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9 16:5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目的;相关讲授问题;创造性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小学美术教育也以素质教育教学为方向,开始全方位转变。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这一切都需要人才从小培养教育。单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教育手段,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重点提倡运用的学习方式。小学美术与其他科目一样,也需要小学生具有很好的观察应变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绘画技能,成为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一、创造性教学目标及特点
小学美术教学虽然知识较浅,但所涉猎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也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学知过程中,深入了解美术艺术,不断增强知识与素质的自我更新和完善,就要通过美术艺术让学生懂得欣赏、掌握技能,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新形势下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以自由开放的思想方式进行学习,不被教条形式所约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接触美术及美术作品来培养发现艺术美感,还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是由于这种因素,小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开拓性教学方式,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以各自对美术的理解和体会来学习美术,从而培养小学生在思维上的灵动性和创新性,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小学美术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模式化教学和没有认真引领学生思维进行授课。模式化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一切新知识都已模式化,死搬硬套的进行传授。这样的授课形式,根本引不起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对小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真程度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只是以完成美术教学而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授课学生根本不喜欢。其教条主义式教学,难以让学生在思维和美术创作上有所体现,也为学生的学习进步设置了障碍。当前的小学美术课教育,已经从应试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和语言知识的表达,才是小学生学习美术课的重点。教师对所教美术只是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描述,而忽略了小学生对美术有关自己独特的个性追求和表达方法。在学生眼里,不同事物都有其不同个性,学生对这些事物的感知也各不相同。美术课不但要教会学生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独特的心灵解读。学生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能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了,产生独创性。在这里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思想行动的发挥,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做,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和理解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出一群没有特点,同一形式水平的学生。
三、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
1.小学美术教育应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性教育培养 这需要小学生彻底摆脱模式化形式学习,在自由的美学环境中感受生活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通过这种以美育来带动美术教学的教育形式,要自身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深挖教材,能根据学生特点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美育教学。再者,美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以引导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可以指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的独特创作思路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学生学习美术,首先要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学习美术上,有能力创新和拓宽创作思路。但这种知识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美术思维中得到理解和认知,能熟练掌握美术绘画和艺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磨练中懂得美术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启发想象、延伸思维,以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独立作画。
篇2
一、《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意义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如何在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上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突出高等人才的实用性,突出高等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同国外成熟的社区学院相比,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功能还有很大的差距[1]。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知识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服务社区安全的能力[2]。社区安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是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安全是跟每个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部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3]。
由于社区群众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职业层次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消防管理一直是保障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高校的《消防管理学》课程一般是从消防设备和消防相关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教学方式也偏向于理论化教学,不能很好的体现授课对象的实践能力和课程的服务社区功能。因此,本文在进行《消防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求合理的展开该课程,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社区安全。
二、《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措施
一般院校消防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燃烧的原理、火灾的特点、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灭火剂的原理和灭火范围、常见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法规、火灾调查等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有些院校由于实训材料等原因,教学方法全是课堂讲授,不能体现消防管理的实践性,在服务社区消防安全中的实际应用性不高。
针对以上方面,《消防管理学》课程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1.课程内容方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火场中人员逃生和疏散、灭火器扑救火灾的范围和操作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构件和动作原理、防排烟系统的主要构件、消防安全检查、危化品管理的内容,重点在于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以及日常消防巡查和消防检查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检查的内容,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社区安全检查、社区初期火灾扑救、社区宣传教育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社区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能够对社区的消防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障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初期火灾并正确报告火警,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社区常备消防设备扑救初期火灾,能够有效组织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消防意识和防火警惕性,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去服务社区安全的目的。
2.教学方法方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采用案例法、模拟训练法、实训法、实验法、兴趣小组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2.1案例法,比如,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讲解以硝化棉为例的易自燃物质的火灾特点以及扑救此类火灾宜采用的灭火物质,并说明此类危化品储存、运输时的注意事项;利用蓝极速网吧案件讲解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规范,并说明放火罪具有主观故意、直接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等特点,此外,案件中有一防火人由于未满14周岁未受到刑事处罚,这是由于放火罪对年龄的界定条件是年满14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案例法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模拟训练法,比如,在消防宣传教育中,宣传对象不同时,宣传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肯定会有所不同,据此,把学生分为四组,一组进行宣传教育,其他三组扮演宣传对象,通过模拟真实的宣传教育场景,分别模拟对象为小学生、大学生、老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四种情况下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效果良好。另外,通过释放烟雾弹和打响火警铃声,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组织学生在火场中快速疏散逃生,使学生熟悉火场环境,克服人在火场经常出现的从众心理、归巢心理、向明心理、恐慌心理等影响疏散逃生的心理活动,理智的进行疏散逃生。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实训法,带领学生进入郭溪街道,对社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压力不足应该重新重装、消火栓水压不够应该维修、感烟探头不灵敏为误报禁止在附近抽烟或使用明火、楼道内乱拉电线违反相关规定有引发电气火灾的危险应该立即拆除等内容,这些整改措施大多被社区采纳。实训法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2.4实验法,组织学生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对铁桶内燃烧的汽油进行火灾扑救,并要求学生在使用灭火器之前检查灭火器的铭牌和压力,确保灭火器处于可有效工作范围,加强了学生对灭火器检查内容的掌握,锻炼了学生操作灭火器的能力。
