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9 11:4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

篇1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方法在金融、管理、证券、营销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运用统计方法和进行数量分析。国家教育部将《统计学原理》课程列为高等财经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目的是使得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统计学完全是作为方法论的身份出现,应该强调运用统计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但从目前情况看,许多学校在统计教育上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观念,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因此,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技能的训练。目前的统计学原理教学目标,仍然强调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内容局限在概念、原理、公式推导以及数据计算等方面,不能与实际工作、现实生活相结合,致使学生把统计学视同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由于大学的学生一直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接触社会,因此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且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更不知该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感觉统计学没什么用处。枯燥的内容、单调的形式,使得学生们厌学统计课。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这种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无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挂。近年来,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改进不多,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填鸭式”的单一灌输,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而且也使得教师缺乏授课积极性,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干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多数院校的统计学原理考核方式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统计学原理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笔试内容,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题型,这些题目大多偏重于对陈述性知识的考核和简单的公式计算。由于许多学生没有转变中学时代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习惯于死记硬背公式、概念,应付考试,“上课时抄笔记(或考前复印别人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试后全忘记”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二、《统计学原理》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模式

统计实践教学就是在课堂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利用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用合适的实验、实践教学方式训练学生,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

(一)统计调查实践教学。统计调查是得到统计数据的实践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调查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点:怎样确定调查目的;什么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怎样选择合适的调查项目,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什么是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如何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可以自行选题,或者老师命题学生选择,内容一般与学生有关,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大学生手机普及情况调查方案设计、大学生生活费用收支情况调查方案的设计、图书馆利用状况调查方案的设计、学生每周上网情况调查方案的设计等,锻炼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系统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补充,即可成为一份比较完善的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完毕后,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方案在学生中开展调查,由学生自行印制和发放问卷,调查信息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面对不同的被调查者,如何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与配合,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诚恳的态度和一定的调研技巧,更需要遇事不气馁的勇气和灵活的工作方法。通过实践,学生的调查能力、研究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推断统计实践教学。推断统计就是在搜集、整理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有关总体作出推断,主要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方法。对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单纯地背公式、计算数据没有实际意义。为了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可以结合实践调查数据进行讲解,比如学习参数估计一章时,可以利用前文提到的“大学生手机普及情况调查”取得的样本数据,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价格和每月话费支出总额进行区间估计,估计在校大学生中手机拥有率、某种品牌的手机所占比重、短信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等等。学习假设检验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大家相关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比如,判断某种罐装饮料的容量或某种洗涤剂的重量是否与标注相符,某品牌手机的待机时间是否达到标准等。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小样本进行抽样推断。这样做,可以将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实施与推断统计等一系列工作紧密衔接起来,各知识点的联系性与系统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计算机辅助实践教学。统计学研究的是大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完成。适用于统计教学的计算机软件有SAS、SPSS、EXCEL等,前两种属于专业统计软件,需要使用者熟悉它们的语言,并进行专门的培训,这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太适合。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EX-CEL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它的统计功能涵盖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如进行统计分组,编制变量数列,求平均数、标准差,绘制统计图表,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为时间数列配合趋势方程等。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项目时,通过上机把所学EXCEL功能运用到数据整理分析之中,使实践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率。

比如。在学习相关与回归分析时,可以利用统计年鉴提供的某几个省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水平等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并分析其实际意义。如果用手工计算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工作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做好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回归分析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如何正确解读计算结果、怎样与实际问题结合使用,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三、开展实践教学应注意的环节

(一)合理制订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课时都比较少,要同时完成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教学内容和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在课堂上主要是完成理论的学习及少量的讨论,有关调查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主要靠课余时间来完成,课堂教学与课余调查进度要衔接。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效果,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打破各章节的限制,将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安排,充分考虑实用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由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考核等,因此,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知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精通各种理论和方法,并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教师具备使用多媒体和统计软件的能力,真正把计算机作为备课、授课、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深入实践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篇2

一、影响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1.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把学习兴趣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学生普遍会提出学习统计学究竟有什么用的疑问,很容易产生轻视、应付,甚至厌恶情绪,因为听不懂而放弃,造成逃学或注意力不集中,更不用说课后能复习和预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统计学的学习一般是在第3学期或第4学期,财经类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对数据也变得不敏感,习惯于记笔记,不习惯听和理解。用背诵记忆的方法让他们突然学习与数学理论关系密切,抽象性较强,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统计学,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不适应性。在《统计学》这门课程中,计算公式多而复杂,运算很不方便,练习费时费力。很多学生嫌麻烦而放弃练习,抄作业现象严重。

2.从教师方面看,一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多重视理论的阐述,忽视统计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统计刻板印象。二是统计学讲授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在统计教学实践中,尽管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应用举例,但大部分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过程,而且大部分统计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同一例子反复地讲解于不同的专业,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难以让有关专业的同学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三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误区。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对于统计学来讲,板书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板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领会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板书教学的缺点是信息量不能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师无法做到大量信息的呈现,也不便于讲解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问题。

