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安全战略范文

时间:2024-03-19 10:4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安全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安全战略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3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在各行业应用开来,其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比如:可以通过电脑、Internet、交易平台,预订机票、火车票,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地进行个人财务管理、股票交易,网上购物、转帐及接收付款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

但是,在我们享受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性。由于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交易双方是不见面的,交易双方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我们也无法审核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这些就会增加电子商务交易的风险,因此,本文针对电子商务安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概念开始,并对电子商务安全发展现状和技术策略进行介绍。

2 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活动中,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在买卖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商务活动,从而能够满足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电子数据传输技术,进而开展商务活动,如企业间交易活动、在网络上做营销、客户服务等,它统一了资金、信息、商流和物流四个方面。随着网络和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简称为IC。

2 电子商务安全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2.1 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安全由IT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两部分组成。

IT安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网络运行环境安全、用户信息与网上交易服务器传递之间的安全、网络硬件设备安全、网络软件安全、数据资料安全、客户端计算机及其他连接互联网设备的安全等等。基于这些IT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旨在保证IT安全,实施IT安全增强方案。

另一方面,商务交易安全是针对传统商务在互联网络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从而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实现电子商务的完整性、可鉴别性、保密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商务交易安全的基石,如果缺少计算机网络安全,商务交易安全就无从谈起。同样,缺少了商务交易安全的保证,即使计算机网络本身再安全,仍然无法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进行。

2.2 电子商务安全的原则

(1)真实性、可靠性

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以前纸质的形式,因此,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就是保证电子形式的贸易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形式,其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声誉。

(2)身份的唯一

电子商务系统要建立身份唯一性认证制度,在身份合法认证时做到有法可依,双方在网上进行交易或者数据传送时,必须首先认证双方身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交易发生纠纷时,双方身份都有所证明,从而有效防止商业欺诈行为的发生。

(3)保密性

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由于电子商务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上进行的,所有商业防泄密工作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4)完整性

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如何维护商业信息完整的问题。如果交易双方数据输入时,意外出现差错或者有一方有欺诈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贸易各方信息不同。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可靠和正确地保证数据传输、存储及电子商务的完整性。

(5)实名制

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方都必须实名参加,相关部门应当对各方身份、企业资质、信誉等进行严格的审查登记,做到有据可查。

2.3 电子商务安全发展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子商务开始出现萌芽,当时,有一些大公司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各个机构之间和各个商业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起来,这个过程就是EDI(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数据交换就成了后来电子商务的雏形,同时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近些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目前,电子商务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信息安全现状。据权威杂志披露,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相比于普通企业,承受着更大的商业风险。其中,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更容易被黑客攻击,感染病毒、恶意代码的概率高出9%,被非法入侵的频率高出10%,而且更容易被商业欺诈。

在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同样并不乐观。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发生了200起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经济犯罪,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我国网民对于网上交易,最担心的就是网上支付交易的安全问题,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网民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信息安全问题已然成为阻碍网上交易的一大难题。

1995年起,我国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安全产业,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安全科研、生产与应用也开始起步,迄今为止,已经实现了科研与生产从无到有,市场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研究已经走过了通信保密、计算机数据保护两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网络信息安全研究阶段。在现阶段中,我们已逐步掌握了部分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研制和探索了安全操作系统、多级安全数据库方面的技术,但掌握系统核心技术还有很大困难,所以目前还不能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

截止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国内不少电子商务企业对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强。这些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还是自己的效益、方便、快捷,却把交易的安全性、保密性、抗攻击性放在了较低的位置。

(2)体系结构不健全

我国的电子商务安全一直都缺乏一个健全的体系结构,总是等到出现问题才去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问题不断变化、层出不穷,却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

(3)软硬件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我国IT设施的软件、硬件等的核心产品主要还是依靠从国外发达国家进口,市场上不少的安全措施也是照搬过来的,很多电子商务安全方面的产品都没有通过安全认证。

(4)频繁遭受威胁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主要遭受三方面的安全威胁:

1)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

2)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

3)黑客、病毒等的恶意攻击和入侵。

3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及策略

3.1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架构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体系包括网络服务层、加密技术层、安全认证层、安全协议层四个部分,它是确保电子商务交易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逻辑结构。在这个四层结构中,下一层作为上一层的基石,为上一层提供技术支持;由安全控制技术实现安全策略,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从而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进行。

如图1所示,即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体系架构

图1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体系架构

(1)网络服务层

网络安全作为电子商务安全的基础,涉及面很广,如防火墙技术、网络隐患扫描、网络监控、及各种反黑客技术等,其中防火墙技术最为关键。防火墙的主要是通过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从而使得外部网络用户,不能利用非法手段侵入我们需要保护的网络。防火墙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检查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和链接方式,继而决定是否允许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而且还能监视网络运行状态。路由器可以实现简单防火墙技术,而更加可靠的网络安全控制需要专用防火墙来提供。

为了保证连接Internet和Intranet的安全,防火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防火墙通过有效监视网络的通信信息,记忆通信状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来决定是否允许访问。如果能灵活有效地运用这些功能,制定正确的安全策略,就能就能保证Intranet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

(2)加密技术层

电子商务信息加密技术作为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它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实质就是一种交换算法,它通过置换和移位的方法,对以符号为基础的数据进行加密,加密受密钥的关键符号串控制。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类。

1)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包括两种情况:1.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2.如果不相同,但是由其中任意一个可以很容易的推导出另一个。现在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RC2、RC4等,DES算法被广泛采用,它由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被ISO作为数据加密的标准。

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只包括一种情况: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相同,并且不管是由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或者由解密密钥推导出加密密钥,都是计算不出来的。RSA算法是非对称加密领域最著名的算法,该算法是非对称数据加密的标准算法。

(3)安全认证层

为了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光有加密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安全认证层中的身份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通过用户的客户主机IP地址进行认证,在认证技术中,系统管理员授予不同IP地址的授权用户不同的访问权限。认证技术主要有身份认证和通过电子认证中心的认证。身份认证是主要用于判断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而目前这也是电子商务安全中急需加强的重要技术。身份认证主要有三种方式:用户口令、智能卡、生物学特征认证。

(4)安全协议层

由于电子商务需要通过Internet完成在线支付,所有我们必须安全传输支付信息、确认交易方的真实身份、完整进行支付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使用安全协议来保证。不同交易协议的复杂性、开销、安全性各不相同。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协议是SSL协议和SET协议。

1)SSL协议。SSL(安全槽层)向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认证服务、加密、数据完整等安全措施,它在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换前,通过交换SSL初始握手信息来实现有关安全特性的审查。

