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19 11:1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军队士官院校;教研室;主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34-03
作者简介:陈冰雪,男,硕士,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疾病诊断、心血管内科。
军队院校课程建设是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根本。这不仅是军队对士官院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士官院校教育完成党和军队所赋予神圣使命的具体体现。以课程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构建科技、人文、军事教育相统一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已日益成为军队士官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多年的教研室主任,笔者深感责任重大,所以有必要对军队士官院校教研室主任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一、深入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谋划课程建设的设计和规划
军队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军队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对院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加强课程教学基本要素建设,科学配置教学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合格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全面促进教学基础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研室主任只有深入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才有可能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对课程建设做到统筹兼顾、深谋策划。
二、精读和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深刻理解部队对士官人才素质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总部和军队院校根据部队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总计划和总要求。主要要素包括专业人才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及专业特殊需求;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模式;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专项教育训练计划;学制、学位与学分的规定,等等。教研室主任必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自己教研室中的课程进行认真领会,细心分析,掌握人才培养方案对所涉及课程所提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去设想如何设计课程标准,才能圆满达到这些要求。
三、编写课程标准,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规格
军队士官院校教研室主任必须清楚地知道: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总体设计、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指导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学组织与实施、教材选编、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所以,在编写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知识结构合理、促进素质发展的原则;教员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地位统一、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能动学习的原则;学习与研究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严格管理与自觉养成结合、突出军事基础素质培养的原则;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融合、促进学员信息素养提高的原则,等等。在课程标准中要能够体现出:①军队或军队院校对不同培训专业的学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规格;②按专业教学对象制定标准;③具体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④对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四、选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优化,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教研室主任常常是课程建设中选编教材的主导者或主编。所以,必须深入了解部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选编教材时,要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正确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合理确定广度和深度。教材编写既要保持基本内容的统一性,又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以使师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教好和学好的水平。教材既要按照科学本身的逻辑程序来组织,又要根据学员的心理顺序来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还应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重点和难点要有比较详细的阐述,配置较多的练习,以利于学员融会贯通,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
五、制定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充分体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对教员授课的指导性计划,也是教研室主任实现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对教学内容授课的先后次序、每次授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教学中应该使用的方法、手段、媒体、教学策略以及引入的案例,等等。在制定教学实施计划时,教研室主任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利用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条件,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努力创造模拟现实或虚拟现实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促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和培养教学团队,对教员提出更高、更严的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研室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设一支素质高、同时又具有强大执行力的教学团队,是每一个教研室主任梦寐以求的设想。教员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选用和培养教员必须立意高远,既要注重学历,还要强调能力;既要注重学术造诣,还要突出教学水平。要注重培养有前途、有潜力、有敬业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中青年教员担任课程教学的骨干,还要注重教员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这就要求教研室主任要根据每一个教员的具体情况作好培养规划,一定要突出个性化培养,既要让教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又要重点培养骨干教员,使教员能够始终处于竞争态势中,认清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同时还要求教员自己做到: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术造诣。②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深刻进行自我教学反思。③在教学实践中相互学习,虚心求教,不断博采众家之长。④勇于创新,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手段。⑤适时进修,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
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制定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改革
教研室主任必须时刻关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动态、学员反映以及教学效果,可通过不定时听查课、组织学员座谈会、安排智力竞赛、操作比武的方法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善于发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难题或教员执教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正课程实施计划中的不足,随时指出教员授课中的优缺点,并思考进一步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要彻底摒弃过去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实际能力的方法;考试内容必须与部队对人才的需要和岗位的实际需求挂钩。如果有可能,所有的考核应尽量使学员参加院校组织的卫勤演练或部队演习,使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锤炼,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彭祝.谈对教研室主任的要求[J].高教发展与评估,1996,(1).
[2]尹万建.怎样做好教研室主任工作[J].机械中专,1995,(8).
篇2
2020年上半年,根据集团总体工作部署,人力资源部在集团领导的指导和各部门的协作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夯实基础工作,努力做好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拓展招聘渠道,大力实施人才招聘
积极维护现有招聘渠道,拓展集团公众号、网站、微信等多渠道整合内外资源,尽全力做好招聘工作。4月份筛选了近500多份简历,参加应聘的人员有500余人,经过笔试、面试,录用20人,满足集团公司工作需要。
(二)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
1、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并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初步定编,依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各部门的定员定编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公司的人员与岗位设置情况达到最佳的配置,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一个职能部门和员工的作用。
2、编制宜良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管理办法(草案),现正处于意见收集阶段,各主管领导及部门主管无异议后,经过评审即可实施。