二、提高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要注重统计思想而不是统计公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统计不仅是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统计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同时,也教会人们如何客观地看待周遭的事物或现象,能够有分寸地区别个别现象和大量现象,尽可能对事物的认识不产生极端或偏激的看法,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调整和平衡心理,保持良好和从容的心态。正因为如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2.要提高统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新知识、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如果不能迅速地做到知识更新,就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讲,如果理论落后于现实,就谈不上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体现在对于相关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就统计专业教师来说,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要有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有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电子计算机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企业统计、经济预测与决策等课程的联系性更加密切。相关知识涉猎的面越广,就越会加深对本门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讲授质量。

3.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一是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在教学中宜突出重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即可,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有些简单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比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有的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的教学改革问题。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来看,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构成分析上来,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介绍;指数法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SAS、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SAS和 SPS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需要专门安装,使用者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两个软件不太适合于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要求。Excel 软件则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作为 Office 的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很高,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其统计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4.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教学要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对增加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并分步演示公式的推导或解题过程,不仅收到了板书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图表的精确性,而且生动、形象,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强化实践教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传统教学及学习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多,复杂难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难以掌握,往往只能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是公式多,难懂易用错。由于统计学主要是讲述统计分析方法,所以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去讲授每种指标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各种指标孤立去理解,而不能正确把握各指标间的联系,结果在考试中出现乱用公式、计算答案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只注意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的老一套,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课中的实训环节,主要指的就是统计调查。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满商机,同时也充满竞争,决策的成功与否与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开展统计调查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每个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前,一般都要开展统计调查,搜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参考和保障。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统计分析,而不会开展统计调查,那一定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所以,在统计教学中增设实训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环节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常采用集体实训和单人实训两种。集体实训以班或组为单位,由若干学生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单人实训以每个学生为单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实训环节的步骤主要包括:拟选调查课题,编写调查方案,展开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讲评。由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学时有限,一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调查过程的信息反馈,掌握调查进展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调查题目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城调队、企调队组织的一些调查或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等。

三、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将会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邓志敏:《统计学教学改革刍议》,《台州学院学报》,2003.5。

[3]徐媛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篇3

1大数据时代网络经济环境导向的教学改革

当前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产生了非常有价值的“大数据”。大数据问题也引起了政府及高校的重视,已经在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统计、市场营销等领域应用非常成功。也将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决策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如大学生上网非常方便,对百度、微信、BBS、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使用非常熟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对知识的获取更加容易,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更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多方面交流,甚至可以去互联网的各种网络课堂,听世界名校如哈佛、耶鲁、清华、北大等教师讲课,或下载名校精品课程的资料。通过QQ、微信平台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每天花在网络的时间非常多,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使用。比以前的学生学习更具有独立性。

2立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培养“应用型”人才

2.1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不符合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情况,学生认为统计学课程不是专业课程而不予重视,再加上该课程公式繁多,理论方法枯燥无味,学起来难学难懂,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等,传统的统计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应用。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解决不了市场调查分析问题、经济数据分析问题等。使学习效率得不到合理的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不高,宝贵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违背了设置统计学课程的初衷。

2.2独立学院的统计学教学内容改革

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实用性很强,涉及很多晦涩难懂的公式符号,难以记忆和消化,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的联系紧密,而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觉得高深莫测,存在普遍的畏难情绪。现阶段教学内容围绕统计调查、统计指标、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统计推断的点估计和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非参分析、时间序列、指数等内容进行介绍。如此繁多的内容存在课时量不够,就独立学院学生而言,大部分教材安排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很不好,和他们的专业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要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如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过后,学生也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设置问卷。这就引起教学的思考,有必要从实践案例的实际出发,针对实际的案例问题,或网上统计年鉴数据的下载,以实验课的形式,用统计软件分析,或进行实际数据的收集,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和抽样调查。如金融专业可以选择一些经济类的数据,国贸专业可以选择进出口贸易类的数据,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计某产品的市场调查研究。

2.3大数据时代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教学内容有必要结合各种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教师应该讲解EXCEL、SPSS、Eviews、R等软件的案例分析。不应要求学生去死记理论公式,要凸出统计学的魅力,加强统计学理论的应用性。关键要会解决实际问题,要合理的安排足够的实验课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水平,锻炼学生学会用统计软件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上交统计调查方案,调查报告,以及数据分析的实验报告,并要求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特别是学院要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网络经济时代,只有具备了数据分析、编程、统计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把混乱、庞杂的数据转变为有价值的应用。

3基于R统计软件分析的案例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独立学院当前情况,将统计软件的实际应用与理论相联系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时下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软件是一款免费的开放式软件。所以使用非常便捷,适合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在国际上使用率越来越高。下面借助软件演示随机试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统计软件在应用中,命令简捷方便,检验结果精确,是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统计分析软件。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理论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也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非常方便高校实验教学应用,值得高校财经类专业推广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软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实验或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统计模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通过这两个简单的例子发现原本抽象和复杂的计算,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学以致用,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教学不再死板,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互相切磋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对统计学的学习。

