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19 16:5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思维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互联网思维的含义
“互联网思维”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互联网时代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我们的世界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将世界各个角落的每一个个体联结到了一起,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也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贡献者,所有的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很难再像互联网出现之前那样,利用规模化降低成本,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利润,企业需要顺应这些变化,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用户、市场、产品,而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被称为“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整套系统化的思维,包含了生产、营销、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同的企业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内容也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来源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中最为核心与本质的内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市场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首先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直接,企业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方式直接向用户传递信息和企业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获取用户信息,用户也可以直接向企业反馈对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是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依托互联网,用户可以很容易的形成社群,相互交流企业产品服务的相关信息;第三,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终端从单一的电脑变成了多种多样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等,这就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在线”,而互联网也就能够随时随地影响着用户的行为。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重新审视用户对企业的巨大价值,审慎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机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2 互联网时代对职业培训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培训行业也是如此。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微课、MOOC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能够更便捷的接受各种知识技能……这些变革都给培训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训的组织形式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培训最明显的变化就在于M织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培训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以集中培训为主,学员需要集中起来在教室或者实训场所接受培训。而互联网时代的培训的组织形式则更为灵活:根据培训项目的具体需要,既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远程实时教学、微课、慕课等形式完成培训。
2.2 培训机构平台化
传统的培训行业中,培训机构是培训服务的提供者。通常而言,培训机构需要为客户提供培训的课程、培训的师资以及培训的场所等,同时还要对培训项目的运行进行管理;而在互联网时代,培训机构虽然依然提供的是培训服务,但这个培训服务的内涵较之传统的培训服务则有所不同,培训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形成培训平台,这个平台一端连接有培训需求的客户,一端连接有培训能力的专家和师资,平台运营取代运行管理培训项目成为培训机构的主要功能。
2.3 培训的内容场景化
传统的培训注重知识技能的提升,而互联网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和技能,“有问题找‘度娘’”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新人类的学习习惯。面对这样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培训中,知识技能的传授已经不再是重点,重点的内容应该是创设实际工作场景,在场景中,提升学员知识技能的运用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正因为培训行业在互联网时生了这些变化,我们更应该思考互联网思维应该如何运用于培训中,让培训发挥更大的价值。
3 互联网思维在培训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运用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的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真正做到以用户满意为中心。具体到培训行业,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互联网思维。
3.1 遵循“6D”法则,设计职业培训项目
“学习与发展项目6D法则”从界定业务收益出发,通过设计完整体验、引导学以致用、推动学习转化、实施绩效支持以及评估学习结果等环节,提供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有用的培训”。“6D”法则将培训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收益联系起来,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业务收益的提升,这也是企业培训的根本需求所在;设计完整体验要求培训机构在设计项目时从用户的体验出发,从训前、训中一直到训后全过程的提供完整的培训服务,这正是用户思维的体现;评估学习结果是指在学习项目阶段性完成时即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向客户证明学习项目的有效性。
3.2 运用教练与引导技术,提升职业培训效果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获取知识的资源和能力,但是将这些知识信息整合起来并加以运用则是很多人和企业并不具备的能力。在培训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练及引导技术的作用,通过建构的方法将学员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通过反思与研讨催化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3 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和方法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培训有了更多可以创新的空间。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远程培训,利用线上微课、慕课等形式向学员传递知识性和技能性的课程,同时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员提供模拟训练的课程;从培训班管理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远程学习平台等方式实现对学员的考勤、测验、评价等功能。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提升培训管理的效率,同时新的互联网技术也为学员参与培训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学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学习到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更加安全高效的加以训练,这些都能够极大提升培训的用户体验。
4 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用户思维,培训行业要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在产品设计、服务提供过程上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牢牢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并将用户思维真正融入到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1]姜丹丹.互联网平台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6(21):143-144.
[2]孙兴伟.适应新需求培训须转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06-28(001).
[3]白方涛.企业培训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02):102-104.
[4]张博,张吉辉,程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2015(24):28-33+43.
