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19 11:1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我县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不够得力,监督检查少。
(二)理论武装工作不够牢固。存在理论教育覆盖面不广、理论教育流于形式、理论学习制度落实不到位和对县域社科工作开展不够重视等现象。
(三)宣传资源不够整合,合力不强。
(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载体单调。
(五)外宣工作广度不够,方法不多。
(六)具有__特色的文化不够鲜明,缺少标志性的文艺作品。
(七)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整体素质不强,人才匮乏。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观上认为作为党的宣传文化部门根本没有条件贪污腐化,放松了构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长城。
(二)对理论武装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对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面用心不够。二是对开展理论研究(包括县域社科理论研究)工作有畏难情绪。认为在基层进行理论研究难以开展。
(三)宣传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未能有效整合和管理宣传载体,载体之间各自为政,影响载体利用。
(四)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滞后,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状况。
(五)对外宣传阵地少,经费缺。对外宣传载体不够灵活,对外宣传文化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约。
(六)对具有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挖掘不透。客观上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主观上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缺乏主动占领文化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
(七)影响我县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宣传工作认识有所偏差。二是干部队伍理论素质偏低。三是受到干部人事制度的限制。四是宣传文化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把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查找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
(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一是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创新工作方法、渠道和载体。二是坚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指导。三是以县域社科工作为抓手,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
(三)努力营造大宣传格局。县委宣传部要把宣传战线团结起来,着力构建“大宣传”的工作格局。以今年庆祝建县(区)20周年为平台,抓总协调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抓好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启动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活动,挖掘先进典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扶持“送戏下乡文化”和建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制度。
(五)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外宣工作格局。通过与国家、省、市及香港的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设立“旅游文化节”和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
篇2
一、狠抓产业发展,筑牢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
近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断推进“三化”进程。一是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坚持“全力打造工业主导型综合强镇”主战略不动摇,突出招商引资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民营经济,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实现入库税金518万元。二是加快了现代农业进程。紧抓农业园在我镇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园的示范带动下,我镇激起了返乡创业的热潮,掀起了农业的新一轮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98元。三是城镇化水平提高。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帮助,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施工,紧紧围绕中心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狠抓小集镇建设、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狠抓阵地建设,为精神文明创建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狠抓了村部改造建设。以山王河“7+X”模式(即:卫生健康、党员活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活动、育龄妇女健康服务、便民服务、治安调解和村民议事共7个村级活动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样板,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指4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维修改造了等5个村村部,新建及改造后的新村部都具有完备的设施、完整的功能和完善的服务,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二是狠抓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各村(居)都建立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狠抓对党员群众的理论教育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狠抓卫生阵地。各村(居)都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方便了群众就医。农村阵地的不断完善,为精神文明创建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
三、狠抓创建活动,掌控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丰富的创建活动是倡导文明新风、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根本。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以评选“平安家庭”、“十星户”、“致富能手”、“平安村(居)”为主要内容创建活动。并建立了以镇政务服务中心为中心、以村便民服务中心为支点的为民服务全程网络,融便民服务、政策兑现、证照办理、科技培训、法律宣传为一体,广泛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积极履行服务承诺制,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便民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全县率先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并结合村村通养护,对全镇实施全天候保洁机制,同时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沼气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改厨、改圈、改厕。这一系列活动的逐步完善到形成工作机制,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认可。通过开展活动,真正凝聚民心,倡导新风,抵制陋习,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四、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明创建,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坚持抓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的道德风尚建设。在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中,积极推进行业规范化服务,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在农民群众中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大力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镇结合民生工程,在11个村(居)建立了集图书阅览、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村文化活动室。并多次组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活动。