2)SET协议。SET(安全电子交易规范)向基于信用卡进行电子化交易的应用提供了实现安全措施的规则。SET增加了对商家身份的认证,同时还保留对客户信用卡认证。

3.2 电子商务安全策略

(1)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的法律制度,并强化执法力度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很多电子商务网站,进而许多网络交易中的法律问题就凸显出来,这样一来,解决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就需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法律法规,而目前我们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还需要建立必要的健全的法律框架。另一方面,对那些网络交易中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一定要加强执法力度,从而达到规范电子商务交易的目的

(2)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意识

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非接触性,信用在电子商务中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电子商务如果缺少了信用体系的支撑,就毫无安全可言,风险度极高。因此,信用体系是电子商务的规范与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的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体系还比较落后,社会整体信用制度还有待健全,在交易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不讲信用甚至欺诈行为,因此,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电子商务安全意识,不能总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引起对安全性的足够重视。

(3)用加密技术、安全认证、交易协议等保护交易信息的安全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尽可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安全体系;采用不同的加解密算法完善和提高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定期检查更换交易密钥。

(4)加强互联网络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漏

最常用的网络安全保护手段是防火墙技术。电子商务内外网和互联网之间最好设置专用防火墙,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内部局域网络的速度,同时还能阻止恶意病毒和木马攻击内部网络。

(5)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还存在不少虚拟环境的特有问题,如领头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电子商务企业散、小,电子商务支付、物流等支撑服务能力有待于加强。电子商务交易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为了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还需要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物流的支持。

4 结束语

基于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安全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要对电子商务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享受电子商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做到可以放心交易。

参考文献:

[1]加里P·施奈德.电子商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张爱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振汕.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安全,2010,17(10):65-70.

[4]王建宏,李广振,闵旭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商贸,2009,16(12):16-19.

[5]贾树良,樊鑫国.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9,25(3):83-85.

[6]柳艳茹.浅谈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8):51-53.

[7]王改香.浅谈电子商务安全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559-560.

[8]李岩,宋朝.电子商务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1,9(6):59-62.

[9]许宁宁.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子商务,2010,13(8):91-93.

[10]张建兵.电子商务安全问题解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8(21):123-126.

[11]赵全.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2]谭逊,王学芳,谭翊.浅谈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现状[J].科技资讯,2007,10(11):140-143.

[13]http://.cn/cj/cj-xfsh/news/2009/12-03/1997652.shtml.中国经济时报,2009,12,3.

[14]唐作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15]张庆丽.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16]关铁军.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

篇2

布局“十二五”

大庆油田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权在接受《中国信息化》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企业感到不信息化就不能生存,那么它实施信息化的动力是巨大的”。当前的大庆油田便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在数字油田的建设上,大庆油田确定了“以信息化带动油田主营业务,以主营业务促进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明确“数字油田”的目标,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信息系统搭台,主营业务唱戏”的大好局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一个具体的例子,大庆油田通过建立勘探开发数据中心及数据资产管理系统,集中部署专业应用软件,整合了40多个分散、孤立的专业系统,为地震勘探、地质解释、综合研究、油藏评价等生产科研人员搭建了数据获取、转换、共享的研究环境,实现了4大转变:资料查询由纸质向电子的转变、数据管理由孤立向共享的转变、项目研究环境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现场数据由拉动向推送的转变,数据提供比例从实施前的3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项目总体时间缩短30%以上,为勘探开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这不仅加快了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的步伐,节约了资金,同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二五”是大庆油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不断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为实现“十二五”两化融合的战略目标,在推动智能发展的愿景下,大庆油田正在加快油田数字化建设,同时深化应用。

根据王权的介绍,大庆油田“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纲要》为指导,突出推进油田数字化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加快资源集成整合,加强系统运行维护,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全领域、高水平的信息集成应用。将“全面建成数字油田,努力推进智能油田”作为总体目标,为油田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撑,努力将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到石油行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高度。

为此,大庆油田做出了“33452”部署,即: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技术领先战略、特色软件重点开发战略以及研究、开发、推广一体化战略;加快“三大整合”——对各种信息资源实施组织整合、技术整合、战略整合;建立完善“四大中心”——即数据中心、网络运维中心、空间信息服务中心和技术服务开发中心;全面推进“五大重点工程”——ERP推广工程、油田数字化工程、特色软件开发工程、海外业务信息平台工程和大型软硬件引进集成系统工程;强化“两大保障措施”,即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其中,油田数字化工程将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过程自动控制,故障自动报警,场景视频监控,从而打造“新一代数字油田”,全面开展油气生产数字化建设。

突破与创新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字油田的概念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和3G/LTE等新技术和新业务形态的出现使得数字油田的实现手段和内涵将更加丰富。王权说:“数字油田创新、突破才能保证活力,而要想保持活力就必须当与时俱进。当前,数字油田的外部技术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以云计算、物联网和无线宽带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在未来的数字油田建设中发挥它突出作用。”他认为,新一代的数字油田就是以这三项技术为标志的:物联网强化数字油田的基础,使信息采集自动化、智能化;无线网络使信息技术的触角延伸到油田内外的没一个角落,扩大了信息采集的范围,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云计算整合油田后方的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和应用服务中心,使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更高效,使信息应用更便捷。

篇3

关键词: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措施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3GL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已成为我国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利用数字和网络资源为读者更好的服务成为了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对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积极并充分认识我国各类图书馆中存在的潜在危机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我国图书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的实质

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图书馆是外向型的信息资源服务机构,其发展较多地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危机是各种危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图书馆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他的外延是图书馆系统内外的各种矛盾关系,当这种矛盾被激化的时候将演化为恶性突发事件。

2 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的类型

2.1 图书馆战略规划危机

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指图书馆面向未来确定图书馆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是一种能够将不同部门的运作凝结成集中一致的团队力量的整体性策略原则。战略规划对图书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但可以引导图书馆应对变化,把握未来,规范组织行为,增强组织活力,还能起到对图书馆的宣传作用。

2.2 图书馆领导者能力危机

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优秀的图书馆领导者。在数字时代,图书馆领导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传统时代图书馆领导者多为其他专业的专家或教授,尤其是在高校,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此类领导者对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和专业知识认识尚存不足。还有部分图书馆领导者是从图书馆基层工作做起,对专业管理知识比较缺乏。

2.3 图书馆馆员素质危机

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优秀人才难以引进等危机状况。同时,大多数图书馆缺乏明确可行的人力资源战略以及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从整体上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社会地位较低、经济收入不高、工作辛苦繁重,与其他行业比,图书馆属于二线教辅单位,人员发展受限,缺乏吸引力。

2.4 纸质馆藏资源建设危机

近几年,随着数字资源数量的剧增和利用上的便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数字产品,尤其是电子期刊及数据库的大量被应用,目前许多学校图书都开始大量订购专题或综合的全文数据库,同时随着大量电子资源的订购,纸质文献资源经费的减少,许多图书馆正在尝试停订与电子资源相对应纸质期刊。

