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的困境范文

时间:2024-03-19 11:0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管执法的困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管 暴力执法 行政处罚

城管这一职业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基于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而出现的重要行政机关。城管执法的出现对于维护城市秩序、保护人们的利益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城管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工作地位,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

一.城管和城管执法

(一)城管

城管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行政机关,隶属于地方政府。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其他执法主体存在的重大区别在于它更加充分的体现为综合执法。综合执法对于城管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赋予的社会责任也更加沉重。城管综合执法的产生,一方面体现了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探索与创新,另一方面也传达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需要政府机关及时通过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城管执法的历史沿革

1、产生阶段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其中规定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同一和重新配置行政处罚权、改变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执法主体和职权配置。该法颁布之后,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宣武区作为开展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的首个试点,标志着城管执法这一新型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巨大创新。

2、发展阶段

伴随北京宣武区作为城管执法试点工作的成功运行之后,迅速在全国各大省市推广和宣传,各地区积极向国务院申请建立城管这一职能机构。在此阶段,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北京、天津、河北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4个设区单位。截止到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设立城管。

3、强化阶段

2002年8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授权各地区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给以地区更多的自由裁量权。该决定的对于全国有效开展集中处罚权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完善我国城管综合执法的行为具有强有力的监督作用。该决定是我国城管工作迈向现代化、专业化和持久化的重要根基,是力保城管工作正常实施的法律保障。

(三)城管执法出现的困境

我国城管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化体制,同时配备了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的工作队伍。但是,城管工作与民为伴、与民为邻,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发展障碍。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各种社会事业处在发展时期,相关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实施。因此,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相关困境:

1、暴力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面对城管治理游商及查扣商品,无证经营和非法经营者容易形成逃避相关处罚的心理,进而采取逃跑等免责行为。城管执法人员不是通过合理和合法的手段来实施相关法律职能,而是通过采取超越法律权限的暴力行为侵害人民的权益,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带来重大损害。由暴力执法所衍生出来的暴力抗法构成了城管综合执法的恶性循环,同时也给政府形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钓鱼执法

所谓钓鱼执法,其实是和正当防卫一样,都是当事人无罪免责的理由。从法理上分析,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国家赋予了城管工作人员相关的社会管理权力,某些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的过程中,违法利用手中的权力,引诱和诱惑合法公民犯罪,进而对其所犯的行为予以勒索要价,以公谋私。这种行为不仅触犯了国家法律规定,而且大大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二.我国城管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人员参差不齐

新的社会发展时期要求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更健全的道德修养。我国城管的执法人员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执法队伍建设构成复杂。很大部分执法人员在上岗之前并没有接受相关的系统的法律课程和岗位基本素质学习。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职能存在有很大的主观判断性,无法从严格的法律框架和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下来实施法律所赋予他们的职能。由于执法人员的非法作为,给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降低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心,玷污了"以人为本"的政府形象。

(二)体制障碍

相比于政府其他行政部门而言,城管部门的管理体制相对薄弱,截止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城管综合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自由性。城管行使职能的权限和行使程序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给执法人员留了法律空隙,也正是这么多得法律空隙造成了时下城管不受人们待见的根本原因。就目前城管执法效果而言,到底城管该管什么,怎么管,至今在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解答。有些部门甚至认为"城市管理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都把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城管去解决,无形中增加了城管工作的难度。过重的工作负担造成了城管执法事倍功半,降低了城管设立的原始效用。

(三)执法难度大

城管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公民,尤其是外来城市流动人口。大量的外来人员充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各种小摊小贩拥挤在狭窄的街道。加上这些外来人口容易形成团体,营造集体经营之势,给城管的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城管在管理这些没有经营执照的小商贩容易碰到集体抗法的现象,给调查取证和现场制止营造了不可能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城管所受理的问题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很难上诉到法院去解决,只能给以该违法行为以小惩,达不到抑制的目的。

三.解决我国城管执法困境的主要手段

(一)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机制

我国城管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城管的执法过程中,容易受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尴尬局面。必须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填补城管执法的法律空白,遏制寻觅法律空隙的不良行为。因此,我国需要及时推出一部具有明确的法律,有效保障行为当事人和城管工作人员的权益,压缩城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的城管现象,提高城管的执法水平。

在推进法律建设的同时,还要依法强调法律执行程序的行为。城管工作人员要严格遵照法律相关规定,准确无误的执行相关职能。在执行具体行政行为时,做到行为当事人能够相互充分的理解,在宽松和谐的执法背景下做出处罚行为,减少城管与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减少相互间的摩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有序的程序环境。

(二)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

暴力执法或钓鱼执法等很多违法的执法行为都是由于城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缺失所造成的,对党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城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和锻炼,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增加工作人员对人们的社会认同感。要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把工作人员的"官本位"思想过渡到"民本位"的根基上来,从根本上促使城管工作人员都能够尽心尽力的为人民服务。

(三)完善问责机制

完善问责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城管工作的监督,传统意义上的监督来自于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政府的重点关注。人民才是社会的发展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政府必须把人民的地位提升到更高的境地,通过让人们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来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是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何永珍. 对我国城市管理执法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0年第一期

篇2

【论文摘要】城管执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往往都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前进,需要各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本文对我国管理流商存在的现实困境与对应措施进行了分析。

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起源于1996年 10月 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但不管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还是其前身是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面临的最多的执法困境,还是来自与流动商贩之间的博弈。从 2006年的“北京城管队长被杀案”到最近的的“女商贩咬伤城管队员事件”,城管执法与流商之间的暴力冲突一直没有停息.在“全国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建设年”的2008年,城管执法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困境。

一、城管执法管理流商的现实困境

一方面,城管执法因多是针对流动商贩的无证经营行为,执法手段以没收处罚为主,这直接损害了流动商贩赖以养家糊的能力。因而他们抗法甚至是暴力抗法;另一方面,城管执法部门面对流动商贩的抗法甚至暴力抗法,人身安全面临着威胁,有时又不得不野蛮执法。这就造成了城管执法领域的恶性循环:执法力量在不断强化,配备的执法工具越来越强大,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仍然问题成堆,执法成效不够明显。部分执法人员的个人素质不高,执法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处罚方式随意性强,执法方式简单粗暴.例如河南商丘城管执法队员当街摔烂瓜农西瓜的现象,容易造成了商贩对于城管执法人员的仇恨心理和畏惧心理。同时,流动商贩的利益得不到合理满足,生存权得不列保障,社会公众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也对城管执法部门,尤其是部分执法人员的粗暴执法严重不满。

