出“强制”性的特征。建筑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必须落实,作业人员中的特殊工种(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等)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取得上岗证等;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时间”性(“长效管理”)。项目部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育培训”作为职工、作业人员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时间”特性显得十分突出。时间性表现在安全教育培训应贯穿于终身教育之中,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融入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不论是新作业人员还是调离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的作业人员,都必须重新接受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作业前还要接受班前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质量;新思路

一、安全培训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1.安全培训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从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分析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安全管理的不到位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占主导地位。因此,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对安全的认识,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从行为上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从而增强自我保护和判断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

2.安全培训促进技术更新,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传统工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如何在这个艰难时期保证企业又好又快的安全发展,安全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可以让企业职工系统全面地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理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职工亲自实践,增强认知,不断思考,总结创新。

二、安全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2016年4月25日,煤炭工业协会报告称,经历了三年多的经济下行后,我国煤炭市场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煤炭价格比2011年高点位价格下降了60%以上,行业整体亏损面持续扩大。煤炭行业的需求增长空间收窄、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煤矿安全培训的发展。首先,安全生产培训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方法缺乏创新。我国现行的培训教育大多采用相同的方式,即培训教师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通过对考试题库的分析,使学员快速记住考试题目,以达到通过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证的目的。在传统的培训中,没有专门从事培训策划和开展培训理论研究的工作人员,对成人学习特点、现代培训理念等缺乏深入的认识。其次,安全生产培训的对象在工作种类,工作特点以及文化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有电钳工、爆破工、瓦斯检查员等十大工种,他们的工作范围、操作技术各有特点。目前,煤矿安全培训还只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针对不同工种开设专门课程,老师讲解大多晦涩难懂,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学员来说,理解内容较为困难,更不用说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三、提高安全培训质量的新思路

目前安全生产培训面临严峻的挑战,除了要继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的保障机制,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严格考核”的管理模式外,还要优化一切可以利用的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教育的方式方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材施教”是教师要从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效果。现在我们常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放在一起作为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来讨论。安全培训面对的对象各有特点,安全培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不应该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安全意识地说教上。安全培训单位应该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培训教材,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突出重点。例如,煤矿井下爆破作业人员的培训,除了讲授我国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还应该安排煤矿爆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实际操作的练习。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地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安全培训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把理论知识系统全面地讲授给学员,还应该注重对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际操作在安全培训中的地位。例如,在对煤矿自救互救知识的讲授中,可以让学员按步骤实际操作自救器,掌握使用技巧;可以让学员按要求在橡皮人上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急救措施,这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容易让学员掌握该项技能。

3.创新教学方法,多种方式并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越来越广,安全培训教师可以组织学员观看电视、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的培训资料来达到培训教育的目的。此外,案例教学法为安全培训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学员感同身受,并把对安全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又例如在讲煤矿提升系统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观看葫芦素煤矿“5•6”提升运输事故的视频,让学员自身从这个案例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及防范整改措施,做到自我督促,自我警醒。另外,为了提高学员的兴趣,把知识竞赛引入课程,在授课基本结束前,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比赛,组织全体学员参加。这种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综上所述,安全培训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的大力投入,更需要每一个参加培训人员的重视与努力。

作者:刘加悦 单位:冀中工程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兰泽泉,王宝德.浅谈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J].煤炭工程,2007

篇4

关键词:煤矿;机电;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2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煤矿机电设备也处在不断更新换代阶段,这就对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就要做好煤矿机电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1.煤矿企业机电工作人员技术培训的现状

1.1 对煤矿机电安全培训不够重视

煤矿机电安全培训工作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煤矿领导对机电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想起来一阵子,在管理上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机电安全管理规范,甚至连最起码的煤矿机电安全工作标准也没有,这就造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出了问题没有标准可以衡量。不管是煤矿企业领导,还是一般职工,在潜意识中,总是认为煤矿事故就是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放炮事故,而对于机电设备事故,顾及不多,因而忽视了对机电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有的煤矿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能够贯彻执行下去。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没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没有质量长存的管理理念,因而对工作怠慢松懈,忽视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思想上的麻痹是造成机电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煤矿安全培训的难度大

有的煤矿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不想大动干戈,对煤矿机电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另外,在煤矿企业中,机电人员设计的范围广,需要培训的人员种类多,而大部分工作人员,又以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等理由拒绝培训,培训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再者,需要培训的机电安全知识种类特别多、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教学难点多,这些都给我们的安全技术培训造成相当大的难度。

