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9 11:4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校园食堂;食品安全: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51-01
一、校园中毒事件频发的原因
从多起校园食物中毒事件中归结出二大主因导致当前校园食物中毒事件高发频发。
一是餐饮企业准入门槛低导致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上世纪90年代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社会餐饮企业可通过招标、承包等形式进入学校食堂,但对社会餐饮企业的准入标准却并无国家层而上的统一规定。根据现行规定,企业只要具有餐饮经营资质即可进入学校经营,对餐饮企业的诚信经营、不良记录等均没有考察评审,这就导致部分学校食堂引进的社会餐饮企业良莠不齐。
其次,校园食堂“以包代管”难以有效监管。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学校作为校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学校在对外承包食堂时只对企业承包经营权,食堂管理权由学校负责。部分学校将食堂转包给个人管理,个人再转包现象目前都不同程度存在。许多学校食堂承包方并不都具有食堂承包资质,学校食堂无证经营现象严重。在学校管理缺位的情况下,餐饮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易出现采购不合格原材料,在餐饮具消毒、工作人员健康培训等关键环节偷工减料等违规行为。
再次,原材料采购源头把控不严,监管流于形式。校园食品安全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原材料采购源头控制,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食堂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索票索证台账管理制度,采购没有正规检验单、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原材料,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也难以落到实处。学校食堂采购的食品来源不明,食堂采购的进货渠道无法追溯,大多数学校食堂进货账目由承包人掌握,因涉及学校和食堂承包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部分地区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对食堂的卫生监管也流于形式。
二、校园中毒事件的归责
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如每个公民都有遵守法律的责任(义务),人民法院有责任(义务)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等。狭义的法律责任,专指行为人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法定后果。法律责任与其他责任如道德责任、纪律责任等不同,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定性;是与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事实相联系的,具有条件性;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根据违法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法律责任等类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行为、心理状态、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等方而。而归责是对法律责任的归结。法律责任的归结是一个复杂的责任判断过程,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责任时必须依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这就是归责原则。它是法律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为法律制裁。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划分,法律制裁也相应地分为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等方式。教育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与教育行政有关的法律责任、与学校管理有关的法律责任、与学生有关的法律责任、与教师有关的法律责任、与社会有关的法律责任和与其他方而有关的法律责任等。上述案例主要讨论了与义务教育有关的法律责任和与未成年人保护有关的法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或死亡的各类事故。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学校、学生及其监护人、其他当事人都可能成为学校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
三、预防校园中毒事件的措施
(一)积极主动开展自查
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全而开展食堂食品安全白查。各类学校重点白查食堂是否获得餐饮许可,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人员健康管理是否到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规定。
(二)严控食品风险
保障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是提高当前校园食品安全水平的关键所在。大宗原材料采购、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餐饮具消毒等关键环节必须由学校把关,校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能因为经营权的转移而转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三)加大监督检查
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创新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建立校园食品安全行业协会组织,加强校园餐饮企业行业自律。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成检查组,对各类学校食堂尤其是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堂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对违反规定没有认真开展白查,且发生食物中毒,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一律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卫的检查,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四)加大惩治力度
必须制定出台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惩罚机制和措施,一旦发生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严肃追究食堂承包者和学校后勤部门与主管校长事故责任。
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预防要从保障设施安全、重点排查隐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能力,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度,救治及时、形成合力方而入手。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而的努力,共同保证师生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惠志祥,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冲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
[2]张玉霞,学校食堂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
[3]黄润生,刘凤勤学校集体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其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4)
篇2
尊敬的省学校传染病防治专项督查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我受局班子的委托,向省学校传染病防治专项督查组汇报工作。首先,我代表__县教育局对督查组各位领导深入我县检查指导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州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深入贯彻省、州、县安全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保障和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下面,我将我县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__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8所,在校生72027人。其中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786人;初中13 所,在校生16989人;职高1所,在校生1224人;小学482所,在校生45155人;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872人。全县共有教职工3932人,其中专职校医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46%。高中毛入学率32.68%,幼儿入园(班)率29.01%。全县校园占地面积13752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859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7.28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0平方米。全县有寄宿制学校219所,住校生43119人,食堂用房11319平方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县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二是成立了由各学校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各完小校长为成员的工作执行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本学校(校区)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三是配设了各乡镇的义务兼职校医。义务兼职校医由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担任,实行片区挂钩制,为各学校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初步形成了纵横一体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工作的长效监管和正常开展。
