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9 11:4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

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保障卫生统计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卫生统计在多层次决策和管理中的信息、咨询与监督作用,更好地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采集卫生资源投入、分配与利用,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益,居民健康水平等统计数据,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咨询与统计监督。

第三条各部门、各级各类卫生事业单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私人开业机构和个体开业人员,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送卫生统计数据。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要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定期检查并监督统计工作法规、计划和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应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密切配合,并在统计业务上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应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统计力量,充实统计人员,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卫生经费计划,从经费上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事业的发展。

第七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加快推广和应用现代计算与信息传输技术,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提高卫生统计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八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按照《统计法》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执行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执法情况检查,不受任何侵犯。

第九条为了完善统计法制建设,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统计工作制度

第二章卫生统计机构

第十条卫生部设立统计机构,各司(局)根据本司(局)统计业务的需要配备统计人员。

第十一条各省(区、市)卫生厅(局)设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处(室)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处(室)配备兼职统计人员。省(区、市)辖市(区)、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地(市、州、盟)、县卫生局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第十二条卫生事业单位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

(一)县及县以上医院设立统计机构,充实专职统计人员。乡(镇)卫生院配备与本单位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

(二)省(区、市)卫生防疫、防治、妇幼保健等机构设立统计科(室);地(市、州、盟)、县预防保健机构,门诊部、专科防治所(站)等其他机构根据本单位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配备统计人员。

第三章卫生统计机构职责

第十三条卫生部统计机构是卫生部统计行政工作的执行机构,直接负责综合统计任务,指导全国卫生统计工作,为制定全国卫生方针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行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服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在卫生部领导、国家统计局的业务指导下,草拟全国卫生统计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社会统计调查的原则,草拟全国卫生部门统计法规和卫生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并执行全国卫生部门统计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三)负责全国卫生综合统计年报、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针对全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开展有关专项调查,管理和协调本部各司(局)的业务统计工作;

(四)负责公布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统一管理、提供全国卫生统计资料、审核和管理本部各司(局)制发的业务统计报表、调查方案,审核本部各司(局)的业务统计数据,归口管理全国卫生统计分类标准及其代码的制订工作;

(五)组织建立全国卫生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并对此实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六)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科学研究,实行统计咨询与监督;

(七)组织并指导全国卫生统计人员和各级卫生统计机构计算机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本部门统计、计算机人员的技术职务评定工作;

(八)开展卫生统计信息的国际交流;

(九)协调中国卫生统计学会的业务工作。

第十四条各省(区、市)卫生厅(局)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处(室)执行本厅(局)统计行政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在卫生厅(局)领导下、卫生部统计机构和地方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业务指导下,按照全国卫生统计法规、规划和统计报表制度的指导原则以及有关规定,草拟本地区卫生统计工作制度、规划和统计报表制度,执行国家卫生统计调查任务,指导本地区卫生统计工作,组织并执行本地区卫生部门统计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二)负责本地区卫生综合统计年报、卫生服务调查,针对本地区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开展有关专项调查,管理和协调本厅(局)其他处(室)的业务统计工作;

(三)负责公布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统一管理、提供本地区卫生统计资料,审核和管理本厅(局)其他处(室)的业务统计报表、调查方案,审核本厅(局)其他处(室)的业务统计数据;

(四)组织建立本地区卫生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并对此实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五)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科学研究,实行统计咨询与监督;

(六)组织并指导本地区卫生统计人员和各级卫生统计机构计算机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配合本地区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本部门统计、计算机人员的技术职务评定工作;

(七)开展卫生统计工作的对外交流;

(八)协调本地区卫生统计学会的业务工作。

第十五条卫生事业单位统计机构执行本单位综合统计职能。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卫生统计规章和卫生统计报表制度;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统计工作制度;

(三)填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统计调查表,收集、整理和统一提供本单位卫生统计资料,管理和协调本单位其他科(室)的统计工作;

(四)对本单位的计划执行、业务开展和管理工作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资料和统计监督;

(五)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各项基本统计资料和数据库。

第四章卫生统计人员

第十六条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应依照国家规定评定统计干部技术职称,逐步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增加或补充专职卫生统计人员,原则上应从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中考核录用。对现有不完全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专职卫生统计人员,应由所在部门或单位进行培训,卫生事业单位统计人员并要参加当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组织的技术职称资料考试。

