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学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19 11:0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英语学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句酷批改网 高职院校大学生 英语写作翻转课堂 错误
一、基于句酷批改网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相关知识。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在课堂上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运用句酷批改网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针对英语写作的六大原则、两大写作技巧和五种写作模板,我们共拍摄了13个英语写作教学视频。这些视频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来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英语写作的特定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
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所有的英语写作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授课教师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英语写作方面的关键词,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教师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
3.重构学生学习流程。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基于句酷批改网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W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有关英语写作的教学视频,还可以利用句酷批改网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在英语写作原则、技巧上的学习困难,并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给予每个学生有效的辅导,而同学之间运用句酷批改网相互进行批改的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写作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二、基于句酷批改网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翻转课堂实践中的错误分析
1.理论依据。英国应用语言学家Pit Corder1967年发表了名为《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一文,由此提出了错误分析理论。该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常犯的错误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对整个错误的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与分析。错误分析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对母语的再次学习以及复制或是模仿,而是学习者的中介语的整个语言体系的再创造,是不断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探索与研究,错误越多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学习者对于新的语言的应用程度,说明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2.技术支持。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特别是在英语写作方面尤为突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包括课堂教学、语言学习等。以句酷批改网为代表的在线作文自动评价系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并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本文在国内外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对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错误分析理论,探讨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方法,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从实践教学中探寻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因此,本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错误主要有哪些?
(2)句酷批改网能否帮助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以及句酷批改网在作文评改方面存在哪些局限?
2.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5级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31人,企业信息管理师2班32人,共63名学生。这些学生英语学习时间均超过6年,拥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及运用基础,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目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及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体的英语学习及写作水平。实验时间从2015年10月8号到2016年8月8号,历时36周,共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第二学期为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
3.研究工具。为了提高教学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研究手段:
一是测试抽样。通过抽取两个班63名学生在句酷批改网上写的378份英语作文作为研究样本,集中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其中出现频繁的错误进行分类,从操作、词汇、句法、语篇以及内容五个层面对常见的错误类型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阐述。
二是教学实验。通过第一学期研究所发现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错误分析理论,在第二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要是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总结,对学生集中进行语法知识和语篇知识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句酷批改网上根据系统的反馈对其错误进行反思和再学习。
4.研究过程。本实验周期为两个学期共36周,由同一教师教授的这两个班级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授课方式及教学进度完全一样。第一学期共完成三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由教师在句酷批改网上布置三篇写作任务,规定学生在6周内完成并上传到批改网,学生可以根据系统反馈进行反复修改,以最后一次提交的作文作为研究样本本。第一学期这63名学生每人共上传3篇作文,但我们选取其中两篇,以这126篇作文为样本,归纳整理出其中的错误。第二学期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任务,针对第一学期研究所发现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以同样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第二学期这63名学生每人共上传4篇文章,但我们只挑选后两次的作文以这126篇作文为样本,归纳整理出其中的错误,并与第一学期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5.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旨在通过对这些英语写作中错误的分析找出其在上述五个层面的分布及其出现频率,可从句酷批改网上下载以软件EXCEL形式呈现的数据后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都从126份样本中根据操作、词汇、句法、语篇以及内容五个类别整理出频率较大的错误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第一学期收集的样本作文中错误821个,第二学期收集的样本作文中错误583个。
上表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从收集的126份样本作文中有821个错误。在收集到的错误中,包括拼写错误、笔误、字母大小写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在内的操作错误总计为39个,占总数的4.8%;词汇错误有331个,占总数的40.3%;在句法上,有367个错误,占总数的45.4%;包括连贯性错误、语用错误和接受性错误在内的语篇错误有76个,占总数的9.3%;偏题甚至跑题的内容错误有8个,占总数的1.0%。词汇和句法错误的数量最多,表明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单词和句法是最薄弱的环节。
再来对照第二学期的错误分布情况:
四、结语
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学生写作的频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学习英语写作的原则;了解英文写作的技巧;熟悉英语写作的模板。在此基础上学生\用句酷网进行不同主题的写作练习,句酷网会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系统评分,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批改。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反映出来的错误进行点评,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同时学生自身也可以对自己在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句酷批改网上所反映出来的英语作文写作习惯和错误类型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词汇和句法上所犯的错误机会占了所有错误的绝大部分,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汉英词汇的差异对比,并要对英汉的句法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和训练,从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并强化学生的英语句法意识。同时,句酷批改网的使用让教师从最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大大缩短了传统的批改英语作文的时间,提高了教师批改英语作文的效率,让教师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系统所提供的体检报告从词汇、句子、段落、从句及词性各方面所提供的参考范围以及按句点评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在英语写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但不可否认地是,以句酷批改网为代表的在线作文自动评价系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其评语的泛化性,不能深层次地对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写作风格进行相应的指导,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依然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错误是学生心灵的一扇窗口,错误的深层处隐藏着学生的种种学习策略及对第二语言作出的种种假设,通过在线作文自动评价系统和教师双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中错误的评定和修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探索英语学习心理过程的奥秘,探索英语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并建立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Corder,S.P.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IRAL,5(4),161-170.