1.3受训人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

在煤矿机电方面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各有优劣,这些从业人员中既有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还有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甚至有的煤矿还有小学毕业生;既有缺乏理论知识,但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也有刚刚参加工作,只有理论知识,缺乏操作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还有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都欠缺的技术工人。老工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但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理论水平相对较高。

1.4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在培训过程中,一方面没有具体的培训时间要求,一般都是短训的形式,培训时间一不能呢个保证,而另一方面需要培训的知识多,要求掌握的内容多。而参加培训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很多是多年没有碰过书本的人员,因而他们学习不习惯,自觉性差。甚至对培训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学员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有的学员培训过程中,事务多,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通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讲解,课堂呆板,也有一些教师观念落后,对新技术,新设备不甚了解,照本宣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煤矿安全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2.应对策略

2.1建立健全煤矿机电培训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机电培训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逐级明确工作职责,按培训的规定,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构和组织,配备专兼职职业培训人员;制定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2.2提高对煤矿机电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矿机电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机电工作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启动煤矿煤矿机电工作人员培训,各企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计划,明确责任,确保培训计划得到有效落实。使工人认识到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提高作业工人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保护能力,防止违章作业。

2.3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煤矿企业机电人员培训的师资力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自己培养加上外部引进,也可以结合大专院校,建立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有具体操作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机电培训师资队伍。从而加强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强化和提高机电作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

2.4分门别类,分层次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学员不同的工种情况、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门别类加以培训。如对那些有一定经验的老工人,重点对它们培训新的机电设备知识;对技术要求高的井下电钳工、主提升司机等工种,以提高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主,增强安全意识为辅;对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机电工作人员,既要培训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培训操作技巧,更要培训安全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

2.5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方法灵活性

机电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小到安全法律法规、抢险救灾以及自救、互救知识,大到通风仪器仪表、机电运输设备等等,要求学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安全基础知识,掌握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及有关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等知识,并且机电安全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这就造成教学难点多,备课难度大。因此我们应该使培训形式多样化,尽量避免“大锅饭”式、“一窝蜂”式的培训形式。尽可能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既可以以班组为形式进行培训,也可以以机电比武的形式进行培训;既可以采取授课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实地操作的形式;以老带新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总之,要不拘一格,不拘形式,只要能达到既增长知识有提高技能的学习目的皆可。

3.结束语

加强矿山机电安全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培训,提高责任意识,就能不断地提高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和效果,就能促进我们煤矿企业机电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对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手段,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全面渗透安全管理观念,才能更好地保障机电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推动矿山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煤矿机械.2003(12).

篇5

1.要深入了解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作为培训机构必须树立面向企业、为企业服务的思想,首先应了解企业所在的行业、培训对象的岗位、培训对象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以及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只有详细了解企业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才能确定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才能确保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以人为本、以法为准、以防为先、全员参与、分类对别、各有侧重”,这是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应遵循的基本方针。

2.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和策划不同的课程和培训方式。培训机构要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不同的培训层次和不同的培训对象,考虑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曾经接受过的培训以及可接受程度等因素,因需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计划与课程,选用实践性和实效性强的教材,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为主要目的,追求学习的直接有用性和实效性。重点放在帮助学员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以便学员更好地适应工作,履行职责。我们培训对象大都是企业负责人、企业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应侧重宏观安全形势的了解,安全法律法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经济学和事故赔偿损失、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内容。对企业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应侧重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手段、安全标准规程、综合安全管理知识等方面;掌握安全生产事故所呈现的新的规律和特点。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安全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劳动安全防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我们对于态度好、技能差的员工,培训侧重安全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对于态度差、技能好的员工,侧重安全意识及事故教训方面的培训。

3.要从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保证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建立一支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安全培训的基本条件,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效果的根本保证。针对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安全培训不王 伟

济南安泰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同的课题和行业,培训机构可以请高校老师来讲,可以请政府官员来讲,也可以请企业有经验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这样讲课比较灵活,更有针对性。

二、注重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重要。因此,在安全教育培训中,要重视培训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开发。

1.以能力培训为主线。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培训效率,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效地知识量,把以“应用安全技术管理为主体”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实践能力培训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联系起来。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采用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使学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

2.安全培训教学过程采用现代化培训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建成统一的安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相结合,优美灵活的画面能够让呆板的安全教育培训生动鲜活起来,能够激发受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使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实现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