(三)员工薪酬核算、社保及公积金办理
人力资源部上半年已经具备独立核算集团公司员工薪酬核算的能力。同时,处理了集团公司总部20余人的劳动关系、社保公积金的新参、转移申报工作。
(四)日常工作
办理员工入职时,对员工信息进行核对核实,减少了员工证照号码的错误率。对公司所有人员的档案和劳动合同进行梳理和规范,全部统计出每份档案遗漏或缺失资料,并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完善。加强了人员管理流程,对离职员工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保证了花名册的准确性。同时加强了人力资源数据报表分析,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着重建立集团公司整体组织架构,组织进行各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切实做好“三定”工作,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针对人力资源部的具体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与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将人力资源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成文制度,组织下发并实施。同时在有条件和时机成熟的基础上,配合党政综合部组织牵头制定完善公司各部门流程与制度,形成公司制度汇编,终结流程制度混乱的局面,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图,对各部门岗位名称进行确定,对各岗位的人员编制进行核定,进行定编定岗梳理,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工作描述和工作要求进行分析,最终编制工作岗位说明书草案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根据公司确定的组织结构图,设计公司组织职务体系,确定职位分类和职位级别,设计职务名称和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公司职位体系,对职位级别进行设定,对职位进行编制,确定职位的任职资格。最终确定编制公司职务体系和职位体系,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规范公司的组织管理。
4、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建立员工、干部选拨、晋升、淘汰、评价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活力、有竞争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工作。建立公司核心人才或干部激励管理、干部任用与评价管理、干部培养方案、干部任用标准、公司竞聘机制、储备干部方案等一系列干部管理机制,保障公司目标达成。
5、建立及时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机制,并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6、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7、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二、本部门自身建设
1、严格按照上级领导工作要求,完善部门组织职能,细化部门人员配备;提升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部门工作质量要求;圆满完成本部门年度目标和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
2、做好对公司人员的招聘、离职、培训、人事档案、考勤、薪资、合同、福利、激励、考核等,并负责公司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各项人力资源工作的统筹、计划、安排、组织。
3、建立详细的公司人力资源档案,随时反映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包括学历层次、服务年限、薪资水平、业绩情况、培训情况、奖惩情况、培养发展方向等各项指标。并建立储备人员人事档案,以备所需。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旅游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86-02
近年来,围绕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本科教育发展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建设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专业内涵的提升。由此,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充分体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方法,逐步开始运用到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由师生共同通过“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以一个完整工作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估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1]。具体来讲,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除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若干应用型导向的工作项目,明确工作项目完成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能力技能和情感动机之外,相关信息的收集、实施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则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主处理完成。
项目教学法以工作项目完成为导向,一改过去追求将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参与工作项目的分析、论证、计划、实施和控制等实践活动,探寻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途径,并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在当前人才竞争的就业大背景下,我国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再仅仅局限于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全面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塑造,而且越来越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正好契合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对于学生上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兼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就业能力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关键环节
1.项目设计与选择。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的减少或忽略,恰恰相反,其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教学法中,围绕项目选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目标,需要由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初步的项目创意,再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并反馈意见,进而确定最终项目选题。
2.项目目标和计划制定。在与学生共同协商确定项目选题后,教师还要设计好每个工作项目的教学目标,详细界定工作项目及子项目的具体任务、责任划分。这一环节实质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教学设计类似,对项目教学法的正常有效开展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3.项目准备。鉴于项目教学法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项目准备工作大体上可划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为项目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具体来讲,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协调项目实施所需的场所、必要的实训设备及材料,同时根据项目任务的分解,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行动小组,建立小组的组织体系和行动规则。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项目实施前要积极主动地围绕项目任务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储备,独立完成工作项目实施计划或演示方案。
4.项目任务执行。旅游管理专业的项目任务执行显然不能完全照搬理工科的试验、实验方式,需要结合旅游管理实践的特点选择若干切实可行的执行方式,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避免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来讲,一是召开项目策划或方案论证会,如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行社旅游产品设计及旅游线路设计和营销推广方案制定等项目,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邀请景区管理人员、旅游行社市场人员等专业人员进行项目方案的论证和评审,指出学生设计方案中的优缺点及可以进一步完善的部分。二是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练习与操作,如模拟导游、模拟酒店服务就可在仿真实训室或校内实习酒店进行现场模拟演练。三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如导游模拟、酒店服务、景区规划等项目任务皆可选择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旅游企业进行现场演练。
5.项目结果评估。尽管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意味其完全抛开教学结果的考核,而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仅仅将书面考试作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检验的唯一标准,强调将学生对项目结果的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纳入其中。在项目教学法中,强调评价主体不再单纯以教师为唯一权威,转而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专业技术人员外评共同构成;强调考核内容不再仅仅是结果考核,还要兼顾过程考核,即效果与效率并重,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准备、项目执行、项目结果及项目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技能搭配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核,参照当前旅游管理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加强自身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2]。
三、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行动方略
