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制度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19 11:1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市场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所谓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股价变动或投资者分红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余额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的变动。运用相关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必须规范发展股市,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 财富效应 股票市场 居民消费 制度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股价变动或投资者分红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余额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开支方面引起的变动。现代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行为不仅与当期的真实收入有关,还与居民的财富水平有关。构成居民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股票资产。那么,在我国,股价指数的上升能否刺激居民消费支出,即股票市场是否具备财富效应功能呢?本文力图就这一问题从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的强弱角度来进行实证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自1990年证券市场设立以来,股票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对股票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我国股市对我国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二、中国股市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Brumberg,1954)假设消费者存在一个依赖于现在和今后一生的总消费的效用函数。他在现实收入和未来一生收入的贴现值及其现时资产之和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最大化的结果是他在现时的消费可以表示成他的资源、利率(资本收益率)的函数。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 为社会总消费, 为年总收入, 为总预期未来收入。其中T年总收入又由净财富和真实收入组成。净财富部分包括股票资产。股票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首先,按照生命周期或持久收入模型,消费支出是家庭生命周期中所有金融资源的函数,资产价格的变化自然会影响消费支出;其次,当期消费受到未来收入预期水平的影响,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最后,古典的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假设资本市场是完美的,家庭可以根据其净财富和持久收入,在各个时期最优分配消费支出。
如果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较强,则普通居民投资于股市的股票财产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否则,说明我国股市目前的财富效应还很微弱。这里运用回归的方法对1990年至2002年中中国股票市场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以估计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根据现代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设定方程如下:
在这个方程中,Ct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t代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SVt表示A股股票流通市值, 为误差项(其具体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回归结果显示,1991到2002年间,我国股票市场流通市值的直接财富效应并不显著,股票流通市值每增加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减少0.002129元,而影响这一时期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要因素仍是收入指标,较为显著的T检验值(10.05815)也同时验证了收入对消费的显著影响作用。这说明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更像是一个投机活跃的市场,而所具备的家庭投资作用微乎其微。
三、分析结论及政策建议
运用相关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由于股票市场制度不完善,运行不规范,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严重,股票市场缺乏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和提供投资回报的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基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股票市场对投资者整体财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调整而不是总量的增加,因此财富总量增加引起的消费扩大效应有限。(二)股票市场规模尚小,占GDP比重较低。我国股票市场对社会财富总量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财富在各投资者之间的重新分配,股票价格即使上涨,但一般投资者财富增加有限,对于刺激投资者消费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这对这种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一)继续扩大股票发行的规模,稳步提高股票价值占GDP的比例。在目前情况下,由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公开行股票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因此要推动中小企业的发行和上市工作。同时,要进行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流通方案的研究,在适当时机推出国有股权的流通改革,更进一步活跃股票市场,从而发挥股市促进消费的作用。(二)采取措施改变居民资产结构,增加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要使居民庞大的储蓄资产转为股票资产和其他各类证券及保险资产,加速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扩大财产性收入的比例,提高股票等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经理人市场;股票市场
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早已是既定的方针,但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停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企的特殊地位,国企在资金吸收方面相对于民企有巨大的优势,这更是导致国企改革不进反退。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该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呢?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回答,这里主要是从制度建设的三个方面着手,给出可能的答案。
一、股权制度改革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是其他制度建设基础。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股权,拥有控制权,不仅分享企业的利润,还要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国家难以及时掌握所有的市场信息,导致资源错配;其次,企业主体因为丧失了控制权,没有权利根据市场情况去灵活调整资源的配置,并且由于企业主没有剩余索取权,因而缺乏配置的动力;再次,由于没有剩余索取权,创新活动也乏善可陈;最后,更可怕的是这种控制权容易滋生腐败,消磨我们的生产性的劳动意愿。如何进行股权改革呢?其实国有股权占多大比例并不重要,关键是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国家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只参与利润分配。这样才能放活企业,走向市场。第二,不管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后的股权比例是多少,参与分配利润的所得是多少,其拥有否决权。因为国有企业涉及的产业或生产的产品往往涉及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战略安全,一旦拥有否决权,在关键时刻国家可以在法理上找到依据,从而控制国有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使其不影响国家发展战略。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股权改革把竞争从根本上引入国民经济中,但竞争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有生产性的也有分配性的,为了保障良性的、生产性的竞争,我们还必须建设其它配套制度。
二、经理人市场的建设
股权改革之后竞争被引入企业,企业也有了自主经营权,与此同时剩余索取权与经营权的所有者效用函数往往并不一致。加上国企往往规模大、管理层级多、委托链长,企业内信息传递容易失真,对经营者的行为难以监督。这一切反向激励了经营者不以企业和股东(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导向的经济行为。要想使企业高效运转,就需要建立对经营者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经理人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对经营者的监管。
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实际上是在各经理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竞争上岗的机制,这样可以使企业现有经理人永远处于被替代的威胁之中,促使各企业经理人产生危机意识,从而把经营企业的权利与自身责任联系起来,把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与经理人将来的职业发展、财富收系起来,这就激励现有经理人以实现股东的最大化利益、完善企业管理为目标。
一旦建立了经理人市场,股东就可以到公开的市场上去雇拥经理人,而经理人的雇佣价格与他的历史业绩挂钩,并由市场决定。这里的问题是经理人业绩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最客观的、经济的办法就是把企业的市场价值与经理人的业绩挂钩,用企业市场价值来衡量,这就涉及到股票市场的建设。
三、股票市场的完善