篇2
四月鹏城,春风和畅,由《培训》杂志主办的“2015(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盛大开幕。本次年会紧扣时代脉搏,以“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发展”为主题,共呈现了八十多场演讲,有近两千名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同侪出席,规模和规格均创历年之最。
年会开幕式上,《培训》杂志主编朱伟正在致辞中指出,当今社会进入转型期,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对企业的人才发展和学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引发的企业学习、技术和实践的革命,为现今的人才培养构建了进步的阶梯。“在‘互联网+’的当下,希望本次年会能够给大家带来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发展与学习培训技术革命的双重思考。”
主题分享 迎着趋势奔跑
主会场的8场精彩演讲由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大伟拉开序幕。赵大伟从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详解了何为“互联网+”,以及如何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拥抱变革、成功转型。DD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叶庭君、美世全球合伙人孙迅、中兴通讯学院院长王殿平也都从互联网转型的角度谈及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学习与发展是年会的核心议题,美国ebb公司总裁伊莱恩・碧柯(Elaine Biech)和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学习与发展的未来趋势。碧柯女士认为,在VUCA的世界中需要融入新的角色,把握学习与发展的趋势;马永武则针对轻量、有趣、个性、社交等四个未来学习趋势的关键词,分享了腾讯的相关实践,对参会者启发颇深。
七大平行分会场围绕“互联网与人才发展”“继任计划与人才梯队”“培训体系建设与运营”“领导力发展”“大数据与人才管理”“绩效改进与干预”“学习项目设计与交付”“企业大学”等十大主题,举办了数十场演讲,供参会者自由选听。中国移动、携程集团、中兴通讯、立邦中国、招商银行、网易、用友、美的、国家核电、惠普、圣象集团、万达、大唐、唯品会、新奥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助阵,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场思想盛宴。分会场话题的丰富程度和讨论的深度满足了参会者的不同需求,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坐镇也使参会者得以充分了解目前最热门以及最实用的理念和技术。
成果
用互联网思维做平台
在本届年会的开幕式上,主办方《培训》杂志了两项最新成果,并揭晓了“2014年度中国人才发展最佳企业”“2014年度中国人才发展创新企业”“2014年度中国优秀企业大学菁英奖”以及“2014年度中国企业最佳学习项目”四大奖项的评选结果。其中,中广核集团成为了首个荣获“四大满贯”的赢家。
作为全国企业培训发展行业的服务平台,《培训》杂志自身也正经历着互联网的转型,并且开始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平台搭建当中。
鉴于此,《培训》杂志在大会上了最新开发的“培训管理学院”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依照ATD(原为ASTD)推出的素质模型而建立,从知识、技术、能力、行为四个方面帮助培训工作者提升自己。
“培训管理学院”具备智能自动匹配的特点,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为用户匹配更多的学习资源。而在未来,《培训》杂志希望与用户共同完善该平台。
《ISPI绩效改进指南》三卷本中文版是当天的第二项重大成果。《培训》杂志四年前便引进了国际绩效改进协会主编的《绩效改进指南》三卷本,旨在推动绩效改进在中国企业中的运用,帮助更多的管理者认识、理解、应用绩效改进。该套书籍的主策划、《培训》杂志副主编常亚红,以及六位担当翻译工作的专家――安迪曼咨询首席技术官崔连斌、安迪曼咨询总裁胡丽、上海改进联合创始人顾立民、华商基业首席绩效改进专家易虹、韬钰咨询创始人周涛、《培训》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家强,共同上台了这套巨著,引发了参会者的强烈反响。
体验设计 注重创新与趣味性
中国培训与发展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每一届主办方都会在参会者的体验设计上投入心血,今年也不例外。本届年会采用了优慕科技UMU平台,通过现场在线调查,实现台上台下的互动,加强参会者的参与感,并且使整个会场内的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在演讲会场之外,本届年会还推出了“拍摄留念特刊封面”的活动,参会者在快易照设备中自行操作,拍摄属于自己个人的《培训》杂志封面。这为大家增添了不少趣味。
篇3
(讯)有人说,“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一次突围的机会,而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传统行业中最基础也最顽固最难改变的短板。那么当互联网+上农字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碰撞,又会催生哪些新鲜事儿呢?从今天开始,我们会陆续推出当农民遇上互联网系列节目,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互联网+农到底能玩出哪些花样。如今开网店卖农产品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可是能不能赚钱可就因人而异了,你知道怎么开农产品网店吗?如果我告诉您当电商也可以参加培训甚至是拿文凭,您相信吗?