(二)全面完善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到位。一是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我局与各学校、幼儿园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学校、幼儿园结合学校人员密集的实际,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承担主要责任。各学校、幼儿园逐级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校点、到个人,实现层层监管,层层抓落实。二是实行局领导及职能科室分工负责联系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县教育局安委会设在教育股,负责综合协调,在安全工作中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四项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完善学校卫生安全事故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明确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如发生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及传染病疫情要在半小时内以电话方式报教育局党政办,第二天上报书面报告,杜绝重大事件和疫情瞒报、延报或漏报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卫生安全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合法的处置。四是制定下发了《__县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同时要求各学校(园)制定相应的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处置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事故和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处置。
(三)深入开展知识宣传,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一是督促和指导各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和通过挂横幅、警示牌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常规卫生保健知识、食品卫生与心理咨询、疾病防治、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卫生法、食品与健康等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师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县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讲座共56场(次),出板报450期,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食品卫生和疾病防治意识。二是广泛开展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局组织城区学校到富州广场宣传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
交通安全等常识,发放宣传单83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的安全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以来,我局制文下发或转发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文件共18份,全面传达上级精神,做好各季节时令和非常时期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预警,指导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邀请上海市第十一批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队文山分队到我县举办“青少年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治”讲座,组织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城区各学校、幼儿园主管卫生工作的副校(园)长、德育主任及城区学校部分班主任、校医参加讲座,听取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手足口病等11种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促进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全力查排安全隐患,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整治到位。一是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进行大力整治。与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食品店和流动摊点进行检查整治,重点检查各类不合格、霉烂变质和“三无”食品,严厉打击不法销售行为。开展了2次大规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学校门前食品摊点36处,依法取缔无证食品摊点23个,没收销毁盒饭300余盒,其它各类不合格食品10余种100多公斤,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加大学校食品卫生的检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组织人员深入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专项大检查,重点检查学校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安全防范措施,共检查学校276所,食堂98个,学校小卖部53个,查出隐患76处,其中食堂卫生安全隐患14处,当场整改36处,勒令相关学校限期整改40处,并要求各学校(园)每月对食堂、小卖部、食品摊点进行食品卫生检查,认真填写《学校食品安全检查表》上报县教育局,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饮食安全。三是切实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及时安排,周密部署,指导各学校和幼儿园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排查和防治工作,全县无一例病例发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5月6日洞波乡中心学校出现甲肝疫情后,我局及时划拨甲肝病防控工作经费1万元,并派出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驻该校,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抓好疾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了甲肝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并及时发文通知各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与卫生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卫生状况、水源问题进行清理整顿,保障师生饮水安全,确保了全县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近日,我局与卫生局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适龄少年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心学校及其以下学校均没有专职校医,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是极少数学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工作失误时有发生,责任心和工作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由于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食堂设施简陋,无功能分区,加工流程无序,食品加工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学校食堂在采购蔬菜、肉类食品中,没有向销售方索取相关证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学校周边食品店、流动摊点较多,由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商人心理驱动,加之缺乏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所出售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而且这些店面、摊点已是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顽疾之一,整治行动一结束,马上死灰复燃,给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五是由于校舍不足,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上课、住宿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不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旦出现传染病,传染速度很快,疫情防控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六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上没有开水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能喝井水或自来水,水质得不到保证;食堂餐具消毒工作薄弱,消毒设施不完善,消毒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都给传染病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和方便途径。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建设。全面修订、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和管理细则,严格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尤其是要不断加强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制度。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程序。
二是层层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加强责任追究。把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学校领导自觉把健全、完善和落实学校安全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促进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三是落实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整改措施,防范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建立隐患整治责任制,做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六落实”,对每一项安全隐患加强跟踪监督,随时掌握整改情况,直至得到解决。