2.5视频演示法,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演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动作原理,讲解其中主要的构件及其作用,带领学生到实训室观摩实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其动作顺序图,并注明主要构件的作用和动作机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6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形成一个兴趣小组,在节假日之前进入郭溪街道的社区,采用海报、灭火器演示、防火小贴士等多种形式对社区群众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在11月9日全国消防日,组织开展消防展览,包括常见消防标识展示、危化品标识展示、灭火器使用展示、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展示等内容,参观群众还可以参与到灭火器的使用、消防知识问答等活动。
三、《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困难和展望
篇3
一、加强课改顺应发展需要
总理2009年在北京35中与教师座谈时指出:“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年的教育部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把教育事业的重心转到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出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响应号召,顺应形势需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育人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加强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生动的课堂,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储备、熟练准确地把握教材,而且需要有效地组织教学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与学生沟通的能力等。因此可以说,抓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抓住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牛鼻子”和找到了突破口,就是抓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就教师而言,没有课堂教学进步,就没有专业发展。
三、加强课改深化学校教育管理
课堂教改的成效和深度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力度。当前,高中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课堂气氛沉闷、未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忽视教学效果、缺乏测评机制、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等方面。究其根源,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教师不备课或不精心备课、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滞后等是主要原因。
解决上述问题,除了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还须深入研究、理清思路,尽快采取相关措施。
一是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是经验丰富的校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校长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头上好课,坚持听课、评课,积极参加教科活动,指导教学改革实践,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工作。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其思想和理念,理解各环节的作用和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制订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具体要求。以模式引领,加强研究,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三是建立集教学一学习―研究为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强化集体备课及听课评课机制,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四是加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督导。各地教研部门要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推广者,要深入学校调研高中课堂教学工作,在基地校建设上下功夫,出经验,出成果。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稳步实施。
篇4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服装专业教育 教学改革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职教要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的需要。
一、中职教育现状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
1.服装企业用人急迫与中职毕业生低就业之间的矛盾
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存在用工不足、熟练缝纫工短缺、员工跳槽频繁、生产岗位开工不足等问题,但是中职学生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比例极低,大部分企业不足2%。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三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又纷纷离开,仅有不到10%的毕业生升学或从事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工作——这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分析:毕业生不从事服装专业工作的主要原因是:⑴、专业知识不够全面,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⑵、服装企业员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偏低。⑶、服装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毕业生的理想有较大差距。⑷、企业的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等。
2.学校教学体系与实际生产流程的矛盾
毕业生觉得在学校学的知识跟工作中应用的不一样,到企业中还得跟工人师傅重新学习,经过了三年的专业教育却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分析:服装企业用人,要求的是完成某工种工作的从头到尾的工作能力,它可能涉及服装材料、服装心理学、服装工业管理、服装结构等多门学科知识中的一部分。而中职服装教育大都采用学科课程教学。对于所授知识在企业中是如何组合、如何运用的不甚关心。其原因是教学体系没有体现“就业导向”。
3.中职服装教育培养的品种单一,与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企业用人,按工种招工、定岗。中职教育没有进行针对不同工种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模糊。
分析:多年来中职教育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方式,对企业需求的研究很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品种始终如一。这当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专业课程的整合
服装设计课程:
将服装色彩与服饰图案、服装构成基础、服装美学、服装材料、服装画技法、服装设计、服装服饰史、手工染绘、形象设计知识拢和在一起。这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服装结构课程:
依据服装企业基层的管理人员、样板工等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开发校本教材。以针对企业工作岗位的服装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由简单到复杂,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提供模拟的情境教学环境,内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头到尾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
服装缝制工艺课程:
依据服装企业基层的管理人员、样衣工等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删去原有授课内容中难度较大而不实用的部分,加入工艺单的编写等内容。以针对企业工作岗位的服装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提供模拟的情境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从头到尾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最后参考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以标准化目标教学的标准定人、定时进行考核。
2.选修课程的整合
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服装设备、服装市场营销等课程作为限定选修课。限定选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习。在第三、四学年开设自选选修课,培养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获得2—4项不同的专项技能。这些自选选修课以职业资格导向,以模块形式组合,以考取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为考核内容之一,使学生掌握多个单项技能,从而达到技能的复合性,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转贴于
3.实习课程的整合
实习课程要“仿真”企业生产的实际,运用模拟的情境,促进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反思
在进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结合专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关键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师资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专业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的最新工艺和技能,必须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单位和部门的任务情况等,了解这些任务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以及何种技能来完成的。
2.定单式教育模式的筹建:定单式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教育内容吻合企业要求。学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学生一旦进入就业岗位,就能进入状态,适应能力强。同时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
