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19 11: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由于其对教育课程的科学解释和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很快便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沦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很强的基础性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效果不佳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学习者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选择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彼利用的先前的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
2建构主义与英语语言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对语言学习具有特殊意义。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它既有建构特征,又有社会属性。皮亚杰认为,语言知识结构包括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三个特性。它随着输入不断改变原有结构,形成新结构,而每一次产生的新结构又能参与下一次的建构,产生新结构英语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学习,是学习者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建构形成新结构。语言习得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输入向吸收的转化过程充满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吸收的结果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后的全新结构。由于学习者总是不断地接触语言材料,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就成了不断建构的过程。英语学科先天的建构主义特性决定了语言学习也必然呈现建构的显著特征。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3.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学生对知的主动探索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语言是一门实践课,英语能力的获得不是教出来的,教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更有效地实现对知}只的建构。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创设环境、开展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随时吸取有用的知识,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创造性地去建构新知识,这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3.2创造语言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离开了时间、空间和环境,就失去了真实性,对学习者也就丧失了意义。情境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若想培养交际能力,必须设置情境,使学者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创设的语言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的情境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来创没,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3把“协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要求学习者参与和协商,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进行会话交流。由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个人通过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利用他人的帮助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在建构主义的英语课堂里,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其间,学生经历了讨论、质疑、探索、思考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和从知识汲取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优化了教学结构和效果。
3.4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感受情境、探索发现、建构意义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素材。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就是一种较好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谋件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集成优势,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这些都适于体现英语教学内容的申动性、交互性,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篇2
关键词:财务核算 商业地产 服务行业 管理会计体系
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摒弃财务核算仅为实现企业对外报告的传统功能,推进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
对于新兴行业的初创型公司来说,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一般会滞后于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体系构建需要有一个逐步认知和布局的过程,而财务核算体系一般会伴随业务的发展先行建立起来。为了推进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财务核算体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摒弃财务核算仅为实现企业对外报告的传统功能,推进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本文以商业地产服务行业为例,强调用管理会计理念构建财务核算体系,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远景目标。
二、财务核算需要从简单核算向多维度、精益化核算转型,使财务核算数据能够有效运用于管理决策
商业地产服务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除了房地产开发商转型或涉足商业地产领域成立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以外,第三方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也逐步发展起来。房地产开发商旗下的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主要为自身开发的项目提供商业地产管理服务,一般不参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商业项目运作,而第三方商业地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化的商业地产服务机构,为多个房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提供商业项目增值服务,其主要商业模式为轻资产、多项目运作。本文所探讨的商业地产服务行业财务核算体系构建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模式有受托经营、承租经营、股权投资、商业策划服务等。受托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资产管理方,接受商业地产开发商或业主方委托为商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资产管理服务,获取资产管理收益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承租经营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承租方,以租赁方式取得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经营权,通过对项目重新定位和改造以及后续运营管理,获得项目租金收入并分享项目物业增值收益。股权投资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投资方,以直接购买或收购兼并方式获得商业地产项目股权,通过对项目的直接投资和直接管理,提升项目整体价值获得股权投资收益。商业策划服务模式,即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作为专业咨询机构,为商业项目提供项目规划、市场定位、招商租赁等服务获取咨询收入。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于多项目资产管理利润、承租经营利润、商业策划收益、物业增值收益以及股权投资收益等。由于其运营管理的服务对象为商业项目,核算体系设计中,所有的核算元素都必须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精益化核算。比如,核算细则要求所有的直接成本费用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总部层级发生的间接成本费用,凡是受益对象为项目的,必须核算到项目层级;对于受益对象为项目,但无法明确到具体项目的,核算前需要与管理层沟通具体分配原则后核算至具体项目;对于受益对象不能归属于项目的,核算上需要记录为“非项目”成本费用。对于管理层来说,总部层级发生的成本费用受益对象不能最终归属于项目的并不多见,这些成本费用可能是项目的前置成本,也可能是潜在项目的拓展成本,核算上要求财务人员深入到业务前沿,跟踪这些成本的最终归属项目。
由于商业项目经营管理模式不同,财务核算上需要反映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项目运营状况。此外,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商业项目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管理服务阶段。比如,受托经营类和承租经营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预开业阶段、正式开业后运营管理阶段等。商业策划类项目,可以细分为商业定位阶段、工程改造阶段、招商阶段等。财务核算方面,需要根据项目在业务上的多元化属性,对项目进行多维度核算,使经营分析既可以从项目整体又可以从不同维度方面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
从以上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来看,财务核算需要从简单核算向多维度、精益化核算转型,使财务核算数据能够有效运用于管理决策。
三、财务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底层数据需要实现共享,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连接商业物业持有者和使用者的媒介,承载了大量的外部资源。比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品牌商、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商业地产服务商参与了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市场资源整合和重新配置活动。
商业地产服务机构在商业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与众多外部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服务于商业资产的增值服务。比如,商业项目市场定位和规划阶段,商业地产服务机构需要与专注项目所属区域的市场调研机构紧密合作;商业项目工程改造阶段,需要与工程咨询供应商合作;招商阶段,需要与招商经纪服务商合作;市场推广和营运阶段,需要与媒体和市场运营供应商合作。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市场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要求财务核算体系设计中必须考虑将外部市场资源沉淀在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底层数据库中,并实现企业内部各信息子系统数据共享。比如,OA系统、采购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商户销售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租户结算系统等各信息子系统的底层数据库必须与财务核算系统保持信息共享和互换,使财务核算系统能及时获取和整合业务信息,跟踪业务活动变化,发挥财务核算决策支持功能。
四、财务核算体系构建需要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针对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机构轻资产、多项目运作的商业模式特征,其主要公司构架一般设计为集团管理公司、区域管理公司、项目公司三级。集团管理公司主要核算集团总部费用、集团直接管理的项目池;区域管理公司主要核算区域总部管理费用、区域公司直接管理的项目池;项目公司主要核算特定项目。除了以上三类公司以外,集团公司还会通过持股方式控制专业公司,比如,为项目提供工程改造的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招商服务的招商咨询公司等,这些专业公司既可以为集团内项目提供服务也可以在市场上独立运作。
以集团直接管理的承租经营类项目为例,项目公司作为承租方,通过租赁方式取得项目整体经营权,会计核算主体为项目公司,主要核算项目租金收入和项目直接经营成本。集团层面对项目的直接管理成本主要体现为集团专业管理部门为项目运营管理服务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集团集中招商职能为项目发生的招商成本、集团集中营销职能为项目发生的营销成本等,这些直接成本记录在集团管理公司的核算账套中。此外,集团内专业公司为项目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成本,比如,工程咨询服务成本、物业管理服务成本等记录在专业公司的核算账套中。从集团母公司视角,对外报告需要抵消内部公司关联交易产生的内部服务结算收入与支出,反映公司整体经营成果;对内报告需要集合集团内各核算主体的经营数据分析各项目完整的投入产出情况,跟踪项目财务状况的变化。
第三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公司集团化统一运营管理、集约化经营的特点,要求在财务核算体系设计方面,必须首先考虑统一集团内各公司核算科目体系、核算细则,统一集团内各公司财务对内和对外报告体系。集团统一核算管理体系,有利于实现财务信息集中管理,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五、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需要企业管理层权衡成本与效益,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
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要求财务核算体系随着行业的变革和公司商业模式的变化持续改善。财务核算向管理决策功能拓展,需要企业管理层权衡成本与效益,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布局和时间节点,使财务核算体系建设符合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
篇3
致投资者的道歉信范文一尊敬的投资者:
您好!非常感谢投资者们长期以来对XX老师的支持和鼓励,XX老师在经历重重考验下,最终还是站起来了,XX不在的这段时间有很多投资者朋友也发来了慰问和询问,这里XX老师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这段时间来的悄无声音给投资者带来的诸多不便,XX在这里再次表示遗憾和抱歉,为了早日跟投资者见面,XX老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今日终于在这里跟大家见面了,希望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撑XX老师,谢谢!