[2]唐锦兰,吴一安.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
[3]符祝芹.在线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
篇2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商丘工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在遵循ESP课程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探索ESP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于ESP理论的教学改革,从而推广到应用型高校其他专业基于ESP理论的教学改革。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
本教学改革立足于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把握ESP 教学理论的内涵,根据商丘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深入调研创新型大学英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进行阶段性考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期创出商丘工学院培养人才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较好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体思路如下:
阶段 实施时间 工作任务
准备阶段 2013.6-2013.9 组建改革项目小组,落实人员分工,确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建构阶段 2013.9-2013.12 根据计划,进行艺术设计专业ESP教学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艺术设计英语ESP教学大纲、编写授课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总结阶段 2014.1-2014.3 形成适合基于ESP理论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研究框架。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ESP英语教学
ESP是指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ESP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内容和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为出发点。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英语课程。例如:艺术设计英语、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会计英语、医学英语等。通过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英语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相关涉外交际、交流等工作。众所周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在这种交流发展的背景下,ESP出现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ESP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ESP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中的重要性
首先,ESP教学模式符合艺术设计的行业特点,它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职场交际与专业阅读的能力。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ESP专业英语教学体现出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其次,ESP教学模式可以使艺术专业学生摆脱普通英语“学而不用”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再次,ESP教学模式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它使学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迈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因此,ESP教学模式在凭借着其自身的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型,能够有效地促进“工学结合”,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文化课素质普遍较低,英语基础较薄弱,英语学习动机单一,英语学习方法不合理,不重视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较完整的语法体系,甚至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艺术专业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意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反应迟钝,学习被动,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艺术类与其他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设置、学生来源、学生心理及毕业以后的去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中,突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一)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专业情结浓厚,大部分习惯于直觉和形象思维,富于情绪、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欢追求浪漫和美感。这个群体的普遍特点就是表现欲强,联想丰富、精力旺盛、记忆力好、模仿力较强、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上,并且他们的高考录取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考试,而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又比非艺术类的考生低得多,进入大学后,专业的特点又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往往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轻视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对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想上比较散漫,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这些特点都使得艺术专业大学生厌倦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因此,要解决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找出适合他们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教师应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独特之处,观察和掌握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表现,不断探索英语教学规律,设计出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自信以及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课题组须认真进行社会调查,必须考虑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所使用的教材等情况,从而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如何安排语言项目来实现技能的培养。基于对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整体需要,改革组以商丘工学院2012级艺术设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基于ESP教学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基于ESP的教学设计,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笔者现将艺术设计专业基于ESP的教学设计总结如下:
1.通用英语教学阶段
众所周知,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所接触的或者所学的英语都是通用英语。通用英语,作为语言的共核,是专业英语的基础。通用英语教学是以日常教学应用语言为主要目的,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鉴于商丘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让学生以强化提高通用英语教育为主要目的,学期末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三级考试。通过这两个考试已经能客观地反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通用英语的水平。
2.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阶段
根据上述分析,但凡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三级考试的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专门用途英语学习阶段,该过程一直持续到第四学期结束。
现以艺术设计专业英语中的接洽环节为例进行说明:
(1)环节设计
在接洽环节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师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学会如何展示公司实力。
(2)准备阶段
在该阶段,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让学生3-5人自由组成一小组。该过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接洽环节所涉及到的相关英语专业词汇,让学生运用网络搜寻能与公司进行商业往来的相关公司资料,并进行概括总结,写出相关分析报告总结。
(3)实施阶段
首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分析整理公司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公司实力展示;其次,通过播放客户接待与需求情景听力,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学习如何进行客户接待与需求分析;最后,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根据听力材料中捕捉的重点句型,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客户接洽。
(4)总结阶段
在该阶段,教师让学生对之前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安排下一步的任务。
综上所述,在我国各高校都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进行基于ESP理论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艺术类学生及其他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篇3
关键词: 英语阅读 专业课 学术阅读能力
一、引言
英语学习在大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通过CET-4、CET-6,以及能在考研和求职中突出优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某些专业科目的学习时间,但是在查看英文原版资料时,很多学生甚感吃力。纵观国内的合作办学项目,大部分学生感到英文原版教材的学习难度较大,尽管认识大多数单词,却不知教材所云。在最近三年(2008―2010)的英语学术类测试――雅思考试中,中国考生的英语阅读成绩在按照国家或地区全球排序的前40名中分别位于第30、27和23位。虽然总置在上升,但是还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术阅读能力以帮助他们适应英文专业课的学习,并为出国深造做好准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术阅读能力
