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学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19 11:4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院教学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院教学管理办法

篇1

1、教室的门窗必须常年保持完好,任何人不得故意损坏。

2、门窗发现损坏,班主任有责任及时报修,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教室门的钥匙班级应指定专人保管,门窗每天落实值日生随时关锁好。

4、学生课桌内除放书籍课本、学习用品外,不准存放其他任何贵重物品(如:现金、钱包、首饰、手表、随身听、计算器等)

5、学生不准在教室内追逐打闹,随便搬动课桌、椅。

6、学生不准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更不得用刀具刻划痕迹。

7、教室内不准乱拉私接电源、乱设插座、乱充电。

8、不准学生在无保护措施情况下擅自登高擦洗户外窗玻璃,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化学危险品应设专用安全柜存放,柜外应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并加双锁保险,由两人负责,领用危险品必须按规定执行,以免酿成事故。

2、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3、实验室要做好防火、防暴、防触电、防中毒、防创伤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砂箱等消防器材及化学实验急救器材等防护用品。

4、实验室要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保管室内。

5、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当然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学校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

6、任何人不得私自将有毒物品带出实验室,违者造成后果应负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三)计算机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1、计算机机房是学校重点要害部位,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相关人员安全保卫责任落实。

2、微机房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须与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值班室联网,重要软件的存放保险箱。机房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用的灭火器具,微机工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

3、严格控制进出人员,不准任何人将陌生人带入微机房操作微机。

4、门窗要定期检查,严禁登录黄色网站,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私带软盘上机。

5、严禁火种进入微机房,不准在机房内吸烟。

6、学生使用计算机,必须服从老师的指挥,按程序操作。注意爱护公物,防止人为损坏。

7、现有的报警设施应经常检查,下班、节假日要及时接通报警设施电源,发现失灵,及时报修。

7、发现计算机使用电源损坏,要及时报修,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办公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1、各科室教学公用计算机为本科室人员使用,未经管理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动用。

2、任何人不准在教学、办公用计算机上玩游戏、聊天和登录黄色网站。

3、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发表违法或有害国家的议论。

4、做好各微机室防范工作,门窗要有防盗设施并及时关锁。

5、计算机室不准吸烟,更不得使用明火。操作人员离开微机注意及时切断电源。

(五)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采购审批制度,未经单位主管批准,任何部门、个人不得擅自购买剧毒、易燃、易爆物品。

2、严格进出库登记制度,并有专人、专箱(橱)保存,实行两人同时加锁开、关的制度。

3、领用危险品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实验多余的应及时退还给保管人员入库。

4、使用危险品时要按规范操作使用,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习。

5、任何个人不准私自收藏、保存危险品,违者由此发生的事故则负全部经济、法律责任。

(五)图书室安全管理制度

1、图书、资料严格编目、登记制度,借出收回账册齐全,不定期检查防盗、防湿、防霉、防鼠害、防虫害、防火等设施是否完好。

2、图书、资料分等级存放,特别贵重书刊的借阅实行校长特批制度,贵重书刊要有专人、专橱收藏,保管人应定期核查。

3、门窗要有防盗设施,离开工作岗位,应随手关好门窗,防止书刊被窃。

4、严禁将火种带入图书、资料室,内部消防器材应摆放明显位置,便于救急使用,平时注意检查,保持性能良好。

5、节日、寒暑假期间应切断内部电源,实行封闭式管理。

6、对现有报警器材定期检查,发现报警失灵应及时报修。

7、电子阅览室是电子设备重地,为维护网络安全,上机者不准私自装卸、删除随机软件。不准自带设备入内连机操作,严禁烟火,不准吸烟,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放射性物品;严禁在可燃物上使用电热器具,电器易发热部位必须做好隔热处理。室内电器设备及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应都会使用消防器材。下班前认真清查、关闭各终端机,关好门窗,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六)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1、多媒体教室列入学校安全要害部位,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须与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值班室联网,

2、专人管理,计划安排使用,未经领导批准,闲人不得入内。

3、使用计算机应实行登记制度,购入硬、软件严格审批制度、专人负责审查、登记、保存、账册齐全;不得将黄色、有害、国家查禁等不健康的信息输入教学多媒体内。

4、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价值贵重,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学生应服从老师或辅导人员的指挥。

5、人离教室要随手关窗锁门,并注意切断电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禁止火种带入室内,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八)网络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网络管理中心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学校网及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不得危害或侵入未授权的服务器、工作站。

3、机房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电源防护、防盗、防火、防水、防尘、防震、防静电等工作,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须与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值班室联网,防范措施应有效得力。

4、严禁任何人在学校网上使用来历不明或有毒软件。

5、禁止利用校园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利国家安全稳定的信息以及黄色等有害师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6、网管中心的服务器、工作站未经主管部门领导同意,不得借用到校外。