2.5 网络安全危机

现代所有图书馆系统都是基于网络的数字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因而网络安全是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技术基础设施与支撑条件。现代图书馆的绝大部分服务依赖于网络信息系统,若没有网络系统的支持,图书馆几乎无法为读者提供任何服务,因而网络信息系统硬件损坏、病毒入侵等危机,都是图书馆所需要面临的网络安全危机。

3 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的应对之道

3.1 提升图书馆战略规划地位

战略规划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战略规划能够引导图书馆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把握未来,规范组织行为,增强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应对能力。针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缺乏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图书馆战略规划。

3.1.1准确定位

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与控制过程是解决图书馆战略危机的必要手段。战略规划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确立发展目标,根据本馆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开发与研究能力、财务状况与设备情况,分析图书馆外部环境特征,制定其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3.1.2数字化革新

图书馆要想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数字环境,就必须在数字化革新中保持领导地位,在战略规划中体现出数字资源与图书馆服务的整合。例如,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可开展创新性数字化服务,创建和运用数字知识仓储和出版服务,引导读者推动、理解、采用学术信息交流和出版的各种不同模式。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并维护优秀的馆藏资源,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和获取,以经济可行的、可持续的方式促进这些资源的最大程度使用并发挥其价值,以促进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按服务。

3.1.3强化评估指标体系建设

只有战略目标最终达成才能使图书馆服务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强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能够很好地监督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有助于图书馆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图书馆要组织并成立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任务是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管理与监控评估开展具体的工作。管理委员会一方面在机构的协调下制定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执行结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监督,实行管监分离。

3.2 提高领导者素质

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图书馆领导者自身素质决定着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同时,图书馆领导者还必须具备强大执行力,能够以各种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图书馆领导者应突破以前传统的管理理念,更新观念,合理使用人才,打破僵化、守旧的用人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尽其才,给每个人创造施展才华的良好条件。

3.3 改善馆员发展环境

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人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只有提高馆员素质,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才能在将来可能面临的人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可以通过几下几个方面来改善馆员发展环境。第一,实施激励措施,激励措施的实施是一种帮助图书馆馆员对工作自我肯定的一种方法。第二,实施馆员再次培训,馆员的再培训可以让他们获得充电的机会,满足其对不断进步的需求,这样既实现了图书馆馆员个人价值的再生,又增强了他们对图书馆的忠诚度,从而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素质,使得馆员与图书馆共同进步。

3.4 优化馆藏机构,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图书馆的经费有限,加之近几年出版物价格的连续上涨,因此图书馆要使有限的经费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图书馆就必须在纸质文献资源采购上把好质量关。图书馆可以成立专门的馆藏资源建设部门,多渠道广泛征求读者对馆藏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在读者的共同努力和帮助下提高图书馆馆藏质量,优化馆藏结构。

3.5 建立可靠的容灾系统

建立可靠的异地容灾系统,是网络信息系统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容灾就是为恢复数字资源和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和设备上的保证。图书馆应定期对本馆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维护和备份。图书馆一旦爆发网络安全危机,图书馆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数据,以把图书馆的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数字时代,图书馆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新的危机,图书馆馆员只有做好应急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危机应对方案,才能确保图书馆在日趋复杂环境网络环境中保持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林.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危机管理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2):25-27

2.安美荣、樊 丽.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危机类型及危机管理建议[J].晋图学刊,2011(4):19-21

3.张 娜、杨 燕.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危机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3-25

篇4

蒙牛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乳业不断融入世界竞争格局,今年,蒙牛再度蝉联《全球品牌足迹》前十,在消费者选择最多的中国快消品牌中排名前三,并稳坐“全球乳业20强”第十一位次。

蒙牛内部人士表示,中国乳业可以说是中国最具全球融合度的一个行业,面对乳品消费的全球化趋势,蒙牛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创新引领的百年营养健康食品公司”的企业愿景,围绕国际化和数字化两大主线,创新搭建“美食、运动、娱乐的”三大幸福平台,利用全球优势资源,升级产品品质和企业管理,引领消费升级,不断丰富健康、多元、趣味的消费体验。

“国际化+数字化”战略

蒙牛坚持国际化战略,不断整合世界资源,逐步建立了国际化的股东治理结构、国际化的牧场管理标准、国际化的研发体系、生产布局与管理、品牌合作,全方位提升国际化竞争力。

此外,凭借中粮集团、法国达能及丹麦Arla Foods三位战略股东的各自优势和鼎力支持,蒙牛布局了在美国、丹麦、法国三大海外研发中心,对标新西兰AsureQuality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并联合世界名校UC Davis开展营养创新研究。

蒙牛还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今年年初,蒙牛雅士利在新西兰自主建立的奶粉工厂生产的新品也正式登陆中国市场。此外,蒙牛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大品牌的青睐。继成功续签NBA以来,又在历经重重严格的审核之后,成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唯一官方乳品合作伙伴。

除了全方位的国际化布局,蒙牛还坚持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蒙牛分别与IBM、西门子开展合作,引入SAP和LIMS两大系统协同作业,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输出,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双管齐下地为品质提供监督保障。蒙牛刚刚建成的浙江金华工厂就是代表着“设备自动化、人员高效化、管理信息化”的智慧型工厂,开业当天就实现SAP和LIMS系统同时上线。蒙牛还积极开展终端二级追溯试点项目,布局 “可追溯+战略”,尝试“一包一码”精准可追溯。同时,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羽泉组合参与开发的高端互联网牛奶“嗨Milk”,在带给消费者更多数字化产品和体验的同时,进一步迎合了新消费模式的转变,也引领了中国乳品消费升级。

蒙牛17年的积淀,开辟出一条全球化品牌建设之路。如今,搭载“国际化+数字化”战略,蒙牛正行驶在全球化品牌建设的快车道,秉承“诚信、创新、激情、开放”的企业文化,以国际化品质的营养健康产品和服务,不断朝着最具中国活力的国际化公司前进。

通过数字化转型建设乳业领导品牌

信息化浪潮正在不断淘汰旧有的商业模式,大规模企业如何顺势而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能化零为整的数字化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蒙牛总裁卢敏放表示,要想实现破千亿的“2020战略”,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整个业务的思维模式,加快建设蒙牛的数字化能力,使其在整体的运营效率提升、消费者洞察以及持续改进、研发新品等层面发挥最大的应用效能。

为了实现以上愿景,2015年年初,蒙牛集团在自有品牌的年会上郑重宣布与IBM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多过去了,基于IBM在大数据、社交、移动等创新技术领域的领先能力和丰富的企业转型经验的战略合作给蒙牛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对于数字化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卢敏放表示,通过建立领先的数字化平台(CE+SSF+OPENTEXT平台),蒙牛实现了从销售到应收账款,从采购、存货到应付账款的全部业务循环一次性地涵盖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通过财务战略转型,支撑集团业务发展壮大,助推国际化战略拓展,这才是蒙牛财务职能转型的核心价值。