近几十年来,学术阅读能力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有不少关于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方面的研究。尽管目前的研究在确立培养目标应为General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Specific EAP之间还存在很大争议(Hyland,2006),但是学界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陈宁(2006)曾指出:“学术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Academic reading...is the ultimate goal of English instruction at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与日常英语不同,学术英语指学生为掌握英语相关专业内容而具备的语言能力,总而言之,即需要掌握大量复杂信息和概念的学校及各种职业中成功的能力(“Academic language refers to the sort of language competence required for students to gain access to content taught in English and,more generally,for success in school and any career where mastering large and complex bodies of information and concepts is needed” Coleman,Goldenberg,2010)。Fillmore & Snow(2000)把学术阅读能力归结为十种能力:1.总结文章,利用语言线索来理解和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2.分析文章,通过语言特点来判断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情绪;3.从文中提取意义并与相关思想和信息进行联系;4.评估文中证据和论点,并评判其逻辑性;5.辨认并分析各种文体中用来触发背景知识和起到言后效果的篇章特征;6.认出书写语中不合语法和使用规范的语言并能纠正其错误;7.使用语法手段整合句子使之更严谨、有效,并使用多种手段使句子成为连贯篇章;8.写出逻辑性强并由论据和细节支撑的文章;9.阐述词汇方面的问题;10.提取精确信息并能使用合适策略利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Fillmore & Snow的分类有些重复,并且有些方面属于写作知识(虽然写作不能完全与阅读分离)。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将学术阅读能力简洁地分为三大类:1.做个有效的读者(快速阅读,快速寻找信息等);2.成为主动的读者(具有阅读技巧);3.做个有批判性的读者。陈宁(2006) 在其书评《一种独特的学术阅读考试》中提到,对英语学术阅读考试――雅思和托福的试卷分析表明,在阅读理解的深度和速度方面,阅读任务分为仔细和快速两种;在理解范围方面,分为整体和局部两类。总体来看,有四种阅读类型:总体仔细、总体快速、局部仔细和局部快速。
虽然这些分类侧重点不同,但其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需要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概括文章主旨、寻找所需信息,并且能对所读文章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些学术能力的培养正好可以改善目前学生精读和泛读不分,精读效率不够高、泛读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匮乏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英+专”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基于当前对英语学术阅读能力的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把专业课(商务管理课)和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的学术阅读能力:1.概括文章和段落大意的能力;2.定位具体信息的能力;3.快速有效阅读的能力;4.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此,本研究选取河南某大学和山东某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2009级学生的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为研究组(共49人),一个为参照组(共47人)。研究组和参照组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英语考试中分数分布相当。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英语阅读主要学习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对研究组补充了6篇以提高英语学术阅读能力为目标的文章,并且对课本的课后习题稍作修改以适应研究目的。这6篇补充材料由澳大利亚某大学和该研究涉及的两所国内大学的英语阅读课教师和商务管理课教师共同选题、编纂而成,以保证所选话题与专业课程能够互补、难易程度适中,并符合阅读教学目的。文章之后的题目是根据雅思和托福的题型及研究目的而设计,共包括思考问答、标题结构、流程图、表格、总结大意、完成句子等六种题型。研究的主要方法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之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访谈和考试来检测实验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训练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略读、寻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参与和理解程度,以及阅读速度。实验表明,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策略。略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提高概括能力和阅读速度,这是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学术和生存能力。寻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细节定位,快速找到自己所需信息,对从事科研等有大量信息处理要求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人深省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自己做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论文和树立世界观等都有帮助。在完成课后习题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整篇或部分文章结构有了初步了解,此时教师进一步讲解学术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段落主题句、总结归纳学术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分析作者意图,并分析总结难句的语言和结构。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组几乎全部学生都对该实验持肯定态度。96%的学生都选择了愿意学习该编写材料。88%的学生认为将专业课和英语课结合起来是提高学术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问卷调查中的其他方面,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上图可见,超过60%的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含义方面有进步,并能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70%的学生在细节定位能力提高;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有所提高。另外,对于管理学的相关知识,80%左右的学生认为这些补充材料拓展了专业知识且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词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与学生访谈得出的结论与调查问卷基本吻合,但是学生在访谈中表达了自己对补充材料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些材料比课本内容学术性更强、文章更长、词汇更加专业、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整体难度较大,但是材料很好、更加实用、对自己的生活也更有意义,因而学习动机更强。而且他们希望补充材料涵盖面能够更广,例如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会计学、商法、经济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相关内容。通过补充材料,学生也认识到了学术词汇与日常英语词汇意义的区别。
在实验结束后,对研究组和参照组学生共同进行了一次测试,以《剑桥雅思8》的第二套阅读试卷的3篇阅读文章、共40道题目为测试内容(两组学生中没有人做过这套试题)。测试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整体得分和单项得分中都比参照组要高(每题算一分)。无论总结段落大意,还是寻找细节信息,研究组的学生都更胜一筹。具体结果如下:
研究组在寻找细节信息方面比参照组平均得分高3.69分,概括段落大意平均分高4分,两种能力都测试的题目中,平均分高1.8分。
四、讨论与总结
对调查问卷、访谈和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将“英语+专业课”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快速阅读及概括文章和段落大意的能力、寻找细节信息的能力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强的辅助作用。访谈还表明,学生希望更多科目的专业材料在英语课堂出现,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多种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各种学术文章结构、语言及词汇特点的把握。但是测试同时表明,学生的概括能力要略差于寻找细节信息的能力,这在研究组和参考组都有明显体现,因而教师应该调整课堂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该研究给教学带来的启发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为了教英语而教英语,我们首先要清楚教英语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意味着什么,否则师生都在英语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却事倍功半。另外,日常英语不同于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有着自己的语域、语言特点、结构特征、常用词汇等,所以仅仅学习日常英语不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一般专业课教师没有时间给学生讲解语言和词汇等(Hyland,2006),因此,学生在大学阶段甚至毕业后仍然不能阅读英文学科前沿知识。所以,要在英语课堂上找到一个英语和专业课的结合点,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而且熟悉学术英语的使用规范。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出国深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Chen,N.A Unique Academic Reading Test.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2006,3(1),81-86.
[2]Coleman,R.,Goldenberg,C.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Kappa Delta EI Record,2010:60-65.
[3]Fillmore,L.W.,and Snow,C.E.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language.In 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language,ed.C.T.Adger,C.E.Snow,and D.Christian.Washington,DC: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2000:7-53.
[4]Hyland,K.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Routledge Applied Linguistics,2006.