7、主干服务系统发生案件,必须及时报告学校保卫处或公安机关查处。

8、严禁火种进入室内,人离关窗锁门。

(十)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老师组织学生体育活动,要认真检查体育设备,对已损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严禁学生使用,并及时报修并出示警示标志。

2、开展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明活动要领,做好示范、指导以及防护工作,运动前做好各项准备活动。

3、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4、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有组织、指导的责任,因组织指导过错造成学生身体伤害事故老师要负责任。

5、不要强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运动。

体育教学:

1、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时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实行体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2、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早退。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球鞋。

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篇2

关键词: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商榷

2007年版“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的《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已经于2007年秋季使用于高等学校2006级学生的教学。这套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凝聚了众多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专家的智慧和力量,确是一套高质量的理论教学教材。本人作为一名从事高校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本着使这套教材精益求精的目的,对《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有关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1.“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概论》143页)这里的问题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即购买阶段执行货币资本职能的货币是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如果说是处于商品的流通过程,从表面上来看,或者从形式上来说产业资本家付出货币,购买到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与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产业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到的商品并非是一般的商品,因为除了购买到生产资料以外,它还购买到作为劳动力的特殊商品,正是由于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属性,即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产业资本家才去购买,或者说产业资本家之所以去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正是看到它具备生产剩余价值的特殊能力或属性。因而,正是由于作为购买手段的货币购买到的商品的特殊性从而使这一流通过程与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区别开来,也就是说,这一流通过程属于形式上的商品流通过程,但从实质上来说它却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显而易见,教材中的表述是欠妥的。

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实现补偿,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更要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概论》144页)这里的问题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扩大再生产比简单再生产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更要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的说法呢?

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原理既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同样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根据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的原理,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发展和结果。只有首先满足简单再生产的要求,然后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联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再生产其特征是扩大的再生产,但是,不管如何,不管在何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依赖于简单再生产,没有简单再生产,就根本谈不上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相反,这是不可移易的客观规律。根据语言学的规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那么,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用修辞结构来表达的话通常来说用并列结构就可以了,原因正如上述,一方面简单再生产比扩大再生产具有优先性,另一方面,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扩大再生产是现代社会再生产的特征,二者各有自身存在的特征和意义,因而不能一般的说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所以,教材中使用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更要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的“偏正结构”值得推敲。

3.下引内容紧接上文:“生产资料的生产既要满足本部类对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也要保证两大部类扩大生产规模后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求。消费资料的生产则既要满足两大部类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也要满足扩大生产规模后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求。”(《概论》144页)按照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内部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三大交换关系,即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内部的交换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既要满足本部类对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同时也要满足第二部类对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当然,第二部类对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第一部类用自己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生产出来的消费资料相交换从而满足两大部类各自的需要的,即一方面第二部类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得到了补偿,另一方面,第一部类通过出卖自己生产的生产资料交换回消费资料从而使得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的生活需要得以解决。通过上述的两大交换过程,可以使第一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的简单再生产进行下去。至于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简单再生产以及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在上面的表述中已经涉及。当然,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一部分关于生产资料的简单再生产表述内容的缺憾,可以通过和第二部类即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的简单再生产的表述进行比较的方式能够对这一问题看的更清楚。撇开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因为在教材的表述中,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内容的表述是无可挑剔的。教材上对消费资料简单再生产的表述为“消费资料的生产则既要满足两大部类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显然这是指消费资料的简单再生产,既然已经满足了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所以说教材上对消费资料简单再生产的表述同样是无可挑剔的。然而与此相对,教材上对生产资料简单再生产的表述为“生产资料的生产既要满足本部类对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那么我们随之要问,第二部类即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如何补偿呢?没有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补偿,也就没有第二部类的简单再生产,没有第二部类的简单再生产,同样也就没有第一部类的简单再生产。这是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为我们揭示的基本原理。

篇3

【关键词】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疗效观察

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选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缬沙坦作为首选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探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现我院选用缬沙坦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7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病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高血钾、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对此次研究用药有过敏史的患者排除;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0.3±8.6)岁;病程0.6-7年,平均(3.5±1.1)年。试验组患者中男29例,女6例;年龄50-79岁,平均(60.5±8.6)岁;病程,0.6-8年,平均(3.6±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长短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研究开始前停药一周,对照组用药原则为:给予缬沙坦(商品名:代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22),80mg/片,80mg/日晨服,必要时可剂量可提升至160mg;试验组患者用药原则为:在原有对照组缬沙坦服药方案的基础上另加硝苯地平缓释片(商品名:伲福达,广州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160),20mg/片,20mg/日,必要时剂量可加量至40mg/日。两组患者均遵循医嘱,保证按时服药,无停服漏服情况,在服药期间忌烟酒并保证情绪稳定,总疗程为15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下的临床疗效。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较对照组高,高出25.72%,x2=5.5102,P