五、开展“创建平安镇”活动,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篇3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相关制度以及人为的因素导致城镇的建设规划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基本成熟和规范,但村镇规划建设机构很不健全,各地机构设置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再加上建设项目资金短缺,很多时候工作重点主要偏重规划编制,对实际的建设反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村镇没有专业的建设管理分工,村镇建设规划部门存在着人员缺少、一人多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专门的村镇规划部门,更谈不上合理的规划与建设了。
许多村镇即使有相关的规划管理措施,也是不够完善,管理资金不到位,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制度无法得到有力的执行。许多地方都是村民自己任意建房,村镇没有统一的规划,有的地方在自留地里任意建造房屋也无人去干涉管理。任意的搭建导致许多村镇的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许多土地闲置,还有一些土地处于浪费状态。
还有许多村镇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各类村镇的职能和目标不够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存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各自为政、小而全现象。整个村镇的布局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和政策指导,房子都是各家各户自行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许多村镇规划不切实际地用城市规划方法来进行村庄规划 ,不顾村庄及村民的实际需求,一味强调楼房的高大和华丽,没有大的实际功用。
(二)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意识匮乏
目前农村的许多乡镇企业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是由于缺乏科学冷静的可行性分析,既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又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又加上受到时间的限制,导致村镇周围污染问题严重,从长远发展来看,往往整体损失大于局部收益。
许多村镇领导对环境及生态保护的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相关的意识,在建造工厂时丝毫不考虑其对村庄环境的破坏,只想着眼前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农村的环境较差,村民的精神生活不够丰富。
二、解决办法
村镇在我国的城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关系着我国城市化的整体布局以及以后的生态环境状况,所以,要重视村镇的规划建设,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其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我国村镇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健全相关规划部门,完善相关制度
要想确保村镇的规划建设步入正轨,首先要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健全规划建设部门,无论村镇大小,都要设立专门的规划建设机构,并配备专人对村镇规划进行综合指导,为了提高规划建设部门的水平,要吸纳一些高素质人才,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管理部门工作,并定期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规划建设部门要结合当地村镇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村镇总体规划控制。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努力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大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条件好的村镇要高起点规划建设,条件差一些的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不但要追求房屋的美观,也要讲究其实用性。
机构和制度完善后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将其落实到位,村镇领导要积极配合规划建设部门的工作,保证其工作经费,尽量为其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要协调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提供、规划方案的技术指导、村镇规划测量、规划成果上报备案等工作。要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法治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逐步要求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配合村镇建设工作,当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一定要服从大局,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小利来成全国家村镇建设的大利。
(二)把握大局,注意生态保护
当前的村镇建设中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村镇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它周边的区域,村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村镇规划要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紧密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关系。要发展生态产业,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在加快村镇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在村镇的建设中多做一些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给喧嚣的城镇化进程中多留一片碧水蓝天。
三、结语
村镇的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着以后的城市发展进度和质量,也关系着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关系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因此,务必要设立专门的村镇规划部门,完善相关建设制度并保障其严格执行,结合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同时,还要提高村庄领导的科学和生态意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不能仅仅顾及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出发,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从而保障我国的村镇规划建设稳妥、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作风建设离不开制度,好的工作作风都是用制度管出来的。因些,从单位角度修订《医务档案查档指南》、《医务档案业务咨询服务指南》等指南,《医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医务档案服务承诺》等制度,简化档案服务利用流程,做好工作期间接待查档服务,开展来电来函代查,节假日预约查档等,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查档服务,做到工作“零失误、零差错、零投诉”。着力打造档案利用绿色通道,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方便、快捷的档案工作服务。
1是建立工作目标路径图
对全年妇幼保健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确保人人头上有目标,个个肩上有担子,做到一起谋划运筹,一同安排部署,一道检查督促,一并抓好落实。将医务档案工作者的作风建设日常考核与年度评优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把制度规范转化为医务档案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从制度上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2是坚持注重抓医务档案工作者的学习提高