1.课程体系的优化。当前各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围绕旅游管理原先脱胎的学科专业来构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课程体系,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重理论传授轻实践培养、重理论研究轻技能训练,显然与当前社会对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要求与期望不符。在应用拓展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思路对现有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合理的优化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按照学时数量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素质课程、核心专业素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深度,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广度;实践课程体系包括旅行社职业技能(导游、计调、销售等)、酒店职业技能(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等)、景区管理职业技能(计调、规划等)等职业核心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2.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远远未达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因此,有必要在项目教学法应用下进行必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在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有必要先与旅游企业进行意见收集与反馈,根据旅游行业对相关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的选聘、任用、晋升要求,在国家有关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设计以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此外,要搞好教学资源库的配套保障,包括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实习实训项目设计方案及指导书、试题库、教材等,加大以应用性、实践性为导向的适合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各类教材的编写,为项目教学法提供教学资源保证。
3.教师素质的提升。在项目教学法下,教师既要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熟悉职业实践技能。但目前,许多本科院校教师基本上是由学校毕业直接担任教学工作,在经历上往往缺少在旅游行业从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鉴于教师往往要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有必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客观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挖掘“存量”资源,搞好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旅游企业建立师资培养协作关系,有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去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其次要拓宽“增量”资源,一方面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选聘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丰富旅游从业经验和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素养的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在新任教师引进上,力求旅游管理专业新任教师具备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为项目教学法提供良好的教师素质条件。
4.实习实训条件的改善。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重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需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统筹规划相关实训室建设,切实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标准,尽可能创建仿真的模拟实习实训环境,购置符合当前旅游行业实际情况的实习实训设备、器材,包括导游模拟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旅游管理信息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前厅和客房实训室等。另一方面,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存在着不少功利化的不良现象,使得校外实习几乎流于形式,因此学校有必要本来“共育人才、共管人才”的宗旨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切实按照项目教学法的环节设计好校外实习这一课程项目内容,真正保证项目教学法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篇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相继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各高校对它分类范畴的界定,客观上保证了分类体系的连续性这一优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身特点的需要,我们也发现,原来确定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给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扰。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在继续保持《实体分类法》和《工作规范》特点优势的前提下,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工作,以期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求同行赐教。
一、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原则
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为标准,以《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为参照,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地界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档案分类实体。
1、严格地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一切必须按教学规律办学,教学档案同样应遵循教学规律。
2、鲜明地体现教学档案的特点。党群类、行政类、基建类、设备类等类别的档案,其内涵具有普遍性,唯有教学档案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它的实体更是丰满,教学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的主体。
3、科学地保持教学档案的内在联系。从教学类档案的构建来看,其纵向脉络是比较清晰、相对独立的,而其横向联系却是非常紧密的,如;招生、学籍、毕业生之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教学、实验教学之间;师资、课务、考务、质量评价、学风建设之间等,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始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执行和巩固制度的过程也许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的过程更加重要。
二、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内涵
教学档案实体分类的框架设计为十四条一级条目,各条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每个一级条目下面设有二级条目若干个,有的二级条目下面还设有三级条目若干,按学年度,由校、系、教研室三级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按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不同载体分别归档、保管。
1、综合(JX11)。主要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情况的文件材料。如:上级下达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产学研合作方案、成果、总结;学院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学院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学院教学设备的装备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校园网建设情况;体育器械统计情况;学院运动会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永久。
2、师资(JX12)。主要是师资队伍结构和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教师岗位聘任合同书;国家、省、院各级人才培养工程对象材料;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材料;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及实施办法;教师获院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科研评奖申报、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教师获各级各类先进表彰情况汇总;教师业务档案;外聘、兼职教师管理文件、资格审批、协议书、汇总表等材料;校内“双肩挑”教师兼课资格审批表、汇总表;教学工作量统计汇总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教师业务档案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建立业务档案。
3、招生(JX13)。主要是招生及新生录取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统计材料;新生录取材料及新生名单;学院招生工作计划、总结材料;委培、代培、自费生计划、合同及名单;新生素质调查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4、学籍(JX14)。主要是学生学籍管理及奖惩情况的文件材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每学年初在校学生名册;在校学生档案;学生学籍卡;学生照片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升级、参军、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学生处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学生档案也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为每一位在校的学生都建立档案。