3讨论

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成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的关键所在。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转化酶抑制药,可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起到抑制醛固酮释放及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的作用,扩血管作用明显,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了降低血压的作用,甚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该药在降血压的同时,并不影响患者的心律,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发心绞痛患者较为适用,一般在临床上选择与氢氯噻嗪合用,效果较为突出。而硝苯地平作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起到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而对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并不影响,能有效舒张血管,明显改善心脏血流不足情况,对心肌的收缩性,自律性等也无明显影响;而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问世也大大降低了从前硝苯地平所产生的多种不良反应,使其可适用于长期服药。两者合用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的血压水平,从而减轻心绞痛病情,而且两者合用所选取剂量对心脏无严重负担,不影响心绞痛缓解效果。我院现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用药,其临床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如下,表1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较对照组高,高出25.72%。此结果说明,经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的有效治愈人数,弥补了单纯用药的不足。综上所述,经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进云.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9-20.

篇4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重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围绕教学工作而展开的培养方案、开课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目的是维持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稳定进行,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很多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还是采取以学校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而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一般是按照教务处的安排进行工作。在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服从学校教务处安排,承担事务性的工作。这样一来,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从而使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陷入被动执行的局面。为了改革这种管理模式,强化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的地位,调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就需要分析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

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校级教学管理为主,二级学院缺乏教学管理自

从目前来说,学校教务处掌握了全部的决策权和大多数管理权,二级学院只是被动的执行事务性任务,工作还是停留在贯彻执行教务处的决策上,管理权力比较集中。大多数任务都是由学校各个行政部门下达,二级学院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事情就得向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一方面会导致二级学院在教学进程中、在课程管理上等缺乏自。以我院为例,学校每学期安排的期中教学检查时间通常是第11周和第12周共两周时间,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第六学期的教学进程是从第1周至第13周为理论教学周,第14周为考试周,课程设计安排在第15周至20周进行。这样在学校安排的期中教学检查阶段土木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论课基本上都已结课,而期中教学检查中又要求教研室主任听课次数,这样导致听课被动的局面。所以说各二级学院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这样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优势也不能体现出来。二级学院不能从本学院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教学管理上的调整,导致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倍感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责权不清晰

就目前二级学院成立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二级学院都是在原来系部的基础上成立的,这样教学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学校集中统一管理再向二级学院自己进行教学管理过度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导致管理责权不清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各自的基本职能没有划分清楚,学校教务处赋予二级学院的多是责任而不是权力,就工作范围方面,对二级学院来说,其工作范围大,责任重,但权力小。一方面要完成教务处下达的任务,同时还要考虑二级学院的发展,各二级学院在工作过程中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利。管理重心并没有真正的下移。这种责权不平衡的现状制约了各二级学院积极性的发挥。

(三)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很多高校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较少,在结构上不论二级学院的师生人数有多少,基本上都是只有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一名教学秘书组成。这本来对师生人数多的二级学院来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学管理任务就比较繁重。另外,学校的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下放给各二级学院,例如我校将补考安排等工作下放到二级学院,这样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内容。而教学管理人数不变。其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以笔者所在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一般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过一两年工作熟悉后,一般都转到专业教师队伍去,导致教学管理队伍极不稳定。最后,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涉及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够合理、及时地处理好,将会影响到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可以说,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影响。目前各高校都已使用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所以说,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观念有待改变

如果只是在管理体制方面把教学管理的重心下放到二级学院还不够,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另一个难点是管理意识及管理观念的改革。在管理观念上应该让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意识到应该从被管理者向主动管理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以学校教务处为主,给各二级学院下文件、下通知、下任务的管理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要完成教务处安排的各项工作,没有主动管理的意识动力。因此在把教学管理工作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的过程中必须让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转变过来,要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三、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加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

高校教学管理的主体是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两者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内容是不一样的。学校教务处应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在科学决策、质量监控、信息服务、资源保障等方面上来,而将日常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下放给各个二级学院。教务处在日常管理中着重发挥指导、监督与协调作用。对二级学院来说,其管理重心应该放在教学活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每个学院应该根据本学院的专业特点,教学进度情况,师生情况等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在管理内容上的分工,减少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管理者,学校应该赋予其决策自,特别是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经费支配等方面。如果这样做的话,二级学院就可以根据本学院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主管理,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明确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能

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的管理对象是本学院的师生,管理内容主要是从事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教务处制定的方针政策等制定出符合本学院发展需要的工作制度。二级学院的管理内容事务性较强,根据不同的事物制定出相对应的管理办法,例如教学资料的管理办法、教学活动的管理办法等。从角色定位上说,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办公室更多的是学校规则的执行者,是本学院教学信息的反馈者。学校将相关的一些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明确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可以改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依赖于学校教务处管理的习惯,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三)重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教学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工作,其特点是工作量大,工作面广、服务性强、责任性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熟练的业务水平,否则很难胜任此项工作。学校不但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而且还要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学校应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制定优惠的政策,从而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教学管理岗位上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二级学院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体现在“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目前执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务处制定的,全校统一的管理制度,不能完全符合各个二级学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多样化。同时管理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方面不太合理。例如课堂管理比较死板等。因此,二级学院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高校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和系统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总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作者:李艳芳 黄洪亮 张波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凤珍,崔海波,苏翠红.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J].大学教育,2004(4):140-143.