第十七条卫生部、各省(区、市)卫生厅(局)举办在职卫生统计干部或师资培训班、讲习班,委托部分中等卫生学校开办卫生统计专业班,还可根据全国或本地区卫生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委托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开办卫生统计专业后期分化班,培养高级卫生统计专业人员。卫生事业单位应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下,组织本单位统计人员参加统计培训班、讲习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十八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保证统计人员搞好本职工作。

第五章卫生统计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

第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必须由卫生部统计机构审核,经卫生部批准颁发,并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范围超出卫生行政部门管辖范围的全国卫生统计报表,须由卫生部统计机构审核,经卫生部报国家统计局批准后颁发。卫生行政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方卫生统计报表,必须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审核,经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颁发,并报地方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统计调查范围超出卫生行政部门管辖范围的地方卫生统计报表,须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审核,经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报地方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后颁发。

第二十条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经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备案或批准的卫生统计报表,必须在表的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名称、备案或批准机关名称、备案或批准文号。卫生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调查程序、上报日期和有关规定执行统计调查任务,不得拒报、迟报,更不得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第二十一条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制度》是全国统一的卫生统计标准,其内容包括统计分类目录、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统计范围、机构代码等。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在严格执行《全国卫生统计报表制度》的前提下,制定补充性的地方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卫生统计报表制度未经制定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

第二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与本部门其他机构的统计调查必须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不得交叉重复。

第二十三条卫生统计调查的方式除全面统计报表外,还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项调查。卫生行政部门管辖范围内的专项调查,须由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审核。超出卫生行政部门管辖范围的专项调查,须由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审核,经卫生行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后实施。专项调查能够满足的不用全面统计调查,一次性调查能够满足的不用经常性调查,专项调查的内容原则上不能和全面统计报表的内容重复。

第二十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有权拒绝填报违反《统计法》与本《办法》所颁发的各种统计调查表。

第六章卫生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二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分别统一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卫生统计资料,统计数字不得数出多门,各行其事。同一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内的其他机构必须向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提供各项业务统计数据。各级卫生部门统计机构或未设统计机构的卫生部门编辑和提供卫生统计资料,须由本机构领导或本部门的主管领导审批。代表国家、地区或单位的卫生综合统计数字,必须由各自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对外公布,并以此为准。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内其他机构公布业务统计数字,必须经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工作所在机构审核。

第二十六条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登记表、台帐和统计资料档案制度,确保统计数字数出有据,准确无误。

第二十七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建立统计资料审核、查询、订正制度。上报的统计调查表,由制表人签名或盖章,并经本单位领导审核、签名或盖章后,加盖本单位公章。单位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八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搞好统计服务,充分利用可以公开的卫生统计资料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提供卫生统计数据,编辑、出版和发行卫生统计资料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

第七章奖惩

第二十九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应对下列统计人员或集体给予奖励:

(一)在卫生统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坚持依法统计,抵制统计违法行为有突出表现的。

第三十条凡有下列行为之一,应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卫生统计数字的;

(二)拒报或屡次迟报卫生统计数据的;

(三)侵犯卫生统计机构、卫生统计人员行使《统计法》与本《办法》职权的;

篇2

【关键词】 卫生系统机构

Classification and data modeling of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inking process and approaches of standardiz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data elements by classifying and modeling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METHODS: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were classified and abstracted according to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onceptual data model, and data modeling was performed by UML method, and data elements were standardized based on available standards. RESULTS: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was classified and represented by object diagram, and data elements were standardized. CONCLUSION: We have summarized a set of thinking process and approaches of standardization of data elements by classifying and modeling essential health institutional information,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standardiz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health statistical survey institution.