股票市场不但是融资的平台,也是经理人市场的配套制度。
商品市场上,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运行规律之一。而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要使其价格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要使股票市场能正确评价企业业绩,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却往往脱离企业的真实价值,甚至出现严重的偏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长期的价值投资比例偏低,投机行为严重。
由于投机不是以企业的客观的经营状况为参考,扭曲价格信号,最重要的是价格脱离价值的变动使企业经营好坏的真实信息难以低成本的为企业股东获取,从而难以评价管理者的业绩。由于难于对经理人的业绩进行评价,所以利用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进行定价的机制也无法运行。而投资行为要求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信息,根据企业的成长前景以及盈利能力做出客观的、合理的判断,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因为只有投资才能如实反映企业价值,投资者才能通过股票价格低成本地、如实地判断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企业效益好,投资者就会投资,企业市场价值就会上升,企业股东就能很容易的判断出经营者的业绩,从而在经理人市场上给出相应的更高的雇用价格。相反,投资者就不会购买该企业的股票,甚至抛出其股票,企业市场价值下降,企业股东就能很容易的判断出经营者的业绩在下降,体现在经理人市场上的是相应的雇用价格也下降。这就会促使经营者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提升、经营状况得到改善。那如何抑制投机行为呢?
我国股票市场上之所以投机行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信息形成机制和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这导致股东在获取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时交易费用过高,难于为投资行为做决策分析,于此同时,投机成本又太低,结果理性的投资者必然选择投机。由此可知,要提倡投资抑制投机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1.降低获取可信信息的交易费用
(1)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这是从加强内部监督力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着手,手段是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建设,主要目的是消除企业内部委托者与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一旦这个环节出问题,从而无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则其他措施于事无补。
在完善会计制度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之外,我们还要拓宽和疏通获取信息的渠道,保证信息获得的便利性、时效性和低成本。
(2)完善和加强外部审计职能的作用
这主要是加强了外部的监督力度,消除由于企业主体与社会整体利益诉求不一致,特别是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引起的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外部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普通民众的舆论监督、利益攸关方的监督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等等,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外部财务审计制度的完善。
(3)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这主要是从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能出发,以强制力为保障,制定利于保证企业信息可靠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的法律法规,这包括相关会计、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对企业经理人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2.增加投机的成本
只是减小了投资的交易费用,并不能保证投资行为的普遍性,我们必须与此同时增加或至少不减小投机成本。投机成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及非货币计的其他成本,这里我们着重强调股票交易的税费。我国的股票交易的成本与国外平均水平相比并不低,甚至更高,但相对于我国投资的交易成本来说却显偏低。
3.建设和整合国民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
1.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互影响。一方面金融结构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基金管理人根据情况调整资产组合,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供给,进而影响金融结构。为了保证在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这就使它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收益分布产生了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也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
2.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近几年来,有价证券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主要表现为各项对公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总资产中比重的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连续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存款数量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了我国目前资金投资渠道的匾乏,资本市场还不是资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也是无奈之举。
(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资本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应归结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体制缺陷。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我国资本市场按理说它应全力贯彻市场经济的规则,但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一定程度地行政化,己经成为可随意调控的资本市场。
2.结构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在现实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没有期货期权市场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强股市弱债市”特征,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
3.机制缺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行主体缺乏明确的产权关系,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4.功能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通过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程,从而完成资源优化和合理组合的配置过程。我国资本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不具备,价格的起落并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就无从实现。另外,融资投资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实现。
5.规则缺陷。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许多应有的法律和规则不具备,而且己有的一些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可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权分置问题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的重要因素。
1.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权分置使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客观规律被人为割裂,股价扭曲发出错误的信号。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不可能长期持股和实行价值投资,整个市场投机盛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类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显然,目前的股票市场并不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2.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低劣,投资价值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内在的利益冲突,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受到明显的行政干预,作为流通股股东的中小投资者通常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基础的缺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大。股权分置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制度基础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扭曲: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以圈钱为目的;投资者短期炒作,盲目跟风;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层出不穷;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频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大。而且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股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当投资者发现这些好的预期一个个落空时,股指又陷入了绵绵阴跌之中,而且不断创出前期新低,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参加者的“养命钱”,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高,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使得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大比例投资入市。