5、毕业生(JX15)。主要是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件材料;毕业生工作计划、总结;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材料;毕业生验印名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就业协议、合同;单位用(聘用)毕业生审核备案表;毕业生质量跟踪、信息反馈材料、质量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6、专业建设(JX16)。主要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人才培养目标论证报告;新开或调整专业的社会调研记录、申报、审批材料;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建设工作总结;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记录;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审批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长期。
7、课程建设(JX17)。主要是课余建设和教材工作的文件材料。如:课程建设规划;院级以上重点课程建设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分专业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汇编;学期各课程(理论、实践)授课计划;选修课程内容介绍汇编;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相关材料;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省、国家级建设教材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院级以上获奖教材统计表、证书复印件及样书;参加各级各类出版教材编审统计表及样书;自编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实验、实习指导书和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统计表及样书;各专业选用教材目录、审批表;教材订购计划表;各课程选用(理论、实践)教材统计表及样本;教材采购及管理实施办法;教学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建设统计表及实样;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相关材料;优秀、典型教案;重要的集体备课记录;选修课开设课程名称、课程表;重修课开设报名表、课程表、授课计划、学生考勤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8、实习教学(JX18)。主要是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技能鉴定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各系学期实习教学工作计划、总结;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材料(建设报告、建设计划、建设总结、协议书等);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院、企业)名单和实习场所汇总表;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指导书、授课计划、任务书、指导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文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记录;毕业设计成果材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鉴定工作材料;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统计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9、实验教学(JX19)。主要是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指导书、指导记录、实验报告;实验开出项目、开出率汇总表;实验室材料购置、消耗、库存明细表;实验室、机房、多媒体、语音室、专业教室等教学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管理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0、课务(JX20)。主要是教学进程开课计划等文件材料。如:院历;院历;教学进程表;理论和实践教学总课程表、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表;系、部学期任课教师(专任、双肩挑、外聘、兼职)基本情况统计表;调课审批表;教室日志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或短期。
11、考务(JX21)。主要是考试和能力测试方面的文件材料。如:课程试题库和试卷库;班级/课程期末试卷;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学生成绩记录表(含平时、期中、期末、总评成绩);按课程归类补考试卷;补考成绩记录表;重修课考试试卷;重修课考试试卷;选修课成绩记录表;系、部按课程进行的教学效果分析;考场、监考、巡考人员安排表;监考人员培训会材料;考场记录;考试违纪成绩处理材料;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三、四、六级等);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省、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通过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2、质量评价(JX22)。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评估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教学管理规程汇编;教学质量期初、期中、期末检查计划、总结材料;教师、学生座谈会记录;学期各级教学督导工作计划、记录、总结;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处理记录材料;教师、学生教学质量座谈会记录;同行、领导听课记录;各类专项教学评估材料;教学质量测评材料;教师评学材料;教学异常个案处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13、学风建设(JX23)。主要是学生素质、学风教育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素质教育规划;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加强学风建设措施材料;学生参加院级以上科技竞赛、发明创造、、体育获奖等统计表、证书复印件;院级以上优秀班集体表彰材料;按年度在校学生素质评价、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4、教学研究(JX24)。主要是教学研究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情况;学院及以上教科研成果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系(部)教学研究工作会议记录;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会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获教研、科研成果一览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三、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意义
由教学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的重要地位,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密不可分。因此,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是各校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教学档案制度化建设,做好“迎评促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工作。
1、规范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的秩序
根据教育部《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对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规范了教学工作的秩序。
2、丰富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馆藏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信息大量地积累在教学档案里,由教学档案记载和反映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教学档案提供的都是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是教学效果的客观真实反映,是教学成果的不断积累,足以证明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科学地延伸教学档案分类实体,将丰富教学档案馆藏的内涵。
3、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创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档案人员的视野,拓展了档案工作的思路,创新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1993)
篇5
1.伊利集团概况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成立于1993年,历经十年的竞争,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为代表的基地型企业成功超越了以光明、三元股份为代表的城市型生产企业,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真正的领军者,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业领军者,也是唯一一家同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先后为奥运会及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中国企业。
从2003年至今,伊利集团始终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以极其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了持续发展的行业代表。2011年1-12月,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超额完成全年既定任务。产品结构和品牌的双重升级成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产能的全面释放,伊利的龙头地位日趋稳固。
2.伊利集团高效的成本控制――基于成本中心的具体分析
伊利集团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龙头的地位,适时地采用了责任会计这一管理方法,即明确的划分了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这一管理方式所带来的不仅是收益的增加,更使得公司内部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责任感。
(1)伊利集团成本中心的产生
成本中心是对成本和费用承担控制、考核责任的中心,是对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对成本加以控制、考核的责任单位。伊利集团的成本种类繁多、计量复杂,其中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前期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这就导致了成本一直居高不上,企业利润受阻。
伊利集团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订了实行责任会计的相对考核指标,并根据投入和产出是否相关将成本中心分为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成本中心。
(2)伊利集团针对成本中心的重要举措
成本中心的成立对于企业的成本节约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伊利集团对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成本中心进行了科学化的划分,并将每个大的成本中心细化到厂、分厂、车间、班组、个人、其他,同时明确了各责任中心降低成本的任务。
