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理论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19 16:5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理论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理论培训

篇1

一、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的版本有待更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换代非常频繁,但是,目前,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届别使用的课本确实相同的,或者即使是新版本的教材其内容还是没有多大的改观,这使得学生不能技术接触新时代的新知识,甚至在某些二级院校中,理论课堂的教材是十年以前的,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陈旧,学校培养的人才也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所以,学校的教材需要不断结合时展的需求,不断改革完善,并及时地更新,确保学生接触到计算机最前沿的理论知识。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即在课堂上还是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理论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注重多媒体技术等的使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师的备课、课件的制作、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目标等,忽略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导致课堂缺少活力,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设计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

(三)学校的教学设施有待完善

对于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来说,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所以,在计算机理论课堂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方便,甚至都不能满足学校教材的不断更新,而没有实践的理论课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学校需要对教学设施的完备做预算,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以来,相关的教育部门就不断提出改革完善传统的不科学的教学理念,让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基本,并鼓励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当然,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接受知识。另外,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还要提高学生使用知识实践的能力,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需要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师应聘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考核他们的专业素质,并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合理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其次,教师需要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接触计算机新时代的发展,对教材的知识进行不断地补充完善,并将近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变化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掉队。再者,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然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表情上观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学生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单纯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一定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但是,通过在机房的实践操作,不仅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巩固,而且操作成功也能增强他们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中立足。

篇2

Abstract: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omestic computer appli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people to work,learn,and live. However,during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education process,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aching has become a required course,but also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differences,computer education to some extent,di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and there ar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关键词:国内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发展对策

Key words: domestic college;computer teaching;status;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21-01

1国内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起点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定程度上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计算机教学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实施。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到过相对完善的计算机教育,或者是高考之后,参加过专门的培训班学习,掌握的知识显然相对较多,这就形成了大学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而对于此种情况,很多的大学计算机老师也缺乏一个合理的教学起点,最后的结果就是弄巧成拙,使得水平较差的学生没听懂课程,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又觉得太过简单。

1.2 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方式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在很多时候是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方式。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课程一般作为选修课程安排,在考查也相对宽松。据笔者教学经验,在历年的计算机考查中,一般采用的是笔试,笔试的题型也相对单一,一般就是选择题,学生往往在临考之前看看书本,背背题库里面的题目,考试过线都不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偏重于讲书本知识,同时,不去机房,课堂秩序也相对好维护,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计算机教学的理论大干实践的教学模式。

1.3 缺乏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基于计算机考试过关的压力,计算机的教学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应用的目的。例如,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计划中,除了最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之外,就是程序学习,笔者认为,对于程序教学,很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不懂,更多的时候是用不上。而一些应用软件和计算机基本维护的教学内容,慎之又少。

1.4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设施落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迅速,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相关资金短缺,造成计算机教育设备落后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严重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有些院校软件购置不配套,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质量,还造成由于先进硬件的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利用而形成的硬件方面投资浪费,导致教学缺乏时效性。

2国内计算机发展对策研究

2.1 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新模式目前,我国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将许多基础知识视为计算机学科教育的内容,而将传统学科和计算机学科分割成不甚相连的教学体系割裂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增加了教学难度;加重了计算机教育的负担。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过分注重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计算机操作能力缺乏: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很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软件开发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必须改变当前计算机教学课时少、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广大教育对象需要和社会效益低的情况,必须要提高计算机教育的社会效益,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实践教学。

2.2 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及研修力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的技术革命的出现,计算机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正逐渐影响或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与其它传统学科相比,计算机教学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摈弃老化的、落后的甚至是已经被淘汰的知识与技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主动去学习这些新设备、新技术,以适应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进行进修、培训或鼓励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使教师的知识能得到及时地更新。

2.3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是为指导“上机”实践服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把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讲一段理论进行一次专项实践,然后再讲理论,再实践。具体做法是:讲完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之后,即安排一次学生自己“上机”实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快捷键运用、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以及让学生自己实践、摸索。老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上操作学生跟着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讲解进行同步操作。老师给出时间让学生反复操作,这次实践不仅达到了实践目的,同时也有学生自己探索出自己更方便的操作方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加深了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4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标准体系对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的课程的评价不能只有一个标准或是运用一个模式,更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自觉摒弃过去那种计算机应用只考理论不考实际操作的考试方法。采取上机测试与理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要经常进行阶段上机测试。

同时,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证书考试,增强能力证明,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质量,同时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更好地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解争龙.对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1(8).