【Keywords】 health systems agencies; information; conceptual data mode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 data elements

【摘要】 目的: 对卫生机构基本信息数据归类并建模,以探讨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依据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实体分类对卫生机构基本信息归类和抽象,用UML方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参考已有的标准规范数据元. 结果: 得到了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的实体归类结果及其对象图,并提出了规范化数据元的标准. 结论: 通过对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的数据归类和建模,总结出一套数据元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为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和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卫生系统机构;信息;概念数据模型;UML;数据元

0引言

卫生机构信息是指关于卫生机构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全面了解卫生机构的基本信息可以为卫生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1]. 卫生机构基本信息传统的获得方法是常规的统计报表,这样获得的信息只是汇总信息,不能紧随卫生机构信息的变化而即时更新. 国家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既包括底层信息-数据元的标准化,也包括整个卫生信息系统的智能化[2-5]. 本研究以卫生机构基本信息的数据为依托,研究数据归类与数据建模的方法,为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1材料和方法

1.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特定范围内的对象及其特征的描述. 它既不展示知识,也不说明过程,而是定义所要获取的数据. 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有其不同的应用目的,而且在表达的详细程度上也不同(cihi.ca, 20050814). 从上到下依次为数据模型的承接关系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越近底层模型越详细. 概念层次的卫生数据模型参考澳大利亚的卫生数据模型(health.gov.au, 20050814),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所有卫生信息划分为11个超级实体和182个实体及子实体,超级实体分别是参与者、参与者角色、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计划、事件、位置、费用、结局、环境因素、业务因素、支撑条件.

1.2信息资料国家卫生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采集卫生资源投入、分配与利用,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益,居民健康水平等数据,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咨询与统计监督[1]. 本研究选择国家卫生统计第一部分卫生资源统计中的卫生机构信息作为研究资料.

1.3信息归类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实体分类对卫生机构信息的基本信息条目归类.

1.4信息抽象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对实体的定义,将原有的基本信息条目抽象,得到可以定义的数据元,并用Office软件中的Visio做其对象图[6]. 对象图是由类和属性及其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的对象集合的总称. 通常在UML中类被画成矩形. 每个类都有一个名字用来区分其他的类,且有一个或多个属性、操作和关系. 类的属性放在类名字的下方,用来描述该类的对象所具有的特征. 每个属性由一个名称和一个数据类型组成,属性的名称表明了属性含义,数据类型扩展了属性的定义,表示属性取值的值域. 将抽象得到的数据元整理,产生描述卫生机构信息所需的数据元. 参照数据元标准化的要求(ISO/IEC 111793: 2002)和HL7(health level 7)数据标准(hl7.org, 20031122)定义的数据元属性的数据类型,规范和定义数据元. 用Access数据库著录规范化后的数据元.

转贴于

2结果

2.1信息归类卫生机构基本情况信息共涉及77个基本信息条目,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实体分类可以归为7个类,分别是个人、机构、地址元素、费用、资金来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它们都是以卫生机构调查这一事件为中心的(图1).

图1卫生机构信息原始对象图(略)

2.2信息抽象卫生机构信息的77个基本信息条目按照国家卫生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定义抽象为40个属性(图2),分别归属于9个超级实体(类),每个类的下方都有其相应的属性,用于描述该类的对象所具有的特征. 每个属性后面紧跟的是属性的数据类型,用于表示属性的值域,使属性的表达更确切、更完整.

图2卫生机构信息抽象对象图(略)

2.3数据元及其规范卫生信息的标准化,集中体现在信息系统实际使用的数据元的标准化. 卫生机构信息的40个属性共包含了39个数据元,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数据元的规范定义了数据元的3大类21个基本属性,分别为标识与定义属性、关系与表示属性、管理属性,标识与定义属性包括中文名称、中文简称、英文名称、中文全拼、定义、标识符、版本号7个基本属性,关系与表示属性包括数据元类型、数据类型、表示形式、允许值、标准名称、标准编码、数据采集方式、相关数据参照、相关统计表和调查表、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信息框架分类模式、概念模型实体分类模式12个基本属性,管理属性包括注册状态和备注2个基本属性.

3讨论

要实现信息系统的共享,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建设,首先依赖于各个地区和各个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我国卫生信息系统的假设还处于起始期或摸索阶段. 原因是目前既没有现存合适的模式作为开发依据,也没有全面的咨询以供参考. 这就迫切需要进行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便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标准要求和参考依据.

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卫生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卫生体制改革,改变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传输方面障碍重重的局面,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是卫生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其实质内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家卫生统计数据是国家卫生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以此为依托研究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的方法,将会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

用国家卫生信息承接关系数据模型和概念数据模型管理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利用实体间的关系将所有相关的卫生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国家卫生数据字典.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统计表,其所需信息就可以从数据字典中检索,从而避免信息的重复定义,节省财力、物力、人力,促进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 35-40.