这网上培训不仅要上课、培训,竟然还要考试,看来做电商的门道还真不少。其实啊,不仅仅是在这个虚拟的网络平台上有这样的大学,我们的记者还找到了一所有教室,有桌椅板凳的线下电商大学。
三农观点:“互联网+”要先加农民培训
互联网让农民和市场互相看得见,能够立竿见影地缓解农产品卖难。互联网还可以从生产、营销、信息等环节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最终发展出克服传统农业弊端的新型“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加农业的前景很诱人,但实现这一前景的前提是农民要会使用互联网。先让农民学会互联网的基本使用知识,再让农民掌握互联网背后的互联网思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增加对农民的培训。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互联网加农业,先加农民;互联网加农民,先加培训。(来源:农视网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篇4
关键词:职业培训;互联网+;人力资源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这些影响甚至超越了互联网技术本身,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习惯。而“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以互联实践带动社会经济新体形成。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当互联网+职业培训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传统企业如何从地面转战网络?电商企业又如何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而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华丽转身呢?这同样是职业培训行业要思考的问题。
职业培训的特点和现状:很大程度上,我国职业培训目前还不能摆脱学历教育补充的定位,首先职业培训所面对的学员大体上都是在职学员,在职学习注定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业余的、是有限的,其次大部分在职学员是有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强化专业的深度和理论的系统化;目前来说职业培训主要是根据工作安排所需要的补充学习形式,一方面,培训主管机构较难获得培训的精确需求信息,培训的安排甚至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令到培训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另一方面,学员由于工作的压力,对培训普遍有一定的抗拒,对知识需求的及时性无法满足而更倾向于自学和知识的自我获得,教与学的矛盾较为突出。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负载、数字化技术、超时空传播等突出优势成为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互联网的开放性、即时性、共享性是传统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互联网的简约化、海量化、互动化更让传统技术望尘莫及。互联网不仅不断改写着传统产业的版图,而且对传统行业的重构和促进正影响着包括培训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全天候、大数据和低成本,培训过程中面临的很多困难都将迎刃而解,对培训行业也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三、职业培训的发展展望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的职业培训发展,职业培训必然要根植于经济发展的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而改革创新职业培训的内容,一方面要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职业培训,提高职业培训效能,另一方面是职业培训必须紧跟社会需求,提供现代社会发展人们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互联网+时代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很难置身事外,职业培训也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
首先职业培训必须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培训课程,云数据库为我们提供全天候培训成为可能,只要一条网线,时间和空间不再是障碍,满足劳动者终身培训的需求;第二,职业培训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2014年以来政府强力推进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职业培训也要主动助力互联网+变革时代的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成功做出贡献;第三,互联网+的呼啸而至,势必冲击到职工就业和转型,必然也要求职业培训系统作出积极回应,身处变革的时代,企业和劳动者既是培训的需求主体,也是培训的实施和参与主体,职业培训机构必须要坚持面向市场、按需办学、强化质量,及时提高互联网+技术培训,不断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高企业互联网+技术改造效能,为国家互联网+战略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做出贡献。
中国互联网+经济战略发展的成功必将是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成功,而人的发展永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为此,互联网+职业培训的旗帜应当也必然在中国互联网+经济转型的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参考文献:
篇5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职业教育理念
“互联网+”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发展背景下,与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无可例外的,职业教育采用用户、跨界、社会化、开放、协作、创新、分享的互联网思维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势必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系统人才培养,完善制度标准
“互联网+”强调跨界融合,国家把互联网和各行业深度融合作为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和新功能的重要举措,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每个行业与互联网找到实际的结合点。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为社会培养互联网思维型的人才,就必须探索研究各行业的互联网模式,以及各行各业在创新、变革与融合中不断发展的现状。其一,结合行业现状与发展、行业人才需求、岗位分工与技能要求等,及时系统地制订与“互联网+”相适应的人才规格、培养标准与方案。其二,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设置专业,重点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其三,制订并完善符合“互联网+”要求的相关制度标准,包括校园建设标准、教学管理制度、质量保障制度与运行机制、教学资源开发标准、实验实训设备建设标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
三、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当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运动成为这次教育革命的最新发展态势与重要推动力量。微课是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顺应碎片化时代的特点,很好地满足学习者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使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展现知识内容,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其开放性、大规模性、交互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教学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学习为本,挑战了传统职业教育固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与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创客运动强调行动、分享与合作,并注重与新科技手段结合,逐渐发展为跨学科创新力培养的新途径,鼓励学生针对现实世界问题探索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应对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冲击,就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有效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来袭,在给课程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教学研究能力的同时,加强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较好地运用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思维,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开发优质资源,促进教育与管理信息化