篇4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教学规划 教学模式
引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实现的目标。一般听力理解能力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1]。在四、六级考试当中,听力占考试总分的35%。因而不论是从应试还是实用能力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多以大学英语新视野为主,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精读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内容,而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的是强调读写。《英语视听说》是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即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课程兼《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两门课程的听、说要求,《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价值长期以来一直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同。本项目以怀化学院为例,对学校2013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征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反馈,得出当前视听说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以书本为主;仍采用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扮演者传统意义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听说课程测评方式单一,考核仅在期末举行一次。听说是仍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能看懂能读却听不懂,却不会说、不敢说。此外,仍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学有效进行的因素,如听力课时少、大班上课、学生对听力课兴趣不高、说英语的信心不足等。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Piage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间汲取了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意义学习理论及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他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其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类认识和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通过在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交互理解,以及于其中体验构建成新的含义。它为先前获得的知识和体验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后继行动的基础,建构主义的要义是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2]。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合作、交流和互动为特色,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者、管理者、引导者和评价者”[3]。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积极主动运用英语思维、学习与情境的联系,而不是使学生仅仅肤浅、死板地堆积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使用价值及乐趣,加强其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项目希望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我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旨在丰富和扩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本课程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本项目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并提高大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推动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规划
《英语视听说》课程基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以“视”为辅助手段,形成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自身特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有效整合视、听、说材料,拟建立视、听、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新模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听、说、读、写教学相脱节的状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素,倡导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
笔者所在的怀化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2008年出版发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该教材中的练习设置在视、听、说三个层面均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上按照课本的内容上课,在形式上趋势可以时间视听说教学。课题组在对我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及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进行全面考察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认真规划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确定有效的建设和实施方案;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分四个阶段(四个学期)完成。不同学期针对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逐渐提高,真正实现听说能力的结合,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分析调研期):主要为学生英语语音纠正期及大学听力适应期。针对新生的听说能力现状进行摸底,调研学生的听说能力的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二学期(教学实践初探):学生大学英语听力适应期及口语表达提高期。第三学期(教学实践):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为四级考试做好准备。第四学期(教学实践总结及成果总结):英语听说能力增强期,继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校内实践
1.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项目组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指导性的建议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参考适合于本院校大学生英语听说现状的教科书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将英语听说课程分为五个步骤进行深度研究和实践:①课前的任务布置,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前对要学的课文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包括文化知识、听力内容及相关话题的资源搜集。②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情境的有关线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③课堂内的情境再现:通过许多趣味性话题及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话题的讨论,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不同的语用语境教学及模仿与实训练习,提高学生模仿及运用英语的能力。④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再和其他学生及老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4]。⑤效果评价及课后相关知识的总结:旨在将所学知识积极复习,融入学习和生活,实现意义的建构,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2.听说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等)的探索与实践。
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②抛锚式教学(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5]。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向文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③多样化的任务教学。多样化教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影片、声音、视频等,或是英文歌曲、幽默、笑话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多样化。教师应适当地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到教学内容中,分配各种听力与口语任务,为学生创造较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形成课堂“主人翁”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④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本教学策略强调在小班授课的前提下,融入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理念。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提高其兴趣和积极性[6]。⑤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通过影视对白、名人演讲、经典散文及动画等立体式教学,利用丰富的资源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其乐于融入英语听说学习的乐趣当中,实现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方法的新组合。
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把学习者当成被动的接受者。这种理论观点对于大学英语精读及听说课程的实践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项目组的实践证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适合当代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际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姜俊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3):1-5.
[2]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要与教学,2007(6):21-24.
[3]胡维.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设计[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6-197.
[4]梁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9):108-111.
[5]葛春萍.建构主义关照下小本课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改革创新[J].高效论坛,2012(4):77-78.
篇5
英语教学和语文数学教学一样重要,不说在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都是同样的分数,到将来学生走上社会,更要很好的使用英语,这些都是让他们必备的素质,这些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要求学生做好的,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好!教好学生的英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这都是需要不断的努力的!
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以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在区教研室的领导下,制定了务实的学期工作计划。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学期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教研组的活动制度化,落实好时间、地点、内容、职员。活动内容紧密围绕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展开,包括理论学习、经验交流、课题办公室文员半年总结研究、听课评课、质量分析等。具体实施工作如下:
理论学习:
本学期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教学观念,灵活的课程体系,多元开放的课程评价标准,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进步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工作:
我校的英语教师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可是每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抱着勤勤恳吭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平时能积极参加区,校开展的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中贯串和渗透。在教学上力求精益求精,我们英语组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注重落实平时的每一堂英语教学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全组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使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大纲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非常留意强化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练习。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实施每周几次的早读制度,切实进步学生的阅读、会话能力。
在备课中,能严格按照教研室的要求,进行全英的表格式备课,并牢牢围绕教研室提倡的“一环四节”的备课流程,做到清楚、规范,备过程、备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生”。坚持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出发,首先非常重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在每堂英语课前,坚持让学生朗读童谣,绕口令,演唱英语歌曲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新授单词或句型时,尽量以直观的教具,肢体语言或多媒体进行演示,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进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负担轻重等诸多方面。为此,我组教师积极学好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留意吸收其他老师的宝贵经验,以切实进步自己的英语知识水平。上课中,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并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总结得失,以利于以后的教学。为了能更好地进步英语教学质量,我组能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单元试卷、仙居住宿习题练习,及时地补差补缺,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同一,发现题目及时补救,努力做到课课过、单元清。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好英语,爱好是关键。我们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教学中我们留意创设***的教学氛围,同等的师生关系,留意让学生体现最多的成功,将失败的机会降至最低,尽量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身心愉快。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英语教研活动,不断充实自己。只要有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大家都会积极参加。
教研组教师还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并互相学习选进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进步。这学期翁惠琴老师上了一节校的展示课,从与教研员一起备课,与教研组老师一起策划,到试教、写教学反思,其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陈洁老师参加了片英语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教研组的老师们和她一起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帮助新教师长大。另外,曹慧萍老师上了两堂链式教研活动课。曹老师发挥她的多媒体制作技能,浙江仙居房屋买卖精心地设计媒体,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预备了一些英语图片和录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又进步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爱好。另外教研组还组织好每位老师的实践课,开展互听互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进步。这些活动也使我们教研组教师在教学上长大了很多。
我们教研组的教师始终把学科质量摆在首要位置,除了狠抓课堂教学外,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尤其加大对差生的辅导力度,做到定时、入党转正思想汇报定量、定效、定对象,使补差工作不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使差生缩小了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进步整体水平。同时,还能因势利导注重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在班组中开展“学习优越小组”的评选活动,从学生的上课、作业、英语能力等方面加以评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进步了学习效果。积极遵守区教研室和学校的规定,做好对学生口语的检测工作,进步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英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本学期我组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些扼要回顾,在工作中初中班主任总结范文我们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就需要领导和其他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给予我们帮助、指导,也需要向兄弟学校不断的学习、请教。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英语组必将再接再厉,兢兢业业,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上不断开拓创新,使我校英语教学工作更为出色!