[2]沈君全.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6).

[3]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4]姜大源.新时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考[R].江苏省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开幕式上的报告,2005,5.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训中心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篇4

1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开始批准计算机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设立,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专门培养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部分起步较早、有教研实力的高校建立了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然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在我国发展仅十几年时间,高校信息安全技术教学虽已初见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

1.1高校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差距大,且普遍偏弱,跟不上课程进度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较高的计算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课程学习前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等一系列计算机前导课程的铺垫,才能使学生深入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学习。由于高校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差距大,且普遍偏弱。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学习表现差距大,部分学生觉得内容简单,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则表示跟不上课程进度,从而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

1.2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

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如网络监控、杀毒软件、数字加密等,这使得高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很多困难,往往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深入讲完所有知识,最终使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往往点到为止,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也限制了学生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创新。

1.3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弱

由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教学对于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许多高校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缺乏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高校学生由于缺乏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机会,导致其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所学只停留在理论,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社会需求。

2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2.1专业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发展时间短,导致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专业教师往往自身存在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而课程本身内容难度较大,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换代,最终导致专业教师虽然知道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跟上实际需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旧不能适应教学发展。且由于专业教师队伍的教研能力薄弱,对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缺乏正确认识,最终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设计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前导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衔接不紧密,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缺乏连贯性和互补性,其教学内容也有待加强。

2.2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安排不合理

因为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往往导致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实验课内容不具体深入,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避重就轻。这往往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师照本宣科、师生缺乏互动等问题。且实验课程集中于基础性试验,缺乏设计性实验。使得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非常被动,无法通过实践课程真正掌握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更加没有机会锻炼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创新能力。

2.3资金投入不足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本身的实验性非常强,其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顺利展开的物质基础,缺乏好的实验平台会严重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的投入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目前许多高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购买充足的设备,搭建完善的平台,或在平台搭建以后,由于资金的限制,没有能力提高设备管理和及时更新换代。

2.4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内容缺乏个性化

由于成长地区、环境的差异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当前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差距非常大。而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往往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统一安排课程,没有结合现实,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距,教学的方法内容缺乏个性化,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往往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导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针对性,最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素养,定期选派高校内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出国学习交流。其次,通过外聘的形式进一步充实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如从其他高校外聘计算机信息安全方向的高精尖教师人才、从企业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等等。最后,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向要求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与创新,实践性是该课程最重要的特点,而该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专业教师需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2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开展实验教学实践

高校应真正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充分了解社会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之后,进行必要的取舍,抓重点,明确其实验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巩固信息安全的理论知识,掌握信息安全的应用技能,具备维护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的能力,并使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如能够编写杀毒程序、研发计算机杀毒软件等等。在这样的实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的展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竞赛、多媒体视频立体教学等等,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上,积极完善、改革实验内容,减少基础性、实验性课程比重,增加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课程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引导和要求学生去主动探索与思考,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3.3联合多方力量,完善信息安全实验平台

高校应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搭建,积极申请建设项目,建设专门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高校之间应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避免实验室的闲置,减少资源的浪费。此外,高校可积极寻求与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合作,联合多方力量,完善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在完善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同时,高校可为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而企业、政府部门可为高校提供设备支持,这样既可以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教学的实践性,使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的过程中,与企业、政府紧密沟通,使高校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设计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验课程教学板块和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技术外溢性,为社会提供计算机信息安全服务。此外,高校应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管理,招聘高素质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定期对于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升级,并加强监督与培训,从管理上提高信息安全实验平台的利用率、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

3.4采用连续性、个性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即注重前导课程与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保证三者环环相扣,不脱节,不落后,通过课程设计的优化提升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了解到学生由于成长的地区差异、环境差异、个人的兴趣差异、个人专业差异等等因素导致的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在开始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之前,通过基础测试等方式,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基础,将学生安排在不同进度的班级中。即依据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进行分班教学,使教师能够更加明确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统一进度,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高校应使计算机课程的整体教学更加系统化,如设计专门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基础与兴趣选修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前导课程,并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关延伸内容的选修课,高校学生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修,对于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4总结