微课、慕课的本质在于优质资源,课程质量决定未来应用。“互联网+”体现了优质资源互享互通、共建共享、多样快捷的平台思维。面向未来,通过持续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与尝试,构建区域联盟、发挥区域内名师引领作用,组建团队开发优质资源,是未来学校实现数字化学习空间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推进资源开发共享,需要认真研究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整合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成果,加强数字资源的开发、汇集和推广,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此外,职业教育要把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作为重点,除常规管理外,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五、增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保障职业院校可持续高水平办学的根本。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表现为职业院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企业应转变观念,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标准的制订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提供更权威更接近实际的标准;在师资培训和教材的方面,用人单位可对师资进行实践技能和新兴行业知识的培育,并可与院校师资协同编写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的职业教育教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用人单位的技术专家或项目经理可直接参与到实训及案例教学。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内涵与质量将得到提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全面改写校企合作模式,包括“互联网+理念培训”、“互联网+招生”、“互联网+专业建设”、“互联网+实训室建设”、“互联网+创客空间”等等。新常态下校企合作将进入新平台、新课程和新服务阶段,例如课程体系、校外名师、实训基地、线上学习等学习、实训和招聘环节的打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有效帮助学校和企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很多时候,争辩源于定义的不清晰。那么这种争辩就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互联网思维,我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做了如下定义(百度百科目前也使用了这个定义):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不断更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等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商业模式与商业秩序,也会引发对应的商业规则与竞争秩序的变化。我们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是这个时代一种商业思考方式。
1、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商业形态的不断冲击,导致了这种思维得以集中式的爆发。
2、互联网思维不是互联网人的专利。不是因为你在互联网公司你就具备这种互联网思维,也不是传统企业就没有这种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思考方式,它不属于哪一类人。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也有很多人不具备这种思维。
3、互联网思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是一种思考角度与方式。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原有的一些商业习惯。
4、多数人都在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而忽视了对其本质的系统思考。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本身也是去博取眼球、获得关注和流量,其实也无可厚非。但片面认为这样就是全部,就以点概面了。
5、所谓互联网思维更多针对传统企业而言。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天然就处在这个时代,受这个时代的熏染,其商业行为习惯也自然具有极强的互联网属性。而大量传统企业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所以面临着一个思维转换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1.0
到底怎样理解互联网思维?我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总结了“独孤九剑”9种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它思维都是用户思维在价值链不同层面的延展。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体现在战略、业务和组织三个层面,以及供研产销的各个价值链条环节中。并且将传统商业的“价值链”(见图1)改造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见图2)。
“价值环”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制定和商业模式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业务开展要以用户为中心,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以用户为中心。战略层、业务层和组织层都围绕着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设计。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环”模式。
其中,在业务层面,用户端和供应链端联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将不断地实现价值动态地传递,用户将需求反馈至研发生产,研发生产形成产品或服务再传递到销售端,销售端通过接触用户又形成了二次的循环。这种经过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价值环”模式,将对传统商业生态和商业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价值环”要求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关注用户需求、聆听用户反馈并且能够实时做出回应,这是未来企业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互联网思维2.0
这一年多的时间,在为大量不同行业的传统企业做咨询和培训的过程当中,也逐渐深化了我们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很多传统企业家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以万达地产王健林为例,2014年1月份在达沃斯论坛上他说,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完全是错误的,这应该是互联网企业为自己贴金的说法,不存在互联网思维。2014年的9月万达电商内部研讨会上,王健林说“所有系统必须要检讨,是否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即使房地产也要有互联网思维”。2015年1月万达集团年会上,王健林再次强调了这个话题,他发言讲到,所有副总裁级别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否则下课。可见,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变革的意义。
我们把互联网经济的三个本质概括为: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
提到互联网都会提到小米,为什么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小米在我们看来应该是卖手机、电视、消费电子的,为什么大家把它归为互联网公司,而没有把它归结成一家手机公司、电视公司和消费电子公司?在传统商业里面,我们大多数做的是产品售卖的生意,在卖产品。但是在互联网的语境下,我们更多的是在经营用户,这是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差别。雷军曾经讲过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仅仅讲到了第一点,以用户为中心才可能做到专注、极致、快速、迭代。黎万强强调兜售参与感,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让用户参与到品牌传播,核心还是用户中心。