本月行情基本上以震荡下行为主,近几日行情处于低位盘整态势,XX预计将在20XX年新年初始白银将迎来一波好行情,XX在这里也预祝大家能够顺利的抓住这波行情,好好过一个开心年!
XXX
XXXX年XX月XX日
致投资者的道歉信范文二尊敬的广大投资者:
由于XX市融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XX)运营管理不到位,截止20XX年3月28日停盘整顿一个月之久,导致部份投资人的部份资金没有回款,在此,要公司郑重向广大投资者致深深的歉意。
本公司作出决定没有回款的投资人尽快联系公司,本公司一定给投资者作出满意的处理,同时吸取深刻的教训,努力规范自身行为,一定严格把好部门的每一关,坚决杜绝再次发生类似的行为,希望广大投资者给予机会,让我们携同公司共创美好的辉煌! 再次向广大投资者道歉!
联系方式:XX官方QQ群:7151XXXX
电话:0752-577XXXX 客服热线:400-788-XXXX
XX运营团队
20XX年3月28日
致投资者的道歉信范文三尊敬的广大投资者
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因所持有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股份)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于20XX年12月27日解除限售后,由于20XX年4月29日交易过于频繁,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致使本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减持了本公司所持XX股份7,513,600股,占XX股份总股本的1.456%.违反了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为此,本公司向广大中小投资者表示最真诚的歉意。
同时,本公司坚决支持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也诚恳接受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当地监管部门的相关处罚。本公司表示,要认真反思自身行为,剖析违规原因,深刻吸取教训,逐一落实改进措施,真正从行动上避免此类违规事件的发生。今后在从事证券交易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及监管部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自觉维护证券市场秩序。
此致
篇4
关键词: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管廊;市政管线;电力
中图分类号:U17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71-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传输能源、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满足民生之需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城市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我国城市发展出现“拉链式”开挖现象,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市民生活,而且浪费人力财力、污染环境。此外,各类管线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监督和管控,致使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易出现管线事故[2]。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3],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减少管线事故、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优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方向。
成都市作为特大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负荷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同时大量架空电力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地下电力通道资源愈显紧张。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通过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规划的耦合,能够提升电力通道的建设水平,提高电网的负荷保障能力,适应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
成都市目前已建成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及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其中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电力电缆线路已入廊投运,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已完成土建施工,已建设综合管廊运行状况良好。
1.2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需求
1.2.1 成都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成都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成都电网负荷压力越来越明显,电力通道资源的日趋紧张又制约着电网的发展,未来成都市的电力负荷保障任务充满艰难和挑战。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促进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同时对稳定经济增长、拉动有效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具有积极作用。
1.2.2 成都电网效益效率提升需求
成都电网供电量和供电负荷不断增长,架空线路入地又导致城区电缆化率与日俱增,原有电力通道已经处于满载甚至超载敷设的状态。但由于城区土地资源已极为紧张,加之原有电力通道规划建设模式效率较低,目前成都电网电缆通道建设严重滞后,导致部分已建成变电站无法按期投产,迟迟不能发挥效益。将综合管廊作为新型电力通道资源,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其它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应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另外,综合管廊相比原有电力隧道、浅沟、排管等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故障抢修过程中可以避免道路开挖,降低维修成本,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升电网的经济性与供电可靠性。
2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实践
2.1 综合管廊规划设计
2.1.1 编制电网专项规划,耦合总体规划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负荷数据,成都供电公司在电力设施规划与现状普查的基础上,对未来电力负荷需求进行了长期预测,并编制了电力通道专项规划,明确了电力管线入廊类型与电力舱建设要求。在此O罟婊指导下,成都供电公司联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积极推进电力线路入廊,实现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
2.1.2 电力线路入廊相容性分析
综合管廊内集中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为防止各管线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各自安全运行,成都供电公司通过整理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得出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的相容性研究报告,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和电力电缆线路入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指出,电力电缆入廊时是否应独立成舱应视其电压等级而定;电力电缆与高压给水管线同沟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施工质量,加强维护管理,避免爆管事故;电力电缆不应与热力管道同舱敷设,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2.1.3 电力线路入廊经济性分析
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收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入廊费由各管线直埋成本决定,日常维护费由管廊运维单位支付的管廊本体运营维护的成本决定。经测算,高压电力电缆由于需要单独敷设成舱,工程建设基价较高,单根管线每年费用分摊达到10.22万元/公里,较以往电缆敷设成本基本翻倍,将会大幅推升入廊电力线的造价水平,短期来看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减少运维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带来运行维护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电网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
2.2 综合管廊建设验收
2.2.1 建立综合管廊建设监督小组
成都供电公司配合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交由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实施。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进行融资、招标、采购,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理工作。
2.2.2 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展[2014]1459号)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明确了电力舱本体、接地工程、防水工程、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以等电力舱相关的工程验收规范。
2.2.3 规范入廊流程,建立监管机制
入廊流程、入廊施工等事项严格按《综合管廊入廊协议》相关内容执行。所有管线入廊施工完成后,管廊管理单位及管线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成都供电公司协同其他管线单位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定期检查施工情况,确保各方施工过程中既不对已施工管线造成损害,也不妨碍后续管线的入廊施工。所有管线入廊完成后,质量监管小组共同完成检查验收。
2.3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
综合管廊内管线较多,各管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实施运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监管是一个难点。
2.3.1 建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根据成都市实际情况,成都供电公司配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管理部门、发改部门、建设部门、经信、水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管廊管理单位以及管线单位的职责分工与责任认定。
2.3.2 建立电力线路运行管理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在已有的运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新增了相应条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综合管廊电力电缆运行管理规范,实现了标准体系的新。
2.3.3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引入综合管廊后,各种管线相伴共存,无论是维护、检修,还是事故防范都必须有全局意识,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要求运维管理人员具有相对综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体系。
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时期,成都供电公司同步启动了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储备,成立综合管廊中心,完善组织机构,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办法、综合管廊中各管线的运行管理规范,以及涉及其他管线的运维管理注意事项。
3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成效
3.1 规划方案合理可行
成都市自开展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多次规划方案意见征求及阶段性论证,形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推进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4月,成都市成功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这也说明了成都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
3.2 规划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过程中,成都供电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实践框架,极大提高了市政管线规划设计的效率,就电力行业而言,平均每公里线路的规划时间降低10天,减少了与其他管线单位协调路径,避免相互干扰的工作量,减少了单独审批等环节,显著提高了规划设计效率。
3.3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避免了线路的重复开挖,有效节约了水泥、钢材等社会资源,显著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以金融城综合管廊(500米)为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较管线直埋成本约高500万元;维护成本较管线直埋约低800万元;综合管廊排水、电气工程、管廊检测、通风等运营成本约1500万元,较管线直埋引起的道路质量折旧、交通阻滞、管线漏损、管线事故等成本低300万元。另外,综合管廊建设带来的土地效益、生命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等间接效益则无法估计。
3.4 树立行业新形象
经过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社会各界对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会极大缓解城市中已存在的“城市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热点问题。
电力线路入廊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不仅减少了电网企业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也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避免影响居民生活等,极大的提高了电网企业的形象。