[2] 孙安龙, 汪时萱, 赵耀, 等. 重庆市卫生机构信息化现状调查[J]. 重庆医学, 2005, 34(4):497-498.

[3] 徐勇勇, 刘丹红, 王霞, 等. 健康信息模型与卫生统计工作展望[J]. 中国卫生统计, 2004,21(5):266-268.

[4] 张红丽, 唐玉龙. 谈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建立[J]. 中国卫生经济, 2004, 23(7):79.

[5] 周玉平, 殷芳. 关于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六大思考[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 11(5):63-64.

篇3

(一)服务业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调查对象为全县范围内所有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其中包括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县统计局负责制定《*县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将调查对象划分为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两大类,法人单位原则上要求全数调查,非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等采用抽样调查;各乡镇、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实施统计调查。

2.业务统计及方法。县直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管理需要自行制定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法人单位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实行季报制度。法人单位一季度报告期为1-2月,二季度报告期为1-5月,三季度报告期为1-8月,四季度报告期为1-12月,各乡镇、各部门的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6月、9月、次年3月的15日前,从20*年三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个体户抽样调查建立半年报制度。报告期为1-5月和1-11月,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报送时间分别为6月、12月20日前。20*年年报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四)组织实施。

县统计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制定全县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县服务业统计数据,配合县直其他主管部门做好个体经营户样本抽选工作,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财务统计调查、审核、汇总、上报。

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有关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和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

二、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协同实施。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负责本乡镇、本部门的业务统计和所管理行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财务统计调查。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县服务业统计领导小组召集有关单位,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三、县直主要部门职责分工

县统计局:负责全县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和综合协调;负责制定《*县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即财务统计调查),负责数据处理程序的编制和网上直报平台建设;指导全县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开展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核算服务业增加值,分析、监测全县服务业发展;负责服务业统计单位名录库的建设和维护;负责无行业主管部门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

县发改局:组织实施全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网吧除外)、仓储业等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全县其他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等行业财务统计调查工作,加强调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和检查、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及分析工作;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财务统计调查综合、基层数据库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交通局:组织实施全县交通运输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全县交通运输业财务统计及个体运输户调查工作;负责本行业财务统计调查数据的审核、汇总、评估、分析;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和财务统计调查综合数据库及基层数据库。

县建设局:组织实施全县建设系统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全县房地产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城市市容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和城市绿化管理等行业的财务统计调查工作,加强调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和分析工作;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财务统计调查数据库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全县教育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全县各类学校财务统计报表制度,负责本系统调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财务统计调查数据的审核、汇总、评估、分析;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全县财务统计调查综合数据库和基层数据库及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卫生局:组织实施全县卫生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全县卫生行业法人和个体诊所财务统计调查工作;做好全县卫生统计业务指导,加强调查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加强财务统计调查数据的审核、汇总、评估和分析;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全行业财务统计调查综合数据库和基层数据库以及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民政局:组织实施全县民政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县社会团体、社会福利业法人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县民政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及时提供单位增减的行政记录资料,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法人单位财务调查报表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科技局:组织实施全县科技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全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法人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县科技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文广出版局:组织实施全县文广出版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全县文广出版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完成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业、娱乐业、网吧等行业及个体经营户财务统计调查工作;做好本系统调查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和检查、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及分析;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财务统计调查综合、基层数据库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旅游局:组织实施全县旅游部门业务统计报表;组织实施全县旅游景区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加强本部门调查业务指导、调查员培训、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和分析;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财务统计调查综合、基层数据库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水利局:组织实施全县水利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加强本部门调查业务指导、调查员培训、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和分析;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财务统计调查综合、基层数据库和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人劳社保局:组织实施全县劳动保障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到劳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单位户名录库,及时提供机构增减的行政记录资料,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财政(地税)局:组织实施全县财政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县财政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及时提供纳税单位增减的行政记录资料;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以及财政决算报表和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表。

县工商局:组织实施全县工商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县工商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及时提供企业、个体经营户增减的行政记录资料,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质监局:组织实施全县质监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积极配合政府统计部门建立健全服务业单位名录库,及时提供单位增减及法人代码变更的行政记录资料,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公安局:组织实施全市公安部门业务统计报表制度,做好全到公安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县环保局:组织实施全县环保业务统计报表制度,组织实施全县水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治理和其他环境治理业的法人单位的财务统计调查,做好全县环保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及时向县统计局抄报本部门主要业务统计报表。