二 、分析解读我国城管执法陷入执法困境的原因

(一)城市管理理念落后,缺乏人性化考虑

城管执法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其实质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传统管理理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上重视执法效率,在管理制度上简单机械,缺乏人性化考虑,忽视被管理者的需要。这点在城市管理理念中对于流动商贩的定位中显得尤为突出,仅强调流动商贩对于城市秩序的破坏,忽视他们的生存权就业权。流动商贩往往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多数缺乏一技之长 。缺乏一定的资金改 善经营条件,从事流动经 营属于迫于生存压力的无奈之举。而在国外,人性化理念是国外在城市管理中可以被称为普世原则,政府需要充分考虑流 动商贩的生存需要 ,重在疏导,力求在保障流动商贩就业权益、民众方便和城市秩序之间实现多赢。例如韩国政府 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流动商贩管理的措施,将市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绝对禁止区域”,指摆摊造成通行不便,严重影响市容的地区。第二类是“相对禁止区域”,指妨碍城市美观等危害程度较小的地区,在这里对摊位的规模 、摆摊的时间和经营范 围有一定的限制,对申请在此摆摊要严加管理。第三类是“诱导区域”,一般包括和住宅区分离的城市中心外围的空地、车辆通行很少的河溪两侧道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传统市场内的道路。流动商贩缴纳极低的费用之后就可以在“相对禁 止区域”申请到 一个对营业时间和经 营范 围有明确限制的摊位,或者在“诱导区域”摆摊设点,商贩在这类区域内只要经营范围不违法不妨碍市民方便即为合法。区域和时间划分清楚不仅有利于执法部门区别对待,也有利于摆摊设点者的自觉遵守。这样划分城市区域,不仅满足流动商贩的生存需要,方便了群众,还有利于将原本散乱的流动商贩集中到固定的区域内统一管理。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制度,但是相较韩国更加宽松。例如对于偶尔才摆摊而未申请合法摊位的非法摊贩,只要民众不投诉,执法人员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取缔,真正实现了管理的人性化。[

(二)城管执法人员良莠不齐,执法粗暴

城管执法人员不文明执法是城管执法陷入困境的直接的原因。在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2002年之后才刚刚建立起来的.它集原来分属于环保、环卫、规划、工商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全部或部分于一身,成员来源复杂多样,个人素质良莠不齐,加之在处罚流动商贩的时候容易遭遇抵抗等客观因素,致使不文明的执法现象在城管执法惩罚流动商贩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其主要表现就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作风粗暴、滥用职权随意罚款。许多城管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制止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城管执法人员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升级,单纯的处罚行为演变为双方的暴力对抗。在O7年发生在北京的“城管协管员围殴摊主暴打警察”事件,甚至出现了有部分城管执法人员依靠行政执法权作恶一方,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城管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的闻题十分突出。而在美国,在各类执法人员中,只有警察才有权给无证经营的流动商贩开具罚单,如果执法人员滋扰小商贩的合法经营行为,一经举报立刻遭到严惩。而在韩国,巡查人员一般不没收违规摊主的东西,但特别管制时例外。执法人员态度非常温和,忠实履行法规,很少出现与摊主的暴力冲突。如果摊主违规是初次,可能要根据“非法占用道路获取利益行为”罚款4.5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20韩元)。一些摊主的物品被没收后,觉得价值高于这个数,也会交钱领回自己的东西。

(三)法律依据不足.城管职能各地不一

城市行政管理局最初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缺乏合法地位,后来也是为解决地方财政而成立,同样缺乏合法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虽然规定了有关授权地方政府整合行政处罚权的内容但缺乏与之配套的相关法规,全国城管执法局的职权范围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其设立和职权范围基本上是由上级政府决定.这就导致了城管执法权力范围的无限制。例如,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就包括了市容市政、规划、工商 、食品卫生等类近 120项的行政处罚权:北京市目前已包括 13大类近300项的行政处罚权。然而它们都没对这些权力行使时的执法方式和执法程序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很显然这与我国缺乏一部完整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有关。而在香港,对于流动商贩的管理制度类似与韩国,香港食环署陆续出台《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小贩规例》、《食物业规例》等法规,作为管理流动商贩依据。食环署下设小贩事务队(包括总部特遣队和分区事务队)进行执法,类似于国内的的城管队。

(四)流动商贩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我国的流动商贩都是小本经营,自发性极强,经常违章占道,破坏城市卫生和城市正常秩序,因此他们也成为城管执法重点“照顾”的对象。即使面对执法人员的不文明执法行为甚至是非法侵犯行为时也没有可以表达利益的渠道。而在韩国,政府鼓励流动商贩摊主们成立了“全国摊店业主联合会”.联合会拥有自己的网站.争取商贩的合法地位。帮助加入的摊主维护自身权利,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主动举报非法经营或是不按规定设摊的商贩.协助政府维护城市秩序。

三、因应城管执法现实困境的对策

(一)借鉴优秀管理制度。完善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的起源于商贸。最初的城市是依托于“市”,也就是集市而产生的,最初的城市管理应当是对于城市内集市的管理。历代的流动商贩对于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有很多老字号就是靠走街串巷逐渐打拼起来的,例如著名的“小绍兴”就是挑扁担卖馄饨出身,“张小泉”是磨剪刀出身。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也是靠摊贩积累起来的名气和人气,反而成为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终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为流动商贩规划专门区域,不但有利于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缓和城管 执法与流动商贩之间的矛盾 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城市文化的培养。

在具体举措上可以借鉴韩、美等国的经验,划分城市区域,根据城市各区域的用途.以方便民众生活为原则,放宽对流动商贩摆摊的限制条件,划出不利于 交通 或者有重要象征意义不适于摆摊的“绝对禁止区域”、划出限制经营范围和经营时间的“限制经营范 围区域 ”以及鼓励流动商贩进驻方便民众生活的“引导区域”,让商贩在许可范围内合法经营。

同时 。城管执法职能也相应转变,针对于流动商贩的管理由原来的单纯“打击 、罚没”转变为“监督为主 ,打击为辅”,变“堵”为“疏”,疏堵结合 ,促进流动商贩主动办理相关证照,合法经营,自觉维护城市秩序,将流动商贩纳入到有序的管理轨道,从根源上减少产生冲突,实现文明执法,提高管理效能。

(二)建立和完善城管执法法律体系,规范城管职能

目前,城管部门相对集中行使的职权主要是行政处罚权,其法律依姑是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 十六条的规定:“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使 。”1997年,北京市宣武区经国务 院批准率先成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试点区。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第 63号文件)指出:“实行相对集行政处罚权制度,对于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行政管理体制都有意义。”并且要求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应为本级政府的行政机关,不足某一政府部门的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200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 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使得试点改革发展成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这些文件和规定都成为城管执法行政处罚权的法律依据,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城管执法部门法律地位不明确、各地执法职能范围不一致和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执法具体标准仍是急待解决的现状。我国城管立法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出一部统一的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的权威性能够得整个社会的认同。同时明确城管执法的职能范围.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具体的处罚标准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滥用职权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 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三)推动成立相关民间组织,促进商贩自我管理

在城市管理中.可以适度吸纳民间因素参与城市秩序的维护,由政府推动成立小商贩自我管理组织,内部提高对流动商贩的技术教育。帮助商贩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对外可以协助政府管理小商贩,调动商贩自身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同时也可以节省行政资源在管理流动商贩上的支出,提高行政效率。

四、结语

城管执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往往都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前进,需要各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单它不仅与城管执法工作本身有关,还与一个国家的利益表达机制、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密切相关,后者的完善可以为城管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面对现代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将所有的城市问题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有些问题具有阶段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借鉴优秀成果,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我们才能使城管执法走出现实困境,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管执法之路。

参考文献

[1]《我国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张玉磊;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 03期.