篇6
【关键词】英语 需求 教学 分析
一、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理论分析
1.体需求分析。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储备是提升语言水平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记忆和运用的能力有待提升。但是据高校调查显示,当前有1/3的在校学生认为英语与自己将来的实际职业并没有太多联系,学习英语也就是应付考试,实际意义不大。因此不少学生并不对英语课程感兴趣。不少教师也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多添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内容,从个体需求的角度出发,多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发展诉求的英语知识,让学生学到与时展相符合和对职业发展有帮助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2.多方面需求分析。
(1)总体的课程需求。当前高校英语教学首要任务不是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要提升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除了必要的词汇和句子的记忆,关键在于能听、能说、能写,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这样才能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将英语变成自己的第二门语言,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为职业道路加分。
(2)具体课程需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开设的时间一般为两年,也就是四个学期,在校的英语考核标准大多是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达到顺利毕业的要求。除此之外,大学英语的四级、六级考试也是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考核方式,但根据不同学校的评判标准不同,具体的英语课程也“因人而异”。大学生只有认真学好大学英语课程,顺利通过英语专业等级考试,才能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更加自信。
(3)职业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始与国际接轨,因此面对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未来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只会增不会减。对于当前大学生来说,掌握英语技能对于未来职业发展十分有帮助作用,除了具备词汇等基础知识外,在职业化需求下,具备语言交际能力,成为听、说、读、写样样精通的综合性语言人才,才能为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学习需求视角下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1.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面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社会需要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同时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应当顺应时展潮流,设置多层次、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多元化的英语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两个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调整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吃不饱”。要重视学生口语、听力、书写方面的素质培养,将一些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针对学生层次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化需求。
2.加强学生词汇基础。对于学习语言来说,词汇积累是基础,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心态浮躁,难以沉下心来学习,急于求成。其实语言的学习是没有捷径的,没有时间的投入和高度的兴趣热情是难以掌握好的。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词汇储备量不佳的情况,在运用词汇的过程中也比较死板,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法实现语言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在词汇学习上给予学生帮助,帮助学生累积词汇量,在课堂上对重点词汇加以讲解,并不断回顾,联系句子让学生掌握单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科学系统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快速记住单词,还能掌握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法,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当前高校教学给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在日常教学之外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研究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纵观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教师自身专业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学方法还比较保守传统,没有在方式上进行创新,教学效果一般。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基础语言知识的讲解,更要结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语言的心态,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认识到英语语言的魅力。大学英语教师要努力突破传统思维,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创新,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英语课堂中。此外,教师在课下要积极与其他英语教师交流经验,在沟通和总结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增强整个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视角下提升大学英语教学,顾名思义,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充分考虑到需求,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才能帮助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欠缺,在教学上还存在固守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现状,促进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篇7
自然拼读法简介
英语自然拼读法(phonics)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儿童阅读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通过直接学习26个英文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从而达到“看字读音,听音辨字”的学习效果。自然拼读法最早运用于儿童早期的英语启蒙教育,因其效果显著,逐步被推广和运用到非英语母语国家或地区的初学者中。我国香港和台湾2000年就已引进自然拼读教学法,并已进入大规模推广和普及阶段。国内大陆一些城市也已大胆尝试并推动了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及高校研究者对自然拼读法进行的研究与实践。
很多研究者将自然拼读法视为“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工具,将研究的重点放到了增加学生词汇量上,而词汇量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成正比。因此,这其实是忽视了自然拼读法的大前提――足够的听力积累。自然拼读法向前能带动听力?e累,向后能带动阅读能力甚至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安妮鲜花,2012),所以,其适用对象并不局限于儿童,还可以推广到一切基础薄弱、尤其是语音意识薄弱的成年英语学习者。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困惑及原因
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艺术类专业学生语音知识薄弱,甚至用拼音注解单词读音,生搬硬套地记忆单词,学起来十分吃力。而大学课堂上教学重点又不在语音知识上,所以就出现了课堂提问几乎无人回答,大多数学生课后反映:没有翻译根本听不懂问题,课堂讨论也就流于形式。听力课上,听力材料也如同“天书”,自然也就提不起兴趣。长篇阅读课上,一遇到生单词就查字典,不仅影响整体阅读的流畅性,也完全达不到限时阅读所需的速度,严重影响对阅读材料的吸收与理解。在口语测试和作业批改中,输出的句子也多为汉语思维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究其原因,原汁原味的英文输入过少,这里的输入既包括听力输入,也包含视觉输入,也就是阅读量太少。没有一定量的输入,输出就无从谈起,也就难怪有“哑巴英语”之说了。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引入自然拼读法的必要性
自然拼读讲究音形对应,只要掌握了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对应规则,学生就可见词能读,继而听词能写。可见,将自然拼读法作为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切入点,能够有效地打破学生对英语望而生畏的情绪。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连续进行了数次改革,首先是听力测试权重增加,接着两次改革又均对听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听力部分的复合式听写被单词或词组听写取代,虽然所听短文的难度及长度未变,但对听词辨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6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听力题型把原来的短对话和短文听写换成新闻听力和学术讲座,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听力技能。
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语音知识,有了一定的语音意识,学生才能够正确地拼读单词,才可能流畅地听取材料,也才能精准地输出信息。所以,忽视对艺术类学生拼读基础的培训,只能让学生和英语的距离愈来愈远。自然拼读法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由简及难,慢慢对英语学习树立信心,产生兴趣,继而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灵活运用自然拼读法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技能
根据安妮鲜花(2011)的理念,只要解决好足够的听力和阅读量的输入,自然拼读法完全可以帮助中国孩子获得和国外孩子基本同步的英语阅读能力,当然同步到何种程度,最终取决于听和读的量的积累。
1.自然拼读法的原则――听、读先行,说、写、译随后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动向其实就是对学生听说能力重视的一大反映,所以,无论是在平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是在备战四级的过程中,都应将大量的听力训练贯穿始终。一般情况下,听音的辨别能力与学生本身的语音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提高听力需要具备比较好的语音基础,这将促使学生和教师将语音教学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进而可以改变学生的语音及语音教学的状况(罗立胜、张莱湘,2002)。也只有建立在有一定听辨能力的基础上,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方法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才可以真正达到“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水平。
党争胜(2009)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和测试偏重以文字(视觉)手段为主导的外语习得模式,忽视了语音(听觉)手段,这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听力词汇量少于阅读词汇量这一结果。而要真正实现自然拼读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语音输入上,也就是自然拼读法中的磨耳朵辨音训练。比如学生得先通过语音输入知道alligator是短吻鳄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读到这个词时,才能对应上这个动物。所以这个阶段的训练,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语音资料,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输入,才能建立对英语的基本感知以及理解能力。当然,听力辨音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个内化的过程,有赖于学生和教师课上、课下共同努力。