3.搞好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员对一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着眼点在于学员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发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思考,启发学员的创造潜能,它真正重视的是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案例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授课效果好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使学员理解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安全培训教学中应当积极采用的教学方法。发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给其诊断,找出病因,结合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再结合各个单位的安全现状作出正确分析,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出现,把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安全实景模拟教育基地,改善广大市民和企业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欠缺。

4.采用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就是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使参与培训的学员获得并建立新的安全知识,形成新的安全理念,产生愉悦自信的体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宽松气氛已经成为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发展的新需要。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开放、互动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整个学习环境宽松、和谐,在合作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5.要经常深入企业,搞好跟踪调查。主动征求企业的意见的建议,定期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在遵循教学计划和培训大纲的前提下,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增加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课程设置的内容更贴近安全生产的实际,增强企事业单位培训学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视野,普及安全知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管理失误。

三、结语

篇6

1国内研究现状

1.1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状况研究

许多研究认为,我国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状况不佳。食品从业人员的整体卫生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3],对文化程度较低和从业时间较短的人员,要提高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规范他们的卫生行为[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的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均不够理想,对他们进行卫生培训很有必要[4]。

1.2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大部分研究认为,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是影响其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改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开展食品卫生法知识培训,对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具有较大的影响;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守法知识(K)、意识(C)、行为(P)对守法观念的形成,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食品企业管理人员守法KCP水平与企业的食品卫生状况达标率有关[5]。健康教育是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树立良好卫生行为的有效措施[6]。有研究表明,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的人群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状况明显提高,提高有关知识知晓水平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基础[7]。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知识是基础,行为是目标,态度是动力,要实现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首先应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3]。

1.3培训教育和日常监督的关系研究

预防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工作的核心之一,要杜绝食物中毒,一靠健康教育,二靠监督监测,前者是先导,后者是保障。目前在监督监测上所做较多,在健康教育上所做较少,而要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必须使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与监督监测的保障作用并重[7]。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应相互促进[6],要把询问从业人员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法律法规情况,实地查看从业人员具体操作情况列入日常监督内容中去,使培训工作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和提高[8]。

1.4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多项研究认为,目前在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中存在一定问题,包括:①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知识培训重视不够[9~11];② 学用脱节,考试形式比较单一[9];③ 无法根据受培训人员工作种类的不同传授不同岗位的专业知识[12];④ 受训者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别较大[12];⑤ 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课堂授课、观看录像等,内容枯燥、形式单一[12];⑥ 为降低成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愿意雇佣农民和临时人员,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卫生知识缺乏,卫生意识淡漠,多数食品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11];⑦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数量成倍增长,基层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任务也成倍增长,为完成这些任务,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就排不上应有位置,使工作不深不实,只图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11];⑧ 师资缺乏、教材不足并且未能补充进新的内容[10]。

提出的有关对策有:① 卫生监督执法机关在日常性监督中,应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卫生管理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情况[11];② 培训机构资质认定是依法开展培训工作的组织保证[11];③ 设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建立公共卫生基础知识培训中心[10];④ 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侧重选择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培训内容[13];⑤ 培训工作要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8]。

1.5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技术研究

对于开展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技术的研究包括:① 因地制宜地利用可行的培训方法,如培训班、讲座、录像、小组讨论、参观等[13];② 培训应强调效果,不流于形式,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8,14];③ 建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知应会考试题库[11];④ 将讲授教材法和声像材料法有机结合起来,是最受欢迎的预防食物中毒教育的有效干预模式[7];⑤ 健康教育干预贯穿于卫生监督的全过程,健康教育工作无论运用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方式,都应确保其科学性与正确性,避免形式单一[14];⑥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开展教育[8];⑦ 健康行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需要多次培训干预以加强和巩固效果[7]。

2国外研究现状

2.1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和知识关系研究

对于培训在改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作用方面,国外研究较多。有研究发现,食品安全培训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即使从业人员具有很高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他们也不都是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的[15]。仅取得培训证书并不能保证从业人员良好地执行和保持食品安全行为,没有良好管理的从业人员在培训、知识和行为之间并没有简单的联系[16]。除了知识和培训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确认和理解这些因素[15]。