[2]《城管执法的问题与挑战一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调研报告》马怀德王柱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o6期.

[3]《城管行政综合执法制度的若于思考》盂庆英;理论探索,2006年 02期.

篇3

关键词:暴力执法;失效;人性化执法

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作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基层政府管理人员,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管理体制的信任和评价,而现阶段我国城市管理中愈演愈烈的暴力执法行为,不仅损害政府形象,而且严重威胁了社会稳定,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同时也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驰,使城管执法面临着失效的困境。

1城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确有权力和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而执法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所以,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执法问题的现状主要是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行为,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四方面:

1.1落后的城管执法观念

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在“官本位”执法观念的指引下,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尽管执法部门突破“障碍”,但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并引发了很多矛盾甚至冲突。城管执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成仅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体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被剥夺了,执法部门与执法对象处于直接对立的境地。

1.2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

新形势下对执法队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而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岗位基本素质培训,并且有些执法人员公仆心不强,作风不正派,这都与我们重使用轻教育的城管执法观念有关,为少数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在执法过程中,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既不出示证件也不说明理由便直接进行处罚,执法无程序或程序被简化掉的现象造成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也严重损害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

1.3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的,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然而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影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动用暴力将执法对象的商品、捣乱等,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根据有关部门在一个城市通过问卷调查的显示,该市市民对城管卷查工作的满意率只有29.20%;32.43%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不依法办事;22.78%的人认为某些监察人员有贪赃枉法行为;40.15%的人对城管监察部门的总体评价为“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城管执法中存在、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等现象。

1.4相关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仅是《行政处罚法》中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城管执法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市容环境到工商管理,从城市节水到公安交通,几乎无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被城管执法者任意使用,这就使城管执法方式简单化、粗暴化,增大了发生的几率。

2化解的相关对策

2.1转变城管执法理念

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他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而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暴力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暴力型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

人性化的执法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念上,但因为执法对象大都是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下岗职工所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活动大都是为了维持生计,因此,政府的管理人员更应该做的是优先考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度降低行业管理的门槛,建立一批摊位费便宜或不收摊位费的公益性市场,实行分梯级管理,将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绩的重要标准来对待。

2.2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由于相关法律规范不明确,存在法律空白地带,处罚设定宽泛,法律规范实效性不强等诸多原因,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执法相对人的更大认同。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权弹性,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的城管现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2.3规范城管执法程序

城管执法,不仅要严格遵循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该按照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一系列程序性制度,如行政处罚分级管理和备案制度,行政处罚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证据及暂扣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审查决定制度等,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2.4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严峻挑战,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首先,要强化用人管理,严把进人关,严格参照工作人员录用标准和程序向社会公开招考执法人员,特别是应具备法律专业知识,以逐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的法律素质;其次,要严格评议考核制度,不仅在执法机关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社会考核制度,让公民参与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从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第三,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崇法尚礼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一只知法懂法崇尚文明礼貌的执法队伍,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荣福.试论城管执法工作的基本原理[J].城市管理,2005,(4).

[2]封挥.粗暴执法行为的诱因和对策[J].城市管理,2006,(2).

[3]黄祝山.城管执法的严格公正与文明[J].城市管理,2006,(4).

[4]王雁红.服务型政府与城管行政执法改革[J].科学决策,2006,(4).

篇4

关键词 城管 塔西佗陷阱 公众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城管”从字面意思理解为城市管理。尽管有许多学者对“城管”定义过,但笔者认为“城管”是一种职业,在我国主要从事城市管理监督与管理工作,拥有相对行政处罚权力。承担着维护城市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职能。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管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城管的 “塔西佗陷阱”现象

近几年网络媒体报道的“延安城管跳踩男子头部”、“武昌城管殴打开颅手术者”、“昆明城管殴打怀孕妇女”等等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实,城管承担了许多城市管理职能,例如市容环境卫生治理、违法违章建筑整治、无照商贩查处、城市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占道清理等诸多职能。按理说,城管维护了城市的公共秩序,维护了城市的市容市貌整洁,可谓城市的“大管家”,但现实中的城管声名狼藉,不仅没有像人民警察“好公仆”的称号,反倒是“黑社会”、“流氓”频繁地成为城管的代名词。更有网民把“清明上河图”串改成“清明上河图城管来了”等等一件件恶搞事件让当今城管颜面丢尽。城管从原来“做坏了是错,做好了也是错”,到如今“做不做,都是错”。城管似乎掉进了“塔西佗陷阱”。

二、分析我国城管的“塔西陀陷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城管掉入“塔西佗陷阱”,并非一朝一夕之行。同时也是错综复杂的综合原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城管队伍执法面上。应从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城管自身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进行剖析。

(一)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社会矛盾凸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矛盾高发期。而城管代表着政府的执法机构,民众对城管的反感折射出对政府的不满。加之城管作为社会基层的一种执法机构,一些基层矛盾往往就体现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因此,城管掉入“塔西佗陷阱”,并非完全由城管本身造成,更多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引发的社会矛盾。

(二)城管自身体制问题。

对城管历史和现状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城管”主要是为了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而设立。但如今城管是没有专门的“上级部门”、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执法部门,没有自己专属的执法权,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保障,遇到暴力抗法等现象一点不为奇。因为失去了法律赋予的特性,岂能执法。其次,城管作为第一线的综合执法部门,管理的事务坚重、复杂,许多难以管理事务都是别的部门不能胜任而过渡到城管的。如“三乱”治理,原先是由环卫部门管理的;如破坏绿化治理,原先是由绿化园林部门管理的,等等。最后,城管执法队伍的建设不足。面对繁重、复杂的城市管理工作,往往需要一支拥有完备的法律知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系统的知识结构的管理人才队伍。但现实城管队伍中,执法人员的业务参差不齐。队伍中很多都是临时工或者是临时从外单位借调来的,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不能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导致在执法时捉襟见肘。

以上这些城管自身存在的体制问题,为公众质疑其执法合法性留下了把柄,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粗暴执法和暴力抗法的事件,同时也是城管掉进“塔西佗陷阱”的主要原因。

三、城管走出“塔西佗陷阱”

城管的“塔西佗陷阱”也是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一种表现。社会作为一个系统,而城管只是系统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城管走出“塔西佗陷阱”,要系统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因素。同时,公众应该对于城管走出“塔西陀陷阱”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不能苛求城管一步到位,要求在短时间内满足大家所有需求和愿望,这也不现实。毕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于城管如何走出“塔西陀陷阱”,笔者有以下看法。

1、与社会发展的步调一致。政府应该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也要跟随社会的进步,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优化政府机构,深入群众,完善监督。系统地认识并解决社会进步带来的矛盾。