(四)债券市场分割,品种单一,市场化程度低
从世界范围看,债券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工具。债券的性质比较符合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需求。然而,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对债券的投资。
1.债券市场不统一,处于分割状态。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各债券市场所发行的债券品种不同:银行间市场发行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和部分记账式国债;柜台市场发行凭证式国债和不上市的企业债券。在债券发行之后,由于转托管的限制,大多数债种在各市场之间不能自由流通,因此,二级市场上各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性。各个债券市场分割的状态造成了我国债券市场深入发展的诸多问题:如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信号传导机制不畅,两市场间债券的交易价格存在差异等。
2.债券市场的品种单一、结构不均衡。我国从开始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期限以中期为主,短期国债的品种仍然十分匾乏。企业债券也存在着品种单一问题。企业债券都为担保债券,缺少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企业债券大多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少。
3.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首先,国债利率缺乏独立性。国债利率是比照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设计的,而银行存贷款利率是中央银行制定,故从利率决定方式看,属于行政方式确定,这样必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况。其次,国债利率缺乏弹性。我国的国债发行利率属固定利率,国债发行利率确定后,若在发行期内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国债的票面利率也随之调整,但发行以后,不管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如何变化,国债票面利率均不作调整。这就存在国债利率既不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也不能运用国债利率政策,灵活地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
二、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发展对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至关重要,因为资本市场今后将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可以说,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前景。
1.强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愈加重视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不仅为治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历史积弊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创新空间。股权分置改革不仅在宏观层面上有利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稳定预期,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而且在微观层面上也有助于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制约机制及估值体系,形成成熟的股权文化和股东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上市公司管理层真正转变为公司价值管理者,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而公司大股东更加关心股价的长期增长,将成为上市公司价值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2.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互动
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减持国有股筹集养老保险基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和平台。股权分置改革以对价的方式使国有股、法人股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利。今后,国家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国有股获得的资金划入养老保险基金,直接用以弥补养老保险的历史欠账和做实个人账户,然后,既将这部分资金以委托投资方式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也可以将国有股划拨给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持有,每年的分红收益用于弥补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和做实个人账户。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而且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从以散户为主的结构转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结构,从短期投机为主转向长期投资为主,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因此,应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良性互动。
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1)建议发行特种国债,为养老金收支缺口融资。鉴于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比较大,国家应多方面筹措资金,除了财政转移支付、出售国有资产外,还可考虑发行特种国债筹集资金来弥补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做实个人账户。
(2)发展市政债券。发展市政债券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便利。同时,市政债券是机构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比较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而目前我国市政债券尚属空白,市政建设所需的资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资金信托、政府补贴、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等准市政债券形式筹集。
(3)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公司债券的理想投资主体是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市场还未形成。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首要的是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公司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监管。在公司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要运用市场机制,避免走股票市场的弯路。
(二)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
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多元化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率,必须以市场化、私营化为目标,建立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促使基金保值增值。
1.管理模式市场化、私营化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可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统筹账户结余的基金由政府社会保障部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不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同时,还应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的统筹层次,由目前的市、县级统筹提升为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对做实后的个人账户基金,我国可采用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将个人账户基金的经营权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降低由政府直接投资运营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而行政管理权由政府集中行使,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2.投资运营市场化、多元化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与基金的资产配置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抑制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多元化。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除股票和债券外,还可考虑以BOT的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或投资于开放式基金、信托产品、抵押贷款等。在投资比例上,社会统筹账户结余基金应全部投资于风险较小、收益率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因对投资收益率的要求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强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考虑将一半左右的资金投入风险和收益较高的权益类资产。个人账户基金则应将小部分资金投入权益类资产,大部分资金投入固定收益类资产。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林义.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制度分析[J].财经科学,2005,(4).