篇4

多年来,北京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工作始终以不断提高市容环卫信息统计数据质量,增强数据适用性(即服务水平)为核心,不断深化信息统计精细管理。

规范报表,实现统计调查制度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建立了《环境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同时根据市容环境卫生业务管理需求,每年对统计调查指标及其报表进行梳理,修编,报批,并在精简效能原则基础上,增加适用性强的指标和报表,并报北京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截止目前已形成由400多个指标组成的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由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及日报、月报、年报等定期报表组成的完整的报表体系,改变了统计数据“无据可查”的局面,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需求,以往由于业务管理需要经常发起的临时统计调查项目不再发生。

理顺体制,实现统计管理属地化

以往的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即由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市容环卫专业作业队伍直报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的方式,越过了区县属地管理责任,报表报送及时快捷,但统计范围受限。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环卫作业市场化的发展,环卫作业队伍不再单一化,区县的属地管理责任已不可回避。因此,北京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管理体制重新梳理,改变了以往的统计管理模式,不断促使区(县)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区(县)级市容环卫作业单位和街(乡、镇)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统计报表统一由区(县)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市容环卫作业单位的统计报表要将涉及的相关区(县)信息一一反馈区(县)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再报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全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工作仍由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从而形成了“统一领导,市、区、街(乡、镇)三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实现了统计范围的无缝覆盖。

业务流程全程监控,实现数据质量控制全程化

随着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2001年,统计报表数量翻了一番,统计指标数量翻了三番,但统计力量的增加却是有限的。在此形势下,只有努力提高内在的统计能力和水平,才能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保持统计工作的生命力和公信力。而统计数据质量取决于数据产生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对统计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数据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审核、上报、公布、归档。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求调查对象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做到有据可查。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采取明查或暗查的方式,定期抽查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核实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发现统计报表与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不符的,或建立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记录在案,纳入区县信息统计数据准确率考核,在源头上杜绝虚假数据的产生,确保数据信息采集的真实性。

在数据整理汇总过程中,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严格按流程制作数据,避免数据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人为错误,同时详细记录统计调查对象数据报送情况,对迟报和数据项残缺的报表记录在案,纳入区县信息统计数据及时率和完整率考核。在报表制作完成后,结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需要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编制分析报告。由以往为了报表而出数据的状况变为不仅为满足统计报表需要而出数据,更为满足管理需求而出信息,从而增强了数据的适用性,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增值服务。

在统计资料上报之前,建立统计资料编制人、科长和主管领导三级审核制度,层层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三方签字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统计资料的印刷、上报和归档工作。另外,统计数据公布出口惟一,避免因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原因引起的数据差异,确保公布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收集、汇总网络化

在规范统计调查报表,落实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属地管理责任,实施统计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北京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建立了“一级平台、三级监管、多方共享”的环卫信息管理系统。各级统计业务通过这个统一的平成,统计调查对象只需在系统中录入规范的原始记录和日报,系统会自动统计形成统计台账、月报和年报,街(乡、镇)或市容环卫作业单位、区(县)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无需人工进行数据汇总,只需审核确认本级报表即完成了数据报送。平台不仅大大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统计数据报送的及时性,而且避免了基层人员数据统计过程中人为的错误,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的质量。同时在平台中,根据用户对统计数据资源的不同需求,区别不同层级、不同内容按权限提供服务,从而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也确保了各方数据的一致性。

篇5

关键词:病人平均医药费;住院收入;实际占用床日数

根据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到2017年病人就医费用负担将明显减轻,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作为考核病人负担水平的指标就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一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卫生计生财务报表》的规定,出院者平均医药费=每床日平均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其中每床日平均收费水平=住院收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二是根据《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出院者平均医药费=住院收入÷出院人数,这个公式中的住院收入是指期内实际出院病人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总额。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两种计算方法的数据来源不同,计算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对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实际含义及差异分别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中部分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对比分析及相关分析,探讨两种计算方法下各临床科室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的实际含义及差异。