2.自然拼读法在独立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教学是个双向工程,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的高质参与;一方面也少不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本文着重探讨教师的作用,教师的高质参与涉及课内课外方方面面。对于独立院校艺术类的英语教师,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教师自身的培训与提高;教师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选定以及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
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高。教师一定要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国际音标的教育,对自然拼读发音法不太熟悉,更谈不上系统地教授学生了。大学英语教师要从我做起,先自我完整系统地学习自然拼读法,必要情况下,接受良好专业的语音培训,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搜集相关的学习和教学资料,然后才能够自如地传授给学生规范的语音知识。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教师还可引进奥尔夫教学法,将音乐与英语学习关联起来,因为早有研究表明:音乐与记忆存在正相关。
其次,教师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选定和汇编。独立院校不能完全照搬母体院校的教材,一定要契合学生自身的状况,或寻找合适的教材,或自行编写教材。
克拉申认为(Krashen,1981):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而这种语言输入必须是有效的。有效的输入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2)趣味性;(3)非语法程序安排;(4)足够的输入量。克拉申(1983)特别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理解性输入(understanding input)”而产生的。但克拉申(1983:32)同时又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一两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克拉申用i 表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用1 表示略高于i的水平,这就是克拉申的i+1语言输入原则。该原则说明输入内容不能太容易,不能低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时也不宜过难,只有略高于学生的当前水平,才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对输入信息进行有效吸收。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大一新生进行摸底测试,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而选择或者编写适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对于连拼读基本常用词汇都有困难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开设专门的语音课来补充单词拼读知识就很有必要。语音课上除了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也要循序渐进地将自然拼读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先从辅音字母开始。辅音字母发音多与拼音发音相似,所以完全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对中国学生学习音素的正迁移作用来增进学生对辅音字母发音规律的掌握。然后逐渐引入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区分字母的名称音(letter name)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letter sound)。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总结归纳同类发音规律的单词。
教师应该做好资源的提供者,大胆引进国外优秀教材,按照拼读规律编写故事绘本等。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可以借鉴的素材很多,比如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拼读法实用英语语音教程》和互?网上各大学习网站,比如http://starfall.com/所提供的视听材料以及安妮鲜花作品《安妮鲜花自然拼读1、2》等。针对不同艺术类大学生不同的专业需求,一线教师可以以各自专业的兴趣为前提,选择汇编符合他们难度的学习材料,并将汇编资料与院校指定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材的多元化。
最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和反馈。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并不是靠简单记忆将知识照搬入脑海,而是需要有经验基础并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中获取建构的过程,英语学习亦是如此。根据项目组前期的问卷设计调查数据获悉:艺术类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一方面就是学生始终觉得英语就是死记硬背的一门课程,而记忆不是他们的长项,长此以往,就对英语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自然拼读法能够从最基础的语音入手,学生能在零压力的状态下,与自己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互补建构,并最终一步一步从掌握词汇到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在此建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作业来促使学生消化当日所学知识,比如将所学单元的单词按照拼读规律进行分类,也可让学生创作绕口令或简短的诗歌等。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分组完成,并对每次作业进行正面、及时的反馈。在目前国内大学英语听力课时普遍偏少、学生的听说机会少的情况下,教师应刻意加大学生课下的听力作业量。当然,必须建立在学生有兴趣的前提下,并附有行之有效的监控和考核,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英语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总之,提倡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迎合了艺术生喜欢自我表达的特性,使之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从一学期的实践及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此非常热衷,不仅有效掌握了语音,记忆了单词,而且把自己的专业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设计才能融入其中。
篇8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习兴趣 语境 课堂氛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些同学学起来轻车熟路、陶醉其中,而有些人学起来却步履维艰、苦不堪言,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一旦没有兴趣,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学生整天机械地背单词、学语法,但是过了一天就没有一点印象。这样学英语,不仅让学生感觉很痛苦,老师也同样会觉得很累。
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技工院校的英语教育同普通中等、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区别。技工院校的学生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英语不感兴趣,他们讨厌英语已经到了有点深恶痛绝的地步。技工院校英语教育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英语的动力不强。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参加高考,大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能顺利毕业和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再加上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那么英语学习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下面就是笔者经常在课堂上采用的小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1.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基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亲其师而信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要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但不让他们任性。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学习才会有热情。这样调动起了学生的内部动力,才能加强课堂凝聚力。
2.用英语电影和音乐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是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对一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那么学习语言的动力就更强,学习语言的兴趣也会越强。电影和音乐是一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年轻人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笔者在每学期都会给学生有计划地播放几部优秀的英语影片,之后还现场对电影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同时还介绍更多的影片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闲时间观看。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还通过电影培养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期的后期,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英语的抵触明显降低了,愿意和老师互动来讨论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反馈。同样,还可以在课间或课堂上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特别是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
教师在情境中教,学生在情境中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场景,实地让学生练习看病、订房间、购物、借书、接人等内容,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表演,诱发学生的表现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身临其境、身处其境的感觉,人人入角色,完成练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无形中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留趣味型的英语作业
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和特征,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课后让学生完成有趣味的英语作业,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学唱一首英文歌曲,摘抄和欣赏英文名言警句、诗歌,玩英语游戏,看一部感兴趣的英文原版片,收集几个喜爱的外国影视明星的英文名字等等。
以上几点就是笔者在技工院校三年英语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实践的检验证明,这些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很有帮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用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菁华.浅谈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5(7).
[2]张玲玲.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J].华章,2011(10).