篇5

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席卷起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大潮,信息化社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深刻地影响,甚至于这种影响是以变革形式发生的,因而,计算机技术成为当今世界的人们必须掌握和不断更新的实用技术。针对我国国情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我国显得愈发紧迫,计算机人才从哪里来,自然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计算机课程应运而生,我国高职院校也都纷纷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均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于人计算机才素质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之中暴露出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诸多弊端。为了提高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校方应当切实对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探究影响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突破瓶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计算机教学健康良好的发展。

一、影响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学反馈的缺失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鉴于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尚很薄弱,学习动因和学习习惯也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而他们对于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接受就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以适当的教法对学生进行施教,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明晰和熟稔这门知识和掌握基本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是,往往学生把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重点放在了对基础理论的机械记忆上,这样一来,不但学生对于知识点内化的过程较长,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也表现出能够口述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不可否认,计算机专业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在具有理性思维的同时,有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甚至于能够产生创新性思维,没有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反馈环节的不足,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得到及时的真实的反馈,导致教师并不完全了解学生们学得究竟怎样,知识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既有的备课教案进行,结果问题就积累和发展下。还需要指出,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当中,对于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考核比重失衡,实践操作考核明显不足,方法和内容过于僵化,学生有理论乏实践的情况始终解决得不好。

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中往往会发现,岗位中所要求的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同学校的理论教学脱轨严重,应学习的没学到,应做好的做不好,还必须现学现卖的问题很明显,导致在上岗初期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许多学生因此要再进行一次专业培训才能顶岗。

在这个问题上明显暴露出学生的教学反馈的缺失,以及对计算机知识时效性的忽视。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和时间的发展日新月异。用固定的,陈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显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计算机知识时效性的双重缺失,直接导致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不仅仅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客观情况,也脱离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于更新教材内容,和重新安排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式需要一定的教学成本,大部分高职院校依旧保持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这就造成了最终教学质量的不理想,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缺失。

(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钻研的精神

计算机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高效的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教学难免枯燥,听起来艰涩,记起来容易混淆,事实上,这些难学难记的理论通过上机实践是比较容易弄懂弄通和融化于记忆中的。但是,因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校和任课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效法已经开设多年的传统学科,忽视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空洞的理论教学占用课时过多,既难能让学生掌握好这些理论知识,也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实际操作的学习和熟练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有懈怠心理,觉得计算机应用即使不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课堂上,自己也会玩得团团转,现在的高职学生,谁在学校课堂教学之外不会玩电脑啊,因而常常会精神溜号或者不集中精力操作,动手上机成了走过场,而当真正的在应用学得的技能练习具体操作出现问题时,又往往缺乏探索和研究的动力和毅力。这两方面问题的出现都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影响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其专业素养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技能,还需要敬业惊声和为学生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掌握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抽象难懂的计算机理论形象而生动的教授给学生。常常会听到学生评价自己的科任老师,认为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课,不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课。学生的愿不愿意听课并非取决于课堂所学习课程的具体内容,而是泛指对老师讲课艺术的感觉。有的教师的课堂上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饶有兴趣,这样的老师的讲课方法迎合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讲得形象生动,而且,对课堂节奏把握得好,能够适时采用奏效的方法来舒缓学生听课的紧张神经。此外。教师在计算机理论知识方面的层次和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课程无疑是遵循教材的,教材内容的讲授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和组织,但是并不应该唯教材来授课,对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是必要且非常重要的环节。计算机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发展,学科的实践经验日新月异都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新技术和新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因为毕竟教材的编印和适用与新理论新技术的推出间会有时间差,教师有责任并有义务来弥补期间的衔接不足的问题,防止将已经过时了的东西还作为新技术和新理论传输给学生的问题发生。与此对应的是,教材的选择和内容的更新和填充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当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计算机发展的最新信息以扩充自己的专业信息量来保证教学任务的保质保量地完成。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以保证学生的知识层面能够保持时效性,这是学生将来毕业进入就业岗位之后,能够快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保证之一。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师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以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彩和创新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因为抽象化、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感到枯燥或转移注意力,那么教师的诱导和启发包括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做法就必须要跟上。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走过场和敷衍了事,应当将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有方法、有措施、有新意。在实践课中,教师应当安排一些结合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任务,把任务设计得饱满。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了程式化的实践教学安排的弊端,又密切了学科实践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有理论有实践有趣味的教学才会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知识的感情,愿意投入学习并激发创新意识。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创新过程;探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重视计算机技术研发与创新相当关键,不仅仅会直接影响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状态,最主要的是会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便利度,只有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开发力度,保证生活质量的提升,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与此同时还会从根本上创造更多的便利,只有不断满足人们日渐膨胀的需求,才能保证生活品质得到保障。