建立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不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交流、业务知识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举办“道德课堂”,弘扬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强化学习考评制度,平时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内容贴近工作实际,丰富学习形式,比党性、亮身份、比贡献,唱响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全面组织档案业务培训。组织全站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提升医务档案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质。结合效能建设,从业务工作,综合评价和自身建设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充分调动医务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为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医务档案从业人员的管理,完善考勤考核制度,规范请销假程序。积极引导医务档案工作者热爱档案工作,弘扬档案人的坚守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学习和掌握做好档案工作的本领,成为本职岗位业务的行家里手,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教育医务档案从业人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群众观念,自觉做到工作一团火、个人形象一面旗、谋事布局一盘棋,心系群众,切实做好档案服务患者、服务站所科学发展,以优异的业绩影响并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完成好各项任务。树立群众观点,不仅要做到爱岗敬业、埋头苦干、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而且还要做到政治坚定、是非分明、勤政廉政;同时,在工作中还要注重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让群众满意。
3是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
篇5
关键词:社区文化;居民参与;路径研究;文化建设
一、引言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社区文化的积淀有益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关联、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1]
中国社区建设有两个原动力,―个是政府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推动力,一个是社区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力。在建设过程中,这两个动力相互为用,缺一不可。根据过去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经验,凡是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开启了这两个发展动力,并且把它们形成为一种整合协同力的地方。[2]
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居民参与程度,同时居民的广泛参与也是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源动力。社区文化建设的方针在于推进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需要社区单位和居民的广泛参与。
二、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传统文化体制的束缚
我国的传统文化体制依附于并且受制于政治体制。传统行政计划体制早早规范了传统文化建设制度的内容,而这些基本制度又反映了传统文化体制的异质性。在行政计划体制下,文化体制不过是其庞大计划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只承担着一些简单的文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二)城市社区资源配置不合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社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社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要求还不适应,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大多出负债状态,难以投入新的文化设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居民很难有效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三)居民社区参与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大多数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靠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仍是鼓励参与为主,缺乏有效地加强社区文化活动的方式。此外,我国许多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感,这类人对社区共同的利益并不关心,因此,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建设很容易变成一种行政干预。
(四)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导致社区参与群体构成不均
居民的社区文化认同感缺乏,主要是由于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形式不够多样化,内容不够出彩造成的。当前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半是政府制定的,缺少与居民的有效沟通,致使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并不买账。在社区中,由于老人和小孩生活在社区的时间较长,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往往都是老人和小孩,同时,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多半也是为老人和小孩服务的,缺少为中青年人举办或组织像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也造成了大部分社区成员对社区文化缺乏认同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
三、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拓展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文化建设并不只是通过政府单方面的主导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在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社区组织可以举办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度,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二)创新社区文化内容,展现社区文化特色
创新社区文化内容,实现社区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的组织者应当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居民的情况推出不同的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需要。这种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形式有利于社区居民更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区意识。在创新文化内容的同时,要注重不同群体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在文化的交融中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社区居民所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
(三)完善社区文化设施,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社区文化设施是发展社区文化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传播社区文化的载体。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社区文化设施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社区文化设施初期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放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其次,政府应当集中有限资源,对社区文化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最后,加大的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不仅自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发动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中来,不断完善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更多的居民可以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四)努力推进社区文化人才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局观念,要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硬件共同发展。所谓社区文化建设的软件,就是抓好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社区文化人才可以说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优秀的社区文化人才对社区文化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建立健全的居民参与程序制度和法律保障
社区文化管理制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自然也离不开制度和法律的支持。社区参与的主体是居民、组织与政府,妥善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最有利的制度支持。政府应当适当下放社区文化建设的行政权力,居民责应当增强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而社区组织就需协调政府与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遇到的矛盾冲突,建立起以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组织为辅的新型居民参与程序体制。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完善居民参与的法律体系,维护社区文化活动正常秩序,激励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行为与内容。