四是主动抓住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兴边富民”工程、国门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和筹措资金,加大对学校食堂、教室和学生宿舍的建设力度,确保食堂符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确保学生上课、住宿拥挤问题得到解决。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点带面,突出重点,创造特色,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镇村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为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全方位加强食药品安全监督,切实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综合监管体系和保障,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我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二、工作原则
遵照上级文件要求及我市2012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党政工作目标管理,着眼于监管体制、机制、制度和手段的创新;立足于政府推动、部门互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各方支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有序进行。
三、组织领导
1、成立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聘任食品药品信息员:各村(居)委会及镇直单位分管安全的工作人员及各村卫生所所长。
四、重点工作
1、全面建立基层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调整镇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机构,配齐配强食品药品安全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大食品安全工作投入,保证相关工作经费;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系统;协助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贸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当地开展监管执法工作,协调解决当地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建立镇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在各行政村整合相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网络,统一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并加强培训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2、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各种群众性宣传活动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固定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农村宣传橱窗定期刊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制作路边墙体标语,在集贸市场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广告牌或宣传横幅,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教育列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和种植养殖户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生产技术培训。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在镇主要集市建立农资连锁店,在主要行政村建立农资放心店,杜绝禁用农药、兽药、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经营使用行为,减少药物滥用;在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集中养殖村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及处理制度,切实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4、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业监管。全面掌握辖区内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基本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食品药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基本消除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药品生产加工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药品质量卫生标准组织生产,杜绝使用非食品药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药品行为,严格开展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质监部门每年对辖区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企业及作坊的监督检查面和产品抽检面达100%;积极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生猪进点屠宰率达80%以上。
5、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规范食品药品经营主体资格,基本消除无证照经营食品药品行为;督促农村食品药品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药品退市和质量承诺制度,基本消除“三无”、假冒、过期食品药品经营行为;落实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开办者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对主要农贸市场、菜市场开展摊位信用分类管理。
6、加强消费领域食品药品卫生监管。积极推进餐饮业食品药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普及面达80%以上;按照新的食品药品卫生许可条件开展食品药品卫生许可整治,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整治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对餐饮业的日常卫生监管,落实餐具消毒、保洁和防蝇措施,督促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推行家宴申报、现场管理等内容的农村家庭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药品卫生宣传指导工作。
7、实施流通消费环节监管。所有行政村均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店(院)”或百村千店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药品统一配送率达70%以上;严格规范食品药品经营主体资格,基本消除无证照经营食品药品行为;督促食品药品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药品以及未获生产许可证(列入无证查处范围)的退市召回和销售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承诺等六项制度。
8、实施餐饮消费环节监管。积极推进餐饮业食品药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加强对餐饮业的日常卫生监管,开展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卫生整治,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强化肉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定点屠宰率达95%。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确保消费者身心健康。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展示新时期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发展水平的一项民心工程。各村各所涉单位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上加强领导,切实保障监管工作的顺利推进;各村(居委会、社区、林场)镇属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一名分管领导,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同时,镇政府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年终工作考核内容。
2、周密部署,强化措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督及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周密可行的工作方案;对照监管工作要求和标准,查不足,找差距,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履行监管主体的责任。
篇4
【小学校后勤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始终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安全、稳定这个中心;做好“两个”服务: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做好师生生活服务工作;落实“三个”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通过建设和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挖掘后勤工作潜力,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工作要点
(一)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一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优质服务,树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高尚的新形象;通过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学习,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学校工作中心和工作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进一步健全后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要从学校工作需要出发定岗、定责,使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事事有记录,事事有落实。
(3)树立后勤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多思考、多学习、多听反映、多听意见。遇事能做的,随时处理,不拖拉,不当甩手先生。坚持多上门、多服务、服好务。
(4)完善“每日巡视制度”,总务处安排人员对学校环境、绿化、卫生、安全、校舍维修、设备使用等进行每日巡视,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和反溃学校各部门、班级等提出的报修,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维修,并作好记录。
2、加强制度建设
(1)本学期将对原有规章制度重新审查、充实、完善,使之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作用,真正能用制度去管理人、教育人、评价人。