未来,蒙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以简洁的流程、高效的服务、完善的功能从一个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为蒙牛创造价值,更好地支撑蒙牛的战略发展。

在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内容方面,蒙牛集团首席财务官张平认为,数字化战略的实施首先应注重消费者洞察数据的收集,为将来的精准营销做准备;其次在公司内部建立大数据平台,为经营决策实时输出数据。

面对数字化财务共享中心的挑战,蒙牛集团财务助理副总裁蒯玉龙表示,数字化财务共享中心的国际领先的CE+SSF+OPENTEXT平台助力蒙牛实现了全部业务板块集中起来进行统收统付的结算,在所有业务单元中基本实现了零现金的管理;公司内部的审批授权矩阵也集成在共享平台上,使每一项经营活动从审核到批准的过程自动流转,使财务运营效率提高了25%。

为了应对产业升级和行业纵深发展带来的双重挑战,蒙牛要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资源的整合能力,同时蒙牛也要更具中国特色的执行力和反应速度。对此,IBM大中华区副总裁流通行业总经理谢宏认为,IBM基于对蒙牛发展战略和企业现状的全面理解,为蒙牛制定规划,支撑企业升级与创新,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蒙牛将继续在IBM的协助下推进SAP系统在集团内的全面实施落地。随着ERP、CRM的逐步上线,蒙牛将实现从奶源、运输、仓储、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端到端的打通整合系统,使蒙牛借助IBM成熟的IT系统与整合方案,实现业务升级转型。

借助IBM强大的社交大数据分析与商务智能等解决方案,蒙牛将构建有效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发现新的客户洞察,并以此作为企业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的依据。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蒙牛与IBM将基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蒙牛共同探讨、实践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并陪伴蒙牛一起创新发展。

IBM将利用在咨询和行业内的知识、经验、工具和方法,基于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的方法论,以及帮助企业升级转型的丰富实践经验,为蒙牛提供升级与创新的规划和设计,及相应的变革管理,助力蒙牛实现智慧的升级转型。

三步走鹇 助力蒙牛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不单单体现在业务层面,同样给人力资源领域带来机遇和挑战。

蒙牛内部人士表示,蒙牛在业务层面已经走在数字化的前端,着眼于人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蒙牛将持续聚焦组织能力的提升,坚持“人、系统、文化”的变革。

篇5

2004年以来,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走出日本,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最活跃的地方是韩国,它已制定出无处不在的网络韩国(u-Korea)发展战略。最近,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开始采取类似的行动。

一、无处不在的网络与韩国IT发展战略

(一)u-Korea发展战略

在全球,韩国是第一个推行无处不在网络的国家。韩国信息与通信部已经制定了“数字家庭计划”,该计划呼吁所有的家庭都安装具有通信功能的数字家庭设备,把系统整合起来。另外,商业、工业与能源部也推出了“智能家庭计划”。

2004年公布的“u-Korea发展战略”提出了包括上述措施在内的国家信息与通信政策。该战略认为,1995年到2002年,是建立网络韩国的准备阶段;2003年到2007年,是宽带IT韩国的实施阶段;2007年以后,是建立无处不在网络韩国(u-Korea)智能基础设施的阶段。

(二)“IT839战略”

政府制定的“IT839战略”的目的就是建立u-Korea社会。韩国最优先的国家经济目标是人均GDP达到两万美元。所以“u-Korea发展战略”就要服务于这个目标的实现。“无处不在的IT839战略”包括开发8种服务、3类IT基础设施和9个新的增长引擎,它为IT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上述目标实现。

1.八种IT服务是:

① 2.3-GHz WiBro(无线宽带服务)移动因特网;

② 卫星与陆基数字多媒体广播;

③ 家庭网络服务;

④ 远程处理服务(车载信息系统);

⑤ RFID(射频识别);

⑥ W-CDMA(下一代移动电话);

⑦ 陆基数字电视;

⑧ 因特网电话(VoIP)。

每种服务都有具体目标。除了2004年的详细计划外,还有中长期远景目标,例如为1000万户家庭提供家庭网络服务,在世界RFID市场中占5%的份额以及拥有400万VoIP用户等。

该战略还提出:2005年底,要在韩国全国推行陆基数字电视(日本是2011年);2006年后半年,要在全国推行陆基多媒体广播;2007年,要有420万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订户。韩国希望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建立一个数字广播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销售韩国制造的世界领先设备。

2.三个基础设施是:

① 宽带整合网络。目标是到2010年,使速度为每秒100万兆比特量级的订户达到2000万;

② 无处不在的传感网络。目标是在2007年普及价格在10美分以下的芯片;

③ IPv6(因特网协议版本6)。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IPv6这个新版本的整体转移。

3.九个增长引擎是:

① 第四代移动通信;

② 数字电视;

③ 家庭网络;

④ 芯片上的IT系统;

⑤ 下一代PC;

⑥ 嵌入式软件;

⑦ 数字内容;

⑧ 远程信息处理;

⑨ 智能服务机器人。

每个增长引擎也有具体目标,包括在2007年生产出第四代移动电话产品;成为芯片系统集成方面世界上的三个领先国家之一;把嵌入式软件的国产率提高到50%以上;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国际市场中占到20%的份额等。

为实现这些目标,该战略呼吁政府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如建立示范项目,支持技术开发和提供补贴。这些目标描绘出了韩国的未来,但它们能不能实现则难以确定。可以确定的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政府组织需要发挥核心作用。该战略为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而制定的20个(8+3+9)政策显然是有风险的。但是,这20个政策覆盖了现在很重要的大多数技术领域。如果IT839实施计划将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灵活的调整,那么它就可能是一个现实的、有战略意义的计划。

二、无处不在的网络与日本IT发展战略

21世纪初,无处不在一词完全渗透进了日本社会之中。大多数IT公司一直在开发与无处不在相关的项目。2004年以来,无处不在的网络模式不断地被融入日本IT发展的中长期远景规划之中:“u-Japan战略”成为信息与通信政策,“制定科技基本政策的原则”成为科技政策,“UNS(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战略计划”成为ICT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战略。

(一)从e-Japan到u-Japan

u-Japan指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日本。到2010年,日本社会和企业所面临的大量社会问题将会被u-Japan所解决。这就意味着日本信息与通信中长期发展政策的重点是无处不在的网络。

起初的e-Japan战略是网络基础设施开发战略,重点是从窄带(低速、小容量)基础设施向宽带(高速、大容量)基础设施的转移。“u-Japan战略”是“e-Japan”战略的升级,目的是促进无处不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使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方便地上网。