小米的渠道更多的是放在了互联网化的渠道上。基于互联网去做网络化的直销体系,而没有在传统的渠道做大规模的分销,一旦你把渠道放到了线上,那就意味着是基于数据来驱动的。小米的营销环节,没有在传统媒体投放大规模的广告,而是基于互联网做粉丝经济,做数据化的营销,让营销环节也放到线上,也是基于数据来驱动。小米的论坛就是小米的研发部,在这个平台上收集大量用户反馈的建议、吐槽和不满进行产品研发。小米内部的管理软件也把所有的小米人聚合到了一个平台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跟阿里、百度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它的产品本身也是数据化的,手机硬件已经软件化了,变成了智能手机。它的渠道、营销、研发、管理环节都是基于数据来驱动运营的。
传统的手机厂商和电视厂商他们卖产品,卖手机和电视,更多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厂商的出厂价到终端环节不断地加价,到终端消费者卖出去。小米首先通过去中间化,把产品做到了非常高的性价比,但是同时它也没有仅仅通过卖手机这个产品挣钱,是通过后面的商业模式。原来我们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多的形容羊毛出在狗身上,是一种交叉补贴的概念。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百度上搜索一个关键词,百度没有向你收钱,但是有很多广告商给百度投钱,因为要做竞价排名,做广告。360杀毒也没有向我们收钱,还是免费的,有很多人给他交钱。互联网公司更多都是这种交叉补贴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总结了互联网经济三大本质: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对应着三个核心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数据思维、生态思维。
这属于互联网思维2.0版本,从原来的“独孤九剑”过渡为“三体”――三个核心的互联网思维。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会计教学 人才培养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一名教师,借助国家推进“互联网+”思维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加紧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转型,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学校应把学生的创业以及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等方面充分的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以学生为出发点,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掌握互联网思维、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指导发展高效会计专业迫在眉睫,而“互联网+会计教学”更是对学校、教师、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互联网+”思维下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能力的滞后,不能将互联网移动端很好的融入教学
在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调查中发现,只有少量的青年教师比较容易接受互联网、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并愿意使用这些手段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比如课上采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创新形式展开教学,课下运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手段与学生沟通。然而大多数教师会受到课时安排、课程进度、教学大纲的要求等等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无趣、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造成了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的不良局面。同时,由于缺乏一些互联网教学技术能力的系统培训,所以导致部分教师在使用互联网教学的环节中,由于信息技术能力欠缺、资源匮乏,造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二)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
一般的职业技术类院校由于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低,而导致了学生进入企业后只能做好会计核算这一专项任务,缺乏整体的财务管理思想。而高等财经类学府对学生的培养定位较高,趋向培养理论性会计研究人才,导致学生走出校门后很难适应企业的需求,虽然有夯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会计是一门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面对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经常无从下手,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工作时间去过渡,才能很好的与企业的财务工作相接轨。这些归根到底都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出了问题,学校不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到底是什么,所以造成了学校和社会的严重脱离。其次,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属性,会计岗位一般都会涉及大量的企业商业机密,一般的企业不太愿意为了培养少数的个别员工而与学校进行深度的定向式培养,所以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专门人才的定制培养,更是一纸空谈。而高校对于“互联网+”会计这样的行业变革和企业需求了解更是少之甚少。
(三)缺乏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扶植
国外的会计职业具有非常高的职业门槛,大多数由行业进行指导,政府部门提供财政与政策支持。企业乐于将本行业的专家引入高校参与教学,吸收学生进入本企业实习,让这些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为以后的企业招聘工作做准备。而我国的高校并未把政府和行业企业导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政府既没出台相关的有利政策,行业企业也不愿意花时间和金钱配合高校的校企合作。在当今“互联网+”大环境下,如果不能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多方的有效合作,那么未来“互联网+”会计人才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二、“互联网+”思维下高校会计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教学思想,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
“互联网+”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当下的局势下,高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形成互联网思维,通过不断地创新,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实现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型成为能够运用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多维度的教学。新型的课堂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开发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实训实习活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转型过程中,教学思想的转变更为重要,只有在思想上彻底改变,行动起来才更得心应手。
(二)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互联网+”形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许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单纯的会计岗位也随之进行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只用坐在办公室里进行会计核算、编写会计凭证、制作会计报表等这些常规的会计工作。如今由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会计的日常业务都可以通过“云技术”在网上实时做账、实时报账、实时审账,这些便捷、高效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企业对于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会计人员不仅要会做账还要能够跟踪业务环节,进行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制定筹资、投资计划,帮助老板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等。