[3]马勇,张阳.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实证及基于中国的具体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1).
[4]马君潞,牛凯龙.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风险[J].南开经济研究,2004,(1).
篇4
1.存款、国债等安全性强的投资工具现状分析
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占到整个投资金额的一半以上。在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之初,由于新生制度的不稳定性,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对于未来制度运行缺乏足够认识的未知性,确实应该优先考虑基金的安全性,切实做好基金的“保底”工作。然而,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和探索,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经相对成熟,初步完成了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顶层设计,对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我国投资环境的了解,对于制度建设的认识已经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了解。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基金投资与社会的联动机制,使基金的投资应该根据我国各方面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回应和调整,而不是一直坚守着养老保险金最初在各个投资内容上的比例限度。对比我国近年部分年份的国债五年期利率,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和当期通货膨胀率可见定期存款和国债,在大部分的年份跑不赢通货膨胀率。在这种投资状况下,一半以上的社保基金连保值的最基本要求都保证不了,我们怎样提高人们对于社保制度的认可度和对政府投资的信任感?定期国债与定期存款流动性较差,难以抵御养老保险金支付的变化和高峰,如果放弃存储,为满足人民的信任而匆忙变现,那么0.4%左右的活期利率更是使养老保险基金总量遭受巨大的损失。在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进程中,养老保险基金在此种投资工具中自身难保,我们不禁会对养老保险支付制度能否持续性运行产生怀疑。
2.股票债券等收益性强的投资工具分析
由于股票、证券等金融工具的风险较大,国家对于股票等高风险性金融工具的投资比例有严格的限制,从我国实践来看,近年来股票投资占投资总额的20%左右。近几年,对于国家是否应该放松对社保基金投资的限制,增加基金投资于股市的比例,外界对此有激烈的争论。有人说,中国的股市指数已接近触底,社保基金进入股市必将能活跃资本市场并取得巨大的收益,并进行了严密的逻辑分析。但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大举入市并非明智之举。从2008-2011年,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年均亏损近167亿元。养老保险基金不应大举进军股市原因如下:一是中国股市不仅依托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执行,更会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后者的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往往难以预料。政府对政策的变化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例如股票印花税的实行,在一段时间内,股市行情都存在下滑状态。08年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虽然在我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与他国相比减弱不少,但是股票市场从最高点一路下跌,约10年时间套牢多少民众痛不欲生,尽管有人认为此次低迷期正好是社保基金逢低入市的耗时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股市何时才能迎来新的增长周期。二是养老保险基金资金数目数千亿之巨大举入市肯定会给大盘造成不小的波动,当大笔资金获利撤离时更会引起某种股票大幅下跌的状况,赚着民众的钱为民众养老,并且不知多少人会多少家庭经济状况受到重创,实是将鸡蛋从一部分人的篮子中移给另一些人,价值的创造性程度小,价值上的转移程度大,缺乏普惠性和真正的收益性。三是股票市场风险控制难。股票市场的跌涨情况十分不稳定,并且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还会出现大涨大跌的状况,与此同时,低迷期何时过去无法预测,养老金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如果为应急在低迷期撤离资金,那么巨大的亏损将难以填补,如果坚持等到牛市翻身,那么时间长短不能计算,将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养老金。可见,如果放松养老金基金对于股市投资的限度,将很容易形成上述进退两难的境地,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实体经济可行性分析
篇5
一种动机是为了抛售手中的非流通股票。这些人(或公司)曾经通过各种方式(大部分是2000以后,政府启动了国有股减持试点工作,有些人认为国有股流通指日可待,于是从市场中购买国有股,价格一般是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值)拥有了一些国有股或法人股,本意是想套取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价格与流通股价格之间的差价。但随着二级市场股价的不断下跌,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净资产值越来越接近,希望通过这些非流通股发财的梦想越来越渺茫。于是,这些人不遗余力地制造各种舆论,希望股市早日实现全流通。
第二种动机是希望通过获得补偿的方式降低流通股的价格,从而实现股价与合理估值的接轨,这是很多基金经理的想法。2001年之后,随着基金队伍的不断壮大,市场的投资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前的坐庄模式向“价值投资”转变,这是市场进步的表现。但就在“价值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机构投资者的困惑也越来越明显,因为按照国际市场的估值标准,即使上证综合指数跌到了1000点左右,我国股票市场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依然没有投资价值。将部分非流通股无偿送给流通股股东,然后再除权,就可以保证在流通股股东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将股票价格降到合理的价位。这早已成为基金经理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第三种动机是为了起到广告效果。这些人目的是掌握话语权,希望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时聘请自己为顾问,从而为自己得到更多的业务机会。
