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19 16: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材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材即素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材“圣经”化,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教师应该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例如,英语课本作为一种语言教科书,很难避免编排语法项目,对于母语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更标准地使用语言,但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在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的情况下就谈语法无异于空中楼阁。只有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语法才能一点就通。因此,我们不能绝对地排斥语法,也不能跳出语言实践的圈子而热衷于语法。应注重语法的实用性,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表意功能,而不是按照教材编排的语法条文去生搬给学生。
二、母语与外语的关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能力。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往和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掌握另一门语言的工具。教学实践证明,在外语学习中绝对排斥汉语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汉语知识(特别是汉语拼音)的优势,充分利用正迁移,在练习口语发音时有可供联想的刺激物。任何正迁移的利用和负迁移的防止都是建立在对母语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完全排斥或完全依赖母语的结果都会妨碍新的语言结构的
产生。
三、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
语言知识是语言素材、语言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
语言技能是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技能为语言内容服务。
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目的又是方法和手段。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听说入手,然后再继续发展听说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读写能力,使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根据中国人听说能力较弱的特点,加强听说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侧重不等于完全倾斜,书面交际在整个交际活动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有侧重地加强某个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语言技能为学生的语言知识习得而服务。
四、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段的关系
随着教育现代化春天的到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普遍,黑板和粉笔这一传统教学工具似乎已退出了教学的舞台。诚然,运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生动逼真、容量增大,这是板书无法做到的。只要课件运用得当,板书的主要功能都能得以体现,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比,更清洁、更形象,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实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板书书写提纲要领,重难点一目了然,板书书写灵活,且便于互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境,适时调节板书内容和教学方案,这些是课件难以实现的;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比,具有更强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如,书写的美感、逻辑推理等。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来看,板书更为经济与实用,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更耗时、耗能,依赖性更强。
其实板书优于课件还在于充分的准备上,用课件上课的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往往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有的是集体备课前轮流制作的,有的是从网上下载后稍作修改,有的甚至是原封不动的“拿来主义”,这无需动脑思考,甚至对教学内容只做表面的蜻蜓点水式的了解,没有做深入的研究。而板书则不同了,它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因为板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一节课的精髓所在。
五、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教学与评价都是英语课程标准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评价是及时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以考试为手段的、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要更加全面;评价时机要从重视结果到重视全过程;评价方法从单一量化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保持英语学习的信心。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实施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教师了解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终结性评价是在学完一个板块、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口语、朗读和笔试。评价核心应该是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为出发点,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孤立地考查知识或考查知识的机械
记忆。
参考文献:
[1]徐伟,杨燮君.初中英语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世界图书出
版社,2009-01.
篇2
一、理顺体制,明确学前教育管理责任
1、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政府负责统筹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落实公办幼儿园编制。各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布局辖区内幼儿园,落实学前教育管理人员,举办公办中心幼儿园,落实办园经费,扶持村办、民办幼儿园发展。社区和村民自治组织要积极组织0-6岁儿童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
2、明确各部门学前教育管理职责。
县教育局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贯彻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制订有关文件、重要规章制度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学前教育专职管理干部,负责各类幼儿园的许可、管理和督导工作。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重点抓好示范、骨干幼儿园建设。
县卫生局负责制订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规章制度,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卫生监测、幼儿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等工作;开展对幼儿园保健教师、保育员和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培训,并颁发岗位资格证书;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单位证》和园内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核发。
县财政局根据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每年安排适当的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和专项经费。
县编办负责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做好公办幼儿园的事业法人登记工作。
县建设局、国土局根据县城新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的布点,对新建住宅小区要同时建设配套幼儿园的,要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时作为前置条件,建设局在审核新建小区的设计方案时,要征求教育局关于配套幼儿园的建设意见。
县物价局根据各类公办幼儿园所需的教育成本,协同教育局核定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县民政局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负责对社会力量办园的登记管理。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积极做好非公办幼儿教职工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以稳定教师队伍,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县公安局、交通局、安监局要对全县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的营运状况加强管理与监督,严肃查处不符合接送条件的车辆接送幼儿以及超载、无证驾驶等违章违规现象。县公安局消防大队要对全县幼儿园的消防安全状况加强管理与监督,指导幼儿园办理消防合格证。
县妇联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明确办园体制。推进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多元办园模式,实行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园体制。县教育局要举办好县实验幼儿园,各乡镇(街道)要举办好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是指由所在乡镇(街道)出资建设,并在县人事局登记的事业法人单位),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承担全乡镇(街道)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鼓励社会力量捐资、投资举办民办幼儿园,同时鼓励乡镇公办幼儿园连锁举办村级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使公办幼儿园真正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二、明确目标,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1、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十一五”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是:确保全县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学前3年的教育。到2010年,全县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0-5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受训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幼托一体化工作,基本形成0-5岁学前教育体系。到2010年,创建成5所以上省示范性幼儿园。
2、年度目标任务。力争到2010年,创建成*市学前教育达标县,*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街道)达到100%,*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达到30%以上,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所公办幼儿园,80%以上的农村幼儿园达到*市农村规范幼儿园标准。20*年,30%的乡镇(街道)达到*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街道)标准,并力争有1个乡镇创建成*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2009年,*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街道)和先进乡镇(街道)分别达到70%和20%以上。