[3]张蓉蓉.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
篇9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基础英语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个性化学习
一、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虽然在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The more I learn,the less I know”,绝大部分学生将此情况归咎于教学设置的不合理:与中学所学内容重复太多。
蔡基刚(2007)在比较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后指出,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们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方面没有区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1年正式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规定高中毕业生要达到“掌握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把进校大学新生的词汇量定在1800个,规定经过4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一般学生应达到4200个词汇。经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大力发展,高中毕业生基本上已实现了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那么,所谓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何在?
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东部城市与西部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从全局英语教育发展的战略考虑,根据全国高中生的综合英语平均水平制定。出现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的重复,应该说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按照《要求》规定的结果,基础好的学生只能在低水平的课程里重复。这种内容的重复,引起学生自满、懈怠和学习兴趣下降、动力不足的现象在大学里相当普遍。在这些大学里,英语课上学生逃课的情况日益严重,该学的课程学不到,不要再学的内容还是被硬逼着学。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召唤,适时地转变观念,主动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唯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
二、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
陆俭民(2010)鉴于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建议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中小学英语教学应定位在基础上,而大学和研究生教学应定位在偏重于学术或特殊目的需要的教学上。章振邦(2003)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普通英语的教学太长,对专业英语的重视不够。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怎能要求学生毕业后走上需要专业的工作岗位并且还能够胜任愉快呢?”
其实,无论大学英语教学如何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契机进行改革,学生总体的英语素质还是必须关注的。因为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就是为了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毕业生的英语素质,做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才储备。没有这个基本的语言素质,学生就无法有效地进入后期的个性化教学。正如高楼大厦平地起,不打好稳固的根基是不行的。正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之后应有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后续教学。这便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应当关注的“点”的问题,也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一大亮点。
传统的大学英语“3K(book+chalk+talk)”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自2004年起,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不断推进,强调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大部分教改试点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关注的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面”,指的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英语语言共核作为适用于所有用途和场合的通用语言,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同时它不是英语学习者所要掌握的全部内容。现阶段开展的“共核英语(common core)”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展开的一、二、三、四级分级教学;另一种是压缩公共英语课的课时,比如将《要求》规定的4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学习压缩为2个学期。从第二学年开始,大学英语教学侧重学生“点”的方面的技能培养。在这一阶段,不少院校在各系各专业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和各种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选修课(如科技英语翻译、实用写作等)。
这一课程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提高翻译技能等英语综合技能。新教学模式还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为实用英语知识的输入创造可能。
三、“面”与“点”的结合与转移
对于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许多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多种方案。比如香港大学就不再设大学英语基础必修课程,大学生进校后根据需要,直接选修各种英语课程继续提高英语水平。但是香港的情况毕竟特殊,中国内地也有自己的国情。与香港学生的英语水平相比,内地学生尚有一定的差距。从共核英语的“地基”效应考虑,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与科研是我国高校必须坚持不懈的教学主体,是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的“面”不能放弃,“点”也必须兼顾。国内不少大学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探索,如清华大学将大学英语教学传统的单一模式改为三种模式,25%最好的学生实行1+3模式,即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三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50%的学生采取2+2模式,即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两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剩下25%的学生依然实行目前的1-4级单一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实行3+1模式,前3个学期(少数的2个学期)学学基础英语,在后1个或2个学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翻译、写作和商务英语等应用型课程。
上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但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应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制定出适合自己本校发展的教改模式。但无论这些教改模式如何变化,都不应偏离一个大方向,那就是学生的需求。有学者(王斌华,刘辉,2003)对当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满足就业需要(89%),满足级别考试需要(85%)和满足用英语获取现代社会各种信息,以适应时展需要(84%)。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门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功能需求,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某个专门行业,让学生学习英语与某一特定行业相挂钩的课程,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英语人才,这样的课程就是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在美国、英国和香港的许多大学已非常普及,因此我们提倡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应由英语语言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和跨学科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组合而成。这两部分是为同一教学目标而构建的两个层面,两者在时间上有先后,在内容上互相融合。基础英语课程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英与语言运用上下工夫,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在巩固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即便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不能偏离英语语言教学的主线。
再从基础英语教学转移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阶段,我们应注意:专门用途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学习专门用途英语之初,学生通常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概念和理念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量大且有专业特殊性,学生要获得信息,就必须有较大的英语词汇量。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词汇的构词特点,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搭配规律,同时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该专业英语的文体框架和语法特点。因此,教师的讲解速度不宜过快,要重点抓好专业词汇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出专门用途英语措辞固定、表达简练、被动语态多等语体特征。
当然,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生必然具备某行业或某学科的基础知识,如法律英语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国际营销英语中涉及的营销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集中地讲解英语课文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只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地探求课文中的知识,达到从熟悉专门用途英语语言表达到熟练使用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考虑“面”,又要兼顾“点”。“面”和“点”的结合和转移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整个过程顺畅且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瓶颈:
1.构建从大学基础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效接口
从大学基础英语过渡到专门用途英语,学生的基础英语整体水平是影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进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分水岭。通过的CET-4学生才能修读各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机械英语、电子英语等)和一些英语技能的提高课(如实用英语翻译、应用英语写作等),这些课程我们可以以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由此,既解决了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次不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难以实施的问题,又达到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多样化人才的目的。
2.开设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选修课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门槛,通过四级后,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骤减。此时,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开始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更贴近自己专业或将来工作领域的英语课程。此时,应开设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英语选修课,这些课程我们在上一点中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3.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大学校园是应用和实践英语的最佳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英文歌比赛等),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建立外语自主学习网,为学生创造在线自主学习条件