3.多样化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培养人才的精细划分入手,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统一修完必修的课程内容后,根据其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
传统的服装职业教育体系运行多年,易使人产生思维定势,大幅度的教学改革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校企合作不顺畅、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学校要与用人单位一道努力,把教师引向或推向社会和企业,要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专业的特点努力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一定会不断进步,走出一条既符合社会需要,又利于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顾红亮、周屹.杜威教育主体观及其启示.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5卷 第1期
【2】 邹曙光.服装专业口径教学模式的设想与探索.服装设计师,2001年第10期
【3】王珉、潘先伟.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0期
【4】 穆红、顾韵芬.服装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第3期
篇5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课堂教学时,教师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个不休。教师不鼓励学生创新,往往把他们独到的见解视为异端。把学生看作等待“填食”的鸭子,而不是跃跃欲试的充满求知渴望的雏鹰。结果,教师的教学计划完成了,学生原有的积极性却消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也丧失了。本人结合学校的“352生本课堂模式”的成功实例,谈一谈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一、改变学生的内在心理
1.用正确的价值观激活表现欲望。在初中学生的潜意识中,一方面怕回答错误;另一方面,怕同学嘲笑自己爱出风头。学生受错误表现观的约束,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欲受到抑制,举手发言变得格外慎重。因此,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要先唤醒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表现观。使学生明白,举手发言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是作为学生的价值的体现,一定不能错失参与课堂的良好机会。
2.用宽容的评价体系保护表现欲望。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内心脆弱而敏感,为了激活并保护他们的这种表现欲望,需要在课堂上形成宽容的评价制度。不要苛求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提醒学生不要互相嘲笑,而要相互尊重;要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在有序、严肃的课堂中创造民主、宽松的气氛;要诱导、协商,与学生共同思考,推论结果;要表扬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对学生提出的独到见解表示钦佩。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就会充满信心,就会树立自觉的参与意识和角色意识,“学生本位”才会真正得到体现。
3.用有利的情境孕育表现欲望。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现实中,“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时间,创造有利的情境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效、公平的表现机会。使他们体会成功,获得被认可、被尊重的心理体验,这是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有效途径。
二、打破陈规,让学生充分参与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翁,就必须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案应该突破传统的陈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随时参与。学校的“352生本课堂模式”,就是学校领导学习借鉴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后,提出的有远见卓识的改革方案。
1.以学生的“学”为本位设计学案、导学案。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设计的,很少、甚至根本就不考虑学生的参与行为。所以,打破陈规,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好学生的各种活动。包括:课前导学,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质疑,课后的反思、总结,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自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并把学生的其他练习活动,有层次地融入到学生读的过程之中。总之,就是要把“学生是主体”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让他们参与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中。
2.重视问题价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所以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一是要有启发性。人的积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而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条件。二是要有层次性。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参与,更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
篇6
关键词:赛考结合 外科手术学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27-01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重视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但是考试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现行学校一成不变的考试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为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瓶颈”之一,使得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难以达到应有的目标。经常表现在如下几方面: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单一的考试方式,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落后的考试管理,难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在依据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达到考核的既定目的,关键是命题。可依据章节教学课时,来确定各个知识点所占比例,可增加综合性试题,选择灵活的考试题型搭配。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考察重点。为此,我们在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努力探索考试形式改革的策略和途径,研究适合高等医学院校的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力争综合、全面、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适合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传统的临床考核以理论知识为主,以笔试为主,学生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绩,常常不重视实习,其结果是缺乏实践的能力,只注重临床理论的框架,从而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向背道而驰。考试是教育向前发展的各项重要环节之一,是实现教育价值的主要工具和检测成果的主要手段,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考试的目的、方法、内容来指导,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和学生的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所以要改进考试方法是当务之急。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体现实践性、客观性,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临床能力评估系统,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的提高。依据“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办法”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充分研究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吸收了“临床综合考试法”和“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法”的优点,初步制定了一种适合现实情况的评估临床能力的医学生赛考结合的考试新模式。
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标出发,记忆性知识方面的考题应在高校课程考试逐渐减少,增加一定量能力测试和复合型知识的考题,把更大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本考试改革项目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外科手术学考试中,打破原有其固定单一模式,取消或减少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改为临床技能竞赛模式,根据竞赛结果评分,最终归入总成绩,达到从根本上转变同学们对平时成绩的依赖及轻松过关的侥幸心理。将外科手术学的各核心理论及操作转变为各个竞赛单元,同学们在预先未明确比赛项目情况下,有限的时间内,紧张的气氛中,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完成操作。
该考试方法成功实施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同学们以临床操作为主的综合素质,包括临场应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全面的思维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使得参赛人员能初步确切感受到一名优秀的临床外科医生应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及深厚的理论知识。
该考试改革方案顺利实施的难点有两方面:(1)如何引导参赛人员在特定的场景下充分发挥平时学习中所掌握的内容,以及与他人的竞争中激发更大的潜能;(2)如何做到客观公正的评分。
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及可行性分析:(1)将原有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计30分,改变其固定单一模式(如考勤10分、作业10分、操作考核10分),改为临床技能竞赛模式,根据竞赛结果评分,最终归入总成绩;(2)效仿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多站式考核流程,将外科手术学的各核心理论及操作(如外科打结技术、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单、缝合术、清创术、剖腹探查术等)转变为各个竞赛单元;(3)以班组为单位,通过抽签等方式,明确项目后,在同学们之间展开广泛竞赛;(4)建立比赛评估考核体系:如邀请学校院系专家督导团的老师们作为评委,以考试大纲为准则,根据参赛人员赛前报告、比赛中情况及记录、赛后心得体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分,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5)项目进行后,发放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反馈,及时改进,确保项目成功完成;(6)本项目完成后,以上一年教学为对照组,分析总结成文,申报教学成果。