四、结论
综上所述,推进居民参与视阈下的社区文化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有利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更有利于解决一些退休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谐。但是,我国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从法律上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法理依据,否则,居民参与往往不容易落到实处。
总之,推进居民参与视阈下的社区文化建设,改善居民参与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不利地位,让社区文化精神能够与之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的城市社区文化,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使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庆龙.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篇6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同样具有极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明确国有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和基本遵循。从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太重”)63年的创业发展经验和创建世界太重的宏伟目标来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这是因为,太重累计创造了360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硬实力很强,但软实力偏弱,大力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聚焦到提升企业软实力上。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创新。要把坚定理想信念贯穿到理论武装工作中,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党员群众,提高职工辩证思维能力。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牢固信念的“压舱石”,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将其贯穿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融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要把太重改革发展理念作为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理想信念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精神支柱,对于一个企业同样是信心之源,力量之源。没有能够凝聚人心的共同目标,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一方面要把“创建世界太重”战略目标和其他重要理念灌输到广大职工群众中,使之成为企业共识和职工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到实处,体现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
坚持正面宣传,牢牢把握主动权。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主动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就是要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作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长子,纵观太重63年创业发展史,企业发展尽管有过曲折,但始终拥有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密不可分。实现转型跨越,创建世界太重需要凝聚更强的力量,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核心主题,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梦在太重就是要创建世界太重,基本内涵就是把太重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思想底蕴就是要发挥好“为我先锋”的太重人优秀传统和品质,实现路径就是积极打造成本优势、品牌优势、领先优势、发展优势“四大竞争优势”,全面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战略。要把企业党委主管主办的广播、报纸、电视、期刊以及互联网等舆论阵地办好,坚持“三贴近”,践行“走转改”,不断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构建大宣传格局,提升企业软实力。企业发展起基础作用的是硬实力,起核心作用的则是软实力。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宣传”格局,树立“大宣传”理念,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下大力气提升企业软实力。这既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要把提升软实力贯穿到企业各个环节。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包含很多看似摸不着、难以量化,但客观存在的企业思想、职工行为、价值追求、社会影响等。经过深入讨论研究,我们把太重的软实力界定为发展原动力、战略引导力、过程执行力、职工凝聚力、社会影响力5个方面。要加强软实力制度建设,形成软实力建设制度体系,一方面要按照“大宣传”格局,充分调动起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一盘棋”,唱好“大合唱”;另一方面要构建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检查与整改并重的测评体系。(责任编辑:单庆)
篇7
1 农村火灾发生的原因
1.1 管理薄弱
1.1.1 未落实安全责任。农村火灾的防范需要单位领导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而乡镇企业不重视农村消防管理工作,对于消防管理工作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到个人,不稳抓狠打工作,纪律散漫。村民委员会对于消防安全无人管理,村民防火安全公约无人制定,防火宣传无人开展,消防安全措施无人维护检查,志愿消防队伍无人组织。
1.1.2 排查不到位。公安派出所人员对于治安检查以及消防安全检查不积极,消极应对检查,并且对于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村民住房等安全隐患的排查更是流于形式,所以在日常的安全排查过程中,并不能发现实质性的隐患问题。
1.1.3 宣传不够。防火宣传的广度以及深度都不够,未能及时有效的宣传救火自救的方法、防火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等。也未能主动结合政府,村委会的号召力,在特殊的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工作,宣传不到位导致村民法制观念差,安全意识差,自救能力差。
1.2 意识不强
1.2.1 认识不到位。村民对于火灾仍然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火灾的发生不仅不知道会么是严重情况,还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及时营救,更加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进行正确的营救。
1.2.2 常识缺乏。村民的防火、灭火以及自救常识等基本常识非常缺乏,家中的老化电线未曾及时更换,更有甚者乱拉电线电路,违规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再者,村民对于消防火警电话以及人为纵火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一无所知。
1.3 人为因素
农村田地焚烧杂草桔梗现象多,未曾扑灭的明火、暗火,非常容易造成火灾。再加上冬春干燥、春季垦荒、清明扫墓这些特殊的时期,更加造成火灾的频发。还有儿童玩火焚烧杂物、燃放烟花爆竹也是造成火灾的人为因素。此外,还有情节更加严重的是人为故意纵火造成的火灾。
1.4 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的经济基础条件不足,缺乏消防车道的建设,缺少扑灭初期火灾所用的手台机动泵的工具以及消防水源等必要条件,再加上通讯的落后,导致了村民不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快速地把火警讯息传递出去,耽误了救援的最佳时间。再者,农村环境恶劣,道路狭窄崎岖,消防车无法进入,住房规划不甚合理而且住房耐火等级低,再加上乱堆放可燃物,更增加了火灾的频发。
2 农村火灾的特点
2.1 危害严重
农村火灾发生频率高,并且火灾火势蔓延迅速而且影响面积较大,救援效率不高,对于村民的身心健康、住房安全以及财力物力产生了极大损害。
2.2 影响深远
现在,我国正在建设新型农村,农村的建设事关我国的发展,而农村消防安全既是我们物质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也与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做好农村的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而现下农村火灾多发频发,救援不及时,人力物力财力损伤巨大,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文化以及各种建设的发展,影响深远。