2.2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传统的食品卫生培训是运用KAP模式来开展,假设提供教育和知识会刺激行为的改变[17,18],但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在改变食品安全行为方面是过时的[18]。研究表明,在培训以后一些至关紧要的食品安全行为(诸如交叉污染)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培训对食品安全行为的总体情况会带来任何影响。对于食品卫生规范积极的反应和良好的知识,并不会直接转换为积极的行为[17]。在一些研究中,食品企业认为缺乏时间、人员流动频繁、加工场所条件、费用、学习困难、培训的组织、太多的信息等都能影响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行为[16,19]。

2.3运用行为改变理论改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研究

食品卫生培训只有在运用行为改变理论,并考虑从业人员行为的动机以及其他资源和约束环境时,才有可能使从业人员的行为得以改变[18]。通过应用行为改变理论,食品安全教育的效果可得以提高,存在问题的食品安全行为可得到矫正,并可使食品安全达到持续改进。可以运用的理论包括健康信念理论、消费者信息处理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20]。

应采用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影响的方法[18]。如果设定一个经过需求评估的、可被理解的、明确的目标行为,保证食品安全的规范程序则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其重点在于提供适当的食品操作方法。行为改变理论提供了关于个体行为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和怎样发生,以及行为个体对于食品操作行为考虑因素的指南[20]。

仅有培训不会导致行为的改变,只有给予充分的资源和适当的管理文化,食品安全规范才能得以较好地执行。食品安全培训需要将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具体化,以便向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那些管理人员)强调与他们企业有关的风险水平。培训计划的有效与否有赖于管理者的态度和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文化[19]。文化是由贯穿于企业的传统、价值、政策、信念和态度等所形成的[21]。

食品卫生培训不是为制造证书而进行的孤立行为,而是整个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基础的一部分。要达到行为改变的目标,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应把培训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并基于HACCP系统的原则[17]。

2.4食品企业培训状况研究

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对培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他们也表示出对培训的费用、时间等方面的考虑[17]。许多餐饮单位认识到了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并对食品安全法规显示出积极和守法的态度[22]。但大多数的餐饮企业都缺乏食品卫生管理体系,缺乏卫生操作程序文件,对于培训内容更新很少,相当部分管理者本身未经过师资培训,甚至是基本的卫生要素也未经培训[21]。

发展培训方法来改变工作场所的行为,被证明与传授知识同样重要。培训必须确保质量,不正确的培训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甚至比不培训更甚[17]。管理者的态度对于培训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加工环境和便利条件以及合适的文化,有利于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22]。

WHO收集了大量各国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研究结果,对此作出总结:① 知识十分重要,但有时仅有知识是不够的;② 健康教育经常建立在“知识能导致正确的态度,然后产生安全健康的行为”这一假设的基础上,但很不幸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③ 要改变行为,理解行为后面的原因及其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23]。

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98-01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灵活和正确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煤矿安全培训的目的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传授安全基本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抗灾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把握好煤矿安全培训原则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依据煤矿安全培训的目的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教学原则。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煤矿安全培训的生命线。“直接有效”是培训迥异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点。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和受训者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既能提高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又能强化培训职工的实践能力,解决在煤矿井下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培训过程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就减少了生产操作,就失去了培训的优势和意义,煤矿安全生产理论是现场实践工作的总结,许多安全规程是事故经验的总结,同时煤矿安全培训必须与现场实际结合起来,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员才愿意学,回到工作岗位才用得上。

二 循序渐进原则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在培训中,“序”就是培训内容的难易排列和逻辑顺序。如随着煤矿工人的年纪增长,记忆力减退,但是能力稳定,工作经验丰富,为他们准备培训内容的“序”与青年学员就迥然不同。作为教师,建议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职业道德、井下专业知识培训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培训顺序;在进行技术技能性培训时,要尊重职业动作的时间顺序,培训内容在专业上下工夫,争取学一技会一技。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适时而教,所谓适时主要表现在发展上的适时,起点行为的适时、及时,进度上的适时,管理上的适时。

三 启发性原则

安全培训是国家强制性培训,“诱导式”教育在培训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员的自主性、积极性。

在安全培训教学过程中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参加培训的学员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启发要切合实际的需要。只有明确学员的主体地位,真正了解学员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可能具有针对性。同时,启发应当选择影响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学员通过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员来自生产现场,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教师和学员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充分尊重学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员对教师才有认可感,学员的学习自觉性才能调动起来。