(2)对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偏差,不断提升后勤服务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3)进一步完善校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如有损耗及时维修,或予以添置。
(4)完善物品采购制度,根据采购物品的价值大小,做好采购审批制度及物品的验收归库工作。
3、加强校园建设
(1)切实加大对校园环境的管理力度,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积极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重视花草树木的管理,确保校园净化、美化、绿化。
(2)切实加强各功能教室、活动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各功能教室、活动室的作用。严格执行专用室的保管责任制和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
4、加强财务管理
(1)严禁乱收乱付,做到勤俭节约,压缩非教育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的刀口上。
(2)坚持民主理财。
(3)按规定收费,任何班级、个人不得擅自收费。
(4)坚持一支笔、一本帐的原则,计划、合理使用经费。
(二)抓好重点工作
1、重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1)高度重视安全卫生防范工作,充分发挥全员管理的作用。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和管理措施,实行主管领导责任制,各条线领导分块抓,全体教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
(2)加强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内化,让安全与卫生的防范观念在师生的大脑中得到固化。
(3)经常检查场地、设施和各处室中的电器、线路、装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隐患,切实做好防水、防盗、防触电及防其它意外事故的工作。
(4)协同德育处,加强学生候车、乘车的道路安全、和人身自我保护的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
(5)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后勤(门卫、卫生保洁、食堂等)常规管理工作。
2、重点抓好校舍、校产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学校校产管理制度,增强师生对校产的爱护意识。完善校产维修报修制度,由相关人员将报修单送到后勤处,以便及时安排;维修完毕,由报修人负责验收签字。
(2)加强对校产校具的管理,提高对各类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到妥善保管,合理使用,正常维护,每期期初要对校产校具、设备、图书进行盘点整理,责任到人。
(3)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教学器材和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严禁乱拿、乱用、乱丢、乱放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4)切实加强活动室的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室的作用。严格执行专用室的保管责任制和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
(5)加强用电、用水、办公耗材和日常检修管理,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努力为学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分钱。
(6)建立执行请购、审批、报销、领用制度,规范物流过程控制,强化行政仓库管理。
(7)倡导良好风气,爱护学校设施、设备,爱护花草、树木。
3、重点抓好食堂管理工作。
(1)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学习有关食品卫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食堂卫生考核验收标准》,使每个职工知晓“法律法规”,了解“标准”,并对照日常工作认真落实,齐心合力提高服务工作质量。
(2)依据食堂管理制度,加强食堂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食堂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程序。
(3)加强检查监督和民主管理,经常到食堂检查服务态度,卫生情况、伙食的数量和质量、就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表扬先进,批评后进。
(4)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把好采购关、物品进出口关,做到节粮、节水、节电、节油,精打细算,降低成本,提高伙食质量。
(5)树立食品安全第一意识,严格把好食品卫生关,重视和加强饮食卫生工作台帐,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明确责任,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并要定时打扫,做好保洁工作。
(6)认真积极听取师生意见反馈,努力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师生要求。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
4、重点抓好校园硬件设施达标工作。
(1)完成学校运动场标准化建设。
(2)搞好学术报告厅的申报建设工作。
5、重点搞好学生奶的推广服务工作。
(1)做好宣传发动,让家长、学生认识喝学生奶的重要性。
(2)全方位做好学生奶的供奶服务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全体后勤人员必需树立师生利益、家长利益至上的服务观,把师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师生、家长所想,全心全意为师生生和家长服务。
2、加大后勤工作的群众路线力度,动员、组织全校师生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参与后勤管理。
(二)精打细算,严格管理
1、依据教学需求,学校实际,本着精打细算的原则,制订有关项目经费预算,严格实行计划经费限额使用。
2、加强对网络通讯费、水电费、打印费等管理。
3、严格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制度。
(三)物尽其用,发挥设备功能
1、为使学校现有校产校具发挥其最大效益,要鼓励、提倡师生们大胆地、经常地去使用,真正发挥设备的“育人”功能,做到物尽其用。
2、鼓励使用的同时,加强管理,对使用情况、设备情况以及借还手续都要实行严格登记,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损坏、遗失等。
3、加大校产校舍的定期(期初、期中、期末)及日常的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校产保管奖罚和损坏赔偿制度。对期初发放的日常用品、班级用品、门窗、窗拉手、台凳等实行承包管理,做到谁损坏谁负责。
(四)加强协作,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1、本学期继续加大校舍校产的检查、维修、保养,环境绿化等工作,力求为师生创造一个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
2、扎扎实实地抓好卫生工作。对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限时纠正。
3、协同德育处、教务处等部门,利用黑板报、晨会课、升旗仪式讲话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爱我校园、爱护公物的教育活动。
(五)长抓不懈,提高安全防患意识
1、加强校园巡视,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校舍、建筑物、体育器材等作及时彻底的维修、排除。
2、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定期食品安全知识,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巡视检查力度,加强进货渠道的监管,确保卫生、安全。
4、更换宿舍卫生间的水池龙头。
【小学校后勤工作计划二】一、工作思路
20xx年后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两个服务,抓好两项学习,全面开展五讲。围绕一个中心,即后勤工作要始终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搞好两个服务,一是搞好为教育教学的服务,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搞好为师生生活的服务,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让师生们以旺盛的精力和充**的体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抓好两项学习,即政治理论学习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全面开展五讲,即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讲文明,讲实干。
二、工作目标
本年度后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做到三个确保、三个力争。
三个确保是:确保校园环境建设及教育教学、办公生活用品的维护、维修、采购、保管、供应及时到位;确保学校财务管理规范、精细,帐物相符;确保学校水、电正常供应。
三个力争是:力争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益。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后勤职工的思想建设,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20**年,学校后勤要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原则,全面优化后勤管理,要让后勤工作人员树立育人的观念和服务的观念,后勤人员要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以身立教,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爱护公物教育、保护环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为了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质量,本学年在后勤职工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1)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职工例会对后勤工作的各项要求,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身修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3)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为教育教学创造优良条件,在搞好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校产管理,健全校产电子、纸质档案
(1)严格材料购进,材料领出制度,非易损耗品领出新的,必须收回旧的。
(2)年终对库房进行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3)无论固定资产还是易损耗品,均形成档案,物品的入库、出库严格登记手续。
(4)规范健全校舍档案
3.做好后勤常规服务工作
(1)开学初做好:教材、副本的领取和发放,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发放,教室、寝室的调整,各班桌凳的配备,检查水电是否正常,各部位照明设施检查维修,等等。
(2)落实班级财产承包制。包括教室内的所有公共财物和各班环境区域内的财物,每学期对班级财产检查两次:期中和期末,检查结束后对损坏的财物进行赔款,学校组织维修。