3 农村火灾的解决措施
3.1 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制度保障,完善消防安全防火机制,建立灭火救援机制。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加强制度建设,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本防火设备的购买纳入建设预算,统筹划分,严格管理。对于相关防火工作落实到个人,实行个人责任负责制。县政府、县公安局以及村民委员会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农村火灾工作有效地管理起来,依托消防工作建设制度,积极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对于村民进行积极引导,耐心帮助,加强对生产生活用火的监督,加强对村民柴火、粮食堆放地的排查,确保村民的用火用电安全以及衣食住行的安全。重点防火期如冬春干燥、春季垦荒、清明扫墓这些特殊时期,重点时期需要重点防治,加强监督和检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各个可能发生火灾有消防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实时排查,确保村民生活的正常运行。对于火灾的防范,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救火预演和演练,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实行灭火救援机制,发动各种形式的救火救援消防队伍,统一行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确保每个岗位有人,每个环节有人。
3.2 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救火救援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大力建设,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的网络。对于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村民小区、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商业网点以及农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基础上,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长远考虑,搞好科学规划。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配备适合农村环境以及火灾特点的消防基础设施,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资金用到实处,根据农村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用适合农村环境的消防基础设施,对于消防水源、灭火器、消防泵等设施要进行统一配备,硬性安排。结合农村的消防安全建设指导农村进行整体规划,整治村容村貌,将水电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道路建设等与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消防水源、消防道路、消防车辆、消防通道、消防通讯、消防泵等执行有力,落到实处,有效运行。
3.3 加大宣传力度
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村民的了解情况,对于消防安全,火灾的救援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宣传方案,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开展对于广大农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成效的消防法律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工作,对于消防安全工作宣传进校园更要加大力度,加强安全教育,有计划的对村民进行消防安全法律宣讲,对于平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提醒村民,确保消防安全工作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3.4 加强培训
加强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小组的救援培训,抓好各个消防队伍的业务培训,掌握基础的火灾扑救措施和扑灭技能,建设好消防队伍联队建设,进一步抓好应对火灾的措施培训。进行全方位的消防救火救援培训,确保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有序安全进行。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消防建设跨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消防安全建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飞速的机遇期,稳扎稳打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社区消防工作是发展消防事业的关键。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抓好农村的消防安全工作,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形成政府为主导,广大人民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工作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篇8
1 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涵。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以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垂范。所谓思想素质,是指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体表现为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目的和理想,能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求真务实,笃信科学,能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和分析当今社会。道德素质,是指高校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2 目前我国高校师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素质从总体上看是一支政治上可靠、思想上先进、业务上过硬的好队伍,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耘耕着,默默无闻地献身社国的教育事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上的各种价值观、各种思潮、各种道德观念,直接影响一些高校教师,使他们在政治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学术道德等方面出现下滑,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1 政治思想观念淡薄。高校教师是广大人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要把党在新时期的政治任务作为已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高校教师政治信念不强,对政治漠不关心,重智力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有些教师没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甚至在课堂上发表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发泄个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看不到社会的主流和积极的一面,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导致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
2.2 敬业意识淡薄。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原因,导致部分教师敬业精神的缺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优化还缺乏体制的保障和支持,高校和社会还是相对封闭的两个独立体。高校人员难以被社会吸纳、使用,导致高校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以及思想封闭、观念滞后,同时,在高校内部,由于一些政策导向的偏颇,学校在衡量教师的劳动过程中。注重追求显性的硬指标,例如科研立项、论文的层次与数量等,导致教师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科研、轻教学,重个人发展、轻学校团队的进步,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从而使敬业精神缺失。
2.3 学术道德观念淡薄。由于当前高校学术界学术道德的重视不够,导致学术腐败现象愈来愈突出,庄严的学术殿堂被沾污。少数教师缺少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受利益的驱动,学术造假越来越多,论文敢抄、数据敢伪造,甚至将别人的整篇文章或整本书都据为已有;在专家评选,科研评奖等方面搞裙带关系、拉关系、走后门,收贿送礼、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等,使科研论文的质量愈来愈差,一些真正的专家不能脱颖而出。