三、加大投入,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1、落实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全县学前教育事业经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经费的3%以上,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乡镇(街道)每年要安排足够的配套经费,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和改善其他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对新建的公办幼儿园,县财政按照新建小学的标准给予乡镇补助,整体收购民办幼儿园举办公办幼儿园的,参照新建标准补助,所需经费在学前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和帮扶资金。各乡镇(街道)要安排公办幼儿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20*年,每生公用经费达到100元,并做到逐年增长,到2010年,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当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立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子女入园教育资助券制度,资助金额不低于同等级公办幼儿园保育费的50%,并统一纳入中小学教育资助券专项资金,同时,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子女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接受学前教育。
3、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以奖代补,支持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奖励标准如下:
(1)20*年建成公办幼儿园的乡镇(街道)一次性奖励15万元,2009年建成公办幼儿园的乡镇(街道)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10年建成公办幼儿园的乡镇(街道)一次性奖励5万元。
(2)被评为*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的,奖励15万元,被评为*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街道)的,奖励5万元。
(3)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奖励3万元,评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奖励2万元;评为*市学前教育“先进名园”的,奖励5万元。
各类奖励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各级政府不重复奖励,同一幼儿园奖项升级实行差额奖励。通过复评验收的,不给予奖励。以上奖励资金必须继续用于学前教育事业。具体奖励补助操作办法由县教育局、财政局另行制定。
四、落实人员,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提高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县教育局要配足学前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教研员,切实承担起全县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重视名园长和名幼师的培养,鼓励幼儿园教师取得高学历。力争到2010年,全县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和幼儿园教师持证(教师资格证)上岗率均达到50%以上。
2、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县人事局(编办)要落实公办幼儿园编制和人员,根据办学规模和定编标准,进行人员核编,公办专任教师不少于定编标准的30%,确保教师逐年配备到位,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增加编制。
3、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优等方面享有中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保障”的原则,幼儿园举办者要按《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与教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幼儿园非公办专任教师可实行人事关系制。原则上实行人事的非公办专任教师,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当地幼儿园公办教师工资待遇的60%;幼儿园其他教职工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职工工资标准。
五、规范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全县各类幼儿园的业务管理与指导,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对全县所有幼儿园实行等级认定制度,每年进行年检年审和督导评估,并将年检与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2、要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小学、幼儿园不得举办学前班,要严格规范幼儿园教材,不得使用不规范幼儿用书和教辅资料,坚决克服幼教“小学化”倾向。
3、检查督促各类幼儿园依法治教,依法办园,严格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规范办园行为。要求各幼儿园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幼儿园的各项收入均用于幼教事业,且每年收取的保育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设备添置和园舍日常维修。
4、加强新建幼儿园的审批与管理。新办幼儿园必须符合城建(村镇建设)规划和学校布局规划,县教育局必须根据所在乡镇(街道)的学前教育布局规划进行审批,颁发办学许可证。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擅自办园、擅自招生、擅自制定收费标准,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非法幼儿园,由教育、卫生、民政、物价、工商、公安和乡镇(街道)组成联合执法组,依法取缔,切实保障儿童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县政府督导室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督导,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年终综合考核,督促乡镇(街道)落实政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要强化幼儿园的督学,开展幼儿园发展性评估,指导学前教育科研工作,引导幼儿园上等级、创示范、成名园,全面提升办园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入好园”的需求。
篇3
幼儿教育陈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以来,在日常工作中对淮北地区的乡镇、农村幼儿园进行大量调研。淮北市三区内乡镇、农村共有公、民办幼儿园近100多所,濉溪县区域内12个乡镇,其中公、民办园近40多所。笔者从对乡镇、农村的学前教育的了解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建设不科学
由于我国推广自主办学,各地区涌现大量的民办园与学前班。许多农村幼儿园多是民房改造,缺乏相应的儿童活动场地和设施。在乡镇农村公办园中,校舍大都较好,但不足之处是幼儿活动设备太少,室内活动面积小,卫生条件差。
(二)管理不规范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方式、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很多幼儿园只有兼职人员负责管理,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幼教事业深入不多,也缺乏业务能力,无法具体指导幼儿园的工作,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老龄化严重
由于学校师资配备不合理,加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到位,一些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下,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导致教学缺乏科学性。
在乡镇农村公办园中,教师队伍普遍出现了老龄化。部分临近退休的教师被分到幼儿园“哄小孩玩”,等待退休。老教师多采用以读、写、算为主的传统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早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小学化倾向
乡镇、农村幼儿园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学化”。
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规范科学的管理。
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教幼儿学拼音、写汉字、做算术题上。教材的紊乱、教学的无序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无法保证幼儿能获得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教学形式小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上课时幼儿不能讲话,下课“放羊式”。
二、推进淮北地区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下园指导,有效推进乡镇、农村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在工作室每季度的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机会与一些乡村幼儿园园长进行交流、沟通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应乡村幼儿园的邀请,多次去淮北朔里矿幼儿园、濉溪福娃乡村幼儿园、濉溪百善爱心幼儿园、濉溪铁佛镇中心幼儿园、濉溪徐楼中心幼儿园、刘桥幼儿园等几十家幼儿园进行管理工作座谈与指导。先后与乡镇教育管理部门沟通现代学前教育管理模式,与地方中心校领导交换管理工作的意见;逐步深化乡村办园体制改革,提升管理理念。努力形成以政府和教育部门办园为主,社会力量办园为辅的发展格局。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一些乡村教育管理部门增强了主管意识,真正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的范畴,统筹规划管理。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纳入日常工作,并落实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和措施,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宣传、学习。地方教育部门与所辖中心校领导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很多乡村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推进了乡镇、农村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
如淮北市杨庄矿幼儿园、淮北仁和幼儿园快速地提高了办园水平,管理模式上也到显著改善。如濉溪镇城关中心幼儿园、濉溪镇金童幼儿园、濉溪镇育红、濉溪镇新新幼儿、濉溪百善中心幼儿园、百善爱心幼儿园整体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其中濉溪城关中心幼儿园已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一类园”,濉溪镇金童幼儿园已被评为“淮北市示范性民办一类园”,濉溪百善中心幼儿园已被评为“县级示范一类园”。
(二)通过结对帮扶、帮培帮教的形式,有效提升乡镇、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工作室年度规划,在淮北三区一线范围内,与20多所乡镇、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教。如与濉溪城关中心幼儿园结对帮教单位有:濉溪岳集镇中心幼儿园、濉溪铁佛镇幼儿园。工作室在结对园通过听课磨课、开展教研活动、现场精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结对帮教园所的园长、老师们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她们的教育管理水平,转变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这些乡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送教下乡,开展名师示范课,进行现场教研活动,在有针对性的问题研讨中,引发乡村教师走出职业瓶颈,名师团队们帮助她们解决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结对帮扶中,工作室打磨乡镇、农村园所老师的实践课,以充实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调动了乡村教师们的积极性。在活跃的氛围中,大家讨论交流,从而促使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形成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大胆反思、认真总结的活动氛围,促进了教师们将先进的幼教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了她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通过全市大讲堂、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培养等途径,培养出一批优秀乡村教师
根据淮北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年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大讲堂活动。对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学员汇报课等,进行集体观摩。面对全市公、民办幼儿园,包括乡镇、农村的幼儿老师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展示活动。在现场观摩中领会新的教学模式,感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师幼互动。在工作室的说课环节中,名师就课例进行理论剖析,从设计理念到科学环节的揣摩,从重难点分析到教学技巧的把握,使得现场的老师们感受颇多,受到实效性的指导。教师在个人成长中,对现代幼教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并愿意到自我工作中去实践。