(3)落实其他学校财产管理责任制。包括办公室和公用教室的财产、个人领用的学校财产,办公室和公用教室的财产每学期检查一次,发现人为损坏按《学校财产管理办法》处理,自然损坏的要及时维修。个人领用的学校财产交回时要检查完好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4)管理和使用好水电,把节水节电放在后勤工作的首位,教育和引导全校师生养成自觉节水节电的良好习惯,杜绝长流水和长明灯,校内不能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学校组织不定期检查各部位的违规用电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考核或罚款处理。要及时更换损坏的水设施,防止跑水和漏水。
4.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
(1)浇水。绿化带的春灌和冬灌要浇足浇透,其余时间要根据雨水情况浇灌,不得浪费水。树木、绿篱、花园的浇水要根据土壤墒情浇灌,合理安排,不得浪费水资源。
(2)绿化带的管理。根据生长情况每年大约修剪4次,每学期2次。绿化带中的垃圾和杂物由承包班级随时清理。
(3)绿篱的管理。根据生长情况每年大约修剪4次,每学期2次。绿篱下的垃圾和杂物由承包班级随时清理。
(4)树木的修剪、杀虫,每年2次,每学期1次。
5.严格后勤职工上下班时间,实行不定期查岗制度。后勤职工要和教师统一上下班时间,随时处理各部位.本年度后勤工作人员实行工作任务登记制,工作情况将作为后勤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6、努力改善办公、教学、生活条件
【小学校后勤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后勤工作以市教育局、镇教委办工作要点为指导,以保教为中心,后勤助动,进一步树立服务思想,为全面提高我园的办园水平,努力搞好后勤服务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后勤人员队伍建设,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探索规范化途径。
2、扎实有序地抓好幼儿园安全工作,开展各项安全卫生工作,提高保卫质量。
3、加大校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校产管理制度,做好各项维修工作,保障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三、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后勤职工队伍建设
1、不断完善后勤管理网络。成立由园长——后勤负责人——后勤成员的管理网络,加强过程管理,后勤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落实,有检查,尽力为教育一线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2、继续加强员工的思想工作,认真学习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身修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
3、继续坚持每日巡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并与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发挥指导功效。
(二)强化卫生安全教育,杜绝隐患
1、继续抓好环境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区与责任人,并加强检查和指导,确保幼儿园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2、进一步加强对食堂人员食品加工过程、餐具清洗和消毒过程的检查和指导,切实落实《食品卫生法》和卫生保健制度,规范操作。
3、进一步强化保卫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的查询和登记工作,严防幼儿走出园门以及盗窃等现象的发生。
4、认真、及时地做好各种物品、器械的保养和维修,确保安全使用。
5、继续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实行安全网络管理,强化安全责任,坚持以防为主,消除隐患,做到安全第一。
(三)加强园产管理,健全园产档案
坚持勤俭办园的原则,积极倡导节约水、电、煤气、材料等,减少浪费。爱护并合理使用园内设施设备,认真做好各类检修工作,对小型维修工作尝试自己动手完成,竭尽所能节约维修经费开支。
(四)抓好校园卫生管理,积极创设平安校园
1、加强园内花木、草坪、养护工作,定期拔草、修枝,美化校园。教育幼儿爱护幼儿园的一草一木。
2、整个校园内外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区与责任人,做到保管区随时整洁干净,室内外无纸屑、无痰迹、无杂物,室内保持墙面的整洁,各种用具摆放整齐。
3、确保园内技防、物防设施完好,加强对园内财产的安全管理。
(五)规范卫生保健工作,充分发挥保健监督作用
篇5
关键词:学校;食堂;运营监管;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91-03
学校食堂,相对于社会上的其他餐饮企业来说,是较为特殊的餐饮组织,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科研人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中小学校则是推动科学技术前进的巨大保障。学校食堂运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间接地影响学校的教与学。
为了对目前的学校食堂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课题组在重庆、四川、山东、贵州、内蒙古、甘肃、浙江、湖北、广东等省市共发放3 100份学生调查问卷,回收2 960份,回收率为95.48%;发放380份教职工调查问卷,回收350份,回收率为92.11%。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在对学校食堂的整体评价上,51.72%的学生评价为一般,25.61%评价为较好,14.36%评价为差,4.59%评价为好;41.71%的教师评价为较好,30.86%评价为一般,20.29%评价为好,6%评价为差。在对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的评价上,55.37%的学生认为一般,20.24%评价为较好,16.66%评价为差,4.09%评价为好;43.14%的教师认为较满意,38%认为一般,10%认为满意,8%认为不满意。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学校食堂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要想进一步从根本上提升学校食堂的服务水平,构建一套有效的运营监管体系是其关键,也是进一步丰富运营监管理论的尝试,从而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一、学校食堂运营监管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监管就是监督和管理。学校食堂的运营监管是指监管机构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广大师生及其他人员饮食安全的行为。
学校食堂运营监管的主要特征有监管主体的多元性、监管对象的差异性、监管内容的复杂性、监管渠道的多样性。
监管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学校食堂的监管可以来自上级、学校、内部、社会。监管对象的差异性是由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差别,进而引起学校食堂的监管出现不同,比如说幼儿园与大中小学校、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公立学校与私营学校。监管内容的复杂性是指对学校食堂的监管要从质量、安全、卫生、廉政等方面进行,相对其他监管来说较复杂。监管渠道的多样性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监管理论的发展,监管的方法越来越丰富。
二、学校食堂运营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主体职责履行未完全到位。学校食堂的监管主体通常是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后勤服务,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后勤管理部门中设膳食管理科,其主要职责有负责对食堂承包经营单位的运行、安全、卫生、服务保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后勤管理部门对学校食堂的监管职责履行未到位主要表现在:责任制度没有落实,权责不明;未能深入食堂了解情况等等。
2.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有效的监管体系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是一个分工明确、职责分立的多层次的相互配合的监管体系。学校食堂监管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销售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卫生检查制度、顾客投诉受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等等。完整的监管制度体系是学校食堂高质量运营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学校食堂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都不够健全,使得对学校食堂的监管有心无力。
3.监管的方法和手段还相对落后。方法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等。手段是指为完成一定的目标或任务,所使用的一定技巧。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采取任何一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导致一种结果。选择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可以达到最完善的结果;选择一般的手段和方法,就不会达到最佳的结果。学校食堂的监管工作也是如此。目前,学校食堂运营监管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阶段考核、会议制度、奖罚制度。这些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效果不明显。
4.运营过程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学校食堂的承包有自办和外包两种方式。对于外包出去的食堂来说,其平时的运营状况,学校相关的后勤保障部门如不及时进行必要的了解和管理,而是任由承包商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地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食堂所提供的伙食质量必然是非常差的,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的师生。对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一部分学校食堂采取外包的方式进行运营,一部分学校食堂则仍然在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经营。于是,同样的监管方案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一个食堂。同样的方案对于这个食堂是有效的,但对于另外一个食堂的话,则存在薄弱环节。
5.监管的合力和效果还不尽人意。学校食堂运营的监管来自上级、学校、内部、社会,监管主体非常多,但是尚未形成整体的监管合力。学校食堂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力量分散,必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对于食品行业来说,监管部门众多,每个监管环节都会认为,我这里没管住,自然会有别人来管;反过来,如果我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管,食品安全不出问题反让其他部门“搭便车”,破除这种职权交叉的体制势在必行。