[2]李海英.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3(17):147-148.

篇5

关键词:管理队伍 建设 人才强教 深化

教务处作为学校主管教学的职能部门,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服务意识强的管理队伍是高校必须做好的基本工作。围绕“人才强教”深化工作,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近年来积极探索,努力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一、静下心来培训——提素质

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技能、业务知识等方面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结合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实践,有计划地对教学管理队伍系统地进行质量工程项目培训、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培训、教学督导工作培训、学籍管理工作培训等。每次培训工作都力求求真务实,不走过场;在创新上下功夫,提升管理素质。培训中力求做到:一是充分合理地安排、利用好时间,做到既完成培训工作,又互相沟通交流。二是聘请社会知名专家或在重点高校相关领域工作卓有成效的领导、教授现场讲座,通过培训,起到开阔眼界、借鉴经验的作用。有的学院领导培训后立即与专家交流,并约定聘请专家到学院做深入的讲座、研讨。三是紧密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详细进行培训,使每一位相关教学管理人员明确工作目标、掌握工作安排,从而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二、活动起来研讨——去“短板”

通过近些年来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教务处的教学管理改革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这主要体现在围绕搞好教学质量工程,做好提升教学品质计划和2011版培养方案做了大量工作。随着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国家提出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对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处注重把“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以“人才强教”促日常工作开展。为了保证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出台的政策科学、严谨、切实、可行,充分发挥研讨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最大化地激发其潜力,相互研讨、交流、借鉴、学习,真正做到“研”起来,“讨”起来。比如,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培训工作会上,就外请专家做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外语实验教学》等专题报告,同时,还请了本校相关学院的教学院长、系主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分别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如何搞好实践教学进行了经验交流。会场上研讨氛围良好、宽松,讲座者与参会者之间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促进了学校之间、学院之间、学院与直属教学单位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会上,各督导专家结合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中,专家们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问题,分析不同做法的利弊,优点、缺点倾囊而出,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最大限度地了消灭薄弱环节,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集思广益定方案——谋发展

近两年,2011版本科培养计划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点工程,为此,全校上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广泛地了解各学院情况,听取合理的意见、建议,校教务处多次召开了各层面的会议,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新版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工作初期,结合教学副校长提出的制(修)订2011版本科培养方案应思考和把握好的三个问题,即规范性问题、创新性问题、专业特色问题,全体人员分文史经管和理工两个组,分别做了专题汇报。汇报内容涉及国(境)内外同类高校培养方案调研及相关分析,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建设及相关分析,现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对2011版培养方案的意见、建议等等。汇报中,大家都报着对学校发展极强的责任心、使命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建议,为制(修)定出一个切实、合理、有效、科学的新版培养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中期,针对各学院制订出的各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严格把关,组织强大的专家团,结合每一个专业细致把脉,逐一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修改,保证了培养方案的有效制订。

四、规范科学定制度——强管理

制度化、规范化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特点。大力进行制度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再健全、完善,并建立新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校内规章制度的制(修)定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近年来,结合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结合学校的改革实践,校教务处先后制(修)定了20余个文件。包括:《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北京联合大学校级及以上本科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基本要求》、《北京联合大学领导干部听课查课制度》、《北京联合大学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制订2011版普通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制订2011版普通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制订2011版普通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1版普通本科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北京联合大学考试管理规定》、《北京联合大学学生成绩管理办法》、《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制订普通本科课程简介的规定》、《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制订普通本科课程简介的规定》、《北京联合大学学士学位授予规定》、《北京联合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北京联合大学学生成绩管理办法》、《北京联合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第二专业与辅修专业管理办法》、《北京联合大学学历学位证书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为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使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五、带着问题走出去——开眼界

“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在管理实践工作中已充分体现出了其价值内涵。为更好地发挥“走出去”的作用,把北京联合大学的信息交流出去,把外面的先进做法引回来,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务处提出了一定要带着问题“走出去”的要求。为此,教务处根据工作需要,在“人才强教深化计划”方案基础上,多次派人外出参加培训、学习、考察、调研。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全国综合性大学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上,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情况,并且带回了其他兄弟院校的先进做法和工作经验,对联大教学改革与发展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篇6

论文关键词:“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工程师;CDIO

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推动高等院校专业改革与发展。笔者所在电气工程学院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文件要求为依据,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的基础上,开展面向国家战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是专业发展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根本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包括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等。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良师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在进一步提高团队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的同时,关注团队队伍的人员结构,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外有影响、学术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标志性研究成果的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在教育界有影响、教学水平在本专业处于拔尖地位、有标志性教研成果的教学名师,培养和引进在工业界有影响、技术水平在本行业处于引领地位、有标志性应用成果的工程精英。