1目前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情况

1.1微处理器的发展。要想保证我国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最关键的就是重视各种仪器的发展。首先应该提升发展力度的就是微处理器,之所以应该重视微处理器的发展,是由于该设备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非常关键,影响力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保证微处理器发展能够紧随时代需求才是关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尺寸一直在缩小,而目前微处理器微型化也是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微处理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紫外光源处理器的发展,从而保证该性能能够有所提升。1.2分组交换技术发展。重视分组交换技术发展是由于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数据进行分割,保证每一段的数据都能够保持相同数据段长度,只要保证数据段长度一致,就可以在每一段数据前加入信息之后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数据识别,识别发送位置之后就能够对数据进行相应的传输,而这种方式有助于保证每一阶段都是采用通信链连接成的,这种状态对于通信效能的提升非常关键,所以说,相关部门应该对此提高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计算机技术中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从而保证计算机应用更加高效。1.3纳米科技的发展。之所以要重视纳米科技的发展是由于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电子元件的良好利用,而提升纳米科技发展水平就是提升电子元件性能,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我国今后计算机技术应用更加精细,这样也会大大提升集成度。

2影响计算机技术创新的因素

2.1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的需求能够有效的拉动生产的进步。通过上面对计算机发展历程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的出现是因为社会的需求。正是因为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计算机生产者们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和研究,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效率,减少计算机的生产成本,逐步扩大其普及率,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2.2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计算机出现革命性的变革,都是因为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计算机技术的创新,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速度快,可以加速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3计算机理论的发展。好的理论对实践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计算机理论的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知道。例如纳米技术的相关理论为纳米计算机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光学理论的进步为光子计算机研究提供了可能。每一个与计算机理论的出现,都意味着计算机将实现一次彻底的变革,所以说计算机理论的发展是计算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3如何更好的推动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

3.1做好计算机技术的革新。现阶段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计算机技术技术改进的问题越来越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周围生活的状态,创建更为先进和具有科技性的换热方式成为了不能逃避的责任自然就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到。统筹规划对于任何事情的成败都是一个较为关键的步骤和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任何事情的进行都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没有计划的随便开始,否则后续会有更多的麻烦产生,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改进之前,我们必须对于创建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措施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手段、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等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认识,对于计算机技术从开始到最后的实施手法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体现科学性、综合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只有兼顾了这些方面,才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真正成功而又成熟的计算机技术改进。3.2健全相关计算机技术的规章制度。一个明确的科学有效的计算机技术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技术革新制度,并且制定出明确的计算机技术建设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来激励计算机技术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责任到人,将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解决计算机技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3增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鼓励。我国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好计算机技术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国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保护,研究出省时省力安全有效的计算机技术,鼓励高校和企业个人对计算机技术工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3.4增强对计算机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计算机技术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工作要领和安全规范,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只有负责人有传新意识的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收益,才能推动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发展的动力,计算机技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将创造力与责任心得到统一,我们的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才有更大的提高空间。

通过全文的详细论述,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出我国相关部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在逐渐提升重视度,而全面普及计算机技术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正是由于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所以提升计算机技术发展,保证计算机应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力度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保证国民生活与沟通更加便利。上文主要分析目前存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问题,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给我国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与利用部门提供良好的参考。

总之,重视计算机技术创新与开发非常重要,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此提高重视。

作者:崔羽 单位:武警警官学院三旅

参考文献

[1]杨家光.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探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3(5):11-12.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  实训中心   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尤其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由于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包办式、封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需要经过企业再培训后才能上岗,成为当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在高校和就业单位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机会,研究校企合作式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计算机行业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根据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计算机专业人才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当今时代,市场变得十分繁杂,为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高等院校在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基础计算机理论的教育,还需要加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将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到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对人才市场的行情进行掌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有针对性的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二)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提供途径