4实行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统计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宏地、直观地、有条理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统计学原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加大分析、判断力度,突出实用特色,注重统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本质上创造了一种模拟实践的环境和过程,在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基本的知识点是案例教学的支撑点,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因此,案例和知识点之间应该做到明确对应。例如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统计数据的描述;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简单统计推算方法等。教师在编写和讲解具体案例时,应根据课程的章节与内容要求,紧密结合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收集数据,使每一个案例尽可能包含本所章节所有知识点。

2.以现实环境为背景。

案例教学以现实环境为背景,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群体现象数量表现出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统计学原理和定理取材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律,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选取合适的统计案例

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统计案例应将统计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并且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适合内容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来看,案例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脱离了教材内容,偏离了教学主题,就无法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目的。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例如对于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思想,可以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来讲解,从而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明确问题,案例选取应当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做出明确的判断。

(二)适当应用统计分析软件

在进行统计调查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适当地在高职统计案例教学中辅助以统计分析软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PS、SAS等应用较广的统计软件。这些统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本身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如描述统计分析工具,方差分析工具,回归分析工具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上述统计软件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大多数概率统计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需要生动地展示其原理,就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案例数据。

(三)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统计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学生运用统计学中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尝试编写案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超市和电器商场进行大型的统计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有关消费者数据和产品数据,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都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分发、回收和数据的汇总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负责指导和整体把关。教师则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和统计案例的编写。除了鼓励学生组织研究合作小组之外,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大型的统计调查活动,就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内容可以涉及校内和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研究,大学贫困生生活现状调查等。

(四)注重与所学专业的交融

篇5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统计专业 综合模拟实验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也随之逐步深入,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高等院校在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专门为社会培养财会类专业人才的技术型院校,统计专业的教学目的则不仅是传授高校学生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和应用能力。所以,财经类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统计教育思想,以造就统计专业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对实践环节进行创新和改革,构建起统计专业的综合模拟实验体系。

一、当前统计专业毕业学生实习现状

随着社会统计专业毕业生要求的提高,对高校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的统计专业毕业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做法:一是分组后由教师带领进入指定的实习单位实习。二是由毕业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完毕后上交实习期间的总结报告。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统计专业的基本技能,但是,这一形式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实习单位条件所限,同时提供众多毕业生实习的岗位不够;二是实习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较多;因此,这种较为传统的实习做法已经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必须基于现状,寻找和探索出新的统计专业实习方法。

二、构建统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体系的必要性

当前,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高校要区分不同专业的实践需求,把实践环节教学摆到一个重要位置。构建统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的,其在高校内就可以模拟真实实习的环境,把原来需要分开在实习单位做的实践课统一集中在实验体系中,建立起一体化的统计专业实践体系,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平时所学理论与实际有一个良性结合的有效载体,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提高统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当前高校统计专业模拟实验现状及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统计专业模拟实验现状是,教师根据统计专业实验的具体需要,到具体单位搜集实验所需要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内部报表等原始资料,继而编制一套完成的实验资料,为学生配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报表和文具,指导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真实的统计业务办理。这一做法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实践形式单一,主要以统计报表的模拟处理为主,而对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适应社会发展的统计手段应用较少。二是统计处理以手工为主,利用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较少,其得出的结果准确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三是对统计后期的分析及预测环节有所忽视,只是进行了数据的分类、搜集等工作上。四是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对原始数据搜集较少。

四、构建统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体系的具体路径

(一)设计思路和原则。

在构建统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体系时,要始终注意的是,实验体系所用的知识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统计理论,而目的则是要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技能,因此,要和统计专业知识点的应用结合,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制定教学方案。同时,要注意的是尽量的体现出模拟程序和真正的现实具有一致性。综合模拟实验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出以下设计原则:一是要体现出综合性。二是要体现出真实性。

(二)组织及建设方式。

统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体系是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是以高校统计专业的教师作为主导,具体形式应是以社会就业部门所提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统计相关的信息。其主要建设方式是建立模拟实验室,同时也还有具体的统计分析咨询、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

综合模拟实验室主要有两个部分的建设:一是建立电话调查系统。二是建立统计岗位及政府统计工作的模拟实验室。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地方企业或者政府的统计工作中,提升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

开展统计咨询分析活动主要是在实验室的模拟数据分析基础上,和专业统计调查公司及市场调查公司等进行合作,以建立有具体统计内容的一个统计咨询分析小组,承担起相应的调查数据整理及分析等活动等。专题报告讲座主要是高校通过邀请政府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单位人员,走进高校就统计专业模拟实验的具体内容进行专题报告讲座。

五、结语

构建统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体系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统计专业所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专业的模拟实验教学也不仅仅只是让高校学生将学校所学统计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操作,而是高校统计专业学生进入到社会大熔炉的一个重要岗前培训。

(作者单位:邳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参考文献:

[1]刘淑梅. 由利益主体多元化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7) .