成本中心的核心工作是根据公司的总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预算方案,将成本降低目标合理的分配给各个晓得成本中心。
①严格的预算程序
在实施责任会计的过程中,成本预算的准确科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企业运行的财务指引,更会直接影响各个成本中心的绩效。伊利集团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拟定了一套科学高效的预算执行方案:
首先,成立预算委员会,负责落实企业的预算方案。建立有效地组织机构管理原则,保证预算编制和实施中各个层次、环节都能始终围绕企业的目标展开,为预算责任的分解落实和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其次,构建预算责任网络。
然后,企业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
最后,广泛宣传实施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知道每个员工都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②合理科学的任务分配
在利乐包装、原奶成本、职工薪金等多项企业开支上升的压力下,伊利集团将成本节约任务下达至各个责任中心并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实施计划。在实施责任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从事一线生产的各个生产部门是与成本连接最为紧密的,现以划分为标准成本中心的冷饮、液态奶等事业部为例,简要说明伊利集团自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后在节约成本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③严格的执行政策
伊利集团在企业内部科学的实施了责任会计制度,并制定了保证计划有效执行的相应政策:①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明确各责任中心营承担的责任,同时赋予他们相应的管理权利,并根据履行情况给予适当的奖惩;②总体优化原则。要求各责任中心目标的实现要有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③公平性原则。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处理应该公平公正,要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④反馈性原则。要求各责任中心对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⑤可控性原则。各责任中心只能对其可控和管理的经济活动负责,对其权利不相及、控制不了的经济活动不承担经济责任;⑥重要性原则。要求各责任中心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点差异进行分析、控制。
二、责任会计实施效果评价
1.伊利集团成本控制的显著效果
通过责任会计的实施,伊利集团的成本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2007年―2011年标准成本中心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可以看出,伊利集团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对成本的节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2011年间,液态奶平均成本节约率6.21%、冷饮13.18%、奶粉及奶制品14.02%、混合饲料9.20%。这样比例的节约率对于乳品行业是十分难得的,得益于管理会计制度的优良体系,以及伊利集团强而有力的实施力度。
2.伊利集团使用责任会计效果分析
伊利集团成功的成本节约对于众多无法受益于成本会计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透过伊利集团值得分析的数据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伊利成功的本质原因,现分析如下:
(1)预算科学精准,下分成本降低任务时本着合理化、公平化的原则;
(2)制定了保证计划有效执行的6项相应政策。任何制度想要取得一定的成效都要在执行前明确具体程序规则,伊利集团的6项制度公布后得到了员工普遍认同,而后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3)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在伊利集团实施责任会计时和很多企业一样受到了众多阻力,毕竟对于任何一个部门而言,削减成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伊利集团精诚团结的企业文化倡导员工以厂为家,真正为伊利的长远发展着想,齐力为企业整体的成本降低努力;
(4)激励机制。众所周知,作为世界500强的伊利集团,对于职工薪金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但伊利集团对于超额高质完成削减成本任务部门制定的奖励机制无疑是相当诱人的。伊利老总潘刚在2007年年度伊利集团总结会上表示:“任何为伊利发展做出贡献的部门、个人,都应该受到伊利的表扬,都是伊利的功臣。”
(5)技术、管理方法的改进。成本的削减依靠的是技术、管理方法的改进,而不是偷工减料。伊利集团按照责任会计的管理理论,加之自身研发技术的不断改进、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成功的达到了削减成本的目的。
三、结论
当前伊利的成本预算是以期年数据为参考,加入公司的财务状况、各部门实际操作能力、员工接受度等因素综合制定的。在这过程中,并没有结合顾客对企业产品预期的变化、创新的替代成本、员工换岗的潜在价值,如:多味化生产导致的成本不确定性、员工换岗产生的潜在人力储备价值与生产成本关系。
现结合伊利集团原有分析模型,加宽伊利集团成本分析维度。
加宽维度的成本分析模型是针对伊利集团量身制定的,也可为相关行业借鉴所使用。具体说明如下:
财务角度:依照部门的生产现状、企业可用于生产的资金情况等与资金有关的角度考率成本的降低程度;
顾客期待:调查顾客对同一产品二次升级的期待,结合顾客需求,核算二次升级的最低成本;
篇6
一、我国民营企业开拓印度市场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行业知名度。最近几年,A公司连续赢得国内石化企业的千万吨炼油项目,其所生产的控制产品在化工市场占有率连续几年拔得头筹,是化工行业控制系统的核心供应商。尤其自2010年至今,A公司大大削弱国际品牌Yokogawa和Honeywell在国内石化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2.技术创新能力。A公司一直自主研发控制器产品K。每年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发,得到可观国家资助。并和某著名大学的国家实验室联合攻关,公司本身亦为博士流动站。A公司近来比较成功的技术尝试有太阳能技术和检查输电线路的机器人技术。
(二)劣势(Weaknesses)
1.缺乏指导战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很少意识到和印度做生意的重要战略意义。我国民营企业更关注近期利益,战略许多时候只是聊胜于无。印度市场的重要性从未被我国企业真正认识,更别说制定高瞻远瞩的指导战略了,A公司也不例外。
2.缺乏实施计划与报告。由于文化、制度等原因,国人普遍欠缺理性缜密的思考。A公司针对印度市场的计划和报告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地调查、参考数据、信息提炼。A公司本着节约资金、缩短时间的通行观念,不愿耐心收集市场情报、仔细参考行业数据就仓促制定计划。同时,报告也并非真正总结过去,实质想逃避责难。
3.缺乏人才储备和培训。企业在印度做生意,要求驻印人员有很强定力。定力指的是不躁不馁,稳步向前。但A公司没意识到这点,缺少培养、巩固、发展人才定力的机制,使得国内优秀人员不愿加入印度团队,人才储备缺乏。培训是提升人才行之有效的手段。A公司虽然每年组织很多培训,但大多属于技术培训,很少有管理、销售方面的培训。当今社会,真正管理人才非常稀缺,A公司一方面呼唤人才,一方面却无所作为。
(三)机会(Opportunities)
印度莫迪组阁以来,新官上任三把火,印度项目比前几年增多,这将吸引国内公司赴印建厂。我国很多小化工厂难以适应国内日趋提高的环保标准,而印度又急需设施和投资,这是个不错机遇。A公司驻印机构内部组织有所改善---在外分设数个办事处,并运营、磨合了一段时间,为今后发力打下一定基础。
(四)威胁(Threats)
1.行业竞争激烈。印度项目远没有国内多,很多计划项目中途夭折,众多生产控制产品K的公司抢夺稀少项目,竞争非常激烈。同时还有隐性威胁:国内很多做EPC的小公司在印度的争夺趋于白热化,他们的竞争间接威胁到A公司利润,甚至只能放弃这类项目。
2. 印度客户信誉度较低。印度公司虽然最后大多能偿清欠款,不过时间很漫长----大致平均2.5年,这造成A公司现金流紧张。
二、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民营企业开拓印度市场战略选择
(一)SO战略
1.多样化成长战略。A公司可以利用内部优势、印度当前发展机遇, 不断完善、创造拥有自主产权的各项技术,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用技术积极开拓印度,在新市场上寻求潜在客户。采用该战略,应利用技术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如前述的太阳能发电, 最大程度获取利润, 并带动工艺设计、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施工安装等其他业务齐头并进。实施该战略,相关产品在各方面(运营、洽谈、渠道、设计、销售、工程、服务)与控制产品K有很大不同,因而风险陡增。为适当分散经营风险,应求助于风险投资或与大公司合资,如与BHEL合作---- A公司可借助其庞大的销售网络和人脉关系在市场上大展拳脚。利益和风险共存,机会和挑战并在,A公司应进行综合评估,并果断制定相应战略。
2.横向一体化战略。它是一种扩张战略。市场上总是存在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企业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先进性和适用性。A公司应在展会或研讨会上,展现其在大石化、煤化工等方面先进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案例,提升A公司在印度市场的层次。同时应与国内公司合作,进一步降低成本,开发出适应印度的高可靠性产品或系统,规避常用产品竞争激烈的状况,将A公司驻印机构纳入良性发展正轨。
(二)ST战略
1. 产品开发战略。印度市场通用产品竞争激烈,故开发细分固定市场(Niche Market)(如糖厂)不失为明智之举。凭借多年与当地设计院在电力方面的合作,A公司应考虑该设计院在糖业方面有用户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出在糖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染色剂生产厂是 A公司在国内的大客户,A公司与染色剂生产厂的长期合作,使A公司逐渐熟悉染色剂行业某些产品的工艺流程。A公司能否也携手印度染色剂行业的客户,去争夺这个细分市场呢?
2. 产品差异化战略。在国内, A公司通过产品差异化战略,为不同行业、项目提供差异化产品, 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如中小型规模控制系统K、大型规模高端控制系统K_h、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K_e就是针对不同生产制造流程的技术和产品。在印度,A公司也应采用该战略。
(三)WO战略
这是利用外部环境机会来克服企业内部劣势的一种发展战略。为此,A公司应与印度潜在客户合作,借后者市场知名度、营销网络、技术实力、资金流动,以自身产品向竞争对手的传统领域渗透。该战略看似成本小、风险低、见效快,但背后的风险亦不小---容易被合作伙伴控制。
(四)WT战略
1.防御战略。回避威胁和劣势,乃企业生存之道。A公司国内项目骤减而印度竞争激烈,国内管理遭遇瓶颈而海外拓展举步维艰。此时,A公司应取防御战略:放弃一些业绩不良产品与项目、淘汰陈品、退出风险极大的市场等。眼下A公司在印度还是小有成绩,在国内拥有很高的技术、产品、工程、服务等优势。A公司可以在国内放弃一些“问题”项目,退出一些不能赢利的市场,但对印度市场还是饱含期待:减少开支、降低损失、优化营销。
2.退出战略。虽然A公司在印度市场有前述劣势,但这些劣势为国内民营企业,甚至是国内企业所共有。A公司经历国内多年拼杀,得以生存,已属不易;不断壮大,更是少有;还能依托积攒的厚实本钱,在印度谋求发展,实为行业翘楚。最近几年,A公司在印度的表现可圈可点,故目前尚不考虑退出。
参考文献:
[1]苏宏然.A公司进入印度市场的战略选择及实施策略研究
[D].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2012.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厦出版社, 1997.