基础英语后的教育强调个性化学习,学校最好能够建立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中心。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很大程度上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如果能为学生提供网络自主学习条件的同时,安排教师进行适当的答疑和辅导,那么将是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
四、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运用英语获得信息并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要想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现代高级应用型人才,掌握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知识缺一不可。通过开设大学基础英语课程,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语言基础。再加上与本专业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满足学生基础英语与相关职业英语学习的需要,实现基础阶段与职业阶段的有机衔接,也为学生将来因职业发展而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2]陆俭民.大会致辞[R].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篇10
【关键词】新建高校;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向,催生了大量的新建本科院校,毕节学院正是这一转向下的产物。新建后的毕节学院在生源结构上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原来仅限于本地区扩大到全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25个省、区、市及本省的其他地区的学生,生源结构的新变化客观上必然导致学生间文化的新变化,学生成绩的差异则是其表现之一,其中英语学科表现最为显著(笔者通过访谈几届学生、查阅其高考成绩而得知)。学生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上客观存在的显著差异,显然沿用传统班级的统一标准、同步化的教学方式业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之需,如何解决传统班级教学下的统一性、同步性要求与学生客观差异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校大英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所谓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指以固定的行政班为基础,按学生在某门或某些学科上的认知水平、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科分成若干个层次,设置若干个层次班,结合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协作认同的原则而确定学生所在的层次班,对层次班再进行隐性分层而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实施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彰显现代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关注人的主体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特征。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全面性的发展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为之服务,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则是这一服务的最佳选择,也就是说,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二)有利于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政策
在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新一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教育部于2007年7月27日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在教学要求部分里明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差异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对于教学过程所提出的要求,为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有利于克服传统大学教学弊端
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以专业班级为对象,而专业班级的组建仅以高考总成绩为参考点,很少考虑具体学科成绩的差异。按总成绩组建的班级其学生各科基础各不相同,所实施的教学因顾及中间群体而无暇顾及两端,从而导致两端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吃不饱”的学生因等待教师照顾中间学生而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从而使其水平慢慢被拖下;而“吃不了”的学生因听不懂,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不进去,就破罐子破摔,由于跟不上,最后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不失为缓解这一传统教学弊端的途径之一,它承认学生之间具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我们把具有相近素质的学生划到一个层次,对于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其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接受新知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由学会的满足而带来的快乐,从而调动起每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四)有利于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理论角度看,大学生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有的感知能力灵敏、有的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有的独创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有的想象力相当丰富、有的情绪强烈、喜欢交友、但意志力不够稳定,感情易波动等方面,就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也存在差异。这种特殊的矛盾心理很可能造成不同的心理需要,产生比较大的分化,进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群体。
从现实的角度看,从对我校2012级19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抽样调查可知,90分以上约占4.9%,70分以上―90分以下的约占22%,50分以上―70分以下的约占38.9%,50分以下的约占34.2%,由此可知,同一班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不仅存在差异而且非常显著。
显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有必要从发展、变化、多层的角度去考虑大学英语的教学问题。
二、实施大学英语分层走班的策略
本文拟从实施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以下策略。
(一)实施前做好宣传,积聚正能量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合理、科任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如果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对新的教改持消极态度,势必影响整个教改的顺利推进,这其中学生的积极应对又是关键,因为教改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因而在实行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前,有必要且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心中“被遗弃”、“被抛弃”、“成绩差”等消极想法,产生正能量,使其真正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不是放弃他们(成绩低的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提供适合其基础的教学内容、方法促进其得到应有的发展,使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主动、自觉参与到教改之中。
(二)实施中分层把握,落到实处
1. 学生分层。学生分层应坚持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自主性、就近性和流动性等原则,确保分层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人本化。
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一方面以其高考成绩作为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简短的口语面试作为参考,最后以此两方面的综合成绩来综合分为A(拔高层)、B(普通层)、C(基础层)。
自主性主要基于按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分班没有顾及教师教学风格差异而使学生不适应而采取的自主选择,具体而言就是在分班后的两个周内,如果学生确实存在不适应教师教学风格的现象,可以申请到平行班级听两次课,最后再确定所在班级。
就近性是指学生分班应以本院为点,便于教学和学生管理。
流动性是指分层不应静止,而是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动态调节,即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表现优异的学生如果达到较高一级的基本要求则可以申请上调,从而调动普通层和基础层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教学活动。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大学英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首先要设立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要求》(2007年)及我校校情,其目标可以设立为:C(基础层),主要通过英语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一般要求的词汇量,并能达到每学期期末测试要求;B(普通层),通过英语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以及英语技能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有效策略,并能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学生英语技能,达到《要求》一般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较高要求的词汇量,并能顺利通过每学期期末测试要求;A(拔高层),即达到《要求》较高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高要求的词汇量,特别是积极词汇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夸文化交流能力,并能在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3. 内容分层。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各层次班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置如下表:
基础班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
《大学英语》低起点 《大学英语》听力1 《大学英语》听力2 《大学英语》听力3
普通班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
《大学英语》听力1 《大学英语》听力2 《大学英语》听力3 《大学英语》听力4
拔高班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 选修较高层次的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听力2 《大学英语》听力3 《大学英语》听力4
4. 施教分层。大学英语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因划分标准具有相对性,因而只能照顾到该层级大部分学生的基本需求或整体需求,要做到顾及个别学生的具体需求,还需各层级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内隐分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 评价分层。由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开展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其评价内容应紧围绕教学目标设立,评价形式可以灵活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三种评价形式,尤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发展。
6. 管理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后,必然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新的问题,如走班的学生是否出勤,怎样有效掌握走班学生动态等。基于此建立层次班管理员和走班管理员就成为必要,所谓层次班管理员,是指在每个层次班(A、B、C各层次班)中推选或指定一名乐于奉献、热心做事的学生担任该层次班的管理员,目的是协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考勤。走班管理员则是为了原行政班班主任或辅导员能随时了解本班走班学生的出勤、学习等情况而设立的管理员。通过建立层次班管理和走班管理员,从而构建了分层教学后的立体学生管理工作。
(三)实施后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任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亦如此。因此外语学院领导及教师要及时通过对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的结果进行反观,并加以提炼,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更好地推进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金航.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http:///HLFtiDemo/search.jsp.
- 上一篇:公路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 下一篇:大学英语四级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