三、学校食堂运营监管体系的构建
(一)外部监管体系的构建
1.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是指各级教育局。为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运营监管,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按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着力推进辖区内学校食堂运营监管信用档案的建设。
学校食堂运营监管信用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食堂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许可证书及变更信息、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学校食堂量化级别及其评定记录;教育主管部门现场检查笔录、监管意见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情况、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情况;举报投诉的记录、核实、处理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立案、调查、处理情况等。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监管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同步更新量化分级、监管检查等重要电子档案信息,确保信息时效性,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各学校食堂运营监管情况,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堂的运营监督。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的行政管理,并将学校食品安全的考核指标纳入教育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应每年联合各级卫生部门对辖区内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学生如何用餐的业务指导和督促,尤其是将学校食堂承包给私人或者企业的学校,应加强对承包者资质的审查和日常管理[1]。
2.上级其他主管部门。上级其他主管部门是指食品药品监管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消防部门、工商行政部门、物价行政部门、政府采购中心等。
学校应在食品药品监管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在食堂建立水、电、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堂的工作不仅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还要做好事后处理。要按照既定的各种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处理事后工作。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
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应由当地的工商行政部门、物价行政部门进行确定,以确保学校食堂的非盈利性。另外,学校食堂都拥有国家相关的财政补贴,当地的工商行政部门、物价行政部门还应监督资金是否得到落实,确保国家优惠政策能够顺利进行。对于以上两个方面的确保,可以采取在学校食堂附近设置公示栏、投诉信箱等方式进行贯彻实行。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多数学校食堂的经营模式,采用的都是对外承包经营。学校食堂具有公益性,关系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安排。因而,对学校食堂的承包经营者资质要求就显得更为严格。招投标必须实行公开招标制度。为保证学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的招投标工作能够科学有力地进行,可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展开招投标工作。对承包者的要求,首先要懂行、有技术,最好是熟悉学校食堂经营,再者要热爱学生、诚信经营、盈利合理。对参与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质信誉,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核,要真正把社会上那些有良好信誉、有雄厚实力、对口且乐于为教育贡献的企业或独资个体经营者,引进到学校中经营食堂;把那些半路出家或一心牟取私利者拒之门外。中标的单位与学校要在政府采购中心的管理下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关质量要求和处罚办法[2]。
3.学校及职能部门。学校及职能部门可积极组织宣传学习《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卫生管理规定》、《产品质量法》、《餐饮卫生管理办法》等,也可邀请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到学校食堂,对食堂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食堂员工除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操作管理水平。
学校及职能部门应制订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将食品卫生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范围。学校食堂食品案工作计划应是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学校食堂基本建设的规划、维修方案、食堂卫生监督检查计划、食堂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学生体检及学生营养保健计划。学校及职能部门还应检查学校食堂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检查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以及卫生知识培训证是否有效;检查食堂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设施情况;还应检查食品原料仓库的卫生情况,包括防尘、防虫、防暑、防潮等措施以及原料的卫生状况[3]。
4.社会其他监管力量。社会其他监管力量主要是家长代表。家长代表可参与一些比如维持就餐秩序、座谈会等。一方面,让他们有权随时随地地检查食堂的各项工作,包括饭菜质量、数量以及卫生状况,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宝贵意见。在学校食堂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畅通沟通渠道,缓和食堂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以便更好地促进食堂管理工作。
(二)内部监管体系的构建
1.采购环节的监管。学校食堂内部可设置采购监管部门。严把采购关,采用“农校对接 ”,降低伙食成本。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09]8号件精神。目前“农校对接”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学校食堂的对接,实现农民增收、学生受益这一双赢局面。它可以减少学校食堂农产品采购环节,降低食堂采购成本,能够更好地保障学生食品安全。为了降低伙食成本,实惠与广大师生,这一模式是有必要采用的。
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相关证件,禁止向无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食品安全法》第36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品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2.生产环节的监管。学校食堂内部可设置生产监管部门。学校食堂主要是为在校的广大师生服务,就餐人数相对稳定。为满足师生的就餐需求,食堂应当烹制出不同品种、不同口味的饭菜。学校食堂生产的大量不同种类、不同风味的菜肴,如何保证在几天、几周内不重复制作同一品种,就必须要加强菜肴品种的开发力度和创新能力。在学校食堂生产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食堂应制订可以使用的循环菜单,巩固加强现有菜肴质量管理;定期开发创新菜式,根据时令节气,及时调整菜品,适时推出创新菜品,以满足就餐人员的不同口味需求;根据菜单的使用情况,对菜单中各种菜肴进行分类统计,以便了解掌握各种菜肴品种成本高低和受欢迎程度,及时进行调整,使菜单设计不但满足就餐者口味需求,而且节约成本。食品加工要生热分开,物品的存放要通风,且分装。食堂内时时保持清洁,夏季做好蚊蝇的消灭处理,确保售出食品的食用安全。
另外,学校食堂生产监管部门应检查食堂上岗人员的相关证明,以保证食堂上岗人员必须先培训,先体检,合格后再上岗,无证者一律不准上岗。
3.销售环节的监管。学校食堂内部可设置销售监管部门,建立食堂饭菜价格调价备案机制。为了保持学校食堂饭菜价格相对稳定,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销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原料的价格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食堂饭菜价格调整备案制度。当原料价格过快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食堂经营者可以向学校及职能部门申请调价申请。但每次调价品种,调价幅度必须限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当原料价格下调时,学校必须按规定降价,同时将调价的品种、调价原因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榜公布。
学校食堂销售监管部门应监督食堂是否严格按学校规定的就餐时间准时开饭,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推迟开饭时间;开饭时,还应及时检查饭菜数量,确保足额供应。
(三)网络管理体系的构建
随着互联网和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对学校食堂运营情况的监管可以采用基于互联网传输的摄像头远程监控方法,让监管人员能够在办公室中通过计算机实时地对食堂内的工作进行监管,这极大地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增强了监管部门的工作力度。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开始关注学校食堂的运营工作。学校食堂的普遍现状是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低,并且员工工资偏低,留不住人才。学校食堂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是保障广大师生及其他科研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重要机构。如何提高学校食堂的服务,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要从根本上有效提高学校食堂的服务水平,在建议政府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离不开一套对学校食堂进行强有力的运营监管体系。本文在分析了学校食堂运营监管存在的问题后,着重探索了学校食堂运营监管体系的构建,希望为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在运营方面所出现的不足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志营.东营市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J].兰台世界,2012,(19):27.