[3]靳闪.华陆公司进入印度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西安理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7
一、主要目标任务
1、助农增收。努力促进农民余粮适时适价顺畅销售。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占全社会收购量的70%以上。粮食企业本地收购22亿斤以上,占农民余粮70%以上。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8亿斤以上。订单收购量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的35%。
2、产业增效。粮油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0%,销售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10%。粮食企业新建粮食生产基地(包括自建、订单合同等)10万亩,总量达到120万亩。新建放心粮油示范店10家。
3、国企改革。按照国有粮食企业“一县一企”的改革要求,全面完成企业整合重组。
4、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2个危仓老库改造项目,共投资1亿元以上。完成2个骨干粮库数字粮库工程。
5、粮食储备。年度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0.34亿斤,力争提前实现新增规模三年到位的目标。
6、安全生产。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为了确保完成上述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着力推进“一项改革”,实施“六大工程”。
(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创新发展活力。一是抓企业兼并重组。以“一县一企”、做大做强县(市、区)粮食购销总公司为目标,加快乡镇粮管所、粮库兼并重组或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后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由现在的69个减少至30个以下。二是抓区域性粮食集团培育。鼓励支持宝粮控股集团等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吸引民资、外资等外来资本,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建有影响力、有带动力、全产业链的区域性粮食集团。三是抓资产整合。千方百计激活土地等资产,不断优化布局,增强发展活力。各县(市、区)围绕一个龙头企业集中整合乡镇粮库等粮食流通经营性资产,改革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净资产规模翻一番以上。四是抓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创新机制、规范运作,真正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统一发展战略、资产管理、财务核算、制度管理、人力配置等统分结合的公司制发展模式。
(二)实施助农增收工程,搞活粮食购销经营。一是提升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水平。要不折不扣地抓好粮食收购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所有粮食收购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的粮食收购守则。合理布设收购网点,方便农民售粮。做到政策上墙、纪律上榜、标样上台,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二是提升粮食购销经营水平。粮食购销要走市场化道路,向“两头延伸”,通过收购环节,向上游主动融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引导粮食种植品种结构调整;向下游与加工企业合作,建立新型粮食购销关系。要积极探索粮食期货、电子商务等新型粮食购销模式。三是提升搞活粮食流通水平。要引入粮食收购市场多元竞争机制,引导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加大采购和销售力度,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粮食收购环节,搞活市场购销,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全社会粮食收储能力。四是提升为农民服务水平。继续推广“一次收购、二次结算”订单收购模式,让种粮农户获得更多利益;加强粮食烘干等保粮设施的投入,增加高水分粮收购比重;加强与中储粮公司的沟通协调,尽可能设置更多的最低价收购点,方便农民就地售粮;加强与新闻媒介的合作,加强政策和市场信息的宣传引导,服务种粮农户。
(三)实施保供稳价工程,全力确保区域粮食安全。一是强化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抓好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计划的有序落实,加大督查力度,力争提前实现新增规模三年到位的目标。二是强化储备粮管理到位。不断提高储备粮轮换水平,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储备质量,将轮换运作与基地建设、订单收购、加工产业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灵活、运转高效的目标。三是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到位。把治理“餐桌污染”作为加强粮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民生民心工程来抓,切实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和卫生的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四是强化放心粮油示范创建活动到位。继续抓好创建放心粮油示范店(厂、库),新建10家以上放心粮油示范店。既要“扩面”,更要“提质”,抓好已授牌单位的规范经营、巩固提高,加大动态监管,提高放心粮油市场监管水平,保障居民食用放心粮油。五是强化市场应急保供到位。进一步抓好市县粮食应急预案的完善与落实,加强全市125个应急供应点、19个应急加工企业、11个应急储运企业的管理,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粮油应急保障能力。
(四)实施粮库改造工程,提高粮食收储能力。一是落实好组织施工。对列入“危仓老库”改造计划的库点,要抓紧制定实施计划,抓紧完成审批、招投标等施工前的所有前期工作。按照“三改造三提升”的要求,把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在今年秋粮收购前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危仓老库改造项目目标任务。二是落实好项目监管。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全程监管,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部门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绩效考核,真正把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建设成为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三是落实好重建和新建。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牵头的粮食仓储设施新建工作即将启动,全市要进一步修订仓储体系规划,认真制定粮食仓储设施拆除重建和新建实施规划和方案,明确总仓容量以及拆除重建、新建仓容量,按照省粮食局的统一部署,筹备和组织好拆除重建和新建仓储设施工作。
(五)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产业跨越发展。一是推进基地建设。继续引导粮食骨干企业主动融入农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粮田等形式,建立自有粮源基地,稳定优质粮源,形成几个粮食优质品种,建成一批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示范基地。二是推进项目建设。重点落实好宝应粮油食品制造产业园年产10万吨大米、扬仙面粉公司仓储及年产25万吨面粉加工项目和仪征福兴面粉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面粉项目等。三是推进科技创新。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粮油科技创新体系。围绕营养强化大米、营养保健油等系列新产品开展重点攻关,发展粮油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四是推进“数字粮食”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粮食收购、储备系统等基础平台建设。建立规模种植50亩以上农户的数据库。建成2个数字粮库。五是推进品牌战略。重点打造好“牧羊”、“双兔”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著名企业,形成一批品质优良、影响广泛的粮油品牌产品。在米、面、油、饲料、粮机等各个领域培育出1-2个一流的本地品牌。
篇8
一、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一)认真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稳步推进并落实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由265元提高到285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1280元提高到1500元。城乡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标准按上级要求逐步提高。实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落实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二)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工作,新增床位200张,力争使全区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18个百分点。不断完善星级敬老院评定制度,强化敬老院内部规范化管理,开展院长及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探索多种救助模式,对于金额巨大的困难对象完善定额救助制度,努力提高救助比例和水平。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做好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四)完善救灾应急体系,提高救灾应急综合水平。全面启用新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继续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灾害应急演练,完成避难场所建设,创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点。抓好防汛值班和灾情信息上报,确保受灾群众在12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全面完成“爱心慈善超市”和因灾倒房重建工作。
(五)认真做好精神病人救助工作。不断完善精神病人救助与收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精神病人救助台帐,简化二次以上救助的程序,保障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六)认真开展孤儿和弃婴弃儿的安全保障工作。认真开展散居孤儿家庭、孤儿寄养家庭和弃婴弃儿收养家庭养育情况排查。切实做好孤儿建档造册,对孤儿的养育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评估,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切实加强对社会散居孤儿家庭的安全检查工作,杜绝火灾及其他安全隐患。
(七)认真开展特殊困难群体的临时生活救助工作。特别要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尤其是因病、因灾和意外伤害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群众家庭给予特别关注,确保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八)加快推进老年福利工作。推进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完成1-2个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建设。
(九)发展福利企业。年内完成一家福利企业的资格认定工作。加强福利企业监管,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好福利企业扶持政策。织指导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工作。
(十)加强慈善和福彩公益金管理和使用。
二、切实做好专项社会事务工作
(一)切实提高殡葬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文明绿色殡葬。力争启动殡仪馆二期工程建设。深化惠民殡改政策。推进殡葬改革,查处殡葬违法行为。
(二)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等级化建设。将婚姻登记处搬迁至新城古街,创建国家3a级婚姻登记中心,并成功验收。强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
(三)全力推进区划调整工作。力争完成乡、乡撤乡改镇,完成镇、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工作。
(四)突破体制主动服务,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水平。建立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全面开展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联合公安局、城管局、卫生局等部门,明确职责、协作配合。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街头主动救助,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权、保护权等合法权益。