有些教师急功近利,法治观念淡漠。为了评职称,论文抄袭,外语考试作弊,计算机考试请人代考,他们过分地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严重地败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3 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途径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不可回避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他们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在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因此,我们在构建师德建设的实践方案时,必须针对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各种因素,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1 狠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高校要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育法》、《教师法》等文件规定,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和镜意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与人合作、诚实守信的品质;能够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传授知识,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
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教师礼仪培训,使教师能迅速进入角色,掌握好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 将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高校要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教师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师德,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气。在高校的建章立制中,要充分体现师德的要求。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要根据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制定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广大教师有章可循。所制定的师德规范必须具备规定性、导向性和实际操作性。同时,高校也要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才有利于良好的师德的形成。
3.3 严格考核管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要有效地促进教师师德建设,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师的考核制度,把对教师的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要定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广泛听取学生对每位教师的评价,督促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考核结果的使用过程中,学校应该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促进高校教师良好师德的形成。
3.4 加强宣传工作,培育教师良好师德。高校教师是高知识结构的群体,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领路人,他们的师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不断培育教师良好的师德。
3.4.1 要发挥师德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评选出来的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十佳教师等进行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汲取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形成一个良好的师德风范和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
篇9
关键词: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新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企业发展给共青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要求,赋予了共青团在青年教育培养方面更加重要的使命。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形态,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共青团组织如何立足于时展,依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脉络,研究和审视青年文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充分认识社会、企业快速发展给青年文化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使青年文化走向开放、走向创新,努力建设高品位的青年文化是企业团组织承担的新任务。
共青团工作的性质本身要求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为活跃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青年是企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团组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团组织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们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企业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里,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的载体。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是当代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教育、引导、熏陶、激励企业员工,使员工意识到自身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企业青年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对青年的引导机制,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并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因此,从现状出发,正是企业团组织青年文化研究的现实要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深度专题访谈、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调研问卷发放范围覆盖铁路公司所属8个项目,共计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问卷回收率98.75%。访谈对象为青年团员和兼职团干部。被调查对象男生占65.2%,女生占34.8%,比例合适且具有代表性,符合调研数据分析的科学性要求。此次研究课题的目的旨在探讨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索出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避免青年文化建设误区,更好地指导团建创新实践。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企业团组织和青工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青年职工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职工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保持青年人活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未来信心不足、工作责任心淡化、不安心本职工作、过于强调个人利益、不能吃苦耐劳等问题,甚至存在着对现实不满、困惑消极心态。企业团组织也面临着团员队伍萎缩、团组织凝聚青年作用减弱、工作方式创新少、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
(1)青工的价值取向与当前企业团组织的工作不相适应。当今环境下,价值取向多元化,个人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利益相对削弱,通过对企业青工问卷调查显示,有86%的青工认为事业有成和经济收入是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标;对集体活动的调查中有88%的青工认为在不妨碍个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团组织业余时间开展的各项活动。企业青年职工的价值观念也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趋于实用化、功利化。
(2)青工在人际关系交流、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满足感和归属感逐渐迷失。基层青工在业余生活中突显个人化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显示,66.5%的青工业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打游戏、看影片、上网聊天等,缺乏群体间的沟通交流谈心,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会产生空虚和孤独感。