总之,在众多的市场舆论中,夹杂着各种私利的动机,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而一般投资者没有话语权,只能在网上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对资本市场改革的基本建议。要使股市摆脱危机,正确的做法是反省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把存在的制度漏洞堵住,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如果我们过多地在股权分置改革或股价涨跌等技术性问题上纠缠不清的话,我们可能会贻误制度建设的时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严格监管。加强市场监管,严惩违规者才是各国证券监管部门保护中小股东的正确道路,我国证券市场也不可能例外。目前的市场秩序比几年前好了很多,但市场监管依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应该在修订《公司法》和《证券法》过程中充分体现严格监管的思路。
第二、国家承担司法赔偿责任。虽然严格执法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根本措施,但从短期看必然会导致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进一步伤害当前投资者的利益。为此,政府对于那些法院已经判决、而当事人已经无力赔偿的证券侵权案件直接承担赔偿责任,政府在履行赔偿责任之后再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篇6
应该承认,中国股市投资者队伍中股民居多,羊群效应本是股市交易的基本特性,股民多则更容易产生羊群效应从而加剧暴涨暴跌的行情,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因此将股市异常波动归咎于股民却极不公平。实际上,一些不法者恰恰利用了羊群效应来坑害股民,股民是股市异常波动的受害者,而不是罪人。
股民在中国股市投资者群体中占多数,这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但监管部门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原证监会领导就曾表示,有一些个人投资者销户减持是个好现象。但中国股市需要有股民的参与,没有股民的参与,中国的股市将失去生机。因此,从2015年开始,官方鼓励自然人开户,积极参与股票市场的交易,并允许注册多个账户。
自2015年4月13日起,A股市场全面放开一人一户限制,这意味着自然人与机构投资者均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开立多个A股账户和封闭式基金账户,上限为20户。仅2015年1至3月,股票有效账户就突破1.5亿。同年4月14日更是由于申请开户人数超过系统负荷而致使系统一度瘫痪。开户数量增长,意味着国内民众看到了股市的赚钱机会,对中国股市的未来抱有充分信心,这成为中国股市进一步向上的最大动力。
随着一人一户限制的放开,不仅便利了更多的民众进入市场,有利于促使中国股市进一步活跃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改变国内券商市场的竞争模式,让这个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改善券商服务质量,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与繁荣。
篇7
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一股金融创新浪潮,这股浪潮一方面来自市场参与者规避金融监管以及税收、会计方面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投资者重新分配金融风险的需要。随着各国金融监管的逐渐放松以及财会税收制度的逐步完善,金融创新的动机将更多的来自于后者。
金融风险存在于股权市场、债务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而金融创新的工具不仅涉及各种衍生工具,还包含了资产证券化、结构性产品等各种产品组合,从理论上说,这些工具可以应用于每一个金融市场,构造出千变万化的金融产品,但是金融创新来自于需求而不是供给,投资者的需求决定了产品最终的生命力。
根据期货业协会(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 FIA)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股票指数衍生产品在交易所市场占据近半数的份额,2004年交易量占比达到42.58%,其次是利率衍生产品与个股衍生产品,分别为25.62%与22.58%,而其他衍生品种则相对较少。
从近三年的变动趋势来看,上述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其中股票指数衍生产品的相对比例略有下降,而利率衍生产品与外汇衍生产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国内金融产品创新的制约和机遇
就金融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大致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条是从投资方式来看,分为“基本买卖”“质押、融资”“融券、做空” “组合交易”“复杂组合交易”五个阶段;另一条是按照金融产品划分,分为“货币、外汇市场”“固定收益市场”“股票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四个阶段。从市场运行的角度看,前一阶段市场往往为后一阶段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和定价依据等实质性支持。
然而,目前国内的情况是股票市场孤军深入,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没有基本信用市场的丰富实践,无论投资者还是筹资者都没有建立牢不可破的信用观、风险观、资金成本观,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回报没有清醒认识,盲目追逐资本利得;筹资者对资本成本及其背后所承担的责任没有深刻认识和严肃担当,一味掠夺榨取。
因此,不得不看到的是,国内市场发展的现实条件对于金融新产品的发展既有明显推动作用也有显著的制约作用。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背景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了明确的需求。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要求金融市场“同步”市场化,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也对外汇交易市场和境内外筹资、投资提出了广泛的需求。金融改革、银行转型、金融技术和金融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决定了证券市场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混业经营的金融业大趋势,使金融产品发展不再局限于各自的领域内。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和财富积累,对金融市场流动性(规模)和收益性也提出了较明确的需求和制约。