(五)完善地名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完成新城街道命名工作,全面完成城区所有街道牌的更换工作。
三、务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加大社会组织建设力度。协调财政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扩大社会组织数量,在全区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布局合理,充满活力,服务优质,监管有序,自律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健全社会组织制度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三二一”工作法,全力推进二个中心工作。
(二)培育典型,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
四、大力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一)全面实现双拥工作制度化。以争创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全力抓好《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方案》的落实。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军地协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创新双拥载体,深化特色活动。
(二)认真做好2012年冬季退役士兵报到登记。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
(三)按时足额兑现伤残抚恤金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金。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全面完成扶优项目和优抚建房任务;继续推行优抚政务公开栏制度;做好烈士陵园的管理维修与涉军维稳工作。
五、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和自律机制。全面完成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全面完成3个农村社区建设。
(三)力争完成镇8个社区工作站的建设。指导社区服务站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提高民政综合能力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公墓建设;力争完成中心敬老院建设;完成婚姻登记处搬迁;实现社会福利中心、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常态运行。
(二)推进民政信息化、制度化建设。努力打造“透明民政”、“阳光民政”、“服务民政”、“清廉民政”。
(三)加强社工人才和民政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和人才培养使用模式,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工人才队伍。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强动力,科学发展建新区”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民政大讲堂活动,努力推进民政文化建设,打造民政铁军团队。
(四)抓好计划统计财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统计台帐,做好规划中期评估。进一步加强对民政台帐的规范,台帐数据进一步充实完整,并实现动态管理,使统计数据真实可查,大力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明确分工,细化目标,扎实推进规划实施。2013年将是各项民政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对规划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各项规划全面完成。
篇9
关键词: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的起步比较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培养了一大批本土服装设计师。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等[1],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理论与技能割裂”表现的较为明显,教学按“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三段式进行[2]。不同科目的教学“各自为政”,联系不紧密,且课程没有和市场动态、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导致一些学生直到毕业还不清楚服装生产流程、不熟悉生产工艺,设计作品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相去甚远。这样一种脱节现象使得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不明确。从市场反馈来看,用人企业普遍反映刚步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很快胜任。不冲破这些问题症结,我国高校服装教育的发展则无从谈起。如何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实战水平,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接轨?作为为服装设计市场输送人才的“主力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索一套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新一轮的主要任务。服装设计教学需要在专业发展及教育模式方面寻求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改革创新。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改革,不单单做课程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引导者,教师应从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入手,提高专业课程与市场的贴合度,形成课程特色,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3]。
一、项目教学模式的开发依据
服装企业的设计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从设计、制板、生产、营销策划到销售都围绕着每一季度产品来进行。检验服装设计成果成败的关键是其设计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就要求服装设计教学结合服装市场来展开,为了打破传统服装专业教育体系的三段式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无缝连接,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理论实训一体化的课程中推行项目教学模式,把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真实活动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模拟服装企业一个季度的生产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使学生融入企业的生产流程,在模拟情境中强化实践技能,学会解决实际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就业。
二、项目教学模式的方法
项目教学模式由服装企业专家和高校专业教师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双方构建项目式课程教学的结构,通过分析服装设计专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建构“职责—任务”表,根据企业中服装设计、生产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以任务为核心分解出若干子项目[4]。教师结合每个项目所必需的工作职责及理论知识,确定教学内容安排及重难点,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由构思—调研—设计—试样—投产—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小组成员根据教学安排完成任务,学生、教师、企业对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具体的实施共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一)确定项目任务
学院与服装企业洽谈,与某一特定服装企业建立项目合作关系,根据合作品牌的设计要求和生产任务,教师起草数个设计项目的主题,确立专项设计任务书。教师向学生明确设计的任务、主题、目标和要求等,引入与本项目有关的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本次项目任务,确认活动中要调查和待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成员分组
教师根据班上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设计主题,针对相应主题开展工作。小组内成员的能力互补、各有所长,每一位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
(三)市场调研
要求学生到项目合作的服装企业及其专卖店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品牌的风格定位、消费者定位、价格定位等,针对当季的款式、面辅料、色彩、工艺等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另外,顾客的需求应该是设计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因而调查目标客户的喜好、需求就成了市场调查的重点内容。在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习惯、潜在需求、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及要求等,这主要是为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搜集有价值的情报,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完成该品牌的详细市场调研报告。
(四)设计企划
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流行趋势,小组拟定新产品的设计企划书和实施方案。教师对设计企划书和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修改的建议,并组织小组讨论和个人汇报,完善计划与方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
(五)项目实施
小组根据制定的设计企划书进行具体的款式设计、面料和色彩搭配,绘制服装设计效果图。教师和企业方给予修改意见,敲定最终的系列设计稿,根据设计效果图定稿进行纸样设计和样衣制作,样衣制作完毕后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样衣效果再对纸样、面料、色彩选择进行修定。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实时提出建议。在小组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同时也需要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沟通能力。
(六)结项展示
成品展示以会的形式呈现,在动态展示的过程中,小组发言人阐述设计理念、产品优势等。台下的教师、企业方代表可对展示成品提问。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对内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他们对外的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营销技巧。企业选取中意的设计作品下单批量生产,投入实体店销售。优秀作品以静态形式在展厅进行长期展示。
(七)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分为三个层级,首先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方案后,进行自评、学习小组互评,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享学习成果。其次,专业教师对项目完成的过程进行评分,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出勤率、创作步骤是否完善等对项目过程进行评价。整个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按一定的权重进行评分。最后,企业代表根据最终成品的效果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成衣是否具有创造性与市场价值、成本控制是否合理以及成品展示效果给予最终的评分。这三个评价等级是层层推进的,引导学生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为项目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结论