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操作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2)进一步强化了外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3)强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将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研究、模拟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项目实施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及七年制和八年制专业,受益学生为我教研室教学学生。本项目完成后将1~2篇,逐级申报院、校、省级教学成果,并逐步加以推广。
本考试改革方案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1)率先以国家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核内容为导向,改革手术学考核方式与模式;(2)符合目前提倡的学生早接触临床的教学方针;(3)减少了记忆性题目,增加综合能力分析题;(4)有利于培养目前学生最缺乏,但也是最重要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5)有利于学生加强外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6)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了学生的能动性,为同学们今后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在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考试改革的途径和策略,建立一个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实践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的临床能力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致和.高等学校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篇7
对高等学校来说,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它涉及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等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从高等学校教学这一范畴出发,教学改革是包含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层面的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系统工程。近年来,不仅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方针、政策,而且各高校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
本文结合兰州大学的实践谈我们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第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程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树立以下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以贯之的思想。这是因为:新世纪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各高校之间人才竞争和质量竞争加剧;从教育规律上讲,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常抓不懈。因此,要强调质量建设,形成质量优势,走以质量取胜的道路。
(2)教学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思想。科学和教育密不可分,是源流关系,共生关系。与之相应的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必须以人为本,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大学要走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就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同时,科研为教学创设一种学术氛围和探索研究的环境;将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则能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生通过作毕业论文等环节参与教师科研,可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决不能长期在教学科研孰轻孰重等问题上兜圈子,争论不休,而要努力建立教学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制与机制。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与学的关系是高校中的基本关系。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在扬弃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步转向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这一原则出发,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监控和评估,要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教师的指导仍是学生学好的关键,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知识发展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在教育目标指导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本来就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终身倡导并亲身实践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方式。现代高等教育中日益广泛采用的Seminar即对话式的研究班教学方式亦是启发式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式。
(4)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不是以素质教育替代专业教育,也不能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融为一体,要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体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不再仅仅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要进一步拓宽文化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强调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逐步形成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从传授知识到知识与能力并重,从知识与能力并重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跨越。
(5)群落建设、网状联系的思想。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和知识增长的主线。与此相适应,我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必须贯彻群落建设的思想,即要按照学科群的思想抓学科建设,特别是伴随着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等大科学的出现,人类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日益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巨系统的情况下,各学科之间如果仍是单兵作战、壁垒分明,无异于作茧自缚。要以专业群方式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基础,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积极抓好公共基础课课程群、主干基础课课程群、实验课课程群建设。同时,要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增多,新的学科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交叉地带的特点,加强学科之间合作与交流。要积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与联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采取或继续采取联合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与社区、与社会各界的交往与合作,建立网状联系。在交往与合作中确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走出一条合作与发展之路。
(6)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化社会发展的思想。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将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高等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学历教育不再是惟一的教育形式,人在一生中必须不断地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同时,个人、组织、社会都必须具有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功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大学真正成为社会的教育中心。
第二,教学改革是一种理,应当建立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我校认为,教学改革是一种理,应当建立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改革的思路、方案、措施应当符合理论理性、逻辑理性,还要符合实验理性。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的决定》,设立教学改革研究专项经费,走“立项研究、年度检查、形成成果、实践推广”的道路;立项采取“确定重点、指南、专家论证、择优支持”的办法。在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方案、措施的基础上,学校做出决策,提供组织支持和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抓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我校近年来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结构,代之以按一级学科设置学科基础课,按“专业群”的方式设置课程体系;按院系招生和跨类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共同基础课,后两年根据学生特长及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分流培养(从2001年起,学校开始在新闻传播、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实施“2+2”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攻读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国内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等等,都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保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优先投入和持续增长,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坚决扭转在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和弊端。