在引进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工程精英的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自身工程素质,调整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制订教师获取行业资质证书任务要求。

制订《专业教师学历、学位进修管理方法》,学院制订教师学历、学位、职称三年规划,有指向性、有计划地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改善教学团队的学科结构和职称结构。

针对中青年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经历较少,特别是缺乏企业生产的经验的状况制订《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训练实施方法》,对已经实施、富有成效的做法,如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青年教师工作站工作1至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对其在站内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明确新上岗硕士、博士年轻教师必须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等凝练为规章制度。[1]

针对教学团队中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少的情况,大胆引进外援。让企业工程人员参与教学、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验管理,通过不同教学、管理理念的撞击,让思维的火花转化为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改进教学手段的催化剂。

强化优良师资队伍建设,最终形成结构更合理、学术氛围更浓、协作精神更佳、创新精神更强、培养人才有手段、科学研究有水平、服务地方有特色的知名教学团队。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师生具有一定的动力和约束力。

制订良好的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因此要围绕如何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制订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其宗旨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度要详细明确,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又要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那些自觉性差、自制力弱的学生起到约束教育作用。

制订《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围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组织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规范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其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任务的安排落实、教学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等、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执行、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督导等。

制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学院的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制度建设、教学文件档案建设、课程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等。

制订《双语化教学实施办法》。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能力的人才,双语教学工作势在必行。内容包括:教师选聘、教材选用、教案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考核等环节。

全面落实学院出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内容包括:管理与实施、选题、项目申报及活动开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研究成果、经费管理、奖励办法、时间安排、经费来源等10个方面。全面落实学院出台的《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师年度考核评优细则》,以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转贴于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人才”的目标,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2,3]

形成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的CDIO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与工程界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了与工程实践的距离。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和实际的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中,让学生“真枪真刀”地学习、实训。为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配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促进学生学业规划、工程项目研究、企业实践的顺利开展,从而帮助学生尽早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订《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双导师制管理及考核办法》。

四、加强档案建设,规范管理程序

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档案”不仅是检查学生培养质量的依据,也是教师考核以及上级对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凭证。要制订《教师档案管理办法》。“档案”包括电子文档及纸质文档,内容包括档案的更新、档案核实、档案的借阅等。这样不仅规范了管理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制订《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办法》包括归档内容、要求、履行情况评定等。全面落实学院已出台的《教学资料袋归档、毕业设计归档细则》。

五、结语

众所周知,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成果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学院以电气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为内容,打造以“学习能力为综合能力生成的基础、工程能力为综合能力发展的手段、创新能力为综合能力提高的核心、创业能力为综合能力形成的标志”的培养模式。

篇7

关键词:教学企业 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与市场需求接轨。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对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一、“教学企业”模式介绍

“教学企业”,原称“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ehnie,简称NYP)在1992年学院发展初期提出的。在此后的学院发展历程中,这一理念被各院系上至领导层,下至每个教师理解、贯彻,并且各院系根据各自特点,将“教学企业”模式予以延续、发展与创新。如今,“教学企业”与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并驾齐驱,堪称世界著名的三大职教模式。

“教学企业”是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集企业生产运作、实训教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按市场机制运营和管理的实体。“教学企业”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很多,具体包括:以学校为本位构建的内置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校企双主体共建共管的实训实习基地(包括专业独立学院);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紧密合作、通过公益型第三方组织运作的实训实习独立实体;以企业为本位的内外置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

“教学企业”模式由于具备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实践教学项目的真实性、实践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企业性等特点,较其它实践教学模式更能达到培养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五大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人力资源课程体系。

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第一,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企业”,分别对应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模块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需要,各“教学企业”形成有机整体。第二,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以“教学企业”实践为中心,以“教学企业”的真实项目为主要实训内容,同时与传统的实验课程、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相结合。

三、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

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四个要素: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保障。

1.建立以“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通过对人力资源职业岗位、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综合分析,逐步形成由“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主体,职业素养培养为保障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见图1)。

2.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以来源于教学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学生技能活动等形式,形成“真实项目教学为主,其它实践形式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与企业共同建设成一批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企业”。各“教学企业”与课程对接,服务于不同的能力培养模块,相互之间紧密衔接,形成了立体式的“教学企业”群(见图2)。

3.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具体体现为组织与制度管理、运营管理、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估四个方面。

在组织与制度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实训中心,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分管“教学企业”的副主任负责对“教学企业”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同时,各“教学企业”设一名执行经理,负责教学企业的业务运营和教学管理。