[2]陈文汇. 关于构建统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体系的思考. 中国林业教育. 2010(01).

[3]于远滋,王忠芳. 强化服务意识 优化统计工作. 农场经济管理. 2003(02)

[4]徐秋艳,万秋成. 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04).

篇6

关键词:女大学生;人格;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

1 引言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心身健康要面临多方面的考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2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了解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考察不同人口学特点的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差异,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分析适合在宏观层面对被试进行统计调查,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2.3 研究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于2012年10月选取广东省三所院校的本科女大学生320名,筛查后得到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达94.08%。其中,年级分布为:一年级79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75人;专业分布为:文科153人,理科149人;城乡分布为:城市143人,农村159人;共计有效被试302人。

2.4 研究工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共四个部分,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两个分量表均包含5个问项,正性情感量表包含6个问项,负性情感包含8个问项。四个分量表均为7点评分,1为非常不快乐或者强烈反对,7为非常快乐或者很赞成。整个量表累计分值越高,表示其主观幸福感越高。

人口学变量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年级、独生与否、家庭归属地等基本情况。

2.5施测

采用团体施测,由经过培训的主试在公共课的课堂上用统一指导语组织问卷填写,匿名完成。

2.6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电脑,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统计分析。

3 结果

3.1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

如表3-1所示,文科女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女生(P0.05)。

3.2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

如表3-2所示,城乡女生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女生(P0.05)。

3.3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如表3-4所示,女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得分存在年级差异(P

4分析与讨论

4.1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专业因素

本研究发现在主观幸福感问卷上,文科女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女生。这可能是因为文、理科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区别,分别塑造了文理科学生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方式。文科学生感情细腻,情感丰富、思维更多元化,擅长与他人交往;而理科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发达,做事趋于理性,情感不易外露,不善与人交流,因而会造成较多的情绪困扰。另外,出现结果不一致也可能与所选的被试不同有关。

2、城乡因素

城乡女生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女生。表明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方面的发展略逊于城镇女生。

关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城乡差异问题上,目前的研究大都支持城市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学生,且基本达成一致。王淑燕(2005)、范宇凤(2007)研究表明来自城市的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比农村的硕士研究生高。张雯、郑日昌(2004)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城市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学生;原因可能是来自城镇的女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尊程度比较高,性格较为活泼开朗,也更喜欢与人交流和沟通。

3、年级因素

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表明,随着个体大学学业的发展,生活地逐步适应,个体的积极情感也随年级逐渐增加,大三到达顶峰;消极情感在大一群体较为明显,这可能和刚入大学尚未适应新生活和人际环境有关。消极情感随年级递减,到大三降到最低。这提示,女大学生的幸福感发展不但体现在消极情绪体验的减少,也体现在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和提高。

4.2本研究的启示与反思

本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幸福感受专业、城乡、家庭和年级等因素影响。心理学的幸福感内涵总是跟快乐经验、生活满意、良好关系、有意义感等内在的感受有关,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建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相关机构可从以下方面对女大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

1、设计一些教导学生如何提升正向情感的课程方案,藉由提升正向情感,使女大学生心智视野更加开阔,进而可增进社会联结与建构个人资源,提升女大学生的幸福感。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角度为大学生创造参与集体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和机会。

3、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女性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婚恋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女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特点,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处理学业情感生活等各类发展性问题,提高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Greenspoon P J,Saklofske D H.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sychopathology[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2001,54(1):81-108.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教育 现状 改进策略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其产生和发展均和社会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愈来愈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统计教学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地向学生们传授统计理论知识,而是要求其具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为此,在高职统计教育中应当高度重视对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统计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对于统计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不够明确,在统计课程的课堂讲授中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却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削弱了学生们对于统计课程的兴趣,加上高职生群体的总体文化基础较差,反而让高职生们出现了厌学情绪,从而偏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当前大量高职院校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程讲授上主要停留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上,教师讲台上还是用黑板加上粉笔来授课,而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记笔记,再在课后去做作业,背概念和公式。如此一来,导致诸多学生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气氛相当沉闷,教学成效不够理想。

(三)教材不符合高职生实际状况

高职院校的统计教材一般都是统计专业教材的压缩版,往往涵盖了统计发展史、统计分析报告等所有的内容,既未能没讲清楚理论,也缺乏相应的统计技能实际操作。如此一来,就丧失了技能操作之特色,让统计理论和实践变得相互脱节,从而忽视了对高职生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

(四)教师素质无法适应教学要求

当前承担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是由两类人组成的:一为统计专业科班出身教师。此类教师具有相当扎实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对统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也较为关注, 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不如师范类出身的教师;二为专业课教师因为专业需要而从事统计教学工作,此类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统计学专业上却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五)实训技能训练缺失