(3)基层青工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认知不足。青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外,不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经过调查显示41.1%的青工将学习的功利性看得较重,忽视个人努力和自身修炼,31.6%的青工认为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运气、机遇;认为是人际关系的占9.4%,认为是自身能力的占58.9%,但青工关注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业务等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忽视了人文、品德方面的提升。另外,多数青工将职业发展规划等同于个人职位的晋升、工资的提高,盲目追求外部条件忽视自身努力,当事业发展不顺利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调查显示,部分80后青工存在浮躁心理,缺乏踏实工作的态度,基层生产一线的青工扎根现场的意识不强,他们认为现有岗位不足以发挥自身能力,88.7 %的青工认为管理岗位最具吸引力,放松了对施工技术、科技创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不切合实际的假想中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机。
(二)建设企业青年文化的必要性
由上述企业青工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青年文化呈现出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同时也对青年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需求。
一是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对青年文化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职工的支持与努力,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只有简单的思想教育是不能满足的,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建设良好的、高品位的青年文化。青年文化作为青年群体的行为规范,无论从环境氛围、情感理智还是实践行动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只有将共同的价值观念向个人价值观的内化,在理念上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才能无形地控制着青工的活动,规范和约束着青工的行为;只有用青年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工才能使其对所承担的社会、企业责任有着更透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来保证共青团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建设青年文化是共青团的发展要求。青年文化是共青团培养、培育新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青年文化是团组织对青年团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青年文化是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一方面规范价值取向;一方面判断行为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把青年的行为引导到培养青年的目标上来。三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给青年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青年文化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任务面前,在青年文化与社会某些不良风气影响下的各种矛盾面前,建设青年文化成为共青团组织必须应对的课题。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青年是青年文化的主体,青年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和体现青年的特点,紧密结合青年成长发展的实际、贴近青年。青年文化建设要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凝聚、激励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爱企之情为目标,构建关注青年、关注进步、关注创新、关注社会的良好机制,弘扬人本理念、铸就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构建青年文化建设内容体系
企业团组织要以注重人本理念为出发点,构建青年文化建设体系,为广大青工构建良好的成长条件。一要,构建好青年文化建设理念层的建设,努力把青年工作的实践转化为青年文化理念。二要,构建好青年文化建设制度规范层的建设,努力把青年文化理念转化为广大青工的实际行为。三要,构建好青年文化建设形象层的建设,努力把青工的实际行为转化为共青团发展的推动力。
(二)准确定位,将青年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整体建设中
在建设青年文化过程中,企业应在物质上支持、思想上重视、组织上配合使青年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建设中,将青年文化作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青年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制度保障,稳步推进青年文化建设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青年群体最具活力、充满激情但也最容易放任自流、产生自由主义,为保证青年健康成长、积极工作,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有序,各项工作活动正常开展,青年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就必须结合青年职工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有效、切实可行、易于青年接受认可的规章制度,以此依据来尊重青年职工的劳动成果,认可青年职工的价值,把青年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人,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励他们不但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格标准化作业,而且积极主动维护企业形象,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强势推进,探索实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
(1)青年文化建设结合团建创新,以文化增强团组织的生机活力。一是奠定基础――团组织机构创新。企业团组织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按项目、部门、兴趣、年龄段等灵活建立基层团支部、团小组,改变团组织一贯机构建立的单一固定模式,将工作重心下移,给基层团组织自我发展空间,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用基层团组织“自转”带动企业团工作的“公转”。发挥青年文化优势,拓展青年组织。团组织应针对企业青年兴趣广发、需求多元化等特点,鼓励支持团干部、优秀青年团员联系业务精尖的青工,组建兴趣小组、科技攻关协会、创新小分队、爱数码QQ群等,形成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俱乐部,集合企业集体优势,形成合力。二是凝聚内涵――团工作模式创新。在团的工作模式上,企业团组织应由“政工型”向“服务型”“经济型”转变,把青工的思想教育、劳动创造、技术创新等向正常工作时间内渗透。适应青年文化建设需求,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企业团组织应主动把团的主题活动融入青工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寓教于乐,达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效果。适应青年职工成长需求,强化服务保障功能。企业团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与青工的沟通交流牵线搭桥,为维护青工的合法权益搭建平台,为青工健康成长创造机会。适应当前激烈竞争,倡导学习提升创新。企业团组织应结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引导广大青工树立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创新观念,提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青工的竞争优势。三是营造氛围――团活动范围创新。“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青年的活动要结合实践。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社会团的工作,为青年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团组织应带领青年服务社会,塑造当代青年形象。企业团组织应鼓励、号召、带领青工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互助活动、公益捐款捐物等,让企业青工为社会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有形服务,展当代青工新风。企业团的工作要置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青工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调动多方力量,举办一系列高品位、影响大的青年文化活动,促进团工作地发展和青年文化的提升。