(三)大力发挥政府、行业指导作用,全力支持校企合作
政府部门要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吸收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参与进来,提出他们对会计职业人才的需求,通过技术分析、系统筛选等环节,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同时根据企业提供的用人、考核标准,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最终满足企业在招聘中对人才的需求。以此来共同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挑战
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生存的竞争的核心。伴随着“互联网护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函待转型。移动互联网给原有企业的招聘模式和管理模式带来的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帮助企业快速招聘到人才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面对个性化的80后、90后员工,企业该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如何加强管理创新进行探讨和研究。
1、互联网+”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1.1大数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依靠大数据决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员工与组织、员工之间的联系沟通汇集的大数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跨入了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收集大量有关工作和员工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实现科学招人、选人、用人和留人,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最佳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员工的需求,了解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制定合理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企业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劳资关系与冲突,从而降低管控成本。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系统对企业价值创造及经营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定量化评价,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量化管理成为可能。
1.2“互联网+”与招聘过程的融合策略
招聘信息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如微信、网站、QQ等媒介更快速的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企业招聘效率与成本。在筛选简历时,可以通过面试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微博、博客、说说、空间、等各种社交网站的信息对求职者做一个全面的判断,既避免了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HR较被动的局面,又解决了HR只从根据简历做主观的判断的问题。在面试时,许多借助于互联网的新型的面试方式可以推广使用,如视频面试,远程招聘等。
1.3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企业上下级之间界限的弱化甚至消失,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逐渐形成。互联网的发展随之带来的是部门员工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企业各部门之间既可以实现横向沟通,也可以实现纵向的沟通,信息的传递更加高速、透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人力资源管理部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真实情况,满足业务部门的各种需求,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也有了更多信息沟通的媒介和平台,使得员工能参与到企业决策的过程中来,这也为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1.4人才的引进与流动方面,移动互联网使企业人才的引进与流动
呈现多元化,增强了核心人才流动性和共享性。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拓展,尤其是云计算、新能源、3D制造等新技术革命取得新突破,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已进白热化状态,互联网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随时随地和获取所需要的人才职位信息,网络高端人才招聘平台,加速了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流失与流动。企业间的人才流动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国有企业人才向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流动。外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尽快开拓市场,实行了人才本土化的战略。通过优越的物质条件,先进的管理模式,外资企业确实吸引了不少优秀的、高层次的人才,给不少国有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5互联网+”与培训开发的融合策略
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平台资源,来有效的改变其对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首先,通过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平台,让每一位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的成长地图,通过对员工自身的经验、学历背景和现有技能水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使员工了解自身的成长状况,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从员工自从的角度接受培训工作,减少培训的阻力。其次,通过对不同职位,不同级别的员工的对比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制定员工总体的成长规划,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此外,员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和企业的培训内容相关的文献,自主学习,构建新型学习型组织。最后,也可以将将面对面的课堂式讲授模式变为远程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传统培训受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限制。
2、互联网+”与绩效管理的融合策略
企业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借助于互联网进行绩效考核是现阶段一个普遍的趋势。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收集的信息平台,有很多很方便的易操作的绩效评估系统可以使用,HR部门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本企业人员的绩效考核。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但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便于及时更新绩效考核体系,而且成本比较低,网络平台上可以收集到关于员工更多的基础信息,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考核,通过优化企业人才的使用结构来获取更可观的利润。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越来越多,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迅速适应大数据环境,改变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规避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转变视角,重塑管理模式、变更管理手段,本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对“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2).