统计学在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属于专业基础课。统计学知识已经成为各类从业者一定要具有的基本技能。虽然我国高等统计教育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在高职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还是缺乏足够的协调性与系统性,统计类课程往往只讲解理论,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高职生们经过统计教育,虽然已经知道怎么样去制表、绘图,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但是却缺乏较为深入的学习,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操作。

二、高职统计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明确高职统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与不同的专业,同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高职院校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进行最佳结合,依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之所需,培养出大批量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在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课程教学中,应当注重于强调各类统计方法在各有关领域的实际运用,并且要注重对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统计学的思路以及思维方式之介绍,这样一来就能提升高职生们的统计素质,培养出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相当高,而且具有较强统计实践应用的高职人才。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是要不断深化统计教学改革,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统计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抽象性,因而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上好统计课程,应当合理地应用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案例,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地具体化,从而吸引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统计调查准备中的方案设计之时,不仅可用一个实例来贯穿于整个操作方案,而且还可举我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实例,如此一来,不仅让高职生们掌握了怎样设计调查方案,而且还让其了解到了我国是怎样实施人口普查工作的。再如,在教学统计调查的内容时,还可让学生们精心设计关于“大学生消费”方面的调查问卷,从而贯穿调查设计、项目、重点以及选样方法等有关内容,从而让高职生们深入领会。同时,还可将调查数据让高职生们使用EXCEL软件在电脑上加以处理,从而对所调查到的大学生消费状况作出统计分析。这样一堂实践性课程对于高职生们的训练可谓是多方面的。运用以上实践,就能让高职生们掌握统计处理问题的相关方法和操作能力。二是要注重于教学方法以激发出高职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统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念,通过启发式教学理念,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比如,案例教学、类比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形象教学等手段。笔者在讲解到“抽样调查程序”时,就运用了形象教学法,通过图形形式加以展示,提升了教学的成效。除了运用以上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综合应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方法,从易到难地逐步推进。

(三)调整与改进高职统计教材

高职统计教材一定要具有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以及科学性。高职统计教材应当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加以探索。要以系统性与严谨性为基础,重点介绍统计在具体工作当中的运用,和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保持密切联系。统计教师可自行编写或者选用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高职院校统计教材,让教材在保持统计课程完整体系的基础上,更要重视那些具备可操作性的统计知识之传授,主要包括了各类实用性较强的统计方法、案例讲授以及软件操作等。合理的高职统计教材不但能够提升学习的技能,而且还能帮助高职生们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之形成。高职院校统计教材建设一定要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结构保持相互适应,把更加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观念反映到教材之中,并且充分考虑到高职生们的接受度以及满意度,让教材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四)强化统计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高职院校统计教师必须深入把握统计学科的发展新趋势与新动态,认真学习统计学在各个不同学科应用之中所形成的新型统计法、新出现的统计软件等。二是要学习授课对象目前正在学习专业的有关基础知识,这样一来就能明确授课对象所需要的培养目标。三是要和统计实践机构进行统计相关项目的合作,从而在实践当中充分积累起统计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四是要认真研究高职生们的心理,耐心分析教学的对象和方法,运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并且提升教学的效率。高职院校管理层还应当从制度上入手,精心设计更加科学、更为合理、更具有效性的高职统计教师激励体系,从而促使统计教师们持续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以及教学能力。

(五)建设校内外统计实训基地

开展高职统计实训工作,这是高等职教育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应当分校内、校外等两类开展统计实训基地建设。一是校内统计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是强化统计实践环节工作十分重要的保证。基层统计工作十分需要不仅懂得专业知识,而且还懂得统计基本知识,并且还能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统计人才。因此,高职学校的校内统计实训基地应当注重于培养高职生们运用Excel软件整理相关资料,并且灵活制作出相关的统计图表,掌握一些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并且能够在Excel软件中计算出常见统计量的能力。二是校外统计实训基地建设。除了让高职生们针对实际问题学会用Excel软件进行操作以外,还可让高职生们学习当前企业经常会用到的一些应用型统计软件的知识,比如,可以让营销专业高职生们学习SAS软件和SPSS软件,让其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这些软件在企业的绩效管理、客户关系维护和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从而让高职生们适应当前就业市场之需求,进而提升就业率。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唯有真正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院校统计教育理念,将统计知识的讲授融入到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之中,全力整合统计课程,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一线所需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庆.统计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2]杨群.基于工作过程的《统计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5).