在促进应用方面,e-Japan战略优先发展的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环境。e-JapanII把这个战略向前推进了一步,重点从发展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的有效应用。e-JapanII选择了七个要优先发展的重点IT应用领域:医疗服务、食品、生活方式、中小企业财务、知识、就业与劳动力,以及公共服务。但是,这些措施的目标总的来说都是促进IT应用。与此不同,u-Japan的目标是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实现由ICT所能达到的愿景。

另外,在发展基础设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IT的负面影响也必须予以阐述。所以,创造应用环境是一个新的目标。u-Japan是把“创造新价值”作为政策制定的基本概念来考虑的,这不同于e-Japan战略的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和e-JapanII的IT有效应用。u-Japan追求的是营造一种应用环境,使ICT像草根一样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ICT应用产生出新的价值。创造性应用的连接和组合会产生出新的和意想不到的价值。

e-Japan战略的目标是使日本在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之一,而u-Japan政策的目标是在2010年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走在最前面的ICT应用国家。

(二)u-Japan政策的基本目标

实施u-Japan政策将促进三个方面的发展: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ICT应用的发展和应用环境的发展。

第一个目标,即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是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e-Japan战略关注的是有线网络如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有线因特网和光缆的发展,而u-Japan政策则不仅要保持有线网络的发展,而且要发展无线网络,如移动网络和无线局域网(LAN)、数字化广播系统和传输网络,并通过ITS(智能传输系统)提高传输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另外还要开发实物网络。

实物网络是把东西同网络相互连接起来,目前还没有把诸如牛肉、冰箱和窗帘架这样的实物同网络连接在一起,要通过新的ICT器件,如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和网络机器人把它们同网络连接起来。

开发无处不在网络的措施不仅局限于上述内容。为营造一个真正在任何地方都能接入网络的环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宽带基础设施。另外,还必须开发不同的平台,使无处不在的网络成为商品集散地。

第二个目标是为先进ICT的应用奠定基础,使企业界能够通过ICT的灵活应用,解决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需要阐述的具体问题有法规改革、管理改革和物理销售改革,建立内容使用环境,促进通用设计的推广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所以,无处不在的ICT产业将由四个层面组成,即网络层面、终端层面、平台层面和应用层面。这种架构与我在过去的论文中提出的六个层面很接近,这六个层面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无处不在的终端层面,无处不在的平台层面,无处不在的内容层面,无处不在的电子器件层面和无处不在的服务层面。

第三个目标是创造使用环境,要预见无处不在网络的负面影响,并准备有效的应对措施。无处不在的网络在把网络的方便带给用户的同时,也把网络的脆弱性带给了用户。因特网已经成了各种问题的根源,如病毒、蠕虫、垃圾邮件和网络诈骗。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使用的增加,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研究使用环境,首先要找出将来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安全性、隐私权和恶意内容等十个方面,列出现有的和可能出现的每个方面的十个问题。总共要明确100个负面问题。

u-Japan政策根据优先序评价了这100个问题,并筛选出了21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对这21个问题,虽然采取了机构上和技术上的措施,但也不能给出百分之百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u-Japan政策除了采取机构和技术上的措施之外,还要听取用户的价值判断。“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限定了生活在无处不在网络社会中用户的基本行为方式。

(三)“UNS(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计划”

在u-Japan政策和2010年信息与通信政策远景规划制定的同时,总务省也开始制定信息与通信政策各方面的中长期政策。2004年7月,信息与通信委员会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分会开始研究实施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问题。经过大约一年的研究,2005年6月制定出了“UNS计划”,并于7月份公布。

大写字母UNS代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另外,UNS还代表着这个研发战略的三个支柱:普遍通信(知识创造计划:普遍通信技术战略);新一代网络(先进的国际计划:新一代网络技术战略);可靠与安全(可靠与安全计划:ICT安全与可靠技术战略)。

“U”指的是普遍通信技术战略(univers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通过使用世界上领先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发展通信技术,促进知识创造,通过跨越年龄、身体状况、语言和文化障碍,为老年人发展用户友好的通信技术。

“N”指的是新一代网络技术战略(new gener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把网络技术作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的基础设施。网络技术主要是由光纤通信,移动技术等组成。干线网络需要不断用IP进行重构。

“S”指的是ICT安全与可靠技术战略(ICT safety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strategy),目标是通过发展不受网络攻击和重大灾难影响的ICT基础设施,通过克服诸多社会问题,如全球环境问题、应用ICT引起的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等,建设一个安全和可靠的社会。

为建立起这三个支柱,本计划明确了十个研发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客户期望的具体目标。例如,无处不在的移动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宽带的环境,覆盖空间和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使移动成为核心技术”。超级通信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种跨越语言、知识和文化障碍的超级通信”。安全网络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网络生命线,使网络即便遭到反复破坏,也能立即重新启用”。

有些研发项目将于2010年完成。还有些长期的研发项目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这十个项目按预计完成的年份,即2010年或2015年分类。

三、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

(一)无处不在网络新内容的增加

无处不在网络的三个最新的方面:无处不在模式在日本社会和公司行为中的渗透;在日本、亚洲和全球的进展;信息与通信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科技政策对IT领域中的无处不在模式的重要性。

在提出无处不在网络模式的初期阶段,供应方希望具备的条件是:多模式的宽带网络;信息设备无边界的连接;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方便的无缝衔接。而用户对网络的希望是能用任何方法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接入网络。IT应用环境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联系,而且能使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更好地联系。

(二)从“应用战略”转向新的“价值创造战略”

e-JapanII的重点已经从建设IT基础设施转向了促进IT应用。通过这种转移,日本的IT政策已经从重点强调硬件转向了硬件、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综合平衡的方式。

但是,这些先行措施主要采用的是现有的IT技术。这些措施的核心是“把应用作为IT传播的手段”,用IT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结构性改革,建立示范项目,促进IT在医疗服务和知识领域中的应用。

在家庭和公司中,IT的应用偏向于客户。虽然政府应努力普及IT基础知识,但是否使用IT最终还取决于用户。不过,对公共服务来说,如果不采用IT,服务改革就无从谈起。而这将会给受外界因素强烈影响的网络世界造成困难。促进公共服务领域中的IT应用,将比作为政治口号的结构改革意义更大。如果在开始的七个领域之外产生连锁反应,意义可能就会更大。

另外,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能为日本面临的各种社会与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用IT实现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因此,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应覆盖生活方式,公司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局限于公共服务。如果这个转移涉及更多的目标,那么下一阶段的国家IT战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经济产业省制定的产业结构政策可以回答这个问题。IT领域的信息化经济与产业远景规划是在“新产业创造战略”框架之中的。这个战略制定于2004年5月,目标是振兴强大的制造业并建立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各种服务业。