在运营管理方面,人力资源专业根据各“教学企业”的特点,普遍采用了项目制的管理模式。“教学企业”对外承接的项目,首先要经过评估,在满足赢利和教学双重目标的情况下,由“教学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完成项目。

在教学管理方面,各“教学企业”按照学院实训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了标准操作规程(SOP)手册,规范了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各“教学企业”结合实践教学的目标,设置针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制定考核方案。

4.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健全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从师资队伍和项目来源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保障。

在师资队伍保障方面,首先建立了“教学企业”指导老师的准入制度,要求具备相关工作领域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者才能担任指导老师。具体可采用三种办法加强师资保障,一是校企合作共建的“教学企业”由企业方委派实践专家担任教师,例如豪森威CATI访问中心的指导老师由豪森威市场研究公司的项目经理担任;二是通过派遣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制定了《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人力资源专业每年派遣3-4名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顶岗锻炼;三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从企业大力引进具有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担任“教学企业”专职指导教师。

在项目来源保障方面,一方面成立了对外业务拓展团队,积极承接校外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中介的合作,人力资源专业目前已与思源管理咨询公司、新速度教育中心、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等中介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中介机构负责对外承接项目,“教学企业”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及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慎淦.基于校企“双元主体”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36-40

[2]李飞.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80-182

篇8

【关键词】教学信息员 交流 互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10-01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联合国《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该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学生教学信息员为学生提供并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使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成为可能。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管理,在学习之余,花费大量时间参与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部门的压力,延伸了管理部门的触觉,弥补了管理的某些缺陷,也为学生信息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而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有些学生(包括少数信息员)刚接触教学管理工作,不熟悉一些工作内容,觉得无从下手。同时,部分教师、管理部门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还不是很了解,表现为有抵触情绪。为了缓解这种现状,鼓励和吸收更多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发挥教学信息员的作用,必须确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很多高校制定了相关制度或办法,但未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应有的作用。随着高校扩招及教育的发展,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大幅度增加,因此教师层、管理层和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急剧减少,从而出现很多教育上的问题。我们急切需要构建一个教学相长、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及时、准确的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利于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除了讲座、报告、示范课、座谈以及竞赛这样的交流平台,也可以利于网络创建QQ群和手机飞信甚至论坛,还可以组织对比讲堂(两人各20分钟讲授之后,专家、同行、学生公开讨论)、郊游或其它活动等多种形式建立交流、重在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宣传信息员队伍、团结协作、展现自身、锻炼能力、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这个平台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师生间的交流,首先可以增加理解、培养师生情谊,其次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授课对象的现状和需求,再者也能让学生理解教师辛勤劳动的付出与教师教学的一些状况;教师间的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逐步实现医学教育内容的整合;督导专家与教师间的交流也非常必要,督导专家将从教育理论高度去指导教师的教学,从专家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去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我院招聘教学信息员已有6年时间,建立了一支传帮带、乐于奉献、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因教务处质量管理监控科除了负责教学信息员的工作还有教学督导、教学考评、教学检查、教学竞赛等工作,无法将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加上科室成员的流动性,所以教学信息员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非常必要通过队伍建设和平台的建立,将教学信息员的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一些青年教师热衷于教学,希望组建一个教学团队,实现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共同提高,但苦于无人组织;我院绩效考核正紧锣密鼓的进行,触动了教师们关注专家考评和学生评教;这样的大好形式利于我们组建教师教学信息员队伍,利于我们建立师生间、督导专家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从而促使教师主动参与交流沟通,既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又能让教师们发现自身不足,形成及时、有效的良性信息反馈,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具体体现。而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既是医患沟通的桥梁,也是开展医疗实践活动的基础。很多教师自认为教学各个环节都不差或不比别的教师差,但在教学竞赛或教学评价中发现自己的分数不尽人意,却找不到原因。通过教学评比与交流(师生间、教师间、督导专家与教师间),教师们就会慢慢发现自己不如人或不十分满意的问题所在。从建立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促进学生教学信息员这支队伍的培养和应用等方面,结合我院实际,构建教学相长的交流互动平台,促进学生教学信息员在教师

篇9

关键词:学分制;人才培养;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69-02

学分制的实施符合人才全面发展的成才规律、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院以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材料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一、优化教学资源和知识结构,创建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院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方针,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水平,创建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分制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就开不出高质量的选修课,无法实现学生自主选老师、选课的要求,学分制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基于以上考虑,学院近年来加大了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力度。一是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一支在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实施研究型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二是从2007年开始推进“兴华人才工程”百人计划的实施,加大选派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一流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研修的力度,对本科教育国际化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学院积极开展“百名教授上讲台”活动,为本科生开设院士、博导系列讲座。程时院士、曹镛院士、姜中宏院士都直接参加了本科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进展。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的实施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适应性更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包括明确的培养目标,弹性的、具有很强指导作用的、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贯穿、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整合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构建大学科基础平台。2003 年以来,学院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强化工程、分流培养”的原则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重,减少了专业课的学时学分,即在同一学科的同一类专业,制定相同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基础课约占理论课总学时比例的 85% 以上。提倡学生修读第二专业、第二学位,从2009级开始我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了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业和创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高层次学术研究型人才。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创新型本科生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工科特色。我院把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着力点,把实验教学改革作为研究探索型教学、综合设计创新改革的突破口,把实验室开放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实验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着力构建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1.加强本科实验室建设,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定位为: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立足创新,加强实践,构建多层次开放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实验教学中心确立了教学改革总体目标:建设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基地,提供优越的育人环境、浓厚的创新氛围、一流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借助开放的手段,在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素质与素养。