篇8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教育;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刘宏建(1980-),男,安徽濉溪人,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讲师;费为银(1963-),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安徽 芜湖 241000)

项目基金: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08JYXM070)、安徽工程大学教研项目(2012XJY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16-0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1929 年以来最大的系统性金融海啸,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经济也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防范金融风险、制订符合经济规律的金融政策已引起政府部门和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单位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国内金融人才,特别是既懂金融又懂统计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稀缺,高校首先应当担当起培养此类人才的重任。[1-3]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需要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研究,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统计学专业(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通过六年的努力,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我校数理学院于2005年开始统计学专业(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本科招生,专业设置围绕学校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校乃至安徽省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科的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使金融风险的量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更具科学化、系统化。

在专业建设之初,学校就将工作的核心确定为: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因为培养目标是塑造人才的方向和模式,是衡量人才质量的主要依据。顺应时展的要求,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由“人才供给主导型”到“社会需求主导型”的转变,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事关专业建设的成败。专业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为此,结合实际将我校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与金融学素养,掌握概率统计、金融工程、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能进行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有志成为高级统计师、金融分析师、精算师的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培养规格要求,使之能更好地体现专业特色和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2003年11月,高等学校统计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布了《统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规范》,条例中明确了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布局与课程结构,对我国高校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4]为确保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按照“以理论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突出金融特色”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1.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培养计划中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学生毕业要求控制在190~200 学分之间,由必修理论课学分、选修理论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综合素质学分五部分组成。课程平台结构由四个结构组成。

(1)基础教育课程平台。本课程平台由政治理论、人文社科、军事法律、自然科学(学科基础)、外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课程65学分,选修课程5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本课程平台由概率论、常微分方程、运筹学、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定性数据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经济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随机过程、试验设计、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利息理论、金融工程、数理金融、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学、再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险、证券投资分析与案例、公司理财等课程构成。其中必修课程110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

(3)实践教学课程平台。本课程平台由军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内容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课程包括抽样调查综合实验、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设计、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和“模拟股市”实验等,本平台需修满30学分。

(4)综合教育课程平台。由公共选修课和综合素质实践教育构成,其中公共选修课共设文史、社科、艺术、经管、自然科学、其他共六大类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5学分的课程;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2学分,旨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该专业的课程又可分为三个模块:统计学与数学模块、金融模块、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模块。统计学与数学模块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是基础,在前4学期内完成;金融模块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金融工程、数理金融、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学、再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险、证券投资分析与案例等,是特色,贯穿2~7学期;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模块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统计软件应用与开发等,是必要支撑,在2~7学期完成。

2.适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新世纪科技发展呈现交叉渗透和数量化的特点,出现了许多交叉、边缘学科。为使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形势,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统计背景的金融人才就必须适时地将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引入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 任务驱动;调查问卷;态度;考证;导师负责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39-03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学科,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资料加工和资料分析等多种能力。任务驱动法引入统计课程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实践途径和思路。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每章节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先进行理论与方法的储备讲解,然后布置和监督学生来完成任务,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对当今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是《统计学》中统计调查与整理的一项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任务的驱动,可以掌握数据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等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院经济管理系信管1202班全班同学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习状况的抽样调查。

1 调查样本状况

1.1 调查目的:按照任务驱动法的模式,完成教学中相关实践任务,通过“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等多种能力,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了解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并提出一些合理分析和建议。

1.2 调查方法:按照任务的驱动,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问卷的设计、样本对象的选择和调查方法的设计、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数据的调查是采取抽样调查法和学生访谈法,数据的整理主要由学生整理完成。

1.3 样本分析:在2013年11月对全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20份,有效试卷306份;有效回收率87.43%。样本结构分布情况见表1。

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分析,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呈现如下:

2.1 学习动机 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越强,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强,对学习效果产生越好。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学习目的还是比较明确:38.82%的学生学习目的是考证,考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23.68%的学生是为了深造,提高自己学历,这说明社会对学历的重视对高职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16.97%的学生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5.92%的学生是为了奖学金,另外15.26%的学生是被动学习。

考取各种证书,对于大学生就业有较好的帮助,也成为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种压力和动力,很多学校都对大学生考证有必要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40.52%的学生认为考证对于就业很有帮助,30.72%的学生认为有部分用处,20.92%的学生认为可能有用处,只有7.84%学生认为完全没有用,可见大部分学生认可证书作用。对于需要考取证书,57.52%的学生最想考取英语等级证,46.42%学生认为计算机证有用,50.9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资格证书有用,32.68%的学生认为驾驶证也很有用。从年级分析,大一新生最想考取英语等级证,大二新生最想考取计算机证,而大三学生最想考取本专业资格证书,不同年级学生对证书需求不同,也说明对证书的认可存在不同看法。