四 直观性原则

在培训中运用直观手段,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认识能力的提高。采用直观手段首先要符合培训内容的需要,因为不同课程有着不同的感知规律。如对象与背景的反差效果使讲授课光彩夺目;动画教具的模拟场景让演示课充满生机;多感官的协同感知,可以使观察课不再枯燥,在培训中直观教学应从三方面入手:观看实物及模拟制品、模拟景象。如讲到自救器时,直接打开自救器来讲解它的结构、佩戴方法,让学员动手佩戴自救器、操作灭火器等;如使用断层模型讲地质构造;播放安全教育宣传片等。

五 因人施教原则

因人施教就要求教师面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培训策略,达到培训目标。作为煤矿培训教师,应掌握其理论,适时对学员进行职业测试,针对具体学员的职业潜质,激发其职业热忱,最大限度地实施“因人施教”。

贯彻因人施教原则应注意突出安全培训的特点,要尊重培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学员的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学员的个体差异,应有耐心,因势利导,对接受能力差的学员进行个体辅导。

六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安全培训不仅要讲授安全基本知识和安全技能操作,还要宣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严重危害性,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增强学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能偏离主题。同时要善于根据成年人学习特点和培训内容,自然地把思想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规范安全行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企业职工素质决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提升职工素质的保证,把握培训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煤矿企业培训效果的关键。

篇8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全培训工作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培训就是效益”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激发全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安全理论应知应会教育和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引导职工真正理解“条条规程血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的含义,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全员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我愿培训”自觉转变,营造了“争做学习型员工、争当本质安全人”的浓厚氛围。

二、找准切入点,合理制订职工培训计划。

今年以来,我们以全面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为目标,落实责任,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安全培训工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年初,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全面地考虑了员工文化层次、岗位工作以及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的岗位操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从时间上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工种、各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培训、考试促学习,以学习保安全,在“严”字上做文章,通过安全生产来检验培训质量。突出安全培训工作重点,首先抓好班组长以上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分工种培养有敬业精神、爱学习、有上进心的职工。通过对以上人员的培训,逐步引导和鼓励身边的职工向先进看齐,向先进学习,以达到培训一批,教育一批,引导一批的效果。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方式,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理论教学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易懂的课件演示,提高学员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学习兴趣。部门在工作现场坚持以安全隐患识别、现场操作技能和事故防范为重点,采取能者为师、以师带徒等方式,扎实开展现场培训工作。推广以“手指口述”为主要形式的现场安全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创新现场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激发了职工学习技术、学习知识的热情。

篇9

以技能鉴定、优秀技能人才选拔等为培训契机

电力公司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培训、考核、上岗、上待遇等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通过一次次技能鉴定考试和各种选拔比赛,员工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带动整个专业业务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的工作中,大量的重复劳动会磨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开展技能鉴定和优秀技能人才选拔等考核工作,可以引导员工自觉学习,营造“以赛促学,以考促学”的学习氛围。通过鉴定考核,员工容易找出平时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和容易忽视的重点问题;通过与同行之间的竞技交流,可以发现自身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差距。

在技能竞赛开展的过程中,考核的不仅是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收集现场操作及答辩过程中员工理论知识的“盲区”和“误区”,最终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整理,作为以后修订培训内容的依据。

实践证明,近几年开展的技能鉴定、技能比武等考核选拔工作有效推动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培训效果的提升。

技能培训中加强理论知识的铺垫

部分学员工作了很多年,操作非常熟练,但是原理并不清楚,更换了试验仪器后不能自主完成试验项目,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对于基本原理理解掌握不扎实造成的,因此,我们在现阶段的技能培训中加强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并且相应采取了一些方法。

我们抓住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专注力只有10分钟这个特点,在带领学员进入现场培训之前,培训师首先要对该部分内容所需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不同于传统课堂讲解的是,培训师首先将技能部分的内容分解后阐述,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员比较熟悉也相对比较专注的。接下来,培训师在每一步的操作中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每一步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一个10分钟讲解完后,学员的专注力马上又可以转移到熟悉的技能部分。培训师可以适时地让学员通过参与技能操作来集中精力。随着技能部分内容的逐渐展开,支撑的理论知识也会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地讲解。这样分步骤分阶段的讲解,将学员不容易消化的理论基础知识难度降低,在技能讲解中穿插理论讲解,其他不容易分解的理论知识点可由培训师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安排,也可根据难易程度作为学员的自学内容。

现场培训与E―Learning培训法相结合

在技能培训工作中,一些培训方法因受到时间、环境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有时会很难实施。随着网络应用的兴起,新兴的E―Learning培训方法已在国内很流行。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将E―Learning定义为: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同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参与E―Learning培训的学员将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培训及时、同步,培训的个性化和灵活性、培训效率高、培训费用低廉、培训效果更为显著等特点。