2.强化实验教学队伍与实验课程建设,为本科生的研究型学习创造条件。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和实验人员参与开放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院结合学校的“兴华人才工程”的实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目标与考核制度。改革旧的实验和实习内容,大幅度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积极推进学科研究平台的开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实验室建立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实验室实行准入制度,只有通过实验室安全考核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有效地防止了实验事故的发生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3.搭建创新平台,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开展“本科生参与课外科研实践训练计划”、“学生研究计划”(SRP)、“学生百步梯攀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申报研究项目,早期进入科学和实验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科生通过参加“百步梯攀登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研活动,使80%以上本科生能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奖励性质的四个创新学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毕业设计(论文)同科研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上都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相结合,使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结合学院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优势,积极组织和认真策划,通过课外科研活动和毕业论文研究方式,让本科生参加教师主持的前沿性课题的研究工作,如“973”、“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训练后,学生的文献查阅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创新思维与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机制创新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学分制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而教学改革需要制度建设的支持。通过加强制度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作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以制度来保障学分制的有序实施。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制(修)订《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修读附修专业及双学位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适合本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学分制管理体系,为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制度的设计,从学分设定、课程设置、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自主选课、自主规划学业期限创造了条件,把弹性学制和选课制度落到了实处,满足了学分制管理的要求,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

2.建立校园网上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学分制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突破口,由于实行弹性学制和选课制,教学管理对象由以专业为主的“群体”变为以学生个人为主的“个体”,教学管理的性质由静态变为动态,教学管理调度等方面的信息量成数倍乃至数十倍地增加,教务管理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2005年,学校使用了“网上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包括入学、注册、培养计划、排课、选课、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生评教、毕业审查等全校的教务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了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网上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学校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学分制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和督导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为了加强学分制下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只有坚持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教学信息监控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设立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学院构建了由教学检查员、教学信息员和学生组成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听课制及教师职称晋升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教学准备阶段的指导、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结果的评价和反馈,全程监测课堂教学、实验指导、毕业论文的开题与答辩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运行情况,使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2.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和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建立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发挥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作用。目前,学院有由各年级、各班级组成的 三十多位本科教学信息员,负责对课堂教学质量状况进行意见反馈。通过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全面评教,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3.实施新教师试讲和教授助教制度。建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各专业主干课程成立课程教学小组,主讲教师实行竞争上岗,让优秀的教师为本科生上课,优化本科教学质量。在本科教学中开展“名师示范教学和观摩”活动,通过新教师上岗前的试讲和教授助教制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庆宪,陈旭.扎实抓好教学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5):45-46.

篇10

【关键词】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安徽三联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管、经、艺、文、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内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办学20余年,累计为社会培养人才近60000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近年来以深化实习教学综合改革为抓手,遵循实习教学规律特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大力促进产教融合,积极进行实习教学管理体系的重塑和实践探索,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一、遵循教育规律,树立以生为本,抓实实践教学

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坚持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4321”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本科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重视,全校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这一主线,强化“抓教学就是抓育人”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改革实践、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出台学校政策和方案,加大和深化实习实践改革力度,鼓励实践教学管理改革试验,围绕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优化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的目标、环节、方法等要素,学校陆续出台《安徽三联学院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总体实施规划》《安徽三联学院关于加强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安徽三联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若干规定》《安徽三联学院本科教学实习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不断加强实习教学及管理的投入,以省校级教科研项目为抓手,聚焦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积极地推动实习教学体系的重塑与改革,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习教学环境。

二、强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突出能力培养

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途径,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校地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习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教学平台。建设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企业和学生实习需求信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学校制定《安徽三联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采取依托、联合、共享等方式,与惠而浦、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合肥美的、三联交通、上海联岸、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6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大大增强了实习安排的保障性,走出一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色之路。对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来说,积极主动寻求校企合作的机会,打破地域界限,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在实习管理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线上线下,分段分治教学管理”的模式改革,即充分结合线下调研走访和线上智能过程管理,根据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期不同阶段任务,分别采取侧重管理,利用管理模式的改革,带来实习成效的提升。