虽然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有实习课程的安排,但是一般设置在毕业前的最后学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进行教W改革的重要途径,将校企合作模式贯穿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课堂教学与顶岗实训的有效配合,让学生通过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实践对课堂所学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不仅改善了理论教学的滞后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行业工作的期待和向往。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学校与企业一起研究制订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层次、模块化、递进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课外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多种,慕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将学生分组在课外完成课程设计,通过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例,由于设计的多层次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幅度增加了实践内容,要想在课堂上完成全部实践训练是不可能的,这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课程设计,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以组为单位在课外完成项目,对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借助慕课平台实现师生讨论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分析能力。

(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的另一合作形式是引企进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校企培训形式,但是企业不是学校的实验室,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接纳所有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将企业项目拿到校内实训基地来做,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创造模拟的企业环境,也可以达到校外实习的效果。另外,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毕业设计阶段,采用导师制模式培养学生,每位导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更好的承担指导学生工程实践的重任。为了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要选派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学习和深造,提升自身计算机专业实践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从而为制定教学方案提供有效参考。由于企业每年接到的项目研发任务很多,选派的教师可以深入到研发任务当中去,掌握项目的研发过程、研发技术,为以后的项目驱动教学打下实践基础。此外,企业定期选派专家、能手到校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多种灵活方式,把企业文化、先进技术、企业的用人方式等及时传播到学校。

三、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真正的实现互利互惠,不仅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和应用,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为社会培养更多优化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现已到来,社会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得到各界广泛应用,社会对中职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有所增加,当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环节中,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力度有所缺失,校内硬件配置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群体学习需求,也不能给予学生充分实践空间,无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达成统一、协调。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存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出切实可行策略,以至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现状要点分析

(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深

应该了解到,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教学阶段,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自主动手能力,部分学生虽然对计算机主板功能内容和计算机处理器效率提升内容有所了解,但计算机硬件组成知识可谓一无所知,不知运用何种方法去进行正规类型的电脑组装。上述内容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有教学弊病,课程学习实为基本,但动手能力却远逊于理论知识水平。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知识,浅尝辄止现象尤为严重,无法深度研究与详尽了解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群体一味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有时也会沉迷于电脑游戏中无法自拔,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达成优良沟通与积极交流,互相帮助与团队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大部分中职技术学校中,因为受到计算机专业课程发展历史短的影响,加之计算机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教师团队专业知识系统化能力严重缺失,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所以会呈现出师资力量薄弱态势。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发展速度提升,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储备源头均为老旧式计算机理论书籍,所以教师群体自身计算机知识略显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中职院校中,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计算机行业内涵的深度了解,仅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按照基本书本步骤进行讲解与内容复制,无法做出后续创新式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学目标并未得到确定,人才培养计划也未加以明确,不能进行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提升。

(三)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师资力量要素和培养方向要素所决定,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会存在因人开课等恶劣现象。作为校方,无法对现代化市场需求做出准确认知与实际调研,任教教师随意开设课程,教学目标缺乏一定教学针对性,学生培养方面也毫无计划可言,计算机课程规划较为混乱,哪门课程好就开设、哪种技术流行就教学,此类状况产生势必使学生学习迷茫,对不同类型学科知识仅有着初步的了解,不能够进行知识深度学习,从而呈现出泛而不精现象。学校课程配置状况不良致使计算机专业教学始终是纸上谈兵,随之便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向下降。

二、发展路径要点分析

(一)教育目标确立

旨在处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诸多矛盾与问题,首要一点就是进行正规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在此基础上校方应当进行教学定位。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内部应制定明确、正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因为计算机人才群体以社会应用型人才形式产生,期间不能被传统升学率观念和成绩评价人观念所约束。具体计算机教学中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校方和教师要作出适当教学引领,将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二者有机融合,深刻落实各项工作条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即为中职教育目的,要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强劲技术操作能力,学习深层次技术与深层次知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顶端人才。