其次,金融市场内部的子市场之间,如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股权市场和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之间也出现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再次,国内市场基础发育程度决定了我们需要通过引进新产品和新的交易制度来吸引新增资金,提高投资效率。
衍生工具发展建议
中国目前的衍生产品市场较小,但是需求很大,必须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体现由易到难的发展路径,并充分满足投资者对特定风险的管理需求。就国内而言,目前需求较为迫切的有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融资交易、股指期货,其中利率衍生品的发展最为迫切。
在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时候,吸收国外的成熟产品也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以下几点是我们认为必须注意的:
第一,产品规模要能够满足需要。
我国人口多、地域广、经济总量庞大,而金融产品相对稀缺,任何金融产品如果有市场的话,则其潜在需求必然也是相当庞大的。在目前金融市场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条件下,特别是一些大宗产品,必须具备足够的规模,否则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金融产品价格扭曲,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最终必然损害金融产品自身的基础。
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已有前车之鉴;目前凭证式国债的紧俏,也充分说明了产品规模的重要性。
第二,在目前固定收益市场与股票市场仍割裂的现状下,股票市场引进固定收益品种市场交易的需求尤为迫切。
2003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的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回购交易、信用拆借等全面开花,新推出和即将推出的外汇交易、外汇远期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也相当活跃。相形之下,交易所股票、债券、回购持续萎缩。因此,证券交易所和主要依托证券交易所产品的证券公司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状态,力争扭转份额下降的趋势。
在衍生品发展上,交易所开发新产品不应仅限于股票市场,而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固定收益市场齐头并进,至少也应当力争扩大产品基础。证券公司应当把开发银行间市场的发行承销经纪业务作为迫在眉睫的要务来抓,尽量摆脱交易所证券产品持续萎缩的不利局面。
股票市场基础薄弱、积重难返;上市公司信誉不彰,难以吸引新增资金。如果交易所开发新产品总局限在股票市场的范围之内,在不能有效吸引新增资金的不利条件下,这些产品将主要分流原有股票投资者的资金,对原股票市场不利。因此,除了大力开发ETF、权证、股指期货等股票型产品之外,还应注重其他市场类别的产品开发。
第三,有必要引进融资融券和做空机制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同时要做好制度建设基础工作。
篇8
陈金义 梦断“水变油”
曾几何时,“金义果奶”的广告红遍大江南北,其创始人陈金义也凭借该产品的热销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面对自己的第三次创业――“水变油”项目,这位前福布斯富豪目前已被拖垮。如今,这位富豪竟然欠下了上亿元的巨额欠款,庞大的身家财产也仅剩一处60多平的房子维持生计。面对多笔债务,这位风光一时的富豪也神秘“失踪”。甚至有传言称其已经在四川“出家”。对于自己的这次创业,陈金义此前曾说:“百米赛跑我是冠军,一千米赛我落后了,但是一万米跑我是开着奔驰参加比赛的,谁能跑得过我?实际上,他也是这么给自己“画饼”――“像可口可乐一样掌握核心配方,不断输出技术和配方,在全球建立各种金义乳化燃油的生产基地”。然而,不曾预料,正是这样的“奔驰车”让他遭遇重创。水变油项目自开始后就“新闻”不断,早在2006年,杭州江干区人民法院首先爆出资金链紧张。然而这次,包括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以及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等官方部门都纷纷施以缓手给予支持。陈金义因此因祸得福,之后也有多家企业与之签订了合作协议,资金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但之后该项目还是麻烦不断,陈金义更是在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便与外界断了联系。但是7月25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再次把消失已久的陈金义带回公众视线之中。不过目前,陈金义都还没有现身,只是他的昔日顾问袁敬斋爆料称,陈金义并没有出家,目前他正在修身养性,并潜心准备一个节能环保方面的新项目,并希望通过新项目能够还清债务。现在的疑问是,这位一直在尝试研究新项目、思考转型的浙江富豪,这次能否再次崛起?
尚福林 “四策”维稳
股市“跌宕起伏”,后市向左走?向右走?这也许是一亿多“有效股民”最迷惑的问题。日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具体到今年下半年,证监会将稳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完善新股询价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作用,同时推动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鼓励各类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目前,作为首项维稳政策的“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已经兑现,而“24家已过会公司坐等IPO”消息正在验证尚福林提出的“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这一护市政策。作为尚福林维稳第三招,“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和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也终于在日前的2008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年中工作会议上披露,至此,第四招――“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还值得投资者期待。他表示,总体上看,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支撑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依然稳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制度条件初步具备,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更为迫切。对此,他认为,股改仍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坚持远近结合,继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维稳机制建设,确保资本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篇9