2、从体制层面完善城管建设。具体到城管如何走出困境,中央政府应该建立一套符合社会发展和城管自身的行政机制,建立城管上级部门,出台相应的城管法律,赋以相关的行政执法权,从而提高城管的权威和地位。

3、加强城管自身建设的具体举措。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城管走出“塔西陀陷阱”还的自身的努力。首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有效执法”的理念。其次,完善城管内部管理,借鉴公安等相关执法部门的管理模式,运用条线管理开展监督、指导工作,通过块域管理来进行区域内部治理。最后,把握城管队伍的建设,塑造城管形象。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不仅需要“量 ”的增加,更需要“质”的提高。完善的执法队伍,才能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注释:

篇5

【关键词】城管执法;存在问题;改进方法

城管担负着管理城市的重任,肩负着维持城市秩序和提升城市文明的使命,城管主要依据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与城市规划、环境、污染、道路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地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情况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执法,管理城市[1]。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城市管理综合部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复执法和交叉执法的一些弊端,然而,由于综合执法机关集多家处罚权于一身,在执法手段及执法环境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上也不断的出现问题,使它所作出的贡献与其在社会大众中的整体形象及其不协调,电视报纸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媒介上,到处充斥着的是城市管理者在执法过程中的粗暴、蛮横的报道,砸摊子、小贩等等,导致城管形象严重受损。城管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是代表着政府对城市进行管理,如果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而得不到民众的认可和支持,那么城管将无法开展工作,将城市管理好也将是天方夜谭,那如何重塑城管形象,得到民众的认可是当前我们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现笔者就浅谈一下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城市的管理复杂且任务繁重,需要更多的人来充实城管队伍,但又由于编制有限,很多城市的城管大部分都是雇佣编外人员,来自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因此导致执法队伍构成很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城管人员文化水平程度不高,专业素养水平低下,没有受过系统且正规的法律学习,对自身的岗位要求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工作性质,同时不能把法律法规和城管的政策和内涵运用于实际执法工作中,在进行执法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有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只知道一味粗暴的执法,头脑里充斥着“官本位”思想,肆意滥用政府赋予的权利作威作福,实行“狐假虎威”式的执法形式,从而招致社会的非议甚至是发生肢体冲突等流血事件,现在是个信息开放的时代,经过各种媒介的报道和渲染后引起社会仇视情绪,使城管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

(二)现行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

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是按照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相关的与城市管理各方面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迄今为止还没用一部专门的健全的关于城管执法的法规出台,社会在飞速发展,几十年前的法律法规显然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导致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支撑,法律效力和地位得不到彰显,致使城管执法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当前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导致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具有法律制裁的强制性,如果要顺利的执法,城市管理者拥有强制调查权强制执行权等等权利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城市管理者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权利,对于拒不履行的处罚行为或是暴力抗法的行为时,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往往是束手无策,或者是以暴制暴,因为它不具备公安机关拥有的拘留权,也没有法院拥有的强制执行权,所以很多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根治,违法者不是和城管打游击,就是敢于和其进行正面冲突,那些人往往在社会的角色中属于弱势群体,一旦发生冲突,舆论不然倒向弱势群。另一方面,在城管执法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城管执法的一个硬伤,使得权利被某些不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处罚尺度,为所欲为的随意执法抹黑城管队伍。

(三)执法行为无策略、执法程序不规范

城管政策执行的目的是维护城市的社会秩序,执法的对象大部分是通俗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许多人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而且他们所从事的行为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就使得在他们与城管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得到社会的同情。城管执法相对人的来源、社会背景、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性格等方面非常复杂,这也决定了他们对城管执法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加剧了城管执法主体执法的难度[2]。针对城管人员的处罚形式的执法,侵害了迫于生存压力的小商贩的直接利益,致使有部分人就会暴力抗法,面对暴力抗法的人,有些城管人员无计可施,也只有以暴制暴,以更野蛮的方式在惩治抗法者,就出现了掀摊子、强行没收物品、围追堵截、穷追猛打等不正当的执法行为。在执法程序上,有些城管的不规范执法也是引起不满的另一原因,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行为过于随意,扣押物品不开具清单,甚至是罚款不给收据,执法不公、执法腐败的情况时有存在,所以进一步导致城管形象受损。

二、改进方法

(一)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执法素质

要强化城管的人员管理,加强招聘环节,通过层层筛选确实把一些高素养政治思想过硬的人员吸收进队伍,在对人员的培训上,除了要定期的进行岗位培训外更要加强思想教育的培训,灌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摒弃“官本位”等不良思想,做到文明执法,依法执法。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的出台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在城管执法过程中的一个硬伤就是执法依据不足,法律地位不明确,民众不认可,现在急需解决的就是出台一部专门的城管执法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一个健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避免的现象发生,也利用社会对法律的敬畏心理来震慑存在违法行为的人。

(三)人性化管理,技巧化执法

城管执法,不能一味的进行打压和灭绝政策,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执法,做到人性化执法,对确实属于弱势群体的,要积极扶持,采取以疏导帮助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办法[3],对于一些只能靠摆摊设点来谋生的小摊贩,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市民的需要来设立专门的经营地点来引导他们守法经营,运用疏堵结合的方式,缓和与社会底层的尖锐矛盾,也可以减少管理难度。同时在执法手段中,也要加强宣传,积极向社会做政策宣传,让社会理解城管,并引导社会也参与到执法行为当中来。

(四)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

现在的互联网以及各种媒介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已经非常发达,有时一个小细节在别有用心的人的炒作下就可能引发为社会问题,所以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的前提是,城市管理者作为一个相对来说的强势方,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牢记我们只是人民的公仆,真正的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文明、公平、公正。同时除了执法之外,也要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让社会了解城管,从真正意义上来理解城管,积极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做政策宣传,让社会大众都能意识到城市管理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城市的管理者,自觉自发的参与到协助进行城市管理的队伍中来,使城管不再处于一部分人的完全对立面。塑造城管新形象,增加城管公信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城市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法律及各项机制的完善,社会的发展,城管执法也将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黄闯.城管形象的危机致因及重塑路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 1.