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向综合共用方向发展,根据学科发展及其建设的需要,对全校实验室建制进行大幅度调整,逐步形成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科专业实验室等构成的相互配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室体系。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对实验室实施新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补充配套。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先后进行了化学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生物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地学学科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由于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有保障,这些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五,体育教学改革。多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按体育专业方式教学,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学校提出,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2001年实施了“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在一年级基础课中加强理论课教学,二年级体育专选课中加强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群体分类,开设体育选修课,对不同健康条件学生选择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成立各种项目的体育运动俱乐部,为学生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创造环境和条件。目前,新的体育教学方案已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学生欢迎。
第六,考试改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一直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试纪律,一手抓考试改革。我校在考试改革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命题的科学性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强调结合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考教分离;知识点密集的课程考试实行闭卷考试;注重能力测试的课程尝试开卷考试;文科的专业课引入口试。通过考试改革,试卷命题质量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增强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多年来闭卷笔试的一统局面,体现了能力和素质导向,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第七,管理制度的改革。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才能具体化。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近几年,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学习管理办法、转专业管理办法、学生违犯考试纪律处分的规定等进行了修订。从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本科生学习管理办法。本科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取消留级、补考,实行重修制。实行延时攻读双学位制。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和发扬学生个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第八,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充分利用兰州地区科研院所相对集中这一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学科研联合体,在科研机构建立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实习基地。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开放。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实验题目,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提倡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注重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质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主要是:
(1)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纵观教育发展史,学校教育从诞生之日开始,教学改革就从未停止过。从目标到过程,从课程到内容,从方法到手段,从硬件到软件,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就要不断进行、不断深化。
(2)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现代高等学校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一点并未改变。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始终主导着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方向。
篇8
教育实践是发展的动态过程,受多种变量的影响制约,有许多可待研究和开掘的资源。受传统的制约和束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完成任务式的教育教学,而疏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把复杂的劳动简单化了,周而复始,使鲜活的教育过程程式化,形成教育教学的自然状态,制约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之所以为大家所接受,正是由于首师大教科院,中小学以各自的优势,以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教师的发展场所,面对改革的客观形势,重新审视教育,重新理解教育,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再实践中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从2001年5月至今,我们与首师大教科院的指导教师在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道路上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0个月,在这段日子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条思路。三点共识即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要溶于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实践与交流的机会,这种研究是和谐的、同步的;要善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注重总结,提供理性的思考,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要激发教师对以往工作进行冷思考,从思考中感悟升华。一条思路即“根植实践,勤于思考;点面结合,逐步推进”。
一、 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的放失,首师大的指导教师们首先在校内做了多个层面的调查。他们向校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情况;他们在与中层干部的交谈中明了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具体特点;他们更是广泛地与广大教师进行交流,在反复进行的平等的对话中,理解了中学教师工作具体特点。丰富的声像资料使他们有机会看到东铁营一中这所老校所走过的办学历程…..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把握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脉络,对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现状有初步了解,为发展学校的启动奠定基础,而交流、对话,是相通相溶的过程,就教师发展达成共识,把发展学校起步阶段的着力点放在行动研究上,对过去时进行冷思考,在思考中渗透新的理念,重新认识教育,认识自我。
多年来,教师以职业的责任感,付出辛勤的劳动,有许多改革的尝试,教师有着渴求成功的迫切愿望,面对现状也有困惑,焦虑和烦恼。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有意识的回顾自己的实践,以典型的个案剖析自我。老师们首批完成了40余篇个案分析,这些个案虽篇幅不长,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都是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经过认真思考提炼出来的,但在老师们平实的语言中,却能分明地感觉到他们认识上的变化。
一位班主任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案例:那是初三临近毕业的时候,所有老师和班主任工作要集中到升学考试的复习和填报志愿的紧张而繁杂的工作中,那一天,我抱着一摞学生做的很不理想的练习题,走进教室,拿起粉笔,想急于开始试题的讲评,入映眼帘的是黑板上一道长长的裂纹,“这是怎么回事?上午还好好的!”立刻有几名同学的目光投向了我们的捣蛋鬼“律XX ,我们似乎明白了,把他叫起来,一痛训斥,什么不珍惜集体荣誉,不爱护公物,永远改不了!等等话语象开了闸门的水从我的胸中奔涌出来,仿佛教学的压力、学生学习进步的缓慢,班内间或出现的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痛斥这名学生的时刻得到了渲泻。这名捣蛋鬼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我,目不转睛。毕业前的日子是短暂的,孩子们都毕业了升学了,然而这个班内很不起眼的一个女生在毕业后的第一个新年,给我寄了份贺卡,贺卡上写到道:老师感谢您三年中和我们共同走过了那些美好的日子……我想告诉您,那次黑板上的裂纹是我和同学扔传铅笔盒时打出来的。看到这,我真的很难过,律XX的充满怨恨的目光重现在我的面前,黑板上的裂纹成为了学生和他的老师之间永远的裂痕。
大量的个案,展示教育的片断,生动、真实、形象或成功或失败,它不是自然状态的展示,而是理性的再认识,从中分析得失利弊。使大家意识到,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以固有的评价标准判别,不合时宜,会抑制学生的发展;面对着发展中动态的学生,用原有的教育方式,已远不适应,必须更新观念。这种认识,不是驾空的,而是植根于对鲜活个案的剖析上,萌生改革的愿望,逐步实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在个案反思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尝试。上学期,我们破例做了一次全校统一要求的期中练习,它的意义不是一次考试,老师关注的焦点也不是分数,而是以这次练习为线索,顺藤摸瓜,去分析自己前一段的教学过程。这也可以说是反思,但已不是停留在某一事件上,而是对一个持续过程的反思。“教学”是教师每天所从事的劳动,它对于老师们已显得那么平常,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活动中,他们往往疏于思考,而我们恰恰要打破这种近乎沉寂的平静,让“思维”这潭水活起来。
我们明白教师发展学校不是在原有的学校上再单独建立一所新的学校,而是功能性建设。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促使学生发展的地方,也是培养教师、促使教师发展的地方,在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下,赋予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功能。我们的教师发展学校工作是在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下.在教师们的实际工作中去促进教师们的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决不是一时一事的临时行为,它应该是持久的,符合时展需要的,因此,我们并不去追求它短暂的辉煌,而是让他真正的植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这块沃土,精心呵护,促它成长,使它具有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二、 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1、 营造氛围,引导教师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