关键词和谐规范监管理性
去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强势反弹,沪深股指大幅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期间虽有短时震荡调整,但一直保持持续走高的牛市局面。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入市,股民人数激增,股票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股票市场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加快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构建和谐股市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和谐股市的基本特征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股市,一个和谐股市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市场参与主体要诚实守信。即股票市场的参与主体要坦诚相见、相互信任,杜绝欺诈和恶意炒作。一个缺乏诚信的股票市场人为增加股市风险,助长投机行为,也会对自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第二,市场参与主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交易。即在交易程要按规则、政策和法律办事,交易行为和过程要透明、合理、合法,杜绝暗箱操作。第三,市场的涨落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的一种,其运行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尽量避免人为干预。
股票作为一个涉及成千上万户家庭的资本市场,其和谐与否关系到广大股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国的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有鉴于此,构建和谐股市势在必行。
二、上市公司要切实规范企业管理
上市公司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主体,其发行股票的根本目的在于筹集资金、扩大规模,加快企业发展,而投资者购买股票是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从企业获利,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因此,上市公司应当以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切实规范资金运作。
(一)加强企业管理,努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把投资者的每一份钱用在刀刃上,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夫,而不是仅把发行股票作为融资的一种手段,坚决克服股票“工具主义”思想。
(二)确保公告内容真实。要依法真实的公布企业的相关信息,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实现权利义务的对等。如果企业公告内容失真,无疑将对引发信任危机,后果堪忧。
(三)杜绝违规信息披露。投资者对企业的信息享有平等的知情权,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不仅损害公司形象,更严重的是打击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如果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只好选择远离市场。
三、政府应加大对股票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目前的证券市场中,政府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法者,同时又是市场最大参与者。政府的行为是否规范、合理,政府是否作为或不作为或作为过当,都直接关系到股市的稳定与否。政府如何调控股市需要认真研究,慎重行事。调控力度不到,没有效果,调控力度过大,则可能出现大的波动,影响股市稳定健康发展。成熟股市亟需成熟的政府及其成熟的管理手段和方以便与市场进行更为理性的对话。
(一)给投资者明确的政策预期。就当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对投资者来说,宏观因素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市场表现出的疑虑情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以疏导。应该说,在目前情况下,最有效的疏导工作,恐怕还在于解除投资者因不确定性而带来的担忧,解除因担忧而带来的投资行为上的恐慌和失控。要坚决澄清似是而非的、带有“政策影子”的言论,解除投资者利剑高悬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
(二)进一步做好新股发行的核准工作。目前中国股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优质的、可供投资的上市公司不足,因此应当提高效率,加快速度,不断增加市场中优质股票的供应。做好新股发行工作,增加股票供给,不仅有利于维持股市的供求平衡,减缓股指上涨的速度,保证股市稳定发展,而且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三)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针对市场中暴露的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应及时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坚决打击违规、严厉惩处犯罪行为的积极措施,以此净化股市环境,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夯实市场基础,为市场下一步的健康前行提供动力
(四)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梳理,有针对性、有节奏地采取多样化的组合手段。应尽量避免采用行政手段来调控股市,虽然行政手段见效快,但其容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管理层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应当依法监管。因此,对股市中的违法现象必须坚决地管,彻底地管。但是,对股指高低则不应该直接去管,更多地应当采用市场化的方法加以引导。
四、股民应保持理性投资
篇10