工作室各成员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在校际间、县级、市级活动中精彩展示,推广有效教学经验,发挥了示范与引领作用,在全市幼教师风中建立了良好的带头效应。其中,一批青年教师在工作室的带领下迅速成长起来。在省级游戏化教学、论文、教案设计比赛、技能大赛中获得可喜奖项。如濉溪镇城关中心幼儿园段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市级奖、赵老师的论文获市级奖、闫老师的游戏比赛获市级奖。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如仁和幼儿园的张老师、杨老师,商幼分园的戴老师、杜集区的徐老师、许老师、濉溪新城幼儿园丁老师等。
篇4
一、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
1.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到2020年,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快构建以县级实验幼儿园为示范,以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为主体,多种办园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2.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到2020年,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0至3岁婴幼儿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
3.加快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3年,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通过省级认定,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社区按有关标准全部配套建成幼儿园;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占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总数的80%以上。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园长、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2015年实现全员持证上岗;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强化政府职责,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
5.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建立“以县为主,县、镇(街道)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承担学前教育投入、建设、监管和保障公平等职责,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县级实验幼儿园由县、市、区政府举办,到2012年,每个县、市、区按照省定标准至少建设好1处公办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每个镇(街道)按照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好1处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成为由镇(街道)政府筹资举办、教育部门主管、人社部门核定、公益性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到2013年全部通过省级认定。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要积极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对本辖区内的幼儿园实行一体化管理。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其它资源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通过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设立分园、行政村独立或联合办园以及社会力量办园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积极支持街道社区和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各地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
6.科学制定城乡住宅区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潍政办发〔2008〕6号),将农村社区和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在城市,居民住宅小区按照《山东省城市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鲁教基字〔2010〕10号)确定的“原则上每5000人口的住宅小区应配建1所规模为6-8个班的幼儿园;每10000人口的住宅小区应配建1所规模为12-15个班的幼儿园”的标准进行建设。在农村,按照“一社区(村)一园”的原则,每个农村社区配套建设1处标准化幼儿园;原则上服务人口3000人以上、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内设一所幼儿园。
2011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11-2020年),并明确每年的建设实施任务;各区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县、市报市政府备案并组织实施。农村社区和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幼儿园建设用地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变更用途。
7.加快城市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在编制、审批新区开发、住宅小区建设规划或旧城区改造方案时,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预留充足的幼儿园建设用地,抓好幼儿园的配套规划与新建、改扩建工作,做到与新区开发、住宅小区建设或旧城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不予组织综合竣工验收,小区不能投入使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
未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区域,由各级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幼儿园建设用地。已规划未建设幼儿园的,要通过新建、改建、异地补建或上交差价等方式予以纠正。对擅自以转让、出租等方式改变已建成幼儿园使用功能的,权属单位要尽快恢复幼儿园使用功能。
8.加强农村社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在农村,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县、市、区政府负责农村社区幼儿园配套建设的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布局规划及资金补助、规费减免、优先安排建园用地等扶持政策;镇政府是农村社区幼儿园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各方力量进行配套建设。
9.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发放教育券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各级政府可采取出租或转让闲置校舍(园舍)、选派公办幼儿教师、拨付公用经费等措施对民办幼儿园予以扶持。对新、改、扩建的民办幼儿园,参照中小学校建设的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法规给予优惠和支持。农村社区和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以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为主,也可采取合作办园、委托办园等形式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评优树先等方面与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
10.建立完善幼儿园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幼儿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不断增长,切实改善办园条件。加快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增幼儿园以政府举办为主,对民办幼儿园通过资金补助、规费减免等政策予以积极支持。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确保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等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在未来三年有明显提高。尽快研究制定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公用经费补充、师资培训、扶持贫困和奖励先进等方面要加大投入。
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教育成本,合理确定幼儿园收费项目,适时调整幼儿园收费标准,增强幼儿园发展活力。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按类别执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由市物价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由举办者根据办园成本自行确定,经教育部门审核后报同级物价部门备案。各级各类幼儿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收费,不得向入园的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建园费、入园押金、被褥押金等费用,更不得利用幼儿正常在园时间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特色教育”为由,另外收取其它费用。幼儿园收费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办园所需,任何部门、单位不得统筹、截留、挤占和挪用。幼儿园的公用事业费(水、电、供热、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
三、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学前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11.严格落实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各种类型的幼儿园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各类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工作;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取得社会力量办学资格后方可申请办园资格。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将师资配备、持证上岗、学历达标、继续教育、工资待遇、安全卫生等内容一并纳入幼儿园年检范围。不具备办园条件、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各县市区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制定学前教育质量监控系统,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
12.切实保障幼儿入园。各县市区、镇(街道)要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园”的原则,合理确定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的服务范围,确保适龄幼儿公平、顺利入园,接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对按有关要求就近入园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低保家庭子女和孤残儿童全部免除保教和管理费用,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承担。着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园。着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镇(街道)采用生均拨款等方式,逐步实施学前免费教育。
13.全面加强保育教育工作。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科学设置幼儿园课程,积极倡导开展以游戏为主的主题教育。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完善家园共育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学前教育阶段“亲子共成长”工程的实施。严格规范办园行为,杜绝保姆化、小学化、学科化和成人化倾向,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或以营利为目的的实验和活动。开展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深化园本教研。推行幼儿园园务公开制度;加大幼儿园办园行为督查力度。
四、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和地位待遇