我们正在搭建的企业员工自主学习平台,将传统的演练法讲授技能操作,拍摄成视频资料上传到网上,视频教学完全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从作业环境、工器具及耗材的准备和使用、安全措施的准备、操作标准等内容均直观形象地呈现。企业员工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观看自学,而且可以重复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可以作为现场技能培训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创新菜单式自助培训考核模式

菜单式自助培训考核是对现有培训考核模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主要用于解决部分生产单位人员紧缺、生产任务重而不能抽调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参加技能培训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将培训的任务交给了班组,班组选派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水平高且安全意识强的优秀技能人才作为培训师,充分利用班组现有的仪器、设备等资源,利用生产空余时间对本班组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以本专业培训模块各级别的具体内容为依据,从高级工、技师再到高级技师,在每个级别的培训模块中自助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模块开展。培训方法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班组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展开,培训的针对性尤为明显。培训结束后,班组参培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参加考核。考核过程中,培训师收集学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梳理出学员下一阶段应着重解决和提高的技能和知识点,并同时将学员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班组,用于指导班组下一阶段的培训和学习,从而形成有效的闭环培训模式。

安全警示教育培训法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员工业务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很可能为以后的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因此,间接利用安全警示教育的培训法,将安全生产事故引入到现场技能培训中,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遵章守纪和提升技能水平的积极性也是现阶段我们保证培训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培训师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可结合现场生产事故案例与危险点及操作要点有机融合,通过典型的事故案例来加深学员的印象,不断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教育展示基地,在培训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观看安全教育室的电视、录像、幻灯、投影、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料,特别是通过安全教育基地展出的典型事故案例图片及实物能使学员感受深刻。通过一幕幕安全事故的真实再现,能使学员感觉到身上的安全责任重大,增强安全责任感,不断提高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使学习培训从真正意义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选用有效的培训方法

篇10

1.1基层领导层重视不够

客观地讲,厂里已经在人力资源方面对各基层单位给予了补充,比如每年签订的大学生,招来的社会化用工如看井工、轮换工等,虽没有彻底解决人员缺乏的问题,毕竟有所缓解。但在快速增产上产的过程中,“产量就是一切”已经形成为基层单位很多领导的主导思想,“产量下掉,双脚直跳”是对基层领导的形象写照。同时,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安全培训其实是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因此,基层领导层不能很好地协调生产与培训之间的矛盾,难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轻培训的现象。

1.2员工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于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认为当前的培训内容自己都知道,没啥可学的,况且工作中安保措施已经做的很完善,不会出什么事,存在自满情绪。

1.3组织培训力度不够

从上来说领导对安全上岗培训重视不够,从下来说员工对培训又不太接受,而中间环节培训师资力量又有限,后又有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使得培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2改进措施

2.1培养师资队伍,打造合格教师团队

各基层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员工安全上岗证培训实际情况,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安全员为专职教师,还要着重从生产一线技术员、业务熟练工人中选聘兼职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师资培训,提供送外培训机会,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对专兼职培训教师,可给予一定的课时费,以激发对培训工作的热情,有利于稳定师资队伍。还可由厂培训机构组织讲课比赛活动,训练培养一批兼职教师。

2.2开发培训教材,保证教材适用性和针对性

要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员工安全上岗证培训教材,注重多媒体教材的开发。把本厂案例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员工接受起来更容易。各基层单位组织安全员、业务骨干、技术精英编写,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可每2年组织一次优秀教材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物资及荣誉奖励。获奖教材可推广到其它单位使用,此举可进一步激发各级人员的参与热情,由此推进教材的编写质量,提高培训效果。

2.3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就我厂而言,集输大队、保安大队、消防大队、维修抢险大队三个基层队人员相对集中,组织培训相对容易。但几个作业区因作业性质为分散作业,下辖几十个采油井站、注水站、转运站、增压站且作业性质不同,因此给培训工作增加了难度。各单位要结合生产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半工半培、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可通过开设安全宣传栏、利用多媒体、企业内部网站、板报等平台以及安全讲座、班前班后会、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日活动等时机,加入员工安全上岗证培训内容。通过技术比武、应急演练、现场事故分析、安全自检等方式,融入实践培训内容,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

2.4严格考证审核,确保证件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