(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融合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以职业为导向,随之进行课程深化改革,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融合,深度明确计算机课程培养策略与培养计划,稳步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加以详细设置。不仅如此,还应进行教学计划合理制定与合理安排,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与企业间的有力互动,培养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保证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适应新环境,以便能够消化新知识,通过岗位培训来达成企业、学校双赢局面。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教学是当前中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但在具体教学阶段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我们应正视此类现状,从实际角度出发,通过教学目标确立和理论、实践相融来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27)

篇10

关键词:浅谈 会计电算化 利与弊

Discussed shallowly how accountant the computerization the advantage and shortcoming

Wu Yajie

Abstract:Along with the high tech time arrival, the computer already was the essential office equipment and the tool, the popularization applies each domain, needs to calculate massively in particular accountancy.Present accountant the computerization in was not before to data and so on accounting book and wages carries on the simple computation, but was along with each kind of accountant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widely applied in all accountancy, but the computerization the accountancy brought the multitudinous benefits for at the same time, also had bit by bit many malpractices, like the network hackers appearance, computer virus invasion, caused the accounting data in the network world, all had as necessary by the book except with the embezzlement, the interpolation possibility, this requested us to popularize accountant the computer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ed to the computer theory knowledge study, understood thoroughly the computer the utility program, used the computer reasonablyAlso must guard against the risk which the computer possibly brings, the better use computerization, does the more accountancy.

Keywords:Discusses Accountant shallowly the computerization Advantage and the shortcom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24-02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办公设备和工具,普及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尤其是需要大量计算的会计工作。现在的会计电算化也不在是以前的对会计账目和工资等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而是随着各种会计软件的开发,广泛应用于所有的会计工作上,但是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众多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著多的弊端,如网络黑客的出现,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使得会计数据在网络的世界里,随时都有被册除和盗用、篡改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同时,加强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计算机的使用程序,合理使用计算机,也要防范计算机可能带来的风险,更好的利用电算化,做更多的会计工作。

1.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弊端

1.1 会计内部控制是最基本的内控制度,在普及会计电算化以后,财务工作由繁琐到简化,会计分工也随之简化,只用一个财务人员手工录入数据,以后的工作就由电脑计算完成。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一旦负责审核的会计人员的操作密码被别的会计人员知道,就能以不同的身份操作计算机,对已经录入的会计数据进行篡改,使单位的会计数据处于危险之中。

1.2 会计应用的软件不完善存在的弊端,由于软件的设计者不可能熟悉每一行业的会计信息和资料,各企业在使用会计软件时因个人理解的不同,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软件供应商就会对应出现的问题做出不断的革新,会计软件升级,数据系统升级,也难以满足会计工作不断变革的要求,此外,会计软件的不断升级,企业购买新的软件,也就在不断的淘汰旧的软件,淘汰下来的旧软件也就成了垃圾,从而造成了一部分软件在资源上的浪费。

1.3 会计人员操作计算机自身存在的风险,现在会计工作基本上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对于基础数据的录入就必须由财务人员手工录入,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一但负责录入数据的操作员输入的数据不正确,就会使所有的账目数据完全错误,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而类似的错误是在现实工作中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1.4 网络的普及带给会计电子账簿的危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对网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已经建立了电子账簿,现在很多企业开通了网上银行,会计的很多信息都从网上取得,会计报表多数在网上报送,网络给会计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会计数据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网络黑客的出现,给经济犯罪带来可乘之机,给企业带来无法计算的损失。

1.5 在普及会计电算化以后,现在需要用软盘、U盘、光盘,保存电算化数据,保管起来非常方便,但是保管这些档案也存在着弊端,如潮湿、强磁、失窃,都会使保存的数据丢失,无法恢复。

2.防范会计电算化弊端的方法

2.1 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强调各司其职的重要性,对应会计软件系统中要求的操作员、计账员、复核人员之间进行明细分工,各自保护好自己的密码,自己的工作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做,不能让别人代劳,在操作计算机时小心谨慎,反复核对,在确定准确无误时在点击录入,确保计算机所计算的数据正确,减少由于自己的工作失误而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2.2 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电算化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个人能力,要在应用软件前对具体的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以确保系统运行后不出现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

2.3 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对于所要录入的原始凭证上的所有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反复核对之后,录入计算机,在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之前,由复核人员审核,确认无误后,再操作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会计计算。此外,还要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