篇6

自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创建文明城市理念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日益重要。城管作为城市主体之一,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之一。然而近年来城管的暴力执法行为被频频报道,社会对其评价日趋低下,引发了大众“城管危机”。“城管危机”在城市形象塑造中无疑属于短板,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城管,发掘其对城市形象塑造所能产生的作用,让社会对城管和城市形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城管和城市形象塑造关系的研究不多,国外的相关文献更少。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管执法或者是城市形象两个分散的领域,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城管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探究的理论基础。国内有关部门指出城管作为城市管理重要一环,其形象直接关乎城市形象。科学探究城管,对于推进城市形象建设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还有一系列文献可供参考。

2015年郭彦君《重塑我国城管形象的路径研究》一文采用解决三部曲法,先指出城管危机现状,基于城管形象的传播模型,全方面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创新城管公关方式,引导公众理性解释思维,转变管理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最终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2006年杨建顺在《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中指出城管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阮建中、冯邦彦在《澳门城市形象探析》中表明城市形象既是现代城管水平高低的直接标志之一,也是城管所追求的综合性目标。由此可见城管与城市形象联系密切,城管在城市形象塑造层面可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城管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所存在的问题

(1)城管执法方式不当引发“城管危机”比如在城管发挥棚户改造职能时,大多数的市民认为城管在棚户改造上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是容易导致强拆事件,引起纠纷,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

(2)大众认知导致城管被“妖魔化”。近些年,有关案件层出不穷。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充斥各类媒体,城管形象被民众“妖魔化”,商贩谈“城管”色变,这些导致了市民对城管塑造作用的一种认知障碍。

(3)城管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宣传不够。一个城市是否文明取决于其政府机关工作、市民素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城管作为城市主体,是连接市民、社会组织与文明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城管不仅要发挥塑造作用,还要发挥宣传作用。

四、对策

(一)完善城管法规,转变执法方式

(1)转变城管执法理念,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传统的观念驱使,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

(2)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机制。

(3)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规范城管执法程序并用有关监督力量保障各项制度规范化运行。

(4)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从而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文明的服务。

(5)建立数字化城管,实行网格化管理。

(二)宣传职能,加强了解

(1)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城管执法的职能和作用。例如开展“执法进社区”、“执法进校园”活动;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城管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

(2)畅通宣传渠道,及时播报执法动态,让城管执法走进市民生活。强化新闻舆论引导。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W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管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

(3)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加强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张贴标语、执法车宣传、知识竞赛、法规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关注程度。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通过多样化、创新化的媒体渠道,突破传统的宣传模式和宣传手法,提升宣传力度和高度,让城管执法正能量真正贴近百姓,融入百姓生活。

(4)与社区、街道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教育引导。社区与市民的接触更多一些,更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城市管理部门要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

(5)以相互帮助、服务大众为主题,深入开展城管志愿服务活动,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自觉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提高居民塑造

市民素质决定城市层次,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及其运行效率。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市民素质又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在城市形象塑造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篇7

[关键词]摊贩;城市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1我国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城管的角度

(1)城管处罚方式强硬,易激发矛盾。在对流动摊贩的调查中,流动摊贩表示若城管发现其摆摊,首先便是驱逐,城管采取的方法有没收东西和罚款两种基本形式。对于城管的做法,有64.67%的人采取忍气吞声的的对待方式,而有22.23%的人则选择寻求部门协助,10.10%的人则选择与城管对着干。当问到摊贩对城管这种做法的态度表示,30.32%的被调查者表示相当不满,自己起早贪黑做生意实属不易,城管的做法太不近人情,25.18%的人表示不理解,但也无可奈何,但有33.23%的人对城管的做法表示理解,他们认为治理摊贩是城管们的工作,城管也有城管的苦衷,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

(2)法律地位模糊不清。城管的性质和地位,法律一直没有给予明确。城管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执法机构?法律赋予它的权力范围和执法范围是什么?城管的责任是什么等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由于法律未对城管的权力和责任予以明确,城管的工作常常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3)城管的社会舆论压力。城管作为城市执法部门的一员,行驶权益尚未明确,但作为政府部门的一员,在其位谋其政。随机访谈路人统计显示,75.67%的普通市民觉得城管有存在的必要性,77.67%的商贩支持城管的设立,也就说明社会上对城管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对城管的职能是予以肯定的,所以在行驶执法职能时在情义与责任之间,城管所受外界压力还是很大的。

(4)制度设计不完善。相比较其他政府部门序列的成熟有序,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管理体制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模式。到底城管的职责是什么,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至今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一个机构能“站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城管的合理性、合法性也因此屡受争议。

1.2摊贩的角度

(1)食品卫生问题。经实地考察,经营油炸、油煎、水煮、食品等的流动摊贩接近八成都没有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出售“三无”食品,人们吃了这些食品,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不适或疾病,尤其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①。

(2)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由于流动摊贩不办理营业执照,所以不必依法纳税,并且由于流动摊贩无固定门店,不需支付店面费用或摊位费及管理费等。这对正规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交通堵塞问题。调查显示摊贩地点选择人多道路的占39.41%,选择广场附近的占40.42%,数据分析得出上、下班高峰时间人流量大的繁华地段和在清晨、中午、傍晚期间在集贸市场周边的城市道路两侧及广场是商贩们的活动首选地点,这些地方本身道路狭窄,更加重了拥挤状况。

(4)流动摊贩管理困难②。流动摊贩为逃避城管执法队员的处罚,在实际设摊经营中积累丰富的经验,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迂回战术,与城管执法队员打游击战。整治结束后,流动摊贩又恢复继续设摊经营。

2我国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以城管的视角分析

(1)执法依据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仅是城管制度产生的法律依据,缺乏与之配套的相关法规,致使执法范围等问题基本上是由上级政府决定,在执法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常常是借位执法,而这对于执法相对人来说也没有说服力和震慑力。(2)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城管执法队伍内部虽有考核评价机制,但由于制度设计时没有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等原因,考核评价机制形同虚设。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只会使得暴力执法者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和教训。(3)执法外部环境不良。舆论环境不良,由于城管执法面对的大多是弱势群体,而市民群众出于本能会同情弱者,加之城管根深蒂固的负面形象,市民群众难免会对城管执法有所偏见;新闻媒体环境不良,许多媒体主观报道,为迎合大众“口味”,吸引读者,不负责任的进行负面报道。③

2.2以摊贩的视角分析

(1)流动摊贩地位弱势。临沂市兰山区是江北第一大物流中心,外来人口有7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7.8万人,流动摊贩普遍为低收入者,外来务工者,郊区农民等,数据显示,70%流动摊贩为初中学历及以下,学历水平低,文化素质较低。(2)流动商贩组织散乱。流动商贩摆摊地点分布在人多道路的占39.41%,广场附近的占40.42%,家近地方占8.8%,数据分析人多道路和广场此类人群聚集点是商贩们的活动首选地点,实地走访中,大部分商贩都选择在人多的道路两旁还有广场两侧。流动摊贩没有固定组织,他们常常因地制宜,流动,散乱是无证摊贩的主要表现形式。(3)缺乏相关知识培训。流动摊贩缺乏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针对食品卫生给予商贩们进行教育和培训,督促卫生证健康证方面也有互相推诿现象。通过调查数据显示,81%的商贩愿意接受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政府部门应该组织相应的讲座提高商贩们的食品卫生方面知识水平。

3关于优化我国城市管理执法模式的建议及对策分析

3.1转变执法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

政府不能为了改善环境维持秩序而“一刀切”似的坚决取缔,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保障人权,这就是人性化执法观念首先通过行政指导、劝告、教育等方式向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当事人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当事人自觉守法。在当事人拒不配合的情况下,再考虑对其进行相应处罚,大力倡导柔性执法。