4 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电力线路及其他市政管线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效率,有效解决城市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极大节省社会资源,树立行业新形象。成都市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经验也为其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参考,在国际、国内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与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时胜慧.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模式的应用实践[J].价值工程,2015,02:72-73.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近20年来,我国财务会计工作以服务经济及财政工作为中心,会计理论与实务改革的发展突飞猛进:基本建成财务会计标准体系,且体系不断完善中;持续扩大会计人才队伍;重点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出初具规模。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发展落后,需要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建立并完善管理会计体系,认真落实管理会计工作,提高管理会计水平。
为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2014年10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6月出台《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事业单位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业务指引,各事业单位应积极落实并加强本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深化经济管理改革,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营管理水平,以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的定义是:以社会公益性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主要具备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着重为了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益的需要,通过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收集利用相关基础数据或信息,分析财务及业务活动,在预测、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特有的工具方法,参与单位预测、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向管理部门提供有用的、可靠的信息,推动战略目标规划实现。
根据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要求,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包括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等四要素。各单位应根据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信息系统等应用环境,构建由众多职能部门组成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并设置管理会计机构,由总会计师牵头,全面组织开展内部管理会计工作。
(一)深化事业单位机制改革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做出的总体部署,要求推进全面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现代化管理。为达到改革目标,事业单位就必须构建适用于本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促进加强内部管理,以提升公益服务水平。
(二)提高事业单位决策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技术革命深入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及创新经济占比上升,管理会计作为单位运营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扩展其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以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在集成数据处理、短期与长期决策平衡、风险识别与规避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管理层提供除财务会计信息外的更多高层次的管理信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财政部于2012年11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中正式实施,并于2015年12月21日《关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会计系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方面,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是由控制系统逐步形成的。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系统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反馈信息,向相关人员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明确管理责任,考核部门管理及运行绩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提高事业单位收入支出效益、资产使用效益。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能够提供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进而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部运营管理水平。随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特别是当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工具手段时,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
根据管理会计的目标,建议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包含预测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四个基础体系,并遵循战略导向原则、融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在了解单位内部、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零基预算法、作业成本管理、关键指标法、本量利分析、成本效益法以及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参与单位预测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提供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推动单位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水平。因此,管理会计系统应包含规划与决策系统、控制与评价系统。
(一)规划与决策系统
规划与决策管理会计体系是以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为依据,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评价各种短期与长期决策的经济效果,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所需决策信息,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全面预算。
1.预测规划系统
事业单位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条件,以及未来可能的政策及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利用各种科学的预测手段,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事项进行预测,并为制定业务发展规划、编制长短期预算提供相关基础数据信息资料。预测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定性分析法包括专家判断法、调查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法包括趋势预测法、因果预测等。
2.决策系统
管理会计的首要任务是为管理部门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管理信息数据。管理会计决策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方法,提升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和质量。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目标的多面化、复杂化,因此在构建管理会计决策系统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决策目标而选择不同的分析工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法、决策树法、比较分析法以及风险分析法。
(二)控制与评价体系
控制与绩效评价会计是以全面预算为依据,通过标准、定额成本制度以及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的支出成本控制;通过划分部门责任建立事业单位责任会计,对单位内部各部门实施控制绩效考核和评价,以保证事业单位各个环节和各项业务活动与既定的目标方向一致。
1.全面预算管控系统
根据已定的经济、管理目标,考虑影响目标实现的内部及外部因素,编制包括事业单位所有的收入支出预算。全面预算系统融入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其主线是预算管理,核心是货币资金控制,重点是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控制,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在预算执行中,为满足单位各层面的决策信息需求,主要从事业收入、事业支出、财政项目支出三个维度对执行结果进行信息反馈。
2.项目管理与责任会计
部门预算支出由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构成。基本支出预算管控的通过定额及已定比例的增长对其进行预算管理,故部门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对项目支出的管理控制。建立和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有利于提供项目支出成本的相关基础信息,以便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确保专款专用,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实施项目库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绩效评价系统
根据预算、成本控制等相关基础数据资料,运用责任会计方法定期进行各部门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主要包括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两个方面。根据现有的绩效结果,实施绩效评价和奖励,强化领导和职工的绩效行为结果,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水平。
4.内部报告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的落脚点是内部管理报告。事业单位内部报告是反映单位资金活动、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管理、经济运营管理等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各种会计报表、预算执行报告、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及其他专项报告等。
三、加速推进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氛围
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转变思想观念,带头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及基础知识,意识到管理会计对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营造人人学习管理会计的氛围,才能在单位内部大力推广管理会计,落实管理会计工作,构建管理会计体系。
(二)做好资源保障工作
为加快建立管理会计体系,事业单位应各方面做好整体资源的保障和管理工作,加强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及效果,确保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事业单位应实施全面预算,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所有经济业务活动都纳入预算系统,根据已编制并下达的预算标准,及时分析调整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缩小预算完成偏差率,实现对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时动态控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
鉴于管理会计涵盖内容多、技术难度系数大,需要内部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用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相关理念及知识的后续教育培训,强化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全面培养和提升管理会计的综合素质,以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促进事业科学发展。
(五)加大信息建设投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伴随着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经营也将引入市场机制。管理会计需要从大量零散的、片段的、庞大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有用、准确的、合理的信息,就有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因此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应加大信息建设投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系统规划,通过信息系统与业务链、资金链的整合、改造、优化等手段,实时高效地提供管理会计所需的各类相关数据信息,推进管理会计的落地实行。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现单位内部财务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提高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水平,需要全面促进单位内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以提高公共资源服务效益。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上,要以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为基础,强化内部控制管控力度,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提高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安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财经界,2015(3):197-197.