新的产业战略要通过创建新的产业,如具有通信能力的数字家庭设备和燃料电池,为先进的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团在出口海外之前找到一条生存之路。

毫无疑问,IT给先进的元器件和材料产业集团带来了活力,同时又渗透到了现有的数字家庭设备向具有通信能力的家庭设备转化的过程中。IT不仅将在具有通信能力的数字家庭设备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会在上述所有七个新的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IT发挥重要作用所需要的条件不是发展IT应用,这是IT供应方所希望的,而是家电设备企业为自己的生存而做出的对创新的支持。其重要性不亚于企业的“价值创造”。

IT不仅要促进应用,而且要“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就意味着创造了新的产业。这个价值创造战略不应局限在供应方,即企业方,也要扩展到用户方,如生活和社会。

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网络在生活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这是因为用户希望更好地连接的普遍愿望推动着网络的普及。在这样的社会中,新的价值,即实现用户的期望和解决社会问题,被一个接一个地创造出来。u-Japan政策实际上是要建立创造用户期望的价值机制。

为生活和社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用IT来解决日本将来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是无处不在网络的特点之一。无处不在的网络将为新产业的发展,如数字内容的多样性,无处不在的家庭设备,无处不在的汽车,无处不在的住宅、办公室等带来机遇。另外,无处不在的网络将解决新的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社会、安全的生活环境、医疗与福利服务、青年人就业、妇女终生工作、终生教育以及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关的环境问题等。无处不在网络的最大的,也许是最终的目标是通过高效的和经济的解决方案实现价值创造。

在电子商务模式中,IT是创造新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无处不在的网络就不是这样,它只是简单地提供创造价值的手段。但无处不在的网络提供的便利,无论对想要创造价值的企业还是想从这种价值中获益的用户来说,都是最大的。所以,要采取大量的措施来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例如放宽规定,研发和建立法律框架。这就是要把无处不在的网络放在国家IT战略或“u-Japan价值创造战略”中加以推广的原因,因为这两个战略能动员企业、政府、学术界和人民参与。

四、无处不在的网络有助于解决诸多课题

到2010年,日本面临的重要课题包括社会安全、能源问题、医疗服务、环境保护、高龄及残疾人士的生活环境、教育培训、就业、交通、国际化等。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对信息的收发权利,信息内容的多样性,经济社会的信息化,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安全的确保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

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将有助于解决国家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无不处在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安全监控等系统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安心、安全度;ICT环境进一步改善将使生活更加便利。无处不在的网络将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预测及防灾能力,应对灾害更加迅速;随着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度更有保障;健康监督和管理更加易行;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高龄人士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将得到更好的照顾,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积极参与信息交流和各种社会活动。人们驾车出行或步行都将更加安全、舒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多种多样的工作形态成为可能,个人活力得到提升,社会整体效率有所提高。

五、保护信息安全、隐私权和防止网络犯罪

无处不在的网络将带来最大的网络便利,同时也最容易受攻击。无处不在网络带来诸多负面问题,包括病毒、垃圾邮件和网络诈骗等。

这些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因特网开始普及以来一直很突出,网络社会注定要对付这些问题。将来随着无处不在网络的发展,这些问题会变得更严峻,而且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在发展无处不在的网络同时,还要有效地处理这些负面问题。

不处理这些被称为“安全和隐私权”的负面问题,就不可能制定出国家IT战略。2003年,在制定e-JapanII的时候,日本把安全问题列为五大优先政策之一。在2005年个人信息保护法中,隐私权被列为重要的方面。下一阶段的IT战略必须突出应对这些负面问题的措施,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政策。

重要的是“追踪攻击者”。在安全和隐私权方面的事件和事故发生时,对受害者保护措施不力的批评总是大量见诸于媒体。在公司的网站受到损害或有未经授权的侵入时,首先被指责的是受害者,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应被谴责。用户需要建立起社会共识和文化观念,自己采取防范措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安全角度看,这种认识实际上已经存在。将来,增强人们对隐私权的认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只要求受害者一方采取措施增强社会共识和文化意识可能是不公平的。破坏网站和未经授权的侵入是犯罪。虽然在因特网应用的初期阶段,这些行为没有被认为是犯罪,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些行为已经有了新的法律上的认识。现在,未经授权的侵入就是犯罪,是要受到惩罚的。在社会系统中,重要的不是迫使受害者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而是要惩罚实施这些行为的罪犯。

现在,网络社会处在一个是否能真正成为日常生活和公司活动基础设施的关键时刻。一方面用户感到没有网络带来的便利,他们就无法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对病毒、垃圾邮件、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的泄漏等又深恶痛觉。如果这些负面问题太过严重,当前的用户就有可能减少使用网络,或完全不使用网络。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信息社会采取了坚决的措施检举犯罪者,并采取了以下行动:第一、在犯罪刚发生时就“阻止”犯罪者;第二、一旦犯罪发生,就通过全面的调查,“逮捕”犯罪者;第三、给犯罪者以适当的惩罚。

篇6

日韩宽带战略和数字视听产业发展经验

更值得重视

目前“宽带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起点很高。201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宽带中国工程被列为首要工作。“宽带中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统筹信息网络发展布局和演进升级,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和融合创新;加快宽带网络和信息服务普及延伸和普惠民生,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截至2020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技术设施将覆盖城乡。《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智能光网络和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光传输,光纤接入等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宽带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之后,享有高层次大范围地配置资源的优势。通过宽带战略、宽带专项资金、普遍服务基金、投融资政策等推进宽带发展,将对光通信厂商、移动设备商、互联网设备商以及宽带运营商的业绩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虽然“宽带中国”具有后发优势,但难度较大。中国将宽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间较晚,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别国宽带建设经验,少走弯路。但从产业价值链和核心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宽带中国”的难度较大。我国信息产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大而不强,外资所占比例过多,“宽带中国”自主可控存在核心技术的瓶颈。宽带属于综合性行业,横跨电信、计算机、教育、传媒、电子商务、医疗等领域,涉及领域广且协调难度大。如何构建宽带利益共同体还是开放性课题。“三网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宽带中国”中也会同样存在。内容长期是宽带产业快速发展的掣肘。宽带内容传播的监管与信息安全保障,一直是国内管理部门的难题。

许多学者已经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宽带战略进行了对比研究。逄丹在《宽带热浪袭卷全球,透视11国宽带发展策略》中指出,许多国家已经将宽带作为拉动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①在当今世界,宽带不仅是一张物理网络,而且包含了十分丰富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内涵。因此,环视全球,与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韩国和日本,宽带战略成绩斐然,经验丰富,值得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中日韩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形成了以汉字和儒家文化为特征的东亚文化圈。目前三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差异,已演化为各方互补优势。20世纪90年代之后,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格局已经打破了雁形分工局面,成为一种相对平衡但又具有垂直分工的互补型合作格局。②以全球液晶电视产业为例,中日韩的比较优势明显,且互补性也很强。日本掌握上游原材料、核心器件以及基础制造设备,成为平板显示产业链条中标准和规则的最主要定义者。韩国、中国在面板、整机各有比较优势。三国共同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使全球液晶电视产业成为东亚的天下。在主导全球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化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EC/TC100中,日韩中三国占据了大多数的重要职位,掌控产业的话语权。