(2)创造青年文化建设环境的影响力。一是构建青年文化首先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导入企业文化理念。团组织应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基层调研等形式,了解广大青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坚持以企业价值观引导激励青年,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及各阶段中心工作,通过形势报告会、青年参与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青年先进典型的宣传、企业价值观培育等活动,掀起青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热潮,激发出广大青工参与活动的热情与信心,提高广大青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忠诚度。二是把握建功成才主线,达到育人目标。企业团组织应将培育青年人才作为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确定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战略重点,建立开放互联、整体推进的青工培养机制、抓住培养、凝聚、推荐、配置的关键环节,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人才培养路径,以青年素质拓展、青工技能提高、青年英才培养为计划,努力培养出一批批思想道德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经营管理人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青年操作人才。
(3)创造青年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企业团组织应该坚持“服务青年、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原则,努力创建青年文化品牌。
品牌一――提倡爱岗敬企文化。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推进企业经营发展。一是,要通过拓展青年文明号创建范围,使创建活动覆盖技术、管理、服务等各部门。二是,要通过活动宣传、典型树立,优化创建环境,扩大活动在企业、青年乃至社会中的影响力。三是,要强化管理、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推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走向科学规范化道路。
品牌二――打造施工安全生产文化。作为施工企业,安全尤为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青年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监督职能,营造出浓厚的青年安全文化氛围。一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青年安全制度,以制度保障活动的规范化。二是,要通过加强青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营造“人人讲安全”的舆论氛围,以达到规范安全行为目的。三是,要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拓展活动空间,提升青年安全工作的实际效果,注重发挥各级网络优势,并与团的其他活动有机结合。
品牌三――注重科技创新文化。企业团组织应该通过创办“青年科技文化节”“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周”等平台,对青年员工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加以展示。通过定期举办青年科技文化节,收集青工节能降耗成果、学术论文、安全动画作品等,举办施工技术管理科技论坛,营造浓厚的青年学术交流氛围,为青工提供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机会。
品牌四――丰富青春时尚文化。企业团组织应注重实施青年文化行动,丰富青年文化活动,优化青年文化环境,增强青年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提升文化深度。一是,要通过跟踪青年文化动态,研究青年文化时尚,关注青年文化热点,引领青年文化发展潮流。通过企业报纸杂志、网络影像等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向导,加大青年文化宣传力度。二是,以富有时代特色的青年文化专题和节庆活动,动员青工参与青年文化建设。三是,要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广大青工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四是,要大力推广青工文化作品,充分调动企业团内外各种力量,创作、推广、展示、展演优秀青年文化作品。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意识;诚信制度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看做是“立身之本”、“举政之举”、“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何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理念与准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就此在学生中调查,结果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缺失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往往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子女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在评优、入党、争先进、推免等活动中还是经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加以衡量。更甚者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撒谎、虚伪的事情,某些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比如高校的某些奖项提前内定、抄袭他人科研成果、雇用他人撰写论文等,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着不良的示范作用。
2.制度和诚信体制尚需完善
一个人能否确立诚信的价值观,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完善。当前的诚信现状往往是:讲诚信者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获得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反而遭到白眼、歧视、排挤、打击报复;而那些不诚信的行为又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惩罚,相反却攫取了大量的非法收益,这些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一个人的诚信问题分为几方面来看,不仅看做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还应该当成制度环境问题。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规范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诚信体制,做到奖罚分明、奖惩及时有效。
3.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失信的内因主要是责任意识淡薄,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独立反思的能力,对现实生活的一些黑暗现象缺乏清晰、理智、全面的认识,容易将一些阴暗的社会现象看做是社会的本质,从而导致他们诚信观念的缺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在家庭和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上追求名利,极少考虑自己在社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自我约束力较差,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言行,造成诚信观念和失信行为上的不统一,甚至差距很大。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是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现象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诚信问题解决措施
要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最好从组织制度和思想三方面来抓。
1.组织方面
要注重辅导员、班主任环节的建设。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必须选择素质水平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并具有较强教育管理能力的人员充当。同时要注重辅助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和他们自身良好诚信形象的“榜样效应”,从而有力地带动同学。
2.思想观念方面
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要把诚信作为高校和学生行为的基本规范,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要把诚信建设摆在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将诚信视为一种文化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发扬。
3.制度方面
(1)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
(2)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
(3)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
(4)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5)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6)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课题名称:民办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养成教育的教育研究.
- 上一篇:新生儿急救应急预案
- 下一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