14.严格执行幼儿园教职工资格标准。实行园长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到2015年,幼儿园园长必须取得园长任职资格证书,幼儿教师全部达到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按照学前教育机构配置标准,将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编制管理。落实幼儿园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和评聘标准,逐步实现职称与工资相挂钩;完善幼儿教师人才市场,建立合理流动机制,稳定幼教师资队伍。
15.加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把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幼儿教师、园长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制度。2013年前完成对所有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2011年底,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农村社区和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的园长全部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选派公办教师担任,集体办幼儿园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派驻公办幼儿教师。逐步增加农村社区和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中公办幼儿教师的比例,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大幅度提高公办幼儿教师的比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辖区内的民办幼儿园统一选派公办幼儿教师。
16.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建立幼儿教师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公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城乡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研究制定非公办幼儿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幼儿园聘用教职工必须依法全部签订聘用合同,并依法为非公办幼儿教师缴纳社会保险。
五、加强考核评价,建立普及学前教育的工作推进机制
17.强化政府责任。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普及学前教育的责任。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切实承担起对学前教育进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等职责。各县市区要结合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投入,健全工作机制,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于2011年2月底前报市政府备案。
篇5
儿童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第一环节,起着基础性、奠基性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对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同兄弟县、市就学前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我区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幼儿教育工作起步早,发展快。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现有幼儿园198所,其中已审批幼儿园113所,试办幼儿园48所,未审批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21838人,3—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96.1%。全区9个镇(街道)建有7所中心幼儿园,共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6所;公办幼儿园3所,国有民办幼儿园5所。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一)确定目标,制定政策。教育部门及时提出了“5万人口一中心,5千人口一分园,建成10所中心幼儿园和100所分园,解决3万幼儿入园”的目标,出台了《**区幼儿园管理办法》和《**区幼儿园办园纲要》,并将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和教育强镇考核。
(二)抓评估,上等级。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开办幼儿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幼儿园上规模、上等级。目前,机关幼儿园、书生岭南幼儿园、东山幼儿园成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白云、葭沚、洪家、三甲四个街道中心幼儿园及蓝天幼儿园、书生景元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三)重视师资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区教育部门坚持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教学大比武、集体备课和教研交流等形式,促进幼儿教师相互学习,丰富教学经验;同时要求示范性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活动,开展教研探讨和教学方法交流。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我区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区今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公立幼儿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我区各部门对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比较重视,投入的经费相对较多,而对幼儿教育,认为由社会力量承办,政府投入的人、财、物较少,这就造成了学前教育经费在预算中既没有单列,也没有规定的比例。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多、公办少,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全区公办幼儿园3所,仅占总数的1.5%。在7个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中(大陈镇、前所街道无中心幼儿园),公办的只有1所,按照最近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建立以公立为主体的幼儿办学目标无法达到。全区1253名幼儿专任教师中,公办教师不足80人,真正依靠财政拨款的教师更在少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二)幼儿园布局不合理,低小散现象仍然突出。不合理的布局是导致幼儿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建设路至江城南路一段1.5公里长的街道周边,就分布着中心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幼艺园、通巨幼儿园、苡君幼儿园等7所规模较大的幼儿园,而广大农村地区则比较薄弱,这削弱了优质办学资源的辐射作用。同时,儿童学前教育总体呈低小散现象。至20xx年底,我区有试办和未审批幼儿园85所,占总数的44%。全区有13个班级以上的幼儿园仅4所,占总数的2%,而仅有1—2个班级的幼儿园或者说“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43所,占总数的22%。这些幼儿园不但表现为规模小,而且表现为办园设施差,大多由民宅改建而成,存在场地狭窄,光线阴暗,通风不畅,玩具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三)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有关政策没有很好落实。20xx年**市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市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县(市、区)和乡镇中,要有由当地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投资办,或者为主管理的中心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健全以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辖区内其他幼儿园的体制”,但由于我区的街道中心幼儿园绝大多数是民办幼儿园,很难承担管理的职能,从而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管理相对较为混乱、管理盲点多等问题。由于幼儿园在业务上由教育部门主管,作为群团组织又受民政部门监管,因此存在管理协调上的诸多问题。另外,也没有落实成片开发的商用住房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的政策规定,有些小区即使规划了幼儿园,但因受利益驱使而改作他用。
(四)农村幼儿园教学水平不高。许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争取生源,在教学上违背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规律,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等教学,不注重幼儿基本素质和良好习惯、技能的培养,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厌烦,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 五)幼儿园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幼儿园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幼儿园卫生意识淡薄,食堂卫生设施简陋,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到位,食品来源也无统一渠道,经济利益的驱动常使一些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以及一些散装食品进入农村幼儿园,成为幼儿饮食安全隐患的源头。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并首次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强调。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区儿童学前教育水平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按照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订相应的政策,落实各级政府举办幼儿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实现每个镇(街道)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以承担起辖区内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指导职能,为今后实现十五年制义务教育打下基础。
(二)加强对幼儿园的规划,确保布局合理。土地、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市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明确幼儿园的规模和建设标准,落实用地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
(三)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并在预算中单列,并逐年加大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训、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检查制度,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建立“区学前教育管理培训中心”,统筹全区学前教育的业务和师资培训。借鉴兄弟县市教育经验,积极支持联合办学,整合民办幼儿园资源,扩大规模,使民办幼儿园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五)切实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按照“谁举办谁负责保障”的原则,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依法与教职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基本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教育部门要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制度。
篇6
本刊讯(记者 闫慧斌)9月24日,第一期全国儿童健康与食育经验交流会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召开。交流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沈立博士,“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首席健康指导专家、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朱春兰女士向大家普及和宣传了食育的理念,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张秋萍园长谈了儿童食育食疗的实践与感悟,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幼儿园的张艳君园长、邢台市第四幼儿园的王曼丽园长则介绍了各自幼儿园在开展食育的经验。