篇9
互联网精神,这几年各行各业都在琢磨,都在尝试着创新实践。而互联网时代,确实在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羊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之间,就把传统发红包的方式来了个大颠覆;春晚摇一摇,将荧屏内外瞬间变成高度互动的欢乐大party;3月初柴静的《穹顶之下》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一夜之间实现上亿的阅读量,令人瞠目结舌;而淘宝、京东等已经把传统的实体店逼得几无活路……互联网来势汹汹,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工作、生活习惯。面对着这个时代的发展,HR管理到底如何思变与转型才能拥抱互联网,跟上时展的脉络,以变应万变?
HR管理要拥抱互联网,并借势互联网思维把HR工作做到极致。对于HR从业者来说,首要的核心应着眼于“人”,把握住三个基本的逻辑面:一、人从哪里来?二、人要怎么干?三、人往哪里去?人从哪里来是源头问题
当下很多企业的发展受困于要的人招不到,致此困局的原因之一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滞后,如果等企业要人了我们再去招人,甚至招人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人在哪里,又怎能破解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呢?以前因技术条件不具备,特定的群体要组成一个社群非常艰难,但现在借助互联网手段,完全可以针对目标人群建立特定的社群,而这个社群一旦建立并且维系好,那就是企业的“虚拟人才库”,倘能借助互联网建立这样的一个库,或想想除此之外的类似招数,相信企业招人困局会迎刃而解。人要怎么干是核心问题
人招来了,倘不能将人用好,招再多的人也白搭。能不能用好人,取决于两点:一是工作是否有激情;二是能否将工作做到位。人的工作激情和工作到位问题,归根结底又在于每一个领导的问题。这就要求每个领导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一方面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自我的成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从关注自己、关注工作到要时时关注到每一个员工。关心员工的想法和做法,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以达到上下之间的高度契合。而这点恰恰又是现在很多企业内部管理运营中的“软肋”:管理者不懂员工真实的想法,员工也不了解管理者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两者之间尽管天天见面,貌似熟悉,但事实上心和心之间形同陌路。这样,势必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和工作质量。倘若能用互联网的技术,比如建立微信社群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多一个载体来作心灵的碰撞;比如用互联网的技术解决目标的传递、跟踪和管控等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那么,如何更好地用好员工,在互联网时代,将不会再是一个神话。人往哪里去是发展问题
篇10
学习力,才是永久竞争力
在“互联网+”时代,保险企业的教育培训面临着伊莱恩・碧柯女士所说的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行业新格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训正处于转型的阶段,无论是培训O2O,还是面授培训与e-Learning、m-Learning的深度融合,亦或是促进企业内训生态建设,都易变而又模糊。这次年会及时为我们答疑解惑,作为培训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与自我迭代,才能洞悉并满足企业需求。
对于知识密集型的保险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实质上来源于学习力。3天的学习让我们深深感到,唯有构建先进的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培训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与增值。
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培训从业者如何实现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便是保有一颗积极向上、持续学习的心,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寻求新的突破。
开发、翻转和复盘
课程设计与开发、翻转、复盘,在今年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专场依旧是热词。几位培训专家在以往培训知识与应用的基础上,为我们捧上缤纷的盛宴:SAM、6D、微课设计……所有新的培训技术归结到一点:我们需要明了内部需求,将外部培训理论和案例翻转落地、复盘改善,设计具有企业个性的内部课程。
培训师电子化
传统面授的地位固然不可取代,无法否认的是,众多知识型课程越来越多地在向线上转移。随之而来的是培训师多元化的角色转换,我们要能够从Trainer转到Coach甚至Mentor,实现因材施教。
整合与释放
如何通过e-Learning平台,有效整合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优秀培训师及培训课程、优秀课件等资源?如何实现线上的最大化共享,以释放和平衡培训师资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