2.2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学校学风的标志之一。从调查分析:①课余学习时间略显不足,30.92%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足1小时,38.82%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在1-2小时,只有15.79%学生学习时间超过了3小时。从年级划分看,大一学生每天学习平均时间为1.63小时,大二学生每天学习平均时间为1.81小时,大三学生为1.45小时,呈倒“V”型(见图1),主要原因是大二学生学习课程任务重、愿意得到奖学金压力大、考证多,而大三就相对轻松。从性别来看,女生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为1.74小时,男生为1.49小时,女生比男生学习时间要长。②逃课的比例较高,只有45.39%的学生从没有逃过课;现在学生社会交往和人情交往多,逃课的原因也较多。调查中逃课原因有:个人突况为主占比39.76%,身体原因次之,根据专业课程选择性逃课的比例有15.66%,另外有5%的同学是兼职较忙,还有8.43%的同学是自我约束差、喜欢睡懒觉。从性别来分,女生从没逃课的比例为49.44%,男生从没逃课比例为35.94%,男生逃课的比例相对高些。③学生上课认真的比例有待提高(见图2),认真听课的学生比例只有35.95%,4.58%的学生从不听课,另外的学生听课是根据教师、专业和心情而定。从年级来分,大一新生认真听讲的比例44.68%,大二为42.35%,大三为30.25%。④课后作业自主完成情况较好,有49.02%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有22.22%需要借助网络百度,3.92%的学生从不完成,另外有24.84%学生是参考同学完成。⑤大部分学生对补考看法很积极,50.33%的学生认为在大学不挂科是最基本的要求,有24.84%虽然挂科,但是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但还有18.95%对挂科无所谓,态度消极。⑥考试方式看法。由于我校大部分考试都是开卷考试,开卷方式如果从开卷到闭卷,大部分学生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有45.75%的学生表示会更加努力学习,30.07%学生表示对自己有些影响,另外学生表示无所谓。⑦实践和理论知识选择,实践课程在专科学习中比例占有40%,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知识,而轻视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理论知识较差,自主学习性较差。

2.3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采取的方案。从本次调查来看,高职大学生学习方法如下特点:①学习地点的选择(见图3)。学习的地点对学习效率比较重要,学生对图书馆和教室的利用不高,学生主动性学习不足。49.02%的学生主要还是在寝室学习,22.88%的学生在主要图书馆学习,只有15.03%的学生主要在教室学习。从性别来看,男生更愿意在寝室自习,而女生喜欢在图书馆自习。从年级来看,大一生延续了中学习惯,喜欢到教室自习,大二喜欢到图书馆自习,大三更喜欢留在寝室自习。②图书馆的学习和利用仍然是当今高职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对学习效率很有帮助。但是学生对图书馆利用不足,47.06%的学生每周去图书馆的次数少于二次,12.42%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去,但是24.18%的学生从不去。从性别相比,女生平均每周去的次数是1.85次,而男生是1.46次。③学习渠道,当今大学生学习渠道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传统的书本学习为主转变为网络学习为主(见图4):47.06%的主要学习渠道是网络,有13.73%的学习渠道是利用手机,有32.68%的学生主要学习渠道仍然是利用书本知识为主。④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从调查来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需要改善,有33.33%的学生经常与老师交流,45.75%的学生与老师偶尔交流,其余学生与老师几乎不交流;与老师交流的渠道来看,有55.56%的学生主要通过QQ与老师交流,有31.37%的学生通过电话短信,39.22%的学生主要通过教室面谈与学生交流,24.84%的学生通过邮箱与学生交流,只有9.15%的学生通过职教新干线与教师交流。

2.4 学习氛围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相互之间影响非常大,也对于学习效果有较大相关。从专业调查分析,41.18%的学生对自己选专业非常满意,35.95%的学生对本专业比较满意,只有7.84%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从专业学习课程来看,30.07%的学生认为学习课程将来很有用,38.56%的学生认为有点用,但是16.34%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用。对于周末和法定假日课余时间的分配上,排在前列依次是自主学习、睡觉、逛街、上网、打工兼职、约会及其他等。

3 高职大学生学习特点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学习特点为:①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较上进,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加上文凭弱势,大部分学生学习动力是考证和提高自己的学历,多数学生也认为证书很有必要,也认为证书对自己的就业有帮助。②学习态度还需要改进。学习的时间不足,逃课比例较大,对理论学习课程上课兴趣不大,还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改进。③学习方法效率不足,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寝室学习,对图书馆利用不高。学习渠道以网络学习为主,对书本吸引力下降,与专业教师接触次数偏少和沟通渠道不畅。④学习氛围较好,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较满意,周末时间利用需要引导。⑤高职大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弱以及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动手能力相对强,对实践知识更加重视和有兴趣。

4 对策建议

学校的学风对于学生毕业质量和就业质量很重要,也影响着学校名誉和长远发展。从调查学习状况来看,建议从以下方面来改善学生学习状况:

4.1 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学生主要的学习地点是在寝室,从大学生访谈中看,存在原因是:①大一学生晚上的强制自习,使得自由自习教室偏少;②学校现有图书馆位置偏少,晚上关门较早;③高职大学生主动学习性较弱。现在大学生学习渠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利用更加充分,新时期学习方式的变化需要学校合理引导,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便利性来强化学习,而不是用于

游戏。

4.2 学习本科院校,建立高职导师制。学生与辅导员接触最多,但是与专业教师课后接触偏少,需要以教风带动学生学风,通过专业教师影响学生。大学生对于本专业和专业课程认识清楚明确,学习动力和兴趣就更强烈,学风就更好,因此可以参考本科院校建立高职大学生导师负责制:①在专业上建立导师负责制,从大一开始指定专业教师负责一个班或者一定学生的专业指导,并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②改变教师的重科研、轻教学状况。让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帮助,也能达到提高职称和工资目的;③继续强化现有的职教新干线平台,鼓励学生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加强联系,解决学生的学习和专业问题。

4.3 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针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特点,改变现有理论教学为主,到实践教学为主。高职大学生的基础较弱,专业教育要更加偏重实践应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践。现在我校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刚起步,也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学校和企业合作去

推广。

4.4 引导学生考证。考证可以引导学生就业,可以提高学校学风。但部分学生对于考证比较盲目,存在“羊群”心理,别人考什么证自己就考什么证。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就业目的和专业实际选取证书。通过证书,可以把学生目的性转化为提高学风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张兴涛等.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9-23.