日韩宽带与数字视听产业良性互动的深层原因

“十二五”数字视听既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也是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宽带中国”战略要兼顾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数字视听领域是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换而言之,要找到宽带与数字视听产业良性互动机制的路径,“宽带中国”才能顺利实施。

许多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对宽带与数字视听进行了研究。世界银行认为,国家在宽带方面投入的回报相当明显,即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可以拉动GDP增长1.4%;在宽带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带来10倍回报。③韩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国家宽带战略的国家,1987年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宽带政策。目前韩国已经成为全球宽带发展的领先者,宽带速度、宽带普及率等主要指标多年领先,建设规划目标的覆盖率为100%,未来宽带速率将达到1Gbps。④2001年是日本“宽带元年”。2001年1月,日本实施《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成立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战略本部,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宽带战略能落地。此后,经常更新发展目标,如2010年宽带覆盖全国,到2015年所有家庭使用宽带等。

篇7

【关键词】 e-Navigation 海岸电台

一、北方海区海岸电台的现状

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在北方海区先后建设了32座甚高频通信基站,基本形成对A1海区(沿岸25海里内水域)的基本覆盖;天津、大连、青岛、烟台4座中频海岸电台开放A2海区(沿岸150海里内水域)遇险安全通信业务;天津、大连2座高频海岸电台开放北方海区安全信息播发业务,能够实现中国沿海海域及亚太部分水域的通信覆盖。

海岸电台作为水上安全监管和搜寻救助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水上安全值守和后续通信重要任务,为海上维权执法、航运安全服务,海岸电台的通信业务都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所批准的通信识别、工作频率、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及通信内容来进行。

主要业务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公益业务及公众业务。公益业务主要包括遇险通信值守和安全信息播发,公众业务包括无线电话(VHF、SSB)、无线电报等。

目前北方海区各海岸电台的主要设备还是上世纪90年代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时投入的,经过十多年的使用,设备严重老化,不但不能满足新兴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日渐威胁到岸台业务的正常运行。面对不断增长的海上通信需求,海岸电台如何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二、e-Navigation战略对海岸电台影响

e-Navigation是以国际海事组织(IMO)为主导的一项战略计划,主要是通过电子的方式,在船上和岸上,收集、综合、交换、显示和分析海事信息,以增强船舶泊位到泊位的全程航行能力,增强相应的海上服务、安全和保安能力,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能力。

e-Navigation本质是通过区域、国家、地方的多级配合,有效促进船船、船岸、岸船、岸岸以及其他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等通信,并通过软件层面的集成显示,实现船岸信息的综合利用,为海上安全、保安和海上环境保护和用户的管理决策支撑。

e-Navigation重在解决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新技术出现,航海技术层出不穷,GPS、AIS、VTS、GMDSS、北斗等系统独立运行,信息存在差异,各系统之间难以兼容的问题。伴随着水上通信的发展,海岸电台作为GMDSS中的一种通信方式,也面临着与多种监控、通信手段融合的问题。e-Navigation战略计划的持续推进,实现多手段融合下的系统架构逐步清晰明朗,在差距分析、成本效益和风险分析方面更加重点关注用户需求,对海岸电台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引作用。

三、海岸电台发展的几点建议

3.1积极推进海岸电台数字化一体化转型

完成对现有海岸电台通信设备的现代化升级改造,淘汰全部老式模拟通信设备,引进数字化的多功能收、发信通信设备,全面满足数字通信的发展要求,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GMDSS海上遇险安全通信系统。建立北方海区数字海岸电台统一框架,把甚高频、中高频(MF/HF)通信资源统一到该框架内,实现通信资源的集约管理,解决北方海区各海岸电台目前存在的多套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并行,海岸电台间不能联网等问题,形成基于分级管理的北方海区一体化岸基通信系统。

3.2不断提高通信基础设施科技应用水平

开展沿海安全通信系统联网技术方案研究。根据现有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基础设施优化控制链路,研究解决控制接口兼容问题,通过多种传输通信手段,建设实现沿海通信联网系统。

加强无人值守通信站点及语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智能接收和转接报警功能,自动收集并过滤处理链路信息,根据敏感词字库主动判别船舶遇险状态并进行应答,自动向值守终端发送报警信息。提醒值守人员及时收听和处理。

3.3 积极开展新通信技术应用与传统海上通信业务的融合

开展针对NAVDAT、VDES、OFDM等新型数字业务系统及相关技术跟踪研究工作,探索利用甚高频、中频、微波散射等技术实现海上数据传输。研究船舶自组网技术,并将多种通信手段(甚高频、单边带、手机)与船舶网络进行融合。引入陆地移动通信手段,推进陆地移动业务在海上的延伸应用。

研究海岸电台的通信自动转接技术,使水上通信与陆上网络形成自动高效的转接互联。

篇8

关键词:数字矿山 矿山建设内容 矿山建设发展

一、 数字矿山的相关知识

1.数字矿山的概述

“数字化矿山”(Digital Mine)或简化/简称为“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是一个“硅质矿山”,是数字矿区和数字煤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在统一的时间坐标和空间框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各类矿山信息,将海量异质的矿山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高效和有序的管理和整合。它们利用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把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使机械化转向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竞争能力。数字矿山的任务是在矿业信息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集成化基础上的,由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管控一体化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并优化企业结构,提高整体效益、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最终实现矿山的综合自动化。

2.数字矿山的特点及结构

数字矿山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矿山资源生态环境的重要数据基础。数字矿山的特点为基础信息数字化、生产过程虚拟化、管理控制一体化、决策处理集成化。从以上对数字矿山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字矿山是以矿产资源、人员、物料等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为对象,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提高矿山企业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人员安全健康、增加经济效益标,对矿山企业整体系统进行优化。

数字矿山自下而上可分为以下七个主层次:基础数据层、模型层、 模拟与优化层、设计层、执行与控制层、管理层、决策支持层。

按功能划分,数字矿山包括六大类系统:数据获取与管理系统、数字开采系统、矿区地理信息系统、选矿数字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其中数字开采系统是核心系统,也是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创造者。