三、有计划分步骤、线上线下结合,推动实践教学体系重塑

学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实践育人的目标,构建了“四层次、八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了实习实践课程的质量标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了校内外实习教学资源、实习教学相关制度、师资队伍的实习教学保障体系。从2017届毕业生起,为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改变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按照学校统筹、学院主体、部门联动、分工协作的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实习教学改革,结合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制定了适应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深入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省内多数高校进行了调研,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原则,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通过综合教学改革、实习教学改革,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启用全国领先的信息化实践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实习课程编排到学生个体、实习实践教学过程规范化管理,实习质量大数据反馈,有效改变了过去的实习虚化的问题。另外,平台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建优质企业资源库,协同校内、校外多个主体,促进企业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解决了实习课程安排不到位、实习岗位落实不到位、实习过程监管不到位、实习质量保障不到位的困境,构建了实习管理的协同育人平台。以学生实习实践课程落实、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保障,实现了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和能力提升,并通过实习实践全过程数据的有效反馈实现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

四、利用大数据平台,有效服务管理,助力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实习管理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实习申请与实习信息填报的信息化、过程管理信息化、数据统计信息化。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习基本信息、学生实习地点签到、学生统一信息管理、学生外出实习突发状况等进行一系列管理,及时应对高校实习阶段给实习管理教师工作带来的不便,及时与外出实习学生、企业导师进行沟通,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一套适合本科实践教学需要的移动实习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实习实训平台,建立过程管理监控的信息化、一体化实施机制,基本实现了实习全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了师生全程互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个专业试点运行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访谈,将九个学院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的操作和管理,逐步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实习实践过程难以监控、“放羊”的难题。以2020届毕业实习为例,截至2019年10月25日,共有9个学院在平台设置了4170名学生的实习计划任务。其中2016级3329名学生,2017级737名学生,2018级104名学生。累计提交了23618篇周志,有效解决了过程监管难的困境,实习过程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实习教学管理改革,实现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改变了过去实习虚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课程难编排、岗位难落实、实习过程难监管、实习质量难保障的四大痛点。从对学生实习跟踪观察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应用知识、巩固知识,把书本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企业的锻炼、岗位的实践,从实习前的迷茫到实习中的实践获得感再到实习后的成就感以及自我总结与反思的转变,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加强实习过程的“实化”管理,学生的心智进一步成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管理效率,改善实习质量,重塑管理体系

积极引进管理平台,引导和推动了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大力支持信息管理项目的创新实践,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实习的全过程管理。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实践教学资源规范管理,实现实习实践质量量化管理。1.管理制度和教学规范得到进一步完善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实习实训教学的要求,制定了《安徽三联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若干规定》《安徽三联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安徽三联学院本科教学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安徽三联学院实习实训经费管理办法》《安徽三联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安徽三联学院分散实习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规范,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了明确要求。2.实习管理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对互联网飞速发展的阶段,通过互联网提高工作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实习管理系统而言,不仅畅通了在外实习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和管理老师之间的沟通方式,避免了纸质材料的烦琐,也提高了整体实习工作质量与效率。应用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结合云计算技术、构建智能化的实践教育管理平台,将系统应用的结果与之前实习管理模式相比,在管理工作效率方面提升效果明显,不断完善持续改进计划,实习管理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3.学生实习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往学生实习容易出现“放羊式”现象,学校从实习前调研、动员、过程监管、后期实习评定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做好组织与安排,形成闭环管理,不断强化学生的实习教学质量管理。特别是在应用实习管理系统后,学生使用手机APP,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能快速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师傅的实战指导,并实现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的沟通分享与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4.教师指导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实习管理中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鞭长莫及,学生在校外实习,教师一般以电话、QQ等方式联系,沟通不全面、不及时情况,影响到实习质量。运用实习管理系统后,教师可以通过手机APP及时与学生联系,查看学生岗位落实情况、考勤签到情况以及过程指导方面都会有极大的改变,教师的指导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5.过程管理材料得到进一步完善根据《安徽三联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管理规定》,需做好实习过程各个环节管理,包括实习组织领导、实习教学的实施与管理、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职责、学生实习纪律、实习考核、经费管理、检查与评估等,实现全过程管理。在学生实习实训前制订具体方案,明确全过程的安排及时间节点,做到全过程有任务、有监督。制定实纲,编制实习计划,过程管理材料齐全完备,为相关工作提供研究资料。

六、结语

实习实践教学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师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注重实习管理规范化、过程化、信息化、科学化,为学生搭建协同共进的实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积极响应国家及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号召与规定,倡导和推动“边参考、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边执行、边行动”的教育研究方式方法,做好相关调查、问题分析、对策研讨和经验分享,充分重视实习实训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摸索了一套适合新建应用型高校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使得破解实习实践“三难”困境的实践成效得到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向智林.基于“双能力”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2]李秀坤,万建,高明生.高校本科毕业实习模式建设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

[3]王靖,李庆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4]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

[5]王蕊,陆璐.工科专业大学生实习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