教师进行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教育对象是多样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所以教育是复杂科学,具有高度创造性,教师不能用一种方法教育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模式传授所有内容,必须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教育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和模式。因此教师工作本身的确具有研究性。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未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其研究特点,才能形成教师发展的内驱动、原动力,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效果。
努力引导教师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也是突出教师主体意识的需要,通过研究,有利于改变几十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由校外专家提出意见制定方案,控制实验过程。单纯享受改革成果,而学校教师只是方案的实施者,实验的执行者的状况,使教师真正由单纯改革方案的“消费者”“执行者”转变成鲜活的教育理论的“生产者”“创造者”。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根本意义上,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站立起来,才能真正自强、自立、自尊、自为,同时也为学校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为了营造研究的氛围,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讲座报告等方式,使全体教师增强发展自身专业素质的意识,树立教师应不断通过研究自己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讨论交流对话等途径设法营造“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气氛。以此激发教师的冷思考,在反思经验与教训中提高自身素质。
教科研工作,一直是我校较为薄弱的工作环节,为了使教师的工作,具有科学性,借助首师大教科院的智力和科研资源加强了科研工作。组织教师申报一系列课题,其中“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东铁营一中校本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索”作为丰台区重点课题被立项。初一实验班成为“运用Z+Z 智能平台,实现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整合”这一教育部国家级课题成员,目前我校每个教研组每位班级主任都确定了自己的校内研究课题。
2001年7月,我们组织召开了“东铁营一中首届教育研讨会”以往的研讨会都是分别以“德育研讨会”“教学研讨会”的形式出现,而现在我们打破了这一模式,统一到“教育”这样一个命题上,去探索教育的真正含义和成功之路。我们深深感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是无法割裂的,因此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真正的成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通过充分准备,学校领导和首师大指导教师一起从100余篇的论文中精选了8篇优秀论文,这8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提炼、升华的过程。转贴于
2、 在开掘中不断发现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学校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实践,创造条件让老师去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校内以教改研究课的形式,以教研组研讨的形式,以阶段性总结的形式不断开掘,及时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以此带动其他教师。
我们从重新认识师生关系开始,改进课堂教学。传统的师生关系是知识上的授受关系,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是知识的索取者,这样就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样一个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学生应该是严格与关爱相结合,应该是朋友式的帮助关系。
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齐砚平老师,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找到了改进自己教学的生长点,得以发展,效果十分显著,齐砚平在她的体会中谈到:以前,我对学生的能力多持怀疑态度,对于许多知识是掰开揉碎地讲,嚼了又嚼,再给学生。知识点一一讲清,注意的问题一一说清,复习的内容一一列清,学生等着吃现成饭。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老师讲的头头是道,而学生未经大脑的思考,测验时不知所云的情况。如果把学生学知识比做过河,老师总是习惯背着,抱着学生走。认为让学生试着下水自己淌一淌,还不如老师背过去省事。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学习能力得不到训练,在对这一问题的不断认识中,齐老师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尝试让学生自己下来,亲自淌河前行。由“抱”到“放”,需要老师在各方面的转变,她深钻教材,并根据学生情况,认真设计教案,首先搞清河中那些地方水浅,平坦,可让学生大胆自己过;哪些地方水流湍急,老师要扶一把或学生互帮一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水平设疑置难,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课堂上努力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媒体间多向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努力营建宽松和谐、自由公平的课堂气氛,最大程度地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间接经验,而是按照知识形成过程在探索中总结出来。在教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采用,学习指导等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展示才能的空间,努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校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了以“做学习的主人” 为题的高二生物课学习的展览,在师生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也纷纷尝试,引导学生思维动起来,主体性地参与进来。现在高二年级的学习园地,学生自制的定期更换的涉及到生物、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各学科的知识网络图,学习资料集锦,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思考、调整、探索、提高的最好明证。
再比如初二班主任陈文娟,在认真思考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如何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这一问题之后,终于树立起信心和勇气,向“抓两头,促中间”的教育模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形成“抓两头,促中间”的框框,极易导致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多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的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 的心理特征。
我们感到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开始认真研究它的教育对象了,并力争去科学地做出分析。她的观点也许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要首先具备这样的精神和能力,陈文娟老师敢于向传统挑战,在自己的教育园地中,把那些易被忽视的为数不少的学生群体,发现出来,突出出来,为她们克服意志、能力、性格方面的消极的心理特征,去搭设舞台,提供机会。在“找优点”的活动中帮助他们寻找自信,正确认识自我,进而以各种类型的竞赛帮助他们创造出各自的成功 记录,利用周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陈文娟老师颇有感慨,她说:“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老师要做有心人,给予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就会树立起信心,积极健康的发展。”
我们分明看到陈文娟老师一系列的理性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掌握并运用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知识,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将这一点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不断拓宽,用这一典型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老师,老师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研究”的必要性,要想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必须能动地发展自身。
3、 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初一计算机实验班是从初一年级选取的一个自然班,同时又是教师发展的一个“点”这个班学生人手一机,师生以计算机为学具,增加课堂学习内容的容量,调整课堂学习的节奏,尤其注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我们制定专项的研究方案,对学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明确阶段性目标。我们的研究根植于学校实践,同时又决不将自己封闭于校门之内。我们组织教师与首师大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的林培英教授一起切磋,向北京181中学等部分在计算机教学与研究方面做出实质性尝试的学校请教,共同研讨如何在这一领域加快实践的步伐。把学生家长请进课堂,听师生互动研究课和家长、学生共同去分析这种新的教学尝试的成功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与改进。借助首师大信息中心的技术力量 ,利用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运用的培训,与育才中学、阜成路中学等其他区县的教师定期交流。
在实验班教师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加快了教育技术的掌握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聘请首师大教师多次亲临学校现场,进行了系列的计算机应用及课件制作 的讲座,有效地指导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此基础上搞了教学课件展示会,近30件课件入选,在全体教师会上演示,学校总结了阶段性工作成果。借助“校校通”网络工程,学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40余万,为教师办公室、高中教室配备计算机及投影机、实物展台等现代备课,授课设备,为教师进一步掌握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条件,同时也对教师的备课,改进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值得欣慰的是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教师们欣然地接受了这一系列变化,特别是青年教师们兴奋地进入如何有效使用计算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怎样将计算机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研究之中。