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提倡从幼儿时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我国,食育刚刚起步,这次交流会的召开,对于食育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河南:幼儿教师游戏活动比赛举行
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原则,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在焦作市实验幼儿园举办了全省幼儿教师游戏活动比赛。本次比赛观摩评审了全省各地上报的330余份游戏活动资料,共评选出城市组一等奖35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45个,农村组一等奖25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35个。这次游戏活动比赛,给全省幼儿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提高了幼儿教师科学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全省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河南:高层建筑内不得设幼儿园
河南省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不久前审议通过《河南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老年公寓不应设在高层建筑内。以上场所必须设在高层建筑内时,应当设在首层或者二、三层,并设置单独出入口。高层建筑内的儿童活动场所、老年公寓等应当设置应急疏散路线图,配备移动照明灯具、防烟面具、逃生绳、缓降器等辅助逃生器材,并放置在醒目、便于操作的部位。
天津:学前教育力求“就近入园”
天津市近期的《天津市学前教育提升计划(2013-2015年)》,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天津市学前教育将从扩大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5%、专业合格率达到90%等一系列目标。
2010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着力破解“入园难”问题。与“行动计划”相比,这次的“提升计划”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两个重大转变:一是由破解“入园难”到努力实现“就近入园”,二是由“努力构建”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青岛:试水农村幼师工资待遇改革
在近日结束的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公办幼儿教师招考中,有44名在城阳区农村幼儿园任职的非事业编制幼师通过考录,成为公办幼师。近年来,城阳区在青岛市率先落实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不仅为他们提供上升的渠道,而且在收入、公积金、保险等方面增幅均走在青岛市前列。
早在2000年,城阳区就开始探索新形势下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明确提出“被聘用的农村幼儿教师,比照上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8倍核发工资,从镇教育费附加中统筹支付70%,从园所收费中支付30%”。
京晓庄学院开展。自2011年起,该院31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了近两年时间,以志愿者身份奔赴江苏、安徽等地的26个乡镇,进行志愿教学服务,指导258名留守儿童完成了500多幅美术作品。这次画展上展示的就是其中的部分作品。
同时,他们还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展开了实践调查。调查显示,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学前教育的正面引导,城乡幼儿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在针对城乡6岁学前儿童的调研分析里,100分的测试卷,城市儿童平均得分为90分,而乡村儿童只有20~30分。
相对于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匮乏的诸多表现,农民工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也让调研的同学们感到很无奈。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幼儿园的学习经历,对幼儿园没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有297位农民工认为幼儿园学不到东西,不值得花钱,孩子交给老人带更好;89%的农民工都选择在返乡期间把闲余时间用来打牌自娱,而不是陪伴子女。
幼儿园教师家访发现:孩子交际能力普遍不佳
的孩子看似很自由,但其实非常孤单,他们没有自己的伙伴,少有积极的思维交流。
很多幼儿不会和人交往,幼儿园开学以后,很多孩子不能马上适应新环境,会在开学后一两个月内哭嚷着要回家。不过,并不是不哭闹的孩子就适应了新环境。有的孩子会在两个月后,其他同学适应过来了才开始哭闹;有的孩子在家很活泼,在学校却不爱交流,整天守着自己的玩具,一旦有人触碰,就会举起小拳头。
当地一位幼儿教师认为,家长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如果条件允许,晚饭过后可以领着孩子到社区玩耍。如果孩子与不同年龄段的伙伴交流互动,家长不妨大胆放手,或者自己也参与到交流当中。
“2013深港优质教育展”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期间,有50多家香港中小学、幼稚园,80多家深圳本土教育机构来此参展。调查显示,深圳有八成“双非”儿童(父母双方皆非港人的儿童)拟赴港上学,报名明年幼稚园面试的宝宝最小的仅8个月。
随着跨境学童人数逐渐增多,香港北区小学被“挤爆”,幼稚园也面临同样情形。香港一家幼稚园因在新界粉岭,距深圳较近,深圳来报名的学生特别多,报名表上最小的宝宝是2012年12月28日出生的,才8个月。正在招生的一位幼儿教师透露,现在报名的都是准备明年面试的,面试第一轮的名额已经报满了,如果有空缺,才会让当天报名的宝宝补上。目前该园近2/3的学生是跨境生。
篇7
一、民办园存在问题
1.行政执法难度大。目前,民办园中还存在很多不合格园,擅自办园情况时有发生;不经政府审批、非法办园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非常普遍、禁而不绝,成为我国幼教领域的“顽疾”。
2.民办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健全。民办幼儿园大多是谁出钱谁当家,实行家长式管理。幼儿园举办人多为“行”外人,因为缺乏专业的认识,对幼儿教育的思想理念、形式方法一知半解,对教师最大的要求就是不要出“事”,由于经验不足,管理滞后。
3.师资队伍不稳定频繁流动。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幼儿园、幼儿发展的基本保障。据调查了解,民办园教师流动性大,只有少数教师能长期从事这个工作,或者在一个地方干下去。这与环境和待遇有关,收入低是她们不能坚持从事这个工作的原因之一。
4.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缺乏培训。民办幼儿园幼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大多经历不丰富,有的还存在学历不达标、无教师资格证书上岗现象。
5.“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很多家庭作坊式民办园和学前班幼儿教育“小学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和教学组织形式上均表现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课时安排与小学如同一辙。要求幼儿必须识多少个字,能背诵多少篇古文诗词,会计算等等,远远超过了幼儿心智能力,丢掉了幼儿教育的特质。
6.滥用“特色教育”现象严重。由于民办幼儿园多盈利性质,所以存在滥用“特色教育”的现象。通过“特色教育”来吸引家长的目光,达到盈利的目的。
二、民办园规范办园、健康发展举措
民办幼儿教育是公办幼儿教育有力补充和支撑,是促进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的发展,切实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
1.依法治教,违法必究。政府应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依法对民办园进行行为规范和宏观管理。诸如按规定进行资格审查,按程序进行审批等。对园长、教师的资格要宏观把握,对师生比例、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基本工资应有明确的规定。对改制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不能姑息迁就,要依法治教,违法必究。以确保民办幼儿园的健康、稳步发展。
2.加强监管、强化督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管理应着力加强监管,强化督查,应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到统一管理之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在日常的检查评估中,教育教学、教研活动、评优评先、业务培训等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加大对违规民办幼儿园的整治力度,针对当前民办幼儿园有证经营的少,无证经营的多,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办园不规范的实际,政府要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公安、消防、物价、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的职责,明确民办幼儿园办园标准。对符合办园标准的予以颁发许可证,对于不达标的民办园限期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民办园坚决予以取缔。
3.政策引导,给予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息息相关。各级政府应在鼓励支持民办园的同时,加大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着力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教育行政部门将民办园与公办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民办园教师的职称评定、在职进修、评先评优等均应按《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执行,此条例第十条规定:“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依法享有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
4.名园引领,促进发展。充分发挥名园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定期面向民办园开展示范、观摩开放活动。一是建立示范园开放观摩制度,每年开放1-2次。二是开放的内容可以是专项的,如幼儿园管理,园舍设施,主题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设置,户外游戏活动等等,还可配上相应内容的专题讲座。通过观摩讲座相结合,让观摩学习的老师们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理论上又得到了提升;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民办园保教质量,促进民办园发展。
5.专题培训,专业成长。教育行政部门可定期邀请专家、有经验的名园长、名教师开展面向民办园的专题培训,如规范办园法规培训,园长管理培训,教师保教工作培训,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专题培训、幼儿园环境创设专题培训等等系列讲座。
6.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民办园发展。继续制定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的政策,提供普惠。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建立和扶持一批标准化的民办园,作为公办幼儿园的重要补充。制定保护与促进发展的相关措施,切实简化办证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协调金融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努力整合中、小幼儿园,使民办园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篇8
“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这个阶段,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又是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成人高中打基础的教育。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学龄中期。学龄中期是从儿童到少年又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个转折时期,因而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初中是义务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是影响人一生的最重要时段。”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以上各阶段教育都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的。教育从产生到今天,其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从“非形式化”的原始教育到“形式化”的学校教育,再到今天构成完整体系的“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教育制度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现。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就会看到,各阶段教育分属不同的学校,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手段等多方面都存在定差异,教学活动和教学联系也都因“制度化”而相对较少。