项目式教学就是一场“真题实做”的实训,其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企业为主导,项目活动为主线”,一改以往“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的分段式教学,弥补了知识和技能分离、各个科目独自为阵的弊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完成由明确任务——搜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等一系列工作步骤,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中,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多元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经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将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提升,促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从业。项目教学模式是对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与服装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有益尝试,将教学项目与实际企业生产相结合,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行业的支持,这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宏观环境;而具备完善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则是项目教学所需的微观环境和必要条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现,一方面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中学习,强调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强调了专业学习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企业的设计创新和人才储备,形成了双方合作互动,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由于时尚流行瞬息万变,服装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项目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专业方向的应用不尽相同,对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常卓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剑章.就业导向下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2014;(5):233-235.
篇10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机械制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08-03
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企业用人标准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就业现状要求教学改革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有这样的困境:用人单位普遍反应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胜任相关工作;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拿到了各种技能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并不具备实用的工作技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究其原因:第一,对“就业”的理解落后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过去师生对就业的理解长期停留在双证教育的基础上,多数学生只能实现低水平就业,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适应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在以学科知识设计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下,学生对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传授方式不感兴趣,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同时,课程内容陈旧,知识更新慢,教学方法单一,导致专业课程教学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述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出现企业招不到满意的技术工人、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尴尬局面。
二、职业能力的培养呼唤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主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师生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为教学活动的先进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学生在处理项目的过程中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技能的操作者或实施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反馈等系统行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种素质的表现就是职业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职业能力的员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要。《机械制图》作为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厌学现象严重;教师教得辛苦,实际效果不佳。除了学生的文化基础不牢、缺乏空间想象力等因素外,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是传授――接受的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更没有发挥创造性。这是长期困扰专业教师的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识图能力、画图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机械制图》知识贯穿于机械类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1.确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机械制图》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带来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以严谨和规范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2.构建《机械制图》项目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首先梳理专业结构,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其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项目。
(1)《机械制图》项目课程的性质。它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体现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课程之一。
(2)《机械制图》项目课程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做中学,做中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3)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规定的素质要求及知识要求为主线,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进行项目化课程编制。
3.依托企业产品,实施项目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应及时转变思维方式,树立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以企业的需要为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准确定位,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教学目标。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学校主动寻求企业,与之展开生层次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借用学校的人才优势,而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设施,将其作为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企业产品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完成后期教学任务的首要选择。
(1)校企合作实现双赢。①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了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的过程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企业从一线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出生产岗位的能力标准和用工要求。学校根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改革,使《机械制图》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过程,使教学改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兼任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②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接受了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培养了职业道德,增强了团队意识,树立了责任感,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学生在提高制图知识水平的同时,了解了企业的工作程序、生产过程、操作要求和经营理念,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企业通过实训发现并优先录用优秀人才,提升了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解决了用工来源问题,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近年来,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主动与企业联系,与用人单位沟通,对企业的产品情况、生产过程、设备状况及对员工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与企业建立了包括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在内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例如,远东机械制造集团是一家大型企业,一直与我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产品中有较多的零件适合作为《机械制图》教学项目的载体。在与远东机械制造集团合作进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①确定任务。由教师选出若干可以作为教学载体的各类零件,形成教学任务。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要适当,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项目内容要与企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学生制图的能力水平相适应;②实施教学项目。项目内容确定之后,将学生分组,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学习、测量、绘制草图等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相关的内容。在绘图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教师巡视解疑、工厂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并根据各小组出现的问题与有关项目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及时纠正,同时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纸。几种零件在各小组之间轮番交替测绘、画图,使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几种零件制图的全过程;③检查测评。项目任务完成之后,每个组把自己的图展示出来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的标准由教师制定,评价的内容包括视图选择是否合理、视图画得是否正确、图线的画法是否恰当、尺寸标注是否合理、正确,等等。最后,综合多方面的评价意见确定出项目成果的优劣,并通过检查测评找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④评价总结。在每个制图教学项目完成之后,要对整个项目活动进行总结,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好的方法、操作技巧详细记录下来,为以后实施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增强优秀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通过与远东机械制造集团合作进行《机械制图》项目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并展现作品时,都能从中体会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绘图和读图的能力,也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2]王国民,王猛.机电专业校本教材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圈,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