教师发展学校起步仅十个月,工作还刚刚开始,教师发展的理念逐步为大家所接受,随着改革的深入,形式的发展,教师有发展自己的渴求。工作的反思,个案的整理,使教师从教育个案的剖析中,以新的教育观念,审视自己,对教育对象再认识,从教育教学的方法的辨析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找出改革的切入点,逐步地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等生教育空白点的开掘,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改革试点、以初中实验班为龙头的网络教学的拓展,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开掘教师的潜能,推进更多的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高专业化水平。
篇9
1 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是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地方院校生源的专业基础相对于美院、省级的艺术院系而言是薄弱的。美术专业院校是以培养优秀的美术创作、美术研究人才为宗旨,但地方院校则是以为当地输送美术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旅游大省”和经济建设十大支柱产业中“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建设目标,结合地方院校具备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将“大力开发具有地域优势的旅游产品”作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方向教学改革”和“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学改革方案。具体而言,学校教学针对当地旅游产品文化品位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以及全国旅游产品一条街等诸多现实问题,结合学校教育以及跨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进行当地原生态旅游产品的区域意识和经济价值的开发与教学研究。
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对美术人才的实际需要,首先,必须根据所处区域经济建设及地域资源特点、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调整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围绕相关企业及地方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革。因为用人单位是高校人才的“消费者”,毕业生质量的优劣,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学校经常召开用人单位与各教学系交流会,征求用人单位(如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普通高中以及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等)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大幅调整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及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古朴的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以及丰厚的民族美术的文化资源。各地相继开设有“民间艺术文化产业”、“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等相关公司。但由于缺乏美术专业的设计人才,公司只能照搬民族民间美术的原有纹样,产品设计缺乏新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变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多数设计人员对原生态的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了解,只能依样画葫芦,产品的文化品位只能停留在低端的民间工艺品的水平。其经济价值和文化品位难以达到新的高度。介于此,美术专业将“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最具地域特设的美术课程,在保证其教学时数[(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为每周2学时的基础上,增设“外国民间美术”、“地域美术与文化”、“民间工艺美术制作(蜡染工艺制作、刺绣工艺制作、银饰工艺制作、泥塑工艺制作)”等选修课程。着眼于多元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关注本学科专业的发展与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求,提供给学生个体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改革地方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整合美术教学中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实习的学时数,并灵活调整实习时间。美术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总学时数在120左右,实习时间8周,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但是,毕业生求职也集中在这一时段,学生实习和找工作难以兼顾,实习效果较差。考虑学生的实习跟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设计相结合,灵活安排在第6学期(大三下学期)、第7学期(大四的上学期)教学时段,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专业流程和兴趣所在,从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市场意识、商业意识。要改变“学院化”教学模式,使设计教育和社会项目、企业产品开发结合。美术专业成立不同的设计小组,主动去当地的企业或设计公司联系一些有具体要求的命题设计来做,寻求美术专业设计与生产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公司搞设计、做项目,企业给学生真正的设计实践,让设计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商品。让设计活动在实践中创造价值,才可以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这样不仅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的创意、决策能力和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适应与客户实际沟通的能力。全面塑造作为设计师的素质。而且,企业或广告公司也愿意出钱来购买学校设计的优秀作品,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为地方、企业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的创新创业人才。
抓住地方经济规划与学校教学改革的契合点,学校教育服务于地方建设,既解决了地方企业设计人才资源匮乏的困难,也适当补充了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的不足。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必然变革,也是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动力,也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巨大市场。
2 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
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资源设备优势,使校企双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美术教育的改革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积极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教学模式,解决我省长期以来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匮乏,以及学校美术教学没有教学实践平台的现状。目前,我校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建立校企合作项目2项,教学实践基地3个、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推广实践合作学校3个。即美术专业与沿河 土家酒厂、松桃苗族工艺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如今,美术专业已成功为沿河土家苦荞酒厂设计了“蛮王”系列包装产品,使企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院校合作的意识。
美术专业教学面向社会、面向民族地区的文化市场,从设计小型商标、广告到大型的环艺、企业形象设计等现已初见成效。目前,正积极与当地“大明边城”旅游企业联合,为其提供旅游市场的定位论证和旅游文化品牌的策划。
学校把企业面临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地方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包装设计、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企业每年提供一定经费供美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学校利用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拓展和强化美术专业学科发展的方向,同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并作为美术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学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提供平台。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实际制作[(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和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得到提高。
只有重新认识高校美术教学的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安排方面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体系,才能契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专业教师不定期地到民族工艺研究所,为民族旅游文化产品的图案设计、后期包装设计等提供技术指导,部分教师还提供创作的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作品作为民间工艺产品的制作蓝本,全面提升苗绣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区域品牌的经济价值。只有通过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学校才有可能在地方和企业联合建立具有活力的教学基地。
地方院校美术专业的介入必将促进民族地区艺术市场向着正规化、体制化的方向迈进,以全新的姿态探索出“产”、“学”、“研”相互促进,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另外,结合地方经济,把好的规划方案与设想推荐给政府,力争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学校与政府之间协调互助,产业与教育结合,产业与科技结合,这一切必将促进民族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与美术相关的地域产业文化品位的提升。近十年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充分证明了美术教育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丰富和繁荣了地方艺术市场。在具体实践或者项目中,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目标,拓展美术专业学生的视野,这不只局限于美术专业的深度,还力求具有整体文化的广度。训练把握艺术品质与市场效用的平衡力。
3 重视地方美术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