[2]刘永泽,况玉书. 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2):28-34.
[3]胡浩.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4):48-49.
[4]陈莉.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认识[J].经济研究导刊,2013(30):189-190.
[5]张晓虹.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认识分析[J].中国经贸,2014(21):197-198.
篇6
关键词: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现在的会计人员往往能做得一手完美无缺的账,却无法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一些战略性建议,上述情况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在做核算会计工作。核算会计是一种传统的会计模式,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流程工作,评估企业以往的经济行为,重视“已发生”,为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它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能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知识和文化水平等即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寻求立足之地的难度逐渐增加,管理层已意识到核算会计工作的局限性。为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利用相关信息,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推动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它不再是原先核算会计的简单记账,而是一种优质记账的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管理与会计为一体,融合了信息生产和运用,其工作模式更具先进特点。
一、管理会计相较核算会计的两大优点
(一)分析财务数据
会计人员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传递着大量的信息,但如果只是把它当成财务表格的数字,那毫无用处。数据摆在那里,又是历史数据,核算会计一般只能回答“是什么”,而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对企业历史和当前的分析,主动挖掘财务数据中企业经营者需要的隐藏信息。当然这要在核算会计的工作基础上,结合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看到账表中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深层次方面进行估算和推断,客观地评价,找出与同行的差距,对企业的未来走向提出指导性预测,规避风险。
(二)参与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的工作不再是核算会计的“技术活”,它强化了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参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协助企业进行有效、连续、综合和全面的运营管理,用深加工等专门方法让核算会计专业知识走向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通过信息的收集、分类、汇总、加工,从相互联系的各项经济指标中进行分析比对,结合对企业业务的熟练程度实现对经营过程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检查、责任考评等管理职能,也可侧重研究经营中的特定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至关重要的参考意见、改进措施、建设性方案和规划,帮助企业树立资金、时间、竞争、市场等观念,改善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二、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政策机制下缺乏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引导
当前我国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经营数据、财务报表等的核算内容及程序等会计行为,强调了核算会计的职能,而对于管理会计的职能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对会计人员的价值定位去定论。另外,会计电算化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缺乏在会计管理职能的促进措施上进行明确的界定。还有,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组织均由所在单位负责,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会计管理职能。在政策约束下会计人员一般只需要完成高效的财务报表工作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因为缺少理论指导等因素,限制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滞后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部门的技术角色单一
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部门存在的现实问题是: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隔和界限太明显,财务是财务,业务是业务,两者之间交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不同步、不统一。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接受的教育是财务知识,而对企业的业务知识懂得比较少。他们一般不会考虑企业所处行业未来面临哪些挑战,企业该选择哪种营销策略等等。上述问题财务部门大多数都不知道,它只是一个纯粹的单一的传统的财务部门,不懂业务。财务部门每日的工作基本就是进行核算会计的内容,很少能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当然,会计人员不需要成为业务专家,但是需要懂得企业的基本业务知识。
(三)财务部门的管理角色缺乏
财务部门最大的问题是,会计专业知识有余,而动态和发展管理观念不足。有些企业财务的经典核算会计理论与企业实际面对的竞争行为所做的种种假设相比太简单无力。那些理论对企业的发展可能没有什么贡献,也预测不到未知状况,更无助于竞争行为的决策,反而成了企业进步和管理者理解的障碍。这种核算会计理论因没有立足于动态均衡,相反把企业竞争和决策视作静态经济中的静态均衡现象。应该认识到,用传统的核算会计理论来诠释经济行为并不恰当,从现实出发,在动态竞争中,财务部门需要树立动态和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三、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途径
(一)积极完善管理会计制度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业务不断的颠覆和创新,管理会计的发展也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这就需要管理层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创建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且不断完善,实现理论创新,进而推动中国会计升级转型,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强化经济活动的平衡、协同、引领企业发展。同时,企业经济业务的快速发展,执行管理会计又会积极推动严谨的管理会计体系。
(二)加快培育管理会计人才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必须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财政部在《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国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中管理会计人才将大有可为。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就连部分会计从业者也是满足于现状,认为管理会计在工作中用的少,不重视自身技能及业务水平的提升,忽视了这方面的学习。加之,自身从事会计工作年份较长,很少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所以,要加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培训,提高认识,使会计人员和生产经营、销售、人事及战略规划等部门人员主动投入到管理会计实施工作中去,自觉应用管理会计。当然,会计工作者也要逐步与法律、审计、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制度互相融合,真正实现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逐步转变,参与企业管理、服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内部环境。
(三)优化管理会计人员配置
管理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核算会计的基础上,从管理的角度处理事务,相较传统的记账会计更要知道企业该用多少资金,何时投入生产,如何做好资金分配,做好预算管理以达到高效配置企业资源。管理层须提高对以上管理会计职能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可以从制度层面、岗位设置、人员配置、职能分工、待遇激励等方面探索,鼓励会计人员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自身主动积极转型。例如: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上,企业可降低原先核算会计的人数,主要是在包括核算、记账等财务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基础职能会计人员的所占最高人数比例,提高在资金、预算、并购、帮助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进行专业财务管理支持的职能会计人员的人数比例。鼓励传统的核算会计人员的定位和角色发生变化,让更多的核算会计转型成为管理会计,并对管理中出业绩的会计人员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支持。
(四)从事后算账到事前算赢
与核算会计的“事后算账”相比,管理会计要求所有会计人员的思维是向前看,不是向后看,不是分析已经发生的事实,而应该是接下来、以后和未来该做什么的“事前算赢”。这种模式需要会计人员有前瞻性的管理思维,也是对传统核算会计模式的挑战,它突破了原先的记账会计等工作内容,凸显了管理会计工作在组织变革中的先进战略地位。事前算赢要求会计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经营进行合理性分析,在企业需求和市场环境基础上实现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精细化和完善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同时,还会融入整个企业运营流程环节,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运营过程的有效衔接,使经营全过程可预测、可监控、可评估,并通过运营活动驱动预算,全方位把握,进而做到不断优化、不断改进,最终促进战略目标的达成,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系统变革了传统核算会计的“事后算账”,而转型为“事前算赢”,这个转型让会计人员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核算者变为业务的合作伙伴。
(五)创新观念,推行财务战略管理
《指导意见》中还提到: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安排;能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管理会计要以企业总体规划为引领,推动企业在经营成本飞涨、商品售价急跌、现金流的每况愈下等不利条件下彻底贯彻企业“走出的”的战略思想,促进经营有效率、公平和持续发展。推行管理会计战略,要不断强化对企业科技创新、资产、成本利润、投资融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等重大事项的管理。结合企业财务工作要点,主动拓展财务工作领域,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管理会计的理念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上。
四、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是记账型、控制型,兼备价值创造型的管理会计模式。在记账型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控制等功能为企业主动创造价值,为业务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积极参与企业的业务方案商榷;通过财务数据检查,发现企业制度、流程和管理中的问题,指导业务部门如何做得更好;通过竞争者财务数据分析,掌握竞争对手动态,参与到企业的规划中;通过标杆管理,帮助企业取长补短等等。这种类型的管理会计能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好地实现融合,也就是业财融合,业务财务一体化,两者之间的矛盾也会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当然,现在的管理会计已经超越了一般会计的方法和工具层面,上升到价值观、职业道德、企业战略、团队建设、谋划企业前进发展的层面。因此,要做好管理会计工作更不简单,管理会计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开拓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J].交通财会,2014(12).