3.2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要想做好城管执法工作,首先要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部门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城管执法宣传,比如设立城管执法宣传栏,组织城管执法人员进社区开展城管执法宣传活动,举办城管执法讲座,让广大市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城管执法工作的职责和根本目的。

3.3规范城管执法,提高城管的执法水平

从法律上清楚划分城管的工作职责、承担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规范城管执法,使城管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对城管的执法的长期培训机制,提高城管执法水平。加强制度约束以及监督机制,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督监察机关,对城管的执法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待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执法粗暴、等问题,上级主管机关要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追究,主持社会的公平正义。

3.4重视社区力量

④以社区为单位,让小区居民投票决定流动摊贩的经营地点、经营时间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对社区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将其引向更加规范合理的方向。比如建议社区内部进行监督评议机制,即对社区附近的流动商贩实行集体监督制,定期评选优秀商贩,减少其摆摊费用或者在其摊位上颁发奖章,吸引小区居民购置该摊位物美价廉、信用度高的商品。

3.5计分考核方法

即城管可以对批准设摊的商贩实行统一“积分考核”治理模式,建立违章档案,统一考核。“计分考核”采用累计十分制,每次有违纪现象就扣除相应的分数,扣分定期清零并对分值为负数的商贩进行罚款处分,或取消其设摊资格。在实行这一治理模式时,应简化流动商贩注册的程序和环节,对流动商贩设定具体特定的时间与地点,规范其交易行为,提高劳动利用率与方便消费者并行。再者,也应该对这些商贩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便更加规范流动商贩的交易行为即不定时抽查。定期评比最佳商贩,采取奖励的办法逐步规范商贩们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连玉明,武建忠.城市中国:中国城市管理创新案例报告No.1[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魏玉军.人性化管理流动摊贩[J].中国建设信息,2006(20).

[3]张本效.城市管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郑传坤,青维富.行政执法责任制理论与实践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5]张玉磊.我国城管执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6]杨文书.城管执法队伍素质提高的机制保障[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篇8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浠水城管大队不断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尝试过许多的管理新模式和新举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抓住管理重点,推行分级管理。对主干道实行严管,对次干道实行严控,对小街小巷逐步规范。2.取缔管理乱点,进行集中整治。我们集中整治了水果批发市场、钢材批发市场,开展了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违章户外广告等的专项整治。3.机动与定点相结合,重点路段重点管理。重点路段实行定时、定人、定岗,一般路段以机动巡查为主。4.尝试城市管理走社会化道路,加强协管共建。启动“门前四包”,招聘城管协管员,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吸引全社会参与管理。

一、工作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整体功能的加强,以及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对城管工作也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过去我们在城市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但是,目前的城管工作仍时时有可能陷入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大市民的城管意识淡漠,缺乏文明意识、公德意识,认识不到自己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责任。长期形成的随便摆摊设点、乱扔乱丢行为有着较大的普遍性和惯性,在我们纠章过程中,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犯好大的法,城管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甚至有少数人不但不理解、不配合城管行为,而且有十分明显的抵触情绪,城管工作承受的压力很大。

2.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城管工作得不到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仅靠我们城管部门的单枪匹马孤军作战。再加上我们城管法制不是很健全,在执法过程中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权力太小,想管无力管,理直气不壮,管理起来难免缩手缩脚。

3.城管管理措施还不到位,长效机制还处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一些困扰城市管理的“脏、乱、差”等老大难的问题,难以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对于违章行为,我们往往注重于突击整治,声势大,见效快,而日常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整治成果难以长期巩固,使管理工作陷入“一整就好,一停就乱”的恶性循环之中。

4.城市建设中关系到老百姓生活、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给市容管理增加很大的难度。

5.城管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有等提高。在我们的队伍中,仍不排除少数人在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不竖城管形象,导致市民对城管队伍有看法,不支持城管工作。

二、工作心得

综上所述,尽管有许多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执法能力,城管工作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宣传力度,让城市管理家喻户晓,提高市民的城市管理意识,开展城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城管知识,同时,通过各种广告栏、新闻媒体,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氛围,使城市管理深入人心,切实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协调具有城市管理职能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工作。加强与工商、交警等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沟通,共同协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让彼此发挥所长,更好地促进城管工作的开展。

3.建立一套健全的长效的管理机制。城管工作面临许多难点、热点问题,仅靠一阵风式的突击整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以摆脱“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而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实行长效管理是走出这一怪圈的有效途径。

篇9

关键词:城管;城管执法;现状;法制化思考

城管,是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以及市容市貌的管理。而城管执法,主要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现象进行管理,保持市容市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与运行。城市管理的执法问题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棘手问题,包含如何立法、如何遵法、如何执法,涉及社会生活和管理部门的各个层面,每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管理部门都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和相对复杂的市场及管理状况下,城市管理执法问题需要更深层次地探讨。

一、我国城管执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城管执法虽然在立法上已经有相对比较完善的规定,但是在实践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来取得更大的提升空间的。

1.城管执法方式激化,矛盾加剧,潜在危害大。执法人员为了保证市容市貌,对一些违法情节轻微,或是经过说服教育完全可以达成执法目的的具体事件采取了极端的方式,诸如罚款,扣留甚至借助武力,使部分根本轻而易举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变得非常棘手,矛盾升级,陷入执法困境。另外还带来重大隐患,那就是相对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会采取更激烈的方式妨碍执法,那么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的产生,这是阻碍经济和社会正常发展的绊脚石。

2.城管执法依据较弱。立法机关在设立行政综合执法权的同时,没有制定限制与约束该权力的机制,使依法执法趋同于创法而行,法律规范对执法方式没有规定或者规定较为模糊,不甚明确,也即执法者在行使权力时没有合理的指引,没有法律的约束,在执法时凭借的只是自己的道德素养以及内心良知,自己的主观意志在执法中发挥了相对较大的作用,执法对象、方式及范围都还不够具体明确,这样,超越职权行使权力以及暴力执法现象就有广泛存在的空间,因此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合法侵害的隐忧依然很强,不容忽视。

3.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在具体事例中,对于极易引起冲突或者有冲突发生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不能够审时度势,抓住矛盾的焦点,妥善处理,采用灵活适当的方法化解矛盾,不注重"疏",比较擅长的就只是"堵",反而越堵越糟,所以疏堵结合才是正道。另外,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执法人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普遍不高,这也是造成执法难的一个方面。

4.城市管理中的行政相对人的综合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相对人很多时候回应城管执法人员的也是过激的方式,像大骂、动手打人或结伙抗议等不文明的表现在很多的案例中都能够看到。相对应于"暴力执法"或"不文明执法",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称为"暴力抗法"或"不文明抗法"。也许这种方式能让相对人解一时之恨,逞一时之快,但是"以暴制暴"真的可以发挥到现实的作用吗?能够真正的维护受侵害者的合法权益吗?社会道德回答我们的也许是肯定的,但法律的回答必定是否定的。