篇6
(一)突出深化改革,改善农村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善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和完善宅基地收储、宅基地有偿选位、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流转机制改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权管理、林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流转行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探索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农民住房抵押、林权抵押贷款机制,逐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防风险、可持续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完善“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县“三农”综合服务中心,加大对示范性、龙头性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新增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继续实施“以奖代补”办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整合多方力量,积极投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抓紧修编龙北、龙中、龙南三个分区规划和镇(乡)域体系规划,深化中心镇(村)培育工作,促进农民“集聚集中、分工分业”,努力把一批中心镇(村)率先建设成为农村新社区。实施美好家园创建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秀美龙南”建设工程,积极转化*民居特色与应用研究成果,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巩固提升“雅塘—姚西塘、合坑源—晓溪”两条线和一批整治村的整治成果,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村内道路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改建,努力提升村庄整治的实际效果。加快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龙北片及“城郊村”、“园郊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力争尽快基本解决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大林区道路建设力度,加快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毁坏道路的重建工作。扎实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千万亩十亿方、堤防加固、农村联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三类坝”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继续开展农村环境“三整治”,完善垃圾有偿清运、村容卫生、村道维护等长效管护机制,完成200家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以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编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启动横山镇上向徐肉鸡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半爿月村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志棠富硒农产品基地、溪口现代竹子科技示范园区、溪东高效生态渔业养殖休闲基地等五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实施柑桔产业转型提升“334”工程,加快改造提升茶叶、黄花梨等传统产业。强化农产品品牌整合和保护,积极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二是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工程,以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继续加强农民素质培训,以低收入农民、农村预备劳动力等为主要对象,重点围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突出紧缺工种和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产转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努力培育千名种植大户、千名养殖大户和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三是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以结对帮扶促进增收。深化部门和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推广“扶贫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下山脱贫与退宅还耕相结合,重点建好县级、中心镇和中心村三级下山脱贫安置小区(集聚点),完成晨东小区一期工程。加快特色专业村建设,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补贴机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沐尘水库等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确保库区移民安居乐业。
(二)突出借力提升,扩大有效投入,努力实现保增长目标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坚持“突破上游、占领高端”的理念,突出产业招商,突出引进“大、好、高”项目,充分发挥五个产业发展局的主力军作用,关注分析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及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投资意向,全力引进一批基地型、引领型、补链型的重大项目。有效整合招商力量,形成各方联动共赢运作模式。积极创新和改进招商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项目前景、预期回报、扶持政策等研究,力争市场化项目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关注杭州、宁波等地“退二进三”外迁企业,力争产业成链整体引进、成群落户。开展投资软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落实招商引资企业“终身服务”、工业投资项目“全程”等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深化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导向,谋划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动态储备不少于300个,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扩大投资计划。科学安排“六个一批”项目计划,做深做细500千伏变电站、国家成品油储备库、21省道至17省道连接线*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深化西气东输二线、杭长客运专线、金村水库等重大战略性项目;继续加强*核电项目对接工作,谋划建设通场道路等一批配套工程;启动建设衢江航道开发、21省道模环—会泽里段“白改黑”、红船头电站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维达纸业二期、华飞色纺一期、捷马化工、錩泰机械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城北污水处理厂、畜禽产品深加工、城市管道燃气、沙田湖区块专业市场等一批市场化项目。完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激励机制。认真落实“五步工作法”,强化项目进度动态跟踪和督查通报,增强项目考核的刚性。
持之以恒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海关、商检驻龙办事机构筹建步伐,构建信息服务、预警预测、参展参会等外贸平台,引导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拓展新兴市场。健全外经贸人才培育机制,加快本地人才培育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复合型外经贸人才。继续深化利用外资“410”促进活动,以外资突破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确保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增长12%;协议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力争2000万美元。
(三)突出政企联动,强化扶持服务,全力推进企业帮扶工程
优化帮扶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严格执行上级关于降低和规范涉企收费的相关措施,全面落实我县《关于加强企业政策帮扶的若干意见》。开展企业减负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整合和优化配置外贸发展、技术创新改造、欠发达地区扶持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财政奖励、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机制。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继续减征社会保险缴费企业统筹部分1个月额度,适当降低职工养老保险企业缴费费率,加快兑现出口企业退税政策,降低项目保证金标准,暂缓或减免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预计可为企业减轻负担4000多万元。
优化服务环境,提振企业信心。深入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健全帮扶企业组织领导体系,采取政策宣讲、形势分析、具体服务等方式,鼓励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建立“企业服务110”,派驻企业服务员,深化“一企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变等服务为送服务,着力解决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部门联系制,推行联合审批和限时办结制,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涉企评比、检查活动,营造合力扶企的浓厚氛围。加强经济监测预警,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引导企业相互帮扶,加强内部管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优化要素供给,突破瓶颈制约。进一步发挥上市办、金融服务中心作用,积极引进县外商业银行,创造条件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规范担保公司运作,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政银沟通、银企对接,发挥“金融服务110”作用,调动银行投放积极性,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运转资金需求,切实做到不惜贷、不抽贷、不增加费用和尽量降低利率上浮水平。完善企业信贷周转金运作机制,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企业贷款周转,努力化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帮助企业谋划项目,争取更多的上级补助资金支持。大力实施“人才强龙”工程,认真落实“1+5”人才政策,重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树立发展经济、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业热情;继续搭建劳务交流平台,积极引导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继续做好土地、煤炭、电力、成品油等要素保障工作。
(四)突出优化升级,壮大产业规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围绕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提升、高新产业扶持、知识产权激励、科技人才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五大工程,加快实施百家企业信息化示范、重大科技创新等计划,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运行机制。组织实施一批技改项目,推动企业二次创业,力争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1.2%以上,创建省市级区域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个,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2家。完善科技孵化园综合配套设施,做好创业辅导、技术攻关等工作,提高入孵成功率和成果转化率。举办第二届全国特种纸产业论坛,通过“科工会”、网上科技合作等途径,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执行节能降耗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污染监控和环境治理。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抓好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创建工作,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按照工业总量“三年翻一番、五年增两倍”的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221”工程,完善特种纸、笋竹、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同行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端主导产业,加快打造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中国竹板材加工基地和浙江重要的机电生产基地,特种纸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亿元。加强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中试项目的关注和对接,有选择地引进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光伏、交通器材、汽摩配等后续支柱产业。