[2]蔡丽蓉.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浅析[J].中国商论,2015(26):21-23.
[3]曹仰锋.海尔80%财务人员都不“记账”,他们在干什么[J].中国机电工业,2015(1).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精益生产;六西格玛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扩大,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电力行业的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是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电力企业在电网容量、装备水平、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内外部环境的一些深层次要求仍使这些企业备感压力。为此,笔者探讨电力企业可以选择精益六西格玛作为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使企业管理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管理方式,带动公司绩效的全面提升。
一、精益化管理的起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领域也进行着管理哲学和技术的进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出两种影响广泛的管理方法,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演变,已跨越了它的诞生地,作为一种普遍的管理哲理在各个行业传播和应用。六西格玛诞生于Motorola,作为一种降低缺陷的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虽然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具有不同的管理哲学和方法论,但其知识集是互相交叉互为补充的,精益与六西格玛本质上都是基于顾客驱动的持续改进模式,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互相促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它作为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电力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设计
1.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设计思路
2.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步骤
根据上述思路,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工作分为三个步骤:
3.精益化管理的机制设计
(1)分层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分为公司统管项目和基层自主项目两大类,公司统管项目由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负责推进,自主项目由各基层单位精益办负责实施。
(2)立项评审机制
精益化管理立项评审严格按科技项目管理流程进行。每年年末,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及各业务部门以公司的战略目标及部门预算为指导,集中策划公司级精益化管理,并形成选项指导意见下发至各单位。各基层单位根据选项指导意见提出候选项目,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组织业务部门专家对候选项目进行评估筛选,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不予立项,无须立项就可实施的改善以自主管理活动或合理化建议的方式进行。
(3)过程监控机制
精益化管理根据层级分别实施,并聘请咨询公司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定期辅导。项目实施严格按照D(定义)、M(测量)、A(分析)、I(改善)、C(控制)路径进行,侧重以数据说话,有效结合C&E Matrix(因果矩阵)、FMEA(失效模式分析)、SPC(统计流程控制)、ANOVA(方差分析)以及目视化管理、价值链管理、TPM(全面生产维护)、错误防范、工作场所组织等方法工具。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定期对项目进行专业检查,并根据项目进度安排中期评审。
(4)成果推广机制
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提交结项申请书、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文档,公司科技信息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成效进行结项评审。结项半年后,公司精益化管理推进办公室组织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成果和举措在全公司范围内宣传并应用。
4.精益化管理的人才建设
为了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六西格玛精益运营的积极性,电力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一级员工、一二级员工、三级员工、四级员工,各层级构成金字塔形分布。
(1)一级员工
一级员工是精益化管理中的关键角色,主要工作是全面部署实施战略、确定目标、协调资源及监控项目实施过程,并负责本单位精益化管理活动的整体推进。其核心任务包括:①充分认识变革,确定精益化管理推进方向;②支持精益化管理全面推行,制定战略性的项目规划;③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实施的难易程度,确定项目实施的优先顺序;④合理分配资源,检查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目标;⑤了解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和方法的运用;⑥管理、领导二级员工和三级员工。
(2)二级员工
二级员工的职责具有较多的管理性质,负责在特定的领域或部门开展精益化管理工作,是精益化管理的高级专家。其主要职责为:①作为指导者,推动三级员工及其团队正常开展项目;②协助三级员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完成关键任务;③为团队在收集数据、诊断、改善、控制等阶段及与管理层沟通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④任培训师,为一级员工、三级员工等提供精益六西格玛知识和工具培训;⑤协助管理者和一级员工选择合适人员参与项目。
(3)三级员工
三级员工是精益六西格玛实施的中坚力量,主要任务是:①在一级员工及二级员工的指导下,带领团队运用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和方法完成项目;②确定项目每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组织跨职能的工作;③为项目团队成员提供工具及技术应用的专门培训;④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技巧,令团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与稳定的情绪;⑤项目完成后的报告和总结。
(4)四级员工
四级员工是非全职参加精益化管理的基层管理者或优秀员工,他们的作用是参与精益化管理的管理和实施,并把精益化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带到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去。在精益人力资源体系中,四级员工的人数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力量。他们的职责是:①提供相关流程的专业知识;②参与项目团队,并与非团队的同事进行沟通;③促进团队观念转变;④参与项目的实施。
5.人才培训与评估体系
级别评定采用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各级人员首先必须参加指定机构相应级别的课程培训,考核通过后颁发培训证书。培训后回单位参与项目实施,四级员工至少必须完成一个跨部门的项目,三级员工必须负责1—2 两个大型项目的实施。项目完成并通过公司评审后,由个人向各单位精益办提交级别资质评定申请,单位审核通过后,上报公司人才评价中心,公司人才评价中心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三、电力企业班组精益化管理的实施
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石。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内部的作业单元日趋增多,班组设置的数量和类别也比过去复杂。电力企业班组精益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坚持”。即以员工培训(T)为中心,坚持提高效率(P)、保证质量(Q)、降低成本(C)、5S管理(S)等管理项目(PQCS),坚持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等管理循环(PDCA)。
1.员工培训
班组主要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经营活动所赋予的指令或任务,是班组的基本职责。班组员工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围绕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因此,员工培训是班组精益管理的中心环节。
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1)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2)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3)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
其中,员工的工作绩效包括生产效率、质量保证能力和定置管理(5S)活动成果;员工的工作技能包括岗位应知能力、岗位应会能力和多功能作业能力;工作态度包括责任心、上进心、协作服从性和出勤情况。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在职培训,由班组长具体负责开展。
2.质量保证
精益生产要求每个班组实现“零不良品”,保证产品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品。电力企业的产品即向客户提供电能和服务,其质量特性与质量体系主要有三类。
(1)电能质量:电压合格率、频率、谐波。
(2)服务质量: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率、劳动生产率。
(3)供电设施质量:设备可用率、事故率、线损率。