5.多头执法,职责交叉。在城市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一事多管的现象,不同的部门行使不同的权力,可能使违章者承受两次甚至更多次的惩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与纠葛,徒增矛盾。另外,由于执法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与范围不明确,造成交叉,或者会导致相互推诿扯皮,或是会相互争抢,而无论是哪种情形都不利于城市管理目标的实现。

6.缺乏合理的城管执法评估反馈机制。关于这种反馈机制,目前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对案件的执行效果的评估将会是一件挑战性的工作,而且它的精度也不易被把握,那么对于想要通过预测对执法活动进行更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就举步维艰。

二、城管执法法制化的意义

(一)城管执法法制化符合依法行政的法治要求

在真正的法治社会,国家机构本身也受法的制约和监督,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的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城管执法行使的是行政权力,而行政事务的繁杂性和紧迫性,要求必须强调办事速度,强调效率,并给予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些特殊性使人们习惯于按照个人的意志行事,忽视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执法,所以城管执法法制化是符合依法行政的法治要求的,是势在必行的。

(二)城管执法法制化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各级政府机关以法律为依据管理各种事务,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对那些不能够正当行使权利和不能很好履行义务的人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也必须依法管理各项事务,在行使权利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必须用法律这把尺子衡量是非对错。

(三)城管执法法制化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

在与公民,与社会的关系上,政府行政机关是最直接,最广泛的。事实上,公民从生到死的全部活动与行政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尊重自由和保障权利,要求创造安定有序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执法者在法制规范化的约束下,依法行政,按规办事,可以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四)城管执法法制化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

只有依法办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执法,才能保护该保护的人群的利益,对那些违法乱纪的人进行打击,才能减少冲突。没有依法行政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就会失信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城管执法法治规范化是保证国家的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

三、城管执法法制化的思考

(一)从国家角度来思考

1.加大立法力度,强化立法规范化。要不断确立和完善关于城管执法之范围与具体方式方法,对执行人员的职责与权力,执法对象及执法内容都用立法的方式明确下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一方面,对执法人员形成约束力,使他们不敢轻易越过雷区,超越职权或,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执法机关之间职责与权限的划分,不至于使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或者互相争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城管执法在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

2.加强执法法制监督。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机关,对于城管执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加强监督,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有效的监督是保证城管依法执法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执法监督,消除执法人员的有恃无恐的执法心态,约束他们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执法,对执法者的约束就是对相对人的保护。

3.政府有针对性的攻破难题。对于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政府应分别展开相对应的具体行政措施,抓住每类问题的症结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对乱摆摊位的现象,主要针对的是小商贩,那能不能采用比较合理的方式规划一下使这个城市有他们一席之地;对黑车的管理,是不是可以从销售领域开始就无形介入行政权力呢;还有对违规建设的杜绝,则要求政府在行政许可时就作出严格规定,而且要明确为大众所知晓,不是内部文件。

4.建立城管执法评估反馈机制。对城管执法案件进行综合整理评估,对工作实效进行总结研究是取得进一步工作成效的科学方法与合理途径,只有建立反馈机制,才能准确把握城管执法的实效,才能对城管执法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的意见,也才能建立起更加完善和合理的城管执法制度,实现城市管理。

5.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创新,是实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定化、规范化、统一化和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但对于目前城市管理中的执法人员热衷于以突击、运动的形式管理城市,城市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突击式的"重点整治"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管理的目标。所以应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城市管理的整体效果上作出长远规划,注重从实质上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从实施者--城管执法人员角度来思考

1.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加强宣传,让公民能够自觉认识到实施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接受管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但同时也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即使受到不合法的侵犯,也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一味的暴力反抗。软性的执法在一定程度上要比硬性的执法更具说服力,因此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矛盾与冲突,缓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气氛,实现和谐执法。所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是处理好城管执法的捷径。

2. 执法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在城管执法的同时必须确保对被执行对象的态度是一致的,对待同一行为,作出的处罚必须公平,但不是说,采取的措施是一模一样的,所谓的公平,必须是建立在不相同的社会基础或是不同的经济阶层上的,只有这样,实质上的公平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消除矛盾,使相对人心悦诚服,才不会引起对城管执法的不满,尽量降低社会斗争的容量与爆发力。

3.执法合法、透明。城管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要求的方式执行,通过透明的执法过程,表达合法的执法理念,让公民体会到执法的合法,相信执法的正确性,自愿接受执法结果,这样既降低执法者的难度也保障被违章者的内心信服感。

4.加强执法者的文明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更融洽的同管理相对人沟通,是提高处理应急情势的能力的必然要求,执法者文明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够事半功倍的进行城管执法。这就要求执法者要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情操的学习。从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培养清正廉明的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加强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考核检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他们严格依法执法,严格规范执法的意识,提高他们依法执法的水平。再次,学习心理学知识。执法者应该学会对违法者的违法心理与动机进行研究,以便采取适度的心理攻势,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城管执法。

5.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共管作用。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且艰巨的职责,单靠一个本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实现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必然要求多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共同体,依靠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够使城管执法真正产生实效,提高城管执法的效率。和谐的力量是战胜一切问题的源泉,共同的合作努力注定是科学的选择。

(三)从管理相对人角度来思考

1.逐步树立依法服从管理,依法从事各类事务的理念。主人翁的意识其实就是服务的意识,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不仅仅是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而更多的还有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服务社会的理念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服从管理依法从事各类活动的思想,在要求国家赋予权利的同时要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该责任具体体现在城市管理中就是按照不同地方的城市管理理念和规划,依法服从执法者的管理,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2.不断提高自身文明与知识和法律素养,配合执法。现今社会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已经有很大攀升,经济水平在不断增长。但是在市场经济及社会文明程度逐步加强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自身的知识就稍显匮乏,不便于及时了解和接受新事物。法律观念虽说也有很大改善但还不够深入,当人们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习惯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益,而经常想到的是直接的反击和报复。所以,加强知识与法律素养已经迫在眉睫,它也是真正从实质上提升我国城管执法水平,改善执法效果的根本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怀坤.论城管执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56.

[2]王腊生,苏建清.依法行政论要[M].海南:南方出版社,2000.121.

[3]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67-460.

[4]曾祥华.城管综合执法、公务警察权与服务型政府[J].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2008.62.

[5]祁希元.行政执法通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180-252.

[6]青锋,于宏伟.试论日本的行政层级监督制度[N].法制日报,2011-01-28(5).