二、 数字矿山建设的内容

数字矿山是以矿山系统为原型,以地理坐标为参考系,以矿山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科学为理论基础,以高新矿山观测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起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原型、系统场、物质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并集成,可用多媒体和模拟仿真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的表达,同时具有高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的融合以及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数字矿山主要研究内容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把矿山的所有空间和有用属性数据实现数字化存储、传输、表述和深加工,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与管理和决策之中,以达到生产方案优化、管理高效和决策科学化的目的。研究与开发内容为:

1.矿山数字地质、矿床模型研究与开发建立空间和矿物属性的矿山实体数字地质、矿床模型、采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虚拟现实模型等,用以表征矿床中矿、岩的空间分布和相应部位的属性数据。

2.虚拟条件下矿山模拟开采技术研究:以地质及矿床模型为基础,结合其它关键信息构造虚拟矿山,进行数字模拟开采,完成矿山长、中、短期开采计划编制、露天矿穿爆设计等工作。

3.矿山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应用可视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工艺、设备、仪器的自动监测与控制。

4.矿山生产经营决策支持系统“数字矿山”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现有的各种数据、信息,在综合、全面地分析后,为矿山的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三、 数字矿山的研究意义

数字矿山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1. 数字矿山是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矿山建设可使我国全面翔实地掌握矿产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和对我国工业的保障程度,结合国际市场行情,即能实现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科学、定量地预测未来供需形势,建立有效的战略资源供给配置战略及保障机制。

2.数字矿山建设是当前国际矿产资源开发研究的热点。数字矿山是矿业开发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一制高点,将控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主动权,因此发达国家的数字矿山建设发展很快,并在数字矿山的基础上,进行实时过程控制、资源实时管理、矿山信息网建设、新机械应用和自动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研究。

3. 数字矿山建设是当前资源开发的需要,是落实资源开发方针的重要内容。数字矿山的功能之一就是使我们能全面、动态、准确地掌握我国金属矿山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的变化,从而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达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目的。

4. 数字矿山建设是提升我国矿山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我国矿山采矿技术总体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数字矿山建设将迅速提高采矿设计、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水平,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矿石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升我国冶金矿山国际竞争能力的目的。

5. 数字矿山建设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矿山建设可以将矿产资源的情况(包括开采和储量)数字化表现出来,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需要优先发展那些资源,可以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数字矿山主攻方向

在总结分析我国数字矿山建设进展与现实需求之后,可以提出中国数字矿山建设应分三步走,即首先建立矿山空间数据仓库,然后构建数字矿山基础平台,再建立矿山安全Office 系统,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数字矿山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即:

1.数字矿山集成平台:在三维地矿建模与可视化平台方面,拉近矿体边界准确圈定、储量动态管理、采掘优化设计、采矿过程模拟、综合监控调度、安全隐患预警、应急救援决策等生产性需求与国外的距离。

2.采矿模拟仿真系统:采矿仿真是建立在控制论、相似理论、系统运筹学和采矿工程基础之上,利用物理-力学模型、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实现采矿过程中的装备控制与行为模拟。

3.露天矿全自动化系统:国外露天矿开采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开采规模化、设备大型化、运输多样化、生产连续化和采运自动化 。

4.井下定位与导航技术:生产条件下井下高精度定位与自动导航是遥控采矿与无人采矿的技术基础,矿难条件下自主定位则是矿山应急搜救的技术保障。

5.采场环境智能感知技术:矿山测量与感知模型分别是矿山的眼睛和大脑。矿山采掘对象变化莫测,采场环境千变万化;即使同一采面或掘进头,所面临的岩石结构与岩性也会随时发生变化。

五、结

篇9

让我们先来看看近期发生在美国的两起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的并购案。实施并购的一个是农业巨头孟山都,另一个是汽车巨头福特。

日前,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Monsanto)宣布,该公司将斥资约9.3亿美元收购意外天气保险公司Climate。此次收购的意图,是为了向已经在孟山都购买种子和化肥的农民出售更多的数据和服务。孟山都称,数据科学能够在种子和化肥销售这两大核心业务以外,给公司带来200亿美元的创收机会。该公司估计,“大多数农民的玉米地都有30到50蒲式耳的单产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数据科学的发展能帮助他们进一步释放这个潜力。”

近期,福特汽车(Ford Motor)收购了位于密歇根州芬代尔的初创软件公司Livio。尽管这起交易的金额不大,不到1000万美元,然而福特方面却认为此举意义重大。Livio主要开发将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连接到汽车仪表盘上的软件。当前,各大汽车制造商争相为驾车者在行驶途中提供安全的电子内容无缝访问,福特表示此举将扩大其在该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着眼于为智能手机与车载通讯系统的整合开发一套行业标准,到2018年时这块市场预计将覆盖2100万辆汽车。

这样两起涉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并购究竟有什么关联呢?为什么要将它们相提并论呢?稍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首先,这两起并购都是围绕各自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在进行布局;其次,两家公司都将打造数字平台作为自己业务的重心之一,并运用它们来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不同领域的两大巨头不约而同的举动,或许值得引起我们的一丝警惕和进一步的深思――

篇10

中国粮食大丰收的背后是巨大的粮食数据空白。

中国粮食到底有多少?各类粮食收购主体收购的粮食来自哪里、数量多少、质量怎样?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仍是一笔糊涂账。由于对粮食储备企业库存及吞吐量难掌握,加之对多元粮食调控主客体的博弈缺乏有力监控,中国现有粮食宏观调控滞后且低效。

如果不得到妥善解决,这种状态将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的各个层面。粮食数据的粗放状态,导致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在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方面效果打折,导致粮食生产资料的科学精细配置很难实现,导致对粮食储备、流通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无法彻底根除。

打造信息时代的高效粮食安全体系,需要补齐粮食安全的数字短板,与时俱进地开展粮食信息采集、追溯技术和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实现粮食流通的数据化、库存信息的智能化。

粮食流通数据化是利用射频设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在粮食收购、仓储、物流与电子交易、宏观调控与应急保障等领域实现信息化,即提供基于物联网的数字粮食解决方案,故又称“数字粮食”工程。

目前,该技术在江苏省常州、无锡进行了试点,体现出了诸多优势。

利用“RFID农户结算卡”系统,可精确、动态显示粮食收购的时间、地点、品种与买卖对象等信息,并能轻松推导出示范应用地区粮食种植的面积、单产等重要数据,杜绝骗取国家或地方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的虚报、瞒报现象。

可做好粮食管理题,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省级储备粮计划执行情况、日常保管情况、财务情况,以及粮库安全生产情况,通过粮库作业管理规范化、粮库信息集成与粮食仓储的档案管理,提高了粮库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下好粮食安全棋,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过程中多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使粮食生产、流通及其财政补贴、调控等处于相对可控状态,提高粮食补贴与调控的准确性、合理性与快捷响应性。

由于中国各粮食网站难以互联互通,粮食数字与电子商务建设相对落后,“数字粮食”的实现程度还远远不够。