电力供应与服务的过程控制就是对电网的输、变、配用电的过程控制。那么,班组在精益管理中若能紧紧把握“两票”、“三制”,则能有效地保证质量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两票”、“三制”的具体内容是: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两票”、“三制”是班组保证工作质量,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3.成本降低
为了保证在竞争中获取最佳的利润,企业必须在整体上展开降低成本的各种活动。班组作为企业控制成本的最基本单元,更要不断地进行改善优化。降低成本的外延很广,包括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改善生产管理技术和设备工器具等带来的效果,甚至还包括提升班组员工士气和推动“5S”活动带来的效果。
4.5S管理
5S 管理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实践证明。5S 活动是班组精益管理的基础,是降低成本的活动源头,是安全生产的软件,是标准化的推进者。5S 活动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的作业现场和工作环境。
篇8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需要寻求成本最低的交易方式,自然禀赋和地区的差异使交易主体迫切需要进行市场交换,但空间距离阻断了交易的进行,因此,快捷便利的水路交通要道显示了巨大的价值。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陆地交通建设飞速跟进,20世纪30年代德国等西方一些国家开始修建高速公路,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所谓高速公路是指双向两条车道以上、双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较高的行驶道路。现代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适应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城市成为交换的中心,也是产业与人口的聚集地,汽车的增长超过乡村,所以高速公路的建设一般从城市的环路、辐射路和交通繁忙路段开始,逐步扩展为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交通。而且目前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合,汽车的轻型化和载重化是两大发展趋势,前者要求速度保障,后者要求承载力,高速公路建设满足了这两种需求。从客观实际运行看,高速公路具有高速、交通量大的特点,同时有较高的运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从高速公路产生发展的历史及现代实践看,其运营管理目标是:首先,安全、高速,时间效益目标明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其次,公路服务创新,围绕沿路经济发展的主线创出品牌特色,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辐射作用;最后,注重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服务文化建设,围绕家国一体的传统文化构建“家—单位—国家”三位一体的家园文化,尊重员工的情感需要,培养并加强归属感。
二、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通过市场能够最好地确定其需要,如果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或主体一切围绕“利润”目标,偷工减料、克扣员工工资福利以及上游合作企业的正当利润,甚至欺诈作弊,连基本的伦理规范都不遵循,更无视其社会责任了,为此,各国都加强法制的监管,明确各行业主体必须应尽的社会责任,总体上可分为如下层次:社区和环境责任、对客户和消费者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这些互为补充,构成立体的责任体系。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环境责任范围和标准、对客户和消费者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这些社会责任不能随单位性质的改变而消失,无论事业或企业性质,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必须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更要自觉践行道德上的责任。
三、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管理会计构建
为促进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责任管理相一致”的人本管理理念,“责任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关联机制,加强内部成本费用控制,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促使运营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管好钱、当好家、理好财,促进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管理会计体系,落实社会责任的承担与改进是当前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迫切工作。国外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多实行分类管理,以企业形式为主,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因此,管理会计体系沿袭工业企业的做法。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单位部分作为事业单位,其特点:主要业务是基建项目建设以及收费养护,对应的财政拨款资金数额较大,设备材料的采购往往通过政府采购的渠道完成,建筑工程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承包商完成,投入的资金尤其巨大。高速公路领域因为基建及运营资金巨大,存在的问题尖锐、突出,事业经费和自营收入同时存在,事业公益目标和盈利需求交织一起。为此,一方面我国着手修订了相关的制度、准则和规则等规范,为保证公益目标实现的同时加强盈利性项目的开发,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一些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划拨资产并成立一批以盈利为目标的公司。另外如何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是该类单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和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要求,适应财政预算改革精神,适应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的特殊业务需要,有必要针对中国情境下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当前的会计及运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有指导性的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管理决策型会计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此,可以根据运营管理目标,建立如下考评体系:首先,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无论事业性质或企业运营都必须履行既定的社会责任,为此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资金预算及人员调配,在保证高速公路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成就感。鉴于此,我们认为预算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借鉴工业企业预算考核指标,主要包括预算准确率、预算达成效果、综合成本费用率下降率、综合成本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办公费用降低率、管理费用率下降率等。其次,员工绩效计量和考评指标主要包括成本费用节约率、目标利润完成率、决策有效率、自我满意度、组织认可度、能力提升指数、情绪管理指数、服务创新建议等。管理的本质在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协同整体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员工绩效考评制度只是为员工指明努力地方向,根源在于员工对于组织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及责任是否认同,是否能从工作中获得价值认同感和成就感,创新建议和情绪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社会责任的认可和价值认同。通常,拥有较高认同感的员工情绪管理水平较高,且改进服务的意愿较强、较主动。管理会计的本质在于通过比较客观地计量、评价业绩以便行为主体能适时调整并调动积极性,最终达到预期效果。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以安全便捷的运营服务为宗旨,合理收取相关费用,促进沿路经济发展。各单位评价指标的信息收集和评价侧重点会有差异,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和操作的便利性灵活变通,信息收集利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具体做法是:立足于现有的财务信息平台,创建扩展的共享信息中心,构建既定治理框架下的以流程控制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体系。人员考评指标体系可以适当拓展为一定集体的业绩考评,可根据班组等团体运营管理目标修正相关指标。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天然气;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管理模式;垂直一体化;独立运营
国外百余年的天然气发展历史证明,储气库以其极大的灵活性保证天然气的安全平稳供应,优化天然气生产及运营等,而成为天然气市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世界上共建成储气库约715座,总工作气量约3930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11.6%[1,2]。欧、美、俄等天然气市场发达地区集中了世界88%的储气库,并形成了其特有的运行管理模式。中国储气库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学习借鉴国外的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结合当前国内天然气发展形势,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对中国实现天然气市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