但是,学校教育又是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育也因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贯穿于人一生不同的阶段和学前、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继续教育。每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学习体系的过渡与衔接,这样,系统培养的观念就应该成为理所当然的考虑。这种系统观念要求从纵向上使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前一级教育是后一级教育的基础,后一级教育是前一级教育的自然延伸。
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衔接。强调前一级的教育目标与后一级的教育目标必须有一贯的教育理念――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适度考虑衔接阶段的发展与延续性。
其次需要课程上的衔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应考虑连续性与一致性,通过不同阶段教育师资的合流培训的方式,分享课程编制的衔接理念。
第三需要教育组织上的衔接。比如教学比重、课时数的规范及每节课时间的安排、师生比例等组织结构上的问题。
篇9
2013年,全区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围绕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通过加强和创新教育管理,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全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创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区和市健康促进行动达标区。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深入推进之年。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经研究,决定今年全区教育工作主题为“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具体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贯彻十精神的要求。党的十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和政府将更加关注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改善,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通过夯实教育基础,补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领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构建均衡、公平、优质、协调的教育品质,正是回应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工作举措。
2.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要求。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均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最强音。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正是作为推进全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新抓手。我区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区评估指标的要求,有一些凸显矛盾和薄弱环节还需通过夯实教育基础来加以解决和加强。
3.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适应我区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推进“六大战略”、全面建设“六个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将得到更加优先发展。区“两会”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更加关切。区行政中心的搬迁、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将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呼唤教育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实践,在发展中解决我区教育累积的若干制约性因素,在发展中奠定真正现代化的基础,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实惠。
4.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推进教育自身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目前教育自身改革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后续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严重,需要加快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办好每一所学校,鼓励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要加快完善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督导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均衡资源配置,推进教师有序流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平受教等方面需要加快完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只有夯实教育基础,才能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二、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一)围绕教育优先战略,加快“两个建成”步伐
1.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夯实学前教育普惠规范基础。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8%,年度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安排2000万元(不含国家补助资金)。制定《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修订《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力度。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市级试点项目,编制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推进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九龙湖镇中心幼儿园等建设,力争每个镇(街道)新建1——2所较高水平的村(社区)中心幼儿园。加快提升等级幼儿园儿童覆盖率比例,力争达到85%。开展准办园达标验收,准办园达标率达到80%以上。推进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鼓励镇(街道)创建市学前教育示范镇(街道)。制订学前教育招生意见,完善学前教育登记卡制度。通过严把入口关、加强培训考证和提高持证教师补助等举措,提高学前教师持证上岗率。
2.努力巩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成果,夯实义务教育优教乐学基础。总结全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基本经验,进一步推进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和人群之间的教育差异,建立比较健全的均衡保障机制,实现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领域的整改与提升,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读问题,落实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助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进一步规范班额管理,小学、初中新招生年级班额分别控制在40人和45人以下。严格学籍管理,努力实现“零择校”。
3.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夯实普通高色示范发展基础。抓住全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契机,推进“12341”创新项目。大力推进选修课程开发和建设,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开发选修课程,探索引进国内、国际精品课程,加快形成涵盖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条件保障,加强选修课程师资配备与培训,优化选课走班所需设施、设备。推进中学创建省首批特色示范学校,加快龙赛中学、蛟川书院高中部创建省特色示范高中进程,进一步探索龙赛中学分类教育特色,加强对龙赛中学教学的指导与监测。促进中学和龙赛中学教育教学合作交流。
4.不断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夯实职业教育区域特色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构建全市港口工业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汽车商务、数控操作、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巩固提升区职教中心创建成为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果,继续实施适度扩招政策,加快技能型教师引进。抓住职教提升工程列入区政府2014年实事工程契机,推进职教综合楼开工建设,田径场投入使用。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新增一个实习基地和一个实训场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校舍租赁、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快成人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通过省标准化乡镇成校验收,力争2所成校成为市高标准示范成校。深化学习圈建设,积极推进镇(街道)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街道),开展30学时培训4000人以上,通过“双证制”人口达到常住人口0.1%。迎接市、区人大对我区终身教育工作情况调研。
(二)围绕育人为本根本,推进“轻负高质”教育
1.深化“三有”、“三声”课堂建设,抓实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加强德育统领作用。加强德育文化建设,开展“中国梦”教育、“践行校训”、“弘扬孝德”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时代课题研究。加快城市(乡村)少年宫、四点钟学校等校外德育基地建设,鼓励将学生军训引入社会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继续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工作。深化“体艺2+1项目”和学校“业训”工作,开展区体艺特色示范学校认定。继续深化“三有”、“三声”课堂探索,打造有序、有趣、有效和充满笑声、掌声、辩论声的特色课堂。举办“三有”、“三声”课堂展示活动,举行全区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实施“局领导推门听课”、“教育质量飞行抽测”等制度,严格执行“减负”要求,落实“减负”责任。加强教育科研,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实际问题的破解。鼓励校长进课堂,担任本专业学科教学。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抓实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广中学“教育自觉”文化,努力培养事业精神富有的教育人才。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展查处有偿家教专项行动。出台《加强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名优教师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教师区域培养为主、有序引入为辅的人才培养体制。结合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和岗位设置改革,加强教师区域内有序流动制度建设,推出若干教师流动岗位试点。深化教师培训制度改革,保障按教师工资总额3%和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列支教师培训经费,通过省定课程培训、校本培训、邀请优秀教师示范指导、跨校培训、弹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加强以青年教师成长为主体的教师梯队建设,启动区青年教师起航工程,评选起航奖,实施市青年教师“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启动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和拔尖人才培养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绩效改革的正能量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强化编制管理,加强音体美教师配备。