[关键词]平抑股价 套期保值 卖空机制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的一种金融期货,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股指期货交易不同于以往的商品期货交易和其他金融期货交易,具有自身的特点:
1.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对象既不是具体的实物商品,也不是具体的金融工具,而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指数。
2. 一般商品和其他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以合约自身价值为基础形成的,而股指期货的价格是股指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
3.股指期货合约到期后进行现金交割,即合约持有人只需交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意义
纵观金融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增加了套利交易,从而缩小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二是期货的高杠杆率会提升资金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市场的流动性;三是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的避险的工具提高了参与者的投资意愿,从而会增加市场的成交量。
1.丰富投资工具与避险工具,完善我国资本市场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单边做多市场,投资者只有通过先行买入股票,然后等待股票价格上涨才能够获取收益,投资收益的多少取决于所持有股票价格的上涨幅度。而股指期货引进了做空机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便易的投资与避险工具。股指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股票市场上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股指期货市场的诞生将使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更趋完善; 并极大地丰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将运用期货交易作为投资、避险与资产管理的工具。股指期货使人们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成为可能,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吸引投资者和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的双向交易的灵活机制进行操作, 使股市不会因为熊市而长期沉寂。同时,股指期货本身也是一种强有力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可以像传统商品期货那样,通过同一标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交易,或者是通过期货特有的杠杆效应进行投机交易,赚取投机收益。因此,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种,又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满足了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2.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渠道
根据现资组合理论,构建完美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在股市整体下跌即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却无法发挥作用。而股指期货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基础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剥离出来,变成可交易的产品,使得风险可以有效转移。所以,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套期保值原理,根据股票指数和股票价格变动的同方向趋势,在股票的现货市场和股票指数的。期货市场上作相反的操作来积极应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3.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强烈,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缺乏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市场, 故我国的金融体系算不上是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建立完善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也需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进行金融宏观调控,必须具备足够多的强有力的市场调控手段和工具,实践证明,股指期货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在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波中,香港股票和外汇市场受到了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强烈冲击,股指期货交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香港政府动用巨资干预金融市场, 其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的联动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这是香港政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市场可利用,香港政府的市场干预成本将大大提高,效率会相应降低。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股票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以及我国整个宏观金融市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股市正处于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的正是借危机兴改革,在推进股指期货市场创建的同时,兼顾创业板、融资融券等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弥补市场结构缺陷,打牢市场稳定发展基础。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
- 下一篇:新媒体运营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