1.1美国
美国天然气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早期达到了高峰,又经历了10年的发展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其储气能力达到高峰。1985年以前,美国的天然气市场受到天然气政策法的监管,天然气供应链之间互相关联垄断[3]。储气库主要由天然气管道公司和城市燃气公司拥有和运营,用以优化管网系统运行,提高供气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满足用气高峰时段的需求。管道公司拥有管道系统内输送的天然气,控制储气库的存储及使用,并与储气库捆绑,通过管道输气费回收投资成本[4]。1985年以后,美国政府推行了天然气工业市场化改革,解除了捆绑并无歧视输气;1992年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颁布636号令后,美国开始向完全竞争市场迈进,不仅放开了包括生产商、消费者、运输商或贸易商管道的“第三方”准入,也放开了储气库的“第三方”准入,打破了储气库的垄断,强制州际管道公司剥离销售业务,要求管道运输网络向第三方开放,保证其他天然气供应者能够得到公平、相同质量的运输服务。建立了一个泛北美大陆的天然气竞争性大市场[4,5,6]。天然气开放管制以前,美国储气库主要由管道公司和城市燃气公司所有并负责运营,管道公司同时是储气库中存储的天然气的拥有者。天然气开放管制以后,美国储气库的所有者和运营商有管道公司(州际和州内)、城市燃气公司、独立运营商[7,8],主要负责储气库的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向天然气经销商提供储气、采气服务,收取储转费[4]。管道中输送的及储气库中储存的天然气中,66%属于城市燃气公司,27%属于天然气销售公司,7%属于管道公司输送过程中的暂存量[9,10]。美国的储气费率包含服务成本和合理范围内的投资回报,也就是按服务成本收取储气能力占用费和储气库使用费。储气能力占用费包括储气库容量费和日最大采出流量费,按用户合同预定的储气容量和日最大采出流量收取,与实际使用量无关;储气库使用费分为注入费和采出费,按用户的实际注入(采出)气量收取(见表1、表2)[11]。分相比,“第三号欧盟天然气指令”对“第二号指令”中天然气生产与输气业务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妥协为管理权拆分。2009年及以后投产的输气管道、储气设施必须适用所有权拆分,申请到豁免权的除外;2009年以前投产的输气管道、储气设施可以选择采用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种拆分方式中的一种;允许天然气供应企业拥有输气管道、储气设施的非控制性的少数股权[9]。
1.2.2主要储气大国的储气库基本运营管理模式
建设欧盟内部一体化天然气市场。在欧盟储气库监管政策的逐步推进过程中,欧盟主要国家储气库业务逐步转向独立经营的商务模式[4]。但与美国相比,欧洲天然气产业的竞争还不是很充分,像美国那样完全独立的储气服务商还比较少。欧盟市场上的储气库业务大部分仍然掌握在原有垂直一体化公司的手中,只是进行了管理权拆分[9]。在欧盟,不是所有的储气设施都允许第三方准入,符合以下三种条件可以得到豁免:1)储备运营商缺乏储气能力;2)第三方准入阻碍天然气储备运营商履行他们的公共服务义务;3)在“照付不议”条款下,第三方准入可能引起储备运营商陷入严重的经济和财务危机[9]。目前,欧盟几个主要储气大国的储气库基本运营管理模式是公司化运营。基本由大型能源公司、天然气公司、电力公司、管道公司或城市燃气公司掌控,其储气库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相互之间储气业务分离,进行独立商业运营[4]。还有小部分国家储气业务是由上游的气田开发公司运营管理,储气成本纳入整个气田的经营成本,没有独立核算[4],储气库的作用是优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1.2.3欧盟储气库的定价机制
欧盟大部分国家选择谈判确定储气费的方法,储气费主要包括储气能力占用费和储气库使用费。储气能力占用费是对储气库注入和采出流量和储气库容量的占用而支付的费用,一般包括注入和采出流量费和容量费;储气库使用费是实际注入和采出天然气需要支付的费用,一般包括注入费和采出费[4]。欧洲地下储气库的定价机制有协商定价和政府管制定价两种。欧盟要求,在技术和经济上有必要展开竞争的地区,均应采用协商定价。目前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选择了以协商确定储气库价格的方法。只有在储气服务处于垄断状态下,才采用政府规定的储气价格[11]。在政府管制定价的对于独立储气库运营商也可按市场需求定价,一般按年平均日需求量与用户签订长期供货或承诺合同,合同价格综合井口、管输、储气等价格因素及市场需求通过谈判方式确定[11]。
1.2欧盟
欧盟天然气市场开发晚于美国30年,2000年左右达到平稳期。与美国相似,欧盟储气能力开发相比天然气市场开发有10年的滞后[3]。1.2.1欧盟储气库监管政策的逐步推进过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家垄断的环境下,欧盟开始进行储气能力开发,天然气生产、进口、长输管网与地方配气管网、下游天然气销售等多由垂直一体化的国有控股公司掌控,市场只有这唯一的参与者,储气成本计入天然气价格[3]。1998年,欧盟颁布了《天然气内部市场通用规则》(也称“第一号欧盟天然气指令”)。开始放开对天然气产业的管制,逐步对大用户开放天然气市场,将输气管网运营与天然气贸易脱钩,实行相互独立管理;在输气、配气、储气业务上推行协商性或强制性第三方准入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天然气市场自由化改革,2003年欧盟颁布了《天然气内部市场通用规则》第二版(也称“第二号欧盟天然气指令”)。规定2007年底前全面开放天然气市场,长输管网、配气管网、LNG接收站的运营与天然气贸易在法律上拆分;对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长输管道、地下储气库、LNG接收和存储设施)可在一定时期内豁免第三方准入义务。欧盟各国对“第二号欧盟天然气指令”的执行情况差别较大。英国、荷兰等主要天然气生产国,对改革的态度更加积极,改革进程较快;而德国、法国等天然气进口国,考虑到供应安全问题,改革进程相对较慢。在调查研究“第二号欧盟天然气指令”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磋商,欧盟于2009年7月13日颁布了《天然气内部市场通用规则》第三版(也称“第三号欧盟天然气指令”),以及与该指令配套实施的新版《天然气传输网络的准入条件》,并于2009年9月3日正式生效[9]。与“第二号欧盟天然气指令”要求输气管道、储气设施全部采取最激进、最彻底的拆分方式,进行所有权拆情况下,监管部门通常根据成本加合理利润确定储气费。在协商定价的情况下,储气库公司为了保持价格的透明度,一般都会公布储气服务产品相对应的指导价格。指导价格只是作为协商的参考,运营商会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复核和调整储气费,具体执行的价格是协商确定的价格[9]。协商定价的基础是储气库的服务成本,监管部门要对储气费进行管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储气库公司在储气费的费用科目设计上不完全相同,但是基本费用科目是一致的[9]。储气库的价格受地域差异及储气库类型影响,不同价格机制决定各国储气库价格不同。一般欧盟管制定价的储气库价格低于协商定价,盐穴储气库的价格高于其他类型的储气库[11]。
1.3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储气库全部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负责管理,根据地理区域设立若干个天然气运输子公司,地下储气库原则上附属相应的天然气运输子公司[7]。俄气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对储气收费标准等地下储气库经济指标进行了多次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证实,地下储气库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上缺少透明度。2007年3月19日,为了优化公司内部管理结构,将旗下全部地下储气库项目进行整合,从天然气运输企业和天然气开采企业中剥离出来,成为俄气的独立子公司——俄气天然气地下储存公司,负责俄罗斯地下储气库的运营管理[12]。通过结构重组,完全解决了天然气和液态烃在开采、运输、加工、地下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资金流分配工作。对储气费用的单独核算,为有效地引入地下储气库服务的合理费率提供了条件。储气服务费用按照地下储气库天然气储存费和注/采气费收取,注气费和采气费是指地下储气库在注气和采气过程中的开支,地下储气库天然气储存费是单位储气费与储气库的工作气量的乘积。
1.4国外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启示
在天然气市场发展初期,主要发达国家的天然气产业普遍是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储气业务作为管道的附属部分,一般由管道公司拥有和运营,作为保证供应安全、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工具。随着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逐渐成熟,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位,政府便放开对天然气产业的管制,储气业务逐渐从管道公司中分离出来,独立运营,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国外储气库运营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公司化运营,在单独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实现独立运营。储气环节的定价机制适应本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促进储气业务规范化竞争。
2中国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探讨