篇10

【关键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5-0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基本方法和程序、技术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它洞悉社会发展脉搏,了解社会需求,决策社会发展,有极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但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未能很好地将理论、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合起来,未能将课堂与社会、行业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鉴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并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课程总体设计基于以下教育理念。一是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真正按照具体的职业行动,要求学生按流程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技能,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如在指导制订调查方案时讲授原则意义;涉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设计方案的实例,适当讲授,以够用为度。二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将企业需要、学院办学需求、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项目引进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调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行业需求零距离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实行课证融通的教学。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分析师(初级)考试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以上两个职业证书的考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统计从业资格证》、《初级调查分析师》的考证要求,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对原有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解构和重构,以一个社会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按社会调查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总结5个阶段,划分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选择阶段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均注重理论知识的习得与应用、调查技能的掌握和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详见表1。

表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理论学习内容 实践项目

理论基础 1.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2.社会调查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基本方式、主要类型等

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1.初步选题

2.选题的初步调查论证 1.选择调查课题(选题的意义、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2.调查课题的初步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团队调查项目选题

准备阶段 1.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调查方案 1.提出研究假设

2.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3.调查指标的设计

4.信度和效度

5.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团队制订调查方案

1.为课题选择恰当的社会调查的方式

2.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1.社会调查的方式

2.普查

3.典型调查

4.抽查 团队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类型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2.访谈法(访谈的特点和类型、实施的步骤、技巧)

3.观察法(观察的特点和类型、误差的控制)

4.实验法(实验的特点和程序、实验的设计)

5.文献法(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6.专题调查(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网络调查方法)

7.调查员的调查方法和技巧 团队调查项目实地调查

调查员培训

数据分析阶段 1.资料的统计整理与分析

2.对统计调查进行理论分析 1.资料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2.文字资料的整理

3.数字资料的整理

4.问卷资料的整理

5.统计分析的方法(单变量描述统计、集中量数分析、离散量数分析)

6.理论分析 团队调查项目数据分析

总结阶段 1.撰写调查报告

2.团队汇报 1.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2.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调查报告撰写(个人完成)

团队ppt汇报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该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中运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合作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例如,在访谈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理论部分采取的是学生探究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探究,就是课前让4个小组的学生查询“什么是访谈、访谈的类型、访谈的准备、访谈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并在课堂上汇报,再通过提问、回答、教师补充、视频学习等方式,完成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讲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践部分则是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本小组调查项目的访谈提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并展示。这里我们模拟的是座谈式的群体访谈形式,一个小组推选访谈主持人访谈嘉宾及其他观众,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给予指导。课堂外,各小组成员深入到校园、宿舍、其他院校、社区进行访谈,完成调查任务。又如,在调查员的培训中,结合企业调查员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创设了“社区工作人员为调查住户对小区环境的意见要求,进行入户调查”、“海飞丝洗发水使用街头拦访调查”、“学生食堂满意度的座谈调查”等情境,对学生进行调查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动作技巧、观察技巧、处理拒访的技巧的训练。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由过程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考试组成,其中,过程性实践实践成绩占70%,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实践操作成绩是根据各个团队提交的工作成果确定的。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量规,使教学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目标性。详见表2、表3。

表2 各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

工作过程 成果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 调查方案、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报告

总结阶段 调查报告

在“调查方案设计”的成果展现中,制定了以下考核量规。

表3 “调查方案设计”成果展现考核量规

考核项目 考核关键点(技能标准) 配分 得分

调查方案的制订

抽样方案的制订 调查的目的明确 10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语言通顺、叙述合理 20

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明确 10

活动步骤清晰、合理 20

调查的方式方法合理恰当 10

抽样方案的设计合理可行、格式规范 10

实训表现 团队合作积极主动 10

在团队合作中履行职责、认真负责 10

合计 100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已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了柳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柳州市人才招聘岗位需求调查、大一新生专业调查、老年人家庭赡养现状调查、两面针产品社会认同感调查等2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结合专业,以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视角,洞察社会,关注学院建设,关心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愿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项目下企业、到街头、到招聘市场、到其他院校进行实地调查,锻炼了实践应对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学生获得了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和感悟。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社会实践出发,将理论学习和社会现象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行动中拓展和深化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调查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娟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B类)(2012JGB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