篇10

增强市民城管意识,行政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搞好行政执法工作的前提,行政执法工作的目的,加强宣传教育。重点是加强对人的教育,提升其素质,处罚只是一种手段。实践中,局始终以人为本,以加强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为先导,以强化行政执法为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通过新闻媒体及派发宣传单张等方法,普及宣传社会面,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社等主流媒体,局在筹建初期。开展全方位的群众性宣传工作,大张旗鼓地制造舆论声势。月份,局和市委宣传部、区政府联合举办了共同维护美好家园─城管与市民心连心”为题的城市论坛”活动,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让群众参与城管决策。月份封闭集训期间,也通过各大媒体从不同角度广泛报道集训动态和成果。月挂牌当天,组织执法人员上路展示队伍形象,先后组织30多家新闻媒体召开新闻会,各大媒体报道有关行政执法稿件300多篇。

(二)坚持教育为主。

一市三区执法局把挂牌成立第一个月作为“宣传教育月”也叫执法适应期,为了使群众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个适应过程。主要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向居民住户派发宣传单张,向违章者发出违章行为警示通知书,纠正违法违章行为,一般不作处罚。宣传月”期间,市、区执法局共纠正违法违章行为85000多人次,派发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单11万多份,传媒对此而展开的各类报道也从来未间断,基本做到家喻户晓。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卫活动

局会同市团委、市爱卫办组织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清洗城市“牛皮癣”活动,月。目的于为开展全民“治癣”运动造声势。此后,又把重点转到查挖窝点和寻找疏导措施上来,务求堵疏结合,以达长效。上半年组织各区执法局开展法律法规咨询活动近十次,局长关天安同志亲自走上街头,接受市民的投诉,解答市民的咨询,受到市民的好评。同时我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万多元制作城管法律法规知识的公益广告,电视台及各区电视台滚动播出,收到良好效果。发动群众整治脏乱差方面,注重深入社区,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及其管理力量清死角,治黑点,改旧貌,收效良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卫活动,提高了市民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创卫社会氛围。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政府重新配置了相关部门行政职能,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后。对过去集中在一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进行分离。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局密切与公安、工商、建设、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理顺职能划转的衔接,建立良好的工作协调和情况通报机制,及时解决执法工作中处罚与日常管理脱节的矛盾。此外,注意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的职能作用,明确城管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任务,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发挥整体效能。针对中心城区摩托车、残疾人车、人力三轮车非法搭客日益猖獗,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局以城管委办的名义先后组织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开展了12次“三车”非法营运搭客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三车”共1560多辆;协调、组织工商、卫生、食品监督等部门取缔了2个严重影响市容卫生的占道非法市场,会同环保等部门对污染环境、噪音扰民的典型案件进行重点治理,进而使市容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有了较大改善。

三、坚持依法行政。

执法工作规范化,城市管理责任重、要求高、执法范围广。为了实现管理工作人性化。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市容市貌管理,不断加大综合整治的力度。近两年来,市、区执法局对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共42300多宗,其中开展综合整治2530多次,取缔违章占道、无照经营7800多宗,查处大排档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案件1260多起,出动执法人员超过120000人次。

(一)整治乱摆乱卖。

扰乱市容,占道经营乱摆乱卖。妨碍交通,污染环境,市近年来治理脏乱差中的难点。近两年来,为了持续整治这一违法经营现象,市、区执法局深入调查,周密计划,定期不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占道经营乱摆卖进行综合治理,共组织人力27000多人次,清理了主要道路上的烧烤摊、水果摊、日用品档等乱摆卖及无照经营户2230多宗,教育纠正占道经营行为83500多人次,有力地遏制了其蔓延趋势,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

区路,区西沿岸。海区等区域进行整治清理,责令当事人自行拆除或组织依法违法建筑。海区为全面整治东西、景观,多次会同各职能部门集中开展强拆行动,仅半年时间就拆除多起违法建筑15万多平方米,维护了规划部门的严肃性,恢复了道路景观容貌。近二年来,全市共组织大的行动8次,查处违法建设案件8000多宗,建筑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

(三)治理乱张贴、美化街区环境。

严重损害城市形象,乱张贴、乱悬挂属于市容顽症。广大市民对其深恶痛绝。市、区执法局将其列入管治重点,充分发挥执法人员的聪明才智,并与各街道办紧密合作,将这项工作深入到各基层。一个时期以来,多管齐下,对区城区,区等区域的乱张贴、乱悬挂进行多次反复的清理,初步净化了城市环境。据统计,各区相继查处乱张帖、乱悬挂案件30000多宗,收缴非法广告40多万张,端掉制作虚假广告窝点7个。今年国庆节前,全市将开展规模浩大的全民治理乱张帖大行动。

(四)治理乱停乱放。

市机动车发展迅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停车场建设滞后与停车位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个别司机贪图方便,乱停乱放现象相当严重,执法管理防不胜防,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为切实解决矛盾,走出困境,市先在区试点,充分挖掘城市道路和街区空间资源并推向市场,通过合理规划,招标投标,择优选定管理服务公司,实行临时占道停车有偿保管服务,并要求各区借鉴跟进,同步推广。推出了以停车保管有偿服务后,有效地缓解了群众停车难的矛盾。此后,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罚那些乱停乱放的违法当事人,效果渐佳。此外,对各娱乐场所、车站、市场周围车辆乱停放的问题,将采取专项集中整治的办法以予解决。本着“规范疏导,服务先行”原则,及时教育纠正违章行为,主动向这些场所的负责人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谈危害,并帮助他对对停车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划定范围。这样既保护了商家利益,又改善了卫生环境和交通环境。

(五)及时办理人大议案、政协议提和其他投诉案件。

由我局主办的人大议案共有18份,今年。政协提案7份,市人大闭会期间代表所提出的建议1份,已全部按时按要求办理完毕。这些议案、提案和建议,绝大部份属于市容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此外,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调查处理了餐厅”酒家”等9家市民投诉多年的油烟、噪声扰民案件,协调处理了顺德大都村焚烧垃圾造成大气污染投诉案。

接待了大批来访群众,两级执法局上路执法以来。接受来电投诉7000多宗,立案182宗,处理结案117宗,组织或配合专项整治18次,查处纠正违规违法行为近9000起,处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35宗,因而有效地实施了市容环境方面全方位的执法与治理。

四、突出管理重点。

及时调整思路和策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工作重点,划定了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

一是突出中心城区区域管理。对区的区的区的地区主要路段、窗口单位、重点场所实施重点管理控制和严格处罚。对各中心城区42条主要道路,15个窗口地区进行重点巡查布控,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道路、窗口地区秩序良好。

二是对无证、无照商贩、占道经营(主要是餐桌和烧烤档)噪音扰民的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并保持管理的高压态势。

三是查处城市“牛皮癣”乱悬挂。针对露天烧烤档和马路餐桌严重污染环境,且容易反弹,整治难度大的特点,市局的统一部署下,各区采取连环滚动的方法加以取缔,效果很好。

五、积极探索长效管理路子。

也是城管执法者的不懈追求。市、区执法局坚持集中整治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城市长效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并不断探索长效机制,由此煅造出创卫的新品牌。

(一)抓好经常性执法管理。为了确保市容市貌保持良好的状态。加大巡查、跟踪的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不等不拖,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效果一天比一天好转。

(二)实行“错时管理制”针对“六乱”分子经常钻空子。执法队伍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坚决实行“班次错时工作制”等措施,由正常上班时间向下班时间伸延,由白天向晚上伸延,以晚上为重点,错开上下班的管理方法,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管理,拓宽管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