地方院校的美术教学不仅肩负着为地方培养美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为当地基础教育培养教师队伍的责任。因此,美术专业的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通过走出去,准确把握当代美术教育学科前沿信息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研究水平。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教学,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讲学,使学生能够分享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其次,将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请进课堂,向学生传授民间艺术的制作技术,将民间艺术作坊、民间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拓展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我校现有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基地2个,每学期邀请本地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来我校进行民间艺术的技法演示。例如,学校先后邀请傩面具雕刻艺人、民间泥雕艺人为学生传授苗族傩面具的手工制作工艺和民间泥塑的塑造流程。使学生认识到本土美术的文化价值,培养其对本土艺术热爱和文化认同;自觉地参与到地域美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去。
再次,依托美术系培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大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教育体系,为民间艺术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例如,与地方中小学建立了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合作关系。将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资源和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纳入中小学美术教学之中,地方院校美术专业教师在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小学一线的美术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推广。反过来,中小学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馈给研究者,以修订和完善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高校美术专业不仅注重教学团队自身梯队的建设,还应致力于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的系统化建设。
面对当代广阔的艺术市场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综合性高校还是地方院校,因其所处的地域环境、资源优势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些不同的优势与特色,能满足各种类型美术人才的不同要求,甚至特殊要求,所以应提倡多元化办学模式。
当然,地方院校的美术专业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美感和情操教育力求,在教学中渗入美学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研究和健全美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真正发挥美术专业的创造力,使之转[(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最终落实为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知觉和美的创造力,构建跨学科的新型课程体系。从当代教育的宏观视角,深度挖掘的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拓展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空间、将民间工艺转化为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产品,强化本土地域文化的符号特征,开发具有贵州区域特色的美术文化的旅游产品;打造少数民族原生态视觉艺术图形文化的地域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商品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为推动区域性经济建设和发展“旅游大省”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4 结语
高校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首先厘清科目的针对性,不能不负责地任盲目扩大专业的涵盖范围。其次,课程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单门课程的结果,也不是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课程选择内容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既要体现教育主体的目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行、有效的标准。在当今市场化、商业化越来越浓的社会中,不可能只在象牙塔里,逃避“时效性”。因此,地方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当地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来实现;针对学生需要去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打造一个可发展的基础。在教学安排中能充分关注学生特点,使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发挥师、生、社会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改变现状。探索具体的、可实际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威廉F.派纳(美),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M.陶伯曼.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藤守尧.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道一,廉小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5] 林钰源.课堂教学延伸模式探索[J].高校艺术教育,
2003(1).
[6] 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篇10
一、充分认识教学档案的作用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直接产生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真实地记录教学情况,因而具有依据、凭证和参考的作用。
1、教学档案的依据作用。教学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校的全部教学活动,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全貌,并且,教学计划的拟定、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经验的总结、校史的编写等项活动,都需要以现有的教学档案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说,它是重要历史的主要凭证,是领导研究总结教学活动,寻找教学工作规律的最好依据,也是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如果离开教学档案,其研究必然是盲目、不科学的。通过利用教学档案能使学籍管理、考试考核、奖惩制度、教师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落实;通过教学档案的建立,可以做到对每一学科和每位教师的评价更接近真实;同时,教学档案还可以为校际交流、职称的评定、评先树优等提供依据。
2、教学档案具有信息资源的作用。教学档案的建立,实质上是教学工作信息资料的收集和贮存。例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情况,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情况,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情况,所学技能的运用情况等等,都需要以调查和考察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为载体,记录在案,并予以归档立案。这些记录实际情况的教学档案具有极强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对培养和造就德才兼优的新型人才起着永恒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3、教学档案是教学研究和著述的必要知识信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快出成果,是领导和师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无论是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还是考察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创新都离不开教学档案,因为它记载了教师、学生和其他教学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史料保证和经验借鉴。
二、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应加强的几个问题
1、注意收集和积累教学档案。这是做好教学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学校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首要条件。教学档案的组成包括教务工作、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一部分集中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各个部门中,还有一部分,如教师的教案、观摩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方面的资料多数散存在教师个人手中,并且有的因工作变动将其带走,有的为使用方便不愿上交。这样,很多有价值的原始资料不能及时地收集起来,保证不了整个教学档案的齐全,这就需要经常地收集和整理。在收集工作中,要坚持“广征博集”的原则,尽量地把所有重要的资料收集起来。如果使教学档案材料长期散落在教师手中,处于零散状态,甚至丢失,这样就无法满足大家对教学档案的需求,不仅给工作带来了损失,而且也不能真实地发挥档案应有的功效。为此,应将各学年的教学计划及总结,教学大纲及教案,教学经验介绍,观摩教学资料,试卷及质量分析材料,实验实习报告,学籍管理册,学生健康记录册,优秀学生及其事迹,学生处分决定,毕业生社会调查,教师考核情况,进修计划,教学研究成果,各类统计报表等资料都定期加以集中。同时,学生卡片,毕业生照片,反映学校活动的照片及音视频,以及电化教学中形成的有留存价值的材料都加以整理存档。此外,还应注意积累有关教学刊物、教职工发表的论文、著作等。在收集时,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学人员,特别是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把这两个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
2、做好归类整理和立卷归档,努力为教学工作服务。对收集的教学资料要认真科学地去筛选,做到去粗存精,把确有价值的资料整理留存下来,对教学档案的归类与整理,要依照学校的特点,按学期或教学年度对不同内容分别归类、排列、组卷、拟写案卷标题、填写案卷目录,然后将案卷归档存用。为方便教学部门的查考和利用,可先放在教学部门保存一定时期,之后再移交档案室,也可先归档案室,待教学部门或个人需要时再办理借阅。无论何种存放形式,都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达到方便教学,服务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做到有针对性的提供档案,以求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
- 上一篇:乡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 下一篇:学前教育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