落实重点企业培育行动纲领,扎实推进“551”龙头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引导骨干企业采取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实力提升,力争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45家,其中亿元企业30家、上市企业1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配套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围绕平台建设,加快空间拓展。按照“一区三块”的功能定位,引导产业合理集聚,逐步构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定位明晰、功能设施完善的园区体系。坚持园区开发与城市化推进相结合,完善部门为园区办实事长效机制,按项目落地需要有序推进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加快企业服务中心、园区工业水厂、印染电镀、污水处理等公建设施和金融网点、超市商场、职工公寓等生活设施配套,改善园区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园区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围绕“丰满繁荣一期、拓展建设二期”的目标,扎实推进园区二期建设,模环工业功能区、城南开发区二期分别力争形成可供熟地1000亩和1500亩。抓紧“激活”湖镇沙田湖区块,稳步拓展溪口工业功能区。严格项目决策咨询,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继续推进项目清理工作,实施“腾笼换鸟”,鼓励引导“零土地”技改,倡导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五)突出优势打造,促进融合联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强化品牌培育,扎实推进旅游“创强”。以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实力。按照“建精品、造亮点、创特色”的思路,启动浙江省自助游营地建设,做好沐尘水库旅游开发、民居苑拓展、汽车赛道开发等市场化项目招商工作,加快构筑“一心两线”旅游发展格局。科学设计旅游线路,促进*石窟与周边景区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建立旅游咨询服务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和品牌营销力度,完善以交通、接待、购物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4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3亿元。
强化载体建设,加快发展生产业。按照“一基地两中心”的布局,加快中石化油库迁扩建、柳丰物流等项目进度,扎实推进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导企业将内部物流业务剥离、外包,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做好“*-罗家”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试点工作,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由粮食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成品油贮转运中心等组成的城东专业市场群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城乡菜市场,形成上档次、跨区域、广辐射的特色市场体系。引导本地建筑企业提升资质,创建品牌,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引进和扶持产权交易、质量检测、咨询设计和创业策划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探索培育总部经济和服务外包基地。
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提升生活业。完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推进专业商圈、特色街区建设,促进交易城、香溢市场等市场繁荣,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打造“名品特色街”,逐步形成“一轴三心六街”的商业网络。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政策意见,优化开发结构,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整合农村现有商业资源,扩大“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覆盖网络,进一步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各类服务设施,积极引导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
(六)突出功能完善,提升品质品位,稳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完善城市规划。按照“两规融合”的要求,深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域总体规划,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城市特色研究,促进“城景文游”互动融合。编制完成铁路老线土地利用规划、城东片城市设计规划、民居苑拓展规划、森林公园开发详规和河西街等街区详规,适时实施龙北、城南、城西区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一步完善区块功能。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强化规划空间管制和引导,依法查处违章建筑,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推进城市建设。继续完善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推进燃气管道、排水管网、市政道路等配套工程,增强城市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疏港公路建设,完成27号道路景观带建设,为城市东拓奠定基础。加快方门街区块开发,推进*书城、城区地块配套、城区自来水管网延伸、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中立交改造和青龙山垃圾填埋场(三期)等工程。坚持“堵疏结合”原则,有序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积极探索“退二进三”工作,引导城市工业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
改善城市环境。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复评为契机,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注重城市景观地区、重要节点、临街立面的布局设计,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加强“数字城管”建设,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牛皮癣”,有序规范流动摊贩,切实解决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深入开展“争创和谐社区、建设幸福家园”活动,加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平安型、生态型、文明型新社区。
(七)突出惠民利民,加强社会保障,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服务民生大计,完善社会保障。把推动就业再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完善停产企业职工、被征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和特困群体等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危旧房救助力度,扩大廉租房覆盖面和受益面,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做好公积金的缴存、放贷和扩面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整合部门救助资源,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服务群众生活,发展社会事业。实施龙三中整体迁建、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等工程,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农村教师激励和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学生接送车管理协调会议制度,落实乡镇(街道)管理责任,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预案和信息体系,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事业,办好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市第三届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深化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石窟、*民居苑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础工作。积极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优化基层管理服务网络,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广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广播“村村响”建设,加强广电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加快发展国防、统计、审计、监察、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外事、侨务、人防、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
服务稳定大局,维护社会和谐。建立健全经济金融风险预警和处置联动机制,加大企业恶意欠薪逃匿行为打击力度,完善企业正常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妥善解决企业停产、关闭和破产过程中的劳资纠纷特别是工资拖欠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安全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坚决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积极推广试点经验,扎实推进“十小”行业规范整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和预警监测,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深入推行村务公开,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县长信箱”、“81890”市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及时排查调处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做事,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注重务实勤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多办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和好事,认真解决好看病上学、就业安置、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改善民生的新期待。
(二)深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法治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沟通。实施重大决策专家咨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网上审批系统,规范电子监察系统运作,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健全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层级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确保行政规范、政令畅通。
(三)推进高效施政,完善政府运行机制。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务实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倡导勇于负责之风,倡导服从大局之风,使各项工作更加扎实、更富成效,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把精力用在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上,用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全面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工作落实项目化、具体化。推进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推行行政问责制,建立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以责任明确的硬任务、真督实查的硬措施、奖罚分明的硬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强大合力,营造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件件求实效的优良政风。
(四)坚持从严治政,塑造政府清廉形象。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实施《*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要点》,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价,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坚持“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各级党政机关的公用经费压缩5%,专项经费、会议经费、接待费、车辆使用费等“零增长”,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进一步加强国资公司营运监管,积极盘活县、乡两级国有资产。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改善政务环境,杜绝乱罚款、乱摊派、以罚代管和“中梗阻”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