3.深化校园体育艺术活动,抓实“文化强校”工程。适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时代要求,积极倡导文化强校。通过典型培养和区域整体推进,努力构建先进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快形成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大力倡导“合格+特长”、“规范+特色”的学校发展方式,发挥教体合一优势,加快培养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加快培养一批知名度高、条件成熟的学校特色创建为特色学校。分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加快义务段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结合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省特色示范学校评比,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化;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三创”特色文化。结合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景观,实行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举办第二届区校园文化艺术节。
(三)围绕促进公平取向,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1.抓住区行政中心搬迁契机,做实教育资源配置。积极破解土地资源制约,会同区规划分局编制全区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抓住区行政中心搬迁契机,以满足城市发展、人口集聚和品位提升为要求,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推进逸夫小学一期、启绪小学二期、骆驼实验学校迁建、九龙湖中心学校扩建、中兴中学和古塘中学教学楼、骆驼中心学校综合楼等建设,实施职教综合楼、澥浦中心学校教学楼、澥浦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启动新城中学(暂名)、庄市小学(暂名)、蛟川外国语小学和骆驼中心学校体育馆建设前期工作。建立局领导联系项目进展责任制度,通过人大、政协对学校布局和建设专项督查。进一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镇(街道)的支持,推进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改造。继续做好校安工程后续工作,定期检测抗震未达标校舍,有序推进改造工作。
2.发挥“区教学测定云服务平台”作用,做实智慧教育。巩固图书、数字、科技等投入“三个一百万”工程成效,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科技校园”建设。加大图书配置力度,发挥与大学园区图书馆资源共享优势,大力推动师生读书活动。依托大学科技园区智力支持,引进“区教学测定云服务平台”,建立在省市处于领先的学业档案系统、学生学习分析系统、区域教育资源库和评价体系。加快推广电子书包、电子班牌等应用,大力推进网络远程教学系统应用。加快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鼓励学校积极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在小学开展科技特色项目试点。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参加市与教育部的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推进区中心学校、骆驼中心学校、蛟川中心学校等参加“千校结好”项目。
3.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做实教育均衡。全面贯彻落实区政府新修订的《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操作办法,科学、公平、公正、稳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招生工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接纳率达到85%。进一步发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专管员作用,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就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进一步做好帮困助学工作,加快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帮困助学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业成绩后20%学生和行为有偏差学生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办好景和学校,建立区支持性资源中心,实施特教三年行动计划。
(四)围绕提高质量核心,落实“宜学”目标
1.全面推进科学质量观,落实提高质量核心目标。科学总结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抽测试点区经验,分类确定教育质量监测目标。加强义务段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监测,切实提高初中升普高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健康体质和体艺素养;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创新素养水平监测,切实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升入普通高校水平,重视高校新生体质测试;加强职业中学学生技能水平监测,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双证率”与就业率。进一步推进学校、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加快学校自主发展,加快建立完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师德、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强化教育督导、营造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2.努力建设和谐校园,落实平安校园建设目标。全区“平安校园”100%通过复查评估,90%等级幼儿园通过“平安校园”评估认定。推进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学校”评估工作,完成全区义务段学校食堂管理改革工作,所有食堂收回承包权,大宗物资实行集中采购。加强安全管理,推广学校安全痕迹“三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管理、专本记录)”新方式,建立班级安全委员制度,推广班级“安全日记”制度。强化“生命教育”理念,探索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根据环境变化分阶段实施消防、防溺水等主题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积极加强沟通,创造条件,进一步增加投入、优化线路、改善车况、严格制度,构建完善“专车接送、公交运行”模式,提高学生接送运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强化综合治理,聘请教育系统法律顾问,确保教育安全稳定发展。
(五)围绕改革创新动力,深化“三思三创”活动
1.贯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做实各项改革工作。全面贯彻十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校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管理体制机制等建设和改革,积极总结各类改革试点经验。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好中学的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作用,使我区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占得先机。关注中考改革,保持义务段教育质量。总结我区承担的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优化龙赛中学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方案。总结和提升立人中学小班化教学试点经验和水平,为全区加快小班化进程奠定基础。深入实施国家、省、市提出的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等人事制度改革。
2.深入贯彻十精神,做实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尽心尽力做好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继续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六大战略”,全力建设“六个示范区”目标,积极开展“连心解忧”活动,着力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系统良好形象。大力促进作风建设,为增进民利、改善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必须把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各校(园)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十精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动员组织教职工深刻领会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进一进夯实各项教育基础,重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篇10
“双轮驱动”推进教育督导
自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北京市“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教育督导工作:一方面加快督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创新建设步伐,另一方面通过专项调研不断拓展督导领域、着力构建完善大教育督导体系,取得了突出成效。
1.一手抓创新教育督导制度机制
近两年来,北京市一直在教育督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对区县专职督学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组织资深督学和教育管理专家进行督导专业技能课程的研发,使培训更加切合督学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成立了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为开展教育质量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持;建立了市区联动、试点先行、学校参与、专业支持的督导工作机制;开展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调研,研制相关文件和工具,建立起学前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百姓教育满意度调查等。
在督导工作机制上,北京市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市区联动、试点先行、学校参与、专业支持的督导工作机制。以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为例,此次督导前,市教育督导室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科学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指标体系,然后在先行试点基础上,市县联动开展督导工作。这次专项督导在监测统计方法上也有所创新,主要采用经济社会统计学上的差异系数和综合差异系数进行测算;同时,采用经济学的基尼系数,对监测指标体系中一些生均经费和生均设备值进行了测算。
2.一手抓完善大教育督导体系
在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的同时,北京市把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构建完善大教育督导体系上。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在组织专项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教育督导领域,相继开展了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学习型城区建设、学前教育等专项督导,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校外教育督导评价,初步建立起“法之所到,督之所到”的大教育督导体系。
“入园难”是近年北京市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此,北京市教育督导室今年启动了学前教育专项督导,重点督促各区县政府落实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专项督导,各区县政府都开始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发展作为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市民的切身利益和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场所建设分布不均、标准不够,这是近年来影响北京市校外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早在去年12月,北京市教育督导室正式启动校外教育专项督导。这也是全国省级政府教育督导室首次开展校外教育督导。市教育督导室在深入调研、充分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区县校外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方案》,主要内容体现在《北京市区县校外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基本架构分为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并将其细致划分为90个评价要素。《指标体系》凸显政府统筹管理校外教育的领导职责,注重场所建设与规范管理,强调校外教育机构队伍建设,鼓励自主发展与突破创新。