二、结果

(一)两种口径计算住院收入和占床日数的差异

从科室住院收入情况(见表1)。各科室每月两种口径计算的住院收入均存在差异,并且差异的方向不一致,但就全年累计来看,两种口径的计算结果差异并不大。同样从科室两个占床日数情况年,每月的差异波动都很大,但从全年累计来看差异很小。

(二)两种口径计算的病人平均医药费的差异

两种口径计算的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两个科室每月计算出来的病人平均住院费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从全年累计来看结果差异很小。

三、讨论

方法一首先计算出每床日平均收费水平和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再将两者相乘得出病人平均医药费。但这种方法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住院病人的医药费不会每天都是相同的,一般情况下,住院病人住院前期要做各种检查,故日住院费用较高,而出院前日住院费用较低,因此在科室每月月初或是月末病人数波动很大时容易造成计算结果的偏差。而方法二是根据每月实际出院的人数及每出院者的医药费计算的,所以能更准确的反映各科室每月的平均住院费用。

四、建议

病人平均医药费作为考核病人负担水平的唯一指标将是检验医院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此背景下,各医院也加强了对院内各临床科室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的监控,如何准确核算平均医药费就变得非常重要。笔者建议医院在每月考核各科室出院病人平均医药费时采用方法二计算的结果,因为其结果是通过当期出院病人数和出院病人的医药费计算得出的,所以是最真实的。而在计算各科室全年平均医药费时,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差异并不大,故都可采用。

参考文献:

[1]唐艺荣.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探讨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J].中国医院统计,2012(05).

篇6

关键词:绩效;分配;改革

一、绩效工资二级分配方案及核算

1、各科都计提科室基金3-5%,计提比例不超过总绩效工资的5%,由才务科统一保管分别记账,用于科室共同支出、奖励(如表现突出、、科室小讲座、竞赛获奖等等)。

2、小于等1/3的绩效工资与工龄、学历、职称、职务挂钩。绩效分参考值:学历(中专0.10、大专0.15、本科0.20、硕士0.30、博士0.40)、技术职称(士0.10、师0.15、中级0.20、副高0.30、正高0.40)、执业工龄(每年0.01)、职务(科主任0.30、副主任0.20、护士长0.20、副护士长0.10)。

3、2/3略强的绩效工资与工作量桂钩。各科都有医生、护士工作量计量方法,有科室工作量细到处方病历书写、输液打针次数登记,也有科室只记收治人数、手术台数、管床数。

4、医、护比总体分配比例接近4:6。但各科有细化比例,每月收入结构不同,比值会有波动。如儿科实行的三种分配比例,医护之间“收入”奖按1:2分配、出院病历奖按1:1分配、收治病人奖按2:1分配;胸脑外科医、护比,医生占48-49%,护理占51-52%;口腔科比例,出院收入奖医护比6:4,手术收入奖医护比7:3,门诊收入奖医护比7:3,总收入奖医护比5:5。

5、临床、医技科室绩效考核每月进行,按月兑现,各科室病历(处方)缺陷、有效投诉、药品比例、医疗、护理责任事故等绩效扣分落实到主要责任人。医疗纠纷及赔偿扣分不管责任大小、有无责任全部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科室明确责任,又能明确责任人的由责任人、科室领导共同承担,无法落实明确责任人的及科室责任小或无过错赔偿责任(遇到医闹)的,由全科室共同承担。

6、2013年为了体现奖励向临床一线倾斜,医院针对临床科室开展流动红旗评选,外科评出前三名、内科评出前四名,科室绩效工资计提比率按名次分别增加0.9-1.2个百分点。获奖科室科主任、护士长绩效工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

7、职能科室绩效工资总额控制在临床科室平均值的70%以内。各职能科室员工按职称、职务分别按全院平均奖的60%-100%(科员或初级职称60%、主办科员或中级职称75%、高级职称或科长90%—100%)计算绩效奖金。绩效考核每月进行,按月兑现。差错、失职、有效投诉扣分落实到责任人。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医、护分配比例接近4:6,护理人员提出意见多,有代表性的几种情形,第一是医生人数少护士多的情形,如有科室医生8人,护士25人。护士认为科室绩效工资医护差距大,工作二十多年的护理人员还没有刚分配来的医生高,连科室平均奖都拿不够。第二是科室医生、护士没有达到规定比例配置的,护士提出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奖金低,建议按照医护比配置护理人员,如不足则按照配置数发放护士奖金。还有护士提出,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长期加班,每年未休工休假,建议医院考虑待遇。第三特殊情况的是手术室,提议医护奖金分配比例1:2(每台手术需1个麻醉医生,2名护士,手术室护士还承担所有麻醉护士的工作,因医院无单独麻醉护士,2名护士承担麻醉复苏室工作)。对于医护分配比例医生意见相对少,只有急诊科部分医师提出医师工作压力大,比护士辛苦,觉得现有医护比例不太合理,希望增加医师分配比例。