2.1中国天然气产业和地下储气库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提出了“油气并举”的发展方针,推动中国天然气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西气东输、陕京线等长输管道的设施建设,带动了天然气消费的快速上升。2000-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45亿立方米增至168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高达16.1%;天然气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2%升至5.9%[13],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居民生活等方面逐渐替代煤炭、成品油甚至电力等其他能源[14]。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换档期”,经济增长速度总体放缓,加之国内天然气价格多次上调、国际原油和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大幅放缓。据国家发改委统计的数据,201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7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5.6%,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上年的5.9%上升至6.3%[13]。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筹备地下储气库建设;随着陕京管道的建成,2000年,第一座商业储气库投入运行[15]。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地下储气库建设,截至2014年末,中国已建成天然气干线、支干线管道达6.3万千米,年输气能力超过1700亿立方米[12]。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沿海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格局初步成形,实现了由管道向管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国已陆续在环渤海、长三角、西南、中西部、西北、东北和中南地区建成储气库25座,调峰能力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2.3%[16],与世界平均水平(11%)相比,我国的储气能力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2.2中国现阶段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
2014年,国家先后出台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办法(试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等参股建设油气管网主干线、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城市配气管网和城市储气等设施。规定在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按合同签订的先后次序公平、无歧视地向新增用户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13]。中国的油气管网设施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中国的地下储气库均由垂直一体化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建设,其中中国石油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储气库运营商,拥有储气库24座,储气调峰能力占全国的98.4%。2014年底,港华燃气进入储气库行业,开工建设港华金坛储气库。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加入,储气库建设主体将逐渐呈现多元化格局。现阶段正在运行的储气库中,一部分是由天然气供应商出资承建的,作为管道的辅助设施与管道捆绑在一起,储气费率直接包含在管输费内;另一部分是国家财政投资的储气库,投资由国家通过所得税返还给予资金支持,但储气库运行费由企业承担。目前中国天然气价格受到政府管制,定价没有真正体现天然气的商品价值,即天然气供给的综合成本,包括进口、生产、运输、存储、分销、零售等成本,以及更高的灵活性、更低的碳排放等附加的功能价值没有体现,也没有反映供需关系。随着新的气价机制的实施,管输费包含在各省门站价格之内,没有配套的调峰气价和储转费政策。在现行天然气价格体制下,投资和成本没有回收渠道,储气库效益无法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储气库投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不利于储气库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欧美的经验表明,市场的放开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过程,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来决定市场价格。美国的市场化进程有3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天然气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17]。欧洲的市场化进程在经历了15年的发展后,依然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天然气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程度远不及欧、美、俄等天然气行业发达国家,尤其是储气库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天然气生产、运输、储存及销售主要是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承担。与欧、美、俄等地区和国家的早期运营模式基本相同,储气库作为管道的辅助设施,与管道捆绑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季节调峰,协调供需平衡,但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以满足消费市场的调峰需求。
2.3对中国现阶段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的建议
结合当今中国天然气产业的特点,中国储气库还不具备独立运营的市场环境,因此,特对中国现阶段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以下建议。1)由于目前国内各储气运营商的储气能力不足,尚不具备第三方准入的条件。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出台鼓励政策,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或投资,实行税收减免,激励企业投资储气库建设,加速提高储气调峰能力[18];2)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放开天然气市场,建立科学合理的输配气定价机制,避免交叉补贴,逐步形成市场定价方式,为实现储气库商业化运营创造条件[18];3)在垂直一体化公司内部,对上、中、下游业务按照对外的价格收取天然气商品费、运输和辅助服务费用。借鉴欧盟和俄罗斯的经验,逐步将储气业务与公司的其他业务分离出来,单独提供储气服务,独立收费;4)在储气库的管理和职能上也要进行分离,成立独立部门或下属公司来经营,推动天然气业务外部市场化和储气业务专业化。
作者:田静 魏欢 王影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2012-2015TrienniumWorkReports.WORKINGCOMMITTEE2:UNDERGROUNDGASSTORAGE[C].26thWorldGasConference(WGC),2015-06.
[2]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15[R].2015-06:22-24.
[3]地下储气库商业、角色及市场价值的简介[C].GDFSUEZ.2015-03-20.
[4]洪波,丛威,付定华,宋镇.欧美储气库如何运营[EB/OL].燃气在线,2014-06-24..
[5]洪波,丛威,付定华,宋镇.欧美储气库的运营管理及定价对我国的借鉴[J].国际石油经济,2014(4):23-29.
[6]孟浩.美国储气库管理现状及启示[J].中外能源,2015,20(1):18-23.
[7]徐博,傅建湘.加快天然气储备库建设势在必行——国外储气库建设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N/OL].中国经济导报,2009-08-04(B02)..
篇10
一、围绕创城,提升监管服务能力
(一)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文明形象。完善出租汽车不文明经营行为整治措施,严格准入和各类培训考试,开展车辆集中外检,集中整治车身破损等问题。强化考核,组织出租汽车企业交叉互查互纠。扩大行业星级评选表彰范围,增强优秀典型影响力。
(二)强化市场秩序监管。探索建立全市道路运输数字化监管中心,依托网络化建设,完善视频与监控体系,提升执法效率。建立完善高铁喊客拉客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强化联勤联动、疏堵结合等配套措施,巩固整治成效。继续开展打“黑”、异地经营、出租汽车不文明经营、客车站外带客及联合治超行动,配合开展三轮车整治工作。
二、围绕改革,深化行业结构调整
(一)配合推进市域公交全覆盖工作,整合公交资源,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建立优质有序的城乡公交运营体系。全力争创“国家公交都市”,推行全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服务规范,提升行业服务标准,并谋划BRT公交系统建设。
(二)按照国家和全省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做好蚌埠市网约车实施、深化出租汽车改革工作。通过分析网约车服务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事前准入与事中事后监管并重,规范和稳步发展网约车,构建多样化、差异性出行服务体系。
(三)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扩大客运企业经营自,优化审批程序,强化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实现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落实实名售票。
三、围绕转型,推进新型服务模式
(一)配合指导全省“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开展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引导货运企业加强场站建设,推动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调整重点货源单位,强化约谈、抄告机制。加强挂靠车辆和工程自卸等专用车辆的管理,强化源头治超工作。
(二)继续推进机动车驾驶平台规范和机动车驾驶终端技术规范,建立监管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宣贯《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全面推进“计时收费”、“先学后付”等新型培训方式。强化行业协会作用,加大驾培分训场地设立监管力度。
(三)深入推进全市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跟踪服务新许可机动车检测企业,引导市场良性竞争。完善蚌埠市汽车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四、围绕安全,促进低碳健康发展
- 上一篇:网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下一篇:社区网格化管理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