目前,北京教育督导工作已经走上以促进质量提高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教育督导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的轨道。重庆
优化督导队伍完善督导制度
近年来,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新体制的要求,结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实际,不断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教育督导队伍,努力构建督政、督学、监测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体系。
1.优化教育督导队伍
一是突出专职督学主体地位。重庆市政府明确将专职督学分为行政管理类督学和专业技术类督学,行政管理类督学设厅级督学、处级督学和科级督学,专业技术类督学设正高级督学、高级督学和中级督学。专业技术类督学纳入教育系统研究系列职称评审,破解事业编制专职督学职称评审不畅的难题,为专职督学提供专业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事教育督导工作。
二是面向基层拓展督学来源渠道。第四届重庆市政府督学的选聘坚持面向一线,从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派公开选聘50位名人、名师、名教授、名校长作为专业技术类督学。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厅和市级有关部门、区县教委、区县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公开选聘70位行政管理经验丰富、与教育工作联系紧密的公共管理人员作为行政管理类督学。同时,在规模较大的中小学配备学校督导员,健全教育督导网络,延伸教育督导触角,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完善中小学自我约束和自我监控机制。
三是实施督导全员培训计划。依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建立重庆市督学培训中心,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的督学培训专项经费,分别举办上岗培训和提高培训,帮助督学实现角色转换。连续两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督导干部高级研修班。举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减负提质”督导评估等专题培训,提高督导人员专业技能。
四是创新督导队伍管理。重庆市政府印发督学聘任管理办法,对全市各级各类督学实行准入、聘任、培训、使用、考核“五统一”,推行严格准入、分层培训、择优聘任、强化考核、注册管理的督学管理办法,确保督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一是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4个市级督学责任区、318个区县级督学责任区,配备责任区督学871名,首批在79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悬挂了责任区督学公示牌,责任区督学广泛收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完善督导报告和整改问责制度。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和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向社会《教育督导报告》,公布督导结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针对教育督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印发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开展督导约谈,必要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对问题突出、后果严重、影响极坏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督导问责。
三是完善考核奖惩和通报制度。建立教育督导工作考核制度,依据督导考核情况形成督导通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对教育督导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教育督导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把督导结果作为评优选先、表彰处罚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区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天津
创新督导体制机制复查回访达标学校
创新督导体制机制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的实施,天津市政府要求必须严格评估验收,切实保证质量,为此天津市通过了连续多年的常规,建立了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统一组织专家队伍,深入每一所学校,检查每一个方面,逐校评估的系统,这个系统着力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调整评估队伍。针对督导评估工作量大时间长的要求,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再继续坚持聘请老专家基础上,吸纳了三、四十岁干部进行评估组工作,不仅满足评估验收工作的需要,来推广了典型经验,助推了基层达标,目前全市共聘请了400余名专家组成了40多个评估组,很好的保证了评估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统一工作程序,根据标准制定了一日工作流程,及督导评估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规范每一个评估组的工作行为,确保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2.改进评估技术。整个评估过程坚持随机原则,为保证随机的有效性,要求各类抽样均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比如说每校要抽查学生现场实验不少于六人,听课不少于16节,电话访问家长不少于30人,学生干部不少于50人,就社区居民干部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同时还开发了用于仪器设备检查的软件,有学校现场点击,随机选定学科和品种,既保证了评估的质量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实现了公告制度。每年的年底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都年度督导评估报告,公告,公告不仅列出当年达标学校的名单,还要对区县达到度进行排名。
4.加强复查回访。每年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都要组织专家对已经达标的学校进行随机复查回访,对于出现严重反复的学校,要在当年公告中点名通报,取消取得评估验收的认定结果,并消减区县达到度,各区县要把随机复查列入责任督学工作,确保学校把创建成果变成工作常态。
5.主动争取监督。每次评估结果公开以后,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都要受理申诉或举报,并按规定给予答复,及时纠正评估出现的偏差,通报问责容弄虚作假单位,保证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随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的不断深入,教育督导在行政管理中的特殊功能更加凸现出来,2011年3月天津市与教育部签署了备忘录,为了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天津市政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要求,全力推进教育督导的体制机制创新,组建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充实了教育督导室的职能和人员,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任务的督导任务,为天津市形成统一决策的教育指导体系理顺了工作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根据新时期教育督导工作对这一队伍人员结构和专业素质,工作特点等方面的新要求,天津市还建立了首席督学制度,督学职级制度,资格认定制度,责任督学制度和督学培训制度等五项督学管理制度,引导督学队伍确定职业思想,树立职业道德,提高专业能力,强化专业纪律。
陕西
延伸督导服务触角拓宽督导职能推行
2012年陕西省扶风县教育局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从考人和考事入手,在全系统积极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以考核促管理、促提升、促发展,使学校管理有抓手,日常工作有目标,学校发展有方向,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教育局掌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面实现争先进位目标提供详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也充分发挥了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1.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考评主体
现代教育管理“决策、执行、监督”这三驾马车运行得好与坏,关键要靠严格的监督和科学的评估,这正是教育督导的意义和职能。在考核中教育局代表县政府作为目标任务的制定者,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出现,教育局各股室、基层各单位落实目标任务,是目标任务的执行者,县政府督导室以教育督导者的身份参与目标考核,扮演监督者。
教育局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成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完善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单位目标任务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把考核办公室设在督导室,督导室主任兼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工作,一改过去由教育局办公室负责本系统年度考核工作的惯例,充分发挥督导室督政督学功能。督导室协调各方力量,年初审目标,平时促进度,年末考实效,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考评体系。
2.立足县情实际,合理设置指标
学校(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按照乡镇及局机关职能股室、局直事业单位、局直学校、中小学校(包括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幼儿园五大类进行,考核结果报县考核办备案。
考核原则是能绩管理,分类分层实施;积分定档与评价测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具体考核项目每年初由县局根据中心工作下达并赋分,对不同类别的学校、单位和幼儿园,按照各自职能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和相应的计分办法。岗位管理责任制考核对象为局机关、直属学校(单位)、各乡镇学校、幼儿园所有在编在岗人员。县局负责考核机关工作人员,其余人员由单位组织考核。岗位管理责任制考核按照“按需设岗、按岗定员、以岗定责、考核管理”的要求,主要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对个人全年完成教育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3.创新考评方法,规范考评程序
考核分为年终目标考核、股室平时考核、教育局和督导室领导总体考核。年终目标考核由考核办组织专门人员结合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对学校(单位)、幼儿园进行全面考核,占总分值的70%;股室考核由职能股室根据平时专项工作检查和工作合帐对学校(单位)、幼儿园进行考核,占总分值的20%。领导总体考核由县局副科以上领导根据平时检查指导工作了解掌握的情况,年底对被考核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占总分值的10%。
考核程序分四步走,一是大会测评,二是实地查看,三是个别访谈,四是综合评定。考核结束后,考核组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提出初步考核意见,将相关考核资料、情况说明送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注重结果运用,发挥考核功能
考核对象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核成绩按类别得分排序,根据得分高低确定为一类、二类、三类单位三个档次。个人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类。同时明确了几条严重有违教育教学工作相关规定的事项为一票否决,对相关单位实行考核结果降等。
年度考核结果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对优秀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考核结果与学校(单位)主要领导年度考核挂钩,作为提拔任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与校长、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对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为三类的学校(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写出书面检查,班子不团结的进行必要调整;连续两年考核为三类的,对主要领导予以免职,整顿调整领导班子;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考核结果作为年检主要依据,考核为三类的依据相关规定处理。
5.启动问责机制,强化监督整改
- 上一篇: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 下一篇:电子科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