2、医师的主要意见是对自己所在科室的绩效工资系数提出异议,认为自己所在科室绩效工资计提系数应更高一些。奖励更进一步向临床倾斜,医技、体检的奖励比率太高,临床压力大,奖励力度反而低于医技体检科室。医护奖励分开核算,由医院实行垂直管理。

3、医师意见中提出医技科室考核指标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医技科室绩效考核得分高于临床科室,临床绩效工资普遍低于医技科室,未体现技术价值,建议医院提高临床绩效分配系数。

4、代表所有科室愿望的,一是绩效工资总的来说计算比率低,希望增加收入。有科室提出期望值每月绩效工资能达3000-4000元。二是纠纷赔偿如科室无过错,建议不扣科室;如有过错,医院应建立纠纷赔偿风险基金,制定院、科赔偿比例,参照比例扣款。

5、最有建设性的提议是耗材、药品、医保费用考核指标应根据手术级别、病种制定使用比例及费用,细化考核指标不应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6、经过本次调查收集意见,医护满意度最高的科室是普外二科。普外二科的考核分配方案非常简洁,只有如下几条。最后是科主任、护士长、考核联系人签字。年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已执行多很有借鉴价值。

三、绩效工资二级分配制度改革思路

1、绩效评价指标去繁就简。

绩效考评目标应简化,制定简化的考评项目及完成时间。目标过细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事事小心、时时注意别忘了记录。如象打针、输液、量体温、都要记录次数并进行打分等等太过繁琐,分配核算过程又非常复杂。容易让员工中形成过于计较次数的错误观念,员工之间也容易产生计较“次数”相互抢活干的恶性竞争的情形。简化二级分配核算指标,就是把绩效任务分类记分、分时间段计分、人员分组计分进行考评。即有分工也讲合作,让员工自己统筹计划去完成任务,同时也要相互合作配合的完成任务。

2、核算明晰。

计算方法要充分讨论,在全科室形成统一意见。成立绩效考评经管小组。计算方法公开透明。进行必要的公示。制定恰当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可以由最低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分阶段设置逐步提高绩效奖励比率。把员工个人的晋级、晋升、进步与科室以及全院的总体目标紧密联系。个人达到什么绩效目标同时也是科室、医院总体绩效目标的一部份。通过绩效二级分配体系分解设置,让绩效考核成为激励员工的一种动力。让人能看到有希望的目标、得到希望的奖项。

3、推行“权责发生制”,让我看到“钱”。

绩效考核进行评分形如“纸上谈兵”、准确及时的核算颁奖才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二级核算分配要及时的兑现。在每月的绩效沟通会上,让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得奖,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获得奖项。在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准则,在绩效考评过程中就出现本月工作业绩与会计核算时间不一致,会计核算是以医疗服务终止患者“出院时间”为结算时间。

4、集中核算直接到账

在调查收集到的意见中,个别科室出现了二级分配不透明,在二级分配总额分到科室后,科室计提单项奖、中干奖比例过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分配不公。还有是绩效工资拖延发放时间,员工反映最长有拖延半年之久的现象。这样的二级绩效分配就起不到绩效激励作用,恶化了干群关系,影响到员工之间的团结。改革的思路,可以由考核办集中收集全院员工的绩效考核资料进行综合评分。再接合各科室绩效考评资料汇总,将全院职工的绩效考核分值直接通知财务科汇算,直接转账到职工绩效工资卡上。减少分配环节,简化分配工作流程。避免出现二级绩效分配不透明不及时的滞留现象。真正发挥绩效激励作用。(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书目:

[1]《高级统计师实务》四川省统计局 2013年4月

[2]《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卫生部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